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制度和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精选10篇)
1.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制度和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篇一
河东小学
校园欺凌暴力事件预防与处理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有效防范校园内发生欺凌暴力事件,切实保障广大师生人身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及时处置侵害师生安全的恶性事件,维护学校的稳定,特制定学校欺凌事件的预防与处理应急预案,小学校园欺凌暴力事件预防与处理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发生在我校校园欺凌暴力伤害事件。
三、组织机构
1、学校成立校园欺凌暴力防控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 长:牛艳芸 副组长:刘金生 下设四个小组:(1)应变保护组 组长:牛艳芸 组员:刘金生(2)人员救护组 组长:吕建平组员:各班主任(3)疏散引导组 组长:苏姣姣 组员:各班主任、科任教师(4)通讯联络及沟通协调组 组长:张云霞
2、各组职责
①应变保护组负责在公安部门介入之前与侵犯势力的周旋,紧急时的格斗等;②人员救护组负责为受伤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护; ③疏散引导组负责疏散引导学生到安全场所;④通讯联络及沟通协调组负责对内对外的联络汇报工作和与家长的沟通协调安抚工作。
四、预警预防
1、分析可能引发事件的原因
由于种种因素对社会不满和因矛盾激化而铤而走险、因严重利益冲突而报复、精神病人发病以及极少数歹徒行凶犯罪、学生之间的矛盾等情形是引发学校欺凌、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
2、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①各班级要加强对师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法制和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②牢记校园欺凌报警电话,相关人员第一时间向学校报告。③心理咨询室要结合学校班级实际,开展学生、老师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工作。
④严格门卫登记、管理制度,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学校。发现可疑人员或不法分子非法侵入校园应及时报告或报警。
⑤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事件的当事人要逐一排摸登记,耐心接待,尽力做好化解工作。
⑥经常性地与派出所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校园周边地区存在的不稳定的因素(人或事),及时采取有效对策。
五、处置流程
一旦发生学校欺凌暴力事件,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1、校内一旦出现非法侵害现象,在场教职工应尽力予以制止并及时通知学校领导。无力制止的,可调集力量,同时拨打报警电话110。
2、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各工作小组按照职责开展工作,如发生劫持人质事件,应变保护组的人员要在公安部门赶到之前,尽力与歹徒周旋,规劝其终止犯罪;同时学校要全力保护好在现场或附近的其他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要对学生进行疏散。若有需要,则通过校园广播,发出紧急集合信号。各班班主任、任课教师到班级指挥学生有序疏散。
3、如有人员伤亡,人员救护组要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护,有可能的以最快的速度把伤员就近送往医院抢救,并通知家长或家属。
4、协助警方阻止欺凌暴力行为的最后实施。
六、善后处理
1、保护现场,配合警方调查取证。
2、在警方的指导下维持秩序和善后处理。
3、及时向师生及家长通报事件经过,稳定情绪。
2.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应急预案 篇二
应急处置预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校园安全整治工作,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防范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切实有效降低和控制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的危害,依照上级有关要求及相关法律法规,从本校实际出发,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执行《国务院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专项整治的通知》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切实开展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专项整治,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人身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彻底消除各类诱发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的安全隐患,使校园安全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努力构建安全、和谐校园,切实保障广大师生身心健康不受伤害。
二、主要目标
防范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安全工作组织机构健全,责任明确,制度完善,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
防范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安全知识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明显提高。
防范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安全隐患及时得到整改,整改率达到100%。
不发生重大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责任事故。
三、成立领导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
(一)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杜小龙 副组长:单泽年
组 员: 张万虎 沈天成 各班班主任
1.组长全面负责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防控安全工作,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及学校实际,研究制定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防控工作办法,并对相关人员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2.发生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后,决定事故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3.统一领导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确定现场指挥人员,负责应急队伍及物资的调动;
4.向公安、医院、中心校、教育局等应急部门报告,并保持密切联系,相关部门人员到达现场后,配合这些部门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5.向有关方面通报事故情况; 6.向上级部门请求救援事项。
(二)应变保护员负责在公安部门介入之前与侵犯势力的周旋,紧急时的正当防卫等。
(三)人员救护员负责为受伤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护。
(四)疏散引导员负责疏散引导学生到安全场所。
(五)通讯联络及沟通协调员负责对内对外的联络汇报工作和与家长的沟通协调安抚工作。
四、预警预防
(一)可能引发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1.原因分析:
由于种种因素对社会不满和因矛盾激化而铤而走险、因严重利益冲突而报复、精神病人发病以及极少数歹徒行凶犯罪、学生之间的矛盾等情形是引发学校欺凌、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
2.预防措施:
依据上述原因制定《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暴力事件预防与处理应急预案》;
各年级、班级要加强对师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法制和安全教育,组织师生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心理咨询(卫生保健)室要结合学校班级实际,开展学生、老师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工作;
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事件的当事人要逐一排摸登记,耐心接待,尽力做好化解工作;
严格门卫登记、管理制度,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学校。牢记校
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报警电话,发现可疑人员或不法分子非法侵入校园应及时报告或报警;
经常性地与派出所等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校园周边地区存在的不稳定的因素(人或事),及时采取有效对策;
(二)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的处理程序及措施 1.发现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者的应急措施:
如果是教师发现欺凌者正要对学生施暴,此教师应立即上前阻止,并与之周旋,然后巧妙派人报告安全领导小组长;
如果是学生发现了欺凌者正对其他学生施暴,此学生应立即报告与他最近的教师,然后再报告学校安全领导小组组长;
2.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应急措施: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接到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通知后,迅速赶赴现场,同时拨打“110”(情况危急且不受控制的情况下),通知警察(迅速前往现场阻止),与此同时,一面迅速召集最近的教师(赶赴现场,阻止欺凌者施暴,一面通知值周员及相关人员前往现场。
3.各应急组现场应急措施:
应变保护员:接到发生校园暴力消息后,应立即组织本组人员(不必等到人员来齐后)前往现场防止暴力,本着保护学生安全的原则,力求不受任何伤害,但当歹徒强行施暴时,本组人员可实行正当防卫;
疏散引导员:在组长带领下,迅速赶赴现场,当防护组(员)
与欺凌者周旋时,本组人员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掩护与欺凌者相近,易受伤害的学生撤离,并实施保护行为,防止欺凌者对更多学生造成伤害;
通讯联络员:发生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后,迅速赶赴现场,负责摸清情况,同时向“110”和上级安全部门报告,传达事故情况,保证通讯畅通;
现场救护员:接到事故发生的消息后,在组长带领下,立即携带药品到事发现场了解伤员情况,对轻伤员进行简单救治,对重伤员应立即拨打“120”紧急救护,送往医院治疗。
4.事故调查,善后处理:
学校应急员在“110”的协助下,应立即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对伤员进行救护,并安抚家长情绪;
学校应急员负责协助“110”调查事故发生经过; 如属于责任事故,追究责任,并进行相应处罚。
5.纪律处分:凡学校教师,必须积极参加与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的防护,对学校出现的欺凌事件进行及时处置,对欺凌事件反应迟缓,故意推脱,懈怠而导致校园安全事故进一步扩大的,学校将对该教师严肃处理。
五、处置流程
一旦发生学校欺凌暴力事件,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校内一旦出现非法侵害现象,在场教职工应尽力予以制止并及时通知学校领导。无力制止的,可调集力量,同时拨打报警电
话“110”。
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各工作人员按照职责开展工作,如发生劫持人质事件,应变保护组的人员要在公安部门赶到之前,尽力与歹徒周旋,规劝其终止犯罪;同时学校要全力保护好在现场或附近的其他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要对学生进行疏散。若有需要,则通过校园广播,发出紧急集合信号,各班班主任、任课教师到班级指挥学生有序疏散。
如有人员伤亡,人员救护组要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护,有可能的以最快的速度把伤员就近送往医院抢救,并通知家长或家属。
协助警方阻止欺凌暴力行为的最后实施。
3.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制度和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篇三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整治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6〕22号)、新泰市教育局关于转发《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整治的通知》的通知精神和上级有关指示,认真落实贯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开展“反校园欺凌”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普及反欺凌法治知识,充分认识开展校园反欺凌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对校园欺凌危害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反校园欺凌”意识,构建平安友善,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二、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机构、职责
(一)、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
长:白文清
副组长:谭绍柱
陈树勇
组
员:马玉兰
朱少华
吴修存
孙强
娄栋
杨抿 杨君君
各班班主任
(二)分工与职责
1、现场指挥组 组长:陈树勇
组员:吴修存
杨君君
主要职责:负责指挥和组织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置工作,对重大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作出重大决策,督促各相关应急处置小组按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开展工作。
2、警戒疏散组 组长:谭绍柱 组员:朱少华
主要职责:负责疏散师生,维护秩序,保持现场,协调有关单位(如公安、派出所、医院等部门)负责维稳和救助。
3、善后处理组 组长:马玉兰
组员:孙强 娄栋
各班班主任
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对重伤员应立即与“120”联系送往医院治疗。做好对受伤学生家长及家属的安抚、慰问和群众思想工作,妥善处理好善后事宜,消除各种不安全、不稳定因素。
4、通讯联络组 组长:杨抿 组员:杨君君 各班班主任
负责对内对外的通讯联系、报告;收集信息,起草事件报告;做好新闻单位的接待、采访工作。
5、后勤保障组 组长:杨连昌
组员:王圣义 谭培涛
负责处置安全事件过程中的车辆、接待、物质保障等工作。
三、预防措施
1、加强对师生法制和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严格执行门卫登记管理制度,严控外来人员进入学校。
3、学校安装好室内外监控录像装置,及时掌握和保存校内外动态。
4、加强对在校患有精神病史人的监控,加强对患有精神病史人的关心,并劝其在家休养治疗,经济待遇上给予照顾帮助。
5、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事件的当事人要逐一排摸登记,耐心接待,尽力做好化 解工作。
6、成立值日教师工作队伍,加强校园值班巡逻,落实值日领导、值日教师管理 责任制。
7、建立防范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机构,做到各尽其责,协调合力。
四、处理程序(一)接警与通知
事件发生后,在场知情人员(包括领导干部、教职工、学生)必须立即将所发生的事件情况向班主任或值日领导报告。班主任和值日领导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制止,控制事态和相关人员并立即将所发生的事件情况报告校长,校长必须掌握的情况有:事件发生的时间与地点、种类、程度;在基本掌握事件情况后,立即通知副组长和各工作组组长启动应急预案。
(二)处置与救助
欺凌事件发生后,领导小组负责人必须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指挥协调。对现场情况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制止或疏散。在场人员应首先检查学生受伤情况。根据先重后轻的原则立即对受伤学生进行应急处置,对伤者应及时送医院就诊,保护现场,保存物证,并根据事件性质向公安机关报案。
(三)保护与维稳
应急组应对事件现场实行严格的保护,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维持秩序,疏散师生,监控案情,关注事态发展,作好安抚处理工作,稳定师生情绪,统一口径,将影响减到最小。
保卫人员严格核查外来人员身份,不准非当事人家长和闲人进入校园,保证校园的治安秩序的稳定。受伤害学生的监护人、亲属或其他有关人员,在事件处理过程中无理取闹,扰乱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或者侵犯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的,应立即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四)报告与通报
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后,学校必须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概况、以及处理进度,并迅速配合公安部门调查事件发生的原因,做好有关材料的收集,视情况通知受伤者和责任人的家长或家属。
事件情况由小组统一对外发布消息。未经同意,任何个人不得接受随意传播小道消息,以免失实。
(五)事件调查
1、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件处理及调查工作。调查事件原因,整理事件记录,形成书面报告。
2、总结经验教训,查找制度、政策、设施等存在的问题,制定防范措施。
(六)善后处理
1、做好受伤学生和受惊吓学生的慰问工作,并及时与受伤害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做好受伤害学生家长的安抚解释工作。对相关责任人要通知家长到校配合处置工作,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
2、协同有关部门做好事件的善后抚恤及处理工作,依法处理、协调赔偿,如属于责任事故,追究责任,并进行相应处罚,对受伤学生的赔偿要依据《民法通则》、《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执行,努力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
(七)责任追究
1、根据事实,分清责任,按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对责任人追究民事责任。有关责任人的行为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事件的调查处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法处置的原则,任何人不得干涉事件的调查处理。对违反本预案、不履行应急处理工作的、发布假消息的、不服从指挥的人员进行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新泰市果都镇杨家楼联办小学
2016年6月9日
新泰市果都镇杨家楼联办小学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实施方案近年来,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为加强对此类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决定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根椐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6〕22号),新泰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印发了《关于转发<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新教督〔2016〕3号)和《果都镇中小学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文件要求。为加强对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我校决定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经研究,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治理目的
通过专项治理,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二、治理范围
本校全体学生
三、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白文清 副组长:谭绍柱 陈树勇
组 员:马玉兰 朱少华 吴修存 孙强 娄栋 杨抿 杨君君
各班班主任
四、工作安排
本次专项治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6 年6月—7月
1.开展教育。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纪校规教育、遵纪守法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安全防范知识教育,邀请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
2.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围绕《遵纪守法、珍爱生命、共建平安校园》主题,结合近期全国发生的一些校园欺凌事件,根据本校实际进行讨论反思。通过班会,帮助学生树立纪律观念、法制观念,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人交往、沟通、交流能力。
3.完善制度。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
4.加强预防。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落实值班人员和保安巡视制度,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
5.排查建档。学校管理干部和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矛盾排查和化解工作,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通过与学生谈心、交流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认真排查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做好矛盾化解工作,避免矛盾激化,发生过激行为。要加强对特殊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摸清底细、建档造册,积极利用好家校沟通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工作。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课业和心理负担,防止因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引发事故案件。要对与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存在纠纷和积怨的人员、精神异常人员、有暴力倾向或过激行为人员、仇视社会或扬言滋事报复人员等重点对象和人员,进行细致排查,属于校内人员的学校要切实做好工作,并逐一建档,落实专人加强管控,如涉及校外的应立即向公安等部门报告。对管制刀具和其他可能危及校园安全的物品进行清查。
6.及时处理。要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严肃处理实施欺凌的学生。实行首见负责制,事态严重及时处理并拨打电话110-120,汇报学校,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第二阶段:2016 年9月—12月
我校要对专项治理第一阶段专题教育情况、规章制度完善情况、加强预防工作情况、排查建档、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和处理情况等,按照要求进行全面自查和总结,形成报告并逐级上报,于 2016 年暑假前形成自查报告并报区政府教育督导室。
1.学校自查。按照要求进行全面自查和总结,积极协助学校做好自查工作,于7月15日前形成自查报告并报区级教育督导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
2.做好迎检工作准备。接受区、市、省等部门复查,杜绝校园欺凌事件。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深刻汲取以上事故教训,结合实际,举一反三,严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加强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严防因管理疏漏发生意外。要采取措施,加强安全防范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落实安全工作责任,按照 “一岗双责”的要求,严格落实安全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和教职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坚决防止有规定不执行、有制度不落实、有责任不追究的倾向。
2.把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好坏与个人的提拔任用、评先评优、职称 评定、绩效工资挂起钩来,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使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3.按照有关规定,全体教职工要及时上报安全工作信息,尤其对重大情况和突发性事件要第一时间上报,发生迟报、漏报、瞒报现象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
新泰市果都镇杨家楼联办小学
4.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机构、职责 篇四
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 长: (校长)
副 组 长:(副校长) (副校长)
成 员:及全体班主
分工与职责
1、现场指挥组
组长:
组员:
主要职责:负责指挥和组织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置工作,对重大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作出重大决策,督促各相关应急处置小组按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开展工作。
2、警戒疏散组
组长:
组员:
主要职责:负责疏散师生,维护秩序,保持现场,协调有关单位(如公安、派出所、医院等部门)负责维稳和救助。
3、善后处理组
组长:
组员:
主要职责: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对重伤员应立即与“120”联系送往医院治疗。做好对受伤学生家长及家属的安抚、慰问和群众思想工作,妥善处理好善后事宜,消除各种不安全、不稳定因素。
4、通讯联络组
组长:
主要职责:负责对内对外的通讯联系、报告;收集信息,起草事件报告;做好新闻单位的接待、采访工作。
5、联动协同组
组长:
主要职责:负责与网信、公安、司法、检察院、法院等部门联动协作,定期研判、交流信息,帮助学校解决实际问题。
6、处置专班组
组长:
组员:全体班主任
5.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制度和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篇五
大学生自管会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第一条:为确保学校的安全与稳定,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校内突发性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处置体系,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切实维护和确保学校的安全与稳定,保障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保障师生员工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预案。
第二条:突发事件是指在学校正常工作状态下突然发生的恐怖袭击、自然灾害、火灾、爆炸、食物中毒、公共卫生、各类恐吓及由于人员骤然聚集引发的可能致人伤亡的秩序混乱事件,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具有难以预见、处置紧迫、危害严重和广泛影响的特点。
校园突发事件包括人为或自然因素引起,具有突发性,对师生人身安全、学校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学校和社会稳定等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影响或严重危害的各类紧急情况,如:安全事故(火灾、公用设施故障中断、建筑物倒塌、师生集体活动中发生的挤压踩踏、交通事故等)公共卫生事件(食物和职业中毒、传染性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群体性事件(闹事、游行、非组织的政治活动等)影响重大的治安事件、师生非正常死亡、自然灾害事故(洪水、台风、山体滑坡、破坏性地震)等。
第三条:指导思想:在学院党委领导下,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平安校园”的战略方针,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主动、扎实、认真地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的工作,确保学院正常的教育工
作和生活秩序,全力维护校园的稳定,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证,将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纳入规范化轨道,及时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上,为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四条:预测与预警:学校各级组织要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影响因素等进行有计划、系统地长期观察,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各部门要针对各种突发性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一旦发现突发事件苗头,有关部门必须在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的同时,及时报告主管领导和稳定办,并立刻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接受上级指导;各组工作队伍要立即投入工作,加强对事件的严密监控,做好信息收集、分析、报告和情况通报工作,加强24小时值班,确保快速反应,妥善处理。相关人员要及时进入戒备状态,保证联络畅通,未经主管领导批准,不得离校出差。
第五条:预警报告职责:
对突发性事件,尤其是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后,所有知情者有义务在知情后的第一时间立即报告学校领导及相关人员,不得拖延,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第六条:对校园群体性斗殴事件的处置:
(一)、处置原则:按“可散不可聚,可顺不可激,可解不可结”的处理方式,区分性质,讲究策略,把握时机,防止激发矛盾;
(二)、处置方法:分割(穿插)隔离,政治攻心,惩治首恶;
(三)、处置的一般程序(步骤)
1、报告或报警:校园发生突发性群体斗殴事件时,所有知情者(目击者)都有义务在第一时间向学校领导或保卫处报告,保卫处值班电话:83526110,保卫处接到报告后要迅速派员及时赶赴现场进行处置。视态轻重,是否向110报警中心报警求援,事态严重,情况紧急,应立即报警同时上报主管部门。
2、控制现场
到达现场后,第一时间控制现场,制止行凶、暴力侵害、破坏行为,防止事态的进一步蔓延和扩大,抢救受伤人员。迅速判明情况,立即向处突领导小组报告。
3、分割(穿插)隔离
⑴在斗殴的双方中间进行分割隔离
⑵视情况将聚集的人群分割(穿插)隔离成若干小块
4、协助公安机关制止或劝阻正在实施行凶、暴力、侵害、破坏行为,对为首分子,煽动他人的骨干分子,实施抓捕,收缴凶器,器械,并迅速带离现场。
5、现场取证
利用监控摄像机、数码相机、录音机等设备,对事发现场全过程进行拍摄、照相、录音。事件平息后,保护好现场,协助公安机关进行详细调查取证工作。
第七条 对火灾事件的处置
(一)处置原则:先救人后救物;
(二)处置方法:判明火灾类型,采取适宜的灭火方法
(三)处置的一般程序:
1、报告或报警
校园发生火灾,所有知情者(目击者)有义务在第一时间向院领导和保卫处报告,保卫处接报后迅速派员赶赴现场救火。视火灾情况,由处突领导小组决定是否向119报警求助,火灾严重应立即报警,同时报上级主管部门,报警词如下:“XXXX学院×号楼发生火灾,请迅速前来扑救。”并派专人在学校门口等待引导消防车辆的到来;
2、迅速开启安全通道,疏散着火区域的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
3、抢救受伤或受困人员,做好必要防护措施,防止人员跳楼等伤亡事故发生;
4、判明火灾类型,组织人员自救灭火。属电器、电路短路引发的火灾,应立即切断电源;属油类燃烧引发的火灾,只能用灭火器、沙土扑火,禁止用水灭火;属液化气体燃烧引发的火灾,应先关闭阀门,用水将钢瓶降温,防止钢瓶爆炸。火灾现场及附近有液化瓶、易燃易爆物品的,应将其搬到安全地带,不能搬离的,设置隔离带。
5、及时抢救财物。
6、火灾扑灭以后,保卫处负责保护现场,配合消防部门的调查取证工作,彻底查清起火原因。
第八条:对突发传染性、流行性疾病事件的处置
(一)报告
校内突发传染性,流行性疾病事件,由处突领导小组决定是否报当地防疫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属突发疾病的,应立即向当地防疫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疫情;
(二)必要时设置隔离区,划定警戒线,防止人员交叉感染,防止疫情扩散;
(三)对食堂、教室、宿舍等公共卫生场所进行消毒;
(四)统一宣传口径,做好群众的教育安慰工作,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
(五)如有媒体要求采访,经处突领导小组同意后,由党办、院办负责。
第九条:对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置
(一)校内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由处突领导小组决定是否报当地防疫部门;
(二)快速将中毒人员送校医务室或就近医院抢救;
(三)保护现场,封存现有食物、餐具、容器,协助防疫部门做好采样工作。
(四)根据事态发生情况,迅速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
第十条: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性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
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并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在关部门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保险监管机构督促有关保险机构及时做好有关单位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
第十一条:责任与奖惩: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对突发性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6.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岗位职责 篇六
一、预防岗位职责
一、校长室
1.成立预防欺凌应急领导小组,明确应急领导小组职责。2.加强对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力度,确保人员、安全防卫设施及时到位。
3.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
二、政教处
1.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研究解决学生心理疏导和矛盾纠纷排解问题。
2.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3.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警示教育。通过举办讲座,班队会等活动,引导学生从活生生的案例中吸取教训,克制自己,正确对待自己的言行。
4.搭建心理教育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三、安全办
1.及时做好值日领导和值日教师的安排,明确相关责任人职责,确保正常上课期间校园中不发生校园欺凌事件。
2.安全处要求班主任做好假前学生安全防事故教育工作,确保学生来去学校路途安全,及时安排每日(节假日)值班人员,确保校园安全。
四、宣传处
1.做好宣传发动,利用宣传栏等形式,宣传校园欺凌的危害及防止措施。
五、总务处
1.做好校园欺凌专项整治活动的物资保障。2.维护学校安全设施,保障学校监控等技防设施的正常工作。
六、年级组、班主任
1.做好易受到欺凌学生的排查工作。特别对性格内向,在同学间无存在感的;易引起同学不满和反感的;身体机能存在障碍的;性格或行为上有异于他人的。针对这类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学校教师给予了更多的人文关心、照顾,重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做到与同学融洽相处。
2.营造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良好班风。
3.随时关注这类学生的思想变化,发现行为异常时能及时介入。引导学生在受到欺凌时及时与家长、老师沟通,寻求帮助。
七、宿管员
1、严格宿舍管理纪律,防止外人进入宿舍,禁止异性乱串宿舍,确保住宿安全。
2、学生熄灯后,及时巡视,督促学生休息,发现问题及时汇报,杜绝宿舍暴力出现。
八、保安
1.要详实记载交接班记录和来人来访登记表,防止外来人员进入校园闹事。
2、定时巡视校园,发现问题及时汇报,防止校园内发生欺凌行为。
二、事发处理岗位职责
㈠ 成立预防欺凌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王玉宏
副组长:任尚柱、赵庆忠、闫庆忠
成员:闫庆忠、朱士亮、郭军、刘凡敏、冯阳、孙其磊、门东、王绪征、侯爱华、陈贞强
现场防护组组长:赵庆忠 成员:闫庆忠、冯阳、门东 疏散引导组组长:朱士亮 成员:刘凡敏、门东、有关年级主任 通讯联络组组长:高 伟 成员:郭军、陈贞强 现场救护组组长:任尚柱 成员:侯爱华、王绪征 学校应急组组长:王玉宏 成员:赵庆忠、闫庆忠、朱士亮 ㈡ 明确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组长职责:决定事故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统一领导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确定现场指挥人员,负责应急队伍及物资的调动。
2.副组长职责:协助组长现场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3.现场防护组职责:发生欺凌事件后,组长马上带领本组人员赶赴现场,对欺凌学生者进行强行阻止,必要时可施行正当防卫行为。
4.疏散引导组:发生欺凌事件后,组长马上按总指挥要求组织人员到现场疏散未被欺凌的学生,把他们疏散到安全地带。
5.通讯联络组:发生欺凌事件后,组长迅速按总指挥要求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同时向“110”和上级教育局报告,传达事故情况;向相关家长第一时间沟通汇报,保证通讯畅通。
6.现场救护组: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后本部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迅速赶赴现场,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对重伤员应立即与“120”联系送往医院治疗。
7.学校应急组:①在110的协助下,应立即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对伤员进行救护,并安抚家长情绪等。②负责协助110调查事故发生经过。
7.中学校园欺凌的应急预案 篇七
为了有效防范校园内发生欺凌事件,切实保障广大师生人身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及时处置侵害师生安全的事件,维护学校的稳定,特制定学校欺凌预防与处理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发生在我校校园欺凌事件。
三、组织机构
1.学校成立校园欺凌防控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丁正后
副组长:校玉华钱桂红沈其澍王晓华
下设四个小组:
①应变保护组
组长:沈其澍
副组长:徐迅春
组员:刘庆林赵厚忠洪万宝杨智叶小敏
陶国顺王信
②人员救护组
组长:校玉华
副组长:郑莉
组员:黄小敏鲁建华黄梅周彩云李璐
祁勇魏清各班主任
③疏散引导组
组长:钱桂红
副组长:刁永风
组员:夏静谭静许莉娜卞彩云盛苏捷王素玫
各年级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
④通讯联络及沟通协调组
组长:王晓华
副组长:叶小敏
组员:刘祝陆昊彭李芳刘晓鹏凌玲
2.各组职责
①应变保护组负责在公安部门介入之前与侵犯势力的周旋,紧急时的格斗等。
②人员救护组负责为受伤师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护。
③疏散引导组负责疏散引导师生到安全场所。
④通讯联络及沟通协调组负责对内对外的联络汇报工作和与家长的沟通协调安抚工作。
四、预警预防
1.分析可能引发事件的原因
由于种种因素对社会不满和因矛盾激化而铤而走险、因严重利益冲突而报复、精神病人发病以及极少数歹徒行凶犯罪、学生之间的矛盾等情形是引发学校欺凌的主要原因。
2.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①各科室要对各年级、班级的师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法制和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②牢记报警电话,相关人员第一时间向学校当天总护导报告情况。
③心理咨询室要结合学校班级实际,开展学生、老师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工作。
④严格门卫登记、管理制度,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学校。发现可疑人员或不法分子非法侵入校园应及时报告或报警。
⑤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事件的当事人要逐一排摸登记,耐心接待,尽力做好化解工作。
⑥经常性地与派出所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校园周边地区存在的不稳定的因素(人或事),及时采取有效对策。
五、处置流程
一旦发生学校欺凌事件,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1.校内一旦出现非法侵害现象,在场教职工应尽力予以制止并及时通知学校领导(当天总护导)。无力制止的,可调集力量,同时拨打报警电话110。
2.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各工作小组按照职责开展工作,如发生劫持人质事件,应变保护组的人员要在公安部门赶到之前,尽力与歹徒周旋,规劝其终止犯罪;同时学校要全力保护好在现场或附近的其他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要对学生进行疏散。若有需要,则通过校园广播,发出紧急集合信号。各班班主任、任课教师到班级指挥学生有序疏散。
3.如有人员伤亡,人员救护组要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护,有可能的以最快的速度把伤员就近送往医院抢救,并通知家长或家属。
4.协助警方阻止欺凌行为的最后实施。
六、善后处理
1.保护现场,配合警方调查取证。
2.在警方的指导下维持秩序和善后处理。
8.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制度和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篇八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难免会面对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为了可以第一时间作出应急响应,就有必要提前进行细致的应急预案准备工作。那么大家知道应急预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学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应急预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近年来,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
为加强此类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我校结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xx]22号的要求,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要求通过专项治理,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现将有关治理活动应急预案制定如下:
一、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一把手
副组长:副校长
成员:中层干部班主任
二、主要领导职责:
一把手:负责对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做总体安排。
副校长:负责对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的具体落实。
德育处:负责学校欺凌专项治理防治及根据上级要求部署具体工作。
班主任: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及学生反应的情况的落实。
中层、德育处职员:负责校园学生活动场所的早晨、中午、晚上安全及巡视工作,严禁闲杂人员进校园。
各班主任:负责具体向学生讲解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相关知识,并开展相关活动加大宣传和预防力度,负责每日班级安全情况,有问题及时向学校汇报。
三、工作目标和任务
通过加强学生晨检,中午、晚上三个时间段的巡视及德育处职员的课间巡视落实预防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采取个人预防,学校预防,科技预防(学校有多个电子摄像)相结合的办法,沉着、科学、有效地防范和应对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四、落实防范措施
1、班主任要了解班级实际情况,有问题及时进行有效干预。如需要协助要求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或当天值班的.中层干部。
2、每天三位值班教师要按时按岗巡视校园,发现苗头,及时处理。
3、借助电子设备,加强对校园多角度的监控,确保校园无欺凌事件的发生。
4、通过升旗讲话,校会,班会,公安人员的相关教育等方法,消除个别学生侥幸心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5、学校密切关注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情况,及时加强宣传力度,通过教工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相关防治知识,引导师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学生预防的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消除恐慌心理。
6、校门口公告校园报警电话联系人:周xx电话24720242 24373740转8039
五、紧急情况应急处理
9.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制度和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篇九
贵州师范大学 任胜洪
今天我们探讨的主题是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干预,首先想和大家分享几个案例。如果说前几天发生在四川泸县一初中生赵某死亡事件,是否因为“校园欺凌”而致死的真伪性有待进一步考证。那么接下来的几则案例却是千真万确:
2016年6月10日上午,16岁的永泰县东洋中学初三学生小黄,在结束中考语文科目考试后,难以忍着剧烈腹痛继续参加中考,这才向父母道出了一个藏掖4年多的秘密:自小学五年级起,他就经常被其他同学无故殴打。8日晚,小黄再次遭同班同学夏某、林某和张某围殴,忍痛2天后被送医,却被发现脾脏出血严重,于11日晚,经手术切除了脾脏。
2016年6月21日,江西永新县发生一起多人围殴女生事件,受到网友广泛关注。据了解此次涉事女生有9人,其中小学生有2人,中学生4人,3人已辍学。年龄都在12至16岁之间。
11月23日下午,QQ空间、微信朋友圈热传一则视频,视频中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女学生被两名同学轮番掌掴,视频画面之外,不时传来阵阵狂笑。视频画面中,一名穿校服的女孩站在路边上,被几名年纪相仿、身穿同样的校服的女学生轮番掌掴。记者细数了下,在短短的6分多钟视频里,被打女生遭38次掌掴。据了解,这个视频发生在张掖市山丹县第二中学校外,而打人者与被打者均为该校学生。
……
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发生在一群花季学生的身上,着实令人唏嘘不已。近年来,校园欺凌、校园暴力和意外伤害事件频发,且呈现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2016年4 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一改之前对校园暴力避讳的态度,直面校园欺凌的治理问题,这反映出国家对校园欺凌严重性的认识。仅仅过去数月,教育部又联合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门再次出手,于11月联合发布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校园欺凌和暴力问题甚至惊动了国务院,李克强总理多次过问校园欺凌问题,2016 年6月批示要求坚决遏制校园暴力,于11月又在第六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要求严厉打击校园欺凌等违法犯罪行为。
今年3月10日,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胜明就人大监督工作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时表示,在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展执法检查的基础上,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将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的重点之一就是校园暴力。
从提倡“治理”到关注“防治”,再到国家立法机关的专题调研,校园欺凌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校园欺凌?它有哪些特征?具有什么哪些危害?我们如何去预防和干预?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希望能为大家深入了解校园欺凌及其危害,开展预防和干预提供一些系统化的支持。
校园欺凌是一种危害学生的身心发展行为,历来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尽管校园欺凌行为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现象,但将其作为研究课题进行专门探讨却只有很短的历史。上世纪七十年代,挪威心理学家Olweus率先对校园欺凌行为作了系统的研究,自此,校园欺凌问题的研究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上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掀起了对校园欺凌的研究热潮,从心理学逐渐拓展到教育学、社会学乃至公共卫生等诸多学术领域,研究的问题不断广泛和深入,既有对欺凌行为的研究,也有对欺凌行为干预的研究,研究对象也从欺凌者、受欺凌者,拓展到各种类型的旁观者和成年监护人。
一、校园欺凌及相关概念界定
(一)校园欺凌的概念及特征
校园欺凌(school bullying),也称为“校园欺负”、“校园霸凌”,是指主要发生在校园、上下学路上或者以校园为媒介的社交群体内的针对学生的欺凌行为,是力量相对较强的一方在未受激惹的情况下对较弱的一方重复进行生理或心理攻击,使受害者长期成为骚扰和侮辱对象的行为。该定义强调以下特征。
第一,发生空间是学校及其合理辐射区域。所谓学校的合理辐射区域,是指与学生学习、生活具有密切关系的区域,既包括物理区域,比如说在校园周边的超市、网吧、影院、书店等、学生上下学的路上,学校组织学生外出观看演出、春游、参观等活动过程中所经过的场所也应为合理辐射区域。(孩子在门口被家长接到,乘公共交通工具回家过程中,已经与学校脱离管理关系,则不再属于合理辐射区域。)也包括虚拟空间,如学校贴吧,学校虚拟社区,班级、社团、小团体的QQ群、微信群等。
第二,欺凌者应该是与受害人具有一定交往关系的人。对于中小学的学生来说,在校园中交往最密切的当属老师和同学。而正是这种特殊的交往关系,才使得欺凌行为具有反复性,甚至具有隐蔽性,并且对受害人的危害较为深远。而校外人员入侵,具有偶发性、易识别等特征。对两种行为应采取不同的对策,不应混为一谈。
第三,受害人不包括教师。网络上曾经报道过,几名男生因为拒绝交卷而殴打老师,这种行为也不应该归于狭义的校园欺凌之中。首先,这种行为非常少,也不普遍;其次,此种行为即使发生,也不会是反复性的行为;再次,教师遇到该行为会立即进行自我保护或者请求学校或警察帮助;最后,教师已经成年,此种行为对他的心理伤害,与此类行为对于未成年人的伤害有明显区别。因此,此类行为也不应该包含于狭义“校园欺凌”概念之中。
第四,双方权力、地位不平等,且受欺凌者不得自由选择处于被支配地位。如果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退出则不是欺凌,如果学生并非处于被支配地位也不是欺凌。比如,教师与学生相比较处于优势地位(专家权、强制权、酬赏权等),因此学生偶然的辱骂、殴打、反抗行为只能属于暴力行为、不当行为,而不可能是校园欺凌行为。
第五,校园欺凌具有长期反复性和对象固定性等特征。欺凌行为一般是反复出现的伤害行为,学生之间在嬉戏时偶然造成的伤害,不能认定为欺凌。受欺凌对象固定,是指一个学生长期被他人(老师或学生)进行欺凌,而不能互换角色;如果被开玩笑者可以是随机的而非固定的同学,则开玩笑的行为不属于欺凌。当然,随着实践的发展,在特殊情况下,单独一次行为如果符合其他标准,也可以构成校园欺凌(此种情况比例非常小,绝大多数校园欺凌具有长期性、反复性)。
(二)校园欺凌与校园冲突、校园暴力
冲突是指因认识不
一、意见不合而发生的对立和争执。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有矛盾就会有冲突
校园日常冲突,是指在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人际交往过程中发生的冲突。
暴力是一种激烈而强制性的力量。通常是指个人或犯罪集团之间的殴斗以及凶杀。街头暴力、足球暴力、家庭暴力等等。
“校园暴力”与“校园欺凌”的概念是不同的,school violence 对应翻译为“校园暴力”,而 school bully则被翻译为“校园欺凌”(又可译为“霸凌”,因为从发音来看,更接近“霸凌”),二者区别主要表现在: 第一,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可以是校外入侵人员,也可以是学校师生,而校园欺凌的施暴者只能是师生,而不能是校外人员。
第二,校园暴力的受害人可以是师生,校园欺凌的受害人仅是在校学生。第三,校园暴力多是偶发性的单独侵害行为,而校园欺凌大多是长期的、反复的行为。
第四,校园暴力一般是比较容易被发现,且会立即受到阻止的行为,而校园欺凌受害人长期不敢声张,也不易被发现。
第五,校园暴力以赤裸裸的“硬暴力”为主,而校园欺凌还有很多是羞辱、孤立、嘲笑、起绰号等“软暴力”。
第六,校园暴力的创伤比较显见且大部分可以短期内治愈,而校园欺凌对受害人心理的影响很大,甚至会持续到几十年之后。
(三)校园欺负中的角色:欺凌者、受欺凌者、旁观者
在一个校园欺负事件发生时,其场域中主要有三种角色存在:欺凌者、受欺凌者和旁观者。
欺凌者是欺负事件的使动方,受欺凌者是欺负事件的受动方,而旁观者是指目睹或知晓这一事件的第三方群体。旁观者是校园欺负事件中一个数量庞大、分布广泛,且对欺负事件影响最为直接的因素,近年来,在校园欺负干预和治理研究中开始受到关注。
二、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
关于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学者们进行了一些归类分析。
“校园欺凌”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直接欺凌包括身体欺凌和言语欺凌,言语欺凌是运用言语来实施欺凌,比如说威胁、戏弄、辱骂、奚落、嘲讽和起外号;间接欺凌是通过某种中介手段来达到伤害对方的目的,比如说背后说人坏话、散布谣言、社会排斥等。
“校园欺凌”分为身体暴力欺凌、社会排斥欺凌、威胁欺凌、破坏欺凌和言语欺凌五个方面,其中身体暴力型欺凌主要是针对受害者身体上的伤害;社会排斥型欺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造成受害者心理上的伤害,如不让受害者参加群体的活动或游戏,孤立或不理睬受害者等;威胁型欺凌主要是指以言语或其他方式(动作、表情等)造成受害者的心理压力或伤害;破坏型主要针对受害者物品上的侵害,如撕毁受害者的书本,故意损坏受害者的物品等;言语型欺凌包含了言语上的直接和间接的伤害,如辱骂、嘲弄、散布谣言、起外号等。
为了让老师们有更直观的理解,我们将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罗列为以下12个方面:
1、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粗言秽语、喝骂。
2、对受害者的重复的物理攻击,身体或物件。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
3、干涉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裳等,损坏,或通过他们嘲笑受害者。
4、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
5、恐吓、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胁受害者跟随命令。
6、让受害者遭遇麻烦,或令受害者招致处分。
7、中伤、讥讽、贬抑评论受害者的体貌、性取向、宗教、种族、收入水平、国籍、家人或其他。
8、分派系结党:孤立、杯葛或排挤受害者。
9、敲诈:强索金钱或物品。
10、画侮辱画。
11、性侵害。
12、网上欺凌(Cyberbullying),即在网志或论坛上发表具有人身攻击成份的言论。
三、校园欺凌的危害性
三种错误的思想: *校园欺凌行为是在孩童时代的一种正常行为或交往方式,是校园生活不可避免的现象。*校园欺凌行为的出现是因为学生年少无知、一时错误。*校园欺凌行为可以使学生在挫折和磨难中变得坚强。
(一)校园欺凌对学生的危害
校园欺凌作为一种特殊的攻击性行为,对于卷入欺负情境中的儿童青少年在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方面都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这些影响不仅体现在对受欺凌者、旁观者身上,同时也体现在欺凌者的身上。
1.对受欺凌者的影响:当下的影响/长远的影响
受欺凌者在受欺凌后往往会产生长期的不良情绪和学习行为问题,如自卑、压抑、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在孤立中惴惴不安,导致厌学,甚至逃学、辍学等问题,甚至出现自残、自杀等极端的行为方式。2016年6月1日,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威远初级中学八年级三班的一名学生陶某某,因不堪忍受同学欺凌,选择用服毒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仅15岁的生命。
临床研究表明,受欺负对日后心理症状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累积剂量效应,频繁的受欺负者被确诊为严重情绪问题、精神分裂症和接受药物治疗的风险系数显著高于偶尔受欺负者。Gladstone(2006)等在成人样本的临床研究中,发现那些具有童年受欺负史的个体被诊断为社交恐惧症、广场恐惧和抑郁症的机率显著高于那些没有童年受欺负史的个体。
2.对旁观者的影响:缺乏安全感/消极的行为示范
旁观学生在随时都可能发生欺凌行为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焦虑、没有安全感,面对欺凌者唯唯诺诺,甚至不得不站在欺凌者的一方以保证自己的安全;同时,长期目睹欺负事件和欺负行为对其也是一种消极的行为示范。它有可能在旁观者遭遇相似情境时,诱发其欺负行为,引发更多的欺负事件。
3.对欺凌者的影响:错误的行为方式与价值观/社会适应(如人际交往、环境适应)
欺凌者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
对于欺负者来说,经常欺负他人会招致同伴群体的社会排斥,从而导致社会交往困难,长此以往,儿童青少年成年后会形成攻击性人格。
作为学生,他们的欺凌行为偏离了正常的成长轨道,也是需要教育工作者关爱与关注的对象。校园欺凌行为如果不能及时地发现、制止,同时也会影响到欺凌者的身心健康发展,错误的行为和价值观会严重阻碍其个体成长。
(二)校园欺凌对学校的危害
校园欺凌行为对整个学校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破坏校园良好的教学氛围。欺凌行为具有多样性、反复性和隐蔽性等特征,学校难以全面监管,加大了学校管理的难度。
1.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加大了学校管理的难度。2.破坏校园良好的育人氛围,阻碍了育人目标的实现 3.增加教师工作的负面压力,降低了教师工作的热情 工作量增加、安全感降低、工作热情受损、职业认同下降
(三)校园欺凌对社会的危害
1.受欺凌行为影响的学生是引发社会问题的潜在因素
一项研究发现,从6年级到9年级被鉴定为欺负者的孩了到24岁时,至少有60%被判一次犯罪,40%被拘留三次以上。相反地,不参与欺负的孩了中仅有10%有犯罪记录。
2.校园欺凌行为的增加引发人们对社会的焦虑
学校是培养人的专门场所,不仅是育人的高地,也是安全的高地、道德的高地。
四、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
(一)学校因素
学校作为青少年儿童口常生活的主要活动场所,自然成为了欺负行为发生的重要背景。并且,有研究表明,欺负行为的发生频率会因学校的不同而产生很大的差异(姚永昌,2012)。
1.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重视道德教育、情感教育 重视课外活动
与小学相比,中学采用的多教师授课模式 2.人际关系,特别是师生关系
朱新筱(2005)在控制了性别和自尊两个变量后发现,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管理氛围能够负向预测欺负行为的发生。
3.校园环境
有学者认为,优美、整洁、有序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减少校园欺凌行为。4.反欺凌的态度和行动
学校是否对欺负问题采取政策上的防治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欺负行为的发生频率(李扬,2009)。
教师对于课外活动时间监督越严格,欺负行为发生的频率就越低(董沛兴,2009)。
在欺负情境中,教师对待欺负行为的态度和反应与欺负行为的发生显著相关(刘志春,2004)。(二)家庭因素
家庭作为儿童社会化的最基本动因,对儿童早期行为的塑造起了关键性作用(刘志春,2004)。有关家庭因素与儿童攻击行为关系的研究也证实了上述结论,即缺乏温暖的家庭、不良的家庭管教方式以及对儿童缺乏明确的行为指导和活动监督都可能造成儿童以后的高攻击性(蒋俊梅,2002),而这样的情况同样适用于儿童的欺负行为(Smith, 1991;Olweus, 1993)。
1.亲子关系
国外研究者Troy & Srouf e在1983年曾对4-5岁不同依恋史的儿童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他们在日常的行为活动中已经明显地表现出一定的欺负或被欺负倾向。具有回避依恋史的儿童发出的欺负行为更加频繁,而具有焦虑依恋史的儿童则常常成为欺负者的攻击对象。我国研究者也发现,大多数具有安全依恋史的儿童能够与其他儿童和平相处,也能够使自己尽量避免卷入欺负事件。亲子依恋与欺负行为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即儿童的欺负或受欺负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亲子依恋安全性,尤其是由母子依恋安全性决定的。对于男孩的欺负行为,母子亲近维度作用最大,男孩与母亲之间的关系越亲近,欺负他人的情况就越少,反之如果男孩与母亲之间的关系疏远,缺乏母亲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就容易产生欺负他人的行为(刘小群,2005)。
2.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也是影响儿童欺负行为发生的显著因素。放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儿童攻击行为的默许(李扬,2009);权威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则过于严格,往往方式上简单粗暴,结果适得其反,不但没有弱化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倾向,反而对其进行了增强。国外学者Anna(2000)也认为,权威型父母可能更容易培养出校园中的欺负者。此外,母亲的袒护和父亲的严厉极易使谨慎、敏感的男孩在同伴交往中受到他人的欺负;而母亲的拒绝则往往会导致女孩人际交往的失败,从而成为不为同伴接纳的受欺负者。
良好的家庭氛围、稳定而温馨的家庭生活有助于防止欺负行为的发生。相反,过于放纵、宽容以及缺少关爱的家庭教养方式,容易造成儿童发展上的障碍和形成某些不良的个性品质(张敏,2003)。
3.行为指导和态度 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马琅,2001)与儿童欺负行为的发生也密切相关。(三)个体因素
1.年龄因素
从生理上讲,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成长发育时期,他们精力充沛,体力旺盛,有足够的力量需要对外宣泄;从心理上讲,他们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很容易将所有的挫折、不满和批评都当成是对自己人格的诋毁,从而激发强烈的“面子感”。这些成长发育中的身心特点使青少年学生特别容易成为校园欺凌的发动者,同时也是受害者。
对规则的认知、对具体行为方式的掌握和理解亦受年龄因素的影响。2.个性特征
受欺负者通常比较内向,具有消极的自我认知,自我效能感也比较低,表现出很强的自卑心理并且伴随着焦虑和抑郁,对外界的刺激也较为敏感,情绪的起伏较大,心理挫折感较强(吴素梅,2007)。而欺负者通常具有低焦虑,低不安全感的气质特征,但并没有呈现低自尊。与此相反,欺负者通常具有较高的自我认同感,以及较强的自信心(谷传华,张文新,2003)。(四)社会因素
1.校园周边环境不良是外围因素。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学校后勤化改革不断推进,校园与社会的围墙越来越模糊,校园的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社会治安管理条例中也明文规定:学校周围200米半径内不得摆摊设点,从事商业性活动。但事实远非如此。
2.不良文化的影响。现代社会媒介带给孩子极大的影响,他们看暴力书籍、影片、玩暴力游戏或者看色情录像、影碟等,时间一长,在不知不觉中就开始模仿欺凌和暴力行为。大量的研究表明,欺凌者对于支配和控制被欺凌者有较强的欲望,而这种欲望的根源则来自于一些媒介对于欺凌行为的负面宣传,他们把黑道人物视为英雄,模仿黑道人物,组成小团体,自称老大、老二,在校园里称王称霸。
3.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我国的青少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一部分青少年没有信仰、没有追求、没有敬畏,灵魂没有寄托之所。因此道德滑坡、诚信缺失,为校园欺侮提供了孳生的土壤。还有受社会帮派的“哥们”义气影响,使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的中小学生产生盲目崇拜,从而产生欺凌他人的现象。
五、学校欺凌的预防和干预
(一)学校欺凌的预防
1.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
2.重视情感教育、法制教育和学生生活教育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鼓励社团活动 4.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 5.建立与社区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 6.重视并建立学校日常冲突的处置和引导 7.建立反欺凌的工作方案并实施
(二)学校欺凌的干预策略
1.学校水平的干预
学校水平的干预侧重于改变整个学校的气氛与校园文化,使之变得更加安全与和平。具体措施主要包括:(1)制定校规,让每位同学清楚哪些行为是欺凌行为以及违反后将会受到的惩罚,倡导相互尊敬与非暴力行为。
(2)建立欺凌行为匿名报告制度,鼓励学生如果被欺凌或看到同学被欺凌要对学校进行报告,如果家长怀疑自己的孩子卷入了欺凌行为中,也应该向学校进行报告。
(3)监控学校的所有区域。
(4)成立反欺凌委员会、教师工作小组与家长会,吸收学生、教师、家长及学校其他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执行与监督干预方案的实施与评估。
(5)禁止成人的欺凌行为,强调成人行为的示范作用。2.班级水平的干预
班级水平干预主要在于促进教师将预防欺凌行为的工作渗透进课程中。具体措施主要有:(1)制定反欺凌行为的班规,明确告知每位学生班级不容许有欺凌行为。(2)定期组织以反欺凌行为为主题的班会,以帮助学生掌握有关欺凌行为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移情作用,鼓励符合社会准则的行为。
(3)强调旁观者在阻止欺凌行为中的作用,让学生明白在目睹欺凌行为发生时,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并且能通过报告教师等措施阻止欺凌行为的发生。
3.学生水平的干预
学生水平的干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改变其观念等。根据干预的对象可以分为对受欺凌者,欺凌者与旁观者的干预。
(1)对受欺凌者的干预其目的主要在于提升受欺凌者应对欺凌的能力,维护其自尊。具体措施主要有: A.告诉学生容易成为被欺凌目标的行为特征,并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让自己不易受到欺凌。
B.训练孩子的社交技巧与问题解决技巧。如告诉孩子正确理解社交情境,在被人嘲笑或侮辱时,要保持冷静,不要哭或者跑,寻找有效的帮助。因为冷静地呆在受嘲笑的环境中,可能会使事态平静下来,而哭、跑等不冷静行为可能会使情况变得更糟。
C.建立对受欺凌者的支持系统与保护系统,鼓励受欺凌者及其父母与欺凌者及其父母进行交流。
D.提高受欺凌者的自我效能与自尊,如告诉受欺凌者并不是他们不好才受欺凌,不要批评受欺凌者没有处理好问题。
E.训练受欺凌者结交朋友,保持友谊的技巧。
(2)对欺凌者的干预主要在于改变其对欺凌行为的态度,培养其移情能力与问题解决技巧。具体措施主要有: A.通过情景剧或其它直接的方式让欺凌者更好地理解欺凌行为的负面影响,培养欺凌者的移情能力。
B.明确告知欺凌者学校绝不容许欺凌行为的存在。C.改变欺凌者及其家长对欺凌问题的看法。D.让欺凌者学会控制与合理宣泻情绪。
(3)对旁观者进行有效的干预,有利于减少欺凌行为的发生。对于旁观者的干预主要在于培养旁观者的责任意识与干预技巧,主动干预欺凌行为的发生。具体措施主要有: A.了解自己的态度在欺凌行为发生中的作用,如果冷眼旁观甚至对欺凌行为表示赞许,将加重欺凌行为的发生。
10.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制度和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篇十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学校内部治安稳定,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校突发事件的危害,维护正常教学、生活秩序,保障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国家《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管理办法》、《城关区教育局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方案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学校成立“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学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亲自负责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各中层干部为主要成员,负责组织、承办本校内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重大校园突发事件的具体工作;切实做到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任务,确保认识到位,职责明确,措施落实。当前,特别要注意做好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同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要做到有领导指挥,有专人值班,有具体措施和物质保障,确保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控制。
学校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
组 长:刘存仓(校长)
副组长:刘狗存(副校长)赵水生(政教主任)
成 员:政教处 教导处 总务处 团支部 各班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赵水生
成 员:贾永玺 石元成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制订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部门联动机制,进行业务指导、协调专业培训、组织管理及监督检查;负责日常校园突发事件报告、信息沟通与组织协调工作;根据上级领导小组的部署,承担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办公室的职能,承办预防和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专项工作。
二、突发性事件预防措施
(一)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工作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建立群防群控、横向到边、纵向到人的工作网络,充分调动师生员工参与防控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广播、板报、黑板报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切实增强师生员工的责任意识、防范意识。
(二)实行联防联控,协同作战。学校经常与社区、派出所等部门及时沟通联系,不断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同时也确保突发事件处置有序、高效;健全学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构建学校管理中安全防范制度体系;加强校内日常值班管理(行政值班、教师、班主任值班),明确值班职责,严肃值班纪律。
(三)牢固树立安全稳定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和突发事件应急知识专门教育,增强师生的自我防范能力,有效防范突发事件。每年每月第一周为“安全教育日”、每年三月的最后一周为“安全教育周”、每年的十二月为“安全教育月”,集中进行科学有效的宣传教育,同时根据工作实际需要,针对性地开设安全教育专题讲座、组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
(四)根据工作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专项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五)加强校园技防设施建设和警务站硬件设施建设和安全保卫、卫生等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日常管理。充分发挥报警系统等技防设施在维护校园一方平安中的作用。加强对校门卫、保健教师等人员的教育和管理,提高其业务能力,严肃工作纪律,督促其坚守工作岗位,履行岗位职责,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
(六)加强督查检查,狠抓工作落实。按照“防患于未然”“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定严格的督查检查制度。学校组织的专项检查或抽查每学期不少于2次,每学年至少检查4次。
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措施
(一)建立健全校园重大突发情况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发生突发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间由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办公室汇总各方面信息,及时报告校领导小组,并报教育行政部门,随时与上级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或非法组织的政治活动期间,对突发紧急情况应当坚持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以便及时、有效处理,防止事态蔓延扩大。学校在突发事件期间设立24小时值班及专用监控联系电话。
(二)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指导思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的工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内紧外松”的原则,对出现可能影响校园及社会稳定的言论、动向或事态,要做到早发现、早布置、早处理,力争把事态平息在萌芽状态,特别在三个主要环节上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一是问题发生 前,要立足防范,超前工作,掌握主动;二是问题发生后,要迅速判明性质,依法办事,注意方法,及时果断处置;三是事件平息后,要做好善后工作,防止出现反复。
(三)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安全负责,各班级班主任对本班学生安全负责,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学校安全小组领导汇报。对已经发生的重特大事故,严格做到“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以维护法制和纪律的严肃性。
一般性突发事件,学校采取相关措施妥善处理,严防事态扩大以避免造成严重影响和损失,并根据有关规定如实将处置情况在事故发生后的一日内,以书面形式将事故发生、处理情况报告教育行政部门。
重大突发事件或特大突发事件发生,学校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方案,必须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将简要情况迅速报告教育局,限2小时内报事故详细情况,配合教育局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理。
(四)各部门负责人应杜绝对隐患认识不足、长期忽视的麻痹思想,居安思危,立足防患,建立紧急救援机制,尽一切努力将事故、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减到最低程度,为校园打造安全屏障;超前工作,掌握主动,增强防范突发事件的意识和应对能力,做到有备无患。对因工作疏忽造成事件突发的,将追究负责人的责任,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五)突发事件发生后,领导小组立即进入指挥状态,迅速赶赴现场,并对当事人(或目击者)详细问话,尽可能准确了解相关信息、数据并作记录,如有必要,可以报公安部门(或110)协查,尽早将面上情况上报主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现场,配合有关部门对现场进行勘察,搜集有关事发(作案)的材料、人证物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事发(作案)线索,找出发生事故的原因及保卫(防范)工作的漏洞,根据情况对案件进行定性;同时做好善后工作,防止出现反复,并对案件造成的经济损失、调查经过以及对案件发生的责任者的处理意见进行书面总结,呈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四、突发事物善后处理措施
(一)校园突发事件调查工作,由我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人员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迅速组织开展调查工作,及时向上级汇报调查结果。
(二)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及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积极做好恢复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工作,维护校园和社会稳定。
(三)对在预防、处置校园突发事件中和善后处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或有特殊贡献的,学校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对在预防、处置校园突发事件中和善后处理工作中玩忽职守者,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们隐瞒、缓报、谎报情况者,逃避责任者,阻碍工作人员执行公务者,以及其他不利于预防和处置工作者,视其情节和危害后果,学校将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制度和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推荐阅读:
预防校园欺凌应急预案09-18
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06-21
学校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预案10-31
教育系统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01-05
幼儿园预防欺凌安全的应急预案10-12
预防校园欺凌承诺书08-13
预防校园欺凌责任书10-21
预防校园欺凌倡议书01-11
小学生预防校园欺凌方案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