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美术上册《四季的色彩》导学案(精选10篇)
1.四年级美术上册《四季的色彩》导学案 篇一
《四季的色彩》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美术教材第7册中的第1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通过学习,能让学生学习到一定的色彩知识,感受到大自然魅力以及欣赏到艺术家非凡的表现力。
二、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思维活泼,想象力丰富,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动手能力较强,上课气氛活泼,已经具备了一些色彩方面的知识。学生用语言对画面进行简单描述并不困难,但要从美术的眼光来观赏作品,还需要教师进一步的提示引导。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到不同季节色彩的变化以及不同色彩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感受。
2.能力目标:提高欣赏评述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和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四季的色彩,能正确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2.教学难点:能用写短文的方法,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五、教法
根据本班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接受能力,我主要采取了启发、引导、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学法
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欣赏、观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疑点师生一起研究解决,展示交流,多元评价,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成文字,并进行交流。
1、这四幅作品你最喜欢哪一 幅?请你猜一猜老师描写的是哪一幅?(老师朗诵一段自己写的欣赏评述小文。)
2、请选一幅喜欢的作品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3、交流:猜一猜这位同学写的是哪一幅作品。
以课件欣赏导入,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感受中国画与日本画的不同。
学生用简洁的词语描述,为写短文的环节打下基础。
通过写对作品的感受,可以检测学生是否学会欣赏作品。
七、教学准备:
教具关四季的图片、画家资料、作品资料、多媒体教学准备:教师设计《四季的色彩》课件,音像结合,图文并茂。
学具画家资料、作品资料,学生搜集在不同季节拍摄的照片或相关资料,并和同学聊一聊对不同季节的感受。
八、教学过程设计
(一)欣赏导入
播放课件,展示出生动的四季美景,提问:你能判断这都是哪些季节吗?四季又有哪些不同色彩?引导学生积极回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二)欣赏讨论,解决问题。
认真观察四季的图片,解决课本上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四季丰富的变化。
(三)名作欣赏、交流感悟。
1、认真观察课本上的四幅作品,提出问题:作者画的是那个季节的景象?用了什么色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请你描述画面。
让学生分组讨论之后回答交流。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评析作品的能力。
2、文字描绘
任选一副作品,用写小短文的方式来描述对作品的感受。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描述。
3、交流
学生朗诵自己的作品,猜一猜这位同学描述的是哪一副作品。
通过听说读写,提高学生欣赏评述水平。
(四)拓展总结
我们用我们的语言和文字来欣赏评析优秀的作品。我们感受到了四季色彩的魅力。同学们,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去感受这四季的美丽。但是现在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利用,使大自然的色彩不断消失,我们,应该怎么来保护这四季的色彩,维护自然的和谐美好呢?
引导学生回答。
这个环节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并渗透保护大自然的教育。让我们的学生真正的爱自然,保护自然。
板书设计: 四季的色彩
蓝、绿色——春季——生机勃勃的季节
绿色——夏季——热烈的、火热的季节
红、橙色、黄色——秋季——丰收的、金色的季节
棕、土黄色、绿色——冬季——灰色的、寒冷的、蕴含生机的季节
2.四年级美术上册《四季的色彩》导学案 篇二
年 级 四年级 课 型 执教人
学习目标: 1. 自主识写本课生字新词。
2.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使者是怎样找准事情的关键,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的。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各段的主要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使者是怎样动脑筋,用智慧找准事情的关键,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的。
预习准备
1.快速浏览课本79页课文链接里的内容.了解相关知识.(独立完成)
2.根据这些词语复述这个故事,感知全文。(小组中完成)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使者禄东赞 求婚 文成公主
比赛智慧 马驹 檀香木棍 拴线 蜜糖 许配 完成使命
新课自学尝试
一、自主学习课文2、3、4自然段,感受禄东赞的聪明。
深入课文,去研究研究,选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学习。
1.明确学习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A、用横线勾画出皇帝出题的句子。想想,题有多难?(提示:抓重点词语学习,把你感受到的难可以通过读展示出来,也可以联系实际说一说。)
新 课 自 学 尝 试 B、用波浪线勾画出禄东赞想办法解答问题的句子。想想禄东赞的方法好在哪里?( 提示:禄东赞的方法好,你从哪个句子或者哪个词中感受到的,还可以把别的使者的办法和他的比较。 )
C、禄东赞能解答这道题是因为他会( )
2.你还有什么别的办法解答这个难题?
二、面对唐朝皇帝一个又一个难题时,其余的使臣们一个个目瞪
口呆,无能为力,禄东赞却显得是那样胸有成竹,结果怎样呢?
三、总结,了解学习这篇文章的写法
这篇课文的写法:先写事情的( ),再具体写事情的( ),
最后写事情的( )。也就是按( )顺序写的。
展示研讨
达标检测拓展
四、交流拓展,课外结合
1.交流搜集到的“五难求婚使”及“文成公主和亲”资料,再次体会禄东赞的聪明智慧。
2.课后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课堂收获与不足
签名:
3.四年级美术上册《四季的色彩》导学案 篇三
土桥中学“合作探究、当堂达标”导学案
学 习 过 程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议论文的有关文体常识,如“三要素”结构等。
能力目标:培养“读、品、赏、析、议”的能力。
情感目标:正确对待成长中的种种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学习过程:
一、聪明在于积累,能力源于运用。
1、请读准下列字的读音。
2、请记住下列词语的.意思。。
学 习 过 程
二、作家作品
三、重点语句积累。
1、名言警句积累。
读史
学 习 过 程 五、达标检测
1、请试着为下列字注音。
榨( )脊( )彷徨( )( )滞( )搽( )
诘( )汲( )诓( )渺( )筹( )锲( )孜( )蒂( )
2、你能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吗?
A、根深蒂固
B、孜孜不倦
C、不求甚解
D、开卷有益
E、为民请命
2、默写
(1)读史
3、给下列句子排序。( )
A、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的过程的向导。
B、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C、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
D、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
学 习 过 程 四、拓展延伸
下面是某主持人所说的一段话,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现在,有请歌坛新秀雨菲小姐。雨菲小姐德高望重,演技精湛,当上
① ②
了本届十佳青年歌手的荣誉称号。她演唱的《梦在飞翔》也荣登“十大金
③ ④
曲排行榜”。让我们用掌声向她表示热烈的祝贺。雨菲小姐自登上歌坛以来,
⑤
多年以来,一直不断地努力,终于实现了她的梦想。下面,请她为我们演
⑥
唱《梦在飞翔》。
五、今天我要记住下面几句话。
1、
2、
3、
4、
5、
学习心得
4.四年级美术上册《四季的色彩》导学案 篇四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特点进行口语交际,运用学过的知识清楚明白地向别人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
2.语句通畅,用词准确,能抓住动物的特点。【学习重点】
能抓住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消息。
那就是,我这里也有一些小动物,它们想和大家交朋友。但是,它们不愿自报姓名,请大家猜一猜,他们是谁,猜对了可获精美礼品一份。
1.出示谜面,请同学竞猜。
年纪并不大,胡子一大把,不管见谁总是叫妈妈——羊;
一个小贼头,两撇小胡子,尖嘴尖牙齿,专在夜里做坏事——老鼠。小结:为什么大家一下子就能猜出了他们是谁呢?(抓住特点)2.正是因为谜语抓住了小动物的特点,而同学们也注意到了小动物的特点,所以一下子就猜出来了。看,抓住特点多么重要呀!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3.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跟小动物拍的照片或搜集的相关图片,说说拍照原因。4.指名回答。(可学小动物的动作或叫声)5.编一首儿歌,不会编的可说一句自己想对小动物说的话。
6.欣赏学生绘画,听儿歌。请同学交流为什么画得这么好?你编儿歌的依据是什么?(外形、生活习性、我与动物间的趣事)
二、创设情景,激发表达欲望。
1.师:同学们画出了这么美的画,编出了如此好听的儿歌,真棒!现在,我们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刚开 辟了“欢欢动物乐园”这个新栏目,需在本班招小记者两名,小主持人两名,用什么方法推荐自己呢?介绍自己最喜爱的小动物。
2.讲特征,议说法。现在请你来介绍你喜欢的小动物,你打算抓住它的哪些方面来介绍呢?(外形、吃食、叫声、睡觉、和我发生的事等)(1)分组讨论。
要求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组成一组,交流自己观察了什么小动物,分别介绍这种动物的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推荐,班级交流。
①师把全班同学分成几组,请每个小组推选一名选手上台讲这种动物的一个特征。学生结合观察纪实卡自由汇报自己观察的小动物;②师生评议,评选出预备级小记者与小主持人。谁表现最优秀?(从态度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普通话标准、表达完整、发言积极等方面评价。)
三、合作学习,深入了解动物的特点。
可能还有的同学对你喜欢的动物生活习性还不了解,下面,就请同学们分组交流你喜欢的动物都有哪些生活习性,可以互相补充。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画动物、说动物、找习性,进一步了解了自己喜欢的动物,并能按一定顺序把它描述出来。老师感觉到你们都是会观察的孩子,所以才把小动物介绍得如此可爱。同学们真了不起!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写一写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看谁笔下的小动物栩栩如生!
五、拓展延伸。
喜欢相同动物的学生归为一组,把自己的“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等组合成一份手抄报,向大家展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习作 【学习目标】
1.任选一种动物或物品作为主人公,编写一个童话故事。2.通过编写童话,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编写一个童话故事。【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
一、展示台。
展示各组完成的手抄报,激发兴趣。
二、明确习作要求。
小朋友们最喜欢动物啦!机灵可爱的小猴,性格古怪的小猫,色彩斑斓的孔雀,勤劳的小蜜蜂,……说起它们,同学们个个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写写它们,也挺有意思。今天咱们都动手来写一写吧。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具体生动地写出特点、表达真情实感。
三、谈话,引发兴趣。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各种动物的特点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类动物,也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同样是猫,有的调皮活泼,有的懒惰,有的温顺,有的凶猛,各有各的特点。因此,观察时一定要认真仔细,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弄清它们的生活习性,了解它们对人类的用处。
四、范例引路,指导写作。
1.点击课件:①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它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评:先总写松鼠外形美丽,然后按头部、身体、尾巴的顺序具体写外形美。)②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对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评:准确简洁地把小燕子的样子写得惟妙惟肖。)2.复习《猫》《白鹅》,了解描写动物的方法。
3.师小结:介绍动物外形特征确实要按一定顺序来写。在描写小动物习性时,应该把它的特点写清楚,并恰当地运用你学过的一些好词。在表达你对小动物的感情时,必须选取一个生动有趣的真实事例,才能吸引读者。(写外形——抓顺序,写习性——抓特点,写感情——举例子)。
4.学生作文。
(1)提出作文要求。(怎样才能写出小动物的样子和生活习性呢?)①写自己最熟悉的动物,仔细观察它的外形——头部、身子、叫声和动作各有什么特点。从颜色、形状、大小及作用等方面去写。此外,还要写它的动作情态。②写出动物的生活习性。如吃食、睡觉、活动等。
(2)自由布局谋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习作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五、学生完成初稿,教师个别辅导。
1.学生拿出读书笔记,可以把自己搜集的好词好句尝试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2.教师出示为学生搜集的描写动物的资料。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修改习作,誊写作文。【学习目标】
1.学习修改自己和他人的习作。2.掌握基本的修改习作的方法。【学习重点】
掌握基本的修改习作的方法。【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
一、概述上节课习作的情况。
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表扬写得好的同学及有进步的同学。
二、进行习作交流。
1.选出初稿中描写动物外形较精彩的片断,由小作者自己朗读,大家欣赏后讨论:这段好在哪里? 2.选初稿中对动物生活习性或动作情态描写不具体的片段让学生集体修改。3.四人小组内轮流交流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教师巡视,及时点拨。
三、学生根据老师的评改建议,修改自己的文章并誊写。
四、展示优秀习作。
将优秀习作贴在“学习园地”展示,供其他同学参观评议。
第四课时
【学习内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句子的特点,读懂句子,体会句子的含义,学习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2.积累关于动物的16个成语。3.鼓励学生练习讲述,课后讲给别人听,进行语言积累。【学习重点】
积累关于动物的16个成语。【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
2.想一想:小林和小东有什么发现?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为什么? 3.小林说的“学习运用这种方法”指的是什么? 4.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1)自主发现。(2)组内交流。
5.想想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例子,进行交流。6.联系自己的习作,有运用过这种方法吗?
二、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正确。2.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讲讲成语的故事或意思。4.游戏:成语接龙。
5.竞赛。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动物的名称。看看谁是胜者。九()一毛 对()弹琴 如()得水()死狐悲 杯弓()影()毛蒜皮()立鸡群 指()为马 为()作伥 车水()龙 万()更新 门可罗()抱头()窜 顺手牵()哀()遍野()()点水 生龙活()()仗人势 6.课外延伸:尝试积累带有十二生肖的成语。
三、趣味语文。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个小故事,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2.讨论、交流:
5.四年级美术上册《四季的色彩》导学案 篇五
课型:预习+展示+讨论
主备人:王利平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 14 个生字,认识10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重点
领悟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难点
感受五位壮士的献身精神,并从中受到教育。
第一课时
一、动情激趣,情境导入
二、预习反馈。
1、听写生字词,理解词语。
任务、大吼、满腔怒火、搏斗、崎岖、横七竖
八、尸体、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2、反馈收集到的资料。
三、大家齐探究。
1、自主探究:
默读课文,思考:“五壮士”是哪五个人?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探究
想象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完成填空,并据此分段。
接受任务—()——()——()——()
三、大家来展示
四、归纳小结
五、拓展延伸
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或者《狼牙山五烈士》?为什么?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作壮士?
六、看我行不行
1、积累文中的成语。写五壮士的:
写敌人的:
2、我还知道描写英雄的成语。
3、我会写出几个表示看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词语大闯关:
1、先用“√”勾出带点字的读音,读了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再读读。
嗖(sōu shōu)的一声
斩钉截(jiã jiē)铁 绷(bēng běng)得紧紧
大吼(hǒu kǒu)一声
2、填适当的词。
()的山路()地瞄准敌人()的力气()地躺着尸体()的怒()地完成任务()的喜悦()地打
3、在课文中划出下面词语,并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满腔怒火 坚强不屈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昂首挺胸
大举进犯 横七竖八 坠落山涧 粉身碎骨 叽里呱啦 纷纷滚落
4、这些都是表示看的词语,你还能想出几个来吗?
如:眺望、俯
视
你也来写几个:
二、句段大挑战
1、划出课文2、3、4、6段中描写五位战士动作、神态的句子,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概括的词语标注在书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3、有些句子,在表达上很有特色,我们不妨可以仿照写一写,你会发现“原来我也会写这样棒的句子!
例句: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仿写:
4、狼牙山五壮士最让你刻骨铭心的一个镜头是。为什么?
5、狼牙山五壮士最让你记忆深刻的一句话是。为什么?
三、课文理解擂台(合作探究)
1、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壮士”?
2、本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
3、采用画画和注释的方法图示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壮举经过。
(四)课外拓展
收集抗日战争英雄故事或英雄人物故事,并在班级里交流。
教学反思:
13、小英雄雨来
课型:预习+展示+讨论
主备人:王利平学习目标
1、会认、写本课生字,正确读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含义深刻的句子。重点
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品质。难点
快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初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圈出并读准 “晋察冀、还乡河、苇絮、黝黑、笤帚、泥鳅、背诵、子弹、打扮、脊背、枕头、防备、歪歪斜斜、吆喝、唧唧咕咕、嘟嘟囔囔、推推搡搡、枕头”等词语。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一部分一部分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品读感悟课文
1.思考:课文哪几个部分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
①找出课文中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的部分,反复品读,边读边画,思考:这些部分的哪些句子打动了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这篇文章还有哪些地方也深深地吸引了你呢?再次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在书上点点、圈圈、画画、写写。
四、课文学到这里,相信你已经认识了雨来。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说的吗?(扮演角色对话)
五、讨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句话?
3.课文中还有没有类似的写法?
六、达标测评
一、我能看拼音写汉字。wěi xù jìn chá jì wāi wāi xiã xiã()()()piāo piāo yōu yōu zhěn tïu()()
二、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晋()耍()挣()慌()飘()普()要()睁()谎()漂()喘()瑕()妨()却()端()揣()假()防()劫()湍()
三、我会填词语,我来谈感受。
1、鬼子已经()到树底下,伸手()住雨来的脚,往下一(),雨来就摔在地下。鬼子把他两只胳膊向背后一(),()起来,()回到屋里。读了这段话,我觉得鬼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芦花开的时候,()的芦苇上好像盖上了一层()的白雪。风一吹,()的芦苇就()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的芦花里。读了这些段话,我觉得芦花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我能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按课文内容填空。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次。正是由于雨来____________________,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啊 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 雨来没有死
(2)鬼子军官用中国国话问雨来小孩 问你话 不许撒谎
五、我能理解理解下面的段落并完成练习。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
1.“半天喘不过气来”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14、我的战友邱少云
课型:预习+展示+讨论
主备人:王利平学习目标
1、认识“伪、歼”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的伟大精神。重点
理解文中比喻句,感受邱少云遵守纪律的伟大精神。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的伟大精神。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
1、看拼音、写词语
kîng zhì()kã sîu()wěi zhuāng()hōng jī()sōu chá()màn yán()mián bù()niǔ zhuǎn()xīmiâ()shēn yín()jī dîng rãn xīn()jiān miâ()
2、词语解释 “391”高地:
楔入: 袭击: 潜伏: 山坳: 火力警戒: 纹丝不动: 居高临下:
3、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4、邱少云是个怎样的人?用一句话概括。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用“?”作上记号。
第二课时:合作探究
1、战士们在潜伏时为什么必须做到纹丝不动?
2、邱少云在火中是怎样做到“纹丝不动”的?
3、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我”的思想感情,想想为什么说邱少云是个伟大的战士。
4、找出并体会文中的比喻句。
三、展示点评
四、拓展延伸
学了《我的战友邱少云》后,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邱少云叔叔说。那课后就以《邱少云叔叔,我想对你说》为题目,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五、当堂检测
1、写近义词。
坚强---()屹立---()迷糊---()洪亮---()控制---()伪装---()
2、体会句中“才”字的不同意思。
(1)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
(2)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二十分钟。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的炮火 发现()()的敌人 准备()()的战斗 出现()()的意志()命令()的教训 【知识链接】
邱少云简介:邱少云四川省铜梁县人,1931年生。1949年12月25日(18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25日(20岁)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12日(21岁),在朝鲜平康以南铁原东北的“391”高地的战斗中光荣牺牲。同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决定追记一等功,并与1953年6月1日授予“一级英雄”称号。中国共产党志愿军某部委员会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
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教学反思
15、紫桑葚
课型:预习+展示+讨论
主备人:王利平学习目标
1、认识“葚、蠕、豁、役、眬”5个生字,正确读写“若有所思、舒坦、若有若无”等词语。
2、读懂课文,学习革命前辈关心群众、热爱人民的精神。
3、简要复述课文。重点
读懂课文,学习革命前辈关心群众、热爱人民的精神。难点
简要复述课文。
(一)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划出来,多读几遍,并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做到正确认读下列词语,并给带点的字注上拼音。
()
()
()
()
()桑葚
蠕动豁.口
战役.. .
蒙眬.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2-3遍,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洁的话写下来。
3、搜集交流许世友将军以及孟良崮战役相关资料。
(二)学习探究
1、自主合作学习,试着完成下面的问题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许世友将军在激烈的战役中一定要做这件事?
(2)研读课文,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在旁边写出感受,小组内交流。
阅读提示:抓住文中描写许世友将军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感受许世友将军的崇高精神。
(3)回读课文,你发现本文在描写人物方面有什么特点?与同学交流。
(4)简要复述课文,同桌两人相互交流或全班交流。复述提示:在进行简要复述课文时,要按照课文叙述的顺序,抓住主要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等要点,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还可以先编写一个简要的复述提纲,再练习简要复述。、展示与反馈
3、作业设置:简要讲述一个你敬仰的革命前辈的故事,和同学说
说你为什么敬仰他。
【相关链接】
关于孟良崮战役―――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山东蒙阴东南孟良崮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的战役。1947年5月上旬,国民党军三个兵团共十七个整编师,由临沂、泰安一线分三路向东北方向推进,企图压迫解放军华东野军退至胶东狭窄地区。13日,当敌整编第七十四师突出到蒙阴东北坦埠附近时,华东野战军发起猛烈攻击,于14日将该师分割于孟良崮山区。蒋介石忙调约十个整编师来援,企图解孟良崮之围,均遭顽强阻击,未能得逞。激战至16日,华东野战军将国民党军所谓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七十四师全部歼灭,击毙师长张灵甫,歼敌三万二千余人,完全取
得了胜利。
6.四年级美术上册《四季的色彩》导学案 篇六
班级 四 姓名 主备人 杨朝荣 审核人 使用人 杨朝荣
学习内容 6、爬山虎的脚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重点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知识链接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
自主学习一、看拼音写汉字。
hǔ zhàn pū jūn yún zhú
爬山( ) ( )有 ( )满 ( ) ( )渐
dié jīng bǐng chù hén
重( ) ( )部 叶( ) 接( ) ( )迹
二、我会给形近字组词。
铺( ) 柄( ) 逐( ) 虎 ( )
捕( ) 病( ) 啄( ) 虚 ( )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 ,爬山虎的 ,爬山虎脚的 ,和 ,以及它是如何 。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 的强烈兴趣。
四、课文中许多句子写得很好,我要把它们抄下来。
小组合作探究内容 我有些问题想和大家讨论一下:
1、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
2、试一试从文中找出爬山虎的爬墙时一系列的动作的词语,并画一画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反思质疑 1、叶子是特点是什么?
2、叶子的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就像是有人故意摆好的?猜猜,那是谁呢?
3、把叶子写得富有生命力,让人感受到了美,作者到底是怎么观察叶子的呢?
对学生训练过程中的失误进行及时的揭示和矫正。
小测反馈 一、看拼音写汉字。
hǔ zhàn pū jūn yún z hú
爬山( ) ( )有 ( )满 ( ) ( )渐
dié jīng bǐng chù hén
重( ) ( )部 叶( ) 接( ) ( )迹
二、问答题:
1、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
2、试一试从文中找出爬山虎的爬墙时一系列的动作的词语,并画一画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完成练习。
课文第一自然段先写爬山虎_____________,第二自然段写爬山虎的
__________,第三至五自然段重点介绍了爬山虎的_____。
完成达标训练二。
①你从第一自然段的“满是”、“一大片” 中体会到爬山虎长的很 。
②那些叶子绿得那么( ),看着非常(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 ),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 )。一阵风( ),一墙的叶子就( )波纹,好看得很。
③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看到叶子很_________ ,并感受到很____________,作者从视觉上仔细观察并能捕捉当时的感觉,及时写下来告诉我们,我们就像亲自看到了充满生命力的爬山虎。
朗读训练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记忆背诵 背诵全文
7.四年级美术上册《四季的色彩》导学案 篇七
学习目标
1.自学生字词词语,背诵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编写教师 张华
授课教师
学习准备 课时 共(2)课时
第(1)课时
学习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预习
导学
自主
探究 自主学习:
1.我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把课文读两遍,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认识它们。
2.我要做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3.我发现这些字容易写错:
4.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和图片λ来给带大家介绍展示一下。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学习展示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1.从这段歌词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出来。
2.文中有多处重复的语句┒烈欢痢⒄乙徽摇⒒一画┬∽榻涣鳌
小组展示以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爱。
【温馨提示】
【学法指导】
【问题生成】
1.多处提到五十六。
2.六处提到“爱我中华”一句。
反馈
练习
归纳
总结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作业
日志 作业设计
应收(本) 实收(本)
批改情况
审阅签字
月日
改进措施
四年级上册实验小学“导学案”
课题 爱我中华 课型 自学展示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μ寤崞渲斜泶锏那苛业拿褡迩椤爱国情。
2.引导学生读后交流朗读的感想μ寤岽死喔枨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 编写教师 张华
授课教师
学习准备 课时 共(2)课时
第(2)课时
学习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μ寤崞渲斜泶锏那苛业拿褡迩椤爱国情。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读后交流朗读的感想μ寤岽死喔枨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
预习
导学
自主
探究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生活着不同的民族他们相互尊重,情同手足,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朗读课文爱我中华)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学习展示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小组内联系实际想一想诗歌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场景ū泶锪嗽跹的思想感情?
1.“爱我中华ń《奋起步伐。”可联系刚结束的奥运会谈谈自己所知道的ù又刑寤岬搅耸裁矗
2.“爱我中华ńㄉ栉颐堑墓家。”可让学生说说谁在建设我们的国家可举出自己知道的人或事。
【温馨提示】
【学法指导】
【问题生成】
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五十六个民族比作同一片蓝天下的星座Ρ茸鞔蠡ㄔ袄锏奈迨六枝花,比作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体会到民族团结亲如一家。
反馈
练习
归纳
总结
板书
设计 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民族爱我中华ń《奋起步伐
比作同一片蓝天下的星座爱我中华ńㄉ栉颐堑墓家
大花园的五十六枝花爱我中华ㄖ谢雄姿英发。
五十六个兄弟姐妹
课后
反思
作业
日志 作业设计
应收(本) 实收(本)
批改情况
审阅签字
月日
改进措施
四年级上册实验小学“导学案”
课题 草原 课型 自学展示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ɡ斫狻⑻寤崦栊床菰风景美、人情美的语句。
2.理解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编写教师 张华
授课教师
学习准备 课时 共(2)课时
第(1)课时
学习难点
学习重点
预习
导学
自主
探究 1.同学们有到过或者见过大草原吗?草原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过渡: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看看在作者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学习展示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1.自由读边读边划抒发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
2.学生汇报。
3.找出句子抓对比。“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4.理解“高歌”和“低吟”两种不同的情调。
5.理解“奇丽”为什么他要吟这么一首诗?
点拨1:我们归纳一下作者一开始看到了草原的什么它的整体给人什么感受
点拨2:
1.他当时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
2.指导朗读
3.换词理解“清鲜”、“明朗”。
【温馨提示】
【学法指导】
【问题生成】
反馈
练习
归纳
总结
板书
设计 草原
风景美人情美草原风情
1.草原美景
2.远迎客人
3.盛情款待
4.蒙汉情深
5.联欢话别
课后
反思
作业
日志 作业设计
应收(本) 实收(本)
批改情况
审阅签字
月日
改进措施
四年级上册实验小学“导学案”
课题 草原 课型 自学展示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ㄔ銮棵褡逋沤嵋馐丁 编写教师 张华
授课教师
学习准备 课时 共(2)课时
第(2)课时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ㄔ銮棵褡逋沤嵋馐丁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预习
导学
自主
探究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蒙古族同胞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是怎样迎接的?
【知识链接】
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古大草原看到的景象时间已过了几十年了。
【学法指导】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学习展示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如果说草原美景是自然美,那么蒙古族同胞对我们这些来自汉族的客人这样热情而不辞劳苦远道迎接,这般的盛情款待,这又是怎样的一种美呢?
通过这几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们体会到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
【温馨提示】
【学法指导】
【问题生成】
自然美人情美,这一切都是辽阔美丽的草原所赋予的,这也就是让作者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文中哪一句最能表达作者的这一心声?
反馈
练习
归纳
总结 指导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总结:是-┎菰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难以忘怀,这都是因为我们蒙汉民族都是生活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的兄弟民族,我们各民族都是互利互助团结友爱的民族。
板书
设计 草原
自然美草原美景
人情美远道迎接盛情款待
深厚情谊民族团结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
课后
反思
作业
日志 作业设计
应收(本) 实收(本)
批改情况
审阅签字
月日
改进措施
四年级上册实验小学“导学案”
课题 中国结 课型 自学展示
学习目标 1. 会认19个生字理解“杰作”、“受宠”、“巧夺天工”、“叹为观止”、“图腾”、“憧憬”等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编写教师 四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学习准备 课时 共(2)课时
第(2)课时
学习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会认19个生字理解“杰作”、“受宠”、“巧夺天工”、“叹为观止”、“图腾”、“憧憬”等词语的意思。
预习
导学
自主
探究 1.你喜欢的中国结ㄋ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你都见过什么样的中国结?
2.我们继续来感受文章中给我们怎样来解释中国结的?
3.集体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叹为观止憧憬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学习展示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1、速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用笔画下来。
2、你能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吗?
3、小组研究,它包含了什么样的民族感情?
纵观全文,说一说,中国结代表了什么?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二句话说出来。
【温馨提示】
【学法指导】
【问题生成】
反馈
练习
归纳
总结 课堂小结对于本节课你想说点什么?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作业
日志 作业设计
应收(本) 实收(本)
批改情况
审阅签字
月日
改进措施
四年级上册实验小学“导学案”
课题 中国结 课型 自学展示
学习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结外形变化无穷,寓意丰富的特点。
2. 体会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编写教师 张华
授课教师
学习准备 课时 共(2)课时
第(2)课时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对中国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结外形变化无穷,寓意丰富的特点。
预习
导学
自主
探究 1.教师出示一根编中国结的红丝线,同学们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个中国结,这又是什么呢?你能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2.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解决课文中新的生字朋友。
【知识链接】
中国结的寓意。
【学法指导】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学习展示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让学生展开想象除了书上的这些描写你还能想到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通过学生的相互补充达到完美的境界。
1.读完后集体交流你是怎样理解文章中所说的“头”的。
2.中国结中寄托着所有华夏子孙的浓浓深情,有一种怎样的感情?课文中那些词语表达这种情感?
【温馨提示】
要用心哦。
【学法指导】
【问题生成】
中国结不仅代表着你们说的意义,它还代表着中国心,饱含这中国情。
反馈
练习
归纳
总结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介绍了中国结受欢迎的原因,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通过课文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
设计 中国结
一根红绳
三缠两绕
编织万千祝福
蕴涵悠悠古韵
课后
反思
作业
日志 作业设计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应收(本) 实收(本)
批改情况
审阅签字
月日
改进措施
四年级上册实验小学“导学案”
课题 语文天地 课型 练习展示课
学习目标 1.同音字组词,以区别字的音、形、义┳龅秸确使用。
2.进行词语积累,能运用其他词语进行替换。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能力。 编写教师 张华
授课教师
学习准备 课时 共(2)课时
第(1)课时
学习难点 同音字组词,以区别字的音、形、义┳龅秸确使用。
学习重点 进行词语积累,能运用其他词语进行替换。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能力。
预习
导学
自主
探究 1.同学们,通过我们学习了“民族”你对民族深情是不是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2.你能来说说吗?
3.你们可真棒,又学到了那么多知识,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部分知识吧。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学习展示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1、摘录笔记
把课文中新的词语积累下来,┎⒔行自学。
2、聊一聊各个民族
全班一起来汇报自己的情况,并让学生回答自己对都了解什么。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
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在小组里读一读自己画出来的词语,比一比谁读得多、谁读得正确。
【温馨提示】
【学法指导】
【问题生成】
反馈
练习
归纳
总结 金钥匙大家写完文章后,都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来修改它们呢?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作业
日志 作业设计 熟读《开卷有益》,背诵两句谚语。
应收(本) 实收(本)
批改情况
审阅签字
月日
改进措施
四年级上册实验小学“导学案”
课题 语文天地 课型 练习展示课
学习目标 1. 运用以掌握的阅读方法,默读短文┭约蛞怅嗟鼗卮鹂魏笪侍。
2.进行词语积累,能运用其他词语进行替换。 编写教师 张华
授课教师
学习准备 课时 共(2)课时
第(2)课时
学习难点 运用以掌握的阅读方法,默读短文┭约蛞怅嗟鼗卮鹂魏笪侍。
学习重点 进行词语积累,能运用其他词语进行替换。
预习
导学
自主
探究 1.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阅读短文《发明大王的秘诀》。
2.默读短文,查字典或与他人交流解决其中的生字。
3.划出你感兴趣的词语。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学习展示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1.思考每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2.爱迪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课前搜集民间传说,生动、流利地讲述富于智慧的人的故事。例如曹冲称象、用冰取火、阿凡提智斗国王等。
【温馨提示】
【学法指导】
【问题生成】
引导学生介绍、交流自己的阅读方法,掌握一些效率高、简洁明了的学习方式。
反馈
练习
归纳
总结 回忆刚才所听的故事,说一说怎样才能成为有智慧的人?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作业
日志 作业设计
应收(本) 实收(本)
批改情况
审阅签字
月日
改进措施
四年级上册实验小学“导学案”
课题习作 课型 自学展示
学习目标 1. 选材,构思。
2. 指导写作,学生自主习作。 编写教师 四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学习准备 课时 共(1)课时
第(1)课时
学习难点 指导写作,学生自主习作。
学习重点 选材,构思。
预习
导学
自主
探究 1.回忆本单元中的一些写作方法。
2.自由读题、审题:这次作文要写什么?
3.介绍一种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或活动。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学习展示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及在“民族之花”获得到的大量信息,再重新思考、整和,选择最能反映这个民族特色的话题。
抓住一个民族话题的一、两点来写。比如:什么民族、主要分布的地区、有什么风土民情。
【温馨提示】
【学法指导】
【问题生成】
反馈
练习
归纳
总结 选择几篇好文章和差文章,全班互评。
板书
设计习作
民族节日
民族衣着
民族主食……
课后
反思
作业
日志 作业设计 修改誊正。
应收(本) 实收(本)
批改情况
审阅签字
月日
改进措施
8.四年级美术上册《四季的色彩》导学案 篇八
学习目标
1、会认“径、舱”等11个生字;会写“芒、驰”等6个生字;理解“奔赴、径直”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大致过程以及课文说明的航天知识。
3、通过讨论阿姆斯特朗登月之后所说的话,体会科学技术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
相关知识
阿姆斯特朗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坐“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迈出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一步。阿姆斯特朗成为在地球之外的天体上活动的第一人。他的月球之行,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对此,他曾说过一句名言:“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教材助读
1、通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勾画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3、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读课文,查阅工具书,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
小心翼翼:
心弛神往:
径直:奔赴:
缘故:嶙峋:
预习自测
一、教材链接
(完成《配套练习》→温故知新→1、2题。)
二、比一比,再组词。
径()络()芒()缘()
轻()路()茫()缓()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小心()()心()神()
巨石()()训练()()
我的疑问
课内探究
探究点一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相关的词语。
探究点二航天员登月过程中,哪些事使你最感兴趣?
探究点三阿姆斯特朗登月之后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当堂检测
1、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素(sùsuò)径(jìngjìn)
悬(xuánxián)舱(cāngcān)
减(jiǎnjiǎng)络(luògé)
2、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教材链接→《配套练习》→温故知新→第3题)
3、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教材链接→《配套练习》→温故知新→第4题)
巩固训练
1、看拼音,写词语。
jìngzhíliánluòyuángùfēnxī
()()()()
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教材链接→《配套练习》→含英咀华→第5题)
课外拓展
1、完成《配套练习》→追根究底→第6题
2、“神州七号”的成功升天让每个中华儿女激动面骄傲,你的内心也一定有不少感慨吧。把你最想对英雄航天员说的话写下来吧。
我的收获
9.四年级美术上册《四季的色彩》导学案 篇九
揣摩表达之美妙
——《1观潮》学习导航
【解读文本抓奇观】
《观潮》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景象。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是先总的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然后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描写听到、看到和感到的壮观景象。在重点部分“潮来之时”又按从远到近的顺序,抓住潮声、潮形写出了潮来时的惊心动魄。写声音“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震得“大地颤动”;写景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浩浩荡荡、飞奔而来,势不可挡”。作者这些有声有色的描写,使人感到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这样清晰的行文顺序,既向学生们揭示了怎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又给学生提供了一篇理清文章脉络的经典范文。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要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魅力,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为学生学习本组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确定目标扣奇观】
1、朗读课文,能准确认读“屹、鼎、崩”,并能口头组两个不同的词语;能准确认读并书写“潮、称、盐、笼罩、蒙、薄雾、昂、沸、贯、旧、恢”13个生字,并且能给生字组两个不同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与壮观,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重点目标)
3、学习课文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难点目标)
4、练习给课文分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背诵第3、4自然段。【教学理念读与悟】
语文教学应重视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交流、读中积累。努力让学生把读与悟、读书与交流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感受钱塘大潮的“雄奇与壮观”,学习生动的语言,揣摩表达的方法。【课前准备要充分】
1、朗读课文,在文中圈出“屹、鼎、崩”,并能口头组两个不同的词语;圈出“潮、称、盐、笼罩、蒙、薄雾、昂、沸、贯、旧、恢”13个生字,画出生字所在的词语,连词联句多读几遍,并能组两个不同的词语。
友情提示:a、注意读准后鼻韵母。
b、读准多音字。闷(mân)雷
薄(bó)雾
颤(chàn)动
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
c、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
2、学生收集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资料,教师制作大潮景象的课件。
3、读读课文,思考:课文第一自然段与后面4自然段是什么关系?全文围绕哪个词语在写?全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作者写钱塘江大潮奇观时是按照什么顺序?重点写了什么?
5、重点内容又是按什么顺序在写? 【围绕奇观巧设计】
一、观看大潮奇观,激发神游欲望
同学们,大自然奥妙无穷,她鬼斧神工,巧夺天工;她惊天动地,气吞山河;她清新秀丽,美不胜收。人与自然亲近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人直接投入其中,身临其境,与之同呼吸共命运,这种方式叫旅游;另一种是通过阅读名人大家的文章间接感受自然美,接受自然的恩惠,如同在高明的导游指点下把江山美景尽收眼底,这种方式叫神游。不知同学们旅游了哪些地方?神游过什么名胜?
现在就让我们与钱塘江大潮来一次亲密接触,感受一下号称“壮观天下无”钱江涌潮!播放《钱塘江大潮》课件。
板书课题,揭题:
1、观
潮
看课题,结合课文思考:作者观潮的顺序是什么? 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二、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1、学生在小组内介绍搜集的钱塘江大潮资料。
2、各小组开火车分段读课文,看看是否读准了字音。
3、小组交流:课文第一自然段与后面4自然段是什么关系?全文围绕哪个词语在写?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个人展示本课生字、新词。
三、研读课文品味奇观
课文哪些语句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观?句子中的哪些重点词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观?怎样读出 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观?
小结板书:听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风号浪吼、震得大地颤动
看到:一条白线、白浪翻滚、万马奔腾、浩浩荡荡、飞奔而来,漫天卷地 朗读提示:要表现“潮声越来ls越大,潮头越来越近、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朗读时语音应由低到高,语气应由轻到重,语速应由慢到快。
四、梳理脉络学表达
1、作者写钱塘江大潮奇观时是按照什么顺序?重点写了什么?重点内容又是按什么顺序在写?
小结:先总的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然后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描写听到、看到和感到的壮观景象。
小结:潮来之时:按从远到近的顺序,抓住潮声、潮形写出了潮来时的惊心动魄。
2、按作者表达的顺序背诵4、5自然段。
五、拓展与延伸
1、链接资料袋,思考钱塘大潮形成原因。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潮来了,作者先听见远处传来_______________,好像
。过了一会儿,浪潮越来越近了,那声音如同____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当潮头奔腾西去后,江面依旧。
3、按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用序号表示。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那条白线很快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
()潮来了,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潮头奔腾西去,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了平静。
()白线更近了,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板书设计:
1、观 潮
(时间先后)
(空间方位)
(声)
(形)
潮来前
远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奇
越来越响
横贯江面
潮来时
近
山崩地裂
白色战马
风号浪吼
漫天卷地
潮退后
观
恢复平静
水涨两丈
自主探险
自悟方法
——《2雅鲁藏布大峡谷》学习导航
【教材分析抓“神奇”】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层次清晰,作者通过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神奇和生物的多样性,表达了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在介绍时作者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对比、列数字、举例等,细致地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罕见奇观。【学情分析抓“好奇”】
“雅鲁藏布大峡谷”就像一位久藏闺阁的美丽少女,刚刚掀开盖在头上的面纱一角,便激起学生的好奇。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小组合作、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对神秘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很感兴趣,他们急于想知道“神奇的大拐弯”、“谷底谷内的截然不同的景色”、“九个垂直的自然带”等等。因此学习本文时,要充分利用和保护孩子的求知欲,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新知。【目标制定扣“神奇”】
1、朗读课文,能准确认读“穆、玛、涓、脉、卉、罕”6个生字,并能口头组两个不同的词。能借助字词典,结合课文中的词句理解“涓涓、花卉、罕见、咫尺为邻、一争高下”的意思。
2、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重点目标)
3、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动手搜集和处理信息。(重点目标)【教学理念顺势而导】
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就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好奇心就是最大的学习动力。既然学生对神秘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兴趣盎然,对峡谷内的一切景物充满好奇,教学就要顺势而导,放手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大胆地让学生自己搜集信息,自己处理信息,合作完成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探险任务。【课前准备搜集处理信息】
1、朗读课文,圈出文中“穆、玛、涓、脉、卉、罕”6个生字,画出生字
所在的新词,连词联句多读几遍;
2、借助字词典,结合课文中的词句理解“涓涓、花卉、罕见、咫尺为邻、一争高下”等词语的意思。
3、分组搜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有关信息,并进行整理。
一组:地理环境;
二组、三组:气候条件;
四、五组: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重点搜集“九个垂直自然带”);
六、七组:环境特点(重点搜集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罕见的四处大瀑布群)。【过程设计重探险】
一、激起探险的兴趣
上节课我们神游了钱塘江大潮,感受了它的雄奇与壮观。这节课我们一起去“雅鲁藏布大峡谷”探险,去欣赏她那美丽的风光;去考察她的地理环境、环境特点、气候条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去探究她的形成原因。
二、在文本的世界探险
1、自读课文2—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画出有关句子,圈出重点词语。(温馨提示:第二自然段是地理特点;注意第四自然段开头一句是什么句?作用是什么?)
2、自我整理,小组交流。
地理特点:最高(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最长(504千米)
方
法 最深(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6009米)
列数字、做比较 美丽风光:雪山冰川、原
始森林、万年冰雪、沸腾的温泉
涓涓细流、帘帘飞瀑、滔滔江水、直插入云
举例子 皑皑白雪、神来之笔
生物多样性:植物博物馆
动物王国
举例子
3、在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美丽的风景时,具体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别找出具体的句子。
小结板书: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
三、在网络和书籍的世界探险
1、分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按图片、文字归类整理后展示到黑板。影像资料等讲解时播放。
2、展示交流。(分地理环境、环境特点、气候条件、动植物资源、形成原因等进行展示。)
地理环境(险峻)
环境特点(壮丽)
气候条件(潮湿、多雨雪)
动植物资源(丰富、罕见)
3、亲身经历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探险,有何感想或感受。a、马蹄形大拐弯
b、大峡谷
c、罕见的四处大瀑布群
中国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的峡谷河床上有罕见的四处大瀑布群,由下游往上分别是:绒扎瀑布群、秋古都龙瀑布群和藏布巴东瀑布群。其中,藏布巴东瀑布群包括藏布巴东瀑布Ⅰ和藏布巴东瀑布Ⅱ等两个瀑布群。藏布巴东瀑布Ⅱ最大,高35米,宽62.57米。一些主体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峡谷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季雨林等9个垂直自然带,麋集了多种生物资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种
类的2/3,已知哺乳动物的1/2,已知昆虫的4/5,以及中国已知大型真菌的3/5,堪称世界之最。
d、茂密的森林、丰富的植被
四、为“雅鲁藏布大峡谷”探险写导游词。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地理特点:最高(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最长(504千米)
列数字
作比较
最深(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6009米)
列数字、做比较
美丽风光:雪山冰川、原始森林、万年冰雪、沸腾的温泉
涓涓细流、帘帘飞瀑、滔滔江水、直插入云
皑皑白雪、神来之笔
举例子
生物多样性:植物博物馆
动物王国
举例子
以读为主
学习表达
——《3鸟的天堂》学习导航
【教材分析抓动静】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位于新会市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阴覆盖着整个小岛,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远处,就成了浮在水面上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近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
巴金爷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重点写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着重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第二,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目标制定扣动静】
1、朗读课文,能读准“榕、暇、抛”的读音,并能口头组词,能结合词语查字典理解“暇”的意思;能书写“灿、烂、竿、茫、桨、规、律、支、株、缝、隙、耀、梢、寂”,并能用这14个字组两个不同的词。
2、细读课文,认识大榕树奇特、美丽的特点,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情景,认识静态与动态描写。(重点目标)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寓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4、感受文中人与动物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
5、难点目标
理解本课重点语句:
①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棵大榕树,树干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②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③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教学理念读为主】
以读为本,读中感受情景,读中想象画面,读中理解语句,读中体会情感,读中揣摩写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用画面再现情境,用导语创设情境,用朗读感受情境,渲染情境,引领学生进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以此优化全文的教学情境。【课前准备重能力】
祝贺你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掌握了落实字词目标的方法!请你运用所学的方法独立完成“生字、新词”的预习任务。下面是能力目标的预习任务,看看你能独立完成多少?
1、查字词典,结合课文思考:题目中“天堂”原本指什么?在本课指什么?
2、“鸟的天堂”指什么?为什么称它为“鸟的天堂”?
3、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各是什么时候去的?每次都看见了什么?
4、作者是怎样写大榕树的特点的?哪些句子写得好?有何不理解的问题? 疑难句子预设: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伸进泥土里。(友情提示:树大,根多)
(2)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空隙。(友情提示:枝叶茂密)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抖。(友情提示:充满生机与活力)
5、作者在描写大榕树时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榕树的?抓住了哪几方面写榕树?其中哪一部分写得最详细?(友情提示:作者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抓住榕树的枝、根、叶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突出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这种描写方法叫静态描写。)
6、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了什么?哪些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用笔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把体会写在书的空白处? 【教学设计入境入情】
一、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同学们,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不是在钱塘江观潮,就是到雅鲁藏布大峡谷探险,大家感觉如何?想不想到位于新会市的一座小岛上去看看鸟的天堂啊?
播放录像“鸟的天堂”。教师解说:“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位于新会市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阴覆盖着整个小岛,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远处,就成了浮在水面上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近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
板书课题,揭题:同学们预习了课题,谁来解释课题的意思? 《鸟的天堂》一课,重点写了什么?
二、读中感受榕树的静态之美,学习静态的描写方法
1、抓住重点读文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1)作者在描写大榕树时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榕树的?抓住了哪几方面写
榕树?其中哪一部分写得最详细?哪些句子写得好?有何不理解的问题?
(2)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了什么?哪些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用笔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
2、全班展示互动 教师引导:(1)作者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抓住榕树的枝、根、叶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其中“枝”、“叶”写得最详细。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好,从中体会到什么?
(2)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伸进泥土里。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如何读才能表现榕树的“大”?
(3)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空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抖。
在学生感受到树叶的翠绿美、光泽美之后,重点理解“新的生命在颤动”指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各抒己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如此茂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树木吗?怎样读才能表现榕树叶子茂密、满生机与活力?
(4)如果你是作者,你怎样赞美这棵大榕树?读出你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小结: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是在傍晚,鸟的归巢了,因此,他们只看见一株大榕树。于是,作者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对榕树的“根、枝干、绿叶”进行了静态描写,重点写了“枝干和绿叶”,把榕树“硕大无比、枝干不可计数、绿叶茂密、充满勃勃生机”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读中感受鸟儿的动态之美,学习动态的描写方法
1、作者第二天早晨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从中体会到什么?怎样读才能表现鸟的自由自在、生活快乐?小组展示互动。
2、作者写小鸟是按照“由一两只”到“一群”再到“一只画眉鸟的顺序,尽管小鸟千千万万,写来一点不乱,井然有序。这就是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我们再好好读读,用心揣摩。
小结:作者写鸟的部分采用的是动态的描写,这样动静搭配来写,更加突出了鸟的自由自在、生活快乐。因此,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赞叹: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鸟的天堂”,第一个指什么?第二个指什么?作者为什么称这棵大榕树是鸟的天堂呢?合作者一起发出你内心的感叹!!(读)
四、拓展练习
1、请你为保护野生动物写一段公益广告词。
2、填空: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了,到处都是(),到处都是()。(),(),(),(),有的站在树枝上(),有的()起来,有的在()翅膀。
依照本文写法,用几句话写“课间十分钟”时同学们在操场上尽情玩耍欢快热闹的场面,要求用上句式“有的„„有的„„有的„„”。板书设计:
大榕树
大
茂盛
生机勃勃
鸟的天堂
(静态)
(和谐
留
恋)
鸟
多
欢快
自由自在(动态)
晚霞在“变”中绚丽 课堂在“动”中精彩
——《4火烧云》学习导航
【解读文本抓住“变”】
《火烧云》是现代女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向我们描绘了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消失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全文以“变”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全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内容丰富,富于变化;语言富有韵律美,清新动人。文中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了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学情分析促观察】
人人都看到过火烧云,却很少有人仔细的观察过火烧云。更不会有作者那么深的感受,那么丰富的想象。因此,可采用电教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反复观察火烧云的颜色美、形状美、变化美,大胆想象表达美。【目标制定扣住“变”】
1、朗读课文,能读准“檀、盈、凶、庙、惚”字音,并能口头组两个不同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从变化中抓特点。(重点目标)
3、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难点目标)
4、使学生感受到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理念靠自主】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自主朗读、自主想象、自主表达,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课前预习围绕“变”】
1、朗读课文,在文中圈出生字“檀、盈、凶、庙、惚”,画出生字所在的词语,连词联句多读几遍。
2、读课文,圈出文中描写火烧云颜色变化、形状变化的词语。
3、读课文,圈出火烧云上来后,大地上人与物变化的词语。
4、把以上三个变化用词语按顺序整理出来,想象当时的景色。【教学设计突出特点】
1、创设情境,引导观察(播放课件:火烧云)
老师解说: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看,她的颜色多丰富啊!有红彤彤的、有金灿灿的、有镶嵌着金边的„„她的变化多快啊!一会儿红的似火、一会儿黄的如金、一会儿半紫半黄„„再看她的形状,正可谓千姿百态,变化多端。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现代女作家萧红到天空中遨游,领略一下大自然的壮美,感受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瑰丽情景。
板书课题:4火烧云
2、展示整理的词语,想象当时的景色 a、大地上人与物变化的词语:()
感情朗读温馨提示:读第 1、2 自然段,可把文中“了”字的读音适当延长,读成近似“啦”的读音。b、火烧云颜色变化的词语:()感情朗读温馨提示:读第3自然段,颜色变化又多又快,要读出急切的语气,速度可稍快些。
c、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词语:()
感情朗读温馨提示:读第 4 自然段至第 7 自然段时,随着一种形状的出现到模糊、消失,要读出先惊喜、后惋惜的感情。
3、抓住重点悟特点,展开想象学表达
(1)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 a、你认为下面句子那一种写法好,好在哪儿?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半紫半黄„„
从“一会儿„„一会儿„„”中体会________________特点。b、从“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句话你想到了哪些颜色?(2)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儿感悟到的。
a、你认为下面句子那一种写法好,好在哪儿?
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着有人骑到它的背上,它才站起来似的。马是跪着的。
第一句,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
b、教师点拨:作者写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时,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并融入自己的想象,在瞬息万变中,捕捉了清晰、印象深刻的造型,动静结合,寓情于物,强化了火烧云的变化性和趣味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写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让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了火烧云的美。
c、指导观察,发挥想象,进行表达
“其实火烧云就像一幅幅抽象画,只要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天空中就什么都有。(播放火烧云录像)观察、想象:它们像什么呢?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顺序进行交流。
4、发挥想象、拓展创新。
小练笔。以《多变的云》为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对天空中的云进行描写。板书设计:
4火烧云
颜色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美
特点 多、快
马:
形状 狗:(出现、样子、变化、消失)
狮子:
《语文园地一》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课前准备
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流连忘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交流。
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寻到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第二、三课时
习作指导
(同时学习我的发明,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写作文。
第四课时
作文讲评
1、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
着重留意:a、句是否通顺恰当。
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a、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10.四年级美术上册《四季的色彩》导学案 篇十
2、联系课文理解“郁郁葱葱、蜷缩、偏僻、搜肠刮肚、辍学”等词语。
3、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读通课文
想一想:
穿红裙子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乡村小学的学生们为什么这样喜欢她?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在自己读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旁做上记号。)
2、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词。
1、学生在课文中画出生字,自主识字。
yǎozhǐyùbànhǎnlāopiāndíwǎnyǎnchángguō
咬趾郁扮喊捞偏笛碗演肠锅
(1)采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
(2)对于难掌握的生字找个自己找个形近字音近字加强记忆,如“郁、碗、演”。
2、学习新词。 (1)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新词,运用查字典或请教别人的方法读准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2)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新词说话。
同桌或小组内交流学会的生字和新词。互相认读,说词语意思。
互相听写生字新词。
1、展示自主探究的第2题。
2、展示小组交流的第1题。
一、学生抄写新词。
偏僻辍学蜷缩与众不同郁郁葱葱
搜肠刮肚满心欢喜依依不舍锅碗瓢盆
有声有色三番五次打扮大喊大叫
二、朗读课文。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穿红裙子的老师(第二课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为什么穿红裙子的老师深受乡村小学学生的喜爱。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红裙子老师扎根山村,献身教育的高贵品质。
复习导入。
1、自己复习上节课生字。
2、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想一想:
说说穿红裙子的老师为什么这样受乡村小学学生喜爱?
穿红裙子的老师来了后,孩子有怎样的变化?
穿红裙子的老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画出文中表现出孩子们喜爱穿红裙子的老师的语句。
学生分组交流,互相检查。
小组之间对比,交流。
因为这位老师上课与众不同,能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她还把学生带到课本以外的精彩世界。
穿红裙子的老师来了之后,孩子们热爱学校,热爱学习了。
她把孩子们带出课堂,体验生活。
出示文中描写红裙子的句子,重点品读,体会穿红裙子的老师的高贵品质。
展示自主探究交流的第3题,受到感恩教育。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假如你是这些学生中的一员,你会对穿红裙子的老师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通过学习《穿红裙子的老师》这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四年级美术上册《四季的色彩》导学案】推荐阅读:
《卡罗纳》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09-01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 第八单元导学案09-17
【新版】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用装饰色彩来表达》教案【名校精品】10-13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美丽的西双版纳 导学案.doc07-19
四年级上册美术书教案12-28
湘版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07-02
浙美版四年级美术上册10-29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学工作总结01-24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06-21
人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