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团委加强支部建设激发组织活力

2024-06-27

公司团委加强支部建设激发组织活力(精选7篇)

1.公司团委加强支部建设激发组织活力 篇一

班组建设,激发企业组织细胞的活力

南充 赵建国

嘉陵江畔,群山起伏。

望“五城”内外,欣欣向荣。

待明日,看多姿雪花迎风招展,香飘万家。

2013的夏天严正以待,蓄势待发,这与遵循集团重视加强班组建设、夯实基础管理、提升员工执行力密切相关。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的生命活动单元。班组建设是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力量,是企业基业常青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开展班组建设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固本强基、创新推进,从而促进基层班组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建设,营造和谐人文环境,打造高绩效班组,建设一流员工队伍,助力公司目标的实现。

班组管理问题呈现

近年来,公司通过实施改善班组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进一步夯实了班组管理基础,基层班组面貌不断改善。但在一些基层班组里依然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阻碍着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管理效能的发挥。比如:班组负担较重的现象还没有彻底扭转;班组奋斗目标不明,成员使命感、责任感不强;一些班组长个人的工作作风过硬,技术技能很强,但对于如何在班组内抓管理、带队伍却不内行,影响班组管理效能;部分班组成员工作主动性、协作性差等等。

追本溯源

从实际情况看,公司的规章制度严密,奖惩分明,工作标准、流程清晰,为什么上述问题在基层班组却屡见不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基层班组在工作中更多地关注硬件管理、制度建设和员工表面上的变化,对员工内心需求和思想变化则关注不够,对实施文化管理研究还不足。究其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员工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二、公司发展方式的转变逐渐加快,新的先进设备及技术引进与开发,需要员工具备强烈的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近些年来,公司新进员工大多拥有较高的学历,知识面广、思维活跃,而且绝大多数具有独生子女的家庭背景,心理、性格的独特性十分鲜明。

四、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各种利益调整力度越来越大,对员工心理上、思想上的影响也愈来愈深刻。对于以上这些情况,在班组管理中应当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探寻自己的《孙子兵法》

系统思考

古人曾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实际上就是一种系统思考后的结果。大家都说班组负担重,那么班组为什么负担会重?是因为班组接受的检查评比多,参加的会议和活动多,上报的统计报表多等;为什么会存在这“几多”现象?是因为班组面临着条块交叉管理,即“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每一个专业、每一个层面都要把工作延伸到最基层去;如果以系

统的理念进行管理,就能够整合各专业、各层次的工作任务,而不是各口各线都站在各自的立场,从各自的角度看问题,就可以避免看起来层层都在落实,可能层层都没落到实,每项工作都在强调重要,到了基层可能就不知道哪项工作重要。如此抽丝剥茧式的思考,就能够发现问题的根源、事物的本质。缺乏系统思考的管理,往往会导致目标模糊、力量分散、效率低下。

自我超越

当前,公司发展不断加快,新设备、新技术越来越多,管理变革力度也越来越大,这些变化会对基层员工的心理产生影响和压力。如果在班组管理中一味地使用硬性措施去施压、去强推,往往会引发员工内心的抵触情绪。因此,班组管理要善于通过柔性的手段加以引导,增强员工学习新技术、熟悉新设备的信心,加大对改革政策、措施的宣传解释力度,消除员工在心理上对调整变化的担忧和畏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班组员工是因为自己想要改变而改变,而不是因为企业需要改变而改变,最终才能走上自我超越之路,进而增强企业的创新力和创造力,不断促进工作绩效的改善和员工个体生命的丰富。

心智模式

在班组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上头叫干啥就干啥,领导说咋干就咋干”,其实这就是员工心智模式的外在表现,在这样的心智模式影响下,员工的工作必定没有主动性,仅仅是按部就班地进行,更不会有创造性,由这样一些员工组成的班组也必定没有激情、缺乏活力。面对这种情况,管理者应当运用“ 反思”和“探询”两项技能,研究员工为什么会形成那样的极具负面性的心智模式,或者总结自己在管理活动中有哪些思想和行为对员工造成了不良影响,在与员工的互动交流中深刻反思和深入探询,不断地改善基层员工和管理者自己的心智模式,才能促进管理活动更加有效。

愿景

在一些基层班组,共同愿景缺失和模糊的情况十分普遍,班组成员往往只关注眼前的具体工作任务,对于本班组存在的意义或所要达到的目标,不甚关心甚至压根儿就没思考过,久而久之班组就出现“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的状况。比如下班后大家各回各家,相互之间很少来往和交流,很难形成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班组,很难保证不出安全事故。所以,结合班组特点和成员个人愿景,通过反复的思考、讨论和提炼,形成班组共同愿景,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创造力,保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班组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团队学习

目前基层班组里与团队学习不相适应的现象大量存在,比如一些班组成员不愿坦诚布公地谈出内心想法,不能大胆表达自己的建议意见,尤其是在遇到诸如安全责任之类的问题时,心理防卫更加森严壁垒,既不能够直面问题,也无法深入探究问题的根源,最终导致问题的症结没有根本消除,一些隐患长期存在,习惯性违章层出不穷。在开展团队学习的过程中,要求成员暂停个人主观思维,彼此用心聆听,自由而有创造性地探究团队面临的各种问题。在交流沟通时必须摒弃“习惯性防卫”心态,勇于面对心理上的困窘和威胁,既不能无原则地折中妥协,也不能争得你死我活,否则,团队学习就会流于形式,无法触及内心世界。

开展学习型团队创建工作并非给班组增加额外的负担,而是在班组管理中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促进班组团结,增强班组活力,提升班组创造力,与班组日常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引入学习型组织理论,创建学习型团队,推动班组管理上台阶,值得探索和运用。

2.公司团委加强支部建设激发组织活力 篇二

一、加强职工之家建设的重要性

职工之家的建设, 对于稳固国家和党的领导, 保护职工最根本的权益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加强职工之家建设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 工会工作的内在需求。在同煤集团煤峪口矿内部开展职工之家建设活动, 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企业职工, 新时期职工群众的基本工作要做好, 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基本要求。

( 二) 实践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我党建设和发展的制胜法宝是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尊重群众, 在同煤集团煤峪口矿内部加强职工之家的建设,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群众, 按照党中央的要求, 坚持把建制、建会、建家紧密结合在一起, 从而赢得广大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 三) 随着同煤集团煤峪口矿基层工会组织的成立, 为更好的满足工会工作在新形式的基本要求, 新形势对工会工作的直接要求, 尤其是一些私有企业组建企业工会之后。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同时要求我们不断加强职工之家的建设, 将工作的中心逐渐转移到基层工会上, 尽可能的覆盖到每一个家庭,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每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职工之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 民众对职工之家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

目前, 大部分同煤矿职工对职工之家的建设存在一个错误的认识, 对于他们来说职工之家就是摆几张桌子、找几间房子、添置几样活动用品、摞上几本书就构成了职工之家。因此, 大部分职工活动的开展只注重在“硬件”上下功夫, 而对职工之家建设的实质内容给予了忽略, 从而导致职工之家建设的真正意义缺失。在现实生活中, 衡量职工之家最有效的指标就是对成员的服务是否有依赖感、亲近感、归属感, 是否愿意为家奉献。同煤集团煤峪口矿职工之家的建设忽略了“以人为本”的建家理念, 对其中存在的“硬件”困难无法得到有效的克服, 从而导致素质建设、思想建设、文化建设、民主建设等“软件”无法得到更好的开展。

( 二) 党政对职工之家的建设缺乏足够的支持

通过相关调查发现, 基层党委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建设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但是却忽略了职工之家建设的重要性, 对于一些企业的职工之家建设未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帮助。职工之家的建设过程需要得到党政方面的有力支持,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职工之家各个环节建设的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是将广大职工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让每一位职工都能够充分享有民主权利、劳动权利带来的经济利益, 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来自于党的关心和照顾, 从而愿意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国家的发展。

( 三) 工会队伍建设不足

基层工会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 其涉及到职工法律援助、权益保护、日常活动开展、技能培训等工作, 但是大部分地区的基层工会队伍建设比较落后, 甚至有些单位仅有主席一个“光杆司令”, 对于越来越繁重的工作往往出现力不从心的问题。

三、加强职工之家建设, 激发基层工会活力的措施

( 一) 党政齐心, 共同建家

在进行职工之家建设过程中, 需要得到各方力量的支持, 并且把职工之家建设作为未来工作的重心来看待, 必须常抓不懈, 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来进行落实。在进行职工之家建设过程中, 要尽可能听取职工的建议, 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职工的小家, 以小家促大家来更好的推动企业的发展。在职工之家建设过程中, 基层工会一定要真心真意的为职工着想, 真心实意的为职工说话, 尽可能取维护每一个职工的合法权益。在进行奖金分配的过程中, 工会干部要向职工一方倾向, 尽可能为职工说话, 尤其是一些有家庭困难的职工要给予特殊照顾。党政干部还要定期与职工进行交流和沟通, 从而让职工体会到来自于企业的关怀。

( 二) 扶贫救困, 促进团结

扶贫救困是企业职工之家建设的核心, 因此要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扶贫体系, 并构建一个以医疗服务、互助保障、走访慰问、残疾人管理等为主的扶危救困体制, 对企业贫困职工进行定期考核, 并定期开展送温暖活动, 从而更好的提高企业职工的归属感, 促进企业的团结与发展。

( 三) 营造良好的建家氛围

在加强职工之家建设, 激发基层工会活力的过程中, 要尽可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建家氛围。近些年来, 企业要从实际出发, 将创新务实增效作为职工之家建设的主要目标, 强化工资行商制度的管理。明确基层工会工作的主要目的, 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对职工之家建设的实效进行动态考核, 对其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给予解决, 以保证职工之家和基层工会朝着制度化、科学化、标谁化的方向发展。

( 四) 促进工会队伍的和谐稳定

在进行职工之家建设过程中, 要尽可能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因为其是促进工会队伍的和谐稳定的关键, 因此在职工之家建设时要做好以下几点: ( 1) 对不同职工的实际需求进行了解, 同时还要对每位职工的收入情况、思想动态、生活情况等进行针对性的了解和帮助; ( 2) 对不同职工之间所出现的利益矛盾要给予妥善的处理; ( 3) 基层工会要把企业职工作为工作的重点, 尤其是一些困难职工、低收入职工要给予特殊的帮助。

四、结束语

在进行职工之家建设过程中, 要尽可能激发基层工会的活力, 同时还需要从基层工会的职能来对其进行创新, 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解决, 从而使基层工会充满活力, 更好的推动职工之家的建设。

摘要:职工之家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工会干部是职工群众最值得依靠和信赖的“家人”。同煤集团煤峪口矿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职工之家建设, 更好的激发基层工会活力是工会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做好这项工作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本文将会对加强职工之家建设的重要性, 及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措施给予介绍, 以更好的激发基层工会活力。

关键词:职工之家建设,存在问题,激发基层工会活力,措施

参考文献

[1]郭晓娟.全面加强职工之家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工会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 6 (10) :63-64.

[2]徐国方.新形势下加强职工之家建设的途径[J].山东工会论坛, 2014, 9 (2) :59-60.

3.公司团委加强支部建设激发组织活力 篇三

一、如何有效激发基层工会活力

(一)确立全局观念,夯实自身基础。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新世纪新阶段工人运动的主题,服务大局,紧贴中心。工会要更好地服务大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全面加强工会基层工作,夯实自身的基础至关重要。目前,工会基层工作的现状还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新建企业与日俱增,职工队伍不断壮大,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大量涌现,使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的任务越来越重。因此,我们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增强固本强基的意识,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增活力、促发展的工作。

(二)提高维权能力,切实履行各项社会职能。为适应现阶段我国劳动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迫切需要,工会基层组织必须与时俱进,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切实履行好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工会只有按照中央的要求和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理直气壮地切实履行好基本职责,才能得到所在单位职工的认可,才能把职工和群众有效地团结在党周围,真正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基层工会必须坚持用辩证的观点去开展工作,更善于把维权融入改革、发展、参与、帮扶的全部过程,并通过全面履行各项职能来提升维护职能效应。突出维护职能的需求,全面加强基层工会工作,必须最大限度地把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的广大职工群众组织到工会中来,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调整劳动关系的机制,重点维护好职工群众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等方面的权益;必须坚持依法治会、依法维权,把《工会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用好用足,落实到基层。

(三)积极推进工会的群众化、民主化进程。深入推进基层工会群众化、民主化进程,是工会组织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是符合党的十八大关于扩大基层民主要求的,是基层工会改革和建设的方向。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在一些基层工会,特别是非公企业工会,许多民主制度、民主生活没有坚持,不选举会议代表,不知道会员代表常任制,不召开会员(代表)大会等问题依然存在。通过这些现象,我们可以确信这些企业的基层工会作用发挥得不够好。当然,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工会组织群众化、民主化的进程和水平不差,能适应目前企业工会开展工作的需要,这一点是无疑的。

二、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几条措施

(一)始终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正确领导,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是工会坚持正确方向和充分发挥工会职能作用的重要保证,工会组织建设是保证工会组织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首先要建立健全各级工会组织,对现行工作机构和职能进行必要调整、改革,完善现行组织体制、工作机制和活动方式,尽快扭转以往工会工作行政化管理倾向;其次是持续抓好先进性教育,狠抓工会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建设,努力提高工会干部的政治素质;再次是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工会组织的活动,在经济、法律、管理等各个方面提高工会干部的业务素质。要勇于在实践中开拓创新,用创新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提高工会工作活力,确保工会重点工作落到实处。针对基层工会人员少、任务重、难度大的客观实际,必须建立和完善各种工作机制。一是民主管理机制。不但要根据基层实际,不断丰富和充实职代会内容,创新职代会组织形式,还要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制定,与机关及有关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使工会与管理层的沟通渠道更加畅通,最终实现维护职工权益的目的。二是协调劳动关系的机制。三是工会工作评判机制。就是要建立让职工群众来评说工会工作,以职工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工会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彻底丢掉自我总结、自我陶醉的工作方法。

(三)认真履行工会维权基本职责,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突出维护职能是工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会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大成果。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是工会安身立命的根基所在。

(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思想政治工作,促进队伍的和谐稳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促进队伍和谐稳定的基础,要履行好这一基本职责必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要认真调查了解不同职工群体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不同的思想动态、收入情况、生活情况以及迫切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二是要积极参与协调机关不同职工群体间的利益关系。三是工会真正有效地履行维护职能,必须把一线职工作为主要工作对象,把低收入职工、困难职工作为突出维护职能的重点。

4.公司团委加强支部建设激发组织活力 篇四

团的基层组织是团的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团的全部工作和建设的基础。基层团组织建设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团组织能否密切联系团员青年,关系到团的各项工作任务能否落到实处。杏山村团总支历来高视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近些年来,在村党总支和镇团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村党总支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加强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培养团员青年在社会上的生存和适应能力,不断加强团的自身建设,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为我村的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以人为本,加强组织队伍建设

杏山村团总支现有团干3名,团员75名,全村青年人数642 人,是一支自主创新、团结务实,勇于奉献的队伍。村团总支着力于团员队伍建设,先后组织团员青年深入学习开展“增强团员主题意识教育”等主题活动,同时积极做好团员接收及“推优”工作,在广大团员青年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一)、多措并举,加强团组织队伍建设,强化团员意识,切实提高团员的群体素质。

努力加强我村团的组织建设,健全团的组织机构,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加强团干部培训和团员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创造条件,采取多种形式,以集体带个人,以干部带群众,以先进促后进,不断完善团总支工作和团队工作制度,以切实增强团员意识,发挥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继续大力抓好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并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假期社区服务活动,大力倡导文明风气,树立团员青年的服务意识,环保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二)、狠抓团员基层组织队伍建设。

组织建设是团员各项活动开展的保证。村团总支开展了“摸团情,学团章”活动,为每一名团员都重新建立起了详细的档案。通过摸底,校团委对每一名团干、每名团员的基本信息有了准确的了解。每一名团员都重新学习了团章,参加了一次“增强团员意识大讨论”活动。

二、大力加强团员青年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村党总支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加强团员青年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培养团员青年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奉献意识,不断加强团员青年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推动农村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

三、群心群力,积极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

1、围绕团员青年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组织村团员青年参加了“绿色环保讲座”、“党的先进性和国际形势报告会”等多场讲座与报告会。

2、为加强我村团员青年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荣辱观教育,村团总支组织团员青年“读一本红书、谈心得体会”活动。

3、为丰富假期学生的业余生活,陶冶青年的情操。在村党总支和镇团委的领导下,村团总支开展了“知识竞赛”、篮球友谊赛、“讲诚信”演讲比赛、拔河比赛等系列活动以及积极参加镇团委组织开展的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此外,还组织团员青年开展了义务献血和去回龙敬老院献爱心活动。

4、村团总支精心筹划并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开展各项社会服务活动,为我村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5.公司团委加强支部建设激发组织活力 篇五

——关于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作用的调研

长宁区政协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以下简称中央)精神,对接中共上海市委(以下简称市委)今年1号课题,根据中共长宁区委(以下简称区委)的统一部署,中共长宁区政协党组牵头组织了‚进一步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活力‛的调研。在陈建兴同志的带领下,区政协充分运用区委重点调研课题的组织优势,充分发挥联系广泛、人才荟萃的智库优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等多种方式,学习领会中央和本市关于社会治理创新的一系列要求,认真听取市区有关职能部门、基层社区、社会组织、专家学者、有关领导的意见,从长宁的实践探索出发,在总结回顾基础上,对应新形势新要求,积极开展协商建言,广泛凝聚各方共识,对现阶段需要进一步研究推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促进社会组织领军人才纳入今年的领军人才推荐表彰工作和区政协委员调整工作,并对下一步有关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

一、社会组织等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协同成效逐步显现

1、依据《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社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本次调研涉及的社会组织范围,主要包括依法登记成立的各类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简称民非组织)、还包括党员志愿者工作室、社区群众活动团队以及各类群众自组织等。近年来,尤其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后,区委区政府要求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和中共上海市委的有关精神,积极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多元‚大协同‛,取得积极进展。

(一)社会组织已成为提供社区服务的主要组织形式。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按照市和区里的有关要求,社会组织形式已初步覆盖实施主体。据区社建办的调研统计,长宁街镇综合类、专业类和重点人群服务管理机构中,社区文化中心、社区体育俱乐部、居家养老中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残疾人服务社、司法社工站、综合协管服务社等,均为民非组织或社工机构。在满足多样化社区服务领域,初步形成了传统人民团体‚阵地‛组织(社区家庭文明指导中心已是民非组织)、区关心下一代协会、区老年协会、草根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协同格局,以‚民生‛实事、‚公益‛活动等为载体,在社区各类困难人群帮扶、慈善超市、外来人口子女关爱等服务事项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各街镇建立的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已逐步成为引入社会力量开展项目运作的公共平台。特别是,区凝聚力工程学会和街镇分会,坚持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动员区域内1800余家单位、组建四个义工大队,持续开展‚困难群众关爱行动‛,帮助救助困难群众约17182人、12345户。

(二)助老等领域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已具有良好基础。上 海的老龄化程度已处于较高水平,长宁率先在全市提出了‚幸福养老‛指标体系。面对养老事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在引入社会力量上,全区上下已形成很高共识。一方面,长宁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开展各种助老公益活动,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专业性社会组织参与政策托底养老服务,并鼓励他们拓展非政策托定的养老服务,如今年建成的区‚乐活e平台‛引入社会组织提供助老呼叫中心服务,部分街镇引入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和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与体制内机构开展良性竞争。又如,在全区养老机构37家中,公办8家、床位653张,公办民营4家、床位1013张,社会办25家、床位3605张。再如,鼓励运用社会资源开办老年护理院,全区1189张老年护理床位中,公立医院和民办医疗机构提供数分别为780张、409张,后者占到34.4%。与此同时,在学前儿童教育、心理健康等领域,社会组织正在发挥日益显著的作用。

(三)在社区和谐稳定工作中社会组织已成为重要力量。依据全市的统一部署,长宁在推进禁毒社工、社区矫正社工、青少年事务社工三支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从实际出发,积极拓展,形成了许多自身特色。如,2010年,长宁在‚禁毒妈妈义工队‛的基础上,推动建立了民非组织‚禁毒妈妈工作室‛,开展禁毒宣传、社区戒毒康复治疗和科研以及禁毒志愿者交流 等活动,累计帮扶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就业76人次,其中26人成功戒毒。又如,针对重性精神病人弱监管问题,2013年在全市率先建立了精神卫生专业社工队伍,将重性精神病人纳入更加科学有效的监管服务之中。目前,社工队伍已成为特殊人群和重点人群服务管理的基本力量,相关社会组织则起到了积极的补充作用。与此同时,围绕化解阶段性突出矛盾,街镇党员志愿工作室、妇联的‚开心家园‛等与区相关调处机构协作,共同参与信访、维权等各类矛盾化解工作,积累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如,2013年成立的民非组织‚区医患矛盾调处中心‛,初步形成卫生、公安、法院和保险‚五位一体‛医调工作机制,已受理医患纠纷413件,化解353件,化解率85.5%。

(四)宜居宜商环境建设中的社会协同效应已十分明显。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长宁形成虹储自治家园、葫芦缘议家社等一批小区自治家园,探索了不少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家门口‛工程建设等的会商机制。如,在居民区党组织领导下,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社区警务站(民警)‚四位一体‛机制日臻完善。位于周家桥街道的‚虹桥新城‛,是建于2000年的商品房小区,2012年5月在居委会党总支牵头组织下,指导业委会完成改选,通过‚四位一体‛机制的协同,业委会动员小区1193户居民形成共识,将损毁严重、布局残缺的摄 像头、电子围栏、IC门禁卡全部改建完毕,一改小区治安、卫生、停车环境杂乱的局面,得到小区居民的好评和信任。另一方面,以持续推动凝聚力工程为抓手,形成‚党建联线、行政联手、社会联动‛的工作机制,针对楼宇员工阶段性突出需求,注重运用社会和市场力量,不断深化‚六个便利行动‛,逐步扩大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的互动联动,至目前,经常性服务项目已覆盖57幢重点商务楼宇、占比80%,比较有效的帮助解决了白领午餐、交友、劳动争议等主要诉求。

二、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协同的工作措施有力有效 按照中央和市委关于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长宁以区委区政府名义下发了一系列文件,以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为抓手,抓住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的契机,发挥‚凝聚力工程‛建设的党建优势,在推进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一)将社会组织建设列入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2010年,上海世博会结束后,长宁区委区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若干意见》(长委[2010]89号)。文件明确,要构建服务完善、社会稳定、管理有序、文明和谐、宜商宜居、充满活力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区。文件提出,‚以‘凝聚力工程’学会为平台,推动党组织、政府、社会和 企业互促共融,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扩大群众民主参与‛,‚努力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2011年,区委办印发关于转发《区民政局、区社建办关于长宁区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长委办[2011]32号),要求贯彻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沪委办发[2011]19号)精神,落实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要求,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社会组织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六类建设重点。2013年,区委下发关于《加持和发展‚凝聚力工程‛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工作的实施意见》(长委发[2013]6号),要求‚更加注重凝聚社会‛,‚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之间关系,改进党的领导方式,转变政府职能‛,‚善于领导社会建设、协调多元利益,培育社会主体、提升社会协同、增强社会融合‛。2014年,区委常委会《2014年工作要点》要求,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进一步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拓宽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载体和平台。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标准等,进一步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引导鼓励群众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二)着力打造社会组织建设的生态链。在区委和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有力推进了社会组织建设进程。一是拓宽孵化和培育的渠道。以区社会组织创新实践园为主体,10个街镇 为孵化平台,N个部门条线为载体,185个居民区为基础,构建了1+10+N+185的孵化、培育、引进工作格局。社会组织从1999年时,区内登记的社会组织74家,至今年9月底,已发展为568家、年增长率8%,提前完成每万人8个以上的‚十二五‛规划目标;各类党员志愿者工作室180家,各类群众活动团队1370余个。其中公益慈善类和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445个,约占区社会组织的78%。二是重视社会组织建设载体。初步建立区和街镇两级枢纽型社会组织框架,推动形成‚公益伙伴日‛等一批公益品牌青年公益服务支持中心等一批公益组织,指导街镇推动社区、社团、社工‚三社‛联动。支持发展志愿者协会(网站),至今年9月底,全区注册志愿者人数11万余人,超过全区常住人口的14.5%,为本市中心城区第一。三是推出政府购买服务政策。2011年,区政府出台《长宁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暂行办法》,今年配套制定了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目录、区政府购买服务目录。自2011年以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和资金逐年递增,2014年购买区社会组织服务项目65个、金额2380.9万元。四是促进社会组织的规范性建设。通过自我申报、指导培训、专家评估、等级评定、公示表彰流程,现有10余家社会组织正在进行评审,已有23家分别达到5A、4A级标准(数量位于 全市前列),30家达到3A级标准。

(三)坚持党建引领融合发展。一是注重发挥党在社会公共领域的主导作用。通过区‚凝聚力工程‛学会和分会,通过党组织联动,动员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区域性、社会性、群众性活动。推动商务区(园区)内党建共建,组织物业、街道、商务区(园区)参与区内停车、治安、环境等管理的协商协同。积极培育党员牵头或为骨干的志愿者工作室,目前已有180家,其中19家已转化为登记的社会组织。二是加强社会组织党支部建设。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方法,依托社区综合党委、社区党员活动中心、枢纽型社会组织等,掌握情况,推动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的融合,社会组织党建覆盖率位于全市前列。定期举办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组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五星奖‛评选,通过加强对党组织负责人的教育引领,团结凝聚社会组织领头人。三是重视社会组织领军人才和骨干队伍建设。加强对社会组织人才队伍的宏观管理,支持发展专业社工队伍。特别是今年,在区委关于社会组织建设调研的推动下,社会组织负责人纳入区领军人才推荐范围,三名社会组织负责人被评为区第三届领军人才和第八轮拔尖人才,其中一名结合区政协委员调整,被协商增补为区政协委员。

三、当前需要进一步需要研究关注的突出问题 综合调研情况,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长宁在推进社会组织发挥作用方面成效明显。根据调研中各方形成的共识,对应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和社会组织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当前需要进一步研究关注的问题中,比较突出的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认识上需进一步增强紧迫性和主动性。相对于全国,上海较早启动社区建设,探索解决了‚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的阶段性突出问题,研究推动了社区服务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此过程中,长宁以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为契机,基本形成了城区管理大联动、安全稳定大预防、多方参与大协同格局。但是,随着‚社会人‛的多元化特征日益明显,多样化需求日益分化,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中,条线部门仍然比较擅长以传统的行政指令方式部署相关工作,基层也比较习惯以传统的行政化方式包揽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服务,存在群众受惠感受度没有预期高、工作成果持续长效有困难等现象。总体反映出,对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思想上有认识但不够紧迫,实践上有行动但缺乏经验,在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治理能力方面的主动性不强,对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心存顾虑,步子谨慎,社会组织发展的空间比较狭小。这固然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因素,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客观性,但也必须看到,现阶段多元、多层、多角度的特征,已对传统的行政包揽方式形成新的挑战。

(二)社会组织能力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对应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形势新要求,社会组织的自身能力相对比较弱。一是体制内培育的社会组织行政化倾向比较突出。条线在社区布局的民生等工作的实施主体,虽已设计为民非组织,但与其它体制内培育出来的社会组织同样,基本参照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如人员财政核定,经费纳入街镇预算管理体系等,客观还只是街镇相关职能科室的行政性延伸。这些组织完成上级交办任务十分有效,但很少具备社会组织自我发展的特征。二是草根类社会组织缺少要素服务平台。从调研情况看,草根类社会组织大多比较弱小,财务管理、承接项目、专业服务、筹资能力等很弱,对政府的依赖性很高,而一些已经形成较强专业能力的社会组织,由于显性运作成本比较高,社区往往持比较谨慎的态度。此外,各区以孵化培育为导向的优惠扶持,在积极促进社会组织数量增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专业性社会组织跨区域发展形成壁垒。三是对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途径和形式研究还不深。如,业委会,是基层民主建设的微观基础之一,目前存在不少现实问题。据区有关部门统计,今年上半年信访矛盾较为集中的前五类中,物业纠纷位列第四,同比上升幅度为五类中最高(36.4%)。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业委 会的主体作用和自身规范化建设还需予以更高的重视。又如,在社区的草根类社会组织,不少还只是‚拾遗补缺‛的角色;全区经备案的1360余支社区群众团队,除群众文体活动外,在发挥群众再组织功能、表达居民诉求、提倡公序良俗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参与和协商的方式。

(三)工作合力和政策引导需进一步加强。一是系统推进和工作合力有待加强。基于传统和‚增量‛思维模式,几乎每个部门都有或主管的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建设呈现各部门‚自行设计、自主推动‛的状况,社会组织多样性和工作方式碎片化并存,系统研究、统筹指导不够,由上而下行政推动的‚一刀切‛和基层社会治理的多元诉求有脱节现象,基层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时得不到及时的研究回应。二是政府购买服务还需优化。我区政府购买服务起步较早,发展规范,目前已形成向市场购买、向社会组织购买两个口径,初步建立了部门专项经费和相应购买服务项目经费增减挂钩的安排原则,但准入合格性要求和退出界定还需更加科学,购买软件项目需更有力度,引导合理竞争需更加开放,调动基层积极性需给予更大的自主权。三是配套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从共性的问题上讲,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合理、普惠的财税金融政策不够配套。从区域事权看,社会组织领军人才培养和储备的整体性、制度性 安排需加强,推动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激励机制需改进。体制内产生的社会组织,由于政社不分,出于可靠、低费用等原因,兼职或退休聘用比例较大,缺少职业成长预期,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要求不相适应。登记制度改革后,特别是面对互联网、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态势,对社会组织的有效监管方式,还需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改进。就基层社会治理而言,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的经验和案例,总结提炼不够,社会影响力不高。

四、有关对策建议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并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四大要求,为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在长宁良好工作基础上,依据调研中的共识,主要有三方面的建议。

(一)进一步充分认识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是切实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深刻认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是党中央的重大部署,基层社会治理是构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石,社会组织建设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深刻认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是处理好政府与社会关系的重要途径,对于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方式、坚持基层社会治理中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开创文明城 区建设新局面、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是切实增强改革意识。要站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总目标的高度,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出发,按照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总要求,充分认识当前存在的不适应情况,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紧密结合本区基层社会治理的自身实际,着力深化改革,加强整体推动,注重需求导向,促进开放竞争,坚持党建引领,推进依法监管,努力发展一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较强专业影响力的社会组织,占领社会建设的主阵地。三是切实增强探寻规律的自觉性。认真研究‚治理‛的深刻内涵,着眼于诉求多元化、需求化特征,围绕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探索发展一元引导多元协同的途径、形式和规律,尊重社会组织的主体地位,加强对社会组织回归‚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基本属性的指导,善于突破思想上樊篱,逐步厘清‚公益‛和‚免费‛、‚养人养事‛和合理成本、职业性就业和‚志愿行为‛、政府托底和多元提供、政府购买和社会筹资等等,许多在当前实践中比较困惑的问题。

(二)进一步重视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实践探索。一是增强基层创新动力。将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社会组织建设列入街镇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街镇在社会建设最前沿的作用,着力增强街镇改变传统行政化包揽社会管理和公 共服务的紧迫感和主动性。给予街镇更大的统筹协调、整合激励的自主权,促进街镇培育和扶优并举,在开放竞争中引导社会组织承接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参与自治共治,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二是大力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按照‚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的要求,不断完善本区‚社区公共服务项目指导目录‛,引导社区文化、体育、养老、环境卫生等公共服务事项积极运用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支持社会组织等参与智慧社区建设,促进在特殊人群服务、重点人群关爱、矛盾调处等领域的社会组织有序扩大竞争,鼓励各类社会组织针对特定人群开展困难救助、权益维护、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关系调适等服务,凝聚各界公益人士投身社区公共服务。三是积极搭建社区多元主体利益诉求的协商平台。以平安小区建设、家门口工程、社区群体活动、困难群众关爱行动、六个便利服务等为载体,以社区服务、社区和谐、社区安全为重点,突出养老、物业、矛盾调处以及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服务,积极拓展公共事务空间,探索涉及群众性、公益性、社会性事务公共议题的形成途径,依托社区代表会议、社区党员代表会议、‚凝聚力工程‛学会分会以及‚四位一体‛机制,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在发现服务需求、监督社区管理、倡导公序 良约、提高自治共治水平、建设文明社区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一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政府购买服务运作机制。按照国家、市里和区里的总体部署,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事业单位改革。不断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坚持底线思维。完善有效需求形成机制和遴选办法,优化购买服务的定价规则和竞争规则。鼓励社会组织综合利用街镇各类‚阵地‛和‚中心‛、开发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的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引导社会组织提高社会筹资意识和能力。完善分类、分级管理办法,适度扩大街镇在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中的自主权。二是有序推动社会组织政社分开。梳理街镇层面建立的各类‚民非‛性质的组织,有序推动此类组织在机构、职能、人事、财务等方面与行政机关分离,转变‚事业化‛管理方式,明确其独立法人地位,规范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促进此类组织依法自我发展,在开放竞争中优胜劣汰。与此同时,推动区层面行业协会商会组织进一步加快‚政社分离‛的步伐,进一步增强其在全行业、全要素、全流程中的服务引导能力。三是重视社会组织支持性服务平台。按照‚以社建社‛的原则,将服务社会组织支持性平台建设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鼓励需求开发、标准制定、信息集成、项目管理、财务管理、招投标指导、法律咨询、人力资 源管理培训、理论探讨以及规范化建设评估等要素支持性服务项目,推动区和街镇‚枢纽型‛社会组织增强支持性服务功能,防止新的行政化。四是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将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区人才工作规划和重点工作,拓宽社会组织领军人物政治参与渠道,在‚两代表一委员‛及青联、妇联等群团组织内,设立社会组织代表的适当比例。加强社会组织专业化、职业化骨干队伍建设,呼吁完善社会组织专业人才的职业体系,鼓励研究探索社会组织专业人才分类薪酬制度和合理增长机制,加大对优秀社会组织的宣传,增强全社会对社会组织建设的认同。五是提高依法监管水平。结合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改革实践,按照坚守国家安全和政治安全两根底线的要求,认真总结和完善对实行直接登记的四大类社会组织实施综合监管机制,高度重视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进一步推动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指导社会组织以章程为核心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依法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提高信用监督水平,拓宽公众监督渠道。六是始终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党建引领。按照‚行业归口、分级管理、区域托底、规范有序‛的要求,坚持全覆盖、分级管理、分类管理和条块结合的原则,依托区域化党建工作优势,不断提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有效性和创新性。社会组织的发展过程,也是抓人心的过程,应切实 增强使命感,加强对社会组织领军人物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价值引领和组织引领,促进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好主体作用,团结凝聚各界群众,增强政治认同,增进思想共识。

6.公司团委加强支部建设激发组织活力 篇六

中国工会十四大提出,要加强基层工会建设,重视基层、活跃基层,努力增强基层工会的活力。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激发工会基层组织的活力呢?

一、着眼服务大局,夯实自身基础

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新世纪新阶段工人运动的主题,服务大局紧贴中心。工会要更好地服务大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全面加强工会基层工作,夯实自身的基础至关重要。这是由工会基层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工会基层组织是工会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工会组织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开展工会各项工作的承载者、实践者;工会的各项工作任务都要通过工会基层组织来落实,工会的作用最终要通过工会基层组织来体现。要把职工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来,从根本上说要靠党的坚强领导,就工会组织而言,离开直接面对职工群众的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是不可能的。目前,工会基层工作的现状还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新建企业与日俱增,职工队伍不断壮大,使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的任务越来越重;工会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与职工群众的期望差距较大的问题普遍存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股份制成为所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使工会基层工作又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因此,我们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增活力、促发展的工作。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表明,工会组织服务大局与全面加强基层工作,夯实自身的基础从来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服务大局为加强工会基层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加强工会基层工作紧紧围绕伟大事业的需要来展开,并促其蓬勃发展。党中央曾指出,工会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努力使基层组织的工作活跃起来,要以基层组织是否具有活力作为检查考核工会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党中央总是把工会服务大局的要求和重视基层、激活基层的要求紧密结合,一贯地、现实地提了出来。这应该成为我们做好工会工作的一个规律性认识。

二、突出提高维权能力,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

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这是由工会组织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的。适应现阶段我国劳动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迫切需要,工会基层组织必须与时俱进,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切实履行好表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基层工会只有按照中央的要求和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理直气壮

地切实履行好维护的基本职责,才能得到所在单位职工群众的认可,真正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同时工会基层组织还要从实际出发,履行好其它社会职能。工会履行维护的基本职责与全面履行其它社会职能是统一的、包容的,而不是排斥的、对立的。基层工会必须坚持用辩证的观点去开展工作,要善于把维权融入改革、发展、参与、帮扶的全部过程,并通过全面履行各项职能来提升维护效应。按照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能的要求,全面加强工会基层工作,就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调整劳动关系的机制,重点维护好职工群众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劳动安全等方面的权益;就必须坚持依法治会、依法维权,把《工会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用足用好,落实到基层;就必须坚持分类指导,下功夫打好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工作的基础;就必须切实抓好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基层活力;就必须认真抓好基层工会干部队伍和职工队伍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其工作水平和竞争能力,等等。

三、把握自身特点,推进群众化、民主化进程

深入推进基层工会群众化、民主化进程,是工会组织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是符合党的十六大关于扩大基层民主要求的,是基层工会改革和建设的方向。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工会本身必须是民主的模范”。曾庆红同志代表党中央在中国工会十四大上的祝词也对工会的群众化、民主化提出了明

确要求。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在一些基层工会,特别是非公企业工会,许多民主制度、民主生活没有坚持,不选举会员代表,不知道会员代表常任制,不召开会员(代表)大会,不按期换届选举,不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等问题依然存在。透过这些现象,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些基层工会作用发挥不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它们群众化、民主化水平不适应开展工作的需要,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实践表明,工会的力量存在于会员和职工之中。哪个基层工会群众化、民主化水平高,哪个基层工会作用就发挥得好。反之,就可能形同虚设。依靠会员群众开展工会工作,根据会员群众的意愿开展工会工作,是催生基层工会活力的不竭动力。基层工会要始终把体现会员、职工群众的意愿、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会员和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始终把会员和职工群众作为评判工会工作是否到位、工会干部是否合格的主体

四、加强工会机关建设,提高指导服务功能

工会基层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抓基层、打基础,不是哪个部门的事,而是全会共同的职责和任务。因此,工会领导机关各个部门都要结合开展业务工作,围绕加强工会基层工作形成合力,把各项业务工作落实到基层。基层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可以折射出上级工会指导服务基层的水平。全面加强工会基层工作,工会各级机关

都负有重要的指导服务职责。同时,也因其各自所处的层次不同,在指导服务基层的机制、途径、手段、方法上有所区别。例如:全总、省市工会对基层的指导服务,主要是从宏观参与入手,加强调查研究,做好立言、立论、立制、立法的工作,为基层提供更多的理论、法律、政策和信息服务。各基层企事业工会在抓基层的前沿,其对基层的指导服务主要是以更加具体、更加直接的方式进行的。

7.公司团委加强支部建设激发组织活力 篇七

激发工会活力

晋华宫矿供电科

文建 二〇一五年三月

浅谈如何加强工会人才管理及激发工会活力

摘要:对于一个工会来说人才的培养,人才的管理显得至关的重要,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这个工会在多大的程度上可以满足职工的需求。

工会原意是指基于共同利益而自发组织的社会团体。工会组织成立的主要意图是与雇主谈判工资薪水、工作时限和工作条件等。为了突出和强调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2001年10月27日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即新《工会法》,新《工会法》规定:“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各工会组织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以保障工会组织切实发挥作用,保护、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由此可见,一个工会的强大与否在一定的程度上代替了广大职工的利益是否有可靠地保障,而工会的职能能否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一定的程度上又体现在工会的工作人员的能力的高低上。因此可见对于一个工会来说人才的培养,人才的管理显得至关的重要,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这个工会在多大的程度上可以满足职工的需求。而如何对工会的“人才”进行有效的管理呢?

所谓管理,就是管理者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对系统进行控制的活动。管理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反映这门工作的学科知识,既有管理科学,又有管理艺术。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管理者要做管理工作,就必须提高管理艺术水平。提高管理艺术水平,是管理工作有效性的直接要求,是管理者实现管理职责的重要保证,是管理者的要诀。因此,工会学习、研究管理艺术是很有意义的。

对于人才的管理首先得从基层的领导做起,如何使基层领导具有管理人才的能力,如何培养基层领导的管理才能,这是第一位的。一支军队的强大不是士兵强就有用的,一个好将军是军队战无不胜的关键因素。对于工会来说道理也是一样的。

基层工会干部必须着眼于实现工作创新,应着重提升自身的能力,突出维护重点,促进职工全面发展,切实提升工会组织的创新活力,实现工会重点工作的突破和自身建设的加强。当前,基层工会干部要着重培养和提升五种能力,即学习能力、执行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是要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只有工会干部的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学习力才能得以聚积。二是提升工会干部的组织能力,要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加大源头参与力度,用源头参与来实现有效的源头维护。三是要变活动型为服务型,将主要力量和精力用在重点工作的突破上,用在对基层工会的服务上。四是要加大工作的创新力度,以有为争有位。要在工会理论上进行创新,只有理论创新,才有思路创新、工作创新。五要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在时机与条件成熟时,各级工会要推进以组织形式产业化、机构设置效能化、干部管理职业化、素质要求专业化为内容的工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会抵御社会系统风险的能力,保持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团结和统一,为工会持续生存与永久发展赢得先机和填充动力。

对于工会这个组织来说,为了使其职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员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特长,能否各尽其所能,这是摆在工会领导面前的一个难题。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不是仅仅依靠某种方式就能解决的,这是一个过程,得一步一步的进行。

第一,积极推行基层工会主席直选制。拉近工会组织与职工之间的心理距离;提高工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推进工会组织的民主化进程,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立合理分权、代表职工民意的工会组织架构,形成科学民主、富有效率的决策管理体制,是提高工会决策能力和管理效能的基本方法。前面也说到了,只有一个好的领导是工会这个整体的效能发挥最大的前提,也是进行人才管理的前提。

第二,创建人才管理机制。一要有动力机制。因为每个人到一个组织去工作,都有很大的潜能,但是制度建设能不能把这个人的能力发挥出来,这就要有动力机制。二要有评价机制。做好了没有,做得怎么样,要有正确的评价,评价机制如果不对头就会打击人,削减人的动力。三要有分配机制。我们鼓励职工多做贡献,但不能忽视正常的回报。要让公会的人员有一个正常的、合理的回报,就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分配机制。四要有激励机制。这是激励职工工作的一个必要的部分。四个机制是一个循环,哪个环节出问题,这个循环就出问题,就形不成良性循环。因此可见对于工会的人才管理是一个长久而复杂的过程。

第三,在加快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完善的同时,实行改革对信息人才的使用机制。工会和政府需要努力建立健全的人才使用的政策和法规,敢于从民间搜集素质一流、技术精炼的信息安全人才,来充实自己的管理队伍。各个单位需要勇于推荐、大胆使用和予以重任,使得真正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第四,工会应该引导职工树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的理念,加快推进职工队伍的知识更新。同时,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树立先进典型,不断推动“创争”活动深入持久开展。要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爱护和培养一切为企业殚精竭虑、无私奉献的人才。努力营造学习劳模、尊重劳动、争当先进的企业氛围,充分发挥先进的示范导向作用。

企业应如何加强工会建设,激发企业工会活力

一、要健全完善工会领导组织体系,促进工会的组织活力工会的组织体系是工会开展各项工作和履行职能的组织基础。

首先,要按照《工会法》第十条之规定,在企业25人以上的车间、队、站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在厂(公司)、处级单位建立工会委员会,形成自下而上多级别、多层次的企业工会组织。要重点对重组改制单位工会组织进行重建或改建,实现工会组织横到边、竖到底的网络构架。其次,在健全组织的同时,要发挥工会协管干部的职责,积极与各级党组织协商,按照精干高效、德才兼备和“四化”的标准,大力选拔那些年轻有为、热心工会工作、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或复合人才充实到工会干部队伍中来,为完成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工作任务提供良好的人才保证。第三,要完善企业工会接受地方工会和同级党委领导的有效机制,注重体现企业工会的优势和特色,发挥好企业工会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的自主权,这样更有利于突出维护职能;企业工会要坚持双重领导、各有侧重、便于发挥作用的原则,以形成任务明确、各负其责、自主高效、协调运转的科学组织领导体系。第四,要按照“三个最大限度”的要求,将企业内部聘用的临时工、季节工、农民工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充实工会组织的力量,进一步扩大工会组织的基础,为工会提高凝聚力和影响力补充新鲜血液。

二、要不断提高工会干部自身素质,促进工会的人才活力。

面对企业工会职能拓展,任务加重,人员较少、难度加大的客观现实。首先,工会组织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改变过去形成的封闭、保守的思维方式,培养开放、创新、务实的思维方式,用竞争观念、效益观念、法制观念、信息观念、人才观念和权利义务观念取代不合事宜的旧观念,勇于开拓工会干部提高素质的外部环境。要坚持工会干部岗位培训制度,做到在各级工会年年有培训,工会干部时时有学习的机会。其次,是充分利用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为契机,要求工会干部自觉加强学习。主要加强工会理论、法律法规、文字表达、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在实践中向陈规陋习、传统观念挑战,敢于提出新假设、新观点、新方法,用创新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正确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监督有关法律的执行。从而使工会干部成为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真正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的有用人才。第三,要注重调查研究。要经常开展工会工作研究活动,要激发广大工会干部和积极分子的热情,在不同时期、不同的环境,坚持用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准确把握形势的能力,认真做好工会工作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精确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促进工会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要转变、创新工会工作方法,促进工会的整体活力。

第一,工会工作要“求变”。在当前企业为了不断发展,经济结构日益多样化,工会要在多样化经济格局中发挥作用,必须在复杂的客观环境中,以变应变,找准位置,寻求最佳结合点,体现出变化的态势。要学会根据不同的企业类型,确立工会的工作内容、活动方式、工作重点,体现出针对性、特色性、灵活性和实效性。

第二,工会工作要“做专”。当前,企业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独立性显著提高,工作内容和领域不断扩展和延伸,比如,代表职工与行政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劳动法律法规的监督等工作,涉及的领域广,专业知识强,工会要想完成这些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加快工会干部队伍专业化进程,更好地把握工作的主动性,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第三,工会工作要“依法”。工会要承担起维护客观上处于弱势地位的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必须运用法律武器,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依法建会、依法治会、依法维权。要求工会干部要学深、学透《工会法》、《劳动法》,达到每一条款都能够熟悉运用,成为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专家。

第四,工会工作要“干实”。“干实”工会工作必须突出重点与讲求实效,这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更是工作作风问题。突出重点就是常说的“牵牛鼻子”、抓关键点。重点工作需要集中人力、财力和时间,全力以赴突破之,以达到以重点带动一般的良好效果。求实效就是要明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办实事。通过深入基层,深入职工,了解情况,研究问题,提出对策,向党政反映职工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干党政所需、职工所求、工会所能的实事。

最后再次强调的就是,对于工会人才的管理及激发工会活力是一项漫长的过程,因此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审视工会的前行目标,有一个整体的方向,然后才能够保证工会人才的管理是在预定的轨道上前行的。

晋华宫矿供电科

文建

上一篇:精彩演讲稿的开头下一篇:优美爱情散文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