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赏析怎么答题(9篇)
1.高中语文诗歌赏析怎么答题 篇一
一、文句翻译题:
答题技巧:(1)要结合译句重读上下文句子。(2)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此时要特别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3)圈出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的解释是得分点。(4)判断句子的句式特点,这也是得分点。(5)开始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并能体现句式特点。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6)一定牢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忠实原文。个别字实在无法讲通,考虑通假、活用或意译。
二、诗歌鉴赏题:
(1)先读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把握本诗重点。 (2)再读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3)再读注解,寻找诗歌内容的线索。 (4)通读全诗。通读时要特别注意每句至少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要发挥想象,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结合诗题、描述、议论、抒情推断这首写什么内容。注意格律诗起、承、转、合结构。
三、名句名篇题:
答题技巧:(1)“一字不差”。(2)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书法。(3)若是任选两题之一填空的话,就选择最有把握的一题来填。
四、现代文阅读:
(1)回答问题,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能在原文找到答案的尽量在原文找,不提倡自作聪明,勉强用自己的话概括。目前至少有一题可这样,往往是第一题,要一分不丢。实在要概括的题目也请注意分析题干及分值设置,推断得分点,找到原文中的出处,前后兼顾,整体把握。
(2)综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要有适当而具体的分析;
(3)对应题旨与分数,分多个要点阐述。一般情况,4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6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三点。高考不会给出超过2分的点。一道试题有两个问的,原则上依问顺序作答。
2.高中语文诗歌赏析怎么答题 篇二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赏析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33【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0-0084-01
近几年的新课程语文高考诗歌欣赏题目有三个特点:一是注意了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体现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三是彰显了学生阅读欣赏的拓展延伸能力的培养。针对上述的分析,笔者认为高中诗歌欣赏教学应该抓住以下环节:①整体感知全诗,此事要充分调动头脑中掌握的作者、背景、写作手法、抒情特点、诗歌风格流派等方面的知识作为辅助手段初步感受;②理解感悟语言描绘的形象、诗歌的语言特色、作者的思想感情;③运用思维想象,深入挖掘诗歌的意境和内涵;④拓展延伸,评价形象的审美价值,再创造自己心目中的新形象。
一 以读带讲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是极有道理的,形象地说明了读的重要性。语言这个东西仅靠老师讲和分析是不能学好的。古代私塾的主要教育方法就是让学生读、背,所以我们才收获了两千多年无比灿烂的文学硕果。当然现在不可能这样去做。可是,我们现在的语文课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为什么不多给点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体味,去揣摩呢?学诗歌尤其要重视读。最早的诗歌不就是老百姓在劳动中喊出来的吗?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或浅吟,或低唱,动情处放声高歌又有何不可呢?在琅琅读书声中来体味“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落寞之情,“天地一沙鸥”的凄凉之意,“悠然见南山”的散淡之心;在琅琅读书声中,来揣摩苏轼、李白的豪放,杜甫、辛弃疾的雄浑,柳咏、李清照的婉约。
读时,教师要适当指导点拨,学生要倾注自己的感情,这样就很容易探求诗人内心情感变化的脉络和作品的内涵。
二 从语言切入
再好的诗歌内容也是借助语言来表达的,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的魅力就是语言的魅力。古人讲究炼字炼句,就是对诗歌语言的锤炼。因此,教师在教诗时与其要求学生空洞地概括大意归纳主题,还不如先问问他们喜欢哪些句子,好的诗句必然会吸引或打动学生。教诗就是要唤醒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把他们的关注力集中到诗的语言本身上来。例如《再别康桥》为什么流传至今为多数人喜爱,不正是被“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类优美的句子打动人心的吗?再比如海子的“我只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一句引起了多少人的喜爱和讨论。这些都说明了语言本身的魅力和耐人寻味之处,在体味到语言的魅力后,感受到诗中的情感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三 抓诗眼抓意象入手,指导学生准确提取诗词主旨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尤为讲究诗词创作的 “炼字”。通常来说,诗或句中最传神的字、词多为动词、形容词。譬如在李白诗词的拓展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登金陵凤凰台》为例,将名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的“愁”字提炼出来,或陶渊明《饮酒》中 “悠然见南山”的“见”,都能使学生明确全诗的感情基调,进一步明确诗词鉴赏的的答题方向。2004年广东卷杜甫《江汉》一诗中的“老马”“心犹壮”等也很明显地展示了诗人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在教材的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中的意象进行总结归纳,譬如“岁寒三友”梅松菊是高洁品格的象征;“鸿雁”是传书信使;“月亮”多暗喻思乡之情;等等。以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为例,教师可就其中的11个意象向同学们展示意象在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到“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相信在日常教学中加强此方面知识积累,对于学生以考试时以诗歌意象为着眼点来解读诗歌内容和情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四 关注作者的生活阅历,了解写作用意
诗歌鉴赏题的诗歌都附有作者的姓名,从这些诗人的姓名中,我们能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诗人所选择的题材,所要表现的思想,所要抒发的情感。都由他生活的时代背景,他的学识,他的遭遇,他的思想,甚至他的诗风所决定的,我们语文教师平时应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知名作家的生平、思想、诗风及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只有如此,在考试时,考生才能调动这些记忆,将诗歌所孕育的内涵充分挖掘出来。
例如,在鉴赏李煜《望江南》的艺术手法时,我们可借助此位“后主亡国失家”的独特生活阅历来挖掘作者的写作用意。通过分析,我们可发现诗中的梦魂既可以说是联想,其实也可以说是虚笔,两者相交融,不能严格区分。所以,我们可以说他运用了虚笔、联想、反衬等手法,故可以表述为:“作者运用了联想、虚笔以及衬托的表现手法,以梦写醒,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乐写愁,以梦中的乐景反衬昔日为帝,今日却成亡国之徒的内心伤痛的悲惨之情”。作者的写作用意也予以清晰的展示出来了。
五 用音乐来渲染气氛,将学生带入诗歌情境
诗歌是情感郁积的产物,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每一首诗歌都有它的感情基调,或热情奔放,或忧郁感伤,或慷慨激昂,或悲痛愤怒等等。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也就是准确地把握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在教读诗歌时播放与诗歌内容及情感相适应的乐曲,就能一下子扣住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的思维、兴趣集中到你所设置的情境中去,从而能够更好感悟诗歌的情韵。
3.高中诗歌鉴赏答题模式 篇三
④、咏怀诗:因身世遭遇所感,多抒发一些抑郁之情。如杜甫、李商隐等。
⑤、咏史诗: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二诗人风格
孟浩然诗风的语淡味重、恬静浑健; 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 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 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 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 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 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 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 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 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 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 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 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 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 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 苏轼的旷达豪迈; 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 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 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
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 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 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注:诗人总体创作风格之外的“变格”。三语言特点
①清新。②平淡,也称质朴。③绚丽。④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⑤含蓄。⑥简洁。四表现手法
①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a)有动静结合(b)虚实结合等的不同(c)点面结合(d)正面侧面(e)远近、高低各个角度的描写(f)明暗、冷暖等色调形态(g)各种感觉:视、听、触、嗅(h)细节(I)场面等。
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②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③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④其他写作技巧包括:(a)赋比兴、(b)衬托、(c)对比、(d)渲染、(e)卒章显志、(f)欲扬先抑、(g)联想想象、(h)语序倒置等。五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a、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b、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c、侧面描写
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 d、语言特点类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体物入微 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诗情画意: e、议论类
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 f、语言风格类
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简洁 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雄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g、文章结构
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h、行文技巧类
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i、其它
构思精巧、新颖、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颇具匠心 感情细腻、感情真挚、跃然纸上、曲折、层次分明
六诗歌意象诠释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2)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3)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4)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5)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6)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7)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8)松——坚贞高洁。
(9)莲——表达爱情。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10)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11)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12)鹧鸪鸟——离愁别绪。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14)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15)花草类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菊:隐逸 高洁 脱俗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 美好
草: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16)动物类
子规:悲惨 凄恻 猿猴:哀伤 凄厉 鸿鸽::理想 追求 鱼:自由 惬意
(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 伤感(17)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 力量 深邃 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 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 欢愉 希望 东风:春天 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云:游子 飘泊
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 天晴:欢愉 光明(18)器物类
玉:高洁 地重游 脱俗 珍珠:美丽 无瑕 簪缨(冠):官位 名望(19)颜色类
白:纯洁 无暇 丧事 红:热情奔放 青春 喜事 绿:希望 活力 和平蓝:高雅 忧郁 黄:温暖平和 紫:高贵 神秘 黑:黑暗 绝望 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 命途的多舛(20)其它类 英雄:追慕 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挞
古迹: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国家)衰败 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21)时段
破晓:初现希望 深夜:愁思怀旧
乡村:思归 厌俗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扑美好 安逸宁静
草原:辽阔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城市(市井):繁荣热闹 富贵奢华 仙境: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厌俗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 思乡 思亲
朝阳:希望 朝气 活力
夕阳:失落 消沉 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正午:热烈 热情奔放 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
天地: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 心胸的广阔 情感的孤独 酒:欢悦 得意 失意 愁苦
意象:①望月怀远。②伤春悲秋。③见流水而思年华易逝。④折柳赠别。⑤以梧桐细雨写凄楚悲凉。⑥以菊花写隐逸。⑦以松柏表坚贞。⑧以莲花表高洁。⑨以牡丹写富贵。⑩以百合花写夫妻恩爱。11以松鹤写高奉。12梅花表现贞洁的品格。七.表现同一种思想感情的不同意象:(1)表现离别、思乡、怀人的:
杨柳、长亭、(古代送别饯行的地方)
月,思乡诗中最常见的意象,月代表着团圆,它也就成为思乡的寄托。
大雁,作为候鸟来往于南北,思归的人望着大雁归去,必然勾起思乡之情。
羌笛之声,往往勾起思念之情。
(2)象征精神品质的:
松、竹、梅、莲、菊、冰雪,象征人的高洁的品质。
(3)表现凄凉、悲伤、孤独的:
梧桐、细雨、鹧鸪、杜鹃、猿啼、寒蝉、流水,野草、落木、夕阳。
(4)象征边塞生活的:
大漠、黄沙、烽火、长烟、长河、关山、孤城、羌笛、战鼓、号角。八.诗歌鉴赏题的表述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夸饰;用典;含蓄;对仗;韵脚。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九.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a忧国伤时: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反映离乱的痛苦;
表达山河沦丧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b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c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d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古讽今的情怀;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e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答题类型 修辞手法
1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③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描写手法
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 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
①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 ②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 ③再作用分析
(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抒情方式
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2.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3.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①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 ②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
③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思想感情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①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 ②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 ③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什么
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观点品评
1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①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法?); ②读诗和某人的评价;
③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 ④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
(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比较鉴赏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各有什么寓意? 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3.这两首诗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①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②后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研究; ③最后指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作用。
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第二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意象赏析
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2.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①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 ②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
③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意境品味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解说相关诗句;
②概括意境特点及作用;
③分析意境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字词推敲
1.这首诗中某个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
2.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 3.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4.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①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②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
③明确答题方向:A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X一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诗眼赏析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2.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3.有人说某字是全诗的诗眼,你同意吗?说说你理由。①准确找到诗眼字或诗句;
②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诗眼的表达作用;
③明确答题方向:A该诗眼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诗眼“X”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语言风格
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2.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①先用若干形容词准确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委婉含蓄、简练生动、明白晓畅„
4.高考语文诗歌答题技巧 篇四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有些和抒情手法相融合,如用典、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另外抑扬结合、象征也是常用的表现手法。
1.抑扬结合:“抑”就是贬抑,对事物进行否定、贬低;“扬”就是褒扬,对事物进行肯定、赞赏。抑扬运用时,只强调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起衬托作用。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欲扬先抑,一种是欲抑先扬。
2.象征: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作者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 法。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作者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含意。例如: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萧索、鸳鸯象征爱情等。
3.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4.渲染:对环境、景物进行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5.烘托:“烘云托月”,借助描绘别的事物突出主要对象。烘托又叫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表达不同的情感。
6.用典抒情:剪接典型故事,借助典故来抒发情感,来讽喻时政。
7.借古喻今:借助历的人物或事件来隐喻、规劝当朝。“借古”是手段,“喻今”是目的。
8.比兴:“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联想,融景生情,因物起兴。
【方法技巧】
1.解题思路
(1)要了解主要表现手法的概念及表达效果,课后要认真阅读[相关资料链接]的内容。
(2)贴近诗句分析表现手法的形成过程及表达效果。如上面的几个例题都需要按照此点作答。
(3)联系背景材料作答。表现手法往往与作者情感联系在一起,因此,对于有些诗歌要通过背景材料才能读懂诗的主旨。
(4)欣赏诗歌不能离开诗歌整体。因此不要忘了最后要在关键处点明作者的情感态度。
2.答题步骤
(1)明确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诗(词、曲)中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托物言志要阐明“物……志”所指的内容,象征要指明象征意义)
(3)阐明这种表现手法的效果。
二、鉴赏诗歌运用的表达方式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进行鉴赏。要特别关注描写这种表达方式,它包括“白描”“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记叙,是叙述人物经历、事件发展和情景的转换;描写,是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某一对象的状貌和情态;议论,是对景物、事件以及相关的人物命运的态度和评价;抒情,是抒发和表达诗人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其中抒情与描写是考查的重点。
1.描写手法
诗歌中主要考查侧面描写中的动静结合、渲染、烘托、白描、虚实相生等。
(1)动静结合:对景物进行动景和静景的描写,有以静衬动、以动写静等手法。
(2)白描:绘画中的一种创作手法。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和细致的修饰,直接描画鲜明生动的形象。
(3)虚实相生:实写就是正面描写,写现实中的真实景物;虚写就是侧面描写,写想象中的景象,写所感。
2.抒情方式
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
(1)直接抒情:直接表达对人物或事物的爱憎情感。
(2)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来寄寓、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正常情况下“景”和“情”产生的美感是一致的,美景抒乐情,恶景抒哀情,但诗歌鉴赏中还经常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其目的是让“哀情”更悲。
(3)情景交融:把作者的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景中有情,情中带景,情景融为一体。
(4)托物言志:借助自然界中的某一物象所具有的特征,来表现作者的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象带有人物化的色彩。
【方法技巧】
1.解题思路
(1)重点掌握记叙、描写、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的方法与技巧。从总体上对表达方式有所了解。
(2)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根据题干要求,利用上述知识,分析都是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3)要联系整首诗的感情作答。如[例3]是分析型题目,在最后要有一句表达作者情感的点睛句。
2.答题步骤
解答鉴赏表达手法类题目可采用下面的步骤:
步骤一:指出诗歌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基本特点;
步骤二:结合诗句阐释表达方试是如何运用的;
步骤三:简析表达方式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诗歌的思想内容是诗歌通过艺术意境传达给读者的感情状态,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借助对诗歌形象的分析,联系写作背景等因素全面综合来考虑。所谓“评价”大多是对写了什么、内容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作出判断。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真正要求作出评价的不多,即使是涉及这一层面,也多是开放性的题目,考生可任选一个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倒是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设题比较多。
“评价诗歌的内容主旨”常用的设问方式有:
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3.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 江
(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技巧】
1.解题思路
(1)要学会知人论世
分析作品思想内容时,要结合作家的生活经历、主要思想倾向以及创作的主要风格。如鉴赏李煜的词,就要了解李煜的创作以南唐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降宋 前,南唐政治稳定,经济、文化基础较好,李煜过着纸醉金迷、酣歌曼舞的生活,作品多描写帝王的享乐生活,表现高雅文化与富足生活给他带来的短暂的快乐;降 宋后,李煜过着“此中朝夕,只以眼泪洗面”的屈辱生活,作品则以抒写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为主,感情真挚沉痛,凄怆动人,一洗前期作品的香艳柔媚,进入了另 一番开阔的境界。
例如:王安石的《孤桐》,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孤 桐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分析:要理解诗歌的主题,就必须结合王安石的生平经历。了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 了。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 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
(2)要结合时代特点
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个时代的风貌都会在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上打上印记。比如,宋末元初和明末清初这两个历史阶段,一方面旧王朝积贫积弱、国力衰微;另 一方面异族入侵,民族矛盾激化,这些时期的作品主题多表现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凄苦;或抒写自己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的情怀;或抒发驱逐异族、建功立业的雄 心。因此我们读这两个历史阶段的诗歌,总感觉少了唐诗的雄伟气魄和高昂格调,取而代之的是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家国之愁和悲凉之气。
(3)要利用暗示信息
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要充分利用诗词本身的暗示信息,这些暗示信息可以是诗歌的标题,可以是诗前的小序,也可以是诗后的注释。这些内容,有的给我们提供了 创作的时代背景,有的介绍了作者的经历,有的交代了作者的创作动机或创作经过,有的则直接指向作者的情感基调。这些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都是至关重要的, 因而解读诗词时必须要 细心阅读,充分利用。
2.答题步骤
步骤一:确定诗歌题材,如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
步骤二:具体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作答形式是“_句(联)写了_”;
步骤三: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感情。(这三个步骤不是固定的,答到哪一层,要根据题干要求灵活处理)
3.答题模板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描写了什么+评价。
二、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析思想感情,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常见的命题方式
1.这首诗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2.该句(联)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3.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词)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5.试比较诗歌中(或两首诗)的不同情感。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注】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 玉花:喻雪花。
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技巧】
1.解题思路
解答分析思想情感类题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许多古诗的诗题本身就透露了感情基调,如李白的《送友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2)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关键词,也就能够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由“故园情”便可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3)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常把古典诗歌按题材分成若干类,因此,若能判定一首诗(词)所属的类型,就可快速把握该诗(词)的感情基调。如思乡诗,毫无疑问要抒发思念故乡、亲人之情;送别诗,多写离情别绪和深厚友情。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优美闲适、色彩明丽、壮观奇伟、气势雄浑)和“哀景”(冷清凄凉、色彩暗淡、低沉萧瑟)两类。“乐景”表示“乐情”,“哀景”表示“哀情”。不过特别要留意的是古诗常用“以乐景写哀情”的 写法。如杜甫《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用境界雄浑阔大的远景(乐景)反衬诗人孤独寂寞的哀情。
(5)抓住典型意象。意象是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是诗人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所以注意分析诗中意象来揣摩诗人的情感。
(6)抓住注释。注释有时很短,却是命题者给考生的暗示,下面就注释分类及其所暗示内容做一表格:
注释分类 所暗示的内容
介绍写作背景 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的思想内容
介绍相关诗句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介绍作者 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
介绍别人评价 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
2.答题步骤
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可采取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诗句描述的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步骤二: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所谓观点“态度”,是指对事物、人物的观点态度,对社会现实的观点态度,对历史事物、历史人物的观点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所谓“评价”,是指在 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 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另外,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
常见的命题方式
(1)……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2)诗人对_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3)这首诗体现了_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例3、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技巧】
1.解题思路
(1)一首诗或词的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是建立在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上的,因此,把握诗、词的作者的观点与态度也要注意从一首诗或词曲的整体去考虑,不能忽略对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诗歌的外在形式的赏析去架空分析。
(2)对诗歌作品的作者的观点与态度的概括要准确、恰当、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
(3)作者在诗词中的观点,需要我们在鉴赏时概括,因此,概括时要注意完整性、全面性,诗词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所包含的几方面都要概括到,要防止以偏赅全的错误。
2.答题步骤
步骤一: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并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
5.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篇五
1.看背景
了解了诗人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
2.看体裁
抒情诗要注意把握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情感。
3.看技法
从诗歌的技法入手,有时也能迅速地把握诗歌的主题。
4.看意象
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往往能够迅速地把握主题。
5.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二)诗歌技法的快速把握
1.要牢固、准确地掌握古代诗歌常用的技法。比如,词法,句法,修辞手段,表现手法。
2.通过强化训练,提高把握诗歌技法的准确性与熟练程度。
3.鉴赏技法时,如果没有规定角度,应选择作品最为突出的、自己最有把握的角度切入。
采取此项解题策略,既能提高解题的速度,又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三)答题的要求
1.符合题目的要求
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一定要符合题目的要求。
2.符合诗歌鉴赏的要求
诗歌鉴赏虽说是开放型试题,但也要求符合诗歌鉴赏的要求。
(四)答题的角度
1.题目开口面小的,按规定的角度切入。
2.题目开口面大,可自选角度切入。
(五)答题的格式
1.先观点后理由
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
2.先分后总式
答题时,先分说后总说。
3.先总后分式
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
4.分点作答式
6.高中语文诗歌赏析怎么答题 篇六
表达技巧四大方面:
一、抒情手法: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
二、表现手法:
想象、象征、渲染
烘托(衬托)白描
对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欲扬先抑等
三、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夸张
比喻(比兴)夸张
借代
四、行文结构:过渡
铺垫(伏笔)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
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寓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①渲染。
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②衬托。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
可以是人烘托人,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是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或喜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③含蓄。
含蓄顾名思义,不直说、不明说,委婉曲折地表达主观感情。④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⑤象征。
象征是一种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由于长期使用,已被人们普遍接受。⑥移情。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⑦虚实相生。⑧抑扬。
指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⑨对比。
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
3、修辞手法的运用。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衬托、用典、设问、反问)
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
采用夸张、偏语、衬托、对比、婉曲、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 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诗歌鉴赏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三、重点概念阐释
1、烘托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的美貌。也可以是烘托物,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浓厚感情。
2、用典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个地方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另外,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也是用典的一种。如王勃在《藤王阁序》中几乎句句用典,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姜夔在《扬州慢》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的诗,形成了虚实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凄凉。
3、虚实
这是古人论述文章时常用的概念,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眼前为实,想象为虚„„诗歌常用这一手法,拓展诗歌的意境。如柳永的《雨霖铃》,眼前作别为实,别后想象为虚,虚实相生,产生无穷的余味。又如李煜的《虞美人》,前六句一实一虚,即“春花秋月何时了(实),往事知多少(虚)。小楼昨夜又东风(实),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虚)。雕栏玉砌应犹在(实),只是朱颜改(虚)”,虚实相济,寄托了自己故国的哀思。再如姜夔的《扬州慢》,眼前衰败不堪的景为实,假设的想象为虚。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大大增加作品的容量。
4、语言特色
①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清贫乐·村居》,使用的语言就属于清新明丽。
②平淡。或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但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朴归真,体现了作家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组诗《归园田居》,用平淡的语言,如话家常,写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李煜后期的词《虞美人》,用语平淡,但感人至深。
③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一段等。
④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李清照早期的词《点降唇·蹴罢秋千》,白居易的诗《草》等。
⑤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咏史诗,李清照后期的词等。
7.高中语文答题技巧 篇七
语文的学习方法
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尽可能在试卷上将自己思考的痕迹写下;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绝对不轻易留下空白;切记“整洁、美观、有效”的原则; 然后拿起笔,进入到第一卷客观题的选择阶段:
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
1.【字音题】 答题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2.【熟语(含成语)题】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熟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熟语的褒义贬义中性等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要正确理解
④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⑥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4、【排序题】答题技巧: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语段衔接,前瞻后顾,注意上下文主语的承接及逻辑的内在联系。找突破口,用排除法。做题思路是:考查陈述对象(主语)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 音节是否和谐等。
二、古诗文阅读(35分,5-11题)
高考文言文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和社会舆论看,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通则对,不通则错。
6.【文言虚词题】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7.【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性格表现题】答题技巧: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
天材教育 哈尔滨一对一天材教育
8.【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全文把握题】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
总之: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如能胆大,心细,也不可怕。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
9.(1)【文言断句】断句大致遵循如下几条规律:①找名词(代词)。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②看虚词,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
②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③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④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10.【诗歌鉴赏题】
联系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诗题、描述、议论、抒情一致。
【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语言特点】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意象】作品中具体的11.【名句名篇题】
答题技巧:按规定默写,要求写几句就写几句。上下句的默写,可以根据上句或下句推导提醒。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如果默写的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写几个字,暂时放过,后面记起来了再默写。
注意: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要象小学生一样写字,切勿卖弄。三、一般论述文阅读(16分,12-15题)
注重整体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划出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阅读题目,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区域。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验证。
天材教育 哈尔滨一对一天材教育
总体解题技巧
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正常错误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
答题技巧:找出推断的根据。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14、【主观理解题】
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划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联系词语的本义,抓住语境义。
15、【主观理解题】
答题技巧:理清复杂句子的结构关系,适当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其次要对修饰成分认真思考,这这篇文章的情节结构。第二遍阅读时可以只看这些划了的词句,寻找答题的区位,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案位置,根据分值和字数限制来组织答案。第三遍主要是核对答案是否符合主旨和题旨。
16.名词术语及概念性试题思路
如果是揭示概念的特点,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这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如果是概念间的区别,则要依据语境来判断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就要与句群和段落联系起来。一般来说,一个词语(概念)的出现,就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他的内涵。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那答案就一定在原文中。答题时要找准原文中相关的句子,一般在词语出现的附近或者前后找答案即可。
关键性语句理解思路
对于此类题,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意”。
17.归纳主旨性试题思路
解题思路: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跳出文章外,整体把一个有机整体的。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就在你眼前了。
18.综合探究题要结合文章本身作答。
①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
②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尽量在原文中找,不提倡自作聪明,勉强用自己的话概括。
③实在要概括的题目也请注意分析题干及分值设置,推断得分点。找到原文中出处,前后兼顾,整体把握。
五、【文字表达】(12分)
总体要求:
①审题要仔细:仿句要细到标点符号;概括要注意信息点的把握。
②条件要符合:如果是一句话新闻的概括,注意“报喜不报忧”的特点。
③形式要限制:仿句要注意修辞及字数的规定;概括要注意字数。
④内容要创新:不要照搬照抄,开拓思维,注重积累。
⑤上下要协调:尤其是结合语境下句子,一定要注意上下文的暗示,使上下协
天材教育 哈尔滨一对一天材教育
调。
【语段压缩题】答题技巧:明确题干要求,抓住陈述对象、事件经过及事件结果,画出文中的信息点,或归纳或概述特点,连缀成句,不超文字,不出语病。
【语句扩展题】答题技巧:
(六)【大作文】(60分)
一般是“给材料的话题作文”,强调开放与限制并存。
①看清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不要自拟标题)还是话题作文
②展开联想:由课内到课外,首先打开思路,为了使文章达到800字的基本要求,做到内容充实,需要充分而恰当地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由正面写到反面,由自己写到别人,由古代写到现代,由中国写到外国,由动物写到植物,由自然界写到人类社会,由学习写到生活,由社会活动写到思想认识,由文学写到艺术,由体育写到军事,由凡人写到伟人„„但无论何种联想,都必须注意回到话题中去,扣住话题以免中途“跑题”。
③材料运用:尽量用自己最熟悉的材料,为了做到材料新鲜,建议多使用近几年出现的新人新事。如十大感动人物、社会新活材料,社会方面的吸毒、腐败、治安改革等问题,科技人员方面的盖茨、袁隆平,自然环境方面的沙尘暴,高科技方面的基因技术、数码技术,经济界的人物,尤其是要结合政治老师列举的典型事例。对一些过于“新鲜”、评卷老师可能不知道的,要适当地交代人物的身份和影响、事件的时间、地点等大体情况,以免给人捏造之感。
④谋篇要出彩:开头末句深奥的科幻小说,写童话、寓言不要过于含蓄,严禁照搬照抄别人的范文。
⑥题目要出新:名言为题,比喻为题,设问句为题,数字为题等。
⑦内容要限制:不要触及敏感的政治事件(如乱说教育的不是等),少政治术语,不要单纯发牢骚。想想阅卷老师的喜好,说他们想听的话。
⑧语言要优美: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多引用贴切名言警句;引用流行的通俗歌曲歌词;引用百姓口头民谣(但取向一定要积极向上)。严禁文白夹杂;不用别人看不懂的方言;不使用别人看不懂的词汇;
⑨细节要生动:一定要有细节描写。推己及人,以情动人。
⑩小处要留心:题目不要忘记写(3分);字数要达到(10字1分)写满作文纸;字迹要工整(3个错别字1分);卷面要整洁(可扣3分),不写出格字,不写连笔字,标点规范。
常用增加文采句式提示:
1、对称句:两两相对,相同或相反,不一定字数相同(如白天-黑夜、山上-山下、春天-秋天„„)
2、假设句:通过对、注意满足题旨、注意少用绝对化的句子。
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尽可能在试卷上将自己思考的痕迹写下;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绝对不轻易留下空白;切记“整洁、美观、有效”的原则; 然后拿起笔,进入到第一卷客观题的选择阶段:
第Ⅰ卷
(一)1.字音辨析题
答题技巧: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
天材教育 哈尔滨一对一天材教育
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
实词辨析题
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有相同语素又有不相同语素的词语,重点是分析理解不相同语素,可以通过组词来理解,也可以找出反义词来理解,还可以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理解。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虚词辨析题
虚词它在语句中起着调节各种语言关系的作用,在口语尤其在书面语中使用频繁。在高考中作虚词题目,主要是凭语感,可以造一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分析它的正误,其次是理性分
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总之: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熟语往往是对的。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3.病句辨析题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答题技巧:
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否符合逻辑思维,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① 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② 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③ 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④ 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⑤ 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⑥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二)现代文阅读
天材教育 哈尔滨一对一天材教育
如何读懂科学类文章
注重整体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划出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阅读题目,找出选枝相对应的区域。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应证。
科学文总体解题技巧
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划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联系词语的本义,抓住语境义。
5、句子理解题
答题技巧:理清复杂句子的结构关系,适当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其次要对修饰成分认真思考,这是选项比较的重点。找出文中相对应的阐释,与选项逐字逐句对照、比较。分析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分辨先后顺序。检查该选项的解释与全文或全段的倾向性是否一致。
6、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
要点概括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抓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枝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7、推断想象题
我们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和社会舆论看,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据有关
8.文言实词题
答题技巧:分析错。
文言虚词题
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9.信息筛选题
天材教育 哈尔滨一对一天材教育
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性格表现题:
答题技巧: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
10.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全文把握题: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是“忠臣”,而不是“不是忠臣”。
总之:所选文章往
第II卷
(四)11.文句翻译题
答题技巧:
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 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
② 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 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清新、优美、质朴等。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有: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特别注意:
①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②赏析诗句时注意用词的巧妙、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见8种修辞)。
③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天材教育 哈尔滨一对一天材教育
⑤ 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⑥储备一些诗歌鉴根据上句或下句推导提醒。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如果默写的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几个字,暂时放过,后面记起来了再默。
注意: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要象小学生一样写字,切勿卖弄。严禁空白!
(五)现代文阅读
如何去做呢,下面结合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进行思路讲解:
14.名词术语及概念性试题思路
如果是揭示概念的特点,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这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如果是概念间的区别,则要依据语境来判断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就要与句群和段落联系起来。一般来说,一个词语(概念)的出现,就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他的内涵。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那答案就一定在原文中。答题时要找准原文中相关的句子,一般在词语出现的附近或者前后找答案即可。
关键性语句理解思路
对于此类题,同学们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关键性文句多富有潜在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和多重义等,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意”。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清理文思的题型解题思路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就在你眼前了。
17.审美鉴赏性试题思路
这一类题要求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他的艺术效果,把握他的独特风格。例如:问你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格(大纲规定的8种),有何表达效果,艺术手法上,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有何作用,文中哪些词语用的如何巧妙,文章构思上某一点几点妙笔好在何处,文章的整体风格(豪放、婉约、明朗、含蓄、雄壮、纤巧等),文章所表现的情况(喜悦、哀婉、明快、灰暗、悲壮等)是如何展示的?其实,审美鉴赏题还是在于理解文意。
对景的分析:抓住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不同侧面的景物的不同特点。
对修辞的理解:抓住修辞本身的特点,再结合语境来解释用这种修辞的妙处。
(六)文字表达(12分)
天材教育 哈尔滨一对一天材教育
★首选把近段时间各地模拟题中的第六大题翻一遍,熟悉题型是答题的关键,估计今年也是两道旧题一道新题的搭配。其次,看到新题型不要慌,慢慢看题目要求,总能有收获。
语段压缩题
答题技巧:明确题干要求,抓住陈述对象、事件经过及事件结果,画出文中的信息点,或归纳或概述特点,连缀成句,不多少文字,不出语病。
解题思路:首先抓住三词、三句找出文章的中心所在;(一般是有解释的或重复较多的),其次去掉肯定不要的信息,包括原因、论据、过程等,其次换,其次数,其次对,最后是理。
语句扩展题
答题技巧:情景式扩展:抓住主题词,突出重点,有景有情,生动形象。事理式扩展:围绕中心,分析论述,正反多角度分析论证此类题关键是要注意题目中“以„„重点”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以“„„”为重点,有两种做法,其一,在其前加上复杂的定语,其二,在其后写一串话(最好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丰富文采)具体解释“„„”的内涵。一般情况下以第二种为好。例如,2000年高考25题,解题思路是,首先考查语境要求:“毕业典礼上”同学们心情愉快,都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考试前夕”有两种情况,一是心情紧张,一是对考试充满信心,但是只有后一种才会有“歌声”,同时还要在语句中出现“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歌声”等几个词语。
句式仿写题
答题技巧:看清求不出语病的句子作答。长短句:抓住句子主干并单列为一个分句,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句中的定语或状语。注意使用润滑剂。
例如:
我有一本红色的书。--我有一本书。这本书是红色的。
我在教室里讲课。--我在教室里。我在讲课。
综合改错题
这一类题其实就是修改病句,关键是要读清题意,注意潜在提示,然后按要求完成。主要参考前面的语病部分的答题技巧。
(七)作文(60分):
今年可能还是考“给材料的话题作文”或命题作文,强调开放与限制并存。
① 今年高考作文应该是继续人文的方向,关注“人生、社会、发展”。可能考的话题有如下一些:
“面对挑战”“竞争与合作” “沟通”
可持续发展--“现代化与环境”“精神家园的保护”“文化的破坏”
呼唤人才--人才的“要求、定位、能力、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
人才要会交际--“沟通”
② 审题要仔细:的基本要求,做到内容充实,需要充分而恰当地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由正面写到反面,由自己写到别人,由古代写到现代,由中国写到外国,由动物写到植物,由自然界写到人类社会,由学习写到生活,由社会活动写到思想认识,由文学写到艺术,由体育写到军事,由凡人写到伟人„„但无论何种联想,都必须注意回到话题中去,扣住话题以免中途“跑题”。
材料运用:尽量用自己最熟悉的材料,为了做到材料新鲜,建议多使用近几
天材教育 哈尔滨一对一天材教育
年出现的新人新事。如中东和平问题、十大感动人物、抗非典英雄、世乒赛、汤姆斯杯、尤伯杯等社会新活材料,社会方面的吸毒、腐败、治安、电信改革等问题,科技人员方面的盖茨、袁隆平,自然环境方面的沙尘暴,高科技方面的基因技术、数码技术,经济界的之二的篇幅落足于叙述,议论文反之。写记叙文,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用第一人称入文,不喊口号,情真意切。写议论文要注意事例贴切、事理的分析、引用后的引申,做到首尾呼应。
少写,最好不写深奥的科幻小说,写童话、寓言不要过于含蓄,严禁照搬照抄别人的范文。
⑥ 题目要出新:名言为题,比喻为题,设问句为题,数字为题等。
⑦ 内容要限制:不要触及敏感的政治事件(如乱说教育的不是等),少政治术语,不要单纯发牢骚。想想阅卷老师的喜好,说他们想听的话。
⑧ 语言要优美: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多引用贴切名言警句;可引进部分时代新词汇;引用流行的通俗歌曲歌词;引用百姓口头民谣(但取向一定要积极向上)。严禁文白夹杂;不用别人看不懂的方言;不使用别人看不懂的词汇;
⑨ 细节要生动:一定要有细节描写。推己及人,以情动人。
8.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方法 篇八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二、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归纳主旨
解题思路:⑴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⑵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⑶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⑷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例题1、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有什么特色?
文首:1)结构上,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统摄全篇、奠定基调、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2)内容上,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文中:承上启下、过渡作用、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文末: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或中心(记叙文、小说),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首尾呼应、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这些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等。
例题2、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考查方式:针对文章中段落的作用命题。
2高中语文人物传记阅读答题技巧
1.传记的定义和类型:
传记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传记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通过对传主的典型事迹的叙写,突出传主形象、性情、品格、成就,表达出对传主的崇敬之情(为反面人物立传则相反)。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
根据篇幅的长短,人物传记可分为大传和小传。
根据创作方法看,传记可分为史学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
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它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是其特点。“传要真实,评要中地”是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高考重点)
2.传记的特点:
传记属应用性的文体,同时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这两个特点。
(1)真实性: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2)文学性: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写人,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合,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对传记中形象的把握及传主精神品质的概括
方法:从传主经历的事件、传主的语言、动作、神态、细节,作者对传主的正面或侧面(外人的评价)的描写等着手
1、传主在事件中的表现(尤其是细节)
2、从传主与时代、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
9.高中语文诗歌赏析怎么答题 篇九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渗(shèn)漉
栏楯(dùn)..修葺(qì)垣(yuán)墙 ..B.偃(yàn)仰
老妪(yù)..兀(wù)坐
异爨(cuàn)..C.阖(hé)门
象笏(hù)..扃(jiōnɡ)牖(yǒu)长号(háo)...D.南阁(ɡé)子
呱(ɡuā)呱而泣 ..中闺(ɡuī)先妣(bǐ)..【答案】 C(A.中“楯”读shǔn;B.中“偃”读yǎn;D.中“呱”读gū)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前辟四窗,垣(砌上墙)墙周庭,以当南日 .②日影(同“景”,阳光)反照,室始洞然 .③吾从板外相(互相)为应答 .④余自束发(把头发扎在一起)读书轩中 ..⑤一日,大母过(责备)余„„ .⑥吾妻来归(即归来)..⑦其制(形式、式样)稍异于前 .A.①②⑦ C.④⑥⑦
B.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A(③相,指“她”;④束发,古代男孩十五岁成人时束发为髻,因而以“束发”作成人的代称;⑤过,到,看;⑥来归,嫁到我家来)3.与“旧时栏楯,亦遂增胜”中的“胜”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C.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答案】 B(例句中的“胜”是“美景”之意,与B项同,A是“尽”的意思;C是“承受”的意思;D是“胜利”的意思)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丈,可容一人居室仅方.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日又北向,不能得.C.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视无可置者顾.B.顾计不知所出耳.坐,万籁有声冥然兀.D. 蜀山兀,阿房出.
【答案】 C(两个“得”字都当“得到”讲。A.方:①方圆,②当。B.顾:①回头看,②不过,只是。D.兀:①静止,②光秃)5.下列句子中的“先”字,意义相同的两个是()A.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B.妪,先大母婢也 .C.先妣抚之甚厚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答案】 BC(A.时间在前,在„„以前;B.C.已故的,多用于尊长;D.以„„为先)6.下列各句加点词均有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雨泽下注 .②客逾庖而宴 .③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④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⑤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⑥借书满架 .⑦忧劳可以兴国 .⑧火尚足以明也 .⑨以致其性焉尔 .⑩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A.①④⑤/②③/⑥⑧⑩/⑦⑨ B.①④/②③⑤/⑥/⑧/⑦/⑨⑩ C.①④⑤/②⑥⑧/③/⑦⑨/⑩ D.①④⑩/②③⑤/⑥⑧/⑦⑨ 【答案】 D(名状/名动/形动/使动)7.归有光对又旧又小的项脊轩为什么怀有深厚的感情?下列回答最准确的一项是()A.因为经过整理,这里变得明亮宽敞了 B.因为这里有作者小时候美好的回忆
C.因为这里是作者长期生活的地方,在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时,惟有它才能唤起对过
去经历的久远回忆
D.因为这里所发生的几件大事影响了作者的一生,因而时过境迁后仍难以忘怀。【答案】 C 8.对《项脊轩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脊轩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作者借平凡之景抒情,细腻生动。如写修葺后的南阁子,作者写来富有诗情,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更添生活气息,写出了鸟与人相亲相和的情感。
B.再如“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说作者关上窗户,刻苦攻读,久而久之,能凭借脚步声来判断往来的行人,这一细节从侧面写出了作者听力极好、悟性极高的特点。
C.作者叙琐屑之事寄情,真切感人。如写老妪叙述母亲之事,寥寥数语,老妪的神情、母亲的慈爱无不尽现纸上。“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可谓平淡之极,但对于一个幼年丧母的人来说,是多么的亲切、多么的温暖,又多么让人怀念!
D.对祖母的描写,一见面,老祖母说:“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语气亲切而又诙谐,贴切地传达出老祖母对孙子的关切、疼爱的心情。临去,一个轻轻的关门动作,几句自言自语,细致地透露出祖母内心的激动、喜悦和对孙子殷切的期望。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寥寥几笔,平淡之至,但感人至深。
【答案】 B(这一细节说明作者好静、安详的性格)
二、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9~12题。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9.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楚人一炬
②四海一 ..③一肌一容
④用心一也 ...⑤庭中通南北为一
⑥先妣尝一至 ..⑦一室之中
⑧初一交战 ..
A.①⑥/②/③⑤/④/⑦/⑧ B.①⑥/②③⑤/④/⑦/⑧ C.①⑥②/③⑤/④⑦/⑧ D.①⑥②/③⑤/④/⑦/⑧
【答案】 A(①⑥数词;②动词;③⑤整体;④专一;⑦一间;⑧刚刚)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中的“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燕赵之收藏 ..D.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答案】 D(名词用作动词)11.下面对第2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2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述母亲和祖母的轶事。
B.第2段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C.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D.第2段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
【答案】 D(倾注的感情应为“亦多可悲”)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室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
(2)庭院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文,回答13~16题。
归有光传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①
称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
④
②
③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明世,进士为令无迁悴者,名为迁,实重抑之也。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太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述,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
有光制举义,谌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选自《明史》卷二八七,有删改)【注】 ①昆山,今属江苏。②古教化,指用古代的一套政教理论和做法。治,治理。③刺刺,形容尖细的声音。④击断,即争执。⑤迁悴,指晋升副职。⑥制举义,特种经学研究。谌,造诣。
13.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 听讼:审理案件 ..B.断讫遣去,不具狱 具狱:关进监狱 ..C.有光力相抵排 抵排:分庭抗礼 ..D.目为妄庸巨子 妄庸:狂妄平庸 ..【答案】 B(B项犯了以今义释古义的错误,“狱”不是“监狱”,“具狱”应是“写判决书”)14.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大吏多恶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进士为令无迁悴者/死者长已矣 ..C.为之赞曰/为之奈何 ..D.久而自伤/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答案】 D(D项第一个“而”为连词表修饰,不译;第二个为代词,“你的”。A项两个都是代词,前为“他”,后为“这”。B项都是助词,译为“„„的人”。C项都是介词,前为“给”“替”,后为“对”“对待”)1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写四组,都能反映归有光“行己意”的一组是()①用古教化为治。②断讫遣去,不具狱。③辄寝阁不行。④留掌内阁制敕房。⑤目为妄庸巨子。⑥其推重如此。
A.①③⑥ C.②③⑥
B.②④⑤ D.①②③
⑥
⑤【答案】 D(④不属行己意。⑥不是说他)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有光九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通晓了“五经”、“三史”等书,嘉靖十九年考取举人后又考了八年都没有中进士,便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边读书边讲学。
B.归有光任长兴知县时,一意按自己的见解处事,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后来把他调作顺德通判,专管马政,实际上是很重的贬谪。
C.王世贞为文坛盟主,尽管归有光曾公开攻击他,把他看作徒有虚名的人。可世贞还是推崇归有光,称赞他:“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
D.归有光在特种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世人将“归、胡”并称。
【答案】 C(C项“攻击他”“徒有虚名”等词与文章的内容不符,“推崇归有光”也是后来的事。这里不是在称赞王世贞的人品,而是借他来反衬归有光的才华)参考译文: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今属江苏)人。九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五经”“三史”等书全已通晓,拜本地魏校作老师。嘉靖十九年(1540)考取举人,以后考了八年进士都没有中。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读书讲学。学生常达几百人,都称他震川先生。
嘉靖四十四年(1565),归有光才考取进士,授官长兴(今浙江湖州)知县。他用古代的一套政教理论和做法来进行治理。每次审理案件,把妇女儿童领到案前,说着尖细的吴语,断完案,把人打发走,不写判决书。上级的命令不切实际,就束之高阁,不去执行。与上司有所争执,就径自照自己的意思办。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就调他去顺德(今属广东)通判,专管马政。明代,进士作县令没有晋升副职的,因此,调任通判名为提升,实际上是很重的贬谪。隆庆四年(1570),大学士高拱、赵贞吉平素与有光交好,引荐他作南京太仆丞,掌管内阁制敕房,编撰《世宗实录》,死在任上。
归有光作古文,以经术为本,喜欢太史公的《史记》,参透其中的神理。当时王世贞为文坛盟主,有光尽力和他分庭抗礼,把他看作狂妄而平庸的大人物。世贞心里很不痛快,但以后也对有光佩服得五体投地,给他写赞语说:“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我哪里是走的另一条路,只是自伤长久以来没有什么成就啊!”他就是这样推崇归有光。
归有光在特种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后来德清县的胡友信和他齐名,世人并称他们为“归、胡”。
四、高考热点
17.根据内容填写序号。
小夏参观一古建筑,抄录了其中四副对联——甲:“六礼未成转眼洞房花烛,五经不读霎时金榜题名。”乙:“饱德饫和真福食,肴仁饿义即养生。”丙:“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丁:“琴瑟春常在,芝兰德自馨。”若依“联语内容与处所功能相应”的原则推测,则甲、乙、丙、丁四处依序应是(A寝室、B书房、C厨房、D戏台):
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丙__________丁__________ 【答案】 DCBA 18.下图为2014年巴西世界杯会徽。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描述该会徽所表达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说明:2014年巴西世界杯会徽的标志基本上是模仿大力神杯的造型,金杯顶端的金球由三只手掌环绕而成。标志由3种颜色组成,代表巴西国旗以及巴西国家队的黄绿两色必不可少。
寓意:“2014”的字样为代表激情的红色,主色由黄、绿代表着巴西热情欢迎世界各国参加,其三支象征胜利的手势,也意味着人类之间的互相交流。
19.概括下面文字核心观点。
我一向认为,生命存在的真假无从辨明,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彼此之间,允许自我“留白”;让每个人在相互瞪视之外,也可以孤独地躲进一个任何他者所无法侵入的世界。那也是我们可以安全地生活一辈子的理由。假如每个人都是“窥梦人”,企图窥探他人梦境、窥伺他人内心私密,让“八卦”入主生活,我不知道谁能放心地过完这一生。(改写自颜崑阳《窥梦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尊重彼此隐私,让个体能有“留白”空间
五、读写创新
2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人的才华正逐渐被团队的协作精神所取代,人们必将更加青睐团队精神。在团队中,队员的成就宁愿归功于团队的成就,而团队的领导者,亦常常将自己摆在普通人的位置上。团队精神的实质是实现团队内部资源的最佳调配,从而以统一、有力的姿
态去迎接外在激烈的竞争与挑战,并期望最终的胜利。团队精神的外在体现:只有100分或0分,没有60分。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有相关的经历、见闻吗?你是怎样看待“团队精神”的?
请以“团队精神”为话题,自选角度,标题自拟,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指向】
本题在原材料的解说上对“团队精神”作了充分的阐释,只要抓住“团队精神的实质是实现团队内部资源的最佳调配,从而以统一、有力的姿态去迎接外在激烈的竞争与挑战,并期望最终的胜利”这句话,在审题上没有给考生设置过多的难度。写好此题的重点和难点在于针对发展等级的“丰富”上,即构成文章的事例、形象和意境要饱满,具有感召力和向心力。可以使用丰富的材料论述对话题的感受和认识,比如引用国内外大公司的鲜活实例;可以应用形象生动的故事或富有意境的描绘来传达切合话题的体验和见闻,比如记叙一次团体比赛或者一次班级活动等。在文章的立意和构思上,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佳作赏读】
让你我的握手永恒
难忘的是去年悉尼奥运会拥抱的雀跃,难忘的是7月13日北京申奥胜利相拥的兴奋,难忘的是中国足球冲出亚洲几代人紧握双手的骄傲。在那一个个精彩的一瞬间,大的小的,胖的瘦的,强壮的纤细的,一双双手紧握着,它是在昭示心灵撞击的力量,也是在解读协作的真意。没有协作,脆弱的人啊,我们该靠什么生存,靠什么发展?
前不久,池莉在《文艺报》上写下这样一句话:“天地越来越大,自我越来越小;机会越来越多,掌心越来越小。”不是吗?当我们痛心地看到个人的圈子在缩小,我们的掌心再也容不下别人与你紧握的空间时,孤独的人们,我们是不是该开始思考?多了金属网笼的高楼大厦,何时也悄悄地封闭了自己?这是一个悲剧,纵使你有无尽的才华,就像一滴水,不放入大海,我们的世界也不会翻卷起壮美的浪花。
孤立自我,你的力量只能在岁月中隐退,找一双双有力量的手,成功才会与你相拥。1988年,当美国和日本两个商业代表团访问中国时,中国提供了两个选择——亚细亚和浙江义乌。日本选择了亚细亚,它采取军事化的行动,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攻城掠地,排除异己,名声大噪。而美国选择了浙江义乌,它是一个拥有8000多个小摊位的大市场,由于鼓励各地经营同类产品的企业来它这里协作发展,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义乌也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商品市场。然而,多年后,全世界人看到的是亚细亚的销声匿迹,义乌商场的日益红火,看到的是世界十大零售商中美国占了六位,而日本一位也没有。亚细亚与义乌,它们是两个迥然不同的开始和结局,然而故事没有结束,因为它们所代表的孤立与团体协作的意义是深远的。这是经济领域里的团体协作。罗伯特·清崎说得好:“在你陷入在跑步机上与老鼠赛跑的悲剧里时,你该跳出来找到团体的力量。”
成功呼吁具有凝聚力和搏击力的大团队,而不是小个人。今天的“亚太国”,今天的中国球队的握手,我们的精神被团队所振奋。走出来,孤独的人,让我们一起让你我的握手永恒!
【名师点评】
【高中语文诗歌赏析怎么答题】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散文题答题技巧10-24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11-10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分析09-10
高中语文必07-05
高中语文目录07-07
高中语文讲课07-27
高中语文摘抄11-23
高中语文笔记12-07
高二语文《高中语文始业课教案》12-14
高中语文知识积累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