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册化学教学计划

2024-09-01

高一下册化学教学计划(精选9篇)

1.高一下册化学教学计划 篇一

▼高一化学暑假作业答案

(一)

1.在含有硫离子,且能使酚酞变红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Cu2+、Br、Ba2++-

B.Na、SO32、SO42、K++--C.K+、MnO4、NO3、Na--+D.K+、Ca2+、SO32、Cl--

2.下列画有横线的物质在反应中不能完全消耗的是

A.将含少量CO2的CO气体通入盛有足量Na2O2的密闭容器中,并不断用电火花引燃

B.将10L空气(标况)中,使之在高温下反应

C.标准状况下,将11.2LH2S与

D.在强光持续照射下,向过量的CO2

3.某白色固体可能由①NH4Cl、②AlCl3、③NaCl、④AgNO3、⑤K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此固体投入水中得澄清溶液,该溶液可使酚酞呈红色,若向溶液中加稀硝酸到过量,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对原固体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肯定存在①B.至少存在②和⑤

C.无法确定是否有③D.至少存在①、④、⑤

4.将一定量铁粉和硫粉的混合物共热,充分反应后冷却,再加入足量稀硫酸,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1.2L,则原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n代表物质的量)

A.n(Fe)n(S),总质量等于44g

C.n(Fe)=n(S),总质量大于44gD.n(Fe)>n(S),总质量小于44g

5.下列反应中,调节反应物的用量或浓度以后,不会改变反应产物的是.

A.酒精在氧气中燃烧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烧碱中B.在硫酸中加入铝粉D.向盐酸中加入铁钉

6.有氧化铜和二氧化二铁的混合物ag,加入2mol/L的HCl溶液50mL,恰好完全溶解,若将2ag该混合物在CO气流中加热并充分反应,冷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A.(2a-1.6)gB.(2a-3.2)gC.1.6agD.0.8ag7.将NH3气体通入到饱和食盐水中,没有沉淀生成,再通入适量CO2有晶体析出,该晶体是

A.Na2CO3B.NaHCO3C.NaClD.NaOH

8.在100mL某混合溶液中,c(HNO3):0.4molL-1,c(H2SO4)=0.1molL-l,向其中加入1.92gCu粉,微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c(Cu2+)为

A.0.15m01.L-1B.0.225mo1.L-1C.0.3mo1.L-1D.无法计算

9.已知酸性溶液中,下列物质氧化KI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

Fe3+Fe2+MnO4-2+Cl2-HNO2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

A.Fe3+B.MnO4-C.Cl2D.HNO2

10.X、Y均为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mX

-an与nYn-1,得m+a=n-b-B.X2的还原性一定大于Y

C.X,Y一定不是同周期元素

D.若X的原子半径大于Y,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X一定大于HnY

11.X、Y、Z、W为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均由原子序数小于10的元素组成,X有5

??Z+W个原子核。通常状况下,W为无色液体。已知:X+Y??

(1)Y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液态Z和W的电离相似,都可电离出电子数相同的两种离子,液态Z的电离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图示装置制备NO并验证其还原性。有下列主要操作:

a.向广口瓶内注入足量热NaOH溶液,将盛有铜片的小烧杯放入瓶中。

b.关闭止水夹,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塞好胶塞。

c.待红磷充分燃烧,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向烧杯中滴入入少量稀硝酸。①步骤c后还缺少的一步主要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红磷充分燃烧的产物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c滴入稀硝酸后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答案】

1.B2.C3.B4.D5.D6.A7.B8.A9.B10.B

11.(1)

(2)2NH3(l)?NH

2.NH4(3)①打开止水夹,通入少量氧气

3.②P2O5+6OH-=2PO3

4+3H2O③Cu片逐渐溶解,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蓝3Cu+8H++2NO3=3Cu2++2NO?+4H2O

(二)

1.取20g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加热至恒重.在一定温度下将残留的固体加入10g水中有7.9g固体未溶解,再加入5g水有5.3g固体残渣未溶,再加水,残渣不减少.则原混合物中可能含有的KClO3质量为

A.14.7gB.6.9gC.12.1gD.17.6g

2.有属于短周期的A、B两种元素,A原子半径小于B原子半径,两元素可形成AB2的化合物.下列有关A、B两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可能属于同一周期B.A是B的前一周期元素

C.A只能属于金属元素D.A可能是第二周期中的IIA族元素或IVA族元素

3.下列分子的结构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能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A.CO2B.CH4C.PCl3D.NO2

4.下列每组有三种浓度相等的溶液,分别将它们取等体积充分混合后,不会产生沉淀的是

A.AgNO3、NaBr、稀HNO3B.FeCl3、HCl、KSCN

C.CaCl2、NaHCO3、NaOHD.NaAlO2、Ba(OH)2、HCl

5.下列化合物中不可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的是①Fe(OH)3②FeCl2③FeI3④SO3⑤CuS⑥NaHCO3

A.①②⑤⑥B.③④⑤⑥C.③⑤D.①②③⑤

6.以下有关氧化物的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B.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C.不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都可以和碱反应

D.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B.胆矾属于纯净物

C.常温下铁投入浓硫酸中不发生化学变化

D.正盐中一定不含氢元素

8.已知80Hg是ⅡB族元素,第七周期ⅡB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A.112B.98C.88D.82

9.A、B、C为三种短周期元素,A、B同周期;A、C的离子分别为A2-、C-,其离子半径A2->C-。B2+与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一定不正确的是

A.它们的原子序数:A>B>CB.它们的原子半径:C>A>B

C.离子半径:A2->C->B2+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C>A>B

10.元素X、Y和Z可结合形成化合物XYZ3;X、Y和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6;Y和Z在同一周期。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

A.XYZ3是一种可溶于水的酸,且X与Y可形成共价化合物XY

B.XYZ3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盐,且X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XZ

C.XYZ3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

D.XYZ3是一种离子化合物,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3

11.某课外小组利用H2还原黄色的WO3粉末测定W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图是测定装置的示意图,A中的试剂是盐酸。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中装入的试剂:B_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__;

(2)连接好装置后应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加热反应管E”和“从A瓶逐滴滴加液体”这两步操作应该先进行的是________。在这两步之间还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过程中G管逸出的气体是_____,其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实验中测得了下列数据

①空E管的质量a②E管和WO3的总质量b③反应后E管和W粉的总质量c(冷却到室温称量)④反应前F管及内盛物的总质量d⑤反应后F管及内盛物的总质量e

由以上数据可以列出计算W的相对原子质量的两个不同计算式(除W外,其他涉及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均为已知):

计算式1:Ar(W)=____________;计算式2:Ar(W)=____________。

【答案】

1.A2.BD3.BD4.BD5.C6.D7.B8.A9.B10.B

11.(1)锌粒水浓硫酸(2)检查气密性将G弯管浸没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温热烧瓶B,观察G管口,若有气泡逸出,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先从A瓶逐滴滴加液体检验H2的纯度

(4)氢气在G管出口处点燃

返回目录<<<

▼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明确化学学习目的

这里的化学高中学习方法指的主要是高中化学,因为不同时期的化学学习专注的对象不同。

高中化学专注的就是高考;本科化学注重的是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化学专业知识的积累;研究生专注的是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

所以,明确高中化学的学习目的就是提分。

落实化学学习计划

化学和所有理科学科一样,想要学好没有什么秘诀,都有套路。

学好化学的方法总结下来就是几句话。上课时跟上老师的进度,下课后勤思考多做题,考试以练习的形式针对性复习、总结知识点。

也许觉得小编的说法很老套,没有什么用,但是绝不是如此,小编发现所有的理科学科都一样,化学尤其有规律性。没有学好化学的小伙伴可以说没有做到以上几点。

上课跟上老师的进度

自己努力是能弄懂不错,可是上课老师讲都听不懂的东西自己看必定会花大量的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加上老师的课程内容很多,老师教了很多学生有自己的经验,比自己盲目的去学习能好得多。所以,跟上学校老师的课程是最关键的。

下课后勤思考、多做题

老师布置的练习一定要去用心完成,弄懂其前因后果。化学不做题绝对是没有办法提高的,因为即使你熟记了所有的知识点,做题时没有见过类似的题型也不会得心应手。多做题为的是多见题型,能找到出题者挖的坑。

返回目录<<<

▼高中暑假个人学习计划

完成目标

1、学科作业:复习并完成各学科作业,争取下学期各门功课成绩有所提高,名次力争进班级前八,级部前五十;

2、身体训练:达到身材健美标准。胸肌、背肌及腿部肌肉更合乎青年男性的最佳比例;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交叉,使体能更充沛,耐力更强,爆发力有所提高;

每日任务

体育项目

1、清晨:跑山头公园5000米;

2、早上:哑铃扩胸18个/组、俯卧撑36个/组、仰卧起坐60/组,上述训练每次各3组;(备注:其中“俯卧撑”不仅要纳入身体锻炼的项目,还要纳入政治思想的改造)

3、下午:3点半以后和同学去大海畅游2小时。

文化学习

1、语文:每天学习30分钟,以做作业为主

2、数学:每天学习30分钟,以做作业为主

3、英语:每天学习30分钟,以做作业为主;同时要上网观摩若干英文电影;

4、其它:每天学习20分钟;

5、上网收集学习资料,强烈督促自己每天上网时间不少于180分钟;

6、课外阅读:属机动时间视情况决定;

7、作文每周一篇(网上完成);

尊老爱幼

每天抽出一定时间陪伴爷爷奶奶消遣,或者陪伴弟弟妹妹上网玩游戏。

机动备用

机动时间用来完成未尽的事项。

作息表

07:00—07:10起床;

07:10—07:30洗漱、便便;

07:30—08:30跑山;

08:30—09:00早餐、看新闻;

09:00—09:30做语文作业,并上网搜集相关资料;

09:30—09:40撒尿、喝水、锻炼身体;

09:40—10:10做数学作业;有必要的话上网搜搜数学课堂;

10:10—11:30争取完成英语作业,看英文版大片训练听力提高口语;

11:30—13:30午餐、午休、看当天专刊报纸;

13:30—14:30上网放松

14:30—15:00室内体育锻炼:俯卧撑、仰卧起坐等

15:30—18:00吃水果零食,游泳;

18:00—18:30享受晚餐同时对爸爸、奶奶的烹饪技艺进行友好点评;

18:30—19:00和爸爸探讨人生;

19:00—19:30看新闻联播

19:30—20:10看其他电视节目;

22:00—07:00洗澡睡大觉做美梦至次日。

返回目录<<<

2.高一下册化学教学计划 篇二

1. 转变化学教学的目的观

在大多数化学教师看来,化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具有一定的工具性,是进一步学习医学、农学、林学、生化、材料等其他学科或前沿学科的基础。高中学生在高中学段必须具备牢固的全面的高中化学学科知识,完成进入大学深造所必须具有的预备性知识,高中化学必须强调化学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和深刻性。然而,现实生活中,用我们这种观念培养出来的许多“优秀学生”却不会使用灭火器,油锅着火时惊惶失措,无限制地使用塑料袋,发生火灾时不会自救,马路边上的垃圾桶在燃烧时无动于衷……这些事例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化学教学目的观的深层思考:化学对每一个学生来讲究竟意味着什么,高中为什么要学化学,学习什么样的化学知识,若干年后,我们所教的完整的化学知识在已经走上社会工作岗位的学生那里还剩下多少等问题,即化学教学界曾经激烈争论过的关于化学教学是“化学家的化学”还是“大众的化学”等教学观的问题。应该说,新教材的出版和启动明确无误地选择了后者。对绝大多数高中学生来说,学习化学的目的不在于进一步研究它,而在于应用它,应用它理解、解决和决策个体在社会、生活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化学教学的目的不在于使学生获得多少深奥的化学知识,而在于使学生获得的这些化学知识具有普遍性、时代性和应用性;化学应该成为每一个有教养的公民都必须懂得的知识,使化学学习不仅对高考有意义,而且对学生一生的高质量生活有意义。

2. 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求知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学习的潜能,才可能产生钻研的欲望。教师可以利用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镁条燃烧、喷泉实验、爆炸实验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上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3. 夯实基础,掌握规律

由于初中知识很零散,缺乏系统性,学生习惯记忆,缺乏对知识整理加工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不能沿用初中死记硬背的模式,要教会学生如何学。

高一是高中三年化学的基础,其中物质的量是基石,它是联系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之间的纽带,由于概念抽象,公式较多,是个难点,在讲解的时候要多利用一些比喻性的描述和直观的教具,尽量化抽象为形象;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摩尔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或一摩尔物质的质量等,通过归纳列表的方式突出异同之处,加深记忆。在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中,先通过回忆初中原子结构的知识,再结合碱金属和卤素两族元素的性质特点从中引出各大规律,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4. 切实研究和把握教学大纲和新教材

教高一的往往是年轻教师,老教师比较少,这就要求教研组在教研活动时切实加强集体备课,深入研究新教材,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切实把握住教学大纲,把握住教学时的重难点,过浅则达不到规定的教学要求,过难则学生学得吃力,势必会影响学习积极性,不利于进一步学习。这样在教学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学生吃了不必要的苦头。

5. 课前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由于高一课时非常紧张,因此教师除了要深入钻研新教材,研究重点、难点之外,对学生的基础特别是初中的化学内容,应充分掌握,充分把握住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可接受程度和目前的心理状况。这样上课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课堂效率才能提高。

6. 教师应将传统式教学模式改革为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力度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把自己的教学活动转化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共同探究、共同完成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在知识探究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发现新知识,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这样教师就可以将教学过程转变为知识的探究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将化学学好。

7. 介绍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了解和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高一新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教师应在教授新课前,向学生介绍高中化学学习的一般要求和一般规律,并针对提出的要求和规律,介绍常用的学习方法。我在上新课前一般按以下几点介绍学习方法。

首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做出“课本就是问题的答案”这一结论,让学生体会熟读课文的重要性。

其次,教会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我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课文中的重要内容。让学生清楚课文中的重难点内容一般有:(1)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2)教师演示实验中的仪器、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化学方程式)等内容。(3)课本附有插图而教师未演示的实验仪器、现象、结论。(4)课文中“问题讨论”的内容和结论。

3.高一化学教学如何夯实基础 篇三

【关键词】 高一化学 夯实基础 措施 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2-049-01

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要结合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法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

一、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刚刚升入高中的高一学生,只是在初中进行了一年的化学知识,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还比较局限,基础不够扎实,有的学生不能写出常用化学物质的分子式,没有记住一些化学元素的化合价,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不能够一味地追求教学进度,也没有时间对初中所学化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我认为首先要带领学生进行例如化合价、元素符号、分子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复习,扎实学生的化学基础,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高中化学知识。在进行化学元素符号的复习过程中,以一至二十号化学元素为重点,可以采用测试的方式,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一至二十号化学元素的名称及其符号,不会写的部分要留出空位。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自己没能写出的化学元素进行重视,再通过板书的形式,带领学生写出这些元素的符号和名称。板书演示完后,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在帮助学生复习常用化学元素的化合价时,可以为学生编排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要想扎实学生的化学基础,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习化学,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较低的起点出发,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结合一些基础的例题,为学生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和问题情境,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教学中夯实自己的基础知识,不断思考。

二、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所以大多数情况下采用灌输式的教学。在学生升入高中后,其心理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逐渐走向成人化。在学习时,更加倾向于主动地去探索知识而不是一味的被动接受。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就要求高中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多的是对其进行引导和启发,让其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其在课堂上大胆的发言,与老师和同学之间进行积极的交流,可以将问题进行变化更新,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或者从其他角度去看待问题,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究问题的答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到一起,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究新的知识。这不仅是对旧知识的巩固,也有助于学生化学体系的建立,更好的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

比如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时,根据学生在初中接触到的化学反应,按照不同的方法将其分类,并让学生们按照要求写出反应类型,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使学生发现以上的各种分类方法不能使化学反应的本质得到表现,同时也不能包含全部的化学反应。然后从初中课本中得失氧的内容入手,以初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为铺垫,将这种分类的不足进行展现,使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产生一种强烈的欲望。再让学生积极发言,找出这几个反应的共同特点。最后教师在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特征进行说明。这种教学方法,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的化学知识,扎实学生的化学基础,还能够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帮助学生做好盲点知识的学习

要想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就要从整体出发,不能忽视每个知识点,因为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体系,某个知识点的学习上存在欠缺,会对整个体系造成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安排必要的联系,这些练习的内容要以学生学习中的盲点为主,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学生在学习中的盲点,通过练习的方式,逐个解决这些盲点。通过长时间的联系,学生的化学基础得到了夯实。

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中,在判断氧化性、还原性;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在教学中要对加强对这方面的联系,帮助学生纠正学习中的错误,告诉学生只要是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的问题,不管是对哪部分知识的考察,都要按照顺序进行分析,首先表明化合价,找出化合价的变化情况,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然后在确定哪种物质被氧化,哪种物质被还原,在反应物中,化合价升高的是还原剂,化合价降低的是氧化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被氧化的是还原剂,被还原的是氧化剂。通过这样的练习和讲解,学生就能够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准确的分析,通过化合价的变化来解题。学生的化学基础得到夯实,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更好的进行学习。

总结:以上就是对在高一化学教学中如何夯实学生化学基础的分析。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主要以氧化还原反应部分的知识为例子,提出了夯实高一学生化学基础的措施。由于本人能力的有限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全面,要想更好地扎实高一学生的化学基础还需要广大高中化学教师的共同努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弘.浅谈中学化学概念的教学方法和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06).

[2] 吴玲.学生学习化学概念错误成因及其矫正[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7(05).

4.高一必修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四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新的机遇和挑战向我们走来,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做教学计划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一必修下册语文教学计划(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必修下册语文教学计划1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

二、教材分析:

新编教材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使用教材时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的交替教学。

三、教学目标:

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意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加强技能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特点,不断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文言文阅读,夯实基础,强化写作指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四、方法和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2、加强探究性阅读教学和创造性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总结,努力研究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变革,加强教学理论研究并付诸课堂实践。

3、教学以精读课文为范文,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4、注重诵读,培养语感,理解词句的着眼点在于更准确的把握文义。

5、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用法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方法。

6、作业做到一课一练,及时反馈。

7、加强培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对差生的辅导。

8、重视作文教学,努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探求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重开发现实生活中的作文资源。

9、安排二三次语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采集、处理信息,综合分析,表达交流,探究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五、教学设想与教材处理:

新编语文教材与传统语文教材有所不同,它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着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部分与“写作、口语”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

对必修一与必修二的教材处理是:

(1)“阅读鉴赏”单元与“表达交流”单元教学、及作文教学相辅相成。“阅读鉴赏”的每一个单元大约为两周完成,每教授完一个单元以后,按教材编排顺序讲解“表达交流”的一个知识点。作文教学主要依据“表达交流”知识点地排序来进行。本期大作文要求写六篇,每两周一次大作文,每一周要求学生写一篇周记。

并在本期举行背书比赛、朗诵比赛、辩论比赛等,加强学生演讲与朗读的能力,让学生听说读写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阅读鉴赏”单元教学与“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单元教学交叉进行。为了避免教学的单一性,也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每上完一个阅读单元后就进行“梳理探究”或“名著导读”单元教学。这样,学生能够充分地利用教材而不断地扩充知识和提高能力。

(3)“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以点带面的形式进行。“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部分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辐射开来,扩充教学内容及增强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如“梳理探究”部分,就会依据教材,教师与学生一起搜集编写知识资料,依据教材进行整体上的分析和探究,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文字材料,统一印刷,让学生课外进行阅读与背诵。如名著导读中的《论语》《巴黎圣母院》这些文学名著,主要利用晚自习的时间统一让学生观看影视资料,并写出影评,基本上不占用课堂时间。

(4)精讲“教读课”,指导“自读课”,逐步形成探究式能力课型。每个单元精讲1—2篇“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一刀切”的办法处理。

(5)以单元小测验形式检验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新课改并不是就不考学生了,依然要用检测题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了解,书本知识掌握的程度高低其实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学生水平与能力的高低。所以,一个单元结束很有必要进行一次测验,有利于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6)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扩大学生阅读量,不断提高语文积累和素质。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安排一定的课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提出具体的阅读意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或点评或自读或检测或讲座或串讲因材施教,因“校”制宜,将课外阅读教学落实到实处。本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篇目有《高老头》《威尼期商人》《水浒传》《谈美》等中外名著及美学论著。

六、教学进度安排:

1—2周:必修一一单元写人事汉字简介。

3—4周:必修一二单元写景《论语》导读。

5—6周:必修一三单元写人对联简介。

7—8周:必修一四单元写事新词语与流行文化简介。

9周:朗读比赛《大卫科波菲尔导读。》

10周:期中复习知识梳理期中考试。

11—12周:必修二一单元描写成语简介。

13—14周:必修二二单元抒情修辞简介。

15—16周:必修二三单元选取记叙角度《家》导读。

17—18周:必修二四单元虚构姓氏简介。

高一必修下册语文教学计划2

一、情况分析:

1、教材教学:

高一下学期是高中阶段比较关键的一个学期,从教材上来看,难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如阅读教学上对学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阅读理解上升到品味鉴赏,还新增了诗词、小说等阅读单元。

写作上则要求学生较好掌握议论文的写作和应对话题作文的能力。

2、学生分析:

学生在高一上学期的语文学习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下,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欠佳。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好,课外迁移不够,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待加强。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不断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习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夯实“双基”,强化写作指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不断地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努力开发有活力的语文新课程。

三、工作重点:

1、提高备课质量,继续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体现知识和能力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常规工作的落实和检查,并有阶段性检查小结和整改措施。

3、以阅读和写作教学为抓手,带动其它方面的教学工作。

4、强化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名言诗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成语等。

5、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

四、具体措施:

1、以模块教学为“点”,以读写实践为“链”,拓展常规教学思路。

新编语文教材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模块”,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模块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与“写作、口语”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

2、精讲“教读课”,指导“自读课”,形成探求式能力课型。

每个模块精讲“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型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一刀切”的办法处理。

3、重视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新教材的文言文古典文化气息浓郁,但本学期的学习重点还是应放在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增强学生文化功底之上。计划文言文模块教学,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并适当为其补充有关文言知识。

4、用好《读本》,扩大学生阅读量,不断提高语文素质。

《语文读本》已作为高中教材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必须安排一定的课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提出具体的阅读意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切实抓好《读本》“读好”的工作。或点评、或自读、或检测、或讲座、或串讲……因材施教,因“校”制宜,将《读本》教学落实到实处。

高一必修下册语文教学计划3

高一上学期,是高中三年语文学习的起始阶段。为让学生掌握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热爱并学好这门课程。为此,本备课组制定以下计划。

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1、贯彻实施《浙江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树立科学的、民主的、开放的、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观念,不断地探索能适应学生发展和学生实际需要的新教法、结合《浙江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语文组的人文化的教育理念。

2、进取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本事,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本事,为升高二进高三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高中语文学习习惯,帮忙他们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准备好必备的本事。

3、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把新课标配套的“自学——探究——反思”模式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二、学情分析

本届高一学生有部分同学尤其是普通班学生初中语文基础不够扎实,阅读本事、分析鉴赏本事及对文章整体感知本事均令人担忧,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善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为这一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高一级学生刚从初中升学上来,学习成绩参差不齐,语文科更是其薄弱环节,不少学生对学习语文存在着惧怕心理,对高中语文的学习更是茫然不知所措。所以,第一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的任务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明确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更在于经过中考和高考试卷的比较分析,让学生更好地明确语文知识考点的迁移,完成初中向高中学习目标的转化,更好地适应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

三、教学设想

针对学生薄弱的语文基础,强化训练,夯实基础,落实日常教学是关键。在日常教学中,主要抓好以下环节:

(一)阅读方面,充分利用多种杂志如《读者》《意林》》以及名著等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本事。

精选较有思想性、篇幅短小的文言短文,给学生阅读,养成学生每周阅读翻译文言文的习惯,努力经过学生的自身积累和教师的指导,从阅读习惯、语感等多方面提升学生阅读本事,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本事。

(二)写作方面,坚持每单元一次大作文的训练,小作文能够自由安排。

大作文从观察与感受、想象与联想、再现客观事物、表现主观情感等方面,让学生多次训练,以提高写作本事。

(三)口语训练方面,结合第一单元诗歌教学,开展诗歌朗诵训练,训练学生大胆开口的习惯,让学生能自由流畅地表述自我的见解,养成礼貌得体的说话习惯。

(四)日常语文教学应贯穿写字、背诵等基础训练。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书法比赛。写字训练一方面是为了写端正字,另一方面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坐功”,这对于16、17岁左右、生理和心理正在发生转折的高一学生来说应当是有益的;背诵必须数量名诗名篇名句,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口头表述本事,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四、教学策略

1、改变观念,加强学习,增强新课标意识,重视知识更新。

(1)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重视语文教育的人文价值和思维训练的特点。

(2)要加强学习研究,重视知识更新,订阅书报杂志,阅读理论专著,及时更新观念,提炼信息,充实知识储备。同时又要尽可能地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参悟道理,总结经验,提升素质。

(3)重视备课组建设,充分发挥团体的知识和力量,不断完善教学资料、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2、重视思维训练,注重本事培养,增强素质教育意识,扎扎实实学好课本。

(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设计,还是教学流程的操作,都要重视师生的互动的过程,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和表演空间,把气力花在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上。

(2)重视每堂课的收效,重视每个知识点的教学,力求做到重点突出,训练到位,把功夫花在基本功的培养上。

(3)注意初高中的衔接,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提升学生良好语文学习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辨证性和周密性。

(4)持之以恒地做好提优补差工作,防止两极分化的过早出现。

3、重视作文教学,努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

力求课堂作文与课外练笔齐头并进。

4、加强语文第二课堂的组织,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本学期会安排几次语文实践活动。如“书法比赛”“诗歌朗诵比赛”’“作文比赛”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同学们的朗诵和欣赏诗词的水平。

五、教学工作实施

(1)教学要求

本期教材文体多样,有诗歌与散文等,资料比较分散,涉及到古今中外,因而在教学中要突出各种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欣赏与学习并模仿与创作、每个单元的教学都要精心组织,单元内部的各篇课文在突出自身特点的同时,必须要和单元的整体特征和要求相一致。每个单元的教学完成后,要指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小结,明确每单元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2)备课要求

坚持团体备课。每个单元主要讲读篇目的主备人,要详细说明本课的重难点,并提出自我对教材的处理意见,其他成员就这些意见进行细致而充分的讨论,达成共识。

(3)作文教学

1、完成教本上的“写作实践”训练。

2、有步骤地进行作文系列训练,让学生达标。

3、提高学生考场作文的写作速度,训练课堂定时作文,在60分钟内根据要求写出800字左右的文章。

4、注重作文的讲评,对不合要求的作文必须要坚持讲后的修改和重写。

5、鼓励学生写作文后记,进行自我总结、构成一套自改、互改和教师批阅的作文评改体系。

6、本学期计划写大作文8篇(课堂定时作文5次,课外作文3篇,练笔若干篇)

(4)进度安排

全学期约20周,除节假日和期中、期末考试外、授课时间共18周左右。

具体安排如下:

必修一第一专题10课时

必修一第二专题10课时

必修一第三专题8课时

必修一第四专题10课时

必修二第一专题10课时

必修二第二专题10课时

必修二第三专题8课时

必修二第四专题10课时

课堂作文2课时共5次共10课时

练习讲评课1课时每周一次共17课时

机动5课时左右

六、教研工作

1、组织学习《浙江省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研究新教材和新教法,探索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

2、贯彻“大语文”思想,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教师的业务水平。

3、探索新教材“综合性学习”课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新课标精神。

4、每周固定时间开公开课,团体教研。

5、筹备参加市语文学科命题竞赛。

6、筹备参加高中部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

7、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高考模拟试卷考试。

高一必修下册语文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习惯。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夯实“双基”,强化写作指导,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努力开发有活力的语文新课程。

二、学情分析:

这学期仍带高一3、4两个班。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自我控制能力较强,都能按要求学习,基本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作业也较认真。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仍有少部分同学学习缺少主动性。当然,这与班主任的指导思想有关,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高一上学期的语文学习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下,期末考试,两班与级均分差两分多,高分学生略显不足,主要是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好,课外迁移不够,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

力求合格率达、优秀率、提高率都有明显提高。努力拓宽语文知识面,扎实深化语基底子,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写一手较好的钢笔字;写好议论文,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四、教材分析

必修31、阅读与鉴赏:古代诗歌散文名篇,中外小说和科普科幻作品。四个单元分别是人物与环境,感受与共鸣,质疑解难,启迪与想象。

2、表达与交流

训练一般议论文的写作。安排的专题分别是: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选择和使用论据,学习论证,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3、口语交际:讨论

4、梳理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个性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5、名著导读:《红楼梦》《高老头》。

必修41、阅读与鉴赏:中外戏剧,宋元词曲,古代人物传记及社会科学论文。

2、表达与交流:主要训练议论文的写作。安排的专题分别是:横向展开议论,纵向展开议论,学习辩证分析。

3、口语交际:辩论

4、梳理探究:逻辑与语文学习,走近文学大师,影视文化。

5、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朱光潜的谈美。

五、具体实施

1、狠抓背诵默写和基础训练,注重课内外结合,立足训练提高,面向高考,以练为主,注重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2、认真抓好课前三分钟活动,实现资源共享。

3、狠抓背诵默写,实行在规定时间内人人过关的方法,务求背诵默写无缺漏。

4、狠抓课堂纪律,提高上课质量。

5、努力钻研教材和专业知识,认真备课,讲求上课质量,务求不虚掷课内时光。

6、注重语基的训练与指导,重视语法知识的讲授,提高学生的语文层次。

7、注重课外知识的讲座,合理运用“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把触角伸向课外。

8、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指导学生做好知识积累。

9、抓好书写训练和写作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0、努力开展语文活动,全面推进语文教学改革。

六、教学进度:

(略)

高一必修下册语文教学计划5

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1.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现代民主的、开放的和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

2.推广我们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已经获得的经验,继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争取形成一套与新课标配套的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二、学情分析

三、教材分析

新教材的体系和构建,在试验修订本的基础上作了“四大改革”:一是建立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线并行的教材编写体系;二是破除了比较复杂的记叙、比较复杂的说明、比较复杂的议论三个阶段模式,阅读部分不再以文体为中心编排,而是结合能力培养目标和课文本身实际组织单元;三是编写了与教材相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供学生在课外阅读;四是设计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阅读教材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高一阶段着重培养理解分析能力,高二阶段着重培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高三阶段着重培养研讨、评价的能力。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人文性,教材的文学气息浓,对于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意义重大,二是工具性,重思维训练,重能力培养。文言文的阅读仍然按朝代先后的循序编排,但是篇目有所减少,难度有所下降,对于学生高中文言文的入门非常有好处。

写作教材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第一册按写作心理要求编排,突出了学生个体主体能力要求,第二至五册按常用文体能力要求,分点训练,分体训练,第六册按写作过程编排,突出了各种文体的共性要求。

第二册口语训练的重点,培养单向的口语交际能力:倾听、应答。探究性学习着眼于对文学作品主题的多种解读、书法文化的思考。

四、教学构想

1、继续贯彻国家课程标准计划的教学思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新教材的“减负增效”尤为重要,加强探究性阅读教学和创造性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总结,共同研究课堂三种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

3、阅读教学要以“点”带面,关注能力培养的不同层级目标,不断反思教学的实效性。写作、口语、文言等内容可作穿插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语言的感悟、文言的积累、文化的积淀、文学的评鉴等教学要点的夯实。

4、自由写作实践活动也纳入正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活动。此外,在常规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等语文实践性能力的培养。

5、继续探讨新教材活动课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式。

五、具体措施:

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积极研究课改实施办法。

作为高一语文老师,要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内容,探究其精神。充分利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讨论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操作程序、教学方法。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而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为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我们提倡并实施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组织学习小组,开展合作性学习。落实课前预习疑难问题收集制。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努力创设交流、表达空间。

(三)、多阅读,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5.高一化学教学计划 篇五

高一化学备课组成员:丁金荣 史小风 侯邦清 华合珍 杨红艳 吴娟 刘晓静

再次使用新教材,我们有了更深的体会。新大纲和新教材更强调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密切联系,更强调对学生进行四种基本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更强调培养学生综合地应用化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探究科学的乐趣,并且具有创新意识,展现自我个性。

根据新课程的计划、新教材的特点及新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方案。

一、教学方案

1. 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堂教学中要渗透研究性学习。我们一定要努力构建一个以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习、实践和探究为主的开放的教学过程,对重点知识,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探索欲望,从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思维去解决问题。

根据各教师的不同特点及知识特点,探索不同特色的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如问题启发式、实验探究式、讨论互动式等。

我们备课组初步拟定将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景”作为本组的研究课题。2. 对不同内容侧重培养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的计划

针对新教材的编排特点,我们认为,对不同教学内容应侧重培养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

如在学习氧族等元素化合物知识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

能力及思维能力。在学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部分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重视新旧知识的连接与过渡,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创新精神,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3. 给予学生学法的指导

我们准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使学生对知识有系统的了解。

比如在学生刚接触到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可先给学生介绍有关元素知识学习方法:重点元素包括原子结构、原子半径、得失电子能力、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重点物质包括结构、制备、性质、用途。在具体的学习过程和总结时同时融入具体的学法指导。如研究金属元素的一般方法、个性的比较及共性的归纳等。

4. 加强实验

实验教学功能,应由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知识向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转换。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实验的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基础实验技能,鼓励学生设计和创新实验。

5. 教材的使用

考虑我校为三星级学校,学生素质一般的实际情况,我们不准备将高二和高三的部分教学内容调至高一,但要对其中的选学内容进行合理删选,并调整其深度和广度。6. 学科活动的开展

按学生的学习情况开设竞赛班、提高班和基础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拔高、补差。

二、集体备课 1. 备课方式

我们备课组采取每周12次集体备课的方式。每单元的备课由中心发言人重点发言,其他人员补充,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探讨教学中重点、难点及亮点的处理,研究探究式教学,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2. 备课时间 每周二早上午。

三、教学进度

本学期由专题一到专题三。

四、知识的落实措施 1.作业

对上缴的作业全批全改,对不合格的作业进行面批。2.测验

6.高一化学教学计划 篇六

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推进素质教育落实《规范》需要明确的若干具体问题”为指导,积极稳妥地推进我校普通高中高一阶段化学新课程实验,进一步提高我校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学校领导、教科室、教导处等学校职能部门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教学的宗旨是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为的新课程下的化学高考做准备,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我们教学目标。

二、主要工作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加强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以学习新课标为主要的学习内容,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们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教学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本学期要继续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地转变,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与要求,可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尽可能做到每节课后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要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

4、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

集体备课,教案基本统一。每一节课都有一个主备,然后集体讨论,补充完善。同时,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标准,让学生学会并且掌握,不搞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教案应体现知识体系、思维方法、训练应用,以及渗透运用等,要有对重点难点的分析和解决方法。备课组要做到资源共享。作业在完成课本上的习题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做市编《高中化学新学案》中的不同题目。

5、做好化学兴趣小组的辅导工作,要以出成绩、出人才为目标。

6、做好化学课外辅导资料的编写整理工作

化学课外辅导资料的质量对巩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高一化学备课组的全体教师要根据分工,认真做好化学课外辅导配套练习和单元测试卷的编写和整理工作。

三、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与操作

基于对《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教材的认识,结合新课程改革和我校化学教学的实际,我们就如何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做出如下计划,并根据教学的实际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完善。

1、如何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与传统的备课要求相比,新课程的备课强调以下几个特点:

(1)新课程备课目标更强调实效性。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备课前要找到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最近发展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

对于化学概念、知识与技能的备课,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同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基础来确定重难点,找出突破难点的方法,螺旋上升地安排核心化学概念、知识与技能的内容。

新课程强调化学教学是化学活动的教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的备课应该围绕着如何组织和设计有效的化学活动来展开。

(2)新课程备课应注重问题设置的阶梯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尴尬的场面:我们设置了一个“简单”的题目,而学生却无从下手,这通常都是由问题设置的梯度不当引起的。新课程备课中设置问题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尽量让问题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3)新课程备课评价应更突出促进学生、教师的发展

传统的备课评价对每个教师、每门课程的备课要求几乎都是一律的。如“环节”都要求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引入”、“教学过程”、“教学小结”、“作业”等,缺一项就视为不合格,这样做的弊端在于忽视了学科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性。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的备课评价应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我们认为新课程下的备课评价应把握以下原则:备课思路过程要有特色,促进教师、学生的发展目标要明确。

(4)新课程备课要注重感情投入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注重师生情感互动,先获得学生的信任,最后形成一条感情的链条,紧紧把师生连接起来,也要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有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提高学习效率打下感情基础。

(5)新课程备课要树立“团队”精神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教师要树立“团队”精神,注重发挥集体力量,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率,并推出新的教案模式,要求教师在教案中写教学设想、设计理念,并及时在课后记下教学随笔,进行教学反思,并大力提倡“集体备课”方式。

2、如何新授课

(1)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新知识的引入

新知识的引入是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的过程。在新知识引入中既应重视与旧知识的联系,又应创设有利于迁移的情景,因此能否讲好引入是讲好新课的一个关键。

(2)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树立化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化学活动的教学的观念。

《课程标准》中的化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化学活动的教学。化学活动是学生经历化学学习过程的活动,同时也是学生自己建构化学知识的活动。

(3)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有效的化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的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化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策略。

另外,通过课题研究和学生动手实验,学生不断提高了自身的观察力、想象力、猜测力,同时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4)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化学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应用,因此新授课应注重发展学生应用化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每一个化学系列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5)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精神。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精神是新课程的新理念。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体现出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探究、创作,是一个“考察”与“做”的过程,以思维和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3、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是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记录学生成长和评价反馈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作业过多过难,则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应付,严重地束缚和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

作业的布置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适量性

作业一定要适量,使适量的作业既可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各种能力的目的,又能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自学、总结、归纳和反思。

(2)层次性

首先,作业本身要有层次,应由易到难。其次,对不同基础、不同类型的学生,作业也要分出层次,使各种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完成。

(3)针对性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或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适合其个性发展的作业,培养和促进每位学生发展其特长。

(4)实践性

作业要尽可能结合社会、生产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必要时还可以自编一些题目,让学生动手、动脑,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

(5)探索性

平时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每次作业都要尽可能设计一道难度适当的探索性题目,让学生通过做作业逐步培养分析、探索和创造的能力。作业批改要坚持教师全批全改与学生订正相结合;对学困生的作业,还要在批改后及时具体指导、及时补差。

4、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的辅助手段之一。教师在课堂没有解决或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习和课外辅导则可以完成。课外辅导应做到四个结合,即一般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自习辅导与活动辅导相结合,辅导求

知和辅导做人相结合,教师辅导和家长、社会辅导相结合。课外辅导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针对几个尖子生。个别辅导除了针对个别学生解决个别问题外,重点是面向学困生。要帮助学困生解疑惑、上台阶。在做好自习辅导的同时,也要做好对学生的各种活动的辅导,如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兴趣小组、社会活动小组等。不仅要辅导学生的文化知识,也要辅导学生做人的道理。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职能,也是家庭、社会的义务,只有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才能使辅导更持久、更有效、更广泛。

5、测验评价

必要的测验检查是检测教学效果、激励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当然,我们也不能把考试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大型考试应该适当减少,学生的成绩应该结合学生的平时成绩。

四、授课计划(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教学安排

教学进度

备注

1

2.9-2.14

新授课

专一第一单元

开学

2

2.16-2.21

新授课

专一第二单元

 

3

2.23-2.28

新授课

专一第三单元

 

4

3.2-3.7

新授课

专一第四单元

一轮验收

5

3.9-3.14

复习

专题复习及测试

单元测试

6

3.16-3.21

新授课

专二第一单元

 

7

3.23-3.28

新授课

专二第二单元

 

8

3.30-4.4

新授课

专二第三单元

 

9

4.6-4.11

新授课

专二第四单元

 

10

4.13-4.18

复习

单元复习及测试

单元测试

11

4.20-4.25

复习考试

期中考前总复习

期中考试

12

4.27-5.2

新授课

专三第一单元

五一放假

13

5.4-5.9

新授课

专三第二单元

 

14

5.11-5.16

新授课

专三第三单元

 

15

5.18-5.23

新授课

专三第四单元

.

16

5.25-5.30

复习

单元复习及测试

单元测试

17

6.1-6.6

新授课

专一第一单元

高考

18

6.8-6.13

新授课

专一第二单元

 

19

6.15-6.20

复习

单元复习及测试

单元测试

20

6.22-6.27

复习

期末考前总复习

 

21

6.29-7.4

22

7.6-7.11

23

7.13-7.18

考试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放暑假

7.提高高一化学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篇七

一、结合教材、知识衔接

初中化学教材的特点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实验多、难点分散, 但其知识系统性较弱, 有些知识的深度不能很好地与高一教材衔接。所以做好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衔接也是高一化学教学中缺一不可的环节。否则, 学生学起来感到吃力, 甚至丧失信心。那么, 高一对初中化学的复习, 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和再现, 而应对初中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和适度提高, 提高的程度一定要以高一内容和学生实际为依据, 不能盲目提高。复习的内容有:1.酸、碱、盐的转化规律;2.准确书写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3.仪器的使用、简单的制气装置安装及其制气原理等相关知识;4.溶解度的有关计算、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差量计算等。

二、注重实验、弄清概念

除了理论知识学习外, 化学更加注重实验教学, 这是每个教师必须长期坚持的教学准则。高一化学必须要为学生提供参与实验的机会, 教师在课程安排上要协调好理论课堂、实验课堂的比例。此外, 还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 如实物、图片、模型, 学生在实验中详细观察后从大量感性认识中能弄清化学概念。随着高中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 高一化学教育要提高教学速度, 按照具体题材内容, 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开展教学。例如, 教学气体摩尔体积时, 我则结合了直观图形、直观教具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教学物质的量浓度时, 我则安排学生参与实验,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获得理论这是。通过这种直观性教学, 既可以让学生感悟到更多的化学启示, 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循序渐进、培养思维

学科不同, 学习过程中思维的方法有差异。化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有机物比较抽象,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比较零散, 而实验、鉴定、推断、计算等又很严密, 信息题又能诱发创新激情。所以, 高一应逐步培养学生的一些化学思维方法, 以利于以后的教与学。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从学习《卤素》知识挖掘出结构、物性、化性、制法、用途,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2.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知识, 培养对比思维;3.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转化, 培养联想思维。通过以上一些思维能力的培养, 会使学生掌握一些化学科的学习方法, 还可以诱发学生寻求适合自己学习的高效思维方法。

四、查漏补缺, 深化知识

每个一段时间教师都要对教学工作深入分析, 从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及化学作业批改情况掌握学习效果。对于存在的教学问题, 教师应及时采取措施补救, 让学生能真正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 补上知识上的“间断点”。“间断点”指的是在初中没有学习, 而学生已有所感触的内容。掌握了“间断点”对于学生的学习安排有知道意义, 能排除学习过程中的障碍。

根据学生提出的教学改革意见, 我总结了三种查缺补漏的方法, 具体情况:1.教材脱节。教育体制的改革, 尤其是每年中、高考制度的更新, 初中、高中化学教学材料不一样, 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往往影响着高一化学教学效果。例如, 初三新教材删去了电解质、非电解质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等概念和理论, 也没有以选学内容的形式出现, 这些知识点都是初、高中相互衔接的知识, 高一化学中提到后会给学生带来陌生感。2.计算方法。初中关于溶剂和温度发生变化时溶解度的计算没有提出要求, 而学生在高中习题中却经常遇到这类问题, 教师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可以更加深入些, 从多个角度讲述计算需要注意的方面。3.选学内容。在初中阶段开始化学选学课程, 其最终目标还是为了给学生高中的学习打下基础。初中教师在素质教育和高中升学的关系处理过程中, 选择分层教学法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教育, 并拓宽延伸一些概念和规律。例如, 讲解燃烧、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范围得到拓宽, 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高一化学能为整个高中化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进度快、难度大的化学教学模式。这也为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提供帮助。

摘要:高一是学生进入高中的起步阶段, 只有在高一为化学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 才能为更高层次知识的学习提供帮助。高一化学对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乃及整体素质的提高上都有促进效果, 面对新时期的高中教育标准要求, 化学教师必须要深刻反思当前的教学工作。因此, 只有立足于学生实际, 按照教学大纲、教材特点开展教学, 才能保证化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高一化学,教学效果,策略

参考文献

[1]杨光辉, 《网络技术下的化学教学模式的探讨》[J], 《化学教育》, 2002

[2]曾清勇, 《制作实验设计——化学实验设计复习网络整合案例》[J], 《教育信息化》, 2005

[3]何彩霞, 《化学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解与设计》[J], 《化学教育》, 2010

8.高一下册化学教学计划 篇八

笔者通过对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教材的分析及有关尝试,发现用整体观念拉开高一化学教学序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探索。具体体现在开学后第一周时间先用整体观念对整个化学特别是高一化学教材的内容与学习方法作一个整体的叙述,并让学生了解有关重点内容。笔者经过多年尝试,觉得高一化学开学第一课需要让学生了解以下内容:以学习方法为序幕、以元素周期表为重点、以物质结构为核心、以反应类型为辅助等方面。

一、以学习方法为序幕

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初中与高中化学在内容和学习方法上的差异。首先,初中化学相当于整个中学化学的“常识”,只是学习高中化学的准备。正式系统学习化学是通过高中化学完成的。如初中只是简单地零散地介绍了氧气、碳、氢气等几种单质与元素,而高一化学则要对所有元素予以关注,并要求掌握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使用整体观念的重要性,始终以整体观念把握高中化学内容。其次,初中化学只简单了解到原子结构的情况,但高中化学却要通过元素周期表比较各种元素在结构上的差异与联系,通过化学键来解释众多单质和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重逻辑推理的重要性。第三,初中化学所了解的反应类型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但在高中阶段会发现有些反应无法用上述类型来讨论,如氯气与水的反应。这就需要了解初中的反应类型其实是从反应的外部现象来叙述的,无法深入分析其反应的本质,在高中阶段需要重新讨论反应类型。初中化学计算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常常用质量进行计算,但高中化学却要运用物质的量这个新的物理量计算。这就要让学生了解初中所学内容有些可能无法适应高中化学的继续学习,需要增加许多新概念和新内容。

在学习方法上,初中阶段以感知与记忆为主,但在高中阶段需要注重内容的整体性和思考中逻辑推理的重要性。

二、以元素周期表为重点

通过对高一教材内容逐章介绍,发现必修I第一章叙述了化学实验与化学计算,必修I第二章和必修II第二章叙述了化学反应的三大类型。必修I第三章和第四章及必修II第一章叙述了元素及其元素周期律。必修II的第三章叙述了简单有机物和有机反应类型,第四章讲了能源问题。整个高一化学有八章内容,但其中有三章就涉及元素及其元素周期律问题,教师要通过统计数字的对比,让学生看到元素周期律是高一化学及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

鉴于此,开学后第一课时教师应该从整体角度说明高一化学内容的特点、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学习方法,然后利用二课时的时间先提前介绍必修I第三章和第四章中主要元素,了解按照族和周期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方法,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编排依据。在此基础上,逐步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并指导学生记忆元素周期表。要求学生把高中所需要的前四周期元素和主族元素背诵并达到默写程度。这一方法可以为其后学习开阔视野,从第一章开始教师就没有必要受到教材顺序的局限性影响,可以随意以各种元素为例说明化学反应。

三、以物质结构为核心

教师要让学生在开学第一课就了解高中化学使用物质结构理解化学问题的重要性。如初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是以得氧失氧来讨论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的,但高中却以化合价及电子转移来定义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问题。初中化学只是简单地观察与记忆物质的性质,而高中却用元素性质及化学键来推论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熟悉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基础上,物质结构具有理解化学、研究化学的核心作用。因此,高中化学的学习要以物质结构理论为核心。

四、以反应类型为辅助

高中化学对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深入到反应实质,从不同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如从是否有离子参加或生成,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与非离子反应两大类;从元素化合价是否有变化或微粒是否发生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与非氧化还原反应两大类;从热量如何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两大类。在此基础上,掌握有关技能,如关于离子反应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自然就成为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成为考试的重点内容。

学生了解以上变化可以为调整学习方法和把握学习内容重点提供方便。正如向一位参观公园的人打开了一张地图,他在了解了大致布局和注意事项后可以自己决定在哪儿多停留一段时间。开学第一课如果先呈现给学生一个整体观念,那么在学习任何一部分内容时都可以联想到相互联系问题。高中化学的教材编排总体上是先归纳后演绎的思路,如果先让学生了解教材内容与学习要点,就会有助于从归纳过渡到演绎,增强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9.高一下册化学教学计划 篇九

Type of lesson: Warming up & listening

Teaching aims: 1.Talk about cultural relics, their importance and ways to protect them.

2.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listening.

Teaching aids:Tape recorder, paper sheet, projector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I. Warming up.

Task 1:Team work on the topic “cultural relics”.

Q1:What does the topic mean? Have you got any ideas of cultural relics?

Q2:Are there any cultural relics in Beijing? Name some.

Task 2:Talk about the given cultural relics.

Q1:What are they? Where are they?

Q2:Which on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Why?

I would like to visit _________ because ____________.

I think it’s famous fo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3: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ultural relics ? 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m? Let’s listen to a passage and see what are mentioned in it.

Step II. Listening.

1.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chart on P43 before listening and find out what they are asked to fill in the chart.

2. Listen to the passage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hen ask the Ss to tell the names of the sites orally.

3. Listen to the passage for two or three times and try to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each place.(Check in pairs and then in class)

1) _______,there is a statue of a horse._______, there is a large stone elephant.The main building is _______.This site is important because it tells us about what kind of buildings people had in the past.

A. On the left B .in the centre C. On the right

2) This beautiful temple stands between a lake and a mountain. The templ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history; many important things happened here, and many poems have been written about the temple.

3) People come to Mt. Lu Shan to look at the beautiful mountains and waterfalls .Over there, between Red Sun Mountain and the lake is the Blue Waterfall ,one of the biggest in the area. Between the lake and the village is the Moon Tower. The mountai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history and important people have been here.

4. Listen to the passage for another two times and try to find out the measures people take to protect the places.

(Do the matching exercise)

Protect the palace build a museum

walk around the house

Protect the temple limit the number of cars

build a wall

Protect the mountain move some to the museum

try to use buses

5. Ask the Ss to read the pictures on P44 and the instructions, too. And then listen to the passage again to complete the exercise.

6. Discuss the answers in pairs and then check them in class.

Step III. Ask the Ss to do talking exercise on P121 in a group of five. And two or three groups will present their decision in the next class. The other groups have to write down their decision.

( 教师应给每组评分。小组之间互评,每组每个人有口语成绩的一并积累。)

Speaking:

Type of lesson: Speaking

Teaching aims:1.To learn how to ask for and make suggestions.

2.To help the Ss make dialogues in proper situations.

3. To encourage the Ss to discuss in groups and develop their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

Key point: To help them use the functional sentences correctly in proper situations.

Teaching aids: Tape recorder, pictures and some real objects.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I. Ask the Ss to read the instructions.

Step II. Help the Ss understand the instructions.

. 1.Q1:What kind of box is the culture capsure? (about 2*2 metres / an imaginary large box)

Q2:Shall I put in a cat?(No, you can’t put any living things in the capsure.)

(No, the object you’ve chosen should represent Chinese culture.)

Q3:Shall I put a bowl?(Yes, but it should have some cultural value, For example,it was made in Qing Dynasty.)

2.Ss discuss in groups and fill in the form.

What do you want to put in? Why?

3..Ask the Ss to make up their own dialogue by using the functional sentences.

Step III. Ask the Ss to sum up some useful expressions.

Asking for suggestions:

1)What shall I do …?

2)Can’t we do …?

3)Should we do …?

Making suggestions:

1)What/How about…?

2)Why not…?

3)Why don’t you…?

4)I think you’d better do… .

5)I suggest you (should) do … .

6)Let’s do … .

7)I’d like to do… .

8)Maybe we could do … .

Step IV. Ask the Ss to present pairwork on the culture capsure.(Act out their dialogues).

Step V. Ask the Ss to make up a new dialogue with the useful expressions above in a group of four.

Situation:

You are going to hold an evening party. You haven’t decided the place, the time and the guests you’re going to invited. Now, you are talking about the party with your family.

Step VI. Ss present their decision.

Step VII. Homework .

Write down the dialogues they have made up.

Reading:

Type of lesson: Reading

Teaching aims:1.To help the students to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2.To train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3.To solve their difficulties by reading, discussing and doing exercises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I. Lead in.

1. Ask the Ss to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standard of Great cities.

T: There are many great cities in the world. In your opinion, what makes a city great? Let’s take Beijing as an example.(见课件)

1) a long history

2) the capital of the country

3) a large population

4) Something important once took place there.

5) many places of interests

6) …….

2. Show the pictures of famous rivers in the world and introduce St.Petersburg.

T: Water is important for human beings ,here is a proverb saying,” Where there is a river, there is a city.” Maybe it’s not always true. But it’s true that many of the world’s greatest cities have been built on the banks of a river.

Now,I want to show some pictures of famous rivers in the world. And all of them flow through famous cities in the world.

1) The Yangzi River ------Nanjing

2) The Thames River ----- London

3) The Newa River----- St.Petersburg

1) The Yangzi River

2)The Thames River

3) The Newa River

T : Do you know the city of St.Petersburg? It’s the second largest city in Russia. And it’s 300 anniversaries of this city this year. The same as Beijing, St.Petersburg experiences many famous events in history. Until now St. Petersburg , as one of the oldest and the most well-known cities in the world, still keep making legends .So today let’s learn about this city,” A City of Heroes”, St. Petersburg.

Step II. Help the Ss to understand the passage.

1. Ask the Ss to read the title and find out what the passage is about.

The text must be about a city which has many heroes.

2. Do fast reading to find out the answers to the following three questions.

Q1:Which city will the text talk about?

Q2:Who are heroes?

Q3:Who is the man on the bronze horse?

3. Ask the Ss to read the text aloud with the tape, and then finish True or False Statements. (WB P68)

4.Help the Ss to deal with the difficult points.

1) Match the words on the left with their meaning on the right.

cave make something as good as it was before

project to build again; construct anew

ruin artist; person who paints pictures

ancient very old; from a long time ago

.portrait break or harm something

damage a picture that you take with a camera

rebuild a painting or picture of a person

restore a big plan to do something

painter a building that has been deadly damaged

photograph a large hole in the side of a mountain or under the ground

2) Help the Ss to understand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 Pieces of the palaces that had been hidden before the Germans came could be used to rebuild the city and its culture.

b. With the help of old paintings and photographs, the people of St.Petersburg were able to bring back the beauty of their culture and history.

c. The palaces are large and beautiful, and they often look like something out of a fairy tale.

4. Ask the Ss to summarize each paragragh with one or two words.

St.Petersburg

Para 1: the building of the city

Para 2: the decline of the city

Para 3: the rebuilding of the city

Para 4: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ity

5. Ask the Ss to have a discussion on the chart in a group of four, and then ask some of them to fill in the chart.

Work sheet:

the building of the city

position

creator

personality of Peter the Great

the decline of the city (important historical events)

time

how long

intruder

the results of the Nazis’failure

the rebuilding of the city

materials

difficulties

the result of hard work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ity

the modern heroes of Russia

the character of people of St.Petersburg

Step III. Ask the Ss to do post-reading exercises.

1.Discuss the questions in pairs.

Q1: Why are the people of St. Petersburg heroes?

Q2: Why do people think St. Petersburg is a great city?

2.Ss present their opinions in class and then the teacher makes a summary.

T: From the text we just learned, we can see that St. Petersburg, this great city, has a lot of history. In the past, Peter the Great was the hero of St. Petersburg. Now the people of St. Petersburg are keeping on making legend of St. Petersburg, even the legend of whole Russia. As a result, strong, proud and united, the people of St. Petersburg are the real modern heroes of Russia.

Step IV. Communication exercise.

Task: Talk about the celebrations of the city held in the city this July.

Step V. Homework.

1. Find out more information of the city on the Internet. Report it to the class in the written form.

2. Finish Ex.2 on Students’ Book P46.

Answer sheet:

the building of the city

position on the banks of the Newa River

creator the Russion Czar Peter the Great

personality of Peter the Great strong and proud

the decline of the city (important historical events)

time 1941

how long 900 days

intruder Germans (Nazis)

the results of the Nazis’failure 1.fires burned everywhere

2.buildings destroyed

3.paintings and stutues lay in pieces on the ground

the rebuilding of the city

materials 1.pieces of palaces that had hidden before the Nazis came

2.the old paintings and photograghs

difficulties save the buildings and palaces without destroying their old beauty

the result of hard work 1.Parts of statues have been put back together.

2.Missing pieces have been replaced.

3.Old paintings and the old palaces have been made as wonderful as in the pas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ity

the modern heroes of Russia the people of St. Petersburg

the character of people of St.Petersburg strong, proud and united

Word Study

Type of lesson: Word study

Teaching aims:1. Help the Ss use some key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is unit.

2.Help the Ss to know how to build a word with “re”.

Key point: Master how to use the key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Teaching procedures:

Sept I. Ask the Ss to find out the sentences with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e text and read them out.

Step II. Ask the Ss to read more examples and sum up the usage.

Step III . Ss do the exercises.

Step IV. Check the answers .

Step V. Homework.

1)Ask the Ss to make up a short passage with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learnt in this unit.

2)Review the whole unit.

I.Word formation “re- “

1.Find out the words with “re-“ in the text and understand the meaning.

A prefix is a syllable that is added to the beginning of base word to change its meaning. In the text, prefix “re” means again .

2.Do Ex.1 on P46.

II. Word study.

1. use 的用法 (vt. & n.)

1) Are you using this knife or can I borrow it?

2) This glass has been used. Please fetch me a clean one.

3) Bamboo can be used to build houses.

4) These lights are used for illuminating the playing area.(赛场)

5) This grammar book can be used as a textbook..

6) A food processor has a variety of uses in the kitchen. (n.)

7) Don’t throw that cloth away. You’ll find a use for it one day.(n.)

8) It’s no use arguing with him any more. He won’t listen to you.(no use doing sth.)

9) If you don’t have enough money, You are able to buy a used car instead of a new one.

( A past participle can be used as an adjective.)

Exercise:

1. The old hospital _____________.( 已经不再使用了)

2. Computers should be designed for the people who _______________.(使用它们 )

3. It’s no use _________________( 帮助他学英语).He doesn’t want to learn it well at all.

4. She hurt her arm in the fall and _____________( 失去作用) of her fingers.

2. It is true that many of the world’s greatest cities have built on the banks of a river. (It + be + adj./n./p.p. +to do/ that ….)

It was difficult to save the palaces and buildings without changing their old beauty.

1)Is it true that the scientist will give us a lecture next week?

2)It is said that at least ten buildings will be built soon in our city.

3)It is easy to recite the text.

4)It’s a rule in our school to do a good cleaning on Friday.

Complete sentences.

1)据报道,一些外宾明天要到我校参观.( reported )

____ _____ _____ many foreign guests will visit our school.

2)行这次会议,意义重大。( important; of great importance)

a. To hold the conference is ____ ____ ____.

b.___ ____ ____ to hold the conference.

3.give up /give in

1)She gave up her job to look after her sick mother.

2)He has to give up playing football because of his broken left leg. .

3)You can’t win the game ,so you may as well give in.

Exercise:

1) The doctor told him to _________ smoking because he had coughed for a long time.

2) The enemy is surrounded ,and will soon ____________.

3) He has to _______ drinking whisky because he suffers from heart attack.

4.

look out, look after, look at, look up, look for

1) If you have new words, you should ________ the words in your dictionary.

2) Peter _______ his pen , but he didn’t find it.

3) _________, a car may hit you!

4) A good doctor should _________his patients very carefully.

5) Mary _______ the blackboard , but she could see nothing .

5. try to do/ have to do/ be able to do

1)We ______ remember the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is unit in five minutes, but we failed..

2)She wasn’t ____________ go to the games because she hurt her right knee a week ago.

3)The workers ___________ stay up all night in order to finish the work on time.

6.seem 的用法见教参P145

1) It seems that it’s more difficult for women to get to the top of a company.

2) It seems that he is lying.

3) I seem to have seen her before.

4) It seems that he is angry. =He seems to be angry.

5) It seems as if/though he were in a dream.

6) It seems (as if) there will be an election soon.

Rewri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1) It seems that he is an expert. He seems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He seems to know everything. It seems 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Complete the passage with the suitable phrases.

try to, be able to, use, it +be+ important, have to

Karl Marx was born in Germany and his mother tongue was German . When he was still a young man he _had to leave his mother land. In 1849,he started working hard to learn his English because it was widely used all around the world. He made such rapid progress that before long he was able to write articles in English for an American newspaper. When he was in his fifties, he found that it wa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situation in Russia. So he began to learn Russian. Half a year later, he could read articles and reports in Russian. “ When people use the language, they should try to forget all about their own.” Such was Marx’s suggestion on how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Grammar

Type of lesson: Grammar

Teaching aim: Ss will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Present Perfect Passive Voice and its functions.

Teaching focus: Ss can use the voice in a proper situation.

Teaching aid: Paper sheet, pictures or projector

Teaching procures:

Step I. Lead in.

Show some pictures to help the Ss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voice.

1)The window has been broken .

2)A new school building has been built for a month.

3) Look, the dirty table has been cleared.

Step II. Ask the Ss to find out the sentences with the Present Perfect Passive Voice in the text and tell why the passive voice is used.

Explain these sentences are used :

1) When the doer is unknown (Sentence 1)

2) When the doer is not important (Sentence 2)

3) When we want to highlight the object of the active sentence(Sentence 3)

Step III. Observe the functions of the voice.

Ask the Ss to read more examples and sum up the structures.

1)All the tickets for the International Music Festival have been sold out.

2)Whose homework hasn’t been handed in?

3)Has the building been completed?

肯定式Have/has been done

否定式Have/has not been done

疑问式Have/has…been done

Step IV. Practise using the voice.

1) Do exercise on P49 (checkpoint) and then do Ex.1 on P47.

2) Do Ex.2 on P123.

3) Do Ex.2 on P47.

Step IV. Practise the voice.

1) I see a lot of trees on the street .The trees _____ _____ planted for years.

2) Anybody who cuts down young trees _____ ______ punished.

3) I can’t enter the building because it ______ _____ locked on Sunday morning.

4) A museum ____ ____ built for cultural relics in the village.

5) Many measures _____ _____ taken to protect cultural relics in China ,so we are able to see many places with their original (最初的) looks.

Step VI. Homework.

1. Finish Ex.2 on P63 in the workbook.

2. Do Ex.3 on P123.Observe the examples first and then do the exercise.

Integrating skills

Type of lesson: Reading and writing

Teaching aim: Enable the S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reading and writing

Teaching aid: projector, paper sheet, tape recorder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I. Ask the Ss to fill in the form after reading the text.

1. Do it individually.

2. Discuss in pairs.

Location feelings problems suggestions

Step II. Ask the Ss to learn to write a letter to an editor.

1. Find out what they want to write about individually.

2.Write it by themselves.

3.Exchange their letters.

4.Present their letters in class.

Step III. A writing task.

The Yellow Mountain is a place of interests, a great many travelers visit it every day. You traveled there on National Day and had a pleasant time. However, you were not satisfied with some behaviors(行为). Now, you are writing to the management office (管理处) according to the given information in the chart.

Problems Suggestions

throw about the rubbish take away

kill wild animals, catch birds stop hunting

pick flowers protect plants

do the cooking in the wood take meals, forest fire

Possible version:

Dear Editor,

I’m a visitor from Beijing. I traveled to the Yellow Mountain on National day and had a pleasant time there. However, I found some problems during my journey. Some tourists threw about waste paper, plastic bags and tins. Some killed wild animals, caught birds and picked up flowers. Some even did the cooking in the wood.

As we know, the Yellow Mountain is a place of interests. A great many travelers visit it every day. In my opinion, the travelers should take away rubbish with them when they leave. They should stop hunting and plants should be protected .What’s more, all the tourists should take their meals in order not to cause forest fire.

Yours sincerely,

上一篇:在面试中如何巧妙回答离职的原因下一篇:湘少版六年级上册英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