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二(比一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精选6篇)
1.识字二(比一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篇一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偏旁提土旁。
2、会写少、小。
3、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小班化特征体现
一、创设情境,观察图画,认识事物,自主识字 1、创设情境:
2、我们走进小院,看看院子里有什么呢?课件出示插图──农家小院。你想认识这些动物和水果的名字吗?
3、认字(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纠正读音)
4、那么多有趣的词语都藏在组长的信封里,请小组长拿出词语卡片分给组里的小朋友,大家一起动动脑筋,给这些词语分分类。(随机发给智慧星)
5、我们用同学的发现做个找朋友的游戏。黑板上出示水果之家和动物之家,请小朋友将相应的词语杏子、苹果、桃子、红枣、花猫、黄牛、鸭子、小鸟请到黑板上来对号入座。1、学生借助图画或拼音的提示读出这些词语?
2、学生离开图画读词
3、去掉拼音读词。
4、小组合作分类──全班反馈。
5、学生上台贴词语。合作化、个别化是小班的特征之一,小组合作和组际交流是生生合作时经常用的形式。我设计的给词语分类,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学生人数的减少,给活动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游戏,让课堂更为活跃。
二、学习童谣,认识边、多、少、颗、群、堆 1、丁丁用这些词语和这幅画编了一首好听的童谣,听听他怎么说的。(播放童声录音)你们也想学会说吗?
2、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
3、说说边、多、少、颗、群、堆这几个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随机教学:提土旁)
4、巩固字词。递进式开小火车复习。字──词──双轨小火车──句子
5、再读童谣。这些词句都在我们的童谣中,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
6、反馈。(随机发给表演星)1、学生看看图、比一比、读一读。
2、学生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
3、学生交流认字方法。
4、学生小组开小火车。
5、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学生可以拍手读、和好朋友一起读、同桌读、跳皮筋读等。教学要以人为本,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这一点在小班的教学中更得到充分的体现。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自己喜欢的方式,与自己喜欢的伙伴一起读读课文,更有利于学生展现自己的情感。
三、揭示课题 小朋友,你知道这位小朋友是了用什么方法,才写出这首童谣的呢(揭示课题:比一比)。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在小班中,学生的主体性将进一步得到体现,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他们应该是知识的共同发现者。我用学生的发现,学生的共同讨论得出结论,这里老师只作了适当的引导,不再是机械的灌输。
四、学写小、少 1、我们也用比一比的方法来比一比小和少有什么不同。
2、你们认为什么字难写呢?(教学少)
3、小字怎么写呢?我想请一位小朋友来教,同学们推荐一位吧!
4、反馈(随机发给书写星)1、学生比一比小、少的区别。
2、学生书写少
3、学生推荐同学教学小
4、学生书写小 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五、总结 小结:
今天,小朋友得到了书写星、表演星和智慧星,真棒,谢谢大家!
2.识字二(比一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篇二
1.通过联系生活,观察汉字演变、朗读、复现等方式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牢、丛”两个生字。
2.通过看图、换词、做动作等方式理解“伙伴、翱翔、丛林、嬉戏、唱不休”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有保护动物的愿望。
4.能感知课文的韵味,在教师的引领下,自编拍手歌,试着押韵。
【教学设计】
课前活动:(分享读书的乐趣)
1.出示课外读本《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简单介绍:这本书呀,可有意思了。瞧,这就是小主人公蒂皮。她从小跟着拍摄野生动物的父母在丛林中长大,与野象相亲,同鸵鸟共舞,变色龙、牛蛙、豹子、狮子,一个个都成了她的好朋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生活吧!(课件配乐出示相关图片)
2.你特别想说什么?
一、顺势揭题
这一幅幅画面是那么温馨,那么和谐,小蒂皮和这些野生动物在一起,那么悠闲自在,真是令我们羡慕!今天的语文课,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走入大自然,走进野生动物们的家,学习一首保护动物的拍手歌《识字7》。(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配乐范读,初知文本特点
(1)让我们一起进入动物王国吧!请看大屏幕。(课件播放音乐,师随着音乐范读课文,生拍手伴奏。)
(2)说说这首儿歌有什么特点?
预设:(1)它是一首数字歌。(2)从内容上看都是写动物的。(3)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3)自读课文,要求:(1)要把儿歌读得通顺、正确,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去请教一下课文下边的“小桃子”和“小树叶”。(2)把藏在儿歌中的动物找出来,用横线画一画。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说说这首儿歌的文本特点,是想努力体现一点:怎么写比写什么更重要,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并初步感受儿歌的韵味。】
2. 检查反馈,自主学习字词
(1)谁能把藏在儿歌里的动物找出来?
(生回答,师点击课件出示小动物和动物名称,带拼音。)
(2)小动物不见了,你还认识它们吗?请读给同桌听一听。
(3)教给方法,自主识字。
(1)仔细观察,红色的字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
生:都有一个“鸟”字。
师:火眼金睛。锦鸡、雄鹰、黄鹂都是鸟类,所以都有“鸟”字。老师还要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不光鸟字表示鸟类,“隹”字也表示鸟类。咱们的祖先根据鸟的特点造出了这个字。(出示课件:隹)“隹”的四横表示鸟的羽毛。找找哪些字带“隹”?(雀、雁、雄、鹰)
你再仔细瞧瞧,这个“雀”字就是“隹”加上了什么?(加上了“”。)
师:是呀,雀,一般指体型较小的鸟类。你看,我们的祖先多聪明,他们根据很多事物的形状造出了许多象形字,这样,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个特点来记住一些生字。
(2)这篇课文中还有好多生字,你还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字谜、编口诀、生活识字法,等等。)
那就请组长负责,小组内一起来记记这些生字。(每个小组一份卡片)
(3)刚才大家都学得很认真,用不同的方法来记这些字,现在我要考考你们,这些词会读吗?一起读读。(保护、牢记、丛林、嬉戏)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时,“隹”部的引入是“追根溯源”,让学生感受祖先造字的特点,从而认识到识字时要讲究方法,这样才会事半功倍,同时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小组合作自主识字,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三、品读课文
1. 品读含有动物的句子
美丽的大森林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小动物,多热闹呀!你最喜欢谁呢?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把关于它的句子多读几遍,看谁读得最好听。
随机反馈:
★你拍二,我拍二
孔雀锦鸡是伙伴。(理解“伙伴”的意思就是“朋友”。)
★你拍三,我拍三
雄鹰翱翔在蓝天。(理解“翱翔”。)
预设:看“翱翔”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右边都有“羽”字。)
是的,有羽毛的动物大都会飞。咱们的祖先就是聪明,造字的时候就想到这一点。看!雄鹰飞得多高,都飞到云彩上面啦。来,读读这个句子。
★你拍四,我拍四
天空雁群会写字。
师:天空中的“雁群”真的会写字吗?它们会写什么字?
★你拍五,我拍五
丛林深处有老虎。
预设:
(1)(出示丛林图片)瞧,像这样,很多很多树生长在一起就是丛林。看,老虎来了。你来读。(丛林深处有老虎。各种形式读)丛林深处不光有老虎,还有———(狮子、鹿、狼、豹、野猪……)丛林是大家的家呀!
(2)(出示被毁坏的丛林图)看,怎么了,这还是丛林吗?这呢?这呢?丛林在渐渐地消失。
请看:地球上的森林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被砍伐。平均每两秒钟就有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被砍伐。当我们失去森林时,我们也就失去了好多好多的生物……(课件出示)
看了之后你想说些什么?
(3)是的,看着这一幕幕,每个学生都有所担心,但是请别担心,(出示蒂皮“荒漠天使”照片)瞧,蒂皮和她的家人都来了,他们从英国来到非洲丛林,就是一个目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向大家宣传:要保护周围环境,保护野生动物。而且现在,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志愿者已经越来越多了!老虎呀,你可以安心生活在那儿了。来,让我们一起读:丛林深处有老虎。
【设计意图:由“丛林”入手,让学生感受丛林是动物们的家,咱们要保护动物,保护丛林,并通过“荒漠天使”蒂皮的出现,再次向学生渗透: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
★你拍六,我拍六
黄鹂百灵唱不休。(“休”的意思是“停”,将“休”换成“停”进行比较朗读,再次体会儿歌押韵的魅力。)
【设计意图: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将“休”换成“停”进行比较朗读,是再一次将“押韵”这一概念渗透,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儿歌的韵味。】
★你拍七,我拍七
竹林熊猫在嬉戏。(看图理解“嬉戏”。图片中这些熊猫在做游戏、啃竹子、爬竹竿……这就叫嬉戏。)
小结:用拍手歌的形式来写这些小动物还真是有意思。来,和同桌一起拍着手来读一读吧!(配乐)
2. 试编拍手歌
(1)说话练习:你还喜欢哪些动物,为什么?
(2)原生态编儿歌:那咱们也来把这些动物编成儿歌,好不好?(试编三句)
假设1:学生有押韵。(刚才这三个同学,谁编得最好听?再次揭示押韵。)
假设2:学生没有押韵。(老师也想编,你拍三,我拍三,蝴蝶跳舞真好看。好听吗?为什么?)是呀,押韵后就更好听了。
(3)提供条件编儿歌(要求押韵)。
(1)集体完成:你拍四、我拍四,蜘蛛结网捉虫子。感受“四”和“子”有押韵。(2)小组合作完成余下的题目。(3)集体反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我努力想体现层次感,由浅入深,由易至难。第一步的说话训练,第二步的原生态编儿歌,再到第三步的提供条件明确要求再编儿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充分让学生感受到优秀的儿歌具有韵味,编儿歌需要“押韵”。】
3. 品读课文最后三节
(1)读课文最后三节,说说你最想说什么。(出示句子:保护动物要牢记。)
(2)识记“牢”字、积累与“牢”相关的词语。
(3)再次欣赏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
小结: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绿绿的草坪,清清的湖水,大自然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聪明的小朋友在这幅画里生活、学习;可爱的小动物们在这幅画里唱歌、嬉戏。大自然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让我们爱护我们的小伙伴———动物吧!
(4)同桌拍手读儿歌,会背的可以背一背。
【设计意图:学到这儿,“要保护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主题已经充分体现,伴随着动听的音乐,一幅幅温馨的“人物合一”图一一出现,带给学生的是温暖,更是深深的思考……】
四、写字
1. 重点指导:牢、丛。
2. 点评。
【教后所思】
3.识字二(比一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篇三
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由八个四字词语组成,左边四个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神话,右边四个展示的是现代科学成就的伟大。课后“我会认”中有9个字,“我会写”中有6个字,“运”“航”“舰”是已经会认的字,“卫”“宇”“宙”是本课要掌握的生字。这些生字让学生回忆并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去识记,较难的字“射、箭”则由教师引领,通过做动作、看图片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我会读”中的两个句子既复习了词语,又进行了“……是……,……也是……”的句型训练。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看图片、析字理、运用对比法等方法,正确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卫、运”两个生字。
2.通过联系生活、朗读识记和多次复现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通过交流,开始关注科学,有主动阅读中国神话故事、了解当今科技成果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讲故事、看图片、析字理等方法,能正确认识并书写本课的生字,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让学生在课前了解四个神话故事及当代的先进的科学技术。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读
1.师生一起板书课题,齐读。
2.请小朋友读这一课八个四字词语,碰到不认识的字请小树叶帮忙。
3.左右两组词语有什么不一样?(第一组都是古代神话故事,第二组都是当今科技成果。板书:古代神话故事,当今科技)
二、学习四个神话故事词语
1.我们先来学习四个神话故事的词语,请小朋友读准字音。出示嫦娥奔月图,组词,说一句话。
2.再齐读这四个词,这四个词里藏着好多秘密,你发现了
什么?
預设(1):都有一个神话人物名字,用“_____”画出四个神话人物名字。“嫦娥”“女娲”中“嫦娥”“娲”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女字旁),追问:为什么是女字旁?
预设(2):第三个字都是动词,用“·”圈出来。“射”怎么记?(做动作)
3.老师讲《精卫填海》的故事,思考:你最佩服精卫的什么?
你还了解哪些神话故事?
后羿能把天上的太阳射下来,小小的精卫鸟能把大海填平,嫦娥可以飞到月亮上去,女娲竟然能把天上的大窟窿补上。你觉得这些神话怎么样啊?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这组词。
4.出示“嫦娥奔月是神话故事,女娲补天也是神话故事。_____是神话故事_____也是神话故事”进行说话训练。
三、学习当今科技成果词语
1.这些神话故事寄托了古人对自然的无限向往,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上天入海的愿望实现了。出示“神舟九号”是载人宇宙飞船图片,小朋友这是什么?
介绍神舟九号是载人宇宙飞船。“载”是多音字,出示组词让学生读,“载”跟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字长得特像?
2.人类自从有了运载火箭后,就可以向太空发射人造卫星,你了解有哪些方面的人造卫星?(讨论)出示“_____是人造卫星,____也是人造卫星”进行说话训练。
四、“卫、运”生字教学
1.“我会写”中“卫”字,小朋友发现了什么?(横折钩的“钩”在横中线上,“竖”在竖中线上)。范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2.“运”字,小朋友发现了什么?先写“云”,范写(走之儿由三笔组成,横折折撇重点跟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4.2、1比一比第一课时 篇四
教学内容:
比一比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会比多少、比长短和比高矮,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知道多少,长短和高矮是比出来的。
2、通过学生操作、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与他人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学会运用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比多少(第6――8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教学重、难点:
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教学准备:
师:数字卡片一套(1――10),小猪、小兔卡片各一张,录音机 生:学具盒一个,数字卡片一套(1-10)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小兔、小猪的卡片各一张并板书在黑板上,问:瞧,这是谁?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谁来猜一猜?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猪怎么说?(放录音:小朋友,我和小兔正准备去参加义务劳动呢!)小朋友,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二、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1、出示书中第6面的图画:
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学生数一数)
2、问:小兔去搬砖,有几只小兔,有几块砖,小兔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师: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板书: 4=
4学生书空并齐读
老师介绍等号
3、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A:问:小兔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
B:学生操作:用圆片代表小兔,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
C: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演示。
师:小兔比小猪多。也就是几比几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板书:4>
3老师介绍大于号,学生书空。问:你能读这个算式吗? 师:小兔比小猪多还可以怎么说? 板书:3<介绍小于号 学生书空,再齐读,小于号与大于号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老师小结)现在,你能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说一个算式吗?
三、巩固
1、猜一猜
A:老师从1――10的卡片中任选一张,请学生猜卡片上的数是几,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作出“大了”或“小了”的提示,直到猜对为止。B:指名一学生拿卡片,老师猜,方法同上。C:同桌互猜,看谁猜得对
2、填一填:
A:7○
34○9
3○3
5○8
10○1 B:2>□ 6>□
6=□
□=8
□<9
四、布置作业: 学生完成第11页的1――4题。教学反思:
5.《识字2》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棋、弹、钢、琴、胡、戏、喂、鸽、养、航、模”会写生字“养、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感。
3、体验课余生活的多彩与乐趣。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
教学难点:书写“琴、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内容
1、你们喜欢在学校的生活吗?为什么?你们在课余都喜欢做些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文的图和词语。
2、有些同学的爱好很广泛,他们爱做什么呢?(补示图、词)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识字2里的生字,并且学习、积累、运用这些词语。
这节课来和我们一起学习的还有《少儿频道》的一位老朋友,想知道是谁吗?(出示智慧树),如果你们学得好,智慧树上就会结满智慧的果实,怎么样,有信心学好吗?
二、学习字词
1、自已轻声读一读词语,把不认识的字划出来。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时,你会怎么做?(请教书下的大苹果、问同学和教师)
2、①生自由读词
②同桌互读、听、(生生互读、纠错)
③指读词语 词语都会读了吗?还有不会读或觉得难读需要老师帮忙的吗?现在就来考考你!
课件示词: 练书法 画图画 下象棋 比比谁的本领大
弹钢琴 拉二胡 唱京戏 畅游文艺小天地
栽花草 喂鸽子 养金鱼 探索自然小秘密
做航模 学电脑 观天气 从小立志学科技
a分行读。随时纠错,相机理解每一行的内容:
①指读第一行,你下过象棋吗?给我们介绍怎么玩的
②指读第二行,这三个词语都是写哪一方面的活动?老师这里有几种声音,看看你能听出是什么声音吗?介绍“京戏”
③读第三行,理解“栽”“养”(如果给你一条金鱼你会怎样养它呢?)
④读第四行,“航模”是什么?你做过吗?“观”
b齐读词语
3、学字(出示苹果图片,上面有生字)同学们学得真认真,课文的生字宝宝都迫不及待地从“词语中”跳了出来,想跟你们交朋友呢,你还认得它们吗?
①出示生字,指读。
②去拼音再读
③游戏巩固:下面我们来玩个“比速度”的游戏,好不好?一个个的水泡从水底很快地冒上来,咱们就来跟它比一比,是我们的眼睛、嘴巴快还是水泡的速度快。你看清上面的字后就快速地读出来。
4、练习美读。
①拍手读,读出词语的节奏:练--书--法X--X--X
你发现了什么?(3个字的词语)
练习(示填空题)
()二胡()钢琴()电脑()天气
()鸽子()京戏()花草()象棋
②你发现()里填的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语?(练--书法X--XX
你也能说说这样的词语吗?示题:在()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
()足球()手工()舞蹈()草坪()国旗
③一边读词语一边想像画面。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你能选用下面的一个句式来说吗?
出示句式练习:
(1)课余时间,同学们有的____,有的______,有的______。
(2)同学们的爱好各不相同,有的喜欢_____,有的喜欢______,有的喜欢______。指名说。
三、指导写字
你们可真能干!不但能把词语读好了,还会说、会用了。我们来看看智慧树结果了没有。(示图片)!你想不想把果摘下来?如果你有好办法记住上面的字就能把果摘下来了,看看谁摘下的果最多。
①交流识记的方法板书“记字方法”
②请你读一读,仔细观察,看你有什么发现--交流
③你认为哪个字难写?
④指导“琴、养”: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a都是上下结构
b都有“撇和捺”,这两笔要写得舒展些c这2笔写法有区别
⑤范写“琴、养”介绍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起笔、笔画特点
⑥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⑦展示作业,评议,取长补短。
四、总结课文
有趣的课余生活让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我们把韵文再美美的读一遍。
6.《比尾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六
1、会认“壁、虎”等9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2、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头饰、动物图片、搜集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激趣导入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猜猜它是谁?(师口述谜语)身体扁平四肢短,模样丑陋本领大,脚有吸盘墙上爬,专吃蚊子人人夸。
2、课件出示壁虎:
学习“壁”“虎”两个生字,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
生介绍壁虎。
3、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小壁虎的有趣故事。(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借”,学习“借”。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师:这些问题书中都做了准确地回答,细心的小朋友一定能找到答案,不信你就仔细读读课文,在读课文时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宝宝就给它画上圈,并想办法记住它,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同桌商量。
2、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画圈的几宝宝你认识了吗?看谁能又准确又响亮地叫准它的名字。
3、课件出示生字学习:
⑴ 带拼音读: 说一说识字方法。
⑵ 取掉拼音:打乱字的顺序,学生读。
⑶ 给生字组词。(开火车)
⑷ 出示文中的词语学生读。(开火车)
过度:画圈的字宝宝我们都认识了,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它都向谁借尾巴?借到尾巴了吗?请同学们仔细听听课文,从中找答案。
三、感知课文,朗读课文
1、播放课件,学生欣赏全文:
指名回答:
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板书,贴图片,断尾小壁虎)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指名学生读。
⑵ 集体做“挣”的动作。
⑶ 同桌互相读一读。
3、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没有尾巴的小壁虎心情怎样?(课件出示:伤心、难过)
⑵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
指名学生带着难过、伤心的心情读。
⑶ 和老师比赛读。
⑷ 伤心的小壁虎心理怎样想?(课件出示:着急、迫切)
⑸ 指名读第二句:
要求读出着急、迫切的心情。
过度:没有尾巴的小壁虎带着伤心和着急的心情打算去借尾巴,它都向谁借尾巴了?(学生回答后师贴图片)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着小壁虎去看看它是怎样借尾巴的,请你选择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
4、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小壁虎先来到哪里?是怎样来到小河边的?(爬呀爬)
范读“爬呀爬”。(播放课件)
⑵ 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是小壁虎借尾巴时没有礼貌吗?小壁虎是怎样说的? (学生回答)
⑶ 小壁虎说的话多有礼貌,多么亲切,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⑷ 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它呢?小鱼是怎么说的?
师:噢!原来小鱼要用尾巴拨水呢,所以它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板书:拨水)
⑸ 学生分角色读。
过渡:小壁虎又去向谁和谁借尾巴。
5、自学第四、五自然段:
⑴ 请喜欢第四、五自然段的同学起立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屏幕上的问题。
⑵ 课件出示问题:
① 小壁虎向( )借尾巴,因为( )要用尾巴( ),( )要用尾巴,所以( )。
② 小壁虎向( )借尾巴,因为( )要用尾巴( ),( )要用尾巴(),所以( )。
⑶ 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用课件演示问题。 (板书:赶蝇子、掌握方向)
⑷ 你们想当配音演员吗?(放课件)请给这两段动画配音,看谁能当最佳配音员,学生戴头饰,分角色配音,给最佳配音员发小奖品。
课中休息:
学生戴头饰表演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
6、学习第六自然段:
⑴ 小壁虎借尾巴的结果怎样?(借不到)小壁虎和我们大家一样有了难题,回家找妈妈,老师喜欢第六自然段,听老师读一读好吗?要仔细听,你觉得应该怎样的语气来。(更加伤心和难过)
⑵ 指名学生练读,和老师比赛读。
7、学习第七自然段:
⑴ 现在老师是壁虎妈妈,假如你是小壁虎,你会怎样把借尾巴的事告诉妈妈呢?
⑵ 学生说。
学生说完后,老师摸着学生的头范读壁虎妈妈说的话。
⑶ 妈妈让它转身看看,结果小壁虎发现了什么?它这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高兴、兴奋)我们就来带着高兴、兴奋的语气来读一读最后一句话吧。
四、回顾课文,引导学生发现壁虎尾巴的特点
1、课件播放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小壁虎每次去借尾巴时,它的尾巴有什么变化。
2、你知道壁虎尾巴有什么特点吗?(板书:再生)
五、课外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课件出示袋鼠、孔雀、老虎、猴子、熊猫、鳄鱼、狐狸、松鼠、狗、猕猴等动物的图片。
3、你知道动物尾巴的用途吗?
4、没借到尾巴的小壁虎还不甘心,它还想向这些动物去借尾巴,你能仿照课文当中的写法来说一说吗?
【识字二(比一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推荐阅读:
识字二《比一比》教学设计10-16
《识字二·比一比》教学设计1011-14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二) 比一比教案11-09
《识字二·自选商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7-26
识字4第一课时教案07-26
《识字5》第一课时教案09-13
《识字8》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01-27
比一比教学反思感悟06-17
比一比优秀教案设计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