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优质服务案例题(精选5篇)
1.医院优质服务案例题 篇一
有这么一群天使,她们将患者当作亲人,与患者进行换位思考,从一件件小事做起,把握每一个细节,用感动式服务,让前来就诊的患者感到亲人般的温暖。
她们,是北京军区总医院住院部的护士们。
有一位老人因糖尿病、老年痴呆症入院,老伴有病,儿女又不在身边,家中无人照顾。她经常忘记吃饭时间,有时吃过了偏说没吃,胰岛素打了硬说没打,使治疗护理工作有很大难度。“因为老人家境并不宽裕,所以每次都只住几天,病情一得到控制就会嚷着出院。”护士长回忆。“老人经常嚷嚷,打针怎么这么慢?打个针怎么还这么痛?”科室几乎没有人在老人面前不挨骂的。
了解情况后,她们制定出周密的护理计划,对老人的生活护理更是悉心照顾。护士长带领护士们像照顾亲人一样,为她喂药喂饭、吸痰拍背、洗浴擦身。因为她的大便干燥解不下来,护士们就用手一点一点帮她抠出来。最终在医生、护士、助理、药剂师们的精心照顾下,老人病情很快得到控制,血糖控制得很好。最终患者及家属都非常感动。
2.两学一做案例题(10题) 篇二
例:
王某,某地派出所所长,中共党员。在母亲去世后,王某打算借这个机会好好操办一下丧事,一方面能把自己以前随出去的钱收回来,另一方面也能借机收点礼金。于是,他不仅把母亲去世的消息挨个通知亲朋好友,还通过他人将此事透露给辖区内一些服务对象。因为王某是基层站所一把手,权力含金量高,一些服务对象前来送上礼金。后经调查,王某违规收受数十名服务对象数万元礼金。
答:王某的行为违反了廉洁纪律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八十五条规定,党员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王某不仅邀请服务对象参加母亲的葬礼,还借机敛财,具有从重或加重处分的情节,应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1.2015年7月8日晚,李某,中共党员,某局副科长,饮酒后驾车,被执勤民警当场查获,并抽取体内静脉血留存。后经司法鉴定,李某血液中酒精含量已达到国家规定的醉酒标准。2016年1月5日,某人民法院作出刑事判决,认定李某的行为已构成危险驾驶罪,依法对其从轻处罚并适用缓刑。李某未提起上诉,判决已生效。假如你是该单位纪检工作人员,应该给予李某怎样的党纪处分?依据是什么? 答:本案例中李某已经触犯法律,《条例》对违法犯罪党员的纪律处分有相关规定。根据《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关于“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刑法规定的主刑(含宣告缓刑)的”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的规定,李某作为党员干部,饮酒后驾车,构成危险驾驶罪,并经法院依法作出判决,根据党纪规定,对李某应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
2.王某,某市地税局一名科长,中共党员。一次,分管王某科室的副局长遭遇车祸,受伤住院。王某得知消息后,想去慰问一下,却为拿什么礼品犯了难。朋友提醒,不送礼品,可以直接给现金,一般来说送去200元即可。王某觉得有道理,但又认为“给领导送礼,200元太少”,最终给副局长送去2000元。请分析王某的违纪行为。
答:王某的行为违反了廉洁纪律。《条例》第八十四条规定,向从事公务的人员及其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赠送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礼品、礼金、消费卡等,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王某借看望领导之机,送给领导严重超出当地礼尚往来标准的现金,违反了党纪规定,应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
3.近期,交通运输部党组拟提拔一批局级领导干部。组织部门对考察对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进行了重点抽查核实发现,有一名考察对象申报了两套房产231平米、配偶持有股票19万元,但没有申报其配偶持有的167万元基金,存在瞒报行为,其没有报告的配偶持有基金数额超过了规定数额。交通运输部党组研究决定取消其局级领导职务考察对象资格。请分析该考察对象的违纪行为。
答:该名考察对象的行为违反了组织纪律。《条例》第六十七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一)违反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不报告、不如实报告的。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该名考察 对象不如实报告配偶持有的基金情况,且其配偶持有基金数额超过了规定数额,违反了党纪规定,应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
4.某市政府一名副市长(中共党员)带领市政府有关部门人员一行10人到基层开展水利工作调研,当晚在某镇政府饭堂用餐,县、镇两级有关人员等11人陪同,席间饮用高档洋酒,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请对该名副市长的违纪行为进行分析。
答:该名副市长的行为违反了廉洁纪律。《条例》第九十九条规定,违反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超标准、超范围接待或者借机大吃大喝,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本案中,该副市长不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公务接待中超出正常接待标准,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其行为违反了党纪规定,应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
5.梁某,湛江市岭南师范学院教师,中共党员,其最近在新浪微博上公开发表反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等多篇言论过激博文,有损党和国家形象,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请对梁某的违纪行为进行分析。
答:梁某的行为违反了政治纪律。《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通过信息网络、广播、电视、报刊、书籍、讲座、论坛、报告会、座谈会等方式,公开发表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反对党的改革开放决策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本案中,梁某在新浪微博上发表多篇反对改革开放政策、言论过激的博文,有损党和国家形象,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应当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
6.朱某,中共党员,某街道党工委原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朱某出生于1980年6月,在多次上级要求报送的考核登记表中,均填写出生年月为1982年11月,违反了党的纪律,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请对朱某的违纪行为进行分析。
答:朱某的行为违反了组织纪律。《条例》第六十七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三)不如实填报个人档案资料的。朱某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不如实填报个人档案资料,情节较重,违反了党纪规定,应当给予其相应的党纪处分。
7.黄某,某市国资委主任,中共党员。黄某有一女儿身患残疾,行动不便,没有固定工作。当地一企业老板为讨好黄某,主动提出让其女儿去他的公司“上班”,不用实际工作,却可领取薪酬。当时,黄某夫妇皆不在家,女儿考虑此事好处多多,便答应了。“工作”三个多月后,女儿才将此事告诉黄某。对此,黄某未提出异议。黄某本以为只要自己不贪不占,家人因为自己的关系“占点便宜”不算问题。黄某是否违纪?请分析。
答:黄某的行为违反了廉洁纪律。《条例》第八十二条规定,纵容、默许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党员干部本人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谋取私利,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党员干部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不实际工作而获取薪酬或者虽实际工作但领取明显超出同职级标准薪酬,党员干部知情未予纠正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本 案中,黄某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明知其女儿没有在企业实际工作而获取薪酬,却不予以纠正,以纵容和默许的方式为其女儿谋取私利,该行为违反了党纪规定,应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
8.赵某,国家某机关主任科员,中共党员。为了在将来的职务晋升中更有“优势”,本科毕业的赵某报考了某大学在职研究生,并顺利通过笔试和面试。开学伊始,赵某刻苦学习,认真努力。后来,赵某听说在职研究生学习没必要那么刻苦,随随便便就能拿到学历,便屡屡旷课,并在毕业前花费1万元雇用他人代写毕业论文。最终,赵某侥幸通过答辩,取得硕士学位。请对赵某的违纪行为进行分析。
答:赵某的行为违反了组织纪律。《条例》第七十四条规定,在干部、职工的录用、考核、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和征兵、安置复转军人等工作中,隐瞒、歪曲事实真相,或者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违反有关规定为本人或者其他人谋取利益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弄虚作假,骗取职务、职级、职称、待遇、资格、学历、学位、荣誉或者其他利益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学历造假是“文凭腐败”的一种,不仅搞坏干部在职学习的风气,挫伤刻苦学习者的积极性,还败坏党员干部的声誉。对本案中的赵某,应按照党纪规定,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
9.某局原局长黄某,中共党员,其在担任局长期间,逢年过节收受社会老板、下属等礼金。其中不少是一些老板和下属以“人情往来”为由交到黄某及其家人手里的,少则一两千,多的上万。黄某对这些送礼金的人也颇为照顾,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们谋取了各种利益。请对黄某的违纪行为进行分析。
答:黄某的行为违反了廉洁纪律。《条例》第八十三条规定,党员干部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消费卡等,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本案中,黄某违规收受礼金,违反了党纪规定,应当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
10.韩某,某市矿务局副局长,中共党员,在得知矿务局副局长张某等人任前公示的消息后心存不满,随即编造了张某花50万元买官的虚假举报材料,采用匿名方式分别寄给了省市领导,并指使人发布在网上,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请对韩某的违纪行为进行分析。
3.案例题 篇三
本部分采取专家阅卷,1--4题,满分100分。请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用钢笔、圆珠笔按要求作答。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7岁,高中三年级学生。
求助者自述:我考高中时按照父母的意愿进了一所外语学校,但我当时想去美术学校。这两年来我对学习不是很刻苦,因为这不是我的选择,有时英语考试我也不好好答,我就在考卷上写“天才知道答案”·我的行为让老师和家长很生气。父母也给我请过家教,家教老师说我很聪明。现在上高三了,父母就在开学前半个月把我的游戏机、电脑都没收了,让我必须考上大学,这次可以选择自已喜欢的学校。我听了这话很生气,这两年我把绘画都扔了还怎么考?绘画是要有灵感的,我觉得这两年的生活把我的灵感都弄没了。我现在担心考不上怎么办。我很后悔·自己当初一步走错,现在步步走错,觉得特别难受,心烦。我生他们的气,更生自己的气,情绪不高,苦恼。没兴趣学习,也打不起精神,没什么胃口,晚上睡不着,老是想这些事情,有时折腾到夜里三四点才睡,经常头昏脑胀的,注意力总集中不起来,特别爱对人发脾气。父母跟我交流时我也不爱理他们,也不愿意出门见人,除上学外就把目已关在房间里。我希望您能帮帮我。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是独生子,身材高大,性格较内向、柔弱,从小就喜欢绘画,曾经在比赛中取得过名次.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家中经济条件好,现感觉学习负担太重,自己无法承受,白天无精打采,晚上睡不着,体重下降了10多斤。
根据以上案例,请回答以下问题:
一、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依据是什么?(30分)
二、心理咨询师怎样与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写出咨询方案的主要内容。(20分)
三、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怎样把握共情技术?(20分)
四、为鼓励求助者建立积极的行为,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使用了阳性强化法,请写出该疗法的治疗过程和注意事项。(30分)
1、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依据是什么?(30分)
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10分)。
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排除精神病。(4分)
2、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刺激引起,反应不太强烈。(或者:属于常形冲突,反应不太强烈)。(5分)。
3、病程时间短,一个多月。(3分)
4、社会功能受到轻度损害。(3分)
5、情绪反应没有泛化。(5分)
2、心理咨询师怎样与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写出咨询方案的主要内容。(20分)
(一)心理咨询方案由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商定。(4分)
(二)心理咨询方案经双方商议可以有所调整。(2分)
(三)心理咨询方案的主要内容是:
1、咨询目标(2分)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2分)
3、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2分)
4、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2分)
5、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2分)
6、咨询的费用(2分)
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2分)
3、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怎样把握共情技术?(20分)
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把握共情时应该:
(1)咨询师应走出自已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5分)(2)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已是否做到共情。(3分)(3)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3分)(4)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3分)(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3分)(6)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3分)
4、为鼓励求助者建立积极的行为,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使用了阳性强化法,请写出该疗法的治疗过程和注意事项。(30分)
阳性强化法是改变求助者行为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
(一)阳性强化法的治疗过程:
1、明确治疗的靶目标。(4.5分)
2、监控靶行为。(4.5分)
3、设计新的行为结果。(4.5分)
4、实施强化。(4.5分)
(二)注意事项:
1、靶目标需单一具体。(4分)
2、行为强化要适时、适当。(4分)
3、条件反射形成后,物质奖励可改为精神奖励,最终精神奖励也可撤除。(4分)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5岁,博士,医生.案例介绍:求助者因母亲体弱多病,立志长大后要当一名出色的医生。在学校期间,学习刻苦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应邀到一家大医院工作,医院领导曾许诺将来一定重用她。她在工作中勤奋好学,并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发表了多篇很有影响的论文,得到了周围同事的认可。求助者认为周围同事,包括自己的科室主任水平较低,无法与自己相比,因此瞧不起其他同事,平时也不愿与他们多交流。半年前,她所在的科室的老主任退休,她满以为科室主任的位置非她莫属,但令她感到非常意外的是,科里另一位资历较浅的同志当上了主任,这件事对她打击很大。她觉得那人一定是找了关系,走了后门才当上主任的。她觉得医院领导不重视自己,觉得自己在这里没有希望了,非常沮丧。三个多月来,求助者经常晚上睡不着觉,茶饭不香,体重明显下降,不愿出门,无心工作,也不主动和朋友们来往了。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明显下降。遂前来心理门诊求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争强好胜,追求完美,从上学到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一帆风顺,没有受到过什么挫折。求助者为了事业至今未婚,为职务问题苦恼。
根据案例,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应注意哪些内容?(20分)2.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及依据是什么?(30分)
3.请简要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主要原理和过程。(30分)
4.心理咨询师若缺乏咨询该类案例的经验,需转介时应注意什么?(20分
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应注意哪些内容?(20分)
答: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应注意:
1、态度必须保持中立(4分)
2、提问中避免失误(4分)
3、不能讲题外话(3分)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3分)
5、在摄人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3分)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2分),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语,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1分)
二、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及依据是什么。(30分)
答:(一)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严重性心理问题。(8分)
(二)诊断依据:
l、心理问题并非由躯体疾病引起(4分)
2、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排除精神病(4分)
3,求助者的内心冲突属于道德性质,有现实意义,为常形冲突(5分
4、有泛化,回避出现(6分)
5、心理问题持续三个多月(3分)
三、请简要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主要原理和过程。(30分)
答:(一)主要原理:
l、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1分)。
2、合理情绪疗法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2分),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2分),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2分)。
3、合理情绪疗法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反应的不是外部事件(2分),而是人们的认知(2分),要改变情绪,不是去改变事件而应该去改变认知(1分),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和行为(1分)。
4、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是ABC理论(2分),A代表诱发事件(1分),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1分),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1分)。
(二)主要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心理诊断阶段。(3分)
(2)领悟阶段。(3分)
(3)修通阶段。(3分)
(4)再教育阶段。(3分)
四、心理咨询师若缺乏咨询该类案例的经验,需转介时应注意什么?(20分)
答:转介的注意事项:
1、当出现不适合咨询的情况时(1分),心理咨询师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明智地进行转介(1分)。
2、事先征得求助者的同意(3分),新咨询师的同意(3分)。
3、对新咨询师详细介绍情况(3分),但不宜透露隐私情况(3分)
4、不干涉新咨询师的咨询工作。(3分)
、5、不对新咨询师的工作评论。(3分)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2岁,已婚,博士,公司职员。
求助者主述:快半年了,我为工作的事烦,心情不好,情绪低落,内心很乱。求助者自述:我博士毕业后选了一家军队单位,进了部队的门,我才发现自己选错了,我坚决要求置业,经过三年不懈的努力,我终于到了一家和我专业非常对口的地方公司。没有了部队纪律的约束,我觉得真自由,但新问题又来了。公司虽然挣钱多,但远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好,我有些后悔从部队置业了,一次吃饭,一位朋友说他先在军队工作后来转业了,博士毕业后又回到了部队,我心里一亮,别人可以二次入伍,我也可以啊,我找到原部队的领导,提出想回去的要求,可领导却解释说没有这种规定,我特别生气,明明人家都这样办了,他们还说不可能„„什么原因啊?还不是我当初要走,没给他们面子,他们趁机找我麻烦,我就去上级机关讨说法,可他们的解释也一样。我很后悔,自己当初一步走错,现在步步错,觉得特别难受,心烦,我生他们的气,更生自己气,苦恼,没兴趣工作,打不起精神,没什么胃口,晚上有时折腾到夜里三四点才睡,经常头昏脑胀的,注意力总集中不起来,特别爱对人发脾气,也不愿意出门见人,各种各样的应酬都推掉了,我希望您能帮帮我。心理咨询师的观察与了解:求助者性格较内向,柔弱,从小就要求把事情做好,从小到大学习和生活比较顺利。博士毕业后到军队保密单位工作,自觉难以适应,后转业到地方工作,又对地方单位不满意,现不愿上班,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白天无精打采,晚上睡不着,体重下降了20多斤。
根据以上案例,请回答以下问题:
1、对该求助者做出初步诊断并说明依据。(30分)
2、心理咨询师应怎样与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咨询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30分)
3、心理咨询应该怎样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20分)
4、针对本案例,心理咨询师使用了合理情绪疗法,请简述修通阶段的常用技术。(20分)
1.案例分析
答:根据案例描述,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其依据如下:
(1)排除精神病性障碍:依据掌握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即主观世
界与客观世界观的统一性原则,也就是是否有自知力;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个性的相对稳定件原则。求助者的思维正常,中客观世界统一,且个性稳定,因此排除精神病性障碍。
(2)排陈神经症:心理冲突有变形与常形之分。变形是指与现实环境没有什么关系,且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心理冲突的变形是神经症性的,而心理冲突的常形是大家都有的经验。本案例有明显的现实诱因,且含一定的道德属性,属于常形心理冲突,可以排除神经症诊断。
(3)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本案例求助者情绪反应的持续时间长久,而且内容充分泛化,影响了正常工作和生活,因此求助者属于严重心理问题。
2.心理咨询师应怎样与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咨询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30分)
答:(1)心理咨询方案由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商定。
(2)心理咨询方案经双方商议可以有所调整。
(3)心理咨询方案的主要内容:
①咨询目标;
②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和义务;
③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
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⑤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⑥咨询的费用;
⑦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3.心理咨询师应该怎样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20分)
答;咨询关系是指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任何心理咨询学派的理论与方法,都必须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平台,所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
咨询关系的建立受到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双重影响。就求助者而言,其咨询动机、合作态度、期望程度、自我觉察水平、行为方式以及对咨询师的反应等,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咨询关系。就咨询师而言,其咨询态度对咨询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1)对求助者表达尊重。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意味着一视同仁,意味着以礼待人,意味着信任对方,意味着保护隐私,尊重应以真诚为基础。
(2)营造热情、温暖的氛围。初次来访时适当询问,表达关切,注意倾听求助者的叙述,咨询时耐心,认真,不厌其烦。
(3)表达真诚。真诚是内心的自然流露,不是靠技巧所能获得的,其诚建立在对人的乐观看法、对人有基本的信仟、对求助者充满关切和爱护的基础上,同时也建立在接纳自己、自信谦和的基础上。真诚应是咨询师的基本素质。
(4)表达共情。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要因人而异,表达共赙要关于使用躯体语言,要善于把握角色,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5)积极关注来访者。避免盲目乐观,反对过分消极,立足实事求是。
4、针对本案例,心理咨询师使用了合理情绪疗法,请饲述修通阶段的常用技术。(20分)
答:修通阶段的工作是合理情绪疗法中最主要的部分。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其具体方法如下:
(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这是合理情绪疗法最常用、最具特色的入法,它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即所谓“产婆术”的辩论技术。苏格拉底的方法是让其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依照其观点进一步推理;最后引出谬误;从而使他认识到自己先前思想中不合理的地方,并主动加以矫正。这种辩论的方法是指从科学、理性的角度对求助者将有的关于他们自己、他人及周围世界的不合理信念和假设进行挑战和质疑,以动摇他们的这些信念。
(2)合理情绪想像技术。求助者的情绪困扰,有时就是他自己向自己头脑传播的烦恼,他经常给自己传播不合理信念,在头脑中夸张地想像各种失败的情境,从而产生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合理情绪想像技术就是帮助求助者停止这种传播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可以分为以下三步:
首先,使求助者在想像中进入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或自感最受不了的情境之中,让他体验在这种情境下的强烈情绪反应。
其次,帮助求助者改变这种不适当的情绪体验,并使他能体验到适度的情绪反应。这常常是通过改变求助者对自己情绪体验的不正确认识来进行的。
最后,停止想像。让求助者讲述他是怎样想的,自己的情绪有哪些变化,是如何变化的,改变了哪些观念,学到了哪些观念。对求助者情绪和观念的积极转变,咨询师应及时给予强化,以巩固他获得的新的情绪反应。
(3)家庭作业。认知性的家庭作业也是合理情绪疗法常用的方法。它实际上是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辩论在一次治疗结束后的延伸,即让求助者自己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RET自助表和合理自我分析报告。
RET自助表是先让求助者写出事件A和结果C:然后从表中列出的十几种常见不合理信念中找出符合自己情况的B,或写出表中未列出的其他不合理信念;要求求助者对B逐一进行分析,并找出可以代替那些B的合理信念,填在相应的栏目中;最后一项,求助者要填写出他所得到的新的情绪和行为。完成 RFT自助表实际上就是一个求助者自己进行 ABCDE工作的过程。
合理自我分析(RSA)和RET自助表基本上类似,也是要求求助者以报告的形式写出ABCDE各项,只不过它不像RET自助表那样有严格规范的步骤;但报告的重点要以D即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为主。
除认识件的家庭作业外,合理情绪疗法还包括许多其他形式的家庭作业,如情绪件或行为方面的家庭作业形式,要求求助者在咨询师的指导下,自己进行练习,并对自己每天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加以记录,对那些积极的、适应的行为和情绪,求助者要及时予以自我奖励。
(4)其他方法。合理情绪疗法虽然是一种高度的认知取向的治疗方法,但却也强调认知、情绪和行为二方面的整合。因此在合理情绪疗法中也会经常见到一些情绪与行为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在情绪方面经常使用的方治还包括对求助者完分的接受和容忍。这表现为不论求助者的情绪和行为表现是多么荒谬和不合理,咨询师也要理解和接受他们,承认并尊重他们作为一个人的存在,而不是厌恶和排斥他们。此外咨询师还要鼓励求助者自我接受,即在接受自己好的方面的同时,也要接受自己不好的方面,它只表明对求助者作为可能犯错误的人类员的尊重。除情绪的方法外,合理情绪疗法也接受了许多社会学习的理论观点,并在治疗中应用一些行为技术,但这些技术并不是仅仅针对求助者表面症状。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根除不合理信念,建立以合理的观念和情绪稳定性为主的行为。常用的方法有自我管理程序,这是根据操作条件反射的原理,要求求助者运用自我奖励和自我惩罚的方法来改变其不适应的行为方式。另一种方法被称为“停留于此”(stay-in-there),即鼓励求助者呆在某个不希望的情境中,以对抗逃避行为和糟糕至极的想法。这些方法都可以以家庭作业的方式进行,目的是让求助者有机会冒险做新的尝试,并根据行为学习原理来改善不良的行为习惯,从而彻底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观念。除上面的入法,合理情绪疗法中的行为技术还包括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2岁,公司部门经理。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家中的独子,上学期间成绩一直比较优秀,大学毕业后又顺利进入一家很有实力的大公司就职,因自己很努力且年轻有魄力而受到公司重用,不到一年就升任营销部经理,成为公司中最年轻的中层领导。半年前公司竞聘大区经理,他各项条件都合格,但在民意测评中以两票之差败给了竞争对手,这个结果很出乎他的意料,他觉得自己论资历、论业绩都不比对手差,为什么会比对手少两票,他怎么也想不通,更接受不了这个现实,这次他的条件这么好都没有竞聘上,下一次不知还要等几年,到时自己年纪大了也没什么优势,更没希望了,他觉得自己前途一片渺茫,为此闷闷不乐。由于经济形势的改变,公司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业绩出现滑坡,领导有不满之意。近几个月来常常为竞争失败和生意的事苦恼,开始出现失眠,整晚睡不着,非常疲惫。白天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也大大下降了,领导为了给他减轻压力,把他调整到另一部门。而他认为自己不受领导重视了,觉得自己越来越没用,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了,觉得生活没有意思。因此情绪低落,不想工作,也不愿参加各种聚会和活动,对事情不感兴趣,甚至想辞职换换工作,又下不了决心,非常痛苦,前来求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的父母是知识分子,从小对他要求严格。求助者能力较强,但性格内向,从小争强好胜,追求完美,心理承受能力差。
请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l、对该求助者的诊断结论及诊断程序是什么?(30分)
2、针对该求助者的咨询,应如何划分咨询阶段并说出其主要内容。(30分)
3、在与求助者制定咨询目标时,如何判定咨询目标是有效的?(20分)
4、通过合理情绪疗法解决求助者的情绪问题,请说出其原理和主要过程。(20分)
1、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诊断程序是什么?(30分)
诊断:严重心理问题(15分)。
程序:
1、现实刺激是否强烈(3分)
2、内心冲突是否有道德冲突(1.5分),是否有求治愿望(1.5分)。
3、生理、心理、社会功能是否受到影响(3分)
4、排除器质性病变(3分)
5、进行鉴别诊断(3分)
2、针对该求助者的咨询,应如何划分咨询阶段并说出其主要内容。(30分)第一阶段(初期)诊断阶段(5分):
建立咨询关系(1分),进行心理诊断(2分),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2分)。
第二阶段(中期)咨询阶段(5分):
帮助求助者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或行为(5分)。
第三阶段(后期)巩固阶段(5分):
布置家庭作业(1分)
商定下次咨询的主题和时间等(1分)做好咨询的回顾总结(1分)巩固咨询成果(1分)做好追踪研究(1分)
4、在与求助者制定咨询目标时,如何判定咨询目标是有效的?(20分)
(1)咨询目标由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商定。(3分)(2)具体(2分)。(3)可行(2分)。(4)积极(2分)。
(5)双方可以接受(2分)。(6)属于心理学性质(2分)。(7)可以评估(2分)。(8)多层次统一(2分)。
(9)咨询目标可以进行修改,但需双方重新商定。(3分)
4、通过合理情绪疗法解决求助者的情绪问题,请说出其原理和主要过程?(20分)
(一)合理情绪疗法原理:
1、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创造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1分)
2、它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1分)
3、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2分)
4、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1分)
5、该疗法的核心理论是ABC理论。(1分)
(二)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是:
1、心理诊断阶段:寻找求助者问题的ABC。(2分)
2、领悟阶段:实现三点领悟: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1分)
求助者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1分)
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各种症状。(1分)
3、修通阶段:(2分)
(a)不合理信念辩论,“产婆术式的辩论”(2分)
(b)合理情绪想象技术(1分)
(c)家庭作业:RET自助表,合理自我分析报告(1分)
(d)其他方法(1分)
4、再教育阶段(2分)
一般资料:男性,44岁,已婚,本科毕业,某公司职员。
求助者主述:近半年来一直处于情绪低落状态,感到愤怒和委屈、烦躁,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入睡困难。
求助者自述:我大学本科毕业后一直在一家国企部门工作,三十岁就当上了总经理,对工作兢兢业业,业绩是同行中的佼佼者,同事关系也不错,家庭和经济状况也比较稳定。半年前国企改制,领导干部竞争上岗,人员重新招聘,没想我居然落聘了。新聘任的总经理才32岁,没什么本事,要不是他们舅舅在部里当副部长,他才当不上呢!我不服,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可上级让我在原来部门工作。新经理也无不是也别懂,还假装谦虚老问我,可又不完全听我的天天听小年轻的指挥,真让我难受。我烦,我气,情绪也不高,觉得特别委屈和冤枉,我哪有兴趣干工作啊,一天到晚打不起精神,也没有什么胃口,吃什么都不香,晚上睡不着,有时折腾到夜里两三点才睡,白天头晕脑胀,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也下降了,还容易急躁,遇到一点小事就爱对人发脾气,看到同事们在说话,总怀疑是不是在议论我。自从新的总经理上任后,我都不好意思出门见人了各种各样的聚会我都给推掉了。家里人见我这样都说我有毛病了,我有什么毛病,还不是让他们给气的?我一点都不老,真不甘心就这样失败了,这事能帮我解除痛苦吗?我真的有心理问题?
咨询师的观察与了解: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从小性格较内向,懂事听话,在父母老师眼中是个好孩子,没有什么过错让父母担心。父母要求较严格,从小到大学习和生活一帆风顺。23岁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现单位工作,工作踏实努力,与同事关系良好,从不与人发生激烈争执。工作上没有大的错误,但缺乏创新精神,原有的管理模式与经验已不适应现代化大企业的发展,因此在国企改制中落聘。对此耿耿于怀,总觉得新上任的年轻总经理没本事,总与自己过不去。感觉委屈冤枉,想换个单位,上级没批准,想办法退休又觉得早了些,因此内心极不舒服。在这种矛盾冲突下,情绪低落,脾气变得急躁。遇到别人谈论工作或领导上司,就特别敏感、愤怒。看到单位人扎堆聊天就觉得在议论自己,勉强上班,但无所事事。
根据以上案例,请回答以下问题:
一、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什么?请说明诊断依据?(30分)
二、如果使用合理情绪疗法,请说出原理及其本案例中ABC分别是什么?(30分)
三、简述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20分)
四、请说出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20分)
一、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什么?请说明诊断依据?(30分)初步诊断:严重心理问题。(10分)诊断依据:
(1)按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有自知力,说明该求助者不属于精神病。(3分)
(2)心理症状是:内心痛苦、情绪低落、烦躁、气愤、兴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觉得委屈冤枉。(4分)
躯体症状是:食欲下降、入睡困难。(2分)(3)症状由落聘引起,属于强烈现实刺激。(2分)
(4)精神负担重,存在内心痛苦,但属于现实性冲突(3分)。(5)病程半年左右。(2分)(6)社会功能受损(1分),有泛化(0.5分)、回避出现(0.5分)。(7)非躯体疾病所致。(2分)
二、如果使用合理情绪疗法,请说出原理及其本案例中ABC分别是什么?(30分)(1)合理情绪疗法原理: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1分)创造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1分),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1分),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2分),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1分)。其核心理论是ABC理论(2分)。A是诱发事件(2分),B是信念(2分),C是情绪反应、行为结果(2分)。ABC的关系:
1、A不是C的直接原因(2分);
2、B不合理的、不现实的信念导致情绪困扰和神经症(2分);
3、治疗核心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来改变、控制情绪及行为结果(2分)。
(2)求助者的A是:在国企改制中落聘(1分)。
想换单位但上级不同意(1分)。新总经理比自己年轻(1分)。
求助者的B是:新总经理没本事,总与自己过不去(1分)。
新总经理假装谦虚(1分)。自己一点都不老(1分)。
求助者的C是:情绪困扰(2分)及行为不良(2分)。
三、简述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20分)
(1)心理诊断阶段:寻找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3分)
(2)领悟阶段:实现三点领悟:(a)是信念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2分)
(b)求助者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2分)(c)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各种症状。(2分)
(3)修通阶段:
(a)与不合理信念辩论。(2分)
(b)合理情绪想象技术(2分)
(c)家庭作业(2分)
(d)其他方法(2分)
(4)再教育阶段:重建心理与行为模式。(3分)
四、请说出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20分)。(1)要有事实根据。(4分)
(2)避免个人发泄。(4分)
(3)避免无情攻击。(4分)
(4)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4分)
4.宪法案例题 篇四
一、宪法案例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一)案例分析题:1997年7月1日以后,大批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在中国内地所生子女,要求享有在港居住权。在面临偷渡和人口的巨大压力下,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于1997年7月9日修改了《1997年人民入境条例》。根据此条例,香港特别行政区入境事务处有权立即遣返无证儿童。因此,部分无证儿童向法院提起诉讼。1998年1月29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对此案做出裁决。终审法院的判决主要包括:(1)特区法院审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立法行为是否符合基本法,如果认为不符合基本法,特区法院具有司法管辖权并可以宣布其无效。我们认为,如果发现有不符合基本法之处,特区法院确有管辖权和责任,去宣布其为无效,我们毫不含糊的申明此点是正确的。(2)特区法院审理它们的行为是否符合基本法,这种管辖权来自主权国家。因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依照中国《宪法》第31条为特区通过基本法,基本法已成为全国性法律,也是特区宪法。问题:
1、请简要评述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的判词。
2、谁有权审查香港法律是否符合香港基本法? 答案要点:
1、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的判词中有错误。判词中提出的特别行政区法院司法管辖权的法理基础,与“一国两制”背道而驰。特别行政区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因而决定了特别行政区法院无权审查和宣布全国人大及常委会立法行为的无效。
2、特别行政区法院只能执行法律而不能对法律提出质疑。审查香港法律是否符合基本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权力,而不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的权力.(二)案例分析题:某市著名民营企业家、全国人大代表李某,在全国人大代表小组讨论会上,论及政府有关民营经济的一些政策和管理措施时,对其所在市领导的某些做法大加批评,言辞颇为激烈。该市领导获悉后极为不满,并安排其秘书对李某的通讯往来密切监控。一个月后,该市公安机关以涉嫌诽谤罪,宣布将李某逮捕。
请结合宪法学知识,分析李某的哪些权利受到侵犯,并说明依据。
参考答案:该题涉及到宪法中关于人大代表的权利,而人大代表的权利有以下:出席人大会议,参与表决权;提出议案和建议、意见的权利;质询权;罢免权;人身特别保护权;言论免责权;享有物质补贴和便利的权利,但具体侵犯了哪些权利还需要具体考虑。(1)“对其所在市领导的某些做法大加批评,言辞颇为激烈。该市公安机关以涉嫌诽谤罪。”该行为侵犯了人大代表李某的言论免责权;(2)“该市公安机关以涉嫌诽谤罪,宣布将李某逮捕”很明显侵犯了侵犯了人大代表李某的人身特别保护权;(3)还有不作为代表,作为公民也享有宪法规定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保护的权利。而“并安排其秘书对李某的通讯往来密切监控”很明显侵犯了该项权利。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诽谤罪”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属民事自诉案件,由受到侵害的一方直接起诉。公安机关将自诉案件变成了刑事公诉案件。
(三)材料分析题:
材料1:琳达的母亲系中国某市人,在M国留学期间与N国公民汤姆结婚,并在M国生下琳达,M国采取的是血统主义国籍原则。后琳达随父母定居中国B市。
材料2:鲁尼的母亲莎拉系A国公民,与在A国留学的中国公民文浩结婚后在M国生下鲁尼的姐姐杰西,在定居中国B市期间生下鲁尼,M国采取出生地主义国籍原则。材料3:李冬系无国籍孤儿,被定居在A国的中国公民李某夫妇依法收为养女,2000年随李某夫妇定居中国B市。材料4:赵雷的父母均为中国人,后定居A国并取得A国国籍。2001年在中国探亲期间于中国B市生下赵雷,A国采取出生地主义国籍原则。问题: 1.在目前各国国籍法中,通常有哪些取得国籍的方式?
2.琳达、汤姆、鲁尼、杰西、莎拉、李冬是否具有中国国籍?如果具有中国国籍,其法律根据是什么?如果没有,那么他们如何取得中国国籍?他们要取得中国国籍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3.如何确定赵强的国籍? 答案要点:
1.目前世界各国主要有两种取得国籍的方式:一是出生国籍,即因出生而取得国籍;二是继有国籍,即因加入而取得国籍。其中,采用出生国籍的国家,其立法原则又分为血统主义原则、出生地主义原则以及血统主义和出生地主义相结合原则三种;采用继有国籍的国家,又分为根据当事人申请和根据特定法律事实的出现取得国籍这两种方式。
2.(1)琳达具有中国国籍。因为她虽然出生在M国,但M国采用的是血统主义原则,其父母均为非M国公民,故不得因出生而取得M国国籍。根据中国《国籍法》,父母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但又未取得外国国籍的,具有中国国籍。(2)鲁尼具有中国国籍。根据我国法律,父母一方系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的即具有中国国籍。(3)汤尼和莎拉都不具有中国国籍。因为尽管他们与中国公民有婚姻关系,但根据我国法律,婚姻关系并非取得中国国籍的充分条件。(4)杰西不具有中国国籍。因为她出生时即取得M国国籍,而我国法律规定,不承认双重国籍。(5)李冬不具有中国国籍。尽管其为中国公民依法收养,并随养父母定居中国,但收养关系和定居中国的事实并不是取得中国国籍的充分条件。(6)汤尼、鲁卡、杰西、莎拉、李冬要取得中国国籍,须依照中国法律规定,以申请的方式加入。
3.赵雷属于无国籍人。首先,赵雷虽然出生在中国,且其父母均为中国人,但由于其父母已取得A国国籍,其中国国籍便自然丧失;其次,我国采用血统主义与出生地主义相结合的原则,赵雷父母在丧失中国国籍之后,单凭赵雷出生在中国不足以自动取得中国国籍;第三,由于A国实行出生地主义的国籍原则,赵雷亦不能自动取得A国国籍。因此,赵雷要取得A国国籍或中国国籍,都必须依法定程序申请。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1:我国《宪法》第126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材料2:某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人民投诉的内容,要求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就某一重大案件的审判结果向其报告案情,并说明理由。
材料3:某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根据其所在选区选民反映的情况,要求该县人民法院正在承办某一具体案件的法官向其汇报该案案情,并要求其表明结论。
问题:请根据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法院的关系以及宪法关于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规定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
1.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第126条的规定,人民法院的独立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但人民法院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必须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因此人民法院必须自觉接受国家权力机关即人大的监督。
2.对司法机关执行法律的情况进行监督是宪法赋予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但这种监督应该是“集体监督”和“事后监督”。因此,某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已经审结的某重大案件进行监督是合法的。
3.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对司法机关执行法律的情况进行监督,并不意味着国家权力机关的成员都可以以个人身份,对具体案件指手划脚,随意干涉。对司法机关执行法律情况的监督,应该遵循四项原则,即坚持党的领导、实行集体监督、立足事后监督以及启动内部机制。因此,某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对该县人民法院尚未审结的案件进行所谓的监督,是不合理、不合法的,是超越代表职权的个人行为
(五)材料分析题:
观点1:我国违宪审查制度又称为宪法监督制度。
观点2:宪法监督也称违宪审查制度,是指特定国家机关对立法活动是否合宪进行的审查。
观点3:宪法监督是指为保证宪法实施所采取的各种办法、手段、措施和制度。观点观点4:“违宪审查”亦称“司法审查”。
观点5:司法审查亦称违宪审查,它是西方国家通过司法程序来审查和裁决立法和行政是否违宪的一种基本制度。
问题:请就上述观点进行评论。答案要点:
题中材料分别涉及违宪审查、宪法监督和司法审查三个概念,而其中的有些观点是不准确的。下面分别予以评析。
1.观点1、2、3主要提到违宪审查与宪法监督的关系,而观点1.和 2将宪法监督等同于违宪审查是不科学的。违宪审查是指拥有违宪审查权的国家机关通过法定程序,以特定方式审查和裁决某项立法或某种行为是否合宪的制度。宪法监督则是指立宪国家为促进宪法的贯彻落实而建立的制度和开展的活动的总称,其内涵和外延都要大于违宪审查,违宪审查只是宪法监督的一种。具体说来,二者间的区别有:(1)从对象上看,宪法监督对象宽、违宪审查对象窄,后者是前者的一部分;(2)从主体上看,宪法监督主体包括任何政党、组织和全体公民,违宪审查主体则只是指享有违宪审查权的国家机关;(3)在形式上,宪法监督既包括违宪审查这种具有法律意义的监督,也包括舆论批评等不具法律意义的监督,而违宪审查对立法或行政行为等所作的是否违宪的结论则都具有法律意义。
2.观点4、5的说法显然混淆了违宪审查和司法审查的概念。违宪审查有多种模式,司法审查只是其中的一种。同时,在实行司法审查的国家中,司法审查既包括对违宪的审查,也包括对违法的审查,比如美国。这表明违宪审查与司法审查的范围有时也不尽相同。
(六)案例分析题:2003年来,河南洛阳中院法官李慧娟审理了一宗“种子案”。该案中,甲公司委托乙公司培育种子,双方约定了数量、质量、价款、交货时间等。乙公司培养完种子后,没有依约将良种卖给甲公司,而是高价卖向市场,给甲公司造成了经济损失。甲公司依法将乙公司告到法院。李慧娟法官作为本案的审判长,在确定乙公司的赔偿基准时,遇到了国家司法考试难题,依据河南人大常委会制定的种子条例,乙公司应依国家指导价,赔偿甲公司经济损失7万元;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种子法,乙公司依市场自由价,赔偿甲公司经济损失约70万元。最后,李法官以河南人大常委会制定的种子条例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种子法不一致,下位法自然无效为由,判决乙公司赔偿甲公司经济损失70万元。问题,你如何评价李慧娟法官的行为。答案要点:
1、李慧娟法官的国家司法考试推理是正确的。司法机关审判案件的过程实质上包括两个阶段,即查清案件事实的过程和适用国家法律的过程。法律的适用需要法官在现实有效的法律规范中,寻找到适合本案的国家法律规范。当有唯一的国家法律规范适用本案时,法官自可不费周折,直接适用相应规范,裁判案件。当有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国家法律规范适用本案时,法官要对适用的国家法律规范进行审查,运用国家法律规范的适用规则,最终确定适用本案中的准据法。本案中,李法官通过搜寻,查到了适用本案的两个国家法律规范。根据国家法律推理的规则(下位法与上位法不一致时,适用效力更高的上位法),寻找到了适用本案的有效的国家法律规范,即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种子法,综观李法官的推理过程,是符合国家法律规范统一原则的。
2、李慧娟法官的判决宣告是有疑问的。本案的争点在于,作为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种子条例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国家种子法不一致后,法官是否有权宣告下位法自然无效。按照我国的宪政体制,中国是按照民主集中制为原则建立的人民 代表大会制。中国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向其负责,受其监督。然而,中国的政府两院不能反过来制约国家权力机关。本案中,李慧娟法官在国家法律推理的基础上,可以直接适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种子法,却不能宣告地方性法规无效,从而挑战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也许有人为李法官辩护,认为她在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甚至最终会导致违反上位法的地方性法规被撤销或立法机关自行更改,但就实证法而言,它必定与中国当下的人大制度存在抵触。
3、李慧娟法官的正确做法,也许应该停止案件的审判,将此案逐级报最高法院,由最高法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该地方立法是否合法,由最高权力机关处理法规之间的冲突问题。因为我国立法法规定,最高法院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规审查的建议。当然,依据立法法的规定,李慧娟法官也可以个人的名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规审查的建议,由常委会的相关工作机关决定是否启动审查程序。
(七)案例分析题:2004年12月4日18时10分,时年36岁的江苏高淳县出租车司机李某酒后驾驶小型客车行驶时,将躺在道路机动车道上的一名无名男子碾压致其当场死亡。接到目击者报警的高淳县110,很快赶到事发现场,查验被碾男子已死亡,男子约30至40岁。附近一家企业的工人向警方证实,死者是流浪汉,精神似乎不正常。事发后,高淳县警方在《南京日报》上登出了“认尸启事”,却一直无人前来认尸。警方依据相关规定作了尸检、DNA检测后,将尸体送高淳县民政局下属的火葬场火化,并很快作出事故结论。警方出示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中认定:“双方在事故中所起的作用均等,因此双方各负该事故的同等责任。”交通事故认定结论尽管及时出来了,但在最后涉及人身伤害的经济赔偿数额时,因李某不接受警方认定的赔偿数额而无法处理,如何维护流浪汉的权利成了一道难题。
2006年4月19日,大陆首例民政局替不明身份死亡流浪人员维权案,在南京市高淳县人民法院开庭。法庭上,原告高淳县民政局举证称,自己有权为遭受侵害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法律援助,有代其主张赔偿的权利;被告代理人则认为,民政局不具有诉讼主体资格,无权为死者索赔。法庭上原、被告双方激辩三个小时,由于争议太大,被告方不接受法庭调解,法庭未能当庭宣判。
法条链接:2012年最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公安部《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71条:“交通事故死亡人员身份无法确认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将其所得赔偿费交付有关部门保存。其损害赔偿权利人确认后,由有关部门将赔偿费交付给损害赔偿权利人。” 问题:
1、如何看待高淳县民政局替不明身份死亡流浪人员维权行为?
2、宪法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救济是怎样规定的?
3、如何理解《民事诉讼法》15条与公安部《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71条的相关规定?
4、结合本案,谈谈你对公民宪法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救济的看法。答案要点:
1、高淳县民政局维权行为的启动就代表公权的介入,它为死者赢得了一个说话的机会。私益权利人缺位时,国家政府作为公益的代表为其谋求权利的保障,它可以不是结果上的,但它必须具备这样的过程。政府并没有权力直接要求肇事者做出赔偿,但是通过司法程序能够明晰案件中的诸多权利义务关系。
2、宪法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救济规定:2004年人权入宪对公民权和人权的司法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宪法对特定主体的权利给予保护
宪政意义上的人权不但在宪法和法律上要求承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而且要求在法律和制度设置上要为公民实现这些权利和自由提供法律手段,特别是在公民实现这些不可剥夺的权力和自由受阻时,可以运用预先设置的现实救济制度来排解障碍。
3、司法救济机制最根本的就是诉权和诉讼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诉权和诉讼权利就是最具有手段意义的人权,也就可以说是实质上的人权。在民事诉讼方面,对人权的司法保障主要是保障公民的诉权,即要让有理无钱的公民打得起官司,特别是对老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和农民工这类弱势群体,要提供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
4、从各国的宪法、法律的有关规定及其政治实践上来看,对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有立法保障、执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之分。宪法不仅要宣誓公民权利的保障,限制政府权力,更重要的是要在制度上把对公民权利的保障落到实处。
宪法基本法条理解:
1、宪法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请对该原则的含义进行说明。
(1)该条确认了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政权的根本组织和活动原则,也是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
(2)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指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3)该项原则包括下列内容:各级人大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在各级人大内部,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在行政机关和军事机关实行首长负责制。它们都是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运用;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2、现行宪法第126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谈谈你的理解。
(1)该条文规定了法院独立审判的原则。
(2)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含义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独立进行审判活动,只服从法律。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均无权干涉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以保证国家审判权的统一行使,保障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的严肃性和公正性,保证案件依法正确处理。
(3)我国人民法院的独立审判不是绝对的独立,这种独立具有几个限制:它是法院独立而不是法官独立审判;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受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人民法院的审判要受到上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以及人民检察院的监督;法院审判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不能摆脱党的监督和领导。当然,党的领导和监督必须依法进行,不能干涉法院审理具体案件,而是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证和监督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
(4)综上,我国法院审判独立受到诸多条件限制,实际上很难做到独立。宪法这种规定与法治和人权保护原则所要求的司法独立存在很大差距,为此需要通过修改完善宪法来解决。
3、宪法第34条规定,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请结合该规定,阐明我国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及特点。
(1)宪法第34条反映了我国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具有平等性的特点,它是我国选举制度的重要原则。
(2)选举权的平等性,是指每一个选民在每一次选举中,只能在一个地方享有一次投票权,并且每个选民所投选票的效力大体相等。
(3)选举权平等性原则包含以下几个含义:第一,选民资格平等,即所有公民不因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方面的差异而在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时受到限制或歧视;第二,每一个选民在每一次选举中,只能在一个地方享有一次投票权,即一人一票;第三,每个选民所投选票效力相等,即一 票一权,该项内容在2010年的选举法修改中得以体现。《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名额和各地方人大代表的名额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原则进行分配;第四,我国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平等权不单纯是形式平等,而且还实行实质平等。因为,我国《选举法》规定,对于民主过程中的弱势群体,如少数民族和妇女给予特殊照顾。
(4)选举权平等性原则是宪法第33条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在选举制度中的具体体现。
4、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请阐明这项宪法原则的含义和在我国的具体内容。
(1)该条宪法修正案以明确的条文承认我国宪法坚持法治原则。
(2)所谓法治原则是针对人治而言的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其核心内容是,依法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组织和个人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它是宪法的一项重要原则。(3)我国宪法在序言和各章都体现了法治原则的一系列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第二,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第三,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第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第五,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第六,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5、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请你对该规定进行分析说明。
(1)本条第1款和第2款反映了我国宪法确立的人民主权原则和实现人民主权原则具体体制和机制之间的安排。
(2)根据第1款规定,我国宪法规定了人民主权原则,即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它的含义是:主权属于人民,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在人民与政府之间关系上,人民是主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是受托者;政府要接受人民的监督,人民有权要求政府提供服务。
(3)我国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主要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项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同时它也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具体组织形式,是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由代表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具体说,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派代表,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并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其他国家机关由人大产生,受人大监督,对人大负责;人大常委会向本级人大负责,人大向人民负责,并最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6、现行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谈谈你的理解。(1)这是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人民主权原则为我国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2)人民主权意味着:主权属于人民,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在人民与政府之间关系上,人民是主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是受托者;政府要接受人民的监督,人民有权要求政府提供服务。
(3)人民主权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具体体现为:第一,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第二,宪法明确了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第三,宪法还确认了广泛的公民权利及其保障措施,以保障人民主权原则的实现。
7、现行宪法序言部分明确规定,“本法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谈谈你的理解。(1)该序言规定明确表明,在我国,宪法具有根本法地位,不同于其他普通法律。(2)根本法是一国法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之法律,具有最高性。(3)作为根本法的宪法,其不同于普通法律之处表现在:
第一,在内容方面,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比普通法律更为全面、广泛和重要;第二,在效力方面,宪法相比普通法律,具有最高效力,是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普通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抵触则无效,宪法也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的最高行为准则;第三,在制定和修改程序方面,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复杂。
8、宪法第5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请解释这一宪法规定。
(1)该条确立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民意代表机关,是全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最高体现者,也是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最高体现者。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如它有权修改宪法并监督宪法的实施;它行使国家立法权;它有权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问题。
(4)在法律地位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在权力机关系统中,它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中央国家机关系统中,它居于最高地位。
9、现行宪法第86条第2款规定“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请谈谈对该宪法条款的理解。
(1)该项条文表明,我国国务院实行的领导体制是国务院总理负责制。
(2)总理负责制是指总理领导国务院的全部工作,并就国务院的全部工作向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负责。
(3)总理负责制的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总理担负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职责,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承担行政责任;第二,总理拥有人事提名权(组阁权),国务院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由总理提名,由全国人大或常委会决定,总理也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免除国务院组成人员职务的请求;第三,总理拥有全面领导权,即总理领导国务院的工作,副总理、国务委员协助总理工作,各部部长或委员会主任就其负责工作向总理负责;第四,总理拥有最后决定权,即总理召集和主持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会议议题由其决定,总理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国务院的决定;第五,总理拥有签署权,即国务院发布的决议、命令和行政法规等,均须由总理签署,才具有法律效力。
10、宪法第13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请谈谈对该宪法条文的理解。
(1)该宪法条文明确承认并保护我国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私有财产权是指公民对其合法财产享有不受侵犯的权利,即公民有通过劳动或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和享有占有、使用、处分财产的权利。与修改之前的宪法规定相比,2004年修改之后的这一条文以私有财产权取代所有权,极大地扩大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范围,并且对国家征收、征用公民私有财产作出了限制性规定,即增强了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力度。
(2)国家对公民私有财产的征收或征用应当遵守三项原则: 公共利益需要原则;依照法定程序原则;依法补偿原则
5.案例分析题 篇五
幼儿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他们的自我评价常常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特别是在幼儿初期,往往不加考虑地轻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评价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重复,幼儿的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过高评估自己,自我评价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东东对在自己的评价也体现了幼儿的自我评价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
2、幼儿教师体罚请你结合著名幼儿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谈谈幼儿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实施教育?如何看待教师的体罚行为?
著名幼儿教育家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都体现出尊重幼儿、平等对待幼儿、要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到知识,切忌以教师的观点去控制幼儿的发展。比如:陈鹤琴先生提到过,对待幼儿的过失,如果用训斥、讥讽或变相惩罚甚至体罚来对待,就可能使幼儿为逃避灾难而说谎,这势必影响到幼儿身心的正常发展。
幼儿园事故中有一项是指由于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导致的后果。体罚是指教师的行为造成幼儿人体损害 的一种行为。广义的体罚还包括变相体罚,如罚蹲下起立、罚站、罚跪等。老师体罚幼儿园幼儿,无论从良心、道德还是法律上来讲,都是不允许的。
教师因故意行为造成幼儿伤害的,法律也有相应的责任规定。
《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对未成年幼儿和儿童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42条进一步指出:“对体罚幼儿情节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 责任。”
惩罚事件不仅对儿童的身体有伤害,同时更伤害了他们的心理,儿童的家长有通过法律讨回公道的权利。从理论上说,学校如果办得完美,自然就用不到惩罚;因为学校不容易办得完美,惩罚也就不能废除了。惩罚应有原则: 教儿童明了规则的意义;使儿童了解规则是公共应遵守的纪律;惩罚不得妨害儿童身体;惩罚不得侮辱儿童的人格;惩罚不得妨害儿童学习;在可能的范围内须尽力顾全名誉;须鼓励儿童勇于改过,引起他们的自爱;
3、光明日报:幼儿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幼儿学外语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上英语兴趣班已成为一些幼儿家长的首选,书店里幼儿英语教材也越摆越多。有的英语教育公司一套幼儿英语教材要收5000多元,有的“双语”幼儿园半年收费达6800元。一些家长质疑:幼儿学英语作用究竟有多大?幼儿英语应该怎样学? 根据这些现象,谈谈如何正确理解幼儿园教育的几大原则。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教育工作原则中提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第十二条指出:“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心理和生理的卫生保健工作。”针对心理不健康的儿童,幼教工作者要在工作中利用游戏创设良好的心理疏导环境。幼儿园教育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1)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和谐发展。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不应片面追求幼儿的特长和技能。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明确,办特色园、特色班者兴趣小组必须以提高幼教质量、促进幼儿的发展为落脚点。幼儿教育的任务是为幼儿基本素质的发展服务,不能盲目追新求异。显然,幼儿盲目地学习外语是违背全面发展原则的。
(2)尊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①儿童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有其特有的价值。②强调儿童学习的自动化和自律。③在人生的早期阶段,儿童是通过操作来学习的。④儿童会做的是教育的出发点。⑤所有的儿童都能在适宜的条件下发展的潜力;幼儿在教师的眼中不应该有智愚之分,而只有发展阶段和速度的快慢之别。
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与幼儿心智能力相匹配的教育目标、内容、形式和材料等。⑥在教育过程中成人和同伴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⑦幼儿园教育不仅是儿童与知识、材料之间建立联系,而且也是儿童与环境、与人之间的接触。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儿童观的建立,人们逐渐认识到,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平等关系,即儿童在人格上与教师或者成人是平等的,需要得到尊重和承认。幼儿园教师在处理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时应该注意:①态度诚恳,和蔼可亲,对儿童表现出信任和忍耐。②要尊重儿童,重视儿童的感受。③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师要熟记每个儿童的名字,说话的语调和速度恰当,运用恰当的语言,说话态度要友善,注意与儿童的目光接触,善于倾听。(3)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了解儿童的年龄特点,了解该年龄段儿童的发展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同时,教师应该舍弃以往那种面向中间、舍弃两端的做法,面向每一个儿童,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许多幼儿对学习外语并没有足够的兴趣,并且学习外语并未被证明越早越好,因此,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4)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中身心健康地发展。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指保教结合,4、请你分析一下引导儿童控制情绪的方法。
小明妈妈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无异于火上加油,使孩子的情绪更加激化。
引导儿童控制情绪的方法有:
1.转移法。对于小明睡觉前想吃糖的不合理要求,可以通过转移他的注意力的方法,儿童的注意力是容易转移的,如可以通过讲故事等其他儿童感兴趣的事物来转移小明的注意力。
2.冷却法。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可以采取暂时不理睬的方法,孩子自己慢慢地会停止哭叫。3.消退法。对孩子的消极情绪可以采用条件反射消退法。小明妈妈可以明确的告诉小明不会给他糖吃,即撤销促使其不良行为产生的强化因素。
5、儿童在两三岁的时候经常说“我的”,开始不让人家动他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孩子逐渐会用“我”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
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儿童会说“我”,这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指征。1岁前的儿童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不能把主
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来,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当儿童学会正确的使用“我”这个词时,可以说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了。
6、××是某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在该幼儿园里,他是出了名的“身强体壮”的顽皮鬼,和其他小朋友矛盾不断,今天早上又挨了老师的一顿狠批。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所在的班刚转来了一个小朋友李明,李明个字也比较高,这样,××和李明成为该班仅有的两个“高个”。××主动找李明一块玩,可李明不太喜欢动,尤其不爱和××这样风风火火的孩子玩。今天上午刚到班里,××又找李明教他“玩魔术”,李明不同意,这样××就动起手来„„在老师眼里,××总是这样:总是主动和小朋友接触,可好景不长,一来二去,也就没人愿和他玩了。然而,他自己仍别出心裁地玩得有滋有味。据此案例回答问题:
(1)××的行为及他和小朋友们的关系说明了什么?请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关知识回答。
(2)这种儿童的表现是什么?怎样帮助他处理好和伙伴的关系?
(1)在社会性发展中,××在同伴交往方面属问题儿童,具有攻击性。
(2)体质强、力气大、行为表现最为消极、不友好,积极行为很少;能力较强、聪明、爱玩、性格外向、脾气急躁、容易冲动、过于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在交往中积极主动但又很不善于交往;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缺乏正确评价,往往估计过高。对没有朋友一起玩不太在乎。教育方法: 首先,要使他们了解受欢迎儿童的性格特点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学习与他人友好相处。同时,教师要引导其他幼儿发现这些幼儿的长处,及时鼓励和表扬,提高这些幼儿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达到促进儿童交往、改善同伴关系的目的。
7、目前,我国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而这种竞争也影响到学前教育阶段,如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一些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
请你从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标这一角度分析以上现象。
(1)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
其身心和谐发展”。这一目标是确定幼儿园教育任务、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
(2)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提出来的。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它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并兼顾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提法又与学校教育目标略有不同,如把“体”放到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较以后各年龄阶段更为重要的缘故。(3)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人,所以教育目标是否合理,除了符合社会要求之外,还要看是否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成年人画一个菱形图案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很困难的,即使3岁孩子照葫芦画瓢,要临摹一张菱形图样也是很困难的。这就是说,幼儿的发展是有一定年龄特征和规律的,是一个按照一定顺序、不断地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教育目标如果不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不符合幼儿个体的发展需要和可能性,就不可能变成现实。因此,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4)一味地追求某个方面发展,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可能严重损伤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进程,损伤儿童潜能发育,造成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体力、心智、能力、性格和 气质发展迟缓、压抑和伤害。
7、大班与小班幼儿跨班互动近一个学期,幼儿彼此已经比较熟悉。春天的一个周末,教师邀请家长一同参加以大带小的远足活动——“大手拉小手”。活动过程如下:出发前,教师告诉大家今天要去社区附近的人民公园,请两个班的幼儿自愿结对,每个大班幼儿拉起一个小班幼儿的手,看哪对好朋友的小手拉得紧?到公园休息一会儿后,教师组织大家玩游戏“钻山洞”。首先,教师与家长搭山洞,请大班幼儿带领小班幼儿钻山洞;然后,组织大班幼儿搭山洞,请小班幼儿钻山洞。教师不断提醒幼儿钻的动作要领。自由活动时,好朋友拉好小手与他们的家长一道欣赏周围春天美景。在家长协助下,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远足活动的见闻。上述活动中,运用的家园合作方法属于哪一类?
家长直接参与的方面。家长参加这次活动的意义是:家长参与有利于幼儿发展;可以配合教师更好地完成教育计划。
活动主要体现的两个幼儿园教育原则是:
充分利用儿童、家长、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活动主要渗透的两个教育领域是:社会、健康、艺术
8、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学会与幼儿沟通。比如,要熟记每个幼儿名字,这样幼儿会感到非常亲切,对教师的话作出积极反应;说话的语速和语调要恰当,最好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幼儿交谈时,语言要简单明确,容易被幼儿接受;说话的态度要友善,比如: “我很喜欢听到你的描述,相信每位小朋友都会喜欢。”“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在交流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与幼儿的目光接触,要耐心倾听幼儿的谈话,作出积极反馈。
现实生活中,有的老师能灵活运用其交流技能、有的老师则因为与幼儿缺乏有效沟通而苦恼。请你从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出发,谈谈教师如何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要实现与幼儿的有效沟通,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知识,以及观察力、沟通力、组织小组活动、指导游戏、指导幼儿行为、评价教育活动的能力等。其中,沟通能力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教师与幼儿的沟通主要有两个方面,非言语沟通与言语沟通。
(1)非言语沟通包括教师通过微笑、点头、抚摸、蹲下与幼儿交流等。教师与幼儿的身体接触有利于安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消除紧张、感到温暖、安全。教师可以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对幼儿的情感和感受可以获得真实的体验。
(2)言语沟通是指教师和幼儿直接交谈。个别或小组中的交谈是幼儿分享情感、心灵交 汇的重要途径。它需要教师在抓住机会、选择话题、引发和延续谈话、激发和幼儿谈话的兴趣和积极性等环节上,具有灵活机智的策略、丰富的经验技巧。教师与幼儿之间平等地、民主地交流,并且是面向全体幼儿,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幼儿教师要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除教师要与幼儿平等交流以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技能:
①引发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创造气氛,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将幼儿自 然吸引过来。比如:“你能把你的想法告诉老师吗?”
②倾听的技能。用恰当的言语或非言语方式热情地接纳和鼓励幼儿谈话、提问,让幼儿产生受到尊重的喜悦感和自信心。利用目光接触是比较好的积极反馈方式。
③扩展谈话和结束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学会用幼儿理解的方式引导幼儿将谈话持续下去。同时,也要在适当时候结束谈话,让幼儿表现出满足感。比如:“老师还有点事情要去做,咱们下一次再好好谈谈好吗?”
④面向全体,注意个体差异。针对不同语言能力的幼儿采取不同的内容、方式进行沟通,多鼓励、多倾听,有效刺激幼儿交谈。比如:“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
9、小亮3岁半,在幼儿园里,他很喜欢搭积木,每当有人问谁搭得漂亮时,他总是说自己
搭得好,而事实并非如此。请结合幼儿自我评价的有关原理加以分析。
幼儿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他们的自我评价常常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特别是在 幼儿初期,往往不加考虑地轻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评价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重复,幼儿的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过高评估自己,自我评价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小亮对自己的评价也体现了幼儿的自我评价带有主观性,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
10、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她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解故事的情节,一边演示活动的教具,同时伴随相关的轻音乐。
假如你旁听了这节课,请用感知觉规律理论对这次活动进行分析、评价。幼儿期,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幼儿是借助于颜色、形状、声音和动作来认识世界的。利用感知觉规律组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幼儿知觉为对象。根据这个规律,教师应当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仿、活动玩具(本例中教师利用了活动玩具“猫”和“鱼”)、幻灯、录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另外,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刺激物本身的结构常常是分出对象的重要条件;在听觉上,刺激物各部分在时间上组合,即“时距”的接近也是我们分出知觉对象的重要条件。所以,正如本案例中教师所做的那样,教师讲课的声调抑扬顿挫、语言绘声绘色。如果教师的讲课平铺直叙,很少变化,毫无停顿之处,幼儿听起来就不容易抓住重点。再者,根据感觉的对比规律,微弱的声音可以提高视觉感受性,所以,这位教师在讲课的同时,伴以相关轻音乐的做法是适当的,这可使幼儿看得更清楚。最后,这位教师实际上做到了言语和直观材料的结合。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词的作用可以使幼儿视觉的效果大大提高,从而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学习材料。
教师职业考试系列教师招聘考试趋...教师招聘面试备...首先,从托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看:2——3岁正是幼儿认知能力飞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对自己周围的世界抱有巨大的探索热情,他们对所有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不知疲倦地通过他们自己的方式感知着周围的一切。
其次,水是孩子生活环境中接触较多的物质之一,玩水也是所有学前幼儿都喜欢的游戏。孩子们通过玩水可以感知水的特性、作用及保护等相关问题,同时玩水活动也能很好地激发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分析教师:
1.在案例一中,幼儿玩水游戏与日常常规和教师接下去的正常教学计划产生了冲突。因此,教师利用自己的权威中断了幼儿的玩水游戏。
(类似教师甲的处理方式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中屡见不鲜。)
2.在案例二中,教师乙通过观察捕捉到了幼儿的兴趣点,并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计划,不受计划所累,给了幼儿一个开放的、自主的学习、探索的空间。
从以上两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甲和教师乙不同的处理方式充分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念:
1.案例一中的教师更关注的是玩水活动会弄湿幼儿的衣服,会着凉感冒以及防碍了自己下面教学计划的实施,忽略了幼儿的探索兴趣和玩水活动背后蕴涵着的良好的教育契机。
2.案例二中的教师关注的是尊重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创造一个开放、支持、引导的自主性教育氛围。同时不受教学计划所累,真正体现出《新纲要》中所指的:“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要求。
思考:
1.《新纲要》的颁布已有一段时间,教师们应如何做到化理论为实践,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时刻以《新纲要》为准绳,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仍需要给以足够的重视,真真正正落到实处。
2.《新纲要》理念中指出:“教师应善于利用隐性课程的效应,以促使儿童自主活动的生成。”、“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等要求在托班教学中的更好的贯彻与实施。
由玩水活动引发的思考,使我深深体会到:现代幼儿教育应从孩子的兴趣、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发挥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优势,创设和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重视幼儿的 自发活动,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各类活动中,尽最大可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幼儿大胆地去探索、去实践,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11、小军是个3岁6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 父母很喜欢他 可令父母不理解的是:小军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比如: 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夫妻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名却常常做不到。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试问小军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军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军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分析: 3岁6个月的孩子处于直觉行动性思维阶段。这时候幼儿的语言能力还很低,所以他们进行的思维总是与对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行动分不开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的,离开所接触的事物,离开动作就没有了思维,所以称之为直觉行动性思维。如孩子画画时,他不可能先想好要画什么,而是拿起笔就画,画出来像什么他就说是什么。也就象案例中描述的 “玩插塑时 让他想好了再去插 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 插出什么样 就说插的是什么”。
小军的家长很关注孩子的发展,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这些做的很好,值得肯定!但要清楚:思维要借助于词来实现,与语言的功能是不可分割的。此时发展孩子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幼儿语言水平的培养,通过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可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平时父母要多教、多和孩子说话,说话时大人要使用正规的语言,要丰富孩子的词汇,多提供一些概括性的词汇,如动物、家俱、交通工具等,多讲故事。游戏是孩子喜欢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父母可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来给孩子讲解一些有比较性,概括性的概念,如大、小,多、少,上、下,也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找出相同的东西,借以培养孩子善于区别事物不同点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立即去帮助解决,而要留点时间和机会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例如东西拿不到怎么办?皮球滚到哪里去呢?培养孩子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一些玩具给孩子,如积木、拼图、组装玩具等,让他自己摆弄玩具,可以使他在玩中去认识一些事物之间的联系,积累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提高小军思维水平的重要基础。
12、一天,是中三班幼儿巧巧的生日,她带来了各色糖果与同伴们一起分享生日的快乐。在离园前,我班为月月举行了一个小小的生日会,大家唱生日歌、道生日祝福,月月也将糖 果逐一分发给每一位小朋友。当家长来接孩子回家的时候,孩子们纷纷举着糖果欣喜地说:“这是巧巧过生日,发给我的糖。”还有的孩子走出教室门就急忙拆开圆圆的糖果送进嘴里,边吃边奔跑下楼。过了一会儿,果果的爷爷带着果果匆忙走进教室,爷爷说:“老师,刚刚发生非常吓人的事情,果果在玩滑梯的时候,一下子脸通红,甚至快要发黑了,我想会不会给糖噎着了,我立即叫他弯腰,拍他的背,让他把嘴里的糖吐出来,后来咳时候终于把糖吐出来了。”当时,我听着就感觉一阵后怕,要是万一象“果冻事件”似的,圆圆的糖果导致幼儿窒息,这是多可怕的事情,我连忙询问果果:“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有没有感觉哪里不舒服?”果果似乎也被刚才的情景吓愣了,摇摇头说:“没有。”我又接着说:“以后吃东西的时候要告诉大人,而且要坐定了吃,吃完了再玩。”并嘱咐家长要回家注意观察,幼儿身体是否有不适的现象,有的话要立即上医院进行检查。请从幼儿园安全的角度对此案例进行分析,并对幼儿园管理提出建议。
解析: “孩子生日”原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却因糖果发生了不愉快,甚至导致幼儿生命危险,再次给教师敲响了警钟,不能忽视幼儿的安全教育,对教师以后的工作也是一个提醒和督促。幼儿园中,除了幼儿带来食品与大家分享,而且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给幼儿发一些糖果作为奖励,会非常留意提醒幼儿将糖果带回家吃。孩子们拿着糖果走出教室门与家长一起回家时,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要吃糖果,经常是边吃边在幼儿园中玩耍,家长则会让孩子自由地在园所里奔跑、游戏,家长们则远远地站在一旁,或是俩俩聊天,或是坐在花坛边休息,这时就是发生危险的隐患。孩子发生意外事故,这是作为家长、幼儿园、教师最不愿意看到的。然而,有时这也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孩子尚处在幼儿期,身体机能发展不完善,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面对突发状况不知如何应对和防范,因而易受到伤害。同时,这一现象有时又是可以预防,甚至是可以避免的。一方面,教师要与家长做好沟通,协助幼儿园做好幼儿的安全工作;请家长不要带圆形的硬糖等食品来幼儿园分发,离园时,教师向家长告知分发食品的情况,以便家长加强观察及提醒,家长接好幼儿要关注幼儿的活动安全。第二方面,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培养,例如,用一些事例、故事,让幼儿讨论,如何避免危险?让幼儿知道在饮食中,要坐定吃、不奔跑、吃完后再玩。第三方面,教师要掌握一些幼儿急症的方法,如遇到幼儿气道阻塞,可使用背部敲击法、腹部推压法,第一时间进行急救处理,减少对幼儿的伤害。
13、目前,我国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而这种竞争也影响到学前教育阶段,如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一些 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请你从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标这一角度分析以上现象。
解析 :(1)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一目标是确定幼儿园教育任务、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
(2)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提出来的。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它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并兼顾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提法又与学校教育目标略有不同,如把“体”放到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较以后各年龄阶段更为重要的缘故。‟
(3)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人,所以教育目标是否合理,除了符合社会要求之外,还要看是否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成年人画一个菱形图案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很困难的,即使3岁孩子照葫芦画瓢,要临摹一张菱形图样也是很困难的。这就是说,幼儿的发展是有一定年龄特征和规律的,是一个按照一定顺序、不断地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教育目标如果不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不符合幼儿个体的发展需要和可能性,就不可能变成现实。因此,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4)一味地追求某个方面发展,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可能严重损伤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进程,损伤儿童潜能发育,造成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体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气质发展迟缓、压抑和伤害。
14、星期一,李老师埋怨地说: “孩子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王老师颇有同感地说: “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李老师接着说: “可这些家长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给我们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好像我们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懂得多,真拿这些家长没有办法……”
请你运用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有关理论,分析和评论老师的教育观点,并具体谈谈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与目前存在的误区。
解析 :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入园幼儿来说,家园合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1)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与经济关系,使这种教育具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同时,幼儿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是人才济济,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
(2)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教师、家长均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是对幼儿实施促进发展教育的主体,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工作,使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园双方配合一致,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目前,家园合作还存在一些误区。一是认为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而家长大部分不懂教育;二是家长认为自己忙,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三是教师只在知识上要求家长配合,家长也只愿意督促孩子写字、做算术题、背英语单词;四是认为家长与老师“各司其职”,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老师管。这造成了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的脱节,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正常教育工作。案例中的两位教师的观点正是否认了幼儿园与家庭的紧密伙伴关系,否定了幼儿教师、家长均为幼儿的教育主体,其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教师职业考试系列教师招聘考试趋...教师招聘面试备...6
3、给明明母亲般的关爱。让他觉得老师也想妈妈一样关心她,使它具有安全感,减少他心中的压力。另外和他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话愿意与老师交流。相信老师。老师有时应接纳、理解他的一些行为。
当孩子有了缺点、犯了错误,我们应用一颗宽容之心、平常心去看待孩子成长中的问题,他们毕竟是年幼的孩子,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与生俱来的天真,稚拙与顽皮。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有犯错误的权力,老师应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触动孩子的内心体验的教育,最有效的要让他们通过思考,去看清自己缺点,改正错误。
15、现在很多小孩子喜欢唱成人歌曲,你认为这合适吗?为什么?
分析:幼儿不适合唱成人歌曲。因为成人歌曲的音域太宽不适合幼儿,音调音量超过了幼儿负担的能力,孩子唱不上去叫喊着唱容易损伤声带。
幼儿唱歌与成人不同,他们声带十分娇嫩,容易疲劳。唱起歌来声音清脆,音色透明。由于孩子年龄小,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肺活量小,呼吸短浅,要注意教会儿童正确的发声方法,保护好儿童的声带。
在幼儿时期要采用自然声唱歌。所谓自然声就是指轻声唱。唱歌时咽喉松弛,发声自如。尤其在高音时很自然地渡过去。多唱下行音,轻声唱歌不但能听到琴声和别的人声音,而且能正确地调度自己的嗓音,使声音悦耳,字音清楚。
儿童正处在发育阶段,发声器官不太成熟;容易情绪激动,高兴时大喊大叫,不顺心时又大声啼哭,易引起声带病变,导致声音嘶哑或失声,久而久之会使咽喉发炎,得声带小结等疾病。所以要随时随地纠正幼儿的不良用嗓习惯,教幼儿用自然柔和的声音唱歌,细声细语地说话。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儿童声带。不要让孩子在严寒的冬季顶风奔跑着唱歌,孩子跑得满头大汗时,也不要立即给洗澡,以防感冒。酷热的夏季少吃雪糕,别让孩子吃酸、辣等刺激性很强的食物。
16、有些人为了让吵闹的小儿变得“安静”一些、“守规矩”一点,甚至只是为了逗孩子取乐,就编造了一些可怕的情境来吓唬孩子,什么“大老虎来了”、“大老猫来了”、“来咬你了”,并做出害怕的样子。吓得孩子听话了、老实了,或闭上眼睛睡觉了。可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样做有什么后果?请分析。
分析: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是很严重的。一是会增加幼儿的精神压力和恐惧心理,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许多孩子夜里常做噩梦,睡不稳,很多都是吓唬造成的。二是容易形成幼儿胆小、软弱,遇事缩手缩脚、优柔寡断的性格,不利于培养他们勇敢坚强的个性。三是会损害家长在幼儿心目中的形象。家长吓唬孩子的话,大多是在气头上顺口说出来的,兑现不了。久而久之,孩子把大人的话便看成了是骗人的谎话,再也不相信了。四是家长顺口说出的妖怪吃你、警察抓你之类的话,不讲科学,不合情理,不符合、法律规范,会给孩子形成错误的认识。因此,用吓唬的方法教育孩子弊多益少,不如用循循善诱、说明道理的方法,更有益于孩子认识错误,改正缺点,更有益于孩子健康活泼的成长。
17、明明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注意力很难集中,是个“坐不住的孩子”,有时他会“骚扰”周围的小朋友而打断教师正在进行的活动;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他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他想参与同伴的活动,却因为不适宜的方式而被同伴拒绝。周围的小朋友实在驱逐不了他的情况下还会去告状。教师对于这个经常惹麻烦的孩子也伤脑筋,经常当众批评他,盛怒之下她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理睬他。但这种教育方法的效果并不好,时间一长,在其他孩子的眼中明明成了一个调皮、只知道惹老师生气的坏孩子。请对教师教育行为中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教师想通过孤立的方式迫使明明“改邪归正”,不再违反纪律,但是实际上这种教育方式非但没有解决原有的问题,反而对明明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教师的这种做法无形中在明明和其他孩子之间竖起了一道屏障,而学前期幼儿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的社会认知、交往技能、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明明始终被同伴这样孤立,将会失去更多的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这对明明日后的发展是不利的;另外,良好的人际交往是日常生活的调节器,会让人心情舒畅地从事各种活动,明明与同伴这种敌对的状态不改变的话也会干扰他正常的探索活动,降低他对外界环境的好奇心。教师一方面要多关注明明的举动,同时对于明明不正确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明确地告诉他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教师要善于将集体力量用到积极的方面,可以鼓励孩子们帮助明明取得进步,让大家一起监督明明(当然这种监督是善意的),在明明取得进步时为他鼓掌加油,在他犯错误时指出错误之处,并帮助他改正。让明明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同伴的友爱,逐渐被新集体所同化。
18、我班徐温友小朋友今年4岁,是今年刚刚插到我班的新生,他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知识面较广,这和他的父母工作有一定的关系。他的爸爸妈妈都是在旅游公司工作,平时接触的知识面较广,他平时在家里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问父母,有了不同的知识,他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观能动性就强,对家里人的要求和安排不会一味服从,喜欢闹“独立”,家里父母叫他干什么事情的时候,他就表现出任性、不听话,你叫他这样,他非不这样,常常使得家长束手无策。请从幼儿心理学角度分析温友的行为,并提出教育建议。
分析:其实这种现象在心理上称为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特点,而家长如果不了解孩子的这种特点,没有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因而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孩子在此时的行为表现,而认为孩子变坏了,不乖了,对孩子的行为横加指责一味训斥,打骂,这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会产生不良的后果,执拗任性或胆大妄为。逆反行为使家长大伤脑筋,处理不当更会严重影响孩子面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其实所有的孩子都有时不时有逆反的情绪,特别是在疲惫、饥饿、紧张或不安时。他们可能会争吵、顶嘴、不服从或藐视老师、父母和其他人,逆反行为通常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一个正常的阶段。然而,当公然的不合作和敌视行为表现得频繁或持续出现时,或与其他同龄、同发展阶段的孩子相比表现得特别明显,或影响到孩子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生活时,应引起父母和老师的关注。在处理这类问题时,我们要考虑适合孩子的发展水平和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具体可以从家庭和幼儿园两方面着手:
8
(一)尊重孩子,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逆反行为。
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的逆反行为,从小培养孩子树立自主观念,儿童萌发自我意识,独立就开始增长了,他们不断地观察和模仿,什么事都想自己做,如他们要自己穿衣,吃饭等。孩子出现逆反行为,是他在确定自己独立性的一种方式。
(二)改变教育方式
家庭成员要统一教育方式,口径一致,对孩子的逆反行为要进行耐心诱导。在一个家庭里,每个成人对啊的情感是不一致的,教育方法也会有差异。孩子年龄小,不知道接受哪个要求才对,这样做不仅比较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还会给他们不合理的愿望、需要和坏习惯制造“防空洞”。因此,教育孩子,家庭中的成员需要一致的态度和方法,即使是言行和表情也要保持一致。
教师要采用正面教育方法,不同教育手段来减少孩子的逆反行为。在《纲要》中的教学目标中指出:“要使幼儿逐渐接受老师的建议和指示,知道遵守集体生活中的基本规则”。徐温友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根本没有达到要求,作为教师应该给予纠正,同时,教师应加强对徐温友这样的小朋友在行为方面进行引导。把他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到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孩子一出现逆反行为,教师应先了解界具体情况,而后进行一定说服,由于孩子理解能力受到一定限制,教师可采取他人榜样作用或一定的表扬、奖励,让孩子觉得自己受到别人的重视。在情感上亲近他,使他感到别人对他的爱护,从而得到情绪上的稳定,并开始相对的发展各种适应行为。对于徐温友小朋友,平时都要时不时的注意他的行为,如有逆反行为就适时的进行教育指导,切不可忽视一些细节,使他觉得自己属于这个大家庭,有时候就有意无意针对性的表扬他,尽量减少他的逆反行为,使得他懂得自己是集体中的成员,有义务和责任承担,让他从“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中逐步解脱出来。
19、三个中班小朋友在玩开汽车的游戏。聪聪开着“汽车”把乐乐的“汽车”撞翻了。乐乐立刻大声对聪聪说:“不准撞我的汽车!”聪聪没有反应,他再次发动“袭击”。乐乐看到心爱的“汽车”被撞翻在地,气愤地拽过壮壮的胳膊,闭着眼睛就咬。这时老师恰巧过来,看到这一情景,便大声阻止道:“乐乐,你在干什么?”乐乐听见后就松开壮壮,低下了头。老师生气地指着壮壮胳膊上的小牙印,训斥乐乐:“你看看,你看看你把人家咬的!”几秒钟的沉默后,老师接着说:“你怎么能咬人呢?”此时壮壮一言不发。老师又问:“怎么回事?你们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乐乐和壮壮都低着头,一声不吭。过了一会儿,老师又指着壮壮的伤痕对乐乐说:“你看看,你都把壮壮咬出血了。他爸爸妈妈看见了多心疼啊!你想想,要是你被别的小朋友咬成这样,你爸爸妈妈是不是很心疼啊?”乐乐低着头嗫嚅着说:“是。”老师说:“这就对了。快对壮壮说„对不起‟。”乐乐绞着手,不说话。老师又要求说:“快向壮壮道歉,说„对不起‟!”乐乐停顿了几分钟后才抬起头对壮壮说:“对不起。”壮壮回答说:“没关系。”老师看到自己的要求被执行了,就温和地对乐乐说:“以后再也不许咬人了,听见了吗?”乐乐点点头。“好了,去玩吧!”试分析此教师的教育行为。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及时有效地阻止了幼儿的打架行为,而且都是通过提问介入的,教师调解时的问话是指向攻击幼儿,围绕被攻击幼儿的受伤程度进行的。方法是通过移情,使攻击的幼儿认识到打人是
9
错误的,然后让他通过道歉来弥补过错,取得对方的谅解。事情到此为止,没有再深入下去。教师关注的是被攻击幼儿的伤势以及教给攻击的幼儿“打人不对”的道德观念,但没有教给他们体现这种道德观念的合适的途径。没有体现尊重儿童个性、力求公正的观念。其实,幼儿打架不一定全是坏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幼儿只懂得进攻或只懂得退缩,对其个性发展都是不利的。打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攻击者和被攻击者学会调节自己的行为,获得有益的经验。攻击者遭到同伴抵制和老师的批评,认识到自己不被同伴接受时,就会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被攻击者通过反击,成功地阻止了别人的“进攻”,当再有人侵犯他时,他就不会退缩。如果我们教师在调解过程中注意教给幼儿运用合适的方式与他人交流,指导幼儿面对冲突时用正确合理的方法加以解决,幼儿一旦面临类似情况就会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处理,否则便有可能重蹈覆辙,也无法获得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技能。
48、吃早饭时,淇淇把蛋黄偷偷扔到桌子底下,悄悄地把蛋黄踩得粉碎„„如果你是老师,发现此情景,会如何解决?
分析:不能只凭主观和经验来判断这件事。我会与淇淇的家长进行交谈,了解到这个孩子的饮食习惯。针对淇淇这种状况,应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其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然后反复思考,并和家长及同班教师协商,共同对其进行引导和帮助,措施如下:
1、"变换花样引导她吃蛋黄。如:把蛋黄压碎和香肠一起夹在面包里做成三明治或将蛋黄切成小块再撒上咸菜末,还可以将蛋黄蘸些调料吃„„
2、开展一次“好吃的蛋”的生活活动。老师将蛋做成蛋饼、煎蛋、蛋糕和各种炒蛋等,让幼儿一同品尝,使孩子们的食欲大增,唤起淇淇吃鸡蛋的兴趣。
3、开展“欢迎蛋宝宝”的语言游戏,让每位幼儿都说说“蛋宝宝”的营养价值,让了解蛋黄对身体的重要性。
4、让家长做好榜样,鼓励孩子吃蛋黄。
5、利用环境来暗示和引导。将吃饭好的幼儿安排在她周围,创设良好的氛围感染她。
教师在保教过程中要善于思考,正确分析幼儿的行为,并耐心引导,顺应孩子的个体差异和独特的需求,允许孩子在自身水平上不断尝试和体验,这也是我们教师“因材施教”的技巧和策略。
20、、新生入园,我们班来了一个叫叶照明的小朋友,她很乖很听话,到园不久,就与几名小朋友熟悉起来,并成为了好朋友。我认为,这个孩子的适应性和交往能力比较强,就没有特别关注她。午餐时,她却大哭起来。面对端上来的饭菜,一口也不吃。我走过去,蹲下来亲切的劝慰她,可她根本听不进,哭的更厉害了。我无计可施,决定走开,让她自己安静一下。想不到,我刚一走开,“呼”的一下子围过来一群小朋友,纷纷劝慰她。圆圆说:“你是不是想妈妈了?妈妈上班去了,我们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妈妈就来接了。”甜甜说:“你别哭,幼儿园里可好玩了,老师会领我们做游戏,还有大滑梯呢!”东东说:“幼儿园的饭可好吃了,你尝尝。”说着就用勺子舀了一勺饭喂她。她就不哭了,擦擦眼泪吃起饭来。请谈谈您从这件事例
10
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分析:在幼儿园,类似叶照明这样突如其来的问题时常出现,也往往弄的教师手足无措。通过这个案例,我认为,教师之所以手足无措是因为教师总是从成人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用成人的方式试图解决儿童世界的问题,忽视了幼儿作为特殊独立个体的思考方式和情感模式,没有真正的做到“以儿童为本”。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忽视幼儿间情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忽视了幼儿间关爱、互助对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价值,忽视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今后的教育中,应该注意利用幼儿间这种儿童领域的感情教育资源,应该相信幼儿,放手幼儿,把孩子的事交给孩子,更多的让幼儿独立的解决问题。幼儿比我们想象的要能干的多,他们之间特有的交流方式就是人类交往的雏形,也是最为纯真、丰富、美丽的交往,我们既应正视它、尊重它,更要运用它、发展它。
21、李先生的儿子今年3岁,名叫浩浩,刚上幼儿园不到三周。最近,李先生发现浩浩回家后不是埋头不语、就是大喊大叫,一提起幼儿园就万分恐惧,对任何人都不理不睬,有时候还大小便失禁。一天,浩浩要小便的时候,李先生帮他脱下裤子,竟然发现浩浩大腿两边各有几块青紫,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其中有一处深深的、特别明显的指甲印„„ 结合案例,谈谈你对教师体罚行为的看法。体罚是指教师以暴力的方法或以暴力相威胁,或以其他强制性手段,侵害学生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的侵权行为。
教师体罚幼儿,无论从法律还是道德上都是不允许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对未成年幼儿和儿童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实施细则第42条进一步指出:“对体罚幼儿情节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为避免出现教师体罚幼儿的行为,必须从立法、执法、监督,以及学校、家庭、社会,教师、家长、幼儿等多方面入手,保证幼儿的合法权益。
22、一个炎热的夏天,张某工作很忙,特地给3岁的儿子买了一个玩具让他玩。张某忙完家务,给孩子准备洗澡水,叫儿子洗澡。连喊几遍,孩子说:“爸爸,我不洗澡,我没空。”爸爸给他讲道理,他却说:“不,我偏不。”张某生气了,一把抢过玩具,强行把孩子按入浴池。可是趁张某拿肥皂的时候,孩子跑走了。张某气不过,抓着孩子狠揍了两下屁股,接着强行给他洗澡。孩子大哭大闹„„ 结合案例,分析此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福建)幼儿此阶段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其表现出以下心理特点:(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2)爱模仿;(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23、从对某幼儿园大、中班幼儿的调查来看,中班80%的幼儿、大班98%的幼儿都喜欢教师始终面带笑容。这种情绪时时感染着幼儿,使幼儿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心情放松,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与信任感。
结合材料,试分析如何建立良好师幼关系。(广西)(1)帮助幼儿适应环境的变化,消除分离焦虑;(2)积极主动地与幼儿交往;(3)对幼儿和幼儿的活动真正关注并感兴趣;(4)理解与宽容地对待幼儿的错误;(5)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6)帮助幼儿摆脱不良行为习惯。
24.某报报道:湖南湘潭市一位幼儿家长写信说,他的孙子在幼儿园被保育员体罚,脸上和身上都有明显伤痕,而且弄得大小便失禁。他们向幼儿园投诉,对方虽然道了歉,但态度很不诚恳。李先生的孙子今年3岁,名叫小浩(化名),3月4日进入湘潭某幼儿园,这是当地一家十分有名的民办幼儿园,收费比一般幼儿园高,被人们称为“贵族幼儿园”。李先生在信中写道:“小浩入园的头两周,虽有些不适应,尚未感觉有太大变化。第三周起,我们逐渐发现孩子回家后时而埋头不语、时而大喊大叫,一提幼儿园就恐惧万分,对任何人都不理不睬,并且大小便失禁。4月9日,我们去幼儿园看孩子,发现孩子两边脸颊各紫了一大块„„4月12日,我们到幼儿园接孩子,小浩脸上伤痕依旧。恰此时孩子要小便,我帮他脱下裤子,竟发现大腿两边各有青、紫几块,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其中有一处深深的、特别显眼 教师职业考试系列教师招聘考试趋...教师招聘面试备...的指甲印„„校长张某还告诉我们说,前两天查夜时,晚上l0点半发现小浩一个人坐在床边的痰盂上,很可怜的样子。原来是保育员怕他半夜解手解在床上,所以让他坐痰盂直到解出来为止,还是校长给孩子穿好裤子抱上床的。该园幼儿正常休息时间是8点,可10点多还让孩子坐痰盂,不知道这些„园丁‟良心何在?” 请你结合著名幼儿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谈谈幼儿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实施教育?如何看待教师的体罚行为? 答案解析
著名幼儿教育家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都体现出尊重幼儿、平等对待幼儿、要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到知识,切忌以教师的观点去控制幼儿的发展。比如:陈鹤琴先生提到过,对待幼儿的过失,如果用训斥、讥讽或变相惩罚甚至体罚来对待,就可能使幼儿为逃避灾难而说谎,这势必影响到幼儿身心的正常发展。
体罚是指教师的行为造成幼儿人体损害的一种行为。教师体罚幼儿园幼儿,无论从良心、道德还是法律上来讲,都是不允许的。教师因故意行为造成幼儿伤害的,法律也有相应的责任规定。
【医院优质服务案例题】推荐阅读:
医院窗口优质服务考核10-29
市长医院优质服务年讲话10-27
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11-13
2024医院护士优质服务演讲稿10-07
医院护士优质护理工作演讲稿06-10
泗阳县中医院文明优质服务大提升实施方案07-20
关于开展“以病人为中心_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07-19
银行优质服务案例分享06-10
医院网络营销案例10-22
医院服务忌语教案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