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教学论文

2024-08-01

高三化学教学论文(精选15篇)

1.高三化学教学论文 篇一

高三化学教学总结

2014年的高考落下了大幕,在这一年的高三教学中有得也有失,但我们总算是顺利得完成了学校交给的教学任务。现将一年来的高三化学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反思。

一、分析学科特点,提振复习信心

化学知识点较多,针对这些,我们从一开始就把打基础,强化学科能力放在了第一位。系统的进行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课本为本。对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

二、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

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习,在实验的复习中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所以我认为可以通过典型实验的视频,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学生做实验题的能力。并且将常见的,常考的,学生常错的实验文字描述整理,让学生进行背诵。综观近几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知识点体现了源于课本,但知识覆盖面大,着重考察情景素材和综合能力的应用,得分不容易。因此,高三化学总复习必须坚持基础知识到位、逻辑思维到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位。

三、向课堂要效率,向考练要效果

抓课堂是实施有效复习的关键。在复习中狠抓限时练习和综合考练。将作业根据题量和难度,让学生限定时间来完成。使学生在答题中有一种紧迫感,调动全部的心思完成作业。平时的练习中我们都要面批面该。另外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

四、对化学复习仍需要进一步探讨或完善的问题:

1、例题、习题的选择讲解,要精心设计,要有梯度,要有逻辑;按照理综的题型组织专练。

2、要注意提升学生的信心和兴趣,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

3、要强化学科规范。考前一周,最好能将重点知识、重要题型、重要方法引导学生回顾一下,并且要看课本。

4、综合成绩的好坏对学生的高考总分至关重要,要对学生做理综试卷的方式方法进行正确引导,尤其是答题的顺序及时间安排。

总之,通过高三这一年的教学,作为新教师的我收获了许多,同时也意识到自身还存在很多不足,做好反思并不断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2.高三化学教学论文 篇二

一、精编习题, 提高复习针对性

新课改实施刚刚起步, 涉及的知识面广, 情景素材新, 能与之相配套的教辅材料几乎没有, 而市面上出售的多种高三复习资料, 均挂名新课改, 其实融入许多旧课程内容, 题型陈旧。若不加以精选, 势必增加学生负担, 使复习缺乏针对性。建议选题时注意以下问题: (1) 符合《课标》和《新考纲》要求; (2) 注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提高, 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 (3) 关注新增知识和科技发展, 注重与社会的联系。

二、以完整的知识体系、灵活的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新课改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 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化学知识结构特点编写的。而高三第一轮复习, 必须以课本为基础, 因此, 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 就不能拘泥于复习资料, 而应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 形成单元, 根据内容模块的要求, 准确把握重难点, 明确学习的方向。课堂教学中, 老师怕影响教学进度, 因而在课堂上常常会让学生养成了“坐着听, 仰头看”的习惯, 不利于学生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我们应该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总结, 并且鼓励他们说出来、写出来。不要过分地追求学生语言的完整、动听等, 把重点放在规范和逻辑上。例如, 复习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时, 我们没有必要让学生在微观上进行详细的语言表述, 重点应该是应用。指导我们复习的根本是《课标》和《新考纲》, 不能因为教师对问题的个人喜好, 或者是以面面俱到的观点组织课堂教学。

我们也不能过度地追求“说和写”, 而丢掉了课堂的根本。说和写, 应重点抓住化学用语、化学原理和化学规律。例如:强化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配平和书写;强化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中的小分子;强化有机结构式、结构简式书写中C-C键、C-H键、C=O键、苯环的位置;强化官能团的正确书写。又如, 要训练学生尽量用化学语言 (化学式、化学方程式) 进行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再如, 要严格化学计算的步骤, 要求运算准确, 有效数表示规范。

三、把握课堂教学效率

高三复习教学的主要施展在课堂,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课堂中要先从基础知识入手, 回归课本, 精心设计问题。复习课比新课更需要精心备课, 认真设计教学思路, 否则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在备课时应注重对例题、习题、方法等方面进行精心的设计。 (1) 精选的例题必须具备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一般我们选择历年高考题作为例题。 (2) 练习题的选择必须有针对性、层次性、实效性。 (3) 解题方法的训练应具备综合性、多维性。在进行课堂导入时方法多种多样, 可以以提问、听写、集体复述的方式, 也可以以课堂习题小测试的方式导入, 但整体要求须使课堂导入部分起到知识反馈、提纲挈领、归纳总结的效果。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应注重把知识网络、习题内容、解题方法、能力培养紧密联系起来, 注重把握教材的各个章节、各章节内部各个知识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它虽然所用的时间不多, 但是能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恰到好处的课堂小结能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梳理, 使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 使重、难点得到强化和升华, 并且还能引导学生探讨钻研,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习题课课堂小结方式多种多样, 可以以学生自述、教师展示知识网络的形式, 也可以以习题的形式, 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同时每节课至少留出五分钟给学生作为自我消化总结的时间, 及时对存在的问题向老师寻求帮助。

四、课堂中要突出社会热点的专题复习

长期按照课本复习以后, 学生易产生倦怠感, 引入最新的社会热点, 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 易引起直接的学习兴趣。目前高考中常出现结合现实生产生活的社会热点考题。例如:以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事件等做内容的考题, 均在高考题中出现过。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中的专题复习, 可减少学生对试题背景的陌生度, 增强学生的各项能力。

3.化学学科教学与高三复习 篇三

一、做早

1、就是早安排,早做复习计划和复习安排。

2、思想上早认识:

(1)认识高考。当今高考已从知识型考查转向能力型考查,实质是要求考生在试题设置的情境中运用平时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利用基本的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

(2)认识练习。我认为学生应自主地认识到做题不是为做题而做题,做题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或深化基本知识、概念,提高解题能力,应重视解题过程中的分析过程,要重思路:就是弄清各类题目所涉及到课本上的哪些知识点,思维的切入点,达到做一题对一题,进而会一类。

(3)认识复习目的。一是知识系统网络化,二是能力提升,主要指在高考中能运用所学知识在试题设置的情况下分析解决问题。

二、做实

具体做法如下:

1、知识的完善化

教材为了减少教学内容的难度,通常将同一知识点分散在不同的章节,复习时,应将分散的、不全面的知识变成集中的、全面的知识,使之较为完善。

2、知识的深化,例如从定性到定量设计制取氢氧化铝的方法,从共性中找特性,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特殊等。

3、知识的集成化,这样便于记忆、查找、提取、使用。特别在做推断题时,要用到集成知识。

4、知识的系统化,在元素化合物中,由物质结构引发性质,再引发制取存在、保存等。总之,应使知识具有基础性、全面性、细致性和深刻性。

三、做巧

若说第一轮应实则第二轮要巧。具体应巧在什么地方呢?

1、复习起点应巧,回到教材,打实基础,收集并调查学生的疑难处,知识的重点、难点,从而确定复习起点,做到:低起点、小台阶、勤反馈、强矫正。

2、巧抓复习对象,十几年来特别是90年以来,化学高考命题已渐渐成熟、稳定,更趋于规范化、科学化,高考考纲涉及的考点有474个,但高考题中,年年都考或大部分考的考点大约有27个,这就是我们应复习的热点。

3、复习方法技巧。如何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效率,是每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我认为转变教学观念,确立素质化的课堂教学观应处理以下几种关系:

(1)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让学生成为复习的主人,学生主体性能否实现取决于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以讲代教、以讲代学显然不行。但也不能满堂问或满堂练。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种总是情境,使学生能产生疑问,主动思考问题。

(2)正确处理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课内课外分工明确,课内是高考复习的主战场,教师在课内重在指导学生就知识进行梳理,将知识点连线织网,以求融会贯通,重规律方法的总结与归纳,力求学生对各种题型应对自如,重视学生思维的培养和训练,重结论更重方法的获取过程。

(3)正确处理容量与效率的关系。容量不只看教师的发布量,主要看学生的接受量,更取决学生的能力发展状况。

总之,我们的复习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做,错了自己去思、去悟、去总结,这样才能对知识起一个内化过程。在总复习阶段要留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训练时间,留给学生的发表意见的时间。我们始终要意识到:是学生去高考而不是教师去高考,把主动权让给学生。

4.高三化学教学总结 篇四

福州三中金山校区 化学组 郭婧文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学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化学总复习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对高三化学教学必须制定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

一、研究高考信息,把握复习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通过搜集整理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并且加以归纳和整理,发现高考命题的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根据近几年来全国卷高考形式,比如全国卷、上海、广东及江苏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深入研究考纲,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

3.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4.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但是,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这样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自身必须投入题海,然后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备课组内老师明确分工,资源共享,进度统一,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广泛收集信息,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对每个专题的基本知识,热点知识进行整理和筛选,以每日一练,每练六题的形式对学生加以系统的训练。

二、抓纲务本,分清主次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我们的做法是精选一套复习资料作为主要参考书,章节复习以《导学教程》和教师选编题为主,单元练习以往年的高考题为主加以变化,高考模拟训练是市教研室模拟和各地模拟卷,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因为这些细微之处导致的非智力因素的失分在高考中也体现的比较明显。

3.化学学科和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关系。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与数学、物理、生物乃至社会发展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不仅在知识上有相互融合和渗透,而且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这一点不仅在教材中有所体现,而且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化学与新科技、新发现等相互联系的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复习中可以化学知识为主干,找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交叉点,并以此为基础向其他学科领域延伸、扩散,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和能力向综合科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转化,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培养解决化学与社会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我们通过每日一练,每练6道题的练习量达到补缺补漏,提高能力的目的。

三、分层教学,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化学总复习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复习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教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必须开动脑筋,多思善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有平时的正常面上的教学,有优秀生的提高,和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加强基础等不同的形式。

1.回归教材,深刻理解,复习到位。

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对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能够融会贯通。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同时,通过复习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习,而且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这些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包括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2.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得到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培养他们养成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的好习惯。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可以设计一题多变的形式,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长期坚持,使学生能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善于抓住关键,灵活地解决化学问题;能驾御化学问题的全貌;能另辟蹊径、不拘一格地解决实际问题。

四、培养良好的心态

健康向上、勇于进取、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是搞好复习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而积极的心态有赖于平时的不断调整和锤炼。

1.正确对待考试。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考试是频繁的。由于受高考一试定终身的负面影响,许多同学对考试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考试本身所起的作用。如果把平时的每一次考试都是练兵的绝好机会,都能够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在后续复习中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学生在高考中不犯错误或

少犯错误,所以既不能因一时失误或遇到困难而气馁,也不能因成绩进步而沾沾自喜。

2.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要动静结合,既要勤奋学习,也要学会放松、休息、锻炼,只有劳逸结合、生活得有规律,才能轻松自如地渡过难关。

3.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人的心理和行为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升学压力和竞争压力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带来消极影响,这对复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自己的基础和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复习;愉快地接纳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的进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自觉地控制自己,以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意志力调节自己,变压力为动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5.高三化学教学反思 篇五

1.重视双基,强化细节。

夯实基础,提高本事,是我们教学必须坚持的原则,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谈不上本事的提高,回归教材,遵循《考纲》,夯实化学基础知识是备考复习的很重要的一件事,然后在此基础上,要做必须数量的习题来巩固知识,提高解题技能,并在细节上不能出现问题,要规范化。

2.正确处理训练速度与培养本事的关系

“熟能生巧”的本意是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到窍门,但一般只适合于机械性的操作活动。“熟能”只是一种技能特征,并不反映思维本事较高。解答化学问题的过程主要是动脑思维的过程,思维的重复能够加深记忆,解题的重复能够提高解决相似问题的速度。

培养学生的思维本事,的确有必要进行解题训练,但要让学生的思维本事在解题训练中得到提高,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的思维能真正展开,充分活动。为此,必须适当控制练习量,为学生切实减负,仅有在一个相对宽松的氛围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欲望、寻求理论解释的意念才能真正确立起来,学生的创新精神才会得到培养。

3.正确处理综合教学与单科教学的关系

综合科目考试首先考查的是学科内的综合本事,其次是考查跨学科的综合本事。为了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综合本事,罗列各学科之间交叉的知识点,拼凑跨学科综合题,上综合课,甚至搞猜题、押题,这实际上又是往应试教育的老路上走。如果我们在本学科的基础还不够扎实,学科本事还不够强的情景下,去研究那些本身就比较粗糙的综合题,实在是没有必要。

跨学科综合题重点不在于考查跨学科的综合知识,而在于考查学生在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的综合本事。事实上这种本事不仅仅是能够在学习、应用综合知识时才能够培养。现如今在缺乏能熟练讲授综合知识的教师,而比较规范的综合题数量很少的情景下,上综合课将会冲击单科教学,造成本末倒置。所以,虽然我们应对的是“综合科目”考试,但我们还是要立足本学科,要以本学科知识为载体,注意有机渗透学科间的知识,拓宽视野,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本事。

由于“综合科目”的考试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对路,提高教学效率,有必要继续强化信息意识。

1.注意研究高考试题

高考试题无疑对中学教学起到必须的导向作用,所以高考试卷是一条首要的信息渠道。高考试题仅有自我亲自做一做,才可能获得必须的感性认识,透过试题领会其潜在的导向,以致理性的升华,从而促进自身教学思想的转变,自觉矫正思路。

2.关注新大纲、新教材的导向

新大纲、新教材是教育改*的载体,高考命题也会受其影响。新大纲、新教材有了一些明显变化:第一增加实验比重;第二由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向更重视知识传播过程中渗透化学思想、方法的教育;第三增加了研究性学习的资料。我们要根据新大纲、新教材的这些特点,注意调整高三化学教学的思路,合理安排各部分知识的复习时间,加强方法论指导,强化和优化学生的参与意识、研究意识、强化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

3.充分发挥各种信息的引导作用

6.2015高三化学教学总结 篇六

林秋霞

一、情况分析

以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为目标,围绕“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这个中心而工作。依据新课程教学标准和高考考试说明,科学备考,精细化备考。本学期任教高三(18)、(19)两个平行理科班,学生基础较为薄弱,经过两年的学习后,大部分学生基础还是不够扎实,部分学生成绩虽有所提高,但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本学期使用的配套资料是:<南方新课堂>,该资料的特点是考点精练,知识归纳详尽,不足之处是练习设计没有梯度,基础练习少,所以针对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复习过程中要适当增加基础知识的训练。

二、具体措施

1.不断学习

学习、借鉴、创新是教学过程中必经之路,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开阔眼界,借鉴别人的好做法,进而进行创新。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学习:

(1)备课组内互相学习

备课组每位老师的教学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点,这是我们学习的资源,值得我们开发和利用。我们将认真开展备课组活动,组织组内的备课、听课评课活动,实现组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1(2)专家学习利用省、市、区组织的一些化学复习备考活动的机会,向专家学习。了解新信息,借鉴别人成功的做法。

2.深入研究

研究高考、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是我们备考中研究的三个重要内容。通过研究高考,领会高考命题意图,把握高考方向,提高备考真对性、实效性;通过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实情,包括学习中的薄弱点、思维习惯等,及时改变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通过研究教法,找到最佳教学方法,精心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研究考纲,做到备课有依据,不超纲做无谓时间浪费,也能把握住重点,提高备课质量。

(2)研究教法,教法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向课堂要效率,除了要有端正的教学态度和较高教学激情外,还需要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复习课,可采用如下教学流程:①考纲解读:让学生明确复习目标。做到“一到位、二围绕、三回扣”,即在接下来的复习中,紧紧围绕考纲而展开,做到前呼后应。②基础知识自主回顾,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回忆,给一定时间学生完成复习用书上的基础知识回扣栏目,初步回顾,达到知识再现。③基础知识扫描,由师生一起回顾基本知识,对基础知识梳理,做好纵向拓展,横向联系。④核心突破,细化热点 2 考点知识,以小专题形式复习,注重知识内在联系,体现逻辑性,做好归纳整理。⑤高考真题体验,让学生体验、感悟,做好引导、点拨。在整个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参与,搞好互动、交流,从而高效完成课堂教学。

(3)研究考题,对各地交流卷、信息卷以及高考真题进行改编组合。特别对高考试题要深入研究,将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作认真分析,从中领会出题意图,了解出题难度,把握出题方向。据此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广度和重难点。

(4)研究学生,平时教学中,注意学生学习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困惑的原因,采取措施及时解决,同时注意人文关怀,耐心做好帮扶、培优等细致工作。以模拟考为契机,查找教学中的不足,找出学生的薄弱点,做好分析总结。

3.加大交流

深入交流,交换观点,碰撞思维,分享成果,共同提高。达到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充分利用备课活动这个平台,以教学中的热点、难点,学生学习上的困惑点,教学方式方法等作为主题,积极开展活动,特别是搞好听课、评课以及考试分析等的交流。以“备课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备课有收获”的高标准来要求。

4.强化学科思维训练、突出学科特点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注重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由于各方面原因,不能进行演示实验,因而尽可能创设实验情境,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在实验复习时,搞好实验展览,让学生走进实验室,观看实验装置,动手做一些实验。

7.高三化学教学论文 篇七

初中是化学启蒙阶段, 主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则是对化学知识系统的学习与掌握, 继而是化学实际运用于日常生活。要想学好高中化学, 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比较高的课堂效率, 作为教师应该用最简单的方式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比较复杂的学科知识, 完成高三阶段的化学复习。

一、课前做好重点难点的划分, 抓重点, 抓难点

由于化学涉及方面多, 尤其是一些比较年轻的老师在进行授课时往往预想到所有的知识点, 以满堂灌的形式传授给学生, 希望学生掌握全面。但学生有着自然的遗忘规律而且对知识的掌握也是有限的, 如何面对繁多的化学知识实现教学的高效, 实现学生学习的高效, 这就需要把握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高三复习时间有限, 选择易考点和考试难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效果会更好。通过多年的化学经验我发现, 可以通过两大途径实现重难点的把握与一一突破。

(一) 通过大量的真题练习把握化学高三复习的难点

想在高三的化学复习中取得好的效果就需要对高考的化学考点了然于心, 建议对历年的高考化学真题进行专门的分析与研究, 保证真题中的每一个化学题型学生都能都掌握起来。因为真题是最具有权威性的通过大量的真题练习, 分析命题人的命题意向, 找出学生容易失分的薄弱点, 对这些薄弱点, 重点研究其题目特点, 针对这些题型, 给学生准备一些比较接近的相似题型, 检验其掌握程度。

(二) 根据教学大纲与课本把握化学高三复习的考点

除了给学生提供历年真题, 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大纲来进行重点的把握, 找出大纲中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对这些重点强调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 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 并学会变通与运用, 在掌握课本原有基础性知识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了解掌握一些比较有难度的问题。

二、课中营造充满趣味性与好奇型的课堂气氛, 善于提问

我们在高三化学复习中往往停留是在老师不断地讲解圈画重点, 学生不停地面对课本与黑板做着笔记, 而学生并没有时间去思索这些重点与难题。要想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就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授课模式, 采用更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变严肃严谨的课堂为寓教于乐的课堂。比如可以通过开设情境教学与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 创设问题情境, 开展情境教学

教师在课堂开始就导入比较调动学生兴趣的问题, 使师生处于乐于探究的学习氛围中, 在学生充满疑问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从而使其掌握具体的化学知识。例如, 在学习化学平衡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关于“假设你是合成氨化工场的负责人, 如何解决合成氨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的提问, 学生就会有思考的机会, 设身处地的去思考解决该问题的有效策略, 教师针对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具体的点评, 纠正其中的错误, 引导学生获取正确的知识, 关于化学平衡问题的掌握就自然比较深刻。这就是情境教学对教学效率提高的表现所在。

(二) 加强合作学习与探究,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 除了上面提到的情境教学, 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也是教学改革的成功尝试, 通过学生的合作, 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单一的个体, 而是一个学习小组中的成员, 这样大家的参与意识与表现意识就会较之先前有大幅提高。学生可以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的协商讨论, 综合其他人的观点, 得出比较全面的答案与猜想。

合作学习不仅锻炼学生思考、探究与讨论的能力, 而且能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 增强其团队观念。例如在学习醇的有关性能时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将一系列的思索问题抛给学生, 让学生合作解答这些疑难, 给出最佳的答案。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 可能单个人给出的答案是生活中的甲醇、乙醇, 知道醇的挥发, 易燃烧等性质, 对于醇的分子构成与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都无法解答, 但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大家可以进行大胆的探讨, 分析碳氧键与氢氧键的断裂, 进而得出醇的相关反应类型, 进而思索醇与有机物的化学反应。大家在一个比较热烈的谈论氛围中掌握复习醇的有关知识。

三、课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做好有效的评价

一堂课程的讲授需要课后有效的信息评价, 这样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就一目了然, 可以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布置对应的习题练习, 帮助复习知识点, 也检测学生知识点的运用情况。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把握三点:评价要及时有效, 针对当堂课的内容进行检测, 及时发现学生漏洞有针对性的巩固讲解。评价的真实和客观就是要求在进行掌握情况的检验时要贴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 不出偏题难题, 而且在一个比较真实的测试环境下掌握每位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评价要全面高效, 不要搞题海战术, 让学生筋疲力尽, 而是选题精细, 学生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在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后要针对学生的薄弱点和易错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不遗留疑难问题。

结束语:

高三复习阶段是提分的关键阶段也是高三教学的基础阶段, 扎实的基础是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前提。在高三化学复习课程中要想提高教学效率不仅要采用科学的教学策略, 最重要的是教师加强与学生的学习教学交流, 教师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盲区, 构建科学的化学复习体系, 让学生乐学, 教师自身乐教, 实现教学课堂效率的逐步提高。

摘要:化学作为一门理科性比较强的学科, 学生在学习掌握的过程中难度较大。高三化学的复习直接关系到高考, 关系到每一位学生的升学前途, 所以做好高三化学的复习至关重要, 这首先要提高复习课上的教学效率。本文主要针对高三化学复习分析探讨提高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效率的策略, 实现化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高三化学,高三复习,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纪松林.加强教学设计, 提高复习效率——浅谈高三化学总复习之策略[J].文教资料, 2005年03期.

[2]张宝军.提高高三化学复习效率的一剂良方——浅谈合作学习[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09年03期.

[3]俞春燕.应用情境教学提高高三化学复习课堂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34期.

8.高三化学教学论文 篇八

一、课前准备的体会

课前准备是一节课的筹备,课前准备的越充分,才会上得越得心应手。它分为教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准备。其共同特点是都涉及物质的、精神的(或心理的)、知识的等三个准备。

1.学生的准备

学生课前的物质准备是指对当堂课所用的课本、资料、笔记本、草稿本、作业本、笔、制图用具等有形的、看得学生的精神(或心理)准备是指当听到上课铃声响起,就要意识到自己赶快进入学习状态,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以便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学生课前的知识准备就是指学生在预习当堂内容之后对所学内容涉及的“临近”知识的储备,以及预习中生成的问题,以便课中听课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

2.教师的准备

(1)教师心理定位:由于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其中的定位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当然教师有时又是作为便于学生查阅的“资料库”和可供咨询的专家出现,但决不是往日那种只授业解惑的师道尊严的不可侵犯的权威。因此,教师心理上要承受且自然的适应这种身份的变迁。

(2)实施“学与教”框架的准备:由于新课程理念强调让学生体验探究性学习知识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精神,因此教师要构建一个灵活多变且富于实践的开放性课堂实施结构框架,同时布置指导学生完成课前之任务——课前预习导读——学生提出问题并填写好预习问题生成单一教师整合问题并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3)材料准备阶段:为了让学生体验探究性学习知识过程的教学活动,活动的群体是几十位个性多样、思维多样的学生,也就要求其结构形式的最大特点是开放性及实践性,而结构形式的开放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开头材料或过程材料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因此,教师准备供学生学习研究用的材料和实践用品——如习题、问题、解决问题的必备知识、实验药品和仪器、制备的课件,甚至包括对实施过程中可能临时产生紧急问题的预见性等等,都必须是充分的和准确的预测准备。

二、对“课中”学生讨论的体会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是实现落实教学环节和达成教学目的的实质性关键性阶段。教师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学生,还学生一个活跃的空间,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在观察、反思、参与、总结的工作中,要说的、要做的都交给学生,在教师的心理要营造一片“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其精彩片段是“小组讨论——各小组小结性陈述——全班大讨论——学生总结及评价——教师评价”。就此环节有以下感悟。

1.讨论需要创设宽松情境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实施使我体会到,在充分认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民主教育的精神浸入讨论过程。此过程中,教师的思维活动起着组织、领导和指导作用,为了使这种思维活动卓有成效,一定的隐藏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隐藏自己思维之前,首先应把自己的外在权威隐藏起来。教师以与学生同样的好奇、同样的兴趣、同样的激情,融入学生中间,创造一个轻松甚至带有幽默意味的宽松情境,让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将思维发散开来,动脑动手并动口,大胆地发表对所议问题的看法;学生在讨论中,受到老师、同学充分尊重,其所思所想就能得到充分的阐释与交流,得到民主平等情景下的修正,提高并产生“共振效应”。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动性,充分感受学识产生、发展的过程。

2.讨论需要掌握“五度”

“教师的职责现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拿出现成论点的人。”组织讨论时,教师要把握好火候,可以概括为“五度”,即梯度——如设置知识台阶;跨度——如知识块之间、学科之间的关系;深度——如要求的难易;密度——如容量的多寡;广度——如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教师要不断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不断地提醒学生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并引导他们去与新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

三、对评价的体会

9.高三化学教学总结报告 篇九

一、认真研究高考信息,把握高考复习总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卷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全国卷、上海、广东及江苏等课改试验区省份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但是,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这样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自身必须投入题海,然后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备课组内老师明确分工,资源共享,进度统一,皆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

二、摆正几个重要关系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我们的做法是精选一套复习资料作为主要参考书和教师选编题,高考模拟训练是综合各地模拟卷进行整理、筛选得到的。在复习的过程中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与数学、物理、生物乃至社会发展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不仅在知识上有相互融合和渗透,而且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相同、相似或者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这一点不仅在教材中有所体现,而且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化学与新科技、新发现等相互联系的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复习中可以化学知识为主干,找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交叉点,并以此为基础向其他学科领域延伸、扩散,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和能力向综合科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转化,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培养解决化学与社会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化学总复习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复习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教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必须开动脑筋,多思善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有平时的正常面上的教学,有优秀生的提高,和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加强基础等不同的形式。

1、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尤其适合中等以下的学生);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习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要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习(包括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课本后的分组实验),而且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这些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2、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得到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严密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广阔性)。长期坚持,就能化平凡为神奇:能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善于抓住关键,灵活地解决化学问题;能驾御化学问题的全貌,抓联系、作比较、会归纳、能延伸;能另辟蹊径、不拘一格地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一块中我们重点放在中等以上的学生,除了备课组内老师齐心协力,还借助教研组的力量。

四、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导致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累。

10.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化学教师:陆智东 本学,我担任高三化学(19班、20班)的化学教学。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课程标准,本人接近完成高三化学第一复习的教学工作,虽然学生的成绩还有待提高,但是作为老师的教学任务还是认真完成了,为了总结经验,寻找不足。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业务学习

面临我们学校的新课改,对我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课改在我们学校已经进行到第二年头了,导学稿的使用在高三年级依然进行中,这就需要紧紧围绕高三的复习而进行对导学稿的编写和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中对编写的导学稿进行讨论、修改、学习,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方面也着手解决发现的问题,毕竟科组的力量还是强大的。

二、有计划的安排教学工作计划:

在高三八月份开课的时候,我就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节课后都及时对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三、认真备课,解决有关问题

按照学校和备课组的要求,每个教学环节、每节课都能认真准备,认真编写自己分内的导学稿,并进行讨论修改最终定稿。平时科组讨论准备的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经过精心的准备,做到了每节课都是有备而来。

四、布置作业,按时批改解析,发挥科组力量

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每周二的晚上进行限时训练,隔周周四进行周测,及时批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由于化学复习针对性

强,在布置练习的时候都是针对高考的题型专门训练,所出的题目同时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要求全体学生认真完成,并及时总结与反馈。每章节题目由专人负责出题,题目也经过全科组的人讨论完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每次的月考试题也有专人负责,科组讨论最终定稿。

五、善于利用晚修

充分利用晚自修的时间,由于高三晚上多了一节,所以在晚自修的时候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多花点时间在理科上面,例如小测、在规定时间内做练习卷并做简单的讲评。

11.高三化学教学中归纳法的应用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三化学; 归纳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008-0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形态发生了本质性转变,特别是有效教学的强调,促使教师在追求教学成绩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高三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也是发展学生情感和认知能力的动力。对于高三化学而言,归纳法的有效应用,就是有效教学的具体体现,是传统科目实现新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适应课改需求的重要表现。

归纳法是一种认识策略,是深化学习层面的重要手段。世间万物是有规律的,千变万化中蕴藏着某种规律和结构秩序。人类在认识事物时,必须针对物态,善于把个别性的认识归纳起来,形成反应世间某一规律或形态的思想,这就是所谓的归纳法思维,其应用于化学教学,是深化教学模式,延展探究性教学模式的重要表现。归纳法的要旨是认识,通过深化认识过程,发现探究思路,是高三学生复习的需求,也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举措。

对于化学学科而言,课程内容相对比较分散,知识的零散性和分支形态,不易于学生的学习。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于所学知识记的不牢靠,知识点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面,特别是对于高三学生,在复习阶段,对串联的知识点比较陌生,知识点往往在老师“东一枪西一枪”的复习下,知识网络凌乱。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对于高三复习阶段,巧妙地运用归纳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网络,起到重要的作用。

归纳的实质是对归纳材料从“外”到“内”的认识过程,人类在认识中寻找宇宙本体与实物本质,将已暴露的或潜藏的“一致”具体表现于“必然一致”的框架下。当然,对于学习,这个“必然一致”越是充分,本体越显现,学习认识越容易发现,越能集中体现本质的价值。就举例而言,高三化学在对金属的化学和物理通性归纳下,有助于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金属的物理通性——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这些显现的“外在必然”,势必蕴藏于“内在的一致”框架下,即存在金属键,也就是化学键类型一致。所以,金属化学通性——还原性,蕴藏于核外电子分布形似性之外。

据上所述,归纳法的认识演变过程符合中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方式方法和效果上,便于中学生的接受。所以,在高三化学的复习中,零散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归纳法,串联成系统的知识网。并且高中化学教材本身也体现了归纳法思想,特别是基本理论部分,许多知识点都是借助归纳法阐明。也就是说,归纳法是化学教材教学的基本思路,是学生学习所需的学习手段。在归纳教学法的支配引导下,学生在课堂就可以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把分散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面,扎实的记在脑海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授之以渔”的教学形态。举例来说,在对物质漂白性质的知识归纳时,教师可以进行如下引导性归纳教学:

物质漂白性质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学生易于混淆的地方。学生对于Na2O2、HClO、H2O2、ClO2、明矾、SO2等物质的漂白原理不清楚,以至于知识点“张冠李戴”,遇到该类问题是“一团乱”。所以,在归纳教学中,要从漂白的原理入手,在归纳中通过比较分析,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

(1)Na2O2、HClO、H2O2、ClO2的漂白原理是:它们具有不同程度的氧化性,并利用该性质达到漂白的效果;且在归纳总结中,对“氧化性”进行复习,就氧化的机理或反应进行“一次性清理”,可以增进学生知识整体性的学习,提高知识点的熟悉性;

(2)SO2的漂白原理是:通过与有机色质的结合,以形成无色物质,进而达到漂白的效果。SO2的漂白原理极易与Na2O2、HClO、H2O2、ClO2等物质相混淆。所以,在该点归纳上,教师一定要特别说明,引起学生的重视;

(3)明矾(KAl(SO4)2.12H2O)和木炭的漂白原理是:它们具有吸附的物理性质,较之SO2和Na2O2、HClO、H2O2、ClO2等物质,其漂白原理又是不一样的。

学生在对知识的归纳总结中,不仅强化了对高中化学主要漂白物质的认识,而且通过其漂白原理的學习理解,更便于学生深入的了解事物,使得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一般思路,这对于今后的学习、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归纳法是高三化学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深化学习的重要方法。高三化学教师应该立足教材思想,灵活地将归纳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以促使学生“科学学习、健康学习、快乐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海龙.归纳法在化学有效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2012(07)

[2]何志敏.归纳法在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中的运用[J]学苑教育,2010(08)

[3]刘文超.浅谈归纳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希望月报,2007(03)

12.高三化学教学论文 篇十二

一、生活性让化学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化学学科本身就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如果教师善于挖掘,把单纯枯燥的化学转变为非常通俗的,就在我们身边的,能够解决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化学知识,那么学生的学习应该很感兴趣,其结果也会事半功倍。尤其是在高三这样一种以做题,讲题为主的模式下,学生更显枯燥无味。创设好生活情境来学习化学,无疑是吃饭有了好菜,菜里有了油盐。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

比如:有许多学生对蛋白质的性质中变性与盐析易发生混淆。我就对学生说,这其实是很常识性的,把鸡蛋煮熟就是变性,煮熟的鸡蛋是再也出不了小鸡了的。那么哪些物质会使蛋白质变性则更加简单,我们打针前要用酒精或者碘酒擦一下被打的地方,刚装潢房间要通风透气(排出HCHO等有毒气体),重金属盐(如Cu,Pb,Ba,Hg等盐溶液)误食后要中毒。还有一些强酸强碱等对人体有危害的都会使蛋白质变性。同学们在笑声中很快就掌握了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因为他们已经知道这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很好理解。

再比如;学生在做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时,老是答不出来,或者不能理解,我就跟他们讲:这个气密性检查其实我们都碰到过,我们骑自行车车胎坏了,修车师傅是怎样诊断哪儿坏了的?学生马上回忆,噢,是打好气后,关好气嘴,置于水中看哪处坏,哪处有气泡。那么我们装置气密性的常规检验方法也是这个道理,把其他所有的出气口全部堵死,只留下一般是最右边的一个,用导管连接深入到水中,通过改变装置内部的压强,看是否有气泡这个现象。

二、问题性多设有价值,具有对比性或递进性的系列问题,能帮助学生思考或巩固。比如:学生在解下列一道题时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烷烃分子中基团—CH3、—CH2—、、上的碳原子分别称为伯、仲、叔、季碳原子,数目分别用n1、n2、n3、n4表示。例如:2,3,4,4-四甲基己烷即CH3—CH(CH3)—CH (CH3)—C(CH3) 2—CH2—CH3,其中n1=6,n2=1,n3=2,n4=1。根据不同烷烃的组成和结构,可分析出烷烃(除CH4外)中各原子数的关系。

(1)若烷烃分子中氢原子数为n0,则n0与n1、n2、n3、n4的关系是______或______。

(2)四种碳原子数(n1、n2、n3、n4)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很多学生拿到题目的第二个问题时根本无从下手。但是如果给一些简单的问题作铺垫的话,那么就会觉得很简单。我们先来分析一下CH44个H,加一个C变成为什么会变成6个H的,学生就会思考H就是端点呀,最左与最右端没变,多一个C就多了对应的上下两个端点,以此类推n个C形成的烷烃就有2n+2个H。这道题也是这样把CH3看成是端点,先看,有n4个就有2 n4+2个CH3,再在其中插入插入后你会发现有一个就多出一个端点出来。再插入—CH2—,很明显端点数没有增加。故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为n1=2 n4+2+n3。

教师在高三习题复习的课堂教学中如能做到积极创设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样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三、情感性

用激励、唤醒、鼓舞的语言来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造发挥潜能的氛围。特别是在高三复习中,学生本身压力就很大,心理比较脆弱,来不得半点刺激。我们在改他们所做试卷时发现一些错误,我们决不能一棍子打死。要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是不知道所考知识点,还是不知道用什么知识去解答,还是因为粗心,没在意做错了,还是已经会了,但答题不规范而失分。然后我们才可以对症下药。无论怎样都要有耐心,决不能粗暴地批评或训斥。若改为用激励的语言,付出真情的语言去帮助他,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一些同学在做实验题时,总是答不全面,比如问如何从CuSO4溶液中得到CuSO4·5H2O晶体,我们有些学生就只会写冷却结晶,而事实上应该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我跟他们说,大家没填蒸发结晶,这说明大家做到很不错了,已经注意到这边5个结晶水了,但是大家没有注意个客观实际,如何能尽多结晶的出,还有仅仅结晶了,它只是沉淀在溶液下呀。同学们马上意识到少填了蒸发浓缩和过滤。

再比如,考确定溶液中是否还含有Fe3+时,同学们会写个KSCN,很显然对于一个简答题这是不全面的,我马上就引导了,这一题实质考什么,同学马上回答考Fe3+的检验,我又问Fe3+遇KSCN溶液的现象,你会不会,你不说,改卷子的老师还就认为你不会呢,是不是太亏了。学生马上意识到要把话说全。

13.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三

一、虚心学习。积极参与东城教研和本区教研,认真聆听其他老师的教材分析,精读教研员下发的每一份材料。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坚持听同组老师的课,在听课中不断的吸收养分、受到启发,在听课过程中,我及时写下自己的体会、迸发出的灵感,课下进行整理,进而丰富自己的课堂。

二、认真备课。每次备课时,我都要研究相关知识点对应的高考说明,上网搜集材料,包括教案、教学设计、学案、对应知识组块的高考题和练习题。根据高考说明的要求对网上材料进行整合,在整合过程中提升了我对高考的认识,加深了我对总复习的理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每一节课都做到目标名确,学生的知识建构也更加清晰,提高了复习效率。

三、积极增强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我尽量使我的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四、精心布置作业。认真分析学情,针对自己的学生,精心挑选习

题,分层留作业,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作做业有过程中有所收获。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感悟。让学生准备错题本,将每次考试或测验中出现的错题进行再分析,每次错题我都均坚持面批面改,不放过学生在错题解析中存在的每一个细小的问题,使每一次测验的效果最大化。在假期利用电子邮件完成作业的方式指导良好生学习,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参与的学生都反映收获很大。

14.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四

先是备战高三二测。根据以往的经验二测成绩跟高考最接近,所以大家都很重视。对我更是亚历山大,因为我们的一测考的很不理想,学生也都鼓足了劲想在二测有好的表现。于是开学初我就给孩子们定下目标,二轮复习一定要“知识结网,成绩逆袭”。选择七个要拿下五个,选做15分争取10分以上,大题是我们的弱势,但也要尽量多捡分,这样我们过二本线就不是问题。为此除了上课复习知识网路,分析典型例题,每天中午两点到两点半还坚持定时小题狂练。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在二测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我们的平均分比三本还要高出好几分,有过一本的,二本的,超额完成目标。欣喜之余,我们继续努力着。

这期间,新的考试大纲揭晓,因为有不小的改变,我们又组织了一次六校联盟的考纲交流会,化学我校是主场。为了不流于形式,我把新老考纲认认真真的比对了一下,发现其中实质性的变化,推测可能的新热点,做成PPT在会上跟兄弟学校的老师们交流。同时还请了教研室的岳老师给我们做了一场很接地气的考纲解读和高考常见评分规则的报告。会后大家都觉得很有收获。

接着又要准备学校的首届学科节,作为组长,我责无旁贷。先是召集大家献计献策,几经修改,终于定下活动方案。我们计划了五项活动,观看微电影“疯狂的化学”,做手抄报,化学趣味知识竞赛,“我眼中的化学”演讲比赛和做手工肥皂。其中最担心的是手抄报和演讲,因为怕文科学生不感兴趣,理科生又少。意想不到的是,交手抄报的文班学生占一大半,尤其是美术生,很有创意,把化学和艺术完美结合,张贴出来以后,吸引了很多学生驻足观看。报演讲的更是多达二十人,也有不少文科生。她们都用朴实而真切的语言说出了自己对化学的看法和热爱,同时也锻炼了口才和胆量。做手工皂也是异常火爆,只恨我们事先准备的材料有限。做出来的成品在政治组的跳蚤市场更是抢眼,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今年的“一师一优课”上传任务也要求在这学期完成。为了不拖我们组的后腿,忙碌备战复习的同时,我也认真准备录制了一节复习课,既达到了复习的目的,又完成了传课的任务,一举两得。同时还收到了一张去年优质课的证书,真是意外之喜。

五月十号,难得休息半天,打算给家人做顿午饭。意外的通知又到了,赴杭州进行两天的学习培训,两点多的高铁,晚上赶到。匆匆订票,收拾行李,做饭。慌乱中还把日期选错了,还好同事及时提醒,又改签了一下。做好饭扒了几口就出发了。原生态杭二中两天的学习,开阔了眼界,收获了理念。顺便还感受了一下黄昏的钱塘江和雨后的西湖。

教学的同时不忘教研。我们组这学期除了完成学校的小课题,还认真准备了一个省级课题。省课题只有一个名额,本想着竞争太激烈,希望不大,但结果出乎意料,我们报上了。当然这主要是小武的功劳,我也忍不住沾沾自喜。希望能顺利通过评审,我们就等齐心协力完成后续工作了。

读书不能拿忙当借口。除了寒假期间读的《女心理师》,这学期又读了《京华烟云》和《遇见未知的自己》,期间也断断续续读了一些《道德经》。好书真的能发人深思,只恨自己表达能力太差,书中的妙处还是大家自己去体会吧。

15.高三化学教学论文 篇十五

高三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阶段, 起着归纳、总结、综合、应用中学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高三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找出学生知识的盲点与不足进行补缺补漏, 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面对复习时间紧迫, 教学任务繁重等困难, 我们只有提高课堂效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认为:人的思维过程始终始于“问题情境”。提问教学一直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 在问与答的过程中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 这是一种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法。

二、高三复习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很多教师在高三教学实践活动中, 时常感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不高, 在一堂容量较大的复习课后, 往往出现达不到预期目标的现象。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教学方式的转变。在这几年的课改实践中, 新课改的思想深入人心。教师们在新课授课中能较好地应用和实施新课程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而到高三复习课上, 一些老师又习惯性地走回老路, 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模糊了教师的职责了——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忽略了学生在复习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更是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二是教学内容的改变。一些教师上高三复习课时, 喜欢将高一高二新课的知识点进行提炼总结, 将内容进行压缩再重新讲授。这种复习模式虽然可以覆盖较全面的知识点, 但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和小视的情绪, 降低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三、“问题探究式教学”在高三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将高三复习课的知识内容设计成几个有效的问题串, 以课堂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在探究中找出知识的薄弱环节,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再以几个深入性的问题为引导, 加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对于教师而言, 通过这种方式能准确把握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课后知识巩固上也能较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强, 以避免在已懂问题上花费过多精力, 让学生从题海中走出来却又不错过提高自身水平的知识巩固, 在减轻课业压力的同时又加强知识体系。在这种模式的复习教学下, 问题设置的技巧性与有效性是其关键所在。下面笔者将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探讨说明。

1. 递进式。

递进式问题设置是将整体教学内容表现为连续性的问题, 环环相扣, 层层剖析, 步步深入。学生沿着教师设好的阶梯拾梯而上, 思维一步一步地向纵深发展。随着问题的解决, 完成整个教学任务, 教师在其中只作必要的引导和指点。此种问题设置方式适用于较难理解的重要概念复习。例如:在复习鲁科《物质结构与性质》电负性与电离能时, 我们可以设置以下几个问题。问题1:分别说出电离能与电负性的定义。问题2:比较第二周期C、N、O三种元素的电离能与电负性。问题3:甲硅烷 (Si H4) 的结构与甲烷相似。甲硅烷能与硝酸银发生如下反应:Si H4+8Ag NO3+2H2O=8Ag↓+Si O2↓H4+8HNO3该反应中氢元素被氧化, 由此可判断电负性:Si H问题4:如图1中, 能正确表示与Si同周期部分元素的第三电离能 (I3) 与原子序数关系的是。

问题5:已知如下数据请写出HCN分子中N元素的化合价及说明判断依据。

在这几个问题中, 我们从易到难有梯度地围绕电负性和电离能这两个重要概念进行问题设置。问题1、2属于基本概念记忆, 学生能够较轻松地解决。而问题3、4、5的解决是建立在学生真正理解概念的基础上, 并能对它进行灵活应用。电负性是表示两个不同原子形成化学键时吸引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Si H4在反应中氢元素被氧化, 由此证明氢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 说明在氢元素比硅元素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更强, 所以电负性:Si<H。第一电离能是指处于基态的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 生成+1价气态阳离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许多学生对第一电离能大小排序能快速地解决, 而改成第三电离能的考查时却完全不知如何解题。这很有可能是死记硬背概念而不是真正理解。通过这个问题设置, 可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第一电离能的意义, 并懂得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 从而得出第三电离能的定义——处于基态的气态+2价离子失去一个电子, 生成+3价气态阳离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再通过分析第二周期几种元素二价离子变成三价离子稳定性 (价电子排布式) 的变化, 从而得出正确的结果。

2. 矛盾式.

2.矛盾式.从学生的心智状态出发, 根据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时可能产生的困惑, 或是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的矛盾, 从而提出系列问题。此种问题设置方式适用于对学生进行综合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问题设置。例如我们在定量实验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不断完善实验设计准确性和科学性可以设置如下问题:已知:为了测定工业纯碱中碳酸钠 (含少量NaCl) 的质量分数, 某学生设计了实验装置如图2。准确称取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的质量W1, 准确称取一定量纯碱W0并放入烧瓶中。从分液漏斗缓缓滴入稀硫酸, 待不再发生气体后。称干燥管的总质量W2, 设学生导出的计算公式为:

问题1:W2-W1表示什么?

问题2:如果不计称量误差, 该生的实验结果有无明显误差?如有, 是偏大还是偏小?请简要说明, 并提出补救措施。

通过分析计算公式, 学生不难推测出W2-W1应为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设计者的意图是利用CO2~Na2CO3的关系, 通过测定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求算参加反应的碳酸钠质量, 从而计算出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但事实上, 此实验装置图中干燥管前后质量差并不单纯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 至此矛盾产生。抓住时机, 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解决矛盾。 (1) 生成的CO2没有进行干燥其中混有H2O, 被碱石灰一同吸收, 使结果偏高; (2) 空气中的CO2和H2O, 会被碱石灰吸收, 使结果偏高; (3) 装置中残留的CO2, 无法被碱石灰吸收, 使结果偏低。为排除以上影响因素, 学生不难对实验装置图进行改造和完善, 得出了严密的定量实验装置图3。在这个解决矛盾的过程中, 学生认识到定量实验设计的严密性与准确性是其解题的关键所在, 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矛盾的产生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求知的热情。因此这种问题设置方式对于高三化学复习也是十分有效的。

(1) 吸收CO2中的H20;

(2) 防止空气中的CO2和H20进入D装置;

(3) 使装置中残留的CO2全部进入D。

高考化学是以新情景为依托, 以解决问题为目标, 综合考查学生获取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命题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关注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这种“问题化”的高三复习模式下, 教师引导学生从认知需要出发, 通过精心设计复习课的探究问题, 把学生的思维带入问题情境中, 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问题的需要, 产生一种积极探究问题的心理, 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老师的引导探究下, 能自主总结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构建出知识网络, 掌握知识迁移应用的方法, 体会到化学学科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从而实现提高高三复习课上课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徐承波, 吴俊明.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1998.

上一篇:2024基本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下一篇:自我评价如何描述自己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