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数《分一分》教学反思

2024-07-03

认识分数《分一分》教学反思(精选10篇)

1.认识分数《分一分》教学反思 篇一

三年级《认识分数--分一分》教学设计

三年级《认识分数--分一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认识分数”是学生在学习整数、小数之后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这种认识是和“平均分”经验分不开的。学生在正式学习分数之前,一些简单的分数已经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之中。只是他们没有想过如何写分数,分数表示什么。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数学事实---分苹果出发,安排了分一分、涂一涂、折一折、认一认、说一说、练一练等内容。目的使学生在熟悉并感兴趣的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分数知识打好基础。研读教材后,我认为本节课的主旨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操作过程来理解简单的分数意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的必要性;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分数,表示简单的分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培养学生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意义,会读写简单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在观察、操作、分析、比较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学习纸各一张、尺子、彩笔等;

教学活动: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

师: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出示谜语:八字下面藏把刀。

揭示谜底:分

师:看到“分”字,你想到了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一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答问题。预设:学生可能想到:分东西、一分钱、一分钟、分米、平均分等。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分字联想到分东西,自然导入课题。

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1、认识分数

活动一:分苹果

(1)把6个苹果分给两个人,平均每人分()个。4个?2个呢?

怎么分?算式怎么表示?

(2)1个呢?

(3)演示随意分,产生矛盾。

(4)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怎样表示半个或一半?

揭示课题:认识分数

2、认识

活动二:把1张正方形的卡纸平均分成2份,怎样来分?

(1)追问:为什么要对折?

(2)提问:涂得部分是这张正方形卡纸的多少?

(3)小结。

3、认识几分之一。活动三:认识了二分之一,其他的分数怎么表示出来?

(1)怎么表示?

(2)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3)小结。

(1)学生看图叙述图意。列算式表示。

(2)发现问题,思考:怎么表示?如何来分?

(3)体验随意分的不公平,讨论碰撞:如何平均?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

预设:文字、画图、小数0.5、算式、分数等等。

齐读课题。

(1)尝试动手,折一折。

(2)涂一涂、画一画。

(3)交流:把这张正方形的卡纸平均分成2份,其中涂色部分就是这张卡的1/2。一半也可以用1/2来表示。

(1)同桌交流。

(2)动手实践,方法分享:

预设:把1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3分,每份是它的三分之一。

把1张正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

„„ 由于苹果总量的变化,引起每人得到苹果的个数变化,自然引出分数。

追问“为什对折?”,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

4、认识几分之几

活动四:创造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并涂色表示。

5.体会“分一分”

(1)把一根棒棒糖都可以怎么平均分?

(2)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动手折、涂,尝试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预设:

(1)交流:把一根棒棒糖平均分成2份、3份、4份、5份„„

(2)碰撞、发现:

预设: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取1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取几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可能还发现:同样长的棒棒糖分的份数越多,每份越少。„„

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学生经历动手涂色→思考分数→尝试自己写出分数。

(1)演示分数的产生。

(2)分子、分母、横线分别表示什么?

(3)谁会读这个分数?

(4)谁会写分数?

(1)了解分数的产生。

(2)认识分数的分子、分母以及表示的意义。

(3)读出分数,(4)书空分数。数形结合,理解分子、分母、分数线各表示什么?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联 系实 际 你能说一个在生活中见过或用过的分数吗? 预设:一块饼吃了三分之一等 体会分数就在身边。

发散思维

1、课本“练一练”习题。

2、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说说理由

()()()

3、想一想:

兔子送萝卜。请问:它们拿走的一样多吗?

4、走进生活中的分数。

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并充分说明理由。

在正确判断的基础上,用语言完整地说出来。练就学生是否了解分数的意义与平均分的联系。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归纳小结布置

作业 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疑问?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学生畅谈收获。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关注学生的情感。

课后作业:

课本68页涂一涂。69页习题填在书上。从生活情境中找出它的数学价值,并应用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2.《分一分》教学反思 篇二

这几天正是西安世园会的开园日,所以整个学习过程都以世园会这个情境为主线。比如课前准备环节,课件出示世园会长安塔、石榴娃、会徽图片,提问学生:“看到这些你们能想到什么”学生情绪一下被调动了起来,都踊跃谈自己的想法;在探索活动一这个部分,让学生在秦岭四宝这个情境中展开小组活动;在探索活动二这个部分,给学生展示世园会开幕式上有代表性地几幅画面,让学生展开探索活动,感受分数的意义;练习题的设计图片都来自世园会的植物。整节课再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学生既学到了数学知识,又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获得了积极的学习数学的.体验,又给人以美感。

二、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机会。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学生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过程。课堂上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想一想、议一议、填一填,体会分数的意义。同时在探索活动二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说、互相说、左边的同学当老师右边的同学说一说等形式,给每个学生创设了交流和表达的机会,通过师生与生生的相互交流,及时强化、巩固、反馈,进一步拓展分数的意义。探索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操作实践的空间,也留给了他们足够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他们都能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每个学生的参与愿望得以满足,每个学生的思维潜能得以释放,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课堂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为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提供了检验学习效果的平台。我们的练习题设计,应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必须体现层次性,从基础训练,到能力提升,再到思维拓展。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吃得饱。

3.分一分教学反思 篇三

一年级小朋友在学前已有基本的分类概念,这节课主要从学生熟悉的物品出发,通过观察,从颜色、功能、性别、大小、状态等进行分类并计数。大部分小朋友对分类都没困难,但表述不完整,我觉得在教学时应主要引导学生叙述时回答完整,如“按颜色分,可以分为深绿色、淡绿色、红色树叶。”

因一年级小朋友对小学的学习生活不了解,在教学的同时,我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先举手再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认真倾听等良好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如上课时有学生题目会做但不敢站起来回答,我就以鼓励为主,如“谁是我班勇敢的奥特曼啦”“回答问题给予鼓掌”等一些鼓励的话,还有的小朋友不举手在下面随便回答,就提醒他回答问题先举手,做一个懂礼貌的小学生。但一年级小朋友自控力很差,必须时刻提醒,我觉得我在这方面耐心还不够。

一年级的小朋友的习惯培养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必须在今后的教学中持之以恒地加以培养。

4.认识分数《分一分》教学反思 篇四

杨蕾

“分一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说出商场里的物品是怎么样摆放得,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新知完全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入手,让学生通过把杂乱的铅笔以及卡片进行有规律的摆放。学生在小组探究中进行交流,动手操作中体会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在整个教学中我能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将知识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注重学生的操作,使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找出分类的标准,进而掌握分类的方法。在设计习题环节中我注意由易到难,有层次、有梯度,并在最后一题中设计了分类中最难的一道知识拓展题,来加深教学难度。本节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注重了直观感知,方法科学,效果明显。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不尽人意之处:

1、教学应该做到就地取材,比如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学生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回答男女不同,就可以进行分类。这样学生能更深刻的感悟到什么是分类,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3、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使全员参与到课堂中来。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明确要求,及时做好引导。人数不宜过多,控制在2-4人。

4、力。5、6、7、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大胆放手,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可以制作一些小礼物去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身的课堂掌控能力要努力提高,采取有效的教学组织措施,让孩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的语言要亲切,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子能动、能静。

8、的。

5.认识分数《分一分》教学反思 篇五

活动目标:

1.能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初步理解单双数的含义。

2.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贴绒原片(红色6个,蓝色7个),1—10数卡一套。

2.每人胶粒若干,《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单双数。

1.将6个红色圆片两个两个的分,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双数。

提问:6个圆片两个两个的分,分了几次?分到最后有没有剩下的?

2.将7个蓝色圆片两个两个的分,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单数。

提问:7个圆片两个两个的分,分了几次?分到最后有没有剩下的?

3.小结: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两个两个的分,分到最后一个都不剩的是双数,分到最后还剩一个的是单数。

二、幼儿操作。

1.操作游戏:分片片。

请幼儿先数数盘子里有几颗豆子,然后将豆子两个两个的分,反倒最后看看有没有剩下的,剩几个?并记录下自己的操作过程。

2.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三、做《幼儿画册》。

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分一分》活动是让幼儿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数学对幼儿来说,是较抽象的思维概念,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我把双数比成都找到了好朋友的数字,单数比作需要找朋友的数字,将抽象的概念生活化,具体化,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活动中适当的给予引导,将游戏的方式交给幼儿,由幼儿自己理解并完成,每一操作过程结束小结,留意到每位幼儿的学习情况,而不仅仅只是作为一个游戏简单的一带而过,当幼儿出现错误时,及时的帮助其修正,<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如个别幼儿将双数和单数区分不清楚时候,不能忽略这些现象,在后面的环节中,要给予弥补,结合《幼儿用书》的实际生活经验看一看糖葫芦哪些是双数的,哪些是单数的,加入了迁移生活经验的活动,体现了数学活动的生活化。

《分一分》活动提倡的是操作性和游戏性,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受益,真正体验到操作游戏的快乐,这也是《分一分》活动的主要目的,整个活动条理清楚,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讨论操作结果,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活动中,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开动脑筋探索知识,获得经验,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使得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幼儿熟练掌握任意数是单数还是双数?这是我下一步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总之整个活动在动静交替中进行,且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单双数的概念,活动的教学效果较好。

6.《认识分数》分一分说课稿 篇六

——分一分

(一)说课稿

一、说教材

根据《课标》精神,我在熟透教材的基础上了解到: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特点,《课标》把“认识分数”分成两个学段进行,本册学习的内容是初步认识分数;而在五年级教材学习中将较系统地认识分数,《分一分》是分数教学的起始课,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实施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会读写简单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难点是:理解分数的意义。

如何在本课教学时做到位而不越位呢?根据以上分析及《课标》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2、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体会分数与生活的联系。

为了更好实现动手操作这一教学目标,我将请学生在课前自带一些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纸、彩色笔等。

二、说学情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分数的概念是初次接触,学生头脑中没有与之对应的上位或下位概念。而其实学生在正式学习分数以前,“一半”等名词已经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只是还不曾想过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

三、说教法、说学法

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脉络,以课标精神为指导,我将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能力,通过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使上述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我预设如下五个教学环节,首先我来说说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起兴趣”。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动动手指”游戏。我设计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有些数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使教学从整数很自然的过渡到分数。

游戏介绍:把一些苹果分给两个人,你觉得应该怎样分比较公平?请举起右手,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个人应分得的苹果个数。接着又问学生:“如果只有一个苹果给两个人分,每个人分几个?用什么方式表示呢?”

“用什么方式表示‘半个’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引领学生进入第二个教学环节“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理念,我把此环节分成四个知识进行教学:第一个知识点认识二分之一。

第一个知识点我主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用什么方式表示半个?”接着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把有代表性板书出来,然后进行对比这些表示方式,哪种更简便,更合理?最后我向学生介绍全世界通用的“一半”用1/2来表示,并揭示课题。

《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依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以上教学过程,在这过程中,展示了学生不同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了从运用自己符号表示到运用数学符号表示的过程,感受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在学生认识分数之后,我开始讲解1/2的读写法、分数各部分名称。

把后面的知识先学了,目的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对分数形成一个初步的表象,为下面加深分数学习奠定一定基础。

在当学生对分数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我预设了第二个知识点“找一找”。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体或事物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你能找一找吗?设计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把刚学习的“分数”的概念,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拓展了学生印象中“分数”概念的外延,使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为了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认识,我预设了第三个知识点:提高认识,强化平均分。

这个环节我采用让学生拿出自带的纸,任意选择其中一个张图形,然后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表示1/2。交流时注重引导学生明确“一半”也就是说分成的两份要一样大小。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我从学生的现实学习状况入手,让学生自选图形完成,通过涂、折、找等活动,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观,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加深体验分数的意义。

为了加深认识与体验分数的产生过程,我预设了第四个知识点:进一步探索研究,拓展分数的意义。

师:你还想认识哪些分数呢?请拿出正方形纸折一折,用涂色部分表示你想认识的分数,并和小组内同学说说它的意义。汇报时,我请有代表性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把想认识的分数读、写出来。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我设计以上环节,其作用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自己想认识的分数,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励,在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基础上,进入第三个环节:通过练习,进一步感知、认识分数。

我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54页的“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

我预设以教材题目为练习,体现以教材为主的教学理念。通过设计“折一折”这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为了对分数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我预设了第四个环节课堂延伸,拓展体验。

此环节为“勇夺小红花”竞赛活动,共设计三关,第一关必答题。第二关抢答题。第三关能力测试题。

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此教学环节,我预设目标是:给学生一个思维开放的空间,让学生自身水平、能力得以展现。

7.《分一分》教学设计 篇七

杨九学校 王银善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分一分》是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第六单元《表内除法》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平均分、学会平均分、应用平均分。

2、教材分析:

本单元中的表内除法是数与代数最基础的部分,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建立在分一分的基础上,因此这节课是这一单元的重点。游戏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在教学时多数运用游戏来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游戏中发掘知识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实践能力,从而有效建立学生“平均分”的概念,亲历具体分的过程及掌握“分”的方法和规律。

3、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游戏,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获得分物体的体验,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学习习近平分物体的不同分法,培养学生数感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认真观察,个体思考,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引导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从了解的、熟悉的和现实的生活中走入数学课堂,不仅使数学教学变的生动形象、丰富多彩,同时也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突破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动手分一分的操作实践活动,说一说各个情境图的分法,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突破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交流等活动感受平均分;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等方法寻找平均分的方法,掌握平均分的方法,为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做准备。

二、说教法

1、情景引入: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开展引入及课堂教学内容。我在教学中设置南南到外婆家做客为故事线索,通过南南“为两个弟弟分苹果”、“帮助鸡妈妈分虫子”、“帮助小松鼠分松果”、以及“把从外婆家带回的面包和糖果分给小伙伴”等活动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整节课中觉得是和南南一起游玩,并在不断帮助别人,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的同时受到助人为乐的情感教育。

2、观察操作:通过对课件的观察,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与交流合作,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比较分析能力。

3、教学生活结合:让学生从生活中发掘出已有的知识,再让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的实际当中,形成课中课后的互动。

4、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

三、说学法

1、自主思考:通过对老师设置的情境进行自主的思考和操作,把自己在生活中熟悉的,经历过的知识延展到课堂中,拓展个人思维,以此奠定初步的知识印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观察操作:通过对各个情境图的认真观察,感知分的方法后,学生亲自操作怎样分,体会平均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合作交流:实现小组或集体间的讨论和交流,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及交流讨论各自平均分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协作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探究兴趣

1、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今天南南去外婆家,妈妈叫南南带上苹果,分给外婆家的2个弟弟。妈妈给了6个苹果给南南,这时,南南糊涂了,不知道怎样分才好?那现在就请同学们帮一下解决南南这个难题,好吗?

(2)课件出示准备好的6个苹果。

(3)怎么来分这些苹果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分一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大家知道什么叫平均分,并且学会平均分的不同分法。

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2、板书课题:分一分

出示课题,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的中心内容。

(二)、动手操作,建立平均分

1、提出要求让学生动手操作

(1)教师课件出示6个苹果,要求分给2个弟弟,看谁的分法多。让学生从学具中取出同样多的五角星代替苹果来分一分。

(2)让学生说说分的结果,把学生的各种分法展示在黑板上。

2、帮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观察,同桌讨论:这几种分法哪一种分法最特殊,为什么?

(2)像这种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课件出示“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平均分”,让学生齐读。)

在学生实际动手分一分的基础上,观察出每份分得同样多的情况,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分,突出重点,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三)、合作探究,体验平均分

1、引导学生探究分成几份的平均分的方法

(1)师:南南来到外婆家菜园里玩耍,看到鸡妈妈捉到了12条虫子,正在分给她的3个孩子,但是鸡妈妈分了很久都没有得到令自己满意的结果。这时鸡妈妈向南南求助,那我们再帮帮南南好吗?根据每个小组桌上的小棒,用自己的方法来动手分一分,使得每只小鸡分得的虫子一样多。

(2)课件演示呈现12条虫子。

(3)如果把这些鱼平均分给3只小鸡,可以怎样分?每只小熊分到多少条虫子呢?拿出小棒同桌合作分一分。

(4)教师巡视、指导。

(5)出现多种不同的分法时,教师提出学生讨论谁的分法最好。

(6)小结。分成几份,使每份同样多,这是平均分。(课件出示这句话。)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不同方法,从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化抽象为具体。学生的互评与自评有利于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2、引导学生探究按每份多少的平均分的分法

(1)师:南南来到外婆家后的树林里,看到小松鼠在藏自己刚摘下的18个松果。小松鼠想,不能把松果全藏在一处,冬天到来的时候如果忘了藏在哪里就惨了。南南想帮助小松鼠,他怎么给小松鼠分藏松果好呢?你们可以小组讨论告诉南南有哪些方法。

(2)课件演示呈现18个松果。

(3)这儿有18个松果,如果按每份分3个可以分几份?先猜一猜可以分几份,然后小组合作拿出与松果同样多的小棒进行分一分。

(4)提示:把18个松果按每份3个来平均分,拿出3个放一份,再拿出3个放一份,一直到分完为止。

(5)这些松果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在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6)教师巡视、指导。

(7)小结。一份一份地分,每份同样多,这也是平均分。(课件出示这句话。)

创设猜测情境,渗透了估计的数学思想,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多次对松果进行平均分,再一次体会平均分的概念,加深认识。除每份3个外,还可以每份2个、6个、9个,化抽象为具体,分散了难点。

(四)、联系实际,应用平均分

1、师:南南在外婆家玩了一天后愉快地回家了,他从外婆家带回了8个面包和36个糖。妈妈要他把面包分成4份,把果冻分给几个小伙伴。

2、课件演示呈现8个面包,分成了4份。

3、以上就是南南分的面包,看看他分的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4、课件演示呈现36个糖。

5、提出要求:按每人4个,可以分给几个小伙伴?用小棒代替分一分。

6、再提要求:如果把这些糖分给6个小伙伴,每个小伙伴可以分几个?用小棒代替分一分。

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再次强调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再一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巩固按每份多少和分成几份的平均分的方法。

(五)、全课总结,梳理知识点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好玩和最有趣的是什么?

2、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3、把你今天学得知识回去告诉爸爸妈妈,好吗?

全课总结,帮学生梳理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平均分即“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此基础上认识平均分的方法有两种:

1、分成几份,使每份同样多,这是平均分;

2、一份一份地分,每份同样多,这也是平均分。

(六)、课堂活动,体会知识点

游戏准备:

1、每两个同学准备一小袋豆子。

2、成绩记录表一张。

游戏规则:

1、一位同学抓出一把豆子,如果抓的豆子能平均分成2份得2分;能平均分成3份得3分;能平均分成4份得4分;否则不得分。(得分可以累加。)

2、同桌交换每人做4次。

3、得分多的同学获胜。

游戏活动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的游戏不仅让学生巩固了这节课的知识,掌握了重难点,还让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力求简洁而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一目了然,明确平均分即“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此基础上认识平均分的方法有两种:

1、分成几份,使每份同样多,这是平均分;

2、一份一份地分,每份同样多,这也是平均分。

8.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篇八

(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3-55页。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一个简单的数学事实出发: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得半个苹果,让学生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表示“一半”。这个讨论过程,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原来的数不够用了,要另想办法表示一半;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创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法其实是很多的。在多种方法的对比中,体会用表示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进而让学生在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等操作和描述过程中理解简单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并会认会读会写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通过折纸、涂色等过程,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简单分数,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将一个事物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事物的几分之一;取其中的几分,就是这个事物的几分之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ppt,平均分的图片纸,彩色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好,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好吗?谜题:八字下面一把刀。(分)

同学们真棒。说到分,你能想到什么?(分一分)好,今天我们就来分一分。板书:分一分

(一)1,同学们,请看,如果我们有2个苹果分给淘气和笑笑,平均每人得到几个?

2,如果我只有1个苹果,需要平均分给淘气和笑笑,平均每人得到几个?

平均每人得到一半。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认识。感受分数的意义。智慧老人:一半可以用来表示。

同学们,这个数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分数。

请看,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那另外一份呢?

师:如果用一个圆表示一个苹果,这样分,其中的一份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吗?为什么?

师:看来找到二分之一,必须怎样分?(板书:平均分)2,涂一涂:进一步感受,找生活中的二分之一。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简单的学习知道,将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苹果的,我想问问,这个数字是不是只能够表示苹果的一半呢?花瓶的一半呢?京剧脸谱的一半呢?各种图形的一半呢?你能找出这些物体的吗?

通过找二分之一,我们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

3,折一折并涂一涂:认识四分之一。

同学们,我们找到了这个分数,其实分数还有很多,比如,你能说一个吗?你能用正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想办法找出这些分数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把学生找出的贴在黑板上。师:这是谁的?说说你找的分数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生:我折的是,我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涂出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

师:(指着贴的图)对折两次,打开后就平均分成了4份,取了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

指着第二个:这是谁的?你找的是多少?()肯定吗? 4,认识四分之几:。

如果在这张纸上继续涂色,你还能找出其他的分数吗?找到后在组内说说你找到的是什么分数,怎样找到的? 巡视,注意学生找的。学生汇报: 生1:给其中的两份涂上色,取了其中的两份,因此我想,能不能用来表示呢?

师:取其中的一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取其中的两份,也就是两个四分之一,用来表示。(板书)你们认为这个同学的发现怎么样?(生评)

生2:我发现了,它表示把一张纸平均分成四份,取了其中的三份,就是这张纸的。

师:3个四分之一就是它的······()

生3:我发现了,它表示把一张纸平均分成四份,取了其中的四份,就是这张纸的四分之四。

5,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及读写法。

师:像,,······都是今天学习的——分数。(板书:像,,······都是分数)仔细看老师写一个分数。板书:。发现了吗?分数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仔细看一下课本,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在数学上,分数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下面的数叫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分子,表示取的份数。在写分数时,我们应该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这个数读作:四分之三。板书:读作四分之三。6,说一说。

请同学们说一说课本的三幅图片,重在检验学生有没有掌握分数的意义。如果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明显,就再重复一遍。适时加以引导。将一个事物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事物的几分之一;取其中的几分,就是这个事物的几分之几。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闯关一,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闯关二,用下面的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对吗?对的画钩,错的划叉。3.闯关三,一分钟涂纸片。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同学们今天表现得真棒!想一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55页第四题。板书设计:

分一分

(一)……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

像…………都是分数。

读作:四分之三

9.《分一分》教学设计2012 篇九

《分一分

(一)》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油田教育中心龙北四小

作者姓名:刘阳

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二村龙北四小 邮

编:163451

联系电话:***

5391270

《分一分

(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64-66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分数概念比较抽象,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一个简单的数学事实出发: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得半个苹果,然后与学生讨论“半个”苹果用什么方法表示。让学生意识到原来学习的数不够用了,要只想办法来表示“一半”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有的学生已经在生活中知识了“一半”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如果学生都不知道,也可以放手让学生探索,然后进行对比,体会二分之一的优越性;进而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实践操作和描述活动中理解简单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并请学生自主学习分数的读、写及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本节课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借助操作图形来理解简单分数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了用整数来表示数的经验,但是关于分数的意义、读法、写法以及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与整数大不相同。有些学生在学习上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所以在学习中引导孩子们“说一说”、“折一折”、“涂一涂”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用分数描述生活现象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并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学习分数的必要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彼此的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从图形中抽象出简单分数。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图形纸。【教学流程预设】

一、欣赏图片,导入课题:

同学们,老师带来了几张特别的图片,欣赏一下它特别在哪?

课件出示:(半件衣服图片、半个花瓶图片、半只蜻蜓图片、半个苹果图片)欣赏过这些特别的图片,回忆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见过这样的现象吗?

预设:(过生日分蛋糕、学习轴对称图形时见到过“半个王字”、半个脸谱„„)

其实如果大家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这一半啊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研究研究生活中的“一半”在数学领域如何表示呢?(板书课题:分一分)。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半个图形”,让孩子们发现出生活中和半个相关的现象,引发好奇心,激发探究的兴趣】

二、探究实践、感悟新知:

1、说一说

师:如果是一个完整的物体我们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把它表示出来。例如:5个苹果我们可以用那些方式表示呢?

预设:可以用图片、图形、5个石子、5块橡皮、还有数字5„„.师:大家这么容易就能用不同的形式把5个苹果表示出来,请你们帮忙把这“半个苹果”用什么表示一下呢?

预设:半张圆、半张纸、半块石头、半块橡皮、半个1 „„可能有的学生会直接说出1/

2师:这半个用数字该怎么表示呢?老师先带你们了解一下古时候人们是怎么办的吧!

课件出示: 早在古代,世界各国的人们就研究用各种方法来表示这“半个”,我国用——(上下都用竖表示)表示,后来,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表示法,表示成1 2(1在上、2在下,中间没横)。再后来,阿拉伯人发明了一条线,如今这“半个”全世界都通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示:1/2(板书)。

课件出示:(1)平均分的半个图形

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半,其中的每一半就表示1/2。(半个苹果、半件衣服、半个花瓶图片上都闪现1/2)

(2)不是平均分的半个图形

大家看这样的情况可以用1/2来表示吗?

2、初步理解平均分。

师:不管是一个完整的图形还是生活中完整的物体,只要我们把它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1/2表示。细心的同学发现没有,只有一种情况下我们才可以用1/2表示?是„„

预设:平均分

师:关于1/2这个数学符号,你能说一说下面的2表示什么? “1”表示什么呢?

学生汇报。

师:如果我们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这个苹果的三分之一,如果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呢?其中的一份表示„„?平均分成七份,其中的一份表示几分之几呢?„..学生会报。师:谁能把这句话完整的叙述出来。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平均分”的涵义,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3、涂二分之一。

师:大家可以完整的说出每张图形的二分之一,接下来你能不能用笔涂出图形的二分之一呢?

完成书中53页涂一涂练习,汇报时要求说出自己是根据什么涂的。(根据轴对称图形进行分割涂色)

生汇报。(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涂一涂,进一步体会到1/2,不仅可以表示半个苹果,还可以表示半张脸谱、半张纸、半个花瓶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

3、折二分之一。

大家能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今天的问题值得表扬。那心灵手巧的你们也一定能动手折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赶快拿出老师给大家准备的不同形状的彩纸(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动手折一折吧。

学生汇报折法:这里肯定会出现多种折法,都给以肯定,其中长方形可能会出现对角线对折的方法,孩子们会出现不同意见,这里我让他们课下动手剪一剪、比一比就会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是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大胆放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学生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落实了新理念。】

4、合作探究四分之几。

师:大家真聪明,可以折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来,那聪明的你们一定还会折出不同的分数来,小组内比一比谁折的分数最多? 提出要求:每折出一个分数,要说给小组的同学听。抽查汇报:学生依次回答,发现了四分之四。

师:一张纸平均分成四份,取走了它的四份,把取走的四份合起来你发现„.(师黑板上演示)

生:积极踊跃发言,4/4就是这整张纸。

布置完成数学书54页 “折一折”(课件出示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的再延伸,合作交流中感悟不同的分数】

5、找整体1。

师:通过折一折,我们发现可以任意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我们就会发现有分数藏在其中。除了纸张、图片可以分之外,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平均分呢?

学生回答(一块地、一块布、一根木头„..)

师:我把一根木头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根木头的„„,其中的3份就是这根木头的„.? 学生回答。

师:其实我们不仅可以把一个完整的物体看做一个整体,而且还可以把许多的物体也看成一个整体的,比如: 我们可以把我们班这一组14人看成一个整体,你就是这个小组的„„(1/14),他们4个人(指着前两桌同学)就是这个小组的„„ 学生回答。

师:如果我们把我们班级58个同学看做一个整体,我们自己就是全体同学的„„(1/58)。这一个小组同学就是全班同学的„(14/58)。

师:我们家5口人,那我就是这个家人口的„..;那爸爸和妈妈占这个家人口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然后我们进行“小组比赛”说。

【设计意图:通过对“整体1”的加深理解,使孩子们对多分数的认识不在局限简单的几分之几,分的份数也不再只是1份,这样多处理对应的练习更有利,是孩子们很顺利的越过这个高坡,对学习《分一分二》做好铺垫。】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分数定义。(课件出示)

师:大家看象1/

2、2/

3、4/

7、1/

14、14/58„..这些都叫分数。

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自主学习)

师:如今我们结识了这么多的分数朋友,它们都是分数家族中的兄弟姐妹,都有统一的称呼,赶快到书中了解一下他们吧。(自学54页)学生汇报师板书。(在1/2基础上标出来,分子、分母、分数线)

3、会读、写分数。

(1)谁能试着把分数读出来?

学生试读。(对错都有),学生纠错。

师:我们发现读分数的时候应该从下往上的顺序读。(电脑出示。)

(2)练读分数;并抽读说一说这个分数中的分子、分母、分数线?

【设计意图:学习中多次接触分数的读法,所以此处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归纳总结,更有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师:会读这些分数了,那该怎样正确的书写呢?

学生试着说。

师:书写分数的时候,我们要先写分数线,然后写分母、最后写分子(课件演示)。要求在练习本上练习写几个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分数的基础知识,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拓展练习,巩固新知。

师:认识了分数,那你敢不敢运用所学的知识到分数王国去闯一闯?准备好了吗?

(1)第一关看图说一说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在说一说环节练习中我融进了说一说苹果、梨分别占全部水果的几分之几,3个苹果占全部水果的几分之几,把“整体1”进一步加深理.】

(2)第二关动笔练一练,数学书55页1、2题在书上按要求完成。(学生做完看电脑汇报答案)

(3)第三关判断对错(大屏幕出示)下图涂色部分是分数的画(∨),不是的画(×)。

【设计意图:在指出对错环节加入了文字叙述的判断,意在引导孩子们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涵义】(4)第四关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该环节属于拓展延伸,有意让一些尖子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食量,开阔孩子们思维,调动探究的动力】

五、回顾总结

学好数学,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而且也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回想一下,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哪些快乐?跟大家交流一下好吗?比一比谁的收获最大?

生汇报。

六、板书设计

分一分

(一)1 „„„„.分子

— „„„„分数线 2 „„„„„分母

教学反思:

三年级的《分一分》是分数教学的起始课,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由于刚开始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时是很困难的,所以在第一次出现分数时,我力图通过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着重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打下基础。

新课伊始通过欣赏“半个图形”,让孩子们发现出生活中和半个相关的现象,引发好奇心,运用具体的事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平均分,说明分数产生的原因;之后通过操作活动折出长方形的1/2,并通过联系生活举例,涂出各种图形的1/2,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2的理解。在认识1/2的基础上,通过将正方形折一折、涂一涂等操作,再认识其他分数,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展示不同的折法,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主动操作、集中展示、汇报交流,展开对四分之几等分数本质意义的探讨,培养学生的思考和领悟能力。对于什么是分数,分数各部分名称,分数的读、写法等知识,则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采取幻灯片不同颜色地依次介绍和教师提问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本课体现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本节课中,我为学生创设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愉快地参与活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畅所欲言、初步体会分数的意义。

2、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本课中,我尽量为学生的说、想、做创造恰当的氛围,创设必要的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问题,让学生通过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先表示出各种图形的1/2,突出1/2的意义,然后再具体地感知其他分数。

3、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课中,我注重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有意识地安排拓展活动,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从自己身边、从教室内外、从家庭生活中寻找分数,尽可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

10.认识分数《分一分》教学反思 篇十

2021四川高考文科成绩一分一段分数排名公布

每年的高考一分一段是同学们关注的焦点,但鉴于2021年四川文科高考一分一段还未正式公布,那不妨来借鉴一下往年的,进行一定的分析吧!

高考成绩查询注意事项

高考后,最让家长和考生着急的就是查分了,而这种心态也最容易被骗子盯上,他们往往会通过短信发送虚假查分网址,让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姓名等信息后再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精准诈骗。或者是通过这种类似的链接,向考生和家长发送木马病毒,只要点进去之后,木马程序便植入手机,获取关联银行卡等信息,通过拦截获取支付验证码,再网购消费变现或者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提现。

每年招生期间,有些骗子住在招生现场附近的宾馆,利用家长和考生提供的报名号或准考证,冒充考生家长或亲戚,在招生录取现场咨询点查询考生投档轨迹,钻家长和考生对录取信息不了解的空子,本属于正常投档和录取的,却向考生家长“报功”:是由于他找了朋友,花钱疏通 关系,考生才被投档或录取,并借机向家长收取钱财。

骗子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事先打入银行账户内,骗取考生家长钱财。考生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到学校报到缴费,不存在提前给学校的银行账户打学杂费一说。高考后,考生和家长应弄清招考流程,对于不清楚的入学事宜应向所报考学校咨询,切勿听信骗子一面之词。

高考分数线相关的几个名词解释

军检线:

军事院校的体检线。多年来一直与普通本科分数线相当,因此可以视为本科二批分数线,但有些军校的录取分较高,会在第一批录取分数线(重点线)附近上下浮动,幅度不太大。

资格线:

招生录取的资格线,也叫最低录取分数线。只有考试分数等于或超过该分数的考生才有资格被招生高校录取。录取时,资格线上的考生依据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录取,倘若考生对院校和专业不挑剔,专科资格线上的考生基本都会有学上。

批次线:

录取时的主要依据。多数省市都会按不同录取批次划定四条分数线,也有些省市录取批次更多,分数线也更多,只有考生达到或超过某批次分数线时才可能参加该批次的录取。

除本科一批分数线,是按招生计划的1∶1.2全省划定,其他都是按照1∶1的比例划定的。

提档线:

录取学校提取档案线。与录取线不是一条线。例如:本科一批院校的提档线是依据1∶1.2的比例划定的,学校会对提档线上的所有考生阅档,再把多余的20%的考生档案退回省招办,因此,提档线上的考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被录取。

录取线:

各高等学校实际录取的最低分数线。由于高校录取时是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因此录取线常常会高于提档线,也可能等于提档线。

预测2021年高考一本分数线1、2021年是高考改革过渡的一年,这就意味着高考录取分数线有可能会下降。但是一本分数线究竟是会上升还是下降,目前还是不好说的,主要还是要看考生在哪个地区,分数线的升或降是和高考报考人数及高考答题情况有关系的。

2、每年的一本分数线的高低,都是受答题情况和试题难度影响的。所以,今年的一般录取分数线究竟会不会降低,还是要根据高考的具体情况来看。

3、虽然今年高考的一本分数线,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消息表明是上升还是下降,但是考生可以根据往年的一本分数线和一些高校的招生计划及政策推测一下,往年的一本分数线是选用近三年的分数线的平均值来判定,这样也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上一篇:梦碎了作文下一篇:学生导游求职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