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加班表扬信

2024-09-03

工作加班表扬信(精选5篇)

1.工作加班表扬信 篇一

各xx企业干部职工: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值此新春来临之际,市民政局社会xx企业管理处向奋战在第一线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民政局的坚强领导下,本市xx企业管理和服务工作取得新成效,依法履职、依法行政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指导企业、服务残疾职工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调整结构、xx企业的质量进一步优化;转型发展、xx企业残疾人就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展望20xx年,xx企业战线仍然面临一定困难和瓶颈,我们要居安思危,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要转变观念,树立法治思维;要转型驱动,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要敢于担当。为促进本市xx企业健康发展再立新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最后衷心祝愿心想事成、阖家幸福、马到成功!

2.工作加班表扬信 篇二

“十一五”时期, 山西省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节能工作各项决策部署, 把节能工作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紧紧围绕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抓重点、克难点, 求创新、务实效, 节能工作取得重大成就。

“十一五”时期, 山西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2.89吨标准煤, 下降到2010年的2.235吨标准煤, 累计下降22.66%, 降幅居全国第二, 实现节能量4 000万吨标准煤。以能源消费年均6.4%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速, 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 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也为全国节能目标的实现作出了重大贡献。

“十二五”时期, 是山西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也是推进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重要时期。山西省“十二五”时期的节能目标为万元GDP能耗下降16%, 即由2010年万元GDP能耗2.235吨标准煤, 下降到2015年的1.877吨标准煤, 节能形势仍然严峻, 任务十分艰巨。

3.工作加班表扬信 篇三

What it does to one’s social life, food habits and vital organs though is not pretty.

Pradnya Paramita, who worked as a copywriter at US-based 3)MNC 4)Young & Rubicam, died in December last year at the age of 27. A winner of national awards for her output in advertising, this is what she tweeted before she went into a coma: “30 hours of working and still going strooong.”

Moritz Erhardt, a 21-year-old intern with 5)Merrill Lynch, reportedly succumbed to an 6)epileptic seizure in his London home after a 72-hour shift in August. A 24-year-old man employed with 7)Ogilvy & Mather in China—said to be putting in overtime most nights—collapsed at work from a heart attack in May.

These sad stories point to one of the truer truths in modern times: the human body is not designed to handle too much work. Stress, both mental and physical, coupled with any other 8)miscellaneous stress of the moment, including financial and domestic, wreaks havoc on the body’s ability to cope.

We witness this during exam times at school or college; how the bright ones, the ones singled out for future championships and scholarships, don’t make it in the end. How, when the actual time comes, they cannot perform. Apart from general anxiety, there are also the all-nighters, the studying round the clock, the 24/7 alertness that take their toll.

If you make it out of the rigorous academic 9)rigmarole then more 10)carousels await. Walking the career catwalk takes up all of your body, all of your mind. You start off trying to look busy and end up just plain busy.

Perhaps there is a ban on 11)lethargy, loafing around, twiddling thumbs, or stopping to smell the roses. Around two decades ago, vacations had finally begun to make sense to the average middleclass Indian. Soon he started to arrange meditation sessions and massage getaways, in a bid to soothe his soul and straighten his spine. The whole “eat pray love” thing made sense; he discovered the package tour.

nlc202309031752

But then he realized that others toiled and got ahead while he slept, that it was not staying in but staying away from the work environment that gave him the 12)ulcers. He needed to be where the action is. Or, he feared, he’d become a has-been before his time. So here he is, lining up like an urban 13)Oliver Twist, asking for more work, please.

To be worked to the bone, ah, that is today’s 14)yuppie dream. The wolves of Wall Street know what they are about. So that even relaxation is 15)regimented, all planned and booked and taken into account.

Striving for promotions and senior positions is all fine and good, but make sure there is a you to promote. No one gets out of life alive, but there is no bar on getting out of work alive.

那句流行习语“努力工作,更拼命玩乐”已然调整成“努力玩乐,更拼命工作”了。于是,年轻高管们长时间把自己关在空气闷憋的办公室隔间里,别无选择地,开始加班成瘾。工作到夜深成为了时尚,彰显自己时刻运转的大脑,对失眠的善加利用,限时急赶的习性。于是,以工作为由无法抽身参加个人活动,获得的回应是点头怒赞。如今,在办公室混才叫够“酷”。

然而这种做法对个人的社交生活、饮食习惯和重要器官来说却不是什么好事。

普莱雅·帕拉米塔,曾在一家名叫扬雅广告的美国跨国公司担任广告文案,她在去年12月猝死,年仅27岁。广告作品曾获得全国性奖项的她,在陷入昏迷前发了这么一条推特微博:“连续工作了30个小时,依然拼劲十足。”

莫里茨·艾哈特,一位在美林证券工作的21岁实习生,据报道称八月份在连续工作了长达72小时后,最终在他伦敦的家中癫痫发作身亡。一名在奥美中国分公司工作的24岁男子——据说在大多数晚上都被迫加班——五月份的某天在工作中因心脏病发作而去世。

这些悲剧指出了现代社会中众多更为真实的真相中的一个:人类的身体无法适应过量的工作。压力,身心两方面,再加上当下其它各种压力,包括来自经济和家庭的,会对人体的应对能力造成严重破坏。

学校或大学的考试期间,我们可以看见大量例子;那些为将来的锦标赛和奖学金而选拔出来的聪明学生为何没法在最后时刻取得成功。为何,当真正的时刻来临时,他们无法发挥正常水平。除去一般性焦虑外,还有通宵开夜车,昼夜不停地学习,以及全天候紧绷的状态这些因素让他们尝到了功亏一篑的后果。

如果你能成功完成严格的学业流程,那么还有更多(令人晕头转向)的旋转木马在等着你。在职场天桥上走秀会占去你全部的身心。你一出场便努力做个大忙人,结果却只是“穷忙”收场。

可能有这样的禁令:禁止昏睡、游手好闲、玩手指或是停下来闻玫瑰香。在大约二十年前,普通中产印度人终于领悟到了休假的意义。他随即着手安排参加冥想班和按摩度假团,为了抚慰心灵、拉直脊柱。他开始接受那套“美食、祈祷和恋爱”的论调;他学会了参团旅行。

但接着他发现,当他在睡觉的时候,其他人却在努力工作并迎头赶超了他,而且让他溃痛的不是埋头工作而是离开了工作环境。他需要回到竞技场上。或者,他害怕,他会过早地被人淘汰。结果从那时起,他像一个都市里的“雾都孤儿”奥利弗·特维斯特一样排起队来,不断地恳求更多的工作。

工作到极端状态,啊,那就是今天人们的雅皮士之梦。华尔街之狼们知道其中含义。于是,甚至连放松都充满条条框框,任何事情都必须要计划好、预定好和仔细考虑好。

为升职和更高的职位奋斗是没错,但要确保留得小命方可晋升。没人能活着走出生活,但要活着走出工作,岂有不可。

小链接

Eat, Pray, Love美食、祈祷和恋爱

《Eat, Pray, Love》(又译《一辈子做女孩》)是美国作家伊丽莎白·吉尔伯特(Elizabeth Gilbert)2007的畅销书,也是作者的亲身实录。吉尔伯特原是《纽约时报》的一名人气作家,30岁以后她发现自己既不想要小孩,也不想要丈夫。在漫长的离婚拉锯战后,她踏上了周游世界的旅途,在美食、祈祷和恋爱中,认真地思考人生的种种。在这一整年的追寻快乐与虔诚之间的平衡中,她终于发现:“拯救我的人,并非王子,而是我自己操控我,拯救我”。

同名电影于2010年上映,由布莱德·彼特担任制片,朱莉娅·罗伯茨主演。

4.白领:你是加班工作狂吗? 篇四

你是工作狂吗?

当一天的工作结束,你揉揉酸痛的眼睛,是不是立刻就收拾东西,箭步冲向写字楼电梯口?但是,在更多的日子,当夜幕降临,你的office是不是也随着路灯一起点亮?当别人在看电视、泡酒吧、与恋人窃窃私语的时候,你却在明亮如昼的格子间里埋头苦干,你不能享受水煮鱼的滑麻、龙虾煲粥的香绵、泰式阴功汤的酸辣,还有刺身的清冽,因为你要加班,你只能订一份平淡无味的盒饭在桌子边草草吃完,因为你要加班,你牺牲了跟朋友和家人团聚的小憩时刻,也很久不再闻到鸟儿的啼鸣和芳草的清香。当加班成了家常便饭的时候,我们生活的快乐也在一点点地减少。

但是,你真的认为,加班就表示工作勤恳、为企业奉献吗?no!无休止地加班,对于个人来说,可能意味着工作效率低下、缺乏计划性。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管理存在严重问题、统筹能力差、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而真正的工作能力,绝对不是用工作时间的长短来衡量的,最重要的是效率,就是争取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目标。

在今天,“忘我下班”已经成为时尚,疯狂加班则是过时的行为。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注意到,员工高质量的休闲生活有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因为健康的员工更加快乐,工作效率也更高。而80%的疾病,都跟生活方式有关。为了更加健康快乐的生活和工作,你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来“忘我下班”吧!

让我们看看疯狂加班和忘我下班的差别:

疯狂加班忘我下班

工作时间长工作时间正常

没有确定的目标――工作只是为了 有确定的目标;尽量委托别人

积极表现或是博得老板好感不会委托别人

工作之余没有兴趣爱好工作之余有很多兴趣爱好

为了工作而放弃假期;享受假期跟同事关系淡漠 在工作外发展深厚的友谊

经常谈论工作问题 尽量减少对工作的谈论 经常忙着做事情 能够享受休息

觉得生活很累 觉得生活是健康愉快的

据调查,在加班的时数中,以每周不超过3小时者最多,其次是加班3―5小时者,排名第三的是平均每周加班时数在15小时以上者,占14.49%; 从行业类别观察, it业、传媒业、广告业、咨询会计业等行业的加班情况相对严重;而从职务阶层分析,阶层愈高加班时间愈长,高达42%的高阶层主管平均每周加班超过15小时,而中阶层主管平均每周加班超过15小时者占20%,基层员工则占12%.(编辑:王杨 中国国家人才网)

5.我们为何加班 篇五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为了缩小中国和世界的差距, 加班加点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可以说, 中国的劳动者们普遍经历过加班的洗礼, 加班也从最初的劳动行为上升成为一种文化现象。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土壤才会滋生出“加班文化”呢?不妨和记者来一探究竟。

时代需求的产物

发源自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处于农业文明时期。在农业时代, 人们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在这一时期, 农业生产依靠的是气候条件和土壤的质量, 收成的多少更多的是依靠天时地利。劳动生产不需要加班, 也没有严格的制度来进行考核, 农耕文明实质上是由许多独立的家庭经济体组成, 主要以实现自给自足为目的。

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更高效的生产工具开始出现, 产品的数量开始增加。富余产品的出现带动了商业的繁荣, 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反过来推动了对商品的需求。在这个循环下,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 家庭作坊式的经济体开始出现。对于产品品质优良的作坊来说, 在同样的工作效率下, 订单的增多意味着需要加班赶工, 加班开始在中国的劳动生产中占有一席之地。

随着工业革命在英国发轫继而走向世界, 中国也在跌跌撞撞中被卷入这股浪潮。帝国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许多外资工厂开始在中国的土地上落地生根。由于生产能力和品质控制能力的巨大差异, 家庭作坊受到工厂的冲击而难以为继, 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开始进入工厂, 劳动形式也从最初的独立个体发展为团体组织的模式。劳动的规章制度随之逐步完善, 工作时长和生产数量成为衡量劳动收益的重要指标。对于雇主来说, 当自身的产品需求旺盛的时候, 往往需要雇员加班加点进行生产活动。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 中国经济走上了复兴之路。新中国成立初期, 由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无法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 加班加点地生产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之一。在那个年代的报道中,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工人们加班加点地工作, 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指标。

经济全球化成为加班文化的助燃剂。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 许多中国企业开始将目光延伸出去, 寻找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种情况下, 市场对于优秀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 需要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生产目标, 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不得不成倍增加, 这也导致员工无法在规定的8小时法定工作时间内完成生产任务, 加班成为无奈的选择。

而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由于通讯方式的改变, 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得到了极大提升。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 想要抢占先机就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来关注市场的变化, 这使得许多脑力工作者也加入到加班一族的行列之中。与此同时, 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这使得许多人在休息时间也笼罩在可能加班的氛围中。

社会观念的影响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强调事业成功的价值取向一直存在于主流文化之中, 许多人的观念中都或多或少地认为“为工作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是一种值得赞扬的行为。随着这样的事例越来越多, 这种思想的感染能力也越来越强。在这种文化氛围中, 那些越是能力出众、工作成绩突出的员工, 由于自身的成就, 往往越能够接受这种观念, 自觉地为了工作放弃休息时间, 放弃与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时间。

除此之外, 在对先进员工进行表彰时, 他们的宣传事迹中总少不了“加班加点地工作”。在这些实例中, 他们往往为了完成工作任务, 放弃休息时间, 甚至靠意志力来对抗病痛也要坚守岗位。随着他们的事迹被广泛流传, 加班也从模范人物的个人选择被升华成了一种奉献精神、一种价值观。

随着科技的进步, 媒体的影响力、社会舆论的辐射面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在主流的社会舆论中, 对于“为工作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这一观点高度赞扬, 这使得这种“加班潜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无法逆转。在这个“潜规则”之下, 过度加班的氛围开始在各行各业弥漫开来, 形成了一种“加班文化”, 而文化的作用, 就是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们的认知, 使人们减少对文化合理性的质疑与抱怨。

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 还催生出了另外一种现象———有些人的加班并不是因为有工作需要完成, 更多的只是一场表演。在他们的思维之中, 由于受到“加班文化”的影响, 上司通常喜欢那些勤劳工作、主动加班完成任务的员工。于是乎, 这些人会选择在临近下班的时候作出一副加班的架势来, 然后在下班之后仍然留在自己的位置上装作忙碌的样子。实质上, 在下班之后, 他们不过是在自己的位置上干着各种私事来消磨时光。而他们中的一部分则是把工作的主次顺序颠倒, 在正常的上班时间内消磨时光, 然后在加班的时间内才动手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在中国的企业文化中, 领导文化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使得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喜欢过度地猜测领导的意图, 这也使得“陪太子读书”式的加班成为中国企业的一个现象———到了下班时间, 员工正要离开, 发现领导还在工作岗位上忙碌着, 这时候深受领导文化影响的员工往往会被动地选择加班。

自我选择的结果

在各种媒体的报道中, 许多到大城市打拼最终获得成功的例子刺激着渴望成功的人们, 高收入、良好的发展前景不断地刺激着人们的神经。特别是随着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三个城市的不断发展, 它们对于外来人员的吸引力也在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类似“北漂一族”的人们开始离开家乡, 前往大城市谋求一份工作。

选择这三大城市工作生活, 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实际的生存压力。每个城市所拥有的资源总量有限, 而来此追逐梦想的人群却没有停歇的势头。当城市的供应能力和人们需求的数量不能匹配的时候, 人们的生存压力也随之而来。物价的飞涨成为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和类似的一线城市生存的人们所无法逃避的问题。笔者的一位在北京打拼的朋友表示, 想要在北京生存下去, 并且实现买房、结婚等等人生目标, 就需要让自己的薪资始终处于一个上涨的势头上。而对于很多人来说, 除了积累工作经验进行跳槽来提高薪资之外, 短期内能够实现收入增长的更加合理的办法就是加班。

除了生活消费的物质压力之外, 快节奏的工作也让加班成为常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 在一线城市之中, 重工业和轻工业企业在集体外迁, 第三产业成为这些城市大力发展的重点。而随着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 信息流通速度不断加快, 也为第三产业开拓了广阔的市场。市场的开拓带来更多的业务和商机, 想要在整个大环境中占得先机, 自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一些行业, 特别是在当下最火爆的互联网行业, 由于行业的特性使得产品更迭的周期更加短暂, 这使得从业人员不得不通过加班来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

全球化的进程还带来了一些跨国公司在国内的落地生根。由于不同部门之间分工不同, 完成一个大型的项目通常需要多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由于时差的关系, 员工们想要与国外的同事进行沟通和合作, 往往需要通过加班来完成。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 一些在大城市打拼的人选择加班的原因竟然是“不愿意提早回家”。“一个人来上海打拼, 下班回家之后面对着空空荡荡的房子, 还不如留在公司加班。”在上海打拼的小刘说道。而像小刘这样的人不在少数。这类人往往单身, 或者因为一些原因租住在单位的宿舍中。对于他们来说, 下班之后找不到去处, 还不如在单位加班来得自在。

实现价值的挑战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 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初创公司如同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大地上生长起来。对于新生代的求职者来说, 是否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并不是最重要的, 更能吸引他们的是创业的兴奋, 是从无到有的成就感。

在这些公司里面, 我们常常能看到许多自愿加班的员工。对于他们来说, 工作不仅仅是维持生活的手段, 更是自己的乐趣所在, 还能实现自己的价值。除此之外, 和同事们一同协作工作, 强化了大家之间的交流, 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 这让他们热衷于加班。

而绝大多数的初创公司在成立之初都没有丰厚的资金。资金的限制让这些公司在招聘人员的时候没有办法一次性招聘非常多的人手。作为初创公司的一员, 小柳常常从早上9点忙到晚上9点, 中午休息时间用完午餐就在单位里架起折叠床休息。每天超长的工作时间成为小柳生活的常态。面对采访, 小柳坦言:“来到公司的时候就有过加班的心理准备。我们来这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们有非常多的事情需要去做, 但是人手不足的现状只能让每个人都身兼数职。”

不过, 公司往往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对加班的员工进行补偿。例如给加班到很迟的员工提供宵夜, 为员工提供休息的铺位, 一些资金相对充裕的公司还会提供一些娱乐设施来让员工放松身心。

即使如此, 中国初创公司的加班机制还是要比其他国家的同行们严苛。在国内, 绝大部分的科技初创公司, 它们初期的商业模式并不是基于它们产品无可复制的独特性, 而是通过学习模仿其他公司的成功模式来进行尝试。这就导致了这些初创公司想要拥有自己的竞争力, 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开发自己的潜力:一个是速度, 另外一个则是成本。

我们可以看到, 大部分的初创企业选择在大城市落户:一方面是因为人口众多, 潜在的市场容量巨大;另一方面, 则是大城市的信息交流频繁, 机会众多, 同时政策的扶持相对较为完善, 各种孵化园、创意园的低价场地, 也为它们节省了一部分开支。但是, 不容否认的是:大城市的用人成本要远远高于二三线城市, 所以, 它们只能通过减少人员来实现节约成本。

而更重要的是速度。对于科技初创公司来说, 在国内的环境下, 一个优秀的创意只有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才能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抢得先机。与此同时, 模仿者的出现也是一个必须注意的事项。往往自己的APP刚刚在手机的应用商城出现, 模仿者就紧随而来。只有不断地更新, 不断地赋予APP更多的新功能, 才能抓住用户的眼球。

上一篇:团队建设所必备下一篇:职业技能鉴定装配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