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基验收自查报告

2024-09-08

两基验收自查报告(共9篇)(共9篇)

1.两基验收自查报告 篇一

根据中江县人民政府、中江县教育局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我乡组织了党委、政府及学校有关领导对元兴乡中学、乡中心小学及各村小学的初等义务教育阶段和初级中等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在校学生年辍学率、毕业率、完成率、残疾人口入学率及成人教育等进行了自查。通过自查,各学校做到了数据准确,家底清楚,证据齐全,装订规范。各项指标、软件资料、设备设施均符合上级要求。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敬请各位领导核实评估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基本情况

元兴乡位于中江县最南端,距县城82公里,辖12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35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28平方公里,全乡共有居民5202户,人口17420人,其中农业人口16610人。

全乡共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4所(其中村3所)。全乡有中学教学班8个,在校生419人;小学教学班17个,在校生723人。中学有教职工32人,其中专任教师29人;小学有教职工40人,其中专任教师37人。

二、九年义务教育自查情况

(一)普及程度

1、初等义务教育阶段

①6—12周岁正常儿童1296人,已入学1296人,入学率100%;

②上学年初在校学生912人,辍学0人,辍学率为0%;

③上学年初小学毕业生182人,实际毕业182人,毕业率100%;

④15周岁少年219人,小学毕业219人,依法免入学0人,完成率100%;

⑤6—15周岁残疾人口2人,依法免入学0人,已入学2人,入学率100%;

2、初级中等义务教育阶段

①13—15周岁正常人口664人,已入学664人,入学率100%;现有在校学生419人,初中阶段入学率119.43%;

②上学年初在校学生417人,没有辍学,辍学率0%;

③上学年初毕业生417人,实际毕业120人,毕业率100%;

④17周岁青年208人,初中毕业203人,完成率100%。

(二)师资水平

小学专任教师37

人,学历合格37人,合格率100%;初中专任教师29人,学历合格29人,合格率100%。

(三)办学条件

元兴乡中小学校园总面积29405平方米,校舍总面积9636平方米,教师宿舍1887平方米,学生宿舍700平方米。

(四)教育经费

教师工资由县财政统一按时划在个人工资卡上。上级划拨的公用经费全用于学校维修、改造及改善办学条件。

(五)教育质量

德育:统一思想认识,树立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观念;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推动各学段德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创建新型学校社区协作机制,逐步开展家长教师协会试点;大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整体提高教师德育素养;建设中小学德育信息化平台,发挥校园网络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鼓励德育创新,大力培育和推广先进典型经验、优秀研究成果;建立德育研究发展体系,建设新的德育工作领导体制;充分发挥首都资源优势,广泛争取社会支持。

智育: 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育随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在智育理论问题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现代化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大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并培养科学态度,为学生奠定比较完全的知识基础;积极发展学生的智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培育勇于探索的精神,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体育:元兴乡党委、政府以提高全乡中小学生身体健康水平为宗旨,开展了丰富多采的体育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不断加强体育教师队建设,提高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育质量,推动了我乡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发展。一是抓好队伍建设,体育教师素质得到提高;二是加强体育课常规管理,教科研质量明显提高;三是深入开展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培养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学生体质健

康水平得到了提高;四是组织体育竞赛活动,推动了学校体育竞技水平,每年春、冬两季学校组织开展运动会,开展田径、乒乓球、蓝球等比赛,扩大学生参与面,有效促进了全乡学生身体素质。

三、扫盲成人教育工作

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人教育工作,及时充实和完善了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了工作机构,对扫盲工作精心安排和全部部署,强化工作措施,落实责任,杜绝了新文盲的产生,做到了有人员、有阵地,资料保存完好,专柜管理,扫盲成人教育成绩显著。一是摸清本乡情况和扫盲工作状况;二是加大宣传力度,为扫盲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扫盲工作的顺利实施;四是采取得力措施,深入开展扫盲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乡扫盲成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四、巩固“两基”成果所做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广泛宣传

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巩固“两基”工作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学校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两基”领导小组。乡党委、政府和学校狠抓《义务教育法》、《扫除文盲工作条件》和《四川省义务教育实施条例》的贯彻落实。利用乡村干部会、机关单位负责人会、广播电视、书写永久性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九年义务教育的义务性和强制性,使之做到家喻户晓。

(二)依法执教,加大执法力度

我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府和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组建了“义务教育执法队”、“扫除文盲工作队”、“适龄儿童入学劝导组”等队伍,加强对我乡义务教育阶段的执法和扫盲工作力度。

(三)明确责任,摸清家底

乡中学由唐学荣校长负总责,唐成光主任具体抓,所有行政领导、相关教师分班、分村负责,对巩固充、适龄人口入学率进行“横到底,纵到边”拉网式点名,做到了家底清、情况明、证据充分。

(四)千方百计,防控学生流失

提高普及程度是“普九”复查的重点之一,也是巩固“普九”成果的难点。近几年来,我乡党委政府采取多种方式,确保我乡学生就近上学,杜绝了学生流失,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依法涌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义务教育法宣传教育活动,适龄儿童入学劝导等活动,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

2、责任控流。实行行政、教师双线控流责任制,即连片领导包片,驻村干部、村干部包村、社干部包组,校长包校,教师包班的控流责任制,明确责任,层层包干。每年开学前组织家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有效防止学生中途辍学。

3、救助堵流。一是建立贫困生档案,认真对全乡贫困家庭学生进行摸排,对贫困学生进行登记造册,做到情况明,档案规范;二是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三是各校建立“留守学生”管理制度,一是建设“留守学生”专项档案。包括“留守学生”的姓名、性另、所在年级、户主姓名、家庭住址以及租住房屋地址,他们父母的通讯地址、电话以及监护人联系办法等;二是建立家校。经常对每位“留守学生”父母及监护人联系,了解他们各方面的情况;三是建立奖励制度。及时表彰表现好、进步快的“留守学生,”树立榜样并鼓励他们不断追求上进;四是建立“留守学生”与父母联系制度。

4、教改防流。针对少数学生因厌学而流失的现象,我们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同时,注重教改防流,防止学生流失辍学现象的重复发生。一是成立流控领导小组,实行“三包”,签订责任书;二加强宣传教育,实行社会、学校、家庭三们一体的联防联控;三是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留住学生的心。

五、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随着市场经济和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留守学生和单亲学生增多,家庭经济困难的不少,为此,初中学生的巩固工作难度很大。我们一方面千方百计为贫困学生解决一定费用使他们安心读书。另一方面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将来才能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进一步做好学校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效益。加大对“两基”工作的领导力度,一如既往地把“两基”工作放在 “重中之重”的地位,摆在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上,继续发扬勤奋进取、敬业求实的光荣传统,努力构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校园,认真研究解决“两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把元兴乡的“两基”工作提高到一们新的更高的水平。

 

2.两基巩固自查报告 篇二

自2006年通过“两基”达标验收后,四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精神,不断增加教育投资,努力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根据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我们进行了全面的自查评估。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沙沟中学始建于一九九四年九月十日,现有12个教学班,36名教师,708名学生。学校占地面积17650平方米,建筑面积308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5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4.4平方米。学校建有图书室、阅览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微机教室(2个)、体育器材室等6个专用教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好地发挥了作用。校园环境优美,办公区、教学区、活动区布局合理,班班有合格教室。

二、普及程度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按照西吉县教育局指示精神招收六年级和七年级新生,新生入学年龄为13周岁,在本校招生范围内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13-15周岁的适龄儿童中途没有辍学现象。

二、师资队伍

我校现有教师36人,教师配备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分布与结构合理,品德与社会、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学科都有专任教师。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大力推行“校本研训”制度,注重

分层次培养教师,推进“骨干教师”培训。现在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5%以上。教师的各项待遇落实,都办理了教师医疗等相关的社会保险和劳动保障制度。

三、办学条件

近三年来,我校除了区财政和教育局划拨教育经费外,还多方筹措资金,用于美化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我们制定了校园建设五年规划,分阶段完成指标任务。在已经达标的基础上,不断改造升级。通过优良的办学条件,良好的育人环境和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我们先后整修了操场,硬化了操场,翻新了几顿学生宿舍和教师宿舍,改建了一顿危房。各种仪器的到位率达95%以上,完好率达99%以上、利用率95%以上。图书馆藏书7500册,生均10册,比2002年增加了近1000册。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办学条件不断升级,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四、学校管理

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根据《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充实、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科学化。在班子建设中,提出“三个一致”,要求班子成员树立“五种意识”,即思想一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树立整体意识、超前意识、协作意识、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逐渐形成了一个团结高效的管理核心,形成了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上下一心,力争上游的领导集体。并着力培育“协作、奉献、务实、求先”的校

本精神,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标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坚持向管理要教风和学风,向管理要质量和效益,向管理要特色和人才。细化教学操作,确立“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科研兴校为主题,培育创新人才为目标”的鲜明办学特色,强化把人作为发展中心的管理理念,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营造和谐校园,营造健康课堂。

五、存在问题

1.班额超标。目前12个教学班班额在45人以下的只有3个,其余班级都在48人以上,最多的班级有65人,影响和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师队伍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应不断完善教师终身教育制度,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沃土。

3、教育环境的优化。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更加优良的环境。

沙沟中学

3.两基自查报告 篇三

“两基”的巩固和提高是我国实行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之一。对青壮年文盲的扫除,高标准、高质量地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是“两基”工作的首要目标和重要任务。为全面实现这一任务,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始终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的工作原则,调整工作思路,将工作重点放在巩固、提高上,强化政府行为,做到加强领导思想不放松、工作不停、投入不减、指标不降、狠抓落实,使学校“两基”成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提高。现本着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对2009年至2011年“两基”工作进行认真细致的自查与复查。

一、自然、经济、教育状况

县城关小学小学位于得荣县河东下街,占地面积4575 m2;学校共有教学班12个,在校学生数依次为474人、469人、461人、460人;平均班容量依次为39.5人、39人、38人、38人。

二、自查达标情况

(一)普及程度

1、入学率

小学学段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入学率4年均为100%,学龄女童全部入学,入学率4年均为100%。在校生总人数分别为474人、469人、461人、460人;其中借读生分别为19人、19人、13人、12人;流动学生总人数为12人、12人、19人、7人,全部入学,入学率4年均为100%。

2、残疾儿童入学率

残疾儿童自2009年分别为1人、2人、2人,全部入学,入学率每年均为100%。

3、辍学率

学生学年初在校生总数分别为474人、469人、461人、460人,无辍学学生,辍学率为0。

(二)师资水平

小学专任教师分别为32人、33人、36人、36人;学历合格者分别为31人、32人、36人、36人;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8%、98%、100%、100%;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者分别为14人、15人、20人、2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比例为43.8%、45.5%、55.6%、58.3%;已取得专业合格证书人数为19人、19人、36人、3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比例为59.4%、57.3%、100%、100%;校长分别为2人、2人、3人、2人,均已经过校长岗位培训,持证上岗率4年均为100%。

(三)教育质量

1、毕业率

毕业年级实有人数分别为108人、91人、100人、106人,所有毕业生全部毕业,毕业率、升学率4年均为100%,所有学生全部就近入学。

2、毕业年级体育合格率

毕业年级学生体育合格人数分别为108人、91人、100人、106人合格率4年均为100%。

3、行为规范合格率

各年学生行为规范合格人数分别为474人、469人、461人、460人,合格率分别为99%、99%、99%、99%。

4、其他

学校配备了数学、自然教育箱,三至六年级开设了微机课,学校被定为县级生物特色学校、县级标准化学校、县级绿色学校、县级文明学校。

(四)办学条件

学校校舍总面积为4575m2,危房无,危房率为0,课桌配齐率4年均为100%,教学仪器配齐率为100%;图书总册数分别为5289册、5495册、5766册、5922册,生均图书占有量为8.9册、9.1册、9.5册、9.5册。

三、“两基”巩固提高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两基”工作的高效实施

学校将“两基”工作始终放在重中之重地位并列入议事日程,成立了“两基”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负责“两基”工作,每年年初、年末均定期召开“两基”工作会议,做到工作年初有计划、有安排,年末有检查、有总结。将“两基”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位。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明确“两基”工作的历史意义和具体操作程序,使“两基”工作成为全校性活动,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二)改善办学条件、努力优化育人环境

我校占地面积4575m2,生均面积9.4校园布局合理,教学区与运动区分区明确,校园绿化面积344 m2,生均面积为0.71 m2。校园内有各种宣传橱窗,校内道路平直,干道、甬道均为水泥地坪或彩砖路面;操场平整,分别设有篮球场沙坑各一个,跑道全长150米,直道60米,另外设有体育器材单、双杠、爬梯等。学校有9个办公室,教学办公设备达到了县级标准化水平。档案室、微机室、音乐室、实验室、器材室等都已设置且做到了专室专用。

学校教学学具共31个种类115件;自然教具76个种类536件;药品重量5.8kg,音乐教具12个种类22件;美术教具3个种类共17件;电教设备11个种类54件;劳动教具15个种类37件;体育器材32个种类411件;卫生器材25个种类23件;学校共有图书5922册,人均藏书量达9.5册。工具书、教学参考书576册,共计投资10万余元。图书室有专人进行管理。

为办出一流的现代化学校,学校着力抓好二化:

1、抓基础建设的标准化

学校采用上级拨款和自筹资金相结合的办法,于2009年8月竣工完成了造价2万元的校门保安室建设和教学楼维修,及造价0.5万元的学校后门建设;2010年5月投资2万元对学校做饭锅炉进行改造;2010年11月投资1万元购置档案柜、学生桌椅和教师办公桌椅。以上举措有效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铺路架桥。

2、抓校园氛围的教育化

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窗口,好的校容校貌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美化学生的心灵。

(1)绿化、美化校园,以优美的环境感染学生。学校每年都投入资金用于校园绿化,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狠抓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做到校园无脏、乱、差死角。为学生提供了生活、学习、发展的良好条件,创设了优美的学习环境。

(2)重视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以良好的文化氛围熏陶学生。

校园中设置了五个形式不同的学习橱窗、宣传栏,并充分发挥美术室、大队部、团支部、工会作用,每月定期更换形式不同的学习内容,及时宣传学校优秀辅导员、优秀中队、少先队员和学校在社会上参加的大型活动。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开设了校园广播站,团员教师每天中午指导各中队播音员代表,播放反映少年儿童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儿童散文、诗歌、科学小品文、歌曲、音乐,丰富了全校学生的午间活动。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良好师德、教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思想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因此,学校要求广大教师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总书记《谈话》精神:“教师肩负着光 2 荣而神圣的使命,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也是党和国家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学校要求教师一定要有崇高的师德和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教风,在各方面成为学生表率。

为提高我校教师师德水平,学校以“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个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三观”(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教育为内容,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树师德、铸师魂、育新人”活动,要求教师做到“三禁三热爱”。三禁:一禁不讲文明、二禁歧视后进生、三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三热爱: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热爱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时事政治,了解国家大事,评选“师德标兵”,省、县优秀辅导员、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活动,使全体教师提高了认识,自觉投入到学生思想教育的实践中,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学生。“敬业爱岗、教书育人、无私奉献”已成为县城关小学人人自觉的行为。

2、抓业务能力提高

业务能力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学校非常重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把这一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校制定了《县城关小学教师培训五年规划》、《县城关小学教师业务素质实施意见》等,所采取的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途径是:首先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文化水平,学校现有34名教师具备大专学历,有10多名教师正在报考或是自修本科,至2012年7月,大专、本科学历教师可达60%;其次鼓励中青年教师在岗业余自修专业知识和技能,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积极参加学习。学校全体教育参加了全国公务员办公自动化微机培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改革工作通识培训等,并都获得了证书;其三,要求学校教师开展“一帮一”结对子帮扶活动,由教师个人提出申请,学校统一安排进行高级教师对一、二级教师,学科代头人和教育骨干对教学新秀的帮扶活动;第四,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做到“三个一”即看一本现代教育专著,发表一篇高质量教育教学、教研论文;第五,要求每位教师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捕捉教育新信息,及时积累并总结经验,撰写科研性成果报告,向科研型教师发展;第六,走出校门开阔教师眼界。教师由于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加上外出机会少,各方面信息相对闭塞,所以学校结合实际情况,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去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或兄弟学校考察、学习,提高教师素质。通过以上途径,我校现已培训出县级学科代头人2名、骨干教师7名、全国巾帼模范2名、十佳优秀辅导员2名;省、县级优秀教师十三名;三位教师参加甘孜州南路片区课堂教学比赛获一、二等奖。

(四)以科研为契机,积极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宏伟目标的关键,学校坚持“德育为首、全面发展、整体优化、全面育人”的教学宗旨,借素质教育东风,以科研为契机,抓住机遇,积极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领导重视、率先理解教育教学新理念、新举措,建立相应课程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以正、副校长为首、教导主任、骨干教师为成员的科研、课改领导、跟踪小组,目标到人、责任到人,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协调统一加强管理,促使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在新课程评价体系方面学校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制定了《县城关小学基础教育改革实验评价方案》,在评价主体上倡导多元化;在评价形式上倡导多元化,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激励功能,取得了新的进展。将教师评价制度改革作为学校评价制度改革的突破口,改革了以往单一评价主体的状况,逐步建立了以教师自评、互评,家长、学生评价和学校评价相结合的教师评价制度。从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教学基本功、一专多能等诸方面对教师基本素质进行全面的评价。

(五)加大“普九”工作宣传力度、努力控制辍学率

面向全社会全面宣传“普九”的重大意义,使人人清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是社会、家长和少年儿童应尽的义务。对全部入学儿童实行学籍管理,组织有关人员定期对学校在校学生数和转出、转入学生情况进行调查,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效性。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公益活动,杜绝乱收费现象发生,保障辖区内少年儿童按时完成义务教育,并使残疾儿童、流动人口儿童同等享受全面的义务教育。

(六)送温暖、献爱心,帮助贫困家庭学生

为确保每位适龄儿童能享受义务教育,学校动员教师深入班级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并对贫困家庭学生进行登记,要求全体师生献爱心,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学生,将温暖送给每位学生。我校学生中寄居在亲戚家的孩子比较多,针对这一情况,学校要求老师多关心这些孩子,多给他们温暖,除了在学习上的关心帮助外,还要在生活中多给予关心,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比如班主任给他们买比书包进行辅导„„诸如此类事情在学校已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气,只要有一个孩子、一个家庭有困难,学校所有师生都会伸出援助之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已从书本中走入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七)其他

为确保“两基”实效,加强“两基”管理,学校组织专人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建立健全“两基”档案材料,抓紧抓细“两基”工作的自查补建工作,每年写出详实的计划与自查,使“两基”工作规范化。

走进社区巩固“两基”工作成果,学校加强了与社区的联系,及时了解学区内适龄儿童入学情况,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情况,洞悉每位在校生家庭情况,保证了学校服务区内适龄儿童入学率。

1、采用“控流机制,改革评价”的办法,巩固入学率

① 签定控流目标责任书,为了将控流工作责任落到实处,避免辍学任务落到班主任一人肩上,我们把每班学生分成两大组,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分别承包与学校签订目标责任书,每学期兑现一次,学校设立学生巩固率奖,对达标和未达标的教师进行奖惩,② 成立动员小分队,建立辍学报告制度: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担任动员任务,一旦发现辍学儿童及时走访家庭,了解家庭情况,能解决的当时解决,解决不了的报告学校,由学校出面妥善安排。建立较完善的学生辍学全方位监控系统。

③ 建立贫困生档案,每学期学生报到时,教导处及时落实贫困生情况,建立贫困档案。学校实行杂费减免,争取社会各界人士的“希望工程”援助,动员家境好的学生开展捐资助学“的义举,多方面多渠道的使贫困生完成义务教育。

④ 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制度。有些学生由于厌学导致辍学。因此,学校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上提出了较高要求,学校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奖惩制度,建立了较完善的教师、学生评价制度,为教师、学生提供良好的氛围变完成义务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⑤ 宣传动员做到家喻户晓,根据我校学生多来自农牧民这一特点。学校要求教师做到既动员、又宣传,宣传义务教育的法律法规,宣传民族教育的重要性,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促使家长转变观念,重视教育。

⑥ 学校每学期初组织一次全校性的动员,利用黑板报、标语进行宣传,使家长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逐步提高,增强送子女入学的自觉性,使被监护人完成义务教育。

2、加强民族教育、树立民族大团结思想

①对农牧民学生入学采取优先、照顾等做法。无论是学区内的农牧民学生,还是借读的农牧民学生,在入学报名时,我校对家庭困难的匀减免其本子费、生活费等费用,使他们不 4 必为本子费、生活费担扰,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②不歧视少数民族学生,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平等相处。

学校规定任何教师,不得歧视少数民族学生,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少数民族学生在入学、分班、排座位、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与汉族学生平等对待。

③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习惯,他们有宗教信仰自由。

全校师生不得歧视、讽刺、挖苦少数民族学生,必须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习惯,他们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人不得阻碍其宗教信仰自由。在不同少数民族的节日到来时,学校分别给予适当的节假日,使他们能充分欢度本民族的节日。

④通过“民族团结花儿红”、“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等中队活动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⑤将民族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中。

教师们把民族教育分别渗透在语文、思品、社会等学科之中,结合教材使学生们了解了少数民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了解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应友好往来,应和睦相处,民族大团结才使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国家才会安定团结、兴旺发达。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学校建设亟待加强

学校的教学设施、办公条件、活动场所、仪器设备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要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必须进行更新和换代及购买先进的教学仪器。

五、今后工作的思路

1、继续加强“两基”的工作力度

按照教育部《关于认真做好“两基”验收后巩固提高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认真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提高认识,制定规划,不断提高我校“两基”工作的整体水平。

2、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上级部门指导下,大胆创新、深化改革,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建立教师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使大批人才可脱颖而出,为“两基”工作高效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3、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

继续深化以科研为契机,积极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抓住机遇、创出特色,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建文明校园和高质量的标准化学校。

县城关小学

4.两基巩固提高自查报告 篇四

自查自评报告

仁和小学是一所完全小学,学校始终坚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办学思路,以“办社会、家长、学生满意的学校”为办学宗旨,坚持“常规为本,质量立校,教研兴校”的基本方略,形成了“管理严,校风正,学风浓,质量高”的良好校园育人氛围,使师生在和谐、互动、提高的氛围中教学相长。“两基”工作是实行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之一,学校始终坚持“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做到加强领导不放松、狠抓落实,使我校“两基”成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提高。现就近两年“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进行认真细致的自查。

一、自查两基达标情况1、2010-2011学年在校生总人数为78人、2011-2012学年在校生总数为58人。近两年,辍学学生人数分别为0人、0人,辍学率分别为0%,0%,流失率控制在规定指标内,本学年在校生总数为57人。

2、毕业率:2011年毕业学生15人,毕业15人, 毕业率100%,升入初中阶段15人,升学率100%;2012年毕业班学生11人,毕业学生11人, 毕业率100%。升入初中阶段11人,升学率100%。

二、师资水平1、14名专任教师中,学历合格人数14人,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本科以上学历11人,达专任教师人数的78.6%。

2、学校校长1人,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为100%。

三、教育质量

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执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足课时,开齐课程,推行素质教育,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2011年升入初中11人,升入初中阶段共11人,突破了100%的升学目标。

四、办学条件

1、学校占地9120平方米,生均160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为938平方米,生均16.5平方米。

2、学校围墙、校门不存在危险、生活用水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学校运动场占地2000平方米(含1块篮球场)。课桌椅配备率为100%。

3、学校实验仪器按标准配备

五、教育经费:

1、教育经费及公用经费每年逐步增长。

2、教职工工资足额按时发放。

3、合理利用资金,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六、“两基”工作的主要做法

1、抓宣传,推广“两基”知识。学校领导严格按上级要求参加“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会议,并及时传达会议精神和认真布置相关工作、在醒目处悬挂宣传标语、在教室出“两基”国检黑板报专栏,利用广播宣传教育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两基”工作氛围。

2、抓普及程度保巩固。普及程度是“普九”各项指标中的重中之重,没有普及程度的巩固与提高,就没有学校的稳定与发展。我校严格依法办学,认真做好“控流防辍”工作,积极动员流失学生返校,严格落实“两免一补”工作,确保入学率、巩固率、学生辍学率均控制在指标内。

3、严格按照“两基”资料建设的要求,认真完善各类表册,严格按照《学籍管理办法》,认真做好学生学籍管理,并做好电子档案。结合学校实际,与毕业班教师签订突破高中阶段教育目标责任书,认真做好学生去向跟踪调查及证明收集工作。

4、抓师资水平强自身。学校十分重视在职教师的学历培训和岗位培训,通过评选“优秀教研组”、“教学能手”和举办学校优质赛课、教师技能大赛等形式,并采取相应措施,严格要求外出培训教师做好培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远程学科及班主任培训。目前已形成一支学历达标、稳定合格、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5、抓教育质量谋发展。学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健全人格,奠基人生”为理念,着力打造“素质教育”特色品牌。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员工,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形成了严格加科学的管理方法,爱岗敬业,全面育人的教风,文明守纪,立志成才的学风,教育教学质量长盛不衰,教育教学硕果累累。

6、积极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打造“优美教室”为契机,积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好现有资源,充分打造好教室文化,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彰显学校文化特色。

七、安全管理和后勤管理

责任区及班级安全责任到人,每月对校舍及其他设施进行一次安全排查,并有整改措施。我校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防火、防水、防电、防雷、防溺水、防交通事故。

八、继续教育学习

在今年的继续教育学习中,我校所有教师参加了提高学习,充分体现出了“活到老、学到老”的刻苦求学精神。为我校教师的“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打下的坚实的文化基础,同时我校教师在经过的继续教育的提高培训后,从精神面貌到业务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九、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学校微机教室电脑数量较少。

2、教师适应新课程的能力较差,教学方法陈旧,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

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加大培训力度,优化教师业务学习手段,不断强化全体教师的专业能力,向课堂要质量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十、今后工作的思路

1、继续加强“两基”的工作力度。认真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提高认识,制定规划,不断提高我校“两基”工作的整体水平。

2、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胆创新、深化改革,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建立教师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使大批人才可脱颖而出,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为“两基”工作高效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5.舍得乡2007两基自查报告 篇五

关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的自查报告

根据丘北县人民政府、县教育局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我乡组织了党委、政府及学校有关领导对乡中学、乡中心小学及各村小学的初等义务教育阶段和初级中等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在校学生年辍学率、毕业率、完成率、残疾人口入学率及成人教育等进行了自查。通过自查,各学校做到了数据准确,材料齐全,装订规范。各项指标、软件资料、设备设施均符合上级要求。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敬请各位领导核实评估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基本情况

(一)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舍得乡地处丘北县城西北方向,距县城56公里,是典型的偏远高寒山区,最高海拔2501.8米,平均海拔2230米,年最高气温29.2℃,最低-7.2℃,国土面积301.76平方公里。全乡辖7个村民委94个自然村,有户数3616户,总人口17125人,其中农业人口16703人。主要居住着彝、苗、汉、壮四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5837人,占总人口数的92.5%。

全乡有70%的群众居住在1800米以上的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导致了农作物生长周期较长,产量低下,粮食作以玉米、豌豆、马铃薯为主,经济作物适宜洋姜、草乌、极少部分村寨可种烤烟,适宜发展核桃、花椒、稞松等经济林果。畜牧业是全乡重要的支柱产业。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31万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4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8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76万元,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122元,年人均地方财政收入14.8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502元。

(二)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目前全乡共有学校61所,其中,普通中学1所,小学60所(完小8所,初小3所,校点49所);全乡有学前班学生62人,小学在校学生2522人,在校初中生698人;全乡共有教职工219人,其中小学部教职工177人,初中教职工42人。

(三)“两基”工作基本情况

根据上级相关政策和文件精神,舍得乡以“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为办学目标,竭尽全力争取多方援助,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全乡中小学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经过全乡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1988年,基本普及初等教育,中小学基本实现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凳的“一无两有” 目标。1993年,在普及初等教育基础上,结合地方条件差、财困民穷、基础设施薄弱的基本乡情,根据县委、政府和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分三步实施“两基”攻坚工作,先“普六”,再“扫盲”,后“普九”。在上级各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乡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于1997年实现“普六”,1998年实现“扫盲”,2002年实现“普九”,完成了阶段性的战略任务。

二、巩固“两基”成果采取措施及所做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广泛宣传

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巩固“两基”工作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学校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两基”领导小组。乡党委、政府和学校狠抓《义务教育法》、《扫除文盲工作条件》和《云南省义务教育实施条例》的贯彻落实。利用乡村干部会、机关单位负责人会、广播、书写永久性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九年义务教育的义务性和强制性,使之做到家喻户晓。

(二)依法执教,加大执法力度 我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府和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组建了“义务教育执法队”、“扫除文盲工作队”、“适龄儿童入学劝导组”等队伍,加强对我乡义务教育阶段的执法和扫盲工作力度。

(三)明确责任,摸清家底

乡中学校长负总责,教导主任具体抓,所有行政领导、相关教师分班、分村负责,对巩固充、适龄人口入学率进行“横到底,纵到边”拉网式点名,做到了家底清、情况明、证据充分。

(四)千方百计,防控学生流失

提高普及程度是“普九”复查的重点之一,也是巩固“普九”成果的难点。近几年来,我乡党委政府采取多种方式,确保我乡学生就近上学,杜绝了学生流失,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依法截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义务教育法宣传教育活动,适龄儿童入学劝导等活动,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指标要求。

2、责任控流。实行行政、教师双线控流责任制,即连片领导包片,驻村干部、村干部包村、社干部包组,校长包校,教师包班的控流责任制,明确责任,层层包干。每年开学前组织家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有效防止学生中途辍学。

3、救助堵流。一是建立贫困生档案,认真对全乡贫困家庭学生进行摸排,对贫困学生进行登记造册,做到情况明,档案规范;二是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三是各校建立“留守学生”管理制度,一是建设“留守学生”专项档案。包括“留守学生”的姓名、性另、所在年级、户主姓名、家庭住址以及租住房屋地址,他们父母的通讯地址、电话以及监护人联系办法等;二是建立家校。经常对每位“留守学生”父母及监护人联系,了解他们各方面的情况;三是建立奖励制度。及时表彰表现好、进步快的“留守学生,”树立榜样并鼓励他们不断追求上进;四是建立“留 守学生”与父母联系制度。

4、教改防流。针对少数学生因厌学而流失的现象,我们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同时,注重教改防流,防止学生流失辍学现象的重复发生。一是成立流控领导小组,实行“三包”,签订责任书;二加强宣传教育,实行社会、学校、家庭三们一体的联防联控;三是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留住学生的心。

三、“两基”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盲程度

1.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全乡有7─12周岁适龄儿童2344人,已入学2303人,入学率98.25%;有13─15周岁适龄少年676人,初中阶段在校学生655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6.89%。

2.在校学生年辍学率:上学年初有小学辍学135人;年辍学率5.35%;上学年初中辍学14人,年辍学率1.93%。

3.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全乡有7─15周岁三类残疾儿童少年1人,入学率为0。

4.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全乡有15周岁人口394人,完成初等教育392人,完成率99.49%。

5.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全乡有17周岁人口496人,受完初级中等教育472人,完成率95.16 %。

6.青壮年非文盲率:农业人口非文盲率98.88%;非农业人口非文盲率100%;15—24周岁非文盲率100%。

7.近三年脱盲人员复盲率:近三年青壮年脱盲35人,复盲率为0。

(二)教师队伍

8.教师学历和取得专业合格证书合格率:全乡有小学专任教师121人,学历合格121人,合格率100%;初中专任教师41人,学历合格32 人,合格率78.05%。

9.新补充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新补充教师10人,学历合格10人,合格率100%;初中新补充教师7人,合格7人,合格率100%。

10.代课教师情况:小学代课教师52人,学历合格43人,合格率82.60%;初中无代课教师。

10.校长任职条件合格率:全乡小学校长8人,符合任职条件8人,合格率100%;初级中学校长1人,符合任职条件1人,合格率100%。11.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全乡有小学校长8人,岗位培训合格8人,合格率100%; 初级中学校长1人,岗位培训合格 1人,合格率100%。

(三)教育质量

12.按照国家和省的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全乡60所小学都按国家和省的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合格率100%;1所初级中学都按国家和省的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合格率100%。

13.在校学生品德操行综合评定合格率:上学年小学在校生品德评定合格率100%;上学年初中在校生品德评定合格率100%。

14.毕业班学生毕业率:小学毕业班毕业率100%;初中毕业班毕业率100%。

15.毕业班学生体育合格率:小学毕业班体育合格率100%;初中毕业班体育合格率100%。

16.初中毕业班学生全科合格率83.20%。

17.学校体育运动会举办率:小学100%,初中100%。

(四)办学条件

18.生均占地面积达标率:全乡有小学占地总面积52263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0.72平方米,达标率100%;初级中学占地总面积20001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8.65平方米,达标率100%。19.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标率:全乡有小学校舍建筑总面积15264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6.05平方米,达标率100%;初级中学校舍建筑总面积3606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5.17平方米,达标率100%。20.教学用房达标率:全乡有小学60所,合格学校 53所,合格率88%;初中1所,合格学校1所,合格率100%。

21.院墙、校门、运动场、厕所、水源、旗杆合格率:全乡小学60所,合格学校60所,合格率100%;初中1所,合格学校1所,合格率100%。

22.危房率:全乡小学危房总面积4273平方米,危房率为27.90%;初中危房总面积100平方米,危房率为2.80% 23.课桌椅配备率:全乡有小学课桌椅配备率100%;初中课桌椅配备率 100%。

24.图书配备率:全乡小学生均图书10册,合格率100%;初级中学生均图书10册,合格率100%。

25.教学仪器配备率:小学教学仪器配备合格率100%;初中教学仪器配备合格率100%。

26.文体器材配备率:小学文体器材配备合格率50%;初中文体器材配备合格率100 %。

27.劳动(劳技)课设施配备率:小学劳动课设施配备合格率100%;初中劳动课设施配备合格率100%。

28.实验教学普及率:小学普及率38.00%;初中普及率100%。29.信息技术课开设率:小学12.50%,中学100%。

(五)教育经费

教育经费逐年得到增长,教育资金投入不断得到加大;落实了学校两免一补政策,学生生活补助费按时足额发放。教职工工资(包括各种政策性补贴):历年来,全乡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2004年起,全县教职工工资统一收到县上管理,并严格实行财政专户、银行代发、直达教师个人帐户。

(六)学校安全管理

我校的安全工作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的精神,以确保平安校园为目标,切实做好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治安综合治理,认真贯彻“平安校园高于天”的原则,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全面推行安全保卫工作责任制,强化校园内部治安秩序和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为我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保障和基础。一年来,全乡中小学校没有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七)扫盲成人教育工作

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人教育工作,及时充实和完善了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了工作机构,对扫盲工作精心安排和全部部署,强化工作措施,落实责任,杜绝了新文盲的产生,做到了有人员、有阵地,资料保存完好,专柜管理,扫盲成人教育成绩显著。一是摸清本乡情况和扫盲工作状况;二是加大宣传力度,为扫盲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扫盲工作的顺利实施;四是采取得力措施,深入开展扫盲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乡扫盲成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四、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随着市场经济和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留守学生和单亲学生增多,家庭经济困难的不少,为此,初中学生的巩固工作难度很大。我们一方面千方百计为贫困学生解决一定费用使他们安心读书。另一方面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将来才能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进一步做好学校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效益。加大对“两基” 工作的领导力度,一如既往地把“两基”工作放在 “重中之重”的地位,摆在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上,继续发扬勤奋进取、敬业求实的光荣传统,努力构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校园,认真研究解决“两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把元兴乡的“两基”工作提高到一们新的更高的水平。

附件:1.云南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情况登记表

2.云南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情况登记表(过录表)

6.学校“两基”自查报告格式1 篇六

××中(小)学文件(红头)文件编号

××中(小)学 关于上报20×ד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自查报告

××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人口素质的重大举措。为了认真做好“两基”的巩固提高工作,根据省、市××文件精神,按照县(区)政府的统一部署,我校成立了自查小组,对20××年“普九”巩固提高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二、“普九”主要指标巩固提高情况

(一)普及程度

1.入学情况(在校学生数、学生变动数、在校残疾学生数)2.辍学率

(二)师资水平1.教师学历合格率 2.新补充教师学历合格率 3.校长培训合格率

4.代课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

(三)办学条件 1.生均校舍建筑面积

2.危房数(其中:D级危房数)3.教学仪器生均金额 4.音体美器材设备生均金额 5.生均图书册数

(四)教育经费

1.学校教育经费总支出、学校预算内教育基建拨款、上级下拨各种教育专款

2.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 3.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到位情况 4.教职工工资情况 5.捐资收入

(五)教育质量 1.毕业率

2.体质健康合格率 3.综合素质合格率

三、“普九”巩固提高的主要做法

围绕为完成“普九”各项指标的巩固提高工作所采取的措施撰写主要做法,以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主线,重点概括在普及程度、教师队伍、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学校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突出做法和经验,以及学校在完善“两基”档案建设、解决突出问题等方面的措施,做到重点突出、特色鲜明。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五、今后工作的思路

附件:西宁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自查登记表

×年×月×日

主题词:“两基”工作 自查 报告

抄 送:县(区)教育局,县(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存档。××中(小)学 ×年×月×日印发

7.两基迎国检自查报告 篇七

为了高标准迎接国家“两基”验收工作,全面扎实地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以高标准迎接国家检查验收。我乡积极开展了“两基”自查工作,根据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我乡成立了“两基”工作自查小组,工作中明确职责,具体分工,任务落实,分阶段实施的方法进行自查。第一阶段。学习摸底,准备阶段。

我乡成立了“两基”工作迎国检领导小组,由分管教育工作的书记张武宁担任组长,亲手抓“两基”工作,镇政府和学校、学区相关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具体负责“两基”工作相关材料的准备工作。第二阶段。宣传动员阶段。

主要任务是:制定“两基”自查工作方案。学习市 “两基”实施安排,分层次学习“两基”工作的各种细则、要求,通过学习、宣传、动员和培训,大家吃透了“标准”,落实了责任,提高了对实施“两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了自查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明确了目的、任务和工作方法。

第三阶段。对照“标准”自查整改、查漏补缺阶段。

第四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自查整改结果,撰写自查报告汇报材料。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白马乡地处华池西部,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是一个经济、文化基础比较落后的贫困乡镇。全乡共辖6个行政村,41个村民小组,农业总人口5005人。辖区内有学校7所,其中九年制学校1所,普通小学5所,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548人,其中初中生274名,小学生 274名。共设36个教学班,九年制10个,小学25个,幼儿园1个。中小学共有教职工54名,初中教师25名,小学教师29名。中学服务半径10公里,小学服务半径约为5公里,学校占地总面积25648平方米,建筑面积7149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面积11.5平方米,中学生均13.8平方米。近年来,由项目投资,中学建起了远教接收系统和多媒体教室,各小学建起了远教模式二接收系统。中小学现有图书9300册,中学生均25册,小学生均16.4册。

二、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情况

(一)几年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四法一纲”,全面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以“两基”工作为重点,全乡上下,总体动员,全面规划,狠抓落实,促进了“两基”工作的巩固提高,各项指标已达到规定指标。具体达标情况为:4—6周岁幼儿入班率为72.2%,7—12周岁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13—15周岁少年入学率为100%,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率为100%,17周岁人口完成初级中等教育率为98.5%,初中小学毕业率均为100%,毕业升学率中小学为100%。2008年至2010年,全乡累计脱盲32人,非文盲率达到100%。近几年,共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18期,受训人数达543人次,村级培训面达100%。

(三)教育质量

1、认真落实课程计划,按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新生入学采取随机分班,并接受社会监督,使学生能平等接受教育。3、2008至2010学小学毕业班人数

240 人,毕业 240

人,毕业率为100%;全科合格人数226人,全科合格率为94.16%。初中毕业班人数195人,毕业193人,毕业率为98.97%,全科合格人数

人,全科合格率为35.38%。

四、教育经费

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积极争取上级教育建设项目,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近三年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总支出2008141万元,2009180 万元,比前一年增加27.65 %,到2010达到187万元,比前一年增加 3.9 %,确保了我镇中小学学校的有序运转,确保教师工资的足额兑现和学校校容校貌的彻底改善,现在在教师再不用担心工资问题,人人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常规教学中,使我镇的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六)学校安全管理

长期以来,我们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牢固树立“学校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做到学校安全工作的安全意识,做到学校安全工作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保证了校园平安,多年来在学校中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

1、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全方位设防。

2、狠抓落实,不留漏洞,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3、积极开展学生森林防火、交通安全、食品卫生、防疾病、师生心理健康等安全教育活动。

(七)扫盲工作 1、2010年全乡青壮年总数为2790人,青壮年人口中非文盲人数 2788,农村非文盲率达100%。近三年脱盲人数为32人,脱盲人员巩固率达100%; 2、2010年全乡6个行政村,建立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办学覆盖面达100%。培训人数543人。成人教育培训人数35人,扫盲班点6个。扫盲经费地方财政补贴1.3万元。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落实责任,狠抓“保学控辍”工作

1、依法控辍、制度控辍。乡政府充分利用宣传车、宣传单、固定标语等形式多样地开展教育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强化乡、村干部和群众教育法律、法规的意识,切实增强广大家长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观念,让社会、家长、学生明确接受义务教育是一种守法行为,使送子入学真正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成立了乡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控辍”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制,实行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承包责任,配合学校共同做好流失学生复学动员工作。乡督导检查工作组认真抓好全乡中小学控制辍学工作的专项督查工作,把“控辍”问题作为“两基”的重要工作内容,并列为“两基 ”一票否决的主要指标,督促各村支委及学校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辍学,要求各村(居)将家长送子女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纳

入村规民约。建立定期检查汇报制度。新学期开学前向家长送达由乡政府签章的《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每学期开学后,乡政府根据学校提供的未到校学生名单,将任务分解到职能部门、村的干部职工,通过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未到校的原因。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领导亲自抓,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制定奖惩办法,将控辍保学列入干部考核内容,并作为对校长、学校目标管理重点考核内容。各班主任建立学生家长情况、学生在校学习及生活备忘录等档案,健全科任教师点名制度,发现学生缺课,及时报告班主任,班主任及时与家长联系。特殊情况及时向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学校、镇、村共同配合做好动员学生复学工作。

2、实行扶贫助学降辍。多年来我镇坚持实施“希望工程”、“阳光工程”等捐资助学活动,政府干部职工带头帮扶贫困学生,对家庭确有经济困难的学生,视其情况对贫困学生给予补助,让其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

3、抓好辅差培优减辍工作。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人施教,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快进步提高,不讽刺挖苦、不歧视体罚、不以考试成绩排学生名次。科任教师根据所任班级后进生具体情况进行帮教,让其进得来,坐得下、跟得上,留得住,避免学生因学习困难而厌学、逃学、弃学。

(二)坚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镇要求各学校,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学管理,走以研兴教、以研强校之路。使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千方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质量吸引学生,留住学生。

(三)强化实验室、图书室的管理,充分发挥图书、教学仪器的作用

乡上加大了学校常规管理的督促检查力度,要求学校严格按要求开展实验教学,仪器药品及时填平补齐,配齐学校图书室,图书、教学仪器管理要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充分发挥设备、书籍效益,学校图书向学生开放并建立借阅登记制度,学生实验有实验登记和学生实验报告等。同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整合学科教学,并用于农村党员和农科技培训,要求学校开展远程教育工作进一步规范。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

为了配备一支与教育相适应的教师队伍,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不同形式的学习,认真开展好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五)因地制宜抓培训,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促进农村产业调整

今后的扫盲工作重点将由扫盲培训转移到农业科学技术的培训上来。乡上本着扶贫先扶智的理念,在新农村建设中,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作为重点,以乡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阵地,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举办果蔬栽培、养殖及沼气使用技术等实用技术培训班。请市、县科技、农技、畜牧技术人员为学员讲课,把扫盲培训与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中的重要作用。(六)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

全面排查校园及周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从加强教育入

手,在治理上下功夫,探索建立长效机制,认真整治影响校园及周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周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查处违规活动场所,清理校园周边小吃店、道路交通等隐患,给学校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三年来,组织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的集中整治5次。

(七)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

“两免一补”政策是中央对中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免课本费、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该政策的实施切实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使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确保农村贫困学生接受义务教育。

四、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为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能满足教育的发展;个别学校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个别薄弱学校;部分学科教师结构配备不合理,教师老龄化等问题。

总之,“两基”工作是常抓不懈的长期的工作,我们坚信,在各级党委、政府、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有全乡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全乡团结协作,我乡的教育一定会迈向新的征程,实现新的目标。

8.“两基”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篇八

开阳县双流镇三合村

(2009年6月)

“两基”工作是我国实行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之一,高标准、高质量地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是“两基”工作的首要目标和重要任务。为全面实现这一任务,推进素质教育,我村始终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将工作重点放在巩固、提高上,做到加强领导思想不放松、狠抓落实,使我村“两基”成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提高。现本着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两基迎国检”工作进行认真细致的自查与复查并写出了自查自评报告。

一、自然、经济状况

三合村位于双流镇东南7千米,占地面积共40多平方千米;全村常住人口总户数为1064户,总人口4172人,下辖30个村民组,土地面积5003.6亩,2008年全村共完成总产值343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487多元。

二、自查达标情况

(一)普及程度

1、入学率

小学学段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学龄女童全部入学,在校生总人数为301人。

2、辍学率

学区内辍学学生数为1人,辍学率为0.29%。

(二)教育质量

1、毕业率

毕业年级实有人数为85人,所有毕业生全部毕业,毕业率为100%,合格率呈上升趋势,所有学生全部升入初中。

2、其他

(1)、学校配备了远程教育资源、数学、自然教具箱,三至六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上升。

(2)、每学年我村都要对在第二学期期末语文、数学考试中获得第一名的学生进行50元的奖励。

(三)办学条件

1、学校概况

我村只辖一所学校—三合小学,始建于1840年,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如今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备齐全:学校占地面积649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2144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1200平方米。无危房,危房率为0,课桌配齐率3年均为100%,教学仪器配齐率均达到三类学校标准;

2、师资水平全校共有教师18人,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人数12人,占专任教师比例的70.59%,学历合格率为100%,校长1人,均经过了校长岗位培训,持证上岗率为100%。

三、“两基”整改巩固提高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两基迎国检”工作的高效实施

村、校将“两基”工作始终放在重中之重地位,并列入议事日程,成立了“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由村、校领导任组长,学校两基专干负责“两基迎国检”业务工作,每年年初、年末均召开“两基”工作会议,做到工作年初有计划、有安排,年末有检查、有总结。将“两基迎国检”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位。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明确“两基”工作的历史意义和具体操作程序,使“两基”工作成为全校性活动,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采用上级拨款和自筹资金相结合的办法,于2005年7月协调地方企业投入2万元完成了学校舞台修建,购置了复印机; 2008年5月联系中石化贵州分公司捐赠电脑44台;2009年3月协调水泥10吨给学校进行学校设施维护和体育器材安装;以上举措有效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铺路架桥。

(三)加大“两基迎国检”工作宣传力度、结合我村实际做好“三关工程”和“两免一补”工作,努力控制学生辍学。

我村与学校均加大力度面向全社会全面宣传“两基迎国检”的重大意义,使人人清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是社会、家庭和少年儿童应尽的义务。对全部入学儿童实行学籍管理,组织有关人员定期对学校在校学生数和转出、转入学生情况进行调查,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效性。

(四)认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三关”工程,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村、校,使留守儿童得以健康成长。“三关工程”实施以来,我校40多名留守儿童得到了不同形式的关爱,让每一个缺少亲情关爱的孩子得到父母般的关爱。认真把“两免一补”工作落到实处,近三年来,我学区内有800多人次接受到“两免一补”款的资助,从而保障学区内的每一个家庭的孩子不因贫困而辍学。

(五)积极开展扫盲农教工作,充分利用现代农村远程教育设备,认真开展农技培训。

我村2008年共有青壮年2211人,其中男1181人,女1030人,在辖区青壮年中,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有25人,高中及以上学历212人,初中学历有955人,小学学历824人,丧失学习能力6人,通过近三年来的培训,使38人参加了各级组织的农技校的培训学习,29人得到了提高巩固,非文盲率达99.73%。

村校结合联系镇农技站、村委配合,运用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积极开展农技培训,年累计培训农民1200多人次。让广大农民的农技水平有了提高。通过培训,我村居民黄章武掌握了养殖技术后,养殖奶牛7头,一举成为我村养殖大户。成为我村养殖产业的带头人,我村居民严文友,通过培训掌握了生猪的饲养技术后,在我村田坝村民组兴建圈舍,饲养生猪20多头,母猪10多头,蛋鸡5000多只,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通过农教工作的开展,我们让许多的农民朋友走上了致富小康路。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学校建设亟待加强。

2、学校没有综合教学楼,作为村级的中心小学,没有多媒体阶梯教室,以及改变校园环境,教学设施、办公条件、活动场所、仪器设备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五、今后工作的思路

1、继续加强“两基巩固提高”的工作力度

认真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提高认识,制定规划,不断提高我村“两基”工作的整体水平。

9.两基验收自查报告 篇九

“两基”工作是我国实行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之一,高标准、高质量地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是“两基”工作的首要目标和重要任务。为全面实现这一任务。推进素质教育,我镇始终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将工作重点放在巩固、提高上,做到加强领导思想不放松、狠抓落实,使我镇“两基”成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提高。现本着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两基迎国检”工作进行认真细致的自查与复查。

一、基本情况

红水镇位于景电二期灌区中部,地处甘、蒙两省(区),景、古、左三县(旗)交界的金三角地带,距县城60公里,是景泰县的西北门户。镇域总面积320平方公里,现有耕地7.9万亩,辖15个村,总人口26328人,其中农业人口19313人,流动暂住人口7015人;25公里辐射半径居住着7万多人,是区域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五流合一”之地,形成了这一地区的物资交流、农副产品集散、信息网络、科教文卫和休闲娱乐中心,辖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发展迅速,随着市场体系、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小城镇发展要素的集聚优势、带动优势凸显,是景电二期灌区崛起的一座新型小城镇。

近年来,我们按照“抓项目、促产业、兴城镇,重劳务、富农民、建新村”的发展思路,围绕一个中心(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把握两个大局(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推进三项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提升三大产业(商贸流通产业、草食畜牧产业、枸杞产业),走好四条路子(做优特色经济、发展项目经济、提升城镇经济、壮大劳务经济),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力打造商贸流通产业大镇、草食畜牧产业大镇、枸杞产业大镇。2010年,全镇完成工农业生产总值2.14亿元,完成招商引资426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816万元,输出劳务461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65元。辖区内现有镇直普通中学1所,农民文化技术培训学校1所,小学20所,幼儿园1所;有教师700人(含幼儿公办教师),其中,中学教师350人,小学教师350人‘学生20000人,其中,中学生人,小学生人。

二、自查达标情况

(一)普及情况

入学率:适龄儿童人口中,2008年2125人,入学2076人,入学率98.16%;2009年2270人,入学2252人,入学率99.73%;2010年2348人,入学2333人,入学率99.8%;适龄女童入学率99.8%,入学率在2008年的基础上上升1.6%;适龄少年人口,2008年1236人,入学1311人,入学率106.85%,2009年1029人,入学1117人,入学率109.62%,2010年991人,入学1015人,入学率103.26%,入学率能达国家“两基”目标。

辍学率:2008年小学辍学率为0.14%,上学年初的小学在校生1880人,学年内辍学2人,辍学率为0.22%,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初中2008年辍学率为3.22%,20010年年内辍学24人,辍学率为2.97%。适龄残疾儿童少年2008年复查入学率66.67%,2010年复查数76.9%,比2008年验收提高10.6%。

完成率:15周岁人口,2008年15周岁人口365人,(其中仍在小学的8人),已受完初等教育的346人,完成初等教育率95.84%; 17周岁人口350人(仍在初中就读的12人)已受完初中教育的283人,完成率80.86%。

(二)师资水平

小学专任教师,2008年小学93人,达任职要求的比例为94.79%。2010年小学专任教师103人,其中达任职要求比例为100%,比2008年上升5.3%,2008年初中专任教师68人,达任职要求的比例为100%,2010年初中专任教师60人,达任职要求的比例为100%。具有合格学历及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的专任教师:小学2010年103人,占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100%。2010年60人,占中学专任教师总数100%。2008年起新补充小学专任教师9人,学历合格率100%。片区以上中心小学1所,校长2人,取得岗位合证2人,合格率100%,初中1所,正、副校长2人,取得岗位合证2人,合格率100%。

(三)办学条件

小学校舍总面积9902平方米,生均校舍4.7平方米,初中校舍总面积6965平方米,生均面积9.6平方米,小学和初中普通教室、专用教室达标率均为100%,小学有危房112平方米,无D级危房。教学仪器设备:小学达标学校13所,达标率100%,初中达标学校1所,达标率100%。学校实验仪器配臵,中心完小按二类配臵,三所片区完小按三类配臵,村点校按四类配臵。学校生均图书:小学由2008年的5.8册上升为6.1册,达标率为100%。初中由2008年的11册上升为20册,达标率为100%。

(四)教育质量

全镇中小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及课时,取消了留级制度。

1、毕业生全科合格率:2008—2010年小学毕业年级学生全科合格率分别为98.85%、99.34%、99.64%、93.55%;2008—2010年初中毕业生合格率分别为86.17%、88.06%、90.10%、92.67%。

2、毕业率:2009—2010年小学分别为100%、100%、100%,初中分别为100%、100%、100%。

三年来,中小学校集体累计获县级表彰15次;个人获奖市级2人次,县级72人次。

(五)扫盲程度 1、2008年全镇青壮年总数为14695人(其中城镇592人),其中丧失学习能力人数 143人,青壮年人口中非文盲人数 14206人(其中城镇570人),农村非文盲率达97.66%,城镇非文盲率达96.77%。近三年脱盲人数为97人,脱盲人员巩固率达100%。2008年全镇15-24周岁人口总数为4714人,其中丧失学习能力人数29人,非文盲人数4685人,非文盲率达100%。

2、全镇辖15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建立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所,办学覆盖面达92%。

三、“两基”巩固提高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两基迎国检”工作的高效实施。

1、为“两基”达标验收,我镇始终把发展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此,我们调整充实“两基”机构,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顾问,镇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两基”工作领导小组。各片区中心校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同时,我镇根据省、州、县“两基”迎“国检”会议精神,明确了 “两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多次召开办公会,听取“两基”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两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镇政府多次组织召开有全乡镇和村干、中小学校长参加的“两基”迎国检动员大会和“两基”迎国检工作会议,对我镇“两基”迎国检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提出举全镇之力,扎实抓好“两基”迎“国检”工作的要求。

为强化“两基”工作提高攻坚意识,增强责任感,镇人民政府与各站、所、各中小学签订了“两基”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职责任务。实行各村、学校定期向镇政府汇报“两基”工作的制度,将工作提高效果列入对各站所及村两委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在“两基”工作中,我们还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监督、指导作用,加强过程督导。

2、充分落实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原则。农村中小学校舍修建资金的筹措,主要由县政府负责。建设用地由镇、村负责。几年来,本镇共投入19.1万元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为落实分级管理目标,镇政府负责中学和中心小学的教育教学进行监管,村委会充分实施对村级小学和教学点的监管权。

3、各部门、单位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农村学校完善办学条件。在“两基”工作备检期间,各机关单位、社会团体资助学校 2.4万元,用于完善校园设施、添臵教学设备和扶助贫困生入学。

(二)依法治教,切实抓好“保学控辍” “保学控辍”是“两基”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2008年“两基”复查合格后,我们“保学控辍”力度不减,镇政府多召开了村、校两级“保学控辍”专题会,强化对“保学控辍”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首先是加强宣传,通过宣传《义务教育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使人民群众增强依法送子女入学意识。二是明确责任。通过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 “保学控辍”工作职责。坚持“保学控辍”工作“四包六到位”,即驻村干部包村、村组干包片、校长包学校、教师包学生,并做到任务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动员工作到位、执法到位。三是建立流失生报告制。四是实行学校承诺制,减少学校因素的辍学。学校向社会承诺: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以任何借口迫使学生退学、转学,不歧视后进生,不乱收费。五是在全县实行“控辍三步走”方针,(即:第一步,学校派教师进村入户对辍学学生进行摸底调查,第二步是强制入学,由镇政府对非贫困生家长采取缴纳义务教育保证金等办法,增强学生家长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责任感,第三步是扶助贫困生入学,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减、免、缓政策。),以达到“该入学的一个不能少,已入学的一个不能走”的目标。镇政府“一把手”亲自带领干部教师深入农户家中动员适龄儿童、少年复学。对有能力供读又不愿送子女入学的,依法实行处罚。镇民政、派出所等部门主动把好各种办证和福利审批关,规劝学生返校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六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和号召全社会都来救助贫困生,保证学生不能因贫困而辍学。由于“保学控辍”措施有力,我们有效地控制了学生辍学现象。

(三)扫除剩余文盲,认真开展农业科技培训 2008年以来,我镇根据剩余青壮年文盲少、居住分散的实际,认真研究扫盲工作,采取了相应的工作措施:一是稳定成教队伍,保证成教工作的连续性,乡镇成教专干坚持三年不变更。二是做好宣传工作,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优抚军烈属,推广先进生产技术等活动中,宣传《扫盲工作条例》和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三是采取集中上课与分散辅导相结合的扫盲办法。利用农闲时间,在镇所在地的学校或片区中心校集中开办扫盲班,教育部门负责上文化课,农技部门负责讲授农技知识,实行识字、农技“共进餐”,借助学校的教学设施实行“日校办夜校,一长管两校,一师任两教”的办学方式,具体落实“一堵、二扫、三提高”的工作措施,使学习文化知识与农科技培训的有机地结合,达到让广大农民学一门技术、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目的。四是积极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和初三毕业生的劳动技能培训。我镇根据地域性、季节性和推广优良品种的需要,由农技部门通过集中传授、现场示范、分散指导等多种形式,广泛对农民开展农科技培训,因地制宜地开展了稻田养鱼、反季节蔬菜、高产农作物、水果栽培、沼气利用等多种项目的农科技培训。在城乡普遍进行生殖健康、人口与计划生育教育。三年来,全镇参加各种农科技培训达5000多人次。从而涌现出一大批种、养殖能手和示范户、专业户,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四)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2008年“两基”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教育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来,按照教育局印发的《镇远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要求》,以规范学校管理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2009年,镇中心校评定教育教学质量,不再以单个的学校为单位,而是把中心校和片区中心校与他们直接管理的所有学校作综合评定。镇中心校对全镇村校、教学点的作息时间也作了规范管理,保证学生在校时间达6小时以上。

几年来,我镇加大了学校布局调整力度,撤并了部分生源少、办学效益差的村校和教学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完小由原来的13多所降至现在的4所,辞退了所有代课教师,逐步向规模办学的目标迈进。我镇初中和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虽然已达到规定的要求,但总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我镇积极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我镇财力薄弱,为改善办学条件,我镇早已处于负债建设之中,从“两基”工作攻坚以来,各学校欠债累计已达20多万余元。

2、农村教师编制标准太低,城乡教育不公平,农村教师工作负担重。城乡教师编制标准应统一,不能再让城乡教师编制倒挂,要留一些活动的教师编制。

3、我镇小学教师学历水平低,年龄结构不合理,老化现象严重。103人中42岁以上教师有近50余人,50岁的老师有28人,面临退休(其中重病就有4人)。8年来,只补充2位年青老师。如再不逐年补充年青教师,我镇的基础教育将面临着又一个极长的恶性循环周期。

4、流动人口子女进校读书,异动随意性大,给学校“控辍保学”工作带来了困难。

5、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教学仪器要不断更新和补充,还需要不断地投入经费,由于教师编制不足,配备专职实验人员存在困难,这是今后实验教学面临的挑战。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继续加强“两基迎国检”的工作力度 认真做好“两基”开展工作,提高认识,制定规划,不断提高我镇“两基”工作的整体水平。

2、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上级部门指导下,大胆创新、深化改革,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建立教师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使大批人才可脱颖而出,为“两基”工作高效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上一篇:材料写作的心得体会下一篇:消防安全在身边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