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笔试经验

2024-07-16

中国建设银行笔试经验(13篇)

1.中国建设银行笔试经验 篇一

笔试经验分享【一】

今天下午刚刚考完,由于这次考试基本全靠应届生上前辈的笔经,尽管我估计我还是打酱油了,但。。。能贡献点是点吧。

首先是题型,分三个部分

前两个部分两个半小时,后一个部分半个小时。两个半小时是到时间自动交卷才能做后半个小时的心理测试的,所以如果先做完两个半小时的部分要等待,我同考场有个女孩就是没做心理测试,可能是以为没有了,就走了。。。可惜呀

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 第一部分,基本能力(60分)

分为语言理解20分(40道)、逻辑推理10分(20)、数量关系10分(20道,各种数学题)、英语测试20分(4个阅读、20道)

第二部分,基本知识(70分)

其中单选40分,多选30分,每题一分

心理测试半个小时要做完200道题,真是到后面就晕了,不过做完还是很快的,我分析了一下主要是看你够不够谨慎、脾气如何、做事是否有条理、是否爱创新爱幻想、是否有团队精神、是否尊长等等。

做的时候真的是有点晕乎乎的,题量太多,开始生怕时间不够了,后来浏览了一下全部题型分配了一下时间再做就宽松多了。我的经验是英语阅读放到最后做,因为一长篇文章看下来,还是在电脑上,要是后面还有没做完的题就很难集中精神去看,而其它题都是短短一道。数量关系要放到倒数第二做,因为要演算也有点费时。我除英语阅读以外的题全做完还剩下一个小时,做4篇阅读怎么也够了,心就放下来,就容易集中精神了(虽然最后还是没怎么明白,这是我个人问题了。。。英语太不行。。。)

关于题目

基本上是什么都考,天文地理,历史生物,心理学,管理学,法律,当然金融、经济、会计就更不必说了

我记得的几个:

四大文明古国;

汽车挡风玻璃是斜着的主要目的;

神经元,DNA碱基序列;

数学应用题都是常见的基本的,掌握简单中学数学即可;

图形推理只有三个;

有两个简便运算的题,*1998-*,*-*,最好研究一下速算的技巧。

金融经济我就没什么可说了,因为基本不会~~~~~~~~~~~~~~(以前从未接触过)

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 对了我考的是陕分,是在西安考的。

留给以后有缘人。

笔试经验分享【二】

现在银行采用机考,所以没纸卷,真题靠回忆不可能回忆全,只有部分真题给历年考生的经验。其实仔细研究下很有帮助~

经验分享版1

昨天去中行笔试了,好冷的天气,之前看前辈们笔经的时候也是写到很冷的时候笔的,没想到今年也是那么冷,还下着雨~~~・

关于中行的笔试,第一体会――好多题,机考看得眼睛好累!还有那些题目都没有题号的,一路做下去都不知道做到什么程度了,心里还没底,只是死命的往前~~・

题目类型还是和去年的差不多:

英语方面选词填空大半部分都是辨析词义,很多词都不认识(可能是我很久没记单词的缘故,所以也不敢说那些词到底是什么程度),前半部分的词很生疏,后面有些部分的词还好,也可能是做熟手了点。接着是完形填空(不知有没记错顺序),不是很难,六级那样的程度,只不过我也没做得很好。只不过比后面那些几乎没怎么看懂的阅读比还算看懂了,可是还是想不起来讲什么的,真的是题太多了。。。

之后是阅读,4篇阅读(我出现幻觉好像是做了5篇,都搞不清楚了,题目上明明是说4篇的),每篇五道题,都不是细节题,推断及主旨大意题占绝大部分,很多人说比专八难,考得很崩溃,真是在碰运气了。

接着是改错(好像是在前面的。。。不太记得了,记得的同学帮我纠正下吧),这部分很失败的一点是,我没搞清楚那些句子是不是整篇文章的。。。根据上年的笔经,似乎是。这部分也是做的很模糊,但是也没有阅读的感觉差。

然后是排序,似乎也不算是排序,有点像是BEC里面那些选句子填空,这部分我就是乱做的,搞不清了,而且是放到最后做的。

然后是快速阅读,限时5分钟,2篇文章,5道题目,第一篇是2道题,第二篇三道题。文章内容是讲圣诞节的,不是很难,只是时间很紧,文章不是很长,和前面阅读的文章长度差不多。

英语后是休息30分钟,塞了很多巧克力,又饿又冷。

行测和综合知识是一起考的,但是都限时一小时。

行测数量关系,言语表达。。。等等那些我觉得都不是很难,比国考感觉轻松点,只是图形推理让我很摸不着头脑,现在记得的只是考了九宫格推理,还有图形折叠的抽象空间想象的,没有上年那么的图形推理,个人认为今年的推理比较常规,却也让我很纠结。

其中时事考了蛮多的,现在也不太记得考了什么了,只顾着做题。。。

综合知识上年差不多,方方面面都考了,证券投资类的考得比较多,较上年的货币银行学似乎少了,其他的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管理学,市场营销等等的~・~

这部分考的题都没法猜,虽然考的那些科目我都学过,在去笔试之前也有再回去看了看课件,但是还是做得不是很好,因而得出个结论:要想做好这部分题目真是要考平时扎实的基础,一时的补习还是很难应付的(或许是我资质愚钝吧~~~)

要说明的是,这部分的题目分单选是多选,多选也不知道是很怎给分的。。。。

这样就完了。。。考得很迷糊,也记得不太清楚了,只能这样的写写自己考试的感觉,不能提供给很多的信息,真是不好意思。。。

希望会对后面的同学有点帮助。。。。。

2.中国建设银行笔试经验 篇二

在此背景下, 社区银行的建设再次成为理论及业界关注的焦点。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 社区银行是指那些资产规模较小, 并且在一定区域内为众多中小企业及家庭居民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金融服务以及其他增值性服务的地方性小型商业银行。发达的社区组织使社区金融服务很早就得以在国外生根发芽, 社区银行成为其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内, 借由龙江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先期的实践, 以及近期民生银行在各地的规划和布局, 社区银行的具体实践成果第一次以完整的形象展现在民众及媒体的强力聚光灯下。

美国社区银行发展历程及典型分析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成为世界各国社区银行建设的前驱。尤其是美国, 作为世界上经济金融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其社区银行体系堪称典范。根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网站提供的6900家银行的信息, 截至2013年9月30日, 全美资产规模在100亿美元以下的银行数量达到6791家, 占比超过98%, 资产规模合计2.85万亿美元, 占比19.43%, 平均资产规模仅为4.2亿美元。而正是这些资产规模占比不到20%的社区银行提供了全美超过60%的企业及农场的小额贷款。可以说, 社区银行在美国金融体系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正如伯南克所指出的那样, “社区银行是美国经济的基石, 是美国社区增长和繁荣的重要动力”。

(一) 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过程

作为美国银行业金融体系独具特色、重要的组成部分, 社区银行近30余年的发展一直伴随着美国金融及监管政策的变化而变化, 呈现出3个明显不同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上世纪80年代前, 这一时期在包括Mc Fadden Act (1927) 、Q条例、Glass-Steagal Act (1933) 关于禁止美国商业银行跨州设立分支机构、小额存款的利率上限管制以及商业银行不得从事证券 (除国债以外) 承销及投资银行业务等监管政策的护航下, 社区银行能够在特定经营区域内专注从事存贷款、结算等传统商业银行金融服务, 并逐步在一定区域内处于主导地位。这一时期是美国社区银行发展最快的时期, 根据FDIC的统计数据, 截至1980年末, 全美有超过14000家社区银行, 数量占比超过97%、资产规模占比也达到了34%以上。

第二阶段为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这一时期, 美国的金融及监管政策发生了转变。一方面, 金融创新推动放松管制。1980年, 《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颁布, 决定自1980年起分6年逐步取消Q条例关于利率管制的相关规定, 至1986年4月取消存折储蓄账户的利率上限, 美国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使美国众多社区银行面临息差下降的巨大压力, 社区银行出现第一波倒闭潮, 据Cole, R.A.et al (1995) 的研究, 1982-1992年间, 美国共有1400多家银行倒闭, 其中FDIC以接管形式处理了超过1200家商业银行、共计2200多亿美元的资产。另一方面, 信息技术及金融创新使大银行以信贷评分卡模型为主的风险管理技术得以在小额商业贷款中推广, 大型商业银行可以更加容易、低成本的介入小额贷款领域, 直接挑战社区银行传统业务领域。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美国社区银行数量较1980年末减少了2000多家。

第三阶段为上世纪90年代至今, 为实现更加完全、更富竞争力的金融体制, 美国金融监管体系开始推进以市场为基础的间接监管 (Norton, 1991) , 效率与安全并重的审慎监管成为这一时期美国金融监管的主要特征。1994年, 美国国会通过了《里格-尼尔银行跨州经营与跨州设立分行效率法》, 商业银行经营的地域限制被打破, 银行可以在其注册地之外的任何州直接开设一家分行, 并且允许满足联邦资本充足条款及社区再投资法、具备良好管理水平的银行控股公司收购任何一个州的银行。该法案的通过直接使原先在一定区域经营的社区银行面临来自跨州经营银行的激烈竞争, 社区银行经营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而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出台使大型银行可以通过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从事证券承销及保险业务, 综合经营平台的整合行销效益大大提升了中小企业及家庭客户的金融服务粘度, 社区银行的竞争优势进一步被削弱。在这种新的金融生态环境下, 美国社区银行经历新一轮整合浪潮, 社区银行的数量出现锐减, 由1990年初的11000多家下降至2011年末的6700多家。

然而, 作为一个整体, 那些在历次监管政策变化及经济金融形势转变中生存下来的社区银行在美国经济及金融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小银行而言, 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为其差异化、特色化经营树立了模板。中小银行如何在金融自由化、技术脱媒, 以及互联网金融汹汹来袭之势下令传统存贷业务继续贡献持续、稳定的利润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立足特定区域的金融服务特性使美国社区银行存在两个非常明显的特征:一是较高的小额存款占比。因为面向的服务对象主要为中小企业、家庭居民, 因此, 美国社区银行小额存款 (低于10万美元的存款) 占比通常高达70%~80%, 显示其对零售存款, 特别是个人储蓄存款的较强吸收能力, 社区银行的地缘优势明显。二是较好的资产质量。相比于大型银行依靠模型、模式化的信贷评分技术, 社区银行主要基于“关系型贷款”技术, 依靠所在区域社会地缘人格信任关系网络, 通过对潜在对象相关硬、软信息的搜集, 综合评分获取贷款安全性评估, 这种非标准化的贷款评审技术使社区银行能够在保持较高净息差的同时维持较低的坏账率。而富国银行在其160多年的经营历史上始终保持着社区银行业务竞争优势, 因此, 即便目前其资产规模已经达到1.3万亿美元、市值位居全球首位, 富国银行仍然是全球社区银行发展的典范, 剖析富国银行的发展模式对于社区银行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 业界典范剖析:富国银行

在美国国内, 富国银行拥有超过6600家的社区银行分店, 专注为所在区域的个人客户及年销售额2000万美元以下的小微企业主提供包括融资服务、储蓄业务, 以及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包括资产管理、保险、经纪业务等在内的金融产品及服务。作为三大主要业务条线之一, 近10年来, 社区银行业务贡献了富国银行超过50%以上利润, 部分年份甚至超过70%。观察富国银行的社区银行模式, 大致有以下3个明显特征:

第一, 重视渠道建设, 强调客户接触, 将零售银行理念贯彻于整个行销过程。三组数据可以让我们看到这一明显特征:截至2012年末, 富国银行总资产规模大约为1.4万亿美元, 而同期, 美国银行则达到2.1万亿美元, 但是, 富国银行的网点数量达到9097家, 美国银行则为5500家, 仅为富国银行的60%左右;在渠道建设的同时, 人员投入也相当大, 富国银行全体雇员数达到26.92万人, 超过美国银行的26.28万人。可以说, 富国银行通过这种渠道铺设, 直接将金融服务下沉到社区一线, 通过与社区客户的面对面接触迅速获取客户信息及服务需求, 将营销效果发挥到最佳。截至2012年四季度, 富国银行家庭用户户均购买6.03个富国银行的金融产品或服务, 较上年同期增加0.12个;社区银行贡献了5912亿美元的平均核心存款, 占富国银行平均核心存款总额的61.86%, 保证了富国银行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存款成本;社区银行平均贷款余额达到4871亿美元, 占比超过63.65%, 保证了富国银行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息收益。

正如富国银行首席执行官John G.Stumpf所强调的那样, 富国银行十分重视与客户的面对面接触, 并认为这是富国成功的基石, 正是通过这种方式, 富国银行为三分之一的美国家庭提供金融服务, 仅在社区银行网点, 富国银行每年就处理了55亿人次的客户咨询与营销, 而这也为富国银行创造了10000次/分钟的客户金融服务。与此同时, 富国银行十分重视与社区建立长期持久的伙伴关系, 投入大量资源到社区居民、客户所关注的领域。2012年, 富国银行慈善捐赠19500个社区非盈利项目, 总计金额达到3.16亿美元, 涉及社区发展、教育、文化艺术与人文项目、环境保护等, 并通过社区发展贷款/投资项目帮助社区发展与繁荣, 项目总金额达到70亿美元, 较2011年增长66.67%。此外, 富国银行全体成员2012年全年以各种形式共向社区捐赠价值超过7900万美元、志愿服务时间长达150万小时。正是这种与社区融为一体, 尽心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为富国银行成为1/3美国家庭金融服务伙伴奠定扎实的基础。

第二, 丰富、多样化产品提升社区金融服务的满足率, 为交叉销售提供产品支撑。社区银行是富国银行成就交叉销售之王的重要阵地。富国银行的社区银行金融服务涵盖从储蓄业务、融资业务再到财富管理服务三大领域, 为社区银行家庭用户、小微企业用户 (主要是那些企业主拥有财务决策权的小微企业, 这些企业雇员人数通常在100人以下) 提供多样化、全条线的一揽子金融服务。这些金融服务通常包括储蓄存款、定期存款账户、个人养老金账户、支票、货币基金等储蓄服务;设备质押融资、商业地产及个人按揭贷款、应收账款融资、租赁、股权融资、信用卡等融资业务;并为高净值个人客户 (主要包括部分家庭个人用户以及小微企业主) 提供包括资产管理、保险、医疗储蓄账户、经纪业务等在内的中间业务。

与此同时, 富国银行还通过自助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7×24电话银行, 打造集“网点+ATM+互联网+移动终端+固定电话”为一体的立体式金融服务渠道。目前, 富国银行拥有全美覆盖范围最为广泛的网络之一, 使得富国能够获取更多零售客户。丰富的产品体系提升了富国银行交叉销售能力:近十年来富国银行单位零售客户销售产品数目持续提升, 由2001年的3.8个增长至2011年末的6.3个, 增幅超过65%。强大的交叉销售能力使富国银行获得了市场的充分肯定。

第三, 专注小微信贷业务是富国银行社区银行业务成功的重要法宝。2012年, 凭借其广泛的业务网络及始终坚持小微信贷的业务定位, 富国银行小微信贷业务规模已连续11年位居美国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富国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十分重视市场细分及客户分层服务:对于年销售额200万美元至2000万美元且雇员人数在20-99人之间的小企业, 富国银行安排专门客户经理进行服务;而对于年销售额在200万美元以下、雇员人数不足20人的小微企业则由所在社区银行网点提供服务。与此同时, 依托强大的IT系统, 富国银行专门开发小微业务信用评化卡, 通过对小微企业量身定制的信用评分系统, 富国银行三分之二的小微企业客户信用评分实现自动化审批, 大大降低了小微业务成本。

注重产品及服务模式创新, 从而提升服务质量使富国银行小微业务始终保持强大的竞争力:针对规模较小、盈利一般、经营规范程度不足的加工作坊型及家庭工厂企业、个体工商户、服务型小微企业以及处于初创期的小微企业, 富国银行专门开发了“企业通”小微业务模式, 该业务模式允许上述客户通过邮件、电话进行申请, 并且通过先进的信用评分模型实行自动化审批, 流程快捷, 极大方便了上述小微企业客户申请、获取银行融资。截至2012年末, 富国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2011年增长超过30%, 新增小微企业贷款投放达到160亿美元, 贷款余额超过570亿美元, 其中100万美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超过90%, 遥遥领先于美国同业。

富国银行社区经营模式及其成功经验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网点及战略转型的重要标杆, 其商业模式为国内许多银行所效仿, 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以及部分城商行都是它的拥趸者。近年来, 在监管层关于中小银行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监管思路以及中小银行自身谋求转型的内在动力驱动下, 社区银行逐渐成为中小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战略的又一重要突破口。

国内社区银行方兴未艾

2013年7月份, 福建银监局下发《关于推进社区银行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试行) 》, 要求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金融消费群体向社区聚集的新形势下, 积极转变经营方式, 稳妥推进社区金融服务, 将更多营业网点、金融服务向基层延伸, 有效调整业务结构, 持续满足社区居民金融需求, 实现银行业可持续发展。此后, 上海、重庆、江苏、深圳多地银监局下发类似文件, 鼓励商业银行开展社区银行服务。国内发展社区银行的热情日益高涨, 本部分将总结归纳国内现存社区银行的几种发展模式。

(一) 以龙江银行等为代表的混合型社区银行模式

全功能型社区银行模式实质上是支行网点转型的结果, 通过细分市场, 特色化、差异化支行客户定位、服务模式, 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客户、小微企业。而有限功能型社区银行属于社区便利型网点, 通常设置在中小型社区, 主要依托现有自助银行设立的支行网点, 以基础性金融服务为主, 包括各类非现金业务、收单业务, 突出低风险、低成本和便利性。龙江银行是国内最早确立社区化发展道路的商业银行之一, 也是这种混合型社区银行模式的最早实践者。截至2013年11月份, 龙江银行共有各类社区银行网点133家, 占全部营业网点的65.84%, 其中全功能型社区银行网点有19家, 有限功能型的社区便利型网点114家。

为进一步推广龙江银行社区银行模式, 龙江银行注册了形象化的“小龙人”社区银行标识, 从而树立其社区银行品牌。“小龙人”社区银行涵盖一系列金融产品与服务, 如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龙江借记卡与贷记卡、“小龙人”系列理财产品、小龙“如意贷”、“乐途”汽车贷款及其他结算产品;同时, 依托龙江银行缴费平台, 实现覆盖水、电、燃气、移动、电信、有限电视等公共事业的缴费业务, 并逐步实现转账、汇款、信用卡还款, 达到满足社区居民日常金融服务需求的目的。除此之外, 一系列增值服务, 包括代售车票、免费义诊, 以及在具备条件的社区银行内设社区活动室、会议室、书吧、讲堂, 针对社区客户生活需求, 每个社区银行都专门设计制作实性较强的社区居民生活手册等, 进一步凸现其亲民、便民的品牌形象。

经过多年的发展, 以差异化为起点, 以特色化、品牌化为核心, 龙江银行的社区银行建设逐步实现精细化管理。总行通过建立科学、客观的价值评价体系和精细化管理策略, 定期对全行百家社区银行网点进行星级考评, 施行精细化阶梯推进管理;制定服务精细化管理规范, 指导社区银行严格执行服务规范标准, 提升服务水平。

(二) 以上海农商行为代表的金融便利店模式

作为全国首家在农信社基础上改制成功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上海农商银行同样在社区银行服务模式的探索中处于前列。上海农商银行社区银行建设的探索始于2003年, 从连锁店的多功能ATM机开始。但是, 真正开启社区银行建设及大规模推广则始于2010年, 为践行便民银行发展战略, 上海农商银行于2010年5月在上海推出首家金融便利店, 提出“您下班, 我营业”的服务理念, 为社区居民及小微企业提供延时服务。2012年全年, 上海农商银行新设金融便利店40家, 从而使全行在上海地区的金融便利店家数达到100家, 如期实现2010年提出的用3年时间在全市开设100家金融便利店的目标。

上海农商银行的“金融便利店”主要开设在大型居住社区、郊区中心城镇等社区密集、人流量大的地带。而提供的服务则涵盖存取款、小额贷款、基金理财以及信用卡业务, 并充分发挥电子银行渠道作用, 通过自助机具与人工服务相结合, 实现自助银行、个贷服务中心、个人理财中心和业务营销中心四位一体的全天候社区零售金融服务。不同于有限功能社区银行以非现金类业务为主的特点, 上海农商银行“金融便利店”提供现金服务, 通过设置现金柜, 提供现金存取等服务, 满足居民和小微客户日常小额现金需求, 解决非营业时间的客户存取款问题。

此外, 上海农商银行还为社区居民和小微企业提供专门定制的金融服务:比如, 推出“二手房贷款直通车”, 与房产中介合作, 为客户提供房产信息的免费挂牌、交易配对, 协助办理房屋交易, 并进行相应交易资金监管和贷款服务;为小微企业客户提供账户查询、小额现金存取款服务, 设计推出“鑫易透-支票授信业务”, 解决小微企业存款账户临时资金不足问题, 推出“鑫易贷”小微企业贷款, 以融资金额500万元 (含) 以下的小微企业为主要贷款对象, 以多样化的担保方式、快捷的审批流程满足小微企业短、频、急的融资需求。

截至2012年末, 上海农商银行金融便利店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49亿元, 店均达到1.49亿元;累计销售理财产品131亿元, 发放信用卡超过2.7万张, 新增个人网银客户近6万户, 完成公共交通卡充值1.3万笔;组织开展了300多场、1万多人次参加的金融知识进社区活动。截至11月末, 受理并发放个人贷款3128笔, 累计金额28亿元, 受理并发放小企业贷款1118笔, 累计金额46亿元。金融便利店成为上海农商银行零售及小微业务拓展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 为了强化金融便利店管理, 上海农商银行于2010年便在个人金融部下设金融便利店管理部, 统筹全市金融便利店建设与发展管理。

(三) 以民生等为代表的分支机构服务前端模式

与前述两类社区银行模式不同, 分支机构服务前端型走草根路线, 一般只提供简单的业务指导、开卡办卡、存取款等基本银行服务, 是作为各家银行在当地分支机构的服务前端。此一模式的主要力推者为民生银行, 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曾豪言, 3年内, 民生银行将在全国开出超过一万家的金融便民店。由于监管定义的模糊, 民生银行这种社区银行得以报备制迅速进入市场, 在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重点城市迅速形成燎原之势, 在全国范围内铺开近千家的金融便民店。民生银行金融便民店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银行网点, 只是在原有的自助银行基础上增加咨询功能, 在智能化的基础上增加商务化功能, 因此, 从某种程度上讲, 此类社区银行是作为大型金融机构在当地的一种零售渠道, 吸收储蓄存款及零售客户, 迅速占领零售市场。

然而, 随着2013年12月16日,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中小商业银行设立社区支行、小微支行有关事项的通知》 (简称“通知”) (银监办发[2013]277号) 的发布, 上述“自助机具+工作人员”的简易型社区银行模式受到严厉规范, 按照“通知”要求, “自助银行+人”的咨询型网点应规范界定为社区支行、小微支行, 并按照严格程序提出设立申请、履行准入程序。因此, 原先部分股份制银行机动设立的咨询型网点, 意在迅速铺开前端服务渠道的方式受到限制。

社区银行:中小银行零售金融战略的新突破口

随着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大资管等市场化改革三股洪流的逼近, 国内银行业的传统业务及盈利模式面临紧迫的调整压力。越来越多中小银行开始意识到转型压力并寄希望于社区金融, 通过网点下沉、接近基层金融消费者, 争夺分散而稳定的零售核心存款, 在改变原有拉大户、傍大款经营模式的同时, 也为零售业务转型寻找出路。比如, 民生银行将社区金融与小微金融一同作为民生银行未来“两小”战略的重要一极, 董文标更是将其称为民生银行的“下一个杀手锏”。而已在社区银行模式探索中走在前列的上海农商银行则在进一步完善金融便利店模式, 包括加强与政府合作, 将金融服务融入各种公共服务中, 参与社区服务市场化进程, 为社区基础设施和配套体系建设提供融资, 探索建立家庭理财顾问, 开发电视银行和网络视频银行等新型服务渠道。可以预见,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以及金融改革进程的推进, 社区银行将在未来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中逐渐发挥重要作用。

瞄准社区银行, 以社区化推进差异化、特色化经营对中小银行, 尤其是地方城商行来说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 城商行规模小、决策链条短, 地缘、人缘特征使其在基于关系型的金融服务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特别是面向数量众多、信息零散的零售客户, 城商行建立起了服务这些客户群体的核心竞争能力;另一方面, 过去依赖粗放式规模扩张的业务模式使多数城商行基础客户群体, 尤其是零售客户群体相对薄弱, 面对利率市场化及去产能化过程中实体经济不良资产暴露, 城商行亟须回归本原, 网点下沉、面向社区居民及小微客户成为城商行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此外, 社区组织中存在的大量潜在优质客户也成为城商行争夺零售客户、培育基础客户群体的重要战场。

参考文献

[1].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http://www2.fdic.gov/sdi/download_large_list_outside.asp, 访问日期, 2013-12-06.

3.境外追赃中国经验 篇三

来自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相关调研显示,不少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嫌疑人犯罪后潜逃前,都想方设法向境外转移赃款赃物。赃款赃物是外逃职务犯罪嫌疑人在境外生存的物质基础,如果能够摧毁这一物质基础,办案人员在境内就能够有效地阻止其外逃的企图和可能,在境外也可以有效地打压其生存的空间,迫使其自愿回国自首,或最终被强制遣送回国。

伴随《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生效,以及众多双边司法协助条约的缔结,对于中国司法机关而言,境外追赃将不会再是一件“摸不着门路”的事情。

难民案的法律后果

中国厦门远华走私、逃税、贿赂案首犯赖昌星为了在加拿大避难并阻扰加拿大移民部执行对他发出的遣返令,而在加拿大缠讼达12年之久。2011年7月21日,加拿大联邦法院作出判决,否决了赖昌星要求暂缓执行移民部遣返令的请求。

但是,在合作追赃问题上,赖案的处理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公开报道显示,加拿大政府只是一度冻结了赖昌星在加拿大银行账户里的一百多万加元,而法院对赖案的历次判决也都集中于人的遣返问题,没有涉及洗钱和赃款的返还问题。

不少业内人士对赖昌星的追赃表示了不乐观情绪,并认为这是赖昌星案成为难民案的法律后果。

专家分析,赖昌星虽是中国通过国际刑警组织通缉的逃犯,但实际上,赖案在加拿大一直只是一起难民案。中方没有提出引渡的请求,也没有按《中加刑事司法协助协定》正式提出刑事司法协助的请求。

这一点令本案性质发生改变,使加拿大移民法和国际难民公约成为加拿大处理本案的主要法律依据。

因此,中加早在1994年签署的刑事司法协助协定,并没有成为处理赖昌星案的依据,国际反洗钱规范和有关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及反腐败的联合国公约也都没有发挥作用。

从赖昌星案12年的诉讼过程看,加拿大识别难民和遣返罪犯的程序是一个旷日持久、十分复杂的过程,此类案件的诉讼期限和结果往往难以预料。

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由于中国和西方在政治体制和司法制度上的重大差别,西方国家的法庭审理中国知名逃犯申请避难的难民案件,往往会演变成对中国体制的审判。

这种处理模式的后果,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案件的性质,将媒体和公众对逃犯的注意力误导到对中国体制的争论上来,实际上掩盖甚至忽略了原本应该是案件基本事实的赖昌星犯罪和赃款问题。

利用双边条约追赃

与难民案的法律后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东“开平”案,这是中国司法机关利用双边条约进行成功追赃的一个范本。

2009年5月6日,拉斯维加斯的美国联邦法院对原中国银行广东开平分行重大贪污案主犯许超凡、许国俊等五人作出正式刑事判决,罪名是洗钱罪、国际间转移赃款罪和护照及签证诈欺罪等等。

“开平”案于2001年案发,当时先后担任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行长的许超凡、许国俊、余振东先后侵占了逾4.82亿美元并转移出境,然后于2001年10月,许超凡等人通过获取虚假的身份文件和同已经归化入籍的美国公民假结婚的方法移民到美国。

案发当时,国际上还未有《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国依照2001年3月刚刚生效的《中美刑事司法协助协定》中的有关规定,向美国提起了刑事司法协助。该案经双方协作,于2009年终结,数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

中方在此案中一直将追赃作为司法协助的重点。其中,《中美刑事司法协助协定》第16条规定的“没收程序中的协助”在追赃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中第2款明确规定:“双方在各自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应在没收犯罪所得和犯罪工具的程序中互相协助。”

经争取,余振东于2004年4月16日被遣返回到中国,美方冻结、扣押和没收余振东在旧金山的赃款355万美元,一并返还给中方。这个成功追赃的数额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也是履行中美双边刑事司法协助协议达成的第一笔追赃。

此外,被害单位中国银行在美国积极行动,通过提起民事诉讼也追回了部分赃款。

由于许超凡和许国俊等人拒绝被遣返回国,中方只好继续与美方合作,寻求在美国将他们定罪量刑。2009年对许超凡、许国俊等犯罪嫌疑人依法判决的时候,美国法院还作出了“应当退还中国银行4.82亿多美元”涉案赃款的判决。这种通过美国刑事判决附带民事赔偿,协助中国追赃也是第一例。

目前,相关赃款还在追回之中。

境外聘请律师进行民事诉讼

就目前的实践来看,中国通过办案人员直接赴境外开展追赃工作的做法,比较多见但并不高效。

这种模式虽然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赃款“直接追回”程序的应用,但因为司法主权和法制壁垒等问题,办案人员往往受到许多限制,比如各国的法律都规定有只允许本国律师在本国参讼的制度、比如限制他国办案人员的侦查权等等。

但全国各地检察机关仍不乏通过境外聘请律师等方法,利用“直接追回”机制实施追赃的范例。北京市检察机关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区的资产追回模式,就有着比较成功的经验。

对涉案数额较大的外逃案件,北京市检察机关通常会与发案单位进行合作,通过发案单位的境外机构,在外逃犯所在国聘请该国律师,并由发案单位提起对外流资产所有权的民事诉讼。民事诉讼一旦胜诉,外逃犯所在国法院对外流资产进行确权后,下达冻结令,赃款就可以得到返还。

例如,在数年前,北京市检察机关办理的北京某集团副总经理李沿(化名)贪污、挪用公款、受贿一案,他们就是通过这一机制成功追回了2700余万外流资产。

1999年,李沿将一笔高达2700万元的公款以投资为名打入其哥哥在澳大利亚公司的帐户内。李沿的哥哥用大部分资金在澳大利亚购地,并承建了12栋高档别墅,并将其中6套售出,资金归其哥哥所有,其余6套别墅的产权全部归于李沿名下。另外,李沿还用另一部分投资款在新西兰购买了一栋旧警署楼,改造成酒店准备用于经营。在完成这一系列事情后,李沿潜逃至澳大利亚。

在该案的追赃追逃过程中,北京市检察机关派出办案组远赴澳大利亚、新西兰。在国外的21天中,侦查人员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分别聘请律师,通过律师查明李沿的银行帐号、汇款、工程项目、资金往来、产权归属等情况,然后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委托律师对其资产申请法院冻结令。

最终,澳大利亚、新西兰法院分别判令6套别墅的产权和旧警署楼的产权归属北京某集团公司,收回了这笔险些流失境外的国有资产。

赃款追回后,检察官又以追赃促追逃,通过国际刑警组织抓捕了李沿。

仅仅用了八个月的时间,2700万余元赃款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被追回,犯罪嫌疑人被追捕归案。李沿最终因犯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数罪并罚,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办案人员需适时隐蔽身份

但是,检察官也坦言,由于各国法律规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时候,如果以检察官身份赴境外,无论是追赃还是取证,都会遇到来自各个方面的阻碍,能够成功追赃的概率极低。

在此种情况下,检察人员必须适时隐蔽身份,以发案单位工作人员的名义出境,并在发案单位驻境外机构的大力配合下,才能成功追缴赃款。

如,北京市检察机关在办理某进出口总公司伦敦办事处经理朱声(化名)涉嫌贪污一案中,朱声利用职务之便,伙同他人分数次将140万美元公款转入与他人合伙在英国开设的私人公司帐户内。

朱声卷款潜逃后,侦查人员与进出口总公司纪检监察部门密切配合,办案人员以进出口总公司人员身份秘密赴境外开展追赃工作,在发案单位境外分支机构的大力支持下,成功追缴了这140万美元赃款。

成功追赃的同时,侦查人员在境外迅速搜集证据,很快掌握了犯罪嫌疑人朱声贪污公款的确凿证据,及时办理了相关边控、通缉手续,并与公安机关建立联系机制,定期分析案情,研究抓捕工作。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公安机关将朱声在境外抓获归案并移送回国。

“检察人员赴境外追赃由于需要隐蔽身份,并且需要的费用较大,因此并不适合所有案件,这种方式仅适用于案值极大、社会危害极其严重、发案单位在境外设有分支机构的案件。如是一般案件,则办案成本过高,其效果有时难以预测。”办案人士分析。

让行贿人配合追缴

在外流资产追回过程中,还有一个客观存在的难题就是,由于境外法律对私有财产的保护,许多银行规定帐户中款项的转移划拨必须由开户人进行,其他人不能进行处理。

针对案件的具体情况,检察机关对于将赃款转移至境外但是尚未潜逃的,且已被采取拘留或逮捕强制措施的,针对认罪态度好、有退赃意愿的犯罪嫌疑人,通常采取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根据案件的需要,对犯罪嫌疑人适时改变强制措施,由拘留或逮捕更改为取保候审,促使犯罪嫌疑人配合办案人员,自愿将赃款划拨到境内。

如,检察机关在办理某单位司长徐某某涉嫌受贿案中,徐承认其将12万美元受贿款存到了某公司总经理韩某在香港汇丰银行的帐户内。为了将流失境外的12万美元尽快追缴,也考虑到受贿人韩某认罪态度较好,办案人员变更了对他的强制措施,由逮捕改为取保候审。韩某在取保候审后,立即将这12万美元划入了有关指定帐号。

“在办理案件中,对于认罪态度好、主动提出退还赃款的犯罪嫌疑人,我们同样采取改变强制措施,将逮捕转为取保候审的方式,在办案人员的陪同下一起到境外划拨赃款。”办案人员介绍,在办理某区长周某专案中,周某认罪态度较好,承办人曾与行贿人周某共同到香港,将920万港币顺利划拨回境内。

目前,许多学者与实务人员一边希望《公约》与相关条约得到很好的实施,一边研究着追赃的具体策略。

有专家认为,如果法制比较健全的西方发达国家能够带头实施国际法上关于国际合作的规定,就能改变长期以来西方成为中国外逃犯庇护所的状况,这对于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西方应该准备好与中国合作追赃,中国同样应做好准备。

4.中信银行笔试综合类笔试经验 篇四

我准考证上写的是总行综合类,不知道和其他人写的综合类的考题是不是一样。

专业题时刻很富余,考场上感受大家都是提前40分钟左右就开端骚动了。

性情测验题暴多,还被监考官催着提交说什么到点就体系封闭了,害的我性情测验很多题没读题直接选的,提交后发现根本不会主动封闭。。

专业题,都是单选,金融、经济类标题70道(有商业银行,投资学,经济学,国际经济),办理20道(有会计有办理也有法律),还有英语单选和阅览。

中信人才测验,很少的行测题大概30道,数字推理图形推理,300+的性情测验,让我开端怀疑人生。

我诚心期望性情测验对选取没有影响啊。

5.广发银行笔试经验 篇五

参加了广发的笔试,总体来说,不算难,和工行、建行比

笔试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EPI+金融专业知识,时间115分钟,包括语言理解能力,逻辑推断,数量关系,资料分析,金融专业知识(15道),其中金融专业知识比较简单,金融类专业的`学生应该没什么问题,都是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可以考前看下金融学,做这部分时可以不用按他的题目爱顺序做,在选项里有个选题,可以选择做题顺序。

第二部分是英语测试,

题型有单选+改错+阅读,总共48道题,时间35分钟。考的是托业的题,不过个人感觉单选有点难,好多单词不认识,可能英语丢好久了吧,改错一般,阅读就比较简单了,关键是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

第三部分是性格测试,多少道忘了时间是20分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做就行了,

还有考试时间是从下午2点到4点50.现场会有矿泉水提供。

6.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 篇六

1.领导的重视对公司信息化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青松建化的信息化建设与各级领导, 特别是一把手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公司成立了以总裁为组长, 信息化分管副总为副组长, 包括了其他副总在内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宏观管理。随着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不断深化落实, 公司领导班子以高度的前瞻性, 出台了一系列相应政策, 为信息化工作指明了方向、铺平了道路。

2.强化管理是信息化建设的有效保障:

(1) 明确目标。一直以来, 青松建化结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 制定信息化工作发展目标, 并随着公司自身发展战略的调整, 及时予以调整。在每年青松建化总裁的工作汇报中都会提出下一步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信息化办根据总体目标阶段性分解、细化, 并下达目标。 (2)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青松建化除了设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还设立了专职独立的信息化办公室, 实现信息化工作统一归口管理。同时根据信息化建设的不同阶段, 成立一些临时机构, 进而保障工作顺利的进行, 比如技术支持组、物料编码管理组等等。 (3) 建立信息管理制度。为了确保各项信息化工作有序进行, 针对计算机系统的使用、计算机机房的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和推广等, 我们适时推出各类相关制度, 并在后期应用阶段持续不断的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 使信息化制度更加适应公司的发展要求, 为公司信息化工作高效管理提供保障。 (4) 建立考核、明确奖惩。结合不同信息项目的推广, 青松建化不定期的各单位对项目进行相应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水平考核。青松建化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不断制定、完善项目考核制度, 保证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青松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初具成效, 在后续的信息化建设中我认为集团管理信息化的策略应该更上一层楼:“高起点规划, 以规范基础业务为突破点, 以集中管理和协同办公为中心, 分步实施, 积极稳妥推进”。

一、高起点规划

(1) 从战略高度进行管理信息化规划, 充分考虑未来十年集团的发展规划、产业发展方向和管控模式是否会有大的变化。 (2) 从关注业务操作层应用提升到面向管理层和决策的应用。 (3) 规划时应考虑最新的IT技术和IT实践, 使得集团的信息系统无论在应用上, 还是在技术上都有一定的先进性。 (4) 信息化建设要考虑投资收益比, 分析各信息系统建设未来能带来的成效。

二、以规范基础业务为突破点

规范基础业务对信息化系统至关重要。建立统一的财务制度、业务规范、核算标准和各种规范制度。统一制定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和共享的编码体系, 建立共用的信息化基础信息库, 形成统一的基础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各个系统在建设过程中, 必须坚持统一标准, 统一规范, 统一接口, 统一运行平台的原则。

三、以实现集中管理和协同办公为中心

(1) 集中办公、集中决策、分散业务的管理模式, 是集团的管理的核心, 也是集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 (2) 集团组织设计是所有公司和管理部门在一个平台协作经营, 既有分权、分工, 又有协作、配合, 内部的供应链业务是高度的协同关系, 所以必须在集团打造一个统一的信息化平台。

四、信息化人员保证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人员的保证将是信息化成功前提, 因为这些人在企业内部不仅仅单纯是企业的IT技术人员, 因为他们对企业的业务情况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甚至他们能够成为某个业务的骨干, 这样的人能够保证信息化系统跟企业有很好的匹配, 让信息化系统真正成为企业自己的系统。所以说他们是企业信息化成功的保证。这样的人才将是企业的宝贵的财富。

五、分步实施, 积极稳妥推进

7.中国建设银行笔试经验 篇七

据悉,国家开发银行,这家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已在内部设立住宅金融事业部,将该行现有的棚改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贷款一并划入事业部统一管理,其授信评审、会计核算体系以及绩效考核都单独进行。 国开行还称,住宅金融事业部将采取市场化方式发行住宅金融专项债券,向邮储等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筹资,鼓励商业银行、社保基金、保险机构等积极参与,重点用于支持棚改及城市基础设施等相关工程建设。

市场预测,国开行将预计发行3000亿-4000亿元的住宅金融专项债券。种种迹象表明,国开行正在快速加大在棚改项目方面的融资支持力度。根据公开资料,国开行今年前4个月向棚改项目发放贷款1079亿元,同比增长388%,其中4月份发放棚改贷款834亿元,是前3个月发放额的3.4倍。截至2014年4月末,国开行累计发放棚改贷款5153亿元,贷款余额3929亿元,在同业中占比超过60%。同时,国开行通过开展棚改项目银团贷款,引导商业银行资金366亿元;累计发行涉及棚改的企业债和私募债97只,引导社会资金693亿元;以股权投资和夹层投资等形式累计支持棚改项目12个,金额30亿元。

关于组建新型政策性住宅金融机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已定调。2013年11月1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其中关键一条便是“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2013年12月14日闭幕的中央城镇化会议更从五个方面规划了新型城镇化可持续的资金来源,其中再次提及“当前要发挥好现有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城镇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

8.平安银行笔试经验 篇八

2、题目根据IT类岗位/非IT类岗位分为不同类试卷,每类还有A/B卷,拿卷时看清楚。

3、答题时间一般为1小时,50道选择题。

4、题型有数字推理,逻辑推断,语言功底,图形推理,常识题,数据分析等。

5、最后交卷形式是答题卡,建议一边做题一边填卡,否则会来不及。

6、最后两道计算题计算量蛮大,注意预留充沛的时间。

9.汇丰银行笔试经验 篇九

11.18刚刚做的HSBC笔试,先做的verbal,然后是num,verbal大部分是原题,看机经题库啥的真心非常有用,但是num只碰到一道原题,就是Rupee汇率的.题目,

Verbal题目:1 园艺师种植植物; 2 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协议; 3 GTC; 4 制造业创新发展; 5业余天文爱好者; 6 affluent individuals; 7 window shopping;

剩下的回忆不起来了。。。对不住各位!

Num:没碰到什么原题,这可肿么整啊!

1、挖矿的,在英国有几个矿,每个矿每年挖多少煤,每kg煤能生产多少电,还剩多少矿藏的表格,这题计算挺复杂,主要是一开始没弄清楚题目,真心难啊!~

2、admin和operational员工购买制服的成本,这题涉及到bulk discount,蒙了很多,汗~

3、Rupee汇率,机经原题,

其实汇率的题目弄懂原理,掌握计算方法以后是最简单、最省时的。同学们一定要掌握,要掌握啊!

4、各销售职员今年的销售量和利润的题目,题目挺简单,但是数字多,计算机按得比较久,希望在机经中做到这题的同学研究下快速的方法

10.中国百年立宪的经验教训 篇十

鸦片战争之后,开眼看世界的人们通过西学的研习,认识到了西方的先进政体,有了国会、宪法的概念。在一片鼓噪声中,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诞生了。不过,《钦定宪法大纲》及之后《十九信条》的出现让人们对晚清政府失望透顶,反倒成了加速其灭亡的催化剂。

中华民国时期,有一部宪法文件不得不提,就是真正具备了现代宪法精神和内容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是民国时期最科学、最先进的宪法,同时也是最倒霉的宪法。自诞生之日起,它便成了各政治集团激烈交锋的主战场,被用来掩盖各种政治野心和闹剧。其后,在这部宪法基础上制定的《天坛宪法草案》(1913)、《中华民国约法》(1914)、《中华民国宪法》(1923)种种,已然相去甚远,貌合神离,初创之宪政精神,全不知何处。直至蒋介石将自己删改的“宪法”草案提交立法院、民社党、青年党和“社会贤达”审议后,《中华民国宪法》(1947)颁布。在此之前,九部宪法已匆匆流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的颁布是中国法制史上的标志事件。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一个真正代表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政治团体领导、并由一批真正民选出来的议会代表投票表决通过的宪法。1954年宪法不仅是中国社会主义立宪的开端,而且以其具有的充分的人民意志性向世界表明了新中国对宪法和民主的理解,具有深远的意义。

1975年宪法诞生于“文革”后期,反映出人们对宪法和宪政理解的重大误区。1978年宪法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前一部宪法的错误思想,开始把重点放在“把中国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上,但仍然肯定了“文革”的成果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1982年宪法继承了1954年宪法的精神,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经过对1982年宪法的几次修改,随着“依法治国”、“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等条文入宪,我国宪法的精神内涵更加丰富,体例更为科学,宪法作为公民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法的特征愈发突出。

立宪进程存在的问题

中国立宪进程总体来讲是不顺利的,曲折反复,甚至多次严重倒退,问题确实很多。

1.西学泛滥之下的思维混乱

总体上讲,早在清末立宪之前,西方世界两大法系便已成型,而两大法系内部又因不同国家和地区而气象万千。一般来看,这本应当是历史对中国立宪的特别眷顾——毕竟有那么多的选择和资源可以甄别挑选。不幸的是,两大法系几乎同时传入中国(英美法等国发起或参与分赃的鸦片战争),之后的八国联军更是组团侵华;而近代的智者们囿于学识所限,基本上是谁打我们我就学谁,这样一来,世界各地的法制蜂拥而至。于是,便出现了清末民初的制宪和立法高潮,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一大奇景。一句话,混乱的社会经济之下,催生了混乱的民族思维。

2.基本理念的迷失

中国为什么立宪?军阀混战时期,恶霸们以大欺小,遵循的是强盗逻辑,谁管他宪法精神?直到蒋介石做了大头领,方才想起还需要点道义支撑,于是在1947年正式颁布了一部新《中华民国宪法》,可谓草草了事,却又摆足了姿态。宪法本就是一国法制的灵魂,立宪缺失了基本的理念,法制便没有了精气神。

3.缺少强力集团的支持

这是近代以来不少运动(革命)失败的一个较为普遍的原因。 反观中国立宪历程,清廷风雨飘摇之中苟延残喘,北洋军阀相互攻伐、政权更迭,大革命之后陷入内战,抗日战争不忘内战……我们经常诟病中国人的团结意识太差,形成不了合力,这或许是中国近代以来长期无法形成一个较为稳定,又有共同意志的领导集体的伦理原因吧。

4.民主形式主义与公民的国家边缘化

中国人向来重视实际,轻形式;但在立宪这件事上,却曾做足了形式主义的文章,被害人叫做“民主”。

自孔孟时代,中国便有了“民贵”的概念,只不过这个“民贵”远远不及“民主”:“民贵”是暂时的,关键要看统治者高兴不高兴;“民主”是稳定的,是作为一项制度设立的,而且有法律的保障。我之所以要讨论民贵和民主的区别,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前的立宪讲的基本是“民贵”(《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除外),而非“民主”。“政治专家”们往往才思敏捷,口才良好,更喜欢研习逻辑,搞点文字游戏。于是,一部部宪法都是一篇篇宣言,满纸贴金,却是空头支票。

自古以来,中国便崇尚一套万能的政府组织。国家生活,尤其是政治生活基本由政府包办代替,民众几无“用武之地”。稍作思考,不难得出两个基本结论:一是万能政府的另一面,势必是懦弱的国民;二是万能政府自身如果出现问题,则往往无人来纠偏。所以,没有民众充分参与的宪政,既有可能流为民主形式主义,还容易导致政府集体失范引发的全社会性连锁反应。

5.政治运动的泛理想主义与政治运作的朴素英雄主义

政治运动的泛理想主义,是指在一种良性的政治理念的感召之下,通过强大的宣传机器引发的集团性甚至社会性冲动,而这种冲动往往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现实。新中国成立初期,领导者急于在短期内实现理想目标,从而开展了一系列社会运动式的政治改革,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在广大农村组织了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从根本上强制改变了农村经济和农村小环境,似乎农民加入了人民公社就正式当家作了主人,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最广袤的地方就彻底实现了。在其他领域,同样大量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各式各样的理想主义成分,在发动群众共同建设国家的同时,也留下了不少后遗症。

政治运作的朴素英雄主义,是指植根于中国传统家长制之下,企图尽量凭借少数优秀人物的辛勤付出,以期在短期内达成立竿见影的实效,从而既节省成本,又树立个人威信的思想。这种思想往往出现在对问题和困难认识不足,而又急于求成的情况下,因而是简单的、非理智的、朴素的。中国自古以来有树立个人典型的偏好,从荆轲、张良,到诸葛亮、关公,林林总总,可谓英雄辈出。当前在各个系统内,也广泛存在着各类“典型”“先进”“模范”。一般来讲,当人们对某类事物接触久了,就会逐渐丧失对其兴趣,正所谓“少见”才能“多怪”。不客气地讲,当前民众对于层出不穷的“英雄”已经慢慢失去起初的感慨和震撼了。而真正的宣示和教化,往往要依靠长期的沟通和参与完成,不是几个英模人物所能达到的。

nlc202309010204

综上所述,中国立宪的曲折发展,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软硬件的缺乏,如经济结构、民心民智、国家状态、政治结构等。历史规律就藏在整个事件的背后,理智的人们往往善于思考、善于发现,这将有助于他们少走弯路。

中国宪政建设的经验

虽说教训居多,经验还是有的。

1.经济因素的决定作用

人们理性的生成是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通过规律发掘实现的,最初的理性尚停留在简单形态的趋利避害,随着社会生活和社会事务的复杂化,个人的力量在社会活动中难以全面达成既定的目的,人们便逐渐具备并深化了公共意识,新层次上的理性进化为将公共利益作为间接实现个人利益的过渡。从另一个角度讲,所谓的理性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经济利益的追逐,所以,“经济人”的概念出现了。经济人对事物具有很强的分辨意识,按照对自身的价值效用将各类对象加以甄别,继而反映出个人的好恶。这就是经济因素影响下的人性。这些人在经济活动中几乎无师自通地形成了权利意识和自由意志,具有了同国家这个昔日的“尊主”讨价还价的欲望,并且还想得到公正的对待。可以说,时至今日,宪法精神和宪政意识在人们的头脑中孵化而出了。

由此,我们的立宪,甚至于更为宏大的宪政,都必须对经济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学会对制度进行经济分析,思考制度实现的经济条件,并设计出一套推进制度建设的经济学方法。中国的立宪之所以挫折频仍,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充分考虑甚至从未考虑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漠视民众的内心好恶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个体意识和国家认知。正因为如此,在新中国诸多宪法修正条文中,才更加关注对私有经济、个人财产的保护。也正是因此,我们才认为,中国的宪法越来越有“模样”了。

2.社会结构的突破

一直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受制于城乡二元结构,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制度,实际上造成了城乡两种社会身份。农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被选择性地淡忘,对自身的社会主体意识曾长期处于混沌状态。新时期开展的户籍制度改革和对“三农”扶持力度的加大,尤其是城市化的加速推进,让这一群体逐渐摆脱了边缘化状态。广大农民开始积极发声,大胆诉求,城乡二元结构正渐渐被打破,中国宪政具有了最为丰厚坚实的社会基础。从这一点看,系统而深刻的社会改革才是唤醒民众宪法主体意识的根本之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社会阶层更加多元化,这也是社会分工逐步细化的结果。正是因为多元化,才模糊了各阶层之间的界限,我们已经无法清晰地观察当前社会结构的阶级构成,也很难将某个社会主体归结为某一类型。这样一来,社会的公共利益就逐渐建立在各方博弈的均势之下,而这种公共利益是一种灵活而相对稳定的存在。这一态势的形成,为宪政的广泛开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商谈平台,从而不仅在形式上,更在实质上保证了宪政的科学性、民主性。

社会结构的嬗变,也激发了政府对自身职能的反思。在经济学中,具有扁平结构的公司组织被认为是符合现代经济需要的良好模式。组织结构扁平化带来的是机构层级的削减,进而加快信息的流通,提高行动效率,减少交易成本。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倡导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就是要减少政府伸向社会经济的触手。精简政府机构,统编政府部门,可视为结构扁平化的一个范例。中国宪政的实施需要政府的引导,甚至在一定时期、部分领域内,仍需保持政府的主导地位。扁平化的政府结构是有利于宪政的迅速实施、广泛开展的。

3.启迪民智对宪政的间接推动

宪政实施的经济和社会考量,是直接追求宪政的边际效益最大化,而思想领域的启蒙,则是唤醒民众主体意识,继而为宪政提供实践的伟力。

回顾历史,自鸦片战争以降,中国就不乏有识之士奔走呼号、警醒世人。改良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左翼文化运动,以及改革开放初期以感性见长的“伤痕文学”和以理性闪耀的“反思文学”等,往往在特定历史时期内起到了荡涤心灵浮尘、探求世界本真的作用,是对民众个体价值发现的呼唤。同西方历史中的启蒙运动、宗教改革一样,中国民众个人价值的回归和社会定位的重设,成了中国立宪的先声,构成了宪政建设的思想清源。

4.政治环境的开放与包容

近2500年的封建专制,在愚民与开智的斗争中败下阵来,清政府蹒跚远去的背影,至今还时时隐现于思想者的灵域。民智是专制者的天敌、民主人的福音。

长期被钳制的思想终于在新中国成立后释放了,一段时间内,人们表现出空前的参政热情,着实让人动容。我们震撼之余,深刻认识到开明的政治环境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决定性意义,中国的宪政必须以政治的开放和包容为前提。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法学院

(本文编辑 李晓敏)

11.中国建设银行笔试经验 篇十一

一、中国工商银行和南非标准银行的基本情况

1. 中国工商银行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ICBC)

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于1984年, 是中国五大银行之首, 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2005年10月28日中国工商银行正式改制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并于2006年10月27日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同时上市, 成功融资219亿美元, 成为全球最大的IPO。在国内, 工商银行不断地寻求技术和服务上的突破, 并且积极推出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截至2013年末, 总资产达到189177.52亿元, 总负债达到176392.89亿元, 全年实现净利润2629.65亿元, 平均总资产回报率 (ROA) 为1.44%,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ROE) 为21.92%。其业务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金融资产服务业务、资金业务等。在全球业务方面更是从来不曾停下前进的步伐, 目前已拥有境外分行及其分支机构32家、境外控股公司及其分支机构294家、境外中心及代表处2家。

2. 南非标准银行 (Standard Bank, 约翰内斯堡交易所代码:SBK)

1862年, 南非标准银行在南非注册成立, 当时作为英国标准银行南非分支机构来运营。1969年, 南非标准银行集团成立, 成为南非标准银行的控股股东。当年标准银行和渣打银行合并, 成立了标准渣打银行。1970年, 标准银行在南非证券交易所JSE上市。1987年渣打银行撤出, 把持有的39%股份出让, 南非标准银行成为完全的南非本土银行。现在, 标准银行集团已成为一家全球新兴市场银行, 总部位于南非约翰内斯堡。它的基本经营战略为:扎根非洲、关注新兴市场, 重点是实现非洲大陆业务的持续增长。它在非洲17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 拥有广泛的政府和商业资源, 是非洲最大的银行。该集团业务包括个人和商业银行、公司和投资银行、财富管理。其在中国北京设有标银投资咨询 (北京) 有限公司、在中国上海设有标准银行 (中国) 商贸有限公司, 主要为中国公司在非洲的投资提供各种咨询和融资服务。

二、并购动机

整体来说, 中国工商银行并购南非标准银行的主要动机包括:海外扩张、追随客户、人民币国际化、增加投资机会、增加业绩等。

1. 加快海外扩张。

自从中国投资公司以30亿美元入股百仕通以来, 中国的金融机构就开始不断地谋求海外扩张, 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速度明显加快。不少金融机构都把并购海外的机构作为最直接也是最为简捷的一种入驻当地金融市场的投资方式。这其中包括海通证券、中信证券、招商证券;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保险公司包括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而之所以中国工商银行会选择标准银行,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双方的战略目标都是着眼于新兴市场国家。标准银行的总裁杰克马理 (Jacko Maree) 曾经表示, “因为我们是非洲最大的银行, 很多欧洲和美洲的大银行都曾经表达过合作的意向, 但是我们选择了工商银行”。“我们是一个立足于发展中国家市场的银行, 因此理想的合作伙伴不是进军欧美的那些银行, 工商银行刚好符合这个条件”。而且工商银行也可以通过标准银行这个平台达到通过南非联系整个非洲的目的。

2. 追随客户。

自从1950年中国和非洲开始贸易往来至今, 我国政府一直秉承“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 与非洲多个国家开展贸易往来, 合作规模和合作领域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政府也鼓励国内企业到非洲去获取投资机会, 而这其中当然有很大一部分是工商银行在国内的客户。他们到非洲去投资需要有资金支持, 如果工商银行在非洲没有业务的话就会把这部分客户白白流失。因此, 只有追随客户到非洲去发展才能对工商银行本身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3. 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因为之前我国企业的国际贸易业务基本上都是使用美元来进行结算的, 这不仅增加了企业要承受的汇率风险, 也不利于企业资金的再投资。而工商银行和标准银行的合作除了使得我国的出口企业能够在交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之外, 标准银行还可以提供短期的人民币贷款和离岸的人民币货币市场储蓄, 以及一些对冲工具。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流动性为离岸借款人提供了比在岸市场更低的人民币融资价格, 而且在岸和离岸储蓄利率可作为人民币利率差的指示。

这些方方面面的往来关系都说明了工商银行和标准银行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4. 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增加业绩。

杰克马理 (Jac-ko Maree) 执掌八年的标准银行有着深厚的英国传统, 包括先进的管理经验、战略眼光、人才团队等。通过与之合作, 工商银行可以在实力上获得很大的提升。此外, 工商银行将借调一个团队派驻约翰内斯堡进一步加强管理, 从中能够获得更多的在非投资机会。另外, 标准银行高达19.8%的年均收益率和长期保持在25%的股本回报率 (ROE) 高于工商银行, 合并报表有利于工商银行的业绩。

三、并购过程

2007年10月25日, 中国工商银行和标准银行联合宣布, 双方已就股权交易和战略合作事宜达成协议, 工商银行将支付约367亿南非兰特收购标准银行20%的股权, 成为该行的第一大股东。具体方式为:1.标准银行向工商银行定向发行相当于扩大后股本总数10%的新股, 发行价格为每股104.58南非兰特;2.工商银行按比例向标准银行现有股东协议收购相当于扩大后股本总数10%的股份, 收购价格为每股136南非兰特。两种方式互为前提条件。交易实施后, 工商银行将拥有标准银行届时股本总数的20%。收购之前标准银行的股份构成为:最大的股东是公众投资公司 (Public Investment Corporation) , 持有13.9%的股份;第二大股东Old Mutual是南非最大的保险集团, 持股8.2%;第三大股东Tutuwa Group是与保护黑人经济利益相关的机构, 占7.6%的股份, 而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不超过5%。收购之后标准银行的股权结构如下:

其中工商银行持有其20%的股份, 为单一最大股东;公众投资公司成为第二大股东, 而Tutuwa Group为第三大股东。

四、并购后的情况

在收购股权完成之后, 中国工商银行还与标准银行进行了其他合作。双方战略合作的领域包括公司银行、资源银行、投资银行、全球市场和资金业务、风险管理、直接投资、个人和中小企业银行业务及基金管理。标准银行在北京设立了一个专业团队与中国工商银行总部密切合作, 旨在把握中国、非洲和其他新兴市场之间巨大的贸易和投资增长潜力。中国工商银行借调了一个团队派驻约翰内斯堡进一步加强管理, 通过积极运作互惠业务加深双方合作。中非合作论坛的推动和我国政府鼓励企业到非洲投资的政策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或者即将跨出国门, 走向非洲。而这些都为中国工商银行在非洲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业务和发展机会。因此, 有理由相信, 中国工商银行在与标准银行达成协议之后必将展现良好的发展前景。

五、启示

除了中国工商银行之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资银行希望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但并不是所有的并购都以成功而告终, 我们可以从中国工商银行成功收购标准银行20%的股权得到以下启示。

首先, 应把目标瞄准新兴市场国家而非欧美等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大多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 投资机会较多。另外新兴市场国家不像欧美发达国家那样进入门槛较高。事实证明, 在进入欧美发达国家的市场时, 我国的银行及企业往往话语权很少甚至完全没有话语权, 即使付出了很大的成本, 也往往收不到较好的效果。而我国与很多新兴市场国家都有很好的贸易往来和合作关系, 根据追随客户的原则, 中资银行选择开拓这些国家的市场成功几率较大。

其次, 并购之前应对被并购对象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 尤其是调查被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众所周知的民生银行投资美国联合银行失败的案例就是因为事前没有发现被并购企业财务报表中隐藏的问题而盲目出手, 导致直接损失8亿多元人民币。

第三, 在选择并购对象时应该以自身的发展路径和战略目标为主要依据, 而不应该人云亦云, 盲目投资, 往往容易陷入圈套甚至陷阱。

第四, 并购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关注与投资和我国有重点合作项目的国家和地区, 这样不仅可以获得政策上的扶持, 还可以在相应的法律法规上获得帮助。

总之, 中资银行的海外扩张切忌好高骛远、不经过充分准备就盲目出手。每一次成功的并购都需要在投资地域、合作伙伴、并购时机、战略途径等方面做充分的考虑和准备。只有这样中资银行才能在海外扩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邓小东, 孙芳.从跨国并购看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基于中国工商银行并购南非标准银行的思考[J].金融与投资, 2009 (8) .

[2]招商证券.从南非标准银行成长之路看中国金融的发展[Z].证券研究报告.

[3]刘思.浅谈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对策——以民生银行并购美国联合银行为例[J].财务管理, 2014 (2) .

[4]路杨.中国工商银行海外并购分析[J].财经视点, 2010 (8) .

[5]中国宏观对冲研究院.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继续国际化拓围.

12.工商银行招聘笔试经验 篇十二

作为一个法学学生,还要跟经济金融的一起抢饭碗,本身就觉得自惭形秽,低人一等,何况自身条件又算不上优秀,所以工总来我们学校定向挑人时,就没有报什么希望。直接把简历一投就放那了,接着投入到国考复习的汪洋大海之中。没想到17日(记得很清楚)正在午睡的时候,忽然手机一震动,感觉就像是好消息要来,一打开手机邮箱,果不其然,工行笔试通知来了。由于之前在论坛上看到说,工行网申筛简历的标准非常奇怪,能进入笔试已经是不容易了,所以很庆幸自己能进入笔试。同时也感觉到自己压力很大,因为邮件上说22日就要面试,也就是说只有中秋节假期的4天时间能够准备,时间很紧张。而且,从后面的经验看来,工行今年的招聘确实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是“迅雷不及。。盗铃。。铛铛”

那也没办法啊,好好复习吧。。。。。苦逼的复习过程略过不计,因为作为一个法学学生,我的复习方法也没有多少参考价值。好在是之前为了准备公考,还好好看了一下行测的部分。从笔试的内容来看,我更为庆幸的是曾经复习过一段时间的申论,这对于最后一道大作文题能够写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转眼间就到了22日了,从大西北穿过整个北京城来到了东南四环的北工大。出乎我意料的事情又来了。本以为定向招聘应该没多少人,谁知道一下来了这么多人。wuyangwuyang的,还都是一些稚嫩的面孔,拢共这么一看,应该是以硕士为主。为了舒缓自己压抑的心情,找了个烟友嘬了两口,没想到练烟友都是清华的,还有众多同学一起来考,

靠,这下更废了。,说了那么多,都是自己的心情,还没有进入正题,改被筒子们骂了。简单说一下笔试的内容吧。

第一部分是英语,共35分钟,30道单选,30道阅读理解。没考过托业,不知道是否跟托业一样的题型。但是总体难度很低,就是需要快速的做题,时间很紧。我开始以为是50道题,就轻轻松松做着,感觉还不错没想到越做越多,就开始慌了。因此,给后来者一点建议就是,不一定每次都是这么多题。但是根据以往的经验,题量应该是时间的2倍左右,大家一定要提前看看一共多少题,然后根据题目提前分配好时间。

第二部分是基础知识,共25分钟,大致是30道题,包括时政,会计,管理,宏微观经济,货币银行,银行常识,法律等。都是各个学科最基本的知识,考的是大家的知识广度和对前沿的掌握。这部分时间倒不是很紧,不会的.题可以稍微思考一下,但是也不能超过1分钟。

第三部分是综合能力,共50分钟,大致是60道题。其实就是行测。包括言语、判断推理,数学和资料分析。难度不大,甚至有些题我在模块宝典上直接做过原题。应该是从历年真题中摘出来的。大家复习时按照国考的思路复习应该就没有问题。而且本次考试并没有像以往笔经说的没有顺序,而是严格按照每个类别来的。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做题顺序安排做题的先后。这部分时间也不是特别紧张,该秒杀的秒杀,然后给数学和图推留一些时间。

第四部分就是传说中的大作文了。共40分钟,两段材料,500字以上。大家都没有想到,开场前发布考试题型时,我旁边的同学也是一阵喧闹。真没想到会出作文。说实话,之前公布准考证时,比以往的时间减少了25分钟,我大概猜到应该不会考性格测试了,但没想到会增加一篇大作文。我也是第一次考,一点准备和经验都没有。只能提供给大家一点注意事项。1、大作文一样是机考,字写的不好的同学不用担心了。打字速度慢的要练练了。2、题目自拟,别忘了写题目。3、中间有个框可以上下拉的,看完材料以后,可以把写作的框网上拉一拉,给写作留下更多的空间。

13.杭州联合银行笔试经验 篇十三

考完杭联的笔试,我要趁现在还记得,赶紧回来写篇笔经,希望可以给以后的人一点参考,话说,网上关于杭联的经验贴好少的啊!我表示考前想看看笔经完全找不到的啊!!!

回归正题,杭联今年的笔试150分钟,150道题,其中综合知识80题,行测60题,英语10题,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我们考场貌似还剩一个小时的时候,就已经有人交卷走人了,我还没做完啊。

好了,下面来具体说说各个部分具体的情况:

综合知识部分,考了CPI;杭州联合银行与荷兰合作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签订了协议,成为了第一个引进外资的农商行;7月我国与哪个国家签订了;欧盟欧元区的第18个成员国拉脱维亚;解决通胀的方法,还有的就记不起来了啊!

行测我记得考了很多的高中知识啊,物理啊,生物啊,化学啊都有涉及,还出了好几道文言文,语文不好伤不起啊!还有一道题是:黄家驹为曼德拉写了一首歌,光辉岁月(我在考场上琢磨了半天啊,选了个岁月无声!!!);科举制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星星会“眨眼睛”;

上一篇:筑梦中国的感悟体会下一篇:英语名言含中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