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渔者》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2024-06-20

《江上渔者》的文言文阅读答案(精选7篇)

1.《江上渔者》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一

江上渔者,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渔者的意思,江上渔者赏析 -诗词大全

江上渔者

作者:范仲淹  朝代:宋  体裁:五绝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里。 【注释】 1.渔者:捕鱼的人。

2.但:只。爱:喜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3.君:你。一叶舟:像飘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4.出没:忽隐忽现。 【赏析】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2.江上渔者 教案 反思 篇二

设计理念

《江上渔者》是一篇关于古诗创作的小故事,根据《江上渔者》的诗意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创作而成。宋朝大诗人范仲淹在饮酒品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到风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范仲淹想从自己以上的描述,让那些“但爱鲈鱼美”的人得到启发、受到教育。

本文的教学设计旨在让低年级学生能够借助对现代文的学习理解古诗文,在有限的课堂中尽情体味古诗的韵律美、领略诗文的意境美、体验情感美、领悟哲理美,从而受到诗人同情劳动人民情感的感染,激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会认8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也能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诗意。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和反复诵读文中古诗,让学生在感受古代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情感美、哲理美的同时,也能了解诗人范仲淹创作古诗《江上渔者》的经历,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受到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CAI课件,舒缓音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游戏识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全班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词和会认字词。

2、同座互相认读课后生字,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全班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宝宝,认读生字。

2、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2、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也能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生字,还知道鲈鱼味道鲜美,很多人都爱吃,但是古时候的渔民只能在江河里才能捕捞到。

2、今天我们将跟随着大诗人——范仲淹,继续了解“江上渔者”的劳动艰辛,一起感受这首诗创作的过程。

3、齐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二、自主体验,感悟诗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师:有一天,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风景。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勾画有关句子。)

2、请大家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一读。(指名学生读出自己勾画的句子: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

3、(出示课文中图片)教师引读第1自然段“宋朝大诗人范仲淹常常到各地游览”。教师接着读第2自然段第1句“有一天,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一边”——引学生接着读”一边饮酒——边观赏风景”。请大家想象一下,作者一边饮酒,一边观赏风景,他听到了什么?(指名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回答)

4、指导读“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这一句。想象酒楼里品尝鲈鱼的客人在称赞鲈鱼时会说些什么?(可以鼓励学生朗读或表演,体会“坐满”“不住地称赞”等词语。)

5、刚才大家读的这句话,老师数了数,有26个字,但你们瞧,作者范仲淹却只用了一句很简单的句子就描绘出当时的情景。(出示诗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谁想读?(引导学生读这句诗)

6、你们觉得这句写得怎么样呢?到底好在哪里?

(1)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2)你从诗中读懂什么了?(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指导学生说说客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体会“南来北往”这个词,从而理解“往来人”的意思。)

(3)让回答、体会得好的学生读诗句,还可以有针对性地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7、鲈鱼是非常好吃的,这些客人大老远地来吃鲈鱼,还“不住地”称赞鲈鱼的味道鲜美。这时,范仲淹站起身来.向江面望去。他看见了什么?(指名学生读课文这一句.相机运用评价和合作指导读出捕鱼危险的情景。)

8、江面上风浪这么大,如果不小心就有可能出危险。引导学生说出可能造成船毁人亡的后果,引导他们体会渔民的艰辛和危险。

9、可是这些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却不知道捕鱼的辛苦和危险。

10、请大家再读读课文,你从哪儿知道捕鱼的艰辛和危险,把描写的句子好好读读。

11、指名学生反馈。“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读得好,(出示课件:波涛汹涌的江面上,像树叶一样柔弱的小船被浪推着摇晃的情景)想想看,一片树叶在波涛汹涌的江水中哪里还看得见,谁知道会被江水冲到什么地方去。

12、再请学生读这一句:

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评价学生:在江上捕鱼真危险啊,老师听出你很同情那些渔民。还可以由同学来评价他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可以给小伙伴提意见。

13、出示诗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1)点击“君”,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用君而不用“你”?然后再现画面,学生边看课件边思考:想想你们看到的情景.和前面听到客人的称赞比较一下,你会有什么想法?

(鼓励学生自读自悟)

(2)分四人小组充分地谈自己的观感,然后全班反馈。

14、教学至此,高潮出现。

这时,教师在哀婉的民乐声中用深沉而缓慢的语调小结,把学生的思绪引到更深更远:在茫茫的江面上,渔民随时会遭强风暴雨的袭击;江面上波浪起伏、波涛汹涌,一叶小舟行驶危险.随时都会有翻沉的危险,可这些渔民为了生活,不得不在风浪中捕鱼„„这不由地又让老师想到一首我们学过的写农民种地艰辛的诗——《锄禾》,老师诵读《锄禾》,学生受到感染也会跟读。

15、你们都是很有同情心的好孩子。大诗人范仲淹看到这样的情景也和你们一样,对渔民产生了同情,于是他就写下了这首《江上渔者》。来,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把你的感受都读出来吧。

16、师生一起满怀情感诵读全诗。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大家的课文读得这么有情感,字也一定写得很美,让我们一起来写字吧。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田字格中的8个字:用学过的记字方法,自己试着记一记。

3、把自己不会写的字在小组提出来.如果都会记就交流一下记字方法,用自己的好方法帮助不会的同学。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评价好的识字方法,如:比较识字(酒一渔、宋一客);自编儿歌;字形想象等。

4、教师挑选几个重点字在全班交流。

5、教师范写要注意的关键字。

6、播放舒缓的音乐:学生练习写字。并提醒学生注意关键笔画的写法。如:“酒”:左窄右宽,右边的“酉”压着竖中线写。“站”:左边的“立”横变提。“君”:中间一横要出头等。

四、拓展学习,开拓眼界

1、这一课的字,大家写得很好,让我们再一次回顾诗人写作这首诗时的经历吧,再读课文。

2、范仲淹写的这首诗和我们学的其他许多文章一样,不仅文字优美,而且很有思想。其实我们班也有很多小作家,只要你们注意积累好词好句,学会像范仲淹那样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加入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你也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

3、出示课件: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教师简要介绍:他的散文《岳阳楼记》也是一篇描写优美的美文,令人百读不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读读。

板书设计

江上: 往来人

但爱

鲈鱼美

(吃鱼者)

(鲜美)

渔民生活

苦难艰辛

江中: 一叶舟

出没

**里

(打鱼人)

教学反思

目前,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要求教学应“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儿童学习古诗文,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3.《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解诗题。

1、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知道《锄禾》这首古诗,谁能背诵。(学生背诵)教师出示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哪位小朋友能把它读好?(指名朗读评价引导:你可读得真好。但老师想知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江上渔者》(板书课题)。

2、解诗题:同学们,你觉得题目是什么意思? 学生:江上打鱼的人。(教师引导: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理解:渔者——以打鱼为生的人。这首题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打鱼为生的人。

3、读诗题:

二、读诗解意。

1、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诗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里。谁会读这首诗。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教师引导性的评价:你可真了不起,第一次就能把诗句读正确。你也很了不起,读得很有感情,但老师这里还要提醒一下“出没”这个词语的读音。请你再读一遍好吗?„„)

2、自由朗读: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把诗句中字的读音读正确。可以自己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学听。谁愿意再来读这首古诗,并能将诗读正确。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帮助听听,如果同学有读错的地方,请帮助指出来,如果没有读错的地方,我们就用掌声来表扬他,好吗!)学生朗读,评价。学生齐读。

3、解词连句知大意。(1)我们读古诗,不但要会读,而且要知道诗句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再次仔细地读读诗句,根据下面的注释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把不明的字词画下来,然后可以和同学商量,当然也可以找身边的老师请教。注释:往来:来来往往。但:只。美:鲜美。出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风浪。(2)学生自由读,了解诗句意思。(3)学生集体交流诗句的主要内容。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着,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

4、齐读古诗。

三、展开想象,悟诗情。

1、小朋友,你们可真了不起,那么快就不但会读古诗,而且已经知道了《江上渔者》这首诗的内容,那么大家知道作者范仲淹是怎样写下这首古诗的吗?你们能猜测一下吗?学生猜测。是不是和大家的猜测一样呢?请大家自由读读上面这段话。(多媒体出示句子:一天,范仲淹走进江边的一家酒楼吃饭,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于是就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往窗外望去,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鱼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想到了打鱼人的辛苦,就写下了《江上渔者》这首古诗。)

2、现在谁来说说作者在酒楼里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这其实就是诗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多媒体出示)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客人很多,鲈鱼味道鲜美 你能把客人的多和鲈鱼味道的鲜美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吗?学生读 如果你是酒楼里的客人,当你吃了肉嫩味鲜的鲈鱼时,你会怎么说?学生交流: 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两句诗,感受当时人们吃鱼时的欢快心情。(学生齐读)

3、“吃水不忘挖井人”,同样“吃鱼不忘打鱼人”。你们读了这首古诗以后,脑海中又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学生交流:打鱼人那只像片树叶的小船在风浪里飘荡,时隐时现,场面惊险。A、教师出示画面: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出示诗句)看到了小船。教师:这是一艘怎样的船?(一艘小船;一艘像一片树叶一样的小船。)看到了汹涌的波涛。教师:“波涛汹涌”和“一片树叶”,一个是多么的可怕,力大无比,一个是多么的柔弱,轻飘飘。这是多么的—— 看到了渔民的船,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教师:“卷”和“打”这两个词用得真好,我从“卷”和“打”两个动词体会到小船随时都有被浪打沉的危险。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捕鱼人随时都可能船毁人亡,渔民为了捕鱼随时都可能丢掉自己的性命。哪位小朋友来通过朗读告诉我们自己看到的。学生朗读三、四两句。

B、看着这画面,看着这滚滚波涛,你又想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打鱼人吃、住的艰难;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打鱼人,每次打鱼到回归,要经历很长的时间;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打鱼人随时会遭强风雷暴的袭击;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一叶小舟行驶危险,随时有可能翻沉„„ 农民劳动很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其实江上渔者也很辛苦,真是“谁知盘中鱼,条条皆辛苦。”呀!让我们齐读三、四两句。

4、写话: 教师: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一位正在品尝美味鲈鱼的人,你肯定有很多话想对那些在汹涌的波涛中捕鱼的人说。请同学们把想说的话写在纸上。学生写,交流。

5、朗读升华情感。教师:面对着这汹涌的波涛,面对着在波涛中捕鱼的人,我们有很多话要说,„„那就让我们把这些话化成背诵吧!一起来背诵古诗《江上渔者》。学生:读 《江上渔者》说课 《江上渔者》这首古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范仲淹。全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20个字),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江上往来的客人欢快地品尝鲈鱼的画面和江里渔者冒着风浪捕鱼的场景),反映了劳动者的艰辛,体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同情。整首诗语言精练,意境深远。在这首古诗的阅读教学中,为了能引导学生去感受古诗中所蕴涵的美,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以诵读古诗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欣赏古诗的美。具体来说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朗读中理解诗意 在出示古诗以后,我通过三步的朗读,第一步,将古诗读正确,在此基础上进行书写练习;第二步,试着读出古诗的味道;第三步,整体感知,让学生说说读了古诗以后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古诗的内容,感知古诗的意思。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忽略了古诗教学中的解释,不采用字字疏通,句句领会的教学方法,只要让学生在读正确的基础上通过说画面大致了解主要意思,即“模糊解读”。因为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古诗文阅读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诗词中更深层次的意思,自会随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文学素养的提高而逐步领会。正如杨振宁博士谈到的:在他上一年级时,父亲教他背诵了几十首唐诗宋词,有的易懂,更多的不全懂。

70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后,才逐渐领悟体会到“高处不胜寒”等名句的真义,也才认识到“犹恐相逢是梦中”等只有过来人才可能真懂的诗句。

二、启发想象悟诗情 “就诗的表现方式来说。诗显示出整体艺术,所以在诗的领域里,其他各门艺术的表现方式也用得上。”(黑格尔)因此,我充分利用这一点,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引导学生用绘画表达理解,用音乐配合诵吟,用想象再现情境。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在学生理解往来的客人爱吃鲈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说说客人们会怎么说,让学生感受人们吃鱼时的欢快心情,为体会捕鱼的艰辛奠定基础。君看一叶舟,出没**里。这两句诗的教学主要分以下几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然后让学生通过给画面上添画小舟,让学生直面诗句,与诗文“真心接触”,自己读解,自己感悟,自己体会。第二步,让学生想象江上渔者在风浪中捕鱼可能遇到哪些情况?引导学生感受渔者捕鱼的艰辛。

4.《江上渔者》优秀教学设计 篇四

1、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认读。

2、 上节课学习了生字,这节课,我们将跟随大诗人,继续了解“江上渔者”的劳动艰辛吧!

二、 自主体验,感悟诗文

1、 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有几句话,用序号标出来。

2、 师:有一天,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一边饮酒,一边欣赏风景,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 酒楼里客人多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读一读第2句。(板书)

4、 这些客人在称赞鲈鱼时会说写什么呢?

5、 齐读第2句,刚才大家读的这句话,作者只用了一句很简单的诗句就描绘出了当时的情景,想知道吗?

6、 读诗句。读明白了什么?

7、 师:鲈鱼是非常好吃的`,这些客人大老远来是鲈鱼,还不住地称赞鲈鱼的味道鲜美。这时诗人站起身来,向江边望去,他又看见了什么?找出有关句子,读读吧!齐读。

8、 过渡:江面上风浪这么大,如果不小心就可能出现危险噢!想想可能会出什么危险?

9、 再读4、5句,想象当时危险情境。结合看图。

10、当诗人看到这些危险的情境,也写下了一句诗,你知道是哪句吗?读读吧!

(板书)

11、读了诗句,你们会想到什么?(渔民的艰辛和危险)课文的哪一句告诉我们了?读一读。

12、诗人范仲淹和你们的想法一样,于是就写下了《江上渔者》这首诗。齐读全诗。

13、小组合作,想想你们看到的情景,和前面听到客人的称赞,比较一下,你会有什么想法?

三、小结

1、你学习了课文,明白了什么?

5.《江上渔者》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小鱼都游到江里来了,它们身上还背着词语朋友呢!谁来读!(指名读,后齐读)。

称赞 范仲淹 南来北往 艰辛 危险 波涛汹涌 酒楼 2.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大诗人范仲淹曾写下《江上渔者》这首诗,谁还记得,试着背诵。(课件:《江上渔者》)我们一起来读读。

3.那么,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打开书52页,我们来继续学习《10.江上渔者》。

4.看老师写课题,同学们拿出小手来书空。

二、读诗解意

1.好,接下来我们先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诗句。江上往来人,第 1 页 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谁会读这首诗。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教师引导性的评价:你可真了不起,第一次就能把诗句读正确。你也很了不起,读得很有感情,但老师这里还要提醒一下“出没”这个词语的读音。请你再读一遍好吗?……)2.自由朗读。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把诗句中字的读音读正确。可以自己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学听。

谁愿意再来读这首古诗,并能将诗读正确。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帮助听听,如果同学有读错的地方,请帮助指出来,如果没有读错的地方,我们就用掌声来表扬他,好吗!)学生朗读,评价。学生齐读。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我们读古诗,不但要会读,而且要知道诗句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再次仔细地读读诗句,根据下面的注释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把不明的字词画下来,然后可以和同学商量,当然也可以找身边的老师请教。

第 2 页 注释:往来:来来往往。但:只。美:鲜美。

出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风浪。

(2)学生自由读,了解诗句意思。(3)学生集体交流诗句的主要内容。

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着,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4.齐读古诗。

三、自主体验,感悟诗文

1.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老师想请几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它的同学仔细听,看他们是不是字音读的正确,句子读的流利了。

2.教师引读第一自然段“宋朝大诗人范仲淹常常到各地游览。”教师接着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有一天,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一边”——引学生接着读“一边饮酒,一边观赏风景”。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拿出笔把范仲淹听到的和看到的情景画下来。听到的用横线、看到的用波浪线画下来。(指名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回答)3.指导着读“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

第 3 页 赞鲈鱼的肉嫩味鲜。”这一句。

读了这个句子你知道了些什么?(从“肉嫩味鲜”这个词知道了鲈鱼的味道太美了。从“南来北往”知道了客人很多。)那么,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番怎样的景象?(酒楼里坐满了客人,他们都不停地称赞鲜美的鲈鱼。)指名读句子,读出人们对鲈鱼的喜爱。

4.鲈鱼是非常好吃的,这些客人大老远地来吃鲈鱼,不住地称赞鲈鱼的鲜美。这时,范仲淹站起身来,向江面上望去,他又看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课文里的句子:“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

师范读,你仿佛看到了江面上出现了怎样的情景?(江面上风浪很大,一只渔船在风浪里起伏。)从哪里知道风浪很大?(从“波涛汹涌“这个词知道的。)师画简笔画大波浪。师:江面上风急浪高,一个浪头接着一个浪头,一浪追着一浪,一浪赶着一浪,一浪比一浪高。相机认读体会词卡:波涛汹涌。

师出示一只渔船做动作。师范读“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师边做动作边引读“一会儿”——学生接着读“被卷上浪尖,”师边做动作边引读“一会儿”——学生接着读“又被打入浪谷。”此时,当你看到这

第 4 页 样的情景,你有何感受?(危险、害怕、紧张)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

指名两名学生反馈,“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读得好,(出示课件:波涛汹涌的江面上,一只像树叶一样柔弱的小船被浪推着摇晃的情景)这时,师在哀怨的民乐声中用深沉而缓慢的语调小结,把学生的思绪引到更深更远:在茫茫的江面上,渔民随时会遭强风暴雨的袭击;江面上波浪起伏,波涛汹涌,一叶小舟行驶危险,随时都会有翻沉的危险,可这些渔民为了生活,不得不在风浪中捕鱼……

全班合着音乐齐读这两句话。

5.那么,看到眼前的情景他也怀着一颗悲悯之心,范仲淹又是怎么想得呢? 指名学生回答。(范仲淹想,人们只知道鲈鱼好吃,不知道这些渔民是多么艰辛,捕鱼是多么危险啊!)从这句话里你又知道了什么?(渔民捕鱼是多么辛苦和危险啊!)师:“艰辛”就是指的辛苦、艰苦。想象渔民如何艰辛,如何危险。指名说。

范仲淹和大家一样非常同情渔民,所以他想到——引读“人们只知道鲈鱼好吃,不知道这些渔民是多么艰辛,捕鱼是多么危险啊!”指导读好这一句。

第 5 页 6.你们都是很有同情心的孩子。范仲淹看到这样的情景也和你们一样,对渔民产生了同情,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江上渔者》。

7.那么,同样到酒楼里吃鱼的客人,为什么只有范仲淹有这种感受呢?(因为范仲淹是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心怀天下,同情劳动人民,同情人民的疾苦,所以他因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来,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把你的感受都读出来吧。

师生一起满怀情感诵读全诗。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大家的课文读得这么有感情,字也一定写得很美,让我们一起来写字吧。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田字格中的四个字:用学过的记字方法,自己试着记一记。3.老师范写这四个字。

4.生练字。并提醒注意关键笔画的写法。如:“酒”:左窄右宽,右边的一笔压着竖中线写。板书设计:

10、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南来北往 但爱鲈鱼美。肉嫩味鲜 君看一叶舟,波涛汹

6.江上王安石阅读答案 篇六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翻译:

一个秋天的早晨,诗人站在江的南岸向北岸望去,只见天色阴沉沉的,刚刚透出一半亮色。压低的云层含着雨意,徘徊不定。 诗人的目光移向对岸的青山,发现山势曲折缠绕,江流迂回蜿蜒,心头不禁涌起一阵困惑:路在何方?忽然看到无数面白帆在山林的掩映下,正隐隐约约向近处驶来。

赏析:

此诗表达了萧散恬淡的心绪。诗写泛舟江上所见景物。写了秋阴,写了云、雨,写了青山和远处映影影绰绰的风帆,都是很开阔、很宏大的物像,然而,整首诗造成的艺术境界却不是雄健豪迈,而是空明幽淡,其关键便在一个“远”字。诗人摄取了各种远景构成他的画面。

首句令人想见雨过天晴,阴云半开,一抹蓝天已带上了晚霞的辉光,给人一种悠远的感受。次句则将黄昏时的云雾写活了。“低徊”本指人的徘徊沉思,这里却用来表现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缓慢地移动,情趣横生,静中有动。诗人在这两句中勾勒了一幅秋江暮云图。景物的描写,低徊容与,悠然静穆,所以幽远淡雅便成了这幅画的基调。

三、四句从云转到江边的青山,写出了江行的特殊感受,不仅有景,而且景中有人,景中有意,蕴深邃的哲理于寻常景物之中,启人遐思,耐人寻味。这里青山的回环曲折,帆景的时隐时现,也都构成了淡远的画面,与上面两句浑然一体,融汇无间。

背景:

王安石晚年辞官闲居于江宁府(南京)城东门与钟山之间的“半山园”,饱览山光水色,写了不少精致淡雅的山水绝句.连黄庭坚也 称赞:“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

此诗就是他在秋 江帆影中获得精神启悟而作.

头两句写天,后两句写地,可见诗人眼 界开阔而幽深.写天就顺手把地点(江北)、季节(秋)和时辰(晚)都交待了,却交待在阴晴莫定的天气变化中.“江北秋阴一半开”,似乎有了由阴转晴的趋势,谁料想都秋天了,气候还如此变化无常,逆转为“晚云含雨却低徊”.阴——半晴——浓阴,不仅是天气变化,而且是人的心理情调的变化,因而在低首徘徊的雨云之下,有一个低首徘徊的诗人在.

但是此诗的深层意义不是屈从阴暗,而是反抗阴暗.

诗人放眼远望,视野虽然遇到“青山缭绕疑无路”的阻塞,却又在 “忽见千帆隐映来”中,视野变得豁然畅通了.诗人对光色体察甚细,远处的千帆时显时隐,是对应着天气的半晴又阴对江面能见度的.影响的.

反抗阴暗,便能开通千帆竞渡的视境,这就是诗人借山光水色的 变化所体验到的某种人生哲学、或政治哲学.因此,此诗是以富有辨 证法的思理取胜.

这种思理是积极的,人们读到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名句,可能也会 联想到它.

试题一:

(1)“晚云含雨却低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5分)

(2)这首诗歌也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拟人。“低徊”本来是指人的徘徊沉思,这里用来表现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缓慢移动的情形,静中有动,情趣横生。

(2)在孤云低垂、青山缭绕、无路可行之际,却忽然看见远处忽隐忽现的帆船驶来,这告诉人们:山重水复之际,往往也是柳暗花明之时;困难与黑暗中往往蕴含着希望和光明。

试题二:

①“低徊”一词描绘出了“晚云”怎样的情状?

答: 暮云低垂,雨意浓重。

②前二句勾勒了一幅“秋江暮云图”,这幅图画的基调是怎样的?

答:朦胧、悠远,开阔、奇幻。

③若说这首诗也以天象与江上景物的变化暗写船上人心情的变化,请你简要地说明诗人心情变化的情况:

7.《江上渔者》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七

一、说教材

《江上渔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

这是一篇关于古诗创作的小故事。故事根据《江上渔者》的诗意及当时的时代背景而写。宋朝大诗人范仲淹在饮酒品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到风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本课让孩子们了解,进行文学创作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夸奖,更不是为了使自己在人前炫耀的资本,文学创作的实质是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会认7个字,认识多音字“没”。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也能通过故事更好的理解诗意。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课文和反复诵读文中古诗,让学生在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情感美、哲理美的同时,也能了 vv解诗人范仲淹创作古诗《江上渔者》的经历。

难点: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情感,受到热爱人民的教育。

四、说教法

在朗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

五、说教学过程

《江上渔者》一课分两课时学完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自主体验,感悟诗文

1、主要是通过读第2自然段,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过程。一是读;二是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想象当时的情景。如让学生读第2句,想想客人们在品尝鲈鱼是会说写什么。通过读4、5句,体会渔民生活的艰辛、危险。从而教育学生尊重劳动者。

2、通过学文,使学生认识到进行文学创作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夸奖,更不是为了使自己有“作家”的头衔,文学创作的实质是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从而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学习书面表达。

六、说教学效果

1、我在上课时按自己的设计进行的。如学生想象客人们的称赞,他们的回答还比较满意。

上一篇: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总结下一篇:党史知识竞赛支持人串词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