浅谈世界经济学原理

2024-11-21

浅谈世界经济学原理(共8篇)

1.浅谈世界经济学原理 篇一

浅谈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营销模式

[摘要]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是以研讨世界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促进国际经济, 合作与

与交流为宗旨的非官方国际性机构。西方媒体把达沃斯年会称为非官方的经济最高级会议。世界上其它国际性会议相比,达沃斯的最大特点是更侧重于企业和企业家就企业发展进行战略思考服务。随着时代的变化,其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论坛还有各种性质的会员制组织,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传媒和学术等领域。世界经济论坛每年还与若干国家的政府或企业联合主办各种国际经济讨论会。下面我将针对达沃斯论坛的成功营销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达沃斯经济论坛

营销特点

服务

发展

一、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简介

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WEF)是一个非官方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其前身是现任论坛主席、日内瓦商学院教授克劳斯·施瓦布1971年创建的“欧洲管理论坛”。1987年,“欧洲管理论坛”更名为“世界经济论坛”。论坛因每年年会都在达沃斯召开,故也被称为“达沃斯论坛”。每年在达沃斯召开的论坛年会,一般是在一月下旬,会议持续约一周时间,每年都要确定一个主题,在此基础上安排200多场分论坛讨论。截止2011年共举办了40届年会。

每年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均有来自数十个国家的千余位政界、企业界和新闻机构的领袖人物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已经成为世界政要、企业界人士以及民间和社会团体领导人研讨世界经济问题最重要的非官方聚会和进行私人会晤、商务谈判的场所一。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世界经济论坛所探讨的议题逐渐突破了纯经济领域,许多双边和地区性问题以及世界上发生的重大政治、军事、安全和社会事件等也成为论坛讨论的内容。

论坛组成的核心是其会员和合作伙伴。目前,论坛拥有1000多个会员,全部是世界知名企业和公司。论坛有选择地与会员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此外,论坛还有各种性质的会员制组织,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传媒和学术等领域。世界经济论坛每年还与若干国家的政府或企业联合主办各种国际经济讨论会。每年在达沃斯召开的论坛年会,一般是在一月下旬,会议持续约一周时间,每年都要确定一个主题,在此基础上安排200多场分论坛讨论。

二、达沃斯经济论坛营销成功的原因

1、悠久的历史及品牌优势

达沃斯经济论坛有着悠久的历史,到2011年已有40个年头。孔子说“四十而不惑”,这正证明了他正在走向成熟,应以更多的智慧,来理解和应对世界的各种问题。有着四十年历史的论坛,她的成长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保留自身特点的同时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改进会议的内容。使之吸引了各国政界和经济界的高层领导人、企业首脑以及著名专家,所涉及的领域包罗万象。由于他悠久的历史和自身品牌的优势,使他最有很高的知名度,是国际论坛组织的代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这几个字就是他的广告,代表了他的权威性。

2、非官方的定期定址的高层国际论坛(市场定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一直为不稳定状态。各地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国家、企业、个人都有相应的经济损失。世界面临的水资源问题,环境恶化问题等自然问题这都是人们紧密关注的。行业发展问题,各国的问题相互纠缠,需要一个缓和关系了解对方发展意向的渠道。而正是因为人们不同的需求和想各自了解对方目的,这些都在达沃斯有一定的解决。他的非官方性,表明了参会主体都是平等的会员关系,他的定期定址性给参会人员带来了方便,人们可以为会议提前作出相应的准备。

3、参会人员的特殊性(市场细分)

论坛的参与者主要是各国政界和经济界的高层领导人、企业首脑以及著名专家。此外,世界经济论坛还包括其它其他参与者。这些参与者分属不同的成员组,这些小组把分散的力量聚集了起来,以便在其特定的领域内进行全球性的合作。每个小组都是独立的,而且成员名额有限,因此各自都具有其鲜明特点。他们包括:各行业领袖组:分别由世界主要工业领域内最知名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组成;未来全球领袖组:约有600名成员,年龄在45岁以下,他们是新一代全球性的决策者;媒体领袖组:包括全球传媒领域内最有影响的人,他们的参与将保证本次活动的可靠性和公正性,论坛嘉宾组:包括在政治、经济、科学、社会、科技等领域内的知名人士;政界人士组:包括各国政府领导人以及主要国际组织的领袖人物;文艺精英组:包括100余名来自文艺领域的知名人士。

未来全球领袖组正努力网罗全球不同背景的年轻杰出人士,建立并发展一个全球性人才网络,以增进他们之间的互相支持,并促进他们就迎接全球性挑战等问题展开对话。满足了各界认识相互认知的需要,通过会议可以认识与自己行业相关,有价值的人物进行咨询,以及交友的需求。

4、会议内容的前瞻性、务实性(市场定位)

论坛的宗旨是探讨世界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并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论坛所探讨的议题逐渐突破了纯经济领域,许多双边和地区性问题也成为论坛讨论的主要内容。近10多年来,世界上发生的重大政治、军事、安全和社会事件多在论坛上得到反映。以中国的夏季达沃斯会议议题为例:(1)走向全球。(2)是驾驭风险。(3)未来成长的动力。(4)是科技与创新的新浪潮。(5)中国: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

9月13日活动安排

时间 07:30-08:30 09:15-10:15 09:15-10:15 主题

机遇天津早餐会 亚太大趋势:连点成线 新型消费者

时间 12:00-13:00 12:00-13:00 13:00-14:00

主题

全体会议:推动可持续增长 吸引最优秀与最聪明的人才 交际午餐会

09:15-10:15 09:15-10:15 09:15-10:15 09:15-10:15 跨文化管理 匮乏:发明之母 在中国的跨国公司:未来之路

创想研究室之清华大学:如何迎接国内政策挑战

重新思考亚洲的文化软实力

保持亚洲的经济领导力 下一代基础设施 领导企业度过变革时代 全体会议:二十国集团和全球经济治理 创想研究室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创新困境 亚洲文化中的音乐 展望未来:机器人技术

14:00-15:15 14:00-15:00 14:00-15:00 14:00-16:30

创想研究室之东京大学:解决老龄社会难题 使云计算潜能最大化 在下一前沿市场开展业务 亚洲的劳动力:女性因素

09:15-10:15 09:15-11:45 10:45-11:45 10:45-11:45 10:45-11:45 12:00-13:15 12:00–13:00 12:00-13:00

14:00-16:30 15:15-16:30 15:30-16:30 15:30-16:30 15:30-16:30 15:30-16:30 17:00-17:10 17.10-18.00

开放式创新:加快可持续增长

创想研究室之社会企业家 如果朝鲜出现继任危机会怎么样?

通过发展自然资源来开发人力资源

新的炫耀性消费 了解领导者的想法 开幕全会:欢迎辞 温家宝总理出席开幕全会并致辞

从会议一天的活动安排我们可以看出,会议的内容都是热点及各界人士关注话题。由于内容的前瞻性、务实性吸引了各界对会议关注与积极参与者的热情。

5、优质的服务及细致的安排(客户需求)

参会人员都是有地位,有物质基础的各界代表人士。所以需求要严格,因此也不会在乎价格的高低,对于价格要求不高。成功的会议包括很多细节工作例如:预算,邀请,签到与入住安排,餐饮安排,秘书服务,茶歇,翻译,车辆调度,健康保障,保险知识,礼仪与迎送。只有各个方面都完成好了,才是一个成功的会展。最好的服务莫过于满足参会者的需求。包括企业不断发展的需求,人的交际需求,解决问题研究的需求,树立国家,企业,个人良好形象的需求等。达沃斯论坛正是通过这些方面对参会人员提供了载体的服务。

三、对我国会议发展启示(以博鳌亚洲论坛为例)

1、扩大论坛开放性(满足客户需求)

博鳌亚洲论坛当时的临时秘书长、前东盟秘书长辛格在2001年所说的:“不论你在哪里、不论你属于那个国家、不论你是否已经在亚洲投资,只要你认同论坛的宗旨,关心亚洲的经济发展,我们都欢迎加入。”博鳌论坛虽然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论坛中的参与性还不够,只有不断地开放吸收更多会员更多的观点,信息,像百家争鸣发展,我相信未来一定更有发展。

2、增强议题的务实性(市场定位)

论坛的价值直接体现在其议题所提供的有用信息和创造的交流机会。议题应该是当前或未来亚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各个国家和企业的决策及未来发展。要求议题的精益求精,这对论坛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注重论坛背景的持续性

博鳌论坛的成立并不是偶然的,这既是亚洲经济飞速发展和亚洲区域整合的必然要求,也说明了中国在亚洲经济发展中的领导作用,为使博鳌论坛持续及其有活力,不能只依赖中国,随着亚洲的经济发展其他国家也会不断地发展,取代中国,所以我们中国企业本身也需要加快发展的步伐,保持现有地位的同时,继续努力发展。

结论:

会展营销是指展览会组织者寻找目标市场,研究目标客户需求,设计会展产品和服务,制定营销价格,选择营销渠道以及保持良好客户关系等一系列销售活动的总和。通过上面的分析和市场营销的定义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出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

首先目标市场明确,各界名人探讨世界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并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其次目标客户明确,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传媒和学术等领域的名人。第三客户需求明确,信息获取及相互交流的需求。有完善的设计,优质的服务。有着良好个可户关系。这一切都是他的营销模式特点,也是我国发展会展业(会议)不断前进,所需要学习借鉴的。当然我们也有自己的特色,因此这需要我们取长补短,更好的利用资源,信息。

参考文献:

刘大可·会展营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 张敏·中国会展研究三十年文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2 潘虹·商场现代化·2008年13期 百度百科·达沃斯

2.浅谈世界经济学原理 篇二

关键词:案例法教学法,经济学原理,应用研究

经济学原理是经管类专业的核心主干基础课程, 作为教师, 希望学生不仅能掌握好理论, 还能拥有经济学的思维方法, 解释和分析经济现象和问题, 做到学有所用。从美国哈佛大学起源的案例教学法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使学生能在课堂上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将抽象的理论生动化。因而, 将案例法融入到经济学原理课程, 以现实中的案例为素材, 在教师的引导下, 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帮助其融汇知识。

一、经济学原理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与课程理论密切相关的经济案例带入课堂, 比起单纯地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的枯燥乏味, 这样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现实与理论的紧密相连, 创造出一种轻松的互动环境, 让学生感受到理论学习的实用,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 经济学原理课程的现实性需求

经济学原理课程的理论性较强, 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现实情况的能力。课程中涉及到的诸多理论, 如消费者选择理论, 厂商生产理论和完全竞争等理论是社会现象和实践的总结。以最新的与理论相关的实际事实引导教学, 既是对理论知识的解释和验证, 也是体现出经济学原理的生动性。

(三) 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使用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准备案例, 并要考虑案例与理论知识点的相契合, 如何组织课堂讨论, 同时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这些工作的完成, 需要教师前期做很多准备工作, 不仅要熟悉课程中的理论知识, 还得平时留意和积累案例, 适时更新案例。在课堂上的互动过程中学生可能提出新的想法, 启发教师思考, 查阅文献积累新的收获。

二、经济学原理课程案例选取的原则

(一) 典型性

经济学的理论与现实密切相关, 相较其他课程, 可供选择的案例较多, 这既是经济学原理课程的优势, 也是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中的问题之一, 即如何在众多的案例中选取有趣, 难易适度, 又有典型性案例。如在讲授宏观经济中的财政政策及其作用, 可引用国家新近采取的“微刺激”措施, 并与2009年采取的四万亿投资进行比较, 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政策的作用及可能的后果。

(二) 新颖性

对于案例教学法来说, 选择的案例要适时更新, 保证将理论知识与新近发生的事相结合, 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一点上, 国外的教材做的很不错, 如知名的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出到19版, 几乎每隔三年更新一次, 不仅是理论知识的新加入, 还有案例的与时俱进。就教学受众来说, 大学生正直青春年华, 比较关心社会热点, 持有个人的看法, 也存在一些困惑需教师释疑。如讲授失业和就业的相关内容, 可引入大学生就业难作为案例, 结合最新的数据, 这不仅是社会热点问题, 还与大学生自身相关, 可激发主动学习。

(三) 多样性

经济学原理课程与生活紧密相连, 在选取案例时, 即可选择与生活中常见的小事作为案例, 如讲授机会成本结合高考填报志愿, 也可选择国家层面的宏观案例, 如国家刺激经济的政策选择;另外, 对案例的选择可以灵活地选择中国的或他国的案例, 有时还可同时提供同一事件的中外两个案例, 如讲授经济增长时, 可将中日之间的经济增速进行比较, 与学生探讨两国经济增速的异同。

三、经济学原理课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经济学原理课程在实施案例教学时要以学生间的互动讨论为主, 教师尽可能隐身, 控制好整个讨论过程, 做好点评和回答学生的提问。具体实施可分为以下几步:

(一) 理论知识的讲解

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案例的内容, 因而, 在正是进入案例教学讨论之前, 要先给学生讲解相关理论知识, 还要求学生在事先预习理论知识。讲解理论知识也得加入一些小的案例, 这些案例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如同国外教材在叙述理论时安排了很多的小案例。在给学生讲解清楚理论知识后, 将事先准备的案例和思考题展示给学生, 这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后熟悉案例, 提前准备好讨论问题的发言提纲。因为案例教学是开放式的讨论, 告诉学生自己查资料, 对问题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 有自己的额外想法更好。

(二) 课堂的案例讨论

在学生课后熟悉案例之后就正是进入案例讨论的环节。案例讨论可根据班上学生人数采用个人或小组的形式组织, 在整个讨论过程中, 教师主要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掌握讨论的节奏和时间安排, 防止学生在讨论中偏题。同时, 教师要留意学生讨论中疑问和提出的问题, 及时回答学生的这些问题。

(三) 课后点评和总结

在学生讨论完案例之后, 教师要先总结当次的讨论, 结合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 给予客观的评价, 指出学生表现好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 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有个大概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鼓励学生多积极参与课堂案例讨论。事后, 教师还应该自己总结此次课堂讨论, 记入个人教学日志, 作为下次上同样章节内容的案例讨论的参考。

四、经济基础课案例教学法注意事项

(一) 精选教材

市面上充斥各类经济学原理课程相关教材, 既有国内知名教授编写的畅销理论教材, 如高鸿业教授的西方经济学已出到第五版, 也有国外畅销的教科书, 如萨缪尔森、克鲁格曼和曼昆等人的教材, 几乎每隔三、五年更新一个版本。相比较而言, 国内的教材偏重于理论, 讲的比较透彻, 条理清晰, 但案例较少, 较旧, 只能说是个点缀, 教材读来枯燥, 缺乏吸引力;国外的教材在注重理论之余, 教材中适时的穿插各类相关的贴近生活的案例, 显得生动有趣, 读来轻松, 要说缺陷, 就是所选案例绝大多数与中国的现实情况无关。笔者在讲授经济学原理课程综合比较了几十种中外教材, 最后选定克鲁格曼的教材, 在讲授时将书中案例主要用作引导, 激发学生兴趣, 在讨论案例中主要用自己事先精心准备的案例。

(二) 积累和精选案例

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选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 经济步入长期的增长轨道, 与世界日益接轨。每天, 每年都发生着大量的经济事件, 各类媒体都有报道。对经济学原理课程来说, 有大量的素材可供选取作为案例来源。作为授课教师, 平时要留心, 如定期看一些财经类精品报刊杂志《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和《财经》等, 标记一些可供日后课程使用的报道, 专门分类记录。除这些文字报道之外, 还可搜集一些电视财经新闻报道, 纪录片等视频资料。积累多样化的案例, 课堂上可交互使用, 活跃课堂讨论气氛。

(三) 设计讨论环节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比较开放的教学形式, 课堂上以讨论为主, 鼓励师生间思维碰撞,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再认识。在课堂上, 教师既是案例教学中担任导演角色, 还要作为演员之一参与讨论, 必要时还得兼任主持和裁判的角色。为使整个案例教学过程顺利, 达到预期目标, 作为导演的教师, 需事先设计好讨论的环节, 循序渐进, 逐渐形成套路, 让学生熟悉, 能迅速进入角色。

参考文献

[1]刘仙梅.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09年第5期.

[2]廖小波.案例教学法在理论经济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经济研究导刊, 2010年第22期.

3.浅谈虚拟世界带来的经济问题 篇三

【关键词】虚拟财富、虚拟货币、网络游戏、网络货币

1引言

《虚实世界》有一篇科幻寓言,讲的是虚拟空间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也难逃现实世界的种种问题。毕竟虚拟世界是现实的模拟,现实的规律同样也适用于虚拟世界。在互联网空间极大丰富,网络游戏迅猛发展的今天,这则寓言却稍显过时,现实社会的问题已经在虚拟世界发生,并影响着我们的社会。

2网络游戏与虚拟货币

2.1认识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是利用TCP/IP协议 ,互联网为依托,可以多人同时参与的游戏项目。网络游戏不同于一般游戏,它更像是一个虚拟世界。在游戏里,人们可以修炼升级、拉帮结派,攻城拔寨;还可以交流,沟通,买卖物品。现实世界的事情,在网络游戏里都有映射,网络游戏有自己的货币与商品,有小偷与强盗,有的网游甚至允许人们结婚。普通人在网络游戏中只要肯投入时间和金钱,就能得到在现实世界所不能拥有的荣耀和权力:人们可以成为国王、帮主、武林高手等。在如此的诱惑下,每天会有几百万人参与的网游中,进行着4至5小时的游戏。为了能在游戏中风光十足,有些玩家不惜重金,买下装备和游戏货币。

2.2认识虚拟货币

广义来讲,虚拟货币是指代替实体货币的信息流与数据流;狭义上,虚拟货币是指个网络机构自行发行,具有支付功能,便于网民进行服务消费的虚拟凭证。目前流行能够的虚拟货币有腾讯Q币、百度币、网易泡币、新浪U币、魔兽币等。虚拟货币不仅能购买游戏装备、也可以在网上购买杀毒软件、在地下市场成兑换人民币等功能,不经意间,网络虚拟货币已行走到了现实货币和银行支付卡的边缘。

3征讨风波由来

在2006年第7期《法制与新闻》杂志,学者杨涛撰写的《虚拟世界四大怪象的法律拷问》一文中称:人民币的法定发行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其他组织和机构都无权发行货币,而虚拟货币代替人民币成为网上交易的一般等价物,涉嫌违反《人民币管理条例》,“Q币等网络虚拟货币由商家发行,与人民币可以‘兑换’,如果泛滥后果不堪设想,必会冲击我国金融体系。”

杨涛的言论立即在网上掀起关于Q币是否冲击人民币的激烈讨论。据网易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从2007年11月1日开始,仅2天时间就收到3343名网友投票,认为Q币冲击人民币的网民比例占参加调查网民总数的一半。反对的声音也有不少: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才认为,网游虚拟货币不是货币。因为它只是作为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而非一般等价物,比如Q币的商品属性大于它的货币属性。

4问题与分析

4.1 地下造币工厂与虚拟世界的通货膨胀

最初游戏中的金币只是购买凭证,如同饭票,玩家从运营商购买,并在游戏世界里与运营商和其他玩家交易各种物品。人民币只能单向对换为金币。金币的发行由运营商完全控制,根据游戏需求,由程序产生一定金币,供应给完成任务的玩家。这样,人民币只能流进运营商的口袋,丝毫不会流出,运营商得到巨额利润。

有需求、有供给,自然就会创造市场。一些不法分子垂涎网游巨额的利润,利用技术手段大量获取网游金币,再低价倒卖,从中获取利润,这就是所谓的地下造币工厂。地下造币工厂雇用廉价劳动力整日重复完成游戏任务,以高于正常速度得到金币,再把这些金币以较低的价格卖给玩家。有的高手甚至能编出程序,加快获取金币或其他虚拟物品的速度,这样一来,金币总的投放量就高于玩家的需求。现实世界中,政府过多地发行货币,就会造成通货膨胀。网络游戏也遵循同样的法则,流通的金币过多了,金币就变得不值钱。有些时候通货膨胀来源于厂商行为,个别游戏厂商不顾玩家利益,大量发行货币谋取暴利也会导致游戏世界通货膨胀。起初网络游戏中金币与人民币是一比一兑换的,有些游戏后来就会跌到几千、几万比一。

4.2 虚拟财富的价值

在网络游戏中,商家抓住玩家求新求异的炫耀心理,投放一些稀缺道具卖给玩家。在二手交易中,这些本质只是程序代码的道具可以卖到上千元。倒卖道具的巨大利润滋生了了众多账号盗窃案。我国法律对于虚拟财富的界定尚属空白,对虚拟商品的估值也比较困难。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将商品定义为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决定于平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网游道具的价值远高于其本身的设计开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网游道具的使用价值也备受争议,毕竟对于不喜欢游戏等人来说,这些道具并不能带来满足。

在2006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准备了一份《关于禁止网络虚拟财物与现实货币交易,尽快为网络游戏立法的建议》,针对一些网络游戏运营商自方出售虚拟财物 “实质是用虚拟的价值套取真实的价值,用虚无缥缈的电子蝴蝶把玩家的真实货币诱人自己的腰包”的现状进行抨击。周洪宇表示,目前虚拟货币和虚拟财产的交易已经威胁到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如不早点控制,最终将引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周洪宇认为:像Q币、百度币一类需要充值的网络货币可以看作“人民币的网络账户”,不具有完全的虚拟性;而游戏币是通过打击怪物产生的,不具备商品的价值属性。同样的,“QQ秀”之类的增殖服务是以美术为卖点,可以看作商品;而游戏里的宝剑则不同,其价值全在游戏商掌控之中。

换一个角度看,这些游戏道具也似乎具有商品的价值。游戏玩家为了得到游戏道具或升级,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在游戏中打击怪兽,寻找宝物,假如把这些看成是一种劳动的话,那么游戏里辛苦得来的虚拟商品似乎也就有了价值。孟春红认为:虚拟货币在交换中,无论是来自于实际货币购买或游戏劳动,都是有价值的。交换者进行理性选择:只有能获取一定消费者剩余时,交换才能进行。即使否认游戏是一种劳动,游戏道具的价值也是不能忽视的,它决定于玩家为得到此商品所花费的平均机会成本(包括时间、资金)。某些游戏高手可用较低的成本获得游戏道具,将其卖掉,赚取钱财。

然而这一切又是以商家的信用为前提。如果商家不断增加原有道具的投入量,并推出新道具,就仍可从新道具中再次获得利润,但这会造成原有道具的贬值、玩家利益受损

由以上分析可见,虚拟财产的价值掺杂着玩家的机会成本、现实买卖的价值和商家的信誉风险,是一个需要规范的领域。

5 政府监管与挑战

面对虚拟世界引发的现实问题,2007年3月,文化部、工商总局、公安部、信息产业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为防范虚拟货币冲击现实经济金融秩序,严禁倒卖虚拟货币”。此外,央行要求加强对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货币的规范和管理,要求严格限制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发行虚拟货币的总量和单个游戏消费者的购买额;严格区分虚拟交易与电子商务的实物交易,虚拟货币不能购买实物商品,只能用于购买自身提供的网络游戏等虚拟产品和服务;消费者如需将虚拟货币赎回为法定货币,其金额不得超过原购买金额;严禁倒卖虚拟货币。

法规的完善在一方面遏制住了一些游戏运营商疯狂攫取暴利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虚拟货币的流动性。但却很难限制私下交易。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内容的丰富,在互联网上进行有益于社会、创造财富的劳动也变成了可能。例如在百度百科上辛勤耕耘,在专业论坛上解疑答惑,向网络资源库上传电子作品等。与消耗社会资源的网络游戏不同,这些劳动创造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而方便的虚拟货币又刺激了这种劳动的分化、发展。在信息经济飞速发展的潮流下,这些劳动很有可能分化为一种职业,而现在的规定也将面临挑战。

4.经济学原理 篇四

篇一:曼昆-经济学原理-概念归纳

曼昆《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归纳——上下册

一、经济学十大原理

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起目标的人。

6、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7、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

置资源的经济。

8、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9、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0、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

力。

11、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12、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3、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14、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就是生产这类经济活动的波动。)

二、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5、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16、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

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17、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18、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19、实证表述: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20、规范描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三、绝对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21、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2、比较优势:根据机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3、进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24、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四、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25、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6、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致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27、需求量: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2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29、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30、需求曲线: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31、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32、低档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33、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增加的两种物品。

34、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的两种物品。

35、供给量: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量。

36、供给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37、供给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38、供给曲线: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39、均衡:供给与需求达到了平衡的状态。

40、均衡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

41、均衡数量:当价格调整到使供给与需求平衡时的供给量与需求量。

42、过剩: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的状态。

43、短缺: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的状态。

44、供求定理:认为任何一种物品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供求平衡的观点。

五、弹性及其应用

45、弹性: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决定因素中某一种的反应程度的衡量。

46、需求价格弹性: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除以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

47、总收益:一种物品买者支付的量和卖者得到的量,用该物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来计算。

48、需求收入弹性: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百分

比除以收入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49、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用第一

种物品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第二种物品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50、供给价格弹性: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除

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六、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51、价格上限: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

52、价格下限: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低价格。

53、税收归宿:关于由谁来承担税收负担的研究。

七、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54、福利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如何影响经济福利。

55、支付意愿: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

56、消费者剩余:买者的支付意愿减买者的实际支付量。

57、成本:卖者为了生产一种物品必须放弃的每种东西的价值。

58、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卖者的成本。

59、效率:资源配置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

60、平等:福利在社会成员中分配的公平性。

八、应用:赋税的代价

61、无谓损失:税收引起的总剩余减少。

九、应用:国际贸易

62、世界价格:一种物品在世界市场上所流行的价格。

63、关税:对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征收的税。

64、进口配额:对在国外生产而可以在国内销售的物品的数量限制。

十、外部性

65、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66、外部性的内在化: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67、科斯定理:一种观点,认为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

们就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

68、交易成本:各方在协议与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69、庇古税(矫正税):用于纠正负外部性影响的税收。

十一、公共物品与公有资源

70、排他性: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时该物品的特性。

71、竞争性: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减少其他人使用时该物品的特性。

72、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

73、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74、公有资源: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

75、搭便车者: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开为此支付的人。

76、成本—收益分析: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与利益的研究。

77、公地悲剧:一个寓言,说明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为什么公有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

十二、税制的设计

78、预算盈余:政府收入大于政府支出。

79、预算赤字:政府支出大于政府收入。

80、平均税率:总收入除以支付的总税收。

81、边际税率:增加1美元收入支出的额外税收。

82、定额税:每个人等量的税收。

83、受益原则:认为应该根据人们从政府服务中得到的利益来纳税的思想。

84、支付能力原则原则: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可以承受的负担来对这个人征税的思想。

85、纵向平等:主张支付能力高的纳税人应该交纳更多税的思想。

86、横向平等:主张有相似支付能力的纳税人应该交纳等量税收的思想。

87、比例税:高收入纳税人和低收入纳税人交纳收入中相同比例的税收。

88、累退税:高收入纳税人交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低于低收入纳税人的税收。

89、累进税:高收入纳税人交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高于低收入纳税人的税收。

十三、生产成本

90、总收益:企业出售其产量所得到得量。

91、总成本:企业购买生产投入所支付的量。(劳动、土地、资源)

92、利润:总收益减总成本。

93、显性成本: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94、隐性成本:不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95、经济利润:总收益减总成本,包括与隐性成本。

96、会计利润:总收入减显性成本。

97、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

98、边际产量:增加的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99、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

100、固定成本(FC):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101、可变成本(VC):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102、平均总成本(ATC):总成本除以产量。(=总成本/产量)(=TC/Q)

103、平均固定成本(AFC):固定成本除以产量。(FC/Q)104、平均可变成本(AVC):可变成本除以产量。(VC/Q)105、边际成本(MC):额外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总成本变动量/产量变动量)(=⊿TC/⊿Q)

106、有效规模: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

107、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

108、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

109、规模收益不变: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保持不变的特性。

十四、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110、竞争市场:有许多交易相同产品的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接

受者的市场。

111、平均收益:总收益除以销售量。

112、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变动。

113、沉没成本: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的成本。

十五、垄断

114、垄断企业:一种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惟一卖者的企业。

115、自然垄断:由于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向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

劳务而产生的垄断。

116、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

十六、寡头

117、寡头:只有少数几个卖者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的市场结构。

十七、垄断竞争

118、垄断竞争:许多出售相似而不相同的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

119、勾结:一个市场上的企业之间就生产的产量或收取的价格达成的协议。

120、卡特尔:一致行动的企业集团。

121、纳什均衡:相互作用的经济主体在假定所有其他主体所选战略为既定的情况下选择自

己最优战略的状态。

122、博弈论:研究人们在各种策略情况下如何行事。

123、囚徒困境:两个被捕获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

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124、占优(优势)策略: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对一个参与者都为最优的策略。

十八、生产要素

125生产要素: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投入。

126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

127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的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128边际产量递减:一单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性质。

129边际产量值: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价格。

130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

十九、收入与歧视

131补偿性工资差别:为抵消不同工作的非货币特性而产生的工资差别。

132人力资本:对人的投资的积累,如教育和在职培训。

133工会:与雇主谈判工资和工作条件的工人协会。

134罢工:工会有组织地从企业撤出劳动。

135效率工资: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的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工资的工资。

136歧视:对仅仅由于种族、宗教、性别、年龄或其他个人特征不同的相似个人提供不同的

机会。

二十、收入不平等与歧视

137贫困率:家庭收入低于一个称为贫困线的绝对水平的人口百分比。

138贫困线:由联邦政府根据每个家庭规模确定的一种收入绝对水平,低于这一水平的家庭

被认为处于贫困状态。

139实物转移支付:以物品和劳务而不是以现金形式给予穷人的转移支付。

140生命周期:在人的一生中有规律的收入变动形式。

141持久收入:一个人的正常收入。

142功力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使社会上所有人总效用最

大化的政策。

143效用:衡量幸福或满足程度的指标。

144自由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必要的公正的政策。这种

公正要由yield在“无知面纱”的背后的无偏见观察者来评价。

145最大最小准则:一种主张,认为政府的目标应该是使社会上状况最差的人的福利最大化。146社会保险:旨在保护人们规避负面事件风险的政府政策。

147自由至上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惩罚犯罪并进行自愿的协

议,但不应该进行收入再分配。

148福利:补贴需要者收入的政府计划。

149负所得税:向高收入家庭征税并给低收入家庭补贴的税制。

二十一、消费者选择理论

150预算约束线:对消费者可以支付得起的消费组合的限制

151无差异曲线:一条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曲线

152边际替代率:消费者愿意以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153完全替代品:无差异曲线为直线的两种物品

154完全互补品: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的两种物品 篇二: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分析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分析

摘要: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与该国家的经济实力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个国家只有在经济上占据优势地位,才能够促进科技、军事等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对于经济学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对曼昆写的十大经济学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加强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

关键词:经济学;十大原理;分析

经济学理论知识对国家、企业以及个人的经济活动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经济学研究一直是各国大力倡导的研究工作。其中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所写的《经济学原理》,是当今世界上权威性很高的经济学著作,这本著作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流行,在经济学领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经济学原理》中较为著名的是曼昆提出的十大经济学原理,该原理从本质上对经济学进行了论述,对于现实的经济活动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十大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N.格里高利—曼昆所著,作者通过通俗易懂的话语和生动形象的案例诠释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其中作者所提出的十大经济学原理构成了《经济学原理》的基本框架,为经济学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下是曼昆所写的十大经济原理:

1)人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5)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二、十大经济学原理分析

2.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由于资源具有稀缺性的特点,因此人们在选择资源时必须通过自己的分析进行最优选择,这个选择的过程就是权衡取舍的过程。比如在日常的消费的过程中,当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和预算曲线相切时,由于消费者经济实力有限,所以就需要对多种商品进行权衡取舍。在选择过程中,消费者结合自己的喜好以及商品的价格进行选择,这是两种或者多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的主要表现。同时机会成本也是权衡取舍的一种表现形式。

2.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人们在权衡取舍的过程中,需要对可以选择的方案的成本以及收益进行比较,最后做出选择,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机会成本。在长期的人类经济活动中,机会成本是经常出现的,比如当我们在学习和睡觉中选择时,当选择学习而放弃睡觉时,这时候的机会成本就是选择睡觉给我们带来的效益。

2.3理性人考虑边际变量

边际效用是经济学中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对于边际最简单解释就是衡量自变量的变动所引起因变量变动的关系。比如在沙漠中一个人很口渴,当看到绿洲并 且有大量的水喝时,他喝的第一口水可能是挽救了他的生命,因此第一口水给其带来的效用最大,当继续喝水时,水给他带来的效用逐渐降低,甚至出现身体不适,带来了负面效用,这就是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因此一个理性的人需要考虑边际变量,当效用为零时停止活动,放弃选择。

2.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一个人的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成本或者收益发生改变时就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比如企业中对于员工采用奖金激励的手段,就会促使员工努力工作,提高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给企业带来较高的收益;在当前销售工作就是采用低底薪和高提成的激励手段,激励销售人员做出更多的业绩。

2.5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

尽管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提出了专业化和分工具有提高生产效率的好处,但是专业化和分工不能使每个人都享受到不同的产品与服务。比如面包师不能使用打铁匠的生产出的铁器,打铁匠也不能享受到美味的面包,贸易的产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决,通过对各种产品制定一个价格,进而拿到市场上与其他的商品进行买卖,这样就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当今世界的贸易也是如此,可见贸易可以使每个人享受到不同服务和产品,改善了每个人的状况。

2.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是利润、价格以及企业家。市场经济既具有好处也存在的弊端,市场经济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对市场的经济活动进行调控,使市场经济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是市场经济就有不足之处,因此需要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总之,市场经济利大于弊。

2.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成果

市场经济指导的经济模式具有一定的缺陷,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借助政府的力量对于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当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不均衡时,政府出面就可以调控资源,把市场经济带到正确的发展道路上,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

2.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

《国富论》中论述了一个国家人们的生活水平取决于该国家生产物品和劳动的能力。一个国家只有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提高生产效率,不断满足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创造大量的物品和劳务,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2.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当政府发行的货币超过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出现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货币是一种物质交换的媒介,货币量的发行应当与国家实际的经济实力相符合,这样才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2.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有效解决失业的主要手段是政府加大投资或者促进私人企业扩大生产,这样企业就会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降低失业率。但是在这一期间要做好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权衡取舍,在保证不发生通货膨胀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失业率。

结语:通过对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的分析可以看出其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人们的日常活动也具有指导意义。但是十大经济学原理的提出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在现实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着缺陷,就是这样也不可否认其对于经济学做出的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喻晓东.关于微观经济学外版教材的若干教学问题——以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为例[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1(03)[2] 林君秀.经济学不再让人恐惧——曼昆《经济学原理》介绍[J].经济科学.2007(03)[3] 王跃生.有些书可以影响一代人——读曼昆的《经济学原理》[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07)篇三:《经济学原理》教案

《经济学原理》自学指导书

使用专业:专、本科相关专业

课 程:经济学原理 教材版本:《经济学原理》

卢远瞻汪雄剑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经济学原理》是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程。该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学说史、经济史等多门学科,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广泛吸收和正确借鉴西方经济理论和有关学科的优秀成果,密切联系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倡导科学的求实精神和大胆的理论创新,重视对国内外经济学的最新动态的把握。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部分的消费者、生产厂商的行为理论和处于核心的价格理论及贯穿所有的均衡理论,并在微观分析的基础上,对宏观经济的调控的方法、理论等进行学习和探讨。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增加对经济社会的了解,树立正确的“三观”。

学习经济学的三个原因:

1、有助于你了解你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

2、它将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

3、它将使你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

三、课程的目的、内容、学习要求和自学时数

第一章 导论

(自学时数:4学时,第1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及研究方法;理解经济学的涵义;掌握经济学得原理及研究的方法。

主要内容:经济学和十大经济学原理;经济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重点与难点:

1、经济学的含义。

2、深刻理解经济学的内容。

3、准确把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4、掌握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济学和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

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一、人们如何做出决定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社会面临效率与平等之间的权衡取舍。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边际指边缘,因此边际变动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

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出决定。即,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为。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激励:引起一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例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即问即答】

1、描述你最近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权衡取舍问题;

2、举出一个既有货币性的机会成本,又有非货币性的机会成本的某种行动的例子;

3、描述一个你的父母为了努力影响你的行为而想你提供激励的例子。

二、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它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价格就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即问即答】

1、为什么一个国家如果不把自己和其他国家隔离开来,其状况就会变

得更好?

2、为什么我们有市场?根据经济学家的观点,政府应当在市场中扮演

怎样的角色?

三、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货币注入的短期效应:

1、经济中货币量增加刺激社会的整体支出水平,从而增加了对物品与

劳务的需求。

2、需求的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引起企业提高物价,但同时,它也

鼓励企业雇佣更多的工人,并生成更多的物品与劳务。

3、雇佣更多的工人意味着更少的失业。

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即问即答】

列出并简要解释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

第二节 经济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P13

二、经济学研究的方法P13 思考题和作业: P18 5、6、10 第二章 需求与供给理论

(自学时数:4学时,第2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搞清楚什么因素会影响需求与供给,需求与供给的变化会如何影响商品的价格;掌握市场供求的基本规律(包括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以及运用供求理论分析经济事例

核心概念:需求曲线

供给曲线

弹性

均衡

内容提要:

1、需求、供给曲线

2、需求和供给的均衡:价格决定

3、弹性理论

本章重点:供求均衡、需求的价格弹性及其运用

本章难点: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数量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单个消费者、单个厂商、单个市场等)的经济行为的研究,价格分析是其分析的核心,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它的两个基本假设条件是经济人和完全信息。

需求与供给

在市场中,价格是经济参与者相互之间联系和传递经济信息的方式,并且,价格也以一定的方式促使经济资源得到有效的使用。

一种商品的需求D: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该商品的数量,必须是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需求函数是,它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需求的决定因素:

1商品的自身价格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3相关商品的价格

4消费者的偏好

5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

一种商品的供给S: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供给函数是/,它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成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供给的决定因素:

1商品的自身价格

2生产成本

3生产的技术水平

4相关商品的价格

5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均衡: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市场均衡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就单个市场后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是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假定各种商品的供求和价格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他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均衡价格的决定: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供需曲线的交点),也就是市场出清状态,此时的价格也叫均衡价格。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需求数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也是如此。

5.《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篇五

————20100516178 谭苏成按计划读了此本《经济学原理》(N.GregoryMankiw著 梁小民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我想说读此本很不容易,原因有:借之不易,不知道是馆藏太少导致供不应求呢,还是馆藏不多加之好书需求量大,总之我盼了好长时间才在整理书籍的阿姨的小车里发现;其二,对于一个没有任何经济学概念的年轻人来说,读有深度的专业书籍是一种折磨,不说有坚忍不拔之意志亦要耐得住寂寞的心。然而,当我读完上册的时候,我就觉得能和这样的好书晤面当然不容易了,往往好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不易接触的,不是因为距离就是因为客观条件。

对于读书笔记,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必说作者,因为他是作品的缔造者,了解他了之后对熟悉作品有很好的帮助。N.GregoryMankiw 29岁即成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需知,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非各个领域前三名的学术带头人莫属。曾就读于麻省理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现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同时担任马塞诸塞州剑桥的一个非营利性智囊团----国家经济研究局所属的计划经济部主任,还被聘为国会预算办公室及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的顾问。另外,他还供职于ETS考试研发委员会下的经济学高阶水平考试委员会和NBER商业周期委员会。他的《经济学原理》家喻户晓,但是让他真正成名的是《宏观经济学》所以一定要品读,不但可以借以更加了解其思想和主张,并且可以延伸知识面。他目前最牛的理论或者最为大家熟悉的理论是“菜单成本”理论,在此我作简单的介绍,我所理解的意思就是,企业因为市场发生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必须对货品进行价格调节,而每一次调价都会产生相应的菜单印刷费用、通报调节理由和信息、以及厂商承担调价后对经销商或者客户感觉不快和麻烦等。

所谓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指的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微观经济学指的是研究企业和家庭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相互影响。宏观有容乃大,微观不拒微尘,由此观之,经济学是一门内容翔实的科学。经济学中有两个重要的名词,供给和需求,供给和需求是经济运行的力量,它决定了每种物品的产量以及出售价格,对一个人而言他的收入取决于这个人劳动的供给和需求。同时,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供需达到平衡,一件物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大,可以说这样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除了这些,我这次都最大收获便是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经济学十大原理了,即○○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反应;○○

7政府有时可以改变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种好方法;○○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涨;10社它生产物品与劳动能力;○○

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暂权衡取舍。假如你把这些搞懂了基本上也就不愧对初衷了。下面我就针对我所了解的,进行解释说明。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舍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可以读书学习、看电影、运动健身、和朋友聊天交流等来安排我的时间,要花几天时间来研读《经济学原理》就不得不舍弃看电影给我带来的感受或者和朋友聚会所得到的快乐。这就是简单的权衡取舍。认识到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做出什么决策。一个学生不应该只学习专业知识而忽视其它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社会不应该由于环境控制降低了我们的物质水平而不再保护。应不应该仅仅由于帮助穷人扭曲了工作激励而忽视他们。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他们面临的选择才能做出良好的决策。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很好理解,就上大学而言,你上大学就要放弃工作,而工作是会给你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的,也就是工资待遇。当然,读大学学费算是成本而住宿和生活费则不能算是真正的成本,因为你工作了也还得吃住,时间才是最大的单项成本。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生活中的决策很多都不是黑白之间的抉择,而往往有灰色的阴影的。经济学家常用“边际变动”这个术语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边际”指“边缘”,为了形象说明举个简单的实例,乘坐汽车从重庆到石柱,车票为93元人民币,这样的价格才能保证运输公司的利润。现在的情况是发车时间到了但是车上还有几个空座,你作为调度员是不是可以考虑销售50元人民币一张车票给那些等待乘坐下了一辆车的乘客呢?仅仅是多票据印刷费用和多一个人车辆增加的少许磨损而已。所以个人和企业考虑边际量可以做出更好的决策。

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和利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和利益变动时,人们的行动也会改变。换句话说,人们对激励做出反应。身边的例子有:假如开学之后,食堂的饭菜涨价特别厉害,必然导致学生宿舍电饭煲、电磁炉的增加;当苹果价格过高时,人们就会选择吃梨。公共决策者不应该忘记激励,因为很多政策改变了人们面临的成本或利益,从而改变了行为。例如,对汽油征

税,鼓励人们开小型、节油型汽车,其实他还鼓励人们乘坐公交,而不是自己开车。如果税收足够大,人们就开电动车。这里的税收就是一种激励手段。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间接影响,通过激励发生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就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通过与其他人交往,人们可以按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举个简单的例子,日本的丰田车大量进入中国国内,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国内车市,对很多国产小轿都会有冲击,但是我们不能说这样子就不好,虽然它冲击了国产,但也正因为这样的冲击才使得国产车的品质往更加好的层面去提升,包括服务态度及质量水平,让你不创新、不进步就不行,这样做的同时也就加强了自身的竞争力。假如没有它的竞争,也许你会固步自封,或者没有来自同行的竞争压力你会自生自灭;对于消费者,就有更多的选择,你可以用同样的货币购买性能更加完善的轿车(因为竞争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更加周到的服务。所以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贸易,无论是哪一方都将受益。因此说,贸易使每个人的状态更好。悲哀的是,目前存在很多限制贸易的观点:工作岗位论;国家安全论;幼稚产业论;不公平竞争论;作为讨价还价的保护论。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区别于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决策者的决策被成千上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企业决定雇佣谁和生产什么;家庭决定为哪家企业工作,以及自己的收入购买什么,这些也是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的决策。表面上看我们大家都没有追逐社会的整体福利,尽管是分散的决策和千百万利己的决策者。但已经证明,市场经济以一种普遍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方面非常成功。

7政府有时可以改变市场结果。○正如上面第⑥点所说,市场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维系市场和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如果市场看不见的手如此伟大,为什么我们还需要政府呢?一种回答是,看不见的手需要政府来保护它,只有产权得到了保障,市场才能运行。就好像一位农民假如知道庄稼会被偷走就不会去种庄稼;餐馆要是知道顾客离开的时候不结账就不会为其提供服务。我们通过政府提供的警察和法庭来保护我们对自己生产出来的东西的权力。另一种回答是,政策干预一般有两种,促进效益或者促进平等。这就是说他政府应该做的就是不是把蛋糕做大就是改变蛋糕的分发使之更加合理。当然也有市场失灵,这个术语指市场不能有效的配置资源的情况:一个是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生产者或消费者)在自己的活动中对旁观者的福利产生了一种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这种有利影响带来的利益(或者说收益)或不利影响带来的损失(或者说成本),都不是生产

者或消费者本人所获得或承担的,是一种经济力量对另一种经济力量“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举例,工厂在生产中所排放的污染物就是一种(负)外部性。它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包括政府治理污染的花费,自然资源的减少,以及污染物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另一种回答就是市场势力,所谓市场势力就是一个人或者一小撮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影响市场的现象。我们说政府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总能这样,公共政策不是天使制定的,是由极不完善的政治程序制定的。有决策制定者为的是自己的政治目的或者一己蝇头微利;也有动机良好但信息掌握量充分不足的领导。学习了这些你就能判断什么政策能促进经济什么政策不能促进经济。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动能力。2011年一些○

国家的人均年收入,卡塔尔 107,721$、中国香港 44,805$、美利坚合众国 43,01794 $、中国 7,476$、刚果民主共和国 280$。(1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是6.313307)用什么来衡量各国和不同时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别呢?答案非常简单,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以归因为各国生产率的差别,这也是一个工人一小时生产的物品与劳动量的差别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涨。即为通货膨胀。所谓“通○

货”即为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膨胀”就不多说了。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国民政府肆意滥发纸币,结果造成长期恶性通货膨胀。据统计,从抗日战争爆发到国民政府崩溃(1937-1949)的十二年间,纸币发行量累计增加了1400多亿倍,致使同期物价上涨了85000多亿倍,达到古今中外罕见的程度。货币购买力一落再落,最后几乎变成废纸。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统计,以100法币购买力为例,在1937年可买2头牛,1938年为1头牛,1939年为1头猪,1941年为1袋面粉,1943年为1只鸡,1945年为1条鱼,1946年为2个鸡蛋,1947年为1个煤球,1948年8月国民党货币改革时为3粒大米。至此,全国广大劳动人民陷于极端痛苦和贫困的境地。知道了这些,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说蒋介石到台湾的时候带走了中国的所有财富,因为他用纸换走了金子。还有个寓言,说一个人到超市买东西,标价为68美分,可是等她排完长队付钱的时候,收银员却对她说现在的价格为74美分,因为,“你排队的时候可能是68美分而现在已经74美分了”可见通货膨胀速度之快啊!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暂权衡取舍。○当政府增加经济中的货币量时,一个结果是通货膨胀,另一个结果是至少在短期内降低失业水平。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的曲线被称为菲利普斯(A.W.Philips)曲线。决策者在利用各种政策工具时可以

利用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

权衡取舍。通过改变政府被

出量、税收量、和发行的货

币量来影响经济所经历的经

济膨胀与失业组合。由于这

些货币财政政策工具有如此

大的力量,所以决策者如何

运用这些工具来控制经济一

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说

到这里我顺便提一下菲利普

斯曲线,说明社会失业率和

通货膨胀率之间的负相关关

系。

4X3Y340

以上便是经济学中的十大原理以及对其的一己之见。在接触它之前我深以为:经济学是反映经济规律的科学,既然是反映其规律,我们就可以根据它的规律走势和周期来确定未来经济走向,向三角函数一样,这也许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生活矛盾,像通货膨胀、经济危机之类的。然而,有关经济波动的三个事实告诉我,有的事情注定无法实现。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关

1经济波动是无规律的和无法预测的。键事实:○经济波动经常称为经济周期,经济波动根本没有规律,而且几乎不能较为准确的2大多数宏观经济数量同时波动。预测;○比如国家实际GDP增加

3了,同比投资支出也会增加,并且社会失业率就会反比下降;○

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当企业选择缩减其产品和劳务时他们就会解雇工人,从而使失业军扩大。

与此同时,我还从中等到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用自己的眼光看事物,很多事情不是别人说准确就是准确的。就像禁毒一样,盲目的限制毒品的流入社会是不合理或者不可取的。我们都知道禁毒的原因是毒品不但危害当事人的身体生理系统,更加重要的是昂贵的毒费间接性破坏一系列的社会平衡,当吸毒者花光了自己的储蓄就花家庭的,没了储蓄没了钱,一切混乱就开始,想什么抢劫、偷盗、暴力犯罪等等,因此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治安问题。然而,我不禁盲目的禁止毒品流入社会和生产对吗?由需求和供给关系知道,一个社会的对于吸毒者而言毒品是必需品,没有不可以,然而一旦禁毒之后市场的供给能力急剧下降,但是不变的好似需求,由于价格能调节供需关系,所以必然会导致毒价升高,更大的社会混乱一触即发!那这样不是一旦吸毒之后就无可救药了吗?当然不,我说的是单纯的减少毒品的流通没任何实际作用,不包括有效手段。比如通过对吸毒者的禁毒教育可以

6.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篇六

李占领

曼昆编写的《经济学原理》是讲授经济学类书籍中的经典之作,影响范围很大,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好书,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阅读了这本书,里面有太多的经典知识需要我慢慢消化记忆,为了加深印象,理解重点,我趁着周末时间,对照教材,主要从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经济学的十大原理、本书主要内容的经典摘录、典型案例以及读后感五个方面,写下了这篇读书笔记。

一、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关于这个问题,曼昆教授在书的开头给出了作为一个21世纪初的学生学习经济学的三个主要原因:一是它有助于你了解你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二是它将使你更清明地参与经济:三是它将使你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

本书开篇介绍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后面的叙述都围绕这十大原理展开,在后文中又反复提及,思路清晰,重点分明,内容简单易懂。

二、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围绕人们如何做出决策的问题,罗曼提出了四个原理,分别是,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原理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原理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原理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围绕人们如何相互交易的问题,罗曼提出了三个原理,分别是,原理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原理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原理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围绕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问题,罗曼提出了三个原理,分别是,原理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原理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原理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开门见山地提出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后,曼昆教授开始提醒我们,如何像一个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和解释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这对我们无论是学习经济学理论还是实践应用都有这极大的帮助。

三、本书主要内容的经典摘录 市场如何运行

1、在竞争市场中,供应和需求共同作用,影响最终的市场结果,此时,调

节供应和需求平衡的是价格,供应和需求平衡时,获得最大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

2、竞争市场中,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它的边际收益等于市场价格。在长期均衡中,市场价格等于最低平均总成本。

3、在垄断市场中,企业是价格的制订者。它的物品价格大于边际收益。所以它的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使整个社会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下降。

4、在寡头垄断的市场中,其产量大于垄断的结果,小于自由竞争的结果。由于囚犯两难处境的原因,寡头即使在合作符合共同利益时也无法维持合作。所以,随着寡头市场的企业数量增多,产量和价格也越接近竞争市场的结果。

市场与福利

1、税收是建立文明社会的代价

税收由买卖双方共同承担。卖者以低于均衡价格的价格出售物品,买者以高于均衡价格的价格购买物品。中间的差价由政府获得。买卖双方较缺少弹性的一方,将承担更多的税收压力。税收使整个社会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减少。

2、由于比较优势的存在,自由贸易使得每个国家专注于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生产,从而使参与贸易的每个国家受益。

3、通过比较没有国际贸易时的国内价格和世界价格,可以确定自由贸易的影响。国内价格低表明,该国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而且将成为出口者。国内价格高表明,世界其它国家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而且该国将成为进口者。

4、有各种限制贸易的观点:保护工作岗位、保卫国家安全、帮助幼稚产业、防止不公平竞争以及对外国的贸易限制做出反应。

5、共有物品是那些没有排他性但有竞争性的资源,政府的一个职责就是防止共有物品被滥用。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1、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等于总收益减总成本。

2、企业的总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是在企业改变产量时不变的成本。可变成本是在企业改变产量时改变的成本。

3、博弈论与合作经济学。囚徒困境表明,利己使人们人们即使在合作符合他们共同利益时也无法维持合作。囚徒困境的逻辑适用于许多情况,包括军备竞赛、公有资源问题和寡头。

劳动市场经济学

1、经济的收入是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分配的。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劳动、土地和资本。

2、收入分配数据表明了我们社会中存在的巨大不平等。最富的1/5家庭的收入是最穷的1/5家庭的收入的十倍左右。

3、有许多旨在帮助穷人的不同政策:最低工资法、福利、负所得税以及实物转移支付。虽然这些政策都帮助了一些家庭脱贫,但它们也有意想不到的副作用。由于经济资助随着收入增加而减少,所以,穷人往往面临很高的有效边际税率。这种高有效税率不鼓励贫困家庭依靠自己的力量脱贫。

深入研究的论题

1、消费者预算约束线表示在其收入与物品价格为既定时,他可以购买的不同物品的可能组合。预算约束线的这些物品的相对价格。

2、消费者通过选择既在预算约束线上又在最高无差异曲线上的一点来实现最优化。在这一点上,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约束线的斜率。

3、在许多经济交易中,信息是不对称的。私人市场有时用发信号和筛选来应对不对称信息。

4、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决策比传统经济理论所假设的要复杂。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1、国民生产总值和消费者物价指数

GDP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消费包括家庭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但不包括购买住房;投资包括新设备和新厂房的购买,也包括居民住房购买。我们通常讨论的都是实际GDP CPI表示相对于基年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CPI一般不包括住房购买价格,但包括住房使用费用。该指数用于衡量经济的物价总水平。其变动的百分比率衡量通货膨胀率。

2、对于一个封闭的经济体国民储蓄等于投资。利率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3

国民储蓄等于私人储蓄加公共储蓄。政府财政赤字减少公共储蓄,降低了投资的数量。最终会影响生产率和GDP的增长

长期中的真实经济

1、通常多数成为失业者的人在短期内能够找到工作。然而,在任何一个时间所观察到的大多数失业,是由于少数人长期是失业者

2、一个经济的生活水平取决于该经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生产率又取决于工人所得到的物质资本量、人力资本量、自然资源量和技术知识。

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

货币这个词指人们经常用来购买物品与劳务的资产。

货币有三种职能:作为交换媒介,它提供用于进行交易的东西;作为计价单位,它提供记录价格和其他经济价值的手段;作为价值储藏,它提供把购买力从现在转移到未来的方式。

通货膨胀

当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引起物价水平上升。长期的货币供给量增长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政府对所有货币持有者征收的税收。当政府主要靠这种方式支出货款时,引起超速通货膨胀。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1、净出口与国外净投资

一个经济体的净出口必然等于国外净投资。

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的国民储蓄等于国内投资加国外净资产。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任何一个单位的某国通货应该能在所有国家购买等量的物品。固名义汇率应该反应两国的物价水平。较高通货膨胀的国家,其货币应该贬值。

2、需要分析两个市场——可贷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

在可贷资金市场,利率调整使供给(国民储蓄)与需求(国内投资和国外净投资)平衡。

在外汇市场,实际汇率的调整使货币供给(国外净投资)和货币需求(净出口)平衡。

国外净投资是联系这两个市场的纽带。

减少国民储蓄的政策(例如财政赤字),减少了可贷资金,提高了利率,减少了国外净投资。从而提高了汇率。进而减少了出口。

限制性贸易措施,刺激了净出口,从而提高了外汇汇率,进而又遏制了净出口。固这种政策不一定会奏效。投资者撤离资金时,增加了可贷资金市场的需求,提高了实际利率。增加了国外净投资,引起汇率下降,从而导致当地货币的通货贬值。

短期经济波动

1、求与总供给模型被用来分析短期的经济波动。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表现了物价水平与需求量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长期的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2、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总需求。这种影响取决于时间长短。在长期中,产量只由要素供给和技术决定。

3、普斯曲线说明了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负关系。但这种负关系只在短期内有意义。长期的菲力普斯曲线是自然失业率处的一条垂线。

四、典型案例

如果有一天农科院宣布说他们培育出了一个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可以使小麦增产 20%。那么农民们是否会欢欣鼓舞而踊跃种植此种小麦呢?

农民是否愿意种植的动力来源于该小麦是否能增加他们的收入。而对于小麦这种产品来说,市场对于其需求量的弹性很小。也就是说,在需求量固定的情况下,增加了小麦的市场供应量,必然导致小麦价格的下跌,从而农民的收入降低。当然前提是,在未采用新品种之前,农民们就已经能够生产出足够的小麦供应市场。

农业技术不断提高,则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会越来越少,农村人口越来越少,城市人口越来越多。这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过程。

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之间的差异造就了贸易上的收益。比较优势一定是存在的,所以人们只要从事相互间的交易,就一定能从中相互得利。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人们的商业贸易往来,只有一方得利的情形是罕见的。这就是为什么经济学家们要一致主张自由贸易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国家要积极的参与世贸组织的谈判,争取加入 WTO 的原因。加入 WTO,意味着与他国贸易往来时,双 5

方都会降低或免去进出口关税,消除贸易壁垒,从而使商品的价格降低,最终使两国的消费者得利。而使消费者能够买到尽可能价格低的商品,则是商业的根本目的。

斯密在其《国民经济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以英国为例在这方面的分析很经典。比如政府的某些看似聪明的为保护本国某项商品而设置高关税,借以阻止外国廉价质优的同类商品进来,以为是保护了本国人民的利益。但实际上呢,一来这种关税抬高了商品的价格,而使消费者不得不多掏腰包,二来这种保护实际上是仅使国内生产该商品的商人得利,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设法持续提高高价质劣的此种商品给消费者,从而长期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富国与穷国的贸易,在自由公平的贸易条件下,不见得是穷国受损害,相反,因为比较优势原理,是双方互惠的。伍兹和其邻居小孩的例子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无论如何,有需求才会有贸易。如果我们国内的消费者有需要购买美国商品的需求,那么就有使这一交易自由进行的必要。可以假设,如果一个国内消费者希望购买一部手机,而在他面前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性能差的国货,一种是性能好的外国货,那么出于保护该国货的目的而提高对外国手机的关税的做法以阻止消费者购买外国手机的行为就是对消费者的利益的侵犯。这样的行为除了使消费者多掏了腰包外,并没有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什么特别的好处。因为外国手机如果和中国手机一样在中国卖,交同样的税给中国政府,那么保护国产手机企业的意义在何处?仅仅是让生产手机的商人得利!另外一种情况,国家为扶持某些被认为有前途的行业而向该行业注入资金或奖励金的做法,也与此类似,是养肥了少数人而损害了多数人利益的愚蠢行为。在市场中,资源自然会流向那些有利可图的行业,没有利益的行业资本自然不会进入,何须外力介入。政府的扶持和奖励的做法,除了使该行业的少数人获利并损害了纳税人的利益之外,没有更积极的意义。

正如现在美国政府经常祭出的对华纺织品反倾销政策,就是一个对美国消费者来说有损害的政策。因此最多也只是嚷嚷一下而已,不能长期有效地实行下去。该政策在其他政治领域的作用,才是其目标所在。但是这等于要美国民众来负担这份额外的政治成本。

五、读后感

这本书赋予了读者许多生活的智慧。人缺少水会活不下去,没有钻石去可以活下去,那为什么钻石比水却贵很多?对有污染的企业究竟是采取管制的政策好还是采取拍卖污染许可证的方式更有效?经济学家如何设计一个合理的制度防止投标者互相勾结?原来世界上不仅有价格从低到高的拍卖制度,而且还有价格从高到低的拍卖制度,这样小小的顺序变化反映了经济学家怎样的智慧?公有地为什么是悲剧?最低工资制度究竟是好还是坏?对奢侈品征税究竟伤害了富人还是穷人?

非常有趣的是,这本书通过身边生活来举例,比如冰淇淋,多次出现在曼昆教授所举的例子中,是不是说明曼昆教授非常喜欢吃冰淇淋呢? 此外,还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实例分析,来帮助我们解读经济学问题。比如,“灯塔是公共物品吗”,“黄石公园应该像迪斯尼乐园一样收费吗”,“生意冷清的餐馆和淡季的小型高尔夫球场”等等。

7.浅谈世界经济学原理 篇七

会议口译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是一种为跨语言、跨文化交流服务的专门职业, 处于各种口译的专业高端, 包含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两种口译模式。无论是哪种口译模式, 口译的过程都分三步。第一, 听到具有一定含义的语音。通过分析、解释、理解其语言, 领会其含义。这一阶段我们可以称之为“输入阶段”。第二, 迅速审慎地丢开来源语的措辞并快速记住来源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概念或见解等, 这一阶段, 我们称之为“理解阶段”。第三, 用目标语完整、准确地译出原意, 并使读者听懂。这一阶段, 我们称之为“输出阶段”。整个过程中, 听力技能和速记技能都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总结才能达到要求。在口译听解时, 译员要注意力高度集中, 并积极地去听, 对源语进行思维加工, 分析意义并提取信息要点, 以便顺利完成记忆、转换、表达的任务。听的过程中还要有意识地调用自己的“非语言知识”, 包括百科知识、专业知识、情景知识。事先应充分了解发言人的身份、立场、观点、发言主题、场合和听众的类型, 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对发言意义的听解和摄取。作为翻译硕士专业的学生, 这些技能已经在本科就夯实了基础。

2014年1月24日, 外交部长王毅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14年年会举办“中国专场”活动, 发表题为“中国新发展, 世界新机遇”的演讲。他阐述了我们对中国改革成功充满自信的五条来源;指出中国将为世界发展提供更多“中国机遇”, 为世界和平贡献更多“中国力量”;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 中国梦的逐步实现, 将惠及中国, 也将惠及世界。本文主要以王毅部长在达沃斯论坛上的发言为例, 探讨会议口译中信息转换表达阶段的技巧。

2 会议口译技巧

2.1 准备工作

会议口译之前, 译者要提前了解发言人的身份背景以及发言人要演讲的内容主旨, 这样才能把握整场口译的基调, 以何种语气、语态、感情色彩向与会者传达信息。王毅的职务是中国外交部部长, 在大会上发言代表的是中国, 因此, 他的讲话具有权威性, 语速平稳有力, 那么译者也必须做到语速平稳, 表达流利而正式。在此篇发言中, 主要谈论的是“中国新发展, 世界新机遇”, 王毅外长与与会人员共同探讨了中国发展对世界的意义。王毅外长用了很多重复句式, 显出了强调的气势, 句子较长, 需要译者进行拆分翻译。另外, 事先必须了解一些国家地名、人名、机构名, 近几年发生的政治事件以及专用术语等。

2.2 长句翻译的处理

口译过程中译员常常会听到多个信息成分的长句子或段落, 为了使句子听起来清晰明了, 译员可以先抓出英语中的主谓结构, 然后逐层添加细节内容。

原文:中国新一轮的改革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方向, 涉及15个方面、60多个领域, 共形成300多项重要举措。

译文1:China’s new round of reform will covers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social and ecological areas.It has 15 areas over 60 areas and over 300 important measures. (此译文乃会议同意传译内容, 用词虽不精准, 但会议口译时长句分译的技巧还是十分熟稔的。)

译文2:China’s new round of reform will take place in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social and ecological dimensions.More than 300 major reform measures have been announced, covering over 60 fi elds under 15 categories.

相比译文1, 译文2的句式和用词更胜一筹, 如“形成举措”译为“measures being announced”, 领域和方面分别译为“fi eld”和“area”。

2.3 顺句驱动

顺句驱动又称顺译, 是指译员按照自己听到的原文顺序, 不停地把句子切成个别的意群和概念单位, 再把这些单位自然地连接起来, 翻译出整句的愿意。由于英汉语在语言习惯上的不同, 在进行笔译时我们往往会采取调整语序的方式来使表述更加符合目标语的语言习惯。然而在同传的过程中, 译员需要在整句内容说完之前就开始翻译, 在这种情况下, 采取顺句驱动的技巧能够使译员快速处理已有信息, 将更多的精力放到新的信息中去。

原文:中国历来是世界经济论坛关注的热点。今年更不例外。因为时隔35年之久, 中国吹响了新一轮全方位改革的号角。

译文:China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of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WEF) , and this year is no exception.Thirtyfi ve years after China fi rst launched reform and opening, China has sounded the clear recall for a new round of all-around reform.

原文本是三个独立的分句, 译者巧妙地使用连接词“and”将句子的意思顺接下去, 同时还适当地采取了增译法, “35年之久”指的是1978年改革开放实行至今的时间段, 译者在译文中有明显的补充, 这样也更有利于听者理解。

2.4 反译

在翻译实践中, 为了使译文忠实合乎语言习惯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有时必须把原文中的否定说法变成译文中的肯定说法, 或把原文中的肯定说法变成译文中的肯定说法。总之, “反译”是指译文以与原文相反的表达方式传递原文的意思。具体来说, 正说和反说是指在英语句子中是否使用了no、not或者带有de-、dis-、im-、in-、un-、-less等含有否定意义的前后缀的词语。

原文: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和960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大国, 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发展潜力远未发掘。

译文:China has 1.3 billion people and an area of 9.6million square kilometers of land territory.Our development space is immense and our development potential is far from being fully tapped.

该句中的“远未发掘”的翻译处理, 口译者并没有采用明显的否定前缀, 而是直接译为“far from being fully tapped”, 显得更加口语化, 通俗易懂。

2.5 词性转换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 英语是静态的语言, 汉语则是动态的语言, 动词的使用在汉语中尤为突出, 为了顺句驱动的需要, 译员经常将源语中的非动词形式 (名词、形容词等) 转成汉语中的动词。

原文:改革的范围之广、程度之深、难度之大可谓前所未有。

译文:This round of reform is more sweeping, thoroughand diffi cult than ever before.

本句中“范围之广”“程度之深”“难度之大”三个名字化的四字短语, 在口译者的迅速加工之下, 变成了简短明了的三个形容词:“sweeping, thorough, diffi cult”, 实属巧妙。

2.6 重复

重复这个技巧的使用是处于两种情况:一种是弥补英汉语的表达差异和加强译语的衔接和连贯;另一种为英语是形合的语言, 注重使用大量的连接词或关系词来表现主句和从属结构的关系, 汉语是意合的语言, 不常用连接词, 而是将各部分铺排陈述, 而重复可以使句子更清晰。

原文:自信来自于中华民族5000年自强不息的优秀传统和博大精深的文明底蕴……自信来自于中国业已选择的正确道路……自信来自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

译文:Our confi dence comes from…

此处王毅部长的讲话中, 有六段话都是以“自信来自于……”开头, 这样的重复表现出我们的发言人在国际舞台上讲话精神饱满、铿锵有力。同时重复也是一种强调, 使听者全神贯注地聆听和思考。译者在口译处理中叶同样保持了以“Our confi dence comes from…”开头的翻译方法。

2.7 意译

原文:而且这一增长是在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进程中实现的, 是实实在在、真金白银的增长。

译文:We’ve achieved this in the course of adjusting theeconomic structure, so it was real solid growth.

原文中“真金白银”直译为“gold and silver”, 但是在汉语背景之下, 我们知道真金白银其实意为“实实在在”, 都是说明笃定的事实, 故在口译处理过程中译者处理成“real solid”。

2.8专有名词

著名会议口译专家和传媒口译家英格丽德·库兹 (Ingrid Kurz) 曾做过有关传译质量评估标准的研究, 结果显示, 口译质量的八项指标中:本地口音、动听、流畅、逻辑连贯、意义一致、完整、语法正确、术语正确, 排名前三的是“意义一致”“逻辑连贯”“术语正确”, 而对其它指标的容忍度相对较高。这也提醒译者, 一定要做到术语翻译的精确。

2.7.1 国名、地名的翻译

瑞士达沃斯:Davos, Switzerland。有关国名、地名的翻译, 译者须在平时的学习和练习中, 不断积累。

2.7.2 人名的翻译

约瑟夫·奈博士:Dr.Joseph Nye;李克强:Premier Li Keqiang。

2.7.3 机构名的翻译

国务院:the State Counci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即中央人民政府, 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 (WEF) , 是以研究和探讨世界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为宗旨的非官方国际性机构。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2.7.4 专有术语的翻译

国情:national conditions;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socialist roa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执政党:the ruling party;互利共赢:a win-win strategy;中国机遇:Chinese Chanllenges。

中国力量:Chinese Power;中国梦:Chinese Dream;法西斯主义:fascism;军国主义:militarism。

3 结语

本文所作的有关会议口译的分析只是冰山一角, 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口译不仅仅只是知识或理论, 还是一种技能, 需要通过大量训练和实践后才能充分掌握。因此, 口译练习除了讲求必要的理论和技巧外, 还应将重点放在大量的操练上。口译训练的三个阶段:听与理解阶段、记忆阶段、表达阶段, 都不能懈怠。译员还必须拥有较快的反应能力、相关语言知识、主题知识和百科知识。口译技能的训练不能只局限在课内, 还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 广泛阅读中英文报刊, 扩大知识面和词汇量, 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贸易、环保、教育以及社会发展等领域的最新发展。另外, 还要多用英语和汉语进行演讲练习, 提高讲话的流利程度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逐渐提高口译能力。

参考文献

[1]Snell-Hornby, Mary, Pochhacker, Franz&Kaindl.Translation Studies:An Interdiscipline[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4.

[2]郭继荣.口译技能与实践[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社, 2012.

[3]康志峰.英语高级口译实用大全[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11.

[4]李丹丹.浅谈会议传译中英语复合句的汉译技巧[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14) :191-192.

[5]席冰清.浅析英汉同传技巧[J].戏剧之家, 2013 (9) :128-129.

8.用经济学原理养育孩子 篇八

根据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论述的分工及专业化理论,如果谁在某件事情上有绝对优势,就应该让他来做这件事。儿子出生后,我们聘请了在照顾新生儿方面有绝对优势的月嫂来帮忙带孩子。事实证明,我和老公的这个决定是完全正确的。在儿子满月之前,给他洗澡、换尿布、打疫苗、哄他睡觉等一系列工作均由月嫂代劳,我只负责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喂奶及向月嫂学习。在这个阶段,老公由于没有任何特长而没有被分派任何工作,他也乐得轻松。儿子渐渐长大后,教育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我和老公性格不一样,因此在教育儿子的问题上进行了明确分工。我比较感性,情感丰富,思考多于行动,说得好听点是思想家,说得不好听是幻想派。因此,我负责儿子的情感教育,经常给他讲故事或者编故事,有时带他到农村和孤儿院去体验生活,和他一起感受人生的喜怒哀乐。老公行动果敢,做事干脆,他负责儿子性格和意志力方面的培养。他经常带儿子去体育场观看各种比赛,一起玩战争游戏,带儿子动手做玩具、修家电。事实证明,我们这个决定是完全正确的。儿子的左脑和右脑都开发得不错,他热情、善良、睿智、坚强、勇敢、动手能力强,所以人见人爱。

经济学家认为,市场具有自我调节功能,总可以在不断的“试错”过程中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和效率最大化,政府不应该过多地干预市场,只有在市场失灵时才应有所作为。所以,我们对儿子一直采取“放养”的方式,只要他不做什么危险的事,我们就尽量放手让他去做,给他充分的自由。蹒跚学步的儿子,要取10米之外的天线宝宝玩具,我们一般不会主动帮他,而是微笑着、看着他扶着墙壁慢慢移动脚步,然后用双手攥紧柜子的边缘,再倚着茶几前行,中间还要转个大弯。中途,儿子会停下来,用企求的目光看着我们,那意思很明显:爸爸妈妈帮帮我吧!我们会拍拍他的身子,鼓励他:“宝宝好样的!宝宝再努力!”当他终于将心爱的玩具抱在怀里时,我们能感受到他的喜悦。通过努力达到目标,这既是乐趣,也是成长,我们不能剥夺。我们家有个大阳台,堆满了玩具,那就是儿子的乐园。对他的领地,我们一般不侵入。儿子在他的领地里,随心所欲地设计硝烟弥漫的战场,设计充满温情的童话森林,设计未来的房子和公路,充满了欢乐。

儿子读幼儿园时,我让他上了绘画培训班。8岁后,他不想学画画了,我们同意了他的请求。一位朋友不解:“你怎么能这样纵容孩子,学本领可不能半途而废呀!”其实,我们是运用了经济学上的商品价格理论。经济学家认为:为了一件好东西而放弃其他好东西所付出的代价,叫做一件“好商品”的价格。我们可以将绘画培训当做一件“好商品”,为了获得它,就要舍弃去游乐场、看书以及和小朋友玩耍等一些活动,这就是上绘画培训班的价格。幼儿园时期的绘画培训是涂鸦训练,老师鼓励孩子自由创作,这对于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色彩的敏锐力等都非常有意义,所以放弃其他娱乐活动而选择这件商品是值得的。而8岁以后的绘画培训开始注重基本功训练了,对于无意于在绘画方面有所发展的孩子来说,绘画培训就有些贬值了。而这个年龄段,选择健身、和小朋友交往、看书等活动,对孩子的成长帮助会更大。所以,这个时候再花高价选择绘画培训,意义就不大了。我的这套“商品价格”理论受到了很多家长的认同。他们原以为孩子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去参加一些培训,不管孩子喜欢与否,多少总能学点东西吧。殊不知,这既是漠视了孩子闲着的价值,也忽略了上培训班的代价(那绝不仅仅是培训费)。

从经济学角度看,你买一件商品,不仅要计算经济成本,还要计算时间成本。比如,一件商品10元钱,你花5分钟就能买到,那它的总成本就是10元加5分钟,而当它7元时,却要花45分钟排队才能买到,那它的总成本就是7元加45分钟。时间是有成本的,我们在做某种选择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所以,儿子做任何事,我都要求他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绝不能像奶奶所说的“小孩子嘛,就是消磨时间”。即使是做游戏,也有时间限制。我非常反对孩子搞题海战术,数量的积累如果以不计时间成本为代价,那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对于老师布置的海量的奥赛试题,我只是遴选有代表性的题给儿子做。

根据斯蒂格利茨的规模经济可以产生绝对优势的理论,我们倡导“让孩子在群体中成长”。因此,总是鼓励儿子多交朋友,经常邀请小朋友来家里玩,也经常和其他家长相约一起带孩子出去玩。儿子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会了与人相处,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解决问题。世间万物皆有联系。用经济学原理来养育孩子的原则归结到心理学上,那就是尊重孩子,给予孩子空间,以孩子的快乐为最高原则。

上一篇:春节高速是否免费通行下一篇:网络安全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