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精选13篇)
1.明德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篇一
苏楼明德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2013.9—2018.9)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改革、创新、发展为主题,坚持遵循规律的原则,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创办“内涵深厚,发展健康,全面优质,特色鲜明,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总体目标: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实现教育现代化
三、办学思路:
秉承一个办学理念:全人教育。
突出两项工作重点:提高设施设备的利用率,优化内涵发展。开展三项基本活动:经典诵读、阳光体育和劳动服务教育。完成四项发展目标:教育教学精细化、师生评价多元化、特色建设鲜明化、校园环境园林化。
四、具体任务:
(一)学校创建
1、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创办“内涵深厚,发展健康,全面优质,特色鲜明,人民满意”的教育。实行分层管理,建立目标责任制和校务公开制,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建设和谐校园。
2、2013年通过“市级小学规范化学校”验收,迎接省义务教育均衡县验收。
3、2014年申报“省级规范化学校”。
4、2015年通过“省规范化学校”验收。
5、2016年打造幸福校园。
6、2017年申报市素质教育示范校6、2018年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教学工作
1、深入实施“幸福教育工程”和“素质教育质量效益双高”工程,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2、建立、完善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坚持客观、全面、公平、有效的原则,对教学管理中的各层面实施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绝对评价、相对评价、自我差异评价;
3、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价值观、人才观、质量观,提高对规范化教学管理的认识,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形成“围绕课堂抓质量、围绕质量抓教研、围绕教研抓提高、围绕特长抓竞赛”的学科特色建设,使实施新课程与提高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教育科研
1、以新课改为契机,坚持课题研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强化课题建设,确保每次活动都有智慧火花的碰撞,确保每次活动都有质的提升。
2、教师能根据学科特点、教育对象,在学校统筹规划下,承担相应的教育科研任务,每年都有1-2项科研成果,培养学者型、专家型教师。
3、通过深化课改实验,实施、申报市级以上课题,要求人人都有解决自己课堂问题需要的研讨课题,以课题研究带动学校整体文化建设,特别是良好教研学习术氛围的营造;加强针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校本培训;突出教师骨干力量的培养,向县市开放课题研究的研讨课,以此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四)素质教育
(五)师资建设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发生严重侵犯学生合法权益事件或其它有损教师形象的事件,师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2、注重领导班子团队建设,形成一支团结协作、奋勇拼搏、不断创新的干部队伍。
3、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力争五年内拥有3-5名泰安市学科带头人,10名县级教学能手,多名校级骨干教师。
4、建立教师终身学习制,建立教师学习档案。
(六)学校文化
(七)安全工作
2.明德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篇二
创新成果:两次荣获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
于2000年进行一期工程建设、“十五”开局之年的2001年1月1日正式上线的上海市医疗保险信息系统, 实现了全市参保人员在全市定点医疗机构自由持卡就医, 医疗费用网上实时结算。历经十年的一、二、三期工程建设, 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的三期工程建设, 使上海市建成了一套集医疗保险实时交易、业务处理、监督审核、决策支持等功能在内的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为上海医疗保险决策、管理和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为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作出了突出的科技支撑贡献。继2001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之后, 又于2007年再次以丰硕的创新成果获得此项大奖。这标志着上海市医保信息系统在“十五”高起点上线的基础上, 又在“十一五”获得突破性、跨越式的长足发展, 成为全国医保信息系统建设的当之无愧的标杆。
一、五个主要特点
(一) 规模较大, 覆盖面广
上海医保信息系统是一个集中式管理的、综合性的医保计算机系统, 是信息技术在医保领域的大规模应用。目前已和全市1300多家定点医药机构、近300家社区医保事务服务点、23家区县经办机构联网, 实现了网上实时费用结算和业务经办, 为上海1600多万参保人员提供自由就医、医疗费用实时结算、医保业务办理和信息查询等服务。
(二) 高适应性, 高可用性
上海医保信息系统能够适应复杂、异构的医院环境和各种医保制度与参保人群的需要, 并有实时就医结算不中断的高可用性。特别是通过“十一五”的三期工程建设, 建成了应用级灾备和应急系统, 形成了独创性的由主用系统、应急系统和应用级灾备系统组成的三重保障平台。在应对各种软件、硬件或灾难性故障时都能够实现快速的业务接管, 保证系统对外提供服务的连续性和高可用性。
(三) 便捷高效, “一卡”皆通
上海医保信息系统实现了社会保障卡的全面应用, 参保人持卡可在遍布全市的定点医药机构自由就医、购药, 可持卡在区县医保经办机构办理相关医保业务, 及时得到相关信息服务, 真正在上海医保领域实现了“一卡”处处皆通。
(四) 功能完善, 支撑力强
一是医保信息系统建立了医保监督和结算审核系统。能够提供对参保人员就医监管和定点医药机构监管两大类业务的支撑, 具有结算审核、日常监管和违规处理等审核监督功能, 为减少浪费和保证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及技术支撑。二是初步建成决策支持系统。能够提供统计报表及终端展示、在线分析、重点审核监督筛选、基金支付预警、结算办法辅助测评、定点医疗机构布点支持等功能, 通过对历史业务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五) 以人为本, 个性服务
上海医保信息系统建立了以电话中心、网站和触摸屏为手段的医保服务系统, 为参保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和账户查询等服务, 使参保人能方便地通过多种渠道查询到个人账户、就医及本人需要的相关医保政策等个性化需求信息。
二、注重两项建设, 夯实一个基础
上海在进行医保信息系统建设中, 十分注重医保信息化标准建设和规范建设, 夯实信息化基础。
(一) 在完善规范上下功夫
在规范建设方面, 上海市医保信息中心相继发布了《医保计算机系统中心系统与医院系统接口规范 (第四版) 》、《医保计算机系统中心系统与内设医疗机构系统接口规范 (第四版) 》、《医保计算机系统中心系统与药店系统接口规范 (第四版) 》 (以下简称“接口规范”) , 进一步规范了医保信息采集标准。同时, 根据医保管理和业务发展的需求, 先后对“接口规范”进行了十几次修订。在不断完善医保信息采集规范的基础上, 又进一步规范定点医药机构上传的信息, 拓展采集信息的内容, 从以采集费用信息为主, 发展到“费用信息实时采集, 费用明细批量上传”。
(二) 在项目库建设上下功夫
在医保信息标准建设方面, 全面开展了医保项目库的建设工作, 已经完成了医疗服务分类库、基本服务设施库、基本药品目录库、疾病分类库 (ICD10) 及手术代码库、医疗机构科室代码库的建设, 并已经正式公布, 在全市范围内的定点医药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诊疗项目和一次性材料库的建设工作正在进行中, 今年年底正式公布实施。为加强医保审核监督, 执业医师库的建设也已完成并全面实施。
在全面开展医保项目库建设的同时, 上海医保信息中心还建起了医保结算网站, 建立了医保各项目库动态更新及维护的长效机制, 以保证信息标准的有效性。
医保项目库的建设, 使医保数据和信息更为标准、规范和统一。从而为医保信息的分析和利用, 为医保管理和决策的支持, 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信息基础。
三、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的四大举措
上海医保信息中心十分注重完善制度建设,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确保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安全运行。
(一) 瞄准国际和国家标准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在制度建设和信息安全管理方面, 上海市医保信息中心根据ISO27001国际标准, 结合中心管理要求, 建立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积极参与国务院国信办关于信息安全管理标准试点工作, 并于2007年通过了国务院国信办安全管理体系试点验收。
(二) 建立“三级网络, 四级管理”体系
针对上海医保信息网络覆盖面大、联网网点多的特点, 建立了“三级网络、四级管理”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制定了《上海市医保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医保办/事务中心分册) 、 (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分册) 和 (医保事务服务点分册) 。这几个“分册”的制定, 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延伸到医院医保办、定点药店和社区的医保事务服务点。
(三) 制定应急预案, 定期组织演练
针对上海医保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业务不可中断性的特点, 制定了《上海市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应急预案》, 从组织体系、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后期处置、应急保障、监督管理等方面, 强化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并每年组织二到三次应急演练。
(四) 实行等级保护, 实施专业安全测评
按照国家有关部门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的要求, 对上海医保信息系统进行定级和保护工作。请市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对上海医保信息系统进行全面安全测评, 并按照等级保护三级的要求, 对部分系统进行完善和改造。
四、卓然成效
(一) 运行效率
1.日均完成业务交易量80万笔以上。上海医保信息系统已稳定运行10年, 特别是2006年6月三期工程建成三重保障平台并投入运行后, 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在全市1600多万参保人员、1300多家医药机构的联网结算中, 实现了总体平稳运行。高峰时段每分钟业务交易量达10000笔以上, 日平均交易量达80多万笔, 高峰日交易量达到120万笔, 年通过网上结算医疗费用300多亿元。实现了社会保障卡在上海医保领域的全面应用和“一卡通”。
2.日均办理医保业务18000人次。上海医保信息系统建立了遍及全市的医保服务网络体系, 为参保人就医、业务经办、信息查询等提供全面服务, 平均每天通过事务中心和医保事务服务点来办理相关业务的达18000人次。
3.日均接待电话咨询3700人次。上海医保信息系统电话中心的咨询服务高效而温馨, 多年来咨询医保事务的人数一直居高不下。
4.年追回医保基金3000多万元。通过建立监督审核系统, 对医院和参保人的违规行为进行重点审核监督, 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保障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
5.助力决策和管理。医保决策支持系统提高了医保决策和管理水平, 在医保制度实施和政策出台时, 进行政策测算和评估, 对基金风险进行分析和预警, 发挥了降低基金风险、保障基金平衡的重要作用。
6.高可用性的示范。作为特大城市高可用性实时系统的保障平台, 不仅从技术上提供了保障业务连续性的整体解决方案, 还为类似大型联机实时交易系统如何保障高可用性提供了示范。
(二) 创新成果
上海医保信息系统建设在技术创新上取得的成效卓然, 多项技术处于先进水平。主要创新技术包括:
1.提出了面向复杂异构环境的医保费用实时结算级联式架构, 实现了各医疗机构异构平台与医保中心的平滑连接, 保证了高峰时段对大批量交易业务处理的实时响应时间在1秒之内的达到99.99%以上。
2.创造性地建立起历史关联性交易的软件类故障应急处置系统, 有效地解决了软件类故障问题, 实现了系统的快速切换。
3.提出的多层次模块化容灾解决方案, 创造性地建立了一个多层次结构化的容灾系统。
4.形成了独创的由主用系统、应急系统、灾备系统组成的高可用保障平台, 在应对各种软件、硬件或灾难性故障时都能够实现快速的业务接管。
5.首次提出基于真实数据回放的高仿真模拟测试技术, 能够真实重现生产系统运行轨迹, 破解了测试中模拟真实环境的难题。
6.融合动态分区和集群技术的动态集群资源优化组合技术, 在确保系统可靠性和性能不下降的同时, 还能够最大化地利用资源。
3.明德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篇三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五年制高职教学团队构建
一、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师专业化包括宏观角度上的教师职业专业化和微观角度上的教师个体专业化。即教师专业化既是教师这一群体为争取实现教师这一职业达到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这个过程强调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的提升,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要求;教师专业化也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逐步提高走向专业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关注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升,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要求。因此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指学校的引导、激励下,教师专业性的提高过程。
五年制高职自1985年试办以来,规模逐渐扩大,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年制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技术应用性人才”,“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办好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几点意见》认为五年制高职院校教师应“既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逐步形成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师一专多能”,这对五年制高职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五年制高职教师既要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又要有较高的职业技能,既是教育专家又是职业专家。从实践情况来看,五年制高职校主要是由原中职校升格组建而成,经过近年的发展,各方面的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从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来看,还不平衡,需要进一步发展才能全面适应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五年制高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基础
2007年,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确保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遴选10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作为重点建设团队,并成为全国教学团队的示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又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形成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因此加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是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而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离不开教师的发展,教师作为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的执行者和教学团队的核心成员,其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关系教学团队是否优秀。
“团队”一词就概念而言,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斯蒂芬罗宾斯2003年在《组织行为精要中提出的概念:“团队是指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有着不同角色定位的人所组成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成员有着共同的价值理念,互相信任、分享信息、共同成长。”而一般理解教学是教师、学生的共同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觉的、积极的认知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所以教学团队可以理解为是为教学组成的团队,是由某一专业(群)或者某一课程的教师组成,根据合理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特长等构成,目标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并且共同承担责任的教师基层教学组织。五年制高职生源与中职相同,要求与高职相同,五年制高职教师要具备中、高职教师的能力特点,所以五年制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能力是教学能力、教育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五年制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现出新任教师-初任教师-胜任教师-能任教师四个必要阶段。从新教师到合格的初任教师;从合格的初任教师到全面具备教育、教学、科研、技能等各多种能力,成为胜任的五年制高职教师;从胜任教师到在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专家或名师,成为能任教师。五年制高职教学团队建设应体现五年制高职特色,由专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教师为主体,包括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等双师型专业教师;同时还应引入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加入,包括行业企业管理专家、技术能手等。
三、优秀教学团队是五年制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
优秀教学团队是以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由相互承担责任的教师构成的共同体。教学团队有相对稳定的教学任务和方向,团队教师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价值取向,教学团队成为教师交流的平台和合作的舞台。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来源的差异性较大,教师的个体的又在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风格等诸方面存在局限性,因此通过教学团队平台进行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通过青年教师成长营、各级各类培训活动体现的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的提升;通过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案例研讨为主要活动实践体现的校本研究,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通过师徒结对、技能大赛团队、信息化大赛团队、五课教研团队、两课评比团队等体现的同伴互助,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提升;通过教学研讨、教学开放周、五课两评实践活动等体现的群团反思,促进教师互助提升。
四、构建优秀教学团队,促进五年制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
1.培养专业带头人提升优秀教学团队整体专业化水平
一个优秀的团队必须有一个高水平的团队带头人,才能不断推动团队建设水平。因此,五年制高职校在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首先,要选拔优秀的教学团队带头人。作为优秀教学团队的带头人应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修养和专业实践能力,还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善于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带动团队成员整体能力的提升。其次,建立和完善团队带头人培养机制。高职校应在骨干教师中选拔优秀教师进行团队后备带头人培养,通过学习培训、比赛提升、重点支持,培养优秀教学团队的带头人。第三,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团队带头人负责制。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应带领团队成员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研究、各类大赛等方面创造成绩。团队带头人应有成员选择权、团队运营管理权,还应在职称评审、经费保障、评优评先等方面享有优先权。
2、 建立不同类别的优秀教学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全面发展
根据教学改革、课程要求等专业建设需要,组建各种教学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按照专业或课程组建设置若干专业教研室,作为直接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基层组织;根据技能比赛需要,选择骨干专业教师组建各专业技能大赛参赛和指导团队,通过技能大赛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提升;根据信息化大赛需要,组建信息化团队,通过训练、比赛,推动学校信息化水平。通过各类团队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从而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 加强优秀教学团队制度建设,保证团队可持续发展
建立明确的管理制度,使团队管理有章可循,这对团队目标的实现起推动作用。五年制高职团队建设时要按照制度,控制规规模和结构。实现学科合理、年龄搭配、优势互补、团队意识、正向激励。优秀教学团队应该是能带好一批年青人,团结凝聚一批学术骨干,建设一支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队伍,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同时,降低完成教师专业化发展所花的时间和成本,保证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平浅论高校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 J 辽宁教育研究 2007(6)
2. 要漫高等院校优秀教学团队的构建模式研究 J 科教文汇 2008(8)
3. 马延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 J 中国高等教育2007
作者介绍:史金虎,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旅游商贸分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研究、物流管理
课题编号:来源: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主持人 史金虎 编号 D/2013/03/021
4.学前教育五年建设规划 篇四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基础教育的发展要求,结合《西安思源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文件精神,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园双语教学和早教中心的优秀师资,发挥学前教育专业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的作用,特制定本规划。
一、专业建设基础与现状分析
(一)社会需求与国家政策研究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规定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据专家估算,未来每年平均新增的小孩规模预计将在250万人左右,伴随着新生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房屋、教育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与消费将成倍增加。到2021年将达到基础教育入学需求的最顶峰。由此可见,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将会越来越旺盛。
2010年中共中央发布12号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第二部分,第三章第五条中提出:“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国务院发布41号文---《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地位”,以“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大政府投入,大力发展公办幼
儿园,同时以“合理用地、减免税费、以奖带补”等形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城镇小区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配套幼儿园,地方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门资金,努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以“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依法落实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以“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各省要“统筹规划,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在《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指导下,各省相继出台规划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规定了每年新建、改建幼儿园的数量;每年幼儿教师、园长培养数量以及学前三年毛入学率等目标任务。
通过对以上文件政策的分析,我们发现,一方面国家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学前教育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二)专业建设现状
文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是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专业,于2016年开始正式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45人。在此之前,我校已于2011年开办本科层次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方向)专业,2012年开办本科层次英语(学前教育方向)专业,2014年开办本科层次教育学(学前教育方向)专业,2011年开办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科。各专业学前教育方向已累计招生641人。四年来,各专业学前教育本科方向的办学积累,为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形成了“1+2+1”的人才培养机制
学前教育专业在现有专业方向培养的基础上,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提升教科研
水平为标准,逐步形成了“1+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1年学科素质教育,2年专业技能培养,1年职业能力训练。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通过教育见习、实习等各种实践活动来培养能够胜任幼儿园、早教中心教学与保育管理等工作,并能在儿童文化产业领域从事教育教学、保育服务等相关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
2.建立了一支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文学院教育系下设教育学和学前教育两个教研室,现有专兼职教师共25人。其中,专职教师10人,全部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副教授1名,讲师5名,助教4名,年龄分布在25-40岁之间,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兼职教师15人,均来自于幼儿园、早教中心等一线教学与管理岗位,具有丰富的幼儿园、早教中心实践教学经验和管理实践,对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贡献突出。
3.逐渐建成较为稳固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目前,学前教育已建成专业资料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数码钢琴房、舞蹈教室、画室等校内实践教学场所,为学生的专业教学与艺术技能培养提供了必要条件。
另外,2015年教育学专业利用省教育厅民办专项资金申请建立的“教育技能实训中心”已经完成前期调研论证,材料撰写工作,已经提交学校并审核通过,预计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分批次建成幼儿园模拟教室、蒙氏实训室、微格教室、儿童感觉统合实训室、幼儿手工制作实训室等专业实训室,充分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校内实训条件。
学前教育专业已建成5个稳定的校外顶岗实习与就业基地,包括
2家国际早教中心、2所幼儿园教育集团、1个儿童文化产业企业;建立了1个订单联合培养基地,定向于培养幼儿园体育教师。意向订单联合培养基地2个,分别定向于培养幼儿园双语教师、早教中心师资。
(三)“十三五”期间亟待突破的主要问题
1.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夯实办学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隶属于教育系,教育系现有专职教师10人,具有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背景的老师3人,远远不能满足逐年增加的学生数量;其次,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有幼儿园一线工作经验的老师仅有2人,不利于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在“十三五”规划期间,需要引进或培养一定数量的高职称教师、通过实践锻炼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等,以增加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
2.加强“内涵建设”,狠抓质量工程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定位于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如何凸显人才培养的“应用性”?我们首先对学生就业的初始岗位进行分析,基于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过程,分析其岗位职业能力,然后再着重对学生进行这些职业能力培养。那么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如何进行课程改革,监控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将是“十三五”期间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3.建设专业教学成果,提升专业社会影响力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成果尚无,教师们的科研水平有所提升,科研成果还不丰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主持参与的省级科研项目有2项,校级项目有3项,公开发表的学术期刊有15篇左右。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尚未建立起来。因此,在“十三五”建设
期间,需要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省级大赛、建立校级精品课程、参与厅部级课题研究、发表优质学术论文、建设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等多种途径来获取专业办学成果,通过社会服务等形式,提升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4.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开展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项目
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专业认知实习、保育员实习、教育见习、专周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六个项目,由于该专业学生数量众多,幼儿园、早教中心单次容纳学生实习、见习的人数有限,导致部分实践环节无法按预期正常开展。其次,现开展的校企合作项目,还仅停留在安臵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因此,“十三五”规划期间,需要从数量上进一步充实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从“订单联合培养、课程与教材建设、联合开展科学研究”等方面入手,拓宽校企合作的深度。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文件精神指导下,根据西安思源学院及文学院“十三五”整体发展规划,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创新;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课程群建设为主线,探索新的学前教育类人才培养模式,立足西安,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深化校企合作,规范各项管理,全面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能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主线,以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主要内容,经过5年时间的努力,将本专业办成适应社会需求,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既定目标,具有一定专业特色,预期就业率达到98%,在全省同类专业建设中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应用型本科专业。
三、专业建设内容与措施
(一)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建设内容
结合市场需求,与时俱进,广泛开展专业调研工作,修订和完善2017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开拓创新,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精确定位学生初始就业岗位,分析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牢牢把握人才培养规格,实行“1+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1年学科素质教育,2年专业技能学习,1年职业能力培养。
2.建设措施
(1)广泛开展专业调研工作,修订完善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 我们将组织教研室老师深入幼儿园、早教机构,广泛开展专业调研工作,了解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初始就业岗位、职业素质与能力要求、职业资格需求等;再对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有一定办学特色的兄弟院校开展调研,了解其人才培养方案、校内实训条件、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等内容;最后组织对毕业生和在校生进行调研,了解学生对专业课程设臵、实践教学安排、初始就业岗位职业技能等内容的宝贵意见。通过三个层次的专业调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将专业调研报告提交由专职教师和幼儿园、早教中心的教学与管理人员组建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讨论、分析,作为修订和完善2017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
(2)开展深度校企合作,试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幼儿园、早教中心的个性化人才需求,与之建立“订单联合培养”关系,由幼儿教育集团、早教集团分别冠名,组建订单联合培养实验班。深入实施与陕西省民办幼儿园联盟签署的“幼儿园体育教师”联合培养项目,个性化设计“幼儿园体育教师”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行“1+2+1”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核心技巧过硬的高素质应用型幼儿园体育教师人才。
(二)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内容
在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学前教育专业专职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学历学位和职称等级,增加教师的“双师素质”,提高教师的整体科研实力,积极申报学院、省市级教研课题,鼓励教职工参与专业教学研究工作,出研究成果。到2020年至少再引进15名新教师,建成高、中、初级职称相结合,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争取成功申报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2.建设措施
(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从数量上、质量上充实专职教师队伍 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坚持“实用、相近、高层次、宁缺勿滥”的原则,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计划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增加对985、211院校和省外重点高校的人才引进比例,引进具有博
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职教师3人,招聘学前教育专业优秀研究生8人,引进具有幼儿园、早教中心工作经验的教师4人;外聘幼儿园、早教中心的实践教学能手担任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聘请具有社会知名度的教授、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使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学历层次稳步提高,学缘结构不断改善,保持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
(2)着力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加强“双师素质”养成教育 为提升教师学历层次,通过交大帮扶的政策,鼓励教师进入交大攻读博士学位,或通过文学院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支持教师去泰国攻读博士学位。利用寒暑假派遣教师参加行业生产实践锻炼,获取幼儿园或早教中心的一线教学经验,加强“双师素质”培养。根据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开展教师的国内培训、进修和业务交流活动,了解最新学术和教学动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充分践行“传帮带”模式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建立教学科研奖励制度,激励教师提高科研水平。
(三)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
1.建设内容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整合课程资源,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凸显课程的应用性特征,力争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建成三门校级精品课程,两门“翻转课堂”示范课程。每门课程建立完整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建立相应的试题库,不断丰富课程资源。规范教材选用程序,鼓励自编教材、讲义和实训指导手册。
2.建设措施
(1)整合课程资源,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将牢牢把握学生的初始就业岗位及职业能力要求,重点分析幼儿园教师、早教老师的工作过程,将课程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选取与整合,凸显课程的应用性特征。根据初始就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撰写出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要求建立相应的试题库,使课程与幼儿园、早教中心的实际情况高度吻合,使学生的学习情境与真实的工作情境高度吻合,缩短学生就业适应期。落实校级精品课程的责任人,形成监督机制,提高教师对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将操作性强、师资力量相对较强的专业课程重点打造,争取成为“翻转课堂”的示范课程。
(2)严格教材选用,鼓励自编教材
继续加强教材选用工作,规范选用程序,首选教育部规划教材,积极采用教育部推荐的、高教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或者全国重点大学编著并适合本专业教学实际的教材。鼓励专业教师自编高水平教材或讲义、实训指导手册,努力建设有自己特色的专业课程系列教材,在“十三五”期间,计划自编1部校本教材。
(四)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学习体验
1.建设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需求。我们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微课、穆课、翻转课堂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突出能力培养,重视实践教学,形成优良的学风、教风,建立健全的
教学管理机制。
2.建设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课程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将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灵活采用讲授、角色扮演、情境模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教学。要求专职教师每年确定一门教改课程,广泛采用任务驱动法,灵活运用“微课、穆课、翻转课堂”等先进教学手段,将幼儿园、早教中心的真实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的实践效果。
(2)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生初始就业岗位及职业能力要求,构建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分阶段、分任务落实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学校集中安排认知实习、保育员实习、教育见习、专周实训、顶岗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结合学生自主的社会实践锻炼,将教学竞赛融入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运行
为保障教学质量,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规定制度,完善教学运行、教学监控、教学评估体系。坚持教师之间的互听、互评,定期召开教学法研讨会,随时掌握教师教学动态,及时调整、修正教学计划。
(五)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1.建设内容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建有专业资料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数码钢琴房、舞蹈教室、画室等校内实践教学场所,但由于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现有的数码钢琴房、舞蹈教室和画室已不能满足教学使用要求。因此,计划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再建2间数码钢琴房、2个舞蹈教室、2个画室。进一步落实省教育厅民办专项资金申请建立的“教育技能实训中心”建设项目,在“十三五”期间,分批次建成幼儿园模拟教室、蒙氏实训室、微格教室、儿童感觉统合实训室、幼儿手工制作实训室等专业实训室,以充分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校内实训条件。
学前教育专业已建成5个稳定的校外顶岗实习与就业基地,包括2家国际早教中心、2所幼儿园教育集团、1个儿童文化产业企业;建立了1个订单联合培养基地,定向于培养幼儿园体育教师。但由于幼儿园、早教中心单次容纳学生实习人数有限,现有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不能全部一次性安臵学生实习。因此,“十三五”期间,学前教育专业将再拓展5-8家幼儿园和早教中心,建立3-4家订单联合培养基地。
2.建设措施
(1)稳步推进校内实训室建设进度
2016年到2017年在现有的设备条件基础上,对数码钢琴房、舞蹈教室、画室进行改造,配臵更为先进的设备。
2017年底,分别新增扩建2间数码钢琴房、2间舞蹈教室、2间画室,并投入使用。
2018年底,建成2间幼儿园模拟教室、2间微格教室、1间蒙氏教室。
2019年底,建成1间儿童感觉统合实训室、1间幼儿手工制作实训室。
至2020年,各专业实训室运行正常,实验室管理制度完善,功能得到最大化体现,在保障校内实训需求的前提下,开展社会服务项目,扩大校内实训室的社会影响力。
(2)拓展校外实习与就业基地,开展深度合作
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与现有校外实习与就业基地的合作,巩固校企合作关系,建立完善的顶岗实习管理机制和订单联合培养机制,在订单培养、课程建设、技术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开展深度合作。
另一方面,在数量上,再拓展5-8家幼儿园和早教中心,建立3-4家订单联合培养基地,以保障学生实习、就业需求。
(六)学生能力提升与第二课堂
1.建设内容。
继续开展能力工程,校内安排各种能力提升活动,除学校常规的活动外,还需要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活动,一切以能力提升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参与校内外竞赛,用竞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升学生自信心和专业的影响力。“行知社”作为教育学专业社团,组织了多次教学技能竞赛和教育沙龙,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注重学生的教学组织能力、人文素质综合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营造自觉、宽松的育人环境,营造良好的专业学习和实践活动氛围。
2.建设措施。
完善和实施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工程,将能力提升和学生日常考核相结合,积极参加创新文化节及各类活动,树立榜样,鼓励先进。教
育系组织各类专业竞赛,把竞赛和课程教学内容相联系,形成常规性的比赛机制。如:玩教具设计与制作大赛、英语演讲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儿童故事讲述大赛、说课比赛等。教育系“行知社”制定工作计划,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组织课下活动,形成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
四、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我校目前总体按照学科群建设的规划思路发展,这一政策正确且稳定。学前教育专业属于教育学学科群,归文学院统一协调管理,文学院管理者经验丰富,把关能力强,贯彻执行力更强。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2015年全院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特别是教学管理方面的工作,文学院在全校考核中名列前茅。因此,学院管理层能够保障专业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扎实稳步地推进各项工作。
(二)经费保障
学校前期在专业建设中已经投入经费建立了四个校内实训室,对于未来专业建设方面学校也有充足的经费保障。目前陕西省教育厅每年业划拨一定数量的民办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学校的师资培养与实训室建设,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血液。从学校到学院都能保障建设经费的合理支出,做到专款专用。
(三)教学运动质量保障
教育系自成立以来一直运行良好,各项管理制度健全,计划、执行、总结等工作流程严格分明,没有发生任何一起教学事故。定期开展教研室主任例会工作,实行教研室工作汇报制度;建立教育教学督导制度,坚持监督与指导并重,做到有章可循。加强奖励激励机制建
5.明德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篇五
近年来,我校从多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明确了学校办学方向和办学理念,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学校“三风”,学校的教风、学风和校风有了明显改善,为了使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更上一层楼,特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如下:
一、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1、努力实现以公民基本道德纲要为主要内容的师生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的较大提高,努力加强学校办学理念的外朔与内化,有具有本校特色的核心。
2、实现以内容健康、富有生机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形成优良的育人环境。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核心。
1、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校园活动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2、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加强“三风”与校训建设、努力实现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
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核心内容的外朔和内化工作。
1、在理念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和建设校训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
2、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的建设。
(二)校园文化建设本着整体规划,明确目标,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原则。
四、主要内容。
(一)制度文化建设系列
1、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负责的管理结构。各部门协同配合,积极参与。
2、健全完善学校各项制度,实行制度化管理。加强管理队伍建设,落实岗位责任制,实施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3、改善和加强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将工作经费落实到位,保障校园文化建设顺利进行。
(二)、精神文化建设系列。
1、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落实《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守则》。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规范学生行为,形成良好习惯。
3、开展丰富的兴趣小组活动,注重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培养。
4、加强师德教育,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树立法规意识、质量意识。
5、注重班级文化建设,抓好班风和少先队活动,营造良好班风,以班风促学风。
(三)、活动文化建设系列。
1、加强生命教育,树立“珍爱生命,感恩关怀”观念,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执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学生会熟练做早操、眼保健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公共、个人卫生习惯,积极防控急慢性传染病,学会照顾自己,减轻父母、老师以及社会负担。
2、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师生文明意识,提高文明修养。
3、发挥校内外教育的基本作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感恩教育深入到每一个家庭,延伸至对社会的服务,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素养。
4、对学生进行遵守学校校规校纪教育、公民道德教育、诚信教育,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诚实守信观念。
5、利用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如五一、十一、八
一、等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时事和国防等系列主题教育,忆苦思甜,从而萌生对党和祖国的感激之情。
四、物质文化建设系列。
1、把握校园文化建设“以人为本”主题,分期完成学校主要硬件建设与维修。
2、对校园内活动场所以及绿化区的管理实施承包责任制,并开展评比活动,努力创造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爱护学校公共财物的品质。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感恩学校,回报社会。
3、加强室文化建设,注重实用功能和人文蕴涵。开展办公室、教室布臵评比,完成学校陈列室的美化。
4、宣传用字规范。制作统一的校园标识,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规范、引领学生言行。
5、积极开展学校、社区、家庭文化共建活动,营造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感恩教育的大环境.五、建设规划
2008—2009学
校园净化、亮化、美化建设。
2009—2010学
1、着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2、抓好“三风一训”建设。
2010—2011学
1、抓好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2、校园绿化、室内外布臵。
2011—2012学
1、抓好校园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
2、教师为人师表,学生言谈举止文明,形成刻苦求学,积极进取的学校风貌。
3、校园文化活动优质高致,学生能自主开展各项主题文化活动。
依洛拉达乡中心校
6.明德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篇六
提升教育质量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2010年9月,我校参加了山西省“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实验项目——校园文化建设实验,历时两年,此课题实施现即将结束。两年来,在省、县教科室的指导下,学校课题领导小组与全校师生同心协力,积极投入到课题实施之中,立足学校发展,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构建和谐校园,推动了学校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一、课题实施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山西省“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实验项目整体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各明德校:以“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项目为龙头,规范学校管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提升校长的管理能力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明德小学教学质量,从而带动农村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实验”是该项目两个实验的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的目的、意义
努力构建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既充满生机活力、又有深厚底蕴和鲜明特色的和谐的校园文化,使“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这一理念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追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
1、学生积极向上,教职工团体意识增强,敬业精神增强,使全体师生形成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形成一套能够适应学校教职工需要的科学的激励机制,这个机制能够有机地实现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的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结合,奖励激励与情感激励的结合。
3、校园以规划、景观、环境等种种物质形态展现的和谐文化,构成一个完美的和谐整体。
三、本课题实施的主要内容与思路
此课题实施的主要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使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共同设
计、参与、规划,充分发挥师生的能动性,体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感受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强大魅力,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内容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和积累的外在的、以物化形式存在的一种文化,它是和谐校园文化的前提和条件,是和谐校园文化水平的外在标志。根据学校实际,以校园规划发展为契机,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1、抓住学校划转,开展校训、校歌、校徽征集,挖掘师生的创造力,凝聚全体师生,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2、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树立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精心打造“人文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使校园以规划、景观、环境等种种形态展现的和谐文化,构成一个完美的和谐整体。
(二)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包括办学理念、校风、校训、师德建设等内容。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统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校风、校训是师生员工经过长期努力而积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与追求,是学校文化的精髓与灵魂。
四、课题实施实施过程
在课题实施的初级阶段,我们首先查阅、搜集了国内外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此课题实施现状。通过开展问卷调查、访谈等不同形式,了解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需求,了解师生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根据发展需要,设计具体实施方案,按照学校课题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实施策略,以使课题实施达到最佳效果。
1、开展新校规,校训、校歌、校徽的征集活动,引导大家参与到新的校风校貌建设中来。
2、以学习为突破口,创建学习型组织,构建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以学习为突破口,从“实现自我超越、建立共同愿景”,积极营造有利于组织学习、催人奋进的文化氛围;营造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享生命体验的教育氛围;营造能激发重塑自我、超越自我的环境氛围。
通过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努力构建教师的精神文化,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广泛的阅读,深入的实践,系统的思考,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改变了教师的心智,提升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境界更高了,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更强了,学校关系更和谐了。
3、加强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体现在班集建设之中。
新的校园环境,燃起了人们新的希望。在班集建设,教师们紧紧抓住着大好时机,开展了新班风的创建活动。具有文化特色文明示范班、行为规范示范班等,不断涌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之风在校园里蓬蓬勃勃发展起来。
4、将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将艺术教育融于学校各项工作是我校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活动促发展,每年我校的“六一”儿童节学生参与率达90%以上,庆新年联欢等都进行文艺汇演、书法比赛等艺术活动。
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艺术活动和竞赛中取得了累累硕果。在全县党庆等演讲比赛中,我校的演讲队获得了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在学校浓厚的艺术教育氛围中,孩子们尽展才华、尽情发挥,放飞自己的梦想。学生学习艺术,不仅接受了艺术熏陶,有了艺术追求,而且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爱,懂得了发愤的人生意义。
六、课题实施成果
随着“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的实施”课题的深入推进,学校呈现出蓬蓬勃勃的新气象。课题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果:
(一)新规章制度的完善和分层设标、分层评价方案的确立,充分发挥了老师们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将学校的制度建设与教师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融合在一起,体现了以人为本,共建和谐的理念,将学校的管理变成教师的自我管理。制度文化建设初步漳显出民主、自我的管理效果,为和谐校园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二)学校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即形成诚实守信、团结和睦、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良好校园风尚,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内化为师生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三)新的班风、校风逐步形成,全体师生精神饱满,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师撰写的论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实施》;《抓住契机进行德育教育》等论文分别荣获市一等奖;有15篇论文分别荣获区级以上二、三等奖;
七、收获与思索:
在课题实施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师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共享构建和谐校园的强大魅力,促进了师生的和谐发展,铸就了扎实的校风,增强了学校内功,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推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赞誉。
通过课题实施,我们深刻体会到,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动力,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品味的具体体现,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渗透力和震撼力。它可以调节和激励师生的思想行为,陶冶其情操,净化其心灵,能培养和激发师生员工的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能促进师生员工的自我完善、自我管理和自我超越;促进师生综合素质的自我提高。最为重要的是能使每一位师生员工由单位个体意识转变成为集体单位意识,建立共同愿景,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可以说,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诸多要素中,人是最核心的要素,忽视人这一要素,校园文化建设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每一所学校校园文化都是这个学校历史的结晶,我们在历史传承中不断的创新,在日益丰富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完善我们美丽的人生。
八、不足与实施方向
1、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实施还不够深入,不够系统。离精心打造的“人文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需要踏下心来,组织老师深入研讨,在教育教学中更好体现教学美的价值与创造,体现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精髓,构建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物化的显现校园文化标志还有待进一步建设。
7.明德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篇七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硬件环境建设;软件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3-0064-03
引言
如今,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基础教育水平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辽宁省沈阳市也紧跟世界发展形势,不断加大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投入。本文正是基于2003年沈阳市中小学完成“校校通”工程、2010年完成“班班通”项目建设的背景下,以沈阳市铁西区中小学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发展。
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将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教学设备联成网络,配备必要的软件系统,形成集多媒体教学、网上信息发布、网上教学与信息交流、信息化办公系统等为一体的校园信息系统,称之为“数字化校园”。
通过近年对基层学校的调研,以及为迎接辽宁省创建基础教育强区建设检查而对基层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铁西区中小学目前的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应提高的方面如下。
一、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
硬件环境建设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没有硬件基础,谈不到软件建设和资源建设。硬件环境建设主要包括PC、服务器、网络,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等硬件。
近几年,铁西区中小学的信息化硬件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购买了很多联想、方正等品牌计算机,EPSON、奥图码等品牌的投影机等教育教学设备来装备计算机网络机房、班级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等场所。2010年铁西区统一招标采购了H3C的S5120系列网络交换机,进一步提升了部分学校的网络出口数据交换速率和对IPv6下一代国际互联网通信协议的支持。2011年,先后以各种方式招标采购了150余套交互式教学系统用于装备中小学班级教室,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善。然而,在硬件环境更具体的某些方面,铁西区仍需加强。
1.PC机
个别学校依然在使用2005年左右采购主流配置的计算机进行课堂教学,而将应该配备给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用的计算机挪为教师办公使用。根据摩尔定律,处理器速度每18个月翻一番,硬件性能发展极其迅速,伴随而来的是软件系统也急剧地发展从而对硬件提出更高的要求。[1]计算机软硬件的协同发展,加速了软硬件的更新速度。从Office 97到Office 2013,软件功能越来越强,但能够流畅运行Office 97的计算机已经不能流畅运行Office 2013了,类似例子举不胜举,未必是计算机损坏至不能使用的程度,才需要将之淘汰,而是当这些早期配置的计算机不能满足当前教育教学要求时,它们就达到了其使用年限,需要更新。所以,一方面应该杜绝将高配置学生用计算机挪为教师使用,而影响正常的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另一方面也应该为教师办公配备能够完成办公需求性能适当的计算机。铁西区在2009年前存在这种问题学校的比例很高,近年来随着流行配置计算机的增添,目前存在这种问题的学校变为个别现象,但就笔者了解,这种现象在全国范围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还是存在的,而且越落后的地区就越严重。
2.服务器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在基层学校,拥有两台良好配置服务器的学校约占学校总数的50%;拥有三台服务器的学校比例约为16%;拥有三台以上服务器的学校比例约为4%。中小学一般学籍系统要使用1台服务器,教学资源和校园网站要使用1台服务器,初中学校必须还有1台毕业考试专用服务器,因此中小学服务器装备数量还十分不足。具体情况,高中好于初中,初中好于小学。网络服务器作为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中的关键硬件设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保证其CPU速度、高速缓存、内存容量、硬盘容量、是否具有Raid和支持热插拔等特性。这些服务器的用途,将在软件环境建设中做说明。
3.网络存储
目前教育系统的教学资源有很多音视频、动画类的教学资源,需要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比如优秀课堂教学实录就需要很多空间。但是,中小学校现有的存储空间捉襟见肘,众所周知存储的发展速度是“存储密度每12个月翻一番”,每天互联网上都有1EB的数据被创建,这相当于2.5亿张DVD的容量,大型数据中心的存储单位已经使用ZB,正在向YB迈进。[2]我们目前中小学的数据量没有那么高,但是93%比例的中小学还没有网络存储,拥有的也都在10TB以下级别,这和当前单盘容量能够达到3TB是不相称的,和教师对存储空间的极大需求也是不相称的。
4.交换机
光纤速度每9个月翻一番,而成本会降低一半。[3]随着万兆网络技术应用的普及,沈阳市教育网的出口速度和内部骨干网的交换速度在可预见的未来也将有大的变化。但就目前而言,虽然铁西区一定比重的学校在2010年更换了更好的核心交换机,但约有28%比例的学校依然使用2003年建立沈阳教育城域网时标配的交换机,这些交换机的交换性能与当今网络发展的状况相比显然有些落后;在管理方式上,也没有支持当今主流交换机所支持的可基于Console口、基于Web页面及Telnet 远程登录的管理方式;在管理能力方面,还欠缺实时监控、流量管理、QoS等功能。在可预见的未来,它们将被更换下来。与此同时,很多中小学的骨干网依然使用100Mbps的技术和连接线,它们也将逐渐更换成1000Mbps的连接。
5.多媒体投影教学系统、交互式教学系统等辅助教学设备endprint
铁西区2010年已经完成“班班通”项目建设,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系统、交互式书写屏系统也装备了很多,个别学校实现了班班配备,但全区整体上,装配比例依然有限,不足教室总数5%。交互式教学系统经过十多年飞速的发展,目前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然而就目前国内外形势发展和软硬件提升状况,交互式教学系统的装备量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同时,与多媒体教学系统配套使用的一些设备目前应用也较少,比如无线手写板、抢答器、USB接口的视频展台,以及当前比较热门的电子书包等辅助教学设备,铁西区没有批量装备,沈阳市其他区县情况也基本一致,这些设备近年发展得很迅速,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大量配备。当然由于笔记本和平板电脑性能的强劲,终将会代替无线手写板和抢答器,而且它也可以胜任电子书包的工作。
二、软件平台建设
铁西区大多数学校的校园网站都经历了由静态网站向动态网站的发展,有很多学校的校园网站做得还非常有特色,内容也很丰富,比如腾飞小学、31中学、四中等学校的校园网站。很多学校的数字图书馆做得也非常好,比如36中学,拥有12万册电子图书,宁官学校拥有38万册电子图书。在教学资源的存储上大多采用FTP服务器存储的方式,拥有1TB以上教学资源的学校也很多。但在软件平台建设方面还有以下方面需要进一步发展。
1.校园网站
校园网站的作用是校园信息发布,以校内信息发布为主,校外信息为辅。信息内容既包括针对校内人员浏览的通知通报、学校教学活动、学生参加各种比赛的情况、教师参加校内和区内等教学比赛的情况、学校规章制度,也包括针对校外访问者发布的展示学校风采、树立学校形象、扩大学校影响力的学校校园信息。
在此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部分学校的信息不能及时发布和更新,使得校园网站成为为了迎接上级部门检查的“花瓶”,不能确实发挥校园网站的作用。
2.FTP服务器
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度的提高,每位学科教师的电子资料、工作文档都有很多,因此需要为他们提供一定容量的存储空间。同时,学校内建有FTP服务器还可以方便校内教育教学软件的共享、校内某些文件的分发。
3.教学资源库建设
多媒体教学环境需要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包括电子教材、电子版教学理论文献、教学案例、图片、音视频、动画、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将这些大量的多媒体教育资源存放到专门的资源库中,可以方便教师进行资源浏览、资源检索、资源管理、资源下载和交流。
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方面,目前存在教师共建共享、资源制作公司的独立开发等多种模式。针对目前中小学自身发展现状而言,最佳方案是校内建有小型教学资源库,不断丰富发展适合本校教育教学使用的资源,同时与上级部门创建的教学资源库建立一种协作关系,使用其资源并定期上传本校开发的优秀资源。
4.图书管理系统
图书管理系统主要实现纸质图书的入库、借阅、续借等功能。同时,也要提供电子图书的订阅、下载和阅览服务等功能。铁西区大部分学校购买了正版的图书管理系统;部分学校使用从互联网上下载的免费版本的管理平台,虽然功能有限,但对于中小学校功能足够且节约了一定的教育经费。当前,铁西区电子图书系统主要的问题是很多学校购买的电子图书内容陈旧,以及不能保证每年的更新率问题。
5.题库管理系统
当前,中小学建有专门题库管理系统的学校几乎是凤毛麟角,但题库管理系统在组卷、试卷分析、成绩管理、套题管理等方面作用巨大,有的题库管理系统还具有网上考试子系统,可以方便地进行适于网上考试科目的测试和教学质量分析。
6.课程管理系统
通过课程管理系统,教师可以发布课堂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网上教学内容交流,布置学生的在线学习、在线测验、课后作业和网络讨论,教师也可以提供对学生的在线辅导。Moodle平台就是一款开源的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课程管理平台,当然类似系统还有很多,比如课廊、Dokeos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课程管理系统在铁西区没有普及应用。
7.学籍管理系统
学籍管理系统主要提供对学生的学籍基本信息、简历信息、升级、降级、留级、跳级、调班、毕业、结业等进行管理的功能。目前,铁西区中小学基本还是使用2000年统一配置的学籍管理系统,运行状况良好。
8.考勤管理系统
考勤管理提供的功能包括签到管理、缺勤管理、加班管理、考勤查询、考勤统计等内容。传统的考勤管理系统只针对教师,然而在中小学校园环境,其实对学生的考勤也很重要,有了对学生的考勤管理,学校的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了解各班级学生的缺席情况,及时了解缺席原因,同时在系统内留存记录。
9.其他
在学校的其他管理领域也需要使用信息化的方式来加强学校的相关管理或改善原有的管理方式,比如手工进行排课和分班是很复杂的,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可以轻松、快捷地完成这些工作;中小学需要做资产的采购、调拨、报废等管理,有了资产管理系统会很方便;有了家校互动系统,家校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在学校的综合管理方面,铁西区至今仍没有某所学校能够实现全部信息化管理,并实现不同系统间的兼容互通。当然,这个问题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普遍存在的。由于项目利润等各种原因,很多软件公司都瞄准了高校管理需求进行软件系统开发,而针对中小学开发的综合管理系统软件近年才开始涌现。
三、结束语
综上,沈阳市铁西区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硬件建设的某些方面、软件平台建设的很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放眼国内,沈阳市铁西区也只是一片典型的区域,这一片区域的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既达不到北京、上海的领先地位,又比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领先若干年。展望未来,全国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离“数字化校园”的目标依然还有一段距离,有很多促进教育教学更高效、更便捷的系统还没有普及应用。也没有实现为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效率,通过从环境、资源到应用的全部数字化而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出校园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学校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拓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各级领导对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的重视,随着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增加,我们期待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将会再上一个台阶,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晶,李文石.摩尔定律的数学模型与应用[J].每周电脑报,2001(33):29-30.
[2]贾莉.EMC25亿美元加大亚太投资力度[J].教学与管理,2008(4):3.
[3]韩一石,强则煊,许国良.现代光纤通信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常军林,吴笑伟.关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12):163.
8.明德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篇八
“五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全市林业系统认真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和“依法行政、依法治林”活动,干部职工法律意识、法律素质明显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水平逐步提高;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职能、服务社会、服务林农成效显著。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大力推进林业系统法制宣传教育、法治林业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推动和促进“法治武汉”战略,根据《武汉市2011—2015年法治建设暨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规划》的精神,结合全市林业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依法治国、法治武汉建设和法治林业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普法教育与林业中心工作任务相结合、与法治林业建设工作相结合、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全面、科学、系统、规范地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林业建设工作,为促进武汉现代都市林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全员参与。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全方位推进,全员参与。
2、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及我市林业事业发展规划,安排和落实法制宣传教育、法治林业建设等各项任务,为林业事业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构建“两型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3、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林业建设活动,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发挥作用。
4、坚持科学发展,注重实效。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林业实践工作相结合,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始终贯穿于法治林业建设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为确保我市现代都市林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林业建设工作,广泛传播法律知识,大力弘扬法治精神,进一步提高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法律素质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公务员依法行政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依法管理、服务社会的综合素质,为实现武汉现代都市林业战略目标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任务
开展“2011—2015年法治林业建设暨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积极推进“法治武汉”建设工作的具体实践活动,是依法行政、依法治林工作的需要,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持续的过程。
1、紧扣时代主题,抓好“规定”动作的法制宣传教育。
要进一步加大学习宣传宪法的力度,提高全系统干部职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和执法人员的宪法意识,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学习宪法,尊重宪法,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进一步加强依法办事法制宣传,促进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和依法监督。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培养公民法律信仰。进一步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增强公民法治观念,培养公民法律信仰。
积极开展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法制宣传,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力开展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宣传,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防范和化解风险,促进和保障市场经济有序发展。大力开展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深入开展财政税收金融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促进宏观调控水平的提高。深入开展人口资源环境相关法制宣传教育。宣传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特别是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宣传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资源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依法开发利用保护能源资源的自觉性,推动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大力宣传教育医疗、住房、收入分配、食品药品安全、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等法律法规,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服务保障民生。大力开展劳动争议、房屋拆迁、土地征用、承包地流转等方面法制宣传教育,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大力开展依法维权、依法信访法制宣传,引导公民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良好社会秩序。开展刑事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制宣传,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突出林业特色,抓好“自选”动作的法制宣传教育。
深入开展林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结合林业工作实际,紧紧围绕林业中心任务,积极主动在林业系统及全社会深入开展《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防火条例》及《武汉市森林资源管理办法》、《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等重点林业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活动。继续扩大林业法规知识的社会影响,为实现“武汉现代都市林业”战略目标和推动武汉林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氛围,提供坚强的法律保障。
认真开展法治机关建设和法治单位创建活动,不断推进机关法制化进程,使机关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普遍提高,逐步形成法治机关建设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法治机关建设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为推动武汉林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并提供精神动力和法制保障。
在机关公务员中继续开展学法用法和依法行政、依法治林培训工作,把机关公务员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作为考核和任用考察时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增强公务员的法治意识、法律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
3、积极推进“法治林业”建设活动。根据“法治林业建设活动”通知精神,统筹安排、分段实施、稳步推进,在全系统广泛开展争创“法治先进单位”活动,通过深入推进法治单位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全系统法治化进程。
加强行政审批项目的动态管理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保留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武汉市人民政府第221号令)的精神,对重新审核确定的市级林业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更新、调整和规范,认真梳理和编制审批项目流程和电子信息,加强动态服务、管理,更好地为林业企业、群众提供便利。
积极推进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林业行政执法体系和工作制度,健全并完善执法责任制、公示制、考核评议制、责任追究等制度;建立和完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考核评估、检查督促、工作激励、经费保障等机制;制定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办法,规范行政审批项目的后续监管;继续推进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完善行政审批责任制,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强化责任落实和追究;建立健全评估机制,按照“谁许可、谁监督、谁负责”的原则,在全系统中认真开展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评议考核工作。
4、抓好法制宣传教育骨干和执法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研讨交流和培训,不断提高法制工作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指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发挥专(兼)职法制宣传教育骨干的主导作用。按照“外树形象、文明执法,内强素质、争创一流”的总体要求,在全系统内逐步建立健全编制整齐,素质较高,文明、规范的专(兼职)执法队伍,扎实稳步地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林工作。
5、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新方法、新途径。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在每年的“12.4”全国普法宣传日、“爱鸟周”等大型活动时机,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作用搞好宣传。同时,要充分运用“法制讲座”、“普法橱窗”、“讨论会”等短、小、精宣传手法和形式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要根据不同人群、不同对象,采取以案促学、以讲促学、以考促学、以查促学、以活动促学等不同形式寓法于乐,使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潜移默化受到法制教育,不断增强学法用法的效果。
三、对象和要求
(一)对象
“2011—2015年法治林业建设暨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参加的对象为我市林业系统全体干部职工。
(二)要求
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学法用法的表率,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重点加强宪法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牢固树立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观念,不断提高运用法律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要将法制教育作为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要落实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继续推进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制度,坚持和完善重大事项决策前法律咨询制度和法律顾问制度。二是公务员要增强学法用法自觉性,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林能力。要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观念。行政审批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人员要切实掌握岗位职能法律法规知识,着力提高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正确实施国家法律的意识和能力。要把法制教育作为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和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不断加强对公务员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的考试或考核评估工作。行政审批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要进行专门的法律知识考试,定期组织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知识培训,实行执法资格证制度。
四、实施步骤和工作方法
(一)实施步骤
从2011年开始实施,到2015年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底。各单位要根据本规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2011—2015年法治建设暨第六个五年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规划并报市局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备案。同时,要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努力营造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的浓厚氛围。
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至2015年。依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突出工作重点,做到部署及时、措施有效、指导有力、督促到位,确保本规划的贯彻落实。2013年开展中期督导检查和表彰工作。
检查验收阶段: 2015年上半年,市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六五”普法规划目标、任务和要求,拟定考核检查方案和评分细则,组织专班对各单位落实本规划情况进行考核验收。2015年下半年,作好总结迎检工作。在上级检查验收结束后,组织全系统进行“六五”普法评选表彰工作。
(二)工作方法
把法律学习与其它学习结合起来。以“法律进机关、进基层、进农户”等活动为载体,把学习《宪法》、《森林法》等基础法律法规作为经常性学习的主要内容,与业务知识、时事政治等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规范学习、考勤、登记、考核等制度,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有方法、有检查。把集中教育和自学结合起来。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办培训班、请专家讲课、组织专题座谈讨论等形式进行集中教育,每年集中学习的时间不少于两次。正确引导并鼓励自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按照普法学习内容规范个人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定期进行督促检查。
把分层次组织与分类指导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工作岗位、年龄、文化知识结构等情况,因人施教、按需授课。大力开展一课“两讲”(正面与反面典型),一课多人多层次讲;利用大讨论、大辩论、座谈会等有效形式,提高各类受教对象的法律意识和法治化水平。领导干部、公务员和行政执法人员要强化对基础法规、依法行政、行政许可等内容的学习,每年参加法律知识更新培训不少于15天。把普法教育与法治实践结合起来。普法教育要立足实效,紧紧围绕构建“法治武汉”和建设“武汉现代都市林业”战略目标,积极探索“法治林业建设”的实践形式,努力提高各级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法律意识和服务水平。
五、组织领导和保障
(一)加强领导和机制建设。各单位要要进一步提高对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林业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切实摆上议事日程,并列入工作计划。要健全普法依法治理领导机构(市林业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和工作专班,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林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指导监督;要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工作岗位责任制、工作协调机制、部门联系机制、情况通报机制、检查督办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形成党组(委)统一领导、机关配合实施、全员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要建立健全专(兼)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队伍,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第一线。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开展多种类型的学习培训活动,提高专(兼)职业务骨干的政治、法律素质和业务能力。
(三)落实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费保障。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及“六五”普法工作的要求,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费列入本单位、本部门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保证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林业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建立健全监督与激励机制。要进一步建立法制宣传教育评估机制,加强评估检查指标的研究和运用;要把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林业建设工作纳入各单位工作绩效目标考核之中,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性作用;要坚持开展对规划实施的、阶段性总结、检查工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定期表彰奖励工作。
(五)加强法制宣传教阵地建设。各单位要在继续巩固传统宣传教育方式基础上,不断丰富法制宣传教育内容、创新宣传形式。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在法制宣传教育方面的作用,积极引导媒体介入,开展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9.明德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篇九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提高广大教师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素质,促进全校教师以德治教、以德修身、以德育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和谐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建设一支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有利于广大教师形成忠于职守、乐于奉献、为人师表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弘扬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工程,是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要求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以《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为核心,以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为重点,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感,使我校教师队伍师德师风面貌不断有新的变化。为此,师德师风教育应努力达到以下要求:
(一)贯彻方针,依法治教。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守《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有
关法律法规,以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无私奉献精神感染学生,扩大师表风范的影响力和影响面,加强师表风范对学生的示范作用。
(二)爱岗敬业,精心施教。树立教师人格榜样,把以德育人、教会学生做人、完善学生人格放在首要位置。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认真备课上课,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和言论,自觉形式良好品格、和谐性格和务实风格。
(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坚持以人为本,以对社会和家长负责的态度,全面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强化安全意识,切实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地发展。
(四)勤奋好学,严谨治学。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五)团结协作,尊重他人。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互相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教风。
(六)作风正派,廉洁从教。树立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宣传普及科学知识,以尊得科学的精神去影响教育学生,以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去培养造就人才。不以教谋私,不利用职务之便向学生和家长谋取私利。
(七)品德高尚、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注重自身道德修养,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注重身教,自觉维护人民教师形象。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内容
(一)引导教师确立职业理想。
(二)引导教师强化职业责任。
(三)引导教师严守职业纪律。
(四)引导教师优化职业作风。
(五)引导教师提高职业技能。
四、加强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方法
(一)(学习教育与推动工作相结合。学习教育活动要按照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引导教师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通过学习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自觉性,明确努力方向,进行自我改进、自我提高。把学习教育与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主题教育与系列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师德师风建设中,要结合实际,与时俱进,开展具有鲜明时代性的主题教育。每设计一个主题教育,并以此统领相关系列活动,主题教育要做到:一是主题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心,有利于调动各职能组织方面的积极性;二是要适应教师的需要,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三是要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四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鼓励各教研组采取多种形式主动地、创造性地围绕主题开展活动。
(三)师德师风建设与作风建设活动相结合。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各职能组织和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通过作风建设来
强化师德建设,通过师德建设来促进作风建设。
(四)学校引导与教师自律相结合。在学校引导方面,通过大力宣传、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职业道德意识,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在自律方面,通过创新有效的活动形式,使教师养成严于自剖、敢于反省、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推动教师自觉进入“慎独”的境界。
(五)批评教育与表彰先进相结合。依法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依法治教,照章办事,严格管理,建立健全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对不良风气进行批评教育,对违法违章行为进行惩处,同时大力宣传和表彰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形成“比、学、赶、帮”的浓厚氛围。
五、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组织领导
师德师风建设在中心学校统一领导下进行。学校成立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校委会成员为成员。领导小组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真正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每年主题教育要进行经验总结,并报中心学校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
沙河乡明德小学
10.明德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篇十
关键词:高校;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并且趋于成熟,以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为高等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带来了发展机遇。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高等教育已经开始推行教育信息化,到现在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程度已经成为评价某个地区或者某学校的综合实力以及教育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就把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初始阶段、应用阶段、融合阶段以及创新阶段。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信息的基础设施建设一般为初始阶段,利用数字资源进行信息化教育是应用阶段,教育管理信息化与教育信息技术结合是融合阶段,创新教学模式以及管理模式是创新阶段。最重要的两个核心步骤是融合与创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真正的信息化教育,即达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全面创新而且深度融合。本文针对新时期下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新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给出了实践指导经验。
1 教育信息化的问题
在我国的高等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前普遍建立的校园网络,这成为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基础。但是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对教育信息化认识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对及教育信息化的目的以及意义存在着认识不足或者误解的问题。教育信息化的含义实际上非常丰富,包含了教育决策、教学资源、教学环境以及科研等方面的全面信息化。现在高校对教育信息化投入很大的力度,但是信息化设施的利用率却很低,教育信息化的体验不足,阻碍了很多教师、学生以及领导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出现了重视硬件发展,轻视软件配套,重视发展速度,不重视发展规格等一系列问题。
1.2 教育信息化的规划不合理
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很多高校存在着规划不当,甚至未根据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直接照搬其他高校的教育信息化模式。其原因在于,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于时间和资金的原因,有些高校未放开长远眼光,照搬其他学校模式。这就容易导致很多难以预料的问题。另外,教育信息化缺少规划,造成建设不切实际的信息化工程项目,造成了资金和时间的大量浪费。
1.3 管理维护不及时
高校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重建设轻管理、轻维护的现象。不少学校在信息化工程建设后,在使用过程中,管理体系却没有建立起来,例如管理机构、权限,人员素质以及制度均未有明确的体制去约束。结果容易导致学校的信息化的宏观管理不强,资源分散严重,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以及维护服务滞后等现象,这些均阻碍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2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和发展模式
我国的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多数高校已经有了信息化设施的基础建设,并已经将发展阶段延伸至不限时间和空间、多元化的教学与学习资源的开发阶段。在信的阶段,教育信息化主要是一探索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思维,开展研究型学习和团队协作形式,以崭新的主动学习以及协作学习方式对传统的学习方式进行变革。因此,新时期下,本文给出了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发展新模式的方法。
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模式来说,面向智慧校园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智慧校园是浙江大学在我国的信息化的”十二五”规划中提及的,所谓的智慧校园是一个不限时间与空间的网络学习环境,并且提供创新性的网络科研环境,方便的信息化教务管理、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以及信息化的生活方式。因此,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新模式与新方向。我国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非常普及,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新阶段的表现。随着当今网络技术不断的发展,智慧校园是利用原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上的,目前的行为功能需求是能提供云平台服务。云平台服务的部署结构如图1所示,通过多跳的无线路由的网络拓扑部署,不仅使网线连接的微机连入智慧网络,而且能够使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无线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网接入智慧校园你的云服务端(也称云端服务器)。利用路由器、交换机技术对原有的网络进行功能延伸,能够让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模式更进一步。
图1 智慧校园的网络部署结构
从教学的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方面。目前,很多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仅仅处于初步阶段,未制定长远的战略目标。因此,造成了信息资源的低水平重建新乡,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目前的发展形势,高校的校际之间应该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将教育信息开放。建立跨地区、跨学科种类的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当地区域的资源共享体系,以及全国级别的教育资源共享体系。由教育部以及各省的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大力推动高校间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体系建设。高校教育信息化还包括科研协作以及知识创新信息化服务、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服务以及校园综合管理信息化服务。
3 结束语
本文首先介绍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指出目前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从发展模式和资源共享两大关键服务体系来谈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思寰.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综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24):56-57.
[2]王运武.对国外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现代教育技术,2011(04):122-125.
[3]隋红建,王颖,杨东日,孙志霞,刘振清.国内外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05):99-103.
[4]宋新江.论高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1(19):77-79.
[5]张文丰.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综述[J].辽宁教育研究,2014(08):88-92.
[6]唐闻捷,熊晶晶,王波.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产出相对有效性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1(07):143-145.
作者简介:李素君(1979.10-),女,辽宁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1.明德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篇十一
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进一步凝聚党心民心,共同推动明德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按照有关文件会议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经研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开展“改作风、抓落实、促发展题活动的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干部是第一要素,作风是第一保证,干部作风体现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心人心向背,关心事业成败。
近几年来,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校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高效课堂提升年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作风和行风建设,干部风气有了根本好转,行政效能有了明显提高,但是,教师队伍中还存在一些“庸、懒、散、虚”等突出问题。在我校开展“改作风、抓落实、促发展”主题活动是坚持发展第一的迫切需要,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继承创新的关键所在,是解决作风方面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机关效能、创优发展环境、实现教育发展目标任务,非常重要。广大教职员工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开展“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主题活动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任务来抓,抓紧抓好,要抓出实效。
二、坚持贯彻开展“改作风、抓落实、促发展”主题活动的指导
思想和工作目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精神提出的教育发展目标任务,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强化五大意识,即: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机遇意识、进取意识、发展意识;大兴五大作风,即: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民主决策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切实解决干部作风种“庸、懒、散、虚”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即:能力平平、业务不精、追求安逸、不肯动脑、不肯动手,自由散漫、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说假话虚话,办假事虚事等问题,治庸增效、治散聚力、治虚务实,努力实现我镇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三、开展“改作风、抓落实、促发展”主题活动的工作举措 我校拟围绕主题活动组织实施以下八项举措:
1、召开动员大会,部署主题活动开展的有关事项。
2、动员广大教职员工开展“改作风、抓落实、促发展”建言献策活动。
3、结合“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岗位职责公示、岗位职责承诺活动。
4、开展“三走进”活动,即:“走进教室,走进学生中,走进家庭”,征求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5、开展“四查四看”明察暗访活动,即:查工作纪律、看是否遵守规章制度,查工作态度、看是否端正服务意识,查工作质量,看是否坚持高标准,查工作职责、看是否完成工作任务。
6、召开“改作风、抓落实、促发展”专题民主生活会。
7、开展教育乱收费的自查自纠活动。
8、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四、开展“改作风、抓落实、促发展”主题活动方法步骤
“改作风、抓落实、促发展”主题活动在我校开展,分四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学习动员阶段(2013年3月5日—3月8日)
召开 “改作风、抓发展、促发展”主题活动动员大会,对开展“转作风、抓发展、促发展”主题活动进行动员部署。
要认真组织学习镇教育组下发的《开展“转作风、抓发展、促发展”主题活动实施方案》,同时,要结合本校实际,布置开展相关工作。
第二阶段:学习教育阶段(2013年3月9日—3月26日)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习近平同志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及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重要批示、中央“八项规定”、等讲话。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振奋精神、求真务实、奋发进取,牢固树立服务群众,勤俭节约、廉洁从政和实干兴永的意识。
第三阶段:查摆问题阶段(2013年3月27日—3月31日)每个教职员工要通过自己找、别人提、领导点、社会评和民主生活会等形式,集中查找存在的各种不良风气、突出问题,认真研究整治意见,提出整治对策,形成治理不良风气的长效机制。管理干部和党员教师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做好表率。
第四阶段:集中整治阶段(2013年4月3日—6月18日)要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素质提高管理水平为出发点,坚持边总结边整改边提高,重在自我解决问题,重点推动实际工作。
第五阶段:总结评议阶段(2013年6月19日—6月30日)在平时考查的基础上,对此项活动进行专项检查,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导向、激励、反思等作用,并将考查结果作为教师讲评、评优、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总之,搞好“改作风、抓落实、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是我校今年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工作。全体教师要从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此项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据学校工作实际,细化管理,落实责任,坚持以自我教育为主,坚持边学边查边改,重在自我解决问题。以优良的作风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有序高效的运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努力创建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马坊镇明德小学
12.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 篇十二
w.chazidian.com文章
来源http://文档大全
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2011-201chazidian.com/Article/“
target=”_blank“>领导和支持下,有条不紊的开展着各项工作。
二、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二十字指导方针,充分调动全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为切入点,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发展动力,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建设,发展社会事业,推进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改善生活条件,构建繁荣、富裕、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规划建设期限
自2011年至201chazidian.com/Article/”
target=“_blank”>计划地对村民院落及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靓化人居环境。七是逐步实现新村建设,全村砖瓦化率达到80%左右,农民住宅建设功能齐全,节能安全、造型美观、居住幽雅。对村居民建房要进行合理规划,节约土地资源。
(六)xx村民主管理规划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村级共青团和妇联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认真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全面实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全面推行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坚持把“一事一议”作为村办公益事业所需资金和劳务的主要途径,积极扩大议事范围,规范议事程序,提高议事效果。真正体现农民自己事情自己办,自己问题自己解决的民主政治要求。加强法制教育。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教育农民遵守《村规民约》。加强农村社会治安,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开展创建“平安村”、“和谐村”活动,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反对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创造农村安全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塑造农村新风貌。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增强诚实守信意识,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
五、组织实施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因地制宜,规划先行。要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地域、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按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
二是尊重民意,积极引导。各级政府要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互助合作、共建家园的积极性,引导农民自主建设,自主管理,切忌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强行硬推。
三是注重实效,先易后难。要尊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农村发展基础好的地方突破,从广大农民最为关心、最易接受的地方入手,由浅入深,以点带面,因势利导,逐步扩展延伸,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是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要以改善农村最迫切的基本生活条件为重点,着力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在抓好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基础上,按照统一部署和规划,全面系统地加以推进。
本规划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后,提交村民大会审议。由村支部、村委会具体组织实施,广大村民监督执行,不通过村民大会不得随意变更。
ww
w.chazidian.com文章
13.明德施爱至善包容建设幸福校园 篇十三
一、着力培养专业优质的教师队伍
第一,以德管理,培养一支有灵魂的教师队伍。树立“教师是学校第一资源”的管理思想,坚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队伍建设思想,扎实开展师德师风与职业道德建设。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律法规为重点,不断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与政策理论水平,做到依法执教、文明从教、科学施教;学习英雄教师、模范教师、先进教师的感人事迹,使教师静心教书,用心育人;开展《做不抱怨的教师》、《启发教师的88篇教育反思》、《感动教师的119篇教育故事》等读书活动,使教师队伍充满工作激情。
第二,强能管理,成就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对教师进行职业规划引领,新教师首先实现一年入门、二年得法、三年站稳讲台;“三年过一关”,对新教师进行综合素质课堂教学过关考核。教龄5年的教师,开展“五年露一手”的教学展示课;“十年磨一剑”,是对教龄满10年的教师提出的课堂教学比武活动;“二十年具一格”,20年教龄的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特色,能在课堂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三十年立一言”,这样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的经验体会,能提炼出自己的独特教育思想。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将教师成长的几个重要阶段化作成长的阶梯,关注到不同阶段的教师,激发各个阶段教师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同时,避免了他们容易出现的职业倦怠,提升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二、以课堂为主阵地,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首先,坚持以课程计划为指导,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规范教学行为;上足国家规定课程,完成地方和校本课程。其次,坚持“质量是立校之本”的发展战略,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加强常规管理。提倡听随堂课,听推门课,鼓励同事间的教学相长,以达到学习、交流和提高的目的;以毕业班工作为龙头,实行“抓好两头促进中间”的办法,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最后,坚持“科研是兴校之源”的策略,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课题研究为纽带,增进教师团结协作;以有效课堂为阵地,强化校本研修;以青蓝工程为契机,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以班主任培训为策略,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以课件制作比赛为手段,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竞赛和评比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组织教师学习《有效教学十讲》、《教师的教学技能》、《走出难困局做不完美教师》等,以达到实现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的目的。
三、以养成教育为重点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一是以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为目标,以“三生、四爱、五心、五好”为主题,开展德育系列活动,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以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以团队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和拓展德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努力搭建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不断丰富学生文娱生活,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二是在全校范围内经常有针对性地进行口头工作竞赛、演讲竞赛、书法竞赛、校园歌手大赛、感恩故事收集交流等活动,使教育呈现特色和多效。此外,还要求学生坚持做好“十个一”。即每天帮家长干一件家务事;每天给家长说一句贴心话;每天记一则名言警句或者一句优美语句;每天阅读一篇优秀文章;每天记录一句印象深刻的话或讲一个有意义的小故事;每周读完一份报纸;每周阅读一篇优秀作文;每月读一本课外读物;每月记一篇月记,记录自觉有趣或者有意义的事;记5句喜爱的人生格言,厚积薄发。力争养成教育“月月有主题,周周有重点”的良好风尚,使全体学生在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求知、学会健体等方面,能得到长期和充分的发展。
四、坚持和谐强校的管理策略,
创建平安幸福校园
为了建设和谐校园,保证学生正常、健康的学习生活及良好的教学环境,我校经过周密思考和讨论,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一是同片区派出所联系,坚持开展警民共建文明校园活动;建立学校联防巡逻维护校园安全的制度,聘请街道治保主任为学校兼职保卫人员,杜绝校外干扰。二是健全制度,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实行学校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明确安全工作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每学期至少要进行校安全工作专项检查两次以上,并留备忘录。三是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敬业爱生精神;坚持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坚决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四是注重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定期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从而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良好的教学氛围。此外,以安全防范教育为重点,落实部门、班级、教师安全责任制,做到安全工作齐抓共管,实现校园重大安全零事故。每学期都要对教师、家长、学生进行安全培训,特别是对学生进行自护自救社会实践安全教育、社会公共安全教育等专题教育,并坚持进行每月预防火灾的紧急疏散演练。
五、抓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学生喜欢的校园
学校环境是指与学校教育、教育活动密切相关的校园及其周边环境。校园环境也可称为“沉默的教育工作者”,因为其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赋予校园建筑以生命,让墙壁和墙柱“说话”,使其成为陶冶学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学校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周密部署、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将校园每一个角落都建成育人的阵地,创设了文化塑像等各种文化设施;而且在校园各个角落设置文化墙,在教室、教学楼道和走廊各处悬挂文化宣传牌,建设宣传展板,以“三生、四爱、五心、五好”为主题,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和尊师爱生等教育。
同时,学校还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载体,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推出读书月活动,向全校师生推荐中华经典文化著作,倡导“读好书、唱好歌、看好片、做好事”的主旨精神,坚持以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意志、弘扬传统美德为目的;举办每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节,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有经典诵读比赛、“班班有歌声”比赛、主题征文比赛、摄影比赛、书法比赛等。通过开展内容新颖、形式活泼的各项活动,用积极向上的文化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明德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推荐阅读:
明德小学所有老师名字06-11
明德小学政教工作总结07-29
邱县明德小学写字教育实施办法09-09
明德小学图书室工作计划11-01
明德小学2011年春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08-28
明德修身班会教案09-30
明德心理协会男生节总结07-14
明德学校乒乓球比赛10-30
明德幼儿园中班家长开放日活动总结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