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考前复习训练 变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精选4篇)
1.高考语文 考前复习训练 变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篇一
专题一 语言基础知识
练案一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一)
1.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分别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文学形象是文学理论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范畴。在黑格尔 的美学体系中,形象具有多义性。一般认为,文学形象能够使读者更加集中地欣赏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 作品里悲伤与喜悦的感情, 其中的美好和丑恶, 获得美的享受。
A.五花八门 领会 判定 从而
B.包罗万象
领会
判别
从而
C.五花八门
感受
判别
因而
D.包罗万象
感受
判定
因而
2.在下面一段话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 在唐诗的创作宗旨和思想内涵中,对其产生了 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融合,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发展道路,尤其在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多种诗歌类型中,形成了 的诗性表达。
A.渗透 潜移默化 转化 文质浑融
B.渗漏 潜移默化 转化 文质彬彬
C.渗透 耳濡目染 转变 文质彬彬
D.渗漏 耳濡目染 转变 文质浑融
3.在下面一段话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晋人书札和小品文中隽句天成,。陶渊明的诗句和文句的 ,也是这“世说新语时代”的产物。陶渊明散文化的诗句又 地影响着宋代散文化的诗派。苏、黄、米、蔡等人的书法也力追晋人萧散的风致。但总嫌 ,没有晋人的自然。
A.俯拾即是 巧妙 深深 好高骛远
B.俯拾即是 隽妙 遥遥 做作夸张
C.比比皆是 隽妙 遥遥 做作夸张
D.比比皆是 巧妙 深深 好高骛远
4.在下面一段话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阐释学的观点是,不再追求一个阐释的终点。阐释不是 ,千方百计地搜索某一种定音的标准答案,从而结束漫长的理论。即使某个时代的读者达成了评价一部作品的 ,另一个时代的阅读又可能 不同的观点。
A.披沙拣金 跋涉 共识 催生
B.拨云见雾 旅行 共识 衍生
C.披沙拣金 旅行 见解 衍生
D.拨云见雾 跋涉 见解 催生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语言是我们表达、沟通的主要工具,也是体现民族特性的重要元素。但是,人们经常会错误地使用某些词语,也会说出一些不合语法规范的句子,甚至生造出一些 的概念。因而,我们不厌其烦地制定一些语言规范,以此来维护语言的纯洁性、准确性、完整性和表现力。不过,在心理学家看来,语言的规范。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语言本能”,同时,语言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和演化规律,需尽量 一些人为干预;另一方面,语言的立法者制定一些不切实际的规定,是因为他们对现代语言科学一窍不通,且这些规定严重 了一般人的语言水平。然而,语言的规范真的毫无必要吗?心理学家虽然看到了语言发展和演化的内在规律,也注意到了语言规范对语言发展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制约,但他却忽视了规范对于语言的重要性。
A.不伦不类 可有可无 避免 贬低
B.异想天开
可有可无
取消
低估
C.不伦不类
纯属多余
避免
低估
D.异想天开
纯属多余
取消
贬低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老友晤对,促膝谈心,是很惬意的事,可以倾听,可以 ,可以辩难,可以 ,哪怕是争得脸红脖子粗,都 于友情,因为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同“圣人”谈话就不一样了。他是“圣人”,说什么都对,句句是真理。你呢,只有唯唯诺诺, ,还要时不时地恭维几句,从心理上就有一种压迫感。
A.受教 诘责 无关 洗耳恭听
B.受教 反诘 无碍 洗耳恭听
C.指教 诘责 无关 俯首帖耳
D.指教 反诘 无碍 俯首帖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
荀子曾经写了一篇较有系统的美学论文——《乐论》。他有句话说得极好:“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这话 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全面地表现生活,又要提炼地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地表现生活。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迥”。由于“全”,才能做到“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美与表现。但“全”和“粹”是 的。既去粗存精,那就似乎不“全”了,“全”似乎就不应“拔萃”,()然而,只讲“全”而不顾“粹”,这就是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只讲“粹”而不能反映“全”,又容易走上抽象的 道路;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才能以为美,正如荀子所正确地 的那样。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类比 相互冲突 浪漫主义 提出
B.运用 相互冲突 形式主义 指出
C.运用 相反相成 浪漫主义 指出
D.类比 相反相成 形式主义 提出
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矛盾之中,很难又“全”又“粹”。
B.又“全”又“粹”,那就必然陷入矛盾之中了。
C.矛盾之中,哪能做到又“全”又“粹”呢?
D.又“全”又“粹”,这不矛盾吗?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B.“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形成艺术的表现,完成艺术的美。
C.“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美,形成艺术的表现。
D.“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与艺术的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9分)
宋徽宗赵佶《瑞鹤图》里的天空,并不能称作天青色。那是一种幽蓝,深邃、迷离,具有梦幻特质的色彩。假如说范宽是以“点”来思考宇宙整体,那么宋徽宗笔下的“块”,就是对他内心世界的 ,他的许多作品,都突出着大面积的色体,如《雪江归棹图》里的皑皑雪峰、《祥龙石图》里的扭曲石面,那种面积感与立体感,平衡有度,好像是在画油画。在《瑞鹤图》里,他用一种 的蓝,为天空做大面积的 ,那种蓝,不似他的学生王希孟《千里江山图》那样明媚和跳跃,让古老的群山 ,而是一种更稳定、含蓄的蓝,一如他喜爱的汝窑天青。(),看见了宋徽宗最爱的颜色。汝窑天青釉,与《瑞鹤图》里的幽蓝天空虽然不是同一颜色,但它们都代表了宋徽宗赵佶某种对天空的依恋,因此,它们是自由的颜色,代表着宋徽宗对飞翔、速度无限的渴望。
1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在千年之后的宋代汝窑天青釉弦纹樽上
B.宋代汝窑天青釉弦纹樽,让我们在千年之后
C.宋代汝窑天青釉弦纹樽,在跨越千年之后
D.千年之后,我们在宋代汝窑天青釉弦纹樽上
11.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映射 特立独行 平涂 耳目一新
B.展现
与众不同
渲染
耳目一新
C.映射
与众不同
平涂
焕然一新
D.展现
特立独行
渲染
焕然一新
1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与《瑞鹤图》里的幽蓝天空虽然不是同一颜色,但它们都代表了宋徽宗赵佶对天空的某种依恋
B.与《瑞鹤图》里的幽蓝天空即使不是同一颜色,它们也都代表了宋徽宗赵佶对天空的某种依恋
C.虽然与《瑞鹤图》里的幽蓝天空不是同一颜色,但它们都代表了宋徽宗赵佶某种对天空的依恋
D.与《瑞鹤图》里的幽蓝天空即使不是同一颜色,它们也都代表了宋徽宗赵佶某种对天空的依恋
第三板块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一 语言基础知识
练案一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一)
1.B 解析:“五花八门”,比喻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第一处是强调黑格尔美学体系的内容丰富,而不是“变化多”或“花样多”,应使用“包罗万象”。“领会”,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感受”,受到(影响);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第二处,是说借助文学形象来体会“作品里悲伤与喜悦的感情”,应使用“领会”。“判别”,辨别(不同之处)。“判定”,分辨断定。第三处,从后面“其中的美好和丑恶”可知,应是说辨别“美好和丑恶”,使用“判别”。“从而”,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而”,表示结果。根据语境,应用“从而”。
2.A 解析:“渗透”,渗入,透过。比喻某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渗漏”,气体或液体通过孔隙流失。从主体与对象上分析,一种思想进入另一种思想,应选“渗透”。“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语境指一种思想对另一种思想渗透,从而使另一种思想发生变化。因此第二处应选“潜移默化”。“转变”,由一种情况变到另一种情况。“转化”,转移,变化。“转化”的意思包含“转变”。根据语境,第三处应用“转化”。“文质彬彬”,指人的文采和实质配合适当,形容气质温文尔雅,行为举止端正,文雅有礼貌。“文质浑融”,文华与质朴融合。根据语境,第四处应选“文质浑融”。
3.B 解析:“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根据语境,第一处应用“俯拾即是”。“巧妙”指精巧美妙;灵巧高妙。“隽妙”指隽永美妙。第二处应用“隽妙”。“陶渊明散文化的诗句”对“宋代散文化的诗派”的影响强调时间跨度,因此第三处用“遥遥”合适。“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做作夸张”,过分地夸大,不自然。第四处,与后面的“没有晋人的自然”照应的是“做作夸张”。
4.A 解析:第一处:“披沙拣金”,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拨云见雾”,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由上文“不再追求一个阐释的终点”可知,阐释不是“披沙拣金”,因此第一处应选“披沙拣金”。据此分析可排除B、D两项。“跋涉”,形容旅途艰苦,十分艰难。“旅行”,远行;去外地办事或游览。从语境分析中可知,“阐释学”的概念经历过漫长的理论探讨的过程,因而第二处应选“跋涉”。据此分析可排除C项。“共识”与“达成”搭配,而“见解”与“达成”不搭配,因此第三处选“共识”。“催生”,因为某些原因,被迫形成当前状态。“衍生”,从母体物质得到的“物质”(如经过取代或水解);演变发生。分析语境可知,对一部作品的阅读,不同的时代,读者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的观点。因而第四处应选“催生”。由此可知,A项词语全都恰当。
5.C 解析:“不伦不类”,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成样子或不规范。“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这里形容的是“概念”,应选用“不伦不类”。“可有可无”,有没有都可以,形容人或事物不重要。“纯属多余”,纯粹是多余的,指完全不必要的事物。根据语境,应选用“纯属多余”。“避免”,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防止。“取消”,使原有的制度、规章、资格、权利等失去效力。这里说的是“人为干预”,应选用“避免”。“贬低”,故意对人或事物给以较低的评价。“低估”,过低估计。根据语境,应选用“低估”。
6.B 解析:“受教”,接受教诲。“指教”,指点教导,多用于请人对自己的工作、作品提出批评或意见。语境是“老友”交谈,应选“受教”。“诘责”,质问。“反诘”,有反问的意思,但又不同于反问,它有追问、责问的意味。语境是老友争论,应选“反诘”。“无关”,没有关系;不牵涉。“无碍”,没有阻碍;没有妨碍。语境是老友之间争辩并不影响友情,应选“无碍”。“洗耳恭听”,专心地听(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俯首帖耳”,形容非常驯服恭顺(含贬义)。语境是听“圣人”说话,应选“洗耳恭听”。故选B项。
7.B 解析:第一处:美学和艺术美学,是总体及其具体分支的关系,用“运用”较为合适。第二处:该句转折,提出问题,只提到了“全”与“粹”矛盾的一面,没有提及统一的一面,所以应是“相互冲突”,而非“相反相成”。第三处:“浪漫主义”,指一种运用想象、夸张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与语段内容不匹配;“形式主义”,指一种脱离现实内容、只关注表现形式的艺术思潮,符合语段中过于讲求“抽象”“提炼”的意思。第四处:“提出”,语气普通,强调观点从无到有生成的过程,这并不是语段特别想强调的;“指出”,则强调观点及其方向立场上的正确性,观点的权威性更强,因此更符合语段末尾收束的意图。
8.D 解析:该句用到两处“似乎”,表意模糊,用以提出问题,留待后文反驳,故不可选B项和C项两个不留余地的断言。先有“全”和“粹”两个关键点,与“又‘全’又‘粹’”的要求,其并行之后才产生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故顺序上应是“又‘全’又‘粹’”在前,照应“全”“粹”,将条件更进一步,“矛盾”在后,抛出结果与问题。D项表达与衔接更恰当。
9.A 解析:画线句中,“美”与“表现”不能用同一个动词恰当地搭配,需要拆开分述;“完成”某项工作,可与“表现”搭配;“形成”某种抽象结果,可与“美”搭配;“美”应是最后结论,放在“表现”之后。
10.B 解析:前文提及了“汝窑天青”,衔接句子主语应与其有关,使得衔接更紧密,排除A、D两项。后文“看见了”的主语应是人,排除C项。
11.C 解析:“映射”意思是映照、照射,也可以指反射、反映。“展现”是指显现出,展示。在语境中,宋徽宗是通过画作反映内心世界的,并无明显、故意之意,应选择“映射”。排除B、D两项。“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这里是指“蓝”,应选择“与众不同”。排除A项。“平涂”和“渲染”都是画画技法,“渲染”是以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语境中指为画作中的天空涂上大面积的底色,这里应选“平涂”。“耳目一新”,意思是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这里未强调听见,应选“焕然一新”。
12.A 解析:“即使……”是假设关系,语境中是转折关系,排除B、D两项,“对天空”“某种”修饰宾语“依恋”而非“对天空”,因此语序应为“对天空的某种依恋”,排除C项。
2.高考语文 考前复习训练 变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篇二
语言文字应用
专题六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积累1 教材中的重点熟语汇编
1.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2.风华正茂: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3.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
4.忸怩不安:形容不大方、羞惭、不好意思的样子,心里慌乱。
5.切齿拊心:咬牙痛心,极端痛恨的样子。
6.图穷匕见:借指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露出来了。
7.变徵之声:常用来形容悲壮之声。变徵,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8.长歌当哭: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的悲愤。
9.广有羽翼:到处都有帮凶,形容势力范围广大。
10.桀骜不驯:性情倔强不驯顺。
11.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不顾惜。殒,死亡。恤,顾惜。
12.逆来顺受:对别人的欺负或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
13.摇头摆尾:形容得意或轻狂的样子。
14.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15.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完全不一样。
16.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17.一听天命:指让其自身发展,没有通过任何的帮助。
18.三差两错:比喻偶然的差错。
19.生杀予夺:指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的大权。
20.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也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21.耸入云天:形容高山或者参天巨树比云还高。
22.拔地而起:形容山峰、建筑物等陡然矗立在地面上。
23.不同凡响:形容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
24.一鼓作气:指趁劲头大的时候抓紧做,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25.混混沌沌:迷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
26.不能自已: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27.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28.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29.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夙,早。兴,起来。
30.对酒当歌:原意是人生时间有限,应该有所作为。后也用来指及时行乐。
31.周公吐哺:周公在吃饭时曾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唯恐因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人才。后用作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范。
32.天朗气清:形容天空晴朗,空气清新。
33.惠风和畅:柔和的风,使人感到温暖、舒适。
34.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35.游目骋怀: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36.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
37.俯仰之间:形容时间很短。
38.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2019全国卷Ⅲ第17题]
39.旌旗蔽空:旌旗,各种旗子,这里特指战旗。战旗遮住了天空。形容军队数量众多,阵容雄壮整齐。
40.横槊赋诗:横着长矛而赋诗。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
41.逝者如斯:时间就像这奔腾的河水一样,不停地流逝。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42.明月清风: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43.责无旁贷:贷,推卸。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44.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45.气壮山河: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壮豪迈。
46.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
47.繁芜丛杂:丛生的杂草多而乱。形容内容、文字或种类繁多杂乱。
48.豁然开朗:形容环境由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形容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豁朗。
49.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
50.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
51.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52.敛声屏气:抑制语调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53.顾盼神飞:左右顾视,目光炯炯,神采飞扬。
54.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
55.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
56.少不更事:指人年纪轻,经历的事不多,缺少经验。
57.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
58.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
59.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义)。
60.不寒而栗: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61.遍体鳞伤:满身都是像鱼鳞一样密集的创伤,形容伤势非常重。
62.赤手空拳:形容两手空空,没有任何可以凭借的东西。
6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上万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64.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65.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66.各抒己见: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67.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68.撒手人寰:指离开人世,即死亡。
69.畏葸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70.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
71.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
72.在所不辞:决不推辞(多用在冒险犯难)。
73.鳏寡孤独:泛指没有或丧失劳动力而又无依无靠的人。
74.古陌荒阡:荒郊野外,人烟稀少的纵横小路。
75.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泛指烦琐多余的事项。
76.当之无愧:担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77.自投罗网:自己投到罗网里去。比喻自己上当,或掉入别人的圈套中。
78.灰飞烟灭:比喻人或事物迅即消失。
79.春寒料峭:形容初春的寒冷。
80.金戈铁马:金属制成的兵器,披有铁甲的战马,借指威武雄壮的军队,也指战争或其他军事行动。
81.礼尚往来: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现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也对你怎么样。
82.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
83.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84.归根结底:归结到根本上。
85.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的问题。
86.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87.垂暮之年:垂,将,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或已接近人之晚年。
88.风和日丽:天气晴朗暖和(多用于春天)。
89.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
90.刎颈之交:指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91.肝脑涂地:原指在战乱中惨死,后指牺牲生命。
92.天理昭然: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93.逼上梁山:借指被迫进行反抗或不得不做某种事。
94.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95.钟鸣鼎食:敲着钟,列鼎而食,旧时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
96.逸兴遄飞:指超逸豪放的意兴勃发飞扬。
97.形影相吊:身体和自己的影子相互慰问,形容孤独。
98.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
99.朝不保夕:保得住早上,不一定保得住晚上,形容情况危急。
100.锱铢必较: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要计较,原形容办事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现多形容过于吝啬或气量小。
101.点石成金: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
102.得鱼忘筌:比喻达到目的以后就忘了原来的凭借。
103.回肠荡气: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
104.吞言咽理:指不敢声张和申辩。
105.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辞藻华丽。
106.青天白日:白天(含强调意)。
107.模棱两可:对事情不置可否,这样也行,那样也行,没有明确的态度或意见。
积累2 常见易混实词辨析
1.爱好/嗜好
“嗜好”一般做名词,“爱好”除做名词外还可以做动词。“嗜好”指特殊的爱好(多指不良的)。
2.安静/宁静
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的过程。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而“安静”多指没有声音或吵闹的环境。
3.黯然/岸然
“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岸然”指严肃或高傲的样子。
4.把戏/伎俩
前者除“杂技”的意思外,多用来指花招儿、蒙蔽人的手法。后者指不正当的手段(贬义色彩浓厚)。
5.轻率/草率
二者都有“随便”的意思。“轻率”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草率”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例句:他轻率地做出了分散突围的决定。//他草率地安排了一下工作,就回家了。
6.流传/留传
“流传”多指事迹、作品、消息等传下来或传播开。如“大禹治水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留传”是“遗留下来传给后代”的意思,侧重于时间上的传承。如“祖辈留传下来的秘方”。
7.颁布/公布
“颁布”指公布(法令、条例)。“公布”指(法律、命令、文告、通知事项等)公开发布,使大家知道。
8.截止/截至
“截止”指(到一定期限)停止,强调停止,如“报名在昨天已经截止”。“截至”指截止到(某个时候),强调时间,后必须带表时间的宾语,如“报名日期截至下个月底”。
9.暴发/爆发
“暴发”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如“暴发户”;也指突然发作,如“山洪暴发”。“爆发”指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如“火山爆发”;也指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如“爆发革命”。
10.度过/渡过 过度/过渡
“度过”用于时间,如“度过假期”。“渡过”指由此岸到彼岸。“过度”指超过适当的限度,如“过度疲劳”。“过渡”指事物由一个阶段或一种状态逐渐发展变化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或另一种状态,如“过渡时期”。
11.制约/约束[2019全国卷Ⅰ第17题]
“制约”指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约束”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12.边缘化/私人化[2019全国卷Ⅰ第17题]
“边缘化”指使靠近边缘;使处于不重要的地位。“私人化”指事物向个人的方向发展变化,事物逐渐变得属于个人所有,而非大众共有。
13.申明/声明
“申明”指郑重说明,如“申明理由”。“声明”做动词时指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用于正式场合),如“声明立场”;做名词时指声明的文告,如“发表联合声明”。
14.贯串/贯穿
“贯串”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如“这个小说的各篇各章都贯串着一个基本主题”;也指“连贯”,如“这篇文章前后意思贯串不起来”,强调连缀性。“贯穿”指穿过、连通,如“这条公路贯穿本省十几个县”;也指贯串,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如“团结协作的精神贯穿整个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强调“穿过其中”。
15.开辟/开拓
“开辟”强调从无到有地创建,常说“开辟航线”。“开拓”是从小到大地发展、扩大,如“开拓新局面”。
16.发愤/发奋
“发愤”指因不满而决心努力改变现状,如“发愤图强”。“发奋”指振作起来,开始行动,如“发奋努力”。
17.编辑/编撰/编纂
“编辑”主要指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编撰”指编纂、撰写。“编纂”指编辑(多指资料较多、篇幅较大的著作)。
18.审定/审订
“审定”指经过审查之后做出决定,如“审定计划”。“审订”指审阅修订,如“审订书稿”。
19.推脱/推托
“推脱”指推卸、开脱,其对象是指与自己有关的事,多为责任、错误等。“推托”指借故拒绝或推辞,其对象是指别人请求的事。
20.庇护/袒护
“庇护”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袒护、保护,如“庇护坏人”。“袒护”指对错误的思想行为无原则地支持或保护,如“袒护孩子不是爱孩子”。
21.界限/界线
“界限”指不同事物的分界,也指尽头处,限度,多用于抽象事物。
例句:知识是没有界限的。
“界线”一般指两个地区分界的线,多用于具体事物。
例句:两省之间的界线是长江。
22.辩驳/辩论/辩白/辩解
“辩驳”指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辩论”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辩白”指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辩解”指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解释。
23.扶养/抚养/赡养
“扶养”侧重于养活。“抚养”除“养活”的意思外,还包括教养、爱护的意思,用于长辈对晚辈的爱护和教养。“赡养”指供给生活所需,特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上和生活上进行帮助。
24.国事/国是
“国事”指国家大事,可以泛指一切跟国家有关的事情。
例句:挪威王国国王哈拉尔五世将于10月11日至20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国是”指国家大计,国家的大政方针,多用于书面语。
例句:习近平总书记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人民大会堂共商国是。
用“国是”的地方一般也可用“国事”,但用“国事”的地方不一定可用“国是”,比如较具体的事务就不能用“国是”。
25.功夫/工夫 功效/工效
“功夫”一般说的是本领、造诣。
例句:这幅字的功夫很深。
“工夫”一般用来指时间(指占用的时间)。
例句:他三天工夫就学会了游泳。
“功效”指功能、效率,如“立见功效”。“工效”指工作效率,如“提高工效”。
26.表扬/表彰
“表扬”的对象一般是好人好事,“表彰”的对象是伟大功绩或壮烈事迹等。“表扬”的方式较随便,可书面,可口头;“表彰”的方式较严肃、庄重,往往要做决定,授予称号、勋章,建纪念碑等。
27.营利/赢利
“营利”指主观上谋求利润。
例句:不能只图营利,不顾信誉。
“赢利”可做名词“利润”讲,做动词时侧重于客观上获得利润。
例句:企业只有赢利,才能发展。
28.形迹/行迹
“形迹”多用来指举动和神色,如“形迹可疑”;也用来指痕迹、迹象,如“不留形迹”。“行迹”指行动的踪迹,如“行迹无定”。
29.原形/原型
“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或本来面目,含贬义。“原型”指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30.赔偿/补偿
“赔偿”指因自己的行动使他人或集体受到损失而给予补偿。“补偿”指抵消(损失、消耗),补足(缺欠、差额)。
31.误解/曲解
“误解”做动词时指理解得不正确,做名词时指不正确的理解。“曲解”指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多指故意地)。
32.溶化/熔化/融化
“溶化”,一是化学用语,指固体的溶解;二是指冰、雪等物质变成水。其中后一个意思与“融化”相同。“熔化”是物理用语,指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变成液体。“融化”可以指冰、雪等物质变为水,但更多地用于抽象的事物。
33.施行/实行
施行:①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②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如“施行手术”。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如“实行改革”“实行承包责任制”。
34.义气/意气
做名词时,“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重义气”“义气凛然”等。“意气”指意志、志趣、性格、气概,也指由于主观和偏激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相投”“意气风发”“意气用事”等。
35.体察/体恤
“体察”指体验和观察,宾语多是生活情况等。“体恤”指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给以同情、照顾,宾语多为人。
例句:领导干部应当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真正做到体察民情、体恤百姓。
36.振荡/震荡
“振荡”主要是物理用语,指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或电流的周期性变化,不要把它和“振作”“振奋”等的意思相联系。“震荡”指外力引起的动荡,也指精神上受到重大影响,不能平静。如“回声震荡”“社会震荡”等。
37.作客/做客
“作客”指寄居在别处,如“那两年他在广州作客”“作客他乡”等。“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如“昨天我在亲戚家做客”。
38.漫延/曼延/蔓延
“漫延”常形容水向周围扩展。“曼延”指连绵不断地向远处延伸(多用于山脉、道路)。“蔓延”则指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既可以指抽象事物,也可以指具体事物。
39.抚育/哺育/抚恤
“抚育”指照料、教育儿童,使健康地成长,或照管动植物,使很好地成长。“哺育”指喂养,比喻培养。“抚恤”指(国家或组织)对因公受伤或致残的人员,或因公牺牲以及病故的人员的家属进行安慰并给以物质帮助。
40.接受/接收
“接受”指对事物容纳而不拒绝或收取(给予的东西),如“接受意见”“接受礼物”。“接收”指收受、接纳和根据法令把机构、财产等拿过来,如“接收无线电信号”“接收遗产”。前者的使用范围和适用对象较广泛。
41.违反/违犯
“违反”指不遵守、不符合(法则、规程等),如“违反纪律”“违反政策”。“违犯”指违背和触犯(法律等),如“违犯法规”。
42.权力/权利
“权力”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权利”与“权益”相同,跟“义务”相对,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
43.充斥/充满/充溢
“充斥”指充满、塞满(含厌恶意)。“充满”泛指填满或充分具有,如“眼里充满泪水”“充满激情”。“充溢”指充满、洋溢,如“脸上充溢着幸福的笑容”。
44.筹备/准备
“筹备”指为进行工作、举办事业或成立机构等事先筹划、准备,程度比“准备”更加周到,更加全面,多指重大的事情。“准备”指预先安排或筹划,多针对一般行动。此外,“准备”还有打算的意思,如“春节我准备回家”。
45.踌躇/犹豫/迟疑
“踌躇”着重指在具体行动上拿不定主意,多用于书面语。“犹豫”泛指拿不定主意,多指内心活动,有时也指行动,可用于书面语,也可用于口语。“迟疑”往往从时间角度来说,指在应该拿定主意的时候拿不定主意。
46.草拟/起草
“草拟”指起草、初步设计。“起草”指打草稿,使用范围较“草拟”广。
47.遏止/遏制
“遏止”是阻止,对象多是战争、暴动、洪流等来势凶猛而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遏制”是制止、控制,使不发作,对象多是情绪,有时也指某种力量。
48.干涉/干预
“干涉”着重于强行参与,横加阻挠,多指采用粗暴强硬的手段过问或制止,迫使对方服从,如“互不干涉内政”。“干预”着重于过问别人的事,如“事涉隐私,不便干预”。
49.查看/察看
“查看”指检查、观察(事物的情况)。“察看”指为了解情况而细看。
积累3 常见易混虚词辨析
1.不必/未必
词形相近,词义完全不同。“未必”是“必定”的否定,意思是不一定。“不必”是“必须”的否定,意思是不需要、用不着。
例句:他未必去(他不一定去)。∥他不必去(他用不着去)。
2.径直/径自/竟自
“径直”修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不间断。“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竟自”,竟然,多用于表现人们对某人做事的结果感到意外。
例句:你径直写下去吧,等写完了再讨论。∥他没跟家人商量,径自辞职办起了一个书画社。∥没有人教他,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竟自学会了画画。
3.按照/依照
二者都可以做介词。“按照”重在引出动作行为的凭借和根据,如“按照事实说话”。“依照”重在强调以某事物为根据照着进行,如“依照原样复制一件”。
4.固然/虽然
“固然”侧重于承认某个事实。“虽然”侧重于让步转折。“虽然”用在主语前面或后面,比较自由,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与其呼应。“固然”则很少用于主语前。
5.即使/尽管/虽然
“即使”表示的情况一般是假设性的,“尽管”和“虽然”都表示一种事实。
例句:即使条件再差,我们也要完成任务。∥尽管(虽然)条件很差,我们还是完成了任务。
“尽管”和“虽然”的后面可以用连词(如“可是、但是、然而”等)呼应,“即使”则不能。
例句:尽管(虽然)很晚了,可是(但是)他还不肯离开。∥即使再晚,他也不会离开。
6.尽管/不管
“尽管”表示一种事实,后面不能用表示任指的词语。“不管”表示一种假设,后面可以用表示任指或选择的词语。
例句:尽管下这么大的雨,我还是要去。∥不管下多么大的雨,我都要去。
7.何必/何苦
二者都是副词。“何必”指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例句:你何必跟她过不去呢?
“何苦”,何必自寻苦恼,指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
例句:你何苦在这件小事上伤脑筋呢?
8.还/又
二者都可以表示动作再一次出现,但“还”主要表示未实现的动作,“又”主要表示已实现的动作。
例句:他昨天来过,明天还来。∥他昨天来过,今天又来了。
9.未免/不免
未免:副词,表示不以为然,意在否定,但语气比较委婉。常跟程度副词(如“太、过分、过于、不大、不够、有点、有些”等)以及数量词(如“一点、一些”等)合用。
例句:内容不错,只是篇幅未免太长。
“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侧重在评价。“不免”则表示客观上的不容易避免,免不了。
例句:旧地重游,不免想起往事。
10.何曾/何尝
二者都是副词。“何曾”指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
例句:我何曾忘记过家乡的一草一木?
“何尝”指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或并非。
例句:我何尝不想去,只是没有时间罢了。
11.往往/常常
“往往”是对于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用于主观意愿。“常常”单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意愿。因此,“常常”可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不能。
例句:请你常常来。∥我一定常常来。∥他希望常常去。(这几句里的“常常”都不能换成“往往”)
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或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
例句:每逢节日或星期天,我们往往到厂里去演出。∥我们常常演出。∥小刘往往一个人上街。∥小刘常常上街。
12.一概/一律
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
例句:过期一概(一律)作废。∥后勤问题一概(一律)由老赵负责。∥一律凭票入场。∥麦收回来的同志一律休息两天。
13.以致/以至
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大多是不好的或说话人所不希望的结果)。
例句: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致几个月都下不了床。∥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以致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以至:①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
例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②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例句:他非常用心地写生,以至野地里刮起大风来也不理会。
也可以说“以至于”。
例句:他读得很熟,以至于能背诵全文。
14.从而/进而
从而: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相当于“因此就”。
例句:由于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为城乡物资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进而:连词,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
例句:先提出计划,进而落实实施措施。
15.基于/鉴于
二者均可做介词。基于:根据。
例句:基于上述理由,我不赞成他当班长。
鉴于:表示以某种情况为前提加以考虑。
例句:鉴于党的领导地位,更加需要对党员提出严格的要求。
16.暂且/姑且/权且
三者意思均表示暂时。“暂且”重在强调时间短暂。
例句:你暂且在这里住一宿,明天再去宾馆。
“姑且”重在强调让步。
例句:姑且承认你说的都在理,但无论如何你也不应该打人。
“权且”重在强调迫不得已。
例句:吃几片饼干权且充饥。
17.继而/既而
二者都是连词。“继而”表示紧随在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
例句:人们先是一惊,继而哄堂大笑。
“既而”表示上文所说的情况或动作发生之后不久。
例句:先是惊叹,既而大家一起欢呼起来。
18.大抵/大概
“大抵”能表示数量范围,有“大半”“大部分”之意,而“大概”却只是表示约数。在表示估计语气的时候,“大抵”重在肯定,“大概”重在猜测。
例句: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那道题大概很难。
19.以及/乃至[2020全国卷Ⅱ第17题]
以及: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以及”前面往往是主要的)。乃至:甚至,强调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
20.尚且/仍然[2020全国卷Ⅱ第17题]
尚且: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表示进一层的意思。仍然:表示情况持续不变或恢复原状。
积累4 常见近义成语(熟语)辨析
1.安之若素/随遇而安
均能表示对任何遭遇都能安然处之的意思。前者多指处于困境,仍能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后者强调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2.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但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弄颠倒了;后者强调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形容轻重倒置。
3.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都表示病情严重,无法医治。前者偏重于“病”,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后者偏重于“救”,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不刊之论/不易之论
都有不能改变的言论之意。前者强调言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刊:古代指削除错字),后者强调言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
5.不胫而走/不翼而飞
均可形容消息、言论等传布迅速,但后者还多用于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6.饱经沧桑/饱经风霜
都指阅历深。前者侧重于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后者则侧重于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7.不堪设想/不可思议
都有不能想象之意。但前者适用于严重的、不良的后果,后者一般适用于奇妙深奥的、不能理解的事情或道理。
8.参差不齐/良莠不齐
都指不整齐。前者指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致。后者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9.如虎添翼/为虎添翼
前者形容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也形容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后者则比喻帮助恶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10.另眼相看/刮目相看
都有特别看待之意。但前者做横向比较,表示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对某个人或某种人的看法不同于一般;后者做纵向比较,表示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11.风言风语/流言蜚语
都表示没有根据的话。前者还指私下里议论或暗中散布某种传闻,后者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
12.耸人听闻/骇人听闻
都含有使人听了吃惊的意思。“耸”,引起注意;使人吃惊。其区别在于,用“耸人听闻”时,所说的是故意夸大了的事,甚至未必是事实,说者的目的就是要使人震惊;用“骇人听闻”时,说明发生的事是事实,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13.挥金如土/一掷千金
都形容极度挥霍。前者偏重于对钱财的轻视、毫不在乎,后者偏重于一次花费过多。
14.恋恋不舍/流连忘返
都有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前者适用范围广,可指一切所留恋的人、事、景等;后者则侧重于对景物的留恋。
15.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都有规矩老实的意思。前者指守本分,不做超出本分的事;后者则多指拘泥于旧的准则,不敢稍做变通。
16.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都有自成一套,提出的主张与众不同的意思。前者偏重于显示差异,与一般不同;后者偏重于创造出独特的风格,自成一家。
17.博闻强识/见多识广
都含有见识广的意思。前者偏重于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后者偏重于阅历深,经验多。
18.大公无私/铁面无私
都表示没有私心。前者表示一心为公或处理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后者指公正严明,不讲情面。
19.得寸进尺/得陇望蜀
都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前者侧重逐步紧逼,要求越来越多;后者强调的是得到这个,还想那个。
20.阿谀逢迎/趋炎附势
都有巴结奉承之意。前者指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后者指奉承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21.耳闻目睹/耳濡目染
都有耳朵听到、眼睛看到的意思。前者强调亲耳听见,亲眼看见,受没受到影响则不管;后者强调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22.防患未然/未雨绸缪
都表示事前做好准备。前者强调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后者重在做好准备。
23.孤注一掷/破釜沉舟
都有最后拼一下以求胜利的意思。前者比喻在危急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后者则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多含褒义。
24.固执己见/一意孤行
都有不听劝告的意思。前者的侧重点在于顽固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后者的侧重点在于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25.故步自封/抱残守缺
前者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后者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26.厚颜无耻/恬不知耻
都指不知羞耻。前者强调脸皮厚;后者强调做了坏事满不在乎,不以为耻(恬:满不在乎,坦然)。
27.巧夺天工/鬼斧神工
都有技艺高超巧妙之意。前者强调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后者强调非人工所能做到。
28.谈笑风生/谈笑自若
都有谈话时有说有笑的意思。前者表示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多用于形容平时谈话;后者表示说说笑笑,跟平常一样,多指在紧张或危急情况下的谈笑。
29.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都含有应该承担、不能推辞的意思。前者偏重于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后者偏重于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贷:推卸)。
30.每况愈下/江河日下
都有越来越坏的意思。前者偏重于笼统地表示情况越来越坏,后者偏重于指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31.瑕不掩瑜/瑕瑜互见
都表示同时具有优点和缺点。前者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后者比喻有缺点也有优点,优缺点没有主次之分。
32.销声匿迹/偃旗息鼓
前者多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后者多指停止战斗,也指停止批评、攻击等。
33.斑驳陆离/光怪陆离
适用对象有区别。前者只用来形容色彩繁杂;后者除形容色彩繁杂外,还可以用于形容现象奇异。
34.置若罔闻/置之度外
前者指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后者指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35.一挥而就/一气呵成前者指写字、写文章、绘画,很敏捷地完成;后者形容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还可以用来形容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36.异彩纷呈/奇光异彩[2020全国卷Ⅰ第17题]
前者指奇异的光彩纷纷呈现,也形容新奇的事物纷纷涌现。后者指奇妙的不同一般的光芒和色彩。
37.一脉相承/互为一体[2020全国卷Ⅲ第18题]
前者指由一个血统或派别世代传承下来。泛指思想、文化、学术等的继承关系。后者表示彼此为一个整体。
积累5 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1.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安步,缓缓步行。常误用为“步行走路”。
2.白头如新: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形容交情不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为“到老了还像当初一样”。
3.百里挑一:一百个里挑选出一个,形容十分出众。不能形容“人才极其缺乏”。
4.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常误用为“不可靠,不真实”。
5.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出自“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指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不是“生活困顿、拮据”的意思。
6.表里山河:外有高山,内有大河。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7.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区别“不负众望”。
8.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9.不寒而栗: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形容非常害怕,而不指寒冷。
10.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常误用为“做事不动脑子”。
11.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不能误作“不可理解”之意。
12.不名一文:一个钱也没有。形容人贫穷到了极点。名,占有。
13.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不能理解为“文章的好或坏”。
14.不为已甚: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
15.不学无术:不是“不学习没有技术”,而是没有学问、没有能力。
16.惨淡经营: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17.城下之盟:因无力抵抗到了城下的敌军而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多指不平等的)。
18.大动干戈: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
19.大而化之:现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常误用为“把大的化成小的”。
20.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21.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常误用为“进入房屋等具体行为”。
22.吊民伐罪:慰问受苦的民众,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23.耳软心活:指没有主见,容易轻信别人的话。
24.逢人说项:比喻到处为某人某事吹嘘,说好话。不是“到处说人坏话”。
25.付之一笑:一笑了之,表示毫不介意。常误用为“形容人和蔼可亲的样子”。
26.高山仰止:比喻对有气质、有修养或有高尚品德之人的崇敬和仰慕。
27.高屋建瓴:“建”不是“建造”而是“倾倒”,即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
28.功高不赏:不是“有大功劳不用奖赏”,而是功劳极大,无法赏赐。形容功劳之大。
29.画地为牢: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之内活动。不是“实行地方保护主义”的意思。
30.急不择言:急得来不及选择词语,形容说话十分急迫或紧张。
31.计日程功: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常误用为“指进程”。
32.见贤思齐:见到贤能的人就想向他看齐。
33.匠遇作家:“作家”不是“搞文学创作之人”,而是能手、行家。该成语比喻双方本领不相上下。
34.借箸代筹:比喻从旁为人出主意,计划事情。常误用为“指借助别人的力量”。
35.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不能理解为“事物具体而细小”。
36.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不能理解为“传播声音(空谷传声)”。
37.洛阳纸贵:源于《晋书·文苑传》,左思《三都赋》写成以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都因此涨价了。借指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38.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不爽”是没有差错的意思。常误用为“多次尝试都不成功”。
39.面有菜色: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
40.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41.木人石心: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不是“蠢笨、迟钝”的意思。
42.目光如炬:形容见识远大。不能理解为“目光炯炯有神”。
43.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常误用为“形容久别重逢或不期而遇”。
44.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不用来形容“变化莫测”。
45.期期艾艾:形容口吃。不能理解为“懦弱、犹豫或吞吞吐吐等”。
46.气冲斗牛:形容气势或怒气很盛。常误用为“形容豪气万丈、扬眉吐气”。
47.求全责备: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不能理解为“对人的责备”。
48.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体,体验,实行。
49.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常误用为没有长处。长物,原指多余的东西,后也指像样儿的东西。
50.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51.首当其冲:冲,要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不能仅将它理解为“首先、第一个”。
52.谈笑自若:说说笑笑,跟平常一样(多指在紧张或危急的情况下)。常误用为“兴致很高,谈笑风生”。
53.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极点。只能形容人的态度,不能形容事情的性质;只表示痛恨,不表示痛心。
54.屠龙之技:比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含贬义。
55.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56.文恬武嬉:文武官吏一味贪图享乐,不关心国事的腐败现象。
57.无动于衷: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不受感动。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常误用为“不动声色”。
58.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59.下车伊始:旧指官吏初到任所,现指刚到一个新地方或新工作岗位。伊,文言助词;始,开始。
60.心有余悸: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不能凡表示害怕就用此语。
61.形影相吊:身体和自己的影子相互慰问,形容孤独。不能理解为“彼此关系好,常相伴(形影不离)”。
62.雅俗共赏:文化高的人和文化低的人都能欣赏。
63.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
64.再作冯妇:“冯妇”不是女子,而是一个人名。比喻再干旧业。
65.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常误用为“形容人的站相或走相”。
66.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儿不管,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不能理解为“不放在心上(置之度外)”。
67.诛心之论:揭穿动机的批评。不能理解为“不好的言论”。
68.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多误用为“不合群”。
69.纵横捭阖:指在政治上、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常误用为“往来奔驰,没有阻挡”。
积累6 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1.暗室亏心:在暗中做见不得人的亏心事。(贬义)
2.别出机杼: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独到,指写作不因袭前人,另辟新路。(褒义)
3.不苟言笑: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人态度庄重严肃。(褒义)
4.藏头露尾:形容说话办事露一点儿留一点儿,不完全表露出来。(贬义)
5.陈陈相因:陈,旧;因,沿袭。国都粮仓里的米谷,一年接一年地堆积起来。后用来指沿袭老一套,没有改进。(贬义)
6.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贬义)
7.大言不惭:说大话而毫不感到难为情。(贬义)
8.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褒义)
9.弹冠相庆:指一个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贬义)
10.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贬义)
11.吠形吠声:一只狗看到影子叫起来,很多狗也跟着乱叫。比喻不明察事情的真伪而盲目附和。(贬义)
12.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褒义)
13.负隅顽抗:负,依靠;隅,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坏人)凭借险要的地势等条件顽固抵抗。(贬义)
14.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贬义)
15.刚愎自用:愎,乖僻、执拗。倔强固执,自以为是。(贬义)
16.隔岸观火:隔着河看人家着火。比喻见人有危难不援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贬义)
17.沽名钓誉:沽,买;钓,比喻用手段猎取(名利)。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谋取名誉。(贬义)
18.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贬义)
19.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贬义)
20.沆瀣一气:泛指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贬义)
21.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贬义)
22.好为人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贬义)
23.呼朋引类:呼,叫;引,招来;类,同类。招引同类的人,多指坏人结成一伙做坏事。(贬义)
24.画虎类犬:类,像。画老虎不成,却像狗。比喻模仿得不到家,反而弄得不伦不类。(贬义)
25.见微知著:微,微小;著,明显。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褒义)
26.侃侃而谈:侃侃,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形容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褒义)
27.狂犬吠日:疯狗对着太阳乱叫。比喻坏人不自量力地叫嚣或坏人诋毁好人。(贬义)
28.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贬义)
29.名不虚传:虚,假。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褒义)
30.名噪一时:一时名声很大,受到广泛的重视。(褒义)
31.墨守成规: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贬义)
32.沐猴而冠:比喻表面上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贬义)
33.前倨后恭:之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前后截然不同。(贬义)
34.黔驴技穷:借指仅有的一点儿本领也用完了。讽刺一些虚有其表、外强中干、无德无才的人。(贬义)
35.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不能用来赞美选手们的辩论技巧。(贬义)
36.穷兵黩武:穷,竭尽;黩,随便,任意。使用全部武力,任意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贬义)
37.趋之若鹜: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贬义)
38.人满为患:因人多造成了困难。强调人多带来坏处。(贬义)
39.闪烁其词:形容说话吞吞吐吐,遮遮掩掩。(贬义)
40.神气活现:表现出得意或傲慢的神态。(贬义)
41.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形容某种言论十分嚣张。(贬义)
42.拾人牙慧: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比喻拾取别人的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贬义)
43.狼奔豕突:狼和猪东奔西跑,形容成群的坏人乱窜乱撞。(贬义)
44.始作俑者: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贬义)
45.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也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贬义)
46.死得其所:指死得有意义,有价值。常误用为“形容罪有应得”。(褒义)
47.死灰复燃: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贬义)
48.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多指夸张的或不切实际的。(贬义)
49.添枝加叶: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不能用来称赞他人。(贬义)
50.投桃报李: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拿李子给予回赠。泛指友好往来或互相赠答。(褒义)
51.瓦釜雷鸣:比喻无才无德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贬义)
52.蔚然成风:指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褒义)
53.乌合之众:像暂时聚集的一群乌鸦。指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人。(贬义)
54.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
55.虚怀若谷: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十分谦虚。(褒义)
56.煊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很大,势力很盛。(贬义)
57.一唱一和:比喻互相配合,互相呼应。(贬义)
58.一团和气:指态度温和而缺乏原则。(贬义)
59.衣冠楚楚:形容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贬义)
60.颐指气使: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贬义)
61.以邻为壑: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贬义)
62.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贬义)
63.意气用事:只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不表示“讲义气重感情”。(贬义)
64.游手好闲:指人游荡成性,不好劳动。(贬义)
65.有口无心:多指话虽不好听,却并无恶意。(褒义)
66.有恃无恐:恃,仗恃,依靠;恐,害怕。因有所倚仗而无所畏惧或顾忌。(贬义)
67.余勇可贾:还有剩余力量可以使出来。(褒义)
68.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大量出现。(褒义)
69.欲盖弥彰: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贬义)
70.越俎代庖: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贬义)
71.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贬义)
72.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褒义)
73.坐而论道:指空谈大道理。(贬义)
积累7 易误用对象的成语
1.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常误用为“形容具体事物速度快”。
2.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3.半老徐娘:指已到中年尚有风韵的妇女。
4.半青半黄:指庄稼半熟半不熟,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常误用为“形容人因饥饿、激动或愤怒而脸色不好”。
5.比翼齐飞:比喻夫妻恩爱,朝夕相伴。也比喻互相帮助,共同前进。常误用为“形容两个齐头并进的人”。
6.毕其功于一役:将本应分期分批做完的事情在一次行动中完成,也用来形容急于求成。
7.敝帚自珍: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8.不耻下问: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9.不可磨灭:磨灭,消失。永远消失不了。指事迹、言论等将永远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与痕迹、印象、功绩、事业、道理等搭配,若与情感、友谊搭配则错。
10.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11.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被人误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
12.乘龙佳婿: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现也用作称赞别人的女婿。
13.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一般指技能,不形容文笔。
14.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精力充沛。
15.大家闺秀:旧指世家望族中有才德的女子。也泛指有钱有势人家的女儿。
16.待字闺中:字,许配;闺,女子卧室。留在闺房之中,等待许嫁。旧指女子成年待聘。
17.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18.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
19.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还贴近耳朵提醒、叮嘱。形容恳切地教导。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
20.绠短汲深:比喻能力薄弱,难以胜任艰巨的任务(多用作谦辞)。
21.恭敬不如从命:多用在对方对自己客气,虽不敢当,但不好违命。
22.瓜田李下:泛指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23.挂一漏万:形容列举不全,遗漏很多。
24.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25.管窥之见:比喻短浅的见识。
26.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常用来形容书法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
27.含饴弄孙:嘴里含着糖逗小孙子。形容老年人闲适生活的乐趣。
28.汗马功劳:指战功,后也泛指大的功劳。
29.汗牛充栋:用牛运书,牛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书籍极多。它只能指书多,不能形容其他东西多。
30.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丰富繁多。不能指产品。
31.鹤发童颜:形容老年人神采奕奕,精神焕发。
32.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仿佛叫他一声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
33.花前月下:指环境美好,适于男女幽会、谈情说爱的地方。
34.花信年华:花信,开花时期,花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年轻貌美之时。
35.黄童白叟:黄发儿童,白发老人。泛指老人与孩子。
36.挥洒自如:比喻写文章、画画运笔自如,不拘束,不可用于举止风度。
37.豁然开朗: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开阔了思路,领悟了道理。不能用来形容人的性格。
38.祸起萧墙: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屏风)。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泛指内部发生祸乱。常误用为“形容外部矛盾,或兵临城下,祸从天降”。
39.金童玉女:道家指侍奉仙人的童男童女。后泛指天真无邪的男孩女孩。
40.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
41.滥竽充数: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借指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42.劳燕分飞:比喻人别离(多用于夫妻)。
43.力薄才疏:力量和才能都很有限。多用作谦辞。
44.连枝同气:比喻同胞兄弟姐妹或情如兄弟的亲密关系。
45.两小无猜:男女小的时候在一起玩耍,天真烂漫,没有猜疑。
46.鳞次栉比:栉,梳篦的总称。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等密集。
47.六尺之孤:六尺,古代尺短,“六尺”形容个子未长高;孤,死去父亲的小孩。指没有成年的孤儿。
48.漏网之鱼:逃脱渔网的鱼。比喻侥幸逃脱的罪犯或敌人等。
49.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用于人、马、车、船等。
50.马齿徒增: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
51.门户之见:学术、艺术等领域中由宗派情绪产生的偏见。
52.门墙桃李: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
53.绵薄之力:微不足道的力量
。指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谦辞。
54.莫逆之交: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要好。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55.牛衣对泣: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56.藕断丝连:藕已折断,但还有许多丝连接着未断开。比喻表面上好像已断了关系,实际上仍然挂牵着。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
57.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58.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59.琵琶别抱:旧时指妇女弃夫改嫁。
60.牝鸡司晨: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牝鸡,母鸡。
61.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
62.千虑一得:指平凡人的考虑也会有可取的地方。也用为发表意见时自谦的话。
63.秦晋之好:秦、晋两国国君世代互相婚嫁。现泛指两家联姻。只适用于婚姻。
64.琴瑟之好:琴瑟,古乐器名,比喻夫妇。比喻夫妻间感情和谐。
65.青梅竹马: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放在跨下当马骑的竹竿。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游戏的样子。现多指夫妻俩或恋人从小就相识。
66.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形容罪行很多,难以说完。
67.屈尊纡贵:指旧时代地位高贵的人自己降低身份俯就地位低的人。
68.曲终奏雅:乐曲到结尾处奏出了雅正的音乐。后比喻文章或艺术表演在结尾处特别精彩。也比喻结局很好。
69.人老珠黄:妇女年老失去青春容颜,就像珍珠年久变黄不值钱一样。只用于妇女。
70.如履薄冰:履,践、踩在上面。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用于人的心绪,不能用于环境。
71.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
72.乳臭未干:形容人幼稚不懂事理(含讥讽意),有时用来表示对年轻人的轻蔑或不信任。
73.弱不禁风:禁,承受。形容身体虚弱,连风吹都禁不住。多用来形容女子体态纤弱或病者体弱。
74.弱冠之年: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还没达到壮年,所以称作弱冠,后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75.三令五申:令,命令;申,告诫。再三地命令和告诫。用于上级对下级。
76.失之交臂:指当面错过,失掉好机会。不能用来修饰其他。
77.手足之情:手足,比喻兄弟。比喻兄弟的感情很好。
78.属毛离里:比喻子女与父母关系的密切。
79.丝丝入扣:形容每一步都做得十分细腻准确(多指文章、艺术表演等)。
80.泰山北斗:泰山,东岳,在山东省泰安市;北斗,北斗星。比喻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81.檀郎谢女:檀郎,晋代潘岳小名檀奴,姿仪美好;谢女,晋代谢道蕴,聪慧过人,代指才女。指才貌双全的夫妇或情侣。
82.桃李之教:指老师的教诲。
83.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
84.体无完肤:①形容浑身受伤;②比喻论点被全部驳倒或文章被删改得很多。
85.天作之合:上天成全的婚姻(多用作新婚的颂词)。
86.推燥居湿:把干的地方让给幼儿,自己睡在湿的地方。形容抚育孩子的辛劳。用于父母对孩子。
87.忘年之交: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
88.问道于盲:比喻向毫无所知的人求教。
89.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只能用于夫妻之间。
90.香消玉减:比喻美女日渐消瘦。
91.薪火相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地继承下去。[2020全国卷Ⅲ第18题]
92.血气方刚: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冲劲儿大。
93.循序渐进:(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只用于学习、工作。
94.严阵以待:指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之敌。只能用于对待敌人。
95.一孔之见: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用作谦辞)。
96.贻笑大方:让内行笑话。
97.倚门倚闾:闾,古代里巷的门。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
98.音容宛在:音,声音;容,容颜;宛,仿佛。死者的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耳边和眼前。多形容对死者的怀念。
99.音容笑貌:谈笑时的容貌和神态。用以怀念故人的声音容貌和神情。
100.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对象不能只是坏人。
101.跃然纸上:活跃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描写或刻画得生动逼真。只能用于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102.珠圆玉润:形容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积累8 易语义重复的成语
1.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不能用作“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2.遍体鳞伤:满身都是像鱼鳞一样密集的创伤,形容伤势非常重。不能用作“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3.不虞之誉:虞,预料。出乎意料的称赞。不能用作“没有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4.当务之急:当前急切应办的事。不能用作“目前的当务之急”。
5.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形容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不能用作“正方兴未艾”。
6.感激涕零:涕,泪;零,落。感激得流下了眼泪。形容非常感激。不能用作“感激涕零得流下了眼泪”。
7.耿耿于怀:耿耿,心里有事,很不安宁的样子。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不能用作“心里一直耿耿于怀”。
8.恍然大悟:恍然,忽然醒悟的样子。悟,明白,觉醒。一下子忽然明白过来。不能用作“我心里突然觉得恍然大悟了。”
9.见(贻)笑大方:让内行人笑话。不能用作“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10.接踵而至:踵,脚后跟。一个跟着一个到来。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不能用作“接踵而至地闯进来”。
11.津津乐道:津津,兴味很浓的样子;乐道,乐于谈论。指饶有兴味地谈论某事。不能用作“津津乐道地说”。
12.刻骨铭心:铭,镂刻,记载。刻在骨头上或心里,比喻感念深刻,永不忘记。不能用作“令人难忘的教训刻骨铭心”。
13.历历在目:历历,(物体或景象)一个一个清楚分明的。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不能用作“往事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
14.满腹经纶:经纶,原指整理丝缕。形容人很有政治才能或很有才学。不能用作“满腹经纶的学识”。
15.扪心自问:扪,摸。摸着胸口自问,表示反省。不能用作“扪心自问的反省”。
16.南柯一梦:南柯,指梦境中的南柯郡。泛指一场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不能用作“一场南柯一梦”。
17.难言之隐:隐,隐情。难以说出口的深藏于内心的事情。不能用作“难言之隐的苦衷”。
18.破天荒:天荒,从未开垦过的土地。借指事物第一次出现。不能用作“破天荒的第一次”。
19.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禁不住,抑制不住。忍不住笑。不能用作“忍俊不禁地笑了”。
20.任重道远:任,负担。负担沉重,路程遥远。比喻担负着重大而艰巨的责任,需要长期艰苦奋斗。不能用作“任重道远的责任”。
21.日理万机:理,处理;机,也作“几”,事务。每天要处理大量要务,形容政务繁忙(多指高级领导人)。不能用作“每天都要日理万机。”
22.如芒(芒刺)在背:芒,芒刺。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形容坐立不安。不能用作“好像如芒在背”。
23.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泛指众多的学生,不能用作“众多的莘莘学子”。
24.生灵涂炭:生灵,指百姓;涂炭,沼泥和炭火。指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环境中。不能用作“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25.妄自菲薄:妄,不实在,过分地;菲薄,轻视。过分地瞧不起自己。不能用作“妄自菲薄你自己”。
26.闻名遐迩:遐,远;迩,近。远近都闻名,形容名声很大。不能用作“海内外闻名遐迩”。
27.无地自容:容,容下。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十分羞惭。不能用作“羞得无地自容”。
28.相形见绌:相形,互相比较;绌,缺陷,不足。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不能用作“显得相形见绌”。
29.眼花缭乱:眼睛看到纷繁复杂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不能用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30.芸芸众生:芸芸,形容众多。众生,指一切生物。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不能用作“众多的芸芸众生”。
31.责无旁贷:责,责任;贷,推卸。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不能用作“责无旁贷的责任”。
32.真知灼见:灼,明亮、透彻。指正确而透彻的见解。不能用作“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
33.众所周知:周,普遍、全。大家全都知道。不能用作“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
3.高考语文 考前复习训练 变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篇三
1、考点提示
实词部分考查的要点是常用易混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常用易混同音异义词的辨析和运用;所考词语,绝大多数是教材中出现过的词语。但是,那些只是把眼光死死地盯在教材上,而不积极进行课外阅读,从而丰富词汇的做法,是与新时期高考的要求格格不入的,是不足取的。
2、词义辨析的原则和角度
近义词辨析与选用的原则是“词不离句”,一般要先理解语境意义再关注词语意义。
近义词辨析的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
(1)从色彩方面辨析
①词的色彩不同,如:
褒义词:鼓励、成果、抵御、果断
贬义词:煽动、后果、抗拒、武断
中性词:鼓动、结果、抵抗
口语:聊天、办法、吓唬、妈妈、生日
书面语:谈话、措施、恐吓、母亲、诞辰
(2)从词义方面辨析
②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如:
年华--年岁--年代--年月
风俗--风尚书籍--书
河流--河事情--事故
时代--时期战争--战役--战斗
广阔--宽阔出现--涌现--呈现
横线左边的词义范围比右边所指的要大。
③词义侧重点不同,如:
改造:造,建造。改革:革,除旧。
改良:良,良好。改善:善,完善。
④词义的轻重不同,如:
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程度浅、性质轻。如:
请求--恳求批评--批判
损坏--破坏固执--顽固
希望--期望--渴望
轻视--蔑视--藐视
以上各组词均是前轻后重。
(3)从运用上辨析
⑤词语的习惯搭配不同
在语言实践中,词和词组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如:
发扬--优点、作风、传统
发挥--创造性、积极性、作用、干劲
⑥词性和句法功能不同,如:
阻碍(动词):封建剥削阻碍生产发展。
障碍(名词):排除一切障碍。
强大(形容词):强大的`动力来自崇高的理想。
壮大(动词):人多可以壮大声势。
公然(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
公开: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充当谓语,如“真相早已公开了”;充当状语,如“公开表明态度”;充当定语,如“公开的秘密”。
⑦适用的对象不同,如:
爱护: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级同辈之间。
爱戴: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
抚养:用于长辈对晚辈。
奉养:用于晚辈对长辈。
3.解答此类题的方法和技巧
上面讲了近义词辨析的三大点七小点,但假如每一个词都去这样逐一比较辨析,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不可能对所有常用词语从意义、色彩到功用都了解得清楚。因而需要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技巧。
(1)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如:
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截止、截至)九月中旬,已完成全年施工计划的90%。
(从语境看,是整个事件的中间暂停,将来还要继续进行。因而用“截至”就比较恰当。因为“截止”是指到某时间停止,不再发展;“截至”是指截止到某时间,事件仍会发展)
(2)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选其符合语境义者。如:
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化装、化妆)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语境意义是明显的,是指她把自己打扮成一个阔太太。“化装”“化妆”,相异语素是“装”与“妆”。都有修饰、打扮意义,但“装”有服装义,“化装”就是改变自己的服饰而装扮成某种身份的人;“妆”是打扮义,使自己容颜美丽。因而应选“化装”)
(3)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再判断该句选何词。如:
他(迟疑、犹豫)不决地伫立着,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迟疑”“犹豫”都有“一下不能判定”义。迟疑不决、犹豫不决,这些词语都正确。只有放到日常习惯语境中去体味其差异,才能判定应选哪一个。“我请他帮助,他迟疑了一下,还是跟我走了。”“我请他帮忙,他犹豫了一下,同意了。”“迟疑”常指行动而言,“犹豫”常指态度而言,因而据语境应选“犹豫”)
二、实词易误点窍
在词语使用应试中,不论采用哪种考查形式,做题时都应从下列五个方面对该词语仔细进行审查:
1.词语本身所蕴含的意义是否符合具体语境。
2.使用对象是否超出了词语的使用范围。
3.感情色彩是否与具体语言环境相吻合。
4.该词语的语法功能是否有所越位。
5.词语的使用程度是否恰如其分。
4.高考语文 考前复习训练 变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篇四
【2019年高考】
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_____、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____了生机。(),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____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____的工具。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边缘化
获得
制约
放松身心
B.私人化
获得
制约
修身养性
C.私人化
焕发
约束
放松身心
D.边缘化
焕发
约束
修身养性
【答案】
17.D
【解析】
17.被社会遗忘,只能对应“边缘化”;“生机”搭配“焕发”由“琴者,禁也”可知后一空为“约束”,由此推知为“修身养性”的工具。故选D。
二、【2019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有一个大坑,看着很松软,有点像巧克力蛋糕——这是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上午11时40分,“嫦娥四号”传回的月背影像图带给人们的。这张在网络上刷屏的图片,拍自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这一盆地是在40亿年前被小天体砸出来的。
到月球背面去看看,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但由于潮汐锁定的关系,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几乎相等,()。同样,从地球发射的电磁波也只能到达月球正面的半球,使得人类无法对欲求背面的探测器进行远程操控。这大大
了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的探索。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是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此前,有关月球背面的信息主要来自遥感探测。此次,“嫦娥四号”携带月球车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是中国航天创造的有一个人类“第一次”,是中国为全人类科技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贡献:当月球车正式开始巡视,将会有更多科学数据
地通过地月之间的中继星“鹊桥”传回地面。有关月背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遐想
限制
亢奋不已
源源不断
B.联想
限制
亢奋不已
不绝如缕
C.遐想
制约
兴奋不已
不绝如缕
D.联想
制约
兴奋不已
源源不断
【答案】
17.D
【解析】
17.此题考查学生掌握近义词语的能力。近义词涉及的范围很广、数量较大,要准确的辨析近义词,就需要结合具体语境,从词语的含义、使用对象与范围、情感色彩、语体风格、固定搭配,语法功能等方面入手。备考中可根据资料把近义词归类整理,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将近义词编成口诀,就是一种很好的归类法。第一组: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联想: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语境中人们由“月背影像图”产生了对月球上具体情形的想象。应选“联想”。第二组:限制:不能踰越的一定界限。制约:一事物的存在、变化是另一事物存在、变化的先决条件,则前者制约后者。语境中说“人类无法对月球背面的探测器进行远程操控”,因而“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的探索”无法进行。这里应选“制约”。第三组:亢奋不已:极度兴奋,不能自控。兴奋不已:非常高兴,兴奋得不能自控。语境中,中国航天取得进展,公众与网友感到兴奋。此处应选“兴奋不已”。第四组: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此处指月球探测数据不断传来。应选“源源不断”。分析可知,D项成语全都恰当。故选D。
三、【2019年高考江苏卷】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
▲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
▲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
▲
在人潮汹涌的现代城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名闻遐迩
闻风而至
杂居
B.名噪一时
闻风而至
栖居
C.名噪一时
纷至沓来
杂居
D.名闻遐迩
纷至沓来
栖居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和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名闻遐迩”,形容名声很大;“名噪一时”,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语境强调的是瓦尔登湖成为观光胜地,应填“名闻遐迩”。“闻风而至”,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语境强调的是人们都纷纷来到瓦尔登湖,应填“纷至沓来”。“杂居”侧重混杂而处,“栖居”侧重栖息居住,语境强调在“现代都市”居住,所以应填“栖居”。故选D。
四、【2019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在寒冷的极区,人们举目瞭望,常常看到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极光。天暮上,群星闪烁,静静地俯瞰着黑魆魆的地面。突然,在大熊星座中___________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如烟似雾,摇曳不定,最后化成一个硕大无比的光环,萦绕在北斗星的周围,宛如皓月当空,向大地倾泄下一片光华。极光形状各异,世界上简直找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极光形体。极光运动所造成的________的瑰丽景象,时动时静,变换莫测,是大自然这个魔法师,以苍穹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更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有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五颜六色去描绘。其本色不外乎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___________的手法,将隐显明暗组合起来,一下子就变成了神奇的万花筒。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飘洒
瞬息万变
出神入化
B.散落
瞬息万变
鬼斧神工
C.散落
浩如烟海
出神入化
D.飘洒
浩如烟海
鬼斧神工
【答案】
2.A
【解析】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飘洒”,飘落,从上往下散落;“散落”,分散地往下落。第一处是形容“一缕”“彩虹光带”,“飘洒”能体现其飘拂之姿态,应使用“飘洒”。“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千变万化,形容变化很快、很多;“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前者形容变化快、多,后者形容丰富,且后者主要形容文献资料。第二处,是形容“景象”,且后面说“变幻莫测”,强调变化之多,应使用“瞬息万变”。“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的技艺非常精细巧妙,好像不是人工所能制成。第三处,是把大自然比作画家,突出其技艺的绝妙,应使用“出神入化”。故选A。
五、【2019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题。
(5分)近两年,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可谓亮点突出。该节目
以博物馆为主题,以文物为线索,每件文物绑定一位与之气质相符的嘉宾,他们或娓娓道来地
讲述文物的历史,或扮成古人演绎国宝故事,串联起国宝的前世今生。近两年来,该节目收获
了大量粉丝。许多观众表示,从《国家宝藏》中看到了文化自信。
【甲】近期发布的《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显示,在关于“文化综艺节目的什么要素最吸引你”的调查里,“精神内涵”“价值导向”成为受访者的首选,选择“节目创新性”的比例也接近六成。【乙】白皮书还显示,相比娱乐综艺,观众对本土原创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满意度更高据此,不少业内人土认为,文化类综艺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丙】有导演认为:文化类综艺节目传达“硬知识”并不需要站在娱乐节目的对立面,而是需要借鉴娱乐节目,找到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硬知识”软化,确保节目的文化表达流畅而轻快。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娓娓道来
B.演绎
C.而是
D.喜闻乐见
【答案】
2.A
【解析】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A项,娓娓道来,意思是连续不断不停地说、生动地谈论。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与后文的“讲述”语意重复。B项,演绎,1.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2.铺陈;发挥。3.展现;表现。这里取第三个意思,是嘉宾办成古人表演故事,使用正确。C项,“而是”表转折,与前面的“并不需要”搭配和谐,使用正确。D项,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这里是指文化类节目要找到观众喜欢的形式,使用正确。故选A。
【2019年最新联考模拟】
一、【福建省三明市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的一批垃圾桶有了专属“身份证”。管理部门为辖区内部分餐馆的餐厨废弃物专用桶加装了电子芯片,借助芯片,管理部门得以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和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目前,全区已安装“身份证”的商家达到800家。
餐厨废弃物经过油水分离、无害化处理等一系列技术环节后,实现了的功效,可用于提炼生物柴油、沼气发电等多个领域。我国每年餐厨废弃物产生量高达9000多万吨,是一笔可以再利用的资源,然而废弃物实际处理率不足20%,效率低下的局面,在媒体的广泛科普之下,早已,为人诟病。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监管,不法分子介入其中,餐厨废弃物去向“成谜”。通过安装“身份证”,(),同时也提升了餐厨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效率,变废为宝,产生了理想的经济效益。
一枚电子芯片,也植入了城市管理者的责任。面对地沟油猖獗的严峻形势,城市管理者只有换位思考,主动作为,才能,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来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B.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并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C.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及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有效避免的问题。
D.管理部门得以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与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有效阻止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保障我们安全的舌尖
B.不但有效阻止了回流餐桌的地沟油、边角料,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C.既有效阻断了回流餐桌的地沟油、边角料,保障我们安全的舌尖
D.不仅有效阻断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推陈出新
众目昭彰
义不容辞
推己及人
B.新陈代谢
众目睽睽
责无旁贷
推己及人
C.新陈代谢
众目昭彰
义不容辞
以己度人
D.推陈出新
众目睽睽
责无旁贷
以己度人
【答案】
1.A
2.D
3.A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画线句语病有两处:一是“监控和有效避免”与后文的搭配不当问题,排除D项;二是
“去向、来源”的语序不当问题,排除B项、C项。修改要结合上述两点,分别合理搭配,再调整词语顺序。故选A。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A
项,从关联词看,“虽然”表承认基础上的转折,与后文缺乏逻辑关联;B项,从语境看,“阻止”的是过程,而不仅仅是“地沟油、边角料”这类对象;C项,从搭配看,“保障”的是“安全”而不是“舌尖”。故选D。
3.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推陈出新”“新陈代谢”都有以新的代替旧的之意,前者强调主观努力的结果,后者强调事物的客观规律;“众目睽睽”“众目昭彰”都有众人用眼睛看之意,前者只指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后者则指群众的眼睛看得清楚;“义不容辞”“责无旁贷”都有应该承担不能推辞的意思,前者侧重于在道义上不允许推脱,后者侧重于责任上不可推卸,重复;“推己及人”“以己度人”都有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之意,前者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后者侧重于去猜度别人,多指不好的方面。结合语句内容“餐厨废弃物经过油水分离、无害化处理等一系列技术环节后”“为人诟病”“的责任”“城市管理者只有换位思考、主动作为”等分析可知,A项正确。故选A。
二、【湖南省郴州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审美内涵,在漫长的岁月中,已凝练为中国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幅青绿山水长卷徐徐展开,精美绝伦,令世人
。这幅长卷诞生于宋代,流传近千年,叫作《千里江山图》。中国文人重道而轻器,与西方追本求源的实证精神,也使得至今人们一谈起中国画,多数人脑海里反应的是黑白水墨画,而的壁画、经典雅致的青绿山水很少被想起。其实,从考古以及历史遗存中可以判断,东西方色彩的装饰功能均先于再现功能出现,(),其粗犷、古朴的记录方式留下了当时人类视觉感知下的自然现象以及游戏等生活内容。如果我们不能从技法和材料的视角领悟古人,就难以理解《千里江山图》内在的美学意蕴与独特的表达技巧。唯有,造就我们自身的传统,突出本民族人文艺术精神的尊严得以彰显,才具备与西方人文艺术对话,确立中国人文艺术在世界中的位置。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叹为观止
背道而驰
富丽堂皇
追本溯源
B.叹为观止
南辕北辙
雍容华贵
顺藤摸瓜
C.目不暇接
背道而驰
雍容华贵
追本溯源
D.目不暇接
南辕北辙
富丽堂皇
顺藤摸瓜
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岩壁上涂绘天然的矿物质,而且最早使用颜料的情况基本相同
B.而且最早使用颜料的情况基本相同,天然的矿物质涂绘在岩壁上
C.都是利用天然的矿物质在岩壁上涂绘,而且最早使用颜料的情况基本相同
D.而且最早使用颜料的情况基本相同,都是利用天然的矿物质在岩壁上涂绘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发掘我们自身的传统,突出本民族人文艺术精神的尊严,才具备与西方人文艺术对话,确立中国人文艺术在世界中的位置。
B.继承我们自身的传统,彰显本民族人文艺术精神的尊严,才具备与西方人文艺术对话的资格,确立中国人文艺术在世界中的位置。
C.传承我们自身的传统,突出本民族人文艺术精神的尊严彰显,才能与西方人文艺术进行对话,确立中国人文艺术在世界中的位置。
D.打造我们自身的传统,使本民族人文艺术精神的尊严彰显,才能与西方人文艺术进行对话,确立中国人文艺术在世界中的位置。
【答案】
4.A
5.D
6.B
【解析】
4.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第一组: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语境强调这幅画卷精美,应选“叹为观止”。据此分析,可排除CD两项。第二组:背道而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标相反。“南辕北辙”适用于单个事物的行动与目标相反的情况,根据语境应选“背道而驰”。据此分析,可排除B项。第三组:富丽堂皇:形容场面、建筑或陈设等宏伟华丽、气势盛大。雍容华贵:形容人仪态文雅大方,衣着华丽高贵。语境的对象不是人,应选“富丽堂皇”。第四组:追本溯源:指探寻事物的根源。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究根底。语境中没有沿着发现的线索追究根底之意,应选“追本溯源”。分析可知,A项成语全都恰当。故选A。
5.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前文主语是“东西方色彩”,AB两项与前文不衔接,排除AB两项。“利用天然的矿物质在岩壁上涂绘”是解说前面一句“最早使用颜料的情况基本相同”,排除C项。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A项,成分残缺,“具备”缺宾语;C项“突出本民族人文艺术精神的尊严彰显”句式杂糅;D项,“打造”与“传统”搭配不当。故选B。
三、【河北省石家庄市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二)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2.13国家公祭日是一个令无数人心痛的日子,它昭示着一段需要铭记的历史。82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在长达40多天______的大屠杀中,30万同胞横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最黑暗的一页。那段苦难深重的历史、山河破碎的血泪、______的痛楚、生灵涂炭的悲剧,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构成民族共同的记忆,每一次回想起来总让人______,每一次重温之时总让人悲痛不已。时光荏苒,远离战争的烽火,告别亡国的危机,今日之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能力的伟大国家;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宽广怀抱,()。
______,任何时候,唯有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定格与复原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的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设立国家公祭日5年来,爱国情感的力量在汇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坚定不移,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铿锵有力。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惨绝人寰
百孔千疮
痛彻心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B.惨无人道
百孔千疮
肝肠寸断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C.惨绝人寰
满目疮痍
痛彻心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D.惨无人道
满目疮痍
肝肠寸断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已经实现历史性转变的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
B.今日之人民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
C.今日之人民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转变,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
D.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人民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定格与复原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的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B.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定格与复原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C.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的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D.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答案】
7.C
8.B
9.D
【解析】
7.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①惨无人道:残酷到没有一点人性的地步,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惨绝人寰: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多形容酷刑、屠杀等造成的各种惨状。根据语境,两者均可。②百孔千疮:原形容战争中遭受损害的建筑物,后指事情做得很不好,漏洞很多;又指学习不好,各项基础掌握不扎实;还指生活非常困苦,是一个多义词,含贬义。满目疮痍:比喻遭受破坏或灾害后的景象,与文章大屠杀后的惨象相吻合。③肝肠寸断:比喻伤心到极点,也形容饥饿到了极点。痛彻心扉:痛直接冲击到内心的最深处,形容非一般的痛。南京大屠杀的回忆不仅仅是伤心,更是心痛。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比喻人们应当牢记以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前面的车翻了,后面的车要引以为戒;比喻以往的失败,应该拿来当作教训。这里说失败的教训与文意不符。故选C。
8.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连贯、语句复位的逻辑严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特点的把握,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括号前面有分号,应注意表达的一致性。上文主语是今日之中国,所以所填句子的主语应为“今日之人民”,排除A、D项。从形式上看,分号前面和所填句子相对应的是一个单句,所以排除C项。故选B。
9.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定格与复原”语序错误,应是先“复原”再“定格”,排除A、B项;第二个分句成分残缺,去掉“传递”后的“的”,排除C项。故选D。
四、【浙江省舟山市舟山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最后仿真卷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中国的文化传统历来尊崇一个整天吟唱“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的怀才不遇者,而对每个早晨在肉市操刀解牛的庖丁置之度外。“君子远庖厨”,“怀才不遇”确实使中国一代又一代指望“三顾茅庐”的知识分子丧失了操作能力,关于这种心态,古往今来的学者以及他们的著述都没有涉及过。(乙)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对毛遂自荐的嘲笑,是对自作多情的反感,是对敢为天下先的恐惧。怀才不遇仅是一个假动作,为争待遇的一切黑暗动作都要以“怀才不遇”来掩饰。由于一个社会普遍地采取守株待兔的姿势,所以主动出击打到的兔子也就不再是兔子。(丙)一个人一旦主动出击、毛遂自荐,往往被人看不起;因为如此得来的兔子与待遇无关。在这种传统看来,待遇必须是“三顾茅庐”而遇,才名正言顺,人的尊严和成就感才会获得满足。
10.这段文字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置之度外
B.关于
C.仅是
D.守株待兔
11.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三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答案】
10.A
11.C
【解析】
10.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结合词语的情感色彩、适用对象以及具体的语境进行排除。题中,“置之度外”,意为放在考虑之外,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放在心上,而文中是说中国的文化传统历来对操刀的庖丁是鄙夷的,语境中是“鄙夷,嗤之以鼻”之意,所以使用“置之度外”与语境不合。“关于”,介词,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组成介词结构做状语或定语;“仅是”,仅仅是;“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这三个都使用正确。故选A。
1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先要把握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然后结合句子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正误。题中,C项,“一个人一旦主动出击、毛遂自荐”中顿号使用错误,此处的顿号应改为逗号,“顿号”是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而此处“主动出击”和“毛遂自荐”是两个举动,属于两个分句,故应使用逗号。故选C。
五、【湖南省怀化市2019届高三统一模拟考试(二)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共享单车缓解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优点突出,还能减少拥堵和排放。然而,当资本纷纷相中这块热土,一股脑儿涌入,共享单车也就火过了头,以致乱象丛生:();单车数量骤增,管理却跟不上,难以约束用户,也无力调度和维护,这又加剧了堆积和毁弃问题。
共享单车乱象该怎么治?专家介绍,北京建设电子围栏,上海划出专门区域,杭州发动环卫工人、市政养护员、停车收费员等多支队伍,以规范单车停放;南京、成都、昆明等地或实行总量控制,或实行配额管理。专家们还呼吁,政府和企业应携手打造用户信用体系,敦促使用者将单车停放好、爱护好。共享单车具有公共性,使用者、管理者多,难免、各“甩”其责。把规则立起来,各方才能有所遵循,避免造成破窗效应。
然而,规则有滞后性。如果一种新鲜事物,很难立出合理的规矩,因为无法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预测;等充分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要总结经验教训,凝聚各方面意见,建立规则。当然,规则应该有一定弹性,也需要,根据情况的发展,再进行补充、修正。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共享单车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优点突出,还能减少拥堵和排放。
B.共享单车优点突出,缓解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减少拥堵和排放。
C.共享单车缓解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减少拥堵和排放,优点突出。
D.共享单车优点突出,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减少拥堵和排放。
1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造成了“单车围城”,企业圈地,无限投放
B.企业圈地,无限投放,造成了“单车围城”
C.无限投放,企业圈地,造成了“单车围城”
D.造成了“单车围城”,无限投放,企业圈地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各自为政
如火如荼
广开言路
推陈出新
B.各行其是
方兴未艾
广开言路
推陈出新
C.各行其是
方兴未艾
集思广益
与时俱进
D.各自为政
如火如荼
集思广益
与时俱进
【答案】
12.D
13.B
14.C
【解析】
12.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题中,“共享单车缓解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优点突出,还能减少拥堵和排放”,该句有两处语病,“缓解……难题”搭配不当,应改为“解决……难题”,排除BC两项;语序不当,“优点突出”是对各优点的总结,应放在最前边或最后面,排除A项。故选D。
13.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选句子填空,要通读语段,整体理解语段的内容,重点捕捉空格前后的内容,注意前后话题的中心,表达的重点和角度,然后结合选项内容加以比较推敲。结合语境分析,前面说“共享单车也就火过了头,以致乱象丛生”,且“乱象丛生”后面使用冒号,可见后面应是具体来说这“乱象”;后面说“单车数量……”,且“单车数量……”前面使用分号,这说明分号前后的内容是并列的,都是具体说明“乱象”的表现,括号中的第一个句子应该有主语,而“企业圈地”中有主语“企业”,应放在最前面,且造成“单车围城”是结果,应放在最后,这就排除ACD三项。故选B。
14.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题中,“各自为政”,各自按照自己的主张办事,不互相配合,比喻不考虑全局,各搞一套。“各行其是”,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第一处,从后边的“各‘甩’其则”可知,此处应是说各自都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去做,应使用“各行其是”。“如火如荼”,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第二处,是说“新鲜事物”的发展,如使用“如火如荼”,则对象不当,应使用“方兴未艾”。“广开言路”,指尽量给下面的人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集思广益”,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第三处,后面说“凝聚各方面意见”,如使用“广开言路”则对象不当,应使用“集思广益”。“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与时俱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前进。第四处,是说规则应该“根据情况的发展,再进行补充、修正”,应使用“与时俱进”。故选C。
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六、【河南省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冲刺压轴卷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年的央视春晚、观照时代,以欢娱、激扬的节目来表现70年来新中国的,激发新时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豪迈情怀。这其中,歌舞节目最为凸显。这些节目中,满怀深情的歌唱与欢乐动感的舞蹈构成了节目的主体,后景的渲染画面也是的元素,()。由于新中国70周年主轴设计,使春晚不再是一台以嫫乐为目的的综艺晚会,而成为获得文化自信、传播主流价值的重要平台。在娱乐功能之外,今年的央视春晚有着更强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主轴设计而获得了文化深度,因小品等节目的丰富创新而获得了娱乐维度,这形成了己亥年央视春晚两大亮点。今年春晚已过,明年的春晚又将出发。继往开来、,获得文化价值与娱乐价值的统一,将是央视春晚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所选择的最佳路径。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拾当的一项是()
A.不务空名
天翻地覆
举足轻重
陈陈相因
B.脚踏实地
日新月异
不可或缺
推陈出新
C.脚踏实地
天翻地覆
不可或缺
推陈出新
D.不务空名
日新月异
举足轻重
陈陈相因
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后景的渲染画面极大地增强了节目的艺术感染力
B.节目的艺术感染力因为后景的渲染画面得以增强
C.这些元素极大地增强了节目的艺术感染力
D.歌舞节目有了这些元素而极大地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新中国70周年主轴设计,春晚不再是一台以娱乐为目的的综艺晚会,而成为获得文化自信、传播主流价值的重要平台。
B.新中国70周年主轴设计,使得春晚不再是一台以娱乐为目的的综艺晚会,而是获得文化自信、传播主流价值的重要平台。
C.由于新中国70周年主轴设计,使得春晚不再仅仅是一台以娱乐为目的的综艺晚会,而是获得文化自信、传播主流价值的重要平台。
D.新中国70周年主轴设计,使得春晚不再仅仅是一台以娱乐为目的的综艺晚会,而成为获得文化自信、传播主流价值的重要平台。
【答案】
15.B
16.C
17.D
【解析】
15.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不务空名:切实地工作,不追求虚名。脚踏实地:形容做事踏实认真。句中突出央视的务实精神,也为了与下文“观照时代”形成对举,故选“脚踏实地”比较恰当。天翻地覆:形容变化巨大或闹得很凶。也说地覆天翻。日新月异: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句中想要表现建国70年来的快速发展与巨大变化,选用“日新月异”更为恰当。举足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不可或缺:指非常重要,无法替代或缺少的,稍微缺少一点点都不可以。比喻一点也不能缺少。根据句意可知,舞台背景只是歌舞节目的有机衬托,不能用“举足轻重”来形容,故选用“不可或缺”比较恰当。陈陈相因:比喻因袭老一套,没有创新。不符合语境。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故选B。
16.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连贯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话题集中,前后一致”。A项,陈述对象是“后景的渲染画面”,没有紧承上句末尾的“元素”而展开,句子显得啰嗦而不够连贯;B项,陈述对象是“节目的艺术感染力”,中途易辙,与上句话题更不一致;D项,陈述对象是“歌舞节目”,与上句的主语也不一致,使得所连接的句子也有些突兀。比较而言,C项用“这些元素”与上文构成了称代连贯和顶真连贯,语句顺畅多了,因而补写得最恰当。故选C。
17.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文中原句存在成分残缺和不合逻辑的语病。A项、B项,不合逻辑,“不再是”不符合事实,因为春晚仍然是有着娱乐功能的综艺晚会。C项,成分残缺,存在主语残缺的问题,“由于”“使得”要任别其一。故选D。
七、【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5月质检(模拟)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也是多彩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展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明。从茹毛饮血到田园农耕,从工业革命到信息社会,构成了的文明图谱,书写了激荡人心的文明华章。“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它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
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________,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在文明问题上,生搬硬套、________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气冲霄汉
各得其所
一无是处
因噎废食
B.波澜壮阔
各有千秋
一无是处
削足适履
C.气冲霄汉
各有千秋
一无所取
因噎废食
D.波澜壮阔
各得其所
一无所取
削足适履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互鉴交流的源泉。
B.文明是前进的,这使得人类文明有了交流互鉴的动力。
C.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
D.文明是前进的,这使得人类文明有了互鉴交流的源泉。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多姿多彩地发展和创造了文明。
B.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多姿多彩地创造和发展了文明。
C.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发展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明。
D.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
【答案】
18.B
19.C
20.D
【解析】
18.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第一组:气冲霄汉:形容魄力非常大。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
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语境中,用来形容“文明图谱”,与“魄力大”无关,与“规模大”相关,应选“波澜壮阔”。第二组: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各有千秋: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语境中指的是各种文明各有各的特点,应选“各有千秋”。第三组:一无是处:没有一点儿对的或好的地方。一无所取:形容什么都未得到。语境中,与“十全十美”相对的是“一无是处”,应选“一无是处”。第四组:因噎废食: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削足适履: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语境中,讨论的是,不要有意放弃自己的文明,而去适应其他文明。此处应选“削足适履”。分析可知,B项成语全都恰当。故选B。
19.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根据下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可知括号里要补写的应与“包容”有关,排除BD两项。“交流互鉴”是需要动力的,因“包容”而产生“动力”,排除A项。C项补写的最恰当。故选C。
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划线句子有一处语病,“发展和创造”语序不当,应为“创造和发展”。排除AC两项。“多姿多彩”只能修饰“文明”,不能修饰“创造和发展”。排除B项。D项修改的最恰当。故选D。
【高考语文 考前复习训练 变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推荐阅读: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2病句题剖析06-09
【江西专用】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训练及答案解析06-23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基础知识运用—辨析病句(二)搭配不当训练09-05
【名师大讲堂】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六)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11-13
高考语文阅读训练题08-01
高考正确使用成语学案08-01
2019语文高考复习策略07-15
2019高考一轮复习语文08-15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作业08-17
高考复习语文之病句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