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记者如何面试(精选12篇)
1.媒体记者如何面试 篇一
为什么要做记者
我的答案也不是完善,但是我以前应聘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参考呢。。
对于选择记者这个行业,我最初的想法很简单,仅仅是因为在镜头上偶尔可以看到自己,觉得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但随着对记者这个职业的深入了解,我觉得光荣的并不是自己在电视上的身影。真正自豪的是我可以将最新的动态,事情的本质,故事的传奇用自己的眼睛去细心的观察,用自己的心去真心体会,用自己的手去精心记录,呈现给社会一个本质的过程。更重要的一点是,我是典型的美国电视之父克朗凯特的钦佩者,在克朗凯特在成为主播之前是一位战地记者,时时刻刻遵循着,大事发生我在场的原则。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为他的职业生涯有很大的影响。也为他以后的事业奠定了基础。我深知做一名记者是很不容易的,做一名像克朗凯特的战地记者更是不容易。但是纵观国内,有几个像克朗凯特的记者呢。我相信有,但觉得不多。我希望自己在这个行业中有所发展,有朝一日可以成为像克朗凯特一样的记者,时时刻刻背着摄像机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去发现事件,报道事件。而不是每天在室内嗑着瓜子,看着毫无思想的文字。并且我相信自己,也可以做得到。谢谢。
因为我认为记者每天可以接触不同的人与不同的事,生活不会像常人一样平淡。我不喜欢定时定点的工作;我不喜欢程序化的生活,我希望自己将来的每一天都是不同滋味的,每一天都可以有新的挑战。而且记者有时也会有危险。我喜欢有些冒险的工作。
招聘记者编辑的面试题,你能答出几道?
发布时间:2011-02-21来源:
1.你平时主要通过什么渠道了解新闻?
你经常看哪几种报纸(列举三种以上)?
你经常浏览哪些网站(列举5个以上)?
2.你在毕业前后试图找过哪些工作?
你选择一项工作最看重哪些因素(按顺序排出三种以上)?
3.作为记者,你愿意和什么人打交道,是官员?
还是明星、富豪、专家、军人、下岗工人、失学者、罪犯?
4.作为记者,见到有人落水,在何种情况下你可以拍照片?
在何种情况下你不能拍照片?
5.同一新闻现场来了许多摄影记者,你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2.媒体记者如何面试 篇二
《中国青年报》记者张建伟在《深呼吸》一书中说, 名记者之所以名, 更在于他能够经过艰苦的独立思考, 对生活中许多人们已经熟视无睹的事情, 赋予一种深刻的背景和意义。因此他说, 不要试图去寻找什么重要新闻, 而要努力使新闻重要起来。
作为一个地市级媒体的记者, 不会像教材上说的那样, 每天去现场看到飞机掉下来、火车翻下轨、煤矿大爆炸这样的重要新闻, 然后用五个W倒金字塔结构把它采写出来, 更多的甚至绝大多数工作是, 每天挖空心思把日常生活中没人在意的事情变成有人注意, 把大家都知道都在说的事情变得最引人注意。
新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工作, 仅凭书本上学来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国家和省级媒体的记者许多是从地市级媒体培养出来的。这是一个规律, 也是现今的潮流。比如在许多国家和省级媒体的招聘启事中, 很少要应届毕业生, 媒体越是知名度高招聘条件就越加严格:有几年媒体经验, 做过某某岗位, 有一定级别职称, 甚至还有获新闻奖等要求。国外成熟的新闻人才流动也同样如此。我国仅地市级报纸就有几百家之多, 而国家和省级的报纸也就几十家。地市级媒体在基层, 起点相对较低, 而机会却相对很多, 对生活的理解相对透彻。同时, 地市级媒体面临更加残酷的竞争, 要生存还要发展, 必定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与高手对决,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优秀记者, 往往经受过更严格的训练, 有着更强的创新能力和愿望。因此, 从一定意义上说, 经过在基层的磨砺及严格的业务训练, 地市级媒体可以说是记者成长的摇篮。
地市级媒体需要什么样的记者?中国著名编辑李大同说, 新闻的最高使命, 绝不是记录下来一点什么, 现在供人展览, 或者以后供个把历史学家来做资料。恰恰相反, 新闻如果不能影响今天, 那才是失职和对我们职业天条的亵渎。所以, 新闻的使命在影响当代而不是记录当代。新闻只有一天生命力。
数字时代, 媒体新闻和记者都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和任务, 要求自然也会有变化。那么新形势下媒体记者与传统记者有哪些本质的变化, 要我们注意去准备呢?
从文采到精彩。过去文字功夫好就可以做记者, 所以现在留下来的新闻范例作品都是如《党的好干部焦裕录》等这些作家的类似文学作品的报告文学。现在则不行了, 要有精彩的观点、独到的思维和吸引人的表达才行。
从精心到创新。就像前几年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 无论怎么精心制作与推出, 都已经没有吸引人的注意力了, 反而湖南卫视举办的“超女”等创新节目, 在当时一举成名并着实火遍祖国大江南北。所以说, 现代媒体竞争已经到了不创新就要撞墙的地步, 可以说记者不创新就没有饭吃。
从传话到说话。媒体的发展, 对新闻事件的叙述远远不是原有意义上的一个简单的“传话筒”, 而是在叙述新闻事件中表达出独有的观点。例如关于股市, 《南方都市报》批评起财政部, 绝非原来媒体简单的传达某个信息, 而是持有独家的观点引导受众。
从计划到策划。计划是媒体的一种安排, 报道时间的安排, 采访记者的确定, 稿件的篇幅大小等等, 就像是做表格一样。如今的新闻媒体绝不会只做简单的计划安排, 更注重新闻策划, 做引人注意的方案, 也就是媒体要告诉受众些什么, 怎么告诉受众最能引人注意, 从哪个角度说报道才能和别的媒体不一样等等。
从主观到客观。亦即批评报道改成舆论监督。批评报道是党派报纸的产物, 而舆论监督是传播学的概念。过去是将领导或者记者认为对的观点当做结论, 现在则不同, 是采访多个方向和角度, 讲述大家的意见, 让受众自己得出一个结论, 当然媒体在各种表达上的倾向性还是有的, 只是没原来那么赤祼祼了。
从撞见到挖出。中新社记者王瑾希进行人大六届一次会议报道时的作品就是很好例证。全国人大会的报告说的都是国内重大的问题, 字数虽长, 但一般记者写稿哪件事都不敢扔, 就像一个大中药铺, 让人眼花缭乱。但王瑾希克服了怕走样的心理, 把报告当作他采访获得的材料来处理, 敢于用自己的话, 用提炼过的语言对报告的精神和重要事实加以概括表述, 因此, 他就用800字获得了全国新闻奖。
归纳起来, 做一个地市级媒体记者要有宽泛的多门类知识, 良好的社会学素养, 基本的思维方式, 成熟的个人心态, 团队合作的精神, 有效沟通的能力, 充分的表达技巧, 不断创新的意识。媒体对记者的需要是递进层次:记者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预测了什么, 警示了什么, 比如现场报道、专题报道、民生报道等等。做一个符合现代新媒体需要的记者, 就要学会观察、思考、表达, 也就是眼睛里要能看到问题, 脑子里要想到问题, 手上能写出问题。这样, 就可以做一个合格的地市级媒体记者了。■
3.媒体记者如何面试 篇三
一、热词的选取
热词就是当天或近两天网友在网上关注的新闻点。利用热词制作热点新闻的目的是为了让稿件在网上被收录被点击被关注,从而产生影响力。
那么热词怎么找呢?打开百度首页,右面显示“热搜新闻词”,点开“更多”,即显示一系列的热词,你就可以按照你的栏目选热词制作热点新闻了。或打开百度风云榜,里面热词更多。360热词也是这样找,打开360导航,在“综合搜索”处右侧点左键,则出现几条最新的热点新闻,可以参照着做热点。如果想获取更多热点,则点右侧的“今日热搜”,再点旁边的“更多”,即可获取更多热词。
二、热点稿件的制作
(一)标题的制作
编辑选取一个热词后制作标题时,一定要把这个热词做到标题里。例如有一个热词是“59岁赵本山近照曝光”,那么我们网站娱乐栏目的编辑做这条稿子时,标题应该这样做:“59岁赵本山近照曝光 盘点赵本山……”这个标题的后半部分编辑可随意做,但前半部分必须这样做。首先要把热词做到标题里(尽可能多地显示热词,这个意思就是:你也可以做成“赵本山近照曝光 盘点赵本山……”但这个标题中的热词少了个59岁,这样就不如上面那条标题更易被收录)。其次如果语句通顺又符合逻辑的话,最好是这条热词放在标题之首(如上),这样也利于收录。那么报纸娱乐版的编辑记者在采写和制作这条稿件时,也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
(二)稿件内容要有热词
稿件中的编前话、导读等内容里最好有热词出现,尽量用含有热词的语言表达。另外,稿件第一段中也盡可能地让热词多次出现。还以上面那个热词为例,一个记者是这样写的,原文第一段为:近日,宋晓峰晒出两张师傅赵本山的近照,还透露赵本山目前非常好,“天天打篮球锻炼身体”。照片中的赵本山头戴棒球帽搭配酷感黑超,以及潮流T恤,精神奕奕。这一段中,热词中的“赵本山”出现了3次,“近照”出现了一次。这样写就比较合格了。那么编辑在修改此文时还可以再加热词,改成这样:近日,宋晓峰晒出两张师傅赵本山的近照,还透露赵本山目前非常好,“天天打篮球锻炼身体”。照片中,59岁的赵本山头戴棒球帽搭配酷感黑超,以及潮流T恤,精神奕奕。这样改后比记者原文多了个热词“59岁”,更有利于网络收录和传播。另外,稿件中的图片说明最好也要用热词表述,例如“图片说明:59岁赵本山近照曝光,图为赵本山”。
(三)地名要写全称
为便于网站收录,标题或稿件内容中涉及到的地名必须写全称,如内蒙古的媒体在新闻报道中习惯用“我区”,此时“我区”必须写成“内蒙古”或“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或“我市”必须写成“呼和浩特市”,其他地名以此类推。例如《内蒙古日报》4月15日头版上的一个稿子标题是《首府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5%》,那么放在网上发布时则要改为《呼和浩特市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5%》。这篇稿件的导语为:“连日来,在大青山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哈拉沁段、科尔沁立交桥处、敕勒川公园处、南二环国土厅路段,首府植树绿化工作已经全面铺开。”那么网络上发布时应改为:“连日来,在大青山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哈拉沁段、科尔沁立交桥处、敕勒川公园处、南二环国土厅路段,呼和浩特市植树绿化工作已经全面铺开。”
(作者单位:大草原网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4.小记者面试稿 篇四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达麦乡中心小学五年级的周格草草。我喜欢看书,觉得看书可以开阔我的视野和思想,还可以增长许多知识。今天,站在这个庄严的讲台上,满怀自信的面对许多选手。从一年级开始,我就一直担任着语文,藏文,英语等课程的学习委员,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勤奋,努力学习。在班干部工作上我不但尽职尽责,努力成为老师的好帮手,而且积极为班级献计献策。同学们有什么问题,我会积极主动地帮他们解决。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我都会配合老师,带领着同学共同努力完成。把自己看见的想到的及时与同学们分享和更多更好的为大家服务。既然是花,就要开放;既然是树,就要长成栋梁;既然是石头,就要铺路;既然是小记者,就要做一民出色的导航员!如果我有幸担任小记者,我会牢牢把握这次锻炼自己社会实践能力的机会,配合好老师的工作,走进校园,走进社会,走进同学们的生活,用我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同学们身上所有的闪光之处:爱护环境、尊敬长辈、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吃苦耐劳;并用我们精彩的文笔向大家展现出来。当然作为记者,我们也要揭露那些校园内外的阴暗面,让那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不道德的社会现象受到大家的谴责。另外,我们小记者站还要做学校和社会连接的平台,我们要通过这个平台反映我们中学生的心声,同时也让同学们多方面、多角度了解社会。总之,如果我成为小记者,我会加倍努力,鼓足干劲,把工
作做好。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得最好。相信我,一定没错的!
2012年 3 月 10日达麦小学五年级:周格草
谢谢大家
小记者面试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能站在这里参加《夏河青年报》小记者的面试,我很高兴也很激动,更要感谢老师对我的支持和信任。
我首先作一下自我介绍,我叫铁伊明,来自达麦小学五年级。我自信我能胜任小记者一职,在同学们的协助下,我相信我可以把小记者的工作做得很好、很出色。
我是一个十分有上进心人的,任何事不做则已,做则一定做好。俗话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作为我自己,我需要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来展示自己的能力。“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有站得更高才会看得更远,我希望在更高的位置发挥更大的作用,去带领同学们,把我们达麦小学的课余生活搞得更好。
我坚信!是雄鹰就要展翅高飞,是海燕就要跨越大海!我自信,我能行!
能成为一名“小记者”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心愿。如果我面试成功了,我会认真、负责地干好每一件事情,如果不成功,我也不会灰心,并且我坚信,如果一个人用力去做一件事情,结果最多是良好,但如果用心去做,结果总是优秀。
最后,希望能得到各位评委的支持与认可!
2012年3月10日 达麦小学五年级:铁伊明
谢谢大家!
小记者面试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以及亲爱的同学们: 下午好!
我是来自达麦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我叫南吉草,来自美丽的达麦乡!平时的我,热情,活泼,充满自信。我的爱好是看书、弹琴、画画,我的座右铭是:推动你的事业,别让你的事业推动你!今天,站上这个演讲台只位一个目的而来,就是通过面试!我的面试优势是:我能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刻苦学习,努力使自己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能力强,对社会有用的复合性人才,立志为祖国建设服务。希望大家支持我!假如我当上了《夏河青年报》的小记者,我将用旺盛的精力,清
晰的头脑,认真出色的完成工作,我也相信在我出色完成工作的情况下,能努力为达麦小学添加跟多光彩!
如果我落选了,我也会带着微笑走向明天!
我爱同学、爱老师、爱鲜艳的五星红旗、爱我繁荣昌盛的祖国!自信会一路伴随着我前进。请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信任我。
2012年3月10日 达麦小学五年级:南吉草
5.媒体记者如何面试 篇五
2018年国家公务员笔试成绩将于1月下旬公布,国考面试备考迎面而来,为此河南华图小编为您实时追踪新鲜时事政治,在面试答题中大放异彩。今天为大家整理2018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看媒体如何评价“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
2018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针对网上流传北京红黄蓝幼儿园新天地园区存在猥亵、针扎幼儿,给幼儿喂食、注射不明药物等行为的情况,记者23日从北京市公安机关了解到,22日已接到家长报案,北京警方正在根据家长反映情况进行调查取证。目前涉事老师和保育员已暂时停职,配合警方调查。(11月23日,新华网)2018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人民网:虐童事件再现,“幼有所育”的底线不容击穿 遭遇老师扎针、喂不明白色药片……这两天,北京红黄蓝幼儿园再现疑似“虐童事件”,目前孩子的描述、部分曝光照片、家长的控诉不断刷屏,目前,朝阳区教委和警方都已经介入调查。在社会舆论高度关注的强光灯下,此事因何发生?有多少孩子受到伤害?孩子们受到何种程度的伤害?种种问题,相信很快就会有权威而清晰的答案,相关人员必然会被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应该说,绝大多数托幼机构、幼儿园,都有着规范、科学的管理,能够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放心托付。不过,从上海携程亲子园教师喂孩子吃芥末,到广西合浦县廉州镇小红帽幼儿园、玉林市玉州区旺卢村小天鹅腾飞幼儿园,再到北京金色摇篮幼儿园、红黄蓝幼儿园,近期的这些事件,虽然都属极端个案,但都击中了孩子这根家长绷得最紧的神经。孩子们的身心伤害、事件引发的负面舆情,哪怕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几率,都不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更应该在源头上予以整改。
要让法律有“牙齿”。对待孩子,任何施害行为都是不道德的,更涉嫌触犯刑法。从未成年人保护法到刑法修正案(九)扩大虐待主体范围,我国在立法上并不缺位。可是,再完备的法律,如果量刑不够、惩治无据、执法不严,也难以达到立法初衷。从这个意义上说,必须通过梳理和总结案例,在举证查证、快速反馈等方面探讨可行性措施并广而告之,拿出更权威的法律解释、更有效的执法示范。保护儿童的法律,只有真正“带有牙齿”并严惩不法行为,才能让定罪和处罚更具针对性、更有威慑力。
要让课堂有“阳光”。虐童事件舆情短期集中爆发,当务之急应该组织起来,让防虐待、防性侵等儿童课程进入托幼机构,给孩子、家长、老师都上一课,讲清楚如何对虐待性侵说不,如何发现和处理问题,以及触碰红线的严重后果。此外,也应加强投入,通过技防监控,确保监控探头全覆盖,实现园内无死角。据悉,北京市已经有所行动,正在迅速排查相关隐患。办学进入正轨、安全没有死角,才能还孩子们一片晴朗的天空,这既需要顶层设计,又离不开全社会的智慧众筹、行动众筹。
要让监管有“力量”。与发达国家的经验相比,我国托幼、学前教育无论办学还是监管都有不少“短板”。因为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民办幼儿园和民办培训机构的数量迅猛增长,算商业机构还是教育机构,并不清晰。本来相对民办中小学来讲,“非法”开办的门槛就不高,同时既可以在教委注册,也可以在工商局注册,不仅存在多头管理的情况,而且存在几个公务员要管几百所公办幼儿园和几百幼托机构的现实。办学与管理、监管与保障之间的巨大缝隙,不能光靠给管理者打棒子压担子,还应该加力量派人手,提高治理水平,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要让幼师有“素质”。这些虐童事件无不表明,幼师若是素质差,幼儿就会遭殃。提高幼师素质、抬升准入门槛、完善幼师培养,是解决此类问题时不能绕开的一环。严惩虐童幼师,与关心幼师待遇和培养,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从问题出发,针对“幼师真穷、幼教真苦、托幼真难”的现实情况,有必要设定幼师收入补偿制度,有必要弥补幼师心理落差以增强职业认同感,有必要通过职称评定等方式将幼师纳入统一管理,有必要对幼师上岗进行资格审查、定期考核、不定期淘汰……或许,这样才能让真正爱孩子的人从事培育“祖国花朵”的工作,才能让孩子在健康温馨的学前教育中免受无谓的伤害、形成完整的人格。
十九大报告明确宣示: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许多需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等待/但是孩子们不能等”,孩子们是属于未来、属于明天的,但保护孩子需要从今天开始,吹散虐童阴影,守住“幼有所育”的底线,才能让“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发展”的温暖目标得以实现。21世纪经济报道:虐童事件凸显司法保护的重要性
日前,新华微评发表评论《幼托市场不能“野蛮生长”》指出,近期,一些地方幼儿园陆续曝出疑似“虐童”事件,引发广泛关注。虽属个案,但背后反映的深层次问题不能忽视。法治要厉行,监管要加强,师资要提升,幼托市场不能“野蛮生长”。各方力量行动起来,除积弊、补短板,给孩子们一片快乐成长的天空。同时,人民日报也对“红黄蓝虐童事件”发表评论称,孩子们是属于未来、属于明天的,但保护孩子需要从今天开始,吹散虐童阴影,要守住“幼有所育”的底线。教育部也作出回应,部署开展幼儿园办园行为专项督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对此类事件一定要引以为戒,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切实规范办园行为,切实加大监管督查力度。
幼儿园虐童事件尽管属于个案,但是每次曝光后都能牵动公众的敏感神经,这不仅是因为幼师的相关违法行为,更是因为在一个道德感以及道德约束占据很重要地位的社会里,人们难以理解为何会有如此丧德的行为发生。同时,近期曝出虐童丑闻的幼儿园还都是要么是有大企业背景的(比如携程亲子园),要么是中高端知名幼儿园(如红黄蓝),那人们不禁就要不寒而栗了:大城市知名幼儿园尚且如此,那么那些中小城市、村镇、城乡结合部等名不见经传的幼儿园呢?更有一些在居民楼里毫无办学资质的幼儿托管场所,是否它们也如此? 无论是近期的携程亲子园虐童还是刚发现的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很明显,无良无德的幼师们都利用了幼童还不太善于向家长表达不满与诉求的特征,从而在孩子们在幼儿园时为了贪图管理方便,采取针扎、喂食芥末、喂不明药片的手段,无独有偶,这两起虐童事件的涉事幼儿园中都有监控摄像头,但即使如此,这些幼师们依然无惧监控。这充分凸显出,在这些幼师眼里虐童违法的成本是极低的。法律规定在不断完善,关键是执行的力度。2015年11月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扩大了虐待主体范围,在刑法第二百六十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六十条之一:“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虐待被监护、看护的人,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同时规定,猥亵儿童的,从重处罚。另外,涉及到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就是2007年正式实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该法明确规定了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以及法律责任等。
我们认为,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司法保护应该更加凌厉起来,这首先需要改变保护观念,这也是向法治社会转型的必要一步,无论是幼儿园虐童、学校体罚,还是父母虐待子女,首先介入的都应该是司法保护,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法律责任进行追责。因为,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未成年人在他们面前都是相对的弱者,这种保护要么出于责任、要么出于行业道德,但都不如司法保护来得坚硬与中立。
并且,对涉事机构的整改与罚款处分是远远不够的,法律的”牙齿“应该硬起来,处分与罚款已经远远不能遏止更多虐童违法行为的再次发生;同时,以往对待虐童的老师的法律责任都是轻描淡写的居多,现在应该严格执行依据刑法修正案(九),家长们也应该考虑提起民事诉讼赔偿。总之,当一切法律规定执行到位的时候,才能让幼师们以及机构们真切感受到虐童的违法成本,不能仅靠道歉与道德约束。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有关部门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可见,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具体由各级地方政府落实。这也就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对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多重因素权衡,比如幼儿园虐童事件,尽管是个案但却多年来在地方上此起彼伏,不仅法律保护不到位,而且上级机关对于涉事幼儿园的处分较轻。有的地方可能会担心本地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与学位不足,关停几所涉事幼儿园之后又引发更大的麻烦。坦白说,这是本末倒置的,我国应该在学前教育大发展的初期尽快完善行业规则,厘清教育机构与商业机构的界限,改变幼儿园注册与监管的多头管理现状,果断驱逐劣币,整肃教学环境。我国正在不断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教育,只要为学前该市场明晰规则与加强监管,便会不断有优秀的机构脱颖而出。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正处于发展期,幼师的低待遇在近期虐童事件中也常被提及。我国幼师进入的门槛较低,幼师流动性大与其收入低有很大关系。我们认为,即使要对幼师进行待遇补贴,那么也应首先完善幼师培训与培养制度、定期审核与退出制度,将幼师群体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目前,公办幼儿园这方面管理较好,问题集中出现在民办机构,但是这也正好提示了幼师群体管理的迫切性。有规范的管理、综合素养的培养与认定,人才市场的薪酬水平才能相应上涨,即使要再补贴那么也会规范,并对整个幼师群体起到激励的正面作用。
监管,从来都不应只是自上而下的,也应该辅助以自下而上的监管。我国应明确规定幼儿园成立家长委员会,毫无疑问来自家长的监督对幼儿园日常教学是一种硬约束,它可以作为法律保护的有效补充。国际上有一些国家已有这方面的成熟做法,家长委员会对学校与机构的监督涉及到方方面面,不仅包括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人身安全,也包括了在校的食品安全,甚至是校服质量等。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祝乃娟)光明网:虐童事件层出不穷,幼儿园已成失控区? 上海携程亲子园的虐童事件尚未远去,北京又爆出新一起虐童案:十几位家长相继报案,称红黄蓝幼儿园新天地分园的园长和老师涉嫌猥亵,有四名小女孩的下体红肿,一名女孩被猥亵至昏迷;老师平时还给孩子喂食不明药片、喝褐色糖浆、注射棕色液体…… 假如所有这些爆料都属实的话,那么,这所幼儿园不但不是孩子的守护者,简直就是野蛮的集中营。更何况,这是一所有着近20年办学历史、已经成功赴美上市的”高大上“幼儿园。为什么这所在商业上相当成功的幼儿园,竟然连孩子的基本安全都保护不了呢? 翻看一下该园的历史,人们的愤怒可能会再次被点燃。今年4月,北京大红门附近的红黄蓝幼儿园老师用脚踢正坐在板凳上的孩子;2015年12月,吉林四平市铁西区的红黄蓝幼儿园中,十多名孩子身上有疑似被针扎的伤痕……
不光是红黄蓝,近年来,幼儿园虐童事件可谓层出不穷。今年10月,北京金色摇篮幼儿园亦庄园两名教师虐待幼儿,延续时间长达一年;今年11月,上海携程托管亲子园被爆出员工捆绑殴打孩子,并强行喂疑似芥末物品……
人们一次次地心痛、气愤、失望,但类似恶行处理完了一起又来一起,似乎永无止境。胡适曾经说过,你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对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对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可以说,至少在对待孩子这件事上,我们始终没有做好。
海恩法则总结出一个规律: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这虽然是个工业领域的判断,但在其它领域也可以类推,难以想象,在全国几十万所幼儿园中,还有多少虐童行为没有被曝光?还有多少管理漏洞被漠视?难道家长只能靠针眼、红肿来获知孩子在幼儿园的遭遇?难道一定要到骇人听闻的程度才能引起社会关注? 我们总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但很多时候这可能只是一种浪漫的想象,比这更现实也更迫切的问题是:孩子是最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人,尤其是学龄前儿童。他们还缺乏完整的价值观,不懂得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他们也缺乏成熟的把握事件的能力,不知道吃颗药打个针会有多么严重;他们甚至还无法清晰地表达,即使意识到委屈也说不清楚……因此,对待孩子恶行很容易失控。
幼儿园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站,在这里,他们第一次离开亲人的保护,得到的是安全和呵护,还是虐待和厌弃,这是影响他们一辈子的事。成年人要对付一个孩子,有无数种办法,但要用心爱护一群孩子,却需要强大的动力。这种动力,也许来自外力的约束,也许来自内在的激励。但无论如何,社会都必须尽最大的努力来创造这种动力。
所以,仅仅处罚一两个虐童的老师还远远不够,教育部门是否可以效仿信用体系,建立起教育”黑名单“,将严重违法的教师、经营者彻底驱逐出教育领域?仅仅经济处罚也不够,是否应该根据相关法律,从重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曝光一起处理一起还不够,更要在幼儿园推广摄像头等技术监控体系,增强幼儿园透明度,未雨绸缪,最大程度地减少虐童事件的发生。当然,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需要相关法律的的完善,需要教育、公安等多部门的密切配合。
另外,优质幼儿园资源紧缺,也导致家长在与幼儿园的博弈中并没有太大的优势。而幼教待遇较低,又导致了幼教师资的短缺,许多教师并不重视这份工作。所以,更为根本的,是整个社会都要更加重视幼儿园教育,加大对幼教事业的投入,提高幼师待遇,让幼儿教育真正成为令人尊敬的职业。
只有外部的约束和内部的激励都到位了,层出不穷的虐童事件才可能收敛。在儿童保护方面,我们是时候付出更多的努力了!(土土绒)晶报:一起来追问:幼儿园虐童事件为何一再发生? 又一起疑似幼儿园虐童事件牵动了公众神经。据人民网等多家媒体报道,近日,有十余名幼儿家长反映北京市朝阳区管庄红黄蓝幼儿园国际小二班的幼儿遭遇老师扎针、喂不明白色药片。
相关资料显示,红黄蓝是成立于1998年的早期教育机构,2017年9月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独立上市的学前教育企业——一家拥有如此规模、品牌如此响亮的幼教机构,竟然也涉嫌发生如此令人发指的虐童行为,这颠覆了许多人的想像,也进一步放大了公众的焦灼与不安。
将时间稍稍拉长一点,这些年来,幼儿园虐童事件屡禁不绝。为什么会这样?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每当这个时候,情绪化的表达几乎是一些人的条件反射,比如,此前上海出现幼儿园虐童案后,某粉丝众多的自媒体称”法律很远,拳头很近“,显然,我们需要的不是这样的情绪宣泄,而是冷静下来不屈不挠地追问,在追问与思索中发掘事物的真相。
纵观多起幼儿园虐童案,一个突出共性是违法越界成本偏低。从过往的报道来看,相关虐童案件往往是幼师向受害儿童及家庭道歉,或者给予部分赔偿,幼儿园开除涉事幼师了事。5年前浙江温岭发生了一起广受关注的虐童案,警方给涉事幼师定的是”寻衅滋事“罪名,令人产生一种怪异与突兀感。
事实上,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虐童都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突破人类文明底线的罪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已建立有关虐童的预防与处理机制。在美国,对于虐童行为除了通过刑事司法制度给予刑事制裁,更通过了专门的《儿童虐待预防与处理法》来维护儿童权益。
我国在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虐待被监护人、看护人罪“,但是并没有独立的虐待儿童罪的罪名。眼下,关于增设”虐童罪“的呼声再次高涨,虽然,是否需要增设这一罪名在法律界还有一定争议,但针对虐童停留在谴责层面是无力的,如何加大对这一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当是一种无可争议、迫在眉睫的现实追问。
另一方面,我们还须直面幼儿教师的资质与素质问题。幼儿园本应是孩子成长的庇护所,但我们从报道中看到,喂芥末、扎针等种种匪夷所思的折磨手法竟然在这样的场所发生,令人甚至怀疑,施暴者的心理健康吗?正常吗?或者,究竟是什么,让人性扭曲到了这种万劫不复的边缘? 在一些发达国家,幼儿园教师起点学历必须是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幼儿教师认定不仅包括认定申请者的学历等有形资质,还包括认定素质能力等无形资质。对我们来说,如果不能一步到位地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至少可以强化监管与审核,把好师资入口关,尤其在全面二孩实施、幼儿教师需求增加的背景下,更要防止滥竽充数者出现。
十九大报告将”幼有所育“排在必须取得”新进展“的7项民生要求的首位。对一个社会来说,如果在保护孩子权益这件事上束手无策或者无动于衷,将是一种最深切的悲哀。是时候精准把脉、对症下药,彻底终结幼儿园虐童乱象了。
虐童都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突破人类文明底线的罪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已建立有关虐童的预防与处理机制。在美国,对于虐童行为除了通过刑事司法制度给予刑事制裁,更通过了专门的《儿童虐待预防与处理法》来维护儿童权益。
东方网:虐童事件再发,没有”爱“时更该有”法“ 又出虐童事件,这次是北京。据报道,从昨晚开始,有十余名幼儿家长反映北京朝阳区管庄红黄蓝幼儿园(新天地分园)国际小二班的幼儿遭遇老师扎针、喂不明白色药片,并提供孩子身上多个针眼的照片。北京媒体称,警方已介入调查此事。
说实话,除了同样的震惊与错愕,作为评论者已然黔驴技穷,想不出什么吸引人的新观点。可类似事情一再发生,实在又让人不吐不快。
红黄蓝创始人兼总裁史燕来曾在采访中谈到,她认为选择学前教育的人是伟大的,不是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的人,”我们是有爱的,我们应该为自己鼓掌。“回头看这些承诺,显然是”打脸“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早在我国儒家经典着作《孟子》一书中就曾提到,抚养教育自己的孩子也不要忘记以这种方式爱护别人的孩子。然而,”虐童“事件几乎每过一段时间就有媒体曝光。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如若果真如报道中所述的那样,发生针扎、喂药等情结,这些老师便毫无爱心可言,更谈不上师德,甚至连人性的”底线“都已逾越。
虐童违法成本低,使得幼师个人情绪得不到控制。对于幼师来说,《未成年人保护法》更像一个宣言和原则,虽说刑法修正案(九)已经增设了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虐待被监护、看护的人,情节恶劣的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但幼师的行为是否构成”情节恶劣“,往往难以界定。在司法实践中,以虐待罪处罚虐童行为的案件很少。例如,温岭虐童案,仅是将施虐幼师辞退,这样的”宽容“的处理结果,起不到震慑作用。
在这种大环境下,要解决虐童频发问题,就有法律界人士呼吁,我国应在刑法中独立设置”虐待儿童罪“,而且要有别于现有的”虐待罪“从而加重处罚。不少网友也回应这种观点,大家建议,不但要放宽虐待儿童的入罪标准,将没有造成死伤但是性质恶劣的虐童行为予以犯罪化,还要给出一个罪名,以求对所有的虐待儿童犯罪有一个有针对性的法律规制,加大对儿童的保护力度。
6.大学生记者团面试问题 篇六
初试
1.递交个人简历——自我介绍,描述自己的家乡。
(展示语言组织能力、逻辑能力)
2.简述从入学报到至记者团面试所发生的大事以及自己的感想。
(对新闻的敏感度,自己的感知能力)
3.简单描述一下自己理想中的记者团。
(对记者团的热爱程度)
4,才艺展示。
第一个问题后加一个缓和氛围的问题,让面试者在一个放松的环境中充分展现自己。(随意随机)
例如:1国家主席是谁?
2.如果让你采访电院院长,第一句话是什么?
3.你觉得你在哪些方面不足?
4.你觉得你有什么优点?
摄影: 人
文字: 至 人
(才艺:2至4人)
复试
带一份自己的作品:体裁不限,字数不限;可以是自己的作品,也可以是喜欢的一段文字(为什么喜欢这段文字,他给你带来什么启发?)。
1.你的偶像是?她/他为什么能成为你的偶像?
(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
2.如果让你采访电院院长,你以什么方式开始谈话?
(交际能力)
3.谈一下你的军训生活,对它的评价。
4.图片剖析
摄影:2人
文字:6至8人
7.媒体记者如何面试 篇七
1.1 强化了媒体对社会的监督功能
在新媒体时代,媒体的监督功能完善与否,既是一个政府执政能力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民主进程的标志。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当社会暴露出小问题,记者可发挥出监督功能,与相关部门配合可以有效地避免部分社会大问题的出现,因此西方媒体将记者称为“船头的瞭望者”。例如,在之前的“魏则西”事件中,经传统媒体及新媒体的发酵过程,此事件的来龙去脉清晰明了,政府部门进行了相关处理。媒体发挥出了其监督作用及舆论导向作用。在网络时代,形成了新型舆论阵地,“网络问政”转变为“网络问政”“网络问责”并重的作用,舆论引导与监督功能也随着时间推移更加明显,网民与记者相互配合,将网络热点落实到现实,在理性的指导下,“草根力量”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发挥了一定影响,网络事件成为了现实。
1.2 传播媒体功能多元化发展
媒体功能呈现多元化发展。在真正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媒体传达的是党和政府的意志与声音,发挥了传声筒作用。当负面消息发生时,有的媒体及记者第一时间不是去调查与核实,而是封锁消息,不论消息真假情况,为了社会稳定,捂住消息,禁止散播,也就是一个“井盖”作用,隔离了受众与媒体及受众间的联系。同时,媒体也是一个政治宣传工具,传播党和政府的政策、指令等,也就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新媒体时代,媒体的功能得到了扩充,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第一,受众、政府、记者等呈现出多向沟通,克服了单向沟通带来的困难。第二,个人空间自由化,如互联网博客,公众可以自由表达思想,实现自由发言。第三,社会公众的安全阀门。社会公众以新媒体为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不满与建议,疏通大众负面情绪。第四,社会舆论监督工具。监督党和政府的负面消息,传递大众思想。第五,舆论功能。以前,媒体传播呈现出单向性,其反馈极具滞后性,新媒体的复合性功能使其态度与立场更为多元化。
1.3 增强了民众获取信息的主动性
新媒体时代给受众提供了多条渠道,以获得所需信息,其中网络新闻渠道是新媒体时代的主要信息获取方式。受众以主动姿态获得信息,而非被动地接受新闻,其主动性明显增强。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同时,交通也得到快速大战,带来了巨大的人口流动,在此基础上也加强了信息的流动,受众眼界、视野更开阔,知识更丰富,这要求记者要有超乎常人的敏锐能力,快速捕捉新闻线索及要点,做好正确的舆论导向。
2 新媒体时代记者如何做好舆论引导
2.1 重视理性解读,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我国还正处于转型期,社会及经济环境相当复杂,并带来了较多的社会矛盾。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发掘现象背后的真理,这也是记者、媒体应该做的事情。记者掌控的社会全方面的事情,正能量、揭露社会现象等,客观、真实和真相是记者及媒体永远追求的字眼,也要找到事件背面核心因素、事件对社会的启迪与警示等现实意义。针对事实真相,记者需要有整体意识、全剧观念,用理性思维解读各种复杂社会现象,拒绝生硬教化、严厉批判,经过报道后束之高阁。将民族、国家的责任感和危机感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分析事件对公众、国家的整体利益,将舆论引导至正确方向,并朝着良性方向推进,用行动促使问题的解决,促进社会良性发展。
2.2 主打权威性,塑造“舆论领袖”形象
舆论领袖能够不同程度地影响他人行为。记者可以真实、客观及全面地反映出事实。
2.2.1 借力整合舆论领袖影响力
记者借助多个领域的舆论领袖,在采访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发言,解决受众质疑的问题。记者与各个领域的舆论领袖之间还要有互动,尽力做到优势互补,实现信息流行,提升记者引导舆论的效率,提高舆论的正向影响力,增强记者所在媒体的舆论引导权威性。在向“舆论领袖”借力过程中,还要注意适度原则,与舆论领袖之间保持合理距离,让受众有足够的思维空间。
2.2.2 权威性采访体现舆论领袖作用
记者要体现出权威性就要正确、全面、真实地引导报道的新闻事件,其中的文字可以与受众产生共鸣,以个性化的写作文笔分析新闻事件过程,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及深层次的剖析,让受众间接感受到记者的新闻敏感及业务水平情况。如此以来,记者可以在文字或视频里增强受众对自己的可信度,逐渐塑造自己的权威性,增强受众对记者的依赖程度。
2.3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做好舆论引导
新媒体时代中,人人都是信息制造者,因此事件的真实性往往不能保证。责任意识及新闻敏感度,向受众提供更多真实且有价值的信息,为记者行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在微博中,受众也可以转载自己感兴趣、关心的重大事件,但转发内容的真实可靠性不佳。当记者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舆论引导时,要注意信息的可靠性,否则会误导更多受众,何来舆论引导。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记者面对海量的信息内容,必须树立求证意识,引入眼帘的信息首先思考的是其真实性,核实之后才能转发。
3 结语
舆论引导是记者的重要工作内容,尤其是国家主流媒体上的记者从业人员,承担着“船头瞭望者”的角色,反应民情,为民请命,提供决策依据。记者在实践过程中,也要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强化
摘要:新媒体时代为社会大众提供了一个开放互动性平台,特别是互联网,将世界融合在一起,实现信息全球化与一体化。新媒体的崛起,特别是论坛、博客、微博和微信等新型网络工具的广泛使用,拓宽了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也为负面舆论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基于此,记者也要结合现当代形势,改进自己作风,提升监督能力;也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做好舆论引导工作。舆论引导也就是化解与引导受众情绪,保证受众知情权,向受众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通过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工具捕捉、公开社会热点焦点对象,引导网络舆论。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记者,舆论引导
参考文献
[1]李伟.新媒体时代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3.
[2]崇银凤.全媒体时代下的公共舆论引导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3]杨文宇.突发事件中媒体舆论引导策略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4.
8.媒体记者如何面试 篇八
首批全媒体记者上岗 打造报业全媒体生态
《扬子晚报》首批66名全媒体记者日前正式上岗,他们将在新闻现场第一时间通过《扬子晚报》官方微博报道新闻,同时也承担起视频采访的功能。
据了解,《扬子晚报》在做强做大传统报业的同时,正全力打造全媒体生态。《扬子晚报》目前新浪官方微博粉丝量120万,在全国报纸类官方微博影响力指数中稳居前三。《扬子晚报》还推出iPhone、iPad和安卓移动客户端,总下载量近30万。此外,《扬子晚报》与江苏有线云平台合作试推出的“高清电视看报纸”。《扬子晚报》总编辑刘守华表示,全媒体记者队伍的建立,将让新闻通过微博平台“滚动”起来,通过流媒体“生动”起来,从而成为一个可行的全媒体内容生产的方向,在创造让新一代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内容的同时,更具有适应全新的新闻传播模式、创造报业新未来的重要战略意义。
(易沐)
东方网完成转企改制 迈出传媒改革第一步
在日前举行的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改革发展推进大会上,“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这标志着,历经12个春秋的东方网完成转企改制。
作为全国重点新闻网站,成立于2000年的东方网目前拥有120余个频道,业务涵盖新闻发布、舆论交互、电子政务、市场广告、商务合作、技术运营等多领域。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继良介绍说,目前东方网正加快发展,积极争取上市。“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东方网在法人治理结构、公司盈利模式、管理运营体系、业务市场拓展、经营财务数据等各項指标上,均已达到了上市要求。年内将向主管部门正式提交上市申请报告。”
业内人士指出,传媒转企改制,上市融资,对有幸获得机会的新闻网站来说是难得的机遇,更是严峻的挑战,而且挑战大于机遇。行百里者半九十,转企改制只是改革迈出的第一步,要真正实现重点新闻网站的使命和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逍遥)
中华网推出“大乐斗” 呼吁各界关心食品质量
食品安全紧系着每一个人,但是时下,“山寨”一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食品市场中,一些不法商家为了牟取更多利益,模仿、抄袭正规企业品牌食品的包装样式及名称。让消费者真假难辨,并且严重危害着大家的健康。
在此情况之下,中华网食品频道于5月7日推出为期一个月的“大乐斗”活动,为广大网友提供一个打假的平台。活动以打假、辨假的方式,让网友们在娱乐中认识、发现“潜伏”在人们身边的山寨食品,从而让更多的网民了解当下食品安全信息,并且深入地挖掘食品事件对每一个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带来的影响。
9.自媒体时代职业记者还有啥用 篇九
这是我27岁,刚刚进入《南方周末》做记者时使用的工具。从23岁到30岁,我干了7年记者。30岁之后,便“退居二线”当编辑。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离冲锋陷阵越来越远。在今年这个记者节之前,我度过自己的40岁生日。
我不当记者好多年,我发现世界已改变:苹果手机替代了卡式采访机;全媒体记者代替了纯文字记者(参见此前公号文章《全媒体记者成长记》);最重要的是,记者证的含金量越来越低,因为在这个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
无数记者——特别是传统媒体的记者为此感到痛苦。转型的焦虑和荣誉感的丧失——也包括被抓的危险越来越大,如同悬在头上的N把达摩克里斯之剑。那么,在这个人人都(自称)是记者的时代,职业记者还有存在的必要吗?他们的荣誉感在哪里?
权威发布
作为一点资讯客户端自媒体小组负责人,每周,我都会听取同学们关于自媒体数据的汇报。“一点i”媒体平台入驻之快,远远超出了想象。目前,在1200万用户每天的点击文章中,自媒体已经大大超过了机构媒体。目前,中国有有一万多家报纸,一万多杂志,电台电视台几千个,但自媒体公号已经超过了一千万个。
然而,自媒体更多集中于IT、股票、教育、健康、育儿等垂直、服务领域,军事、国际等资讯类的自媒体相对较少,而专注于时政、社会等领域的公号更少。此外,自媒体更多是解读、分析、盘点或者综述,鲜有独家新闻或者一手报道。
你可以观察习大大领带和彭麻麻的裙子是同一个颜色,却无法第一时间播报“习马会”的消息:你可以分析中国女排和俄罗斯女排谁更强大,却无法直播中国女排重新登上世界冠军宝座的一刻。
这,就是自媒体与机构媒体的差别,也是自媒体作者与职业记者差别。我有报道资源,而你没有。
作为一个职业记者,你应该为此感到骄傲(我还是为这个骄傲过的)。因为最重要的信息是由你来发布,特别是重要的硬新闻。这是公众的刚需,无可替代。
若干年之后再回首,你其实是在见证和记录历史。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能有此机会,有此荣幸?
扒粪魅力
还有一个荣誉,也是职业记者自己挣来的。
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了垄断。百来个经济巨头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他们为了巩固这种垄断地位,对内根本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迫害公众利益作业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只要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
这,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扒粪运动”(又称“揭丑运动”)。美国总统罗斯福把当时从事揭露新闻写作的记者们挖苦为“扒粪男子”,记者们却把它接收下来,自称“黑幕揭者”(muckraker,直译为扒粪的人)。
这也是这场运动之名的由来。当时的揭黑幕斗推动了美国政府的一系列改革,给后世留下深远的影响。今天,众多记者、编辑仍遵循着先驱的脚步,为改良这个社会不懈地努力着。而在中国,这批人被称为“调查记者”。
2011年,我以一个调查记者的定位进入了《南方周末》,后来又任调查版编辑。著名的山西黑砖窑事件,就是在我的版面上揭开的;而在SARS病毒最凶猛的日子里,我和我的同事们活跃在病毒最集中的地方,比如地坛医院。
没有人不害怕危险、不害怕吃官司,但我们更希望让公众看到真相。还记得1999年南周新年献词里很著名的一句话:当你面对蒙冤无助的弱者,当你面对专横跋扈的恶人,你就明白:正义需要多少代价,正义需要多少勇气。
这种勇气和执着,只有职业新闻人才具备。而翻翻1000万个自媒体账号——包括我自己的“一点晨光”,几乎所有人都是“坐而论道”。在一个自己写稿自己审核的生态下,谁会冒着巨大的风险去撬开当事人的嘴,一个个环节去核实,让证据形成链条,并用冷峻客观的笔调把真相写出来?南都记者涉嫌“泄密”被抓(现在已经取保候审)之后,更的人不愿意再做调查报道。
前几天,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一张照片,是“四大公害”聚会时拍摄的。所谓四大公害,是4名调查记者的统称:罗昌平、龙志、邓飞、欧阳洪亮。他们做了很多负面报道,并曾经把高级官员拉下马,所以称为“公害”。如今,这四个兄弟都脱离了调查记者的职业,有人创业,有人做公益,有人做APP。他们在描述聚会时有种淡淡的忧伤:谁能把王冠上的明珠——调查报道,传承下去?
正是因为举步维艰,才能体现出坚持者的可贵。在充斥着谎言和谣言的互联网世界里,需要真实和真相。在一片歌功颂德、整齐划一中,需要一个清醒甚至唱反调的声音。因为真实的东西会让我们活的更久远。
而这,也是职业记者存在的意义。
专业素养
曾经在一篇自媒体公号的文章结尾,看到了这样的注脚:本文未经数据分析,纯属臆断,如对当事人造成影响,概不负责。
真让人哭笑不得。文责不自负就不说了,还能靠“臆断”写出一篇文章来?
自媒体产生了大量的优质文章,让很多高高在上的东西接了地气;但同样产生了大量垃圾——假新闻、软文、标题党,文中的病旬、错别字也是数不胜数。有些作者,真应该到小学语文课上回炉。
相对而言,传统媒体——特别是月刊、周刊、周报,包括一批优秀的日报、都市报,尽管报社和记者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压力,但其产品仍然很禁得起推敲。凝练的主题、严密的逻辑、精美的文字、漂亮的包装,不属于当年纸媒鼎盛时期。
这就叫职业,因为好记者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很多人会做饭,但一级厨师还是集中在大饭店,他做的菜就是比家庭主妇做的好吃。即使你自己开一个公共账号,职业记者的水准可以超过业余作者——我说的平均水平,不包括某些天才。
可以深入思考一下,互联网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其一,这个平台极大提升了流通的效率,不管是商品、金融还是信息:其二,这个平台极大降低了产品质量,特别是在信息平台上,正如同前文所说。
所以,职业记者靠着其多年训练的专业素养,支撑着互联网大环境中信息的品质。这就如同一个大水池,有人拼命往里面管污水,如果没有人同步灌净水,这池子只会越来越脏。最后,每个人都会远离这个池子,池子也会变成死水一潭。
做一个网络信息质量的守护者,这也是你存在的意义之一。
血脉相融
下面这段文字,在《全媒体记者成长记》里已经出现过一次,但现在还是要把它拿出来展示。因为即使这个职业再重要再光荣,你再喜欢它,做一辈子的可能性也不大(也给新人腾个地方)。何况,你还面临着从记者到编辑再到总编辑的转型。
一位即将告别记者生涯的同学,向我表达了对这个行业的不舍。我说其实不必要,因为它带给你的东西,早已融入血脉:
1.那些写在纸上,或者可以在网络上搜索的文章,永远留存。它们是你工作的成果,或许不尽如人意,但毕竟是一种记录。正因为有了你的记录,才给这个国家的历史增加了一点点亮色或灰色,让公民们有了认知真相的另一个维度。
2.做记者时培养的那种工作方式——比如对细节的观察,对原因的追问,对重要性的判断;以及严密的逻辑,优美的文字,包括与人沟通的技巧,会为你的下一份工作带来诸多便利。
3.还有那些曾被无数次提起“新闻理想”。虽然那张“一纸风行”的媒体已经衰落,虽然当年的偶像已经转行甚至身陷囹圄,虽然“理想”这个词在今天已经成为奢侈品,但它毕竟伴随我们成长。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永恒之事物,就算宇宙也有生有灭。只是在我们拥有之时,好好珍惜即可。不把它挂在嘴边,并不能证明已经将它忘怀。
这就是你做职业记者的意义,自媒体无可替代。不必回头,大胆前行。如果未来有一天,你回头再看这段日子,你会感慨并感谢它——如同你的爱人,必定影响你一生。
10.媒体记者如何面试 篇十
当前,多种媒介新技术涌入新闻传播领域,记者在网络信息传播中担任的角色随之发生了相应变化。就网络媒介的传播渠道而言,大量信息借助媒体技术可以实现迅速、有效地传递,这种信息浪潮以不可抵挡的姿态进入全球视野。为适应全媒体时期的新闻服务工作,记者这一职位面临着较大的转型压力,如何从传统的“信息把控人”完全转化成“信息引导者”,是业内人员普遍思考的重点问题。
2.由信息采集者转变成信息求证者
传统媒介的信息传播通常处于“语境垄断”状态,即政府、各类企业及其他社会团体在处理相应信息时,常采取“汇总信息-播报信息”的方式展开传播。在这一传播模式下,新闻人搜集了海量信息,在传播时仅陈述社会事实,缺少信息鉴别性和引领性。记者在媒体技术的整合辅助下,可从多种渠道中获得相应信息,但如何利用获取到的各类信息和数据,是记者应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
一个新闻传播得是否成功,主要看新信息可否高效、准确、出彩地传达至公众视野。对于一些鱼目混珠、虚假错误的信息,专业记者需将其剔除于传播信息的行列之外。同时,媒体时代中的各类信息都传播得十分迅速,当新闻“爆”出后可否真正引起多数人的注意,关键要看新闻信息的亮点出不出彩,若信息过于常规或不够出彩,公众可能会忽略这一新闻内容。为此,记者运用“借力”方式传递信息可获得较好的角色转换效果。例如,将权威学者、社会专家的部分相关言论用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以增强新闻信息、数据的权威性和说服力。但这种借力方法不可脱离于实地调查,否则会降低信息传递的可信性及普适性。反观之前的新闻传播状况,一些新闻人处于功利角度,对网络信息进行夸大化报道或过度渲染,以博得公众眼球①。这种新闻传播行径,已经违背了新闻传播工作的本质要求,使新闻行业出现了滥竽充数、虚假播报等相关问题。想要杜绝此类现象,新时期的记者就要从基层的细致调查工作入手,本着“实事求是”的岗位态度,将注意力投注于当前调查的事件上,尽力挖掘真相信息,探查社会本质现象,实现新闻信息的有效求证。此外,事件的各种碎片化信息需加以整合,记者在梳理、处理各类信息时,要将视角深入到背后真相上,不应仅进行表层问题的探索,如此才可准确识别一个事件对社会是否存在价值意义。
3.由信息传递者转变成信息引领者
当全媒体技术介入新闻领域后,各种社会机构在网络媒介的帮助下能够轻松汇集大量新闻数据,此时,新信息价值随着网络的快速传播而呈现出降低趋势。面对这种传播现象,记者对于“手”上掌握的新信息资源,需对其进行精心编排,以体现出新闻信息对当前社会的传播价值性。新型传播媒介的介入,使得信息传递中充满了各类基层内容,这些“草根”信息被记者赋予传播生命力后,可施展出一种天然传播价值。出于对受众信息需求方面的考虑,记者要摒弃原有工作形式中的缺陷部分,尽量减少质疑信息的传播量,提升信息传播行业的信誉度。想要达到这一要求,记者需全面掌握信息受众的具体需求,首先将收集到的信息还原到事件本身上,并真实、客观地反映给新闻公众。其次,运用适宜方法疏导受众群体的反面情绪,实现“思辨分析”与“信息引领”的理性结合,为受众呈现富有理性、科学性的新闻报道②。
新闻传播的信息反馈环节会受到来自新型媒体技术的大力帮助,这些网络技术打破了时间、空间层面的受限性,将远距离或较大空间里出现的各种信息连通于一体,实现了信息的互通和多向交互。记者利用网络媒介的这种互通特性,构建起全新的交流、对话模式,使“死角”信息得以有效规避,维护反馈通道的顺畅化交互。此外,媒体时代的新闻传递者需谨记、遵照信息传播的规范准则,避免传递带有负面性、争议性的相关数据信息,肩负起一名信息引领者的本职责任,使新闻信息的传输工作实现“科学过滤”和“层级传递”,提升传播中介的工作价值。
4.由资源汇集者转变成信息整合者
传统媒介运作模式对记者的工作要求较单一,仅需收集、传输新闻信息就能达到传播目标。但全媒体技术进入信息传播业就转变了这种现状,新闻记者在探查传媒数据和有关资源时,除了统计、梳理、呈现等工序外,还需集中整合收集到的各类资源、事件信息,使得媒介信息更具传播开放性和内容兼容性。例如,时下流行的微博、微信作为新型媒体出现在公众面前,这些媒介依托具备开放性的三方编程运用实现信息对接,将手机、网络、通信手段、信息客户端等融合于一线媒体当中,将大量实时出现的信息呈现给受众。这种极速整合、传输的信息交互方式,充分体现出全媒体技术带给新闻传播行业的服务价值。
受众对新型媒体的传播服务,表现出较高的认同感。记者在挖掘一项社会事件的新闻资源时,要从个性化传播的角度着手,借助媒体工具汇集、整合一系列议题信息,使新闻表达符合受众群体的心理需求。记者岗位身份的转换,意味着新闻资源在整合方面会有所调整。实践操作中,记者需同时兼顾受众阅览习惯、产品消费需求、个体特殊情况等因素,即在考虑新闻价值的同时,调查受众对相关新闻的心理诉求,增强反馈环节的新闻生命力。
5.由意识形态传播者转变成公众利益捍卫者
全媒体传播模式的问世,让基层人员的社会劣势性得以有效转变,这类群体的特性权利得到彰显,同时消除了原有传播环境的多种负面因素,使记者真正地升级为事件舆论的主事人、掌控者。新闻信息在新时期的网络媒介传递中呈现出极强互通性,且传播速度相当迅速,这让舆论行为成为公众化的社会现象。此时,舆论监督将突显出本质功能性,有效发挥出监督机制的应有功能,可使社会各层人士看到社会的公义所在,并有助于彰显新闻媒介的公平性质。例如,借助新媒介的帮助,记者把议题资料整合到真实事件的实际环境当中,为一些弱视群体“发声”,将这部分群体的真实状况展现于受众眼前,同时发挥公共话语权的优势,积极捍卫相关群体的公共性利益。如此做法使新闻传播的人文情怀、平等对话精神得以有效彰显,体现了记者在传播事业中的职业价值。此外,记者在整个信息传播的服务工作中,承担着平衡各种社会声音的职责,为避免新闻产品过于刻板、缺乏灵活性,记者应对多元化的相关信息展开合理调节,以实现公共权益的有效捍卫③。
6.结语
新闻传播领域中介入新型媒介和相关先进技术后,将一种前所未有的传播手段展现给广大信息受众,使记者能够较快处理大规模的事件数据,并快速将信息呈现于公众视野里。面对新型网络媒介的广泛介入,记者需紧跟时代的变化脚步,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信息整合技能,在新闻信息的传播实践中体现出职业生命力,为传播事业赢取产业价值。同时,全媒体演化进程中的记者人员应具备“多角色自由跳转”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投身到各类信息的传播服务工作中,进而创作出更多优质的新闻传播产品。
注释
1康庆玲.汉英口译技巧浅析--以2012年两会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0(7):143-144
2张碧红,雷天.探析全媒体时代的记者变迁——从“记者”到“把关人”的角色转变[J].今传媒(学术版),2014,33(9):11-12
11.媒体记者如何面试 篇十一
一、工会维权之难决定了工会媒体舆论监督的弱化
15年前, 笔者刚调入新成立的工会新闻部时, 报纸上新开辟了“维权热线”新闻栏目, 部门配备了专门的维权记者, 负责接待职工投诉、跟进调查采访。在笔者的印象中, 那位瘦竹竿般的男同事, 整天忙得脚不沾地, 说话就像跟谁吵架一样又急又冲。可是, 常常在费尽心力之后, 稿子在种种压力下“难产”。艰难维持了一年多之后终于忍受不了, 离职而去, “维权热线”栏目也随之消失。
工人报为个体职工维权难, 并不令人意外。这种现象的背后, 是一些基层工会组织面对被侵权职工的无力、无为。在许多人眼里, 工会常常是企业的工会, 而不是工人的工会。维权难, 是工会组织从上到下的共识。
“职工被侵权, 找谁来维权?只有20%左右的人首选工会。工会是职工的娘家, 姑娘出嫁后受欺负第一想到的就是娘家人。为什么职工不选工会?”
这是两年前山西全省工会推进职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工作现场会上,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田喜荣对工会干部的问话, 焦点直指部分工会干部“不想揽事”“不敢维权”“不会维权”的疴疾。
工会之所以出现维权难, 最主要的原因是作为一个群众组织, 工会没有执法权。当一名农民工被拖欠工资, 找到工会, 工会只能调解, 调解不成, 只有再通过政府部门共同协调处理。但如果把这个案子交给劳动部门来处理就容易多了, 为什么?劳动部门可以动用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 可以动用强制手段, 直至强制用人单位发放拖欠农民工的工资。工会有这个权力吗?由于工会面对劳动违法案件没有执法权, 法律赋予工会的监督权原则性很强, 目前又没有配套的操作性规则, 因此, 对于那些侵犯职工劳动权益又“屡教不改”的企业, 工会缺少必要的制约手段。
近年来, 工会组织在劳动争议调解、职工法律援助方面做了许多努力, 处理了大量侵权案例。但人们很少在报纸上看到某个具体事件的曝光, 有的只是维权工作宣传。究其原因, 还是工会缺乏制约那些侵权企业的权力, 只能寄希望于通过联合人社等政府部门, 促使企业配合解决问题, 实现事了人安。
那么, 我们的“热线”还怎么进行舆论监督?实践证明, 维权报道的“温度”不宜过热, 烧过了头, 是继续不下去的。
二、从单兵作战到依托工会优势整合社会资源
时至今日, 还经常有职工打进电话问:“这里是工会维权部吗?”每次笔者都会不厌其烦地纠正:“这里是工会新闻部……”
是的, 笔者从不认为自己是一名维权记者, 尽管让同行知道笔者是“跑工会的”也很无趣。然而, 过了这么多年, 笔者才恍然:原来自己的从业生涯, 就是一条工会式的维权之路。
“维权热线”的消失, 意味着我们不再单兵作战, 而是依托工会组织开展维权报道。接待职工投诉, 工会开通了“12351”热线, 处理侵权案件, 工会健全了劳动争议调解和职工法律援助网络, 还层层建立了法援律师团、志愿者队伍, 为了让职工维权更快捷、更方便, 工会加强了劳动法律监督, 还与司法、人社等部门实行了联动……这么好的资源我们为什么不充分利用?最近十年, 我们依托工会优势整合社会资源, 探索实践了三类报道形式, 互相补充配合, 形成了为职工维权服务的“组合拳”。
(一) 常设栏目, 把法治理念植入职工内心
2007年五一期间, 借《劳动合同法》颁布即将实施的“东风”, 我们联合省总工会相关部门, 在一版推出《职工维权课堂》栏目, 聚焦维权典型案例, 关注发生在职工身边的热点问题, 解读劳动法律法规, 并接受职工群众咨询, 采取多种形式, 宣传与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根据读者需求, 我们设立“以案说法”“热点聚焦”“连线12351”“律师信箱”等子栏目, 围绕劳动者维权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策划、采编稿件, 邀请省职工法律援助律师团团长解读《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最新劳动法规, 连线“全国十大杰出职工维权律师”评点劳动争议典型案例, 联合省律协农民工法律援助站为职工解决劳动维权问题, 期期精彩, 篇篇实用, 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和主管部门——省总工会领导的高度肯定。据各种渠道反馈, 基层职工和工会工作者都爱看《职工维权课堂》。在江苏工人报新闻网上, 《职工维权课堂》的点击率一直名列排行榜的前几位, 曾获江苏省专业报优秀作品一等奖。经过9年多的努力, 《职工维权课堂》已成为江苏工人报最具特色、最受读者欢迎的品牌栏目。
(二) 特殊维护, 为权益受侵职工讨公道
职工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 最希望工会能主动站出来。作为职工的报纸, 遇到职工权益受侵害的个案, 面对职工的求助, 如果冷漠以对、无动于衷, 只会寒了广大读者的心。如何做好个案的具体维护?我们的经验是, 以困难职工、农民工为关注重点, 借助各级工会劳动纠纷调解、劳动法律监督和法律援助组织的力量, 通过他们推动事情的解决, 从而达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最终目的。获江苏省报纸优秀作品二等奖的“张生记劳资纠纷案”报道, 就是“祭”起了工会这个“法宝”, 帮助60多名劳动者讨回了他们应得的经济补偿,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工人报的社会影响力。
(三) 深度调查, 推动劳动关系热点难点问题逐步解决
笔者认为, 这类报道最能体现工人报帮助劳动者维权的作为和特色, 也是工人报在新媒体竞争中的取胜之道。作为一名工会新闻记者, 笔者一直致力于对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捕捉、分析和调查采访。
如今被媒体广为关注的环卫工权益维护问题, 早在10年前, 笔者就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问题。2007年五一前夕, 笔者采访了获得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的南京环卫工马帮荣。当时, 她的淳朴和作为一个农民工的境遇, 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签劳动合同、没办社会保险, 生病扛不过去请假上医院还要扣钱……虽然心里充满了同情、愤懑, 但笔者还是告诫自己不要感情用事, 也许这只是一个个例, 不能一叶障目。为此, 笔者把这个事情“冷”处理, 在报道马帮荣的先进事迹后, 开始留意了解环卫工这个群体的权益保障情况。
沉淀了整整两年, 在掌握了大量翔实材料的基础上, 笔者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契机:马帮荣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相当于省级劳模的光环, 到底有没有给她带来好运呢?我们重访马帮荣, 在一版头条推出报道《辛辛苦苦干了20年, 还在享受“临时工”待遇——农民工保洁员盼社保“保”到自己头上》。作为南京7000多环卫工的优秀代表, 对马帮荣的跟踪采访, 可以窥见这个群体的社保权益缺失的现状。文章见报后, 引起了劳动、环卫、工会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职能部门保障环卫工权益的步伐, 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 获得2009年度江苏省报纸优秀作品一等奖。
获2011年度江苏省报纸优秀作品一等奖的通讯《新生代农民工:别让我“有一天悄然离去”——反思“春天里”的用工荒》, 获2012年度江苏省报纸优秀作品二等奖的系列报道——关注《劳动合同法》首修规范劳务派遣, 分别锁定新生代农民工、劳务派遣工这些权益容易受侵的特殊群体, 通过跟踪体验采访, 原声反映他们的打工经历和内心诉求, 从而推动有关部门直面新生代农民工多元化的新诉求, 有效遏制滥用劳务派遣的行为。
采写这些深度报道, 所反映的不仅是记者的新闻敏感, 更是记者的社会责任感。笔者希望能在推动环卫工、劳务派遣工、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中, 尽自己也是尽职工“娘家人”一份微薄的力量。
三、工会媒体做好维权报道的几点体会
虽然我们没有大张旗鼓地继续以“维权热线”的形式为劳动者个体维权, 但我们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进工会法治化建设尽微薄之力。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 维权报道是工会媒体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工会媒体借以提升自身影响力的特色之所在。打好常设栏目、特殊维护和深度调查这一维权报道的“组合拳”, 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联合维权, 既依托工会劳动职工法律援助网络的组织力量, 发挥工会公职律师、职工法律援助律师团和工会阳光法律援助志愿者三支队伍的作用, 又借助工会与人社、司法等职能部门的密切联系, 一旦发生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事件, 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合力推动解决问题。
第二, 准确把握维权的“温度”。关心关注职工疾苦, 积极为职工发声, 记者既要有一颗滚烫的真心, 能够苦职工之苦、急职工之急, 同时还要有一个冷静的头脑, 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事件中抓住要害、明辨是非。对于劳动纠纷中的个案, 一定要注重维权实效, 作深入详细的调查了解和专业化的分析研究, 推动事了人和, 不以形成报道进行发表为目的。切忌接到举报投诉即满腔义愤, 只凭一面之词就匆促发稿。一旦把事情弄僵, 只能进入漫长的法律程序, 反而不利于及时快速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而对于劳动纠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定要深入采访, 接触不同层面的采访对象, 还要听取各方专家的意见, 不能人云亦云、以偏概全。
第三, 加强学习培训, 提高业务能力和法律素质。作为工会媒体的记者编辑, 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媒体素质, 还要熟悉劳动法律法规, 做“劳动法专家”, 这样才不会被牵着鼻子走或者误导读者, 同时磨练出敏锐捕捉劳动关系领域新动向的新闻敏感。
摘要:维权报道是工会媒体绕不开的重要内容, 它彰显着工会媒体的社会责任, 同时也是工会媒体求生发展的“法宝”。在劳动关系矛盾进入凸显期和多发期的当下, 工会媒体为职工权益而“发声”的责任更加重大。而工会的“弱势”地位又决定了工会媒体的维权报道必须走一条与都市报迥然不同的路。本文结合笔者十多年来的新闻实践, 从亲身参与的职工权益维护报道入手, 对工会媒体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如何更好地进行维权报道进行研究。
12.媒体记者如何面试 篇十二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记者;转型;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新媒体的时代已然到来,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接受新闻信息的途径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宽,同时新闻信息传播的方式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变,从过去的电视新闻报道传播转变到现在的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可以说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电视记者正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而为了使传统的电视记者能够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很好的符合电视新闻报道传播的要求,就需要电视记者能够积极的结合新媒体时代发展的特点,然后很好的融入到新媒体之中,同时再根据个人的发展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转型方向,使电视记者能够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拥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一、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记者的转型方向
(一)电视记者的全能化转型
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记者可以尝试进行全能化方向的转型,由于在过去传统的电视新闻采访的过程中,电视记者主要的任务就是对受访者进行提问,然后让采访者来回答问题,最后电视新闻的采访团队再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后期的整理与加工,而电视记者在整个新闻的制作过程中主要的工作任务仅仅就是新闻的采访,但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电视记者的采访工作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电视记者不但需要与采访者进行交流来完善新闻的采访工作,同时还需要学会熟练的使用各种各样的多媒体传播工具来辅助采访,同时在完成采访工作之后电视记者还要学会自行的对新闻采访素材进行加工与编辑,使电视记者能够独自一人完成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电视新闻制作工作,同时为了适应快节奏的新媒体时代发展需求,电视新闻记者还需要学会使用各种各样的电脑软件以及社交软件,来进行后期的电视新闻信息处理以及电视新闻的网络传播,因此可以说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记者的全能化转型对于提高电视记者的个人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
(二)电视记者的深度报道式转型
虽然新媒体给予了电视记者们更多的选择与可能,但是对于电视记者们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网络世界的复杂性以及真假难辨性,使得网络新闻的质量以及真实性受到了许多人的质疑,因此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记者可以考虑进行深度报道式的转型,通过对新闻报道真实性的考证,以及对新闻报道问题的深度挖掘与解读,来提高电视新闻报道的质量,从而提高传统电视新闻报道的社会公信力,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的传播途径来扩大电视新闻报道的影响力,使传统的电视新闻报道更加的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因此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记者通过深入报道式的转型能够极大的提升传统电视新闻报道的社会公信力,使电视记者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具有更强的职业精神。
(三)电视记者的新媒体转型
电视新闻作为一种视听视频,在过去的时代里很难通过个人的手段与途径来进行传播,但是随着现代化的新媒体的崛起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对于图片、文字、视频、音乐等不同载体的信息的传播更加的简单快捷,因此在过去无法实现的个人电视新闻的传播,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就能够轻松的实现,因此这种新兴的媒体诞生了,那就是以个人为传播单位的自媒体形式,比如电视记者可以通过微博或是微信等网络传播途径来传播电视新闻信息,而且在新媒体的环境背景下,将会使电视记者具有更强的电视新闻采集欲望,使电视记者能够更加努力的进行新闻采集工作,从而使电视记者的个人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同时也能够为广大的群众们带来更多的高质量新闻,因此电视记者的新媒体转型也能够使电视记者发挥出极大的个人价值。
二、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记者转型需要提升的职业素质
(一)全面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随着新媒体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视新闻的处理不再是依靠整个团队分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了,往往对于一则新闻记者不但需要自己进行采访工作同时也需要进行后期的处理工作,因此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对于电视新闻记者自身专业素质的考验也越来越大,电视新闻记者不但需要有一定的采访交流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以及后期电视新闻的加工处理能力,需要能够熟练的对一些电脑软件以及手机软件进行运用,然后在通过一些互联网平台进行新闻信息的传播,同时还需要对广大观众们的讨论与反馈进行思考与整理,使电视记者能够及时到了解到广大观众们对于电视新闻报道的意见以及此次电视新闻信息的采访质量,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改进,使自身的专业技能能够符合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全能化转型需求。
(二)创新新闻报道的表达方式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上出现了许多新颖的表达方式,而电视记者要想做好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新闻采访工作就必须要对这些新颖的表达方式有所了解,要学会摒弃过去死板陈旧的新闻采访方式,要将这些新颖的表达方式合理的运用到新闻采访工作中去,使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电视新闻报道在保证新闻报道质量的情况下不失时代感与新鲜感,从而使电视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工作时更加的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使广大观众对于电视新闻报道能够产生亲切的熟悉感,从而大大的增强了电视新闻采访的时代性,使广大观众能够更加的喜爱电视记者个人的电视新闻报道,同时也为电视记者的自媒体转型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三)拓展个人的新闻视野
电视记者想要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进行深入报道式的转型,就需要积极的拓展自己个人的新闻视野,需要电视记者自身能够对一些新闻信息有一定的深入了解与解读,从而才能使电视记者进行深入型的电视新闻报道,因此实现电视记者对于新闻信息的深入解读,就需要电视记者在日常的生活之中积极的了解新闻信息以及一些深入化的社会问题,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则能够很好的实现电视记者对于新闻信息的收集,因此电视记者就需要学会熟练的运用网络渠道来进行新闻信息的收集,从而使自己个人的新闻视野得到极大的拓展,使自己能够更加的符合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深度报道式的转型。
三、结语
总而言之,想要使电视记者能够在新媒体环境下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就需要电视记者能够清楚的认识到新媒体的发展特点,然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转型的方向,同时为了使电视记者能够更好的实现转型,需要电视记者积极的提升自身转型所要求的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晓磊.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记者转型实践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5(05).
[2]王萌.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记者的战略转型[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9).
【媒体记者如何面试】推荐阅读:
媒体记者行为规范08-19
新媒体记者考试试题07-26
新闻媒体单位招聘面试10-03
在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07-20
互联网条件条件下如何应对媒体11-21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11-24
如何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英语教学中12-03
记者培训计划07-18
新闻记者调研09-05
记者节策划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