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制度(16篇)
1.医院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制度 篇一
民 航 西 安 医 院 合理用药管理细则
一、为加强药事管理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经济性、有效性,避免各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药品管理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陕西省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细则。
二、成立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负责全院的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工作。
(一)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组成人员名单:组 长:张爱国(业务副院长)副组长:吕德中(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刘永宏(医务处主任)邓康明(药械科主任)
成 员:王 蓓 苏 婷 李 萍 代群运 瓮冬兰 葛 弘 邓启善 秦洪银 刘瑜 张育 刘建国
(二)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提出本院合理用药的目标和要求;组织对全院临床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对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宣教,切实推进全院临床合理用药。
(三)各职能科应履行全院合理用药监督管理职责,医务科、质控科应经常深入科室检查临床用药情况,及时反馈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提交“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讨论决策。药剂科应定期公布全院抗菌药品和新特药品的使用情况。
(四)各临床科成员负责对本科医生合理用药的监督管理职责,及时纠正本科室医生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三、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用药方案,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范围或更改、停用药物,必须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执行用药方案时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根据必要的指标和检验数据及时修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门诊用药不得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
四、医生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等,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规定的,应报医院药事委员会审批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使用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五、医生在使用毒性药品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使用肝、肾毒性药品前应先进行肝、肾功能的检查,使用中应定时监测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其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用药。
六、医生制定用药方案时应根据药物作用特点,结合患者病情和药敏情况,强调用药个体化。要充分考虑剂量、疗程、给药途径,同时考虑药物的成本与疗效比。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坚决不用,可用低档药的就不用高档药,尽量减少药物对机体功能的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降低药品费用,用最少的药物达到预期的目的,对较易导致严重耐药性或不良反应较大以及价格昂贵的药物实行审批制度。
(一)严格控制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医院每年根据药品和诊疗价格的调整情况确定各临床科室药品与诊疗收入的比例。逐年降低药品收入比例,改变医院以药养医的局面。
(二)使用贵重药品、医疗保障患者使用自费药品必须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因未取得患者同意引发用药纠纷的,其经济赔偿由责任医生承担。
(三)除抢救病人和抢救药品外,单剂型价格30元以上药品、单种药品日用量价80元以上的必须经科主任审批,并在病程记录中有使用目的记录,如无科主任审批,无使用目的记录或依据不充分的按不合理用药总价的20处罚责任医师。
(四)落实科室用药公示制度、单品种用药总量监控公示制度、医师用药情况监控制度、医师合理用药评价通报制度,定期在本院局域网公布以上监控情况。
(五)对临床用药情况,医院将常规监督检查,并定期和不定期组织人员检查,对无充分依据使用贵重、滋补药品和滥用其它药品的,由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进行评价,确属不合理用药的,按药品总价的20处罚责任医师。
七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疗程。
(一)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原则上不联合用药。下列情况时可联合用药:
1 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 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二种或二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3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
4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5 由于和为利用药物协同抗菌作用,同时为减少其中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的剂量和毒 性反应使用联合用药。
6 联合用药原则上只能采用二种药物联合,三种及三种以上药物联合必须有科以上的集体会诊确定(结核病除外)。
7 门诊病人使用抗菌药物以单用为主,严格控制联合用药。
(二)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1 内儿科以下情况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2 外科的清洁性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和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3 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性用药:
① 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②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眼内手术等;
③ 异物植入性手术;
④ 高龄或免疫缺陷等高危人群;
4 清洁-污染手术,如上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等手术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三)抗菌药物使用疗程:
1 门诊使用抗菌药物,原则上不超过三日量,最多不超过七日量(结核病除外),特殊情况需要较长疗程的,经治医生必须在病历上予以记载。
2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一般感染性疾病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但是,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治疗,以防复发。
八 抗菌药物的分线管理规定
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药物的耐药性和药品的治疗费用,根据其抗菌药物的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性、使用安全性、毒性反应以及价格将其分为三线。
(一)抗菌药物分线原则:
1 第一线抗菌药物,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的药物,依临床需要使用,处方不受限制。
2 第二线抗菌药物,疗效好,但价格较贵,或不良反应较明显,应控制使用。
3 第三线抗菌药物,疗效好,但易致菌群失调,价格昂贵,不良反应大或新研制上市的抗菌药物应严格控制使用。
(二)抗菌药物的三线分类(见附表)。
(三)抗菌药物分线使用规定
1 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根据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致病菌以及细菌耐药情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加于综合分析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一线抗菌药物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第二线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第二线抗菌药物;第三线抗菌药物的选用必须从严掌握。
2 临床医生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使用一线抗菌药物;患者需要应用第二线抗菌药物治疗时,必须填写《贵重药品及二线以上抗菌药品审批表》,经科主任审批同意方可使用。需要应用第三线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经院内会诊并经业务副院长同意后方能使用。
3 紧急情况下临床医生经请示科主任可以超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一天用量,第2天用药按前一条程序审批后使用。
(四)选用二线、三线抗菌药物原则
1 感染病情严重者,如菌血症、脓毒血症、严重污染伤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脏器穿孔或切除手术、重度烧伤等。
2 免疫功能低下并发感染者。
3 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对某些药物敏感者。
(五)违反以上抗菌药物分线使用规定和原则,经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和其他专项检查、评价、确定为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按不合理用药处罚责任医师。
九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评价标准(表)
十 检验科应加强和重视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切实提高病原学的诊断水平。掌握规范的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技术,提高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准确率,为临床医生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临床医生对住院患者在使用或更改抗菌药物前要采集标本作病原学检查,以明确病原菌和药敏情况,力求做到有样必采。
十一 各药房药剂人员必须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处方用药进行适宜性和合理性审核,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告知开具处方的医师,情况严重的应拒绝调配并向医院合理用药监督小组报告。
十二 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控工作,临床用药中一旦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必须报告药剂科及其他相关科室,按规定填写“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表”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三级医院)
(一)处方指标
1.每次就诊人均用药品种数 2.每次就诊人均药费 3.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4.就诊使用注射药物的百分率 5.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
(二)抗菌药物用药指标
1.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 2.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 3.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表达方式:使用强度数)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100注: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5.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总额的百分率
6.抗菌药物特殊品种使用量占抗菌药物使用量的百分率 7.住院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检查百分率
(三)外科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指标。1.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率 2.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数
3.接受清洁手术者,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百分率 4.重点外科手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百分率
(1)髋关节置换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百分率(2)膝关节手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百分率(3)子宫肌瘤切除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百分率
2.医院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制度 篇二
1 临床资料
根据目前贵阳部分大型医院新药管理情况, 从新药对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及合理性影响的角度, 并结合《处方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进行论述内外因素经新药渠道, 影响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提高的问题。
2 结果
2.1 医院新药的采购及使用流程
目前医院新药的采购流程一般为:用药科室提交新药申请, 医院药事委员会讨论审批, 药剂科采购。药品购进后, 用药申请科室开始使用, 逐步医院其他科室也随后使用。
2.2 医院新药使用中医、药相关科室的作用
按医院医师处方, 药师处方调配的药品临床使用模式, 决定患者药品使用及使用药品类别的主导权是处方医师, 而药师仅有考察处方合理性的责任。因此, 新药医院使用的多少决定于医师拟定处方的多少, 而新药临床使用质量的高低, 与药师对新药的了解程度并在执行《处方管理办法》法规中使用有较大的相关性。
2.3 医院医师、药师对药商的影响
药商及药品生产厂家 (本文简称药商) 的目的是药品销售, 药品销售数量的多少是评价药商实力的基本条件。医院药品使用模式表明, 医师掌握临床药品使用决定权, 因此, 处方医师对药商药品销售影响重大, 而药师却基本没有影响, 甚至对药品销售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2.4 药商药品宣传中对医师、药师取舍
新药进入医院, 医师、药师对该新药临床相关数据最先了解途径主要来自于药商的宣传。通过对药商新药的宣传推广活动的统计, 药商邀请医院药师参加其组织的新药推介活动的数量很少, 大部分药商甚至尽可能地回避药师参与, 这与药商的经济利益取向有极大的相关性。节省新药推介活动的支出, 药师对其药品销售数量不起作用, 甚至可能起负面作用等。因此, 新药推介及宣传活动中, 药商对医院医师单方面重视, 另对药师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回避甚至摒弃。
2.5 新药临床相关数据对药师提高医院用药水平的重要性
药品临床相关数据是药师评价临床用药质量的基本依据, 关系着调剂药品临床使用的安全、有效及合理性, 药房是医院科室和患者获得药品的源头, 药师在获得药品源头执行《处方管理办法》赋予的监控职责, 是药品使用安全、有效及合理的保证。由于新药面市不久, 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新药相关临床数据不直接且不完整, 因此, 药商处获得相关新药临床基本信息是医院药师最重要的一条途径。
2.6 药商药品宣传行为的为害性
药商经济利益取向支配医院药品宣传推广的行为, 不仅可促使个别医师职业道德感和医学伦理感降低[1], 同时也断绝了医院药师获得新药相关临床数据最重要、最直接的一条途径, 更为严重的是药商对医院医师、药师的取舍行为, 潜在地割裂了医师、药师临床用药中的协同作用, 淡化《处方管理办法》赋予药师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提高的职责和权利。
2.7 管理者对新药影响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提高的重视程度
随着国家对医院合理用药的重视 (一些提高医院合理用药的管理条款和评价指标相应出台并实施) , 以及患者维权意识的提高等因素, 合理用药对医院正、负面影响作用强度逐渐增加, 以“药养医”的重要性正逐步在大型医院中降低。通过对贵阳市多家大型医院新药相关管理的调查发现, 这些医院管理者仍未意识到目前新药管理模式对医院合理用药的影响。
3 结语
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相互协作是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提高的基本, 而医院相关管理质量是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提高的基础。由于目前医院新药管理中放任或不重视药商按其经济利益取向, 无视医、药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相互协作是医院完成诊疗服务的基本原则, 在新药宣传推介活动中“取”医师、“舍”药师的行为, 割裂了医师、药师临床用药中的协同作用, 其结果可潜在性地影响医院用药的安全、有效及合理性。为此, 相关管理者或部门应引起重视。
摘要:目的 促进医院新药管理水平的提高。方法 分析内外因素影响下医院新药管理对合理用药的影响。结果 药商及药品生产厂家新药推介活动中的经济利益取向, 潜在地撼动了医师、药师相互协同是完成医院诊疗服务基础的原则, 同时也淡化了《处方管理办法》赋予药师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提高的职责和权利。结论 有关管理部门应重视新药管理对医院安全、有效及合理用药的影响。
关键词:医院管理,处方管理办法,新药,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邱兴祥, 孙福川, 王明旭.医学伦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14.
3.医院药学中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篇三
【关键词】医院;药学;合理用药;重要性;主要问题;解决建议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63-02
在医院临床实践中,用药合理与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也是医院药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许多医务工作者在实践中也在不断追求用药的合理性,从古至今,该问题与合理治疗相伴随行。在医院药学的管理中,最终的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药学为基础,核心是保障用药的合理性,在尽早使患者恢复健康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1997年,由世界卫生组织及美国卫生科学管理中心对合理用药的生物医学标准进行了修订,提出了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品的概念,具体要求包括[1]:①药品正确无误;②药物的疗效、安全性、适用性、价格对病人适宜;③用药指征适宜;④用药对象适宜,无禁忌症、不良反应小;⑤剂量、用法与疗程妥当;⑥病人遵嘱情况良好;⑦药品调配及提供给病人的药品信息准确无误。然而,在当前的药学管理中,却存在种种不合理用药的问题,现将有关主要问题汇总如下:
1药学管理中用药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在对患者病情诊断后,进行用药过程中,盲目迷恋于“洋、新、贵”,没有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的需要、体质、经济负担能力等因素,导致药物应用缺乏合理性,用药成本过高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合理用药进展缓慢,步履维艰,未引起医师及患者的高度重视。实际上,因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危及人类健康的案例比比皆是,已经成为威胁到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例如较为普遍的抗生素滥用的现象,在我国非常多见。有相关统计表明,在我国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当中,三级医院抗生素使用率可以达到70%,二级医院抗生素使用率可以达到80%,一级医院抗生素使用率可以达到90%。抗生素的普遍使用,不仅提高了药物的使用率,而且导致了医疗费用的上升,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并给患者后续治疗埋下了隐患。现在很少有医师对抗生素的使用做过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与研究,在给患者开具处方时,有很大的盲目性,在对抗生素进行选择时,迷信于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的效能,或者多种抗菌药物同时使用,使患者极易产生大量的耐药菌,难治性感染数量不断上升,治疗费用也不断攀升,使患者陷入了“抗生素-耐药菌-应用新抗生素”的怪圈。在临床中,许多感染后症状严重的患者死亡,多数是由于机体产生耐药性后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
1.2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不到位,医师、患者缺乏用药合理性的意识及相应的用药知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医师与患者往往会有快速治好病症的追求,在加上对合理用药意识的淡漠、知识的缺乏,往往导致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
1.3临床药师数量严重短缺,在基层医院配备不足。在开展合理用药过程中,临床药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我国,当前临床药学发展较为缓慢,仅有少数高等院校开设了临床药学班,而且只有大型医院配备了临床药师,基层医院几乎没有临床药师,造成了临床药师的严重短缺。
1.4临床医师对最新药学信息了解不足,医院也缺乏相应的本单位的基本药物目录。
2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
2.1药品因素①因药物本身的原因导致的:当药物有两种以上作用时,其中的一种作用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例如麻黄碱,有兴奋和平喘的作用,但当应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时,可能引起失眠。②不良药理作用: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在发挥主要作用的同时,副作用会对人体的某些器官产生损害。③药物的质量控制不严或因保管不当造成污染,都可能造成药物的不良反应。④药物的剂量不合理,偏大或偏小,都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或造成疗效不明显。⑤同一药物由于剂型不一,在体内的吸收、利用程度也不相同,如果剂量掌控不当,会造成不良反应。
2.2患者原因①性别之间的差异,例如药物性皮炎发生的可能性,男性高于女性。②年齡间的差异。如老年人、婴幼儿、儿童较成年人容易发生不良反应。③个体差异。不同人种、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之间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不一致。④疾病可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如患者的肝、肾功能减退时,易引起不良反应。
2.3其他原因①用药不合理:滥用、误用、配伍不当等,均可导致不良反应。②长期使用某种药物,非常容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会应药物的毒性在体内的积蓄而导致中毒。③多种药物同时使用。④不科学的停药或减药。各种药物包含中药均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只是程度不同,或在不同人身上发生的概率不同而已。
3相关建议
在医院药学管理工作中,应当主要包含下列内容: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对本院的药学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并制定岗位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以利于提高医院的药学管理水平,是药学管理步入科学轨道;对处方调配流程和处方分析进行优化;掌握药品最新信息,结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编制本院基本药物目录及处方集;加强临床药师的配备和培养;对医护人员进行药物基本知识及用药合理性教育。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及配套改革的深入,在合理用药过程中,必须加快与国际社会接轨的速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流程,对常见病、多发病制定相应的治疗指南,建立合理用药的评价体系,完善药品信息系统建设,实现药品信息资源共享,为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4.医院合理用药总结 篇四
为加强我院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的药物临床使用管理机制,推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加强并持续开展我院合理用药监测工作,推进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2016年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按照2016年的工作计划,医务科在开展临床合理用药监测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逐步实现安全、有效、经济的临床合理用药目标。具体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开展临床合理用药监测;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我院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的要求,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我院成立抗菌药物使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及管理方面进行规范,各临床科室主任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与医院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经过抗菌药物培训和考试合格者,授予抗菌药物处方使用权限,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作为科室主任综合目标考核以及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
(二)制定科室抗菌药物目标值
(三)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根据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明确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分级管理制度的落实,杜绝医师违规越级处方的现象。(四)加大检查力度与医院质控分数结合,落实惩罚
5.医院第二季度合理用药分析及对策 篇五
虽然 发现肛肠外科有1例医嘱中,5月8日-5月15日更换使用了5种抗菌药物:头孢硫脒针、环丙沙星针、奥硝唑注射液、依替米星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颌面外科1例医嘱中,5月5日-5月17日更换使用了4种抗菌药物:头孢替胺针、奥硝唑注射液、夫西地酸钠针、头孢甲肟针。
3、仍需严格控制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
我院经过 心颗粒。
门诊发现同类作用的药物联合应用情况,骨科和保健室处方同时用布洛芬胶囊和双氯芬酸钠片;中成药联合使用较多,特别是神经内科,例如给1病人开6种药,其中就含有川芎清脑颗粒+清脑复神液+乌灵胶囊+舒眠胶囊4种中成药,过多中成药联合使用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发生,而且加大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三、不合理配伍输液
1、配伍易析出沉淀:混合糖电解质与复合磷酸氢钾注射液同瓶输注,混合糖电解质含氯化钙,与复合磷酸氢钾针配伍易析出沉淀;七叶皂苷钠针与5%碳酸氢钠针同瓶输注,5%碳酸氢钠为碱性溶液,PH值约为8.5,七叶皂苷钠针与含碱基基团的药物配伍时容易发生沉淀。
2、中药注射剂不合理配伍:中药注射剂说明书中一般都有指定的溶媒,并说明应单独输注,避免与其它药物配伍使用。但临床中,存在中药注射剂如丹红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与其他药物如门冬氨酸钾镁等同瓶输注,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稳定性较差、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与其他药物同瓶输注的现象,易导致疗效及稳定性降低,甚至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四、超剂量用药现象仍然存在
纠纷,将会非常被动。
1、超剂量使用注射用维生素B6针,临床2个科室医生普遍超剂量用维生素B6针400mg/次,1次/日,注射用维生素B6说明书规定常用量为50-100mg/次,1次/日。只有用于环丝氨酸中毒时,每日300mg或以上,用于异烟肼中毒解毒时,每1g异烟肼给予1g维生素B6静注。
2、盐酸氨溴索针作为祛痰药,临床各科用量大,而有些科室普遍超剂量使用90mg/次,1次/日,其说明书规定为:15mg/次,2-3次/日,严重者可增至每次30mg。虽然经临床药师反复沟通,仍有许多医生以经验为主,不愿采纳。
五、皮试给药途径有误
皮试的正确途径为皮内注射,临床上某些医生医嘱皮试途径有误,有将医嘱开成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外用等。虽然经临床药师反复提醒,但仍存在误开现象。
六、溶媒选择不合理
4月份眼科医嘱中,30mg注射用长春西汀针溶解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l),药品说明书规定:20-30mg注射用长春西汀针溶解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体外溶血试验结果显示:长春西汀浓度超过0.06mg/ml出现溶血反应,本次浓度达0.12mg/ml,有引起患者溶血的风险。
5月份肾脏内科医嘱中,参麦注射液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作溶媒,应选择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
后应用。
6月份心胸外科医嘱中,依达拉奉注射液以5%葡萄糖注射液做溶媒不合理,该药与含糖药物混合输注时,会降低药物浓度,应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
6.医院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制度 篇六
为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和用药行为,减轻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以科学诊治为原则,以合理为核心,以规范行为为目的,以降低费用为目标,重点针对诊治过程中对医疗费用影响较大的检查、用药、耗材及治疗措施制定本制度。
1.某些单纯或典型的疾病,检查项目要适可而止,能不做的检查不做,如最常见的普通感冒,如临床症状典型,胸部摄片检查并非必须。
2.对疑难复杂患者的申请检查应有针对性、阶梯性,可检查可不检查的,尽量不检查或少检查,以减少卫生资源浪费,降低病人不合理检查费用。
3.在诊疗过程中,给病人的检查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费用较低的检查能明确诊断的,不得再进行同一性质的其他检查项目。
4.应酌情有条件地实行“县级以上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检查结果共享制度”,尽量为患者节省检查费用。
5.医生在手术和诊疗过程中要有计划地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及低中值耗材,收取价格适中,以减少浪费,降低耗材费用,凡包括在手术费以内的消耗材料,不另行收费。
6.在检查、诊断和手术过程中的特殊材料和高值耗材,应掌握适应症,保证质量,不可滥用,且预先要将使用的必要性和材料的价格向患者和/或家属交代清楚,征得其同意并签字后报医务科审批方可使用。
7.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对各类药物的使用应坚持“合理用药”的评价指标:安全、有效、简便、及时、经济。对临床用药应进行动态监控。
8.各科室应控制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简称药占比),控制抗菌药物收入占药品总收入的比例。
9.医生应尽量做到早期诊断、正确诊断、正确选用、合理使用,提高药物使用效益,减少浪费,节约资源。同一类或同一性质的药品应严格控制重复使用。
10.医务人员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针对具体病人选用适宜的药物,采用适当的剂量与疗程,在适当的时间,通过适当的给药途径用于人体,达到有效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保护人体不受或少受与用药有关的损害。
11.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范围或更改、停用药物,必须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执行用药方案时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根据必要的指标和检验数据及时修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文案。门诊部、急诊科的用药不得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
12.医生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等,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规定的,应报医院药剂科、医务科审批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使用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13.医生制定用药方案时应根据药物作用特点,结合患者病情和药敏情况,强调用药个体化。要充分考虑剂量、疗程、给药时间、给药途径,同时考虑药物的成本与疗效比。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坚决不用,可用低档药的就不用高档药,尽量减少药物对机体功能的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降低药品费用,用最少的药物达到预期的目的。对较易导致严重耐性药性或不良反应较大以及价格昂贵的药物实行审批制度。
14.抗菌药物使用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各临床科室严格掌握抗菌药物治疗性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严格抗菌药物分类分线管理,严格二线、三线抗菌药物审批签字制度,严格控制抗菌药物滥用和重复使用,并制订相关的管理措施。
15.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以单用为主,原则上不超过3天量,最多不超过7天(抗结核药除外)。特殊情况下,经诊医生必须在病历上予以记载。其他西药或中成药(包括袋装或瓶装中成药)3—7天量,中药汤剂3—7贴,复诊时可续用。急诊处方不超过3日量。某些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病、神经系统疾患、溃疡病、肝胆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老年病、盆血等)门诊处方可酌情给7—14天量,但医师必须注明理由。复诊时可酌情续用。相同类药物不重复使用。
1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和医保病人,医师要按照《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和本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合理用药,凡使用自费药品、乙类药品治疗时,必须告知患者家属,并签名同意。
17.检验科应重视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切实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提高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准确率,为临床医生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对住院患者在使用或更改抗菌药物前要采集标本作病原学检查,以明确病原菌和药敏情况,力求做到有样必采。
18.临床药师应参与查房和协助用药方案设计,主动开展专题用药调查和病历用药分析;对重点患者实施治疗药物监测,提出合理用药建议,促进安全、有效、经济使用药物。
19.临床手术科室应严格执行《手术制度》,坚持“小病小治、大病大治”的原则,必须手术的就手术,不必要手术的尽量不要手术。
7.医院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制度 篇七
1 我院不合理用药的现状
1.1 药物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掌握不准确。
每一种药物都有它的适应证, 即对哪些疾患有效, 也有它的禁忌证, 即哪种情况下不能用, 还有它的不良反应和哪种情况下使用需特别注意的事项等等。药物的这些资料、数据来源于严格的科学研究结论, 在药品说明书中都有明确的说明, 对绝大多数患者的用药具有实际的、安全的指导意义。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氟喹诺酮类用于未成年儿童 (18岁以内的禁用, 因为氟喹诺酮类对幼年动物可引起轻度软骨组织损害, 不利于骨质未发育完全的未成年儿童的生长) ;酮康唑用于有肝病史者 (药品说明书说明:可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 偶有严重肝毒性) ;肾功能不良者使用奈替米星 (其肾毒性是氨基甙类中最低的, 但仍应注意) 、庆大霉素;或抗结核治疗中长期使用利福平而不监测肝、肾功能情况等等。临床上选用药物不当以抗生素最为严重, 许多医生忽视抗生素选药的基本原则, 即首选药物一定要考虑细菌对药物敏感性, 还要考虑不良反应和价格。
1.2 药物使用途径和间隔时间不规范, 也直接影响用药效果和安全性问题。
因每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方式不同及制作工艺的不同, 决定了药物的用药途径和间隔时间。如临床上发现:一些医生还以不成熟的科研信息为依据擅自更改用药途径, 将肌注的药用于静脉滴注或穴位注射;眼药水、眼药膏外用于皮肤等。这些问题是在药物选择、剂量、疗程均适当时还会发生不良反应或疗效不好的常见原因。再如:罗红霉素:0.15 g, 口服, 1 d 3次, 药品说明书:成人0.15 g, 每日2次, 口服。因为罗红霉素的半衰期 (T1/2) 为11.9 h, 没必要每日3次用) 。
1.3 药物剂量和疗程不规范
每种药物都有其达到最佳疗效和尽可能减少毒副反应的推荐使用剂量和疗程, 以及特殊情况下剂量、疗程调整等注意事项。这些在药品的说明书中都有详细的说明, 我们必须以药品说明书推荐使用剂量和疗程。但临床有些医师却忽视说明书的重要性, 随便更改药物的剂量和疗程。如临床上可见:许多进口的 (如头孢曲松钠等) 和合资企业生产的 (如头孢他啶、头孢替安等) 抗感染药物价格不菲, 如果不分病情轻重都使用昂贵药且最大剂量, 患者就得多支出费用, 超剂量使用可能暂时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但是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也增加了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会。如果病情不是很严重, 我们可以采用国产的,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有些药物的治疗量和中毒量相当接近如地高辛, 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0.9~2.0μg/L, 而>2.4μg/L即为潜在中毒浓度。再如氨茶碱, 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儿童及成人10~20μg/ml, 新生儿5~10μg/ml;潜在中毒浓度为成人及儿童>20μg/ml, 新生儿>15μg/ml。但是临床发现氨茶碱使用中的不足为:给药方式变化多;剂量过大或过小;超适应证给药;治疗前后没有针对性的疗效指标。地高辛使用中的不足:基本是一个剂量:1片, 1 d1次, 极个别情况下是半片;治疗前后没有针对性的疗效指标。
1.4 药物联合使用配伍不规范
合并用药的主要目的:一是增强药物的疗效;二是减少某种药物的副作用;三是扩大治疗范围。但是通过临床病历发现很少只开一种药物, 一般2~3种, 多则是10余种。合并用药种类越多, 发生不良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就越大。根据药物流行病学调查统计, 合并用药2~5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 6~10种增加到28%, 16~20种猛增至54%[2]。以抗生素为例, 2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时约25%发生协同作用, 60%~70%为无关或累加作用, 有5%~10%为拮抗作用。如我院临床发现:在使用阿奇霉素针剂的同时使用头孢吡肟 (阿奇霉素是大环内酯类药为细菌繁殖期抑菌剂, 头孢吡肟为β内酰胺类药是细菌繁殖期杀菌剂, 前者对后者有拮抗作用, 不宜合用) ;再如有些不是开放性骨折的患者病历显示:头孢曲松1 g, 静脉注射, 1 d 2次;左氧氟沙星0.2 g, 静脉滴注, 每日2次;替硝唑0.8 g, 静脉滴注, 每日2次 (这样的患者是防止感染, 没必要合用三联抗生素) 。不合理的配伍用药多数情况下是由于不熟悉该药的作用机制或对病情认识不足。个别情况下是为了“保险”撒大包围等。
1.5 溶媒选择不当
如果不注意溶媒递质的选择, 有可能造成沉淀。某些注射剂内含非水溶剂, 目的是使药物溶解或制剂稳定, 若把这类药加入溶液中, 由于溶媒性质的改变而析出药物产生沉淀。如临床上曾经出现氯霉素注射液 (含乙醇、甘油等)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中, 可析出氯霉素沉淀。再如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左氧氟沙星注射溶液p H在6.5以下稳定, 在6.5~7.5部分出现浑浊, 在7.5以上容易析出结晶, 不宜选择偏中性的0.9%的氯化钠注射液[3]) 。
1.6 重复用药
这主要是有些医生不了解有些药物的复方制剂引起的。如有些感冒患者在用复方感冒灵的同时用氯苯那敏 (复方感冒灵中含有氯苯那敏) ;使用消渴丸时同用苯乙双胍 (消渴丸中含有苯乙双胍) 等。
2 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促进我院的合理用药
从以上分析我院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我们可以看出医院的药事管理委员会没有很好地履行职责, 没有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因此必须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促进我院的合理用药, 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可以从如下几点建立:
2.1 通过继续教育、临床药师查房、讲座等对药物研究进展、新药应用及合理用药等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和提高。可以请临床药师或专科医师加强在药物动力学、药效学、新药应用及合理用药方面的知识讲座。
2.2 建立合理用药信息咨询指导制度, 加强临床药师与医师乃至患者的沟通, 为临床科室配备临床药师, 接受临床医师的用药会诊申请, 把临床药师查房、参加临床病例会诊列为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建立临床药师的查房制度, 每周三医院的总查房, 临床药师都必须和医院领导一起参与查房。临床药师查阅医嘱等医疗文书, 对医师的用药方案进行评价, 对不合理用药给予纠正, 重点加强急危重症的用药及抗生素使用质量的监控;对所发现的问题直接与医师讨论和分析, 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开设合理用药信息咨询窗口, 面向患者, 无需挂号收费。目前临床医师主要对患者提供的服务是诊断、开药, 没有更多的时间进一步解释药物与疾病的关系, 同时许多医护人员对新药特别是非专业的药物不甚了解。因此, 患者需要药师来解答自己应用药物的合理性。对咨询数进行统计, 以了解应加强重点监测和支持的科室, 了解主要的用药需求, 更可以考察医生和患者对相应药物的认识。
2.3 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 (ADR) 的监测和控制, 并应用抗生素后效理论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在对ADR监测和控制中至少有50%ADR可通过加强血药浓度监测 (TDM) 、对医嘱回顾性评述、计算机检索、患者危险因素的评估以及对患者的咨询教育等工作加以防止。目前抗生素后效应 (PAE) 已成为评价抗菌药物, 设计合理给药方案的重要指标, 它可以延长给药时间, 减少剂量, 起到既不影响疗效又可降低ADR的作用。
2.4 加大合理用药的制度管理力度, 进行合理用药管理, 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 如临床药师工作制度, 向患者提供药物咨询制度等。针对临床医师的抗生素使用规范,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合理用药病历抽查制度包括处方抽查、用药记录、特殊用药知情谈话记录等;针对护士的查对制度等。同时, 引进合理用药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也会在合理用药的管理中发挥巨大的预防作用。
参考文献
[1]朱伟燕.我国医院药房的走向与展望[J].海峡药学, 2000, 12 (3) :129~131
[2]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编写.医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198
8.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篇八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费用”的原则,从而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减少医患矛盾与纠纷。结合我院目前存在问题,特制订我院关于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一、成立医院合理用药管理委员会 主 任: 丁明福 副主任: 刘万华 成 员: 宁安荣 李红霞 管理委员会职责
1、制定医院合理用药的目标和要求;
2、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的继续教育;
3、组织对全院临床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4、向临床科室反馈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5、定期公布全院药品的使用情况并通报医师合理用药评价情况;
6、根据检查结果提出对科室及个人的处罚决定。
成立合理用药检查督导小组,具体负责合理用药管理工作。组 长:丁明福 副组长:刘万华 成 员:各临床科室主任
职责:对临床药物使用进行检查和评价;对用药情况提出分析和改进建议。
二、临床合理用药监督管理细则
(一)、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1.医师在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范围或更改、停用药物,必须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执行用药方案时医师、护士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医师根据必要的指标和检验数据及时修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门诊部的用药不得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
2.医师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等,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规定的,由科室向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申报、业务院长审批、医务科同意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使用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3.医师制定用药方案时应根据药物作用特点,结合患者病情和药敏情况个体化用药。充分考虑剂量、疗程、给药时间、给药途径,同时考虑药物成本与疗效比。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坚决不用,可用低档药的就不用高档药,尽量减少药物对机体功能的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降低药品费用,用最少的药物达到预期的目的。对较易导致严重耐药性或不良反应较大及价格昂贵的药物按医院贵重药物管理制度进行审批。
4.药剂科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及时收集药物安全性和疗效等信息,为临床用药提供服务。药师配合质控办要主动开展专题用药调查和病历用药分析,提出合理用药建议。
5.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处方用药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同时,要进行合理性审核,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应告知开具处方的医师,情况严重的应拒绝调配并登记定期向合理用药监督小组报告。
(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
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及当地患者的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我院使用的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1.非限制使用:经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在10元以下的抗菌药物。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选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
2.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且药品价格在10-15元间的。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若无药敏依据,患者需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在病历上签名,无中级及以上职称医师的科室须由科室主任或医疗组长签名,或有感染等相关专业科室医师、临床药师的会诊记录。护士录入的住院处方或医嘱由护士把关。
3.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
价格在15元以上。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如敏感试验结果,应有致病菌只对三线抗菌药物敏感的药敏报告,若无药敏报告,应由科室主任在病程记录和处方中签名。紧急情况下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
4.严格掌握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除抗结核药,性病治疗外,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以单用为主(注射给药时允许开一种口服抗菌药),原则上不超过3日量,最多不超过7日;使用的方式以口服或肌肉注射为主,严格控制静脉输液或静脉推注。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应有科主任同意并在病程记录中签字。
5.重视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切实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检验科要掌握规范的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技术,提高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准确率,为临床医师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医师对住院患者在使用或更改抗菌药物前要采集标本作病原学检查,以明确病原菌和药敏情况,力求做到有样必采。
(三)、促进合理用药的监管措施
1.单品种用药总量监控季度公示制度,医院药剂科每季度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本院单个品种用药总量进行排序,报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对用量排在前十位的药品进行公示,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为明显不合理的品种给予淘汰。
2.医师用药监控季度通报制度,医院药剂科每季度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使用了公示的药品的医师,要按照其用药数量进行排序,报临床合理
用药监督小组结合工作专业特点和工作量进行综合评价,对排在前十位的进行内部通报并公示,根据具体情况,对季度使用同一品种均位于前三位的医师进行使用情况答辩。
3.医师合理用药评价通报制度,医院通过业务查房、药事委员会等形式每季度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专项督查,发现问题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规定进行处罚。质控办、医务科、感染办和药剂科负责人,定期、不定期对住院病历进行合理用药分析,每月抽查住院病历一次,每个科室不少于两份病历,每次抽查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并将评价结果报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对于不合理用药的病历按照合理用药管理办法暂行规定进行处罚。
4.药品用量动态监测与超常预警制度,医院药剂科每季度统计分析药品销量居前十位、上升幅度超50%药品向药事委员会报告,对不普遍常用的抗菌素品种,连续多个季度排在前十位药品、上升幅度超50%药品要写出合理使用情况分析,对有疑问的生产厂家、供应商进行黄牌警告,对连续多个季度仍在前十位的药品做出停用、限量销售等处理。
5.科室临床用药比月通报制度,医院合理确定各科室用药比例,财务科每月统计各科室收入与用药比报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医院利用药事委员会进行通报,并与科室效益津贴挂钩。
三、具体工作要求
1、各临床科室主任为本科室合理用药的第一责任人,并负责对本科室合理用药实施管理职责。
2、药剂科负责监控全院用药情况,并定期将结果汇总上报。临床药师必须对处方用药进行适宜性和合理性审核,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告知开具处方的医师,情况严重的应拒绝调配并向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报告。
3、根据医院相关规定,无科主任签字的限制性使用药品,药剂科有权拒绝调配。
4、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疗程、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用药方案应强调个体化原则,要充分考虑药物的成本与疗效比;执行用药方案时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根据病情和药物特点进行必要检验和影像监测,并根据其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用药。使用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医生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和剂量范围,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适应症和剂量范围者,应报医院药事委员会审批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同时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门诊用药不得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使用贵重药品、医保患者使用自费药品必须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控工作,临床用药中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必须报告药剂科及临床合理用药检查督导小组。
四、以下情况视为不合理用药:
1、超出药物使用适应症范围
2、药物使用缺乏临床检验和(或)影像学依据
3、用药过程缺乏疗效评价和实验室或影像监测
4、用药剂量不正确
5、违反用药禁忌症
6、给药途径不正确
7、用药疗程长,与病情不符
8、不合理联合用药或统一药理作用重复用药
9、违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的用药。
五、检查督导要求
1、每月中旬由各科室主任提交本科室不合理用药病历2份,上交质控办。
2、上交病历由合理用药检查督导小组进行分析评价并排序,上报合理用药管理委员会审议;
3、定期召开不合理用药分析会,由经治医师做出用药说明,最终评判权在合理用药管理委员会;
4、合理用药检查督导小组不定期进行随机抽查,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评价并提交管理委员会审议。
六、处罚措施
1、科室月收入药占比例超过规定比例1%扣罚该科室当月绩效总数的10%;(我院规定各科药占比见附表)
2、发现不合理用药病历,第一次扣罚主管医师所用该药品总金额的双倍金额,从绩效工资中扣除;第二次再发现不合理用药给予上述三倍金额罚款,同时扣罚科主任当月领导津贴;第三次发现不合理用药,撤销主管医师处方权,交医务科待岗培训两个月,同时扣罚科主任当月领导津贴和当月绩
效工资的50%。
3、每月上交病历,如果科主任不能提交,则由检查督导小组随机抽取,其中如发现一份不合理用药病历,除按规定处罚主管医师外,对科主任则扣罚当月领导津贴并予全院通报批评。
4、因不合理用药导致严重后果,如:被撤销农合、医保定点医院资格,导致医疗纠纷等,给医院造成严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损害的给予行政纪律处理,情节严重的给予当事人开除处理。
七、本规定于2012年1月起执行。
9.合理用药医师约谈制度 篇九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号),《处方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为加强我院合理用药管理,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规范医师的医疗行为,减少不合理用药,避免给医患双方造成经济损失,对医师在诊疗活动中涉嫌不合理用药情况,医院对当事医师进行约谈管理并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约谈,是指了解沟通情况,指导督促工作,及时警示提醒,坚持实事求是,严格掌握政策,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条
约谈人及约谈对象:
(一)主谈人为分管院长、药剂科和医务科及纪检监察室负责人。
(二)约谈对象为涉嫌不合理用药的医务人员。
第四条 约谈形式及内容:提醒约谈、诫勉约谈和处分后约谈。
(一)提醒约谈。分管院长根据药剂科和医务科检查合理用药情况汇报,对涉嫌不合理用药问题比较突出的临床科室主任进行约谈,提醒主任履行管理职责,加强合理用药的管理。
药剂科会同医务科负责人对涉嫌不合理用药的医师进行提醒约谈。
(二)诫勉约谈。分管院长主谈,药剂科、医务科、纪检监察室负责人参与:
主要是对在政治思想、履行职责、工作作风、廉洁行医等方面出现苗头性问题,群众有反映,或已出现轻微违纪行为,但不构成党纪国法处分的医务人员进行的警示性约谈。诫勉约谈采取个别约谈方式。约谈内容包括:指出约谈对象存在的问题;听取约谈对象对有关问题的解释和说明;对约谈对象进行批评教育;诫勉谈话对象必须写出深刻检查,并在限期内
改正。
(三)处分后约谈。为使受处分的医务人员认清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真心接受组织处分,并决心改正错误所进行的再教育。以及在解除处分前,对其在受处分期间的表现给予评价,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希望和要求。处分后约谈采取个别约谈方式。约谈内容包括:指出所犯错误的性质和程度,分析原因,认清危害,帮助认识错误,提出改正要求;要求受处分的医务人员树立改正错误的信心,消除顾虑,振奋精神努力工作。
第五条 合理用药医师约谈由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办公室(即药剂科)组织实施,相关工作资料在约谈结束后,统一建档管理。具体程序为:
(一)确定约谈事项和约谈对象
1、约谈方根据合理用药日常检查情况或群众举报情况,提出约谈建议,并报分管院长审批;
2、院领导审定同意后,约谈方一般应提前1个工作日将约谈对象、约谈内容、约谈时间地点等事项通知约谈对象;
3、约谈对象应根据约谈通知,认真做好接受约谈的相关准备工作接受约谈,不得借故推诿、拖延;要如实的回答主谈人提出的问题并提供有关证据材料,正确对待群众的批评意见和组织的教育帮助,不得造假或者隐瞒事实。
(二)实施约谈
1、向约谈对象通报有关情况;
2、主谈人向约谈对象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3、约谈对象对主谈人指出的存在问题和提出的要求作出明确表态;
4、约谈中发现约谈对象存在严重错误,需要进一步查实并追究纪律责任,或者约谈对象坚持错误,拒绝接受批评教育的,谈话人应当及时报告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5、约谈时,约谈方一般不少于两人,并作好记录。诫勉约谈笔录要经约谈对象本人签字;
6、参加约谈的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纪律,不得泄露谈话内容。
(三)整改落实
1、约谈结束后,约谈方应形成约谈工作情况书面材料,并根据工作需要报院党办;及时制定《整改意见书》,明确整改任务和完成时限,印发约谈对象;
2、约谈对象对照《整改意见书》的内容逐一提出整改措施,整改期限一般自收到书面整改通知书之日起的30个工作日,特殊情况可延长30个工作日。整改结束后,约谈对象及时向院约谈组织报告整改落实情况;
3、约谈方采取明查暗访等方式,对约谈对象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回访。
10.基层医院用药误区分析与合理用药 篇十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3000份儿科门诊处方及2000份儿科住院病历, 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 其中小儿外科处方1308张, 病历968份, 小儿内科处方1692张, 病历1032份。
1.2 评定方法
合理用药标准以《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药品说明书中相关药物的使用方法为标准进行分析和评定。
2结果
3000份儿科门诊处方及2000份儿科住院病历中, 共发现处方不用药处方102张, 占处方总数的3.40%, 发现不合理用药病历53份, 占住院病历总数的2.65%。其中剂量应用错误处方15张, 病历5份;用药时间或方法错误处方24张, 病历12份;联合用药不当处方30例, 病历18份;抗生素滥用处方33张, 病历18份。具体用药误区表现详见表1。
3讨论
3.1 用药误区分析
3.1.1 用药剂量错误
药物的剂量与临床治疗效果有关, 剂量过大会加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剂量过小则起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将药物剂量控制在安全有效范围内是合理用药的重要内容。笔者在审方过程中发现, 药物剂量的使用误区常见的有:①剂量过大:雷尼替丁属于H2受体阻断剂, 其药理作用为强效抑制胃酸分泌, 可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正确使用剂量为:成人一次0.15 g, 2次/d, 但如果剂量过大, 如达到一次0.3 g, 则会引起胃出血, 增加肝功能损害, 反而加重胃溃疡[2]。②剂量不足:阿苯达唑为高效低毒的广谱驱虫药, 正确用量为:每次0.4 g, 一次顿服, 每片阿苯达唑片的剂量为0.2 g, 但如果用量为每次0.2 g, 2次/d, 则会造成患者一次用量不足, 达不到治疗效果。
3.1.2 用药时间或方法错误
有些药物对时效性及用药方法有严格的要求, 如不能正确用药, 则影响治疗效果, 甚至引起不良反应。常见的误区有:①用药方法错误:酵母片的正确服用方法为嚼碎服用, 不宜吞服, 因为酵母片含有较多的黏性物质, 如不嚼碎则会在胃内形成黏性团块, 影响药物作用;②素在儿科应用较多, 但不可滥用, 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用药方式。用于严重感染并发中毒性休克的患儿, 应大剂量短疗程用药, 同时有效有效足量的抗生素, 并密切注意注意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对原因不明的发热切忌轻率使用, 尤其是水痘患儿应禁用。
3.1.3 联合用药不当
联合用药是临床重要的用药方法, 在增加疗效的同时, 还可以降低单个药物的不良反应。但是临床用药中存在较多联合用药不当的现象, 常见的有:①配伍禁忌:如奥美拉唑40 mg不得溶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奥美拉唑为偏碱性, 在酸性环境中会生成棕红色沉淀, 10%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为3.5~4.5, 是酸性溶液, 所以奥美拉唑不得与含酸性药物配伍使用;②重复用药:例如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 出现心律失常时, 在应用维拉帕米的同时服用尼莫地平和硝苯地平, 3种药物同属于钙离子拮抗药, 同时应用和容易出现心悸、心痛、血压过低等不良反应[3]。
3.1.4 抗生素滥用
抗生素滥用是临床不合理用药中较为严重的问题, 应引起重视。①抗菌药物不对症:如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为病毒感染, 但临床上却遇到上呼吸道感染即应用抗菌药物, 不光不会起到治疗作用, 反而使机体产生耐药性;②抗菌药物档次过高:头孢吡肟为第四代头孢类药物, 只可用于对第三代头孢类药物耐药时, 不得用于术前预防性用药;③违反联用抗菌药物联用原则:如美洛西林钠属于繁殖期杀菌剂, 罗红霉素为抑菌剂, 繁殖期杀菌剂对繁殖旺盛的细菌作用最强, 但对静止期的细菌无明显的抗菌作用, 而抑菌剂可使细菌由繁殖期进入静止期, 减弱了美洛西林钠的抗菌作用。
3.2 合理用药的对策
基于以上常见的用药误区,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3.2.1 加强监督
将合理使用药物纳入医院质控管理项目, 制订合理使用药物制度, 定期检查, 及时反馈, 掌握药物使用情况。
3.2.2 加强培训
通过发放用药指南, 举办药物合理使用讲座等方式, 提高临床医师对药物相关知识的掌握, 熟悉各种药物的主要适应证、药代动力学、主要不良反应等。
3.2.3 加强沟通
加强医师与患者、药剂科及护理等部门的沟通, 有特殊要求的药物应主动向患者解释交代, 说明用药注意事项及服药饮食禁忌等;遇有疑问的药物, 及时向药剂科咨询, 问清楚后再给患者使用。
总之, 基层医院在儿科门诊及病房用药方面存在较多误区, 应给予有效的监督和指导, 随时对处方和病历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纠正, 以促进患者的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的儿科用药误区及合理用药。方法 抽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3000份儿科门诊处方及2000份住院病历, 对合理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分析儿科常见的用药误区, 并提出合理用药的建议。结果 共发现处方不用药处方102张, 占处方总数的3.40%, 发现不合理用药病历53份, 占住院病历总数的2.65%, 常见的用药误区表现在剂量过大或过小、用药时间或方法错误、联合用药不当出现配伍禁忌或重复用药、抗生素滥用等。结论 基层医院在儿科门诊及病房用药方面存在较多误区, 应给予有效的监督和指导, 随时对处方和病历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纠正, 以促进患者的合理用药。
关键词:基层医院,用药误区,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李洪兰.不合理用药现状分析及对策.中国实用医药, 2010, 9.5 (26) :148-149.
[2]李杰.从临床用药误区谈合理用药.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8, 6.16 (6) :457-459.
11.乡镇卫生院药事管理及合理用药 篇十一
中南大学湘雅三院阳国平
一、目的:
认识加强药品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的重要性
了解我国的一些药事管理法规
掌握药品管理的基本要求
了解合理用药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基本知识
二、院长关注的和政府关注的:
乡镇卫生院院长关注是:吃好饭(温饱问题)、睡好觉(安全问题)、作好梦(发展问题)。
政府关注的是:用小钱、办大事、办好事,用农村合作医疗那点小钱要办好广大农村人们的医疗保健问题。
乡镇卫生院院长和政府关注的是关注的基本上是一致的,主要的也是最大的区别是“钱”,前者认为有钱好办事,后者认为在目前情况下要高效体用资金,保障基本医疗。在药事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方面,要满足院长和政府的要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加强药品金额管理、控制损耗,降低成本;
2、加强药品流通各环节管理,保证药品质量;
3、加强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防止过度用药,降低医疗费用;
4、因地制宜采取各种办法提供医务人员学习的平台和机会,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三、药品
药品:drug 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药品的特殊性:
药品的本质属性的两重性(安全性,有效性)
质量要求的刚性(稳定性,均一性)
消费人群的特定性
使用者的专业性(第三方)
消费形式的被动性
社会属性的两重性(经济性,公共福利性)
效益的无价性
用药风险无处不在!
我国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国家之一,每年约有500~1000万住院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中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可达25~50万件。
典型事例1:2006年12月17日收治的因车祸导致粉碎性骨折的9岁患者,医院于凌晨3:35至6: 40实施了大腿高位截肢手术,但术前、术中均未使用抗菌药物,而术后使用了包括泰能在内的3种抗菌药物,但未能控制术后感染,患者于12月23日因术后感染、败血症、多器官衰竭死亡。
典型事例2:2007年5月6日一2岁小男孩因感冒就诊,医生开具清开灵注射液进行治疗,患儿用药30分钟后(约80ml)出现畏寒、寒颤、面色苍白,四肢痉挛、口渴、面色变黄至灰黑,随即全身抽搐、口唇发绀,面色青紫、随即呼吸、心跳停止。30分钟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四、我国与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相关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要求
1.《药品管理法》(2001年修订,全国人大常委会)
医疗机构必须配备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非药学技术人员不得直接从事药剂技术工作。
医疗机构购进药品,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药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得购进和使用。
医疗机构的药剂人员调配处方,必须经过核对,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对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者重新签字,方可调配。
医疗机构必须制定和执行药品保管制度,采取必要的冷藏、防冻、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保证药品质量。
2.《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2002年颁布实施,国务院)
医疗机构审核和调配处方的药剂人员必须是依法经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
医疗机构购进药品,必须有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记录。药品购进记录必须注明药品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购货数量、购进价格、购货日期以及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3.《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2004年颁布实施,卫生部)
按国家有关规定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方可从事药学专业技术工作。非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不得从事药学专业技术工作。
二级以上的医院应成立药事管理委员会,其他医疗机构(诊所、中医诊所、民族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卫生站除外)可成立药事管理组。药事管理委员会(组)监督、指导本机构科学管理药品和合理用药。
药事管理委员会(组)由5~7人组成。其中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1名。机构主管负责人任主任委员,药学部门负责人任副主任委员。
药事管理委员会(组)的职责是:
(1)认真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按照《药品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机构有关药事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
(2)确定本机构用药目录和处方手册;
(3)审核本机构拟购入药品或配制新制剂及新药上市后临床观察的申请;
(4)制定本机构新药引进规则,建立新药引进评审专家库,随机抽取组成评委,负责对新药引进的评审工作;
(5)定期分析本机构药物使用情况,组织评价本机构所用药物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提出淘汰药品品种意见;
(6)组织检查毒、麻、精神及放射性等药品的使用和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7)组织药学教育、培训和监督、指导本机构临床各科室合理用药。
医疗机构(诊所、中医诊所、民族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卫生站除外)应根据本机构的功能、任务、规模,在保质保量完成医疗机构药事工作的基础上,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设置相应的药学部门。
一级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药学部门负责人应由具有药学专业中专以上学历并具有药师以上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担任。
药学部门要掌握新药动态和市场信息,制定药品采购计划,在保证药品供应前提下,加速周转,减少库存。同时,做好药品成本核算和帐务管理。
药学部门必须制定和执行药品保管制度。药品仓库应具备冷藏、防冻、防潮、避光、通风、防火、防虫、防鼠等适宜的仓储条件,保证药品质量。
医疗机构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处方管理制度,认真审查和核对,确保发出药品的准确、无误。发出药品应注明患者姓名、用法、用
量,并交待注意事项。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对有配伍禁忌、超剂量的处方,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拒绝调配。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者重新签字,方可调配。
4.处方管理办法(2006年发布,2007年5月1日实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本办法所称医疗机构,是指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批准登记的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妇幼保健院、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室(所)、急救中心(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以及护理院(站)等医疗机构。
药师应当凭医师处方调剂处方药品,非经医师处方不得调剂。
处方内容:(1)前记: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临床诊断、开具日期等。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还应当包括患者身份证明编号,代办人姓名、身份证明编号。
(2)正文:以Rp或R(拉丁文Recipe“请取”的缩写)标示,分列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法用量。(3)后记:医师签名或者加盖专用签章,药品金额以及审核、调配,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加盖专用签章。
5.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2003年颁布,2004年实施,国务院)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乡村医生一般医疗服务范围,制定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乡村医生应当在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规定的范围内用药。
湖南省第一部《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试行)》已正式下发,定于今年8月1日开始启用。
6.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2004年颁布实施,药监局和卫生部)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生产、经营、使用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应详细记录、调查、分析、评价、处理,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每季度集中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其中新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于发现之日起15日内报告,死亡病例须及时报告。
二、目前乡镇卫生院药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问题:获得政府的政策法规以及安全用药信息渠道不畅
对策:定期上因特网获取信息,特别用药安全警告信息。
2.问题:无药事管理组织,无相关制度
对策:按《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建立药事管理小组,制定相应的制度,制度制定要实用、精练,具有可操作性,不是用来挂墙的和对付检查的。
3.问题:非药学技术人员从事药学工作比较普遍
对策:适当引进药学专业人员,并加强培养
4.问题:无药品药品目录和处方手册,无采购计划,按需采购,随意采购,食品普遍存在,有点甚至有化妆品。
对策:按湖南省《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试行)》制定处方手册,同时考虑湖南省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建立实物账本,根据用量确定采购计划,避免积压货物、积压资金,加快资金周转。食品和化妆品存在潜在风险,不要进药房。
5.问题:大部分卫生院没有药库,验收、实物帐不规范,有的医院护士验收药品,条件好的医院实行了电脑管理,但院长以为实行电脑管理就万事大吉。
对策:建立合理、实用的工作流程(SOP)
6.问题:药品效期管理十分不规范,不科学,没有效期牌,药架上有过期药品,报损药品数量没有硬性要求。
对策:制作效期牌,定期清查近效期药品。
7.问题:处方设计不合要求,如诊断栏,无发药核对栏,无颜色处分
对策:有条件尽快更换处方,无条件的逐步更换。
8.问题:未凭处方即可发处方药,发药无核对,药房无配伍禁忌表
对策:按《按处方管理办法》制定药品调剂制度,严格把好药品核对关。
9.问题:医院药房超市化趋势比较明显
对策:需各方共同探讨解决。
五、合理用药
1.不合理用药典型例子
二甲双胍与氢氯噻嗪同时服用时,药物相互作用造成的不良反应相对较重,氢氯噻嗪可引起血糖升高,而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引发各种并发症。头孢曲松2.0g,静脉滴注,bid。头孢曲松半衰期长,一天一次即可。
上感用头孢三代治疗。
活菌制剂(如培菲康、常乐康等)与抗菌药物通用。抗菌药物将药物活菌杀死导致药物失效。
2.按药品说明书用药
药品说明书是指导怎样使用药物的依据之一,具有法律效力,在使用药物之前正确解读说明书是安全用药的前提。
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卫生部2004年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12.医院临床用药管理办法 篇十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院临床用药行为,不断提高临床药物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促进医院医疗水平稳步上升,保护患者、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省委组织部、省监察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全省三级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管理的意见》(豫卫医[2010]6号)及《河南省卫生厅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管理的通知》(豫卫纠[2010]7号)的相关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此管理办法。
第二章药品临床供应规定
第二条医院用药目录制定:持续性完善医院用药目录。医院用药目录制定紧密结合国家基本用药目录、河南省基本医疗工伤保险用药目录、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基本药物目录;临床各专业用药目录必须经各专业医师集体讨论确定;医院用药目录由药剂科汇总临床专业用药目录后,经药事管理委员会审议确定,并逐年根据临床各专业新的药物治疗技术发展需要,于每年定期补充完善,即对不良反应多、疗效不确切药品实行淘汰,增补新药试用。
第三条新药引用管理规定:新药引用按医院新药引进办法具体执行,每年定期经药事管理委员会研究,确定引用品种。
第四条医院用药目录外品种临时引用管理:日常工作中,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应用医院药品目录外药品,由临床科主任写出临时用药申请,经主管院长审批后,交药剂科主任办理。药剂科应及时向申请用药科室反馈采购信息。临时采购药品仅限于一次采购量。药剂科只受理由临床科主任提供的用药申请。
第五条 为保证用药安全,严禁自备用药,特殊情况报医务科经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使用。
第三章建立临床用药督导组织,明确管理职责
第六条 临床用药督导组织由业务主管院长为组长,监察办主任、医政科科长、药剂科科长为副组长,成员由医政、药剂、医院感染办公室等相关职能部门及临床专家组成。临床用药督导组办公室设在药剂科。
第七条临床用药督导组织职责:负责对相关职能部门临床用药管理工作的监督、临床科主任用药监管工作的监督,临床现病历用药的督导、归档病历的用药评价,门诊处方点评,临床用药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每季度召开例会,汇总、分析医院临床用药督导及相关制度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改进措施。
第四章临床用药管理目标
第八条医院总药费比率<43%。临床各专业科室用药比例:普外科、神经外科42%;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烧伤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36%;创伤骨科、关节脊柱外科33%;消化肾病科、内分泌血液风湿科、干部病房52%;神经内科、呼吸内科、肝病科53%;肿瘤科58%;康复科25%;心血管内科29%;妇科30%;产科17%;儿科40%;急诊科41%;手术室27%。以后根据上级要求调整。
第五章临床用药管理措施
第九条实施临床用药督导三级负责制。全院临床用药由督导组负责:定期组织专家对
临床科室现病历用药情况检查,对归档病历合理用药进行评价;临床病区用药由科主任负责;病区实行医疗小组组长临床用药督导负责制。
第十条实施临床用药“双十制度”,对药品用量实行动态监控,每月统计销售金额前十位药品及每种药品应用的前十位临床医师,抽取当月使用相应药品的每位医师归档病历,组织临床用药专家评价其病历用药是否合理。
第十一条实施处方点评制度。门诊药房每天对门诊处方进行质量监控,并记录;临床用药督导组每月随机抽取不少于5日量处方进行处方质量评价。
第十二条实施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专项评价,每半年对全部临床科室应用抗菌药物的医师,按其应用抗菌药物金额多少进行排序,对各临床科室排在前3名的医师,结合专业特点、工作量进行综合评价。
第十三条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把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性使用、限制性使用、特殊使用三级目录。明确临床医师用药权限:非限制性使用抗菌药物,即有处方权的临床医师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均有权限使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应经具备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在病历用药医嘱上签字后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具备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并须科主任签名后使用。
第十四条实施临床用药告知制度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对使用河南省基本医疗工伤保险用药目录、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基本药物目录外药品及价格较昂贵的药品、特殊用药,要告知患者或家属,并在病历上签字。
第十五条实施药师查房制度药师定科室分专业实行查房,以会诊的形式兼顾其他临床科室,对危重患者建立药历,对患者的治疗过程、用药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监测。
第六章临床用药考评
第十六条临床用药督导组每月负责统计临床各科室的药费比率及归档病历抗菌药物应用比率。
第十七条 临床用药督导组负责月销售金额前十位药品、前十位抗菌药物及使用医师统计,由病案室抽取相关医师归档病历。
第十八条医院用药督导组每月组织临床专家及督导组成员,对现病历用药进行督导,对每月前十位药品涉及的前十名医师归档病历进行评价;每半年对各专业按应用抗菌药物金额排序前3名医师病历评价合理用药。
第十九条临床用药督导、检查、评价结果每月报医院信息科由监察办督导执行奖罚。
第七章临床用药奖惩
第二十条超药费比率处罚:临床科室每超过规定药费比的1%,扣全科奖金5%,扣科主任奖金5%;超过5%以上者停发当月奖金;用药督导组对超用药比科室全科临床医生归档病历进行评价,对不合理用药病历,按不合理用药金额30%处罚;连续两次超药费比科室,医院给予科主任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三次超药费比科室,取消科室当年评先资格;年药费比超过规定药费比5%的科室,免去科主任职务。
第二十一条归档病历评价处罚:销售金额前十位药品涉及的前十名医师归档病历评价:不合理用药病历,给予医嘱医师不合理用药金额30%处罚。连续两个月“双十”归档病历评价,存在不合理用药医师,医院给予警示谈话;连续三个月“双十”归档病历评价,存在不合理用药医师,停止其处方权一个月,离岗参加合理用药培训一月。
第二十二条现病历用药督导。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每项扣科室奖金50元;对特殊用药、价格较贵重药品、高档抗菌药物应用、联合应用病程记录无用药指征者;及上述药品用
药时间较长,病程记录无疗效评价者;抗菌药物应用病历不遵守分级管理制度,病历用药医嘱无上级医师签字;病情感染严重,不做病原微生物检验者;预防用药联合使用三种抗菌药物;换用、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无原因分析者;应用医保、农合目录外品种,价格昂贵药品,特殊用药等不告知患者或其家属,在病历上无签字者;不符合特殊病情,生理状况使用抗菌药物无说明原因者。
第二十三条处方点评处罚。对开具处方不合格医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每张处罚10元,普通处方每张处罚5元;对不合理用药处方按不合理用药金额30%处罚;每考核5次以上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认定为医师定期考核不合格,离岗参加培训一月。
第二十四条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专项评价处罚。对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排在前3名医师病历,组织临床专家评价。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比例小于20%的,进行警示谈话,并在院内公示;不合理比例在20%-30%的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不合理比例在30%-40%的暂停3个月处方权,取消当年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资格;不合理比例在40%-50%的,暂停6个月处方权,低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一年;不合理比例在50%-60%的暂停6个月执业活动,低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二年;不合理比例在60%-70%的,暂停1年执业活动,低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三年;不合理比例大于70%的,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吊销医师执业证书。
第二十五条对因工作量大、收治患者多、归档病历评价临床用药合理规范者,且用药比率不超过规定的前3名医师给予500元奖励。
第八章临床用药分析、评价、反馈
第二十六条药事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会议,听取用药督导组对本季度全院临床用药管理及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并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改进措施,上报院长办公会。
13.医院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制度 篇十三
1 临床药学与临床药师的概念
临床药学:是以病人为对象, 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 实践药物合理使用, 提高临床用药质量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临床药师:是以系统药学专业知识为基础, 具有一定临床医学、医疗文书、药物治疗学和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 承担医疗机构临床药学技术工作, 面向病人与临床, 参与临床用药, 发现、解决、预防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 保障病人药物治疗安全、有效、经济的药学专业人才。
临床药学是一种工作模式, 是医院药学研究和管理发展方向, 始于上世纪60年代, 以合理用药为核心, 要求药师真正完全走进临床, 参与到临床诊疗活动中, 承担着减少药害、节约资源、保障用药患者身心健康的社会责任。
2 临床药学在促进合理用药方面的作用
有报道称上市药物中的70%被诸多原因而浪费, 我国每年死于药物不良反应者近20万人, 若能大力推动合理用药, 使用药做到安全、有效、经济、适当, 则可减少60%的浪费和大量药害。临床药师以其丰富的现代药学知识与医师一起为患者提供和设计最安全、最合理的用药方案, 协助医生在合理的时机开出正确的处方、正确的剂量, 避免药物间不良的相互作用, 解决影响药物治疗的相关因素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此外当医生开出药方后, 临床医师还要负责把医嘱告诉病人, 告诉病人在什么时间段服、怎么服效果更好。从而减少药害、节约资源、保障用药患者身心健康, 因此, 只有建立临床药师制, 大力开展临床药学, 才能真正做到合理用药, 进而提高医疗质量。
3 临床药学的工作内容
3.1 参与查房和用药方案设计
与医师共同查房, 同医护人员进行讨论交流, 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特别是对疑难病例、典型病例的用药讨论。同时还要进行处方审核, 查阅病历, 记录病人的用药情况, 如所选药物的剂型及用法用量、药物理化配伍、药物相互作用等。
3.2 建立信息网络, 开展药学服务
应用计算机建立药学信息站, 通过多种形式 (窗口咨询, 电话咨询, 网上咨询等) 建立医院院内用药咨询系统, 包括:联合用药问题, 特殊人群用药问题, 不良反应, 药物的药效和相互作用, 注意事项及药学科研、药学教育、药学情报、药学服务等各个方面, 从而为患者、临床医护人员提供药学服务。
3.3 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及时反馈给临床一线和本地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可能避免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3.4 开展治疗药物监测, 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
对于治疗量比较狭窄、毒副反应强的药物 (如地高辛、氨基糖苷类) , 特殊情况用药如婴儿、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应用分析技术测定血液或其他液体中药物浓度, 结合药物动力学原理计算病人的药动学参数, 制定或调整个体化的给药方案, 从而达到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
3.5 开展药物利用研究
用药物经济学理论、方法与技术, 从成本-效果、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指标等方面对临床病例进行分析, 为患者提供既节约费用又有良好效果的技术方案, 以实现“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宗旨, 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们的健康生活质量。
4 开展好临床药学的建议
4.1 明确认识开展临床药学的意义是前提
4.1.1 医院领导层应认识到, 目前由于规范了药品采购, 特
别是实施了集中招标采购, 使经营药品的利润受到了严格的控制, 国家将逐渐取消“以药养医”的体制。今后, 药品只是医生治病的工具, 不再是医院获利的手段, 为了改善医院的经营和提高医疗质量, 必须建立临床药师制, 大力开展临床药学。
4.1.2 药学工作者应认识到, 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的发展方向,
现在医院药学的工作状况是以药品调剂、药物制剂和药品采购等具体操作性工作多, 而参与临床用药、提供药学信息与咨询服务、药学科研少。为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必须抓住机遇, 更新观念, 加速转型。
4.2 加强制度化建设是保障
2002年卫生部下发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提出:医院药学部门的工作, 要以服务病人为中心, 临床药学为基础, 促进科学合理用药, 要在医疗机构内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 以满足人们安全、有效、经济的科学用药要求。为明确临床药师的职责、权利和规范临床药学工作, 就必须加强制度化建设, 以保障临床药学健康发展。
4.3 加快培养临床药师是关键
要开展好临床药学, 就必须有合格的临床药师, 但我国目前非常缺少专业化的临床药师。因此要加快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抓紧对现有药学人员的培养, 派送相关人员进行临床药学专业培训或相关知识 (诊断学、治疗学、药物经济学等) 的继续教育;同时引进本科为临床药学专业, 研究生阶段为临床药理学 (或临床医学) 专业的硕士, 博士, 或者本科为医疗专业, 研究生为临床药学 (或医院药学) 的硕士、博士, 作为医院开展临床药学的技术骨干。
4.4 积极为临床药学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是基础
医院要为开展临床药学工作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 如药学资料、计算机、实验仪器等。
摘要:目的探索临床药学的工作方式、方法, 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对临床药学的概念、作用和工作内容进行介绍。结果对现阶段如何开展好该项工作提出了建议。结论临床药学在促进合理用药方面有重要作用, 医院应系统地开展此项工作。
关键词:合理用药,临床药学
参考文献
14.医院合理检查管理制度 篇十四
为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进一步杜绝“不合理检查”现象,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以科学诊治为原则,以安全为基础,以合理为核心,以规范行为为目的,以降低费用为目标,特制定本制度。
一、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按诊疗需要开具必须的检查项目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并将检查的意义告知病人,确保患者医疗安全。
二、对于单纯或典型的疾病,检查项目要适可而止,能不做的检查不做。
三、对疑难复杂患者的检查项目应有针对性、阶梯性,可检查可不检查的,在不影响患者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不检查或少检查。如病人确需进行彩超、CT、磁共振等价格昂贵的大型仪器检查,应取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后方可实施。
四、开具检查项目时,在费用上应本着就低不就高的原则,并不得再进行同一性质的其他检查项目
五、在诊疗过程中,给病人的检查应尽量避免重复或类似的检查,但应及时做好复查)。
六、医院每月对全院的检查情况进行督查,要求CT检查阳性率≥70%,MRI检查阳性率≥70%。
15.合理用药制度 篇十五
合理用药工作制度
(一)随着新药的迅猛发展,临床用药品种数不断增多,药物治疗的处方配伍复杂。为提高药物疗效,避免不合理用药,临床药师要深入临床,加强医药合作,开展合理用药工作。
(二)在医疗工作中积极推广《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本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要根据本院及本地区药物资源的实际情况遴选出《本院基本用药目录》,定期制定和修订《本院基本用药目录》和协定处方,组织临床用药的评价,不断引进效价比高的药品品种,并淘汰效价比低的药品。
(三)药师在调配处方过程中应做到严格审查、准确调配,发现处方用药或用法有不妥当之处,应及时与经治医师联系,避免由于药物不良相互作用和其它不合理用药情况造成的药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药师发药时要坚持核对制度,发药同时,要切实作好对病人的用药注意事项等交待工作。
(四)加强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察工作。严格执行《药品不良反应监察工作制度》,积极收集住院及门诊病人的药品不良反应资料,并做好分析、总结和上报工作。
(五)做好药师下临床工作,按照《药师下临床工作制度》,积极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危重病例讨论及院内重大抢救工作。以药物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开展治疗药物的监测,协助临床合理使用药物,以达到个体化给药的目的。
(六)积极开展治疗药物的药物经济学和药物流行病学的分析和研究工作;做好上市后药品的药物监测和再评价工作。特别是对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心血管类药物等,要做到经常分析和研究。对门诊处方和住院病人的药物治疗方案,至少每半年进行合理用药分析。其分析结果作为医疗质量管理考核的指标之一。
(七)积极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咨询工作,对医护人员、病人及病。人家属提出的用药问题必须做到有问必答,并尽可能提供相关资料。对不能当场回答的问题应留下病人的联系方式,查到确切资料后再提供给病人。
(八)做好合理用药宣传工作。向病人和社会宣传合理用药知识;主办《药讯》,向临床医护人员宣传合理用药资料和新药情报,以促进全社会的合理用药水平。
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为加强药事管理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经济性、有效性,避免各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药品管理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负责全院的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工作。
(一)、“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组成人员名单: 组 长:曹 云
副组长:杨辉鹏、喻学林
成 员: 汤志超 高良通 罗莉 熊玉先 李志斌 刘建儒
(二)、“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提出本院合理用药的目标和要求;组织对全院临床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对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宣教,切实推进全院临床合理用药。
(三)各职能科应履行全院合理用药监督管理职责,医务科应经常深入科室检查临床用药情况,及时反馈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提交“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讨论决策。药剂科应定期公布全院抗菌药品和新特药品的使用情况。
(四)各临床科成员负责对本科医师合理用药的监督管理职责,及时纠正本科室医师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二、医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用药方案,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范围或更改、停用药物,必须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执行用药方案时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根据必要的指标和检验数据及时修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门诊用药不得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
三、医师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等,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规定的,应报医院药事委员会审批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使用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四、医师在使用毒性药品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使用肝、肾毒性药品前应先进行肝、肾功能的检查,使用中应定时监测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其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用药。
五、医师制定用药方案时应根据药物作用特点,结合患者病情和药敏情况,强调用药个体化。要充分考虑剂量、疗程、给药途径,同时考虑药物的成本与疗效比。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坚决不用,可用低档药的就不用高档药,尽量减少药物对机体功能的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降低药品费用,用最少的药物达到预期的目的,对较易导致严重耐药性或不良反应较大以及价格昂贵的药物实行审批制度。
(一)严格控制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医院每年根据药品和诊疗价格的调整情况确定各临床科室药品与诊疗收入的比例。逐年降低药品收入比例,改变医院以药养医的局面。
(二)使用贵重药品、医疗保障患者使用自费药品必须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因未取得患者同意引发用药纠纷的,其经济赔偿由责任医师承担。
(三)除抢救病人和抢救药品外,单种药品日用量价80元以上的必须经科主任审批,并在病程记录中有使用目的记录,如无科主任审批,无使用目的记录或依据不充分的扣发当事人当月奖金100元和科室管理分5分。
(四)落实科室用药公示制度、单品种用药总量监控公示制度、医师用药情况监控制度、医师合理用药评价通报制度,定期在医院药讯和医院院刊上通报监控情况。
(五)对临床用药情况,医院将常规监督检查,并定期和不定期组织人员检查,对无充分依据使用贵重、滋补药品和滥用其它药品的,由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进行评价,确属不合理用药的,扣发当事人当月奖金100元和科室管理分5分。
六、严格掌握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疗程。
(一)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原则上不联合用药。下列情况时可联合用药:
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二种或二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
4、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5、由于和为利用药物协同抗菌作用,同时为减少其中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的剂量和毒性反应使用联合用药。
6、联合用药原则上只能采用二种药物联合,三种及三种以上药物联合必须有科以上的集体会诊确定(结核病除外)。
7、门诊病人使用抗菌药物以单用为主,严格控制联合用药。
(二)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1内儿科以下情况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2外科的清洁性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和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3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性用药:
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眼内手术等;
③异物植入性手术;
④高龄或免疫缺陷等高危人群;
4清洁工--污染手术,如上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等手术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三)抗菌药物使用疗程:
1门诊使用抗菌药物,原则上不超过三日量,最多不超过七日量(结核病除外),特殊情况需要较长疗程的,经治医师必须在病历上予以记载。
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一般感染性疾病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但是,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治疗,以防复发。
七、抗菌药物的分线管理规定
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药物的耐药性和药品的治疗费用,根据其抗菌药物的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性、使用安全性、毒性反应以及价格将其分为三线。
(一)抗菌药物分线原则:
1第一线抗菌药物,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的药物,依临床需要使用,处方不受限制。
2第二线抗菌药物,疗效好,但价格较贵,或不良反应较明显,应控制使用。
3第三线抗菌药物,疗效好,但易致菌群失调,价格昂贵,不良反应大或新研制上市的抗菌药物应严格控制使用。
(二)抗菌药物的三线分类(见《仁寿县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
(三)抗菌药物分线使用规定
1、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根据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致病菌以及细菌耐药情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加于综合分析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一线抗菌药物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第二线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第二线抗菌药物;第三线抗菌药物的选用必须从严掌握。
2、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使用一线抗菌药物;患者需要应用第二线抗菌药物治疗时,必须经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临床医师会诊并签字方可使用。需要应用第三线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并经相关科室医师会诊并经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临床医师签字后方能使用。
3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经请示科主任可以超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一天用量,第2天用药按前一条程序审批后使用。
(四)选用二线、三线抗菌药物原则
1、感染病情严重者,如菌血症、脓毒血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脏器穿孔、重度烧伤等。
2、免疫功能低下并发感染者。
3、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对某些药物敏感者。
(五)违反以上抗菌药物分线使用规定和原则,经“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和其他专项检查、评价、确定为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扣发当事人当月奖金100元和科室管理分5分。
八、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评价标准见《仁寿县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以及《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
九、检验科应加强和重视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切实提高病原学的诊断水平。掌握规范的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技术,提高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准确率,为临床医师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临床医师对住院患者在使用或更改抗菌药物前要采集标本作病原学检查,以明确病原菌和药敏情况,力求做到有样必采。
十、各药房药剂人员必须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处方用药进行适宜性和合理性审核,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告知开具处方的医师,情况严重的应拒绝调配并向医院合理用药监督小组报告。
16.医院门诊不合理用药的处方分析 篇十六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 年5 月~2015 年5 月本院门诊处方8600 张, 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339 张。所选处方覆盖面广, 涉及门诊各诊室, 代表性强。
1. 2 方法对8600 张门诊处方进行合理用药评估, 内容包括重复给药、适应证、不良作用、用法用量、药品剂型、配伍禁忌、联合用药、给药途径等, 不合理用药处方339 张, 占3.94% (339/8600) , 分析不合理用药处方的情况, 总结合理用药对策。
2 结果
339张不合理用药处方中, 不规范处方220张, 占64.90% (220/339) ;用药不合理处方27张, 占7.96% (27/339) ;超常处方92张, 占27.14% (92/339) 。不规范处方所占比例较高。
2.1不规范处方220张不规范处方中, 166张 (75.45%) 为用法不准确、不明确, 多潘立酮片、阿卡波糖片、酵母片、格列硅酮片、乳酶生片、氨溴索片等药物处方中未标明用药时间, 餐前或餐后, 仅注明用量;滴眼液处方无准确用法, 仅写“外用”;54张 (24.55%) 为书写不全, 处方中1~2种药物无相应诊断。
2. 2 超常处方92 张超常处方中, 47 张 (51.09%) 为未按照适应证用药, 如给予结膜炎患者碳酸钙D3片, 给予前列腺炎患者甲钴胺片, 给予颈肩综合征患者氧氟沙星片, 给予腰肌劳损患者大活络丸等;20 张 (21.74%) 超说明书用药, 如给予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正天丸或人参健脾丸等;25 张 (27.17%) 使用2 种或2 种以上相同作用的药物, 如同一张处方中应用消痛贴膏、骨通贴膏或云南白药膏, 同时开枸橼酸铋钾胶囊和鼠李铋镁片, 同时开无极膏和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同时开盐酸西替利嗪片、鼻炎康。
2. 3 用药不合理处方27 张用药不合理处方中, 4 张 (14.81%) 给药途径不合理, 如阴道应用甲硝唑片, 口服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等;5 张 (18.52%) 选择药物不合理, 如治疗咽炎选择六味地黄丸, 使用替硝唑片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8 张 (29.63%) 联合用药不合理, 如关节炎患者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 急性肠炎患者联合使用诺氟沙星胶囊和乳酶生片, 消化不良患者联合使用乳酶生片和蒙脱石散;7 张 (25.93%) 用法用量不合理, 如氯霉素滴眼液写0.5 ml/ 支, 实为8 ml/ 支;3 张 (11.11%) 重复用药, 如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同时应用维C银翘片、氨咖黄敏胶囊、酚麻美敏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
3 讨论
目前, 医药科技发展迅速, 药物品种不断增多, 临床病种日益复杂, 安全、合理用药对保证患者安全、促进疗效有积极作用[2]。在本研究中, 8600 张处方中, 共有339张不合理用药处方, 占3.94%, 其中不规范处方220 张, 占64.90%;用药不合理处方27 张, 占7.96%;超常处方92 张, 占27.14%, 说明医院门诊实际工作中仍有不合理用药现象发生, 需予以重视。220 张不规范处方主要问题是书写不全及用法不准确、不明确, 提示医师必须不断学习药物知识, 养成规范书写处方的习惯。92 张超常处方主要问题有未按照适应证用药、超说明书用药、使用2 种或2 种以上相同作用的药物, 提示医师应严格按照患者实际病情及药物适应证用药, 严格遵照药物说明书。27 张用药不合理处方主要问题有给药途径不合理、选择药物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及重复用药, 提示医师及药师应加强培训, 更新知识结构。
结合以上分析, 作如下思考:①医师对如何用药及是否用药具有决定权, 故必须具备较强的工作责任心, 加强知识学习, 掌握药物相关知识, 如适应证、药理作用、禁忌证、用法用量、联合用药注意事项等, 准确、安全、合理的选择药物, 避免不良反应[3];②药师主要承担用药指导、审查处方及调剂配发等工作, 药师审方能力差, 与患者及医师之间缺乏沟通, 均可导致不合理用药, 因此, 药师必须不断学习临床药理学及治疗学知识, 提高审方能力, 发挥药学专长, 认真调配处方, 严格遵守“四查十对”, 对不合理、不规范的处方予以退回, 与医师及时沟通, 质疑不合理用药, 并提出合理建议, 促进安全、合理用药;③重视用药指导, 加强用药宣传及健康教育, 向公众讲解用药常识, 向患者说明治疗药物的注意事项、用法、用量等, 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 不得随意加量、减量或加药、减药等, 提高依从性。合理用药意义较大,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不合理用药处方, 促进经济、安全、正确、有效用药。
摘要:目的 对医院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 总结合理用药措施。方法 8600张门诊处方, 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339张, 对不合理处方的情况进行分析, 针对如何合理用药提出措施。结果 339张不合理用药处方中, 不规范处方220张 (64.90%) , 用药不合理处方27张 (7.96%) , 超常处方92张 (27.14%) 。不规范处方所占比例较高。结论 推进合理用药, 加强门诊处方管理, 减少不合理用药处方。
关键词: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
参考文献
[1]吕永丰, 叶琳, 梁丹.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与对策.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30) :38-40.
[2]刘伦德.我院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安徽医药, 2010, 14 (10) :1230-1232.
【医院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医院第二季度合理用药分析及对策06-23
合理用药宣传制度10-10
医院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办法06-24
合理用药培训08-27
合理用药培训记录07-30
合理用药系统介绍08-04
区域合理用药实施方案09-16
合理用药培训工作总结09-17
合理用药培训班意义09-23
年度合理用药监测情况总结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