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认识(精选14篇)
1.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认识 篇一
导语:统计学的应用正确和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科研成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统计学专业认识实习报告范文,欢迎阅读。统计学专业认识实习报告范文篇1
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真正正地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们大学生必须踏进社会。
x月20日,我走进了xx市xx儿童用品有限公司,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习。实习,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习,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习相结合。另一方面,实习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习中学习,从学习中实习。
而且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与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习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在实习的这段时间内,我有幸在xx公司五金车间担任统计员一职,每天我都会很忙,一天工作差不多12个小时,主要负责编制生产日报表,填写考勤表,对半成品入仓、出仓的登记,填写生产交接表,盘点模具房;统计生产工人工资等工作。虽然我的职务叫统计员,但是我觉得我担任的是统计员兼文员兼仓管兼助理。在实习开始时,车间面临着大量人才的流失,包括主管、班长、机修、员工等都离职,在新领导的带领之下,我们在半个月内已基本整理好整个车间。在我看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不要大家把我当实习生看待,而是一名普通员工,所以我一直享受着工作的氛围,每天都大汗淋漓,但收获让我很快乐
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而且很多时候,我不时要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有时要做一些清洁的工作,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自觉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一件工作的效率就会得到别人不同的评价。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
而这里是工作的场所,每个人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我得去面对我从未面对过的一切。
在这次实习中,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或许工作中运用到的只是很简单的问题,只要套公式似的就能完成一项任务。有时候我会埋怨,实际操作这么简单,但为什么书本上的知识让人学得这么吃力呢?这是社会与学校脱轨了吗?也许老师是正确的,虽然大学生活不像踏入社会,但是总算是社会的一个部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但是有时也要感谢老师孜孜不倦地教导,有些问题有了课堂上的认真消化,有平时课后作补充,会具有更高的起点,有了更多的知识层面去应付各种工作上的问题,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要注意到社会实习,社会实习必不可少。
回想这次社会实习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社会经验,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
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在很久以前没有工作的机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
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在与不同人的交流当中,你会发现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值得你学习。陈主管教会我们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懂得了该怎样生存:中文专业投笔从融,外文专业西游取金,历史专业谈股论金,医学专业精益求金。人事部经理告诉我:出到社会,无论你的学历是高是低,用人单位看你的三个方面,团队精神,个人能力和态度。
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会使自己缺乏自信。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碍,那一切就变得容易解决了。
知识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犹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这次接触的实习活动,对我来说很陌生,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了解各方面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工作中。
最后,我用五句话把这次实习的经验总结出来:
第一是真诚:你可以伪装你的面孔你的心,但绝不可以忽略真诚的力量。
第二是沟通:想在短暂的实习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学一些东西,这就需要跟领导和同事有很好的沟通。
第三是激情与耐心:激情与耐心,就像火与冰,看似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却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
第四是主动出击:当你可以选择的时候,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做不了最优秀的员工,但必须做到是最努力的。
第五是要有职业道德,在一个公司里面做事,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公司的商业秘密进行保密。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习,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习,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得更多,使自己在踏入社会之前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
统计学专业认识实习报告范文篇2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结束了,在这短暂的日子里,我作为统计局的实习生,真正体会到了跨专业从事统计以及进行农村问题调查这些新鲜事物时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学到了很多有关统计工作的知识和工作中涉及部门,相关人员利益问题的解决的技巧,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又增加了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可谓是收获不小。
到统计局的第一天。统计局的领导为我们精心安排了一天的实习培训。初步介绍了统计工作的有关情况,包括向我们传达了关于建立统计报表关系和开展统计报表网上直报工作的通知。为了让我们增强统计工作的法律意识,领导们还特别向我们介绍了统计法,让我们了解到优化我国统计法律运行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的职能等内容。领导们为了使我们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也会经常鼓励我们到农调队部们去帮忙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通过这次的深入实际工作,我了解到各地的综合统计信息大都是由统计局调查搜集加工整理的,这些信息所反映的经济含义以及潜在的政治含义,与统计部门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统计部门做到客观真实即可。但是,在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下,特别是层层考核的机制下,统计部门的行政上级同级政府或上级政府有关经济主管部门却与统计信息存在着一定经济或政治上的利害关系。统计部门上报的数据关乎着该地区、部门的荣辱得失和领导人的政治命运。由于这一特点决定了在统计活动中客观上存在着干扰统计数据的潜在动因。这就造成了某些地区、部门的领导是既要听真数据又要统计部门报合其心意的假数据,社会上所谓数据出官,官出数据即此现象的写照。体现了上位利益关联性。
再次,统计调查对象面广量大,变动频繁,且所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越来越具有混合性的特点。统计调查对象的这个特点使得统计工作的难度加大,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全面性。众多的调查对象,使得统计人员与统计力量的矛盾凸现,对调查总体难以统全。统计调查对象的频繁增减,使得对统计调查对象的总体数量及其构成的把握成为难题。调查对象活动性质的复杂多元、经济成分的混合,使统计划分、界定以及统全、统准成为关键的问题。如对就业情况的统计原来是很单一的,现在不仅有在各种类型单位的就业,还有弹性就业、灵活就业等。
在工作的实践和与单位人员的交流中,我认为统计法在现实中的运行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统计法制意识淡薄,统计作假比较严重
一是一些地方领导干部随意修改统计数据,直接违反统计法。
二是有些统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不高,不能坚持实事求是的统计原则,对领导的干预不敢抵制,对假数据不敢依法更正,有的甚至还参与弄虚作假为其上级违反统计法出谋划策。
三是调查对象为了自身利益在统计上弄虚作假,且由原来的以迟报、虚报为重点,转变为以拒报、瞒报为重点;对利润等经济效益指标的瞒报已成为普遍的现象。四是统计执法力度不够,不能有效杜绝统计违法现象。
(2)统计违法方式更为圆滑,违法理由更加堂皇
(3)现行统计体制抗干扰能力差,统计部门综合协调能力弱
现行统计体制,难以保证统计工作的独立性。统计部门是地方政府的组成部门或直属单位,部门领导由当地任命,很多统计违法行为的发生都根源于这个体制。与此同时,政府统计部门由于在行政体系中与政府其他部门平级,对政府其他部门的统计力量、统计信息资源缺乏应有的协调机制和工作力度,综合协调能力显得不薄弱。
(4)统计基础建设跟不上形势,基层统计任务负担较重
当前统计基础虽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但与统计改革和发展的形势要求相比,仍然是不适应需要,特别是统计人员变动频繁,统计渠道时有中断,统计基础处于不断的变动状态。再加上统计供需矛盾的影响,各方统计调查任务不断下达,使基层的统计负担日益增加,基层统计人员疲于应付。
(5)统计法和统计制度尚不完善,影响统计法的实施效果
一是统计法对权利、义务以及法律责任的规定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亟需进行修改。特别是对领导人的法律责任规定得不具体,调查对象权利义务还不公平,对有些统计现象如统计评估等还缺乏详尽的规范,有些法律用语还不统不明确等。二是统计制度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滞后于领导的需求,有的还缺乏可操作性,与实际情况脱节等。三是对统计调查程序的规定还不完善,统计调查制度的实施行为还普遍存在没有具体告知调查对象的问题,忽视了对调查对象的知情权和正当拒绝权的尊重,既不利于控制统计行政调查权,也不利于在行政处罚中避免行政争议。
而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简称农调)队是运用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和其他一次性调查等方法,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农村社会经济情况的非全面调查统计机构。农村抽样调查内容包括农村住户(家计)调查、农产量调查和农村经济基本情况调查等。
2.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认识 篇二
学习和掌握统计原理和相关技能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学生的基本要求和必备素质, 学生通过统计学的学习, 可以为后续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并且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数量分析工具。在高职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 大多数非统计专业把统计学归入专业基础课, 少部分专业如会计专业把统计学归入专业核心课。在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 存在着不少问题, 在“教”的层面主要表现在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够灵活、考核方式不尽科学合理等;在“学”的层面, 学生存在统计学与自己所学专业关系不大的认识误区, 加上统计学有些内容特别是推断统计部分内容比较难以理解, 学生感到课程内容比较复杂、缺乏学习兴趣。如何改进统计学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粗浅的探讨, 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 对于统计学教学, 教师应该结合本课程的特点, 树立起正确的教学观念。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围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观念。理论教学、知识传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实践教学则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统计学课程不同于像高等数学这类纯粹的基础课, 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统计方法的学习必须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统计学也不同于像会计实务、人力资源管理、仓储管理这样的专业课, 它与概率统计、高等数学等课程的关联性较强, 有些概念的理解需要一定的数理统计知识的基础, 高职学生比较难于理解。教师要树立起“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观念, 在教学设计、课内课外教学活动开展和教学管理等环节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同时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强化实践教学, 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 培养学生统计思想的形成, 提高学生运用统计方法、统计工具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和知识的传授者, 在“教”与“学”的矛盾中, 扮演着“主动”的角色, 教师的主导作用, 直接影响到课堂氛围的塑造, 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激发程度及学习效果的高低, 因此,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提高统计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
首先, 统计学教师须具备扎实的数理统计知识基础和全面的经济管理知识, 才能很好地进行统计学的教学工作。
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是统计方法的两个组成部分, 其中推断统计在现代统计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统计推断也是实际统计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但推断统计部分的教学也是统计教学的难点。要深入浅出地讲清楚推断统计中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内容, 教师必须很好掌握有关的概率统计知识。教师熟悉、掌握如经济学原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等课程的内容, 可以更好地结合学生的专业组织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 教师要加强教学管理。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除了要做好教学设计, 精心备课、把课讲好外, 组织好学生的实践活动, 加强课堂内外的教学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统计学》课程的概念多、公式多而且计算有一定难度, 如果学生不做必要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实践活动, 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一方面教师应当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掌控好课堂教学过程, 敢于严格管理, 维护课堂秩序, 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检查力度, 督促学生跟上学习进度。通过批阅作业、检查实践项目完成情况, 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加以解决。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统计教学要体现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 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式, 采用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做的现代教学方法, 积极实施案例教学、项目化教学。在教学手段上应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的有效利用相结合。
(一) 改进教学方法
1. 实施项目化教学, “教、学、做”合一。
(1) 以统计工作过程为导向安排教学内容。典型的统计工作任务按照完成的时间先后分成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四个阶段, 完成总的任务目标需要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目标, 整个课程的教学活动主要针对需要完成的总任务和分阶段任务进行安排 (见表1) , 使得具体教学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与要完成的相应工作任务相对应, 相结合, 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2) 要求学生完成某个统计工作项目, 课程结束要提交统计分析报告, 每个阶段结束要提交阶段性任务报告。项目的选择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适应, 既要做到切合实际, 又要使学生感兴趣, 调查的结果还要有一定意义, 以便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对在校大学生消费支出状况的调查”、“对在校大学生学习风气状况的调查”、“对在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调查”、“对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等都是合适的项目题目。
项目的组织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通常采用集体和单人两种。集体以调查小组为单位, 由若干学生 (一般3~5人为一个小组, 大班教学人数可以稍多些) 共同完成项目。单人以每个学生为单位, 由一个学生独立完成项目。两种形式可独立使用、也可结合运用。
由于课程学时有限,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内进行统计项目活动。教师在学生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应做的工作是: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注意过程的信息反馈, 掌握项目进展状况, 发现问题随时加以指导并予以解决。学生们确定题目之后, 在设计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的基础上, 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 样本的抽取, 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 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 估计与分析, 一直到统计分析报告的编写, 全部由同学自己来完成。这样, 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含统计推断) 的整个过程, 体会到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 在实践过程中也获得了隐性知识和能力;对于课堂学习也更加有兴趣。
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好处, 一是切实落实了“教、学、做”一体化, 二是教学更加有针对性, 实用性。
课堂教学时间, 教师主要针对完成任务目标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具备的能力, 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统计方法。教师上课要提前讲授完成各阶段任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 并针对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中碰到的疑难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比如在学生进行统计整理分任务前, 就要事先讲解如何审核、加工收集到的统计数据以及统计数据分组的步骤、如何利用统计图表显示数据等。在学生整理统计数据过程中和初步完成数据整理后, 进行阶段性任务检查, 针对发现的问题和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 再让学生检查修正。
2. 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 提高理论教学效果。
由于统计学中的原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再加上高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这无疑增加了高职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难度。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案例教学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 而且对学生理解概念和原理以及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
在案例教学中, 案例的选取至关重要。好的案例既可以融汇相关知识, 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在选取案例时一定要慎重, 一要选择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吻合的典型案例, 二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精选案例, 这样才能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比如引入国家最新的年度统计公报讲解统计指标, 联系本地房价变动变动情况讲解动态统计分析中的速度指标;讲平均数指标时引入“电视青年歌手大赛”的评分规则,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算术平均数易受极值的影响。
(二) 灵活采用有效教学手段
目前, 各高校加大了对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 大部分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通过将《统计学》的教学内容制成Powerpoint的电子版讲义,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授课, 增大了教学信息量, 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案例教学, 演示运用Excel软件操作, 不仅生动、形象, 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联系:使用QQ、微博或者邮箱及时了解和反馈学生在听课、实际操作以及作业中的问题, 保证教学活动有序顺利地开展下去。
统计学教学, 必要的概念、公式还是需要学生牢记的。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 教师及时批阅的做法可以督促学生对概念、公式的学习和记忆。比如课程中中位数、众数的计算, 时间序列平均数计算、时间序列的速度计算, 指数分析中的计算, 都是要根据具体问题运用公式计算, 应该布置适量的题目让学生练习, 起到加深理解有关内容、熟悉公式运用的作用。
三、改革统计学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结合统计工作的实际任务。课堂教学对于大量的内容, 教师要有所侧重地给学生讲清楚统计基本思想、计算的原理和正确应用统计方法的前提条件, 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解读数据, 也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统计软件。在教学过程中, 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压缩描述统计的讲授内容。比如:变异指标重点介绍实际应用广泛的标准差及离散系数即可, 平均差及平均差系数可略;时间数列分析要把教学重点放在时间数列趋势变动和季节变动的测定上;指数分析讲清基本编制理论即可, 重点转向指数实际应用的介绍, 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等。
有些内容结合项目的实践可以引导学生自学, 比如:统计调查方案、问卷调查的设计, 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教材内容, 实际操作时仿照教师给出的例子, 设计出调查方案、调查问卷, 在课后去调查。这样, 一方面保证了描述统计教学内容的相对完整, 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后续统计方法的介绍留出了充足的时间。
2.加大推断统计方法及应用的介绍。统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能够获取的是样本数据而非总体数据, 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探索总体的数量规律性是我们更需要经常面对的问题。统计教学要真正突出其实用性, 在教学内容上就应当加大推断统计方法及应用的介绍。综合考虑起来, 对于假设检验部分, 教会学生单总体的假设检验即可。
推断统计教学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着重训练学生如何应用, 要特别强调根据总体条件来使用合适的统计量进行估计、检验。如何使用概率分布表, 如何借助Excel统计软件来完成估计、检验是必须要有的教学内容。
尽管推断统计是教学难点, 但加强课堂的实例演示, 加强实践环节的操作实训, 学生还是逐渐能够掌握其实际应用的。对推断统计内容的考核主要是学生的实践应用考核, 试卷考核可以不涉及这部分内容。
3.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Excel统计软件的应用方法的介绍和演示。如何从繁琐的数理统计技巧转向数据处理的训练, 同时还要使学生容易掌握并有机会付诸于实践。教师必须选择容易获得而且普及性比较强的统计分析软件, 并在课堂教学和引导学生实践中广泛采用。
Excel软件比较适合作为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的辅助手段。一方面, 由于它是一个常用的计算机软件, 学生在大一已经学习过Office的计算机操作;另一方面, 从非统计专业学生所学习的统计方法来看, EXCEL的函数功能、电子表格功能、数据分析功能已经能够满足计算和分析的需要。
比如Excel软件中的“数据分析”工具中有“直方图”、“描述统计”、“抽样”、移动平均”、相关系数”、“回归”, 可以处理大量的繁杂数据, 帮助我们进行计算统计指标、绘制统计图表;而使用函数则可以帮助我们计算频数、编制变量数列, 在推断统计部分, 可以使用统计函数帮助我们确定置信区间。
统计软件的使用, 使得大量复杂具体的计算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完成, 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 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
四、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 合理评定学生成绩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 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考试应该能够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脉络和重点,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要能真实地反映出每一名学生掌握技能的能力和学习效果, 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推动作用。
对于统计学课程的考试, 以往重视期末闭卷笔试, 卷面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比重较高。考试模式重结果, 轻过程;重分数, 轻能力, 忽视了知识的实际应用, 这样的考试既不利于高职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 又体现不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还容易出现作弊等违纪现象, 不能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和反馈作用。
对《统计学》考试进行改革,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试内容与要求不仅体现出《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以及推理能力, 还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 尤其是应用能力。二是考试模式不具一格, 除了普遍采用的闭卷考试外, 还可以采用提交阶段性和总体统计报告方式进行考核, 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
学生成绩的评定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读书报告、课后作业、课程结束时提交的统计任务报告——统计调查报告和卷面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
书面的作业、闭卷考试, 主要考核学生对描述统计部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 如运用公式计算时间序列平均数计算、统计数据的中位数计算、指数因素分析、时间序列速度指标等内容, 作业和试卷可以不涉及推断统计部分内容;而读书报告主要督促学生进行自学;与项目化教学相适应, 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及时完成阶段性报告和总体统计分析报告, 则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袁卫, 庞皓, 曾五一.统计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朱文涛.统计学基础项目化教程.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10
[3].肖占峰.统计学基础.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
[4].陈宏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统计基础与应用》课程设计[J].职教论坛, 2012 (14)
3.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认识 篇三
关键词:经济类;初级会计学;教学改革
一、《初级会计学》课程教学问卷调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的对象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类专业学生,调查专业涉及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贸和保险学等专业,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了解程度及兴趣;第二部分是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手段的满意程度。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9份,回收率89.75%。河南大学经济学院的初级会计学教学工作主要由四位老师承担,54学时,3学分;教师均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案例教学及少量的互动教学为辅。
(二)调查结果统计
1、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了解程度及兴趣。调查结果表明,98%的学生在学习《初级会计学》之前对该课程不太了解,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对该课程的感知程度,86%的学生认为开设该课程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90%以上的学生不了解会计学与经济类学科的关系,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初级会计学》课程没有兴趣。因此,教师在授课前应该向学生详细介绍会计学与经济类学科的关系,增强学生对学习《初级会计学》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
2、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表明,对《初级会计学》教材非常满意的学生仅占11%,说明目前的会计学教材还存在较大缺陷,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程度普遍不高,主要原因是内容太专业,学习方式太枯燥;另外,部分学生感觉教学内容与将来工作关系不大,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被动式学习,为了考试、为了文凭而学习等。因此对非会计专业在教材选用和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应有别于会计学专业,如何从经济管理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学习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及知识,使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与企业管理相融合,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3、教学方式及手段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表明,23%的学生对目前的授课方式是不满意的,78%的学生希望教师多结合案例教学,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效果相对而言比较好,92%的学生认为开设实验课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二、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目标是否明确,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的进行。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类本科专业《初级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会计学专业大同小异,都是培养会记账、算账、报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会计专业人才。在该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学没有体现出不同专业学生的优势。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而不是生产者,因此,《初级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因专业而异。
第二,教学内容不合理。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的指引下,教学内容不合理,针对性不强,没有体现出经济类专业会计学教学的特色,对会计学专业和经济类专业的学生讲授内容一样。主要包括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循环及报表的编制等,重点是怎样进行会计核算。这些内容对刚刚进入大学而且对企业的相关运行还一无所知的大一学生来说,是很难接受的。根据调查,学生普遍反映接受不了、入门难,进而挫伤他们学习会计的积极性和兴趣。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针对经济类专业开设的会计课程较少,学完《初级会计学》课程后没有后续的相关会计学课程的学习,不能满足经济类专业本科生对会计学知识的不同层次的多方面需求。
第三,教学方法单一。虽然在《初级会计学》的教学中都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是采取的依然是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教师讲授、布置作业、考试评分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能充分调动经济类学生学习会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河南大学经济学院的会计学教师大多是会计专业出身,80%的教师同时还具备注册会计师资格,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际从事会计工作的经验。因此,在教学中缺乏理论联系实际。
三、经济类专业《初级会计学》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经济类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大多从事经济管理类工作,由于这些工作和会计信息密不可分,因此经济类专业的本科生必须懂得会计的基本理论和会计信息产生的过程,但是不需要他们记账、算账以及编制相关会计报表。这就要求经济类专业《初级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重点定位在培养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培养懂会计、会用会计的经济管理人员,要求他们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能看懂会计报表并进行相应的分析。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1、教材的选用。目前我国国内的《初级会计学》教材有很多,但大多是针对会计学专业的,重点介绍如何做会计,在教学的难度上偏难,不太适宜经济类专业的教学需要。因此,应该选用与经济类专业密切相关的、跟踪学科发展动态的高质量的最新版的教材。另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组织教师自己编写教材,并且每年都要根据最新的会计准则进行修改。
2、具体的教学内容。由于经济类专业的本科生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因此教学内容应该在了解会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掌握会计与经济活动的联系以及如何使用会计信息方面。具体来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重点讲授会计学概论,包括会计法规、会计基本原则、会计假设和会计报表等内容,同时还可以根據专业特色来设计相关章节,而对于如何做账的部分如会计凭证、账簿等学生了解即可。
3、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教师不仅是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者,而且应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者。因此,课堂教学内容中,教师应有意识地重视对学生进行“立体式教育”。
(三)在教学方法上引入案例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优化,同时引入案例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在《初级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同时还可以使抽象的会计知识变得更具体,克服学生对学习会计的恐惧心理。另外在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同时应大力推行实验教学法,如在会计凭证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展示收款、付款和转账凭证实物,说明填制方法与注意事项,同时发给同学具体的凭证,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案例自己练习填写;在会计报表的课堂教学中,展示主要会计报表实物,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讲解其构成、格式、编制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继续以案例指导学生编制简单的会计报表,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会计报表的产生过程,以更好地达到使用会计信息的目的。
(四)优化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初级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师应该加强社会实践,提高会计实务能力。首先,创造条件把会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派送到知名的大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学习,以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其次,学院可以聘请适当数量的知名注册会计师定期给学生作报告,并与会计教师进行座谈,增加会计教师的感性知识,使双方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
参考文献:
1、朱海涛.谈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问题[J].财会月刊(理论),2007(1).
2、陈亚民,王天东.从MBA教育谈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问题[J].会计研究,2003(15).
3、王琳,房建昱.中外《会计学原理》教材的比较及其启示[J].石油教育,2001(4).
*本文系河南大学第九批教学改革项目(会计学专业“立体式”课堂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成果。
4.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认识 篇四
会计认识实习报告(实习总结篇)
一、前言
实习是我们了解社会的一种最直接的手段,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实习又是对每位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工作岗位的第一步。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所以我们参观企业和聆听讲座,让我们则更加的了解了会计专业,为自己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次的实习为我深入社会,体验生活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让我在实际的社会活动中感受生活,了解在社会中生存所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并且意识到我以后还应该多学些什么,加剧了紧迫感,为真正跨入社会施展我们的才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也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和生活积累了更多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
二、实习目的社会实践是学校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对学生已学部分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培训,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接触社会,加强学生对社 陈墨白写于东理南湖校区2012年6月27日 1
会的了解,初步了解工业企业产品生产过程、工艺流程、机构设置、人员分工、企业管理等企业概况,为日后的专业学习、生产实习和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认识实习使学生了解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了解实习单位的规模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培养学生树立热爱专业的思想,进而提高学习财会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对实习单位的认真观察学习,丰富感性认识,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为学好后续的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实习,在组织纪律,思想道德,敬业精神等方面也得到一定的培养和锻炼。2012年6月18日起至2012年7月1日我参加了经管学院组织的会计专业实习。
二、实习内容
实习期间按照要求和学院安排主要完成以下实习工作任务:
1、以实际企事业单位为课堂,接触的是客观实际
2、在组织纪律,思想道德,敬业精神等方面也得到一定的培养和锻炼
3、了解实习单位的规模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培养学生树立热爱专业的思想。
4、了解工业企业产品生产过程、工艺流程、机构设置、人员分工、企业管理等企业概况。
5.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认识 篇五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本业培养的学生应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具有从事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基本技能。学生毕业后可在外向型企业、外贸公司、政府对外经济贸易管理部门、相关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WTO方向)本科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中国对外贸易和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惯例与WTO规则,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对外贸易状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和科研院所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业务、管理、调研与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3.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4.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贸易政策;
5.了解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动态;
6.能够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能利用计算机从事涉外经济工作。
培养目标:适应WTO运作规则,具备较高的外语、计算机和电子商务运用技能的,能系统掌握现代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基本情况、业务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有: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国际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与国际技术贸易、国际经济合作、跨国公司管理、国际商法、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谈判、外贸英语等。
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基础宽厚、注重实务、强化英语及计算机、网络和电子商务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业务中的运用能力。
6.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认识 篇六
三亚学院旅业管理学院
2013年7月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认识实习计划
一、适用专业:
三亚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
二、实习目的学生通过实习把会展管理专业知识同实践结合起来,深入理解所学理论,并以其指导实践;在实习中,培养和锻炼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任务
在实习中了解所在会展企业的实际流程、会展管理的组织模式和组织结构,了解所在部门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要求
四、实习基本要求
明确实习目的,端正实习态度。在实习中锻炼普通话表达能力和外语沟通能力,培养自我约束意识,增强团队精神,配合他人或独立完成岗位职责。实习期间不得擅自离岗,遵守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树立良好的大学生形象
五、实习基本内容
实习基本内容一是策划:了解策划部的工作流程和具体工作内容。例如日常管理,招募、培训、考核等;搜集相关案例,并整理成文;二是布展:了解布展部的工作流程、管理、技能及与其它部门如何协调;三是外联:了解外联部的日常工作流程、管理、礼仪、培训要求等
六、实习方法与步骤:
1.实习方式:分散到距家较近的城市。
2.实习单位或场所: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选择具体实习地点进行
3.实习时间:8月-9月,具体实习可根据情况自行安排
七、实习时间安排:一周。
八、组织与纪律
1、.由实习单位根据需求和标准安排具体工作岗位
2、学生应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相应的管理条例
九、考核方式
1、独立完成实习报告一份。不少于2000字。开学一周内上交电子版并打印件一份
7.关于会计学专业经济法教学的思考 篇七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经济法,教材,教学方法
在高校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 经济法是课程体系中专业必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法律系列课程与会计学科融为一体进行教学, 培养既懂会计又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是会计专业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谈谈会计学专业应如何改进经济法的教学。
一、关于教材的选用
(一) 没有针对会计学专业的经济法教材
目前高校经济法教材的版本众多, 但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两类, 一类适用于法学专业, 一类适合于经济管理类专业, 但很少有专门针对会计学专业的经济法教材。因此许多给会计专业讲授经济法课程的教师只好选择适用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经济法教材。虽然从学科的划分上来说, 会计学专业设置于经济管理类下, 但适用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经济法教材为了扩大其适用范围, 往往在教材的编写上涵盖的内容过多, 如大部分的此类教材编写体系基本一样, 一般分为十七八章, 如合同法、公司法、担保法、企业法、保险法、票据法等商法内容以及金融法、税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知识产权法、产品质量法、破产法以及会计法、审计法等经济管理法, 还有经济诉讼与经济仲裁法等等, 而这类教材的内容并不是都适合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学习。
(二) CPA考试用书内容多、难度大, 理论性强
目前也有很多高校教师使用经济法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 笔者也曾使用过此书作为授课教材。此书的优点是它的内容都是作为注册会计师应该熟悉和掌握的, 对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讲, 它的适用性应该说是最强的。同时, 由于该书要用于每年的注册会计师考试, 因此内容上每年都会更新, 以保持与最新的法律法规相适应。但此书若作为高校本科教学用书也有一定的缺点:其一是内容多、难度大。全书共五百多页, 虽然章节不是特别多, 但每章的内容都很多, 涉及的知识点也非常多。作为考试用书, 该书的难度也很大, 学生要想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考试要求的理解深度实属不易;其二是重理论轻实践, 该书通篇都是理论讲解或法条罗列, 而无太多的实际运用, 这使得该书看起来非常的晦涩难懂, 学生学习起来也会觉得比较枯燥。
(三) 经济法课程设置不合理
会计学专业经济法课程一般在大学第四学期或第五学期开设, 大部分学生法律基础知识相当薄弱。虽然许多学生在中学的法律常识课和大一第一学期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学过一些法律常识, 但都非常有限, 因此到大二或大三开始系统学习经济法时, 普遍感到不适应。而且虽然经济法属于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但是一般只开一学期, 每周3学时, 这样的课时对于内容如此之多的经济法课程而言, 完成教学计划的压力显得更加重大。
综上所述, 在现有的条件下, 笔者认为在经济法教材的选用上可以采用折衷的原则, 即选择一本难度适中, 份量恰当, 有适量案例分析的书作为主教材, 该教材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富有启发性,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同时, 可以参考使用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或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用书。授课时根据课时量的多少选择主教材中与参考用书内容重合度高的章节进行讲授, 同时为了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可以配合使用各考试用书的配套习题册, 从中挑选一些合适的习题给学生练习。这样, 学生在学完该门课程后就有了相当的基础, 这对他们日后参加各类会计资格考试也会大有裨益。
二、关于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 案例教学法
在经济法教学中, 案例教学法对学生准确扎实地掌握经济法理论知识, 以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有积极作用。在案例教学法中, 案例的选择恰当与否十分关键。首先, 案例并非越多越好, 应当按照章节的需要节选必要的案例;其次, 案例内容要难易适度, 贴近生活。案例的内容不是越复杂越好, 而是看案例是否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 案例的选择要本着“新颖、典型、综合”的原则, 通过有代表性的案例来阐述每一章的重难点问题, 使学生对这此问题有深刻的认识, 并从中得到启发, 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握该门学科的精髓。但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不能将案例教学变成教师自己对案例进行分析、运用, 而应强调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参与与努力, 使学生成为案例教学的主人, 而教师要做好的是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和点拨。
(二) 多媒体教学法
在教学资源丰富的情况下, 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教室为载体, 变黑板教学为CAI课件教学, 可以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化教育设施有机结合, 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 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易于接受。同时, 采用CAI课件教学亦可节省黑板上写板书的时间, 有利于开展案例教学。这种多媒体组合教学, 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学生认识的时空限制, 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 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系统参与信息的收集过程, 形成教与学的双向互动, 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激发学习兴趣, 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此外, 法律知识日新月异, 发展较快, CAI课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加大课堂上传授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三、关于考核制度的改进
经济法课程考核的目的不仅仅是检验学生的前期学习效果, 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指明今后的努力方向。高等院校成绩考核办法多以期末考试为主, 平时成绩为辅, 一般是按照平时成绩占20%-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80%来计算总评成绩。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 试题内容主要是名词解释、选择、判断、填空、简答题等题型。实践证明, 这种考核方式是有一定成效的, 但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经济法涉及多部法律, 内容纷繁, 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靠死记硬背掌握理解所学知识是难以想象的, 并且无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无法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 首先应适当放大平时成绩的分值比例, 如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提高到40%。同时, 在平时经济法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各章节的内容给学生布置思考题或案例分析, 组织学生针对一些热点案例开展讨论, 依据学生的课堂讨论、案例作业及专题研究小论文来评定平时成绩。这样做可以调动学生查阅资料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增强对经济法的掌握和应用, 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思考空间。期末考核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 以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题为主, 用于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记忆, 从而最大限度实现培养目标。
总之, 对于会计学专业进行经济法教学, 教师应当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专业学生的教材, 科学地确定教学内容, 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不断总结教学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教材-经济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0.
[2]李淑瑞.浅谈高校会计专业《经济法》素质教育[J].科技信息, 2010 (4) .
[3]李瑾.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中课堂讨论环节问题探析[J], 商业经济, 2009 (11) .
8.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案(推荐) 篇八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8——110页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学生能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能利用方格纸画出折线统计图。
3、根据折线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进而作出一定的推测和判断。
4、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学习态度。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统计图的选择,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利用折线统计图的变化预测未来事物的变化。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根据某学生前六周得小红花朵数统计表引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文久伊同学前6周得到得小红花统计表(出示课件)
2、回忆条形统计图绘制及特点。(出示课件)
3、出示折线统计图,引出课题。(出示课件)
二、新课学习
1、认识折线统计图
分析折线统计图得出折线统计图的组成及特点。
2、绘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步骤:①描点 ②画线 ③标数据
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清晰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
3、联系实际学习绘制折线统计图
根据某商店2010年4——9月雪糕销售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1)判断最大数和最小数,确定数据对应月份。(出示课件)2)学生2人一组,合作完成折线统计图。
1、通过绘制统计图,点明学生折线统计图是如何绘制(强调折线统计图特点)
2、分析预设某商店2011年应如何预定雪糕。
三、运用中感知
1、根据下面两幅统计表分析比较什么情况下选用条形统计图,什么情况下选用折线统计图(出示课件)
2、根据XX同学1——5年级的身高绘制折线统计图。3,强调折线统计图中纵轴上的省略画法(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4、知识延伸(问)预测该同学以后的会怎样?
四、生活中的统计图----认识并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学生发言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折线统计图。
五,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六、延伸作业
观看或收听石河子天气预报,收集一周的最高(低)气温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授课人:刘郧
一、说教材
《折线统计图》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单式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学生能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能利用方格纸画出折线统计图。
3、根据折线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进而作出一定的推测和判断。
4、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学习态度。
同时,根据教材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认识折线统计图,绘制折线统计图。对于统计图,在生活中我们运用——最主要是看统计图,如何准确分析统计图应该是新课程对统计图的定位,因为生活中处处是统计图:股票、每年各地的气温增长变化。因此,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确如何看统计图——基本的最多、最少,及折线统计图特有的变化等。而教学的难点则放在:能根据统计图数据的变化特征进行一些合理的推测。渗透分析、推理的知识。
三、说教法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我主要采用了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同甘共苦”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
四、说学法
教学时,我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教学目标,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本课分成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应用感知——生活中的统计图——全班总结——知识拓展五块内容,在创设情境部分:通过展示某学生前六周得小红花朵数情况复习统计表及条形统计图,在复习过程中,出现了“不计算,能不能直接看出小红花哪周到哪周增加最多”这一问题,使学生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从而引入“折线统计图”
在探究新知部分:通过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异同点的对比,真正理解把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相同点的比较最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一般知识 而不同点的比较最主要是让学生能准确把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演示真正来感受到线的变化而反映的数据的变化。当然,这份数据的使用时仍存在欠缺,因为图中小红花只能看出在上升,而没有下降的情况,也就使得学生对数据的下降和没有变化缺少了认识。为弥补这点,我在后面紧接着又设计了一到雪糕销售情况的统计图,它包括了有上升和下降两部分。
这样,通过以上两部分的学习,学生了解掌握了折线统计图。
在实践应用环节,我设计了根据两幅统计表分析比较什么情况下选用条形统计图,什么情况下选用折线统计图,使学生能意识到各种统计图有不同的优缺点。并提出两个问题,最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到刚才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巩固刚才所学的知识,这块内容的设计重点是复习巩固。还要求学生能进行分析和一些合理的推测。
在总结环节,对本课内容进行了小结。
9.四下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九
这学期,学生开始接触折线统计图了,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之后进行教学的,但是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趋势。条形统计图侧重于数量的大小,折线统计图侧重于变化趋势。在教学本节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进行一个初步的对比,体会到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学生正确读取折线统计图上的信息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明确了折线统计图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用折线来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看懂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去分析、预测事件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作用。如在例2的教学中,陈东0~10岁的身高统计图绘制后,让学生预测陈东10岁的身高情况,学生会知道陈东的身高会呈上升趋势,到成年时不变,到老年时回下降一些的变化趋势。在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中学习折线统计图,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有效地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和掌握。这节课最后的实践作业设计是:让学生收集从今天起一星期本地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并制作成折线统计图,预测本地近阶段的气温变化情况。这一设计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训练学生搜索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很好地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进行预测。本节课我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的基础上,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本节课中也有很多不理想之处,主要原因是教师备课不够充分,没站在学生的位置上了解好他们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回应没做好预设。我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从更高的角度出发,不是只看到眼前的效果,而是从学生长期的发展来设计教学。
10.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认识 篇十
1.1 会计教育目标同质化严重
目前,东莞市各院校的办学条件、层次水平高低不等;另一方面,人才需求市场对会计人员的需求层次和各层次的需求数量也高低不一。作为会计培养目标,应考虑上述因素至少明确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最低要求。然而,东莞市会计专业在制订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时并未考虑或很少考虑到这种差异性,教育目标同质化的倾向严重。其后果,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就业出现盲目性。
1.2 会计教育目标滞后于经济发展
教育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必须为经济发展服务,反之,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的培养目标。目前,东莞市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必然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专业化、责任心强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同时,随着东莞市经济社会的转型,一些大企业急需一批高素质、有国际水准的高级会计人才。不同的人才要求必然导致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然而不同层次的院校在制订培养目标时缺乏应有的市场针对性,不能满足经济发展中不同经济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要,这就必然造成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
2 东莞经济社会转型与高等教育专业化培养的关系
随着东莞经济社会转型的推进,当前东莞迫切需要由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过渡,进行产业升级。伴随东莞产业升级和工业结构调整的加快,汽配、生物医药、光电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东莞经济社会的转型带来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而新兴行业的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优化的根本动因,技术进步又依赖于专业化人力资本的推动。没有丰厚的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积累,就不可能有技术的发明、创新、扩散和运用,从而也就不可能有产业结构的升级。东莞经济社会转型战略的实施,其最终目的是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高等教育专业化的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一种正相关关系,如果能够相互协调、协同发展,将会更大程度地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专业化的发展向社会提供了有效的人才供给,这有助于提高产业转换速度,而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转换。因此,高等教育专业化的发展与东莞经济社会的转型密切相关。
3 建立与东莞经济社会转型相适应的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设想
3.1 突出全面素质塑造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方向定位。本科教育是一种教学型高等教育,其教育目标应基于现实而具有一定的超前性。随着东莞经济社会的转型,使之对人才需求的结构重心上移,对知识和技术要求较高的职业岗位迅速替代低技能的职位,会计工作的重心将由加工处理会计信息转移到运用会计信息层次上,即核算型的会计专业人才已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理念,能够综合运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的重大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和控制的中高级管理型会计是本世纪高校会计教育的目标取向。
3.2 技能培养对接产业发展
学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使其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包括技能、知识和专业认同等三方面的能力。随着东莞科技发展与产业的不断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岗位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会计教育的技能培养要对接东莞市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对技能性人才的培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会计专业技能培养方案。要按照产业发展方向、企业岗位需求找准会计专业人才技能培养定位,建立面向市场、面向就业的会计专业技能培养模式,强调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并重,培养充分具备会计知识与各项技能的通才,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并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中外会计师事务所、证券、银行、保险公司及政府部门等单位的会计、财务和审计等专业工作。
3.3 优化会计专业培养方案、设置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不
同层次的高校应根据培养目标定位,不断优化培养方案,调整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切实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建设适应东莞经济社会转型的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其核心问题是构建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会计课程体系。“职业综合能力”的会计课程体系相比普通会计高等教育“学科本位”课程设置,具有更直接的经济和产业发展依存性,它对会计职业要求和结构的变化更敏感。如何保证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对职业(岗位群)的针对性,又提高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建设“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动态课程模块”不失为一个有效办法。“动态课程模块”按照如下思路应对人才市场的快速变化:(1)应充分调查研究东莞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行业现状和未来趋势,以动态思维,前瞻性地制定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瞄准东莞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经济发展需要,深度结盟东莞市企业,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打破传统概念学科限制,改变学校闭门造车的教育体制,实现人才供需双方有效、快速沟通。(2)各个模块的属性应该分明。“稳定模块”涉及几个与会计相近职业有关的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课程设置尽可能具有通用性和稳定性,主要处理好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相近职业的不同要求;“弹性模块”主要由会计专业技能实践课程组成,随时根据产业调整、就业变化、不同企业合作办学项目来进行调整,课程设计以真实任务的项目实践为主,多种形式和手段,校内校外兼顾,课程负责人应该是职业人士、企业在职人员,或在对口行业企业进修过的高校教师。
摘要: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对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针对目前东莞地区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特殊需求,研究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与东莞经济社会转型的适应性,为高校会计专业制定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力资源现状相适应的培养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会计,培养目标,经济社会转型,适应性
参考文献
[1]朱学义.论会计学专业素质型培养目标,会计之友,2007(1).
11.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认识 篇十一
初中学生在统计的学习中,对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掌握还是不错的。但不能利用它们做出决策。在利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做出决策时也充分暴露出学生语言表达的贫乏。特别在概念的理解上学生有较多的错误认识或理解不全面。这些认识需要弄清抽样在实践中的意义才能对样本的概念有更完整的理解。
在概率的学习中,学生总是认为比统计部分难学。概念的理解还是有许多错误认识,特别表现在定性或定量地说明机会上。虽然绝大部分从七年级到九年级的学生都能区分必然事件,可能性事件和不可能事件,但以为”不太可能”就是”不可能”,”很有可能”就是”必然”、以及”有可能发生”与”必然发生”之间的混淆是两种普遍存在的错误。
教学中可采取以下对策进行教学:
1、用活动的方法有效开展概率与统计的教学。概率与统计内容是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在收集处理数据以及利用数据进行预测、推断和决策的过程中包含大量的活动,完成这些活动需正确统计思想的指导,在活动中渗透统计思想,建立统计观念。另外,教师应重视通过实践活动来改变学生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或理解偏颇。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是活动的组织者与合作者,学生通过交流合作,主动探究,从事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活动,有效改变教师常规的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尝试使用问题教学、发现法教学等。在概念讲解中多采用样例的方式来介绍,学生便于理解。还有,要指导和影响学生改变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中来。
2、给学生更多练习实验的时间。首先内容上必须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式安排,这样安排不仅符合概率与统计的特点,也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其次,数学中仅用口头教授的方式很难改变学生直觉,虽多次纠正错误概念,但还是可能出现。教师应创设环境,鼓励学生在较多的时间内用真实的数据、活动以及直观的模拟实验先核查、修正或改正他们后来的错误认识。让学生走出课堂,自己利用时间合作深入调查生活中的事例,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做出合理估计与统计。老师教学中,应不断收集从学生那儿得出的新认知成果,并融合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3、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通过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时进行的优点,直观动态演示,强有力地吸引学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统计与概率实验室》CAI 课就强调实验操作性、学生参与性和知识重组性,在模拟实验中完成知识构建。当然,广大教师也可以针对自己学生的特点制作一些更实用的课件,然后通过现场演示促进学生的认识改变,发挥出特别的作用。这样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或理解上偏颇的认识,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桥梁。
先进的计算器不仅可以处理繁杂的计算,有的还具有强大的统计功能,比如随机数的产生等。因此在处理统计内容时强调使用计算器,尽量使用计算器处理数据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将学习重点放在理解统计思想和从事统计活动上来,避免将这些内容变成单纯的数学计算。
总之,只要在教学中多联系学生的现实,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或理解偏颇制定有效合理的教学对策,发展学生认知结构,这样学生才能从中获益,才能有效培养初中学生的统计观念,为高一级知识的传授提供旧知辅垫的”踏板”。
王老师说的很对。概率与统计内容是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在收集处理数据以及利用数据进行预测、推断和决策的过程中包含大量的活动,完成这些活动需正确统计思想的指导,在活动中渗透统计思想,建立统计观念。另外,教师应重视通过实践活动来改变学生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或理解偏颇。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是活动的组织者与合作者,学生通过交流合作,主动探究,从事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活动,有效改变教师常规的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尝试使用问题教学、发现法教学等。在概念讲解中多采用样例的方式来介绍,学生便于理解。还有,要指导和影响学生改变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中来。
12.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认识 篇十二
六年级下册《认识扇形统计图》说课稿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68-70页。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
2.学会分析扇形统计图,并会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
2.会分析扇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读懂扇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新知导学,单元导入
出示奥运冠军画面导入
同学们,第30届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奋力拼搏,勇创佳绩,获得一枚枚金牌,老师非常高兴,把他们获得的金牌绘制成一张表格,这是一张什么表?
我们还学习了哪些统计知识?课件出示统计图,再引出扇形统计图。师板书课题
师讲解本单元、本课在小学阶段中的地位。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出示导学案 自学课本68页-70页内容,先独立思考,如有疑问再小组讨论,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内容,5分钟后汇报。
1.什么是扇形统计图?
2.观察70页统计图,想想图中每个百分数表示什么?从图中你能看出各部分的具体数量吗?
3.扇形统计图内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的和是多少?
4.比较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学,然后让两小组代表结合课件汇报。同时师板书重点内容。
四、小组汇报
学生重点汇报第2题,每个百分数表示什么。能否看出具体数量,加深对百分数的特点的理解。
学生自评,同时其他学生评价二者的汇报。
五、巩固练习。
(一)判断:
《认识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与导学案 《认识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与导学案小华说:“从下面两个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六年级女生人数比五年级女生人数少”。()
六年级学生最喜欢的球类
运动情况统计图
《认识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与导学案
(二)右图是对六年级学生最喜欢球类情况统计图
1.从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只写一条即可)
2.如果在班内开展活动,你认为应该组织
哪种球类比赛?
(三)下图是某家电集团2015年6月家电销售情况统计图
家电销售情况统计图
《认识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与导学案1.售出的彩电占销售总量的空调
40%
()% 彩电
2.若彩电售出400台,提出一个
问题并解答出来。
《认识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与导学案
冰箱 35%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师集体矫正,个别辅导。
讲解错题,重点强调第一题,突出对扇形统计图的认识。
小组评价。
六、达标测试。
1.选择
如果要反映解放路小学各年级学生人数的多少,应选用(示解放路小学各年级占全校人数的百分比,应选用()统计图。如果要表)统计图。A 扇形 B条形
2.观察统计图,解决下面问题
右图是对我校同学吃水果情况统计图 我校喜欢吃不同水果的
(1)喜欢吃____的人最多,占全校 人数情况统计图
《认识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与导学案人数的____%
(2)如果接受调查的是60名同学,那么,喜欢吃苹果的比喜欢吃桃子的多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
七、课堂小结 单元回归
学生谈谈收获,总结本节内容,知识系统化,单元回归。同时总结本节表现较好的小组。
八、图片欣赏
13.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认识 篇十三
统计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经济学素养, 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 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 能在企事业单位和经济、金融和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市场研究、质量控制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研究、应用和管理工作, 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 毕业生的去向有政府统计部门, 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 信息咨询公司等。在很多院校, 本专业继续深造的机会很多, 如攻读研究生, 将来在工作中会有更多的竞争优势。
第一, 统计学专业的学生首先应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 后继课程的学习离不开数学能力的培养。现代的统计学专业是在随机抽样基础上建立的推断统计学, 在专业课程中, 概率论是基础课程, 其次是数理统计。基本的统计方法包括回归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试验设计、时间序列分析及描述性统计等, 是主要的专业课程。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也能为将来的继续深造打下基础。
第二, 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应熟练掌握一至两门统计软件。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统计软件主要有两种:SPSS和SAS。前者的优点是完全菜单化, 操作简便;后者的优点是功能强大, 有很多子程序, 可以自己编制程序调用子程序。SPSS由统计专业与非统计专业人士共同使用, SAS主要由统计专业人士使用。现在很多教材中例子的计算都是由SPSS或SAS来实现的。另外, Excel软件中也有简单的统计计算功能, 且很多政府及企业的统计人员较习惯用该软件。因此, 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应利用在校的一切教学及学习资源, 熟练掌握统计软件, 并能结合统计理论及方法对输出结果给予恰当的解释。这样对今后的就业帮助很大。
第三, 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经济理论基础。因为我们遇到的很多都是与经济现象有关的问题。在成功地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前, 我们必须具备一定的相关专业的知识, 这样对我们统计模型的建立及结果的解释, 显得尤其重要。
第四, 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与时俱进的思维。统计是一门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并解释数据的学科。数据是统计的生命, 因此, 对数据质量的要求非常高, 总要求能收集到最新的数据。从而, 若学生只用过时的数据来分析问题, 没什么实际意义。
第五, 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广阔的视角。统计是方法论学科, 很容易与其它学科结合, 从而也就产生了卫生统计学、医药统计学、生物统计学、环境统计学、数量经济学、保险精算、数理金融等, 这也未我们学生提供更多的深造的空间, 而且也更加强了统计学的应用。因此, 学生在决定考研时, 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报考。
第六, 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校期间, 每个学生都会参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社会调查以及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 这些都是注重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学生若能充分地利用这些机会, 不但能增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能从中发现课堂知识与实际的脱轨, 从而加强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以及如何促进中国的统计事业的发展。
第七, 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考证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如市场调查师、质量工程师及精算师, 等等。
总之, 新形势下, 一方面, 统计专业学生就业面越来越广, 另一方面, 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希望统计学专业学生能珍惜在在校的学习机会, 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立住脚。
摘要: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各种随机现象的本质与内在规律性, 对各种类型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及统计推断的学科。文章从就业前景的角度论述了统计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几个方面的专业素质。
关键词:统计学专业,专业素质,就业前景
参考文献
[1]统计学专业就业前景及课程介绍.
[2]闫敏伦, 李宗娟.大学统计学教学模式探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9, (4) :109-111.
14.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认识 篇十四
一课程体系设计和实践实训设计整体思路
1. 遵照教育部对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要求
严格遵照教育部对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要求。主干学科为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 其中核心课程为西方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 计量经济学, 财政学, 货币金融学, 会计学, 经济统计学, 国民经济统计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抽样技术与应用,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 (含基本统计分析软件应用、统计实务模拟等) , 社会实践 (含经济社会统计调查、统计工作实习等) , 科研和论文写作 (含毕业论文、学年论文、科研实践等) 。专业实验包括计算机基本技能实验、统计分析应用软件实验、经济计量分析软件实验、数据挖掘技术与应用实验。
2. 参照其他院校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我们选择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财经院校 (如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上海金融学院、河南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学院和山东工商学院) 和综合类院校 (如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和云南大学) 以及师范类院校 (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作为参照院校。通过比较分析得出, 在统计学经济统计、商务统计、金融统计方向中, 财经类院校主要突出经济学课程, 招生偏重理科生。综合性院校和师范类院校主要课程为理学类, 招生偏重理科生。
综上所述, 经济统计学专业应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 熟练掌握现代统计理论和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具有扎实的统计学、经济学和金融学基础, 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处理统计数据的复合型高素质经济管理统计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外资企业和大中型公司等从事经济统计分析、管理咨询、市场调研和商务数据分析等管理工作。
3. 与学院培养方案形式统一
新制订的培养方案和整个学院的形式保持了统一, 以便于教务人员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经济统计学培养方案专业课的设置
经济统计学的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和招收对象为理科生, 设置了保险精算、金融统计和商务统计三个方向。学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并达到学位授予要求者, 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由于经济统计学对统计学和经济学知识的要求较高, 我们提高了课程总学分和总学时, 注重主干学科和专业课程的开课顺序和教学周学时分配, 强化实训实践课程, 实行理论和实践并行。
培养方案确定了5门学科基础课程, 分别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C语言程序设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管理学。确定了5门专业基础课程, 分别为基础会计学、经济统计学、货币金融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确定了9门专业核心课程, 分别为国民经济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统计预测与决策、抽样技术与应用、应用时间序列分析、金融统计学、市场调查与分析、投资学、数据挖掘。
分设了三个专业方向, 分别为保险精算 (开设保险学、保险统计学、利息理论、寿险精算、非寿险精算5门课程) 、金融统计 (开设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市场、金融资产评估、金融工具与金融风险管理、投资组合分析5门课程) 和商务统计 (开设信息检索与利用、企业经营统计学、投入产出分析、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统计方法5门课程) 方向。
开设专业任选课4门。开设实训课程8门, 为C语言程序设计实训、SPSS统计软件应用实训、会计软件实训、计量建模与Eviews软件应用实训、市场调查与分析实训、多元统计分析与SAS软件应用实训、时间序列分析实训、数据挖掘 (Matlab语言及其应用) 实训。专业课合计为36门。
综上所述, 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 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 结合院校自身实际, 是地方二本师范院校的经济统计学培养方案设计的根本保证。
摘要:2013年, 我国首次设置经济统计学专业。作为地方二本师范院校的经济统计学培养方案设计, 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按照教育部要求, 根据经济形势发展情况, 借鉴财经类、综合类和师范类院校的相关专业的课程设计, 结合院校实际, 确定经济统计学专业的培养理念并建立课程和实训设计体系, 是设计经济统计学培养方案的有效途径。
【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认识】推荐阅读:
经济统计学09-12
国民经济统计公式总结10-11
主要经济指标统计表10-03
经济学专业认识实习大纲08-09
认识条形统计图2教案08-26
应用统计学专业是什么06-09
毕业生统计学专业就业方向浅见10-03
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自荐信08-03
我对西方经济学的认识07-10
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的区别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