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教学法

2024-11-01

分层次教学法(12篇)

1.分层次教学法 篇一

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在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他主张“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同时使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他们自己的刻苦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保持注意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选择一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思想,关键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和谐不可分割。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多方面教育相互配合;

第二、个性发展与社会需要适应;

第三、让学生有可以支配的时间;

第四、尊重儿童、尊重自我教育。

分层次教学法的好处

1.提高所有学生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同时,分层次教学方法还和我们现在一直提倡的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量身打造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3.提升教师全面能力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所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当然,分层次教学也会给老师日常工作带来比传统教学多数倍的工作量,教师应该能以自身素质提高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分层次教学的方法,提升其效率。

分层次教学的坏处

人的心理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坚强乐观,有些则脆弱自卑。对学生分层次,是对优秀学生的肯定,可同时也是对落后学生的伤害。分层次教学对一些学生有鞭策作用,但对另一些学生是严重的打击。所以分层次教学也需要考虑一下学生的心理素质。

分层教学法的四个环节

1.学生编组

学生编组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为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及心理因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A、B、C三个组,A

组是按大纲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B组是按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C组是按较高要求(能发挥学生数学特长)进行教学的学生。学生分组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学习情况及时调整。2.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在透彻理解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握住哪些是基本要求,是所有学生应掌握的,哪些属较高要求,是B、C组学生掌握的,然后,设计分层教学的全过程。其中,要特别关注如何解决学习困难学生的困难和特长学生潜能的发展。

3.分层授课

分层授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层次的划分把握好授课的起点,处理好知识的衔接过程,减少教学的坡度;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宗旨,让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保证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4.分类指导

分类指导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有效的帮助和指导。要因人而异,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除此之外,还要进行作业批改、成立课外活动学习小组等必要的辅助手段,加强对各层次学生的指导,促进学生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化,使学生整体优化,进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分层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认识规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进行探索,但不同的学生自身基础知识状况、对知识的认识水平、智力水平、学习方法等都存在差异,他们接受知识的情况就有所不同,如果教师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势必会产生“优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结果,优生将对老师失去信心,觉得在课堂上学不到他们想要的知识,转而自己去扩充知识,但缺乏合理的指导;中等生不愿意与老师交流;而学困生则害怕“吃”,也“吃”不进去,这样就会进入一种恶性循环。

实施步骤 扎实工作,认真组织,周密实施,稳妥操作,搞好分层次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和环节入手:

(一)教学计划的制定

要根据国家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制定出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各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一改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一刀切”、“一个模式”、“千面一孔”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实现培养目标的“多元化”。教学计划的大目标是使所有的学生都成才,但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决不能强耱划一。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与分层次教学是相互呼应、相辅相成的。因此,搞好分层次教学的首要环节和关键是制定和修订教学计划。

(二)教学大纲的编写

要根据国家的指导性教学大纲,结合分层次教学的需要,组织有经验的老师编写实施性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组织教学的依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因此,原则上是在分层教学中分几个层次,每门课程就编写出几套教学大纲。好的教学大纲是有效初稿分层次教学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教材的选用

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是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能力本位要求,组织全国中职校优秀老师和实际工作者编写的,现在已经陆续出版发行,还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学大纲。这批教材不仅突出了应用性、技能性、适应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而且深浅适度,层次分明,很适用于目前中专学校的分层次教学。现在教育部门正在组织使用前的培训式作,各学校应加以重视,各级安排教师参加培训。

(四)教师的配备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和“多边”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亦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分层次教学中的每一个教学层次都应配备精通业务、富有经验、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的教师。特别是对于所谓的“慢班”,我们更应配备在教学上强的教师,因为此群体属于重点提高的部分。教师队伍的配备是分层次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五)体制的改革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必须全面加强教学管理,大胆地进行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首先是动态管理。根据不同阶段学生成绩的升降情况相应地进行教学层次的调整使之与实际情况相符,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是体制创新。要大胆地进行学分制、弹性学制和多证制等改革尝试;最后是搞好常规管理。安排好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实习,合理调度教室,安排好教学进程等。

分层教学法的运用

一、教材分层

首先要根据所教年级的教材,去钻研分析,明确教材的前后联系,灵活地选择教法,合理地组合教材。一是依据技术技能分层。通常在球类及体操技巧项目教学中采用,依据学生完成动作的技术质量分层,每个层次的同学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由于差异不大,同学们锻炼的积极性较高;二是依据速度耐力分层。根据学生的各有所长划分层次,集中练习时速度好的在一层,耐力好的在另一层,根据学生人数设置不同的距离要求,让同学们体验竞争带来的乐趣;三是依据高度远度分层。通常多在田径教学中运用,像跳高、跳远、投掷项目的教学,方法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高度和远度的层次,在每一个练习点上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三种教材分层法,让基础差的学生能“吃饱”,也让基础好的能“吃好”。

二、学生分层

教学实践中学生们的体育基础、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和项目特长不尽相同,他们的接受能力有快有慢,形成技能的过程也有长有短,如果用统一的教法和评价手段,实施“一刀切”是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的全面提高。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教师指令分层,由教师根据学生的体质状况和个性特征,把学生分成相应的练习小组,分别在不同的地点进行不同难度要求的练习,达到目标者上升一个层次,未达目标者则下降一个层次。二是学生选择分层,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体质能力和技术水平选择练习项目和难度,升降同上。在学生分层时,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向学生讲明练习要求和升降级的标准和意义,着力点应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上,让全体学生从各自的层面体验成功的愉悦。

三、双层结合

由于分层教学分组较多,作业面广,仅靠教师巡回辅导毕竟是有限的,始终有一大部分学生处于自己练习状态。因此在组织教学时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和小助手的作用,双层结合进行教学,便于他们相互提高。对待成绩差一些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激起他们的上进心和自我表现欲望;对成绩好的学生,要不断提高要求,调动他们的进取欲望。此种双层巧妙结合的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的共同提高,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学有所长,练有所得。

了解差异,科学分层

在教学中,首先要认真研究所授教材的内容,并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要求,然后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并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从而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智能、实际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地理成绩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建档。在此基础上,将全班学生分成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三组等级,并成立若干帮困小组,要求优等生级别的每位同学帮助2-3名中等生、后进生级的同学。通过这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创设学习氛围,培养团结拼搏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事实证明:分层教学有利于每个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发挥,真正为每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人格成长与学业发展的基础。

教学目标要层次化

根据“因材施教”的理论,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自己的教学目标。八十年代,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二十多年来该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欧美国家和亚洲许多国家的幼儿教育上,并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所以,对学生而言,某一方面的差距,不代表人的差距,某一时期的差别,更不代表终身的差别。我们要有耐心,要有“等待花开”的精神。

因此,在教学时,我们不能整齐划一,一味强求同一标准。分层教学的应用,可以加强学生信心、提高学生能力。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日有所进。比如:探究特殊角的锐解三解函数值时,要求学困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和默写数值,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要求中等生能够进行简单的综合计算;要求优生能够做一些有扩展性的综合运用题。

在给学生分等定级之后,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智力结构特点,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例如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的分层目标如下:对后进生,让其掌握地球运动的两种主要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时间和现象;对中等生,在后进生目标的基础上,能使教材中的“静态”知识变为“动态”知识,让“死”图“活”起来,并能绘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示意图;对优等生,在前两级的目标基础上,能熟练运用本节知识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如五带的划分、二分二至点的时间和太阳的直射点等。

实施这一环节应注意目标的制定一定要体现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基础选择目标,这样既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内容的易接受性,又能激发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增强每位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使他们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求”,使教学效果及学生参与达到最佳。

作业、辅导要层次化

对作业分层布置,运用的是阶梯原理,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步骤,只有分层布置作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在前面已取得的学习成果。分层辅导学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层次学生可以利用教师辅导的机会及时解决问题。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如果前面的知识没有理解,在学习新知识时就不会完全掌握,对于学困生的辅导,教师应主要强调新旧知识的连贯,帮助学困生巩固以前的知识,理解并简单运用新知识;对于中等生,应主要强调本节知识的巩固掌握,采取练习的形式来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对于优生,除了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新知识以外,主要强化他们对本节知识和其他已有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后续知识的联系,简而言之,教师对学生的分层辅导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夯实旧知识”“巩固新知识”“新旧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后续知识的联系”。分层辅导如果做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教学目标,在布置作业和课堂练习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尽可能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训练,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对后进生,可布置一些较为简单的基础题,既能使他们稍加努力就能完成,又能体验到成功的喜乐;也可使其通过训练,更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对中等生,要在大纲标准要求的基础上,适当拔高;对优等生要广泛调动其积极性,让其能钻、能拼,布置作业和练习当然要拔高标准,使其尽可能“吃得饱”。

建立分层评价机制

以前的评价是“唯分数论”,究竟得6分的同学是不是就一无是处呢?魏书生老师曾经这样评价一句语文考8分的同学“你考8分本身就是一种成绩,我相信你可能还有很多可以得分却没有得分的地方,如果这些地方被你注意了,你肯定不只考8分,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改变这种状况。”后来这位同学在魏老师的鼓励下语文成绩突飞猛进,走向了成功。

对于学困生,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正确看待自己取得的学习成绩;对于中等生,也需要让他们树立自信,进行激励,帮助他们审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对于优生,正确地肯定他们的成绩,但要注意掌握分寸,帮助他们认清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寻求解决办法,然后引导他们做好下一阶段学习的准备,调整心态,继续努力,不同的评价会取得同样的效果,那就是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共同提高数学成绩。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导向,激励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起点为标准的相应评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学习自信心,成为他们不断进取的动力和催化剂。对后进生采取表扬评价,并对进步明显的提高一个层次,寻找闪光点,肯定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品尝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对中等生,针对成绩采取激励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取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在阶段考查、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等级进行必要的组别调整,建立动态的分等定级机制。对有退步的,一次可提醒、鼓励,下次仍跟不上的则降低一个层次。这样不但可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而且有利于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和缺陷,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分层教学实施难度

分层教学的实施有一定难度,主要的阻碍因素在于社会的不认同,传统思想认为分层教育就像是把人分为了几个等级,使得个人的自尊受到打击,影响个人的人格发展。

2.分层次教学法 篇二

分层次教学特点将学生按英语程度分好、中、差几个等级, 分别进行教学。对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采取重新起步的方法, 抓好基础知识, 从语音、单词入手, 提前进入总复习, 使学生较扎实地掌握基本句型。此阶段的教学要从视、听、说入手, 听说训练的比重应该大些。之后, 在继续发展听、说能力的同时, 重视培养读写能力。然后, 再增加教学的深度。最后在期中考试后辅之以专项练习和强化模拟训练, 完成复习任务。

对英语基础很好的学生增加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量。《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学生必须吸收相当数量的英语材料, 只有经过一定数量的语言实践, 才能获得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我的教学步骤设计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英语薄弱的学生, 合理安排, 帮助学生过好语音关, 进而掌握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 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 提高学生学好英英语的信心和热情。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与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消除学生的消极情感, 激发他们积极向上。我们的教学任务还要求学生要掌握许多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 对词汇表中要求掌握“四会”的词语, 为方便学生记忆, 可采取适当集中复习、分散巩固的方法进行。还可采取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热情。教师对学生竞赛成绩既要进行横向比较, 也要进行纵向比较,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以唤起他们的信心。

第二阶段:在之前的复习后, 学生们比较扎实地掌握了基础知识, 并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学习技能, 教师就应该开始有深度的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 应根据学生们的接受能力, 把所复习的内容融会贯通, 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

第三阶段:针对中考题型专门设置与之相应的课题即专项练习, 如听力练习、语音单项专项练习、时态专项练习、完型填空练习、阅读理解专项练习等。

第四阶段:强化综合模拟练习,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提高考场适应能力。此阶段应多练少讲, 重在查漏补缺。讲评重点亦放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同时采取个别讲评的方法, 使缺漏的知识获得纠正。

3.试论分层次教学 篇三

关键词: 分层 差异 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悬殊,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如何适应不同学生的学。因此我们的教学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分层递进教学”它是一种强调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着眼于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分层递进教学”的三条指导思想是:第一,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教也要有差异;第二,教学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这就是递进的机制;第三,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因此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关系,从而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主的目的。

1. 学生分层

通过了解和研究学生,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层次,一般为三层,也有两层或四层的。在实践中,学生分层的做法包括显性分层,隐性分层,学生自主定层等三种基本类型,以及若干结合型和亚型。各层的名称,我们倾向于A,B,C来代表低、中、高三层,学生分层的基本要求是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 显性分层,一般根据上阶段末和新一个阶段开始时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实际情况,一般分三层。隐性分层由老师掌握,自主定层由学生自己决定。

2. 目标分层

目标分层即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教学目标。目标分层分为长期目标和具体学科章节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三个层次,对低层学生采用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对中层学生采用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对高层学生采用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每个章节的目标分层,按各个班级的实际情况由老师按大纲确定。

3. 分层施教

分层施教是分层递进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即在课堂教学及其延伸部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有区别的合作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各得其所。

一般方法有:

(1) 按各层教学目标施教,在讲解新命题时为低层学生设计坡度题,利用课前的反馈练习进行补缺补差。

(2) 在新授课中我们采用时间差分层施教。新知识的引进对高层学生来说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但对低层学生来说要有多次反复,分层施教中能利用这段时间差进行有效施教,拉着他们多次重复,效果明显

(3)在复习课上,我们利用高层学生的复述和解题思路的分析为中,低层学生进行复习。平时采用异质组进行有效学习来解决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可能性的主要矛盾,异质组的管理者由高层学生承担,进行学习管理,由这些学业优秀学生做老师的帮手,进行一帮一的学习,行之有效。

(4)分层作业:由于低层学生的作业相对较容易,低层学生乐意做,在做的过程中能获得一定成功的喜悦,提高了他们向上递进的信心。由于中层学生和低层学生作业不一样,低层学生无法抄到作业,只得请教同学、老师、家长,改掉了以往抄作业的坏习惯,而高层同学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和解题能力。

4. 分层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达到分层目标的情况。分层评价的基本要求使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分层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进行,在练习、提问、讨论和作业后都要及时评价,并对达到本层目标,特别是取得递进的学生加以鼓励。

5. 矫正、调节、分层提高

根据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及时采取矫正、调节措施,对一些学生进行鼓励,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提高一个层次。对另一些学生,帮助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结合心理辅导进行矫治智力和非智力的问题。慎重处理升层和降层。我们以学生成绩为基本依据,用发展观点进行动态评价。老师抓住调节阶段,通过心理辅导,促进同学进步。

6. 开发“差异资源”

分层递进教学的指导思想之一,要求我们树立积极的学生差异观。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的,而且这个差异还会扩大的。学生间的差异又是错综复杂的,我们永远也无法去消除差异,也没有必要去消除差异。恰恰相反,我们则要利用这差异,把差异作为资源,从中发现和谐、利用这和谐,开辟合作的时空。

4.探讨高中生物分层次教学 篇四

长沙县七中 王觉

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主观努力程度和基础等的不同,同一个年级的班与班之间,同一个班级的各学生之间在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如何减小学生之间的差异?进入高二年级分A班和B班后提出 “分层教学”的设想,根据这个设想,将学生分到不同类型的班级,划分成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分别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经过两年的分层学习,知识水平基本上发展到相对应的层次,为高考提供有力的保障。下面就谈谈我们生物备课组实施分层教学的探讨和实践的过程。

一 反复钻研教材

进入高二年级,必修虽只有一本教材了,但是还有学业水平考试,任务也相对繁重,知识的安排是按照横的方向来概括介绍生物的共同特征,并且进一步探讨生命问题的本质。教材内容既涉及了整个自然界,又涉及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界和人类自己本身,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因此,知识的安排是从分述上升到了概述阶段,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另外更注重知识的运用,要求能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自然现象。二 实施分层分组

对于高二的每一位学生来说,学习的起点和学习效果差异明显,目前高二年级段教学的分层主要是按照六科总成绩分为A班和B班,每班按好、中、差分A层、B层、C层三个层次,这种情况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测试,如果发现A组中的某些学生成绩下降,还不如B组中的有些学生,就把A组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换到B组,而将B组中成绩进步的学生调换到A组。同样,C组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了,也可以调换到B组,B组学生成绩退步的学生也可以调换到C组,同样各层次也进行适当的更换学生。分层和分组后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教师上课辅导,有利于批改作业,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无论如何分层,我们认为学生在高二学习生物学的知识起点差别是不大的,可能有些同学别的学科不好分在了 C层和普通班,但生物可能好一些,或对生物的学习更有兴趣,为了鼓励他们,从一开始就强调只要认真学习,B班也能超过A班,虽然在教学中有分班级和分层次的做法,但现在是站在知识的同一起跑线上,从而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几次作业后,特别是9月份的月考后,生物还是和其它学科一样,各层差异明显,深感学生出现差异不仅有基础方面的原因,而且还有学习的自信心、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方法、重视程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特别是在目前理综情况下,生物比理化分数少20--30分,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动力和重视程度更是大打折扣,这将是我们在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三 确定分层教学对策

找到问题的症结后,对症下药,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分层教育教学,我们采取了如下几方面的措施: 1明确教学思想:

本学期一开始我们就制定了明确的教学思想:对B班和 C层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A班和A层、B层采取“高起点、重能力、多联系、重课堂”的措施,承认不同层次的学生不仅存在差异而且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他们的困难是暂时的、可以克服的,成绩最差的学生也有获得进步的愿望和需要,坚信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成才。2强化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学习成败的原因,不仅与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反应能力有关,而且与个人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和学习方法有重要的关系;让学生树立只要努力就可能超过他人的成功思想。让学生明白在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理综试卷中生物是和物理、化学等科目同等重要的,启发学生正确处理好语数外的学习与生物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的积极性。如郑世豪同学刚开始,对生物不重视,月考只考 50分,但经过生物老师和班主任的工作以及自己的努力,期中考试考了 85分,等等。因此老师经常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给学生以这方面的引导,特别是对B层和C层和B班的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谈话教育次数更多,而且确实引起了部分学生的对生物的重视,钻研学习方法和探讨学习问题的学生多了,他们的成绩逐步得到提高,作业的正确率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不断提高了。并且认识到要想出好成绩,平时必须在保证重点的同时,搞好各科平衡。3明确分层目标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可避免事倍功半。在教学中,我们把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结合这几年的会考和高考的考纲以及教学大纲,按照不同的层次制定学生要达到的目标:对A班和 A层的一部分同学着眼于学业水平考试及高三高考综合能力课的考试,让他们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能更多了解生物学的发展动态,对B层的少部分同学同时着眼于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对于C层的一部分同学、B层和A层的大部分同学、则着眼于学业水平考试,对课本知识不做太多的延伸和扩展。教学目标明确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学法指导,如对A班不仅要学好课本知识,而且还应该拓宽知识面和加深知识难度,要求选做我们设计的综合性较强的能力题以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对普通班则立足于弄懂课本上的内容,多看书本和学习卷,然后慢慢融会贯通,不断提高要求,充分保护他们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性。4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①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进行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要把握教学目标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学余力的 A层和A班学生要求他们做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习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如:在备“减数分裂”一节时,要求B班和C层会分析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异同;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等,不要求会画图说明卵细胞和精子的染色体变化,B层、A层和A班则要求掌握这些内容的同时,还要结合数学知识把变化规律绘制成曲线,能画出细胞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图,以适应高考的需要。安排教学时间时,要巧妙地设计教学程序,选择灵活多样,综合适当的教学方法。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要以中等程度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激发其他组学生的求知欲。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 B班学生能回答能分析,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题,让A层同学分析回答,增加他们的成功感。这样的教案设计,既能保证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的完成,也能做到 “培优、辅差”和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②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分层教学的实施的主要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 “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如:在“细胞膜的结构”一节的教学时,进行了如下的分层教学,对A班和B、A层可以直接结合教师的课件进行自学,自我发现问题“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分别是什么?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适应的?等”,解决问题“细胞膜主动吸收钾离子的过程、白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等。对中等生B层可根据教师课件中的自学提纲进行自学或采取分组讨论,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A组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启发他们学会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同一练习分层要求。如课本上的习题都是要求全部学生掌握,做这类题时A班和 B、A层没困难,教师要求他们独立完成,而C层和B班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加强个别辅导,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练习时还可以从数量上进行分层要求,不同的层次作业的数量有区别。这样,在同一时间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 能完成 老师交给他们的学习任务,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对A班和 A层除了课本的复习题外,适当做一些这几年的市统考和高考中的题目,对B班则不做要求,对复习资料中的题目进行筛选,结合不同的班级进行布置,结合每个同学的实际可以做临时的调整,作到班级内的分层,达到粗分层和细分层的目的。给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布置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可以不写在作业本上,作为课后思考,培养创新的意识,如学了 “物质代谢”一节时让学生思考如何看待减肥,如何防止贫血?糖尿病人如何饮食?等问题。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这样就没有把全部学生框在一起,增大了思维量,拓宽了思路,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单靠集体指导还不够,教学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地进行个别指导。一般说,优生基础知识扎实,有很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所以优生的指导着重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让他多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如课外作业中的 A组题、研究性学习等。

二、让他们积极参加帮助同学的活动。中等生基本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对他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B班和C层的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知识欠缺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对他们要重点辅导。创造一切机会,有重点地进行辅导。③作业与评价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从一个学期的实践看,实施分组、分层教学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后进生堂堂学有所得,提高了学习生物的兴趣,优生堂堂都能吃的饱,增强了自学能力和吸取知识的独立性。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四 分层教学启示

通过两年的分层教学实践和探讨后,大致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1、摸清学生的实际,把起点和目标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让他们在经常性小小的进步中树立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动力掌握更好的方法;

2、按照不同的标准评价学生的进步,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练习习题和作业量;

3、进行学法指导和思想教育,让他们既重视生物课的学习又不影响语数英等科目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4、有计划地进行个别学生的课外辅导。

5、通过几次考试成绩表明,只要抓好适合各班的分层教学研究和实践,学生的成绩和能力会逐步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5.分层次教学法 篇五

一、“分层次教学”的提出

随着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原来小学生升人初中的“筛选”已不再存在,原来小学中已经分化出来的学习困难生也全都升入了初中,使同一班级里学生的思维品质,知识能力差异十分突出,优生约占25%,而学困生的比例约占31%左右。如何使学困生能学有所得,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真正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这既是义务教育的需要,说到底更是为提高民族素质教育的需要。为此,必须探究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新路,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划一的教学模式与分化的学生的矛盾。可以通过分类编组,分类指导,达到分类提高,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异步教学法。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是教学上的因材施教原则。我们通过大量调查,发现造成数学学困生的最主要原因不在于智力,而在于知识迁移过程中日积月累造成的断链与破网。布鲁姆认为“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因个别学生之材施教,尽量缩小学习新知识前的“认知前提能力差异”(它对教学质量影响的达成度有50%),发挥非智力因素作用,提高个别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性的“情意前提特征”(对教学质量影响的达成度达到25%),提高教学质量将会有切实的保证。

分层施教的理论依据之二是“最近发展区”原理。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在他人的帮助下自己的努力,“跳一跳,摘到桃”。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差”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内驱力是一个人成功的首要因素)。

三、分层次教学的基本方法

1.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入学时调研测试成绩,参照小学毕业成绩及对学生的能力素质鉴定为依据,把班内学生按好、中、“差”分成A、B、C三个群体。一般好、中、“差”的比例大致2.5:4.5:3左右。然后以相邻前后两桌4人为一组。为便于互帮互学,这4人应好、中、“差”适当搭配。

为了消除“标签效应”,消除“差”生自卑心理,分层可以是显性的(征得家长支持和学生本人同意),也可以是隐性的(只告诉学生本人,甚至连其本人也不告诉),这要依教师的本身素质恰当把握。无论是显性分组的,还是隐性分组的,分组都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的。要通过施教,根据学生实际有层次间的升降变迁,这种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对激励学生上进是非常有益的。对于隐性分层,告诉学生本人的,也要经常把他在班内所处的位置的变迁及时告诉学生,特别鼓励他们,由“下”层向“上”层跃进。分层是手段,递进是目的,分层的成功,恰恰体现在这个“递进”之中。

在学生分层(以及以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分层)实践中,对每个学生,教师都要以爱动其心,热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只有对每个学生都抱有诚挚的爱心,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使分层教育成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

2.分层模式

(1)分层整体教法:

这是一种在整体教学中分层指导的教法。即对于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在教学时间上是整体分段的(A,B,C三类学生同步进入各个教学环节),但在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要求上是分层区别对待的。为了使各类学生与教师都能配合默契,教师要在课堂设问中下功夫,特别在概念与基础知识教学中,要设计好不同层次的问题,分别让各类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当C组学生回答不完整或出错时,应请同组学生或让B、A组学生帮助纠正。同样在例题教学中要根据班内各类学生认知水平,对原有例题作变式为题组形式,在课堂练习中要区分对象布置练习,让各类学生都能力所能及,造成“要求虽异步,各类皆成功”的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2)分层复式教法:

这是一种融“自学指导”并借鉴“复式教学”的教法。教师对不同类学生,采取不同教法,对C、B组学生以教师启发引导谈话法讲授为主,注意低起点,缓坡度,由浅人深,循序渐进。注意非智力因素,尊重自尊心,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时对A组学生,则以布置自学提纲,指导他们自学为主,在C、B组学生开始独立作课内练习时,教师则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自学后知识掌握情况。根据提问反馈,教师再作重点指导和释疑,以保证A组学生能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然后再进行较高层次的训练。此时,教师通过巡视,重点辅导C、B组学生课内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他们通过教师个别辅导和小组讨论,作好纠正,同时也注意指导C组学生。最后教师与学生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作概括小结,明确要求,总结规律,指导方法。分层复式教法对C组学生有引导、讲解、练习讲评、小结四个环节,对B组

学生有引导、自学、讲解、练习和讲评、小结五个环节,对A组学生有引导、自学、练习和答疑、精讲、深层练习、小结六个环节。

由于分层复式教法较分层整体教法更难掌握,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所以建议以分层整体教学为主。

3.教学目标分层

初中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教材具有“弹性要求”,使之“上不封顶,下要保底”。这一“弹性要求”又与它的另一特点指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相联系,这为分层次教学在把握教学目标上提供了依据。一般在分层次教学中,在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上,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的同一阶段应有不同的目标要求。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教育目标,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激励目标的设定,要有适度性、层次性、阶段性。

适度性,指的是目标要符合学生的情况,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接受能力,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最近发展区”。

层次性,是指在统一目标的前提下,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目标,加强针对性,以分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解差异,目标分层”模式是目标层次性的具体体现,教师要对学生首先进行前期调查和测试工作,并根据他们的智能、心理、学习观及其潜能作综合分析,分类建档,将班级学生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分层过程中,要采取显性定层、隐性定层、学生自主定层及师生协商定层相结合的办法,防止由于单纯的显性定层所带来的“标签效应”。然后,对各层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做到目标分层。所有的目标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目标分层可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充分发挥各层次学生的主体性将起较大的激励作用。

阶段性,指各个阶段应有具体目标,通过具体目标的依此达成,不断调整目标的适度性,动态管理各类目标,促进整体目标的提升,推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4.教学过程分层

分层次教学的真正落实,体现在教学全过程之中。

(1)概念、基础知识教学分层

教学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教学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符合其认知规律。在分层次教学中,必须充分认识这一点,防止概念、基础知识教学的简单划一。

(2)例题教学分层

在教学中,相对于概念教学,例题教学要容易一些,而它所占的教时,则远远多于概念教学。通过例题教学,可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能力。因此例题教学的好坏对教学质量的影响颇大。可从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选择不同要求的例题和发掘同一例题的不同层次教学要求上来体现。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同一例题的解题教学,揭示一类问题的解题规律,对例题进行变式训练等做到例题教学分层。通过对同一例题一题多解,并从多解中寻求最佳解法,或不同例题的多题一解,更是例题教学分层次的好方法。这里对C组学生,只要求他们能掌握一种解法,对于B组学生要求掌握不止一种解法,而对于A组学生则要求会比较解法的优劣,会总结解题规律。

(3)设问,练习,作业分层次

教学的近期效果是通过设问、练习和作业反馈出来的(“反馈-----矫正”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一环),而恰当的、符合学生实际的练习和作业的过程,又是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和培养能力所必需的。这里的恰当是鉴于过去布置练习、作业简单划一的弊端而言的,是对分层学生的实际而言的,它包含量的恰当和难度的恰当。应使A,B,C三组学生在课内花8—10分钟都能完成练习,在课外花30分钟左右时间都能完成作业。恰当的难度体现在对C组学生要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以重在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以模仿学会解最基本的问题为主,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对B组学生应起点略高于A组,坡度略大于A组,以把握概念,掌握一般解题方法为主,难度以例题的简单变式,一、二个知识点的小综合为主,使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对A组学生则从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灵活熟练的运用,从思想方法和能力培养多作考虑,能独立解决诸如想一想之类的问题,注意一题多解、多变,有时还可以布置一些探究性、开放性、讨论型的问题,也可让学生自己编拟问题并求解之,使他们的才能得到发展,使他们感到学无止境。

还有一种方法是同时给出不同层次按由易到难顺序排列的题目(指出A,B,C三级难度),要求A,B,C三组同学逐题求解,允许较高层次学生从本层次题做起,但必须先阅读该层前面的所有题目,并有切实的把握完全会解。鼓励各组完成本组题后可跨组做题,允许同组间、各组间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帮助。

在练习和作业中的互帮互学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让A组学生帮助C组(是启发解题思路,校对解题正误,绝非代做或抄袭),这样既能解决C组学生通过教师课堂教学后尚未弄懂的问题,又能促使A组学生上课精力集中,对所学知识理解更透彻,从而既提高课堂45分钟效益,又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

(4)课堂小结分层

要改变课堂小结由教师包办的现象,可以让C组学生回答这节课的主要内容,然后让A、B组学生加以补充完善;特别在把握概念,总结典型例题的解题规律,防范错误;要充分发挥C组学生的作用,使整堂课各类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参与之中,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5)评估测试分层

6.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案例 篇六

城关中学

莫晓娥

【案例主题:】 学生参与教学,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活动、合作、自由、民主、创新。【背景:】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由于受传统上课班级授课制的约束和限制,教师从备课、讲授、作业辅导、考试评定等环节,很少顾及不同学习智能水平学生的差异性,致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上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在各自的水平层次上,都不能达到很好的提高和发展。

我在进行数学八年级上册平行线的性质教学时,处理定理时,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很有感想: ……

例题:课本p175——p176证明两个平行线性质的定理后,请同学们给出第三个性质定理的证明方法。

【活动过程】:

师:谁能给出证明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方法?(学生都在紧张的思考中)(突然间,我发现一名平时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朱振东这次第一个举起了手,很惊奇,便马上让他发言了。也有了我思想上的一次飞跃。)

生:我想在证明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定理时用了第一个性质定理,那在证这个性质定理时前两个性质定理就都可以用了。(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个别同学在讥笑,这位学生顿时有些难堪,想坐下去,我赶紧制止。)

师:很好!那你能证明吗?生:嗯,(一下子来劲了):接着这位同学上黑板画了图,写出已知求证,不完整的两种证明。

师:刚才朱振东同学真的不错,不但提出了证明的方法,而且还给出两种证明方法,我和全班同学都为你今天的表现感到非常高兴(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要有勇气展示自己,你今天的表现就非常非常地出色,你今后的表现一定会更出色。好,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完成第四个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

在师生的共同研讨下得出了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方法。

师:今天的课程内容还有一项,那就是请朱振东同学谈谈这堂课的感想。

生:……以前我不敢发言,我怕说的不对会被同学们笑话,而今天的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证明方法正好是我前几天才预习过的,所以一下子…… 我今天才发现不是这样…… 我今后还会努力发言的……

【理念反思】: 从这一个学生的举手发言到说得头头是道的“意外”中,我明白了:学生需要一个能充分展示自我的自由空间,作为老师,我们需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民主的氛围,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信,使“学困生”也能产生发言的欲望,也能对问题畅所欲言,教师还应能及时捕捉到这一闪光点,给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也就是说要使学生全部积极参与教学,因为它集中体现了现代课程理念:活动、合作、自由、民主、创新。

1、活动、合作是现代课程中的新的理念,只有参与,才能合作创新。

2、民主是现代课程中的重要理念。民主最直接的体现是在课程实施中学生能够平等地参与。没有主动参与,只有被动接受,就没有民主可言。相反,如果没有民主,学生的参与就不是主动性参与,而是被动的、消极的参与。

3、在提问时,应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如:“请你帮助设计一下,有几种方案等问题?这样才没有限制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的空间,学生在这个空间中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展开想象,才能畅所欲言。

4、在课堂上,老师应不只关注“优等生”,而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困生”和“学优生”同时享有尊严和拥有一份自信。特别是发现到一个学困生在举了手时,应及时给“学困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发言,学生在发言中,虽然有时不能把问题完全解决,老师也要充分的肯定这个学生的成绩和能够大胆发言的勇气。

5.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法,最大限度地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内在潜质,培养优等生,转化学困生,很好地处理全体性与个别性的关系,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克服了畏难情绪,培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体提高了他们的素质。

7.语文分层次教学初探 篇七

一.分层建组

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智力发展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别, 作为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用一定时间去调查、研究、了解学生, 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将学生大体分为“优 (A) 、中 (B) 、差 (C) ”三个层次, 因材施教。学生通过努力, 待知识与能力等提高后, 教师须用上一次的目标来要求学生, 让他们在模糊状态下受到激励, 树立信心, 奋发向上, 愉悦发展。

二.分层备课

教学中既要备教材, 还要备方法、备学生。我根据A、B、C三层学生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依次递进的教学目标。对C级学生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而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侧重于A、B级学生。把“掌握学习”的教学模式和“个别分化”教学模式结合起来, 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都体现分别施教、分层推进, 使每级学生都能达到他实际能够达到的最好的学习目标。

三.分层授课

1.适时明确分层教学目标, 鼓励学生个个努力达标。每个学生虽然在相对保密的情况下, 知道了自己目前所处的层次, 但具体到每节课时, 又常常不知如何找到自己的学习位置, 因此, 教师一般应在每节课的开头, 向学生展示各个层次 (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要将学生直接分为好、中、差层, 而应称作为A、B、C层) 的教学目标, 由于每个学生学习目标明确, 且难度不一样, 避免了好学生“吃不饱”, 差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发生。

2.分层把握教学要求, 力求人人学有所得。小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 一是爱表现自己;二是爱听表扬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就应时时瞄准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 用课堂提问和板演练习等形式检查学生学习达标情况, 采取因人提问、分层设题的办法进行。比如, 让一些学习较差层次的学生, 多回答一些识记性提问, 多板演一些难度较小的模仿性题目;让一些学习中等层次的学生, 多回答一些需认真思索的提问, 多板演一些难度适中的阶梯性题目;让一些学习较好层次的学生, 多回答一些智力运用性的提问, 多板演一些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题目;对回答或板演正确的学生, 特别是中、差层次的学生, 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 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都有获得表扬的机会, 让学习较差的学生能感受到学习语文成功的快乐, 让学习较好的学生感到有压力, 使好的不骄, 差的不馁。

四.分层练习

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及教学效果, 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课堂练习可按三个层次设计。1、模仿性练习。这种练习是一些基本的、简单的、与课堂例题相近的题目, 其目的是通过新知识的再现, 促使知识的内化, 以达到“理解”的层次。这类练习可安排C组学生板演。2、发展性练习。这种练习是一些稍有变化的, 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 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以达到“掌握”的层次, 这类练习一般安排B组同学板演。3、综合性练习。这种练习可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深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以达到“灵活”掌握的层次, 只能安排A组同学板演。

五.分层辅导

过去语文教学中特别强调“有课必导、课后必导”的原则, 这一原则在现在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凸现出重要性。分层教学必须配合以分层辅导, 否则它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地得到发挥。分层辅导可分为课前辅导与课后辅导、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课上辅导与课下辅导、专题辅导与普遍辅导等多种形式,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运用, 争取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课外辅导中, 让A、B组的学生多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 扩大他们的视野, 拓宽他们的思维, 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对于C组的学生, 由于他们基础知识掌握得少,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把重点落实在校内外作业的辅导上, 最好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认真地完成校内外作业。

针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差异, 我采取了上述的分层教学的对策, 经过几年的实践, 无论是平均分, 还是及格率、优秀率都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 对全校语文教学工作起到了显著的推进作用, 达到了预期效果。

摘要: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要想有所突破, 必须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法, 采取“抓两头, 促中间"的教学策略。

8.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优势;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5-011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5.070

一、分层教学实施的由来依据

数学培养的是一种思维与科学精神,我们并不奢望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尖子,但如果每一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能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学数学,以及带给我们的收获,那么这对自己和国家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的。在多数人看来,数学是非常让人头疼的一门学科,即便在小学,也有很多学生对数学缺乏热情。我校专门做过一项相关调查,有25%的学生称“不愿意学数学”,不愿意学的理由中,有31%的小学生说是“因为学不会”,有45%的小学生强调说是数学“太无聊,让人头疼”。一般而言,对于语文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只要努力,考试成绩都不会太差。但数学则不同,随着年级的增高,课程难度会有所增加,有些学生感觉很吃力,开始跟不上,时常出现同一班级内学生学力不同而形成两极分化的情况,为此学校及教师深感忧虑。

国家最新的学科标准里强调,不是每个人都要追求最高的难度,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课程是有必要的。教育专家加德纳也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有不均衡现象。”这说明人存在个性差异现象,因材施教就是要正视这种差异化现象,给予不同的引导和教学,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差异化发展。为此,分层教学的实施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我国从孔夫子时代起就一直倡导“因材施教”,几千年来,万物都发生了变化,如今的教育界都在强调因材施教,使得这一理念有了时代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引进了“分层教学”的概念,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水平,将他们分成A、B、C三个层次,进行分班教学,这种模式也被称为“跑班制”。这样实施的目的是为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定位将更加精准,而“分层也不是一分定终身”,学校每半学期会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一次调整。

由于同一个班级内,学生的梯度拉得很大,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差异比较大,有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一听就懂,而有的学生就需要教师耐心地一遍一遍地指导。根据数学天赋和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这种方式虽有弊端,但对于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而言比较有效。通常,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被划分为一层,除了学习基础知识,可以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多下功夫,让他们获取更多的补充和提升;而对于基础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重新调整教案,在基础知识方面多下工夫,为了就是让他们夯实基础,为下一步提升做好准备。

二、分层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分层教学要取得成功,一定要做好分层工作,它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分层。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生入学时的基础、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水平、学习习惯、个性特征等。在分层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内心的正能量,避免挫伤学生的情绪。

2.课堂分层。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要进行走班上课。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3.评价分层。评价制度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制定合理的评价制度,以鼓励为主,多种形式综合运用,避免以单一的分数做论断。

在分层教学中,我们以“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评价—分层提高”为主线,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的能力要求;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时期,设置不同的指导策略,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

三、分层教学后教师教学工作的转变

将学生分层后,每位任课教师都要改变之前已经习惯了的教学方法,需要及时了解现在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及时解决教学困难。在教学方法上,对于A层学生,教师只用30%的时间讲基础,其他时间进行思维拓展;对B层学生,用70%的时间讲基础,余下时间适当加入一些拓展;对C层学生,教师用90%的时间讲基础,再根据实际情况看是否需要拓展。这样,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每个人都听懂了,感兴趣了,每堂课都有所收获,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总体而言,高水平的学生,教师会设置高层次的课程注重开发其潜能,而学习困难者也将得到更多帮助,可谓皆大欢喜。

在教学方针上,对成绩优良学生,鼓励他们刻苦学习,努力进步,致力于发展性思维训练;对学困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尽量杜绝抄作业抓起,踏踏实实,使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在课堂教学中着重每日练习及时反馈、计算步骤步步规范步步纠错,遇到小学知识漏洞采取边授新知边补旧知的方法推进,教学效果非常明显。针对低层次学生,教师会尽量照顾每个学生的学习感受,按照“低起点、缓坡度、勤反复、多鼓励”的原则开展教学,多关注那些基础差、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他们鼓励。还要重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把教学的目标变为夯实基础知识。课堂上降低难度后,教师还可经常进行“勾连复习”,课后对部分学生进行手把手辅导作业,特别是对缺乏独立完成作业能力的学生,教师要尽可能地多一份耐心和鼓励。对学习上不自信的学生,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给予其鼓励,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分层教学后,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参考文献:

[1] 李海英.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J].学苑教育,2010(10).

[2] 夏勇军.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2).

[3] 张云侠.合理分层有的放矢——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J].甘肃教育,2010(24).

[4] 严云娟,潘云岚.基于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学生分层的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3(2).

[5] 廖金莲.分层施教,让每位孩子喜爱上数学课——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的体会[J].科学教育,2012(3).

9.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模式初探 篇九

一、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分层次教学最早出现于美国,并于上世纪引入我国。因材施教是分层次教学的宗旨与精髓,根据教材内容、学生认知水平以及个性差异进行班组划分,然后以更加灵活的方法,展开针对性教学,以充分调动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热情与积极性,使不同层次学生可以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域”得到充分发展。分层次教学作为一个很好的新型教学模式尝试,在我国的课堂教学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二、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模式实施措施

(一)树立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理念

要想有效的推广与实施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模式,首先要转变教学思想,树立分层次教学理念。高职院校领导与钢琴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分层次教学模式一种创新性很强的教学组织形式,因材施教,有效的将集体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提高钢琴教学质量。因此,高职钢琴教师应该明确3个基本点:①树立学生个性差异的观点,承认学习主体学生的个性差异,并适应学生的学,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最优发展;②钢琴教学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包括每一个学困生,因为他们都有充分发展的潜能,在钢琴教学时不能以牺牲部分学生的发展作为代价来谋求另一部分学生的发展;③要处理好学生间的差异,使其成为可供开发运用的教学资源。

(二)调整高职钢琴教学内容

(1)优化高职钢琴教学大纲:可以将高职钢琴学生在学时间划分为钢琴基础训练、选修、主修3个阶段,并分别安排一系列的教学课程,明确教学目的、丰富教学内容,使得学生通过钢琴3个阶段的学习真正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水平。①钢琴基础训练阶段,可以从伴奏能力、钢琴技巧、教学理论及指导几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钢琴素养;②钢琴选修阶段。可以加入伴奏训练以及学习成品伴奏的教学内容,采用集体课与小组课相结合的方法,应用现代教学措施强化伴奏学习与训练,并加强与巩固学生的钢琴技巧;③钢琴主修阶段。在加强学生钢琴技术水平的基础上,让学生参加即兴伴奏大课学习,并增设钢琴教学指导、钢琴教学法、钢琴文献、钢琴艺术史等选修课程。

(2)编写钢琴分层次教学教材:我国高职钢琴教学还没有专门体系的教材,大多是沿用演奏专业的教材,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实施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的小组课与集体课,根本就无法发挥出分层次教学的效果,因此,必须编写专门的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教材,来实现分层次教学思想、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比如,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对高职院校选择的钢琴教材进行一定的修改,等等。

(三)树立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评价观念

(1)建立标准化题目,实行分层次分级考试。考试前,由学生在标准化题库中抽取考试曲目及其考试顺序,给考生相应的准备时间,但是时间不宜过长,以检查学生的钢琴基本功,并在必要时可以让考生当场视奏。另外,为了体现分层次分级考试的公平与合理性,不同级别、不同年级的钢琴考试,可以给考生不同的准备时间。

(2)量化评分制度:统一评分标准,构建分层次等级考试量化评分制度,根据各项量化指标对考生表现进行客观打分,综合考查考生钢琴弹奏的艺术性、完整性、技巧性与思想性。另外,对于不同班组的考生,设立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量化指标与评分标准。

(四)培养合格的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教师队伍

(1)了解钢琴分层次教学规律:所谓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就是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有机统一在一个教学过程中进行。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根据不同水平将学生分层,并进行教学目标分层,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目标要求以及给予不同层次的指导与测评,即因材施教。要想做好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教师,就必须理解以上钢琴分层次教学规律。

(2)掌握因材施教方法,即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所产生的非普遍性问题所采用的教学方式[1]。因材施教方法不仅要求教师对学生钢琴专业方面以及非钢琴专业方面有全面的了解,还要熟悉教育学、心理学问题,在进行钢琴分层次教学时,采用本专业范围内教学法的同时,还要适时运用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的成功经验。

(3)培训提高、实践摸索、总结积累: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施还刚刚起步,因此,可以聘请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颇有心得经验的专家、教师来高职院校开展示范课,对高职钢琴教师加以引导与培训;并有计划、有步骤的举行集体备课、听课观摩、论文交流等实践活动,来研究并落实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具体措施;定期举行阶段性的座谈会、工作总结会与研讨会,交流、反馈分层次教学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采取及时措施加以调整与完善,并对过程资料加以汇编形成有效经验,在高职院校加以推广,全面提高高职钢琴分层次教学教师队伍的素质。

参考文献

10.小学体育课程分层次教学探讨论文 篇十

定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根据多维健康观和体育的学科特点,借鉴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经验,为各地区和学校制订课程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提供明确的指导,保证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在目标多元的基础上还要有所侧重,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结合实际将课程目标具体化,提高目标的可操作性,有计划有步骤地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学习目标是水平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组成的完整体系,应在此基础上制订各层次的具体学习目标。

3.2根据学生的兴趣适当调整课堂内容

教师应根据大纲和教材,制订基础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应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全面综合考虑学生差异,合理制订出各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同时教学内容应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做出适当的调整,这样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更大的进步与提升。各层次的教学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每学期不同的教学需求和每届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做出适当改变和调整。

3.3保证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确立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各地区和学校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时,应从师资队伍、场地与器材、学生体育基础等方面的实际出发,选编适宜的教学内容。农村学校体育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应特别注意开发与利用各种实用的课程资源,确保课程的正常实施。

3.4采用多样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方法

运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学习评价既要注意评价的科学、公正、准确,保证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又要注意评价的简便、实用和可操作性,制订出适合本校实际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标准。通过学习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注意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让学生最大程度提高学习兴趣,不断尝试不断进取。在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后,朝着高层次的目标继续迈进,充分挖掘出潜能。

3.5尽量多开展课外活动和竞技性体育比赛

在体育课之余要尽可能多开展一些课外体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和健康实践活动,不断巩固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此过程中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有利于人际交往。让学生把体育真正当成一种兴趣和爱好,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一些中小型运动会或者趣味运动会等,通过这种形式在学生间展开竞争,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进取心,培养学生的体育竞争意识。在体验体育带来的成功与喜悦的同时,应锻炼抗挫折能力,让学生真正享受体育带给身心的愉悦、乐趣和进步。

3.6重视学生心理引导和教育

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小学阶段,更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和教育。素质教育不仅注重能力培养、身体健康、个性发展,还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更应尊重学生主体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加强赏识教育,多表扬和鼓励学生的进步,完善评价机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在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快乐学习。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与公平竞争的意识。让学生不畏困难,坦然面对挫折,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会交往。

作者:冯磊 单位:河北省沧州市解放路小学

参考文献:

[1]王素清.改进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6):14.

[2]张丽丽.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浅谈小学体育学科如何开展分层教学[J].考试与评价,(3).

[3]王美洲.小学体育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和运用[J].新课程学习.下旬,(4).

[4]胡玉兰.“分层次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设计与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5):87.

[5]杜建新.小学体育教学怎样实现分层教学[J].学生之友:下,(16):57.

11.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探究 篇十一

因此,分层次的教学也就有了用武之地,采用分层次的教学可以让后进生有序进步,又可让优等生“有事可做”。笔者就从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细分、调整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然而,我今天要说的教学目标不是统一的,固定的,而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细分、调整,让它适合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而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教学目标,正如布卢姆所说:“只要在提供恰当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细分调整教学目标要注意两点:首先注意三维目标的有效结合,《课标》一开始就提出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培养目标,其中“知识技能”是显性的目标,也是最好操作的、最好考核的目标,而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隐性的目标,是难于操作和考核的。然而“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对后进生、优等生的进步、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目标细分、调整时一定注意三维目标的一致性,忽略了隐性目标的细分、调整,势必会对学生完成三维目标造成重大的影响。比如说让后进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让他们找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起他们探索知识的积极性,进而感受出学数学的趣味性。这个比让他们学一个方程、掌握一道计算有效。其次是学知识与练思维相结合,学知识就是学教材中的知识、技能,这种知识性目标是数学教学的最低目标;而练思维就是让学生学习用数学的思想、思维方式来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从而养成热爱科学、勤于思考、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与品质。

二、教学内容错位设计

经过发展创新,现行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大致调整为四大方面,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这种调整突出地显示出数学教学以数学活动为主,强调学生数感的培养,强调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和数学思想的渗透。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采取合适地教学活动与设计,以体现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教育理念。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水平的层次性,采取“由浅入深、分层渐进”策略:总体教学设计向后进生倾斜,对后进生采取“小步子,慢速度”教学原则 ;对优等生采用“灵活提高”教学策略,让他们都有事可做。

在具体地教学时,可从“提问、练习”等方面入手。首先是差别提问:针对后进生先让他们回答一些基础的问题,鼓励他们学好数学的热情,进而再对他们的要求有所提高。针对优等生则鼓励他们不断探索新知,找寻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探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在关键时刻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从而更加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的强烈欲望。其次是错位练习,练习是学习数学一种重要形式,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而“错位练习”则是指把统一层次的练习变成多层练习,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

这种错位练习的设计,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求知的欲望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实现各自的自由,真正体现了《课标》里“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

三、教学评价分别对待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具有诊断作用、激励作用、调节作用……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有机组成部分,合理地使用教学评价会使学生得到有序地发展。《课标》也非常强调对学生的进行积极性的评价,当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针对性后进生以表扬为主,要找寻其闪光点,及时给予他们肯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参与性与积极性;针对优等生以竞争性评价为主,既要找出他们的不足又要点明他们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不断超越自己。

四、分层教学注意点

分层教学首先不要产生人格歧视,分层的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数学发展,不能人为制造“差距”;其次不能仅以分数作为单一的划分依据,要以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参照,要综合地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要考虑学生的进步潜力,不能“一层不变”。再次,分层教学时,要严格地制定教学计划,准备好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教学方式,不要顾此失彼,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进行。

12.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初探 篇十二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 而学生是有差异的,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 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 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 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 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 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 目前普通高中, 若依《大纲》规定按部就班完成授课, 根本无法保证使全部学生“一步到位”地通过会考、高考. 于是平时加课时、节假日补课, 教学中“掐头去尾烧中段”, 极力压缩知识的形成过程, 以达到及早进行会考、高考复习之目的, 这大大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也严重影响了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 因此, 探究“分层次教学”的有效途径, 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困境.

二、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方案

1.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分层是成绩差异的分层, 而不是人格的分层. 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 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讲清道理: 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 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 以逐步缩小差距, 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2. 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 因能划类, 依类分层. 在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 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 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 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 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 B, C三个层次: 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 即能掌握课程内容, 独立完成练习, 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 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 即能掌握课程内容, 独立完成习题, 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 层次分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为此, 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 师生磋商, 动态分层的原则. 学生的层次也不是永远不变的, 经过一段学习后, 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 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 作必要的调整 ( 一般是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次) , 最终达到A层逐步解体, B, C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3. 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 1) 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清学生层次后, 要以“面向全体, 兼顾两头”为原则, 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 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案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例如, 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 应要求A组学生牢记公式, 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 要求B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 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 要求C组学生会推导公式, 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并注重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能力的培养.

( 2) 课堂教学层次化.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 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 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 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在安排课时的时候, 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 同时兼顾A, C两层, 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 不至于受冷落. 一些深难的问题, 课堂上可以不讲, 课后再留给C层学生独立思考, 尝试解决, 和老师探讨交流.

( 3) 布置作业层次化. 教师要根据各层次学生情况合理选题做好练习案,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可以以题组的形式分为三个层次: A层是基础性作业 ( 课后练习) ; B层以基础性为主, 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 ( 课后习题) ;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 ( 课后复习题) 各半. 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 一般学生在20 ~ 30分钟内完成.

( 4) 单元考核层次化. 每一单元学完后, 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 它以课本习题为主, 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根据A, B, 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 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 提出不同的要求, 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 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 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 ( 可用附加题形式) . 就是在统考中, 也可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 如上次考50分的, 这次考60分就算达标了. 在每次考核后, 各层次的人员应做适当的变动, 如A, B层中成绩最好的两名学生分别升为B, C层, 而B, C层中成绩最差的两名学生分别降为A, B层. 这样一来, 基础差的学生感到有奔头, 基础好的学生不敢有丝毫放松.

三、结束语

学生分层是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成的, 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保护了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 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更有利于优秀生综合能力的发挥, 也有利于较低层次学生潜在能力的舒展.

参考文献

[1]数学分层教学初探.基础教育论坛, 2011 (3) .

上一篇:事业单位考试网:申论写作事务性公文模拟题-倡议书下一篇:故乡美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