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音乐鉴赏教学反思(共17篇)
1.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篇一
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反思
一、课堂教学:
高一年级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对音乐有兴趣,特别对流行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此外,在音乐欣赏课上我还加入了一项让学生自己介绍音乐,表达自己艺术见解的实践活动,这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4、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二、课堂管理: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不足:对于学生的一些扰乱课堂的行为批评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所以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致使他们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有恃无恐。因此,今后应特别注意赏罚分明、把握尺度。还有,幽默力量运用不够。
三、课外活动: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按学校的计划,举办了各种有意义的的文艺活动,如校园歌唱比赛,音乐知识竞答等等。
四、考试:
为了使音乐考试不流于老套、死板,使学生能更自然地表现音乐,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也为了让我对每位学生有个基本的了解,这学期的音乐考试我采用了:让学生选择一种表演方式,即唱、奏、舞等来表现,通过学生的表现情形来打分。也希望音乐能给学生带来轻松愉悦的享受!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音乐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学生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
2.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篇二
一、引导学生成为鉴赏的主体
现在的课堂已经不是“教师教, 学生学;教师讲, 学生听”的陈旧模式, 而是注重于师生间的互动。特别是在高中教育上, 面对一群已经具有独立思考能力, 更愿意表达自己想法的高中生, 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听”
“听”是了解作品关键的一步, 老师可以利用预先提问法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 使学生能够全神贯注地听, 思维变得积极而主动。
2.“唱”
音乐鉴赏是以“听”为主, 但“唱”也是鉴赏作品中的必要阶段。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 引导学生唱主题, 有利于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形象, 调动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
3.“想”
“想”是指在欣赏作品后所产生的联想和想象。通过音乐鉴赏过程中“想”的参与, 能开阔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拓展视野。
4.“说”
从音乐鉴赏的心理分析理论上来说, 音乐鉴赏的理性认识并不是表现在鉴赏者对乐曲做出的某种抽象的结论上面, 而是表现在把这种理性认识融于对乐曲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联想想象之中, 使得这些心理要素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 达到更深、更高的阶段。
二、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1. 多听音乐作品
听, 是音乐鉴赏的初级阶段。在这最初阶段, 或许只是觉得旋律好听, 听多了就会感受到节奏、旋律、音色等的变化和特点, 甚至能对音乐中的情感、意境也能有所领会。
2. 对背景知识的了解
欣赏音乐时, 了解所欣赏乐曲的背景是很有必要的。如作品处于什么时代、创作特点、风格流派、创作意图等, 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音乐的内容。
3. 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
为了更好地欣赏音乐, 除了听音乐进行感性知识积累外,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让他们懂得节拍、节奏、速度变化、旋律行进、调式等, 有助于其更好地感受和欣赏音乐。
三、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 利用不同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不想听教学欣赏内容, 甚至明确表示不喜欢, 缺乏对作品欣赏的积极性, 造成了一种尴尬的教学局面。面对这种形势, 教师应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来解决困境。如:
1.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创设直观的教学情景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实用性极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已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音乐鉴赏教学的多媒体化增加了教学的魅力, 使学习内容与图文并茂, 栩栩如生。
2. 营造活动、表演、对话等互动教学的情景模式
音乐教学中, 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总是试图诠释音乐, 告诉学生这是什么, 那是什么, 而忽略了学生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通过音乐的教学与实践活动, 以音乐为媒介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 对造就一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 运用音乐特有的语言, 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
音乐的语言分描绘性和象征性两种, 描绘性语言能够通过模仿、联想等手段达到写景状物的目的, 但以声音作为材料的音乐更多地决定了语言表达上的抽象性, 更何况无标题音乐在音乐意义的理解上是存在很大空间的。为此,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听赏并鼓励他们多发表意见, 让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
3.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探析 篇三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课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高中音乐与其他学科一样,在素质教育的推进下不断改进和完善。而作为一门非高考学科,音乐起到了缓解高中生课业压力、陶冶学生的审美和情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作用。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更多的应该是全面接触音乐、正确认识音乐、懂得鉴赏音乐,由此可见,上好音乐鉴赏课,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非常重要。下面笔者将就如何上好音乐鉴赏课提出几点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动力,是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前提,也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首先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次对高一新生的音乐兴趣,音乐能力的调查中发现,关于自己喜爱的音乐这一项几乎是所有的学生都选择了通俗、流行音乐。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当代高中生在音乐的选择上更倾向于流行歌曲,因此教学时我们应对症下药,不要盲目的禁止流行歌曲、通俗歌曲在课堂上出现,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不利于进一步的音乐教学,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学应加以引导,借助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来激发学生对经典名曲的兴趣,比如在一节课中用五到十分钟让学生推荐自己喜爱的,内容积极健康的流行、通俗曲目,一起鉴赏,然后对比课本上的经典曲目,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明白审美的尺度,能够鉴别音乐作品中的各种良莠现象,分别通俗与庸俗。
另外,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各种不同的感知通道,让学生能够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发现美,感受美,形成属于自己的立体的音乐鉴赏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现在的课堂不应沿用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是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充分互动。这对于已经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高中生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高中音乐教学而言,我们可以按照“听”“唱”“想”“说”这四个步骤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以学习《白毛女》选段为例,鉴赏音乐的第一步是让学生投入地聆听音乐,在这一步教师可以抛出学生较为感兴趣的问题,比如,“音乐描述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故事的主要人
物有哪几位”等,让学生带着兴趣全神贯注地聆听音乐。然后,就进入教唱阶段,因为学生自己唱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把握音乐所讲述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对音乐的鉴赏更直接、更透彻,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紧接着进入鉴赏的第三个步骤,就是“想”,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让学生思考白毛女之前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白毛女的故事在今天是否还会发生,如果发生在今天你是白毛女你会怎样做等问题,让学生鉴赏到音乐究竟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最后一个步骤就是“说”,这个步骤是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最好体现,让学生鉴赏音乐,还应让学生将自己鉴赏音乐后的心得表述出来,在课堂上进行沟通和交流,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三、鼓励学生积累音乐专业知识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除了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更需要鼓励学生积累丰富的音乐知识作为鉴赏音乐的前提。
首先,要多听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以高中音乐课本为例,它涵盖了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因此,学生应该对各形各色的音乐作品都有所涉猎,可以只是简单的聆听,听一听旋律,感受一下节奏,想一想音乐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其次,可以对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进行了解。以《黄河大合唱》为例,学生在听到这么慷慨激昂的音乐时,可以对作品背后的故事进行了解,当学生了解到当时国家处于最紧要的危难关头,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而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知识还有助于学生了解大时代背景、创作风格、创作流派等一系列与音乐知识相关的内容,这为学生日后鉴赏音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者,还应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当学生懂得节拍、节奏、调式等赋予的感情色彩时,便能更好地鉴赏音乐了。最后,还应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音乐其实是一门艺术,很多人无法鉴赏到一定的水平是因为修养不够,因此,学生应加强自身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不断提高自身鉴赏音乐的能力。
四、设计趣味性教学内容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教师在安排教学时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首先,要运用教育心理学充分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教材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例如,在鉴赏
《卡门》序曲时,教师在教学时应从音乐本身着手,将学生的注意力放在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方面,将《卡门》序曲所描述的具有强烈的戏剧性的悲剧爱情故事穿插到课堂的讲解中,让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兴趣,让学生愿意去鉴赏作品。其次,教师应学会利用与之相关的熟悉作品进行导入,例如,在鉴赏《卡门》序曲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聆听张惠妹的《卡门》,这版《卡门》一是学生比较熟悉,二是里面有中文歌词,便于学生对《卡门》的背景内容产生一定的了解。最后,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将音乐作品的相关产物与学生进行分享和讲解,比如《卡门》系列电影,这些都更便于学生鉴赏音乐。
五、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不变的真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个体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享受学习的乐趣,并且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特点。音乐是人类独有的精神食粮,优秀的音乐可以让人类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心情愉悦。因此音乐教学的过程也应当是快乐的,教师在教学时要选用正确适当的教学方法,以此保证教学过程的轻松愉悦,让学生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心境,这不仅是获得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的前提,还是音乐教学的终极目标。
个性化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在鉴赏《梦幻曲》时,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旋律,根据音乐的情绪来描绘自己听到的内容,有舞蹈功底的学生选择了通过舞蹈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喜欢画画的学生用图画的形式画出了自己的想法;还有爱好文字的学生,用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课堂效果显著,学生在学习时不仅注意力集中,还积极的和老师交流,提出自己的各种想法,这十分有利于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
另外不同的学生喜欢的音乐也不一样,教师在教学时应选取尽可能多的教学例子,每次教学尝试不同的音乐风格,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学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综上所述,笔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上好音乐鉴赏课的几点教学方法,希望教师在教学中能立足于学生,组织设计好教学内容,用正确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将学生带入音乐的美妙殿堂。
参考文献:
[1] 周卫星.新课标要求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2.
[2] 李伟.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之我见[J].文教资料,2010,16.
4.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 篇四
(一)聆听《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二)在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三)初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二、重点、难点:
重点:《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的艺术表现力的发掘,音乐旋律、情绪、声部层次等方面的特点。
难点:指导读谱,聆听音乐,作品的艺术性体现及黄自在中国音乐史的地位及影响。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以聆听、鉴赏《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为重点曲目,《玫瑰三愿》《山在虚无缥渺间》《花非花》为拓展曲目。
(二)以赏析《渔阳鼙鼓动地来》为重点,向学生介绍本课的重要知识点“清唱剧”。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充分利用课本教材、教参、课件资料,教师组织好要精讲、聆听、观赏的教学资料。
(二)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黄自、萧友梅的资料,查阅其主要作品的资料及贡献。
(三)学生注意听赏mp3资料《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体会作品的基本情绪,并阅读课本相应介绍。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教学方法:(针对教师)
1、在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从作品内容、音乐要素等方面探究作品艺术表现力。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充分利用对比法、归纳法与前一课作品进行比照。
3、指导学生去梳理近代音乐发展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
(二)学生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1、努力通过赏析,去归纳、梳理近代音乐发展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
2、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充分利用课本资源、音像资源,在感知、理解得基础上,努力提出有深刻思考性的问题。
5.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反思 篇五
诗歌作为我国科学文化的精髓是我国文学史的一个奇葩,是我国丰硕的文化遗产。中国古代诗歌记载着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历史,有着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博大的精神力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爱国思想、审美情趣和健全人格。古代诗歌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中代表着高品味的文学趣味,中小学生可以从诗歌中吸取精华,陶冶情操,丰富中小学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如何通过诗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爱国主义熏陶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学生在诗歌教学实践中受到心灵的陶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培养伟大的人文精神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
高中阶段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又要求对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我们在教法上传统采用创设情景法将学生带入特定意境中感受作品形象对古代诗词有自己的感悟。既然是感悟和鉴赏,我们在教学中除了教师有自己的感悟外,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自己的感悟和独特想法,让教学也带有个性化色彩。往往我们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使得诗歌教学陷入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局面,下面是笔者上课的一个实例,从这个实例来谈对诗歌鉴赏课的个人感悟。
在上了几节关于炼字型的诗歌鉴赏课后,笔者带着学生总结一下这类题型一般的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高二学生对于诗歌鉴赏也有一定的阅读体验,这点他们也可以总结出来。通过展示近几年高考中关于炼字类型的诗词让学生去研究讨论如何答题能抓住得分点,接着师生共同探究找出答题范式: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笔者感觉这一课上得很是热闹,学生也很积极。笔者给学生留下三道题目都是关于炼字类型的,笔者抽查一个班级的作业,结果发现问题很多,模式是有了,但是对于诗歌的内涵理解没有把握住,光有形式没有内容,这是很大的问题,下面就一个教学例子进行简单分析: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题: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好多同学的答案就是说“看”字用得好,很形象,主人公看到眼前的景想到留别的愁苦来表现内心依依不舍之情。这种答案表面看问题不大,但是“看”到底什么意思,在文中到底是个什么妙处几乎没点出来。当然,这首诗便变成了讲课的重点。于是,笔者就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带着学生看他们答题的漏洞,然后具体去解析这首诗歌,先看诗歌的题目,强调“南浦”跟长亭一样都是送别的代名词,意见“南浦”令人顿生离愁,接着看诗歌找关键词,目的就是让他们领会“看”字在文中的妙用。拓展的时候,笔者举了《别赋》中的句子帮他们消化所学。看似学生有所领会,一节课下来笔者觉得特累,感觉这种教法没什么太大的效果,但是一时真是想不起来有什么好的方法去讲鉴赏题目,一时走进了死胡同,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
在另一个班上课,笔者思路一时没打开,如果还按照上面的方法去讲课,收获甚微。笔者就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先让学生欣赏一下李清照《一剪梅》的mv,在《月满西楼》这首韵味十足的歌曲中,学生仿佛也被带到了词中的意境中来,有的学生看完后居然在书上写下了大约二三百字的鉴赏片断,每个同学鉴赏的角度也不一样。于是笔者顺势把《南浦别》打在大屏上,学生开始没多少反映,接着展示题目:“假如你是导演,你怎么把这首诗拍成mv或做成flash动画,要把诗中所要展现的东西表现出来,比一比看谁做得好。”班里顿时热闹起来,三五成群讨论起来。十分钟后,同学自告奋勇把自己的剧本设计讲给大家听,创意十足,包括配什么类型的音乐,什么样的画面,什么样的动作,包括什么颜色的字体学生都考虑到了……笔者觉得最好的就是班级一个学美术的同学和她同位的配合,一个画画,一个用语言去解说,生动形象,意境设置精彩独到。我们把鉴赏课变成了对诗歌的再创作课,一节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就是古代诗歌教学中常用的创设情境,体验情感教学法。上面的课堂实例中,传统的创设情景法和现代化多媒体被结合了起来,创设教学情景其目的是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情感的产生往往来自于直观、生动、具体的形象。多媒体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借助语音、图像、影像、文字等媒体创设情景,对学生进行感官上的刺激,使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语文中有许多优美的、令人心驰神往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篇目,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对那些生活阅历不深、没有身临其境的中学生讲解半天,他也许无法理解,而借助于影视形象再阅读,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感受到诗句的音韵美和形式美。传统与现代的适时结合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高二学生也开了计算机这门课程,他们主动将所学计算机知识用于语文课堂,学习诗歌的兴趣大大提高,自己找了好多课本外的诗歌进行情境创设,并成立了诗歌兴趣小组,达到了学习诗歌空前的高潮。
笔者的教学思路这时候彻底打开了,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由“山穷水复疑无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学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笔者收获很大,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这种教学方式极大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潜能,发挥他们独特的想象力,他们的创造力带有个性化色彩,笔者也发现了原来班上的学生这么有才!在新课改下,教师要注重教学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实施途径和课堂结构,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科学性来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
6.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篇六
高中音乐的课程改革,通过不断学习,使我收获受益非浅,让我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有这样一句话:“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我想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只有提升自身的认识高度、文化素养,才能去开阔学生的视野;只有站在学生学习、发展的角度去备课、研究教学,才能实现教学的新观念;只有把握好学生学习的动态、学习的尺度,才能使学生感到音乐与人生的美好情结。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引领学生有效的鉴赏音乐是我们每位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更有责任做好这一重要课题的研究,下面从三个方面总结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对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过程。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制定目标、实施计划。
(一)学习中应抓重点、记纲要,积极调整观念、逐步提升认识。在《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除掌握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模块内容和学分分配、课程目标等内容外,要深刻的领会“音乐鉴赏模块的内容标准”。牢记“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探究学习、发表独立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在普通高中《音乐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又指出:“在信息量较大的鉴赏模块教学中需要教师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联想与想象,鼓励学生,交流鉴赏心得与体会,要求上好每一课,确保教学质量”。通过学习,我们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积极调整观念,逐步提升认识。
(二)领会新课程教学的关键,只有领会其目标意义,才能增强对新课程教学的信心,才能为新课程鉴赏模块的教学做好准备。要结合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出与之相和的音乐本组教学工作计划、鉴赏模块教学进度(计划)等。为新课程的实施做好时间和目标上的准备。
二、认真备课、激情课堂、反思教研、促进教学。
(一)课前备课
首先要明确单元目标,细化课时目标;围绕目标,探究目标过程的实施;紧紧围绕教学的时效性,探讨教学的方式、方法。
1、找出你所理解的教材思路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该作品,目的用意所在,说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对于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例如:《音乐与人生》这一课。为什么把“草原英雄小姐妹”这一主题音乐和柴可夫斯基的“悲怆”放在同一课题中?从他们的音乐中能感受到什么?音乐的语言又都有那些特点?音乐用怎样的表现手段实现了情感的传达、体验?……
2、提炼出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要求教师站在学生学习的立场上,确立目标,应具体、易于操作,明确方法,要能体现出学生学习行为变化等,所定的目标要起到导向、激励、调控的作用。希望教师能对音乐作品的人文内涵、情感意蕴、艺术特色和社会价值等方面的目标做一些创新挖掘和提炼。
3、设计出目标过程及教学策略、方式方法;所谓目标过程,就是实现学生――目标学习的过程。即是为哪一个目标学习进行的铺垫,结合的又是哪一个音乐作品等。采用的教学策略、方式方法是什么,是否体现出体验、比较、探究、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能激发学生兴趣、能自主参与探索等等,要有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在每一环节的教学中所体现出的学生的学法过程是什么。
(二)课堂教学实践-激情课堂
怎样教学才能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把学生学习目标变成一种情境、一种挑战、一种发现或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并以此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呢?。
首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发现学生兴趣与学习目标的结合点,努力营造最佳的教学秩序和教学氛围。
其次,教师课堂的导语、连接语、证据、表情等,是否能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
3、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表现和回答问题中看是否抓住了音乐内容所在。
4、在教学中哪些方法是有效的,哪些方法是无效的。
5、课件制作是否科学合理、有实效性。
6、要看老师在教学中,是否具有独创性,能够激活课堂教学,使音乐课堂真正成为生成、开放、发展的活动过程。这也是鉴赏模块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用反思性教研提高教学
反思性教研,是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制定与实施的检测,更是对有效教学提出可行性和有效性的指导建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反思性教研应关注以下几点:
1、在教学过程中,你认为最佳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2、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有无效、低效或资源浪费的情况?是否需要有补充目标?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新的生成目标。
3、对教学内容、容量有无增减、补充意见?
4、存在困难和问题是什么?
在教学实践中,经过反思性教研,使其对教学目标更加清晰明确,对教学策略、方法、学生心理、情感、意愿要求等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学习了多种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经验,并把反思中的收获,转变成教学行为落到实处,形成教学教研的宝贵资料。
三、考核评价、完善机制、关注学生、检验教学。
随着教学的深入,考核评价是检验教学的关键一环。鉴于学校的考核办法,考虑音乐学科特点,具体考核如下:
(一)出勤考核:记录学生的缺课的原因、次数、学号、姓名。
(二)学习态度考核:通过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情感认知、价值取向、理解想象、实践运用及联想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
(三)作业考核:由于音乐学科特点没有固定作业要求,但由于新课程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的深层性,课后的一些具有情感认知价值取向意义的拓展与探究题有时在课堂难以完成,若作为课后作业,是很好的教学延续。每半学期可留2-3次作业。另外,也可将校本教学所探究的内容留为作业。(本学期我们留了两次作业,效果较好)
(四)期末试卷考核:音乐鉴赏模块,除考核学生应知应会及具有独立见解的问题外,更应注重考核学生对音乐的听辨、比较、感悟与理解能力。因此在音乐试卷中,要设计好听音乐回答问题。试卷中所设计的听音乐回答问题,学生感到很新奇,答题很有兴致,90%同学达到80分(良好)以上。
(五)鉴赏模块学分考核成绩认定。
(六)通过对学生的各项考核,教师应对比、分析,评价自身教学,形成经验总结。
7.浅谈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 篇七
笔者曾对本校高一学生进行了音乐问卷调查:你认为什么样的音乐课才是好的?主要有以下答案:
1.希望老师在讲课时,多介绍音乐家的故事。
2.多一些音乐游戏活动,多一分师生间的互动,增加课堂的生机和活力。
3.欣赏课,听的时间太多,亲身体验不多。
4.音乐鉴赏课能够有唱,有跳,有听,结合多种元素的综合课。
5.教些乐器,学会1种乐器。
6.偶尔增加合唱作品,感受美妙的和声。
7.多放些流行音乐。
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另一方面教学过程是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活动的相对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作用体现在教师的指导、带领等方面,它通过学生的主体性显现出来。学生的主体性则表现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它通过学生自身的发展和不断发展变化中体现出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强调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又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形成自我意识和自我激励、自我调空、自我评价等能力,以求“主体发展”。
新课标最重要的一个理念是:学生在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学会学习,要教给学生关于方法的知识。音乐这门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的领域,作为创新性突出的一门学科,是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起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加强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
在课前准备上,教师应明确自己应该找什么材料,实施什么教学手段,学生在课堂结束后能学到什么知识要点。有了这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才能在教学结束后进行及时反思。
新颖的导入部分是成功的音乐鉴赏课的开端,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就向成功迈进了一步。对此总结如下几种导入方式:
1.一音乐故事导入式。音乐故事可以讲歌曲内容,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生平以及社会艺术价值等。
2.卡拉OK形式演唱导。卡拉OK这种演唱形式,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尤其是教师或学生的范唱,更能引起关注。运用卡拉OK形式演唱与主题密切相连的歌曲内容开场,不仅丰富了主题内容,而且增大了知识容量,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3.“应需”导入。“应需”导入就是教师先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对本节音乐课的内容了解程度以及想知道的有关知识等,然后由学生的需要导入到课中。音乐课的导入,形式多种多样,有时可将几种形式组合起来,穿插进行。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知识为重,灵活运用。
另外,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是成功音乐鉴赏课的保证,教学方法应符合学生身心和教材的特点,符合认识规律,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完成教学任务。
1.室外教学法。音乐源自于生活,所以音乐课并不仅仅局限在音乐教室的。音乐课可以走出音乐教室,让学生感受自然中的音响世界。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水上音乐组曲》。上课前同学们在学校的花园集合,首先引导这节课的意图,“这节课,我们每个学生都要欣赏、感受、模仿大自然的声音。”然后,分组活动,引导学生一起在水池边用小石头或棍棒有节奏的击水,利用这一活动辨别强弱不同的节拍效果。这时,我再把乐曲《水上音乐组曲》用录音机播放音乐,利用音乐治疗原理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在这个环节结束后,请学生感受讨论积极性提高了许多。
2.互动娱乐教学法。当前,许多电视娱乐、联欢活动,(如:《快乐大本营》、《星光大道》《开心辞典》……)收视率高、火爆无比。之所以娱乐节目颇受大众喜爱的原因就在于它的逗笑性和竞争性,然而竞争性又在其中占着主导的地位。假设我们把原来的音乐课型改变像娱乐节目那样牢牢抓住学生们的心,那我们的教育前景又会是怎样的光明呢?那么,把逗笑的竞争性和音乐课堂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便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扣人心弦。实践证明,娱乐教学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3.幽默教学法。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有一次,在上浪漫主义音乐时,因为要讲到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区别,因为古典主义是比较严谨的作风,而浪漫主义是比较随意的态度,所以在上课时我看到学生那样很随意的坐着,我看了一下,马上脸一变,严厉地对学生说:“那几个没坐好的同学,马上给我坐好,不然给我出去。”结果话一说完,我就笑着说:“刚刚象你们这么随便坐着,翘二郎腿,就是浪漫主义风格,象我这样严厉地教训你们,就属于古典主义风格。”有个学生拍着胸口说:“老师啊,差点被你吓死了。”气氛缓和了下来,整个课堂异常活跃。
音乐教学于音乐作业是紧密相连的,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音乐作业得以延续,音乐教学效果通过音乐作业得以检验,所以设计出既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又颇具趣味性的音乐作业进行拓展,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通过音乐作业,可以让学生对下节课上课的内容得以好好准备;了解学生对音乐课堂的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个性喜好;还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提高审美能力、拓展音乐思维空间、树立美好情操、让师生在互动中教学相长。主要有以下两种:
1.撰写音乐听后感,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还能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运用自我的语言来理解音乐的内涵,表现音乐。同时在这些写音乐听后感时,学生也会附上一些自己对音乐的看法,对老师的意见,教师也会很好地从他人的角度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改善自己,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
2.合作式进行调查音乐。在上《蛰龙飞起舞东方》的时候,重点学习学堂乐歌,所以在课前预习阶段我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们分组,第一组去市图书馆调查旧式学堂的历史,及当地的一些旧式学堂的学堂乐歌,把调查结果在上这节课的时候公布上来;另外可以通过书上或者网络上搜索有关学堂乐歌的一些资料;还有可以到自己家里年纪较长的长辈那里打探下他们会什么歌曲,并学下来。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就给课堂上的顺利进行授课带来很大的方便。
二、提高教师人格魅力与创造性教学
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创造能力的培养,与音乐教师的创造性音乐教学方法密切相关。所以说,教师创造性音乐教学与学生创造性地音乐学习,是音乐教学改革中相辅相成的两个层面。在任何时候,音乐教学都离不开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互动,否则无法构成教与学相辅相成关系。
三、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之所以这么重要是在于:
第一,音乐兴趣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动力,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第二,学校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学习阶段,已经步入终身学习时代的当今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学习内容更为重要。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更需要把学习兴趣归还给学习者。
《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如果通过义务教育,连个兴趣都没有在学生心中建立起来,那就不能不否认我们的音乐教育中在某种程度上是失败了。最初的“指引棒”也变成了泡影。如果连学生对音乐初始的兴趣也磨灭的话,音乐教师是难辞其咎的。
音乐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语言,它看不到、摸不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不同于绘画、造型、雕塑那样直观地反映客观世界,而是以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要素作为基本的表现手段,通过声音刺激人们的听觉器官,从而使人们在头脑中产生想象而获得听觉形象,因而它具有“模糊性”的特征;同时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它又不象语言那样具有明确的语义,音乐语言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具有非语义的特点。所以,要采取创设情境法(情境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迅速理解学习内容,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氛围和场景。
合作教学是新课改以来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运用集体力量进行学习。其合作过程既是学生共同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的过程。
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双边互动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首先,应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大音乐文化视野。具体、鲜明、生动的音乐能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促进想象力的发挥;恰当的媒体运用(电视、图片等)能帮助学生拓宽想象空间。其次,音乐的想象是自由的,要鼓励学生敢于动脑,善于动脑,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以及同学之间互相问答等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主动探索精神,并且给予充分的音乐表现和交流机会。再者,允许学生在准确感知、理解音乐的情况下,结合对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思想、体裁、风格的认识中,提出不同意见,提倡“标新立异”等,及时让学生尝试和体验动脑的成功喜悦,让学生养成锐意创新、独立思考和积极创造的良好习惯。
学习的过程是师生生命涌动和成长的过程,由于音乐的形象是模糊的,非语义的,在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表达,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没有标准答案,可以一题多解,音乐形象具有不特定性。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形成交流性教育,不仅学生可以从老师那里学到知识,老师也可以从学生那里学到知识,师生双方可以信息共享,文化相融洽,当欣赏某一音乐作品时,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理解作品,教师的理解判断仅作为一个角度供参考。
五、协调统一教与学之间双边互动的关系
音乐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绝不是贬低教师在驾驭整个教学活动方面所起到启发、诱导作用。学生之所以愿意主动参与,首先得归功于教师的启发与诱导。事实上,教师启发诱导作用的发挥,正是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需要。一节课、两节课、学生对那种完全无拘无束的、没有干预的参与可能会有新鲜感,久而久之,没有新花样互动会给学生一种“玩腻了”的感觉。此时,如果得不到教师有效的引导,他们就会丧失主动参与的欲望。但是,教师的及时的引导应该是含有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的。这种引导发现为一种启迪,一种激励。
这篇文章主要围绕国家新课标改革,通过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和新的音乐教学模式的对比,介绍了在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下,以及如何上好音乐鉴赏课各个基本因素,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摘要:文章主要围绕国家新课标改革,通过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和新的音乐教学模式的对比,探究在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下,如何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
8.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浅议 篇八
关键词:课堂教学;聆听;视听结合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普通高中音乐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那么,高中的音乐欣赏课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呢?高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知识面(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等),对于事物也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在教学时,如果把音乐鉴赏课上成音乐专业型的“解剖课”,是绝对行不通的,应在音乐欣赏的内容和含意上作更宽泛一些的探索,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上欣赏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欣赏更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即适当的进行“学科综合”,用“人文式”教学取代“显微镜”式的教学模式,才更容易被广大的学生接受,也较容易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学生不用为个人的五音不全而惧怕上音乐课,对有些同学来说学会鉴赏音乐,能对音乐作品进行正确的评价,说出为什么好,好在哪里,比学会自己歌唱和演奏更为重要。
通过集体教研、集体备课和教学实践,深切体会到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注重“聆听”这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聆聽是音乐鉴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做为音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听觉体验,培养、发展他们的音乐听觉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并且要将其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二、合理运用影视音乐素材 提高学习兴趣
在当今影视作品中,有很多素材引人入胜,可以用来导入新课、设置悬念、增加音乐作品的亲和力、渲染气氛。视听结合,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例如:用电影《十面埋伏》中盲女出神入化的舞袖击鼓画面,把学生带入神奇的“鼓”世界,用前卫时尚的“红樱束女子打击乐队”水上击鼓的场景,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感受民族音乐创新的魅力;在熟悉的克莱德曼通俗钢琴曲《托卡塔》乐声后,欣赏教堂管风琴演奏《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时的壮观与恢弘;用中国广播民族交响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春节音乐会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古曲“流水”、“阳关三叠”走向世界舞台的辉煌,改变认识上的偏见,了解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趋势和走向......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素材,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有着神奇的功效,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灵感、认识音乐鉴赏活动的价值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让学生在实践、创作中亲自体验音乐
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机会,激应积极引导学生对所听音乐作出反映:语言反映(对音乐进行描述),身体反映(运用动作表现音乐,例如节奏律动),内心反映(内在音乐体验),歌唱反映(唱音乐主题),以及演奏反映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美。
四、注重学生的归纳与评价
高中生告别了天真稚嫩的孩提时代,已经从对一切事物的简单好奇,转向了对现实的探索与判断。感性的反应不再是高中生认识世界的唯一依据,理智的思考促使他们渴望成熟,渴望主动体验。他们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去感悟,他们渴求知识,需要表达、需要交流、需要宣泄。在现今的高中音乐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所欣赏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对比和归纳。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总结与评价是至关重要的。
五、有效使用好多媒体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网络时代,音乐课的教学摆脱了钢琴、录音机、黑板、挂图的传统模式,有效的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让音乐课“活”起来!
例如:运用Format Factory 将音乐作品原来的格式转换成课件制作需要的格式;运用 Adobe-Audition对音乐进行必要的音效编辑和处理;运用视频剪切合并器将精心选择的音乐视频进行截选、合并;还有ViDown,作曲大师等等……这些音乐教学软件都是音乐教师的好帮手,用它们对音乐素材进行加工,再编入课件进行制作,然后呈现给学生,合理运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新课改后的音乐鉴赏课更加需要具有感染力和创新精神的音乐教师。终身学习,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才能上好每一堂课。
9.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篇九
一、音乐鉴赏能力对高中学生促进的作用
1.音乐鉴赏能力的连接作用。音乐鉴赏能力是学生在学习音乐后,所做出的一种评判作用,它是一种综合性审美活动和知识应用能力,具有强大的连接作用,通过音乐鉴赏能够帮助学生对外界事物建立主观与客观上的连接与联系。如在学习《南部之子》、《不知为何》等音乐课程时,教师可针对爵士乐的特征帮助学生对音乐建立相关的认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鉴赏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对爵士音乐感兴趣,而且对相关的爵士舞感兴趣,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多层面的连接意识。通过音乐鉴赏能力的连接作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技能与特长,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音乐鉴赏能力的记忆作用。音乐对人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可以提高学习者的感知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有效记忆能力。学生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可以增强外部肢体动作和心灵配合,有效提高个人的记忆功能。如教学《长江之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旋律与长江雄浑、壮观气势的动律。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外部肢体与内部心灵反应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真正魅力,表达出对长江、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提高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1.采用灵活多变的课程导入方式,增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高中音乐鉴赏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重点是为学生创建合理的审美空间,体验音乐的美好,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在音乐课程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音乐课程导入方式,为学生增添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学习《贝多芬》的音乐课程时,可以配备不同的视频、图片等相关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贝多芬音乐的魅力。又如欣赏《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象征生命力强盛和顽强抗争的图片,使得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意义。由于高中学生的鉴赏能力有限,我们不能仅仅凭借音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配合视频与图片的视觉效果,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再如在学习《流行风》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音乐,也可以让他们自己演唱,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激发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兴趣。这不仅能够让音乐鉴赏课活力四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习得音乐知识,例如音色、音调等音乐基础知识等。
2.运用实物教学,增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在音乐鉴赏课程中,尽可能运用学校现有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实物式的教学方法,例如为学生提供一些乐器等方面的资源,通过实物教学,帮助学生从具体的失误出手,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语言意境,唤醒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在具体学习中,教师可以先让会相关乐器的学生演奏,对不会乐器的学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通过实物帮助学生营造音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乐器的神奇,进而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通过实物教学要能够培养学生敢于动手的能力,也要注意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培养学生敢于竞争与拼搏的精神。
3.发挥音乐鉴赏的连接与记忆作用,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中,音乐教师可以有效连接美术、雕塑、舞蹈等艺术的特征,让音乐与这些艺术之间产生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鸟儿在歌唱》、《美丽的小天使》等音乐课程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新的形式教学,完善学生对音乐鉴赏训练的记忆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配合《鸟儿在歌唱》这首乐曲,编排一个简单的舞蹈,学生在鉴赏音乐过程中,能通过肢体的动作,促使学生参与到音乐鉴赏课程的学习中,有效培养学生肢体动作与音乐节奏协调的能力。同时,通过改变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是有效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一种方式,能够将音乐鉴赏的连接和记忆有机结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结语
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教学中,要主动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不仅要能够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精神。通过音乐鉴赏课程的学习,要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小明.音乐心灵鸡汤—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J].音乐大观,(1z).
[2]刘曙艳.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zo1z(1z).
[3]李雁.谈普通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U1.华章.zo13(1z).
10.论高中音乐鉴赏课有效性教学论文 篇十
摘要: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高中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欣赏作为一种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也就在教学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积累知识,利用针对式欣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成为真正能听得懂音乐的人,做音乐的“主人”。
关键词:高中音乐;音乐鉴赏;音乐教育
高中生的音乐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虽然他们比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由于生活环境、乐理知识欠缺、生活阅历限制,他们的认识具有片面性。音乐欣赏在音乐教育中起着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取代的重要作用。在这时,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承担起引导的责任和义务,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利军。
一、引导学生成为欣赏的主体
(一)“听”
在对一个作品了解之前,“听”是关键的一步。老师可以利用预先提问法提出问题,例如,这部作品的速度怎么样?它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听后有什么感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使学生思维敏捷变得积极主动。
(二)“唱”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是唱主题也是欣赏作品中必的阶段。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引导学生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形象,把学生的自主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例如《音乐鉴赏》第一章的第一节《音乐人生》欣赏琵琶曲《草原小姐妹》中的《草原放牧》学生在听完一遍后对这段音乐的第一主题印象较为深刻,那么就可以指导学生哼唱这一主旋律,帮助学生了解这部作品。
(三)“想”
“想”是指在欣赏作品的是后所产生的联想和想象。这也是音乐欣赏中不可缺少的一步。通过音乐欣赏过程中“想”的.参与,能开阔学生敏锐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拓展视野,这也是我们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
(四)“说”
从音乐欣赏的心理分析理论上来说,音乐欣赏的理性认识并不是表现在欣赏者对乐曲做出的某种抽象之结论上面,而是表现在把这种理性认识融注于对乐曲的音响感知、情感和联想想象之中,使得这些心理要素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达到更深更高级的阶段。一堂课上既要有老师的讲解,也要有给学生发挥的时间,这样,课堂才能活跃起来。例如,第一节中的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第六(悲怆)交响曲》的教学,鉴于学生不太了解,我们可以放低要求,说出乐曲情感上的特点即可。作品的色彩比较灰暗。
二、训练学生的音乐欣赏层面
(一)对背景知识的了解
欣p音乐的时候,了解所欣赏乐曲的背景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如作品处于什么时代、作者生平、创作特点、风格流派、设计意图等,使学生能深刻地理解音乐的内容。例如在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血腥统治时期,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作品《第六(悲怆)交响曲》就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贫苦,社会的黑暗、动荡不安,预示19的俄国革命的来临,因此整部作品悲剧性的形象和气氛贯彻始终。
(二)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
为了更好地欣赏音乐,除了听音乐进行感性知识积累外,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学习乐理方面的知识,如懂得节拍、节奏、速度变化、旋律行进、调式等,具备了这些知识,有助于更好地感受和欣赏音乐。
三、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利用不同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
(一)从乐曲本质着手
我们在欣赏这类作品时,会遇到一些艺术歌曲或者是歌剧等,这些离学生的欣赏范围较远,这时,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作品表现的内容具体的特点,把注意力侧重于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上,穿插作品创作时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注重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以自己情感引导学生的情感,肯定学生的优点,使师生的情感交流融入学习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欣赏趣味性。
(二)利用学生熟知的作品
现在的教科书上有许多作品都是名著,学生对这一类作品并不熟悉,甚至可以说是从来没听说过,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并且与本课有关的作品导入。例如,在学习第一节《草原放牧》时,我们可以用《十里埋伏》作为导入,通过对琵琶在《十里埋伏》中的精湛演奏,及对不同演奏技巧展现的不同演奏效果进行粗略讲解,引发学生对琵琶与交响乐合后的效果产生兴趣,从而将学生带入到协奏曲的欣赏中,提升学生的欣赏层面。
(三)运用流行音乐作为“药引”
由于社会的影响,高中学生中往往有许多同学偏爱流行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上的欣赏内容。学生往往能唱许多流行歌曲,却说不出一首艺术歌曲或民歌的歌名。虽然这对于我们课堂知识的教授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帮助欣赏作品。在《第六单元第十二节》我们就利用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与美声的区别,帮助学生了解美声唱法。比如说美声具有节制感、修饰感,声音纯净统一;而流行歌曲唱法自由,较为口语化、大众化,声音也就比较多样。可以举例周杰伦、潘玮柏、杨坤等大家熟悉的歌手,用他们的歌曲来阐述流行歌曲的大众化,及与美声严谨的唱法进行比较,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中不可取代的组成部分,要组织好欣赏教学,就要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后,再加以具体知识的教学,并运用正确的方法把学生带入到音乐欣赏的具体意境中,体会音乐,了解音乐,感受音乐,真正让学生成为音乐的“主心骨”。
参考文献
[1]王秦雁.音乐欣赏手册[J].上海音乐学院,.
11.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的探索 篇十一
关键词:电影音乐;高中音乐;音乐教育;音乐鉴赏
目前,我国现行的高中音乐教学大纲所指定的欣赏课内容为民歌、艺术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剧舞剧音乐、器乐曲、室内乐、交响乐等传统音乐作品。传统的音乐鉴赏课难免会枯燥乏味,如果可以在音乐鉴赏课的内容和题材上作更为宽泛的探索,将会推动音乐鉴赏课程的发展。电影音乐是一种集视觉和听觉为一体的艺术形式,丰富的画面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深为高中学生所喜爱。通过在教学中引入电影音乐,激发学生起对音乐的兴趣,在音乐课上让学生结合电影画面来鉴赏电影中优秀的音乐作品,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良好方式,把电影音乐专题鉴赏加入到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也是一次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探索与尝试。
1 电影音乐用于高中鉴赏课的意义和价值
音乐鉴赏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听音乐的方式,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情感。电影有着动人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人物情感,所采用的音乐非常形象和鲜明,电影音乐烘托故事情节和渲染人物内心世界的特点,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音乐教学中的知识点。而电影音乐突出的是音乐的直观表达,每段音乐都配有具体画面和故事情节,在教学中学生可以边看边听,给学生的感受提供了具体的规定情景,可以使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敏锐地感受到音乐中的某种情境、某种意义。将电影音乐引入到高中音乐鉴赏课有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与现代的音乐鉴赏课相比,传统的音乐鉴赏课欣赏的音乐形象不是具体的、有形的,而是建立在听者的感情和思想基础上虚构的画面。教师给学生讲述音乐时喜欢从标题着眼,把想象中的视觉形象描绘得有声有色,让学生去按图索骥,使音樂形象抽象化。使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常常会先入为主地引导学生进行鉴赏,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想象能力的培养。一般的标题音乐是音乐借助文学形象引起联想的,其联想的幅度很大。然而,电影音乐的标题性不只借助于文学标题,还有视觉形象与之相结合,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更为具体,更加能够为学生所理解。音乐形象的抽象性不利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接受,势必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不利于学生对音乐审美以及直觉能力的培养。
2 电影中音乐作品的鉴赏方式
2.1 选择特色乐器演奏、展现影片情境的音乐作品
采用特色乐器演奏的音乐来展现影片的不同情境是电影音乐的特点之一。使用该方式进行音乐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内涵,还能让他们认识不同的乐器,了解这些乐器的音色和特点。不同的乐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在欣赏电影音乐前,老师可以简单地介绍音乐中所要涉及的乐器,及其音色特点,描述不同乐器相对应的影片情境,使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很容易地区分这些乐器的音色效果。
以美国影片《勇敢的心》为例,影片开头,悠扬的风笛在高高的山岭上飘扬,青山绿水环绕中生活着朴实善良的苏格兰人;紧接着,小提琴在没有衬托的空灵中,奏出了苏格兰人遭受统治者压迫的不幸;四支圆号不祥的和声,暗示了统治力量的邪恶与黑暗;经过弦乐的过渡,独奏圆号忽然吹出带有升腾力量的旋律,这是一种期盼,备受压迫的苏格兰人期盼拯救民族的英雄;大提琴冷冷的对答,为英雄拯救民族铺设了艰难的道路。四种音色独立鲜明的乐器,分别展现了不同的故事情景,学生欣赏了这四个片段的音乐对这四种乐器的音色特点也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电影音乐中不同情景对应不同的乐器,学生在欣赏时能形象地体验到不同乐器演奏时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这些乐器的认识和了解。
2.2 选择渲染影片中人物情感和内心世界的特色乐器演奏的作品
选择渲染影片中人物情感和内心世界丰富的作品来进行音乐鉴赏时,首先需要对乐器的名称及音色特点和影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介绍,再让学生进行影视欣赏,这样可以使学生与影片中人物思想产生共鸣。
例如,意大利影片《海上钢琴师》,这部影片主要以钢琴为特色乐器进行配乐。影片中,钢琴渲染人物情感和内心世界的精彩片段莫过于爵士乐祖师谢利上船来向主人翁1900挑战。谢利弹奏的钢琴音乐里充满了对1900的轻蔑与挑战,直射出他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气焰。谢利和1900用钢琴决斗了三个回合,1900在前两个回合里弹奏的旋律并不张扬,表现了对谢利挑衅的不屑与厌恶;在第三个回合里,1900重复弹奏了谢利刚刚弹完的曲子,音乐里愤怒的激情犹如火山爆发一般,以至于滚烫的琴弦可以点燃香烟。在1900精湛绝伦的琴艺面前,谢利灰溜溜地败下阵来。
学生们欣赏了这段激情澎湃的爵士钢琴曲,对钢琴曲的体裁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钢琴音乐不仅仅是传统的、古典的贝多芬奏鸣曲和肖邦夜曲,还有许多其他的演奏形式。也是吸引学生的一大亮点。
3 教师设计电影音乐鉴赏课课堂教学方式
3.1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在进行电影音乐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告诉学生下节课要鉴赏哪部电影的音乐,让学生先了解一下影片并搜集影片的音乐资料。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讲述介绍影片的故事情节,教师再把精选的电影音乐作品给学生欣赏,之后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感想。通过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潜力,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3.2 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对未知领域都愿意涉猎,如戏剧、影视等。高中生欣赏电影音乐的方式多种多样,电影本身就是集文学、历史、政治、美术、地理等知识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让学生把音乐与电影放在一起鉴赏,学生在了解和鉴赏音乐的同时,也充分了解人文、历史等背景知识。这使音乐鉴赏课又成了一门可以了解其他相关学科的综合课程。
4 教师在课堂上应发挥主导作用
尽管电影音乐有丰富多彩的画面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但是在课堂上欣赏电影音乐时不能让电影的娱乐功能代替了音乐鉴赏的教育功能,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应该明确,使用电影音乐教学仅仅是作为优化音乐教学而采用的一种手段,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如何处理好音乐与画面之间的紧密结合关系,做到以音乐为主,画面为辅的音乐教育功能,是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必须注意的关键问题。
电影音乐欣赏用于高中音乐鉴赏课是一次对高中音乐鉴赏教育的新的探索,笔者本着“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手段服务于教学,锐意改革”的观念进行探索,为高中音乐教育研究,探索更合理、更有效的教育方法铺垫道路。
参考文献:
[1] 杜爽.浅议高中音乐欣赏课中的“人文式”教学[DB/OL] . www.xielunwen.com.
[2] 罗仪.如何以新的理念,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DB/OL] . www.xielunwen.com.
12.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内容的整合 篇十二
纵观整本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不难发现:专家为了实现新课改的各项目标, 紧扣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指导思想,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多角度、多渠道地从各个领域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在聆听中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践中体味音乐鉴赏的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中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对教材进行整合。
一、从教学评价入手———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协调发展。
首先,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 专家们特别注重对学生情感呵护, 引导其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例如:《音乐与人生》、《京剧大师梅兰芳》、《贝多芬》等单元侧重将音乐和作为音乐活动主体的“人”联系起来, 使音乐学习过程真正成为“人”的活动。一切从“人”的思想、意识、兴趣、情感出发。
其次, 让学生通过对不同体裁、形式、风格的音乐作品的聆听, 培养分析和评价音乐的能力, 提高探究、创造能力, 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例如:《多彩的民歌》、《丰富的民间器乐》等单元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族音乐的区域风格特征, 认识民族音乐中的体裁, 感受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精神财富, 从而得到文化、精神洗礼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其他地区或国家的民族音乐特点, 从而归纳出民族音乐的鉴赏方法。
再次, 通过欣赏多种中外音乐作品, 了解、掌握音乐要素、音乐流派、代表人物、风格特征、题材文化、流行音乐等方面知识与技能。例如:在《京剧》、《非洲歌舞音乐》、《爵士乐》等单元中, 音乐知识与技能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些知识与技能恰好服务于我们的欣赏过程, 有利于我们鉴赏音乐的旋律美、和声美、结构美。例如:京剧单元让我们获得了人物行当、唱腔、京剧名家、京剧的发生发展历史等知识;非洲音乐单元让我们了解了非洲乐器、非洲歌舞音乐的特点;爵士乐单元让我们学习了爵士乐的相关知识, 了解了爵士乐的主要特征和风格特点。
在教材的构思的过程中, 专家往往在同一单元中同时考虑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等多个评价标准, 并使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方法;在方法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和人生观, 真正达到音乐鉴赏课教学目的。
二、从音乐内在体裁结构入手———分时期、分流派、分地区、分门类设置教学内容。
专家们在进行内容选编的时候, 为了更加全面地让学生了解到各种不同时期的音乐, 选择了巴洛克、维也纳古典乐派、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流派的音乐, 并对其代表人物进行了介绍;为了更加全面地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域的音乐, 选择了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为了更加全面地让学生了解到各种不同体裁的音乐, 选择了京剧、爵士乐、中国民族歌剧、古琴音乐等不同门类的音乐作品;为了更加全面地让学生了解到各种不同民族的音乐, 还选择了中国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民族歌曲, 等等。这些内容都较系统、全面地涵盖了各种音乐题材、风格和流派。从音乐鉴赏内容层面上基本上满足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需求。
三、从学生实际兴趣需求入手———展现音乐的流行美。
根据几年来的新课程教学经验, 我发现:尽管教育专家们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费了不少心思, 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选择的内容顺应了新课程的正确导向, 为学生找到了他们眼中“最新”的教学内容。学生为了适应新课改, 同样也在努力寻找音乐给他们带来的那份“情”, 那份“美”。然而, 音乐课堂上他们总是没精打采, 毫无兴趣。调查发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有很大疑义, 他们认为教材所选择的内容陈旧、曲调老土、配器难听、版本单一等, 基本上都“不好听”, “不爱听”。所以, 现从学生的角度谈谈音乐鉴赏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学生喜欢音乐, 但不喜欢音乐课。因为音乐课堂没有他们想要的东西, 所以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要么迎合老师, 做出一副很认真的模样;要么趴在课桌上睡觉或听音乐;要么带上其他文化科作业或课外书籍, 等等。总之, 他们在音乐课堂上找不到他们的需求。那么, 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需求是怎样的呢?
现代世界, 包括音乐在内的各方面都在飞速地发展。无论是音乐创作, 还是音乐表演, 都在技术上、艺术上有了很大突破, 紧紧地体现了时代气息和人们对音乐文化的需求。作为欣赏主体的学生, 理所当然对音乐的品味也越来越高。我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 有如下发现。
1. 时尚旋律美, 是学生音乐鉴赏的首要需求。
在《学堂乐歌》单元中, 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陌生, 缺乏兴趣, 甚至认为其旋律老土, 没有新意。课后, 我认真地反思并作出了调整, 我将“学堂乐歌”和“校园民谣”结合起来, 在课堂上简略地聆听“学堂乐歌”, 重点是欣赏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民谣”。比如《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 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兴趣, 又自然地进行了同类音乐的拓展,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明星表演美, 是他们内心的“榜样”需求。
在欣赏民族歌剧唱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时, 我首先播放了彭丽媛演唱的版本, 学生没精打采, 接着播放了王菲演唱的版本, 学生们立即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调查发现他们大多数不知道彭丽媛, 但对王菲特别喜欢, 王菲是很多学生的偶像。因为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偶像, 都有自己的“明星梦”。所以, 我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找到不同明星的多个版本的音乐给同学们欣赏, 以便使他们产生良好的共鸣。
3. 浪漫意境美, 是他们放飞心情的需求。
在钢琴音乐单元, 我们欣赏了肖邦的《“革命”练习曲》和李斯特的《爱之梦》, 两首音乐都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杰作。但学生更喜欢《爱之梦》, 因为《爱之梦》更让他们觉得“浪漫”, 更适合高中生的情感需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我总是从他们的兴趣入手, 由浅入深, 选择一些诸如《神秘园》、《神话》等音乐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 逐步过渡到对他们来说较“难”的音乐,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 动听配器美, 是他们体验音乐魅力的需求。
在流行风单元, 我们欣赏的是毛阿敏198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思念》, 学生反映普遍较差, 随后我立即播放了同样是毛阿敏在“同一首歌”上演唱的《思念》, 学生马上兴奋起来。因为音乐家对这首歌曲进行了重新配器, 使其在音色、和声等更富于流行美。
由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 高中生对“流行美”的需求还有很多, 老师应该用“心”去发现, 用“行”去实现他们的“需要”, 帮助他们挖掘出时尚、经典的音乐作品。
四、从简单直观入手———力求音、画、舞结合。
在欣赏内容、意境取胜的音乐作品时, 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 他们希望通过音画舞的结合, 利用“通感”简化音乐欣赏的难度系数, 从而更好地进行音乐鉴赏。
1. 音画结合。
例如:在欣赏《西出阳关无故人》和《高山流水致家园》两个单元时, 我们可以根据音乐所蕴涵的意境, 选择《唐之韵》等视频音乐文件进行播放, 使学生在听觉中领悟意境, 在视频中理解音乐。这样就让较难的音乐变得直观简单、一目了然。
2. 音舞结合。
例如:在欣赏《非洲歌舞音乐》单元时, 由于其音乐和舞蹈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忌讳对他们进行孤立的欣赏, 让音乐与舞蹈有机结合, 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非洲歌舞音乐的相关知识。
3. 音画舞结合。
例如:在欣赏《爵士乐》时, 我找到了著名爵士舞的视频片断进行欣赏, 让学生一边聆听, 一边哼唱, 一边模仿舞蹈, 既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又使同学们得到了良好互动。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 我发现:一切从实际出发, 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 选择适当的辅助内容进行教学, 既能活跃教学课堂, 提升学生兴趣, 又能增强音乐鉴赏教学的效果。教师是音乐教学的组织者, 对整个音乐教学课堂具有一定的“导航”作用。我们要以教学大纲为方向,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 适当地在“选择”上下功夫, 选择那些适合本地区、本学校文化背景的教学内容,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 改变观念。借助“选择”的力量, 选择一些时尚、积极、动听、影响力强的作品, 使学生在课堂上充满兴趣。科学看待“努力”的力量, 明白“努力”需要技巧, 需要“选择”。
其次, 相信专家, 但不要迷信专家。因为专家不一定都有一线教学经验, 他们对教学实际情况了解得并不是特别到位。
最后, 相信学生。他们在某些方面并不是“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思维, 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 并能够为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因为他们代表自己, 愿意为自己负责。
只有这样, 我们才会找到自己的方向, 既不“左”又不“右”地探索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之路。新课改作为一种新生事物, 在全国某些地区已经实行四、五年了, 音乐教师们也在根据其所在地区的历史、经济、文化等条件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 以更好地让这次轰轰烈烈的课改深入人心, 并为我国国民的素质教育担当重任。因为教学内容的好坏不只是专家的事, 更是直接从事音乐教学活动的学生和教师的事, 只有教育专家、教师、学生三方面根据具体情况, 达成一定的共识, 并付诸行动, 才能保证音乐鉴赏课朝着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有了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 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 “选择”代表方向, “努力”代表付出。而在包括音乐教育在内的诸多方面, 努力付出并不一定有很好的收获。只有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对了方向, “努力”付出, 探究方法, 才能找时间要效率, 找时间要效果, 也才能使高中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摘要: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浪潮中, 一切都是“新”的。无论是教师, 还是学生, 都在更新观念、创新思维、积极实践。作者针对普通高中《音乐鉴赏》 (人教版) 教学内容的选择谈谈自己的看法:音乐教育专家紧扣新课程方向选择风格、流派、地域、体裁不同的音乐作品供学生欣赏, 以满足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但学生对教学内容存在异疑, 他们喜欢音乐的“流行美”、“直观美”, 对时尚的旋律、明星的表演、浪漫的意境、动听的配器等方面充满期待。他们想通过直观的方式学习音乐, 渴望在音乐课堂上得到音、画、舞等方面的全方位欣赏, 以满足感观需求, 从而对音乐鉴赏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 教师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个性鲜明的教授对象, 应该做优秀的“厨师”, 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内容这桌丰盛的菜肴进行配菜, 为学生奉上一道美味的“艺术大餐”。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音乐内在体裁结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新课程音乐教学与评价指导.
[2]高中音乐新课程理念与实施.
13.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篇十三
音乐鉴赏是对音乐美的探究过程,这一过程不但包含对音乐的情绪感受(基于音响)、情感体验(基于联想与想象)过程,同时包含对音乐的思维、表现、创造等审美过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努力做到通过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引导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音乐体验、表现、创造过程中,积极自主地去探究音乐的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下五类教学引导方式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
一、创作式引导
教师在音乐鉴赏课上引导学生创作是培养学生音乐思维的过程,是引导学生探究音乐的需要。根据当前高中生的学情,口头创作能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进来,达到“低入高出”的效应,在音乐鉴赏课上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音乐活动。
案例:《斯美塔那的交响诗――〈沃尔塔瓦河〉》
师:如果你是个捷克人,从文学角度出发,你将如何来表达对“沃尔塔瓦河”这条母亲河的爱?
如学生的回答与作者一致,教师可以说:“同学们的文学构思与作者的音乐构思不约而同地达成了一致,祝贺你们!”如学生的回答与作者的思路不一致,教师可以说:“同学们从多种角度展示了独特的文学构思,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构思音乐的。”
教师投影作者的构思:
案例说明:交响诗本身是文学的音乐化,因此学生的文学构思为接下去的音乐鉴赏做了情感上的铺垫,而教师的点评将使学生对音乐的内容充满好奇心。
师:这些内容,你们觉得用什么曲式能较好地把它们组织起来?(投影)请在以下三种曲式中选择合适的结构,并说出理由。
案例说明:学生对这三种曲式已经很熟悉,有利于课堂上小组讨论,小组间的交流、质疑。教学引导看重的是学生音乐思维的过程,而不是评判出谁对谁错。
二、悬疑式引导
悬疑式引导是在教学中设置悬念或使学生产生疑问。学生大多具有好奇心和自信心,高中学生也不例外,当他们在课堂上的自信心受到冲击时,会出现矛盾的心态,这种矛盾心态在一定的情境中便会转化为好奇心,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不失时机地设置一些“悬疑”,利用学生产生的好奇心催化学生的音乐情感,引导学生探究音乐。
案例:《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师:平时大家初听一首音乐作品,通常对音乐的旋律、节奏会有较明确的感知,这是因为两者是构成音乐最为重要的基本要素,下面请同学们听几个音乐片段(只放音频,不告诉学生曲名),说说你对音乐的旋律印象深刻,还是对音乐的节奏印象深刻。
●音乐播放顺序:
1.旋律富有歌唱性的《春之歌》;
2.节奏性强的《拉德斯基进行曲》;
3.淡化旋律线条、无典型节奏型的《水中倒影》。
●课堂显示:跟着第一段音乐,同学们可以把旋律线条哼唱得较清晰;跟着第二段音乐,同学们击拍得很整齐,但对第三段音乐唱得、拍得则七零八落。不过,课堂气氛迅速变得活跃起来。
师:同学们听了第三段音乐后,老师观察到你们的表情很纠结,这是老师早有预料的,请不要责怪自己耳朵不行,是这类音乐的风格使得你们无所适从。这类音乐不像第一段音乐有清晰的旋律线条,也不像第二段音乐有鲜明的节奏型;它呈现出旋律上的片段性、不断地变换性,节奏较松散、流动性强,属于印象主义音乐。(揭示课题)
案例说明:通过教师的第一段导语,学生的注意力已集中在是对音乐的旋律印象深刻还是对音乐的节奏印象深刻方面,第三段音乐的出现使学生感觉遇到了障碍,产生了矛盾心态。通过教师的第二段话,修复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激发了学生探究印象主义音乐的好奇心。
三、“电眼式”引导
“电眼式”引导是指使用较强吸引力的图片或视频吸引学生的音乐注意力,奠定学生探究音乐的情感基础。“电眼式”引导的同时,应设置能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情境,防止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画面的形式上去。
案例:《钢琴音乐的奇葩――肖邦的音乐》
●视频一:选用克罗地亚钢琴演奏家马克西姆(被誉为欧洲新古典钢琴王子、钢琴圣手,曾为雅典奥运会弹奏奥运会主题曲《奥林匹克之梦》)演奏的《C小调练习曲》录像。马克西姆英俊的形象,深邃的眼神,加上电声乐队、弦乐组的伴奏及闪烁的灯光,让学生们热血沸腾。
师: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你如何评价这首音乐作品的“诗境”?肖邦通过这首作品想宣泄怎样的情感?
●视频二:选用俄罗斯古典钢琴演奏家瓦莲京娜(善于演奏肖邦的音乐,多次获得国际钢琴大赛的第一名)演奏的《C小调夜曲》录像。演奏厅内,一盏追光灯照射在大三角钢琴上,朦胧近似古典油画的视频中,一个表情惆怅且忧郁的古典美少女在琴键上探寻着肖邦的情感世界。
师:肖邦的夜曲浪漫而凄美,这种风格通过哪些独特的音乐表现手法汇聚而成,融入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案例说明:音乐视频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是为了营造一种课堂情境,是引导学生探究音乐的需要,本课选择的两个视频在音乐情境上是强烈对比的,虽然学生的音乐注意力起初主要来自于令人心动的演奏者或演奏场景,但教师的引导最终却让所有的同学都自然地进入到了音乐情境中。伴随音乐风格的转换,学生在课堂上的音乐情绪也强烈转换,这种强烈对比给予了学生较开阔的音乐思维空间,学生的探究变得热烈而有深度。
四、探寻式引导
我在教学中时常揭示一些普遍认同的“音乐结论”,让学生探寻这些结论的“来龙去脉”,即“音乐结论”背后的音乐表现内容、表现形式、要素组合、创作思维等。
案例:《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
师:听了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的第一乐章,老师深深体会到为什么人们把莫扎特的音乐称之为“含着眼泪的欢笑”,下面请大家仔细聆听乐章的呈示部,一起探寻音乐中的“眼泪与欢笑”。(播放音乐)
师:你能在音乐中感受到“含着眼泪的欢笑”这种独特的音乐情感吗?“欢笑”如何呈现?“眼泪”何处寻觅?
●每当发现学生的.探寻出现困难时,我便给予探寻方向的提示。
●提示:请在呈示部两个主题旋律中寻找“眼泪”,在乐队配器与音乐的节奏中寻找“欢乐”。
案例说明:这种探寻式的引导给了学生“音乐方向感”,有助于引导学生通过一些音乐作品案例,认识音乐风格的独特性,懂得音乐发展的规律性,在多姿多彩的音乐创造中逐渐提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年轻人喜欢探寻奥秘,这种探寻式引导让学习小组的凝聚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音乐结论”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中能运用的机会是比较多的,例如:贝多芬成熟时期的音乐风格――“熊熊燃烧的火焰”;柴可夫斯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所展现的悲观主义者的形象等等。
五、热身式引导
所谓的“热身式引导”可以理解为大作品或较难理解的音乐作品在鉴赏之前的“投石问路”,它使教学产生“梯度”,课堂效果较好,是实现低难度向高难度跨越的一种教学策略。
案例:柴可夫斯基《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柴可夫斯基《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鉴赏之前让学生在其作品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中预先体验忧伤、沧桑的音乐情感。
案例说明:《如歌的行板》在音乐的基调上与《悲怆》第四乐章较为接近,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在听这一乐章时曾流下眼泪,并说这一作品使他:“接触到忍受苦难人民的灵魂深处。”音乐中的“苦难”也为《悲怆》中“生命的熄灭”之结局埋下了伏笔。《如歌的行板》是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中流传较为广泛的作品之一,很多同学对此曲有所了解。同时,乐曲ABA的结构清晰,音乐主题形象鲜明,加上旋律非常优美,再以弦乐重奏的形式演奏,较容易打动学生。
14.高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十四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
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二、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
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15.《牧童短笛》音乐鉴赏与反思 篇十五
一、《牧童短笛》的创作处理手法
1. 曲式分析
《牧童短笛》为“ABA”三段曲式, 就结构分布来看吗, 贺新汀先生采用了“循环体”这一民族器乐曲惯用的曲式结构, 为了规避中国传统作曲形式的单薄感, 作者又加入了呼应、对答式二声部复调旋律等西方音乐作品惯用的方式。第一小节 (即:A段) 的旋律自然流畅, 此起彼伏如轮转一般的音乐表现方式, 听者仿佛听到了有儿童在田野间吹奏竹笛。自然轻松的旋律生动地展现了牧童骑在牛背上那种悠然逍遥之感。B段 (第二小节) 的演奏速度明显加快, 曲调颇具中国民间舞蹈伴奏的风格, 此段音乐中的几个滑音处理, 让人仿佛看到了悄皮可爱的牧童形象。C段 (第三小节) 的整体旋律与A段相同, 但是, 为了使作品具有活力与旨趣, 此段旋律作者又加入了“曲调加花” (旋律变奏) 这一传统民间曲调处理方式。
2. 音乐元素应用特色
(1) 和声处理特色
《牧童短笛》整首作品都以民族调式为主音, 为了凸显作品的色彩功能, 贺新汀先生灵活地运用了和声元素。作品大量运用变格终止手法, 譬如:从A段结尾处到C短开头这一展现“故事”发展的部分, 为了赋予作品明朗与活泼之感, 伴奏上做了平行三度下行处理, 从而减弱了调式和声的功能, 如此处理方式, 既实现了相关音乐旋律与作品主旋律相统一, 也为作品平添了几分生气。此外。作品中还大量运用了双声部对比的和声处理方式, 如在作品的发展与高潮部位, 通过高音D徵调、A徵调、E徵调, 与低音G宫调、D宫调、A宫对比的方式, 从而丰富了作品旋律。
(2) 旋律节奏处理方式
《牧童短笛》由于大量运用了民族调式, 故作品形成了较为浓郁的民族风格与特色。整体而言, 作品旋律时而舒缓, 时而激烈。这一旋律特色是通过采取高音旋律与低音旋律一问一答的方式相互交织而形成的。另外, 为了展现丰富的音响色彩, 作品在快慢旋律变换处理的也相当得体, 譬如:第二部分为作品的高潮部分, 此时的音乐节奏明显变快, 且旋律也更加明快, 而到了第三部分, 节奏又趋向缓和, 这时旋律则传出一种舒缓恬静之感。
二、赏析《牧童短笛》艺术底蕴
《牧童短笛》是巧妙借鉴我国传统民间音乐创作方式和西方作曲处理而形成的一首极富艺术感染力与震撼力的作品。深度体味作品, 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作品精湛的创造手法, 而且还能体味到作品中所蕴藏的艺术文化底蕴。
1. 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牧童短笛》取材自中国传统民间歌谣, 聆听着优美的旋律, 欣赏者仿佛进入到了故事中的意境。如:唐代诗人吕岩的“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王维的“田父草际归, 村童雨中牧”;清代诗人袁枚的“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我们知道, 我国古代诗词是将形、神、意集合在一起的艺术形式, 作品以刻画意象、展现意境、传达底蕴为旨。贺新汀先生运用音乐元素展现诗歌的方式, 既增添了作品的艺术文化底蕴, 也让欣赏者能够迅速进入作曲者所创作的意境之中, 进而拉近了作品与观众的距离。
2. 传达了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牧童短笛》创作于1934年, 当时国内中国正处于最艰难的革命时期, 民不聊生。贺新汀先生运用他精湛的音乐创作手法所创作的《牧童短笛》牧童吹笛、田野、老牛等自然元素巧妙的融为一体, 为观者展现了天地自然和谐一体的美丽景象, 这与当时暗无天日、人民食不果腹的时代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现实与作品的对比, 展现出了贺新汀先生对家园、祖国的热爱。同时, 轻快优美的旋律诠释出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 这种心态对当时的人民祈祷了鼓舞性作用。
三、赏《牧童短笛》之反思
《牧童短笛》可称之为一首经典之作。而每一个经典曲目的诞生都源自创作者的努力与付出。创作者的创作程式和所传达出的艺术底蕴值得我们加以深度反思。
首先, 从艺术创作程式来看, 贺新汀先生在创作《牧童短笛》的时候, 既大量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创作元素, 也巧妙地将西方音乐元素融入到了作品这种。这种中西合璧的音乐创作理念是值得我们所学习的。即:当代音乐从业者若想谱出优秀的作品, 既不要排斥东方音乐元素, 也不要排斥性音乐元素, 而是遵从“取缔精髓, 去其糟粕”的原则, 将东西方音乐元素有效的结合起来加以应用。
其次, 从作品的取材来看, 《牧童短笛》所表现出的场景是南方村野乡间常见的景致之一。贺新汀先出生于湖南邵东地区, 年少时的生活经历给他带来无穷的创作灵感, 正如他后来回忆的那般:“……山上到处长满了松鼠, 我稍微大一些, 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到山里方面, 木桶一遍吆喝牛群, 一遍悠悠地唱着山歌……”由此可见, 艺术是真真正正地来源于生活, 故优秀的创作者必须深入到生活中, 去观察和体验生活, 要时刻铭记生活是为自己提供创作源泉的第一力量。
最后, 艺术从业者需要具备深厚的艺术文化造诣。每每听到《牧童短笛》, 欣赏者的脑海中便会形成一幅牧童在山野中吹笛放牛的画面。我们之所以会产生如此联想, 是因为与自己过去所学习到的以牧童为题材的诗歌或者其他艺术形式联系在了一起。另外, 从创作手法角度分析, 《牧童短笛》的成功得益于创作者具备深厚的音乐专业技能。由此可见, 若想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我们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文化造诣。
综上可见, 《牧童短笛》之所以一直经久不衰, 与创作者精湛的音乐创作技巧、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 善于观察生活的行为有着休戚相关的必然联系, 这值得后人予以深度反思和学习。
摘要:优秀的中国原创钢琴曲不仅丰富了我国音乐艺术宝库, 而且对音乐从业者的创新、非音乐从业者提升艺术品位等方面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此, 以《牧童短笛》为研究对象, 从创作手法和艺术底蕴对作品进行鉴赏。研究目的在于:呼吁人们重视音乐鉴赏活动。
关键词:牧童短笛,钢琴曲,欣赏
参考文献
[1]史中兴.贺绿汀传[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王建.贺绿汀钢琴曲《牧童短笛》探析[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9 (2) :39-41.
16.谈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 篇十六
关键词:鉴赏能力;教学;螺旋提升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78-1
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由此不难看出:如果学生不具备必要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的美感就不能被学生所接收,音乐的内涵学生就更无从理解,音乐教学就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上好音乐欣赏课,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音乐欣鉴赏课面临的困难
现在学生大部分都喜欢流行音乐,要想让学生走进并喜欢上高雅音乐,并对民族音乐、古典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具备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实在是一大难题。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现在问题,笔者在开学初对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大致原因如下:
1.大多数学生上音乐课都是以放松心情、消遣娱乐为目的,对于有古朴含义,有深刻内涵的古典音乐则表现出抵触情绪,认为听不懂,不想听,而他们平时听得音乐也多是以歌词直白、通俗易懂的流行音乐为主。
2.大多数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没有上过正规的音乐课,即使上过,高中的教材内容和初中的跨度也很大,内容上没有很好地衔接。学生参差不齐的音乐基础,普遍不高的音乐素养,都给进一步理解音乐带来阻碍,而有些学生连最基础的音乐常识都不知道,更有些学生连什么是音乐家什么是歌手都分不清,再加上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感,他们会觉得内容老土、缺乏时尚感,对音乐的学习完全提不起兴趣。
3.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通过大众传媒了解音乐的,社会的飞速发展,流行音乐对人们生活的无限渗透,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盲目追星,在音乐欣赏上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正规的音乐学习就必然会受到干扰,负面影响加重。
4.俗话说“好家长胜过好老师”,父母对音乐的喜爱是非常容易对孩子造成一定影响的,学生在幼年时期如果家中没有聆听音乐的氛围,这一习惯会在成年以后得到延续。不少学生正是缺乏这样的音乐熏陶。
二、针对困难的对策
1.音乐引导,激发兴趣。
基于学生对流行音乐喜爱的特点,我们可以以流行音乐作为突破口,激发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流行音乐与民间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我们介绍莫扎特的音乐,如果直接让学生听他的经典作品《第四十交响曲》,学生很可能提不起兴趣。笔者在上这一课时,就先给学生播放了SHE的《不想长大》,结果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了,好多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唱了起来,这个时候再给学生播放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让学生来说说这两个作品有什么关系,学生一下就能说出两个作品的曲调是一样的。在这个作品的引导下,让学生再说说他们还知道哪些流行音乐是用了经典作品中的曲调,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了起来。
2.由浅入深,增强感染力。
对于没有音乐基础的高中生,直接让他们听大部头的、距离现实生活遥远的交响曲、奏鸣曲等器乐作品,他们很难驾驭,会感觉无从下手。笔者在音乐课上把教材的顺序做了调整,按照先中国后外国,先近代后古代,先声乐后器乐的原则安排内容。笔者会先上歌曲部分,歌曲部分笔者是先上中国歌曲:中国通俗音乐、音乐与诗歌的交融、音乐与时代之中国作品、音乐与民族之中国作品。再上外国歌曲,外国通俗音乐、音乐与时代之外国作品、音乐与民族之外国作品。从离学生时代近的音乐入手,让他们感受歌曲的速度变化、力度变化等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应用。循序渐进地走向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时代音乐,使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掌握音乐要素的作用,感受音乐作品的魅力。
3.分享感受,领悟内涵。
新课标指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作为教师,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适当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在课堂上,让学生先自由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就每组的不同情况加以指导和提示,再让每组派代表就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分享,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成果加以整理、补充和总结,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学生有了自己的感受、领悟、理解,一方面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提升了学习自信心,同时对于自己总结出来的内容记忆也会格外深刻。
4.循环引导,螺旋提升。
17.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篇十七
学会聆听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运用“音乐思维”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学会用音乐的认知方式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改造世界,用音乐丰富自己的生活,用音乐美化自己的人生。
(二)演唱演奏音乐主题,在音乐中联想,听赏、分析、描述音乐,理解音乐和其他人文艺术或人文艺术之处的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理解音乐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三)在欣赏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学习音乐的表现手段,逐步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聆听、学会分析、学会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音乐要素在发挥作用,发挥怎样的作用。
难点: 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思考作品表现了怎样的音乐情绪,产生了哪些联想与想象,揭示了哪些社会内容。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节课聆听《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为重点曲目,《森吉德玛》为拓展曲目。
四、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课本和配套的课件资源。
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用舞蹈或戏剧等形式,表演乐曲的主题内容。
五、教学方法与指导策略
(一)教学方法: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教师点评引导为辅。
(二)指导策略:运用比较法,分析两首作品《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的音乐情绪以及音乐要素发挥了哪些作用?
六、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活动)
一、听音乐片段《高山流水》
二、让学生说说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三、翻开教材第4页。
四、思考:为什么这些名人如此热爱音乐?
(学生活动)学生聆听,并说出故事内。学生看引言部分。随着老师接下来的课,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引趣 :在音乐中,寻找答案。
新知 探索
(教师活动)
一、欣赏《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
(一)欣赏《草原放牧》 1.简要介绍《草原小姐妹》故事背景。2.欣赏全曲。3.提问:这首作品基本情绪是怎样的?
(二)欣赏《第六(悲怆)交响曲》 1.引用作曲家的一段话:“我肯定地认为它是我所有作品中最好的,特别是‘最真诚的’一部,我从来没有像爱它那样爱过我的任何一部作品。”介绍作品背景。2.欣赏全曲 3.提问:这首作品基本情绪是怎样的?
4、教师总结
二、作品分析
(一)分别播放《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1.两首作品的第一、第二主题,分析主题所表达的情绪。2.指导学生演唱乐曲主题。
(二)认识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三)结合主题,认识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作品中,发挥的作用。
三、引导学生思考:两部作品思想内涵及社会意义 提问:你喜欢哪部音乐作品,为什么?
教师总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热爱它······(学生活动)学生欣赏作品 学生说出故事情节 学生思考回答 具有民族特色,抒情性与叙事性相结合
听老师介绍背景 学生思考回答:缓慢的哀歌 学生互相交流,分析音乐主题 《草原放牧》第一主题:“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勤劳放牧的生活情景。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形成对比,具有内蒙长调的抒情性。《第六(悲怆)交响曲》第一主题:哀伤的情绪 第二主题:明朗、抒情的情绪。学生演唱、感受 了解音乐要素的内容: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 师生共同探讨,对比两首乐曲中形式要素,发挥的不同作用。说出作品名称,谈谈喜爱的原因。
(设计意图)对理解音乐起辅助作用 了解曲目创作的时代、背景,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情绪。运用比较法分析作品主题,对比性强,理解更透彻、直观 深入理解作品主题情绪 学生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以及理解作品的能力
拓展
(教师活动)
一、将你想像中两首作品最深刻的内容用散文或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你能用其它艺术形式来表现《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的音乐主题。
三、聆听管弦乐曲《森吉德玛》 提问:这首乐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联想乐曲的音乐形象及意境,并分析形式要素在音乐当中的运用。
(学生活动)学生绘画或写作 学生用戏剧或舞蹈等形式来进行表演。聆听、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像乐曲的音乐形象及意境,分析其形式要素上的主要特点及其变化。
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 引导学生欣赏乐曲的方法
本课 小结
(教师活动)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对音乐的感情、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我用一句话来结束本课:“语言停止的时候就是音乐。”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为将来的音乐鉴赏打下基础。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聆听《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联想与想像力,分析作品、理解作品,并将音乐的形式要素溶入到作品分析中。初步学习鉴赏的方法,逐步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用其他艺术形式来表现音乐,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
一、学习目标:
1、聆听两个版本的《脚夫调》,比较舞台演出与原生态演唱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认同民歌的艺术价值在于对人们普遍存在情感的真挚表达。
2、认真细致的聆听《脚夫调》、《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情感、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能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3、对民歌的基本概念有初步的认识;对西北民歌—尤其是对“花儿”、“信天游”要有较为明确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特征,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二)教学难点:
探究西北民歌的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三、教学内容:
《脚夫调》(陕西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民歌)、《刨洋芋》(山西民歌)、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人音社现有配套音像资源及教材资源。
(二)网上资源:直接搜索花儿及信天游、山西民歌等关键字。
有关青海花儿的论坛:http:// http://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
(一)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谱例,让学生了解作曲上的创作手法。
(二)利用钢琴和演唱,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加深对“花彩”的体验和认识。
(三)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搜集、关于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知识、曲目,制作成答题卡片,采取竞赛或抢答的方式进行巩固学习。
六、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导 入
(教师活动)1.播放《江南风采》丝竹演奏视频片断。出示问题:录像片中的乐器属于我国民族乐器中的那一类? 2.引出学习内容——江南丝竹
(学生活动)欣赏《江南风采》丝竹演奏视频片断。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引出学习内容,激发兴趣,拉近学生与民间音乐的距离。了解江南丝竹
(教师活动)教师请学生将自己查到的江南丝竹相关知识向全班同学讲解。(学生活动)学生讲解、介绍。
(流传地域、人文环境、社会功能等方面。)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江南丝竹的流传地域、人文环境、社会功能等知识。
中花六板赏析
(教师活动)1.播放《中花六板》全曲。
2、介绍乐曲《中花六板》及“五代同堂”的内容 3.播放《中花六板》片断,与《老六板》进行比较。4.指导学生视唱《老六板》旋律
5.播放《中花六板》演奏视频。
(学生活动)
1、聆听、欣赏 2.了解《中花六板》及“五代同堂”的内容 3.聆听并通过大屏幕打出的两首作品谱例进行比较。找出《老六板》的骨干音,并从速度、旋律上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4.学生放慢四倍速度唱《老六板》,教师用钢琴弹奏《中花六板》的旋律。
聆听、欣赏后总结音乐特点。
(设计意图)1.感受江南丝竹音乐的风格特点。2.用比较的方法展示出江南丝竹常用的“加花”创作手法。
了解丝竹乐队
(教师活动)出示问题: ⑴乐队的规模大小? ⑵有哪些乐器组成? ⑶最突出的乐器是什么?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小型乐队、扬琴、笙、琵琶、木鱼、铃等乐器,突出的是二胡、笛子。)
(设计意图)了解丝竹乐队的编制及典型乐器。
了解广东音乐
(教师活动)听赏《娱乐升平》,了解广东音乐。1.播放《娱乐升平》片段
出示问题: ⑴是不是江南丝竹? ⑵与江南丝竹有何不同? ⑶说出自己的感受(乐器音色、旋律感等方面)。2.介绍高胡,引出另一种丝竹音乐——广东音乐(介绍流传地域、乐队组成、社会功能、发展简史、代表人物。)
3、完整聆听《娱乐升平》,师生共同总结广东音乐的特点
(学生活动)1.聆听乐曲片段,回答问题。2.认识广东音乐主奏乐器高胡。3.完整聆听《娱乐升平》,总结广东音乐风格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的方式引出新的音乐形式—广东音乐。认识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风格。总结广东音乐风格特点,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拓展与研究
(教师活动)师:在我国众多丝竹乐中,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两个丝竹乐种,此外还存在很多别具风格的丝竹音乐,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查阅。
(学生活动)课后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方式收集、查阅丝竹音乐的资料,将知道的丝竹乐种记录下来,进行课上交流。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继续探究,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江南丝竹的美,培养他们对中华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评价设计
(一)聆听三首乐曲片断,判断其中属于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各是第几首?
(二)许多民间音乐都没有具体的作者姓名,为什么广东音乐中的一些乐曲都有明确的作者姓名?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三)在人们的生活中,丝竹乐都有哪些功用?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音乐鉴赏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高中音乐鉴赏爵士乐07-10
音乐鉴赏教学进度10-28
高中音乐理论教学初探10-19
音乐新课程教学反思07-30
音乐教学案例反思10-10
音乐《摘果子》教学反思10-25
小学音乐老师教学反思11-22
小班音乐教学反思11-30
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计划09-23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探究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