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2024-07-16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精选13篇)

1.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一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一、专业定位

经济与管理工程系根据人才市场的用人需求以及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我系双百社会暑期实践小分队今年九月份展开了对此专业的社会调查及统计分析工作。这次调查体现了全面、细致、务实、高效的原则,从调查结果看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二、专业发展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加入WTO,国外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合资企业、独资经营企业、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等,国内国有、集体、股份、联营、私营等其他企业大量崛起,我系也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生产现代化、生产社会化的加速发展为巨大的社会背景,于今年九月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对我们系的毕业生进行访谈。

三、专业就业前景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具有较强企业管理能力,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外语水平高,知识面广,能熟练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管理技术,能在工商企业从事各方面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性人才,同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可以成为企事业单位的各级管理人才。

四、专业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具有较扎实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行业背景知识,具备大企业执行人员、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等基层管理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素质与岗位技能,身心健康,具有持续学习与发展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本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岗位群:定位于主要面向湖南特别是长株潭地区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执行人员等职业。对各类人才特别是企业基层管理人才提出了强烈的需求。一般而言,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更强的技术技能,但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大都只能完成概念的传授,该专业的毕业生很少具有特定的行业背景和技术知识,这给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我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通过专业渗透培养的具有行业背景或特定技术的管理类毕业生,将能更好地满足区域特色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和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五、工商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1.人力资源管理类岗位

近年来,国内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需求持续走高,他们在企业外部战略和内部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般大中型企业在企业内部都设立有人力资源部,主管企业招聘,员工培训,绩效考核,人事调度等相关事宜.过去大学是没有专门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它只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有志于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准毕业生如果能善用学校的实习安排,尽量争取到一些大企业的人力

资源部见习,熟悉招聘、考核等日常工作流程,以及一些简单而实用的工作技巧,将得到很好的发展.2.物流管理类岗位

物流,继物资资源、人力资源之后,素有有“第三个利润源”之称.物流的职能是将产品由其生产地转到消费地,从而创造地点效用.物流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产品、服务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3.传统管理类岗位

有很大一部分职业经理人的成长最开始来自基层锻炼经验.虽然说很多企业(一部分外资企业除外)目前开出的待遇水平让人难以接受,但从长远来看,对职业发展还是非常有帮助的.4.市场营销类岗位

市场营销岗位市场需求量大,入行要求低,高端营销岗位收入丰厚使得无数求职者纷纷加入市场营销岗位的角逐.从历年人才市场统计数据来看,市场营销职位的需求经久不衰.销售职位的供需两旺一直是职场的一道风景线,即使在不同行业,市场营销类职位也总是招聘的热门.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对售后服务要求的提高,对销售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素质要求会更高.相对于其他专业的从业人员来说,工商管理的毕业生在与市场营销相关的市场管理和项目策划领域更能有出色的表现.六、专业人才培养启示

总体来看,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因其切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应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趋势而成为热门专业。培养造就高素质工商人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光荣责任与义务。希望通过本次调研

工作,使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人才需求的态势,深化专业教学改革,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的战略思想,实现教育创新为工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大批的工商生力军,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

1、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

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突破大学专科层次的层次定位,立足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从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看,不少学生以大学生自居,盲目追求“白领”生涯而鄙视基层工作、基础工作,而企业所需的工商人才多为工商企业管理行政员、推销员、策划员,最高也就是中层管理者。因此,要解决培养定位过高的问题,确立与人才的目标岗位(群)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适应工商第一线就业的工商企业管理行政员、推销员、策划员与中层管理者,鼓励与教育学生从基层做起,脚踏实地,不断进步。

2、加强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的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与专业意识教育本来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空洞的说教过多,教学效果欠佳的问题,是造成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意识欠缺的重要原因。这就要求本专业的“两课”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注意紧密结合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取向,针对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变化,帮助学生端正思想,转变就业观念,安心一线工作;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正确对待本职工作,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3、针对学生的目标岗位(群),突出能力本位与个性发展

素质(能力)是工商人才市场需求的重要取向,高职工商专业人

才的目标岗位集中于工商企业管理行政员、推销员、业务员,因此,必须立足于工商职业能力培养,实现由“知识本位”向“素质(能力)本位”转变,突出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必须实现由继承型人才培养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转变,突出个性发展和应变创新能力,确立创新教育观念。从而真正突出本专业的应用性与实践性特征,使培养的人才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要求。

4、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体系,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实现。针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征与存在的问题,要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实现培养模式创新,即突出能力本位,整合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以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为主要途径强化专业实训,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为此,要使基本素质和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合理配比,满足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构建文化基础课平台,淡化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的界线,实现模块化的专业教学;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满足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5、贯彻“必需、够用、实用”原则,整合教学内容

解决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要求的宽知识面与现行教学方式的矛盾,必须贯彻“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突破学科的系统性禁锢,坚持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指导思想,按“模块化”方式整合教学内容,突出模块知识和能力与学生的应用岗位(工商企业管理行政员、推销员、销售主管、工商策划员及部门经理等)的针对性,使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实战性。

2.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二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我校“国示范”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为了提高物流服务与管理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使我校培养的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适应行业岗位需求,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重点建设项目专业组围绕学校“工学结合,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内容,深刻领会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质,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切实体现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使专业建设与改革和企业岗位设置及其能力标准相对应,围绕2013级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人才需求市场调研,经过以上调研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

2 调研对象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重点建设项目专业组成员于2014年3月2日至2014年7月6日期间走访或电访了苏州物流商会、苏州育华培训中心、苏州工业园区恒隆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苏州苏沪杭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涵盖了行业商会、物流培训机构、物流企业、货代公司、加工贸易、加工制造)就苏州物流发展状况、课程体系建设、学生实习、相关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职业能力、企业内部物流(特别是商贸物流)专业职业能力以及职业技能,以及企业对人才的基本素质需求情况等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方面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71份,并通过EXCEL进行数据分析。

3 调研方法

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电话访谈法。

4 调研内容

4.1 行业发展趋势

苏州市位于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境内有长江、运河及42.72公里可利用岸线资源,临近长江入海口,是江海联运最理想的节点;高速公路十分发达,形成了“一纵二横、一环两射”的高速公路网络,截止到2011年底,苏州全市公路总里程为12415公里;苏州站是沪宁铁路干线上的货运一等站,年发货运量300多万吨;苏州的航空运输主要凭借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及苏南硕放机场,苏州距虹桥机场仅70公里,距浦东机场为150公里,距苏南硕放国际机场23公里。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苏州2013年的GDP为13015.7亿,2013年全市全社会货运量达1.89亿吨左右,比2012年增长6.8%。全社会货运周转量181.5亿吨公里,增长6.5%。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4.8万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2.9%;社会物流总费用1990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8.7%。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将超过4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左右。据专家测算,苏州各类物流从业人员在100万人左右。苏州市物流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从事仓管人员10万人,快递业务的人员近5万人。

4.2 物流人才需求

物流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必然带来对物流专业人才和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的大量增加。随着苏州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产业发展迅猛,社会需要大量各种层次的物流管理服务业应用型人才,苏州2013年的GDP为13015.7亿,按每年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需要25个物流从业人员,每年物流人才需求约32万人。

苏州市中国制造业的中心城市之一,现有一万多家外资企业;同时苏州又是重要外向型经济城市,因此根据市场调研结果看,目前我市物流管理毕业生就业集中在三类企业:一是制造企业占54.1%,如采购、储存保管、半成品或成品库管理、包装、分拣、配装等岗位群;二是商贸企业占24.3%,如报关、货代、报检、单证操作等国际物流岗位;三是物流企业占25%,如理货、配送、拣货、快递等物流岗位。

5 调研分析

5.1 调整专业方向,满足企业需求

物流人才是当前我国紧缺的人才之一,苏州是长三角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据估算苏州物流人才需求约32万人,社会巨大的需求量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机遇,我们要借国家近两年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契机,加快专业建设,扩大招生规模,同时搞好软件及硬件配套措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笔者获悉,目前河北省大部分高职类院校都设立了物流管理专业,但都处于起步阶段,招生规模小,但都在努力探索,细分培养方向,扩大招生规模,培养的人才“不专”也“不精”,虽然就业率还可以,但从事物流工作的只有一半左右,且大部分在小的货代公司或快递公司工作,就业质量不高。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扩大招生规模,满足不断人才需求的需要,还要确立专业方向,培养“又专又精”的人才。

5.2 结合企业人才需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从调查的结果看,苏州物流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制造企业(占54.1%)、物流企业(占25%)和商贸企业(占24.3%)。因此,我们要确立培养技能型人才目标,在三年的学校教育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注重学生技能的培训,鼓励学生参加劳动部门举行的职业鉴定大赛,使每个学生都有拿到物流专业的资格证书和上岗证书,使学生工作后马上就能实际操作,避免工作后的再培训。

苏州物流人才需求集中在操作人员或初级管理人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分析:第一,到2013年第一季度,苏州企业数量突破37万家,其中生产制造类企业134267家,贸易经营类企业66005家,对外贸易类企业17072家,信息技术类企业7213家,旅游类企业1829家。而制造企业存在内部物流,具有与生产相关的原材料、能源、配件、工具以及行政办公用品等的采购、储存保管、半成品或成品库管理、包装、分拣、配装等岗位群。第二,苏州又是一个重要外向型经济城市,据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苏州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093.48亿美元,同比增长1.2%,其中出口1757.06亿美元,增长0.6%,进口1336.42亿美元,增长2.0%,分别超全省平均增速0.7、0.5和0.9个百分点,三项指标在全省占比分别达56.2%、53.4%和60.2%。巨大的进出口业务推动了物流产业的大力发展,产生了对报关、货代、报检、单证操作等国际物流人才的大量需求。第三,2013年苏州市社会物流总额达5万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2.9%。发达的商贸业,带动了国内物流配送产业的发展,使之出现了对快递、仓储、配送、制单等物流岗位人才的需求。

5.3 加快物流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技术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为了实现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从事物流工作所必须的知识,具备从事物流工作所应有的能力学生实训、实习基地的构建是一个关键环节。为此,在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实训建设上,使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实训环境保持国内先进性;按照物流企业的需要,改革实践教学内涵,丰富职业培训项目;使实验实训环境既具有教学和培训能力,还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在功能上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管理,由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发展。强化与现有校外实验实训基地的合作,同时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开发和建设工作力度,进一步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完善机制,强化管理,使其持续稳定并良性运行。

6 调查结论

6.1 正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培养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严谨创新等良好职业素养,熟悉物流配送、仓储、运输、国际货代等业务流程,掌握物流业务操作技能,能够运用物流信息管理软件进行一线物流业务操作及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6.2 构建“双证融通”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措施

6.2.1“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行

根据企业需求调研结果,我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现代物流服务业,主要为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培养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严谨创新等良好职业素养,熟悉物流配送、仓储、运输、国际货代等业务流程,掌握物流业务操作技能,能够运用物流信息管理软件进行一线物流业务操作及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为主线,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适应企业需求,建立和实施“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充分利用学校课堂教学、实训室理实一体教学、企业顶岗实习,创设教、学、做合一的学习环境,把学习与实习贯穿于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之中,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应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培养适应相关工作岗位,具有较好实践操作能力及一定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专业方向、专业岗位及相关技能证书关系如图1所示:

根据不同专业方向的岗位技能要求不同,“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职业感知:学生在学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同时,完成职业模块的各项初级训练,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和苏州市通用英语初级证书,并通过参观、讲座、参加企业冠名技能大赛等形式指导学生感知职业,了解岗位人才需求,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阶段———职业准备:学生在教师和企业专家的共同指导下,进行职业模块的核心内容训练,完成基于岗位需求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展开仓储与配送作业实训、供应链管理、实训、运输管理实训等实训项目,考取助理物流师、国际商务单证员、助理电子商务师等职业证书。同时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将职业规范、职业态度、职业习惯渗入到教学中,学生通过仿真实训,作好充分的职业准备。

第三阶段———职业体验:顶岗实习阶段,学生把部分专业核心能力模块移师企业实习,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履行其实习岗位职责,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基础。学校通过三方协议、校企共管、学生返校、追踪调查、实习总结等方式确保实习的规范化。

6.2.2 构建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以物流管理专业岗位群定位及该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目标为依据,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的课程体系模式。如2图所示:

6.2.3 优质特色教材建设

就目前来说,中职物流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材相对比较完善,但实训操作教材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理念及技术相对比较滞后,为顺应实践性教学需要,由专业教师及兼职教师共同开发和编制本土实用性的教参、教辅资料,编写《仓储管理与作业实务》、《物流信息技术》等优质特色教材用于学生课堂教学或用于进行省、市技能大赛的培训。

6.2.4 实行“教学模块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

按照“教学模块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思想,围绕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目标进行改革和探索。

(1)在教学内容方面,体现实用性与基础性的统一。现代物流是将传统运输、仓储、包装等行业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经过整合、重组而形成的创新产业,随着技术更新步伐的加快,对物流行业人才知识更新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在课程教学中,以仓储岗位、货运代理和电子商务等岗位为载体,将相关知识点分解到实际项目中,通过对项目的分析和实践,把实践教学分成基本技能训练、项目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等模块,使学生在某一特定的技术方向有特长。密切产学合作,注重该专业新技术、新规范、新方法的引进,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更好地利用企业资源,探索有效的能力培养模式和途径。

(2)在教学手段方面,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强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交互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岗位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融入到各教学环节中,利用通讯视频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速物流知识的传播和更新,提供给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6.3“双师型”教师培养

为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心,形成以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参与的教学理念先进、实践技能较高、双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推荐专业教师担任企业访问工程师、到国内外相关机构进行培训,让其获得前沿信息技术和先进教学方法,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和考证。目前,我校具有4名高级物流师,3名物流师,他们为专业建设、(下转第270页)课程体系构建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等主要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6.4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6.4.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各类社会人员职业培训为目标,按照“工学结合”的原则,不断更新实训基地建设理念,建设并完善物流综合实训室、物流沙盘模拟实训室、助理物流师实训室、供应链管理实训室、德意通收银员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用友ERP沙盘实训室等功能实用的实训室,新建报关模拟实训室、3D物流实训室,主要设备价值总计350多万元,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并加强实训基地环境文化建设,形成地方物流技能训练与物流职业培训“共享资源”平台。积极探索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

6.4.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校企“双赢”的原则,与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不断完善校企共建共管机制和组织机构,加强质量监控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建设,注重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结合,拥有了苏州工业园区恒隆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苏州伟中物流中心有限公司等10多家关系紧密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工作场景,满足顶岗实习需要,同时又为教师到企业锻炼,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如何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是职业院校目前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文中基于所在学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初步探明了企业对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认知,提出了“双证融通”物流管理人才模式,并从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改革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企业需求,市场调研,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陈锡宝,朱剑萍.探寻校企合作实现机制的有效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0,(5):47-49.

[2]彭后生.我校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现代物业,2010,(3).

[3]郑毅.刘存山.邹炽导.基于过程工作的课程体系开发与研究[J].广西轻工业,2011,(2).

[4]冼碧霞.以任务驱动为中心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教育导刊,2012,(7).

3.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三

关键词:中职教育;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2-0019-03

一、前言

(一)调研背景分析

计算机平面设计是近十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兴复合型职业,是我国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兼具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属性。而职业教育最直接的就是要培养我国目前急需的高技能人才。2007年至今,我校的“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每年招生1-2个班。以前,我校的“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标准的编写主要参考其他同类型学校的标准,虽然每年都有改动,但对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企业的认可度都没有做深入的调研。因此,原先的教学标准是否满足当前的教学和社会需求都比较模糊。

(二)调研目的和意义

本次实地调研的目的是了解计算机平面设计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明确社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更好地把握办学方向,找准人才培养定位,了解职业能力,获取岗位工作任务,合理开发课程与教学内容,落实实践教学条件和教师培养方向,为探索适合本专业中职层次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奠定基础。通过调研,为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编写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使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用人企业的要求,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更好地为中高职衔接做好准备工作。

二、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研组织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采取文献查询、问卷调查、走访企业、参观考察等方法,进行扎实有效、切合实际的调研工作。本次调研我们设计了一份《企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以求得到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相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及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二)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调研对象主要是计算机平面设计相关企业的人事经理及从事设计行业的企业员工。

(三)行业现状和人才需求情况

计算机平面设计涵盖的职业范畴包括: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展示设计,书籍装帧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商业插画、标志设计、企业CI设计、数字成像与数码照片艺术处理等,它涉及的行业不仅有广告业,还有印刷行业、摄影行业等。

1.计算机平面设计从业人员素质现状

从我们收到的企业调查问卷以及互联网显示信息可以看出,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多数具有对口专业专科以上学历。中小城市计算机平面设计行业以个体私营企业为主,从业人员专业文化程度不高,其中具有专业教育或培训背景的员工不足40%,员工知识面不广,外语水平普遍较低,部分员工服务意识薄弱,沟通能力和创造能力不强,职业道德观念淡漠,个人素养无法达到企业要求,急需与之配套的专业在职培训和知识更新。

2.计算机平面设计行业从业人员需求状况

计算机平面设计行业作为我国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兼具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属性,用人单位特别需要具有策划、设计、制作、营销、传播等多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调查反馈显示,大多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排在第一位的并不是专业技术能力,而是个人的人文素质,企业希望员工具有良好人际交往及沟通的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公共关系处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劳动组织和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以及较强的法制观念,具有敬业爱岗的职业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专业技术能力方面,企业对员工色彩的感悟和把握能力要求较高,员工需要会综合使用多种软件实现自己的创意。对于刚毕业的学生,不仅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设计软件的操作,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设计理论知识、印刷设备操作技能以及良好的创意思维,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三)职业岗位(群)的情况

1.相关行业对计算机平面设计岗位的设置情况

高端设计公司的计算机平面设计岗位分类比较详细,但同时这些企业对人才学历的要求也比较苛刻。接受中职生就业的企事业单位往往要求一人多能,岗位划分并不是很细致。结合《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和我们的调研结果,总结相关行业提供的计算机平面设计岗位,主要有市场调研分析、业务联系、顾客接待、文案排版、平面设计、平面作品制作与发布、广告策划、作品编审、项目管理等各类计算机平面设计工作岗位。

2.企业对计算机平面设计岗位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随之所带来的人才结构变化就是对各行业领域大量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调研数据显示,企业需要的是宽领域、大专业、知识面广、适应性强的人才,尤其是既懂专业又能熟练操作复合型人才。职业行动能力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在调研中我们看到,这些能力恰好是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的具体体现。

专业能力方面:

(1)具有扎实的美术基础,掌握点、线、面、体表现特征,掌握基本的色彩理论、构图理论、平面设计策划相关理论; (2)具有熟练的打字技巧; (3)了解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基本流程,常规设计手法,会使用常用印刷设备; (4)熟练使用基本平面设计软件,并综合利用多个软件开展计算机平面设计; (5)掌握应用文写作技法,熟悉各类应用文体写作格式; (6)能使用Office办公软件实现办公自动化。

除了以上基本专业技能外,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员工专业能力方面会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平面广告设计企业,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企业形象策划与形象设计、形象标志设计,标准颜色、标准文字、标准字体、形象办公室用品、形象户外媒介等应用形象设计技巧与方法;但是对于中职毕业生,很少有从事企业形象设计这一工作的。对于数字成像及后期处理相关企业,要求学生能设计制作影集、写真画册、婚纱摄影的复杂处理与美化;对于与图文信息处理相关企业(比如淘宝美工)要求学生对于能进行网页的美工、布局、制作。

方法能力方面: (1)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2)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创意、组织、策划、协调能力,综合使用已有知识实现创意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新技术有学习,研究精神,不断创新的意识和强烈的创业意识; (5)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社会能力方面: (1)具有良好人际交往及沟通的能力; (2)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公共关系处理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以及较强的法制观念; (4)具有敬业爱岗的职业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吃苦耐劳; (5)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3.毕业生胜任的岗位

(1)与专业定位对应的岗位群

在相关企业里面,工作任务最多是文字排版、图片处理,效果图、展板、宣传单页的设计、制作、发布等,对应的岗位主要是广告文员、助理设计师、印刷操作工,这三项岗位的工作难度都不大,非常适合刚入职的中职毕业生。

(2)可拓展的岗位群

目前,很多计算机平面设计相关企业急需业务联系、业务推广、产品销售人员,在熟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生经过企业短期培训,可以较快地入门相关工作。

(3)职业发展

通过几年对中职毕业生就业跟踪显示,学生在广告文员、助理设计师、印刷操作工岗位上认真学习,不断进取,发展目标为设计师、广告文案专员、设计主管(总监),对于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的设计师也可以成为店面经理、独立企业主。

(四)职业资格和行业规范要求情况

1.国家计算机平面设计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级别

依据《广告设计师职业国家标准》,我国计算机平面设计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三级广告设计师 (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二级广告设计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一级广告设计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目前这三个等级都不允许在校中职学生报考。在校中职学生可以参加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模块考试,该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由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统一组织,是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领域新职业国家考试。劳社鉴发[2004]18号文中明确“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作为国家职业鉴定工作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该资格证书等级划分为五、四、三、二、一,对应职业资格的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五个级别,分别称为初级操作员、操作员、高级操作员、操作师和高级操作师。

2.行业企业对资格证书的认可度

不同地域的企业对证书的认可度也不同。调查表明,在发达城市比较看重职业资格证书,主要原因是大城市在行业资质要求、行业主管部门考评方面都比较严格。在中小城市的一些私营企业并不看重职业资格证书,受访企业认为,只要有能力没有证书也没关系,如果没有能力即使持有再高级别的证书也不会被聘用。

(五)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计算机平面设计人员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近3-5年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中职毕业生广泛就业于广告设计公司、影楼婚庆公司、网站建设公司、形象设计工作室等中小型企业,从事文字排版、照片处理,展板、宣传单页设计、产品印刷、网页美工、家装制图等工作;部分学生选择了继续深造考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部分专业知识学习欠缺的学生选择了销售等其他行业。

调研数据显示,学生在计算机平面设计岗位就业工资近几年逐年上升,中、小城市中职生的入职工资目前在1200-2000元,经济发达地区中职生的入职工资在2000-2500元,一年后工资普遍上涨20%左右。

三、调研分析

(一)调研结论

1.计算机平面设计行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1)专业技能方面,具有一定的设计理论,熟练使用流行设计软件,熟练的打字技能,能使用基本的打印、扫描设备等。 (2)个人素质方面,具有奉献牺牲精神,吃苦耐劳,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想品质等。 (3)综合技能方面,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能很快地适应新环境。

2.企业对中职学校毕业生的意见

(1)部分毕业生专业知识面窄,文学素养欠缺,综合应用能力差,进一步职业发展空间狭窄。 (2)个别毕业生不具有起码的职业道德思想品质,私自离岗,责任心欠缺;不能以大局为重,合作协调能力差。 (3)部分毕业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不高,依赖性太强,抗挫折能力差。 (4)部分毕业生表达能力欠缺,和社会的融合性较差。 (5)大多数毕业生对设备操作技能欠缺,对些高科设备或不敢动手或盲目动手。

3.往届毕业生对学校教学的反馈

(1)部分教师实践技能不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落后。 (2)学校部分课程设置和社会需求脱轨,教学内容陈旧。 (3)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欠缺,学校实训设备不足、陈旧。

(二)对我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发展的建议

1.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1)引入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模式,配套专门化实训设备。配备相应的实训室和必要的实训设备,使实训室功能与行业所需要的实践技能紧密结合,形成工学结合、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改革路线,逐步开办生产+教学基地的校办工厂,建立工作室,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通过实践训练掌握符合行业需求的职业技能。

(2)逐步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等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与企业的项目实践合二为一,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和网络教学等手段,让学生边学边做;为学生联系对口实习基地,按照工作流程逐步完成学习任务,部分内容在校内学习,部分内容在企业实习基地进行,让学生亲历完整的生产过程,突出对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

(3)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多种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课堂教学举办各类设计比赛,在活动中学生团结协作、相互沟通、展示才艺,以此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态度和健康人格以及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2.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建议

学校的课程建设应不断扩充学生的知识面。逐步搭建教学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库。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具有扎实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基本素养、强烈社会责任感和良好人文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四、结语

通过调研,让我们了解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应该更加注重工学结合。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在工学结合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吸收行业、企业的资源进入教学过程。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运行等方面参与并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进一步加快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建设,实现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师生与劳动者的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的结合,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

4.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四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业务知识,具有较强的计划与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企业文书写作处理能力,熟练操作各种现代办公设备,能够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以及服务业从事员工档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日常事务处理、人力资源各项职能性工作,如招聘、培训、薪酬管理、绩效管理、社保办理等,具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前言

1.调研目的:

本专业的学生当前在广东地区主要从事企业的文员或人力资源专员工作,企业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及一定的专业动手能力,例如制作考核表格,制定工资方案等。相应地,需要以下专业课程来支撑岗位核心职业能力及岗位关键职业素质,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及实务、人员素质测评、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统计、劳动与社会保障、薪酬管理、绩效考评、人际关系学。

2.调研时间:

2010年4月25日

3.调研对象:

广州艾高数码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以唱片制作,电影剪辑为主的娱乐性公司。

4.调研方法:

以访谈为主。

三、主体

广东地区在经济深化发展的大前提下,对人力资源专业的相关人才需求量比较大。对人才的要求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相关的专业知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实务为主。用人单位对本专业的毕业生评价较好,认为本专业毕业生具备吃苦耐劳的毅力和扎实肯干的工作态度。因此,本专

业毕业生的就业相对稳定,且待遇较好,月薪普遍在2000元左右。今后,对人力资源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仍以强调具备动手实操能力为主。用人单位认为本专业现有的教学计划可行,需要在某些课程上做出适当的调整。广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朝着结构细化的方向发展,即将人力资源的各职能板块进一步细化,使学生在校期间能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四、结论

我们要结合我校人力专业发展的现实情况,从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态势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探索两者契合点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专业的发展定位。主要体现为:

(1)、打造基础平台,体现职业特色,满足市场发展要求;

(2)、区分不同层次,突出专科教育,加速地方人才培养;

(3)、利用现有资源,开展社会教育,拓宽多种培养途径。

1、优化整合现有实践教学体系

从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性出发,我校人力专业要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大纲要充分体现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安排要适宜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模块要不断改革创新,以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自主训练。因此,我们要以创新实践为导向,系统全面地设计实践教学的计划、方案、实务教材、实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和实验教学等,改变现有教材实践指导性不强、缺乏特色的弊病,从而提高教师的调研、科研能力并进一步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2、创新实践教学平台

我们要建立与完善校内人力资源管理实训室,让学生不出校门,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亲身感受到较为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模拟活动、方案设计、角色扮演中,真实地感受到管理艺术的真谛,培养实战能力。为此,我们今后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做好工作分析、绩效考评、人员素质测评、薪酬体系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等实验课程软件模块的建设工作。

3、课程改革

(1)、适当增加人力资源管理数据统计方面的课时,比如教授专业统计软件SPSS的使用,以及如何应用在人力资源数据统计。

(2)、删掉人际关系学,适当增加公共关系学、商务礼仪课程。

5.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五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关系到技能型人才的质量,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和山东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会计专业是中职学校普遍开设的专业,也是我校曾经的传统专业。面对大专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不断增多,中职生源质量的逐步下滑等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一次全面的市场调研,从而为学校的专业建设提供有益帮助。

一、调研情况分析

1、调查目的:

适应社会对财务人才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2、调查对象:

以企业为主,其次为本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典型性抽样调查。企业选取新乡周边企业,毕业生选取2015、2016届30名学生所在的企业。

3、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形式采用访谈法。通过本次调研,目的是研究企业对中职会计人才的需求,从而培养社会迫切需要的专门人才。

4、调查方案设计:

调查分以下4个方面:(1)企业目前的会计工作组织情况;(2)企业对财会人才的需求情况;(3)现有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毕业生及所在单位对学院教学的信息反馈。

二、用人单位对财务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

(一)人才需求量分析

调查显示,各企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总体需求存在,但是数量较少,大部分企业均表示会在未来2-3年招聘3-4名会计专业毕业生。与此对应的是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因此,会计专业在低层次就业领域任然是供大于求的现状。

(二)学历需求情况

本次针对企业的学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用人浪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小企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主体,占调查中小企业总数的58%。

(三)岗位需求情况

企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是我们确定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依据。调查资料显示,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专业岗位主要是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三类岗位,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38%、20%、42%。

(四)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需求及就业定位分析

1、用人单位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技能要求

通过调研,可能以看出绝大多数单位在聘用会计人员时都需要他们具有会计资格证书,用人单位对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等级证书也比较注重。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除各会计岗位的必备工作能力有较高要求外,用人单位提出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税费计算与申报、报表编制、会计电算化处理、成本核算分析等技能需要加强训练,尤其是对税费计算与申报技能要求较高。

用人单位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私营企业经济业务普遍单一,但工作要求较全面,干的事情比较杂,大多数企业要求会计具备独立性、技能性、一专多能等特点。但是,被调查企业普遍认为刚走出校门的高职毕业生工作能力有限、不能够立即顶岗上班,必须经过企业培养才能上岗,通常到企业1年以上才可能胜任会计岗位。尚不能做到无缝对接,零距离顶岗。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不能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稍有变化就不知所措,即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五个方面包括:责任心、敬业精神、口头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而在校生对此的排位则是:解决问题能力、外语能力、计划协调能力、学习能力、计算机能力。而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监督管理能力都被企业列为重要性最低的五项能力之中。

事实是,外语和计算机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占有很大比重,其等级证书是学生顺利毕业的必要条件。在这种认知的指导下,毕业生认为,他们在校期间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学习外语与计算机,且以考取资格证书为目标,忽视了应用能力的培养,应用水平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调查企业认为,有相当一部分院校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就业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尤其是“就业指导不健全,就业服务不完善”、“缺乏学生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就业与职业发展的理解和把握,不利于学生与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对接。

三、毕业生跟踪调查

(一)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1.毕业生就业企业分布情况

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资料显示,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于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所占比重达90%左右,大型企业仅占10%。2.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2013、2014届的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主要集中于省内。

3.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情况

从岗位来看,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成本核算、出纳和会计核算等初级岗位。

(二)毕业生对学院教学、就业的反馈情况 1.就业形势较好,但应加强就业指导。

从调查来看,总体上本专业的就业形势较为乐观,近三年的签约率逐年提高,主要与我校在就业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有密切关系。但是从整个就业趋势来看,高职会计专业的就业形势仍较为严峻,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对会计需求较少,私营企业和自主创业逐渐成为会计人才需求的主力军。2.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很重要,实践教学要加强

调查中,毕业生对这一调查活动的开展表示了欢迎和全力支持,他们普遍认为,高职高专的财务会计专业应使毕业生掌握熟练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相对宽厚的基础知识,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对第一线会计人才的需求。调查中,毕业生感觉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应用尤其重要,而其它的经济业务处理能力、税务业务处理能力、统计分析能力、审计能力等相应地应用较少。

毕业生普遍认为其在校期间的实践环节教学不够突出。实践课时安排不足,会计专业实践环节仍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同时有超过40%的学生对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拓展也提出了要求。同时,他们认为在校期间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学习外语与计算机,且以考取资格证书为目标,忽视了应用能力的培养,应用水平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调查表明,毕业生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普遍感觉自己的动手能力差,都有一个感觉会做却做不对的阶段,自己有种眼高手低的感觉。他们认为学校的教学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毕业生所在单位对我校专业毕业生的使用情况 1.总体评价

我们针对毕业生所在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使用情况的满意度做了调查。总体评价较好,毕业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勤奋好学,服从管理,容易接受新知识,理论功底较强,职业道德较好。个别企业反映跳槽率较高。2.综合素质较高,但应加强实践锻炼。

从调查可知,高职会计类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是中小型企业,岗位主要集中在会计、出纳等。企业对近三年我会计专业毕业生各方面表现的评价相对较高,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毕业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相对校高,能较快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并在工作中做出成绩;二是毕业生的政治道德素质较高,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的思想觉悟较高,工作态度积极、进取,能安心本职工作%,这得益于长期以来对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重视和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引导;三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高,据调查,毕业生独立工作和独立处理问题能力比较强,有70 %左右的毕业生能通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效地和同事进行沟通,有80%左右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并有60%左右的毕业生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四、对会计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专业分析

高职会计专业分析以就业面向定位和会计职业分析为基础,就业面向定位主要确定学生就业面向领域,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是确定专业目标的基础与依据。会计职业分析主要确定会计岗位划分、岗位任务、会计业务处理工作流程等问题,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专业课程开发的基础和依据。1.高职会计专业就业面向定位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总体目标,高职会计专业的就业面向应定位为中小型企业、非营利组织、社会中介机构。选择上述领域作为高职会计专业就业面向领域基于双方的契合。一方面中小型企业等单位在会计工作中需要一大批既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职业态度,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团队精神,并且具有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会计职业人才,但由于中小型企业经济业务相对于大型企业、上市公司而言较简单,且自身发展空间不大,不能长久吸引本科等更高层次的会计人才,使其在人才选择渠道上更倾向于从高职会计专业选拔人才;另一方面,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立足于会计职业岗位任务和工作过程分析,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职业性和综合性,能够满足中小型企业对人才的现时需求并具有较强的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将高职会计专业就业面向定位于中小型企业、非营利组织、会计师事务所是高职会计专业发展高职特色教育、保障教学质量和就业率的必然选择。

高职会计专业就业面向的定位要求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在中小型企业等单位一人多岗、多岗兼顾的能力。2.会计职业岗位分析

会计职业岗位主要包括: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监督岗位、会计管理岗位和财务管理岗位。会计职业是通过对单位资金运动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加工、整理、传输,连续、系统、综合、完整地反映单位资金运动的全过程,并生成反映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所有者权益变动等信息,从而为会计信息需求者进行管理和决策提供客观信息,以达到实时控制现在,准确预测未来,做出正确决策的目的。

出纳岗位:办理现金收支、银行转账、日记账登记、现金保管、银行存款核对以及银行账户管理等业务。

会计核算岗位:处理资产核算、权益核算、收益核算、税费计算与申报、产品成本计算与分析、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编报等业务。会计监督岗位:参与处理单位内部审计计划的编制、日常经济业务合理合法效益性审计、审计报告的编制等业务;协助处理社会中介机构签订审计约定书、编制项目审计计划、进行业务循环审计、撰写审计报告等业务。

会计管理岗位:从事或参与会计信息管理、会计制度设计、会计制度管理、会计人员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

财务管理岗位:参与企业内部资金筹集管理、投资业务管理、收益分配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等工作。

具备上述会计职业岗位的胜任能力可同时胜任会计师事务所会计代理、会计咨询、审计鉴证岗位工作。

高职会计专业应以上述会计职业岗位作为课程开发的平台,其中,出纳岗位业务、会计核算岗位业务是专业基础能力与核心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会计管理岗位业务是专业综合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财务管理岗位业务、会计监督岗位业务是会计拓展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

(二)确定岗证融合教学思路

岗证融合教学思路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要求 1.岗位是工作的落脚点,就业首先是上岗定位 会计行业已经形成规范、明确、社会高度认可的岗位分工制度。当前我国会计实务界岗位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操作规程基本成熟,绩效考核指标基本确立。理论和实务都为岗位实训提供了可行性。高职财会专业教育只有盯住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才能培养适应于财会基层一线的财会人才。

2.证书是行业准入的门槛,是行业知识的证明。我国会计行业已经形成体系完善、管理规范、考试常规化的资格证书制度。已经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作为从事财会工作的门槛,且形成了初级、中级和高级会计师证书的考试制度,财会职业人才取得财会类职业资格证书,是其顺利就业和将来提升的重要条件。

3.岗、证融合是理论教学、实训操作与专才教育的结合 岗位培训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证书培训主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所以岗证相连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的对接。

五、调研结论及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会计群各岗位每年需求量巨大”,同时也认识到“会计人才培养必须切合企业实际需要”。因此,我校完全有充分的理由重开会计专业,同时要注重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运行等方面实现“三结合”,即:实现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实现师生与劳动者的结合,实现教学和生产实际的结合,从而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

(一)专业发展

中职学校的财会专业必须经过专业课程的改革,打破学科体系的课程设置,强调专业的实用性,以职业能力为依据;引入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岗前实习,让学生“零距离”专业对口就业;只有这样,中职财会专业才有自己的特色,才能乘上职教发展的列车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二)课程改革

(1)紧贴社会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把社会需求和学生学习需求有机统一。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学习的目标改变了,由升学转为就业,虽然没有了高考的压力,但面临的是更为严峻的就业挑战。我们要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找到学生适合的岗位群,进行合理的课程调整,逐步使财会专业的课程体系与社会的要求相适应。(2)打破学科体系课程设置,专业方向课程设计应以职业能力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的中职课程设计应以职业岗位技能的专项性和操作性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职业技能、专深的岗位业务知识、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为目标。

(三)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校在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以外的素质及能力的培养。

1、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

2、具有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和热情,吃苦耐劳,塌实肯干。

3、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4、具有基本的文化素养,能够准确理解工作任务。

5、具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6.园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六

园艺技术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人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都市园艺应运而生。

一、申请增设专业的主要理由

1、开办“园艺园艺”专业是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的基本需要,而进行的一项专业调整改革。

在城市化水平日趋提高的中国,创立和发展都市园艺既具有必要性、又具有紧迫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的国家经济建设任务和目标的实现,客观上要求都市园艺与之相适应。随着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将导致大城市的不断扩张,加紧了其对周边农村人口和区域的渗透,使农村与城市在生态、经济、社区等方面表现出逐步融合的趋势,客观上导致了都市园艺的形成与发展。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增加了发展都市园艺的紧迫感。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城市的不断扩张,一部分原属园艺作物的绿色空间将不断地被城市或城市郊区所取代,人口、建筑物、交通尤其是工业会加速集中,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对绿色空间的渴望,在都市发展园艺业就显得更加紧迫。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使都市园艺成为新的消费时尚。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消费习性及生产观念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体验自然田园生活将成为新的消费时尚。这种消费倾向的变化,将会对都市园艺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都市的发展,要求都市中的园艺要相应的配套,都市园艺是现代都市不可或缺的元素,都市园艺是现代都市的标志之一。从都市园艺的类型、模式以及潜在的市场空间来看,其需求的相应的专业人才空间巨大。2009年教育部新增设的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专业44种,都市园艺专业就是其中之一,这也说明了市场对该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2、开办 “园艺技术”专业是我省园艺行业人才的需要。

我省对都市园艺建设人才的需要量很大,特别是本科和高职专科毕业生,由于我省只有个别院校设置了园艺专业,且每年毕业生数量有限,因此,我省这方面的人才多数来源于发达地区院校,而外省都市园艺专业的人才还不能满足全国大中城市的需求,且都市园艺植物又具有地域性差异强的特点,使外来技术人员难以适应本土的都市园艺建设之中,我们有必要培养自己的都市园艺建设者。目前我院园艺技术专业是我省院校中设置较早的院校,我省目前园艺建设行业的很多人才就来源于我院培养的专业人才,相信在此基础上“园艺技术”专业的开设更将为我省都市园艺行业培养更多更好的行业人才。

3、开办“园艺技术”专业是林业类院校调整办学方向和提高教学竞争力的需要。

高职院校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吸引力,就必须在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基础优势,寻找符合当今社会潮流,具有时代特色的办学方向。我国林业正处在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轨的过渡时期,林业领域正孕育着一场新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的变革,资源配置的手段和方式正日益多元化,林业资源的概念有了新的内涵,它同人的生态定向、生态环境、城市景观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使林业资源开发向更高产业层次转化成为可能,开办“园艺技术”专业能够将林业资源和林业经济的传统办学优势,转化为培养林业转型的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的优势,这是林业转型的需要,也是林业职业院校办学思路转型的需要,是林业院校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出路所在。

4、开办“园艺技术”专业能够保持该专业教育的入学和就业的人才供求两旺。

传统园艺教育面临市场就业和生源质量的巨大压力,这与几十年一贯制传统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式有很大关系,利用现有优势将传统长线专业改造成为当今社会经济新兴的热门专业,必将形成林业院校人才供求两旺的良好局面,高职高专教育尤其是农林高职高专才能办出活力和动力。园艺技术专业从申办开始我们就依据工作过程进行教学设计,更加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训练。河北省省会及各城镇的城市规划及城市化一度比较落后,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好转,城市规划及都市园艺力度逐渐加大,对园艺技术人才的需求容量巨大。与该专业人才需求对口的企事业单位和部门包括: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都市园艺生产与管理部门、园艺场、花卉生产和销售企业、园艺高新科技园区、观光农业园区、森林公园、种苗公司、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农业旅游企业、园艺产品检验检测部门等。目前,这类与都市园艺建设相关的单位和部门人才奇缺,难以适应都市园艺和城镇发展的需要,所以该专业的设置较好地适应了这一发展需要。

二、园艺技术人才需求预测

目前,在北京、上海、湖南、广东、辽宁等沿海地区和都市园艺发展较快地区已有多年办学经验。但河北省都市园艺(观光农业、城郊农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都市园艺都已起步,而且发展初具规模,但苦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只好高薪从外省聘请技术人员指导,但外省技术专家又不能很好融入当地乡土,使都市园艺行业发展受到制约,走了不少弯路。我们通过深入都市园艺企业调查,得出如何培养既具有都市园艺技术,又深知当地自然条件特点的技术人才就成了众多都市园艺投资者的迫切需要和都市园艺行业亟待解决问题。通过调查我们还得到不少地方政府都把现代农业技术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途径之一,要大力发展,大力扶持,而都市园艺又是现代农业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势必会得到越来越多政府部门的重视与扶持,所以说都市园艺行业在山西转型发展期间会有广阔舞台。此外,在调查当中各都市园艺经营者体现了对人才的极度渴求,初步调查显示每年需求都市园艺行业人才在80——100人,我们相信随着我省转型跨越发展政策的不断深入实施,都市园艺行业会不断发展壮大,对于都市园艺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7.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七

一、现阶段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从业人员构成

依据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公布的物业管理行业生存状况调查报告表明, 现阶段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从业人员构成存在着从业人员队伍建设远远滞后于行业的发展需要, 突出表现在称职的职业经理人奇缺、部分管理人员与所任职务不匹配、职工队伍的专业技能培训跟不上行业发展节拍等方面。这些制约该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推动我国物业管理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洞察物业管理的发展方向, 明确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掌控人才需求行情, 我们课题组于2012年3月对物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调研。

课题组主要采取的调研方式有:网络调查、书面问卷、电话咨询和政府部门数据等。主要调查了武汉市的以下单位:武汉舜爱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湖北亿优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万科武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武汉水蓝郡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武汉和信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十多家物业管理公司。调研涉及到了四类物业管理企业, 包括居住型、商业型、行政型与工业型。同时也分析了调研结果和毕业生就业行情, 简析了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市场定位。

二、物业管理人才需求的专业调研结果

(1) 物业管理人才在需求结构上存在着供需失衡的矛盾

课题组通过调研分析数据后得知由于近几年写字楼和居民小区的增多、旧住宅小区和公房也实行物业管理后导致高级物业管理人才比较缺乏, 市场供需比为100:69。从武汉市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 该上半年需要高端物业管理职位数接近2500个, 应聘者仅有1724人, 其中客户部经理、工程管理的需求量相对较高, 具有服务意识、环境管理、车辆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

(2) 市场对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

课题组通过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物业管理人员在能力、知识、素质、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如下:

1. 遵守职业道德, 有良好的心里素质, 责任心强, 服务意识好;

2. 掌握现代化物业管理的理论与实务、操作技能和管理方法, 能够驾驭一定的管理工作;

3. 扎实的物业管理实操技能, 譬如公共秩序、园林绿化、水暖施工、通气通电、鉴定完损等级、房层的维修、养护、等;

4. 拥有经营决策能力、分析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5. 洞悉国际国内物业管理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把握物业管理发展方向;

6. 需要具备工程设备设施管理知识, 了解机电设备系统, 懂高端物业管理中的智能化操作, 明白建筑设备与电器设备方面的知识等;

(3) 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

课题组通过调研发现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还是选择物业管理公司、施工单位、房地产公司等, 主要涉及到小区、饭店、公寓及写字楼物业经营管理部门, 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有物业公司客户部经理助理、维修及保养的工程管理人员、房屋管理与维修专员、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估价师、公共设施或供暖制冷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员等。毕业生几乎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4) 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及培训状况

课题组通过市场调查问卷, 也发现2012年武汉市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只有21.5%接受过大学教育, 6.3%接受过物业管理专业教育, 如下表

三、结合调研结果剖析当前物业管理人才市场需求

(1) 物业管理队伍素质普遍偏低、高端人才奇缺, 制约物业管理行业发展

物业管理企业存在人才奇缺的普遍现象, 突出表现为:一是传统型房产管理人才多于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二是能胜任单一普通岗位工作的人才多于能胜任多个岗位工作复合型人才;三是初级管理人才相对多于高级管理人才。

物业管理在我国虽经过31年的发展, 但入行的物业人员绝大多都是非科班出身的, 大致来之与以下三个渠道, 一个是由原房管所职工直接转化而来的且不熟悉现代物业管理的模式;第二个是学公共管理, 饭店管理且有一定的能力人员, 但不熟悉物业管理的具体操作方面;第三个是能胜任基本的物业管理工作, 学物业管理出身的中专生, 缺乏管理的战略思维, 在工作中处于被动的地位, 没有驾驭战略管理的能力。

(2) 物业管理人才培养的层次偏低

当前全国开设的物业管理专业教育层次主要集中于大专层次, 开设本科的比较少, 开设物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的高校没有, 有这个研究方向, 但是没有这个专业。进而导致高端的物业管理人才难以培养出来, 而且高校物业管理教师的师资也达不到教授物业管理的专业标准。现代化的物业管理的发展, 大专层次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3) 产品定位与市场脱节

当前物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多定位为“为物业管理行业培养高层次实用型高级管理人才”, 其培养模式主要有以服务理念为中心的深圳模式、以技能为中心的上海模式和复合型的物业管理人才的背景模式三大培养模式。

深圳模式侧重于培养学生与业主的公关技巧, 其培养的人才擅于交流沟通, 能以高质量的服务取胜, 有利于塑造企业形象。但是对物业管理技术类工作掌控不了, 遇到一些实际的技术难题解决不了, 难胜任基础性的管理工作。

上海模式的培养目标是熟知现代物业设备与设施运行及维护技术的管理人才, 学生虽说能驾驭一些技术性问题, 但是缺乏管理理念和经营决策意识, 难担任总体性管理岗位。

北京模式吸取了前两者的长处, 继而培养出的人才既具备一定的管理学知识, 也能掌控物业管理的各类基本实务性问题, 但是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设计安排课程难以达到对二者的兼顾, 容易出现顾此失彼, 有失偏颇。

上述三种模式解决为物业管理行业培养高层次实用型高级管理人才的人才定位与物业现实需要之间不对接, 在人才培养定位上产品定位不符合市场需求。

四、市场需求的物业管理人才定位是物业企业项目管理处一级的基层管理人才

从课题组调研的物业企业及其他的组织机构设置分析得出大多公司都实行二级管理模式即公司下设项目管理处, 主要的岗位设置为公司各部门及管理处管理者、各类管理人员、工程维修人员等。这类管理模式使得物业企业大致需要这两类人才:一是基层管理者和其他管理人员, 他们大约占企业员工总数的25%-30%;二是技术类人才即工程维修人员、保洁人员和保安人员等, 他们大致占企业员工总数的30%-35%。有的公司也选择把保洁绿化、治安消防业务外包出去。这些人才所占比重比较大, 他们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物业行业发展的好坏。

课题组认为现在专业的物业管理人才可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来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 这样他们可以双证 (毕业证、岗位技能证书) 提高自身的优势和竞争力, 让毕业学生具备扎实的物业管理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成为符合物业项目管理要求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样培养物业企业项目管理处一级的基层管理人才可以使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由模糊到清晰、由笼统到具体、在教学实践中变得切实可行, 具有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 物业管理是一个朝阳、新兴、发展上升空间大行业, 人才对这个新行业来说, 有不可小觑的作用。通过课题组的调研, 我们提出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市场定位:符合物业项目管理处一级的基层管理岗位要求的技能型、应用型物业管理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戴玉林.基于企业参与的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16) [1]戴玉林.基于企业参与的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16)

[2]雷华.基于真实工作环境和价值创造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物业管理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 2009 (27) 年梅[2]雷华.基于真实工作环境和价值创造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物业管理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 2009 (27) 年梅

[3]郑良雨.物管行业人才需求趋势分析及培养措施[J].现代物业, 2008 (8) 州市物业管理从业人员中只有[3]郑良雨.物管行业人才需求趋势分析及培养措施[J].现代物业, 2008 (8) 州市物业管理从业人员中只有

8.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八

一、调研方法及过程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座谈访谈、工作研讨会、专家咨询、文献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调查访问了黄浦、卢湾、徐汇、虹口、浦东、长宁、普陀等区劳动人才服务中心,百联、老凤祥、家乐福等企业。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调研方式,对上海市商贸行业基层商品经营人员的从业状况、人员结构、学历水平和目前商贸行业对中、高职基层商品经营人员的需求情况、职业能力的要求、企业今后3~5年内对基层商品经营人才需求预期,进行调研。

二、调研情况及分析

1.上海市基层商品经营人员现状及结构

表1和图1为上海市商贸做作业人员情况,由此可见上海商贸业从业人员队伍伴随商贸业的发展不断壮大。

2.上海基层商品经营人员的求职和招聘供需两旺

从图2可见,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基层商品经营人才就业前景看好,供需两旺。从供需两旺的状况说明:基层商品经营在市场经济下的重要地位企业已有共识,基层商品经营人员的重要作用得到了企业认可。

图22006~2008年上海商贸类人才市场求职和招聘平均前5位的职位

3.上海商贸业基层商品经营人员30岁以下年轻人是主力军

从图3可见,目前上海商贸业基层商品经营从业人员以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体,占到总人数的82%。

图3 2008年上海商贸业基层商品经营人员年龄结构

4.上海商品经营专业毕业生职场发展状态良好

其良好状态如表2和图4所示。

三、未来5~10年上海商贸业商品经营人才需求趋势

1.上海2009~2020年将建立起多个商业中心

上海市商贸行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上海十二个中心商圈的建设,对基层商品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著名招聘网站前程无忧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0月零售业店长/卖场经理职位高达42866个有效职位数,其中民营、私营企业、非上市公司占到了总需求的15%。而上海这一岗位的需求人数居于全国榜首,上海商贸行业现有基层商品经营管理人员13.7万人,每年需市场需补充的基层商品经营人才总量预计在8000人以上。

2.上海市商贸商品经营人才需求呈现三大类型

调查显示,上海商品经营人才需求呈现三大类型:战略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人数比例约为1∶6∶59。

战略型商品经营人才包括营销项目策划与规划人才、营销教学科研与培训人才,他们从事商贸企业营销战略、发展方向的研究,具备敏锐的市场预测能力,能够深入分析基层商品经营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熟知行业、企业的营销活动全局以及各个流程、环节。

管理型商品经营人才则是指掌握企业或行业的经营活动规律,能够胜任企业的经营管理各个方面的工作。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既积累了一定的营销技能,同时具备与营销有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经验、素质。这类人才在商贸行业主要是企业中层营销人员、区域经理、大型超市店长、品类经理、渠道经理、采购经理等。

技能型商品经营人才是在企业中从事具体营销工作,主要包括市场调查、促销、推销。这类人才在商贸行业中主要是指營业员、柜长、课长、组长、小店店长这些岗位。

3.上海商贸业基层商品经营人才供给状况

(1)未来5~10年基层商品经营人才供给数量严重不足。上海一线技能型基层商品经营人才来源有二个:一是中职商贸类专业毕业生,二是外来务工人员。五年前中职商贸类专业毕业生是主要来源,l999年高校开始扩招,学生和家长都普遍倾向于就读普通高中,出现了中职学校招生难的局面,上海中职开设基层商品经营专业的学校不断在减少。在目前基层商品经营人员的入门门槛低,没有职业准入的要求的情况下。为了解决这种供给和需求的强烈不对称,企业招聘大量外来务工人员,通过简单培训后上岗补充基层营销人员不足,但在技能要求上远远达不到合格一线技能型人才的标准,未来5~10年合格的一线技能型基层商品经营人才供给严重不足。

(2)上海职业院校商品经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上海基层商品经营员工职业能力情况见表3。

四、对商品经营人才的培养意见和建议

1.以地方经济为轴心,实现工与学紧密结合

职业教育是地方经济的技能人才库,人才只有紧贴地方商贸企业发展的实际,遵循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规律,以工学结合的方式,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方法,与直接获取实际能力、经验为主的营销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与社会的广泛接触、交流中获取知识;把在校学习与在岗工作有机结合,工学交替,在理论知识指导下参加实践,在实践中体验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形成熟练操作技能优势。

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实现学业与职业的成功转型

在教学中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点,依据基层商品经营专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依据上海商贸业对基层商品经营人才的职业要求,创新课程的结构、内容、体系,将地方特色与行业优势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贴近实际工作。依托行业、企业,实行课堂教学与岗位操作训练的有机结合,专业老师与营销能手的有效结合,学校教学与顶岗实习的紧密结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的融通,创建“教学做”三位一体的专业课程特色,构建实用性、技能性与职业性的中职基层商品经营课程体系。

3.以职业教育目的为指导,实现职业教育内涵实践的新突破

职业院校是职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同时也应成为职业人才的继续教育基地。基层商品经营的理念和技术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高职院校有着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走出单纯的学历教育的职业教育模式,推行“大职业教育”的理念。从学生来源上创新:不仅招收本地初中学生,同时还招收农民工子女;不仅招收全日制学生,还可招收半工半读学生;在同一所职业学校不仅有中职教育,而且还可继续高职教育;从师资的构成创新:不仅有本校的,还应该有企业的;不仅有“双师型”的教师,还要有专业能手;不仅要有管理人员,还要有劳动模范;不仅有中职教师间交流,还要有中高职教师间交流。从学习方式上创新:白天全日制学生上课,晚上业余班教学;有系统的知识学习,也有专项的能力训练;有传统的课程教学,也有专业人士沙龙;有模拟的实训练习,也有专家咨询点睛;有教室内的课堂教育,也有网上的营销课堂。把学校真正建成一所没有围墙的职业院校。

9.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九

专业名称: 学前教育专业 院 系: 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负责人: X X X 日 期: 2014年7月20日

XXX职业学院教务处 制

二○一四年七月

XXX职业学院

学前教育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一、调研的背景、对象和方法

(一)调研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和精神文化的丰富,人们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目前,周口市城区现有幼儿园的数量与质量已很难满足家长的需求。于是,“入园难”、“入园贵”已经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我们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加大了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将建立一大批新的幼儿园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新的幼儿园的建立,将产生更多的学前教育岗位。这将使得职业道德高尚、专业扎实的学前教育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二)调查对象

调查的对象:以西安市公办、民办幼儿园、早教中心为主,其次为兄弟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典型性抽样调查。

(三)调研方法和形式

本次调研采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形式采用问卷调查表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这次的调研,目的是希望能够对今后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方面能够更加适应社会需求,在实务操作教学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二、幼教行业发展的对人才需求情况

(一)人才需求量分析 到2013年年底,西安市登记注册幼儿园1239所,其中公办249所,民办990所,全市在园儿童27万人。没有登记而开办的也不在少数,大部分幼儿教师文化程度较底(中职学历),已影响到了我市幼儿园的健康发展。许多幼儿园教师没有取得幼教教师资格证,保守估计,每年幼师缺口达近万人。

为了进一步了解市场对学前教育人才的具体要求,尤其是幼儿园、早教中心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走访企业、毕业生,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准确把握学前教育专业在社会的就业岗位群,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具备的能力,以此来确定我们的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

(二)学历需求情况

本次针对幼儿园的学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高学历,中小企业对大专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幼儿园人才需求的主体,从回收的有效调查表来看,占调查幼儿园总数60%。

(三)岗位需求情况

幼儿园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是我们确定专业方向的重要依据。调查资料显示,幼儿园提供的学前教育岗位主要是英语、美术、舞蹈、管理等岗位。

(四)幼儿园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业务素质、能力要求情况

业务素质:

能熟练运用幼儿保育、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懂得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从事托幼机构各年龄段、多门课程的教学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较强的研究能力。

人文与科学素质

具有较为宽广、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较深厚的人文素养;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健康的审美观和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

身心素质,拥有健康的体魄

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善于沟通,社会适应性良好。言语文雅、行为文明,注意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

专业能力

(1)掌握学前基础理论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掌握幼儿各系统的生理特点及相应卫生保健措施的能力。(3)具有舞蹈与创编应用能力;(4)具有声乐演唱应用能力;(5)具有学前教师科研的能力;(6)具有音乐基础理论的能力(7)具有基本手工的应用能力;(8)具有幼儿活动设计的应用能力;(9)具有基本美术的应用能力;(10)具有幼儿歌曲弹唱的应用能力;

三、关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思考与建设

从调研的结果来看,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前景非常乐观。从我国目前的政策导向来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我国幼儿在园人数2015年要达到3400万人,2020年要达到4000万人;到2020年,学前一年毛入学率达到90%,学前两年毛入学率达到80%,学前一年毛入学率达到70%;并且明确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制度。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陕西省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并扶持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陕西省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增加公办幼儿园的数量,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未来一段时期我省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将会有非常旺盛的需求。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会让提供非常多的就业岗位。

经济管理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研组

10.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十

1、汽车维修行业人才质量需求

目前,先进的汽车维修方式已从在汽车出现了故障后再去修理,向“定期检

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方向转变。此外,汽车维修从“修旧式”向“换件式”转变。近年来,更出现了汽车远程诊断技术。因此行业对高技能人才也产生了大量需求,提高了对汽车修理人员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

2、维修队伍综合素质亟需提高

由于汽车维修人才有不同的层次,如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

技师等,具体的技术水平要求不同,市场需求量也不同。高层次的人才技术比较全面,综合素质好,能迅速掌握新的汽车维修技术,适应汽车技术快速发展对维修人才的要求,需求量在近一两年呈现出扩大趋势;只能从事一般的维护,保养工作,碰到一些技术难题就束手无策的低层次学徒工早已过剩,只懂一点机械维修知识的汽修工也面临危机。

现代汽车的科技含量高,维修方法要求规范化,诊断检测设备的智能化、自

动化,要求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必须以技能型为主。在理论上应具备:对现代轿车的结构原理比较熟悉,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对传感技术、液压控制、自动控制技术比较熟悉,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能直接阅读英文维修手册;在实践技能方面,应能熟练掌握和使用智能化的仪器来检测诊断和维修现代轿车出现的故障。这就要求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机械原理构造,而且要有电控理论知识。

3、人才的需求

企业对各个工种及职位的需求量是不一样的,但大多数企业比较欢迎既懂

机修又懂电工的人才,而汽车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也占了一定的比重,从调查的情况看,企业对技术主管、经营主管、前台服务、汽车配件管理、部门经理等职位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随着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壮大,使汽车技术

人才的去向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也不断向管理层发展.这也就使我们在专业定位时有更大的选择,我们除了汽车维修人才、汽车与配件营销人才、汽车检测人才可以培养外,还可以培养汽车管理人才、汽车美容装潢人才等后服务行业技术与管理人才。

4、职业素质的要求: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要,用人单位往往要求毕业生能够同时拥有多方面的技能,如驾驶技能和中级汽车维修工技能,从调查的情况看证明了我们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必须具备中级汽车维修工证书和驾驶证等多个证书的做法是正确的.在调查中有部分的单位要求我们的人才要在将来的工作中具备优秀的中小企业基本管理的能力,说明企业在人才的发展中提出了更高的希望和要求,我们在培养人才时应 该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在学校时就要培养他们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调查中我们深切的感受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基本素质有很高的期望,希望有很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团对合作意识,有90%的单位就明确希望他们的员工必须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度的职业道德及热爱本企业,敬业爱岗的精神,其次有70%和 46.7%的单位对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有较高的要求,这些在他们看来比其他的什么都重要。

5、结论

11.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十一

关键词:电子商务;市场需求;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F72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145-01

前言: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复合型专业,涉及到技术、经济、贸易、管理等学科,其课程体系如何设置,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有效的模型。本文主要针对高等院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对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探讨,给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结构。

一、调查概况

通过当面和网上发布调查问卷,回收140份,问卷回收率99%,受访者包括各大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现状,其课程设计情况,以及大学生对自身专业素养的要求等。并且进行现场交流对专家进行访谈,就电子商务就业现状和市场需求进行咨询及建议探讨。对20家电子商务企业发布调查问卷,就其招聘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情况以及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能力要求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及分析及总结如下:

二、电子商务人才的市场需求状况

1.市场现状。电子商务行业涉及的行业领域盛广,它的业务领域状况如下:商业占43%,工业占15%,金融业占13%,建筑业占3%,旅游业占3%,其他占23%。截止2014年6月,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500000人。目前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7200000人。越到未来,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会越多。

2.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类别。首先,是基层的技术人才,其职责主要是负责解决电子商务工作中的技术应用问题。 其次,是电子商务领域中级管理层,这一层面的人才着重于策划电子商务活动的方式、渠道。最后,是电子商务高级管理者,主要掌控电子商务的战略目标及发展方向。

3.企业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看法。调查显示,企业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基本看法是:仅有13%的毕业生能够胜任较高级的管理工作,能熟练运用专业知识;27%仅掌握了书本知识、不懂实际操作;19%知识掌握不完善、不能了解行业的发展;8%的实际工作能力低于高职高专的毕业生;20%职业定位不明确、知识宽而不精。

4.企业对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应具备的素质考虑。据调查显示,企业对高校电子商务人才的主要素质要求有:市场推广开拓能力、协同合作能力、责任心、专业知识消化吸收学习能力、项目执行能力、职业道德与忠诚度、创新研发攻关能力、规划与策划能力、灵活应变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等。

三、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现状

1.各高校承办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不同。有的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由计算机系开办,而有的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则是由经济管理系开办。不同的系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的侧重点不同,计算机系更注重实际操作方面,而经济管理系则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知识面的不健全造成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分化。

2.电子商务课程设置难度较大。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跨多领域的学科,主要涉及的方面有:管理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经济学、贸易学、法学等多个领域。电子商务专业涉及面如此广泛,如果课程设置不完善、不合理,就会导致所设课程过时、缺乏连续性、课间衔接不好等问题。

3.重理论知识,轻技能操作。作为跨学科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科本位思想依然盛行,普遍存在着“大而全”“万能型”的培养基调。就本科教学体系而言,基本还停留在理论教学,对学生而言:“电子商务就是开淘宝店!”也就是说,理论于学生而言就是杂乱而空洞的、虚幻的概念。“涉及的专业范围广”是大家对电子商务专业比较普遍的认识,所以有些学校在设定专业培养目标时,将所有涉及到的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都纳入到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当中来,以此来培养出“真正的、复合型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而体现到学生层面,则是在有限的三至四年的时间里,非常辛苦地忙于应付学习电子商务概论、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营销学、计算机与网络数据等好几十门课程;时间和精力太过分散,就造成广而不深、浅尝辄止的结果,并且与市场人才所需求具备的技能脱节,没有真正形成核心的专业能力。由此可见,电子商务人才的确是复合型人才,但复合型人才并不能与全才划等号。

4.学生专业素质不足。其一,电子商务人才是一种具备高素质的管理型、技能型人才,需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而学校的培养没有将理论转变为实践,从而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其二,上面所述的企业对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应具备的主要素质要求,在毕业生的身上没有完全体现。

5.毕业生就业情况。社会需要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这是无可非议的。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面临这样的尴尬,一是市场需求量大,另一方面是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每10000人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仅20%。

四、总结与建议

综上所述,从企业拥有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状况看,专业人才数量不足,数量构成及知识结构不平衡,限制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所以企业所需电子商务人才渠道多样性 ,人才需求的规格要体现实用型和复合型。学校的电商人才培养数量大,但是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不符。

对于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应有一定的改革。一方面,对于课程设置,主要还是从理论上和操作技能上入手,根据市场需求,整合教学能容,优化课程体系;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实际应用该技能,所以强化实践教学,积极营造实战环境很重要。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找准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开展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克强. 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R].北京:2015。

[2]陶涛.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巨大[N].中国青年报,2012-09-20(12)。

[3]网店高薪难招人 阿里上市“敲钟女孩”自己做美工[DB/OL].http://hb.qq.com/a/20150309/011019.htm 2015-03-09。

12.中职机电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十二

1 企业调查表调查的基本信息

被调查企业全部为独资民营企业, 走访了深圳中信公司、深圳富士康集团、温州高能电气有限公司、温州长江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旺天凯精密机器 (昆山) 有限公司、昆山多得力机电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富瑞精密组件 (昆山) 有限公司、强胜精密机械 (苏州) 有限公司、昆山扬皓光电有限公司、浙江联强数控机床公司、禧玛诺 (昆山) 自行车零件有限公司等企业。

调查显示:该院学生自我意识太强, 都想当领导, 但是没有社会经验及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企业建议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加强引导他们去了解父母在做什么, 如何去感恩父母老师, 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的态度与社会接轨;工科专业、计算机专业学生要加强实际操作训练、多实践多加强操作;另外要加强学生的个人形象修养, 如, 穿衣要整齐, 染头发的一个不要。调查的学生的工作岗位有包装、装配、模具、线切割、质检、仓储等。学生建议要加强机械制图和机械设计基础的学习, 其毕业生需持中级及以上岗位证书。计算机应用能力应达到一级及以上。外语能力方面企业建议学生能够通过查字典来翻译设备说明书资料。对中职机电类工科毕业生课程教学建议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求职与创业、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UG[1]、机械制图与CAD、金属工艺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金工实习、电工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检测技术、工厂供电、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加工与编程技术、金属切削机床、现代企业管理。企业认为:计算机应用、UG、数控加工与编程技术、金属切削、电气控制与PLC必须得到加强[2]。

企业认为, 金工实习、制图测绘、机械课程设计、电工电子技能实训、数控技术实训、机电设备检修实训必须得到加强。对进口数控设备能够熟练操作、PLC编程实践要加强[3]。被调查企业对我院拟开设的课程分析认为专业培养目标明确, 符合社会需要。

企业认为, 中专毕业生在工作中踏实认真, 非常有责任感。业务水平较强, 适应岗位的时间一般为半年到1年。中职毕业生专业知识为一般, 动手能力较强, 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较好, 与其他学历相比中职学生在操作技能、职业道德方面有优势, 而在人际交往能力、外语、计算机应用方面欠缺。

企业认为, 中职毕业生急需掌握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工作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内容更新太慢及实践操作条件不足。

在被调查的企业中, 企业所需中专毕业学生数占新计划招聘员工的80%以上。苏州工业园区有1000多家企业, 90%的企业属于机械制造企业, 预计近3年各专业中职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在10万人以上, 昆山市社会需求量也在10万人以上。

2 通过访谈得到的基本信息

该次对中职社会人才需求调查, 还与企业主管进行了访谈, 总体信息如下。

(1) 毕业生出国学习、业务洽谈机会多, 提供了许多前沿制造技术信息[4]。该次访谈中, 2002年毕业的机电类专业学生有80%分别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瑞典等国参加业务培训及业务洽谈, 他们接触到了最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 如, 日本的发动机曲轴冷模精密锻造技术, 机体的压力铸造和震动结晶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学生向学院反映要求课程内容要跟上先进技术步伐, 当然基础理论作为先导, 要求有一定的功底。毕业生在座谈中基本上谈论的是一些专业术语, 反映了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与所学专业十分靠近, 如, 金属材料、热处理、电气控制P L C 、U G 、PROE、机械制造工艺、品质 (质量) 检测管理等。反映出了以上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工作应用中的重要地位。当然也反映出了有些课程内容陈旧, 如电控元件部分, 他们在工作过程中从来未见到过普通电气控制元件, 如接触器等, 代之以插脚集成块[5]。希望学院在课程内容上要紧跟先进技术的发展。

(2) 加强质量检测实验室建设。在考察中发现, 企业中绝大多数质量检测还是采用了传统的测量手段, 如, 通规止规测量法, 但是对于精密机械零件, 每个公司都有“三坐标测量仪”, 即通过高精度接触式测头, 对产品基本几何元素、形位误差、复杂轮廓曲面进行测量与评定, 而会操作该设备的人员较少, 该岗位工资比普通质检员高出1 500元, 这种测量手段以后还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并且出现了“反求工程”, 即用“三坐标扫描机”通过激光测头, 可迅速实现对产品外形、结构缓变曲面扫描, 重塑产品数字化模型, 可得到误差仅为3~5丝的零件, 它代表了一种非常高效的产品设计思路和方法。浙江大学现代制造技术研究所对以上技术研究处于前沿, 并有设备仪器供应。座谈反映, 在现代企业中质量管理采用了6σ管理理念, 建议学院要将质量管理和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提升到重要地位。

(3) 加强计算机及专业应用软件的学习。建议学院将CAD作为重点课程, UG、PROE要求机电类学生人人掌握。部分学生在离校后花了1年的时间自学机械应用软件。数控加工与编程技术也要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开设, 目前广泛应用的数控系统为FANUC、三菱、西门子, 而华中数控、广州数控等国家数控系统在企业占有很少, 而我院所用系统全部为华中数控, 学生就业需要一段适应过程, 所调查的企业机床设备全部为数控设备, 未见普通设备。对计算机应用的学习要加强DOS操作。

(4) 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中职学生在企业已经占有相当高的比例, 企业招聘员工普遍看好中职学生, 说中职学生勤于动手, 经过短期培训后动手能力强, 有吃苦精神, 企业乐于接受。对于理论课, 专业基础课要扎实, 机电类行业的学生要能够看懂机械图纸和电气图纸, 课程内容要追求实用。

(5) 企业用人机制。现代企业用人机制追求能力提拔, 企业主管明确表明对于少数在2年内未得到提拔的员工基本上定为无能员工, 一般每3个月调整一次职位和工资。中职学生在企业1年后的基本工资可达2 400元左右, 02届学生目前的工资水平普遍在3 400元左右, 有部分学生已经独立开设机电设备公司。

摘要:学生自我意识太强, 社会经验少, 交往沟通能力差, 外语、计算机应用方面欠缺。要加强引导他们去了解父母在做什么, 如何去感恩父母老师, 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的态度与社会接轨;机电专业学生要加强实际操作训练、多实践多操作;要加强学生的个人气质养成。金工实习、制图测绘、机械课程设计、电工电子技能实训、数控技术实训、机电设备检修实训必须得到加强。中职毕业生急需掌握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 学校要加强质量检测实验室建设, 要加强计算机及专业应用软件的学习。

关键词:中职,机电,人才需求,调研

参考文献

[1]北京北航海尔软件有限公司.CAXA制造工程师XP用户手册[Z].2002.

[2]盛善权.机械制造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296, 307, 306.

[3]梁训, 王宣, 周延佑.机床技术发展的新动向[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 2001 (3) :18-20.

[4]许香穗, 蔡建国.成组技术[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

13.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篇十三

调研报告

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二〇一一年七月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一、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申报的背景分析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遍及各行各业的电子信息化建设浪潮为我国电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电子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服务等行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计算机、通信与消费电子的融合预示着一个新的更为广阔的市场的来临;在消费层面,IT产品与数码、家电、手机等终端设备的互联互通,与移动通讯环境的平滑对接,引导着电子产品由模拟到数字的生活变革,数字电视、3G融合的数字产品、移动通讯等新应用不断涌现,孕育着巨大的市场,这些都对从事电子技术行业的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几年来,我国电子产业以每年25%以上的增长速度迅猛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的电子制造业中心。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电子产业最发达的地区。

二、人才需求情况

通过对企业的调研,经济发达地区对电子技术专业的高职毕业生需求是巨大的,每年都需要一大批技能操作工人来充实生产第一线,前提是毕业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1、对人才学历层次的需求

现在的企业面临着日趋白热化的残酷竞争,为了减员增效,提高人才的利用率,不愿意承担培训人才的任务,即企业不养“闲人”,所以企业就千方百计地寻找可以直接上岗的人才,为了提高企业的资质等级,对人才的学历要求也越来越高,各企业都需要具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大中专毕业生。

2、对人才能力的需求

电子技术应用行业需要的是掌握了一定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特别对技能型人才要求比较高,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在企业内很多人都承担了不同的工作角色,打破了原有的“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用人模式,倡导“一个萝卜几个坑”,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几乎所有企业都喜欢既懂技能又懂管理,专业知识面广,一专多能,具有一定社交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专业人才。

3、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

现在的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很高要求,从思想素质到职业道德及人文素质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劳动强度大,流动性大等特点决定了电子行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职业道德精神和品质。

三、企业对职业岗位的要求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群主要为电子及相关企业生产线上的装配工、调试工、检测工、维修工以及一般的管理员工等。

根据生产企业对毕业生适宜职业岗位的要求,总结出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要求学生具备以下及方面的条件: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2、掌握电子元件的规格、标准检测方法;

3、掌握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4、有一定的电子电路图阅读能力;

5、掌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理论和技能,了解其发展动态、相关的产业政策和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

6、掌握电子产品的生产管理、技能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7、具有终生学习能力。

四、市场岗位需求

电子产业的迅猛发展,需求大量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大岗位群:

1、电子产品制造工程师。

我国是世界电子产品制造中心,每年需求大量的电子制造业技术人才,这类岗位包括:电子产品辅助设计人员、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人员、一线生产人员、质量检测人员等。

2、电子产品技术支持工程师。

主要包括:电子产品的营销、售前技术支持、售后技术服务等。庞大的电子产品制造业,需求大量的产品营销和技术支持人员。

3、电子设备和仪器仪表的系统设计、调试工程师。

为了维持迅猛发展的电子产业生产,需求大量的相关生产设备,这类设备本身就是电子产品,设备需要现场工程师进行系统设计、安装、调试,以及后来的技术维护。

4、现代音像工程的设计、调试工程师。

随着智能建筑和高级社区的发展,电子安全防范系统由传统的机关、金融等要害部门向社会各领域普及;电视监控系统也更广泛的应用在工业生产领,需要大量的系统设计、安装、调试技术人员。

上述这4大岗位群又包含了更多的具体岗位,是目前社会需求人才较多的岗位。这些岗位对理论深度和研发能力要求不太高,强调从业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这正是高职院校应用电子类毕业生的特色和优势。

五、社会调研分析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各类电子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电子设备制造、装配、调试和质量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在山西、珠三角、广州市,具有电子控制功能的家电产品的生产厂家众多,给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大量就业的机会。

我系领导携相关专业教师在之前做了大量调查,调查结论如下:

1、山西电子类企业的发展需要应用电子专业的毕业生。

山西经济发展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电子产品制造在山西经济中占的比例小,山西地区的电子产品制造类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主要是依托优势产业,为之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2008年启动的“家电下乡工程”和“3G网络工程”,使通信、家电行业产生了对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较大需求。

2、广州电子行业有良好的发展局面。

中国已成为世界投资创业的首选地区,世界电子行业的制造巨头,如索尼、三星、松下、七喜等就落户在广州,在每年的企业用工招聘会上,都看到了这些公司对应用电子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

3、珠三角的大型家电企业对应用电子类毕业生有大量需求。

单从广东格兰士集团有限公司和美的电器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就需要大量从事智能化家电产品的安装、检测的技术人员。

4、信息类产品的销售、国内外专门电子类产品的销售需要应用电子专业的毕业生。

在调查中发现,在专业的电子信息类商场,需要大量熟悉信息类、复杂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电子产品,如汽车卫星定位系统、电子地图、彩色胶印机、摄影器材等的销售人员,但这些产品的销售还包含调试、安装和技术培训等内容,显然,没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是不可能胜任的。

5、大量的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维护需要应用电子专业的毕业生。

移动通信基站完成信息的传输、交换,有UPS和蓄电池需要维护,这些地方也需要应用电子专业的毕业生。

六、结合调研情况,分析我系现有的办学条件

1、办学基础良好

我系于相继于2000年和2001年开设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相关的通信技术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教学水平、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诸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能力。

2、有较完善的实验、实训设施

为培养零适应期的应用型人才,我系建有先进的实验、实习、实训基地,主要包括:电子实验室、EDA实验室、高频电子实验室、通讯实验室、信息处理实验室,在这些实验实训室可开展单片机、嵌入式、DSP、FPGA、光纤通讯、网络通讯、信号与系统、现代通信技术等的实验、实训、技能培训、及科技创新培训,实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

3、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我系有一支非常优秀的教师队伍,现有校内专职教师19人,其中中高级职称教师人数7人,占教师总人数37%;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12人,占教师总人数的63%。每年为教师提高各种培训的机会。技能培训、企业锻炼、校本培训等多样化的培训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快速成长。为进一步培养应用型电子类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我们还将引进更多、更高学历的优秀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使我们的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知识不断更新、教学能力力争达到一流水平。

4、有较为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为使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更能适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我系在制定教学计划

时,组织了有经验的专家、教师认真进行研讨、,并多次进行修改完善,并聘请专家进行仔细审核。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做到了既要保证学生能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又要使他们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毕业时能获取技能证书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5、我系有校企合作单位:

(1)山西顺达胜业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2)北京百科融创教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3)京信通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上一篇:育苗情况报告下一篇:难忘的香气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