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老师》培训心得体会(共12篇)
1.《做最好的老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宋振杰老师银行职业素质培训系列课程之:
《做最好的分行(支行)行长》
——银行分行(支行)行长领导管理能力提升训练课程大纲
课程目的与收获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正在成为社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资源,能够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经成了个人获取成功的主要标志,塑造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竞争力的根本途径。”这是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留给我们最重要的管理财富。
分行(支行)行长、职能部门经理是一级分行的中基层干部,在银行中扮演者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他们既是决策的参与者、制定者,又是决策的传达者、执行者;既是上级部门、领导的参谋与助手,又是下级单位和员工的领导者与管理者。他们的领导能力关系到银行的整体竞争力,他们的管理水平关系到银行全局的绩效水平。
因此,全面提升分行(支行)行长、职能部门经理的管理能力、领导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化的中基层管理团队,不仅关系到管理者个人的职业前程,更关系到一、二级分行决胜未来的能力和命运。
宋振杰老师根据多年银行机构培训服务、调研咨询的实践经验,结合分行(支行)行长模块工作以及职能部门经理的条线管理实际,针对银行中基层干部存在的执行力欠缺、配合度不够、看缺乏没有眼力、抓工作没有章法、带团队技能不足、班子不团结等问题,专门研发设计了《做最好的分行(支行)行长——银行分行(支行)行长领导管理能力提升训练》课程。
本课程以“做最好的分行(支行)行长”为主线,以提升分行(支行)行长、职能部门经理的高效执行能力、业务运营能力、上下沟通能力、和谐关系能力、识人用人能力、激励下属力、团队塑造能力、宏观领导能力、微观管理能力为重点,运用方法讲授、案例研讨、视频教学、互动练习、测试思考等授课方式,力争使学员实现以下收获:
——掌握高效执行的方法,当好“二传手”,成为“突击手”;
——掌握业务运作的本领,主动规划运筹,提升各项业务工作的竞争力; ——掌握沟通与协作的技巧,自觉承上启下,保障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提升识人用人励人的能力,打造战无不胜的高绩效团队; ——学会当正副职的方法,正职统御全局,副职参谋辅佐,正副职齐心协力干事业。
课程适用对象
1、银行二级分行(地市级银行机构)行长、副行长、职能部门经理;
2、银行一级支行(地市级银行下属机构)行长、副行长、职能部门经理;
3、各级后备干部储备库人员;
4、分行、支行机关工作人员。
课程结构设计与课时安排
一、课程设计的五个版本
1、两天版(12课时,课程大纲的第一讲——第四讲,正副职通用课程)
2、三天版(18课时,课程大纲的第一讲——第六讲,正副职通用课程)
3、四天版(24课时,课程大纲的第一讲——第八讲,正副职通用课程)
4、正职干部六天版(36课时,课程大纲的第一讲——第九讲)
5、副职干部五天版(30课时,课程大纲的第一讲——第八讲,第十讲)
二、课程对象的模块设计
第一讲至第八讲为正副职通用课程,正副职干部可以集中统一上课;第九讲为针对正职的课程,安排时间为2天,第十讲为针对副职的课程,安排时间为1天。
三、课程模块的时间安排与组合
银行可以根据学员对象目前的状况、以往的培训经历、可以安排的时间等因素,灵活挑选、组织不同的模块进行培训,原则上前八讲每一讲的时间安排为3课时(半天)。
四天版、五天版、六天版课程,建议客户分两三个时间段安排培训,比如一个月安排两天,下个月或者隔一两个月再安排两天或三天。
银行也可以提出培训需求由培训师重新组合课程大纲及培训内容。
实际授课过程中,讲师将根据学员层次、层级等具体情况,在沟通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确定添加、详讲、略讲或不讲的内容,以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课程大纲
第一讲 高效执行能力
一、对待上级政策的几种状态
1、选择性执行:“断章取义,为我所用”
2、附加性执行:搞“土政策”
3、敷衍性执行:“软拖硬泡,虎头蛇尾”
4、机械性执行:当“传声筒”“收发室”
二、贯彻落实上级政策的基本方法
1、吃透上情
2、掌握下情
3、了解外情
4、说“普通话”带“地方味”
三、抓工作如何抓到点子上
1、大局工作:根本点思维,中心点思维,成败点思维
2、阶段工作:制高点思维,切入点思维,关键点思维
3、日常工作:重点思维,要点思维,难点思维
4、协作工作:共同点思维,平衡点思维,结合点思维
5、思考工作:临界的思维,转折点思维,巧于用点,善于借点
四、高效执行的六大纲领
1、接受任务不走样
2、执行任务不打折
3、困难面前不讲价
4、急难险重敢担当
5、遇到问题能创新
6、精益求精求完美
第二讲 业务运营能力
一、业务运营的基本面:目标管理方法
1、业务运营目标的四个基本层面(BSC)
2、业务运营的关键成功要素分析(CSF)方法
3、业务运营指标(KPI)的提取步骤
二、业务运营的基本点:为客户创造价值
1、提供满意的服务,响应客户的要求
2、不断反思及改进对客户的服务
3、洞察潜在需求,超越客户期望
4、引领需求,创新价值
三、业务运营的关键点:主动应变
1、积极正向、直面问题
2、设定中长期行动目标,制定行动方案
3、灵活应变,坚定不移地完成既定的目标
4、预见机遇或挑战,果断决策
四、业务运营的制高点:追求卓越
1、坚持高质量完成工作
2、不满足于现状,持续改进以提高效率
3、迎难而上,主动设定或承担挑战性目标
4、挑战不可能的任务,颠覆性超越自我
五、业务运营的成败点:问题管理
1、认识问题:确立问题意识
2、发现问题:练就一双“慧眼”
3、解决问题:找到过河的桥或船
4、预防问题:从“亡羊补牢”到“曲突徙薪”
5、持续优化:从问题管理迈向流程管理
第三讲 与上司沟通的方法
一、领会上司意图“五同”修炼
1、同一高度
2、同等基础
3、同向思考
4、同步思维
5、同频共振
二、领会上司意图的四个途径
1、善闻其言
2、善观其行
3、善阅其文
4、善于沟通
三、请示汇报的方法
1、情况要真实
2、意见要客观
3、方法要灵活
4、言词要简洁
5、准备要充分
6、时机要找对
四、如何让上司采纳你的建议
1、态度要诚
2、质量要高
3、摆位要正
4、方法要活
第四讲 与下属沟通的方法
一、部署安排工作的方法 1、5W2H法
2、权限与要求
3、反馈与评价
二、平时与下属沟通的方法
1、倾听的七个要领
2、纳言的五个要点
3、“听话”的六个细节
4、听汇报的八要八不要
5、表态讲话的三个纪律五个注意
三、表扬下属的技巧
1、表扬下属应注意的六个问题
2、表扬下属三忌
3、表扬下属的九个技巧
4、表扬与点化相结合
四、批评下属的技巧
1、批评下属应掌握的五个原则
2、批评下属的四个策略
3、让下属口服心服的批评流程
4、做好批评的善后工作
五、讲话的技巧
1、领导讲话五忌
2、正式讲话的技巧
3、即席讲话的技巧
4、与下属谈心的技巧
第五讲 和谐关系能力
一、和而不同求团结
1、影响班子团结的五个因素
2、班子团结的四种境界
3、破坏班子团结的不当沟通
4、人际冲突的五种解决策略
二、和谐关系的基本理念
1、学会宽容,心胸豁达
2、同理同心,换位思考
3、善于分享,成人之美
4、发现优点,真诚赞美
5、尊重差异,合作共赢
6、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三、如何与上司相处
1、了解你的上司
2、尊重并欣赏上司
3、帮助上司成功
4、给上司面子
5、补短不要比长
四、如何与同事相处
1、积极配合而不越位擅权
2、见贤思齐而不嫉贤妒能
3、相互沟通而不怨恨猜忌
4、求同存异而不斤斤计较
5、热情帮助而不揽功诿过
五、如何与下属相处
1、适当距离
2、宽严相济
3、关注事与关心人相结合
第六讲 识人用人能力
一、识才之眼
1、中国古代识人智慧
2、从性格倾向方面识人
3、从工作实践方面识人
4、从为人处世方面识人
二、用才之能
1、德才区分,有效控制
2、人岗匹配,人尽其用
3、合理混搭,人尽其才
4、金无足赤,善用人长
5、人无完人,善用人短
6、慧眼识珠,善用偏才
7、结构互补,优化组合
三、容才之量
1、培养容量
2、容人之短
3、容人犯错
4、担责揽过
5、举荐人才
四、育才之法
1、己立立人,己达达人
2、辅导下属的方法
3、职业规划法
4、集体成长教练法
5、提醒的艺术
五、爱才之心
1、有自知之明
2、善用比自己强的人
3、保护身边的人才
4、创造才子辈出的环境
5、支持工作,关心生活
第七讲 激励下属能力
一、激励的经典理论与实践
1、需求层次理论
2、双因素理论
3、公平理论
4、期望理论
二、日常工作激励六步走
1、告知情况
2、提供反馈
3、给予认可
4、倾听员工的声音
5、鼓励员工参与
6、进行授权
三、激励下属的心理学策略
1、愿景激励:让下属看到希望
2、荣誉激励:荣誉的非正式化、多样化
3、氛围激励:仪式的作用
4、标杆激励:激发内在的潜力
5、魅力激励:唤起依赖的本能
6、信任激励:找回久违的尊重
7、团队激励:强化归属感与自豪感
四、绩效面谈与激励
1、让员工与你坦诚相见的三条原则
2、直面员工存在问题的四个方法
3、与员工达成一致改善意见的三个技巧
第八讲 团队塑造能力
一、团队领导的顶层设计
1、描绘团队愿景
2、建构团队价值观
3、塑造团队精神
4、建设团队规范
二、打造亮剑团队的途径
1、提炼团队精神
2、灌输与传导
3、融入绩效管理
4、创造经典案例
5、领导以身作则
6、形成团队气质
三、建构完美高效团队
1、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
2、团队角色测试
3、团队角色分析
4、团队结构分析
5、塑造完美高效团队的策略
第九讲 正职的领导统御能力(12课时,2天)第一节 正职的角色定位
一、正职的四大功能
1、导向功能
2、组织功能
3、协调功能
4、凝聚功能
二、正职的五个能力
1、宏观决策能力
2、统揽全局能力
3、组织协调能力
4、知人善任能力
5、处理突发复杂事件的应变能力
三、正职的三个基本功
1、会谋事
2、善用人
3、重修行
第二节 正职的领导统御能力
一、深邃超前的思想牵引力
1、敏锐的市场嗅觉
2、鲜明的策略观点
3、独到的科学主见
4、高效的疏导艺术
二、工于谋略的运筹决胜力
1、工于谋略
2、长于预见
3、精于创造
4、善于拍板
三、统领全局的稳固驾驭力
1、具备大系统观念
2、惯于审时度势
3、擅长因势利导
4、把握住关键环节
四、自信自强的影响号召力
1、职业信仰的感召力
2、才华超群的吸引力
3、优良品德的归服力
4、情感交融的感化力
5、完善人格的晕轮效应力 第三节 正职如何带好班子
一、正职运转班子的辩证法
1、统揽而不包揽
2、敢断而不武断
3、放权而不失控
4、支持而不干预
5、互信而不猜疑
二、正职如何任用副职
1、明责,充分发挥副职的积极性
2、放手,更好地让副职负责任
3、放心,彻底激发副职的才干
4、支持,为副职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5、容过,让副职放下思想包袱
6、激励,在赛马中喂马相马
三、无为而治的领导艺术
1、认真抓住涉及全局的大事、要事,对小事要“无为”
2、明确职责权限,对副职或下级负责的事应“无为”
3、突出工作效果,对工作的方法、过程要“无为”
4、严格督查奖惩,在具体工作上应“无为”
四、领导工作的四把工具
1、第一把工具:“鞭子”
2、第二把工具:“刀子”
3、第三把工具:“斧子”
4、第四把工具:“抹子” 第四节 正职如何管理自己
一、为政启蒙学:《大学》
1、儒家修身的三大纲领
2、儒家修身的八大条目
3、内圣外王的修己之道
二、《易经》:安身立命的哲学
1、《乾卦》:自强不息的精神
2、《坤卦》:厚德载物的品质
3、《谦卦》:善始善终的智慧
4、《泰卦》:刚柔相济的艺术
5、《既济卦》:水火交融的境界
第十讲 副职的助手辅佐能力(6课时,1天)
一、副职的角色定位
1、既是下属又是上司
2、既是执行者又是决策者
3、既是战斗员又是指挥员
4、既要独当一面又要服从领导
5、既是配角又是主角
二、副职的作用
1、参谋作用
2、助手作用
3、桥梁作用
4、协调作用
5、凝聚作用
三、副职如何当参谋
1、站在领导的角度想问题,贴近领导思路
2、考虑问题快半拍、早半拍、抢半拍
3、想在点子上、谋在要害处
4、副职向正职提建议的技巧
四、副职如何当助手
1、履行职责要到位
2、主动配合要补位
3、关键时刻能顶位
4、找准坐标不越位
五、副职如何“种好责任田”
1、分管工作上台阶
2、重点工作求突破
3、特色工作出亮点
六、当好“副”职的艺术
1、要“一”字当头——善辅佐
2、要“口”字居中——巧沟通
3、要“田”字为本——履好职
4、要“立刀”修身——养心性
七、《坤卦》的启示:跟随的智慧
1、修身养德,厚德载物
2、“直方大”,正自身
3、“括囊无咎”,谦虚谨慎
4、“黄裳元吉”,善始善终
5、忠诚辅佐,跟随成功
2.《做最好的老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二
一、让爱照亮每个学生
“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这是这本书的第一章的标题, 李老师把它放在第一章, 说明了李老师对教育的真切的理解。可以这么说, 有了爱不一定会有教育, 但是没有爱就一定没有教育。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 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 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 善于跟他们交朋友, 关心孩子的乐趣和悲哀, 了解孩子的心灵, 时刻不忘自己也是个孩子。
李镇西老师正是这样一个爱孩子的好老师, 这也是他的教育教学能够卓有成效的首要的原因。而大多数的普通老师在爱孩子这一方面是做得很不够的。他们要么对学生冷漠无情, 无视学生的情感需求;要么以一种功利主义的思想只爱那些能够给自己带来荣誉与物质利益的优生, 而把那些差生当做是包袱, 要么嘲讽挖苦, 要么不管不问。爱优等生很容易做到, 爱差生却很难做到, 而爱那些不仅成绩差而且又调皮捣蛋的老是惹老师生气的差生就更难做到。一个教师教好优生很容易, 但是要把差生转化好, 则往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心血, 有时甚至费力不讨好。而李老师在差生的转化上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他把全校最差的学生都放在自己班上, 这不仅表现了李老师那种锐意改革的勇气, 也体现了他对学生的无私的爱。所以李镇西注定是不平凡的, 是注定要成为教育家的。
爱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任何一位准备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都应该牢牢记住。爱孩子才可能有教育。如果对孩子没有爱, 最好不要踏进这个行业。
二、让爱充满智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但是有了爱不一定有教育。怎样让我们的教育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 不是教师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就可以做到的。如果不把教师的爱化成一个个的教育机智, 那么一切的教育都是扯淡。这里就需要教师拥有高度的教育机智, 也就是要让我们的爱充满智慧。
那怎样让爱充满智慧呢?一个新手怎样成为一个充满智慧的优秀教师呢?这本《做最好的老师》可以说是李镇西老师教学的成长史, 在这本书里也呈现了李镇西老师的成长模式即:模仿—超越—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例如他的办班级日报、让学生写日记这些做法都受到了教育家魏书生的影响。但是他在借鉴名家的基础上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超越, 最终才有了今天的个性突出的李镇西。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 与他的成长经历、知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每一个名师都打上了个人的烙印, 所以名师是不可以复制的, 这就是有许多人学魏书生、学李镇西终究也成不了魏书生和李镇西。但是我们可以借鉴名家的核心思想, 如这本书里李镇西先生所体现出来的爱心、民主与平等思想, 用集体主义思想管理班级, 这些是我们要学习的。但是具体怎么操作还需要我们每个一线的教师根据自己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操作。所以我们要在借鉴中模仿, 在模仿中超越, 只有这样, 我们才可能形成自己的风格。
另外, 教育智慧的形成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究, 需要实干精神。在这本书里, 李镇西把一个个教育难题当成课题来研究, 对一个个教育难题不断探究, 才形成了李镇西老师的高超的教育智慧。李老师在后来的著作里提出“五个一”工程:每天上好一堂课, 每天找一位学生谈心, 每天读一万字的书, 每天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 每天写一篇教育日记。这是一个可以让我们借鉴的模式, 教育从来不是靠空洞的说教就能够达到的, 它需要我们做扎扎实实的工作。只有我们把工作做实了, 我们的教育能力才能够提高, 我们的教育效果才会更好。所以李镇西先生是个扎扎实实的实干家, 这是我们最应该向他学习的地方。
三、让爱成为执著的追求
教师是一门清苦的职业。有俗话说:“家有两斗米, 不当孩子王。”教师这个职业跟名利很难沾边。把教师作为终生的事业追求需要对教育事业有执著的爱。
实际上, 把教书当作谋生的手段还是终生追求的事业, 决定着一个教师是成为教书匠还是教育家。凡是名师都是把教师职业当成自己终生追求的事业的。李镇西的名言是:“做最好的老师。”于漪的名言是:“一辈子做教师, 一辈子学做教师。”这些话代表着他们对事业的执著追求, 读起来令人感动, 撼人心魄。李镇西先生在功成名就后依然选择做一个普通的教师每天与孩子们在一起。这就是这些名师们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学李镇西, 学其他的名师, 要学他们对事业的执著追求的精神。
3.《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篇三
我是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都会觉得陌生,对环境、学生、教材等还不熟悉,但是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小学生其实是挺开爱的。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从教25年,他的著作之一《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是其近30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全方面的阐释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等多方面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李老师将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机制、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自然。读他的书似乎在与一位智者畅谈,又似乎是在与自己的内心交流,真实而心动,让人不得不赞叹、折服。
《做最好的老师》书中也说道,李镇西老师从教的岁月中,他也曾不止一次犯错误,也有让学生憎恨过,那他就不是一位好老师了吗?在他的书中,万般不离其宗就一个字,那就是“爱”,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而教师要表现是爱,童心是源泉,保持一颗童心对教育很重要。我觉得自己刚工作,本身内心还保持着孩子般的天真,所以我和我的学生感觉不仅是师生关系,而且还有种亲切的伙伴朋友的感觉,我很喜欢这种感觉,因为学生每次见到我不是恭维地严肃地跟我打招呼,而是那种亲密朋友间的打招呼,我很喜欢他们的热情,喜欢他们围绕着我跟我聊天。用李老师的话是“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意味着拥有儿童版的兴趣,意味着具有儿童般的思维、意味着具有儿童般的纯真。七表现为淳朴、真诚、自然和率直。”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但事实上真的能做到吗?教师那一副副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的姿态,总是可以对学生大呼小叫的,甚至让一些学生对你望而却步,不敢亲近。我才开始我的工作生涯,自己还要大量的向别人学习,我的教学经验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虽然我不是主课老师,甚至还叫不全每个班的学生名字,但是我会用我的热情、我的真诚、我的歌声与笑容去对待学生,让学生在音乐中自由飞翔,忘却烦恼,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前提是保证教学秩序,在快乐的音乐中、歌唱中、舞蹈中都让我的学生感受音乐的美,体验音乐真谛,从而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这学期,我担任五(2)班的班主任,这又是给我新的挑战。从未有过班主任经验的我不免有些担心,我害怕管理不到位等等,但是我班的各个任课教师还有学校领导都对我的工作给予支持和帮助,让我有信心胜任它。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学生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让学生快乐成长!
最后,我还是要把李老师的一段话献给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
“‘最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4.《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 篇四
有效的班级管理,需要老师在班级建立之初,就让学生认识到,班级是学生集体的班级,不是“老师的”班级;班法、班规,是学生维护自己权益和规范自身言行的工具,体现的是学生集体的意志,而不是教师的“强权”和“铁腕”。当学生认识到这些后,就有利于每个学生主动地加入到班级管理中来,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学生自我管理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把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要求当作自己的愿望提出来。李老师通常是通过如下几个问题唤起学生自我管理的愿望:“大家是否希望我们的班集体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为了我们的班集体成为优秀班集体,大家是否应该克服自己身上的一些缺点?”“要克服缺点,班级是否应该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学生对以上问题的认识,就很自然地将“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变成了“自己对自己的希望和要求”。对于一些看似非要老师提出的纪律要求,也可以尽量让学生提出来,比如问学生:“当你犯了错误时,你希望李老师怎么处理?”学生往往会主动提出“希望老师严格要求我们”,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由此,纪律要求就变成了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而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不平等条约”。
5.《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五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校长对教育工作无比赤诚,对学生无比热爱的一颗教育者的心。而这种爱心成就了他的辉煌。爱孩子,才能理解孩子;爱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爱心;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关注成长的每一个细节;爱孩子,才能成为孩子的亲密朋友;爱孩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作为一名教师,爱孩子就应该尊重每一位孩子学习的不同方式、能力和感受。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做最好的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爱学生。这些话听得多,看得多,而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我曾经对我的学生说过,只要你发言,没有对和错,只有自己的不同想法。因此在我的课堂,每个学生的起点都一样,都是平等的,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尽量不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或歧视情绪。春天播下师爱的种子,秋天必定结出尊师的硕果。更重要的是,“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教给了学生们如何爱别人。
还有教师真挚、深厚的情感可以发出强大的爱流,有利于传导。做最好的教师要把心里的情感用语言、行为表达出来,师生间通过精神的交流,达到思想感情上的联系和信赖,教师真挚的情感在学生的情绪上就会产生共鸣。曾经有个学生上课总是不太专心,后来有一次稍微表现得较好时,我立即表扬了她,还请他当老师的小帮手,得到我一次又一次的信任。从此她的成绩就大变样了。
并且最好的教师要给学生以长辈式的关怀和爱护,从不以家长式的态度对待学生。爱学生始终坚持对学生持尊重的态度。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不伤学生的自尊心,有礼貌地对待学生。教师尊重学生是学生进步的外因,学生自尊自强是他们进步的内因。实践中的许多事例使我感受到:只有尊重人,才能感化人。
尊重学生,学生就会向老师敞开心扉,用全心来接受教师的爱。在课堂中,我不仅自己做到尊重学生,对学生的思路总给予正面评价,还要求学生不轻易取笑别人,评价别人时先说优点。每次当有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如意时,我总是将学生单独留下来,先问清楚原因,再和她交流应该怎么做,因此有学生给我写到:您虽然很温柔,不像有些老师很严厉,但同学都很听您的。看着这些话,我很欣慰,也很幸福。
在今后的人生中,无论做什么事情,让我们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献出自己最大的爱心,做最好的老师,做孩子最喜欢的老师,让自己无悔!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体会(二)“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李镇西老师是著名的教育家、特级教师、家长学生信赖的班主任,他用自己的言行感动着千万教师。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对李老师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李老师满怀爱心在学生心田耕耘,学生成长便成了享受,他教书也是享受;他把自己的感受真诚地写出来,读者读起来是享受,我相信他写书也是享受。把教学当作享受,同时让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近日,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著作《做最好的老师》,深有感触。
《做最好的老师》是李镇西老师25年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这本书全方位地阐释了李镇西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其中有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变语文教学为语文教育”“把班主任的权威转化为学生的集体权威”“让语文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班级管理要以法治取代人治”“童心是师爱之源”……其“爱心、民主”教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实践让广大教师感动、折服,“未来班”的模式演绎着教师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情怀,令人向往,让身处“迷茫”中的我们从中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老师也不是完人,在许多方面我们甚至不如我们的学生,只有老师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才有利于自己的不断完善。学生童心的保持,个性的发展,思想的成熟,能力的培养……这些都离不开教育。而教育,不应该是老师的居高临下与学生的俯首帖耳,而应该是老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所谓民主的教育,就是老师在向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育学生。
我们应该学会与学生共生活、共甘苦,做学生的朋友,师生接近,人格互相感化,习惯要互相锻炼。老师与学生相处,会觉得自己很年轻,这就是老师受学生的感化;学生质疑问难,老师学业片刻都不能懈怠,这是老师受学生的锻炼。真诚平等的态度,才能让老师赢得学生的由衷爱戴。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作为11301班的语文老师,我真诚地关心班上的每个学生,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亲人,感觉到他们有心事时,我会主动地侧面了解,尽可能地帮学生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我会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研讨,并积极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去。学生建了个QQ群,也把我拉进去,起初,有学生碍于有老师在内,群中的气氛总是闷闷的,于是,我便申明,在群内,我只是普通的一名成员,大家尽管畅所欲言。学生渐渐话多了起来,他们周末会相约去体育馆打羽毛球,会相邀结伴去城北公园玩……
他们试探地问我参加不参加,在得到我肯定的答复后,我能感受到学生的兴奋。网络这个平台,拉进了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微博,我还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动态,学生有烦恼,也都会在微博里倾诉,我也会积极地点评,给予心理的安慰,学生有啥心事都愿意跟我说。同时,语文课上很多问题,我也把其延伸到网络中。比如,在学习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时,关于幸福的定义,我们在课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我布置了一项作业,就是请学生把自己的QQ签名改为幸福的宣言,果真,学生都这样做了,几十个学生几十种不同的幸福,我看了也感觉很幸福。
工作整十个年头了,至今我还记得实习时教过的一个学生,那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我实习一个月,带两个初一班的语文,一切都是摸索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尽心尽力,但毕竟是新手,很多地方还是显得稚嫩些。
实习结束之际,好多学生都给我留了祝老师工作顺利之类的留言,只有这个学生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希望老师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尤其在良师上还加了双引号。就因为这句话,我一直在努力着,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体会(三)《做最好的老师》是一本充满智慧之书,它在很多方面开启了老师们的智慧,让老师们在阅读中受启发、增智慧、长才干。从《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我学到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者要拥有一颗童心。
李老师说,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这也是他后来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并且能够在教育上取得成绩的重要原因。他说: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而变不可理解为非常自然,正是不少优秀教师赢得学生心灵的可贵之处。
他说:只要把握学生的情感,并注意环境、场合,教师任何过分的孩子气都不会是多余的。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在以前,对于他说的这些话我可能会不理解,但是,在我亲身体会了之后,也明白了教师拥有一颗童心的重要性。
很多老师认为,老师就应该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感,认为老师与学生打成一片是不可想象的,认为学生与老师随便开玩笑是不懂规矩的表现,但是李老师却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同行们,老师融入孩子们当中不但是可以的,而且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受到李老师的启发,尝试与学生打成一片,发现其中的魔力是巨大的。
二、对后进生的教育
李老师对后进生的教育是很富启发性的,在对后进生的教育方面,李老师的观念及一个个成功的案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教师最令人头痛的莫过于对后进生的教育。在办公室时常听到老师们诉苦:为什么我苦口婆心地、三番两次地教育他,他却不领情呢?我也曾经是这样的老师,为这些事情苦恼着,却不懂得去反思。
可是,自从学习了《做最好的老师》之后,我明白了后进生犯错的频繁性,以及进步过程中的反复性的特点,懂得了对后进生教育长期性和艰难性,懂得了对他们的教育不能只用一种方法,而且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理解之心和宽容之心,需要有足够的智慧,而爱和尊重则是成功地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前提。
在关于后进生的教育方面,李老师的很多话非常很耐人寻味。以下是我从《做最好的老师》中摘录的李老师关于后进生教育的话语:
“后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很难一劳永逸,相反,这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过程。教育者期望通过一次谈心、家访、班会或听英模报告,便使后进学生从此成为一名优秀生,无疑是把教育想得太简单了。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学生普遍存在的循环。教师因此斥责学生屡教不改、光说不做、本性难移等等,是极不公正的。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我从来不对后进学生提下不为例之类他不可能做到的要求。”
如果仔细体会了这些话,我们教育后进生的时候就不会再意气用事,不会再因为学生屡教不改而对他失望或任意体罚。我们就会想方设法寻找规律和方法了。
6.《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 篇六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
今年暑假,我认认真真拜读完了厚厚的《做最好的老师》,感觉就像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就像与李镇西老师面对面的交流,一起经历了许多事。那是一种踏实、甜蜜、幸福的感觉。心里觉得一下子充实了许多,一下子悟出了许多。
我的教育生涯已近十年了。我是想把教育当着自己的一番事业,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成就的,但事实上,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筋疲力尽或苦恼困惑,没有成就感,也没有幸福感,有的甚至是好像虚度年华似的惶恐不安。读完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我完全改变了心态。
首先,我想谈谈做教师的心态。读完此书,我感觉心里豁然开朗,仿佛心里又有了一股冲劲一股希望。李老师说,“做最好的老师”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长期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李镇西老师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是“做更好的老师”,在李镇西老师看来“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我觉得“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我们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不要去刻意追求名利,不要去刻意在乎太多的条条框框,否则你会被你的教育事业搞得很累。我真的很欣赏“只管攀登不问高”“埋头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最终你必将赢得人生的快乐,这就是李老师说的“道是无情却有情”。
其次,我想谈谈李老师的“爱生”精神。看完李老师对师爱的理解,以及他与学生相处的一些事例,不得不让我佩服。他所说的“爱学生”,和我们平时说的“喜欢孩子”,有联系但又完全不是一回事——喜欢孩子,可能是凭个人好恶只喜欢的那些自己认为可爱的孩子,而爱学生则意味着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后进生,包括善待他们的缺点,宽容他们对自己的大不敬。其实,师爱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它的那种平易近人并不是我之前所认识到的与学生打成一片,离开了严格要求,这样的爱很容易演变成迁就与放纵,而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责任。我这才领悟到: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师爱,是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的爱。关心他们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欣喜、激动、沉思,呵护他们单纯却机灵的心,用真心去鼓励每一位孩子的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前进。只有这样的爱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肩负起一位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在李老师转化后进生万同的故事中,我真真切切的被那种师爱折服了,我感受到一位好老师对一个学生的影响胜过了他的父母,那需要怎样一种无私的、耐心的、永恒的、完完全全的爱啊!
第三、我还想谈谈李老师的教育智慧。今年暑假在浙江培训时,田光成老师说最优秀的老师是智慧型老师,现在我终于更深的理解这句话了。读了李老师在班级管理,在教学方面的一些想法及故事,我觉得我们与“大师”“教育专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教育智慧。他们那种敏锐的觉察能力,那种能随时随刻抓住最好的教育契机,运用巧妙的教育艺术的能力,是我无法企及的。许多事例其实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现象的影子,但是看了李老师的处理方法,才觉得“还可以这样啊,真是妙!”。现在我的大脑里还满是李老师对学生服务意识、主人意识、创造意识的培养,由人治变法治的班级管理模式,如何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超越自我的能力,以及优生的培养,后进生的转化,等等,无不浸透着教育智慧。那教育智慧是不是天生的,学不来的呢?我觉得许多充满智慧的好的教育方法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完全可以借鉴的。我在班上也尝试了一下最近从李老师那里学来的说与写结合的语文教学方法,觉得效果很好。
7.《做最好的老师》读书体会 篇七
理想好比是人生的一盏航标灯,它为人们指引方向。如果一个人没有了方向,就只能在茫茫大海中漫无目的地随意漂流,就无所谓前进与后退了。教育需要过程,教育需要心智。当我们看到孩子打架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学生不完成作业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学生不遵守校规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学生反复犯同样错误的时候,……你是否想到他是个孩子,你是否想到他们的品格还是可塑的,你是否想到他们的情感也是能感化的,你是否想到变一种方式来处理、来化解。
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一幕幕爱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家庭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
最好的老师,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比的,但我可以和自己比,也就是用今天的工作与昨天的工作相比,一日三省――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更贴近学生,更适合我的学生,我今天在课堂上的发挥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的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驾驭课堂的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灵活,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
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因为爱,冰雪会消融;因为爱,枯木会逢春;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启示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启示二: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
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读本好书,像是给心灵洗澡。《做最好的老师》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敲打在我的心灵深处,一直在感动着。这是李镇西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我深深爱上这本书,如同爱着我的孩子们,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一步步向李镇西老师走进。人们给予教师许许多多荣耀的称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尤其是中国儒家将尊师敬孔的思想发挥到极致,“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影响浸润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然而今天教师也不再拥有令人真正崇敬的荣耀和光环。重塑教师形象,还教师与教育最本真的面目,是我们每一个人民教师神圣的职责和不可推卸的义务。那么站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给我了一些启示。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开平方。”其实这些都只说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则认为:教育首先是一种服务,教师是一种带有浓厚服务性质的职业。一种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的服务,一种为社会培养健康健全的人类的服务。也惟有如此,作为教师心怀一种服务思想,才可能从过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误区中走出来,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蹲下来悉心聆听他们的心声,熟悉他们的呼吸,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提供最切合实际的东西,才能为他们铺设好最适合他们的道路,让他们能够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声中他们张扬个性,茁壮成长。
其次,当代的教师还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名好教师,一名爱学生的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再次,作为当代的教师还应该“善思”。“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
有一句话说得好,选择一行,爱一行,我也是这样,我不知道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对不对,但是当我面对那帮学生时,我觉得我应该做最好的老师,至少对得起这帮孩子!我现在一直在努力,尽我心去做我做为一名教师应尽的一切义务和责任。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是需要爱、需要尊重与理解的过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相信我们的真诚和良苦用心会换来学生的进步的。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所谓“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个“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老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西巫拉F有这样的名句:既然我们不是樱,那就不要抱怨别的什么,只要美丽就行,富士山啊,只有一座,并非其它的山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也许你永远也不能成名、成“家”,但是通过自己与自己相比,反思、坚持、不断提升自己,你却完全可以成为最好的你。一位老师曾经说过:“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这句朴实的话中,蕴涵着极不普通的哲理:生活在学生中,就是幸福,就是最好!
“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每个老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
李镇西的大名,如雷贯耳。他的著作《爱心与教育》很早就听说过,假期中有幸拜读此著作,让我明白了“爱是教育的主题,爱是教育的源泉。”其中反映李镇西老师心声的《做最好的老师》一文,更使我对师爱有了更深更透彻的理解。
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爱”,却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份爱。一直以来,我认为“严”才是真正的爱,因为有句俗话说得好:“严是爱,松是害。”所以,在我的课堂中,我决不允许学生有丝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头,摸一摸下巴……我都认为这是违反课堂纪律的,必须予以“严惩”。当然,这“严惩”指的是批评教育。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学生们出奇的“乖”,学习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为自己的“高明”而“喝彩”。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渴望能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乐,但师道尊严令我望而却步。看了李镇西老师的“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才唤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灭的童心。我才真正认识到那是因为我缺少一份童心。
一直以来,我一贯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希望他们变成我想象中的学生――“小大人”,个个成为懂事、听话、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多学习少玩的完美类型。孩子们成了我制造的模具中的工具。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了解吗?不,我并不知道。而李老师呢?他能够在教育学生时“向学生学习”,他能够大声疾呼并真诚的实践着“请尊重学生的选举权”,他努力追求着“成为学生最知心的朋友”“回答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他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也谆谆教诲着年轻班主任要“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 。李老师说得好:“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决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说,教师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读着李老师的文字,感悟着他的心灵,回忆着自己的教学行为,我陷入了沉思:“亲其师,信其道”,古人尚却明白的道理,可我……实在汗颜。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学习的乐趣又从何说起,学生的个性该如何发展?学生是有差异的,有的文静、有的好动;有的乖巧、有的调皮……好玩是他们的天性,只有在玩中学、乐中学,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为什么不让孩子学海无涯“乐”作舟呢?为什么一直让他们徜徉在“苦海”之中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剥夺他们的天性呢?
现在,我才明白把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教成“小大人”式的学生,是教育的悲哀。因为我们剥夺了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童话般的童年。作为教师,在面对学生时要保持一颗童心,以自己的童心唤起学生的童心,以自己的爱心唤起学生的爱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够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谈我们的教育。我们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放下自己的架子,用爱心营造积极健康、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爱心成为照耀学生心灵的阳光,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开放学生的时空,使之充满活力
开放学生的时空,使之充满活力,教师必须摘下“师道尊严”的面具,让自己的主导地位不至于变成“主宰”地位,建立起民主、平等、亲切、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向教师敞开心灵的大门,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想,敢于在教师面前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并自我挖掘出创造性的潜能。要做到这样,教师必须做到不拖堂,不让作业和考试填满他们的课余时间;不要滔滔不绝地“满堂灌”,还学生自主权,还学生发言权,还学生活动权。否则就等于堵塞了他们学习发展的渠道,久而久之,学生将被动地接受信息,变成“录音机”,变成“容器”。
二、关爱学生,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
《学记》中云:“亲其师,而信其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老师关爱学生必然赢得学生的爱戴,学生也必然会将爱师的感情转化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去。反之亦然,如果我们对每个学生不做到力戒“忘事忌语”,即使您一切为了学生,而学生却受到您的言行的影响,或疏远您,或与您产生对立情绪,渐渐地变成被动学习,甚至厌恶学习。
三、教师要有良好的素养
老师工作有着枯燥重复的特点,每天要面对大量繁杂、琐碎的学生问题,若不能以平常心态对待周围变化的事物,久而久之脾气会变坏。如果急噪不能克制自己,变得激动,训斥学生,凭主观臆断妄下结论,会挫伤学生自尊,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失控,导致心理失衡现象。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的任务是去帮助每一个学生成功,对其不规范行为,只有引导,认真去做思想工作。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向李镇西老师学习,做到边教边学,随时反省自己的言行,要有敢于认错纠错的勇气,这对自己发展很有利,同时我们只有宽容学生的错误,给他们爱,用自己的美好心灵去医治其心灵创伤,用精神甘霖去洗涤他们思想上的污渍,他们今后才会宽容别人的错误。要知道:我们对孩子的方式,也是孩子对待我们和别人的方式。所以我们要抛开一切“面子”的事,具有良好的素养,从学生角度去思考,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及时将一触即发的矛盾缓冲过来,增进师生情感。
童年拉开了我们人生的序幕,在那天真烂漫的季节里,孩子填写着那份美丽的色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着。让我们放下架子,尊重、宽容、理解学生,笑口常开,还学生童真,相信学生必将因我们的改变而变得更可爱、更快乐。
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十几年以来,每天都做着平凡的工作虽然尽心尽力,默默耕耘着,但每天都有教育的遗憾,我们每人都不可能做到最好,但我们应该把最好作为终生的奋斗目标,我和自己比每天都会有欣喜,每天都会发现自己在成长,。每天给自己定一个小小的目标,每天都让自己超越自己的昨天,自己每天都在进步,自己离“做最好的老师”的目标还会远吗?其实,只要我们努力了,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教师生活在学生中,收获快乐,就是幸福,就是最好!当把爱心撒向可爱的孩子,尽量和孩子们一起玩;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仔子细细地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地组织每一次活动时,我们离“最好”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近。
理直气壮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则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这不就是我们每个人所追求的目标吗?不断地超越自己,才能走向成功,“做最好的自己”就意味着我们要尽可能在自己从事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做最好的老师”是我心灵深处的呼唤,我要听从心灵的声音不断地提升自己,超越自己成为一名更优秀的教师。
李老师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李镇西老师的文章,给我极大的鼓舞。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用爱心温暖童心,做个富有爱心和耐心的人,爱学生,爱生活,爱世界。“没有最好的老师,只有更好的老师”,我会不断努力的。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李老师提出的“民主教育”。民主教育首要表现在教育方式方法的民主,也就是教师要对学生讲民主,对真理的认识不能硬灌输,千万不要让学生养成一种习惯,即认为教科书、老师的话都是对的,不可违抗的,跟教科书、老师的话不一致的就是谬误。如果学生有这样的习惯,说明我们的教育和教师是不民主的;班级管理要民主,要学会让学生自治,教给他们选举班长、组长的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比原来有了很大进步,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创新,就要有适合创新精神的土壤和空气
其次是李老师提出的“在平等中培养平等”。这是一个既普通又真实的故事:课间休息,一女生到办公室借杯子,李老师指了指角落的书柜,让学生自己拿。学生拿了杯子后向老师说声“谢谢”。而李老师阐述了当自己在教室里向学生借红笔时,学生都是争先恐后地拿笔,而且是以最快的速度把笔伸向我们,有的甚至跑到面前给我们。但我们往深处想,为什么学生向我们借杯子,我想都没有想过亲自把杯子递给他或倒好水呢?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要求校园里师生相逢学生都能热情地打招呼,面对学生的热情,我们也应该热情地回礼,这一点我觉得自己做得很好。记得有一次,一个学生向我,我也跟平时一样回了礼,只听这位学生说:“还是这位老师好,哪像有的老师都不回应。”我想:假如是我们老师先看见学生,或认识的学生,是否应该我们先打招呼呢?基础教育界流行一句话:“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蹲下来”的本意主要不是指“肢体的蹲下”而是“心灵的蹲下”,即老师要在心灵深处平视学生。要让我们的学生意识到,同在蓝天下,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都是相等的。这就是李老师所说的,平等只能在平等中培养――今天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明天的学生就会如何去对待他人。
阅读此书,我在赞叹、折服的同时,受到了激励、鼓舞,找到了前进的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还是用李镇西老师的话结尾“做最好的老师”。
踏上工作岗位两年了,在这期间我有过悲伤,也有过快乐,有过失败,也有过成功。学生时代,我是一个勤奋而努力的学生,踏上工作岗位,我依然是雄心壮志,想着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想着做一个优秀的老师。可是由于缺少丰富的工作管理经验,常常会有棘手的突发事件让我束手无策。什么是最好的老师?一直在寻觅答案。
假期里读了教育名家李镇西写的《做最好的教师》,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多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颇有感触。
有这样一段话:“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书育人的动力。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 ;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读到这里不禁问自己,在两年的工作中,我有没有达到自己最初给自己设立的目标呢,有没有超越自己呢?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爱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教育对象的爱。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学习优秀的孩子,而忽略了后进生,他们更需要关心。只有那些“不可爱的德孩子”、“后进生”才最需要你的爱,他们就像迷途的“羔羊”,需要温暖,需要阳光。对于“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教师必须给他们一个空间,给他们更多的关怀,让这些饥渴的花朵,沐浴阳光,健康成长。
并且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这种带有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并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爱。
老师也只是个普通人,也有自己普通的感情,教师要怎样拥有“师爱”呢?李镇西老师用一句话告诉了我们:“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带着儿童的兴趣去探寻学生的心灵深处的途径,怀着儿童情感去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那样才能真正走近学生的心灵世界,能理解学生的做法,从而让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谐一致,这样的老师就善于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智慧之处,那他看到的学生,都是带着“可爱缺点”的可爱孩子。同时,如果想和学生相处愉快,你就不能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些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情。如果你的要求很高很严厉,这样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这点我深有体会。
工作以来我都是担任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总是要求孩子们达到自己心目中的标准,总是觉得他们错误很多,例如上课迟到,不讲卫生,上课讲话,路队不好……常常会责怪他们,这样对改正错误并没有太大成效,反而我用鼓励的方式,用允许他犯错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孩子们的错误越来越少了。
要做最好的老师,那就要带着“爱”这个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爱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一项事业,爱学生,用真正的爱――师爱,去对待学生,为学生的的未来服务!
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不禁惭愧万分。今天读李老师的书,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从现在开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争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使我真正领会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的真正内涵。带我走出了对日常教学的困惑与迷茫,走进了新的教育理念。让我学会了理解、宽容、善待学生,明白了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的魅力,懂得了因材施教的真正含义。这本书,让我改变了教育态度、改变了教育行为,改变了对学生的看法。按书中的观点,方法去尝试、去面对教学,确实使我重新为师,重新领悟到教育的真谛和愉悦。
以前也曾读过这样的文章,介绍人家是怎样宽容、善待一个学生,但自己总也不知道怎样才算最大限度的理解、宽容、善待学生。这个故事使我明白,原来宽容、善待也能很好地融入惩罚,关键是要用对方法。因而,本学期我结合这个事例,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对以前的教学态度,教育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进一步认识到以前的教学中取得的一点点成绩都是靠对学生惩、压、挤、吓逼出来的,真正没有好好地善待他们,是逼他们学、压他们读,罚他们做、骗他们考,一步一步的高压政策,把他们看作是一个个装知识的容器,不断地往里塞,特别是对待问题学生、学习差的学生,只要看到他们就没有好心情,就有一种厌恶感,只一点小错就会拉下一张脸,怒目圆睁,甚至于高声大骂,象训贼一样说的一无是处,批得狗血淋头,纯粹把学生当犯人对待,有时罚站、罚抄、罚做,饿饭,甚至动板子,用鞭子,扇巴掌、扯耳朵对其进行所谓的教育,既伤害了学生心灵,又侮辱了学生人格,失去了学生尊严,现在回想起来真不应该,总有点内疚感。这个学期我一改常态,对待学生满面春风,关怀倍增,热爱有加,心里总是有一颗相信、信赖学生的心,决心既当他们的老师、长辈、又要成为他们的朋友、伙伴。让学生有话跟你说,有事帮你做,有问题向你请教,喜欢与你亲近。一学期下来,发现每个学生确实都有优点,都有可爱之处,都是可塑之才通过读这本书,使我充分认识到,作为教师,要善于从学生身上找原因,学生产生的错误,多数是心理问题,有时是好奇心导致,有时是行为过失,有时是表现欲所致,有时是一时冲动。作为教师,我们应以平等、信赖、尊重去走近学生。多走近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你会发现学生需要的并不是一个管教者、而是一个让他们能用欣赏的眼光去积极模仿的榜样和示范者,是一位有宽容
今天,当我站在书香伴我成长的演讲台上时,我虽然没华丽的词藻去赞美书籍,没有动听的语言去诉说读书的快乐,但我深信,在往后那伴有书香的日子里,我会过得更充实,过得更愉快。让书与生命融为一体,以书为伴,相信明天会更好!
8.如何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 篇八
江苏省口岸中学朱其琴
教师这一行业的特点就注定了生命中没有轰轰烈烈,有的只是平凡,但也就是这平凡,也可以造就另一种辉煌。只要你心中有爱,这种爱在任何时刻都闪烁着夺目的光辉。《如何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众多教育名家的真知灼见,里面容纳了他们的教学理念,从他们自己的身边的故事讲起,句句诚恳,实实在在,每一位都让我很感动。
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苏格拉底、柏拉图、卢梭、狄德罗、斯宾塞、赫尔巴特„„他们都是中外教育界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在教育领域也多有自己的教育成就和教育领悟。这本书让很多身处“迷茫”中的教师表示从中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本书集中展示了众多教育家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作者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故事之中,在一个个感性又不失理性的经典感言里,感受着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演省,撼人心魄。
如何做最好的老师,我想是围绕“爱”来展开的,爱心是好教师的的基本条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不是简单的心理成分,它是每个学生渴望得到的阳光雨露,它是滋润学生灵魂的灵丹妙药。只有教师深深的爱,才能换来学生深深的情。一声老师好的称呼里饱含着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对老师的信任。而魏书生的《如何做最好的老师》书中谈到的很多经验,很多的理论无非就是要求教师要有爱、感恩、希望、信仰、探索、合作。而自由与自主的“爱”要放在首位,因为没有爱就是没有教育。看到这让我想起来了我们今年九月份的培训,在培训当中张校长和其他老师也多次重点讲到要“爱”学生,并且这种爱要让学生感受到的是没有附加值的爱。让他们在我们的关爱当中快乐的学习,成长,让他们享受到快乐。
爱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我们很多老师都是爱学生的,但是为什么还会遭到有些学生的不喜欢呢?但当我爱学生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首先就应该要有一颗与孩子一样的“童心”,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许只有童心才能滋润童心。当我们拥有一颗童心时,我们就更容易的去理解学生,当我们有了童心和爱心之后,自然我们就会很容易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和他们一块
来分享快乐与烦恼,学生就会视你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对你的爱自然也就会流露出来,因为学生是最单纯、最可爱的,他们也是最容易感动的。我们要爱学生,但是不能凭借自己的感情只爱那些自己认可的学生,我们应该一视同仁,把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老师的一个关切的眼神和一个微笑就能个一个学生莫大的动力,让他感受到老师是关心他的,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温暖,作为老师,我们更要注意观察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赏识他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优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盯着他们的缺点和短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相信他能做的更好。李老师说得对,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和同学心贴心;因为有爱,才有崇高的灵魂和蓬勃的朝气。当学生喜欢你的时候,他很自然的也就会喜欢你的课,这就是所谓的爱屋及乌吧。
作为教育者来说,要使自己成为最好的教师,另外还要会反思,会从成功中总结经验,从失败中得出教训。用敏感的心关注教育现象,用科学的理论和丰富的知识把握专业成长的契机,用探索和进取精神去追寻教育真理。苏霍姆林斯基只不过是一间偏远小学的校长,可他三十年如一日地做教育笔记,对四千多名学生进行过认真观测和分析,最终成了伟大的教育家。“对于一线的老师来说,最好的课题就是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工作,我们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就是最好的科研课题。”当我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并将这些解决难题的方法汇集成文字,形成自己的经验并使这些经验具有可推广性的情况下,我们自己,已不再是普通的教师,我们或许已经成为一个教育专家!
9.《做最好的老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九
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爱,却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份爱。一直以来,我认为严才是真正的爱,因为有句俗话说得好:严是爱,松是害。所以,在我的课堂中,我决不允许学生有丝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头,摸一摸下巴我都认为这是违反课堂纪律的,必须予以严惩。当然,这严惩指的是批评教育。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学生们出奇的乖,学习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为自己的高明而喝彩。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渴望能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乐,但师道尊严令我望而却步。看了李镇西老师的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才唤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灭的童心。我才真正认识到那是因为我缺少一份童心。
现在,我才明白把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教成小大人式的学生,是教育的悲哀。因为我们剥夺了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童话般的童年。作为教师,在面对学生时要保持一颗童心,以自己的童心唤起学生的童心,以自己的爱心唤起学生的爱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够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谈我们的教育。我们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放下自己的架子,用爱心营造积极健康、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爱心成为照耀学生心灵的阳光,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开放学生的时空,使之充满活力
开放学生的时空,使之充满活力,教师必须摘下师道尊严的面具,让自己的主导地位不至于变成主宰地位,建立起民主、平等、亲切、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向教师敞开心灵的大门,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想,敢于在教师面前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并自我挖掘出创造性的潜能。要做到这样,教师必须做到不拖堂,不让作业和考试填满他们的课余时间;不要滔滔不绝地满堂灌,还学生自主权,还学生发言权,还学生活动权。否则就等于堵塞了他们学习发展的渠道,久而久之,学生将被动地接受信息,变成录音机,变成容器。
二、关爱学生,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
《学记》中云:亲其师,而信其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老师关爱学生必然赢得学生的爱戴,学生也必然会将爱师的感情转化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去。反之亦然,如果我们对每个学生不做到力戒忘事忌语,即使您一切为了学生,而学生却受到您的言行的影响,或疏远您,或与您产生对立情绪,渐渐地变成被动学习,甚至厌恶学习。
三、教师要有良好的素养
老师工作有着枯燥重复的特点,每天要面对大量繁杂、琐碎的学生问题,若不能以平常心态对待周围变化的事物,久而久之脾气会变坏。如果急噪不能克制自己,变得激动,训斥学生,凭主观臆断妄下结论,会挫伤学生自尊,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失控,导致心理失衡现象。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的任务是去帮助每一个学生成功,对其不规范行为,只有引导,认真去做思想工作。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向李镇西老师学习,做到边教边学,随时反省自己的言行,要有敢于认错纠错的勇气,这对自己发展很有利,同时我们只有宽容学生的错误,给他们爱,用自己的美好心灵去医治其心灵创伤,用精神甘霖去洗涤他们思想上的污渍,他们今后才会宽容别人的错误。要知道:我们对孩子的方式,也是孩子对待我们和别人的方式。所以我们要抛开一切面子的事,具有良好的素养,从学生角度去思考,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及时将一触即发的矛盾缓冲过来,增进师生情感。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篇2
最近,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25年的经验与收获。读后,使我受益匪浅。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他对班级的管理,使我感动,折服。同时,使我这个颇有一定教龄的教师,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在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总结。
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教育理念《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正是证明了这一点。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一幕幕爱的 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家庭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 对照李镇西的教育方法,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当之处。例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急于求成,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缺少个别引导,使学生对我敬而远之,师生之间缺乏代沟。
通过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我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决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为榜样,以爱为己任,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进取,甘为人梯,爱生如子。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心得体会总结篇
本学期有机会学习李老师的著作《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老师》是一本充满智慧之书,它在很多方面开启了老师们的智慧,让老师们在阅读中受启发、增智慧、长才干。
从《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我学到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者要拥有一颗童心。
李老师说,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这也是他后来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并且能够在教育上取得成绩的重要原因。他说: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而变不可理解为非常自然,正是不少优秀教师赢得学生心灵的可贵之处。他说:只要把握学生的情感,并注意环境、场合,教师任何过分的孩子气都不会是多余的。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在以前,对于他说的这些话我可能会不理解,但是,在我亲身体会了之后,也明白了教师拥有一颗童心的重要性。很多老师认为,老师就应该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感,认为老师与学生打成一片是不可想象的,认为学生与老师随便开玩笑是不懂规矩的表现,但是李老师却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同行们,老师融入孩子们当中不但是可以的,而且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受到李老师的启发,尝试与学生打成一片,发现其中的魔力是巨大的。
二、对后进生的教育
李老师对后进生的教育是很富启发性的,在对后进生的教育方面,李老师的观念及一个个成功的案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教师最令人头痛的莫过于对后进生的教育。在办公室时常听到老师们诉苦:为什么我苦口婆心地、三番两次地教育他,他却不领情呢?我也曾经是这样的老师,为这些事情苦恼着,却不懂得去反思。可是,自从学习了《做最好的老师》之后,我明白了后进生犯错的频繁性,以及进步过程中的反复性的特点,懂得了对后进生教育长期性和艰难性,懂得了对他们的教育不能只用一种方法,而且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理解之心和宽容之心,需要有足够的智慧,而爱和尊重则是成功地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前提。
在关于后进生的教育方面,李老师的很多话非常很耐人寻味。以下是我从《做最好的老师》中摘录的李老师关于后进生教育的话语:
后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很难一劳永逸,相反,这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过程。教育者期望通过一次谈心、家访、班会或听英模报告,便使后进学生从此成为一名优秀生,无疑是把教育想得太简单了。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学生普遍存在的循环。教师因此斥责学生屡教不改、 光说不做、本性难移等等,是极不公正的。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我从来不对后进学生提下不为例之类他不可能做到的要求。
如果仔细体会了这些话,我们教育后进生的时候就不会再意气用事,不会再因为学生屡教不改而对他失望或任意体罚。我们就会想方设法寻找规律和方法了。
10.《做最好的老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便是许多从教多年的的老师们大概也有着同样的疑问,毕竟谁也不敢肯定地说自己就是学生们遇到的最好的老师。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思考这个问题。李老师说:“每一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是最勤奋的;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相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相比,不但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其实教育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为“最好”都是相对的,它只是每个老师心中的一个理想。然而每个人心中对理想的追求又都是无止境的,虽说我们无法做到“最好”,可我们却可以做到更好。我们经常会说“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去战胜自己,不断地去争取每一个“更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每一个“更好”融会在一起时,我们就已经做到了“最好”。
在现实的工作当中,我们需要怎样地去做到自己的最好呢?
一、爱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去的人都能幸福一生。”这句话也是李老师的最好印证。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是教育的灵魂。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是充满人情味……”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学习李老师那种关爱,让学生在关爱中学习、成长,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有的老师却为了在孩子面前显示自己的尊严,却在不经意中拉开了师生间的距离,只能让学生越来越疏远,感情也越来越生疏。
爱,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通道;爱,是创造优化的教育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瑰宝。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有崇高的灵魂和蓬勃的朝气。所以,我们要时时地保持着一颗爱心,要尝试着放下自己心中所谓的尊严,多以学生的`视角同他们零距离接触,要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去赢得学生们的尊敬与爱戴。
爱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而非一年、两年短时间的爱。然而,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爱必然包含着爱的深度和广度。如果我们把对学生的那种有限时间的爱称作“小爱”的话,那么李老师赋予学生的爱就应该称作“大爱”,我们的爱需要学习李老师那种“大爱”,要有时间的深度和空间的广度,让让我们的爱延伸到学生的一生和学习中的方方面面。
二、自我反思
读完李老师的书,我们会期望成为李老师样样思维敏捷、知识丰富、功底深厚的大师。在他的书中,教育名言随处可见,教育理论,他都能随手拈来。我们既要学习李老师的博学,也要学习他的细致入微。其中最让人受益的就是他的热爱读书与反思。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品味,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素养。读一本好书,我们不仅可以从中收获知识,还可以受到心灵的洗礼。要成为一名好老师,多读书,提升自己基本素养,这些都是最起码要求。没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理论修养,我们很难想象境界能提升到何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和思考是分不开的。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了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的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成功及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其工作中重要的事情。我们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一定要结合工作的现实去思考、总结,这样,我们就会在读书与思考中逐渐成长起来。
三、善于研究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矛盾,是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的根本动力。我们应该学习李老师的研究精神,积极主动的将遇到的一个个问题都当做科研的课题,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做研究对象来看待。这样,当面对那些“后进生”、“考试作弊”、“早恋”等各种问题的学生时,心态就会平静下来,用解决矛盾的心态去研究,对孩子们的教育也就从容了。
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最好的科研课题来自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正如李老师所说,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你应该高兴,因为新的科研课题在向你招手了——也许你走向教育专家之路的起点就在这儿呢!这样每天都有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顿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我们应该学习李老师将教育中的难题看作研究的乐趣,学习他执着的研究精神。为此我们注意转换角色,使自己从一名教育者向一名研究型学者转变。这种转变是一种境界的提升,是我们通向教育自由境界的阶梯。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心态,一种激情的行动,一种对欲望的放弃,一种对理想的宣言。将我们的爱赋予到教育过程中去,不断的研究与反思,超越自我,我坚信,我就是最好的老师!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一口气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读毕,感触颇丰。因为李校长的很多观点我都很赞同,读他的书既像是和一位智者在对话,是那样的朴实而自然;又像是和自己的内心在交流,是那样的真实而心动。我似乎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似乎找到了那份激情。是的,从今天起,我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音乐老师!
翻开序言,里面有令我感悟最深的一段话,忍不住摘抄下来留作自勉:“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每每读到此,我的内心便会受到触动:是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一直以来我都很自卑,认为自己不管在哪方面都不如别人,唱、弹、跳、吹、拉什么都不行,还阿Q似的安慰自己不是学专业的。虽然我也曾努力过,虽然我也曾迷茫过,虽然和别人比我也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读了李老师的这本书后,我可以自信的对自己说,和昨天的我比,我在进步,我在超越,今后我要做得更好!
11.《做最好的老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一
云浮市第一中学办公室副主任张旭
听了汪志广教授的报告,对我的启发特别大,以前很多想不明白的心结,现在总算有了一个能让我信服理论并为之努力。我个人认为汪教授重点启发我的是做学校中层干部的思维方式以及个人思想所站的高度。听了汪教授的讲座在这里谈一下我是如何理解执行力。
首先,什么叫“执行力”?就是领导布置工作,先不要想这件事“好不好”“对不对”,自己有没有更好的想法,应该首先去按照领导的设想把事情做了,并且要不折不扣的执行,至于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状况,首先反思的应该是“是不是自己的工作流程、方式、沟通”出了什么问题,能否进行调整改善。如果还有做不好的可以寻求领导的指导或帮助。用汪教授的话说“干部的执行力,是干部必须有的觉悟”。
其次,为什么要有“执行力”,第一,汪教授引用杜威的话“世界上不缺乏雄才伟略的设计家,缺少的是不折不扣的执行者”。从我身边的同事来看,这句话一点不错,尤其对于教育行业,如果有空和我们的同事深入的聊聊教育问题,我敢说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或者教育学生独特的方法,有些时候可能还是非常有效实用的想法。不仅业内人士有很多想法,甚至外行人没有从事过教育行业的人也有很多想法,并且这些想法都很好。最近有一本《让孩子成才的秘密 》对我的启发就特别大,教育观点比较独特,而作者是和尚教育家寂静法师。问题就出现了,我们应该听谁的,还是谁的也不听,只听自己的。我认为在学校中只能听校长的,我们的学校是一个社会组织,学校组织要有战斗力那么想法只能有一个,并且这个想法只能来源于校长,否则学校就是一盘散沙,就有分崩离析的危险,这样的学校有很多,并且对学校、个人的创伤非常大,影响是深远的,有的时候甚至是不可逆的。第二,有些时候我们自己的想法,只是就我们自身所处的位置而言,甚至当时的环境,当天的情绪都会影响我们的想法,归根到底你自己的想法“就一定是对的吗?”。第三,校领导在做出决定的时候,与我们中层站的高度不同,校长考虑的是全校学生的教育问题、全校老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生存、社会声誉、学校未来的发展等全校的问题,我相信综合这些因素考虑问题,就算是再高明的领导都会在决策前都会有深入而全面的思考。第四,我们中层所处的校园环境相对单纯简单,接收社会讯息的较少,而校领导在做出决定前,可能有我们未知的信息或者是难处,用汪教授的话说就是“学校是在社会复杂环境下办学”,我们所处的环境不是“真空的”也不是“无菌的”,有些时候事情可能要比我们想象中难办得多。
最后,中层有了执行力学校和个人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得力的中层干是校长实政的左膀右臂,是校长决策的参谋智囊。如果我们每位中层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想办法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那么学校的各项工作将会井井有条的开展,校长就会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规划学校下一步发展和争取更多社会资源来帮助学校办学。学校发展好了,个人发展的机会也就更多了,可以说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个人能力也在工作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提高。从长远来看可以说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综上所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这条路上,不仅仅是教育学生,更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通过不断学习与积累,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和个人修养,学习更优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将自己所学所想应用到平时的工作和教育工作中去。
以上就是我听了汪志广教授报告的一点感受,如有不当之处,请汪教授批评指正。
12.读书心得《做最好的老师》 篇十二
武城县第四小学
付春芹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25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读后,使我受益匪浅。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他对班级的管理,使我感动,折服。同时,使我这个颇有一定教龄的教师,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在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总结。从李老师成长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从他的成功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适合我们的方法。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勇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勇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
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教育理念《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正是证明了这一点。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一幕幕爱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家庭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
对照李镇西的教育方法,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当之处。例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急于求成,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缺少个别引导,使学生对我敬而远之,师生之间缺乏代沟。
通过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对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觉得自己与一个好老师的差距太远了,这哪是爱学生?反思后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为爱,冰雪会消融;因为爱,枯木会逢春;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决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为榜样,以“爱”为己任,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进取,顾大局,识大体,努力按照上级的要求,按学校要求,高标准要求自己,树立竞争意识,不但要自己思想过硬,品行端正,业务水平高,乐于敬业,端正态度,明确责任,勇创佳绩,还应想方设法投入到学校集体的建设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为校增光、添彩。自觉维护学校利益,遵守规章制度,服从安排,舍小家顾大家,洁身自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甘为人梯,爱生如子。
【《做最好的老师》培训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12-02
做最好的老师读书感悟01-19
五年级做最好的老师作文11-26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优秀12-11
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09-25
做最好的中层培训心得体会09-18
作文 我最好的老师07-26
我最好的老师感悟09-11
最好的老师初中作文10-15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