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课一

2024-10-17

如何评课一(精选16篇)

1.如何评课一 篇一

语文阅读教学如何 “一课一得”

教学18年,听同行课无数,听后总有共同感受: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各环节太不严丝合缝,知识点太过分散零碎,我们的语文课太没有别的学科的浑然一体感了!如何让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也具有别的学科教学的浑然一体感?又如何让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取得真正的实效?带着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我们的一些语文教学专家通过精心研究、大胆实践,提出了语文阅读教学“一课一得”的新理念。

(一)语文老师为什么必须确立“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都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那就是不管我们有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有着多么丰富的知识,40分钟的语文课堂承载空间都是有限的。既如此,我们就不应该给我们的每堂语文课赋予过多的教学目标。目标多,时间有限,教学中教师只能处处蜻蜓点水,学生则只能走马观花,何谈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又如何提高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比较其它学科而言,语文学科考试命题重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与写作的能力,教材很多课文只是培养学生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工具,不上或有选择替换别的课文来上,并不影响教师对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的培养及考试。语文的许多知识点不是集中有序地呈现给学生,而是需要教师根据每篇教材课文的内容挖掘出来。别的学科,如数学,教材内容并不单一而且是环环相扣的,其中一环没弄明白就会影响后面内容的学习,因此教学语文可以“一课一得”,而别的学科未必可以,只教学其中的某一点而忽略别的是会影响学生对后面教材内容的学习的。

就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而言,“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结果跟突出重点做好某件事或者说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一得”并不单单指某一具体知识,某一学习方法、某一核心问题等也应在其列。

(二)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运用“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

1、因学施教 一课一得

在实际教学中,有时教师认为的难点学生却能心领神会,而有时,教师认为容易的地方学生却百思不得其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就成了本课要着力解决的“一得”。教学时需要教师在学生不解处放缓节奏,重点讲授,在学生易懂处压缩时间;需要教师根据课堂实际随时调节教学过程,灵活运用教学设计,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这也要求教师在预设过程中要进行自由度较大的框架设计,要有弹性化的“软设计”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心中有学生,教学设计才不会走过场,教学过程才不至于流于形式。就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因预设而完美,但更因动态的生成而精彩,从而真正做到“因学施教,一课一得,得得相连”。

2、目标单选 一课一得

解读文本,取一瓢而饮,简化目标,轻装上阵。“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这是我国清代画家兼诗人郑板桥的诗句,意指行文绘画如同深秋的树木那样,去除繁杂的枝叶,以凸现脉络,突出主题。其实语文教学何尝不是如此呢?

3、找准切点 一课一得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可见支点的重要。其实对于语文每一篇教材文章而言,都有那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支点”,本文称之为“切点”。只要我们找准了它,就一定能实现一课一得的目标。这里的“一得”指的是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弄清了某一具体问题或懂得了某一具体的学法。

对于每篇教材课文而言,切点何在,这是一个值得大家研究的课题,特别是在追求语文教学“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短文精教”大背景下的今天。

2.如何评课一 篇二

一、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状态来评, 探讨问题情境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评课者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 感知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 感知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 是否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 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 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课时, 首先要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反观教师教学预设的成功与否, 再先进的理念、再精致的教学流程, 如果见不到学生的精彩投入, 这样的课堂教学决不会是成功的课堂。由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评课, 对改进教师的教学大有裨益。只有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 我们的教学预设才能去除浮华, 回归生活与真实。

二、从学生的学习时间来评, 探讨学习主体是否得到有效落实

经常听到评价某节课:“课上得确实不错, 只是教师讲的时间多了些”或者是“学生活动时间多了些”。其实, 一堂课教师该讲多长时间, 学生该活动多长时间, 应无定论。若是教师的讲解能够使学生如沐春风, 那么学生多一点这样的聆听, 也许要比让学生去回答那些只需动口而无需动脑的问题, 去做那些表面热热闹闹却缺实质深入的讨论, 更能让学生有收获。怎样的课堂才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 其中一个重要的检验标准就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学习时间。一节课上, 如果是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走秀”, 学生却游离于学习之外, 这样的课堂是浪费学生生命的低效课堂。评价学生学习时间多少, 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从根本上明确课堂要义, 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最优化的整合, 把时间最大化地还给学生。

三、从学生的学习实效来评, 探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得到有效融入和提升

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实效, 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学习的质量及效果, 尤其不能仅仅关心学生的学业考评分数, 应该更多关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有效教学活动的环境与气氛, 关注教师对学习者的指导、帮助是否切实有效。关注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关注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关注学生是否乐于和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学习;关注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 等等。

如果我们评课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过程的参与度和融入度, 全程跟踪观测学生的学习过程, 采取“望”“闻”“问”“切”的方式, 准确把握学生融入的方式、时间和程度, 追求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觉投入, 笔者认为这将更加科学地判断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它远比那种异口同声地回答和全班举手的参与, 肯定更有效果, 更实在。

四、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评, 探讨是否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法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 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 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卡也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 而在于唤醒、激发、鼓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因此, 我们评课要看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有无创新, 能否引导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看学生学到多少, 得到什么;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 参与状态如何;看教师是否把学生当成课堂学习的主体, 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 是否有静思的空间与时间;看师生关系是否良好, 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看教师的职能是否真正发生了变化, 是否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服务者和参与者。

当我们把评课重心转移到课堂生成时, 教师就会更多地关注学生, 就会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自主质疑解惑、自主反馈评价, 就会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 课堂才会自然本真、朴实无华。可见, 评课的关注点, 应看教师是否从传递知识的层面转移到学生有效学习方向的层面上, 是否转移到如何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进行因人施教, 是否把过多的统一讲授, 转变为以指导学生分组学习、讨论、统一答疑、点拨学习方法为主要活动方式的课堂, 是否转变为以适当的统一讲解与有指导的自学或自由选择条件下的探究、研讨, 相结合的课堂。

五、从互动和沟通的角度来评, 探讨角色是否理顺

课堂是教师、学生互动交往、交流、探究的第一场所, 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生成过程。评课时首先要看教学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与教学内容的矛盾是否形成, 即是否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只有形成了主要矛盾和互动, 教学才能真正建立在学生的需要之上, 才有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及成为好课的可能。其次要看上课教师是否在教学中采用合理、多样的教学方法, 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否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是否提倡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师之间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相互交流、相互沟通。

教师之间, 听课是第一次沟通, 教师之间课堂教学的形式, 听课者是被动的;而评课是上课者与评课者第二次沟通, 评课者力争转化老师的被动性, 双方都是主动的, 效果才好。因此, 笔者一般在听完课之后, 往往请老师说一说自己的教学意图、教后感受, 并对自己的课进行自我评价等等, 有时还向老师提出一些问题, 如某些细节的处理、某次提问的意图、某个练习的设计等, 它们的目的是什么、通过教学是否达到目的、是否需要改进等等。

好的评课是建立在平等、尊重、沟通基础之上, 应该是能引发教师之间的相互自己思考、相互促进, 老师自己改进, 既不外加、更不是强加。

3.教师如何听课评课 篇三

一、教师听课听什么?

听课一方面要听教师的教学过程,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一方面看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实际的教学效果。包括以下几个具体内容:

(一)听教师的基本功

教师的基本功包括:教师的教态是否自然亲切,运用教具是否熟练,实验操作是否规范,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流畅,讲解是否清楚明白,问题设计是否得当,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教师课堂应变是否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评价是否到位……这些内容无一不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这些内容无论是好的表现,还是需要提高的地方,都是有心的听课教师研究教学基本功的好素材。尤其是听一些基本功突出的教师讲课,对听课教师帮助极大。

(二)听教学理念及教材处理能力

通过听课,结合整个教学过程,可以知道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重难点是否到位,教师对教材的选择、处理是否到位,了解教师的教材处理能力。此外,教师的创新能力,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都会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这些内容在评课阶段再进行相互交流,就能够很好地了解教课教师的备课思路,实质上就是在参与评课的教师之间以该课为范例进行了如何进行备课的研讨。

(三)听学生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是否设计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是流于形式还是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能力。而学生活动是否流畅,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观察、指导,意外情况的处理体现了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

(四)看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北大附中的康健校长提出听课一定要看学生的脸,就是这个道理。一堂课,学生是死记硬背还是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习过程中,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学生的练习、板演过程,思考、讨论过程,都体现了教学效果。例如,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能够做对某道习题,但一种情况是学生不假思索,提笔就答,一种情况是学生需要思考,甚至查阅本节课的笔记才能答题。

二、教师听课应该怎么听?

(一)听课的准备工作

听课应该了解讲课教师的教学内容。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大纲要求、教材内容等心中有数,甚至可以在心中构思出教学设计。这样,听课时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材处理等都能及时反应,有助于听课记录、发现问题和及时提出教学建议。

(二)记实录

听课应该做听课记录。虽然不可能要求听课教师把整个教学内容完成记录下来,但是教师的教学过程,应该完整地记录下来。尤其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应该记录得比较详细。这样,能够对整节课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课堂实录的内容一般包括:①时间、学科、班级、教师、课题。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内容、方法等)。③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④学生活动情况。⑤教学效果。

(三)做点评

听课要特别注意动脑筋思考,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情况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问题,并给出初步的分析和判断。对教师的优点、发展点(可能讲得并不好,但是体现教师的某些潜在的优点,或者经过调整完全可能成为本节课亮点的内容)、不足、改进建议以及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都应该及时地记录在听课记录的相应位置,以便评课时交流。教学点评的内容一般包括:①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②教学重点、难点、关键。③课堂结构设计。④教学方法选择。⑤教学手段的运用。⑥教学基本功。⑦教学思想。⑧教师本节课教学发展点。好的听课记录应是实录与点评兼顾,特别是做好课堂点评往往比实录更重要。

三、怎么评课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一)评课的技巧

讲课教师都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课做出评价,但肯定不愿意成为“批判会”的主角。因此评课时应该注意方式方法,把握激励性原则,着眼于看到教师的成绩,着眼于其在教学上的改进和创新,真诚地、发自内心的赏识其课堂教学的精美之处。首先应该对课的长处充分肯定,明确指出优点,不能含含糊糊。简单的说好,并不能得到教师的认可。

(二)评价要一针见血,指出、指准教师的问题

评课讲究技巧,不代表不指出讲课教师的问题。讲课教师不怕听课教师提意见,关键是指出的问题要到位,一下指出讲课教师的关键问题,讲课教师就会心服口服,听课教师后面给出的建议才容易被教师接纳,通过评课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目的才能达到。

(三)应该给出有效建议

4.教师如何评课 篇四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现在的教学目标体系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组成的,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如何正确理解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何正确地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了。

有人把课堂教学比作一个等边三角形,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恰好是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任何的一个顶点得不到重视,那这个三角形就不平衡。这无疑是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这三个目标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反映了这三个目标的不可分割,缺少了任何一个目标的达成,一节课显然也就不完整了。

2、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缘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教学思路设计

作要有思路,写文章要有思路,上课同样要有思路,这就是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有效果。我们平时看课看到有些老师课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等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析。

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

高。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 A、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前面时间安排多,内容松散,后面时间少,内容密度大)或前紧后松现象(前面时间短,教学密度大,后面时间多,内容松散)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B、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C、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大少现象。D、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看优中差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差等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E、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什么是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但它不是教师孤立的单一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将获取的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真正懂得将本学科的知识与其它相关的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相关的学科中去,解决相关问题,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掌握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5、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其次,言简意赅,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2)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6、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巴班斯基说:“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经济工作要讲效益,课堂教学也要讲效果。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主要是看学生是否参与了,投入了;是不是兴奋,喜欢。还要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考过程。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还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考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数学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有的课学生很忙,但思考度很侧。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主要看教师是不是面向了全体学生,实行了因材施教。三是有效利用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5.如何说课评课 篇五

“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有关的教学理论和师生实际,向其他教师说本单元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

“评课”是参加听课的教师对执教者的讲课及说课进行客观的科学评价。

说课的内容和要求

教师在说课时必须说明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具体内容及其理论,实践依据。、依据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分析学生。、说明教学目标的确立和实现教学目标的标本思路。3、说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策略。4、说明优化教学过程结构的设想。5、说明教学方法的择优和教学手段的优化。6、说明教学效果的事例。

7、说课中要融入情感。温馨提示:说课不是照上念,也不是演讲,要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

评课的基本要求

评课要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对教学目标的实施,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能力等方面做出客观性价值判断,从而使教师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已的教学。

6.如何听课与评课 篇六

在熟悉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听、看、想、记”。

1.听什么?

一听教师怎么讲的(如何导入、如何展开、如何提出问题等),教材处理是否合理,是不是讲到点子上了,重点是否突出,对于教学过程中难点问题是如何处理的,详略是否得当;

二听课讲的是否思路清晰,清楚明白,学生能否听懂,教学语言如何;三听教师启发是否得当,是否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四听学生的讨论和回答;五听学生的反馈。2.看什么?

一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板书是否合理,运用教具是否熟练,教法的选择是否得当,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对学生出现问题的处理是否巧妙……一句话,看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

二看学生,看整个课堂气氛,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看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看学生的练习、板演、作业情况;看学生举手发言、思考问题情况;看各类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看学生与教师情感是否交融;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如何……一句话,看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

3.想什么?

想一想这堂课有什么特色?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结构是否科学?教学思想是否端正?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灵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的调动?一定要注意看实际效果,看学生怎么学,看教师怎样教学生学的。

4.记什么?

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 听课要求

一、听看结合,详细记录

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究资源,是数学教师间相互交流和评价的依据。它应该全面、具体、详细,包括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知识推导、思维点拔、方法引导,以及师生的双边互动活动,教法的选择、学法的运用、练习设计、教学反馈、教学的亮点与失误,还有听课教师自己的评析与建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长期的听课笔记是教师的一种宝贵课程资源,它对于教师学习他人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策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二、集中精力、认真分析

在鲜活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学细节转瞬即逝,过去的教学活动不可能再“回放”。如果忽略某些细节,对这堂课的感知就会出现断裂,影响其对这堂课教学的整体认识与评价,所以教师听课应集中精力,积极思维,要做到听课的前瞻性和对照性兼顾,使听课的过程是教师积极思维的过程。●听课的前瞻性:指听课教师的思维要先于任课教师的教学进程,遵循数学教学规律进行多种合理预测,探索过程、探索课堂发展的趋势,为分析评价赢得时间,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

●听课的对照性:指在听课过程中,将现场的实际教学与被听课教师的教案及自己以往的听课经验(以前听过的优秀课),以便寻找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突出的闪亮点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听课要点

数学教师在听课中主要应关注课堂教学以下两个方面的状况: 教师的数学教学能力状况 四种教学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调控能力、教学机智能力、教学评测能力。

1、课堂教学组织能力 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其中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2、课堂教学调控能力

任课教师能否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和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课堂教学机智能力

任课教师能否敏捷、快速的捕捉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的能力,能否灵活的应用各种教学资源,果断的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激活课堂教学的能力。

4、课堂教学评价能力

任课教师能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具有分层的、开放的议练题和富有实践探究性的议练题,达到巩固新知、拓展提高、培养能力的目的,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

四种学习状态:学习参与状态、学习交往状态、学习思维状态、学习情绪状态。

1、学生的参与状态

看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参与面有多大,是否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2、学生的交往状态

看课堂教学中是否有学生的多项交往信息联系与反馈,学生之间的交往是否具有良 好的合作氛围、交往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技 能怎样。

3、学生的思维状态

看学生是否具有数学问题意识,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探究问题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具有独创性。

4、学生的情绪状态

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能否自我调控学生情绪。有时课堂会从激烈的讨论转入冷静专注的聆听,这就是一种良好的学生数学学习情绪状态。两个关注

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的思维过程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思想方法孕育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思想”是概念的灵魂,是“数学素养”的源泉,是从知识到能力的桥梁;“过程”是“思想”的载体,是领悟概念本质的平台,是思维训练的通道,是培养数学能力的土壤。没有过程=没有思想;没有思想就难以理解概念的实质;

缺乏数学思想方法的纽带,概念间的关系无法认识、联系也难以建立,导致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缺乏整体性,其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等“功能指标”都会大打折扣;

没有“过程”的教学把“思维的体操”降格为“刺激—反应”训练,是教育功利化在数学教学中的集中表现。

教师如何评课

重视以学论教,从学生的五个状态进行评价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 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与求知欲,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习意愿不断得以增强。

注意状态: 学生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回答问题具有针对性。参与状态:学生全员参与活动,积极主动地思考并踊跃发言,自觉进行练习。学习过程有适当的分工与合作。

思维状态:学生围绕讨论的问题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语言流畅,条理清晰,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思考和创意。

生成状态:学生全面完成教学目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有成功的体验,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信心。

评课的内容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评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现在的教学目标体系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组成的,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如何正确理解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何正确地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了。

有人把课堂教学比作一个等边三角形,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恰好是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任何的一个顶点得不到重视,那这个三角形就不平衡。这无疑是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这三个目标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反映了这三个目标的不可分割,缺少了任何一个目标的达成,一节课显然也就不完整了。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看教师是否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科学安排教学程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如果一节课下来,教师照本宣科,泛泛而讲,学生不知所云,就肯定不成功。如果教师违背《课程标准》,任意拔高难度,也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有效果。我们平时看课看到有些老师课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等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析。

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一节好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什么是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但它不是教师孤立的单一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将获取的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真正懂得将本学科的知识与其它相关的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相关的学科中去,解决相关问题,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掌握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空间,它为各科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工具,学生学习的工具。可以说信息技术是人们用来获取知识、传授知识、运用知识的媒介。

7.浅析听评课如何有效地进行 篇七

评课,首先要学会听课,听课听什么?怎样去听?会听课,才能有效地评课,听课不但是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同时还要关注到学生的其他信息,如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要想有效地评课,首要前提就是做好听课记录,听课记录就个人而言需要记录以下内容:听课时间、执教人、讲课内容、学习目标、重难点、师生双边互动情况、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自己的思考等。教学过程可以是简洁明了,也可以是详尽的课堂再现,但这点很难做到,如果只是记录下详尽的课堂再现,那又在什么时候进行思考。因此,记录应结合新课标、前沿性的教育理论,观察教师教学行为的精妙与失误,作课教师的精彩语言,学生的创新思维,记录下对某一环节的自我思考,记录自己的感悟与疑问……

对于听课者而言,首先要了解所听的这节课的知识结构、学习目标、重点及难点的突破方法,如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该设计哪些针对性的练习题等。教师应该在听课之前就做好功课,通过这次的活动解决自己课堂上存在的问题但是没能解决好的,或者说不知道该怎么解决的,或者是自己的业务能力哪方面还有欠缺,希望能有所帮助的。比如,就目前的课改而言,“小组如何建设,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什么时候需要合作学习,什么时候展示等”。当然这些也可以是在课下通过与作课教师交流来解决。

听课,要带着欣赏与学习的心态,而非带着批判的眼光去吹毛求疵。记得前几年参与市里观摩课的一次活动,一位教师出来就说“讲的啥呀,连我们学校一般的教师都不如”。教师所处的环境不同,所接受的理念、思想也不可能相同,所以说评课时对教师是不能用同样的要求的。我们需要的是发现、捕捉教师的创意设计,发现学生的个性思维。听评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研活动。

比如西辛庄小学卢翠妤设计的一节课的导课:

师:第二列有几个同学?(学生马上就数)

生:6 个。

师:第二列与第一行共有几个同学?(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隐藏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重复”)

生:10 个。(没有一丝犹豫)

十几秒的沉默。(这段时间并没有出现像往常那样学生答错时教师追问“对吗”) 这段时间有学生在用最原始的方法一个一个地数着。

生:老师,不对,应该是9个。

师:到底是几个?

生:9 个,因为第二列与第一行交叉处的同学重复了,应该减去1,所以应该是6+4-1=9 个。

师:你真是个有思想的孩子。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问题,这节课就来研究“重复的数学问题”。

就我们目前的课改而言,重点是学生的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时机是否恰当,学生之间是否学会了倾听,是否能够对他人的观点加以辨析与补充。尝试性地让学生参与评课,也可以说是评教,或者是评价自己的学习状况。学生评课不是说教师哪些地方的教学不合理,而是指自己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调整以后的课堂教学,以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心理需求。学生评课,当然不能像我们教师那样对教师的教学说出个1、2、3来。因为课堂是学生的,学生学的效果与兴趣怎样,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哪些地方是自己能够学会的,哪些内容是需要教师引导的、重点解决的,哪些地方还不太理解,需要同学或教师帮助的,整整一节课教师有没有关注到自己等。这一点是需要胆量的,也是需要摸索的。

曾经有一位老师送我一份万能评课语言,看过之后,确实好用,但评课效果怎样?终究是没敢用。毕竟每一节执教老师的教学风格,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是千差万别的,这就注定了评课不能模式化。教师还要经常做课后反思,反思课堂教学中的精妙之处,反思失误之笔。做业务领导和教研员更要反思,反思评课时的导向,反思每一次教研活动后的课堂积淀,反思教师课堂中的共性问题等。听课、评课过程中还要善于从精彩中发现问题,从问题中发现亮点,肯定教师的做法,使教师在心理上能够接受你的建议或者是观点。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避免类似的错误重复性地出现,积累教学经验,促使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摘要:走上教研员这个岗位之后,随着角色的转换,听课、评课成了工作的中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似乎越来越不知道应该怎么评。评课,并不是对教师的业务能力做出甄别,而是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改进课堂教学实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及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自主学习成了课堂的亮点,听课时的目光也由教师身上游移到学生身上。评课时以什么为重点,做听课记录时又该记录哪些内容成了一个需要思考的新问题。

关键词:评课,听课,合作学习,反思

参考文献

8.如何有效地进行听课评课 篇八

如何有效听课

一,听课不是评课。我觉得教师在听课时的最佳角色应该是审美者而不是批评家,当然,也不能一味当老好人,满嘴溢美浮夸之词。要多学习别人的长处、闪光点,为我所用。

二,听课时要多听少记,而且,记的学问也不可不学,应主要记下教师的教学流程、重难点处理,听者自己对教学闪光点的点评、感悟等就可以了。

三,听什么与怎么听的问题。我归纳为“四勤”,就是在听课时要勤看,勤听,勤思,勤记。即看教师如何组织教学,听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与老师的点拨,思考课堂教学的设计,记录教学程序及自己的感悟。

教師如何有效地评课

把我们的评课进行简单化,从最基本的--老师、学生、课堂着手,简简单单地评课堂。下面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看老师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我们每一位老师的每一堂课都要心中有目标,环环有目标,要非常明确自己的每一个环节要教给学生什么,要得到怎样的效果,自己要进行充分的预设,这样进行教学才会感到游刃有余。教师心中有目标,教学时就会更加自信,围绕目标进行教学,万变不离其宗。老师心中有目标是一堂课的基础,是一堂课的核心,是有实效性的前提。

二、看教学思路是否清晰

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

三、看学生是否学有所得

我们看一堂课最关键的是要看这一堂课学生得到了什么,学生发展了什么,只要稍加留意,很容易就会察觉到。所以,对于不讲就懂的内容我们在课堂上就不需要浪费口舌,讲了也不懂的内容也不用再涉及,而要讲一些通过老师的引导点拨学生能所得的内容。一堂课,学生有所得,是我们课堂追求的最高境界。

四、看课堂是否是真实的课堂

课堂是真实自然的流露,不是表演的舞台,只要与学生真心交流,让课堂成为学生与老师真正的交流场所,老师才能真正地融入学生,就会受学生欢迎,学生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会真正学会学习。

五、看师生互动效果

一堂活泼的课,需要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教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能自主踊跃地举手发言,自觉融入课堂,就是一大进步。

9.教师如何听课和评课 篇九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看似平常,并不平常的课堂教学,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教与学、讲与练、主导与主体、学知识与学做人、学知识与提高能力、全面要求与因材施教等这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出,在课堂教学中展开,又在课堂教学中运行。它以何种形式来组合,又以何种形式来优化就可能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怎样来认识课堂教学规律和抓好课堂教学质量呢?听课、评课是一种有效地研究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一、怎样去听课

教师听课应该按下面三个步骤来进行

1、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

打算听谁的课,应该事先问问他教什么内容,把课本找来预习一下,看看课文写的是什么,是怎样写的,有没有难点、疑点;同时自己设想一下,假如让我教这样的课,准备怎样教,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忙走进教室,不理解上课教师的教学意图,不熟悉教材,就不会有较大的收获。

2、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教师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考。既要看教,又要看学,二者兼顾。看教者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学生的学,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总而言之要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

3、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

俗话说,思之,思之,鬼神通之。教师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应对课堂实况过几遍电影,应进行反复的琢磨。思考的办法有很多,或翻翻听课记录,或与执教者交谈,或将几节“互相牵连”的课做比较,或写一篇“听课体会”,或干脆将他人执教的内容拿到自己班上试试等。在分析总结他人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每个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老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

二、教师如何评课

1、在评课之前,不妨先听取开课教师对本堂课的设计思路,以便有个整体的把握。

2、评教学设计、目标、内容、时间等的安排是否合理。

3、学生的参与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受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应当作为评课的一个主要标准。

4、评教学的实效性。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情景可以设计的相当完美,但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很可能因为漂亮的情景而转移了对课本知识的兴趣,教学效果打折扣。

5、上课思路、逻辑体系也应当是一个评价的重点。

6、不应当把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作为评价成功与否的依据,而应当把师生的互动程度、内容的实效性作为评价的一个主要依据。

10.小学教师如何评课 篇十

如何评课?可从六个方面入手。

一是从教学目标上分析。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二是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是从教学程序上分析。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缘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两个主要方面:看教学思路设计;看课堂结构安排。

四是从教学方法上分析。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评 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五是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看板书、看教态、看语言、看操作,如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六是从教学效果上分析。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受益面大,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有效利用40分钟。

总之,教学中我们要依据以上方法科学地听评课,切实提高教师素质,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11.浅析听评课如何有效地进行 篇十一

关键词:评课;听课;合作学习;反思

以往的评课活动在评课时需要辨别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以及对难、重点的确定。但后来想想,这节课之后,这位教师在短时间内还会上同样的课吗?课后反思能及时书写吗?如果不能,还在每一句话该怎么说等细节之处抓住不放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评课,首先要学会听课,听课听什么?怎样去听?会听课,才能有效地评课,听课不但是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同时还要关注到学生的其他信息,如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要想有效地评课,首要前提就是做好听课记录,听课记录就个人而言需要记录以下内容:听课时间、执教人、讲课内容、学习目标、重难点、师生双边互动情况、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自己的思考等。教学过程可以是简洁明了,也可以是详尽的课堂再现,但这点很难做到,如果只是记录下详尽的课堂再现,那又在什么时候进行思考。因此,记录应结合新课标、前沿性的教育理论,观察教师教学行为的精妙与失误,作课教师的精彩语言,学生的创新思维,记录下对某一环节的自我思考,记录自己的感悟与疑问……

对于听课者而言,首先要了解所听的这节课的知识结构、学习目标、重点及难点的突破方法,如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该设计哪些针对性的练习题等。教师应该在听课之前就做好功课,通过这次的活动解决自己课堂上存在的问题但是没能解决好的,或者说不知道该怎么解决的,或者是自己的业务能力哪方面还有欠缺,希望能有所帮助的。比如,就目前的课改而言,“小组如何建设,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什么时候需要合作学习,什么时候展示等”。当然这些也可以是在课下通过与作课教师交流来

解决。

听课,要带着欣赏与学习的心态,而非带着批判的眼光去吹毛求疵。记得前几年参与市里观摩课的一次活动,一位教师出来就说“讲的啥呀,连我们学校一般的教师都不如”。教师所处的环境不同,所接受的理念、思想也不可能相同,所以说评课时对教师是不能用同样的要求的。我们需要的是发现、捕捉教师的创意设计,发现学生的个性思维。听评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研活动。

比如西辛庄小学卢翠妤设计的一节课的导课:

师:第二列有几个同学?(学生马上就数)

生:6个。

师:第二列与第一行共有几个同学?(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隐藏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重复”)

生:10个。(没有一丝犹豫)

十几秒的沉默。(这段时间并没有出现像往常那样学生答错时教师追问“对吗”)这段时间有学生在用最原始的方法一个一 个地数着。

生:老师,不对,应该是9个。

师:到底是几个?

生:9个,因为第二列与第一行交叉处的同学重复了,应该减去1,所以应该是6+4-1=9个。

师:你真是个有思想的孩子。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问题,这节课就来研究“重复的数学问题”。

就我们目前的课改而言,重点是学生的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时机是否恰当,学生之间是否学会了倾听,是否能够对他人的观点加以辨析与补充。尝试性地让学生参与评课,也可以说是评教,或者是评价自己的学习状况。学生评课不是说教师哪些地方的教学不合理,而是指自己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调整以后的课堂教学,以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心理需求。学生评课,当然不能像我们教师那样对教师的教学说出个1、2、3来。因为课堂是学生的,学生学的效果与兴趣怎样,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哪些地方是自己能够学会的,哪些内容是需要教师引导的、重点解决的,哪些地方还不太理解,需要同学或教师帮助的,整整一节课教师有没有关注到自己等。这一点是需要胆量的,也是需要摸索的。

曾经有一位老师送我一份万能评课语言,看过之后,确实好用,但评课效果怎样?终究是没敢用。毕竟每一节执教老师的教学风格,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是千差万别的,这就注定了评课不能模式化。教师还要经常做课后反思,反思课堂教学中的精妙之处,反思失误之笔。做业务领导和教研员更要反思,反思评课时的导向,反思每一次教研活动后的课堂积淀,反思教师课堂中的共性问题等。听课、评课过程中还要善于从精彩中发现问题,从问题中发现亮点,肯定教师的做法,使教师在心理上能够接受你的建议或者是观点。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避免类似的错误重复性地出现,积累教学经验,促使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2.一课一得:有效课堂的追求 篇十二

1. 潜心研读, 明确学生“得”什么

面对一篇课文, 教师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和明确的课时观, 要从众多知识点当中整合提炼出这个“得”, 文本“说什么”指向的是思想情感, 文本“怎么说”才是形成语文味的关键。教师研读文本时, 要回归到文本“怎么说”的主题上, 从文本“怎么说”入手, 而这正是学生所要“得”的内容, 然后围绕这个“得”来组织教学, 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感悟、去辨别、去鉴赏、去融会贯通, 最终通过一篇篇课文的教学连点成线, 让学生的语文能力螺旋上升, 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苏教版第8册中的一篇课文, 《语文教学参考书》中的“教材说明”说道:“本文在写法上具有借物抒情, 以树喻人的特点。”这才是语言的形式与秘密, 而这正是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点, 通过樟树的特性来感悟人的品质, 将“樟树→故居→故居的主人”紧密联系起来。所“借”之“物”, 所“喻”之“人”, 一眼就能看明白, 关键是作者为什么要“借物喻人”?在习作中如何“借物喻人”?通过研读, 提炼出的“得”是———初步体验并使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写作。有了这个高屋建瓴核心目标的统领, 所做出的教学设计就有了灵魂, 课堂教学就踏上了“走心”的历程。

2. 探究发现, 解决学生怎么“得”

确定了学生“得什么”, 接下来教师就要思考“怎么得”的问题。教师在研读文本的同时, 要形成一个如何教的完整思路, 教师的思路主要是循着学生的学习进行的。教学思路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 它不能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 而必须转化为课堂的教学活动。

在《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里, 描写宋庆龄先生的仅有两句话, 一句是“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另一句是“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 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 作为永久的纪念”, 其他文字都是对樟树的外形和可贵之处进行详细、生动的描写。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在樟树与宋庆龄先生之间建立起联系?教师可借助一个关键问题, 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处:“这篇课文仅仅是写樟树吗?”问题提出来后, 教师再补充一些有关宋庆龄先生的资料。这些资料, 让学生感受到了宋庆龄先生“矢志不移”“一生正气”“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 然后教师让学生比较宋庆龄先生和樟树的特点, 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发现樟树的可贵品质与宋庆龄先生的精神品质相似, 此时教师引出“借物喻人”的概念, 并把这一知识点讲懂讲透:“借物喻人”, 就是以一物之特性, 喻人之品质或人理。其要点有二:其一, 以物性喻人性, 即物的特性与人的品质的相似性。其二, 物与人的相关性。如果这两棵樟树不是生长在宋庆龄先生的故居, 而是扬州马路边的绿化树, 显然因缺乏关联性而无法形成“借物喻人”。这两个要点就让学生明白了:以后作文中要用到“借物喻人”的写法时, 选择的物必须具备这两个特性。

3. 拓展迁移, 评价学生“得”多少

为了让学生的认知得到巩固, 再结合其他类似的“借物喻人”的文本来讲解, 学生将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借物喻人”的运用技巧, 在此基础上, 再引进“写”的环节, 内化技巧, 增长言语的表达能力。教师可以拓展《青松》《牛》《蜡烛》的类似文本让学生阅读巩固, 学习写法。这三个文本在选择上具有代表性, 分别是借植物喻人、借动物喻人、借物品喻人, 学生经过这三个类似文本的朗读, 对“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为了检测学生是否初步掌握“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师可以在“粉笔”与“荷花”之间, 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样来赞美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再结合文体特征和小学年段要求提出:先物后人———先写粉笔, 再点品格;物多人少———粉笔的特性要多写, 人品点到为止。

13.地理教师如何听课与评课 篇十三

一、地理课堂教学评课的目的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地理课堂教学评课的依据

 评课指导思想—依据课标 基于学情

 课堂教学观察

地理课标的解读

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是针对学生学习品质提出的要求。

 “过程”是对“科学研究”的一种“仿真”。主要有地理观察、地理分类、地理推断、地理预测和认识时空间关系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描述地理事物、提出地理问题、阐明解释、验证解释并和他人交流其观点。

 “方法”是指科学方法,如地理观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地理比较、地理分析与综合、地理归纳与演绎等方法。

“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含义:在新知识学习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教师要较多地考虑不直接讲授或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把重点放在启发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思路、途径和方法上。

三、地理教学的重任——培养学生地理素养

 存量地理知识

 地理思想方法

 地理学科能力

 地理技术素养

四、评课的关注点

(1)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基于课标制定教学目标、基于学情制定教学目标 “标准”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

• 如果教师替代学生“找出”、“说出”、“描述”、“归纳”、“解释”,即只有知

识目标,而没有过程与方法目标,没有情感态度目标。

• 如果教师归纳出教材中亚洲的地形特征,而没有让学生自己归纳一个教材中没有的大洲的地形特征,则教学目标就偏离了课标要求。

(2)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 教学理念(是否面对全体学生教学。是否着力培养地理基本素养。是否强化教师思维的复制。是否倡导自主学习。向学生提供的帮助是否适时适

1度。)

 教学内容(依据课标:知识技能、方法策略、地理思想。基于学情: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科学有序。)

 主导作用(创设情境、问题引领、铺设台阶、营造氛围、点评激励、拓展迁移)

A.创设情境:教师基于“先学后教”的理念,提供课堂研习的生活化案例,呈现足以引发认知冲突的学习问题,营造学习氛围,引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展开同伴互助。

B.问题引领----培养问题意识: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一是要基于学生已有经验,二是应有适度的挑战性,三是通过设置若干相互联系问题呈现问题解决的逻辑思路,帮助学生形成地理思维方式。

C.如何评价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 讨论的问题必须有效、讨论的时机必须恰当、讨论的过程必须有序、讨论的结果求同存异、讨论的问题数量必须适度

D.点评纠错,鼓励创建:归类整合不同观点,充分肯定合理部分,明确指正典型错误;并及时进行拓展性思维训练。倍加赞赏创新观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案例:某教师在教学某一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案。将全班分为四个小组,教师同时给四个小组布置探究学习任务:第1组负责总结归纳该 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第2组负责总结归纳该区域的地形特征;第3组负责总结归纳该区域的气候特征;第4组负责总结归纳该区域的河流水文特征;然后学生分头进行“探究”,最后,各小组汇报各自的探究成果。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好吗?

分析:这一探究活动,从提出问题与假设,收集资料,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环节看,似乎符合探究学习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学生能积极探究,也能达成探究学习理论所要求的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似乎是一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好课。但从地理学思想方法的视角看,这节课却有重大缺陷。

因为地理学的基本思想是注重从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把握区域的整体性特征。上述这种分组探究人为地割裂了地理要素间的整体性联系,使学生对区域缺乏整体认知。更严重的是学生没有掌握看待地理问题的视角和方法,学生所体验到的地理研究过程与方法有很大偏颇。 学法指导:(注重启发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思路、途径和方法。注重地理图表解读规范的方法指导。注重地理观察、地理思维、地理表述的规范化指导。教学方法多样,富有针对性和艺术性。)

 课堂调控:①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是否恰当:讲与练、个体学习与小组学习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等。②教学互动:方式、时机、效率。③教学反馈:时机、方式、效果。

④意外事件处理是否得当。

 主体地位:(学生活动占据课堂主要时间、“知识技能”主要依靠学生活动获取、学生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受到充分尊重、学习内容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

 学习方式:(个体独立学习活动时间得到保障、小组合作学习基于个体自主学习、交流互动有序、自主学习与他主学习有机整合)

(3)达成效果的有效性

A.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

B.学生地理思维方法及解决问题能力情况

C.学生学习态度与兴趣

五、评课的原则

 突出重点、特点,不搞面面俱到。

 肯定为主,诚恳帮助,有理有据。

 先说优点,再谈值得商榷的问题。

 商榷的问题不宜太多。

比较两种点评的策略

14.语文教师如何听课评课 篇十四

听谁的?为什么听?想解决什么问题?

注意:1、要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有一定恰当的评价。

2、要注意各环节,还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关系。

3、要注意教学的真实性,真实成分有多少。

4、要记下自己的随想,边听边记。

5、要记下教师最重要的优缺点。

二、评课

1、抓主干,去枝叶。

2、在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评出教育改革的方向。

4、评课要与本学期的教学计划重点一致。

5、评价要允许教师有不同的方法。

三、评课指南

1、指导思想2、学习效果3、学习内容

4、问题设计5、指导方法6、学习状态

7、学习氛围8、教具和学具的使用

9、指导效果10、学习指导程度是否灵活、形式开放

四、评课方法

1、三阶段

(1)评课前准备

(2)课堂的观察——教师、学生活动

(3)课后分析交流

提出、研究、解决问题

2、听课四要素

看——师生的活动,听——教师的语言

记——运用规范的符号记录,便于分析、统计

想——教学思想、目标、结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师板书、学生活动

3、评课五不要

不要挖苦讽刺,不要轻易下结论

不要以个人的倾向品评,不要信口开河

不要居高临下、趾高气扬

4、评课三为主

肯定成绩、帮助提高、鼓励改革

5、评课突出:重点特点

6、评课的五个关注点:

研讨课:谈建议、主张、关注未来

示范课:关注闪光点

交流课:多些商量、互动

调研课:注重分析观察、关注原因

检查课:评价目标,关注在综合性

新课标课堂现象反思

一、“流行语”的反思

——侧重于教学与学习方式方面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方式单一,忽略了默读训练,较随意。

根据课文内容需要选择扫读、速读、默读、复述

(2)你读懂了什么?

弊端:范围太广教师评价宽泛

启示:教师要进行恰当处理

选择契机进行深入理解

对策:确定一个层面——表达方式上、内容上、顺序上

(3)还有什么不懂吗?

弊端: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中

启示:是否要解决所有的问题?

教师不应被动招架,要引导学生提有质量的问题。

(4)你想先学哪段,就学哪段

反思:不是对所有课文都适用

如《飞夺泸定桥》

启示:不是真正自主选择,凡事要有适应性

(5)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读读看

反思:剥夺了大多数人的选择权。

不要进行狭隘的摹仿

背后存在的问题

1、贪多求全课堂漂浮

2、主次混淆本末倒置

3、迷失个性,迷失文本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4、学生过分关注自我,不欣赏、关心他人

5、交流对话肤浅,质量低

二、荒己园而肥人田

——侧重于对教学内容与目标的反思

1、内容开放无“度”——知识拼盘的常识课

2、人文提升过“限”——不伦不类的教育课

注重体现语文课的语文味,可以创新,但不宜占用过多时间

15.如何评课一 篇十五

“我思故我在”, 我享受着奇思妙想带来的乐趣, 真正过着一种高品位的教育生活。有一天, 我静静地坐在书房里, 手中捧着一杯水, 一边思考着数学教育问题。突然, 我灵机一动, 从这杯水中得到了一些与数学教育有关的启示。

启示一:水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化合而成的, 由此想到只有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才会实现真正意义的教学

一次“觉醒”

在一次大型数学观摩会上, 一位教师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后专家访谈了学生, 一段对话引起了我的深思。

师:在上课前, 你已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吗?

生:会算。

师:怎么知道的?

生:这个问题很简单, 想想就知道了。

师:我关注了你课堂的表现, 一开始也表现出自己不会啊, 而是在老师的启发下才慢慢学会的。

生:这是为了剧情发展的需要。 (全场爆发出笑声)

学生的这句经典语录似一瓢冷水, 浇醒了上课的老师, 也让我从此“觉醒”。其实, 许多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只是“迎合”老师, 按照老师的指令亦步亦趋地完成。在这样的课堂上, 教学如行云流水, 学生似乎也没有学习的障碍。其实, 学生的“会”是真的学会了吗?课后调查发现:许多学生会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两条邻边相乘;当老师告诉学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另一条邻边上的高时, 一些学生也只是机械地套用计算公式。可见, 教师的“教”没有真正适应学生的“学”, 这样的教学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

在这次听课学习中,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那些名师精彩的课堂教学, 而是这段简短的“访谈”, 它让我树立了新的教学观, 研究课堂教学要先从研究学生开始。

启示二:水到0摄氏度会变成冰, 到100摄氏度会沸腾。由此想到只有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度”, 才会凸显数学的本质

一次“争辩”

在一次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展示活动中, 一位老师执教“钉子板上的多边形”。课后, 工作室成员在一起研讨。许多老师都认为这是一节综合与实践课, 主要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结论”的探究过程, 更要在操作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 没有必要让学生清楚知道多边形面积计算的算理, 在结果上花太多时间没有价值。教师要舍得“浪费”时间, 允许学生失败, 即使学生没有探究出其中的规律也没关系, 因为任何的创造发明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对这样的观点, 我立即表示反对。如果一节课教师只是放手让学生探究, 并不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这是一堂真正意义上的数学课吗?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操作工”, 这和手工课又有何区别?可见, 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度”, 正确处理好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才会让数学课散发出浓浓的“数学味”。

教师要善于思考, 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 就要有批判的精神, 不要迷信学术权威, 更不要盲从专家学者的观点, 而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才能真正发出自己的“声音”。

启示三:装水的杯子的壁越厚, 盛的水就会越少;杯子的壁越薄, 盛的水就会越多。由此想到课堂的材料只有简约, 才会显得更加丰富与厚重

一次“超越”

以前我在设计一节课时, 首先思考的是怎样充分体现新的课改理念、如何设计多样的数学活动、能否整合丰富的课程资源, 而很少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练习课时, 为了加深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我通过“数形结合、多元表征、估计猜测”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多种形式的练习中, 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 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节课中, 我将数学阅读和数学调查等现代数学教学元素引进到课堂, 又将算盘这一古典的数学学具重返教室, 可谓是一堂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由于每一个活动的设计都富有创意, 受到听课老师们的普遍赞誉, 被许多老师称为“最有特色”的练习课。

一个人的成长, 离不开一些关键性的事件。2014年7月, 我和台湾何凤珠老师在一起同上“创意课”。在她的影响下, 我开始关注台湾的小学数学教材, 尝试将台湾的一些先进教育理念引进到自己的课堂中。我发现台湾的数学教材特别重视“数形结合”, 提供给学生大量直观的素材。于是, 我在这节课中利用各种直观模型, 让学生在充分感知中深刻理解数的意义。在磨课过程中, 我们也经常在一起交流、研讨, 她也特别欣赏这节课。一段时间后, 当我再次品味这节课时, 却没有了以前的陶醉, 而是多了几分冷静的思考。这节课看似内容丰富、活动精彩, 可是由于数学活动繁杂, 每个活动只是蜻蜓点水, 学生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其中, 很难得到数学思维的提升。为此, 我忍痛割爱, 将这一节课的内容分解成两个课时完成, 让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每一个数学活动中, 真正得到发展。

一个教师成长中最大的障碍就是难以超越“自我”, 我庆幸自己成功跨出了这一步。

启示四:水一定会有杂质, 否则就是经过加工的纯净水。由此想到一节数学课不要追求尽善尽美, 才会显得更加真实自然

一次“涅槃”

以前, 我在进行公开课教学时, 喜欢一次次“磨课”, 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孜孜以求, 甚至将课堂中的每一句话都记录下来, 然后反复演练, 直到能够熟记。为了能给听课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提高课堂教学的欣赏性, 我还绞尽脑汁去思考:如何用“笑料”去吸引教师?学生会有哪些“创新”的想法?这节课的哪些地方会“出彩”?……在我的心中, 一节好课应该是完美无缺的。当别人给我提出改进建议时, 我也喜欢坚持自己的观点, 很难从内心认同。在反复的磨课中, 我的自身专业素养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 课堂教学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 但我心中理想的课堂却一次都没有出现。为此, 我曾有很长时间在痛苦的煎熬中度过。

今天, 我终于从这杯水中得到顿悟:每节课都应该有“杂质”, 这才是常态。正因为有缺憾, 才会让我们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现在, 每次公开课后, 我都会主动让别人给我提意见, 能够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教学中的失误, 真正实现了我课堂教学中的一次“涅槃”。

水, 是生命的源泉, 孕育了人的生命。每天, 我们都在与水打交道。看似平常的事物和现象却能折射出如此深刻的教育哲理, 让我们回味无穷。

16.一课一得,少即是多 篇十六

有一位教师上了《白鹅》这篇课文,让我感觉耳目一新。她采用“1+1”的课型,把《白鹅》和《白公鹅》进行有机整合。先学习《白鹅》,让学生找出感受到鹅“高傲”的句子,并联系课文谈一谈,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作者笔下“高傲”的鹅在读者读来却丝毫感觉不到作者对鹅的讨厌?原来“反语”能达到如此效果。接着学习《白公鹅》: “快速浏览课文,找找这篇课文中有没有看似埋怨、批评而又充满爱意的句子?”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听到看似埋怨、批评,实则充满爱意的话?接着学以致用:尝试使用反语填空,尝试使用反语写一种小动物。最后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我家的淘气包》,看看小作者是如何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写得有趣可爱的。

这位教师针对课文《白鹅》中语言采用“反语”的特点,教学目标明确,紧扣 “反语”举一反三,一课一得。由此,笔者想到了当前课堂存在着贪多求全、面面俱到的现象。教师总觉得什么都是知识点,什么都要讲,生怕讲不全、讲不透、学生不懂。评课教师也是鸡蛋里挑骨头,你人文性设计得好,我就挑你工具性的刺;你注重写法指导,我就说你对词语积累重视不够,总得挑出一点毛病来。久而久之,有的教师为了在评课的时候少一些批评的声音,就把所有知识点都讲全,一堂课成了大杂烩,学生“吃”起来索然无味。最终学生的学习变成了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语文主题学习”就是要求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要求大量阅读,要求一课一得。“一课一得”指一节课让学生有一个收获,获得某一方面的知识,提升某一方面的能力。“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不可太多,也不可太泛,必须有一个核心教学目标。那么,得什么呢?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有效地确定教学目标。就一篇课文而言,学习内容可以涵盖字、词、句、段、篇、修辞方法、写作特点、文本内涵以及拓展训练等,要根据课文特点进行设计。

对于低年级,教师可以教给学生模仿的方法。《欢庆》一课,可以让学生模仿表达。当学生学完课文之后,让学生先抄一抄课文的前四个句子:“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然后问学生还有哪些事物也用来欢庆祖国的生日,学生想到了很多,学生每说出一句,笔者就将其板书在黑板的积累语句处,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摘抄下去,学生说道:“蓝天献上美丽的彩虹,高山穿起多姿的衣裳,鱼儿唱起动听的歌曲,树林跳起优美的舞蹈,乐团奏出丰收的乐章。”

笔者选择了几句板书后,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前四句,再把课文的“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十月一日——祖国妈妈的生日”抄写在最后,这样笔者就表扬孩子们:“现在这首饱满的诗就是你们创作的了,你们多了不起啊。”孩子们很激动。我想,通过这样的模仿句式的训练,日积月累,定会让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更多姿。

《桥》这篇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以下三个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我们可以抓住“语言简练”这个点,通过简洁的语言与啰嗦的语言的对比,体会出简练语言所能达到的表达效果,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让学生体会,比如当一个人非常生气的时候,他说“滚”和“你给我滚出去”所达到的效果是不同的。“滚”更能让读者感受他内心的愤怒,也更符合极度生气的人的语言特点。

上一篇:七年级草原牧歌课件下一篇:分散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