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试卷

2024-10-08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试卷(共12篇)

1.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试卷 篇一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五单元测试卷

一、口算 。

25-18=

87=

49+36=

729=

205=

3201=

69=

2500=

57-28=

560+40=

72-24=

637=

二、填空。

1、63是7的( )倍;7的4倍是( )。

2、895比615多( );比327多126的数是( )。

3、582是由(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4、自行车原价360元,现价306元,降价( )元。

5、 加法可以用( )来验算,还可以用( )来验算。

6、红花有32朵,黄花7朵,要使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4倍,如果红花朵数不变,需要拿来( )朵黄花。

7、爸爸今年34岁,儿子今年9岁。4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倍。

8、用5、0、7这个三个数字组成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的和是()。

9、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

834 -( )=74

( )- 241=420

68+( )=215

346+( )=769

三、选一选。

1、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百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样( )。

A、左对齐

B、右对齐

C、相同数位对齐

2、45是( )的5倍。

A、7

B、8

C、9

3、683比( )多98。

A、781

B、585

C、无法确定

4、铅笔的价格:3=钢笔的价格: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钢笔的价格是铅笔的4倍

B、铅笔的价格4=钢笔的价格

C、钢笔的价格 -铅笔的价格=铅笔价格的3倍

5、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的差是( )。

A、111

B、999

C、899

D、888

四、我是小裁判。

1、在加法中,和比两个加数都大 。( )

2、在减法中,被减数肯定比减数大 。( )

3、笔算万以内的加减法,都要从个位算起。 ( )

4、减法可以用加法验算,也可以用减法验算。 ( )

5、563-198=563-200+2=365。 ( )

五、列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524+457

749-489

837+256

500-329

301-185

526-489

六、解决实际问题。

1、下表是文具店一部分商品的价格:书包159元,游戏机438元,MP3139元,学习习近平板电脑732元,

⑴一个学习习近平板电脑比游戏机贵多少元?

⑵你想买哪两样文具?大约要多少元?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2、一列动车从上海出发,经过天津,最后到北京。在上海站车上有616人,到达天津站时,下车378人,上车407人,这是车上有多少人?

3、刘大爷家有鹅8只,鸡18只,鸭的只数是鸡的4倍。

⑴要求用线段表示鸡和鸭的只数。

⑵鸭的只数是鹅的多少倍?

4、有6只箱子,它们重量是:①号69千克;②号396千克;③号165千克;④号93千克;⑤号273千克;⑥号170千克。把它们用只能装450千克的小卡车运走,要运几次?你是怎样运的?

2.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试卷 篇二

一、正确认识中学生与流行音乐、教材音乐的关系

初一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 是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慢慢形成和定型的阶段。这个时期, 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生了变化, 开始对异性充满好奇和渴望, 对朦胧的爱情生活十分向往, 对外界的事物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是容易对一些问题认识不够全面, 容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而现阶段大部分流行歌曲都涉及情感生活、表词达意直接明了, 通俗易懂、节奏明快、旋律变化丰富、配器音效动感而震撼, 充满了时代的气息。然而初一音乐教材有一些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单元内容, 如第四单元《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第五单元《环球之旅——亚洲之声》,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兴趣。

面对流行歌曲对中学音乐教育的冲击, 我们不能“闭关自守”, 这样会激化学生的逆反心理。然而初一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区分流行音乐的优劣或者对影视歌手盲目崇拜。因此, 音乐教育应当成为音乐资源的指导者和学生音乐生活的指路人。

二、如何将流行音乐合理引入初一课堂

1、将流行音乐引进课程导入部分,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程导入是上好音乐课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是教师教授新课或教学内容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第一步, 往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促进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铺设的作用, 音乐教师应该在了解教材内容和逻辑的基础上, 结合最能激发初一学生兴趣的流行音乐设计出有效的导入。例如:七年级教材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环球之旅——亚洲之声》,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日本音乐的主要形式和特征, 并且学唱歌曲《樱花》。而多数初一学生对日本的了解甚少, 对学习日本的文化和音乐的兴趣也不高。同时, 歌曲《樱花》这首作品是采用日本都节调式写成,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唱歌曲的难度。因此, 在这样的情况下, 教师可以选择亲自为学生表演受学生欢迎的流行音乐《天空之城》作为课程导入, 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教师还可以提前与班上有乐器特长的同学排练完成小提琴钢琴协奏《天空之城》。这样一来, 导入的音乐内容一下子拉近了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距离, 而导入的形式, 也较为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从而使教学过程很自然地过渡到日本这个国家的音乐文化介绍, 为教师接下来的教学安排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将流行音乐引进拓展部分, 大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1) 欣赏环节之后的拓展

初一的音乐教材为每单元第二课时安排了丰富的音乐欣赏部分, 其中有部分作品是器乐曲。但是其中的多数乐器在现在的舞台上难得一见, 这就使学生感到陌生。再有其中一些乐器的音色不那么圆润动听, 使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例如: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教材要求欣赏朝鲜歌曲的同时, 了解伽琴这种乐器。笔者在实习旁听过程中发现学生听完教材配的伽琴音频, 都开始打瞌睡, 很难集中注意力用心欣赏。因此, 教师可以选择视频——伽琴演奏《卡农》 (本视频由8把伽琴同时演奏《卡农》为街舞表演配乐) 。学生熟悉而又喜欢的旋律《卡农》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使伽琴的音色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学生喜欢的街舞也利于激发学生的观看兴趣。

(2) 课后小测的拓展

初一教材在每个单元的末尾都会安排一些“小竞赛”或者“小测”, 意在测试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然而整天埋在语数英书堆里的初一学生, 又怎会有激情完成音乐课上的课后笔头练习。对于此, 教师可以采用课堂最后5至10分钟来做听辨的测试。而这写听辨的音乐作品, 教师可以选择流行音乐与传统相结合。例如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在讲解草原上的蒙古族、新疆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藏族音乐特色后, 教师可以安排如下几首歌曲作为听辨测试的曲目:《雅鲁藏布大峡谷》 (藏族) 、《万马奔腾》 (蒙族) 、《香巴拉并不遥远》 (藏族) 、《掀起你的盖头来》 (新疆哈萨克族) 。其中歌曲《万马奔腾》、《掀起你的盖头来》为传统民歌, 其他三首为流行音乐。如此安排一方面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且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在欣赏流行音乐的同时, 又让学生不知不觉得听了两首本来不太情愿接触的传统民歌, 教学效果显著。

3、充分挖掘流行音乐中的传统音乐元素, 努力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初一音乐教材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安排欣赏藏族民歌《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 而这首歌曲的音区极高、演唱方法较为传统, 歌唱家音色嘹亮, 故初一学生对这样的歌曲陌生。如此一来想要通过民歌《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来讲解藏族民歌的特点显然难度很大。因此, 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藏族流行歌曲中的传统音乐元素, 选择具有较明显传统音乐元素的流行歌曲来对比讲解藏族歌曲的特点。例如:教师可以选择索朗扎西的歌曲《幸福香巴拉》, 将此与民歌《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作对比性的介绍, 启发学生发现两首歌曲在歌词、题材内容、速度、旋律、音高音区等方面极为相似, 从而引导学生总结藏族民歌的特点。同时, 提示学生发现《幸福香巴拉》充分结合藏族传统音乐特点, 运用rap (说唱) 等现代流行歌曲创作手法, 抒发了对“香巴拉”的无限憧憬与向往。这样一来, 教师迎合学生兴趣, 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与藏族传统音乐作对比, 不但加深了学生对于藏族传统民歌特色的印象, 还让学生了解到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并不是分离的, 大多流行音乐都是建立在传统音乐特色的基础上, 加入现代元素写成, 这就为端正学生认为传统音乐“土”、“过时”的理念起到一定的作用, 同时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结语

3.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试卷 篇三

2.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如果三角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3.右边组合图形的面积=( )的面积-( )的面积。

4.每个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图中的阴影部分约有( )平方厘米。

5.一块直角梯形的菜地,它的下底是40米,如果上底增加10米,这块地就变成了正方形。原来这块地的面积是( )平方米。

6.如右图,平行四边形面积是60平方厘米,涂色三角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 7. 如右图,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高是6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8. 一个梯形的上底是8厘米,下底是14厘米,高是6厘米,在这个梯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剩下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二、反复比较,正确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移、拼成一个长方形后( )。

A.周长和面积都不变 B.周长变小,面积不变 C.周长和面积都变小

2.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任意分割成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的( )一定相等。

A.高 B.面积 C.上下底之和

3.把一个等腰梯形的两腰向相交的方向延长,一定能得到一个(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4. 如果甲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那么甲乙两个图形中的阴影面积之和的大小关系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都有可能 5. A、B两点分别是长方形的长和宽边上的中点,图中三角形①的面积( )三角形②的面积。

A.= B.< C.>

三、看清题目,正确计算。 (16分)

1. 列式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2. 求下面这面中队旗的面积。(单位:分米)

3.求右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四、认真审题,正确解答。(42分) 1. 红山动物园里的金丝猴是一个美术大师,它心灵手巧,动物园的美化工作全靠它的一支笔了。动物园建立6周年活动前,它负责布置会场写美术字。右图是它在一张纸上写的一个“6”字,这个“6”字所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每个小格正方形边长都是1分米)

2.已知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 一块近似平行四边形的桃园,被一条宽为1米的长方形石子路分成了两块(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底是36米,高是24米。 (1)这个桃园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平均每棵桃树占地5平方米,这个桃园有多少棵桃树?

4.下面是一个鱼塘的平面图,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有0.5公顷吗?

5.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长和宽均为整数。

(1)这样的长方形一共有几种可能?

(2)请你算一算,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时,它的面积最大?最大的面积是多少?

6. 一个梯形(如右图)是由一个正方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拼成的。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是4.8厘米,求梯形的面积。

7. 下图是一块梯形菜地,王阿姨把它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地种西红柿,平行四边形种白菜。 (1)白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五年级的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试卷 篇四

()()()()

nèihán xīnkuànɡshényí jìmò xuànlàn

()()()()

cǎoméi yīnqín xuànyào shānluán suì

()()()()()

qīnɡchè yáoyè yòuzhìchúnpǔ fènɡhuánɡ

()()()()

nínɡjìnɡdànyuǎn yùnhán

()()

二、辨析后再组词。(10分)

旷()寞(燥()

矿()漠()噪()

诞()夏()

挺()复()

三、按一定顺序排列下列词语。(4分)

1.月 周 旬 季 年

2.蝉鸣 下雪 花开 落叶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6分)

闷热 郁闷

1.今天,天气(),我和同桌发生了不愉快的事,心情特别()。

凝视 注视

2.我坐在窗口的位置,()着教室门前的玉兰树,陷入美好的回忆。

3.考试时,监考老师()着同学们的一举一动,整个考场鸦雀无声。

五、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病句。(6分)

1.上课时,同学们听老师讲课聚精会神。

2.这里鲜花的味道和颜色多美丽啊!

3.大家热情地欢迎新同学和他们的行李。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8分)

1. 缩句:我喜欢绽开在人们笑颊上的花儿。

2. 扩句:桃花红了。

3. 改成“被”字句:大雁总是把小雁护在翅膀底下。

4. 改为肯定句: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不能不讲一点文明。

七、把下面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前面括号里填上顺序号。(6分)

()我把钢笔交给老师。

()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我在校门口拾到一支钢笔。

()老师在班会上表扬了我,还给我戴了一朵小红花。

()同学们都说钢笔不是他们丢的。

()到了学校,我问同学:“谁丢了钢笔?”

八、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共4分)

只有……才…… 不但……而且…… 不管……都……

李源是个优秀的少先队员,他()学习勤奋,()很爱体育。()有多忙,他()坚持晨跑。他经常说:“()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将来()能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九、阅读课文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共20分)

(一)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X”。(10分)

()1.“我喜欢的另一种花儿。”这句话中的“花儿”指的是盛开的鲜花。

()2.《枫叶如丹》这篇课文的文体是叙事散文。

()3.“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

()4.“刹那间、一瞬间、霎时”都是表示时间很快的词。

()5.《我喜欢》是一篇抒情散文。

(二)读《枫叶如丹》片段,回答问题。(10分)

最初的一缕朝阳投进山谷,照到红艳艳的枫叶上,照到莉贝卡金色的头发上。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掀动快门,留下一张自己很满意、朋友们也都喜欢的照片。后来有位澳大利亚朋友为那张照片起了个题目:秋之生命。

也就在那一刹那间,我恍然明白:枫叶如丹,也许由于跳跃的、欢乐的生命,也许它本身正是有丰富内涵的生命,才更使人感到真、善、美,感到它的真正价值,而且感受得那么真切。北京香山红叶,自然能使人心旷神怡;若是没有那满山流水般的游人,没有树林中鸣声上下的小鸟,也许又会使人感到寂寞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1分)

心旷神怡:

2.写出反义词。(3分)

真---()善---()美--()

3.“这一刹那”指的是哪一瞬间?(1分)

4.“我”恍然明白了什么?(3分)

5.澳大利亚朋友为这张照片起了个什么名字?

。(2分)

十、阅读理解。(共20分)

船过三峡

①从重庆乘船到武汉,我游览了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

②三峡的山好奇啊!夔(kuí)门像刀砍剑劈,笔直陡峭,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缭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个山峰一个模样!

③山峡的水好急啊!长江像野马奔腾,sīmíng()吼叫。江水在山丛中七弯八拐,东闯西撞。它撕咬崖缝,拍打岩石,涛声哗哗响。

④三峡的船好险啊!江水翻卷,漩涡连漩涡,波浪推波浪,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飘。有时像要碰着壁;有时山岩又好像要掉下来……

⑤啊,百里山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⑥我更喜欢三峡中的神女峰。

⑦那是一块细长的直立在山巅的岩石,它像个仙女,头上插簪(zān)子,身上拖绿色长裙,美极了!这一带,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

⑧从前,有个渔民在江中捕鱼,一天,天昏地暗,风雨交加,渔民迷失了方向,不幸被波涛卷入江中,一个好心的姑娘站在山顶上,日日夜夜盼他回家。一天天过去了,渔民没有回来,姑娘却化作了一块岩石。从此,他从早到晚,不怕雨淋日晒,为过往船只当航标。

⑨多美的神女峰,多shànliáng()的姑娘!我们的大轮船顺江而下,平安无事,原来是她在为我们指引航向哩!

1.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里。(2分)

2.“山巅”的“巅”是()结构,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除部首外还有()画。(3分)

3.这篇文章第、、自然段的第一句是相似的,这三段写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二是,三是 ;

全文通过对三峡 的描绘,反映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5分)

4.文中的过渡段是,它所起的作用是

(3分)

5.文中第二自然段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使用这样的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3分)

6.运用短文中的第二自然段的写法,仿写一段话,要求写景,可以使用学过课文中的景色描写的语句,也可以是课外积累的内容。(不少于40字)(4分)

5.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试卷 篇五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本班22人全部参加测试,其中:总分2069.5分,平均94.06优秀20人,优秀率90.9%;及格22人,及格率100%.最高分100,最低分65.考试采用了单人单桌的形式,大部分学生能认真答卷,书写认真,本次考试能基本体现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今后要注意对中等生能力的督促和提高。

二、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试题包括填空、判断、比较、计算、画图、连线、解决问题。从整体上看,试题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的具体要求,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第一题“填空”主要考察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理解,第一小题出错较多。第二题是判断题考察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第一个“把一张纸分成两份,一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出错较多,说明同学们对于分数没有真正理解;第四题考察了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计算能力;第五题二分之一对应的图形涂色出错较多;第六题考察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对于第二小题忽略了单位而出错。总体来说考察了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并且注意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命题理念。

三、从学生试卷看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

1、填空的第1小题失分较多,这考察的是分数的意义,而学生的答案只限于我上课教的那种模式,而不符合这种模式,所以失分较多。这肯定是我的问题,首先,这种方法在课上我的确没有特别的强调,在以后的课堂当中我不能只限定学生某一种做题思路,要开拓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做题。

2、选择题里1小题和填空中的第二小题是同一类问题,这一题做错的很多,很多同学做错了,这说明应该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4、第三大题比较题学生做的都很好,大部分同学都做对了,这说明学生的判断能力很强。

5、第四题是计算,简单的分数的加减法,学生掌握较好。

6、第六大题解决问题,第1、2题很少同学失分,有几个是因为没带单位扣分,有一部分学生做错,这是学生不认真看题造成的,很多学生在平时做题的过程中就不认真看题,这说明我们要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

三、改进措施;

1针对本次考试存在的不足,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并在课堂教学中实践。

2、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读题,做完检查等。

3、要注意学过知识的巩固。

4、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

5、多做测试和分析,力争在考查教与学的同时,也能够对今后的课堂教学起到引领、导向的作用

6.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试卷 篇六

1.口算。(10分)

15米+5米= 17厘米-7厘米=

15厘米+6厘米= 18米-6米=

35厘米+7厘米= 50厘米+50厘米=

25米+5米= 22米+4米=

59厘米-9厘米= 1米-3厘米=

2.列竖式计算。(6分)

45+7= 25+6= 24-5=

3. 在○里填上“<”“>”或“=”。(6分)

4米5米 28厘米82厘米

100厘米1米 6米90厘米

8厘米8米 2米40厘米

二、填空。(22分)

1.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作单位。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作单位。(4分)

2.过两点最多能画( )条线段。(2分)

3.( )米和( )厘米一样长。(4分)

4.看一看,填一填。(4分)

回形针长( )厘米 铅笔长( )厘米。

5.量一量,填一填。(4分)

长( )厘米 长( )厘米

6.数一数,下面共有几条线段?(4分)

( )条

三、判一判。(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住保ǎ阜郑?

1.一张单人床长2米。 ( )

2.一枝自动水笔的长是16厘米。( )

3.小红爸爸的身高有170米。( )

4.长1米的木棒要比长100厘米的铁丝短一些。( )

四、选一选。(8分)

1.下图中,线段是( )。

① ② ③

2.要知道操场跑道有多长,应该用( )来量。

①三角尺 ②米尺 ③卷尺

3.冰箱大约高( )。

①75厘米 ②75米 ③175厘米

4.一棵树的高度大约是3( )。

①厘米 ②米 ③分米

五、画一画。(12分)

1.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5厘米长的线段。

3.画一条比7厘米短4厘米的线段。

4.在距离 2厘米处画一个□,5厘米处画一个○。

六、解决问题。(28分)

1.小明高90厘米,爸爸比小明高80厘米。爸爸高多少厘米?(5分)

2.一条绳子长40米,用去了10米,还剩多少米?(5分)

3.一支铅笔原长19厘米,现在变成14厘米,用去了多少厘米?(6分)

4.一条绳子长2米,3条绳子连接在一起,一共长多少米?(6分)

7.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试卷分析 篇七

本次考试,本班应参加学生53人,实际参加考试人数53人。其中本班学生得分最高分98分,最低分4分。本班学生全部参评,平均分为:63分。优秀率是:28%;及格学生人数30人,及格率是:56﹪。现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作如下分析:

一、试卷分析:

1、试卷特点:该试题题量适中,题型多样,内容丰富,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灵活性大,注重了基础性和实践性的相互统一,也注重了学生的计算,应用等方面能力的考查,试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2、试题结构:本卷有六个大题,分为填空、判断、选择、计算、生活应用六部分。

二、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牢固,灵活性差。

2、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

3、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90%同学缺乏细心。

三、改进建议: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好课可以准确把握教材。

2、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3、继续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审题不严,读题不完整,写丢答案,做错顺序,不认真检查,这类情况普遍存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需要持之以恒地付诸努力。

4、加强教师自身业务素质

8.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试卷 篇八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①没有括号的要从左往右算。②有括号的要先算括

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4.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方法(特征:混合运算里有相同分母的分数):

①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②添括号:括号外面是“+”,不改变里面的符

号。括号外面是“-”要改变里面的符号,“+”要变成“-”,“-”要变成“+”。③去括号。④移动交换位置等。

5.分数化成小数:被除数

除数=被除数÷除数

6.小数化成分数:原来小数有几位小数就再1的后面添几个0作为分数的分母,原来小数的小数点去掉作为分数的分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7.分子都是1的分数加减法规律:结果分数的分母等于两个分母的乘积,分子等于两个分母的和(差)。

第五单元组合图形面积

(二)知识点

1.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方法:①图形内,分割法,求和。②图形外,添补法,求

差。

2.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方法:①看作近似的基本图形。②数方格。

3.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①逐一列表法。②跳跃列表法。③折中列表法。

共同特点:根据头来确定情况,根据腿来判断对错。

4.点阵中的规律: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数形结合,发现规律。

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知识点

1.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一共有N中可能,得到一种或A种可能时,可

能性就是N分之一或N分之A。

9.五年级的数学第一单元上册试卷 篇九

一、简算题(每道小题 4分 共 16分 )

1. 2.412.5=

2. 9.43101=

3. 3.412.5+6.612.5

4. 0.1259.30.8

二、计算题(1-2每题 2分, 3-4每题 3分, 5-8每题 4分, 共 26分)

1. 用竖式计算.18.2534=

2. 用竖式计算.9.354.2=

3. 用竖式计算.15.079.8=

4. 用竖式计算.7.020.56=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5. 81.250.69.3

6. 153.6+4.83

7. 98.422.5-83.7

8. 7000.342.9

三、文字叙述题(每道小题 5分 共 15分 )

1. 38.62的4.5倍是多少?

2. 把7.2与9.5的积扩大30倍,结果是多少?

3. 4.25与0.9的差乘以0.8,结果是多少?

四、应用题(每道小题 6分 共 24分 )

1. 一只母鸡平均每天要吃0.3千克饲料,照这样计算5只母鸡一个星期需吃多少千克饲料?

2. 菜站运来1.2吨黄瓜,运来的土豆是黄瓜的1.5倍,白菜是土豆的2.3倍.菜站运来白菜多少吨?

3. 有一小正方形边长1.5分米,如果用这样的4块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10.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试卷 篇十

教学内容:较复杂的方程

重点难点:利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解决应用问题

课前准备:多媒体、学具。

导学目标

1、利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

2、实现学生思维的转变——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

导学目标活动程序及教师引导学生活动关注要点1、72页第4题。

引导学生读懂题意,“每个教室都有一台电视机和一台实物展示台”找出等量关系“每个教室配备的电视机和实物展示台的价钱乘教室个数等于总投资数”

2、73页第5题。

3、73页第6题。

认真读题,分析题意,(1)67千克是妈妈和宝宝体重的和。

(2)爸爸的体重是在求出宝宝的体重的基础上列方程来解答。

4、73页第7题。

(1)引导学生分析5张光盘和3张光盘间的数量关系.(2)引导学生理清小 光和姚明身高间的数量关系.5、73页第8题。

列出方程,注意方程的解法。

6、扩展练习:74页第9题

11.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试卷 篇十一

解简易方程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58页例1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3)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4)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理解比较简单的方程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2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复习铺垫

师:(出示课件)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杯水,杯重100克,水重X克,一杯水重多少?

生:(100+X)克

师:请你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生:100+X=250(课件显示:100+X=250)

师:这个方程怎么解呢?学生独立解决。(课件演示)师:什么是“方程的解”?

生1:“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数的值,这个值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使这个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解有什么不同?

生:“方程的解”的解,它是一个数值。“解方程”的解,它是一个演变过程

[设计意图:从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入手,引出课题,引导学习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2.探究新知,理解归纳

(1)教学例1。

师:要是老师出一个方程,你会求这个方程的解吗? 生:会。

师:请自学第58页的例1的有关内容。

[学生独立学习例1的有关内容,设计意图: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习,让学生发现] 师:四人小组讨论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出示例1)左边有X个,右边有3个,一共用9个。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生:X+3=9(板书:X+3=9)

师:X+3=9这个方程怎么解?我们可以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帮助理解,请看屏幕。(课件显示天平)

师:球在天平不好摆,老师在天平上用方块来代替它。怎样操作才使天平的左边只剩X,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拿走3个方块,使天平左边只剩X,天平保持平衡。(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

师: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 生:X+3-3=9-3(板书:X+3-3=9-3)师:这时天平表示X的值是多少? 生:X=6(板书:X=6)

师: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生1:使方程左右两边只剩X。

生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师:“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就是解这个方程的方法。

师:这个方程会解。我们怎么知道X=6一定是这个方程的解呢? 生:验算。

师:对了,验算方法是什么?

生:将X=6代入原方程,看方程的左边是否等于方程的右边。(板书:

验算:方程的左边=6+3=9 方程的右边=9 方程的左边=方程的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师: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设计的意图: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2)练习

师:现在老师看看同学们对于解方程掌握得怎么样。(出示课件) 观图提出问题,学生独立解决。解决方法

(一)14.14-0.64=13.5(米)解决方法

(二)列方程解

解:设警戒水位为x米。

x+0.64=14.14 x+0.64-0.64=14.14-0.64 x=13.15 答:警戒水位是13.5米。(课件演示) 智慧屋(出示课件)学生独立解决。

[设计意图:游戏练习形式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轻松松中,及时有效地巩固强化概念。] 3(3)小结:解含有加法方程的步骤。(口述过程)3.拓展延伸。

(1)解方程 X一2=15(课件显示)

师:看来,解加法方程同学们掌握得很好,老师得提高一点难度,敢挑战吗?

生:敢。

师:谁愿意读读这个方程? [学生都争着读这个方程,可激烈了]

师:这是一个含有减法的方程,你能根据解加法方程的步骤,尝试完成。(指名XXX同学到黑板板演,其他同学在单行纸完成)[学生试着解方程并进行口头验算](2)集体交流、评价、明确方法。

师:XXX同学做对了吗? 生:对。

师: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加2?

生: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2,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由板演XXX同学面向大家回答)4.提炼升华

师:谁能说说解含有加法和减法的方程的步骤?生: 解方程的步骤: a)先写“解:”。

b)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c)求出X的值。d)验算。5.全课小结,评价深化

1、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2、以小组为单位自评或互评课堂表现,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3、对老师的表现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己去想去说,去回味知识掌握过程的舞台,这样将更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总结失败原因,发扬成功经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解方程

例1:书本图

X+3=9

验算:

解:X+3-3 =9-3

方程左边= 6+3=9

X=6

方程右边= 9

方程左边=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X-2=15 解: X-2+2=15+2

12.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试卷分析 篇十二

一、基本情况

本单元测试内容为生活中的负数,从卷面整体来看出题范围全面,难易程度适中,试题分为精采补白、明辨是非、比较大小、按要求做题、解决问题几部分内容。

参考人数 71人,优秀人数

23人,优秀率 32 % 及格人数 16人,及格率

%。二试题分析

1、在精彩补白中,学生失分率3%,个别学生对第四小题中记作时忘记了写负号,但是学生明白其题意,还有个别学生马虎,做题不认真。致使错误的原因。

2、在明辨是非中,失分较多的是第一小题 同学们在这道题中错误的原因是没有弄清题意,没有结合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学生如果在判断这道题中举出相应的例子,就能判断出来。其它几个小题正确率100%。

3、在比较大小这题中,出题较简单,可以说没有难题,但失分率5%,其原因是学生做题马虎,不认真造成的。所以平时应对这方面的加强训练。

4、在解决问题这题中,第一题中的第二小题失分率为10%,错误的原因有的是从高到低排列的,有的同学没有用大天或小于号表示出来。直接写出了温度数。其原因是不认真读题,粗心大意。其次是第三小题求平均数。一共是24组数字,看上去很简单,但个别学生的计算能力差,有3人失分,失分的学生都是学困生。原因是平时对这方面的训练少,以后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三、提高措施:

1、平时对解决问题应该加强训练,对应用题卡上的习题一课一练,进行指导,小组之间相互监督检查。

上一篇:元宵节的短信下一篇:车间安全措施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