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禾文言文及翻译(精选11篇)
1.陈禾文言文及翻译 篇一
引导语:《学弈》是选自《孟子·告子》中的一个故事。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学弈》文言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学弈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现在你把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而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有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注释
弈:下棋。(围棋)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数:指技艺。
致志:用尽心志。致:尽,极。
不得:学不会
善:善于,擅长。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听之:虽然在听讲。
惟:同“唯”,只。
以为:认为,觉得。
鸿鹄:天鹅。
援:引,拉。
将至:将要到来。
思:想。
弓缴:弓箭。
为:因为
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之:谓,说。
虽与之俱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
弗若之矣:成绩却不如另外一个人。
弈者:下棋的人。
通国:全国。
使:让(动词)。
之:他,之前一个人。(指第一个用心听讲的人)
俱:一起。
弗:不。
若:如。
矣:了。(语气词)
为:同“谓”,指有人说。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与:同“欤”叹词,相当于“吗”。
然:这样。
也:是。
启示
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来源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而这段古文共有5句,有三层意思。第一句是一层意思,指出弈秋这个人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这句话为下文做了铺垫,因为“名师出高徒”,他的学生肯定都是高手,而且一定是高手如云。第二层(第二、三句)却出现了一种不和谐的现象:弈秋教的两个学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把弈秋所教的话完全记在心里;另一个虽然在听,心里却在想着也许就有天鹅飞来,然后想着要拿起弓和带丝绳的箭去把它射下来。结果虽然一同学习,后一个比前一个却是远远比不上了。第三层(最后两句)是自问自答:是不是后一个比不上前一个聪明呢?我可以说:完全不是。联系第二层可知,后一个只因为他不肯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落后的啊!只有四句话,却层次分明地讲明白了不专心致志便学不好本领的道理,告诉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文言文的简洁精炼由此可见不一般啊。
《学弈》通过弈秋教学生下棋的事。说明了在同样的条件、老师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做事要专心致志,绝对不可以三心二意的道理
2.文言文翻译刍议 篇二
文言文的翻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译出原来的用词造句的特点,尽可能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甚至原来的表达方式也要保留,直译的好处是忠于原文。不足之处是,有时译文难懂,语言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甚至可以采用同原文差别比较大的表达方式。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原文的语言表达习惯,通顺、流畅、易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不能字字落实。翻译文言文采用哪一种方式视具体的情况而定。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所谓“信”就是忠于原文,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加;所谓“达”就是做到通顺,译文要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所谓“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充分体现原文的语言风格。从高考考查的题目来看,重在“信”。即重点在字、词、句的落实上,也就是要对句中每一个实词虚词的用法意义,都能作出准确的翻译,同时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语气。因此,在这三个要求之中,“信”是最基本的。
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是“留、对、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年号、国号、职称、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庆历四年”则不用翻译;“沛公军霸上”(司马迁《史记·鸿门宴》)中的“沛公”和“霸上”也不用翻译。
“对”,就是对译。按照原文的数字、词序和句式,逐字逐句地翻译。例如:“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蒲松龄《狼》)对译为:咬断了它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司马迁《史记·鸿门宴》)翻译为: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气助词,不用翻译。
“补”,就是“增补”。下面几种情况需要增补:1.变单音节词为双音节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语句,要加括号。例如:
1.不违农时(《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译文:(您)估计我回到军营的时候,您才进去。
3.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史记·鸿门宴》)译文:樊哙说:“现在情况怎么样了?”张良说,“(现在的情况)非常危急。”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汉语替代古代词汇。如:“吾、余、”等换成“我”,“尔、汝”等换成“你”。如:“岁征民间”(蒲松龄《促织》),“岁”换成“年”。
“调”,就是调整。把一些特殊的句式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而这些特殊的句式大部分是倒装句。倒装句有:主谓倒置,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定语后置。例如;
l.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译文:你笨得太厉害了!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
译文:不了解句读,不解决疑难问题。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苟况《劝学》)译文: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出来的,可它的颜色比蓼蓝还青。
4.求人可使报秦者(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找一个可以出使到秦国去回复秦国的人。
“变”就是变通。在基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地翻译有关文字。例如:波澜不惊(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文:(湖面)风平浪静。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材料都出自课外,给广大考生阅读带来很大的麻烦,有时无迹可寻,无从下手。但是,只要我们遵循文言文的规律,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我们长期的教学实践,翻译文言文应该注意以下四个步骤:
一、注意补充省略成分。文言文里省略的成分很多,有省略主语的,有省略谓语的,有省略宾语的……翻译时,要注意补出来。这方面的例子已在前文的“翻译的具体方法”之“补”中作过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二、注意调整语序。文言文中常有变式句出现,主要有: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翻译时要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否则译文颠三倒四,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变式句的具体例子,已在翻译的具体方法之“调”中作过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三、注意活用现象。文言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词类活用现象。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等。翻译时要把握住词语的含义。例如:
1.项伯杀人,臣活之(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译文: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活:使……活,动词的使动用法)
2.今媪尊长安君之位((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如今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尊:使……的地位尊贵,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译文;先击败秦军攻入咸阳的,让他做王。(王:使……为王,让……做王,名词的使动用法)
4.渔人甚异之(陶渊明《桃花源记》)译文:打鱼的人认为其很奇怪。(异:认为……奇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5.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译文:他懂得的道理远比我早,我跟随他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师:把……当作老师,名词的意动用法)
6.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司马迁《史记·鸿门宴》)译文:沛公想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国相。(王:为王,名词活用动词)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众位大臣官吏百姓,能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受上等奖赏。(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四、注意抓关键词。文言文里往往因为个别的词而影响了全句的理解,这个词就是关键词。阅读时应联系语境,重点突破。
例文:
夫王道者,不可以小用也。大用则王,小用则亡。昔者徐偃王、宋襄公尝行仁义矣。然终以亡其身、丧其国者,何哉?其所施者,未足以无其所求也。故夫有可以得天下之道,而无取天下之心,乃可与言王矣……观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勾践欲赦之,彼范蠡者独以为不可。援桴进兵,牟刎其颈。项籍之解而东,高市亦欲罢兵归国。留侯谏曰:“此天亡也,急击勿失。”此二人者,以为区区之仁义,不足以易吾之大计也。
翻译:
1.大用则王,小用则亡。
2.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
题1中的关键词语“王”和“亡”。王,名词活用动词,可译为“称王”:亡,身亡。译文: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
题2中关键词“解”和“东”。解,突破重围;东,名词活用动词,向东而去。译文:在项籍突破重围而后向东败逃的时候,汉高帝也想收兵回国。
文言文翻译要注意的事情很多,但只要我们注意翻译的基本原则、要求、具体方法、步骤,我们就会方便得多。
3.初中课外文言文及翻译 篇三
公孙丑说:“君子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为什么呢?”孟子说:“因为情理上行不通。(父亲)教育(儿子)必然要用正确的道理;用正确的道理行不通,接着便会动怒。一动怒,就反而伤了感情了。(儿子会说:)‘你用正确的道理教育我,而你自己的做法就不正确。’这样,父子之间就伤了感情。父子之间伤了感情,就坏事了。古时候相互交换儿子进行教育,父子之间不求全责备。相互求全责备,会使父子关系疏远,父子疏远,那就没有比这更不幸的了。易子而教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或:有时。④庵:茅草小屋。⑤荆:灌木名。⑥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⑧易:交换。译文
任末,他14岁时就背着书箱拜了很多老师,不怕艰难险阻。他常说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他贫穷无家,有时没有宿处,只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跟他学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为了要研读他写的心得体会,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不是古代圣贤的著作他是不看的。临死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读书佐酒
苏子美为人豪放不受约束,喜欢饮酒。他在岳父杜祁公的家里时,每天读书,(他边读边饮酒),以喝完一斗为限度。杜祁公(对此)深感怀疑,就派家中年轻的晚辈去偷偷察看他。正听到子美在读《汉书·张良传》,(当他)读到张良与刺客偷袭行刺秦始皇,刺客抛出的大铁椎只砸在秦始皇的副车上(这一段)时。他突然拍手说:“真可惜呀!没有打中。”于是满满喝了一大杯酒。又读到张良说:“自从我在下邳起义后,与皇上在陈留相遇,这是天将我送给陛下呀。”(苏子美)又拍桌子说:“君臣相遇,竟如此艰难呀。”又喝下一大杯(酒)。杜祁公听说后,大笑说:“有这样的下酒物,一斗不算多啊。” 知人不易
孔子穷乎陈蔡(1)之间,藜(2)羹(3)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少顷,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也。”故知非难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难也。
孔子被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饭了。白天睡在这里,颜回则去讨米,讨回来后煮饭,快要熟了时,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起来的时候说:“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要用干净的饭祭奠先人后再动口。” 颜回回答道:“不可以,刚刚碳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所以我抓来吃了。”孔子叹息道:“按说应该相信看见的,但是它并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而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你们记住,要了解一个人不容易啊。”所以要了解真相很难,孔子认为要了解一个人更难啊。曾子衣敝衣以耕
曾子衣①敝衣②以耕,鲁君使人往贻③邑焉,曰:“请以此修衣④。”曾子不受。反⑤,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⑥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⑦子有赐,不我骄⑧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⑨其节也。”--------选自《说苑·立节》
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座城,说:“请先生用封地内的财富来买一些好衣服吧。”曾子坚决不受。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接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接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纵使国君赏赐了我土地,也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曾子最终还是没有接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说:“从曾参的话来看,是足够用来保全他的节操的。” 罴说 柳宗元
鹿畏䝙①,䝙畏虎,虎畏罴②。罴之状,被发人立,绝③有力而甚害人焉。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罂、火④而即之山。为(9)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5)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⑥捕挽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鹿害怕䝙,䝙害怕虎,虎又害怕罴。罴的样子为头上披着长发,好像人—样站着,非常有力而且会严重地伤害人们。
楚国的南部有个打猎的人,能用竹笛模仿出各种野兽的叫声。他悄悄地拿着弓、箭、装火药的罐子和火种来到山上。模仿鹿的叫声来引诱鹿出来,等到鹿一出来,就用火种向它射去。貙听到了鹿的叫声,快速地跑过来了,猎人见到䝙很害怕,于是就模仿虎的叫声来吓唬它。被吓跑了,虎听到了同类的叫声又赶来了,猎人更加惊恐,就又吹出罴的叫声来,虎又被吓跑了。这时,罴听到了就出来寻找同类,找到的却是人,罴就揪住他、搏击他、捉住他、撕裂他,最后把他吃掉了。现在那些没有真正的本领,却专门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没有一个不成为罴的食物的。
02.貙(chū):一种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野兽。
4.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篇四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王冕,字元章,绍兴诸暨人也。父力农。冕为田家子,少即好学,长七尺余,仪观甚伟,须髯若神,通《春秋》诸传,尝一试进士举,不第,即焚所为文,益读古兵法,有当世大略。着高檐帽被绿蓑衣履长齿木履击木剑行歌会稽市或骑黄牛持汉书以读人或以为狂生。同里王公止善甚爱重之,为拜其母。王后为江浙检校,君往谒,衣敝,履不完,足指践地。王公深念,遗草履一緉,讽使就吏禄,君笑不言,置其履而去。时高邮申屠公酮新任绍兴理官,过武林,问交于王公。公曰:“越多传先君子,非所敢知。吾里人有王元章者,其志行不求于俗。公欲与语,非就见不可。”駉至,即遣吏以自通。君曰:“我不识申屠公,所问者他王先生耳。”谢不与见,吏请不已。君斥曰:“我处士,宁与官府事!毋扰乃公为也。”君又善写梅花竹石,士大夫皆争走馆下,缣素山积。君援笔立挥,千花万蕊成于俄倾。每画竟,则自题其上,皆假图以见意。为歌诗,雄浑跌宕,以古豪杰自居久之。复游金陵,诸御史虽新贵,皆加敬待。遂北上燕蓟,纵观居庸、古北之塞。至正戊子南归,过吴中,谓予言:“黄河将北流,天下且大乱。吾亦南栖以遂志,子其勉之。”于是择会稽山九里买山一顷许,筑草堂,读书其中。服古衣冠,或乘小扁舟日“浮萍轩”,自放于鉴湖之曲,好事者多载酒从之。岁己亥,君方昼卧,适外寇入,君大呼曰:“我王元章也。”寇大惊,重其名,与君至天章寺,其大帅置君上坐,再拜请事。君曰:“今四海鼎沸,尔不能进安生民,乃肆虏掠,灭亡无日矣。汝能为义,谁敢不服;汝为不义,谁则非敌?越人秉义,不可以犯,吾宁教汝与吾父兄子弟相杀乎?汝能听吾,即改过以从善;不能听,即速杀我。我不与若更言也。”大帅复再拜;终愿受教。明日,君疾,遂不起,数日以卒。众为之具棺服,敛之。葬山阴兰亭之侧,署曰“王先生墓”云。
(选自《稗史集传》,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当世大略 当:掌管
B.讽使就吏禄 讽:规劝
C.公欲与语,非就见不可 就:前往
D.我处士,宁与官府事 与:结交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王冕“志行不求于俗”的一组是
①仪观甚伟,须髯若神,通《春秋》诸传
②不第,即焚所为文,益读古兵法
③君笑不言,置其履而去
④谢不与见,吏请不已。君斥曰
⑤每画竞,则自题其上,皆假图以见意
⑥服古衣冠,或乘小扁舟曰“浮萍轩”,自放于鉴湖之曲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王冤在乡里颇为知名,申屠駉上任绍兴理官时曾经过杭州,虚心向王冕请教问题,并请求和他交往。
B.王冕擅长画梅花竹石,他的画作在当时便备受追捧;他喜欢画梅花竹石,与其高洁傲岸的品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C.王冕虽有当世大略,但怀有归隐之心,在北上游历之后,选择南归,在山水之间过起了放逸自适的隐居生活。
D.在危急关头王冕自报家门而免于杀身之祸,可见其名气之大;寥寥数语而让敌寇大帅心悦诚服,显示了他非凡的口才。
参考答案:
8. D/与:参与。
9. C/①写其长相与才华,非“志行”;⑤作画题诗抒发情怀,不是“不求于俗”。
10.A/申屠駉是向王子善询问可以交往的人,非向王冕请教。
文言文参考译文:
5.童趣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篇五
夏天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颈都为此僵硬了。我又将几只蚊子留在素帐中,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我把它当做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像仙鹤在青云中鸣叫,我为这景象高兴地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相平,聚精会神地观察,把草丛当做树林,把虫子、蚂蚁当做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做山丘,凹陷的部分当做山谷,我在其中游玩,觉得非常安闲舒适。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蹲下来观察它们,兴趣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的家伙,掀翻山压倒树而来了,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全被它吃掉了。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呀’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情安定下来,捉住癞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注释
1.余:我。
2.忆:回忆,回想。
3.稚:幼小,形容年龄小。
4.张目:张大眼睛。
5.对:面向,对着,朝。
6.明察秋毫:形容视力好。秋毫,指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非常纤细的羽毛。后来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7.藐小之物:微小的东西。
8.细:仔细。
9.纹理:花纹和条理。
10.故:所以。
11.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12.成:像。
13.私拟:我(把蚊子)比作。拟,比。私,私自
14.于:在。
15.则:那么,就。
16.或:有的。
17.果:果真。
18.项为之强(jiāng):脖颈为此而变得僵硬了。项,颈,脖颈。为,为此。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19.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20.徐喷以烟:慢慢地用烟喷。徐,慢慢地。以,用。
21.使:让。
22.而:承接关系,这里可解释为“便”“就”。
23.作:当做。
24.观:景观。
25.唳(lì):鸟鸣。
26.为之:因此。
27.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然,……的样子。
28.以……为……:把……当作……。
29.林:森林。
30.砾:土块。
31.壑(hè):山沟。
32.怡然自得:安适愉快而又满足的样子。
33.兴:兴致。
34.庞然大物:体积庞大的东西,极大的东西。
35.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
36.虾(há)蟆:蟾蜍的通称。虾蟆,现写作“蛤蟆”。
37.为:介词,被。
38.方出神:正在出神。方,正。
39.鞭:名词作动词,鞭打。
40.数十:几十。
41.驱:驱赶。
6.文言文翻译得分技巧 篇六
【关键词】宏观跳读法;聚焦揣摩法
纵观近几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得分,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众多考生该题的得分普遍较低。笔者从教多年,得出“宏观跳读法、聚焦揣摩法”的应用能提高考生文言文翻译题的得分率,现将该技巧的内容要点介绍如下:
1.先按“宏观跳读法”把握全文大意和情感倾向性,审视句子特点,按照“字字落实,文从句顺。直译‘留(保留,古今同义词、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号、度量衡单位等)‘删(无须译出文言虚词,如句首的“夫”、“盖”等发语词;句中结构助词“之”、表停顿的“者”、“也”及表并列和顺承的“以”;句末补足音节的助词“之”等)‘换(替换,现代词汇换古代词汇),意译‘调(调整句式,主要有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补(增补,补出省略成分和省略语句)‘变(变通,主要指文言文中的修辞)。”从而做好翻译的前期工作。
2.再按“聚焦揣摩法”精准翻译。此法就是要明晰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关键得分点。此法具体做法如下:
①抓关键词。
a.古今异义词。如“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全国卷Ⅰ),“及/其享受爵禄”(四川卷)等。
b.一词多义(包括通假字、重点实词、虚词)。如“发吾粟振之(‘振通‘赈)民?于征发(通‘疲)”、“非所以事天地(用来……的方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等。
c.词类活用。如“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动词用作名词:引发含欲的事)(全国卷)、“怒万乘之主”(使动用法)(四川卷)、“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使动用法)(安徽卷)、“槐起衣冠而坐”(名词用动词)(天津卷)、“光武难其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与交友者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等。
7.孝景本纪文言文及翻译 篇七
作品原文
孝景皇帝者1,孝文之中子也。母窦太后。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
元年四月乙卯,赦天下。乙巳,赐民爵一级。五月,除田半租,为孝文立太宗庙。令群臣无朝贺。匈奴入代,与约和亲。
二年春,封故相国萧何孙系为武陵侯2。男子二十而得傅3。四月壬午,孝文太后崩4。广川、长沙王皆之国5。丞相申屠嘉卒。八月,以御史大夫开封陶青为丞相。彗星出东北。秋,衡山雨雹6,大者五寸,深者二尺。荧惑逆行,守北辰。月出北辰间。岁星逆行天廷中。置南陵及内史、祋祤为县7。
三年正月乙巳,赦天下。长星出西方。天火8燔雒阳东宫大殿城室9。吴王濞
10、楚王戊
11、赵王遂
12、胶西王昂
13、济南王辟光
14、菑川王贤
15、胶东王雄渠16反,发兵西乡。天子为诛晁错,遣袁盎谕告,不止,遂西围梁17。上乃遣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将兵诛之。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蓺等18与谋反者。封大将军窦婴为魏其侯19。立楚元王子平陆侯礼20为楚王。立皇子端为胶西王,子胜为中山王。徙济北王志21为菑川王,淮阳王馀22为鲁王23,汝南王非24为江都王25。齐王将庐
26、燕王嘉27皆薨28。
四年夏,立太子。立皇子彻为胶东王。六月甲戌,赦天下。後九月,更以阳为阳陵29。复置津关,用传出入30。冬,以赵国为邯郸郡31。
五年三月,作阳陵
32、渭桥。五月,募徙阳陵,予钱二十万。江都大暴风从西方来,坏城十二丈。丁卯,封长公主子蟜为隆虑侯33。徙广川王为赵王。
六年春,封中尉绾为建陵侯34,江都丞相嘉35为建平侯,陇西太守浑邪为平曲侯36,赵丞相嘉37为江陵侯,故将军布为鄃侯。梁楚二王皆薨。後九月,伐驰道树,殖兰池38。
七年冬,废栗太子为临江王39。十月晦,日有食之。春,免徒隶作阳陵者。丞相青免。二月乙巳,以太尉条侯40周亚夫为丞相。四月乙巳,立胶东王太后为皇后41。丁巳,立胶东王为太子。名彻。
中元年,封故御史大夫周苛42孙平43为绳侯,故御史大夫周昌左车为安阳侯,四月乙巳,赦天下,赐爵一级。除禁锢。地动。衡山、原都雨雹,大者尺八寸。
中二年二月,匈奴入燕,遂不和亲。三月,召临江王来。即死中尉府中。夏,立皇子越为广川王,子寄为胶东王。封四侯44。九月甲戌,日食。
中三年冬,罢诸侯御史中丞。春,匈奴王二人率其徒来降,皆封为列侯45。立皇子方乘为清河王。三月,彗星出西北。丞相周亚夫,以御史大夫桃侯刘舍为丞相。四月,地动。九月戊戌晦,日食。军东都门外46。
中四年三月,置德阳宫47。大蝗。秋,赦徒作阳陵者。
中五年夏,立皇子舜为常山王。封十侯48。六月丁巳,赦天下,赐爵一级。天下大潦。更命诸侯丞相曰相。秋,地动。
中六年二月己卯,行幸雍,郊见五帝。三月,雨雹。四月,梁孝王
49、城阳共王50、汝南王皆薨。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51,子彭离为济东王52,子定为山阳王53,子不识为济阴王54。梁分为五。封四侯。更命廷尉为大理,将作少府为将作大匠,主爵中尉为都尉55,长信詹事56为长信少府57,将行为大长秋58,大行为行人59,奉常为太常60,典客为大行61,治粟内史为大农62。以大内为二千石63,置左右内官,属大内64。七月辛亥,日食。八月,匈奴入上郡。
后元年冬,更命中大夫令为卫尉65。三月丁酉,赦天下,赐爵一级,中二千石、诸侯相爵右庶长。四月,大酺。五月丙戌66,地动,其蚤食时复动。上庸地动二十二日,坏城垣。七月乙巳,日食。丞相刘舍免。八月壬辰,以御史大夫绾67为丞相,封建陵侯。
后二年正月,地一日三动。郅将军击匈奴68。酺五日。令内史郡不得食马粟,没入县官。令徒隶衣七緵布69。止马舂70。为岁不登,禁天下食不造岁。省列侯遣之国71。三月,匈奴入雁门。十月,租长陵田。大旱。衡山国、河东、云中郡72民疫。
后三年十月,日月皆赤五日。十二月晦,袴73。日如紫。五星逆行守太微。月贯天廷中74。正月甲寅,皇太子冠。甲子,孝景皇帝崩75。遗诏赐诸侯王以下至民为父後爵一级,天下户百钱。出宫人归其家,复无所与。太子即位,是为孝武皇帝76。三月,封皇太后弟蚡77为武安侯,弟胜为周阳侯。置阳陵。
太史公曰:汉兴,孝文施大德,天下怀安,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错刻削诸侯,遂使七国俱起,合从而西乡,以诸侯太盛,而错为之不以渐也。及主父偃言之,而诸侯以弱,卒以安78。安危之机,岂不以谋哉?[2]
三家注
◇集解汉书音义曰:“讳启。”□正义谥法曰:“繇义而济曰景。”
◇集解(徐广曰:汉书亦作“系”。邹诞生本作“傒”,音奚。又按:汉书功臣表及萧何传皆云孙嘉,疑其人有二名。)○索隐汉书亦作“系”,邹诞生本作“傒”。又按:汉书功臣表及萧何传皆云封何孙嘉,疑其人有二名也。
○索隐音附。荀悦云:“傅,正卒也。”小颜云旧法二十三而傅,今改也。
○索隐薄太后也。亦葬芷阳西,曰少陵也。
○索隐广川王彭祖、长沙王发皆景帝子,遣就国也。
□正义雨,于付反。
◇集解徐广曰:“地理志云文帝七年置。”骃按:地理志、百官表南陵县文帝置也。分内史为左右,及祋祤为县,皆景帝二年,不得皆如徐所云。○索隐邹诞生祋音都会反,又音丁活反。祤音羽,又音诩。
◇集解徐广曰:“汉志无。”
◇集解徐广曰:“雒,一作‘淮’。”○索隐雒阳汉书作“淮阳”。灾,故徙王於鲁也。
□正义音匹备反。高祖兄仲子,故汉高祖十二年封,三十三年反。年表云都吴,其实在江都也。
□正义高祖弟楚王交孙,嗣二十一年反,都彭城。
□正义高祖孙,幽王友子,嗣二十六年反,都邯郸。
□正义卬,五郎反。高祖孙,齐悼惠王子,故平昌侯,十年反,都密州高密县。
□正义辟音壁。高祖孙,齐悼惠王子,故侯,立十一年反。括地志云:“济南故城在淄川长山县西北三十里。”
□正义高祖孙,齐悼惠王子,故武城侯,立十一年反,都剧。括地志云:“菑州县也。故剧城在青州寿光县南三十一里,故纪国。”
□正义高祖孙,齐悼惠王子,故白石侯,立十一年反,都即墨。括地志云:“即墨故城在密州胶水县东南六十里,即胶东国也。”
□正义梁孝王都睢阳,今宋州。
正义,鱼曳反。字亦作“艺”,音同。
□正义地理志云魏其属琅邪。
○索隐韦昭云:“平陆,西河县。礼即向之从曾祖王父也。”□正义应劭云:“平陆,西河县。”
□正义济,子礼反。济北国今济州卢县,即济北王所都。
□正义淮阳国今陈州。
□正义鲁今兖州曲阜县。
□正义汝南国今豫州。
□正义江都国今扬州也。吴王濞所都,反,诛,景帝改为江都国,封皇子非也。
○索隐悼惠王之孙,齐王襄之子。庐,汉书作“闾”。□正义齐国,青州临淄也。将庐,齐悼惠王之孙,襄王之子,年表云。
○索隐刘泽之子。
◇集解徐广曰:“表云五年薨。”
□正义括地志云:“汉景帝陵也,在雍州咸阳县东三十里。”按:豫作寿陵也。
◇集解应劭曰:“文帝十二年,除关,无用传,至此复置传,以七国新反,备非常也。”张晏曰:“传,信也,若今过所也。”如淳曰:“传音‘檄传’之‘传’,两行书缯帛,分持其一,出入关,合之乃得过,谓之传。”○索隐传音丁恋反。如今之过所。
集解地理志赵国景帝以为邯郸郡。
○索隐景帝豫作寿陵也。按:赵系家赵肃侯十五年起寿陵,後代遂因之也。
○索隐音林闾。避殇帝讳改之。
□正义括地志云:“建陵故县在沂州承县界。”
◇集解徐广曰:“姓程。”
□正义括地志云:“平曲县故城在瀛州文安县北七十里。”
集解徐广曰:“姓苏。”
◇集解徐广曰:“殖,一作‘填’。”□正义按:驰道,天子道,秦始皇作之,三丈而树。
□正义临江,忠州县。虽王临江而都江陵。
□正义条,田雕反。字亦作“”,音同。
○索隐按系家,太后槐里人,父仲。兄信,封盖侯。后故金氏妻女弟姁儿也。
○索隐周昌之兄。
◇集解徐广曰:“一作‘应’。”
◇集解文颖曰:“楚相张尚,太傅赵夷吾,赵相建德,内史王悍。此四人各谏其王,无使反,不听,皆杀之,故封其子。”○索隐韦昭云:“张尚子当居,赵夷吾子周,建德子横,王悍子弃也。”
正义汉书表云中三年,安陵侯子军、桓侯赐、遒侯陆彊、容城侯徐卢、易侯仆祇、范阳侯代、翕侯邯郸七人,以匈奴王降,皆封为列侯。按:纪言二人者是匈奴二王为首降。
◇集解按:三辅黄图东出北头第一门曰宣平门,外曰东都门。○索隐按:三辅黄图云东出北第一门曰宣平门,外曰东都门。
◇集解瓒曰:“是景帝庙也,帝自作之,讳不言庙,故言宫。西京故事云景帝庙为德阳宫。”
□正义惠景间年表云亚谷侯卢他之、隆卢侯陈蟜、乘氏侯刘买、桓邑侯刘明、盖侯王信。按:其五人是中元五年封,馀检不获。中元三年,匈奴王二人降,封为列侯。惠景间表云匈奴王降为侯者有七人,疑其五人是十侯之数。
□正义都睢阳,今宋州。
□正义城阳,今濮州雷泽县,古城阳也。共音恭。谥法“严敬故事曰恭”。
□正义表云分梁置也。
□正义表云分梁置也。
□正义地理志云景帝中六年别为山阳国,属兖州。
□正义地理志云景帝中六年别为济阴国,属兖州。按:今曹州是也。
◇集解汉书百官表曰:“主爵中尉,秦官,掌列侯。”
◇集解汉书百官表曰:“詹事,秦官,掌皇后太子家。”应劭曰:“詹,省也,给也。”瓒曰:“茂陵书詹事秩二千石。”
◇集解张晏曰:“以太后所居宫为名。长信宫则曰长信少府,长乐宫则曰长乐少府。”
◇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将行,秦官。”应劭曰:“长秋,皇后卿。”
◇集解服虔曰:“天子死未有谥,称大行。”晋灼曰:“礼有大行、小行,主谥官,故以此名之。”如淳曰:“不反之辞也。”瓒曰:“大行是官名,掌九仪之制,以宾诸侯。”○索隐按:郑玄曰“命者五,谓公、侯、伯、子、男,爵者四,孤、卿、大夫、士,是九也。”
◇集解汉书百官表曰:“奉常,秦官,掌宗庙礼仪。”
○索隐韦昭云:“大行,官名,秦时云典客,景帝初改云大行,後更名大鸿胪,武帝因而不改,故汉书景纪有大鸿胪。百官表又云武帝改名大鸿胪。鸿,声也。胪,附皮。以言其掌四夷宾客,若皮胪之在外附於身也。复有大行令,故诸侯薨,大鸿胪奏谥,列侯薨,则大行奏诔”。按:此大行令即鸿胪之属官也。
◇集解汉书百官表曰:“治粟内史,秦官,掌谷货也。”
◇集解韦昭曰:“大内,京师府藏。”
○索隐主天子之私财物曰少内。少内属大内也。
□正义汉书百官表云:“卫尉,秦官,掌宫闱门卫屯兵。景帝初,更命中大夫令,後元年,复为卫尉。”
◇集解徐广曰:“丙,一作‘甲’。”
○索隐姓卫也。
□正义郅,真栗反。郅都传云匈奴刻木为郅都而射,不中。
○索隐七,盖今七升布,言其粗,故令衣之也。□正义衣,於既反。,祖工反。,八十缕也。与布相似。七升布用五百六十缕。
索隐止人为马舂粟,为岁不登故也。
◇集解晋灼曰:“文纪遣列侯之国,今又省之。”
□正义衡山国,今衡州。河东,今蒲州。云中郡,今胜州。
◇集解徐广曰:“一作‘雷’字,又作‘图’字,实所未详。”
○索隐天廷即龙星右角也。按:石氏星传曰“龙在左角曰天田,右角曰天廷”。
◇集解皇甫谧曰:“帝以孝惠七年生,年四十八。”
◇集解汉书云:“二月癸酉,帝葬阳陵。”皇甫谧曰:“阳陵山方百二十步,高十四丈,去长安四十五里。”
◇集解苏林曰:“蚡音鼢。”○索隐蚡音扶粉反。按:外戚世家皇太后母臧氏初嫔王氏,生子信而寡,更嫁长陵田氏,生蚡及胜也。
○索隐主父偃上言,今天子下推恩之令,令诸侯各得分邑其子弟,於是遂弱,卒以安也。
○索隐述赞景帝即位,因脩静默。勉人於农,率下以德。制度斯创,礼法可则。一朝吴楚,乍起凶慝。提局成衅,拒轮致惑。晁错虽诛,梁城未克。条侯出将,追奔逐北。坐见枭黥,立翦牟贼。如何太尉,後卒下狱。惜哉明君,斯功不录![3]
作品译文
孝景皇帝刘启,是孝文皇帝排行在中间的儿子。他的生母是窦太后。孝文皇帝在代国的时候,前一个王后有三个儿子,等到窦太后得宠,前一个王后去世,三个儿子也相继死亡,所以景帝得以继承帝位。
前156年(前元元年)四月乙卯日,大赦天下。乙巳日赐给民众每户户主爵位一级。五月,下诏减去一半田租。为孝文皇帝修建太宗庙,诏令群臣不必为此上朝拜贺。这年,匈奴侵入代地,朝廷与匈奴定约和亲。
前155年(二年)春天,封原相国萧何的孙子萧系为武陵侯。规定男子满二十岁开始著于名籍服徭役。四月壬午日,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去世。景帝的儿子广川王刘彭祖、长沙王刘发都回自己的封国去了。丞相申屠嘉去世。八月,任命御史大夫开封侯陶青为丞相。彗星出现在天空的东北方向。秋天,衡山一带下了冰雹,雹子最大的达直径五寸,最深的地方达二尺。火星逆向运行到北极星所处的星空。月亮从北极星星空穿过。木星在太微垣区域逆向运行。下诏设置南陵和内史、祋祤(duì yǔ,对羽)三个县。
前154年(三年)正月乙巳日,大赦天下。流星出现在西方。天火烧掉了洛阳的东宫大殿和城楼。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和胶东王刘雄渠反叛,起兵向西进发。景帝为安抚反叛的诸侯王而杀了晁错,派遣袁盎通告七国,但他们仍不罢兵,继续西进,包围了梁国。景帝于是派了大将军窦婴、太尉周亚夫率军讨伐,平定了叛乱。六月乙亥日,下诏赦免被打散逃亡的叛军和楚元王的儿子刘艺等参与谋反的人。封大将军窦婴为魏其侯。立楚元王的儿子平陆侯刘礼为楚王。立皇子刘端为胶西王,刘胜为中山王,改封济北王刘志为淄川王,淮阳王刘余为鲁王,汝南王刘非为江都王。齐王刘将庐、燕王刘嘉都去世了。
前153年(四年)夏天,立皇太子。立皇子刘彻为胶东王。六月甲戌日,大赦天下。闰九月,把易阳改名为阳陵。重新在水陆要道设置关卡,用凭证方得出入。冬天,改赵国为邯郸郡。
前152年(五年)三月,修建阳陵和渭桥。五月,拨钱二十万,招募民众迁居阳陵。从西边来的大风暴侵袭江都一带,毁坏城墙十二丈。丁卯日,景帝封姐姐长公主的儿子陈?为隆虑侯。改封广川王刘彭祖为赵王。
前151年(六年)春天,封中尉卫绾为建陵侯,江都国丞相程嘉为建平侯,陇西郡太守公浑邪为平曲侯,赵国丞相苏嘉为江陵侯,前将军栾布为(shū,输)侯。梁王,楚王都去世了。闰九月,砍伐驰道两旁的树木,填平兰池。
前150年(七年)冬天,废掉栗太子刘荣,封他为临江王。十一月最后一天,发生日食。春天,赦免和释放修建阳陵的囚犯和奴隶。丞相陶青被免职。二月乙巳日,任命太尉条侯周亚夫为丞相。四月乙巳日,立胶东王的母亲为皇后;丁巳日,立胶东王为太子。名叫彻。
前149年(中元元年),封前御史大夫周苛的孙子周平为绳侯,前御史大夫周昌的孙子周左车为安阳侯。四月乙巳日,大赦天下,赐给民众每户户主爵位一级。废除不准商人、入赘女婿做官和不准犯过罪的官吏重新做官的法令。发生地震。衡山、原都地区下了冰雹,最大的达直径一尺八寸。
前148年(中元二年)二月,匈奴侵入燕地,朝廷因而断绝与匈奴和亲。三月,下令召临江王刘荣来京问罪,刘荣畏罪,就在中尉郅(zhì,至)都的府第中自杀了。夏天,立皇子刘越为广川王,刘寄为胶东王。分封了四个列侯。九月甲戌日,发生日食。
前147年(中元三年)冬天,废除诸侯国中御史中丞一职。春天,匈奴的两个王率领自己的部众前来归降,都被封为列侯。立皇子刘方乘为清河王。三月,彗星出现在天空的西北方。丞相周亚夫被免职,任命御史大夫桃侯刘舍为丞相。四月,发生地震。九月最后一天戊戌日,发生日食。在京城的东都门外驻扎队。
前146年(中元四年)三月,修建德阳宫。发生大蝗灾。秋天,赦免修建阳陵的囚犯。
前145年(中元五年)夏,立皇子刘舜为常山王。分封了十个侯。六月丁巳日,大赦天下,赐给民众每户户主爵位一级。全国发生严重涝灾。将诸侯国的丞相改称为相。秋天,发生地震。
前144年(中元六年)二月己卯日,景帝亲自到雍县,在效外祭祀五帝庙。三月,下冰雹。四月,梁孝王、城阳共王、汝南王都去世了。分别立梁孝王的儿子刘明为济川王,刘彭离为济东王,刘定为山阳王,刘不识为济阴王,把梁国一分为五。封了四个列侯。把廷尉这个官职改名为大理,将作少府改名为将作大匠,主爵中尉改名为都尉,长信詹事改名为长信少府,将行改名为大长秋,大行改名为行人,奉常改名为太常,典客改名为大行,治粟内史改名为大农。把主管京城仓库的大内定为二千石级的官员,设置左、右内官,隶属于大内。七月辛亥日,发生日食。八月,匈奴侵入上郡地区。
前143年(后元元年)冬天,把中大夫令改名为卫尉。三月丁酉日,大赦天下,赐给民众每户户主爵位一级。赐给中二千石一级的官员和诸侯国的相以右庶长的爵位。四月,下令特许民众聚会饮酒。五月丙戌日,发生地震,早饭时又震。上庸县地震连续了二十二天,城墙被震毁。七月乙巳日,发生日食。丞相刘舍被免职。八月壬辰日,任命御史大夫卫绾为丞相,封为建陵侯。
前142年(后元二年)正月,一天之内连续地震三次。郅都将军率军回击匈奴。下令准许民众聚会饮酒五日。诏令内史和各郡不准用粮食喂马,违者将其马匹收归官府。规定罪犯和奴隶穿很粗糙的七緵(zōng,宗)布衣服。禁止用马舂米。因为这一年粮食歉收,诏令全国节约用粮,严禁不到收获时节就把口粮吃完。减少驻京的列侯,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封国去。三月,匈奴侵入雁门郡。十月,把高祖陵墓长陵附近的官田租给农民耕种。发生大旱灾。衡山国、河东郡和云中郡发生瘟疫。
前141年(后元三年)十月,太阳和月亮连续五天呈现红色。十二月最后一天,打雷了。太阳变成紫色。五大行星倒转运行,在太微垣区域。月亮从太微垣星区穿过。正月甲寅日,皇太子刘彻举行加冠典礼。甲子日,孝景皇帝逝世。遗诏赐给诸侯王以下至平民应该继承父业的人每人爵位一级,全国每户一百钱。把后宫宫人遣散回家,并免除其终身的赋税。太子即位,这就是孝武皇帝。三月,封皇太后的弟弟田蚡为武安侯,田胜为周阳侯。把景帝的灵柩安葬在阳陵。
8.如何翻译文言文句子 篇八
可是现在的初中生,由于和古人相去的时代甚远,再加上古今词义、句式的变化,使他们大多不能理解古人的心情和写作的背景,也就不能正确地翻译文言文句子了。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摸索了一套能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的方法,即“对”、“换”、“留”、“调”、“补”、“删”等。
对,就是一对一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居多这一特点,将文言文中单音节词译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虚词应将其用法在译文中表现出来。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这句就可以译成:“四季的风景不同,其中的乐趣也无穷啊。”
换,即针对一些词古今意义不同的情况,用现代汉语中的词去替换那些古汉语中有而现代汉语中已不用或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的词。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句中“狱”、“虽”分别用“案件”、“即使”换之。就译成“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些基本词汇,古今没有什么变化,只不过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可有些词,字形古今完全相同,可词的意义却发生了根本的演变。体现在:
(1) 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泛指一切大河流。
(2) 词义缩小。如:“妻子”现指男子的配偶,而古汉语中的“妻子”为一个并列词组,指妻子儿女。
(3) 词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如“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指品质恶劣。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卑鄙”即为地位低下。
留,即对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地名、人名、帝号、年号、朝代名、官职名、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直接保留,不作翻译。如:“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中“庆历”是宋仁宗的年号,直接说“庆历四年的春天”就可以了。
调,即对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根据现代汉语语法的句序予以调整。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否则就不符合现代语法。如:“何以战?”是宾语前置句,“何”作“以”的宾语应译为 “凭什么打这一仗”。“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为定语后置,“高”为“庙堂”的定语,译时应放在“庙堂”的前面。“甚矣,汝之不慧。”是主谓倒装,意在强调谓语“甚矣(太过分了)”,应按“汝之不慧甚矣”的语序翻译。
补,即将省略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补出来,以求句意的完整。如:“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中承前省略主语“蛇”,译时应加上。再有,在古汉语中,数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但在现代汉语中有一条原则:数词必须与量词结合成数量结构后才能修饰名词。因此,对于这类有数词的语句进行翻译时应在数词后加上量词构成数量结构来修饰名词。如:“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中“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数词修饰名词都没有量词,翻译时分别加上量词“个”、“张”、“把”、“把”、“块”。
删,即将无实义的词,如发语词、助词、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删去不译。如:“夫战,勇气也。”句中“夫”作句首发语词可删去不译,就译成“打仗,靠的是勇气”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助词在句中起的表达作用应以相应的句式反映出来。如:“乎”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反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译成:“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9.文言文南辕北辙及翻译 篇九
今天,我读了一则寓言故事—《南辕北辙》。
这则寓言故事主要写了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他带上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首先要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南辕北辙”的事情。环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今社会,向人们呼吁保护环境的人有无数,可是,人们却充耳不闻。连倡导人们保护环境的人,自己都没有做到,那么,其他人就更不会做到了。相信大家都知道,青藏高原的空气有多么的清新,环境有多么的美丽,多么的洁净啊!而我们这儿呢?满街都是飘飞的塑料袋,一次性的瓶瓶罐罐。我们大家都生存在这个环境中,就要使这儿变得最美丽,不让它被污染。既然,人们都有环保的意识,只不过行动与想法是背道而驰的罢了。只要我们在生活中,都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相信我们一定会拥有一个空气清新,环境美丽的家园!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10.世说新语德行文言文及翻译 篇十
周子居常说:“我过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庸俗贪婪的想法就又滋长起来了!”
郭林宗到了汝南郡,去拜访袁奉高,见面一会儿就走了;去拜访黄叔度,却留宿一两天。别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叔度好比万顷的湖泊那样宽阔、深邃,不可能澄清,也不可能搅浑,他的气量又深又广,是很难测量的呀!”
李元礼风度出众,品性端庄,自视甚高,他要把在全国推行儒家礼教、辨明是非看成自己的责任。后辈读书人有能得到他教诲的,都自以为登上了龙门。
李元礼曾经赞叹荀淑和钟皓两人说:“荀君识见高明,人们很难超过他;钟君有最美好的德行,却是可以学习的。”
太丘县县长陈皇去拜访朗陵侯相荀淑,因为家贫、俭朴,没有仆役侍候,就让长子元方驾车送他,少子季方拿着手杖跟在车后。孙子长文年纪还小,就坐在车上。到了荀家,荀淑让叔慈迎接客人,让慈明劝酒,其馀六个儿子管上菜。孙子文若也还小,就坐在荀淑膝上。这时候太史启奏朝廷说:“有真人往东去了。”
有位客人问陈季方:“令尊太丘长有哪些功勋和品德,因而在天下享有崇高的声望?”季方说:“我父亲好比生长在泰山一角的桂树;上有万丈高峰,下有深不可测的深渊;上受雨露浇灌,下受深泉滋润。在这种情况下,桂树怎么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泉有多深呢!不知道有没有功德啊!”
陈元方的儿子陈长文,有杰出的才能,他和陈季方的儿子陈孝先各自论述自己父亲的事业和品德,两人争执不下,便去问祖父太丘长陈寔。陈寔说:“元方很难当哥哥,季方也很难当弟弟。”
荀巨伯到远处探望朋友的病,正好碰上外族强盗攻打郡城,朋友对巨怕说:“我这下活不成了,您可以走了!”巨伯说:“我远道来看您,您却叫我走;损害道义来求活命,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干的事吗!”强盗进了郡城,对巨伯说:“大军到了,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样的男子汉,竟敢一个人留下来?”巨伯说:“朋友有病,我不忍心扔下他,宁愿我自己代朋友去死。”强盗听了互相议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有道义的国家!”于是就把军队撤回去了,全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华歆对待子弟很严肃,虽然是在家里,礼仪也像在朝廷上那样庄敬严肃。陈元方兄弟却是尽量实行和睦友爱的办法。但是两个家庭内部,都没有失掉和睦安乐的治家准则。
管宁和华歆一同在菜园里刨地种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不理会,举锄锄去,跟锄掉瓦块石头一样,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再扔出去。还有一次,两人同坐在一张坐席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车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跑出去看。管宁就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道:“你不是我的朋友。”
王朗常常在识见和气度方面推崇华歆。华歆曾经在蜡祭那天把子侄聚到一起宴饮,王朗也学他的做法。有人向张华说到这事,张华说:“王朗学华歆,都是学些表面的东西,因此距离华歆越来越远。”
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王朗说:“好在船还宽,为什么不行呢?”后来强盗追来了,王朗就想甩掉那个搭船人。华歆说:“我当初犹豫,就是为的这一点呀。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便仍旧带着并帮助他。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和王朗的优劣。
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非常小心。他家有一棵李树,结的李子特别好,后母一直派他看管着。有时风雨忽然来临,王祥就抱着树哭泣。有一次,王祥在另一张床上睡觉,后母亲自去暗杀他;正好碰上王祥起夜出去了,只砍着空被子。王祥回来后,知道后母为这事遗憾不止,便跪在后母面前请求处死自己。后母因此受到感动而醒悟过来,从此就当亲生儿子那样爱他。
晋文王称赞阮嗣宗是最谨慎的,每逢和他谈话,他的言辞都很奥妙深远,未曾评论过别人的短长。
王戎说:“和嵇康相处二十年,未曾看见过他有喜怒的表情。”
王戎和和峤同时丧母,都因为尽孝得到赞扬。王戎骨瘦如柴,和峤哀痛哭泣,礼仪周到。晋武帝对刘仲雄说道:“你经常去探望王戎、和峤吗?听说和峤过于悲痛,超出了礼法常规,真令人担忧。”仲雄说:“和峤虽然礼仪周到,精神状态没有受到损伤;王戎虽然礼仪不周,可是伤心过度,伤了身体,骨瘦如柴。臣认为和峤是生孝,王戎是死孝。陛下不应为和峤担扰,而应该为王戎担忧。”
梁王和赵王是皇帝的近亲,贵极一时。中书令裴楷请求他们两个封国每年拨出赋税钱几百万来周济皇亲国戚中那些贫穷的人。有人指责他说:“为什么向人讨钱来做好事?”裴楷说:“破费有馀的来补助欠缺的,这是天理。”
王戎说:“太保处在正始年代,不属于擅长清谈的那一类人。等到和他谈论起来,原来义理清新深远。他不以能言见称,恐怕是崇高的德行掩盖了他的善谈吧!”
安丰侯王濬冲在服丧期间,哀毁之情超过一般人。中书令裴楷去吊唁后,说道:“如果一次极度的悲哀真能伤害人的身体,那么濬冲一定免不了会被指责为不要命。”
王戎的父亲王浑,很有名望,官职做到凉州刺史。王浑死后,他在各州郡做官时的随从和旧部下,怀念他的恩惠,相继凑了几百万钱送给王戎做丧葬费,王戎一概不收。
刘道真原来是个罚服劳役的罪犯,扶风王司马骏用五百匹布来替他赎罪;不久又任用他做从事中郎。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值得称颂的`事。
王平子、胡毋彦国等人都以放荡不羁为旷达,有时还有人赤身露体。乐广笑着说:“名教中自有令人快意的境地,为什么偏要这样做呢!”
郗公(郗鉴)在永嘉丧乱时,避居乡下,很穷困,甚至要挨饿。乡里人尊敬郗公的名望德行,就轮流给他做饭吃。郗公带着侄子郗迈和外甥周翼一起去吃饭。乡里人叹道:大家都饥饿困乏,因为您的贤德,所以我们要共同帮助您,如果再加上两个孩子,恐怕就不能一同养活了。从此郗公就一个人去吃饭,把饭含在两颊旁,回来后吐给俩孩子吃。两个孩子活了下来,一同南渡过江。郗公去世时,周翼任剡县令,他辞职回家,在郗公灵床前铺了草垫,为郗公守丧,一共三年。
顾荣在洛阳的时候,一次应邀赴宴,发现上菜的人有想吃烤肉的神情,就把自己那一份让给了他。同座的人都笑话顾荣,顾荣说:“哪有成天端着烤肉而不知肉味这种道理呢!”后来遇上战乱过江避难,每逢遇到危急,常常有一个人在身边护卫自己。便问他为什么这样,原来就是得到烤肉的那个人。
光禄大夫祖纳少年时死了父亲,家境贫寒,他生性最孝顺,经常亲自给母亲做饭。平北将军王义听到他的好名声,就把两个婢女送给他,并任用他做中郎。有人跟他开玩笑说:“奴仆的身价比婢女多一倍。”祖纳说:“百里奚又何尝比五张羊皮轻贱呢!”
周镇从临川郡解任坐船回到京都,还来不及上岸,船停在青溪渚。丞相王导去看望他。当时正是夏天,突然下起暴雨来,船很狭窄,而且雨漏得厉害,几乎没有可坐的地方。王导说:“胡威的清廉,哪里能超过这种情况呢!”立刻起用他做吴兴郡太守。
当初邓攸躲避永嘉之乱,逃难江南,在半路上扔下了自己的儿子,保全了弟弟的儿子。过江以后,娶了一个妾,非常宠爱。一年以后,询问她的身世,她便详细诉说自己是北方人,遭逢战乱,逃难来的;回忆起父母的姓名,原来她竟是邓攸的外甥女。邓攸一向德行高洁,事业有成就,言谈举止都没有污点,听了这件事,伤心悔恨了一辈子,从此便不再娶妾。
王长豫为人谨慎和顺,侍奉父母神色愉悦,克尽孝道。丞相王导看见长豫就高兴,看见敬豫就生气。长豫和王导谈话,总是以谨慎细密为本。王导要去尚书省,临走,长豫总是送他上车。长豫常常替母亲曹夫人收拾箱笼衣物。长豫死后,王导到尚书省去,上车后,一路哭到官署门口;曹夫人收拾箱笼,一直把长豫收拾过的封好,不忍心再打开。
散骑常侍桓彝听到有人谈论竺法深,就说:“此公素来有名望,而且受到前辈贤达的赏识、赞扬,又和先父是最好的朋友,不该谈论他。”
庾亮驾车的马中有一匹的卢马,有人告诉他,叫他把马卖掉。庾亮说:“卖它,必定有买主,那就还要害那个买主,怎么可以因为对自己不利就转嫁给别人呢!从前孙叔敖打死两头蛇,以保护后面来的人,这件事是古时候人们乐于称道的。我学习他,不也是很旷达的吗!”
光禄大夫阮裕在剡县的时候,曾经有过一辆很好的车,不管谁向他借车,没有不借的。有个人要葬母亲,心想借车,可是不敢开口。阮裕后来听说这件事,叹息说:“我有车,可是让别人不敢借,还要车子做什么呢!”就把车子烧了。
谢奕做判县县令的时候,有一个老头儿犯了法,谢奕就拿醇酒罚他喝,以至醉得很厉害,却还不停罚。谢安当时只有七八岁,穿一条蓝布裤,在他哥哥膝上坐着,劝告说:“哥哥,老人家多么可怜,怎么可以做这种事!”谢奕脸色立刻缓和下来,说道:“你要把他放走吗?”于是就把那个老人打发走了。
太傅谢安非常敬重褚季野,曾经称颂说:“褚季野虽然口里不说,可是心里明白是非,正像一年四季的气象那样,样样都有。”
丹阳尹刘真长在任内,临终奄奄一息之时,听见供神佛的阁下正在击鼓、舞蹈,举行祭祀,就神色严肃地说:“不得滥行祭祀!”属员请求杀掉驾车的牛来祭神,刘真长回答说:“我早就祷告过了,不要再做烦扰人的事!”
晋简文帝还在任抚军将军的时候,他坐床上的灰尘不让擦去,见到老鼠在上面走过的脚印,认为很好看。有个参军看见老鼠白天走出来,就拿手板把老鼠打死,抚军为这很不高兴。他的门客站起来批评,劝告他说:“老鼠给打死了,尚且不能忘怀;现在又为了一只老鼠去损伤人,恐怕不行吧?”
谢安的夫人教导儿子时,追问太傅谢安:“怎么从来没有见您教导过儿子?”谢安回答说:“我经常以自身言行教导儿子。”
晋简文帝还在任抚军将军的时候,他坐床上的灰尘不让擦去,见到老鼠在上面走过的脚印,认为很好看。有个参军看见老鼠白天走出来,就拿手板把老鼠打死,抚军为这很不高兴。他的门客站起来批评,劝告他说:“老鼠给打死了,尚且不能忘怀;现在又为了一只老鼠去损伤人,恐怕不行吧?”
范宣八岁那年,有一次在后园挖菜,无意中伤了手指。就大哭起来。别人问道:“很痛吗?”他回答说:“不是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因此才哭呢。”范宣品行高洁,为人清廉俭省,有一次。豫章太守韩康伯送给他一百匹绢,他不肯收下;减到五十匹,还是不接受;这样一路减半,终于减至一匹,他到底还是不肯接受。后来韩康伯邀范宣一起坐车,在车上撕了两丈绢给范宣,说:“一个人难道可以让老婆没有裤子穿吗?”范宣才笑着把绢收下了。
王子敬病重,请道家主持上表文祷告,本人应该坦白过错,道家问子敬一向有什么异常和过错。子敬说:“想不起有别的事,只记得和郗家离过婚。”
殷仲堪就注荆州刺史以后,正遇上水灾歉收,吃饭通常只用五碗盘,除外没有其他荤菜;饭粒掉在盘里或坐席上,马上捡起来吃了。这样做,虽然是想给大家做个好榜样,也是因为他的本性质朴。他常常告诫子侄们说:“不要因为我担任一个州的长官,就认为我把平素的生活习惯抛弃了,现在我的这种习惯并没有变。贫穷是读书人的常态,怎么能做了官就丢掉做人的根本呢!你们要记住我的话!”
当初,南郡公桓玄和杨广一起去劝说荆州刺史殷仲堪,认为他应该夺取殷觊主管的南蛮地区来建立自己的权力。殷觊也马上明白了他们的意图。一次趁着行散,随随便便地离开了家,便不再回来,里里外外没有人事先知道。他神态悠闲,和古时候的楚国令尹子文一样没有怨恨。当时的舆论界就因为这事赞扬他。
仆射王愉任江州刺史时,被殷仲堪、桓玄起兵驱逐,逃亡到了豫章,生死未知。他的儿子王绥在京都,听到消息,便面容优愁,起居饮食,每一事都有所降低。当时的人把他称为试守孝子。
南郡公桓玄打败荆州刺史殷仲堪以后,逮捕了殷仲堪的将佐十来人,咨议参军罗企生也在里面。桓玄向来待企生很好,当他打算杀掉一些人的时候,先派人去告诉企生说:“如果向我认罪,一定免你一死。”企生回答说:“我是殷荆州的官吏,现在荆州逃亡,生死不明,我有什么脸向桓公谢罪!”绑赴刑场以后,桓玄又差人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企生答道:“过去晋文王杀了嵇康,可是他儿子嵇绍却做了晋室的忠臣;因此我想请桓公留下我一个弟弟来奉养老母亲。”桓玄也就按他的要求饶恕了他弟弟。桓玄原先曾经送给罗企生母亲胡氏一领羔皮袍子;这时胡氏在豫章,当企生被害的消息传来时,当天就把那领皮袍子烧了。
王恭从会稽回来后,王大去看望他。看见他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子,便对王恭说:“你从东边回来,自然会有这种东西,可以拿一张给我。”王恭没有说什么。王大走后,王恭就拿起所坐的那张竹席送给王大。自己既没有多余的竹席,就坐在草席子上。后来王大听说这件事,很吃惊,对王恭说:“我原来以为你有多余的,所以问你要呢,”王恭回答说:“你不了解我,我为人处世,没有多余的东西。”
吴郡人陈遗,在家里非常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遗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吃的,多数人饿死了,唯独陈遗靠锅巴活了下来。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对他纯厚的孝心的报应。
仆射孔安国任晋孝武帝的侍中,幸福地得到孝武帝的恩宠礼遇。孝武帝死,当时孔安国任太常,他的身体一向瘦弱,穿着重孝服,一天到晚眼泪鼻涕不断,看见他的人都认为他是真正的孝子。
11.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 篇十一
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则吾欲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于是弗果用。 (《礼记·檀弓下第四》)
【注】陈子亢:陈子车的弟弟,孔子的弟子。
⑴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
译文:
⑵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
译文:
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左传·襄公十五年》)
⑴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文子闻之,曰:“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使为上大夫。(《国语·鲁语》)
⑴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
⑴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魏惠王谓卜皮曰:“子闻寡人之声闻亦何如焉?”对曰:“臣闻王之慈惠也。”王欣然喜曰:“然则功且安至?”对曰:“王之功至于亡。”王曰:“慈惠,行善也。行之而亡,何也?”卜皮对曰:“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也。不忍则不诛有过,好予则不待有功而赏。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
⑴然则功且安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
译文:
6.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晋君与范献子游于河,大夫皆在。君曰:“孰知栾氏之子?”大夫莫对。舟人清涓舍楫而答曰:“君奚问栾氏之子为?”君曰:“自吾亡栾氏也,其老者未死,而少者壮矣,吾是以问之。” 清涓曰:“君善修晋国之政,内得大夫而外不失百姓,虽栾氏之子,其若君何?若君不修晋国之政,内不得大夫而外失百姓,则舟中之人,皆栾氏之子也。”君曰:“善哉言!”
(《尸子·贵言》)
⑴君奚问栾氏之子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虽栾氏之子,其若君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朝退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是以有忧色也。”
(刘向《新序·杂事第一》)
【注】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⑴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吾国其几于亡矣,是以有忧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汉书·贾谊传》)
⑴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多矣,悲夫!(刘开《问说》)
⑴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多矣,悲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而求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能其哀我乎?”
(刘基《郁离子》)
⑴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向使夫子不不食,能其哀我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提示】
1.⑴夫子患病,没有人在地下伺候他,请让我们用活人(为他)殉葬。(提示:本题重点考查“莫”“请”的翻译、介宾短语后置和省略句式)⑵尽管如此,但他患病应当去伺候的人,哪一个比得上他的妻子和家臣呢?(提示:本题重点考查"虽然"的古今异义和固定结构“孰若”的翻译)
2.⑴宋国有人得到(一块)宝玉,把它献给子罕。(提示:本题重点考查不定指代词“或”和兼词“诸”的翻译)⑵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宝玉当作珍宝,如果(你)把宝玉献给我,(我们)(就)都失去了珍宝。(提示:本题重点考查固定结构“以……为”的翻译和省略句式)
3.⑴你是鲁国的上卿,辅佐过两代君王,你的妾不穿丝绸,马不吃粮食,人家可能会认为你吝啬,而且也不给国家带来光彩。(提示:本题重点考查实词“相”“爱”的翻译和“衣”“华”的词类活用)⑵别人的父兄吃得粗穿得差,而我却给妾和马那么好的待遇,恐怕(这)不是国相该做的事吧!(提示:本题重点考查“美”的词类活用和固定结构“无乃……乎”的翻译)
4.⑴那位相貌美的人自以为美,(但)我不觉得她美;那位相貌丑的人自以为丑,(但)我不觉得她丑。(提示:本题重点考查实词的一词多义和“美”“丑”的意动用法)⑵品行贤良但(又能)去掉自以为贤明的行为,(这样的人)到哪里不受人敬爱呢?(提示:本题重点考查“贤”的意动用法、宾语前置句式和被动句式)
5.⑴既然这样,那么功业将会达到什么境界?(提示:本题重点考查虚词“且”、固定结构“然则”的翻译和宾语前置句式)⑵有过错(却)不治罪,无功劳(却)受到奖赏,即使灭亡,不(也)是应该的吗?(提示:本题重点考查实词“罪”、虚词“虽”和固定结构“不亦……乎”的翻译)
6.⑴您为什么要问栾氏之子呢?(提示:本题重点考查固定结构“奚……为”的翻译)⑵即使是栾氏之子,他(又能)对您怎么样呢?(提示:本题重点考查虚词“虽”和固定结构“若……何”的翻译)
7.⑴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提示:本题重点考查 “王”“霸”的词类活用和宾语前置句式) ⑵我们国家大概接近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提示:本题重点考查虚词“其”“几”和固定结构“是以”的翻译)
8.⑴凭擅长赋诗写文章在郡里闻名。(提示:本题重点考查实词“属”的翻译和状语后置句式)⑵河南太守吴公听说他才学优秀,就召他到自己的官署,非常地宠爱。(提示:本题重点考查通假字“材”的翻译和省略句式)
9.⑴孔文子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作羞耻,(所以)孔子认为他贤明。(提示:本题重点考查“耻”“下”“贤”的词类活用)⑵既然这样,那么古人深感羞耻的事,后世的人却做它而且不以为耻的就多了,可悲啊!(提示:本题重点考查固定结构“然则“的翻译和“耻“的意动用法)
【陈禾文言文及翻译】推荐阅读:
小学课外文言文及翻译11-03
文言文片段原文及翻译11-18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12-10
《晋书何琦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07-07
曹刿论战文言文翻译及注释08-12
治国安民文言文原文及翻译09-12
《梁书·王亮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0-02
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07-18
祖逖闻鸡起舞文言文翻译及注释08-18
文言文《清史稿·李清时传》原文及翻译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