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考语文卷

2024-07-25

广东省高考语文卷(共9篇)

1.广东省高考语文卷 篇一

名师点评高考江苏语文卷

>>点击查看《2007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江苏语文试题》

江苏作文题目全文:

21.作文(60分)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 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试评人文色彩丰富、时代气息浓郁的江苏语文卷

江苏省自己命制的第四套语文试卷今天终于面世了。匆匆一瞥之后,笔者的最深印象是:文化色彩丰富,时代气息浓郁。

今年江苏卷的题型、题量和赋分如下。语言文字运用,共6题,24分。其中语音、成语和病句3道选择题,9分;语言运用3道简答题,15分。名句名篇默写,1题6空,6分。古代诗文阅读,5题,26分。其中选择题3道,9分;古文翻译1题3句,9分;古诗鉴赏1题2问,8分。现代文阅读,8题,34分。其中小阅读选择题4道,12分;大阅读简答题4道,22分。写作,1题,60分。因此,命题者严格遵循了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20语文科考试大纲》和本省考试院制定的“补充说明”。

从语言文字运用试题选材到小阅读选用今年4月“世界汉学大会2007”主题演讲《汉学是什么》再到大阅读采用著名诗人、作家雷抒雁先生的具有浓郁关中风味的散文《麦天》,从要求用一个生动形象的句子(要求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表达让“0”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的意思到围绕“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一主题口号补写主持人的开场白再到以“怀想天空”这一抒情色彩浓郁的作文题目……充分表明江苏卷“语文科补充说明”“注重能力考查,贴近现实生活,富有时代气息,着力引导考生提高人文素养,同时注意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的命题指导思想得到命题者的高度尊重。

关于三道语言知识题

第1题语音,采用了前几年全国卷形式,但考查点还是同江苏去年一样,全部落在了常见多音字上,难度与去年相同,可能致误的是“着落/不着边际”(都音zhuó)的辨读。第2题恢复全部考查成语(没有像去年一样出现近义词辨析),除“一孔之见”离学生距离稍远之外,“改弦更张”“釜底抽薪”和“推波助澜”都是常见成语。选项应为“推波助澜”,属褒贬色彩颠倒。难度与去年相当。第3题病句辨析应当比去年容易。A项是“传统”与“继承、提高、升华”不能同时搭配,B项也是“专利意识”和“开发水平”不能同“提高”一起搭配,C项是句式杂糅或成分残缺。值得一提的是正确项D,该句结构同全国卷得分率极低“银行储蓄额的高低”那道题: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可能。考生的跟斗可能跌在这里。

关于小阅读

这是一篇很新鲜的材料,刊载于2007年4月的《光明日报》,作者是人大校长纪宝成先生。原是演讲稿,命题者作了较大改写,现近千字。这篇文章围绕“汉学发展历程”和“汉学研究应当持守的对话精神”设置了四道选择题:分别要求选出关于汉学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对中西文化观念“差异”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对于“海外汉学”和“中国文化”关系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和依据文中信息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文章视野比较开阔,人文底蕴不够深厚的考生可能会感觉有些困难。总体难度与去年冯骥才先生的《木版年画》持平。

关于文言文

材料节选自武敏之的笔记小说《三十国春秋》,传主是南朝刘宋时的高进之。选文700多字。江苏命题者在文言文取材上有一个“潜规则”:避熟就生,而不像全国卷常选《史记》等经典,而人物也常常与典故、成语有关。材料情节较为曲折,出现人物也多,要求判断的字词和翻译的句子,感觉上不太容易。第8题的中“爽”的“差错”和“趋”的“快走”义高中课文中都出现过;“刑”的“宰杀”义属名词活用为动词;“伺”为多音多义字,据文意因为“等待”而非“等候”,属于极细微的差错,考生极易误判。第9题选出主人公“善于计谋”的一组是送分题。第10题正确选项为D,考点设在“桓道济为朝廷所收”上,事实上也是被诬陷而英勇就义了。翻译中的“设备”属古今异义,“死友”“死君”属为动用法,这些也都有些障碍。

关于古诗鉴赏

江苏卷今年继续选用词作。作品为辛弃疾《鹧鸪天・送人》,全词如下: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试题设计了如下两问:(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送别词,多叙男女离别。从古以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缠绵悱恻之情,哀怨凄惋之音,往往笼罩全篇。辛弃疾的这首送别词,却立意不俗,超出常境。

词开篇即述离情,词人把送别场面凝缩成“唱彻”而“泪未干”,展示出形象的凄苦情状。一接却正话反说:“功名馀事且加餐”。“功名”,指官爵。视功名为“馀事”,或者说“志不在功名”,在封建社会真如凤毛麟角。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的《鹧鸪天》词云:“壮岁旌旗拥万夫,锦b突骑渡江初”。簇拥千军万马,突破重围渡江投奔大宋朝廷,固是爱国壮举,又何尝不是为了功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在封建社会里,是互相联系的。换言之,只有“达”,才能“兼善天下”。所以视功名为余事而劝加餐,处于“国仇未报壮士老”的具体历史情况下,这里旷达的成分不多,更多的是激愤,是反语。“浮天”二句,以景映情,烘托点染。先写江中之水: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把行色的凄凉况味,推上一个高层次。

下片宕开,从久远的历史长河来作论述:“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哀?聚会才使人欢乐吗?无论“离”,无论“合”毕竟都是个人间的事,它们只是“今古恨”的一种,言外之意是国家的分裂、人民的苦难,较之个人的悲欢离合,是更值得关注的事!用“只应”诘问更力重千钧。后结仍扣紧送人题意:“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江头风高浪急,十分险恶,但哪有人间行路难呢?这两句托意深刻,正应辛弃疾的身世遭遇并包容如今带湖闲居种种生活的体验在内。一首56字的《送人》小词,写得这样内蕴丰富,寄情高远,绝少“黯然销魂”情绪,“英雄感怆,有在长情之外”,由此词正可悟出。

关于名句名篇默写

与去年一样,4分出自“补充说明”今年首次规定的篇目,分别是杜牧《阿房宫赋》中的“长桥卧波,未云何龙?覆道行空,不霁何虹”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另1分考查初中背诵的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课外1分选自《管子・牧民》中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该句上句知名度极高,而下句却相对冷僻,想必不少考生会有困难的。

关于现代文大阅读

选文《麦天》刊于7月的上海《文汇报》,作者雷抒雁,陕西人。当代诗人、作家。先后出版诗集《小草在歌唱》等十多部和散文集《悬肠草》等六部。曾多次获得文学创作奖,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在国外发表。节选后的《麦天》约1200字,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洋溢着一种丰收劳作的喜悦和亲人家庭的和乐,语言鲜活生动。题目涉及信息概括和分析,如第14题;景物描写的表达特色分析,如第15题;文中一段叙述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如第16题;第17题是对文中重要词语“鲜亮”与“滋味”的理解。这些题目,较去年切入角度小巧,设问清晰。试题更突出了对文学作品语言、结构的分析和欣赏。比较清楚地体现了新课程对文学作品学习的要求,这对的复习和应考应当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关于语言表达运用试题

第18题继、后继续选用有条件压缩语段形式,概括文字较为宽容,难度尚可。第19题,4分,笔者认为相当困难。原题如下:一位学者指出,“0”是一个早已普遍使用的汉字,它形简而意赅,直观而独特,但许多重要的汉语辞书却没有收录。请用一个生动形象的句子表达让“0”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的意思。要求:(1)切合原意;(2)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方法。

试题不是要考生讲道理,作议论,写出一个将“0”收进辞书的理由,而是要“用一个生动形象的句子表达让“0”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的意思”。笔者的感觉是该题的题干文字较为别扭,表意不甚明朗。

第20题,还是仿写题。奥运主题口号,考生耳熟能详,奥林匹克精神考生也了然于胸。细细读来并不困难,要求考生填写的内容也较常见。但一道5分题,文字占据了16K纸的大半版面,想必会给考生带来压力。

关于作文

江苏作文,四年的题目似乎形成了一个系列。

是太过灵动的“山的沉稳和水的灵动”,让不少考生手足无措。20则是太过沉稳的“风头猪肚和豹尾”,又让不少考生无法施展手脚。20恢复到了命题作文,而题目又是太实在的“

2.广东省高考语文卷 篇二

一、着眼全体, 提优补差,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湖南卷中的题目总体上是中正平和、难易兼顾的, 既让水平高的学生有展示的舞台, 又让水平低的学生有话可说。如11题古代诗歌鉴赏题中的“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其中, “‘蓑’字勾连‘新绿’, ‘新绿’如蓑, 引人联想, 近观长短参差, 远望绵延润泽, 形象生动”这一妙处, 由于原句是一则精巧的比喻, 如果不是独具慧眼, 并有丰富的想象, 还真难以识得。但“‘映’字体物甚细, 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 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 是以愉悦人心”这一妙处, 则是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的。既然问题有难有易, 那么, 我们平时的教学也应当着眼全局, 深入浅出。

“最有效的教育就是与学生能力、水平相当的教育。教育的有效性来自于教育的针对性。”这是由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决定的。语文课堂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就是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如果你的目标定得过高, 学生跟不上, 完不成, 就只能望洋兴叹;如果你的目标定得过低, 学生轻而易举就实现了, 也会觉得小儿科, 没意思。因此, 我们在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的时候, 应当有针对性。

(1) 要针对普通高中的《语文课程标准》。现在, 各省自选教材, 自主命题, 甚至还有自编教材的。可以说, 高中语文教学的道路已经是有很多条了。那么, 这些道路到底通向何方, 国家应当是有所制约的, 制约的方式就是制订一个统一的课程标准, 以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因此, 课程标准就是我们教学的准绳, 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之一,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考试说明》就明确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确定考试内容。”所以, 几乎每一堂语文课, 我们都要思考一个问题:我这堂课将达成哪几项课程目标, 将在多大程度上达成这些目标。换言之, 高中语文教师对课标应当心中有数。当然, 也可以根据新课程的三个维度来思考: (1) 我要传授什么知识, 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 (可以与考试说明中的六个能力层级相对应) , 即知识与能力。 (2) 我将通过什么样的过程、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实现目标, 即过程与方法。 (3) 如何来求真、向善、导美, 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意识和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

(2) 要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学生水平是参差不齐的, 班与班之间, 人与人之间, 绝对是不一致的, 应该针对全体, 统筹兼顾, 我们的课堂教学千万要“目中有人”。现在, 还有一些语文教师 (尤其是新教师) 过于关注自己的教, 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其实, 教无法代替学。如果以书本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即使再辛苦, 做的基本上也是无用功。所以, 我们在课堂上经常要做的一件事, 或者说, 教师的教学机智就表现在:如果问题难了, 把它变容易一点;如果问题太容易了, 把它变难一点。这就叫做随机应变, 掌握梯度, 看准火候, 有的放矢。

二、质疑问难, 理顺文脉, 多从无字句处花功夫

湖南卷第8题是要判断文言断句是否正确。学生通常的做法是根据语义来切分, 而题目选取的这段话含义深奥, 如果平时语文教师照本宣科, 泛泛而谈, 习惯使然, 学生也会懒得思考, 读不出它的深意来, 也就无法正确点断。相反, 如果平时师生共同质疑, 共同探究, 则考试时学生也会多长几个心眼, 善于多问几个为什么, 从而沟通文脉, 想出大意, 准确断句。原文是“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仔细思考, “宥过无大”与“刑过无小”既是并列关系又有因果关联, 既有“宥”又有“刑”, 提示了下文“以佚道使人, 虽劳不怨”以及“以生道杀人, 虽死不怨杀者”, 而“帝者之政”“王者之事”不过是总括而已, 且有力地证明了后文的“孔明皆能优为之, 信其为伊、周之徒也”。这样一来, 细枝末节就全都打通了, 文言断句又有何难哉?

当前语文老师备课, 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就是过分依赖教参, 很大程度上是人云亦云。这样备课, 省事是省事, 可是失去了自我, 毫无特色, 而且, 现在跟计划经济时代不同, 学生手里也有一大把的参考书, 教师如果没有一点自己的见解, 都是讲教参上的东西, 学生也会知道, 这个老师只会点“本本主义”, 没真功夫。于漪老师讲过, 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树立“宝藏”意识, 要带领学生寻觅人类精神文明的宝库, 包括精辟深刻的思想、精妙细致的手法、优美灵动的语言等, 要让孩子学有所得。并且, 要求我们在阅读过程中点燃学生阅读的激情。怎样点燃?就是用智慧激活智慧, 用思想碰撞思想。所以, 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有自己的阅读感悟, 尤其是新教材当中的新课文, 教师在第一次阅读的时候, 跟学生的阅读是非常相似的, 当我们以普通读者的眼光去看文章时, 我们和学生的距离就拉近了, 从而师生的对话就会有更多的话题, 就会更自然、更轻松。钱梦龙说过:“教师在阅读中有什么疑惑, 学生也许就有这个疑惑, 教师难于读出好处的地方, 学生也难于读出好处。所以, 你要先读一读, 想一想, 然后, 在这些地方导一导。”我想, 这是对阅读教学本质的一种经典概括。

从无字句处读书, 就意味着答案重要, 而过程更重要。不要满足于讲教参上的现成话, 而要开展富有成效的语文智育活动, 让学生练就一双慧眼。北大自主招生试题中有曲解成语这样一道题, 为什么要曲解, 想一想是很有意思的。我们的学生听“正解”听得太多了, 个性泯灭, 创造力萎缩, 所以, 要考察学生另辟蹊径、推陈出新的能力。这种能力, 讲教参是培养不出来的。我们应当做的正是以普通读者的眼光去寻找课文中的知识点、能力训练点、疑点和兴奋点, 只有这样, 才能让课堂上出现讨论声, 出现争辩声, 出现掌声和笑声。

三、回归传统, 遵循常规, 不断将思维拓广拓深

湖南卷第18题“概述文章所表现的荷之美”, 参考答案为: (1) 形象美:由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所呈现出来的自然美;亭亭玉立中的韵致美;在雨中英姿勃发的矫健美。 (2) 精神美:风雨中的伟岸、挺拔的气质美;将谢未谢时安静温柔的孤寂美;接受命运安排, 等待生命第二次接唱的平和美。此题答案要点之多, 相关信息点在原文分布之广, 都决定了要把它做好答全是何等不易, 如果不是平时训练有素, 单靠考试时临时抱佛脚, 是很难奏效的。这种“点多面广”“七零八散”的答案是需要“七嘴八舌”来“拼凑”的, 而“读读、议议、讲讲、练练”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恐怕是对付这类题的常规武器。

上海育才中学的语文教学专家段力佩先生逝世之后, 在遗嘱中说, 他的墓碑上不要刻什么歌功颂德的墓志铭, 只要刻8个字, 那就是: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可见, 老先生把他一生的经验都归结为这8个字了, 这是语文课堂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

关于读读:要把语文课上成原汁原味的语文课, 至少要让学生用心地把课文读三遍。于漪老师更是明确提出“三看一查一提问”的读法, 即让学生看课文、看注释、看练习、查字典、提问题。所以, 我们应当留出充足的时间, 变着花样让学生至少把课文读三次。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文章的丰富内涵和精妙手法往往就是在反复吟诵、反复涵咏的过程中领悟到的。现在一些考生连原文都没有看完, 提起笔来就作答, 结果答非所问, 根本找不着北。因此, 一定要提倡“慢读题快作答”, 在慢读的过程中让答案在脑海中自然生成, 而不是绞尽脑汁去“挤牙膏”。

关于议议:建议让学生就要讨论的问题写出书面发言稿, 然后再讨论。这样, 才不致于人声鼎沸而教师又不知所云。如教中国文化经典的时候, 就可以针对诸如“文章该如何有益于天下”“我所领会到的佛理禅趣”等话题, 让学生先写发言稿, 再开讨论会。

关于讲讲:当前, 有一种不好的倾向, 即只重素质, 不重知识。结果是知识不知道, 素质也没了。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涉及了很多知识, 如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章法学知识、逻辑学知识, 等等。对这些知识我们应当穿插在课堂中予以解说。当然, 在讲解的时候要舍得, 舍得舍得, 有舍才有得。尤其是选修课, 不要再求大求全, 讲深讲透, 而是每堂课突破一点, 要让学生学有所得, 日积月累, 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就提高了。

关于练练:要明确规范, 讲究格式, 做到“具体具体再具体”, 不能大而无当。如湖南卷第17题“简析该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是:该段是全文意思的关键所在, 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 “但我真正懂得荷, 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为紧承上文, 而“再轻步向荷池走去”则是引领下文。有不少学生仅答成“承上启下”四个字, 甚至只有“过渡”二字, 没有具体、细致的分析, 与命题者的意图相去甚远。这恐怕就是由于不够严谨, 不讲规范, 没有法度所致。

四、具体指导, 悟出心得, 练就挥洒自如的“上乘功夫”

湖南卷作文题是“请以‘早’为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以一个字作为作文题, 言简意明, 一目了然, 跑题、偏题的可能性不大。但是, 正是因为题目浅显, 需要“小题大做”, 所以想要写出思致风发, 文采斐然的好文章来很不容易。如果平日的作文教学当中多点具体指导, 增强操作性和适用性, 或许可以派上用场。

比如, 华东师大郑桂秋教授在执教“议论文的选材”时, 出了一个题:记住这一天。然后郑教授不厌其烦地将学生所说的“哪一天”记在黑板上, 写了20多种, 再作简单分类。一类是有明确日期的, 一类是没有明确日期的, 随后进行分析。没有明确日期的一天, 只定了向, 没有具体化;而有明确日期的一天就具体化了, 有事实、有过程、有细节, 写起来也就顺手一些。学生一想, 对呀, 真是这么回事, 那以后选材, 还是要选那些有明确日期的。20多分钟, 她只解决了一个问题, 即让学生选材的时候有“具体”的意———识。乍一看, 太浪费了, 一句话就说清楚了, 选材要具体。但是, 教师说得出学生不一定做得到。所以作文教学指导一定要非常具体, 非常实在, 要让学生听得懂, 用得上。再如, 首都师大附中的一位特级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描写的时候, 就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这位教师在作了分析之后, 甚至得出一个关于描写的公式: (1) 所描写的对象处在什么环境当中。 (2) 这个对象怎么样了? (3) 通过联想, 用比喻的方法进行一番描绘。我想, 这样的教学是否呆板暂且不论, 但是用这种方式去描写, 是谁也学得到的。这比我们讲描写要生动、细致、传神得多。如果平时在写作指导过程中, 让学生悟出一些写作体验与心得, 得到实实在在的教益, 那么, 无论考试中遇到什么题型, 他们就都会有底气、有灵气、有思想、有办法, 从而挥洒自如。

3.广东省高考语文卷 篇三

一、试卷结构及意义

高考全国语文卷(大纲版)的试卷结构是渐趋稳定的。至2007年,便已固定为两卷七大题21小题,大致包括基础知识、阅读、写作三大模块。

在全国各地经济发展不一,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师资力量和学生水平都有明显差距的情况下,全国卷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高考的公平与公正,促进了教学的发展,尤其是三大模块的设计,让各个层次的教师和学生都有了用武之地,使其在高考中取得让自己满意的成绩。

二、存在的问题

受教育发展水平的制约,高考全国语文卷(大纲版)在制定和发展中也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即区分度不大。努力追求检测内容和形式的全面本无可厚非,甚至是一个优势,但面面俱到的结果是降低了自己的特色。一份高考试卷和一份中考试卷,甚至一份小升初的试卷,很难讲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当然,这中间的另一个问题是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学目标不清,因此,各个学段都努力追求小而全或大而全的教学目标,所以考试(最终通过试卷)表现出来的便是这种面面俱到,从而降低了区分度。这里有必要先谈谈语文教学的层次性问题。

语文教学的性质、目的,一直都在争论不休,这个根本的问题尚且如此,语文教学的阶段性或层次性问题便无人顾及,或许,这个问题很容易牵扯出等级之类敏感话题,有悖于这个倡导公平、民主的时代吧。但避讳的结果便是十二年的语文学习时间,我们便消耗在几个大循环或小循环中,各自为政,自以为是,自成体系,不管别人做什么,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要把事情做圆满,做完整,做好。究其根本原因,或许都与中国几千年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有些关系。只是,这样做的结果是我们花了那么长的时间,做了那么多的工作,但永远在低水平上徘徊,这也许就是学生语文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小学初中的小循环且不说。高中阶段,高考是压倒一切的头等任务,而高考又是一个全面检测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的教师也便全面抓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提高。于是,字音、字形、词语辨析、病句修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等等原本应当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就应当掌握的、应当过关的基础知识,仍需老师不厌其烦,学生不胜其烦地去教授,去学习。而中学阶段应当具备的阅读能力(包括理解、分析能力)则被视为难点,要么照本宣科,人云亦云,要么弃之不顾,听天由命。而高中阶段应当重点掌握的逻辑判断、思维方式等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知识,或由于基础薄弱、积累不够而无从下手,或由于事急从权而束之高阁。这样的结果,便是我们花费了十二年时间学习语文,而十二年都在低水平上徘徊。表现在考卷中便是面面俱到,哪一部分也无法舍弃,各个学段的内容没有阶段性,更没有层次性。表现在考试结果上,便是区分度不高,优劣难辨,表现在社会效果上便是重理轻文,忽视语文学科的学习。

三、应对措施

语文学习的层次性或阶段性问题不能靠一个教师或一个学校去解决,甚至不能靠一个地方政府去解决,这是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全盘考虑通力协作的大问题。

首先,须打破这种极力追求大而全或小而全的教学格局,明确各个学段的教学任务或教学目标。比如,小学阶段以识字积累为主,利用学习初始阶段的孩子记忆力强的特点,最大限度的为以后的学习进行知识储备,忽略理解表达方面的要求,或仅仅进行基本的词法、句法的训练即可。初中阶段以语法学习为主,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同时进一步进行知识积累、阅读积累(例如名著阅读),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高中阶段则以理解分析能力的提高为主,同时进行思维训练,提高其语言表达的正确性和深刻性。

这样循序渐进的目的,是形成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的渐进过程,让各个学段的师生各司其职,清楚明确的完成自己应当完成的教学任务。这样,语文学科的知识层次才能建立,语文学科的进步和语文水平的提高才能有章可循。

而这个目的的语文达到,需要从考试形式特别是试卷形式的改革做起。由考试特别是试卷形式的改革进而推进教材的改革(甚至打破从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这种文选式教材的模式),进而推进语文教学的改革,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和水平。

全国语文新课标卷的命制不能仍然沿袭旧有的命制模式,需要从大处着眼,从指导语文学习的高度,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和水平的高度去认识命题的重要性,仅仅着眼于选拔,甚至是没有清楚的区分度的选拔,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阻碍着语文学习了。

4.广东省高考语文卷 篇四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他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

必考题 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以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子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至于《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黄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黄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早期。

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近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成“《老子》成书早于《论语》”。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起无为而治,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保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

(摘编自李学勤《<老子>的年代》)1.下面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B. C. D. 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关于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就有不痛说法。清代汪中作《老子考异》以后,学者们更加纷争不已。

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

以前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本身就被人指为伪书。《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虽然年代确凿无疑,但是成书太晚,也无济于事。

近年来战国秦汉简帛文献大量出士,给学术界提供了许多纸上材料以外的东西,这使得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2.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从字体和避讳来看,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甲本和乙本的抄写年代可以大致确认,但是这对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没什么用处。

B.《黄帝书》和《老子》有许多相似的语句,但许多名词的解释只见于《老子》而不见于《黄帝书》,所以《老子》成书应该早于《黄帝书》。

C.陈鼓应曾撰写《老学先于孔学》一文,指出《论语》中多有受到《老子》影响之处,其目的是证明《老子》一书的产生比《论语》早。

D.《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古书真伪和年代问题,本文采用了两个方面的证据来证明,即不但有古书上的材料,还加上了考古发掘的地下材料,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B.道家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乙本是“黄”、“老”合抄之本,这证明在西汉初年黄老学派已经形成。

C.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D.《论语》引用老子“无为而治”等意见,并加以阐发,这不但证明老子年长于孔子,大概也能印证史书上孔子曾经问学于老子一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 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景泰二年进士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C.振巩昌、临洮饥民 .D.勒石纪之而还

登:升职。

录:记载。振:救济。勒:铭刻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

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

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

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声名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 桥 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初下列名篇名句中看空缺部分。(6分)

(1)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___________,檐牙高啄;___________________,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期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他风度翩翩走上前台,朗声说道:

“诸位,敝人十分愿意应邀在此介绍一种奇迹,迄今无人能窥见其奥妙。近年来,[阿根廷]莱*巴尔莱塔

晚饭时,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惨淡。

敝人深入自己影子的心灵,努力探索其需求和爱好。兄弟十分愿意把来龙去脉演述一番,以报答诸位的美意。请看!我至亲至诚的终身伴侣——我的影子的实际存在。”

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中,他走近墙壁,修长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墙上。全厅鸦雀无声,“骑士跳栏!”

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玉兔食菜!”

顿时,出现一只兔子在啃白菜。“山羊爬坡!”

果然,山羊模样的影子开始步履艰难地爬一个陡坡。

“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揭示一个无声的新世界。” 说完,他从墙壁旁走开,影子却魔术般地越拉越长,直顶到天花板上。

“诸位,为了使影子能脱离我而独立生活,敝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研究。我只要对它稍加吩咐,它就会具有生命的各种特征……甚至还会吃东西!我马上给诸位表演一番。诸位给我的影子吃些什么呢?”

一个炸雷般的声音回答说: “给,给它吃这块火鸡肉冻。”

一阵哄堂大笑。他伸手接过递来的菜盘,走进墙壁。他的影子随即自如地从天花板上缩了回来,几乎贴近他的身子。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他的身子并未挪动,那影子却将纤细的双手伸向盘子,小心翼翼地抄起那块肉,送到嘴里,嚼着,吞着…… 人们一个个伸长脖子,争看究竟。他像要放飞一只鸽子似的,双手合拢报幕: “简直太神了!” “嗯,你信吗?”

“天哪!夫人,我可不是三岁的小孩!”

“可是,您总不会否认这把戏确实很妙,是吗?” “给它这块鸡脯。”

“梨!看着它如何吃梨一定妙不可言。”

“很好。诸位,现在先吃鸡脯。噢,劳驾哪位递给我一条餐巾?谢谢!” 所有人都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这场娱乐。“再给它吃点饼,你这影子可有点干瘦呵!”

“喂,机灵鬼,你的影子喝酒不?给它这杯酒,喝了可以解愁。” “ 哎呦,我笑得实在受不了喽”。

那影子又吃、又喝,泰然自若。不久,那人把灯全部打开,神情冷漠而忧郁,脸色显得格外苍白。他一本正经地说到:

“诸位,敝人深知这般玄妙的实验颇易惹人嘲讽、怀疑,但这无关紧要。总有一天,这项旨在使自己的影子独立于本人的实验,必将得到公认和奖励。临走前,敬请凡有疑问者前来搜一下敝人的衣服,以便确信我绝没有藏匿任何物品。诸位的慷慨惠赠,无一不为我影子所食。这如同敝人叫巴龙·卡米洛·弗莱切一样千真万确。十分感谢,祝大家吃好,晚安!”

“见鬼去吧!”

“谁要搜你的身子!”

“幻术玩够了吧,来点音乐吧!”

卡米洛·弗莱切,真名叫胡安·马力诺,他面朝三方,各鞠了个躬,神态庄重地推出了餐厅。穿过花园时,突然有人一把抓住他的胳膊。

“你给我滚!”警察厉声吼道,“下次再看到你,就让你和你的影子统统蹲到警察局过夜去。”

他低下头,慢慢地走出去。拐过街角,他才稍稍挺直身子,加快脚步回家。开门的是他女儿,十五六岁光景。

“你不回来,小家伙们不愿睡,他们可真累人呵!” 两个金发的孩子在一旁玩耍着,兴高采烈地迎接他。小姑娘走过来,缓声问道: “带回来什么没有?”

他没吱声,从衣服里掏出一方叠好的餐巾,从里面取出一块鸡脯,几块饼,还有两把银质钥匙。她把食物切成小块,放在盘里同她的两个兄弟吃了起来。“你不想吃点什么?爸爸。”

“不,”他头也不回地说到,“你们吃吧,我已经吃过了。”

马里诺面朝窗子坐下来,茫然失神的凝望着沉睡中城市的屋脊,琢磨着明天该去哪里表演他的奇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马里诺说影子是独有生命的实际存在,是让观众相信他对影子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他的表演技艺的高超

B.马里诺离开饭店前,请客人上前搜身,以证明他没有带走任何物品,这表明他品行端正,爱惜自己的名声。

C.马里诺谢幕时,有人发出“幻术玩够了,来点音乐”的呼声,这呼声暗示客人们看穿了幻术,需要更多的娱乐节目刺激。

D.马里诺穿过花园时,遭到了警察的威胁和警告,表明马里诺的影子表演缺乏新意,已经让警察感到厌烦了。

E.小说对马里诺在家中茫然失神状态的描写,真实的反映了一个江湖艺人的现实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这类人物的同情。(2)“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飞虎将军”陈纳德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正遭受着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蹂躏。战争中,从空中给予日本敌机致命打击的,是赫赫有名的美国“飞虎队”,其队长则是有着“飞虎将军”美称的陈纳德。

1937年,中日之战一触即发,增强中国空军作战能力迫在眉睫,当时,陈纳德已经从美国空军退役,他的朋友,在中国担任中央信托局机要顾问的霍勃鲁克非常行赏他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推荐他来华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并给他寄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亲笔邀请信。5月,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在上海,陈纳德受到民众的热情欢迎和宋美龄的接见。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在中国了。希望能在这里为正在争取名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劳。” 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中国,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他认为“中国对日之战,是美国也将卷入的太平洋之战的序幕”,他要为中国,也为自己即将卷入战争的祖国尽一份力量。此后,陈纳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悉心传授战斗机飞行技术和作战技术,他多年前的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同时,他着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报警系统,以便战斗机驾驶员及时拦击敌机。为了增强空军的战斗力,1940年10月,陈纳德赴美招募志愿者,虽然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从未放弃。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志愿队组建成功,后被编入美国陆军航空队.1942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全面展开。20日,志愿队在昆明和日军进行第一次正面交锋.日军来犯的10架轰炸机有6架被击落,逃跑的4架中又有3架损于途中.而志愿队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只有1名驾驶员受轻伤.首战告捷,给饱受日机轰炸的昆明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当天晚上,昆明各界人士为志愿队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会,陈纳德深受感动,热泪不禁涌出……报纸头版头报道战斗经过,称美国志愿军的飞机是“飞虎”,“飞虎队”从此成为志愿队的代称。

次日清晨,陈纳德收到驻扎在缅甸首都仰光的第三中队的报告,说有敌机在附近出没。陈纳德立即复电说:“据过去日本人的惯例,侦察机出现区域的地面重要军率目标,将会在次日,最迟不超过三日遭到空袭,务必严加戒备。”果然不出所料,23日开始,日军连续空袭仰光,飞虎队第三中队和英国皇家空军迎头痛击,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仰光的连续空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陈纳德也从一个鲜为人知的、退役的没过陆军航空队上尉,成为名扬天下的新闻人物。

此后,飞虎队又在怒江阻截战、桂林保卫战等战役中,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陈纳德1942年晋升为准将后,主动向中国政府提出停发津贴。1943年晋升为少将,同年12月,成为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1958年临终前又晋升为中将。

抗战八年,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45年飞虎队解散时,陈纳德收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在中国,陈纳德还收获了爱情,1947年和中国记者陈香梅喜结良缘。陈纳德的命运和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他所说的,“我虽然是美国人,但我和中国发生了如此密切的关系,大家共患难,同生死,所以我也算是半个中国人”。

陈纳德去世后,安葬在美国阿林顿公墓。墓碑正面镌刻着他生前获得的各种奖章和勋章,背面写着“陈纳德将军之墓”七个中文大字。(摘编自赵家业《陈纳德》)

相关链接 ① 抗战初期,美国政府对日本侵华战争持“中立”态度,日本人知道有美国顾问在华帮助中国,要求美国下令让他们离开。美国国务院发布撤回命令,但陈纳德拒不执行,他斩钉截铁地说:“日本人离开中国时,我会高高兴兴地离开中国。”(百度百科)

② 中国人的友谊最宝贵的体现,莫过于在日军占领区冒着生命危险搭救被追杀的美国飞行员和从那些地区不断的送来情报……为了扩建在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那里一下子就聚集了三十余万民工,三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工程。(《陈纳德回忆录》)③ 1990年,美国发行了纪念陈纳德将军的邮票。当年的飞虎队队员每年军人节都要到华盛顿祭奠他。在中国,重庆要建飞虎队纪念馆,昆明把从城里到机场的一条公路,重新命名为陈纳德路。(《北京青年报》2007年11月12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都是(5分)

A.在霍勃鲁克的大力推荐下,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亲自给陈纳德写去邀请信,陈纳德接信后当即决定来中国支援抗日。

B.为扩建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三十多万民工只用三个月就完成全部工程,陈纳德认为,这是中国人民对飞虎队深厚友谊的最宝贵表现。

C.陈纳德凭着精湛的飞行技术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为中国抗战立下赫赫战功,自己也从一名退役上尉成为闻名全球的“飞虎将军”。

D.作为一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令日军闻风丧胆的飞虎队队长,陈纳德曾经登上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

E.为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飞虎队在中国浴血奋战,作出杰出的贡献,因此被国民政府授予最高嘉奖。

(2)陈纳德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

(3)陈纳德的人格魅力是他至今仍被怀念的一个重要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4)为什么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二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

B.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

C.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火石,让小余心头郁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起....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

D.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

B.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保障一聊机构正常运转,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

C.作者观察细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郎朗歌声,都能激发他的灵感,都能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

D.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文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当代艺术博物馆今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

① 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 ② 展出的作品大部分都体现出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 ③ 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

④ 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 ⑤ 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 ⑥ 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 A.②⑥⑤④③①

B.②③①④⑤⑥ C.④⑤②①⑥③

D.④⑥⑤①③②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水是植物主要的组成成分,植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60%~80%,有的甚至可达90% 以上。,土壤中的矿物质、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须先溶于水后。水还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以利于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水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他还作为反应物参与植物体内很多生物化学过程。因此,17.下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环境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5分)

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别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 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B

2D

3C

4A 5B

6D

二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7.(1)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勋,皇上也诚心诚意的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

(2)家居,非时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8.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巧取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9.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1)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

各抱地势。散之人,有何必要你皇帝的恩赐?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10.(2)廊腰缦回;

(3)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11.(1)答E给3分,答 A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

(2)①通过奇特形象的塑造,营造作品神秘的氛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通过影子逼真神妙的表演,表现主人公幻术技艺的高超;③通过制造故事悬念,为后文揭示事实真相埋下伏笔。(3)①演艺精湛。能说会到,善于捕捉观众的心理,赋予无声的影子以独立的生命。②地位卑微。人前强颜欢笑,依靠表演取悦观众;却遭观众厌弃和警察驱逐。③忍辱负重。为养家糊口奔走卖艺,却只能独自忍受精神的孤独和痛苦。

(4)①小说以马里诺影子表演的玄妙神秘与他在现实生活的平淡无奇相对比,赋予故事情节以戏剧性,有助于吸引读者阅读。②小说以前半部分影子表演的热闹有趣,与后半部分马里诺现实生活的凄凉孤独相对比,有助于增强小说的悲剧感。③小说以饭店内观众对马里诺的冷漠和家人对马里诺的关心对比,有助于表现事态的冷暖炎凉。④小说以马里诺在观众面前谈笑风生与在家里的茫然失神相对比,有助于深入刻画他性格的复杂性。⑤小说以影子的虚幻与现实生活的真是相对比,有助于作品反映现实的力度。⑥小说通过对马里诺在饭店和家里的活动状态的对比,表现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

(2)①二战中立下赫赫军功: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建立地面空袭警报系统,组建飞虎队,给日军以沉重打击。②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写有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又准确预测美国会卷入战争以及日本袭击阳光的时间。

(3)①强烈的正义感和过人的勇气:“七七事变”后立即决定留在中国支援抗战,即使美国国务院 发布命令也不撤回。②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克服重重困难,招募志愿者来华参战。③真诚正直,善良友爱:主动要求国民政府停发津贴,得到陈香梅的爱情,飞虎队队员每年组织悼念活动。(4)①陈纳德精湛的飞行技术,过人的军事才能,在受聘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期间,得到了充分施展的机会。②率领飞虎队在中国境内进行反法西斯斗争。③在中国抗战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从一个退休上尉晋升为将军,事业达到辉煌的顶峰。④率飞虎队与中国人民协同作战,生死与共,结下深厚友谊。⑤受到国民政府最高嘉奖。⑥和中国女子陈梅香产生感情并结为连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 B 14. A 15. C 16.①水是很多物质的溶剂 ②才能被植物吸收 ③没有水就没有植物的生命。(或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

5.广东省高考语文卷 篇五

语文卷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

一、原题再现

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春节期间,几个回到乡村的青年在闲聊。这些话语引人关注:

①我喜欢上海,它有大都市气息。

②我想把一家人接到城里生活,可老人家不愿意离开老家。

③老家很漂亮,我想回来创业,还能陪家人。

④大城市压力大,节奏快,我不想去。

⑤哥哥在国外,过年都没回来,父母一直念叨。

新时代发展快,作为“00后”,听到这些话材料,有什么感触?请根据其中两三条话,写一篇文章,表达人生愿景。不少于800字。

二、【作文审题参考】

题意分析:

文题在“情境区域”设置可供考生自由组合的五个要素,在“任务区域”设置“身处大发展的时代”“作为‘00后的你’”“基于材料引发感触和思考”“以其中的两三条话语为基础”“表达你的人生愿景”五大任务。考生在审题时需对“回村青年的闲聊”内容选取“两三条话语”,依照一定的逻辑关联重新组合形成“新情境”并与五大任务综合考虑拟定作文立意。重心在于行文围绕“作为00后的你”,展现“你的人生愿景”的“感触和思考”。

材料信息概括、切分与组合。情境要素1包含信息有“北上广大都市具备得天独厚优势,青年憧憬、欣羡、向往”;情境要素2包含信息有“国家城镇化建设推进,青年回家可创业亦可守亲”;情境要素3包含信息有“出国在外与孝道守亲的矛盾显现”;情境要素4包含信息有“大都市的困扰或弊端”;情境要素5包含信息有“进城与守土冲突显现”。

两三个情境要素的重新组合关联,如“进”有关的利弊要素有1、3、4、5;“守”有关的利弊要素有2、3、5;“进”与“守”矛盾或冲突明显有关的有3、5,暗含有关的有1、2、4。

回村青年闲聊的话题即文题情境设置的主题探讨主要焦点围绕出国或进城的“进”与守家创业或守土尽孝的“守”在大发展时代显现矛盾或冲突。因此,我们在行文时要解决的问题是即将毕业出校的“00后”青年在即将面对或未来面对的“进”与“守”问题该如何有效布局好自己的人生愿景。考生可选择“进”或“守”一方为主,另一方为辅立意写作,也可以综合思辨立意。

三、例文展示及点评:

于繁华处诗意栖居

观京华烟云,赏开封古都,城市的繁华大气让人心生向往。泛舟秦淮,西子湖畔,平凡的烟火气却更贴近人心。以人为本养都市之气,让人文与发展齐飞,繁华共优雅一色。

大城市犹如时代明镜,既见证着个体的逐梦之旅,也折射着时代发展的弊病。城市,以国际视野包容人才,以规则秩序塑造格局,以都市气息点亮万千梦想。让个人价值与城市发展乘风前行。但,原子化的城市人际疏解了温情,空巢青年的孤独亦是时代痛点。快节奏与压力蚕食着个体的幸福感,繁华的幻景与生活困境如影随形,难道城市只是资本与建筑的集聚?

非也!城市的竞争高压与生活成本固然严峻,但以人为本的设计亦能让都市洋溢人文气息。纽约的中央公园以四时美景与都市同呼吸,市民于摩天大楼间也可采撷一份盎然绿意:翡冷翠的古建筑壁画保存至今,走进艺术殿堂便可一览灵心慧意;杭州西湖享誉千年,现代便捷的基础设施又可给予市民舒心之旅……时间沾染了人的呼吸便成了历史。建筑熏染了人间烟火便成了文明,当城市吸取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繁重的压力也可得到释放,快节奏也挡不住诗意的绽放。

作为干禧之年出生的新一代,青年对城市的期盼、对个人价值的实现已有新的理解。周国平笔下“现代人只能从一杯早茶品尝出原野的新绿”,王开岭笔下“蛙声消亡,荷塘寂寥”的古典之殇不是我们的愿景。正如马斯洛需求理论中对人类需求的精准分级,青年人对城市空间的愿景也正转向升级——城市,要有快的便捷,也要有慢的优雅;既是奋斗拼搏的新起点,也是安身立命的港湾。大都市需要有人文关怀、精准管理呵护新一代的获得感。

城市以人为本的精准设计与管理固然成本高昂,但又何尝不会反作用于城市的深度发展呢?成都建立交通便捷、风景优美的云栖小镇,吸纳人才扬起西南创新潮流;北京工业旧址化身艺术工厂,减排除霾的同时亦捕捉到文化产业的生机。其实,城市与人并非简单的依附、容纳关系,二者实为共生共荣的一体。城市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一直与居民的幸福感并肩前行。新一代青年的胸怀与心态,始终与城市的人文气息密不可分。

生于千禧之年,乘发展之风,愿城市以宏大格局意识容细微之美,愿青年于繁华中诗意栖息。

6.珠海名师点评2018中考语文卷 篇六

今年中考语文试卷总分120分,卷面分130分,共有三道大题、19道小题,具体包括基础(24分)、阅读(46分)、作文(50分)。另有一道附加题(10分)。

今年中考语文试卷基础、阅读(含附加题)部分难度整体如何?考试结束后,南方+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珠海市九洲中学初三语文备课组组长王欢老师作点评。

2018年广东中考语文试卷全卷都严格按照2018年考纲要求出的题,难度适中,既注重考查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又注重考察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眼界,以及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基础部分】都在备考范围,有创新题型

基础部分的默写和拼音写词语,都是学生备考范围。

第3题词语使用并没有采用新增的词语,以及是否使用得体的新题型。

第4题修改病句是否正确,也是平时练习的题型。

第5题命题上很有特点,2017年考纲是仿写题,2018年的考纲新增了压缩语段的题目,既兼顾到了之前考查仿写题的能力,又兼顾了新题型,也就是压缩语段当中的概括句段内容,并且以诗经当中的风雅颂为文段主要内容,既是学生熟悉的,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的概括压缩语段的能力:这道题在新旧题型过渡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阅读部分】需充分理解文章内容、主旨

阅读题和附加题,王欢老师表示,既有课内文言文考查,也有课外语言文考查,有一定的难度,要求考生充分理解文章内容、主旨。

课内文言文考查科目是《送东阳马生序》,题目难度难度适中。

课外文言文的考查,内容理解上是有一定的困难,考查了学生文言文解读能力。

实用类文体阅读考察了说明文,无论在内容的理解上,还是选择题题目设计的迷惑度上,都属中等。

文学类作品阅读,考察的是散文。4道题目考查的知识点都是学生备考范围内的,包括梳理文章情节、句段在文章当中的作用、句子的赏析、文章主旨的理解。题目答好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充分的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

附加题考察了《水浒传》当中的段落。3个题目都是原著当中相关的情节内容,对于那些认真读过原著的同学是非常有益处的;如果没有认真读过原著、只是去背一些答题框架的同学,这道题无疑是很吃亏的。

【备考建议】注重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

今年语文中考考题对今后初中语文教学和备考有什么帮助?王欢老师表示,今年是老教材中考的收官之年。这次中考为今后的语文教学和复习备考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7.对接 湖北语文卷的使命 篇七

湖北省自主命题12年,到了收官的时候。从明年起,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将恢复为全国课标卷(新课标卷)。为了顺利地实现由湖北卷向全国课标卷的过渡,本期“特别策划”栏目安排了3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比较湖北卷和全国课标卷,主要是为同学们2016年的备考提供有益的信息。

与湖北卷相比,全国课标卷有着许多不同,有的学科甚至有很大的差异,比如试题结构、题型分值、能力要求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有些基本的理念是不会变的,比如对基础知识的重视,回归教材是不变的;比如关注日常,与现实生活的对接是不变的;还比如基本题型问题,不会有很大的改变……

请大家细心阅读,并结合相关试卷分析,体会两种试卷的特点,做好考试之前的顺利对接。

高考湖北自主命题历经12年,到了收官时刻。今年的湖北卷,坚守和创新仍然是主旋律,对接和过渡呈现出新的亮点。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对接”成为命题的关键词,也是2015年高考湖北语文卷的使命。

语言运用:对接生活与运用

今年的湖北卷在淡化知识的命题取向上下足了功夫。按照以往湖北卷的套路,字音、字形题的材料大多源于教材,今年选取的材料除“逸兴遄飞”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外,其它均从日常用语中易误的读音和书写中采集。第21题一般都是语言运用的课本题,用来考查对课本的熟悉程度,今年的语言运用题彻底抛弃了这种题型。而其他的命题语言村料,诸如马铃薯的试验、全民阅读、生态保护、探月工程、血液和血液制品、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构字部件组字、天鹅戏水图等,均来自社会生活,重在强调实际运用。

今年全国课标卷彻底走出了教材,大胆舍弃如字音字形之类的基础知识,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摄取鲜活的素材。一道补写三句使语意完整连贯的题,在设计成的交际语境中,让我们学会具体而有逻辑的表达;2014年依据活动的构思框架来写一段话,在预设的研究性学习的情境中,让我们学会有条有理地准确表述;今年依据邮票的主体图形来写其要素和寓意,在特定的事件或场合中,让我们学会流畅而简明地解读。今后备考,不能简单说内容变少了,更重要的是要关注生活,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古诗文:对接考纲与体验

今年的湖北卷在文言文题型上比较平稳,全国卷变化较大,断句选择题、文化词语题、文意概括题和文句翻译题,着力考查我们的文言文素养。全国卷的文化词语题好像是孤立地考查我们对传统文化常识的识记,其实是对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生动诠释。如今年第5题“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一项,应该立足原文来理解。“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一句中,“诸王”指各个王子,包括“太子”,可见“太子”有别于皇帝的其他儿子,是不能用来称“其他儿子”的。此题可谓对考点把握灵活,对传统文化体验的要求也高。湖北卷《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以古今对照的方式剖析当朝为官者的心态,如果没有对传统的廉洁文化的深刻体验,就不容易理解文言的内容,答题就容易出错。

古代诗歌欣赏中,湖北卷的《劳停驿》和课标卷Ⅰ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对应的考点分别是表达技巧和情感内容。一个是让我们由景物描写进入腾挪多姿的诗歌意境,一个是让我们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情感内涵,都离不开阅读者的生活体验。可见,考纲永远是备考的指路明灯,而体验则是对久远作品读懂的灵丹妙药。

现代文:对接学术与审美

湖北卷论述类文本《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阐述了秦汉时代人们对“天”以及生命、幸福、国家等问题的认识。这篇选文出自复旦大学葛兆光教授的学术论文,是与全国卷《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和《艺术是什么》的学术品位一脉相承的。所设3个小题由易到难,依次考查内容理解、要点归纳、信息整合,能准确考查我们对论述文本的理解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湖北卷现代文大阅读的选文历来讲究文辞兼美,强化考查阅读的审美能力。选用的散文《头脑中的旅行》,以其“头脑中旅行”的无限魅力给阅读者给予审美的享受。全国卷与湖北卷在形式上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选考与必考之别。今年,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都是选用的小说,语言朴实,人物鲜活,技法独特,读来令人印象深刻,美不胜收。各自依据文体特征命题,由局部到整体,能够较好地考查我们的审美能力。

全国卷中的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用的是传记。如课标卷Ⅰ的《朱东润自传》,这篇大家自传不同于一般自叙性的文字,融知识和经历于一体,汇叙述与评议于一炉,展示了学者行文的风范,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名家名作,其审美价值和学术价值颇高。从纯文本的角度看,这篇虽是传记文,但其文学性绝不亚于选做的小说,据江西省阅卷的情况看,选做小说的成绩要比选做传记的均分高1.5分,彻底颠覆了以前人们认为选做传记简单的观念。因此,只要坚持这样的选文标准,今后不可盲目选做实用类文本阅读,应该充分体味试卷设计者的初衷,让选做题真正成为个性化的阅读实践。

作文:对接社会与思辨

纵观这几年的作文题,大多数试卷的命题开始转向亲近社会、立足现实的轨道上来。新课标卷Ⅰ中2014年的“山羊过独木桥”比赛所引发的思考,2015年阐述女大学生举报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打电话的父亲的看法,都是从社会生活甚至是同年龄层的生活中撷取的材料,要求我们谈自己的真实想法。要写好这些作文,文中要强化哲理和思辨性,突出对现实生活的独到见解。这样,命题回归了材料作文的本位,对接了社会生活的存在感,有效地回避了套作和宿构的现象,使写作真正能够传达心声,做到能够个性化有创意的表达。

而湖北卷作文题,以“出与入”(2005年)、“方与圆”(2013年)等为代表的命意,总是给人“高大上”的印象。但是近两年的命题变化较大,开始慢慢“接地气”,凸显对接全国命题的特点。2014年对游客登山的感悟、2015年对泉水和喷泉的认知,这些材料均取自生活现象。从材料中明示的信息看,游客登山和旁人评说、泉水和喷泉以及其“众人瞩目”与“鲜有关注”,对比的要素鲜明,思辨的色彩浓厚,具体的情境约束了模式宿构的泛滥,深刻的思想避免了浅表层次的无病呻吟。

8.广东省高考语文卷 篇八

„„

一、基础知识。24分(4+5+5+4+2+4)„„

1、用线把拼音和字连起来。

__„__„ yī yí yǐ yì jū jú jǔ jù __„__„__„ _:„号„

考„线 遗 忆 依 乙 菊 鞠 剧 举 „ _

2、看拼音写词语。

_„__„__„ bǎi nînɡ wēi wǔ liáo kuî bài fǎnɡ nǎo nù __„__„()()()()()__„:„级„

3、按要求填空。

班封 „ ⑴“赏”字是()结构,一共()画,组两个词:()()。_„__„⑵“视”字按音序查字典应查大写字母,按部首查字典应查 部,__„__„再查 画。

__„__„_“视”的意思有:①看;②观察;③看待;④活,生存。下面句子中的“视”字:„名„是什么意思,请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姓密„ ①密密层层的枝叶挡住了人们的视 „.线。()__„_②掌声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_„.我。()__„__„③今天,上级领导到我们学校视_.察。()_„__„_

4、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校„(郊 胶)卷 花(瓣 辨)进(功 攻)(保 宝)贵 学„„„(流 留)意 粗(壮 状)茂(密 蜜)(朴 仆)素 „„„

5、找出不是同一类的词语,画上“ ”线。„„„ ⑴深蓝 杏黄 颜色 洁白 火红

⑵舍近求远 积少成多 里应外合 左邻右舍 千呼万唤

6、连一连。

千里之行 更进一步

耳听为虚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眼见为实

百尺竿头 始于足下

二、日积月累。22分(8+4+4+4+2)

1、把词语补充完整,按要求作答。

①垂头()气 ②风()仆仆 ③兴高()烈

④不()思索 ⑤相提()论 ⑥一()正经(1)、写出与第②个结构相同的词2个

(ABCC):

、。

(2)、在括号里写出表示动作的词。例:(捉)迷藏

()毛驴()贝壳()买卖()风筝

3、把下面名人名言补充完整。

⑴ 在于学习,在于积累。

⑵,只要肯登攀。

⑶任何成就都是。

4、按要求写句子。⑴改为“把”字句。

那段书被孙中山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⑵改为“被”字句。

密密层层的树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⑶改为反问句。(用两种方式)

我不会忘记那掌声。

5、修改下列病句。

⑴我推测蜜蜂可能一定找不到家。

⑵赵洲桥因为十分坚固,所以非常美观。

三、课内阅读。20分(4+8+5)

1、默写古诗《望天门山》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西沙群岛是 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那里风景,物产 ;小兴安岭在我国的,那里一年四季景色,是一座,也是一座。

3、阅读课文片段,按要求作答。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们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⑴按“上学路上、来到学校”把这段话分为两层,用“ ∥”表示。

⑵说说这些不同民族的学生他们有什么特点?

⑶我知道我国有 个民族。

四、课外训练。阅读短文,按要求作答。14分(3+2+2+1+2+4)

pánɡ xiâ

螃 蟹

螃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菜肴。你或许..想不到,这些餐桌上的“横行将军”也会“闹事”。1980年,西班牙著名产稻区发生了一次蟹灾,不计其数的螃蟹,在26000公顷的稻田上咬稻杆,啃稻根,破坏了大片的庄稼,造成了重大的损失。1964年,在中东也发生过一次蟹灾,几百万只青蟹不但咬死

chãnɡ qún jiã duì

庄稼,毁坏农田,而且()地侵入人们的住宅,扰乱了人

shēnɡ huï

们的()。

蟹灾不光外国发生,我国历史上也曾有发生。一千多年前,在今天的浙江省绍兴一带,就发生过螃蟹大吃水稻的灾害。螃蟹爬得田里到处都是,水稻被咬得精光。

1、看拼音,在括号里写出词语。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喜爱()破坏()

3、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不计其数:

4、用“ ”线在文中画出一句过渡句(承上启下的句子)。

5、文中带点词“或许”可以换成词语()、()。

6、填空:“横行将军”在文中指的是 ; “闹事”是指。

五、作文。(20分)

9.广东省高考语文卷 篇九

一、基础知识

1.看拼音写汉字

yǎnránhānchànglínlílínlángmǎnmù()()()yīnqínjïnshènshùfùbáshâ()()()()

2.组词 焇()()篷()馨()

硝()渗()蓬()磬()

惠())霄())

慧()鳞()宵()喧()

3.在括号中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短兵相接()相去甚远()亡羊补牢()...

兵临城下()去粗存精()生死存亡()船不小心...搁浅了。(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各()己见删()就()同心()力一言九()波()壮阔()()仆仆抓耳()腮死得其()

二、积累运用

1.写出对应词语:

①形容描绘得非常逼真生动,像活的一样:②音乐美妙动听,回味悠长:

③令人感动,打动人心:

④断绝一切后路,全力以赴做某事:

⑤和别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有独特的思路:

⑥才华出众,非常少有:

⑦尊重人才,多次上门请教:

⑧与匡衡有关的成语:

⑨与祖逖有关的成语:

⑩与勾践有关的成语:

⑩与廉颇有关的成语:

2.本学期的课文,你学过之后留下了什么呢?请在这些课文篇目后写出文中印象最深的一个词或一句话。

《犟龟》《井冈翠竹》《清明上河图》《美丽的晋祠》《空城计》

3.填空:

⑪,不可谏,来者。

⑫业精于,荒于;行,⑬人生自古谁无死。

⑭鉴前世之,考。

⑮见以知,见以知。

⑯操千曲而后,观而后。

⑰,山水有清音。

⑱胡马依北风。

⑲,故乡安可忘。

⑳明月别枝惊鹊。,听取蛙声一片。

⑴纸上得来终觉浅。

⑵“,万里长征人未还。。”这是唐朝诗人的诗作

《》。

4.默写古诗《乡村四月》

三、阅读理解

(一)回忆学过的课文,说说下列划线语句的含意

1.“但是,我渐渐地大了,发现了自己的幼稚和天真。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选自第8课《我的小桃林》

2.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选自第24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3.“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选自第21课《“诺曼底”号遇难记》

(二)从我家厨房的窗户可以看到街对面的一所中学的篮球场。有一个女生特别吸

引我的注意。她总是和男生们一起打篮球。在那些高大的男生堆里,她显得那么弱小,惹人怜爱。但是,她丝毫不比男生逊色,一会儿快速运球,一会儿长传,动作干净利落,作风泼辣顽强。

我还注意到,她每天在别的孩子离校后仍然会独自一人留在篮球场苦练,有

时一直练到天黑。一次,我问她为什么要练得这么刻苦,她不假思索地说:“我想上大学。但爸爸说,他没有能力供我上大学,唯一的办法就是靠我自己争取奖学金。我喜欢打篮球,我要把篮球打好,有了这个特长,我就能申请到奖学金。”

这是一个勤奋而有毅力的女孩。从中学低年级到高年级,她一直没有放弃她的梦想,矫健的身影每日都会出现在球场上。我关注她,祝福她。

然而,有一天,我发现她双臂抱膝,把头埋在胸前坐在球场边的草地上。我走过去,关切地问她发生了什么事。

“没什么,”她轻声地答道,“只是因为我的个子太矮了。”她的教练告诉她,任何一个大学篮球队都不会录用一个身高只有1.67米的人作为队员,这样她希望通过篮球特长获取奖学金的梦想很难实现了。

我理解她心中的失望和痛苦,多年的梦想就因为身高条件而不能实现。我问她有没有和爸爸谈过这件事情,她抬头告诉我,爸爸认为,教练不懂得梦想的能量,如果她真的想获得奖学金,就没有什么能阻止她,除非她自暴自弃,因为梦想比条件更重要。

她爸爸的话得到了印证。第二年,在“加利福尼亚中学篮球锦标赛”上,由于她在场上的出色表现,一所大学的篮球队教练看中了她。她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奖学金,成了一名大学生。

可是,在她上大学不久,爸爸就患了癌症,不幸去世。她又面临新的困难:一方面,她的家更穷困了,4个弟妹还未长大成人,最小的弟弟才出生几个月,她要帮母亲挑起家庭的担子;另一方面,由于花了很多时间在打球上,她的功课也耽误了不少。那些年,她要打球,要学习,要照顾家庭,困难重重。然而,她咬着牙,要实现她的新梦想,那就是获得学位。她时刻记着爸爸的话:“梦想比条件更重要。”

她的确做到了!她获得了学位,尽管这用了她6年的时间,但是她没有放弃。现在,每当太阳西落,我都会看到她在球场上奔跑、跳跃、投篮,顽强自信,充满活力。她常挂在中嘴边的一句话依然是:“梦想比条件更重要。”

我为什么对她了解这么多?读者也许猜到了,因为我就是这个女孩子的母亲!

1.解释词语“逊色”:

“如愿以偿”:

2.从哪里可以看出“她丝毫不比男生逊色”,在文中划上线。

3.女孩的梦想是:(用文中的话回答)

后来她又有新的梦想,就是。

4.给短文加上题目。

5.你认为女孩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为什么?

6.你有梦想吗?你为梦想做过什么?写一写。

四、习作

母校给我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上一篇:优秀员工弄评选下一篇:她给了我自信作文8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