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综合实践课选题

2024-09-08

初中综合实践课选题(精选17篇)

1.初中综合实践课选题 篇一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选题汇总

关于中国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长远意义的研究

课堂中学生不回答问题现象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初中生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 探索重心规律

学生该不该穿校服的调查研究 区域空气污染研究

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初中生的理想调查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研究 学生早餐状况的研究

学生数学成绩不好的原因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滑的调查研究 留守儿童厌学心理研究 关于PM2.5污染的研究

初二学生迷恋网络生活的研究 水果电池的研究

初中生心目中的家长形象

关于塑料购物袋使用情况的危害及调查研究 学生喜欢的老师的调查研究

关于公共自行车的使用情况的调查 学生校园游戏研究 我爱我家

走进厨房我快乐我心目中的家 吕梁山风景区的开发研究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调查研究 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的研究 学校周边油炸摊点研究 初中生学习习惯研究

初中生对待家务劳动的研究 ‘留守儿童周末生活的调查研究 初中生成长环境与安全问题研究 中学生网瘾的成因与干预的研究

丰县凤城镇古风社区居民养老观念的调查研究 学生统一穿校服的好处

农村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调查与对策

果酒酿造的研究中学生在校不文明现象的研究 初中生如何利用零花钱的研究 初中生的饮食与营养问题研究 校园食品安全的调查

中学生书写越来越差现象的研究 关于沛县城区风烧垃圾的调查研究 关于青少年营养早餐状况的调查研究

关于酒文化的研究

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探究 中学生骑自行车情况的调查

白色污染问题研究家乡环境现状研究 初中校园文化研究

电动车产业产销现状与前景

学校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利用的研究 我校学生安全责任心的调查研究 剪纸艺术对初中生的影响

中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 故黄河风俗文化研究 校园网络文化的研究 农村民俗语言研究

关于农村青少年激情犯罪的调查研究 英语校园剧研究与实施节约用水的研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的调查分析 自制教具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中学生快乐作文、创新作文的研究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初探 小组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 对校园浪费现象的调查与研究 目前农村学生厌学情绪的研究 关于中学生交通安全的研究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原因及对策调查 初中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 学校社区公物破坏现象的研究 校园上下楼梯安全的研究 对初中生发行的研究 关于城市住房问题研究 校园植物分类调查

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 学生喜欢的老师调查研究 中学生穿名牌服饰的问题研究 地方民风文化研究 初中生早恋问题的研究

初中生课余生活的调查研究 初中女生作弊现象的研究

2.初中综合实践课选题 篇二

一、关注流程与注重创新

选题课的一般教学流程很重要, 这是构建选题课的骨架。选题课的常规流程是创设情境, 导入活动;主动探究, 生成问题;归纳提升, 确定小课题;合作分组, 制定课题计划。一般选题课都是从创设问题域情境开始, 激活学生原有经验和积累, 激发学生多元思维, 提出其感兴趣的各类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筛选课题, 表述课题, 但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有很多种, 如从挂图、插图、声像等素材中发现问题,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 从各种俗语中发现问题, 从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 从自身体验中发现问题等。

不管怎样, 教学流程只是一种范式, 不能死守不变, 不然只能是邯郸学步。

二、关注预设与注重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在于它的生成性。如一位老师在指导《探秘空气凤梨》一课的小课题生成环节, 老师原先预设的小课题是关于“叶”“花”“根”“生长环境”“繁殖方式”“养护”“装饰搭配”等研究小课题。但课堂上学生对“空气凤梨的装饰搭配”并没兴趣, 而是对凤梨叶子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 他们的思维更接近植物的本原探究, 研究空气凤梨与众不同的特性。教师不能让学生进入课前预设的研究子课题, 不要拼命把学生往自己的“套”里引, 或是不停地“抛绣球”让学生接, 老师也不应用对话“掏”出学生课题内容, 不然就与课程主旨大相径庭。

因此,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中,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表达的言语中、撰写的问题中、参与的行动中、展示的结果中捕捉稍纵即逝的闪光点, 将它燃烧起熊熊大火, 绽放出智慧的光芒。这体现出教师的睿智, 凸现出教学的机智, 呈现出师生的才智。

三、关注结果与重视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中, 老师更要学会静听花开的声音, 最怕急于求成, 把提炼出几个适合学情的小课题作为最终结果。有位老师是这样做的:

在请一些同学向朋友推荐家乡的小吃并且认识一些小吃后, 老师说:你还想了解这些小吃的哪些问题呢?学生提出了众多的问题:小吃是否卫生?小吃是怎么做成的?小吃有没有营养?小吃会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小吃的由来?羊肉串是怎么制作的?意大利面需要哪些材料?北京烤鸭怎么做?日本寿司怎么做?……这里问题众多, 有的重复, 有的提法不太科学, 教师引导学生作适当的整合、归类, 从而形成“历史文化”“制作工艺”“营养卫生”“天下小吃”等几个研究小组开展研究活动。这个过程, 老师要舍得花时间, 帮助学生梳理。

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应从问题入手, 对同一个主题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可能是五花八门, 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问题, 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归并、整合, 删除重复的或暂时不可能开展研究的, 合并那些同一指向的问题, 使研究大主题得以成功分解, 为学生的分组研究奠定基础。选题指导课要重视活动过程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通过指导提高学生观察、比较、综合、分析、概括能力。

四、关注方法与尊重问题

选题指导课不能为了体现教师的方法指导一味将贴近生活、容易操作、具有价值作为标签, 对学生所提问题简单判断, 轻易否定。

其实, 学生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已属不易, 至少代表着他思考的轨迹、困惑和疑问。在活动起始阶段, 学生研究那些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也未尝不可。随着活动的深入和推进, 再引导学生研究那些“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 不能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考;或蜻蜓点水, 用现成的粘贴代替分析的必要;或唯我独尊, 用课件的冲击代替学生的质疑……这样的指导省事了, 省心了, 却难以在学生心中留下思维的痕迹, 探究的足迹, 判断的意义。

五、关注规范与关心现状

研究性学习要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课题名称需要规范、简洁的语言去表述。开展课题研究得有计划、有步骤。课题计划表得包含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等要素。但对小学生来说, 完成这些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这个指导过程中, 教师要先给学生铺设一些台阶, 给予一些范式指导, 如提供范式“关于______的研究”来填写课题名称。列好计划表的一些项目内容让学生从中选择, 便于操作。

其实, 方法是为活动服务的, 而不是简单地外加。在研究过程中, 他们就会不知不觉地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 对问题的内涵和外延逐步明晰。研究这个问题, 需要什么方法, 就是一种思考, 也是一种研究。没有研究, 就来规范, 是削足适履。我们要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 从孩子的现状出发, 贴近学生的实际指导。这样的指导才是有效和有意义的。

3.初中综合实践课选题 篇三

选题指导课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生活背景中的现象与问题,搜集与分析材料,通过讨论与交流,逐步提出自己感兴趣或关注的问题,然后由小组或班集体汇总、归纳、整理后确立活动主题。学生围绕主题进行主题分解、组建实践活动小组、制订活动计划或方案的课型。

选题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起始阶段,这一环节直接影响综合实践活动整个过程的有效开展。

一、选题的来源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呈现在儿童面前的首先是他自身的生活,这是指儿童在他日常生活的空间所开展的一切活动,如:日常生活、学习、交往、休闲等活动,然后是儿童日常生活周边的、时而参与其中的纷繁复杂的社会和博大幽深的自然。儿童生活、自然、社会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来源。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可以来源于儿童生活,可以来源于自然,也可以来源于社会。如:从儿童生活中的游玩活动,可以产生“对儿童传统游戏的调查”“小学生喜欢什么漫画?”“你玩滑板车吗?”之类的主题。反映社会中经济方面的内容,可以选择“对超市的调查”“水果价格的调查”等主题。反映自然科学中的科学技术,可以形成“军事技术”“对本地气象的研究”“科技小制作”“小小发明家”等主题。相对来说,中年级主题更多地来源于儿童生活,高年级主题的来源则广阔多样。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同时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主题的选择及确定

那么,如何选择并确定主题呢?主题确定的方式可分为封闭式、半开放式和开放式,小学阶段宜采用半开放式、开放式确定主题。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体验自身生活,形成问题意识。综合实践活动的许多活动主题就是从学生的问题中来。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对每一事物提出为什么?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教师可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确立主题。通过调查问卷,教师根据学生填写的内容分析学生所提的问题是否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是否切实可行。从而帮助学生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主题的步骤是:创设情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主题。

1.创设情景

教师为本次综合实践活动《防灾自救》创设具有代表性的、且层层递进的情景,这样学生不仅会被情景所吸引,情景所投射出来的问题也能深深震撼学生的心灵。

2.发现问题

当学生完全融入老师所创设的情景中时,他们就会认真地、设

身处地去思考情景所折射出来的问题,这时学生就会有话可说。学生一开始发现的问题可能不够完善,只要指导老师善于引领学生去思考、去探索,激发、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学生的思维在一次次发现问题中就有可能慢慢走向成熟。

3.提出问题

由于每位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社会经验是不一样的,所以提出的问题也会五花八门、参差不齐。在“防灾自救”活动中,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如:“四川雅安地震死了多少人?”“四川雅安地震使我国经济损失了多少?”……让学生提问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此环节教师不能替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也不例外。许多内容都是从问题中开始的,而且是来自于学生所思考的问题。在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教师对学生问题的回应鼓励也非常重要。

4.确定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为了提问而提问,我们必须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筛选出那些相对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主题应具有可行性,一方面是指是否具备实施所需要的课程资源,如:学校或学校附近是否能提供课题研究的必需条件,具体来说主要有知识基础、信息资料、实验设备、研究对象、时间、精力、财力等。教师指导学生在选题时不要好高骛远,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应与学生的认知基础相适应。

三、主题分解,产生子课题

主题确立以后,就要把主题进行分解,因为主题包含的范围很广,学生无从下手,为了让学生的研究更有条理,我们要把主题分解成一个个问题,也就是分解成若干个子课题,这样每个学生才会明确自己在活动中的任务是什么。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要研究的问题,活动才能落实,才能顺利地开展。在“防灾自救”选题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研究身边隐藏的危险,这样对学生和他们身边的人更有用。同学们说到:交通事故、地震、溺水、煤气中毒、火灾、洪水、传染病,心理问题、食物中毒、踩踏事故,教师引导学生把同一类的或相互包含的放在一起,溺水和洪水归为一类叫水灾,煤气中毒和食物中毒归为中毒事故一类。

四、成立研究小组,选出组长

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并在小学生阶段即开始对团队合作精神予以启蒙和培

养,在小学通常鼓励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由小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組合,当然,学生个人独立进行的活动与探究也是被允许的。

总之,在选题指导课中,指导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宽松、民

主、和谐、愉悦的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发现问题,为每个学生提供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机会,满足他们获得成功体验的心理需要。指导教师自身更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保持对现实问题的敏感,学会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指导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只有本着耐心、细心、恒心,才能把它做好,使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指导高效,学生活动精彩。

参考文献:

[1]康健.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专家点评.辽海出版社,2004-01-01.

[2]禹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活动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03-01.

4.初中综合实践课教案 篇四

活动教学目标: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活动课教学,使学生 进一步明确责任的含义,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的认识,树立并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自己、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心怀感激之情,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教育学生,作为公民应从小就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好公民。 活动教学方法: 围绕成长中的“我”在责任意识领域的经历进行探究,通过问卷调查、活动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小品表演法等开展教学 。 教学以学生成长体验经历作引导,分“责任意识的感知阶段”、“责任意识的树立阶段”、“责任意识的行动阶段”三个部分完成教学。

总结性问题

1.什么是责任

2.中学生如何承担责任,学做负责人的小公民

教学过程

一、责任意识的感知阶段

问卷调查

1. 什么是责任?你是如何理解它的含义的?(可以通过具体事例作解释说明)

2.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是否感到自己的责任也在逐渐增大呢?

4. 你在家里常做的事有哪些?这些事情中那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爸爸妈妈是否满意,他们是怎么评价的?

5. 你在学校里所做的事情中那些事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老师和同学是怎样评价的?自己觉得怎样?

通过问卷调查,结合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成长体验,学生对责任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明确责任就是一个人应当做和不应当的事情,

二、责任意识的树立阶段

1. 社会生活中的人们都被赋予责任,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人们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学生观看四川汶川地震和甘肃舟曲泥石流救灾视屏,讨论。

(1)救灾过程中哪些人承担了责任

(2)他们可不可以不去做?做与不做会产生什么后果?

(3)如果你身处其中,你会怎样做?

2. 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3.承担责任不分性别年龄,中学生也可以承担相应的责任,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4.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关爱他人与集体,奉献社会。观看中国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相关视频并分组谈感受,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引导,给学生思维活动空间,培养观察社会、发现社会问题、初步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逐步融入社会。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及其誓词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农村扶贫开发、城市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抢险救灾、公益活动等领域形成了一批重点服务项目,如青年志愿者社区发展计划、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保护母亲河”中国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计划、中学生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等。

誓词:“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

三、责任意识的行动阶段

1. 反思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责任行为。

2. 请同学和老师指出自己的不负责行为,努力改正。

3. 拟定责任计划,做负责人的人。

4.学生记录每星期承担责任的行为,并进行小结,每月每学期进行总结。

活动反思

5.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 篇五

二、教学目的:

1.总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的特点用生动的语言描写的方法

3.培养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的特点用生动的语言描写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写评析

五、课时:2课时。

六、课型:综合新授课

七、教学方法:讲读-讨论

八、教具: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指导]

1.熟读课文,背诵全文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的音形义。

[三分钟演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二位同学即兴描绘窗外的田野景色,由其中的不足来提醒学生要抓住一些特征进行描绘,并向本课学习写法。

(二)检查预习:

1.三人抽查背诵片断,

2.二人上黑板默写字词。

(三)范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诵,给学生以美的启迪)

学生结合练习一听读时思考给课文分成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

(四)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1.抽签提问二生三分法的起止,其它有异议的学生补充后教师评议。

2.请学生思考第二段与后面各自然段的结构关系。并说明理由。

采用自由发言式。(总分)

(五)共同分析第二部分的春花图春草图:

1.请一学生速读课文,分别用两个字概括3-7段的内容:

2.抽查提问,

3.师生共同归纳。

五幅图: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4.解决 以下几个问题:

(1)读春草图,指出文章中分别从小草的哪一方面写的?

(2)其中的人物是什么的人?有何情趣?

(3)读春花图,写100字左右的分析短文.

<提示:抓住哪些景物写,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写蜂蝶的目的是什么,突出花的哪些特点>第一二个问题口头练习,第三问题写完后由几位同学朗读.

后教师归纳:(此问题间接培养审判能力.) 布置作业:

(六)布置作业:

在家庭本上练习完成课后练习二(A)

第二课时

[三分钟演讲]

(一)检查复习:

学生打开作业本,老师检查完成情况,再请两位公布自己的答案.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同学按上节课分析春花图的形式口头即兴分析春花图。

大家评价由此进入本节课学习的情境。

(三)共同分析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1.学生分析春风图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春风的?(结合以前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春雨图抓住了春雨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3.迎春图中引用“一年之计在于春”有什么用意?

以上三题要求学生列出发言提纲,后抽查任几个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小结。

(四)指导朗读结尾三段

1.齐声朗读,感受语句的优美及其中的蕴义,创设情境。

2.思考:这三个比喻句各写出春天的什么特点?

<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五)总结全文。

(六)堂上练习:

1.堂上交流课后练习第二大题,教师抽查部分学校后教师归纳。

(A类)

2.口头做阅读理解训练(A类)

3.课后练习四:写一段话描绘春景的。(A类)

写完抽几个全班交流六、布置作业:

1.按要求预习《济南的冬天》(A)

2.默写课文(B类)

十、板书设计:

朱自清

(一)盼春 盼、来、近(总领全篇,开启下文)

一切……欣欣然张开了眼

总括轮廓

山(朗润) 水(涨) 太阳(红)

钻、嫩、绿、满——草

春草图(草报春)

坐、躺、滚、踢、跑、捉——人

态:赶趟儿

色:像火、像霞、像雪

春花图(花争春)

味:甜(果实)

(遍地野花,像眼睛,像星星)

(二)绘春 触:抚摸

泥土气息

春风图(风唱春) 味: 草味

花香

鸟声 清脆 宛转

声:

笛声 嘹亮

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春雨图(雨润春) 状:斜织、薄烟

景:树叶儿绿、小草儿青、灯、人、房屋

迎春图(人迎春) 城乡 老小 舒活 抖擞 一年之计在于春

“新”

(三)颂春 三个比喻句 “美”

“力”

十一、课后小结:

6.思政课社会实践报告选题 篇六

一、社会实践活动类: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报告 例如:

1、参加志愿者服务实践活动的报告

2、参加义工服务实践活动的报告

3、参加假期务工实践活动的报告

4、参加专业实习工作实践活动的报告

5、参加某企业(工业、商业、金融等)实践活动的报告

6、参加某村组、某社区某实践活动的报告

7、参加某项大型社会活动的实践报告

8、参加某一专项社会活动的实践报告

二、社会调查类:

1.从乡镇学校的现状看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2.山区农民致富出路,选择一些村庄进行个案调查,做出分析。3.对农村学生辍学现象的调查思考。4.志愿者群体对社会公德建设的推动。

5.从人才招聘会感受当代大学生择业理念的变化。

6.村委会选举中法律程序的缺失——╳村委会选举纪实。7.当代青年国家民族意识与爱国心调查。

8、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调查。

9、在校大学生使用信用卡情况与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10、本地农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调查与分析。

11、本地城乡就业情况调查。

12、海外侨胞对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调查与分析。

13、本地农村耕地流失状况调查。

14、城市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及心态调查。

15、家乡农民收入增长状况调查。

16、家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

17、农村计划生育状况调查,选择一些具体案例,做统计分析。

18、农民经济收入结构调查。

19、本地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调查。

20、农村或城市社区封建迷信存在方式及存在原因的调查与研究。

21、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个人调查。

2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个案调查。

23、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想、生存状态、心理。

24、网络民意的优点和弊端,对中国民主的影响,选择不同样本的网民进行调研、分析。

25、现代年轻人的婚恋观念调查。

26、金融危机背景下珠三角小工厂的经营状况,选择一家或几家小工厂做调查研究。(亦可选其他类型企业进行调查)

27、调查同学们对中国周边安全问题的关注、看法,如朝鲜半岛、南海、台湾等问题,做出分析。

28、调研周围城中村改造、拆迁过程中的问题。

7.初中综合实践课选题 篇七

一些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少数学校的教师还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感想、教学反思等以科研的方式加以成果化, 写出了观点鲜明、主题契合、材料翔实的文章,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毋庸讳言, 农村初中的许多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仍然不足, 对该课程如何设置并有效开展缺乏系统明晰的认识, 对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缺乏主动性, 难以让教师本身有正确的角色定位。

一、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对一些教师的调查访谈, 我发现农村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课程性质不清楚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其他课程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是一门基于学生直接经验, 于课堂内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 并延伸至课外, 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 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教学思想。这样的课程性质, 决定了它不仅仅是一门“课”, 更是一项“活动”。它的主战场不应在课堂, 而应是广阔天地。在三大模块中, 无论是研究性学习还是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 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舞台。“综合实践课”如何“综合实践”, 教师心里缺乏清晰的认识和解读。不少教师把这门课程仅仅当作“课”来看待, 对“实践”缺乏深刻的认识。以语文综合性学习为例, 一些教师按部就班, 根据教学用书的内容安排, 布置任务进行室内教学, 很少开展有效的课堂内外的综合性活动, 学生失去了应有的主动性, 教师包办了大部分教学任务。有些教师甚至放弃了每单元结尾的这部分教学内容, 认为是可有可无的。

2. 课程内容不清楚

市教育局、教研室在中小学关于综合实践课开设的通知及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队伍应由专任教师和指导教师共同构成。但在农村初中, 仍有不少教师把综合实践活动看成是一门单一的学科课程, 似乎与自己所教的没有关联, 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讲不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结构, 不了解最基本的三大模块的构成, 更谈不上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了。对专任教师而言, 虽然《课程实施意见》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课程设置、课程目标及三大模块的具体实施要求等, 但具体到学校实际, 综合实践活动课上什么内容, 如何选材, 教师们还是感到茫然。

3. 教师角色定位模糊

新课程实施意见强调,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而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教师角色的定位也要求我们要做到这一点。然而, 不少教师仍以自我为中心, 一堂课从头至尾还是用自己的嘴说教, 用自己的手书写, 很少将学生的主体性特点突现出来, 甚至连本该由学生选题的事也都是教师自己一手操办, 美其名曰提高教学效率, 减少走弯路。而有些教师却认为这样的课程强调活动自由性、实践开放性, 于是全部放开, 任由学生自我活动, 缺少切实可行的操作性计划和安排。

4. 农村初中的教学现状限制了综合实践课程的良好开展

农村初中的教学现状是教师编制相对紧张, 有些学校由于学生数量相对不足, 导致学校缺少完整的教学师资链, 人员配备上表现为小学科短缺, 由主课教师兼任的情况比较普遍, 所以很多主课教师从思想上根本不重视兼任的学科, 往往以抓主课为主, 甚至有些教师将本就不多的综合实践课时占用去上主课内容, 以达到提高主课教学成绩的目的, 限制了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生成性的特殊课程, 结合农村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特点, 我们需要给农村初中的综合实践课教师以相对准确的角色定位, 从思想上、能力上、内容上、合作上加以明确, 保障农村学校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

1. 思想定位

应全面解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定位、性质、目标与实施意义, 明确如何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 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 等等。综合实践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教师需要认真学习并加以贯彻综合实践课程的标准, 将课程的教学目标落实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去。在教师自身的头脑里形成自然的综合实践的意识,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新一代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及合作能力, 真正提高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让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成为自觉的行动。

2. 能力定位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强调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同时该课程也提出了对教师的能力要求。综合实践活动一般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 一个主题又往往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信息量大, 同时又具有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研究评价能力。

如我校组织初一、初二学生参加“北仑凤凰山主题公园”活动, 在做好整体规划和安排后, 要求各参加活动的教师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包括分组、落实小组长、乘车安排, 如何寻找走散学生的应急处理、受伤应急处理等。所以, 平时我们也常提醒教师应该加强能力锻炼, 让自身具备课堂内教学能力之外的各项素质和能力, 使自己能在学校当前越来越多的室外活动中独当一面, 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培养初步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竞争能力、组织能力, 培养健康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 从而更好地完成每次主题活动。

3. 内容定位

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因地制宜的, 不同的学校应根据自身地区、地域的环境特点、地理地貌、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来挖掘有关的教学内容, 设置适合初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主题, 从而制定出完整的一系列综合实践的教学主题。目的是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家乡的历史中、从家乡的发展中主动发现问题, 在实践中独立解决问题, 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自我评价和提高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 我校地处宁波市历史上三个“卫”之一的浙东第一卫———临山卫 (其他两个是宁波的镇海卫和慈溪的观海卫) , 历史上曾是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的军事重镇, 我们可以此为教材选择活动主题, 开展了解家乡历史、更爱今天家乡、建设家乡美好明天的综合实践主题教学。再如, 我市有7000年历史的河姆渡文化遗址、田螺山遗址, 有余姚四大名人圣贤的历史故事;我镇最近几年蓬勃发展起来的葡萄园基地、榨菜基地等, 都可以是我们选取的良好题材。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让家乡的一草一木成为孩子们感兴趣的学习题材, 从中培养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的崇高情感和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生命意识。

4. 合作定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现了该学科独特的综合性, 超越了传统单一的学科界线, 在单个活动中寓多学科知识于一体, 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是不小的挑战。个人的知识水平终究有限, 为达到整个教学的预期目的, 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活动, 教师应由个体独立教学模式向合作探究分工教学方向转变。每位教师都要意识到其中的角色扮演在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在实践活动中尽量保证教学活动的衔接和顺畅, 努力为整体活动主题的顺利完成贡献出一份力量。

总之, 只有明确了综合实践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有关内容, 让农村初中的教师认识到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性, 正确看待该课程的目的、意义, 才能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才能在学校整体规划的设想下, 积极完成个体所应该承担的一份工作, 有针对性地培养指导能力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素养, 经过精心的选材和设置教学内容, 设置可行的操作环节, 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与同事的协作得到更好的磨合, 才会让我们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步入良性发展的正常轨道, 更好地提升农村全体教师的综合实践素养, 丰富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 更好地为农村学生设计多元化的综合实践课程内容, 为真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目前部分农村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不足, 对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缺乏主动。作者对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解析, 谈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农村初中教师的要求, 教师应正确定位自身角色, 让综合实践真正“实践”起来。

关键词: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角色定位

参考文献

[1]张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9.1.

[2]邹开煌.求索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之路.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7.1.

[3]殷世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素质教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9.3.

8.农村初中怎样上好语文综合实践课 篇八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课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转变教学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它要求把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中,既提高学生的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又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语文综合实践课的重要意义,更要具备驾驭活动课的教学能力。

俗语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教师的一桶“死水”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得缔造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且是源头丰厚的活水,要随时能激起学生思维创新的浪花。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学习优秀教师成功的经验,不断地加强阅读,丰富自身知识的积累,才能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指导学生活动。因此,转变教学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是上好实践课的关键。

二、關注社会热点,培养学生活动的兴趣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生活和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引领学生进入生活中的语文世界后,学生会发现,生活中的语文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例如,汽车的增多带来的环境保护的问题;网络和电脑病毒;初中生该不该拥有手机……这些热点都为综合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选题,教师合理地进行引导,使学生深度思考处理信息,让学生感受到大语文的妙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挖掘本地资源引进活动的“源头活水”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只有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本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运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创造性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我们学校地处小浪底库区边缘,西接国家级五A级景区——龙潭大峡谷,北边是素有“黄河明珠”之称的荆紫山,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为我们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资源平台。譬如,综合性活动“到民间采风去”,为了让学生对丰富多样的民间传说和传统习俗有更深刻的领悟,在学习此单元开始时,我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让他们一开始就对身边的民间文化关注起来。从荆紫山的名字由来到龙潭峡谷中各景点的传说,从祖辈口中听到的黄河故事到“三月三”庙会的传统习俗等,都在学生的调查和回顾中鲜活起来。通过搜集、调查,学生知道了五龙潭、刀碑石等的来历,掌握了不少的节日习俗,体悟了家乡别具特色的风俗习惯,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家乡的眷恋,加强了乡土文化与生活实践、语文学习的沟通。因此,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特别是开展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时,应放开手脚让学生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合作,使他们能分享其中的快乐。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充分利用好本校、本地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尽力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陈茂云.浅谈如何上好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国教研创新导刊,2012.

9.初中综合实践课选题 篇九

1、当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思路、新举措的情况调查

2、当地家乡百姓关注的问题以及他们的态度

3、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4、目前百姓最关心问题状况

5、当地党员、干部先进事迹调查

6、当地大学生挂职锻炼情况调查

7、家乡百姓目前生活中的主要难题有哪些,解决思路

8、家乡近年环保问题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思路

9、目前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以及对在校生的启示

10、家乡社会治安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11、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12、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13、案件旁听报告;分析案情,写出感想

14、当地法律援助的情况调查

15、家乡农民法律意识的考察及分析(以具体案例为依据)

16、民间纠纷解决的方式及时效性分析

17、当地农村社会治安状况调查与加强法制建设必要性、紧迫性的调查分析

18、农村风俗习惯状况的调查;

19、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调查与分析

10.初中综合实践课选题 篇十

46……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课堂教学运用优质MOOC资源探析 47……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病原生物学实践教学中应用研究 48……同济大学“高等数学”SPOC开发与应用探索 49……解剖学教学中开展微课的建议 50……让技术真正成为师生的好帮手

3/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KI期刊2503篇文献统计分析 56……微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57……信息化背景下的主动性学习研究

58……“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各家针灸学说》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59……“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各家针灸学说》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60……基于信息化教学的大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探索研究 61……“大学英语慕课”建设思路与体系结构研究 62……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城疫免疫抗体监测教学实践 63……基于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64……数据结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65……医学统计学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与评价 66……慕课时代大学新型“教”与“学”教学实践模式研究 67……国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析 68……基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反思

69……后慕课时期“SPOC”在职业教育中应用的可能路径探析

70……巧借微课教学 翻转别样课堂——“文化创新的途径”一框的实践与思考

71……教师教育课程开放资源建设与翻转课堂实践研究——以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有效教学”的建设为例

4/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72……新形势下高校语言类课程群及教学资源体系化建设刍议 73……关于“微课”与高中物理教学相结合的几点思考 74……谈翻转课堂设计思路

75……浅谈翻转课堂对于数学高效课堂的作用

76……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中的优势和局限性研究——以化工制图课程为例 77……“互联网+”时代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刍议 78……基于翻转课堂视角下的成人教育教学模式 79……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80……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翻转课堂的教学启示

81……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验研究——以高校武术选项课为例 82……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83……需要不断注入活力四射的课堂新文化 84……本科电子文件管理课程改革初探 85……“慕课加翻转课堂教学”成效的实证研究 86……翻转课堂与慕课融合促进教学资源均衡研究

87……“翻转课堂”、“反慕课”影响下的研究生文检课改革探索与实践 88……慕课时代翻转课堂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89……基于交互式实验模拟软件的翻转课堂模式设计与应用——以“虚拟多媒体教学系统”为例

90……高校翻转课堂:现状、成效与挑战--基于实践一线教师的调查 91……中学地理翻转课堂与微课(慕课)教学研究进展 92……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及微视频的五大关系辨析

5/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93……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在开放大学中的应用研究 94……“慕课”背景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创新之思 95……通达翻转学习:慕课时代翻转课堂新模式 96……依托慕课理念探索我国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97……翻转课堂教学:经验与趋势 98……慕课背景下中国高校教学模式研究

99……基于网络资源的高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关系》课程为例

100……“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北京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11.初中综合实践课选题 篇十一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开放性 探究性 语文资源 合作

一、前言

在语文教学中,课的类型多种多样。有以感知为目的的观察课,以理解为目的的讲读课;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为目的的语文交际课、说话课,以发展思维能力和读写能力为目的的探究课等。但在目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只重视以理解为目的的讲读课,而不重视其它类型的课,更忽略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而这种综合实践活动能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的要求。这种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语文课外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体育运动会、文艺活动)、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等等。

二、开展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性活动的体会

1.利用自然、生活中的资源,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生活即语文。从社会生活、自然现象中去发现问题,展开语文实践,进行探究性学习,可以实现语文教学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机会。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时,怎么办?以往,一般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或请学生帮助解答,而忽略了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从大自然去观察、体验,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做,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今,我们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如针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就可以让学生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搜集资料,了解奥运会的来龙去脉,了解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历史,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结合学校的秋游活动,开展《找秋天,赞秋天》活动,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秋游,找秋天”“说秋天,画秋天”“赞秋天”等。对一些最新的重大国际新闻,全球关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搜集有关的新闻图片、文字,各国人民、政府对此事件的关注,此事件对各国、对世界的影响等,分类整理,发表自己的意见。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信息,研究作品写作背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信息社會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他们了解的信息有时比老师还要多。我们看到,在一些语文课上,老师在介绍文章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时,有的学生漠不关心,或者根本就不听,因为他早就知道,或者不想知道。当我们让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靠课文不能解决的疑问时,他们很有兴趣,一定想办法解决,汇报交流时也一定会积极主动。

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要新颖多样。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要新颖多样,这是能否有效地突出活动主题和表现内容的重要方面,也是直接影响活动课效果的重要因素。“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其形式也应当新颖多样,以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1)经典诗文背诵活动。每周背诵一诗(文),并且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范围的背诵比赛活动,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增强传统文化素养。

(2)影视文化欣赏活动。学校有选择地播放一些优秀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影视片,并做到观看、欣赏、写作三结合,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3)参观访问郊游活动。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历史文化名胜,游览家乡美丽山河,参观先进生产企业,拜访社会著名人物,使学生在实践中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现代科学技术,开拓学生视野。

(4)文学名著鉴赏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读名著、评名著活动,将课程标准推荐的10部名著,按照学生的接受程度,分配到各年级,让学生按年级顺序进行阅读,并提通过讲座、评论、赏析活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5)文学社团实践活动。组建文学社团,开展文学创作活动,办好社报社刊,培植文学业新苗,增强人文素养。

(6)语文探究学习活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指导“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归纳重点积累知识,扩大语文视野,提高对语文知识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所以,教师应指导帮助学生获取资料,如提供小主题,提供相关的网站参考书籍活动方式,并安排组织学生收集整理资料,

待学生阅读交流和思考成熟以后,方可放任学生按课文展示的方法和步骤主动去实践,去体验,从而形成自己的思考探究成果,并将调查思考探究的成果用文字展示出来,这种做法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知识,而且让学生围绕知识进行了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语文对其他学科的辐射作用,在迁移和拓展中使知识和能力融为一体。

三、结束语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活动工程,它是在一个个很小的活动中对学生语文能力的一次次熏陶,是一个在润物细无声中提高学生创造力的过程所以,综合实践活动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它应是一条贯穿于学生语文学习的线索,一头连着课堂,一头连着社会学生应该是被这条线穿起的一颗颗珠子,在运动中碰撞,在碰撞中升华教师只能做一个接线的阿婆,什么地方的线断开了,教师就把它接起来教师永远不能去充当被线穿上的珠子,否则,就会造成上面所提到的种种现象,使我们开展的活动失去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材设计特征及问题——以人教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05/1116423.

[2]李建军.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J].学周刊,2011/03286.

[3]崔晓凤.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几点看法[J].科技资讯,2012/1416.

12.初中综合实践课选题 篇十二

一、确定语言项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康德曾经说过:“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由此可以看出,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学生要是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会在学习中变得散漫,不知道该学什么和怎么学。在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太注重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或者往往根据自己的意愿确定学习目标,而这些学习目标又和学生的实际认知习惯不符。在综合实践课的背景下,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和学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这样就会使学习目标在设置上符合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比如在进行牛津版九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Colour这部分知识点的学习时,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确定语言项目学习目标。由于这一单元的内容和颜色相关,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There are many color in our living environment. I like the blue color because it is like the sky and ocean. And which color do you like? 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the reason?”在学生回答了问题之后,教师就和学生一起确定学习目标,也就是识记和颜色相关的英语词汇。

二、引导学生完成项目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有了学习目标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在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加以干预,或者干脆在学生还没完成学习任务时就强行终止这些学习过程,然后将自己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这种做法很显然是不科学的。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很难真正掌握英语知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在综合实践课的背景下,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完成项目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自主开放式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帮助学生增强英语水平。

比如在教授牛津版九年级英语(下册)Unit 1 Life in Mars这部分的知识点时,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完成项目学习任务。这一单元会涉及到个人情感表达以及航天词汇等知识。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这样说:“In this unit, we will learn how to express our personal feelings about future And we will learn the vocabulary about astronauts’equipment. Now please learn by yourself. And if you hav any problem, please let me know.”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他们提高英语水平。

三、科学评估项目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养成正确学习观

除了学习目标的确定和学习任务的完成以外,项目的科学评估同样不可或缺。在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估方式较为单一,他们通常只是给学生打个分数,评估过程就结束了。很显然,这样的评估方式不能够完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在综合实践课的背景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在课堂教学中科学评估项目学习成果,即进行纵向评估和多元化评估,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对这些不足加以改正,提高学习效率。

13.综合实践课总结 篇十三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联系,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社会生活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实现教育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关注生活世界、发现生活世界、探究生活世界、回报生活世界。

一、引导发现生活的真

学生对自己生活的认知是与生俱来的,是感性的,缺乏一定的自主性、系统性。在开展实践活动之前,老师给予示意,使学生对生活世界的认识带有明确的目的性、主动性、思考性、探究性,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主动地发现生活世界的真。使学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了。

二、引导理解生活的善

由被动认识生活世界到主动发现生活世界,学生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增强,但是生活在蜜罐中的孩子,因为年龄、生活环境、物质刺激等因素的关系,对生活世界的理解是肤浅的。而且他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激情高却不能持久,认知生活世界停留于表面现象,探究问题能力不强。因此,活动的设计一定要有深度,要能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内涵,进一步理解生活。

三、引导体验生活的趣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中的“小皇帝”,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体验生活对他们来说是遥远的事。而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最突出的特性,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强调动手操作和实践。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为学生创造大量的实践机会,学生在活动的开展中可以运用新知识、新信息去理解、说明、解决各种问题,体验生活小主人的乐趣。

四、引导感悟生活的美

生活中处处蕴涵着美,对于这一点,学生应该不仅仅满足于“有感”,而且应该有所“悟”。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都是源自于对生活的“悟”。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世界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从生活小事“悟”起,开动大脑,运用双手,创造出一项项小小的发明。

14.综合实践课论文 篇十四

——记崇远希望小学的特色综合实践活动

崇远小学是一所西部农村希望小学,在这里的学生中75%以上的为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在学习和生活中普遍显得生活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自信,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崇远小学利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走出了一条崇远小学特有的综合实践课型。

崇远小学综合实践课,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个是课内的知识性学习和研讨,一个是课后的实际参与实施,再一个就是总结经验,汇报拓展。这样既让学生学习了知识,又在实际的参与中,把理论联系了实际,并不断总结,改变了学生在学科课程中被动学习的局面,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一、课内的知识性学习和研讨。

综合实践课讲究的是“经验与操作相结合”,并且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因些每位教师在实践课的选题上根据班上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自己的侧重点。不过总的来说他们都为了课程更生动,课前和课堂上都做足了功夫。

课前的课题的选择和课堂上方案的制定是综合实践课准备阶段。首先是让学生对自己身边的社会、自然现象进行了解,发现问题,初步确立综合实践的课题题目,在学生对身边的社会、自然现象有了初

步观察的基础上,我们的教师在教室里让学生进行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提出问题,再次确定主题,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和资料做出活动方案。

比如在六年级“家乡特产知多少”这个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的老师就是这样对学生进行引导的。先是由老师和同学们根据家乡的实际情况,提出活动内容,明确地提出学习的任务:讨论、研究“家乡特产”问题。然后由全班共同讨论生成研究的子内容,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了家乡的辣椒——学校所在地是石柱县的万亩辣椒示范基地。接下来就是在上课的时候共同讨论,策划活动初步方案、明确分工。老师在开展的过程中,对学生们指出了活动需要注意的事项并聘请相应的辅导老师。过一段时间,老师在了解到搜集资料基本完成了,就组织同学们讨论,并放手让学生自己确立活动方案、主题和计划。只是在确立方案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方案的设计。教师通过帮助研究小组完成研究方案的设计,并给予指导从而控制研究的进程、方法、质量等因素,最终活动方案设计、方法、分工、活动步骤等的形成,就是可实施的活动方案了,这样活动的准备阶段就算完成了。

二、课后的实际参与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前期的准备工作就是为了更好的实施。崇远小学为了更好的结合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利用学校的地理优势,开辟了两处“社会综合实践基地”,并在实践基地里给每个班划拨了两块,让学生和老师根据制定的方案,实地进

行实验。

比如六年级的“家乡特产知多少”方案在确定以后,老师就指导学生在实践基地里,让同学们结合前期搜集的知识,了解辣椒生长所需的各种条件,在实践基地里选了两块易接受阳光照射、地壤肥沃的土地作实验地,再由推选出来的三位得力管理员对地进行丈量,然后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平整土地、播种、施肥等,从这时开始,进入了分工合作的阶段,按前期制定的方案,哪些负责施肥,哪些负责浇水,各施其职。在这期间,学生们积极性很高,每天到实践基地处去观察,把观察到的情况、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写成观察日记。当辣椒的幼苗生长出来以后,学生们更是无微不至地照看着这些小苗,负责记录的同学,甚至拿尺子每周量一量作物的高度,用图画本画出了辣椒生长的整个过程。辣椒丰收了,同学们利用记录的数据在计算着辣椒的生长周期、辣椒的产量、辣椒的单果重量等等。

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个同学是闲着的,他们感受到了参与的乐趣,他们从中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获得了自信。在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也不是旁观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评价者。并适时的对学生进行了引导和评价。

三、总结活动经验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绝大多数为开放性的问题,开放性问题的解决所涉及的知识一般不会是单一的知识,在实践活动完了以后,要及时的让学生总结活动经验,包括在整个实施过程中的得失,并与之前

制定方案时搜集的资料进行适时对比。

六年级在“家乡特产知多少”这个实践活动中,在辣椒丰收后,同学们将成果用板报的形式向全班作了汇报。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或活动后的感受和收获,形成了文字记录,并张贴在宣传栏上,扩展了本次活动的影响面,和全校师生一起共享资源,分享实践的快乐!

15.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选题探索 篇十五

一、立足本学科选题

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需要详细介绍和深入探讨的内容。在实施综合活动以前,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通常采用的办法是教师讲,学生听。如:对于诗词,同学们只停留在背、写、鉴赏等表面的东西上,对作者一生的际遇与思想却缺乏深入的了解,因而影响了他们的后续学习。为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指导学生广泛搜集资料,多角度多方位地去审视作者。既可以把他置于历史长河中去品评,又可以用现代人的思维去思索、感悟、评价。“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见人之未见,发人之未发,以此培养学生的历史感和现代意识,增强其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活动课成果呈现形式可多种多样。如了解李白,可以搜集李白资料,了解其一生,把查阅到的相关诗辑录到一起,编成一本专题诗集;还可以表演“少年李白”、“李白戏权贵”、“酒中仙李白”;李白诗绘画、谱曲、编舞;举行“李白诗歌配乐朗诵”比赛等节目。选择课本中出现的知识,举行这样的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发展了学生思维,也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学生的收获是丰富的,李白的形象才会真正在学生心中扎下根。

二、跨学科选题

跨学科选出的研究主题多有很强的综合性,学生不仅能从语文的角度进行研究,还可以站在其他学科角度进行研究。如: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课《探索月球奥秘》。我们可以从月球的起源、地质构造、月貌、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开发月球、人类与月球的关系中选题。从中可按兴趣分组,探讨其中一个话题,也可各组推选代表搜集整理资料作研究成果汇报,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天文台或天文馆,向专业人员了解人类观测天体的历史,了解有哪些著名的天文家及常见观测仪器和现象,开展有关月亮的神话、谜语、音乐、绘画、民风、民俗的交流活动。

从这些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知识可以延伸到语文、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多个学科。这样不仅能有效地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科目和课题,而且研究成果的交流,让学生对月球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对月球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和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三、从家庭生活中选题

家庭,是学生感情最深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家庭生活,同样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源头活水。让学生从家庭中拾贝,体察父母的关爱,体验家务劳动的艰辛,了解饮食文化的丰富,感悟休闲娱乐的丰富多彩。如:六年级上册综合活动课《我爱我家》。为了让学生感知亲情,可以分板块进行,在“阅读中感知亲情”,师生共同交流看报、看电视、阅读到的感人一幕情景。在“生活中感悟亲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生活中父母对自己无怨无悔的付出,这是学生最动情的时刻,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真情,抒发实感。在“行动中培养亲情” ,让学生谈回忆,谈自己做了哪些让父母开心或伤心的事。老师引导并号召学生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这样的活动话题融知识、能力、情感、教育于一体,从讲故事到真情表达,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从社会生活中选题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变化万千,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这样,选题犹为重要,要从学生的能力、实际生活和兴趣考虑,切忌选择大而空或学生驾驭不了的话题,以免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如:综合活动课《我的家乡》,同学们搜集了众多的资料。我们留下了大家感兴趣的家乡的名人、饮食文化、自然景观来交流。同学们积极性很高,活动结束后,他们感触颇多。原来我们家乡在历史上有这么多的名人,民俗也丰富多彩,景点也具有这样深的文化内涵。

当然,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有生活的情趣,强烈的好奇心;要有时代感悟,随时张开摄取信息的触角;要做杂家,对各个领域的知识都要涉猎,既要熟谙诸子百家,又要略通天文地理。

16.综合实践课例 篇十六

一、活动背景:

近几年来,经常听到老师或家长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白眼狼’,怎么关爱都不知好歹,一点也不知道关心人,学校和老师像是上辈子欠他的。当学生犯错误,老师严格管理时,不从自身找原因,而认为老师小题大做,故意跟自己过不去。”;“现在的孩子只会享受生活,就知道吃、喝、玩,向我们提要求,而却从不想到为我们做点什么?”听了这样的话,我们不由得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现在的孩子真的是不懂得感恩,变成了所

谓的垮掉的一代吗?”

二、活动目的:

1.让学生搜集身边和世界平凡而伟大的父母的感人故事。学会以写信、绘画方法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2.让学生认识到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从小就应该尊重,热爱,关心长辈。并懂得知恩,感恩,报恩。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实践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活动准备:

1.歌曲《感恩的心》等。

2.文章《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3.教室场景设计(含主题课件)

4感恩调查问卷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我们都知道音乐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所以今天老师特意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想与大家一起分享。(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插语(是呀,家是温馨的港湾,当你受伤时,会想到它;当你郁闷时,会记起它;家中有唠叨的母亲,严厉的父亲,疼爱你的爷爷奶奶,在家里每天都发生着普通而又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请同学们敞开心扉,用心聆听爱的故事!)

听音乐后,你们爱自己的家吗?(板书、齐读活动主题)

(二)感受恩情:

(1)提供与综合实践活动“知恩于心,感恩于行”主题相配套的小故事《奇迹的名字叫父亲》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详细阅读。

所谓感恩 , 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希望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天性 , 它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 ,通过教育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并对其回馈以感激的眼光 , 从而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 , 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

(2)感恩小调查:

1、爸爸、妈妈每天早上几点上班?晚上几点下班?

2、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你知道父母的健康状况吗?

3、爸爸妈妈每年挣多少钱?为你花费多少元钱?

4、你能为父母分担忧愁吗?你知道父母的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

5、你会为父母做家务活吗?

6、你知道你的父母最喜欢的东西吗?

7、你知道爸爸妈妈对你的希望是什么吗?

数据统计,各小组汇报自己小组情况,随机抽取几位学生的答卷说明。

目标:让学生深刻感受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同时学会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更多的关爱。

(三)回报恩情:

“知恩必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我国的传统文化里 , 既推崇“施恩不图报”, 更推崇“知恩图报”, 古训“知恩不报非君子”、“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滴水之恩 , 当涌泉相报”妇孺皆知。这些都说明 , 传统文化认同“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 , 是做人起码的修养。“重拾”感恩教育 , 是人性的需要与回归 , 也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对接和传承。】

1、安排所谓“三个一”活动,就是春节给恩师发一条祝福短信;为父母准备一个生日礼物,最好是自创自制的礼物;写封感谢信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为保证活动效果,精心策划活动方案和操作步骤,并提出明确细致的要求。

(1)在父母生日这天,为父母准备一个生日礼物;

(2)写封感谢信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3)评选优秀征文,并将优秀征文及获奖名单粘贴在班级展板进行展示。

四、反思:

俗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校把感恩的种子播种在学生们的心田里,经年的浇灌和呵护,收获了什么呢?或许,从以下场景中我们看到了感恩教育的点滴果实。

场景一:每天早上,步履匆匆的老师们穿过餐厅,走过校园,直到进入教室,耳边总会伴随着响亮的声音:“老师们好”,这句问候一直持续到早读开始。

场景二:学生自习时,你准备判作业,低头找了半天,发现没带红笔,低声询问第一排靠的最近的学生:“有红笔吗?借用一下行吗?”话音未落,四五枝红笔杵到面前。你微微一笑:“谢谢啦,一枝就够啦。”

场景三:严重的喉炎、咽炎或者支气管炎困扰着你,上课咳得脸红脖子粗并且直流眼泪。放学了,回到办公室,几盒金嗓子喉宝或许是别的什么止咳药正静静地躺在办公桌上,上面一定有一张小纸条,简单的几个字一下子让你热泪盈眶:“老师,祝您早日康复”除此之外,上面还画了一张可爱的小笑脸。

17.初中综合实践课选题 篇十七

一、内容要求。学生调研单位不限,报告要求亲历亲为,真实可信,禁止网上转载,胡乱抄袭,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并要求调研所在单位对学生的调研报告出具文字证明及加盖印章。报告先介绍本次社会调查的目的、时间、地点、对象和范围、方法等。然后对被调查事物的概况,如有关背景,历史和现状,主要成绩或问题等进行阐述。结尾可以采用各种写法,比如总结全文、指出调查对象仍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构想、抒发感想体会等。

二、考核要求。调查报告上交后由思想政治课教研室所有教师统一评阅,并对优秀的调查报告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精神奖励以开会表彰的形式进行,并颁发荣誉证书。实践活动课以100分计,60分以上为合格,合格成绩记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学分体系,占总分的10%。希望各位同学认真对待。

三、参考选题。(以下题目作为参考,可以在这些题目外另选其他合适的题目)

1、改革与发展

改革开放给当代青年带来的变化

关于中国贫富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调查

城镇居民电视节目观看情况调查报告

中国教育不公平问题的调查报告

党群关系问题调查研究

关于城管问题的调查报告

对三资企业剥削现象的调查研究

关于物价上涨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

“物价上涨”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调查研究

关于房价畸高现象的调查

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调查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调查研究

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报告

2、社会观察

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退休老人生活调查报告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

中国的肥胖问题

对乞讨现象的调查

全民健身普及情况调查

中国网络游戏用户情况调查

青少年犯罪研究

网上购物市场调查

关于离婚的调查报告

钉子户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慈善文化调查

六合彩背后的思考--关于六合彩的调查

关于盗版侵权问题的调查报告

城乡社会风气现状调查(新风尚、新风气、存在问题)

当代民间信仰(如佛教、基督教等)的调查研究

社会转型时期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调查研究

3、新农村建设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村民民主选举现状调查及法律研究

家乡“重男轻女”思想的农村现状调查

关注失地农民的生存状态

农民工就业问题

关注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

农村义务教育问题

农村合作医疗现状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调查

农村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途径调查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调查研究

乡村学生接受教育与学习情况调查

农民工健康问题调查未成年工人调查

关于“部分外出务工人员的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基础课教学部

2010年12月28日

(附:实践报告格式样本)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调查报告

姓名(本/专)科专业、年级

调查报告题目

成绩:

年月日

调查人: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

关于大学生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就此问题,我对西安部分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

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四、调查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

五、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六、结论与建议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我希望当代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七、附录

上一篇:档案管理工作指南下一篇:跳水教学设计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