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共9篇)
1.12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 篇一
考研数学12月份冲刺复习要点提示
这个阶段,考生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查漏补缺,可以适当做些模拟题。但是模拟题的选择不能盲目,盗版的一概不用。可以去论坛中找一些高质量考研模拟试题,进行自测。模拟的成绩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看自己还有哪些方面没有掌握,及时学习。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考研数学的复习主要是通过模拟题自测,对前面的复习做一个总体的检验。经过前几轮的准备,考生的能力和知识储备应该足以应对考研试题了。阶段前期,考生也应该已经进行了几套模拟试题或者真题的实战演练。在模拟训练中,你有没有按照实际的考场规则,在规定时间内认真答题,并保持卷面整洁呢?越是逼真的模拟,才越是能够增强你的临场应变能力,提前暴露出一些你平时忽略的.问题。
考生们还要注意答卷时间的分配,多多练习,掌握答题的合理节奏。此外,考场心态的调整也要重视。无论自己的模拟考试成绩如何,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分数考高了,不要洋洋自得,毕竟真实的考场上压力和环境都和平时不太一样;分数考低了,也别灰心丧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况且一般来说模拟题都要难于真题。
在12月份到来之前,提醒大家要把考研数学的复习制定好规划内容,按部就班地一步步完成好每一项任务,切忌不要激进,水平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最后,预祝大家2014考研成功。
2.12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 篇二
1 社会心理学
行为主义
格式塔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弗洛伊德主义 2 社会化
3 社会认知
第一印象
首因效应
晕轮效应
社会刻板印象 4 自我自我表达
印象管理
5 归因
基本归因误差
当事者与旁观者偏差
6 人际关系
社会测量法 7 人际吸引
孝
面子
8 亲社会行为 利他主义 助人 责任分散假设
侵犯 忍 9 社会影响
从众
遵从
依从
10 竞争
合作
冲突
社会助长
社会干扰
群体
社会隋化
沟通 11 态度
态度改变
劝导(说服)
态度接种效应
过度理由效应 经典实验()
1.Bruner的货币实验(社会知觉,115)
2.Kelley有关中心特质的实验(社会知觉,120) 3.Dion的晕轮效应实验(社会知觉,125) 4.Baldwin等有关教皇皱眉的的实验(自我) 5.Medvec的实验(自我,168) 6. Lushins信息先后顺序影响印象形成的实验(社会知觉,123)7. Jones等基本归因错误的实验(社会知觉,157)8.Taylor等活动—观察者效应实验(社会知觉,158)
9.Zajonc关于熟悉性影响人际吸引的实验研究(人际吸引252 10.Landy等关于“美丽辐射效应的实验(人际吸引,265) 11.Latane等有关责任分散实验(助人行为,303) 12.Bandura的模仿侵犯实验(侵犯,331) 13.Arch的从众实验(社会影响,353)
14.Millgram的服从权威实验(社会影响,368) 15.囚犯困境实验(竞争,422)
16.LaPiere有关态度与行为的经典研究(态度,100) 17.Aronson等关于专长性影响态度的研究(态度,387) 18.Festinger的认知不协调实验(态度,398)著名理论(9+9+8)
1.Feishbein的加法模式
(社会知觉,119) 2.Anderson的平均法模式
(社会知觉,120) 3.Kelley的中心品质理论
(社会知觉,120) 4.James的自我理论
(自我,163) 5.Mead的自我理论
(自我,164) 6.Rogers的自我理论
(自我,165) 7.Freud的自我结构理论
(自我,164) 8.Erikson的自我同一理论
(自我,170) 9.Markus的自我理论
(自我,165 10.Heider的朴素心理学家理论
(社会性信息的思维379)11.Jones & Davis的对应推断理论(思维,153)
12.Kelley的归因三维理论
(社会性信息的思维,155)13.Weiner的成败归因理论
(社会性信息的思维,154)
14.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际关系理论
(人际关系) 15.费孝通的中国社会结构差序格局理论(人际关系) 16.角色理论
(人际关系,32) 17.Homans的社会交换理论
(人际关系,23) 18.社会渗透理论
19.黄光国的人情与面子理论
20.杨国枢的社会取向理论
21.社会作用力理论
22.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
23.Heider的平衡理论
24.Newcomb的态度改变理论
25.Festinger的认知不协调理论
26.Hovland的劝导模型
(人际关系,276
304)
(社会化,侵犯,21)379)(态度,379)(态度,27)
(态度,375)
3.12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 篇三
1987年以来,逐渐将受体按其发生的生物效应机制和作用加以分类,如G-蛋白依存性受体家族、电压门控受体和自感受体等。
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化学机制并非总是如此复杂,当那些电压门控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时,就会直接导致突触后膜的去极化,产生突触后电位。
脑重量约占全身体重的2%,但其耗氧量与耗能量却占全身的20%,而且99%利用葡萄糖为能源代谢底物,又不像肝脏、肌肉等其他组织那样,本身不具糖元贮备,主要靠血液供应葡萄糖。
第一章 感觉
特异感觉系统和非特异感觉系统
感受阈值:即刚能引起主观感觉或细胞电活动变化的最小刺激强度。
感受器的适应:随着刺激物长时间持续作用,感受灵敏率下降,感受阈值增高,此现象称感受器的适应。
感受野:把有效地影响某一感觉细胞兴奋性的外周部位,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
如果把微电极插在视觉中枢的某个神经元上,记录其电活动,凡能引起其电活动显著变化的视野范围,就是该视觉神经元的感受野。
第一节 视觉
眼的基本功能就是将外部世界千变万化的视觉刺激转换为视觉信息,这种基本功能的实现,依靠两种生理机制,即眼的折光成像机制和光感受机制。前者将外部刺激清晰地投射到视网膜上,后者激发视网膜上化学和光生物物理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光感受功能,产生是感觉信息。
眼动的生理心理学机制:通过眼外肌肉的反身活动,保证使运动着的物体或复杂物体在网膜上连续成像的机制,也就是眼动的生理心理学机制。
眼睛的随意运动有哪几种方式?它的生理心理学意义是什么?
答:眼睛的运动有许多方式,当我们观察位于视野一侧的景物又不允许头动时,两眼共同转向一侧。两眼视轴发生同方向性运动,称为共轭运动。正前方的物体从远处移向眼前时,为使其在视网膜上成像,两眼视轴均向鼻侧靠近,称为辐合。物体由眼前近处移向远处时,双眼视轴均向两颞侧分开,称为分散。辐合与分散的共同特点是两眼视轴总是反方向运动,称为辐辏运动★。辐辏运动和共轭运动都是眼睛的随意运动。人们在观察客体时,有意识地使眼睛进行这些运动,以便使物像能最好地投射在视网膜上最灵敏的部位――中央窝上,得到最清楚的视觉。
非随意的眼动
微颤的生理心理学意义是什么?什么是适应现象(感受器的适应)?
答:在两次扫视之间,眼球不动,称注视,其持续时间约在150-400毫秒之间。注视期间,眼睛并非绝对不动;事实上此时眼睛发生快速微颤。微颤运动保证视网膜不断变换感受细胞对注视目标进行反映,从而克服了每个光感受细胞由于适应机制而引起的感受性降低。
追随运动:是观察缓慢运动物体时,眼睛跟随物体的运动方式,这种运动的角速度最大可达50o/秒。
颜色视觉信息的光生物化学基础
光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视杆细胞之中,是产生明暗视觉信息的基础。颜色视觉的光生物化学基础在于视锥细胞内的视蛋白结构不同。
视网膜上有哪几种细胞?排列方式及电传导方式?△□◎☆
视网膜分为内、外两层。外层是色素上皮层,由色素细胞组成,由此产生和储存一些光化学物质。内层是由5种神经细胞组成的神经层,从外向内依次为视感受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水平细胞、双极细胞、无足细胞和神经节细胞。
细胞联系的一般规律是几个视感受细胞与1个双极细胞联系,几个双极细胞又与1个神经节细胞相关。因此,多个视感受细胞只引起1个神经节细胞兴奋,故视敏度较差;但在视网膜中央凹部只有视锥细胞,每个视锥细胞只与1个双极细胞相联系,而这个双极细胞又与1个神经节细胞相联系。因此,中央凹视敏度最高。视锥细胞自中央凹向周围逐渐减少,所以中央凹周围的视敏度较差。在视网膜的5种细胞中,由视感受细胞、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形成神经信息传递的垂直联系;由水平细胞和无足细胞在垂直联系之间进行横向联系,发生侧抑制等精细调节作用。
视网膜中央凹附近的视感受单位较小,而周边部分视网膜的感受单位较大。
电传递方式:除了神经节细胞之外,视网膜上的其他细胞对光刺激的反应均类似光感受细胞,根据光的相对。强度变化给出级量反应,这种级量反应是缓慢的电变化,不能形成可传导的动作电位,但可与邻近细胞的慢变化发生时间和空间总和效应。水平细胞和无足细胞对视觉信息横向联系的作用正是以慢电位变化的总和效应为基础的。在视网膜上对光刺激的编码,只有神经节细胞才类似于脑内其他神经元,产生单位发放,对刺激强度按调频的方式给出神经编码。视网膜的横向联系中,水平细胞和无足细胞对信息的处理和从光感受细胞至双极细胞间的信息传递都是以级量反应为基础的模拟过程,只有神经节细胞的信息传递才是全或无的数字化过程。
视觉的传导通路:始于视网膜上的神经节细胞,其细胞轴突构成视神经,末梢止于外侧膝状体。来自两眼鼻
侧的视神经左右交叉到对侧外侧膝状体;而来自两眼颞侧的视神经,不发生交叉投射到同侧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细胞发出的纤维经视放射投射至大脑皮层的初级视皮层(V1),继而与二级(V2)、三级(V3)和四级(V4)等次级视皮层发生联系。V1区与简单视感觉有关,V2区与图形或客体的轮廓或运动感知有关,V4区主要与颜色觉有关。
神经节细胞、外侧膝状体、皮层神经元感受野有什么不同?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感受野呈现同心圆式,其中心区和周边区之间总是拮抗的。对感受野施予光刺激引起神经节细胞单位发放频率增加的现象称开反应;相反,撤出光刺激引起神经节细胞单位发放频率增加的现象称闭反应。在神经节细胞同心圆式的感受野中,其中心区光刺激引起神经节细胞开反应,周边区引起闭反应的神经节细胞称开中心细胞;相反,其感受野中心区引起闭反应的,而周边区引出开反应的神经节细胞称闭中心细胞。
外侧膝状体神经元的感受野与神经节细胞基本相似,形成中心区和周边区相互拮抗的同心圆式的感受野。
皮层神经元的感受野分三种类型:简单型、复杂型、超复杂型。简单型感受野面积较小,引起开反应和闭反应的区均呈直线型,两者分离形成平行直线,但两者可以存在空间总和效应;复杂型感受野较简单型大,呈长方形且不能区分出开反应与闭反应区,可以看成是由直线型简单感受野平行移动而成,也可以看成是大量简单型皮层细胞同时兴奋而造成的;超复杂型感受野的反应特性与复杂型相似,但有明显的终端抑制,即长方形的长度超过一定限度则有抑制效应。总之,简单型的细胞感受野是直线形,与图形边界线的觉察有关;复杂型和超复杂型细胞为长方形感受野,与对图形的边角或运动感知觉有关。
功能柱:具有相同感受野并具有相同功能的视皮层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向上呈柱状分布,只对某一种视觉特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了该种视觉特征的基本功能单位。
4.12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 篇四
1、知识的获得是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条件是:
(1)必须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
(2)必须对所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充分的思维加工。
2、知识获得的两个环节: 知识直观和知识概括。
3、知识直观
(1)类型:①实物直观;②模象直观;③言语直观。
(2)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①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②加强词与形象配合;
③运用感知规律(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⑤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4、知识概括
(1)类型:感性概括、理性概括。
(2)如何有效进行知识概括
①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②正确运用变式;
③科学地进行比较;
④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教师招聘考试资料网
5.12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 篇五
第四章 注意
注意: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只不过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某种心理活动的指向性、选择性、集中性。
这种心理活动可能是感知过程,也可思维过程,所以,注意总是和认知活动同时存在,还常伴有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
朝向反应:就是由一种新异性强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的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通过眼、耳的感知过程探究新异刺激的性质及其对机体的意义。朝向反应是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
经典神经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狗唾液条件反射实验中发现:对于已经建立起唾液条件反射的狗,给予一个突然意外的新异性声音刺激,则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立即停止,狗将头转向声源方向,两耳竖起,两眼凝视瞳孔散大,四肢肌肉紧张,心率和呼吸变慢,动物作出应付危险的准备。巴甫洛夫认为这种对新异刺激的朝向反射本质是脑内发展了外抑制过程。新异刺激在脑内产生的强兴奋灶对其他脑区发生明显的负诱导,因而抑制了已建立的条件反射活动。随着新异刺激的重复呈现,失去了它的新异性,在脑内逐渐发展了消退抑制过程,抑制了引起朝向反射的兴奋灶,于是朝向反射不复存在。由此可见,巴甫洛夫关于朝向反射的理论主要是根据动物的行为变化,概括出脑内抑制过程的变化规律,用他的神经过程及其运动规律加以解释。具体地讲,脑内发展的外抑制是朝向反射形成的机制,而主动性内抑制过程――消退抑制的产生引起朝向反射的消退。
索科洛夫的朝向反应及如何解释(匹配理论):
索科洛夫在朝向反应的研究中发现,它是一个包括许多脑结构在内的复杂功能系统。这一功能系统的最显著特点是它在新刺激作用下形成的新异刺激模式与神经系统的活动模式之间的不匹配,是这种反应的生理基础。具体地讲,这种机制发生在对刺激信息反应的传出神经元中,在这里将感觉神经元传入的信息模式和中间神经元保存的以前刺激痕迹的模式加以匹配,如果两个模式完全匹配,传出神经元不再发生反应。两种模式不匹配就会导致传出神经元从不反应状态转变为反应状态。不匹配机制引起神经系统反应性增加的效应可以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许多结构和功能环节上,其结果是大大提高对外部刺激的分析能力或反应能力。
丘脑网状核在注意机制中起着闸门作用,中脑网状结构的兴奋使丘脑网状核抑制,是非随意注意的基础;额叶-内侧丘脑系统的兴奋引起丘脑网状核兴奋,是随意注意的基础。丘脑网状结构在非随意注意与随意注意的交替中,起着控制闸门的作用。
注意过程脑机制的前运动中枢理论,与朝向反射理论不同,它并不在多种生理变化中寻求注意的机制;与注意的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和模式匹配理论也不同,它也不在感觉系统中寻求注意的机制;它在运动环节中找到了前运动中枢的注意机制。前运动中枢神经元单位发放的抑制效应伴随的不随意注意现象,不同于一般唤醒反应或朝向反应。
儿童注意缺陷障碍,现在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6.12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 篇六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A.德育与智育 B.知识与技能 C.动机与迁移 D.学习与教学
2、个人在感知、记忆和思维等认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属于性格的()
A.对现实的态度特征 B.理智特征 C.情绪特征 D.意志特征
3、如果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缺乏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结构,教师应采取什么教材处理技术?()
A.符号标志 B.附加问题 C.先行组织者 D.任务分析
4、小敏原来很怕生人,上幼儿园后这种行为消失了,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种学习是()学习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态度学习D.言语信息
5、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学生表现出来的对稳定、可预测环境的需要,属于()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需要 D.自尊需要
6、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7、迁移的关系转换说强调()
A.心理官能 B.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C.已有经验的概括 D.对情境关系的理解
8、未知概念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来说属于()A.类属学习 B.总括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9、在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当动觉反馈已经成为动作程序的调节器时,技能学习就进入到了()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10、某学生在学习“gas--煤气”这一单词时加入中介词,将其加工成“gas--该死--煤气”。该学生所使用的策略是()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计划监控策略
11、关于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A.高智力者创造性也高 B.高创造性者必有高智商
C.创造性与智力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线性关系 D.低创造性者其智商可能高也可能低
12、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这类问题主要属于()
A.有结构问题 B.无结构问题 C.界定清晰的问题 D.非现实的问题
.13、准备对某对象作出反应的意向或意图称为态度的()
A.认知成分 B.评价成分 C.情感成分 D.行为成分
14、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的方法叫()A.强化法
B.行为塑造法 C.代币奖励法 D.示范法
15、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策略是()
A.发现学习B.掌握学习C.情境教学 D.合作学习
16、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领域的心理学家是()A.弗洛伊德 B.布卢姆 C.皮亚杰 D.杜威
16、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领域的心理学家是()A.弗洛伊德 B.布卢姆 C.皮亚杰 D.杜威
18、在初中新生入学后,学校想了解学生的外语程度,以便安排教学,需要什么测验?()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19、关于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测验的可靠性是()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20、在师生关系中,“亲其师而信其道”反映了教师哪项特征对学生的影响?()A.知识 B.认知 C.人格 D.技能
二、填空题
1、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叫_______策略。
2、品德学习的两种形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
3、理性情绪疗法的提出者是________。
4、影响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________。包括群体凝聚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课堂里的人际关系等等。
5、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三、简单题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2、儿童认知差异有何教育意义?
3、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3、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5、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有哪些?
四、论述题
1、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有哪些?
.五、案例分析题
1、[案例]欣赏“每一个”学生----刺丛中也有花 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
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 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李刚说得对。仙人掌声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的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我的话蠃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问题:(1)读了《刺中有花》一文,你能否就“刺”与“花”进一步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观点?(2)您认为对个别学生的转化,应从哪能方面着手?
参考解答
一、单选题
1、【育萃专家解析】D。学习与教学,即学与教。
2、【育萃专家解析】B。
3、【育萃专家解析】C。
4、【育萃专家解析】C。
5、【育萃专家解析】B。安全需要包括生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安全。
6、【育萃专家解析】A。
7、【育萃专家解析】D。
8、【育萃专家解析】B。总括学习,也叫上位学习。
.9、【育萃专家解析】D。
10、【育萃专家解析】A。精细加工策略。关键词法是一种记忆术,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11、【育萃专家解析】D。高智商者不一定有高创造性;高创造性者有高于一般的智商,但不是越高越好;低智商者不可能有创造性;低创造性者智商可能高也可能低。智力与创造性是有一定相关的非线性关系。
12、【育萃专家解析】B。
13、【育萃专家解析】D。
14、【育萃专家解析】B。
15、【育萃专家解析】C。
16、【育萃专家解析】B。
17、【育萃专家解析】B。
18、【育萃专家解析】C。配置性评价,即准备性评价,摸清学生现有水平以便安排教学。
19、【育萃专家解析】A。
20、【育萃专家解析】C。
二、填空题
1、【育萃专家解析】精细加工。
2、【育萃专家解析】亲历学习、观察学习。
3、【育萃专家解析】艾里斯。
.4、【育萃专家解析】群体动力;群体规范、课堂气氛。
5、【育萃专家解析】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
三、简单题
1、【育萃专家解析】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这是一道简答题,只要对相应要点表述清楚就可以了。
2、【育萃专家解析】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3、【育萃专家解析】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效果。一般来说,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会降低。同时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学习效果也影响学习动机。此外,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是直接的,与很多因素有关。因此教师一方面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另一方面还要采取其它措施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4、【育萃专家解析】
(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5、【育萃专家解析】(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四、论述题
1、【育萃专家解析】1.认知失调.当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社会的观点或风气不一致时,内心就会产生不愉快或紧张,就会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达到新的平衡.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2.态度定势.个人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3.道德认识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实施道德教育时,不应只注意道德教育的形式,进行道德说教,而是应结合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体验的实际情况,晓之以理。
五、案例分析题
7.12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 篇七
期末复习要点
第 八 章复习要点
(一)基本知识点(单选、多选、辨析知识点)
1.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P14
4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P144
3.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P14
5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P146
5.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P148
6.公有制经济的含义: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P148
7.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等。P149
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P1
519.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P151
10.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生产要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各种物质生产条件,如土地等自然资源以及生产厂房、设备、原材料等;另一类是人的劳动,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活劳动、技术、信息、管理等。P1
521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P15
51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基层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P157——158
13.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P159
1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16
3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P164——16
516.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P16
517.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P170
18.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程度。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P17
319.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P17
420.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P14
4(二)综合知识点(材料分析、案例分析及综合论述知识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P14
5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2.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根据是: P146——147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3.具体分析收入的分配方式:P151——1
53【案例】请分析李四一家人的收入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李四本人:我自己承包了五亩责任田,完成农业税收后,收入还挺不错!——按劳分配
李四的妻子:我在马路边开了个小店,收入比老李还高哩!——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的收入
李四的儿子: 我是水利局职员,每月除工资、奖金、津贴外,还炒股,赚了不少钱——工资、奖金和津贴属按劳分配,炒股属于按生产要素(资本)分配
李四的女儿:我是工程师,除了工资我还利用双休日为一家私营企业当技术顾问,也有一份丰厚的报酬——工资属按劳分配,当技术顾问的报酬属于按生产要素(技术、信息要素)分配
李四的母亲:我每月靠出租房屋也能有一定的收入——按生产要素(土地要
8.T6管控12要点 篇八
1、“为了核实应收、催缴货款,销售、仓库、财务反复对账,时间长,工作累”该现象出现在企业销售业务管控中的哪个环节
(A)销售接单
(B)销售发货
(C)销售回款
(D)库存发货
2、“仓库非常头痛对于存货的种类、批次繁多,不同种类、保质期、失效期、最高最低库存等管理要求的数据统计及提醒,通过人工完成针对存货的保质期、失效期、安全量、上下限等自动提醒是天方夜谈” 该现象出现在企业存货业务管控中的哪个环节?
(A)库存预警
(B)月末结帐
(C)期末处理
(D)单据记账
3、“供应商多次订货、分批发货时,搞得清哪一笔业务是否付款,付了多少吗?预付款冲抵的是那一笔业务呢?”反映的是哪个管理问题?
(A)企业内部控制
(B)供应商选择
(C)采购业务执行跟踪
(D)应付管理
4、“存货种类多,出入频繁,数量动态变化,通过人工完成最高、最低库存的控制,工作量大”和“物品批次不同,存放在一起,发料时会出现不同批次混在一起无法区分,难以做到先后批次一一对应”是对哪两个管理问题的分析?
(A)存货成本核算和库存批次
(B)库存预警和库龄分析
(C)库存预警和库存决策分析
(D)库龄分析和存货成本核算
5、“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及时钩稽核销相关业务数据,保证净需求准确”是哪个管理问题的T6对策。
(A)销售订单追踪
(B)生产计划管理
(C)库龄分析
(D)生产进度追踪
6、“将复杂的业务数据共享到统一平台上,形成企业大账,各部门可以及时查询相关业务数据 ” 是哪个管理问题的T6对策。
(A)应收账款管理
(B)销售计划执行
(C)销售决策分析
(D)企业内部控制
7、“财务开票时能不能快速查到相关的销售单据?或者该发票的收款单据?”反映的是哪个管理问题?
(A)企业内部控制
(B)存货积压
(C)销售接单
(D)应收回款
8、下列哪项不是企业常见的存货业务问题?
(A)库存业务预警
(B)存货暂估处理
(C)存货成本核算
(D)库龄管控
9、“根据科学方法计算物料需求,让材料不多,不少”是哪个管理问题的T6对策。
(A)销售订单追踪
(B)生产进度追踪
(C)库龄分析
(D)生产计划管理
10、“订单延迟交付了,责任谁来承担?仓库存放了常年用不到的材料如何处理?” 是哪个管控的问题现象?
(A)销售管控
(B)采购管控
(C)存货管控
(D)生产管控
11、下列哪个不是销售业务管控流程的问题。
(A)委托代销管理
(B)代垫费用管理
(C)销售计划执行对照
(D)销售订单追踪
12、“通过自定义预警类型,实现针对存货的保质期、失效期、安全量、库存上下限等自动预警”是哪个管理问题的T6对策。
(A)期末处理
(B)库存预警
(C)库龄分析
(D)存货成本核算
13、“系统可以自动结算以提高效率,并提供结算列表,方便核对”是哪个管理问题的T6对
(A)应付账款管理
(B)采购执行跟踪
(C)采购决策分析
(D)供应商管理
14、“供应商数量那么多,价格又常常变,不能快速了解哪家物美价廉”该现象出现在企业采购业务管控中的哪个环节?
(A)采购订货
(B)采购检验
(C)采购入库
(D)采购付款
15、下列哪个不是采购业务管控流程的问题。
(A)采购比价管理
(B)再订货点购货
(C)采购价格管理
(D)采购质检管理
16、下列哪个不是生产业务管控流程的问题。
(A)定额领料
(B)计件工资
(C)生产保质期管理
(D)备料分析
17、“采购的关键数据分散在库房、质检等部门,不能及时共享,如价格、交货期、质量等,造成不能全面、准确的分析”和“信息不能及时共享,业务分散在各部门,采购订货与到货、质检、入库、结算各关联业务不能紧密协作”是对哪两个问题的分析?
(A)采购数据分析和采购业务分析
(B)供应商选择和采购业务执行跟踪
(C)采购决策分析和采购业务执行跟踪
(D)采购决策分析和应付分析
18、“库房、质检等记录单据时,与采购订单相对应,建立关联关系”是哪个管理问题的T6对策。
(A)应付账款管理
(B)采购执行跟踪
(C)采购决策分析
(D)供应商管理
19、“销售、生产信息变化快,如一旦生产入库,未入库数量就会减少,订单进度就发生变化” 是对哪个管理问题的分析。
(A)销售订单追踪
(B)生产计划管理
(C)库龄分析
(D)生产进度追踪
20、下列哪项不是企业常见的采购业务问题?
(A)供应商选择
(B)采购业务执行跟踪
(C)采购检验跟踪
(D)采购付款控制
21、“伴随业务变化的信息,分布在各个部门,计划部门不能及时掌握,如预计入库数、预计出库数等,导致计划结果直接错误”和“与销售订单相关的业务太多,导致业务复杂度增加。直接业务:发货、提货出库、开票,间接业务:与销售订单相关的采购订单、采购到货、生产领料等”
(A)生产计划管理和销售订单追踪
(B)生产进度追踪和销售订单追踪
(C)库存预警和生产出入库管理
(D)存货分析和生产出入库管理
22、“财务经常抱怨财务核算量太大,做了报表老板也不满意,存货种类与数量多,价格变化快,业务频繁,成本计算复杂,存货成本核算困难。”该现象出现在企业库存业务管控中的哪个环节?
(A)库存量查询
(B)月末结帐
(C)期末处理
(D)单据记账
23、“存货种类与数量多,业务频繁,采用任何一种计价方法,工作量都很大,更不能保证计价的及时性” 是对哪个管理问题的分析。
(A)期末处理
(B)库存预警
(C)库龄分析
(D)存货成本核算
24、“传统多联单据不能互相反应数据变动,造成统计困难” 是对哪个管理问题的分析。
(A)应收账款管理
(B)销售计划执行
(C)销售决策分析
(D)企业内部控制
25、下列哪个不是存货业务管控流程的问题。
(A)批次管理
(B)货位管理
(C)成本分配
9.12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 篇九
肌梭是一种特殊的本体感受器,即肌肉长度变化的感受器。
脊髓运动反射分为单突触反射、二突触反射、多突触反射。
①什么是单突触反射?②中枢是什么?③意义是什么?答:◎①反射弧结构中,只由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形成单个突触的反射,就是单突触反射;②这种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脊髓神经节感觉神经元和脊髓大运动神经元间的突触联系就是该反射的中枢。股四头肌的单突触反射存在着来自拮抗肌(股二头肌)反射中枢的抑制效应。③单突触反射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是人体功能肌张力产生的最基本机制,也是姿势和步行等运动功能得以实现的生理基础。叩诊锤敲膝部引出的膝跳反射是典型的单突触反射;用力将肢掌上推引出的跟腱反射是二突触反射。
除感觉和运动神经之个,还有大量中间神经元参与反射活动,称为多突触反射。多突触反射代表:屈反射。
在分析脊髓运动反射的基础上,谢灵顿认为,脊髓运动神经元是各种传出效应的最后共同公路,它不但接受各种感觉神经传入的神经冲动,还接受脊髓中间神经元以及脑高位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脊髓运动神经元发挥最后共同公路的功能。
论述脊髓动物标本有哪些症状?说明什么问题,证明了什么?
脊髓标本:脊髓和延脑中间切断,前面叫脊髓标标,后面叫孤立头标本。脑干标本(去大脑标本):上丘脑和下丘脑中间切断,前面叫脑干标本(或去大脑标本),后面叫孤立大脑标本)。内囊标本:两侧内囊标本,叫间脑标本(也叫大脑皮层标本)。
(1)脊髓标本从哪切断,异常现象?脊髓动物标本的横断手术后(延脑和脊髓之间横断切开),首先看到的是脊髓休克现象,各种脊髓反射完全消失,肌张力降低呈现软性瘫痪状态。数小时或数日之后,脊髓的运动反射才逐渐恢复,这时可以观察到脱离脑控制的脊髓运动功能特点。首先,单突触和二突触反射活动十分亢进,如果轻敲膝盖或足部向上轻推时,都可看到小腿或足部出现阵挛性节律性运动,分别称膝阵挛和踝阵挛反射。这些异常亢进的脊髓反射往往造成全身肌张力增强,呈现出一种典型的硬性瘫痪状态,四肢伸肌与屈肌同时收缩,肢体发硬。如果医生用力强行弯曲其肢体时可观察到铡力样强直症状。如果这种病人能得到很好照料,他们即使长期卧床,肌肉也并不萎缩,许多植物性神经功能还保持得很好。这些事实说明,正常情况下,脑对脊髓运动功能具有控制调节作用,脱离脑的控制就会出现脊髓运动功能的亢进状态。
(2)脑干标本对运的异常现象?(或什么是去大脑强直现象、颈紧张反射、迷路反射?脑干标本会出现哪种特异现象?)在中脑水平上横断脑,横断以下部分称脑干动物标本又称去大脑动物,横断以上部分称孤立大脑标本。研究运动功能应用去大脑动物标本,观察脱离大脑以后脑干对脊髓运动功能的作用。此时,可观察到3种特殊反射亢进现象:去大脑强直、颈紧张反射和迷路反射。去大脑以后可见动物四肢伸直、头颈向后挺直、眼球上翻,这就是去大脑强直现象。向一侧扭转头部造成另一侧颈肌紧张时,可以发现颈肌紧张侧上下肢屈曲,而对侧(头面转向侧)上、下肢仍处于强直状态。这种现象就是颈紧张反射。出现颈紧张反射的同时,还常见到两眼与头面扭转的反方向转动,称为迷路反射。这3种反射现象表明,去大脑控制以后脑干网状结构和红核、前庭核等功能亢进。(3)两侧内囊切断出现的现象:将两侧内囊切断使大脑皮层与间脑和基底神经节之间的联系中断,这种标本称为去大脑皮层动物或间脑动物。这种动物基底神经节、间脑和中脑都保存着,正常的翻正反射、步行运动功能仍不受影响;但在两侧白质或内囊受损的病人由于失去大脑皮层的控制出现了去大脑皮层性强直的姿势,表现为两上肢屈曲而两下肢强直。
除上面讨论的3种动物标本和相应病例的临床体征外,还有许多事实表明,各高一级脑组织对低一级脑结构运动功能的控制作用大多是抑制性的;但红核、桥脑网状结构、中脑网状结构和前庭神经核对脊髓运动功能却实现着兴奋作用。这些结构脱离它们各自的高一级脑结构的控制,就会引出亢进的脊髓反射活动。
与运动功能有关的大脑皮层主要定位于中央前回的初级运动区(4区)、前运动区(6区)、额叶眼区(8区)。
初级运动皮层区内存在着与躯体运动功能的空间对应关系。初级运动皮层区内存在着与皮层表面垂直的运动功能柱,从表层灰质到深层白质,全部运动神经元都有共同的“运动效应野”。
锥体系的组成、功能,有什么症状?受损伤后出现哪些反应?答:锥体系的组成:锥体系的神经纤维主要来自初级运动皮层的大锥体细胞,也有些纤维来自额叶与顶枕颞的联络区皮层。锥体系由皮层脊髓束和皮层延髓束组成。功能:◎大脑皮层运动区和锥体系的运动功能主要是发动随意运动,其次是调节和控制各级脑结构的运动功能。无论是大脑皮层运动区的损伤、内囊的损伤,还是脑干以下锥体束的损伤,都会影响随意运动的正常进行。此外,锥体系受伤还会出现一些特殊症状,是锥体系调节控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功能障碍,统称之为锥体系症状。它包括肌肉强直性痉挛所引起的硬瘫、深反射如膝跳反射亢进以及一些特殊的病理性反射,如巴彬斯基反射、踝阵挛反射。与这些亢进的阳性症状相伴随的是皮肤浅反射的减退或消失,最常见的是肤壁反射和提睾反射消失。这些锥体系症状是神经科医生用来论断大脑皮层运动神经元(又称上运动神经元)及锥体束受损的根据。与此相对应的是脊髓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又称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症状,表现为肌肉张力消失、肌肉萎缩、软瘫、浅反射和深反射均消失。
锥体外系及其运动功能、损伤症状?
答:神经解剖学将锥体系以外的脑下行性纤维统称为锥体外系。这些纤维都不经过延脑腹侧的锥体,都不直接止于脊髓α-运动神经元,控制它的运动功能;而是通过中间神经元或脊髓γ-运动神经元的功能间接影响和调节脊髓α运动神经元的功能。锥体外系的组成复杂,其纤维来自许多结构,包括大脑皮层、纹状体、苍白球、丘脑底核、黑质、红核和脑干网状结构。此外,小脑系的神经纤维也可以看成是锥体外系的组成部分。
组成:锥体外系在维持适度肌张力、姿势和随意运动的准确性中具有重要作用。功能:锥体外系的运动功能是随意运动的前提条件和准确性的保证。症状:所以锥体外系功能紊乱时的主要运动障碍就是肌张力异常和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表现为齿轮样强直。当医生用力拉动病人弯曲的肢体时就会感到似乎在拉动一个齿轮,时松时紧断断续续地逐渐把弯曲肢体拉直。四肢肌张力的这种齿轮样强直状态,使病人常常半握两拳弯腰曲腿曲臂,走起路来是慌张步态,前冲欲倒的样子,由于脸部肌张力的异常,使病人缺乏面部表情的变换,呈假面具脸。锥体外系的运动障碍表现为静止型震颤、手足徐动、扭转性痉挛等。在神经科临床工作中,常将锥体外系运动障碍和肌张力异常统称为锥体外系症状。
小脑的运动功能
对小脑的认识(过去和现在)?长期以来,都认为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同躯体各部分的共济运动,保持适度肌张力与躯体的平衡状态。因此,它的功能与锥体外系大同小异,甚至可以认为小脑是锥体外系组成部分。近年研究发现,小脑是快速短潜伏期运动反应中枢,也是随意运动和习得性运动反应的最必须的基本中枢。
小脑损伤的病人中,突出的症状是共济失调,表现为明显的意向性震颤。安静时并没有震颤的现象,只有当病人想说话或想做某一动作时,才表现出明显的震颤,小脑意向性震颤与锥体外系的静止性震颤成为明显的对照。
【12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推荐阅读:
八下社会期中复习提纲08-13
农村社会学总结复习06-29
《社会保障学》复习题06-10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期末复习07-06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复习资料07-11
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的复习计划09-04
浙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06-09
社会保障学复习题精装版精华10-07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07-23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