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全员育人的实践与思考

2024-12-14

学校全员育人的实践与思考(精选12篇)

1.学校全员育人的实践与思考 篇一

2009年度学校全员育人制度

为了创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管理网络,特制定本岗位责任。

1.校长: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制订全校德育长期、中期、近期目标;主持领导小组例会;对学校德育工作负全面责任。

2.分管副校长:在校长领导下,围绕德育目标,制定落实措施,主持学校德育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的日常事务;主持班级考核,学生行为督查工作和班主任培训考评制度,主持家长委员会工作。

3.政教、教务主任:主持领导全校的德育研究工作,组织理论学习,及时介绍优秀经验。确保政治课开足上齐,专任教师到位;学科修道德育进行全面督导;配合总务处合理安排好学生学习、活动、休息时间;组织教师业务培训和考评工作,主持每月一次班主任例会;组织对学生进行惜时勤学教育。

4.团委书记:领导和主持学校共青队、少先队、学生会工作。主持开展学生自我教育工作。

5.总务主任:协助政教处对学生纪律及卫生习惯进行督查,组织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

6.班主任:主持班级日常工作;组织各项活动;协调各科教师教育工作;进行家访;主持班会工作;对学生操行进行评定。

7.政治课教师:落实教育大纲要求,对学生系统地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和民主与法制教育。

8.各科教师:结合教材特点和教学特点进行德育渗透;协助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9.图书管理员:组织学生开展读好书活动。

10.实验员: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爱护公物、节约水电。

11.生活指导教师(包括校医):教育学生讲卫生,预防疾病,勤俭节约,不乱花费。全面指导学生“三自”能力,即“行为自律、生活自理、学习自主”;组织“文明班级”评比工作与日常卫生等检查工作。

12.门卫:教育学生言行举止要礼貌,来回路上要安全。

2.学校全员育人的实践与思考 篇二

一、“三育人”德育机制的内涵

“三育人”包括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个方面。

全员育人指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 使他们参与到学生德育工作当中来, 形成一个全员参与、责任明确、分工协作的教育群体, 形成一个目标明确、要求一致、管理严密的德育工作领导管理体系, 切实使全体师生员工、校外一切教育者成为学生思想成长的引路人。

全程育人指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出发, 加强德育工作的阶段性、连贯性、时间性、发展性, 使德育工作贯穿教育工作的始终, 以期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素质有条不紊地生成和发展。

全方位育人指加强德育内容的丰富性、德育途径的多样性, 以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结构。德育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整体, 其中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是核心, 除此之外德育还包括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只有加强全方位的教育, 提供一个全面、和谐的德育环境, 使德育渗透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才会加强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选择性, 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二、“三育人”德育机制的实践性探索

1. 立足学生成长发展, 做到全程育人。

把握德育工作的全时段进行育人。德育实施是以一定的时间为依托和条件的, 要把德育放在学生在校的所有时间内进行, 这包括学生整个在校期间的德育工作、学年的德育工作、学期的德育工作, 每月、每周、甚至是每天的德育工作。为此, 要设计整个德育计划, 使各时段的德育工作层次清楚, 重点分明, 环环相扣, 螺旋上升, 不断深入。例如, 在新生入学的时段, 我们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精心设计了《新生必读》, 该《必读》包括学生规章制度、支持学生成长成才政策、大学学习生活心理指导、大学生安全常识、大学生健康教育处方等内容。在入学教育中, 分学院、系、班级三个层次, 邀请院领导、各业务部门领导、有关专业老师组织市情发展概况、大学生面临的形势、学院发展及培养目标、专业与课程介绍、就业形势分析、学习方法介绍、校风校纪、学籍管理、大学生活适应与心理健康、新时期人才素质要求等内容丰富的入学教育,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把握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全程进行育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确保学生道德品质形成过程的顺利进行, 就要对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进行持续不断的过程跟踪教育。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在学生入学初, 就为他们建立素质发展档案, 摸清他们的思想道德发展情况及表现, 向他们提出努力目标, 督促他们努力实现。在学生的日常表现中, 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进行表扬, 针对问题提出批评与改进意见。我们要求各方面的教育者, 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 及时把握学生思想成长的脉搏, 做好督促、鼓励工作。

2. 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 做到全方位育人。

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德育工作, 实现活动育人。以常规教育为核心, 丰富学生的德育教育专题活动, 突出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 加强学生的道德行为养成教育, 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以青年志愿者活动为契机, 建立多处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 定期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干休所、城区各单位进行志愿服务活动。例如, 我们借助学生社团组织开展的“朝阳辉映夕阳红”、捐资助学、心理扶助、雷锋一条街、学生资助服务网络平台的开通等活动, 都形成了有特色的德育专题活动, 为营造学院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实现环境育人。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相辅相成, 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教室文化和宿舍文化专题活动的同时, 我们还建成了文化长廊、宣传栏, 并定期更换内容, 使学生们在课余时间有了休闲阅读的空间, 在日常阅读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为陶冶学生情操, 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在教学楼和学生公寓张贴或悬挂文明用语, 时时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文明待人。各班教室内张贴伟人画像及名人名言条幅, 使同学们耳濡目染, 起到了“春风化雨”的作用。在学生群体中开展“四名”活动 (读名著、赏名画、听名曲、诵名诗) 。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 丰富了学生的人生营养, 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雅的文化素养。

3.实行全员评估的实践及思考 篇三

赵洪岩

纳税评估是强化税源管理、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手段和途径,特别是纳税评估系统上线运行以后,为更好地发挥纳税评估作用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和支撑。今年以来,无棣县国税局结合自身实际,立足于深化纳税评估系统应用,提出了全员评估的工作方法,实现了纳税评估与干部业务技能提升的双赢。

一、纳税评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税收管理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一方面,评估效果不理想。作为征管一线的基层分局,人员配备较为薄弱,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较低。在税收精细化、科学化管理进程中,有些同志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致使纳税评估系统运行成效不够明显。另一方面,评估效率较差。纳税评估系统为税收管理员在评估方法等方面提出很好的指导意见,但被评估企业情况千差万别,如何应用,需要税收管理人员具有相当的税收及财务知识水平,否则,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找不到重点,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基层纳税评估系统工作机制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方面,评估工作任务集中在少数业务骨干身上。从基层情况看,针对一般纳税人的纳税评估或政策性、业务性较强的评估工作,往往集中在1-2个业务骨干身上,在工作任务较为集中时,疲于应付,制约了评估工作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外界干扰一定程度上影响评估质量。由于税收管理员长时间在某一地域工作,与各方面人员交往,在税收执法时,常受到人情关系的困扰、相关部门的压力,公平公正执法有一定难度。

(三)评估工作与教育培训等工作衔接不紧密。为落实省局、市局对财会基本技能达标的要求,各级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培训学习,但由于部分干部不从事税收业务工作,致使学用脱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务培训的积极性。而县局机关人员接触面较广,理解力、接受能力较强,但由于岗位、职责所限,教育培训的成果不能直接转化为税收管理成效。

二、完善机制,规范运作,确保全员评估工作质量

针对以上问题,无棣县国税局反复论证,审时度势,提出了“全员评估”的征管理念,在全县国税系统扎实推行。

(一)科学设计流程,全员评估工作环环相扣。出台《无棣县国税局全员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形成局班子、业务科室及行政科室齐抓共管的局面,确保全员评估工作的稳步推进。结合评估系统的运行,全员评估操作一般程序为:一是任务发起和分配。一方面,自动承接预警系统的任务分配。预警指标发布后,由纳税评估办公室按照税源大小、预警级别、预警频率等标准,结合基层分局的申请情况,确定由县局评估实施的重点评估对象和一般评估实施对象。需重点评估的对象,由评估办公室综合各单位人员力量、月度工作总量、评估任务重要程度等因素制定分配方案,由县局评估管理岗实施。一般评估对象由管辖分局组织实施。另一方面,自定义评估(或专项专案评估),可以根据税收管理需要,进行专项专案评估任务发起。二是信息发布。评估任务确定后,通过“四位一体”运行平台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三是评估实施。根据评估系统的提示和要求,各评估小组按时间要求、规定程序完成评估任务,按时终审结案。四是预警解除。完成评估任务后,由分局及时按两个系统运行程序进行预警指标的解除。五是资料整理。按照谁评估、谁负责的原则,进行资料整理,由分局归档。

(二)注重协作交流,提高全员评估工作质量。一是人员合理搭配,突出全员评估优势。在全员评估中,一般按照业务熟练与业务不熟的同志搭配、科室同志与分局同志搭配的原则,划分评估小组。工作的过程,也是学习交流的过程,也是取长补短的过程。二是剖析典型案例,找准评估质量不高的原因。实行全员评估,每个科室、分局均有评估任务,分局的评估任务相对减轻,县局有精力抽取典型案例,分组分别进行评估。县局选取评估措施有突破、有创新、有实效、有代表性的小组作典型发言,详细介绍工作做法和经验,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收到了互相交流沟通,相互借鉴学习的积极效果,促进了纳税评估系统应用及纳税评估工作的健康有效开展。三是征管质量讲评与培训辅导相结合,促进评估水平提高。为提高评估工作实效,县局抽调业务骨干组成评估工作辅导组,根据评估工作进展情况,积极开展业务辅导和技术服务。同时,运用财会知识达标培训之机,对分局评估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就评估指标与财务指标的联系及如何运用评估指标有效开展调查核实工作进行辅导,促

进了一线管理员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

(三)实行连带责任考核,激发全员工作主动性。评估任务和评估成果纳入考核,按季对分局下达评估计划,对科室分配评估任务,主要考核评估贡献率和问题发现率,对口帮促科室和分管局长均按25%承担连带加、扣分责任,提高了纳税评估工作效率,促进了全局工

作一盘棋局面的形成。

(四)正确处理全员评估与科室自身工作的关系,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两提高。在全员评估中,能否正确处理全员评估和科室自身工作的关系是关系此项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为此,研究确定了三项指导方针,确保科室本职工作与评估工作两不误,促进科室与分局人员学习业务知识的积极性,实现业务知识水平和评估能力的提高。一是本职工作不走样。要未雨绸缪,对市局对口科室安排的工作,要及时规划好、安排好,合理分工,确保不出纰漏。二是评估工作要保质并及时完成。科室负责人要对本科室人员进行合理调配,一旦接受评估任务,就必须保质保量完成。三是注重培养人才。局班子提出了“第一次评估可以说不会,第二次可以说不熟,但第三次不能说做不好”的要求,干部职工感受到了压力,主动找准税收业务及财会知识掌握不准的方面,有针对性提高,促进了干部队伍整体业务素质的不断提

升。

三、对实行全员评估的几点体会

(一)盘活了人力资源,推进了纳税评估系统的深入运行。全员评估使基层及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潜力得以充分挖掘,能够充分运用系统的自动审核分析功能,结合日常监控管理的信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中通过审核分析,有效地发现了纳税人存在的疑点问题,利用评估系统生成的模板结论、分析方法及结论,准确地找到了企业的“疾痼”所在,纳税评估系统较强的实用性得以充分发挥,大大提高了评估质量。同时,国税整体工作更加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形成了人人抓评估,协力促征管的良好工作态势。

(二)减轻了基层负担,评估与教育培训等工作的良性互动机制初步形成。一是减轻了分局评估工作量。实行全员评估,不但评估质量有了保证,而且减轻了基层负担,使分局可以拿出精力加强税源巡查等工作,促进了分局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二是评估与教育培训相互促进,学用相彰。全员评估使业务熟练的同志直接从事纳税评估,对评估工作的理解层次更深、更透彻,对评估系统过程中的经验及时进行整理、发布,实现了将个体经验转化为全体心得、将个人经验转化为共享知识,推动了评估工作向纵深发展,激发、调动了全体干部

职工参加业务培训的积极性。

4.全员育人导师方案 篇四

目的: 进一步发挥学校全员育人的目的,体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营造全员育人的教育氛围。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打造人民满意、社会满意的学校。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发挥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指导和教育作用,加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开发,落实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要求,在学科教学的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有效教学。变班主任的单一管理学生为以班主任为主、任课教师全员参与;变重点关注学业成绩为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将教师专业化发展落实到具体的育人工作中,与学生成长紧密联系起来,促进教师主动学习,形成先进的学校文化。

二、主要内容

认真分析学校育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整合、优化各类育人资源,探索构建起幸福街小学符合育人规律、操作性强、实用价值高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度,让每一名教师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一)师生双向选择建立导学小组

1.根据班内学生数和任课教师数,将学生按照学习、品行等方面合理搭配,每班划分为6—8个小组。每个任课教师认领一到两个小组,与组内学生建立导学关系,成为组内学生的成长导师。

2.跨班级授课的教师,可在班主任协调下,认领由多班学生组成的小组。学校管理人员,也要结合实际,积极参与。

3.成长导师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建立导学档案。

(二)导学内容

1.指导组内学生制定并落实学习计划,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本组本学科学习的深化、辐射和引领工作,以个体带动小组,以小组影响全班;加强与其他任课教师沟通联络和组间学习交流,促进小组整体学业不断进步。

2.建立密切互动的家校联合体(联系册、飞信等辅助手段)。每月与家长联系一至两次,就学生学习、品行等方面互相沟通,达成共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防止不良行为发生;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帮助解决学习、生活、心理、身体等方面的困惑;发现和挖掘学生特长,激发学生潜能,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表现,落实具体指导措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全员育人导学制度

1.以小组为单位建立师生、家校交流记录。师生交流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学习情况、特长发展以及学生学情分析、师生互动过程等。家校交流内容包括家长基本情况、家教特点以及双方互动过程。

2.在反思中探讨导学方法:教师每月利用教师个人网页撰写反思记录。内容为师生、家校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得体会、经验反思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每月不少于一篇。3.建立班教导会制度。每月一次,地点由导师与学生商量制定。由班主任主持,内容是针对班级管理、小组发展、学生成长等问题共同研究现状、信息共通、难题共诊、经验共享、教训共戒,充分发挥教育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4.建立家长联系制度。导师与家长每月至少联系一次,方式不定。教师对组内学生家长进行家访或者利用电话、互联网等,建立起形式灵活、家长认同的家校交流平台。也可利用每学期的家长学校开发时间,由教师组织组内的家长召开小型家长会。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家长课程常态化、个性化、高效化开课模式,达成教育共识,凝聚家校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5.活动制度化。教师与学生共同商量制定个性发展计划与小组活动计划。每月活动至少一至两次,明确活动时间、地点、方式、内容等,及时跟上调度、总结、反馈、深化和提升,确保育人机制运转有序、有效。

(四)完善考核评价办法

1、牢固树立“学生的进步就是教师的成功,教师的成功就是学校的发展”意识,建立多元、多层次考核评价机制。

2、考核评价机制应充分体现以下几个原则:每一个学期考评一次;以小组作为一个评价单元;实行捆绑式评价;定期展示、交流,考评结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调度,及时总结。学校把构建全员育人机制作为校本研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度化、常态化的校本研训,加强交流,深化研究,不断提高育人机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制定工作措施,明确工作目标,形成成熟的全员育人机制运行模式。

(二)健全制度,不断深化。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尤其要强化监督制度、评价制度等的建设。对各类活动记录、交流记录和反思记录,要定期检查,搞好反馈,纳入考评;定期召开的班教导会,要定班定人靠会、蹲会,跟踪调研,加强指导;要通过电话随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师生交流、家校交流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学生、家长满意度测评,不断丰富和深化全员育人导师制内容。

5.学校全员育人的实践与思考 篇五

——胡礼祥书记在2006-2007学年寒假务虚会上的讲话

2006年学院各方面取得很好的成绩,大家工作非常辛苦,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也面临许多的困难,希望大家能够正确理解、冷静面对、力戒浮躁,明目扩胸,勇于善于去解决。因为现在是转型期,我们面临的是在加速加力加压状态下的困难。学院要发展就要加速,要加速就要加力,要加力就要加压,是符合力学原理的,也是符合社会变更的规律的。我们观察一下任何社会变更,只要碰到利益的调整,就会产生思想的混乱,都会有一个无序到有序的转换过程。困难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怎么去理解,怎么去应对,怎么去解决。这里有加压的合理性问题,也有受力方的适应性问题。同样一个推力,施加在铁块上、木块上,还是气球上,产生的型变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要简单地看待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

改革发展是对我们智慧和能力的考验。特别是对学院领导班子和分院领导班子的考验。在方案制定的合理性上,考验我们决策的能力;在方案实施的操作性方面,考验我们的执行能力;在解决实施过程当中出现各种矛盾的时候,考验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改革是探索性的工作,我们不能因为有问题有困难就停止改革发展的步伐,只要方向对头,我们就要坚持。希望大家不要被困难吓倒,多提改进的建议,多想解决的办法,不要盲目的埋怨。现在城市学院需要的是快速发展。打一个比方:如果一辆汽车一上高速公路,是不太有选择的。要么就在快车道上跑,要么就在慢车道上走,或者就是靠边,靠边已经是打起双跳灯,说明你给别人让道了。上了高速公路,千万别上错道口。发现错了再拐回来的话,时间成本经济成本都是很大的,等到你回到该走的道上时。已经是大大落后了。当然,高速公路一定要设有服务区和加油站,车才能走得好。这些都是我们学院和分院各级领导班子在规划学院、分院发展时需要慎重考虑的重要问题,城市学院就好比是一个车队,八个分院和十几个部门组成的一个车队,每个师生员工都是车队里的一员,大 家都应该来思考:该怎么样使我们的车队走得更快,更整齐!

最近我也在思考一些问题,但是很不成熟。下面说的,只是我个人的思考,是关于学院发展与教育教学创新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考,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城市学院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每个组织都要讲核心竞争力,否则竞争不过别人,竞争不过别人就得让道。

请看下面三个数据:国家劳动保障部预测,2007年新增900万就业岗位;2007年高校毕业生有495万,超过新增就业岗位总数的1/2;2005年114个城市调查,新增岗位对大学生的需求只占总岗位数的20%。我们推算一下,900万岗位只需要180万大学生,而今年高校却有495万毕业生。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曹殊研究员指出:2007年将是社会就业制度调整变化的一个“拐点”,就业竞争主要体现为高校毕业生之间的竞争!我们城市学院的毕业生要和第一批第二批的学生同台竞争,和博士生、研究生同台竞争,困难之大是显见的。一句话,毕业生就业形势是异常严峻!我们的“产品”必须明明白白的放在市场上面,让大家来挑,让市场来选择。人家看不看中你城市学院培养的学生,就意味者市场需不需要我们继续造这些“产品”,我们这些产品生产者会不会下岗。

我们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发力点应该在什么地方?城市学院作为一所科研力量薄弱,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以本科学生培养为根本任务的高校,与其它高校的竞争明显表现在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最能体现城市学院办学水平的也是人才培养的质量。以我们现在的条件最迫切需要突破、最能够打响品牌的也是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

所以,我们必须清醒认识,统一思想,坚定不移地把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放在第一位;必须解放思想,全力以赴,领先一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丘成桐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目前国内的本科教学模式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中国大学生的基础水平,尤其是修养和学风在下降”。钱学森也说:“现在中国没有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培养。没有自己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的 人才。这是个很大的问题”。说明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必须改革的许多普遍性的问题,谁领先一步,走出新路,谁就抓住机会,领先发展,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面对激烈的竞争,城市学院的核心竞争力说到底就是培养人才的套路和能力的问题。我们把2007年确定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年”,是学院发展关键时期推动学院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我认为这是一个事关提升学院发展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是一个事关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也是一个事关教职员工职业生存力的战略选择,三者是紧密联系,利益相关的。如果大家认清这一点,认识足的话,学院在推动过程中,大家就会去想办法凝聚人心,齐心协力往前冲,激发出我们的战斗力。事实上,除此之外我们别无选择。

第二,如何实现从战略定位到发展战略的转变

经过一年半的集思广益,我们对学院下一阶段的发展进行了战略规划,形成了以下共识:

办学定位--创办名牌教学型大学;

育人目标--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育人理念--倡导学生合格基础上的扬长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基础上的个性发展;

育人体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现在的问题是要从口号到行动,通过大家的努力,使理想变成现实。所以,接下来要思考和解决的是:如何实现这些战略目标?

每一个战略目标都给我们提出许多现实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想办法解决:

一、我们要创建名牌教学型大学,“教学型”和“名牌”如何体现? 我认为,教学型大学应该是真正做到以育人为中心,而教与学自有一套。就是要把教师主导、学生自主这两篇文章做好。名牌大学如何体现?我认为是名牌一定是有特色的、高水平的,那么就要在创特色,上水平上下功夫。就必须先研究清楚我们的特色应该是什么?能够是什么?从哪些方面体现?而学院的特色是各分院特色的集合表现,所以每个分院都要思考同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想得比较清楚,办学就会陷入盲目性,特色更无从谈起。水平有哪些特征指标?我们得找一个参照系,找到自己可以衡量评判的标准。说到底就是把自己放到那个系统里去竞争对比,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层次定位问题,也包含激励发展的动力机制设计,也必须好好研究。

二、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具体要求有哪些?如何培养? 在讨论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试想在10-15年以后,城市学院毕业生的校友中,最令我们骄傲,使城市学院出彩的会是哪类人才?是高科技研究人员?还是企业家?经理人员?公务员?领导者?自主创业者?…… 当然,各类人才都会有,但按照我们的办学定位和学生群体特点,我们最容易造就的主体层次会是哪一部分人才?只有清楚“产品”性能和质量要求,才能找准对策。

我们指的“复合性”含义是什么?如何实现?当然,复合性可以有多种定义,关键看我们自己是怎样定位的?我想可否界定为两个复合?一是学科专业知识的复合――即知识结构交叉符合,适应市场定位和应用性要求。这势必要进行课程设置和内容的改革。第一课堂不是不能打破的,不能打破就是僵化,僵化是不能发展的。当然怎么调整需要认真研究和论证。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我们必须重视不同分院和学科的合作,跟踪市场需求,调整方向,通过复合培养来提高学生的适应性。

复合性的第二层含义是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做到厚知识,强能力,高素质。三者要同等重视,有针对性的培养要求和措施,各个环节相互渗透。特别要关注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知识再多能力再强,思想不过关照样不行,行为习惯没有养好也不行。前两天有位同志告诉我,我们的一个毕业生,到单位工作的第一天,就开会迟到十五分钟。他的年轻经理当场就开批他。第一句话:城市学院也不是什么好学校;第二句话:你不要对不起介绍你进来的人。这个学生说,他从来没有受到过这样的耻辱。这件事对该学生的自尊心是不小的打击,对学院的声誉也带来很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学校里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非常重要。如果现在我们对这一点还没认识透,该做的没做到位,我们的学生到社会上就走不开去。

我们指的“应用性”指标有哪些?如何培养?应用性主要体现学生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可以界定为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

毫无疑问,专业知识技能是核心能力。除此以外,我们还应研究学生所学专业相对应的职业活动对某些能力的特殊要求。例如外语应用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管理能力、分析决策能力、创意设计能力等等。每个专业的职业活动形态不同,对核心能力的要求也不同。比如,我们办会展专业,就得研究会展业职业活动形态特征是什么?会展业人员核心能力要求是什么?会展业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有哪些对策等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如果我们对这些不仅研究清楚而且形成培养“套路”,那么学生毕业后在职场上就肯定会很有竞争力。

创新性包涵哪些内容?如何培养?

我认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即要有想法,善于思变 不甘现状。这一点城市学院的学生的群体特征有先天优势;其次,要有创新精神,即要敢冒险,不怕失败。学生有些错误在学校里犯过了,到社会上一般就不会再犯了。再次要有创新思维,创新也有套路,需要进行特殊思维训练,是否应有老师来开这种特殊思维训练的课?此外,要有创新能力,要组织学生多进行创新实践锻炼,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美国著名华裔教育家马里兰大学的刘全生教授说:当今大学最重要的是“三创”:创意、创造和创业。“创意”就是要有新的观念、新的思路;“创造”是指动手能力、要有新的发明、新的设计、新的技术;“创业”是开创事业。要是前面两项比较弱的话,那创业几乎就不可能。我最近从参考消息上看到一篇文章,是1月18号的――《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它上面写着这么一段话:大学过多地关注理论和机械式的学习,在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方面关注不够。麦肯锡一份报告估计:在中国大学的工程类毕业生中,只有10%具备在跨国公司工作所需的实用技能和语言技能,他们擅长记忆事实和通过考试,但是非常缺乏主动精神。雇主们经常抱怨称:尽管他们雇用的大学毕业生似乎在理论上很出色,但是很难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我们城市学院能不能有所改变,在这方面做出一些特色来?

三、如何实现合格基础上的扬长教育,促使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基础上的个性发展? “合格基础上的扬长教育”是否可以理解为针对学生群体而言?我们要研究对于我们的学生,对于我们这样的培养要求,什么样的标准是合格的、城市学院的学生到底有哪些群体特征、长处是什么、短项又是什么?如果说要扬长教育,那么如何实施扬长教育?前面是分析,后面是对策,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大家都必须要做的事。

“综合素质提高基础上的个性发展”能否理解为对学生个体的要求?对“综合素质提高”,我们已经有一个基本概念――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潘云鹤校长提出,希望城市学院学生要“博雅”,走出去要让别人看得出来这是城市学院的学生。这个要求是很高的,我们的差距还太远。我们如何发现和正确把握学生个体的个性?怎么样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使得各类人才不拘一格地脱颖而出?这里面有很大的文章可以做。如果大家都来研究,那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四.如何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体系? 全员育人,我认为是针对教职工的职责而言;全过程育人,是针对纵向的培养环节而言;而全方位育人,是针对横向的培养领域而言。概括一下,就是“责任到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要建立这样一个体系,需要整体的设计,整体的优化。

对全员育人,我们首先要研究这些问题:第一,推进全员育人需要落实哪些职责?建立哪些制度?强化哪些机制?第二,育人如何与教师自身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使教师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获得自身的提高,满足自身的发展?因为教师如果只有付出没有收获,利益机制不调整好,积极性就会受影响;第三,如何使学生不仅是培养的对像,也成为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有力助手,成为推动学院发展的依靠力量?我们在学院机关设立了学生助理岗位,多了很多助手,学生也感到收获很大。让学生参与学院的管理、教师科研,在老师带领下开展社会服务,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又扩充了工作力量,有什么不好?这正是应用性人才培养要探索的道路。

全过程育人,要从招生宣传开始,入学教育功能开发、新生的入学教育的设计、在校四年的学习全过程规划指导、就业观念指导与应聘技巧培训,最后到毕业后的跟踪服务、校友资源的整合,整个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要设计 利用好。学校的任何工作,都包含着教育功能,就看你会不会发现。特别是要好好研究学生在大学四年的阶段性发展特点,精心指导。这是多少年来困扰我们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我们的学生80%毕业后是直接就业的,对他们来说,后面两年没有考研的压力,这与一本学校的情况就有所不同,我们必须研究后面两年如何强化实践能力的训练。

全方位育人,应拓展哪些培养领域?要抓住那几个关键阵地?我想主要有这么几个:教室、公寓、校园、校外。

教室是第一课堂,第一课堂抓不好,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就落实不了。抓好第一课堂关键在老师,主要着力点:一是课程内容的设计。灌进学生这个“瓶子”的东西得符合学生的层次特点和应用性要求;二是教学模式创新。拿了一桶水,要把水倒到瓶子里,你首先要看瓶子的盖子有没有打开。现在的情况是,很多老师“哗”倒了水,很多学生“瓶盖”并没有打开,学生对你讲的并不感兴趣,他之所以坐在那儿是怕你点他名。实际上,我们有很多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靠兴趣支撑的,上课提不起他的兴趣,他就会不来。所以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体现教师上课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去听过一些老师的课,课讲得很好,就是差一点点火候,缺少与学生互动,学生找不到兴奋点,注意力就会分散,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三是布置好课外作业。我们的学生习惯了中学的学习模式,老师不布置课外作业就不会自我加压,自觉学习。如果上课没听进多少,课外又没做多少,在校四年能学到多少?我们应该设法让学生课外忙起来,教师要设计一些结合专业知识学习的实践课题让学生课外去做,使课内课外互动起来,这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四是考试方法必须改革。如果学生凭在学期末突击一下死记硬背就能过关,学生平时就会放松学习、逃课,不利于学风建设,也会固化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创新训练,实在是贻害无穷!

公寓是学生个性表现最自由最充分的地方,也是学风建设和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主要阵地,学生公寓的工作必须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主要着力点有几个:一是要从一年级抓起。学生从中学到大学需有一个适应调整过程,转型期的教育特别重要。对06级学生我们做得比以前好,成效也比较明显,已在学风上表现出来。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也要从低年级抓起,到了高年级就很 难改变;二是完善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工作体系。对06级学生公寓我们尝试以学生楼层为单位建立议事监事会、干事会等学生组织,强调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试行学长辅导计划,效果很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是楼层文化建设得非常好。以层导师、学长组为节点,沟通公寓与分院的工作机制已经基本建立,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我们要认真总结成功经验,逐步推广;三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公寓的模范带头作用,一定要让学生党员的形象在学生中鲜亮起来。下学期将在公寓建立 “党员之家”,以此为抓手,强化党员的责任意识,使学生党员成为公寓学风建设和各项工作的骨干力量,并在日常工作中接受群众的监督,促进自身的进步。要特别重视研究解决部分学生沉迷电脑游戏的老大难问题,这是硬“骨头”,啃不下来,学风就好不了!

校园实践活动是学生互相学习,开展学科交流,拓展人脉关系,锻炼实践能力最主要的途径,主要的着力点:一是要创建各类综合性创新实践基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强化与第一课堂整合。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些校内实践基地,要总结经验,继续做下去。十一五期间学院计划建20个校内综合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每个分院都要建1-2个,不仅要使这些基地发挥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动的教育作用,还要可看,成为学院办学的亮点。

要切实加强对学生会和各类学生社团建设的指导,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加强规范管理。学生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团队运作能力、领导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如果疏于管理,也会有负面影响。全校现有70多个学生社团,目前的重要任务是要把学生会和社团联盟的组织关系理顺,同时给社团一定的活动场所,建立必要的管理和激励制度,加强活动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学生社团的良性发展。

要搭好三个论坛平台。一是“名师讲坛”,利用各种资源,邀请名师、专家来做讲座,浓化学术气氛;二是“企业家讲坛”。把一些成功企业家请到学院来给学生讲讲企业发展史,做人做事的人生体验,对学生是很好的创业创新精神教育。我们有许多学生家长就是企业家,我们要把家长资源用好;三是“学生发展论坛”,让优秀学生,优秀校友来讲自己的学习与工作体会。发挥好榜样教育的作用。

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是学生接触社会,体验职场,锻炼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好机会,主要在暑期(第三学期)或寒假进行。主要着力点就是要改革原来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要目的实习方式,突出“四个学会”的要求,即学会研究,学会服务,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以课题项目的形式,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对低年级学生,可以是以调查为主,要求学会调查,学会服务,学会合作。看看几个人在一起做,不同专业的人在一起做,能不能做好一件事情,能不能解决一个小小的课题。对高年级学生,要求就要更高一些,必须结合专业知识开展研究工作。做到学会研究,学会服务,学会创新。最好是不同年级学生组成团队,可以形成“传帮带”的梯队,有传承,不断积累。这项工作全校各部门必须齐抓共管,通力合作才能做好。

社会实践教育也可以尝试实行选修制,如:计算分院提出的实践项目,其他分院的学生也可以参加。这个项目的管理由计算分院负责,学生参加计算分院组织的总结交流,成绩也由计算分院的指导教师给出。这样做可以使不同专业的同学有机会一起做事和研究,这样的团队更接近以后工作的实际情况更有利于学生的培养。

要加强对学生科研训练的指导,鼓励学生多做策划训练,交流训练和论文发表。通过互相交流可以训练演讲能力,训练思维能力。我们还应该推动学生的论文发表,至少可以在城院内部杂志发表。以后要把学生论文发表的数量作为评价学生培养质量的一个考核指标,借此来推动学生科研活动的开展。

第三、教育教学创新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综前所述,摆在我们面前两大任务:一是加强整合规划,着力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全面改善内部育人环境;二是深入改革创新,探索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特色“套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前者是实现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建设的目的。要做到这两点,关键在于人――全校教师(包括管理服务人员)和学生。对于教师,关键是看有没有先进的育人理念,正确的育人思路,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高超的育人艺术。概括起来,就是看我们能不能塑造出来良好的教风。对于学生,要看能不能做到学会自觉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看我们的学生有没有良好的学风。我觉得这两个问题是最最关键的问题。对于学院各级领导,最关键的任务是要创造出让老师安心工作、舒心工作和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的良好环境。所以教育教学创新需要每个人的投入,必须广泛发动全校师生来做。最关键的是要做到两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良性互动。

据此,我提出学院的“323”发展战略:即着力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体系,发挥好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作用,精心培养复合性、应用性、创新性高素质“三性”人才。贯彻始终的是必须要有正确的办学定位,有先进的育人理念,优秀的校园文化。概括起来可以表述为:育人为本,目标导向,“三全”基础,创新推进。

6.全员育人理念与校风建设探究 篇六

学校的校风和教风学风的形成和发展, 始终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师、学生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这不仅因为有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和教师队伍的变化而需要发展变化, 同时更因为时代赋予了高等学校的使命要求在发生着发展和变化, 所以高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就必须与时俱进, 并且常抓不懈, 持之以恒, 因而对于校风和学风的深入研究有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概念梳理

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始终是高校建设发展的永恒主题。教风是指一所学校教师育人的风气, 教师职业状况和思想风尚的具体体现;学风是一所学校学生在学习成才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和精神风貌的集合体;校风是一所学校内各类人群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度和倾向。

(二) 整体状况

校风具有整体统一性、个体差异性、相对稳定性、时代发展性、内涵广泛性等特点, 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

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 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师德师风直接影响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教师队伍教学业务水平有限, 所讲课程因循守旧, 缺少创新, 不能为当代学生所接受;教师队伍年轻化, 教学经验不足;课堂上, 教师不主动维持教学秩序, 缺乏责任意识, 缺少与学生的良性互动, 致使教学质量乃至整体教育质量下降。学生自身缺乏远大理想, 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纪律松懈。部分学生考试不及格、考试作弊、重修率升高、试读、退学学生数增加等现象普遍存在。

(三) 原因分析

第一是社会环境。面对飞速的市场经济发展, 高等教育产业化趋势明显, 招生就意味着效益, 高校争相扩大招生规模, 生源数量剧增、整体质量下降。市场经济中滋生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功利化思潮等蔓延到高校, 给当代大学生和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网络的普及, 非主流文化的网络文化和游戏冲击着高校意识形态, 浸染着大学生的思想健康。

第二是学校体制。尽管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高校的许多教学管理制度、教育模式、管理观念还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 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 需要不断更新。教学人员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严重损害了教师学习和教学积极性;学生的后勤保障不足, 对学生学习的管理、监督和约束不得利;对于老师和学生的考核评价制度、科研体制、职称评定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不公现象存在。不少高校盲目攀比, 盲目追求上档次, 导致不少教师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

第三是个人素质。师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是产生不良学风的关键所在。在个人理想和人生目标方面, 对于未来的人生定位、职业规划缺乏信心;在学习目的和学习意识方面, 师生在学习内容上注重实用、重应用学科、轻基础学科, 重专业知识、轻政治理论等现象, 特别在学习方法、学习手段上会采取一些浮躁的、急功近利的倾向;在个人价值观和成就动机方面, 对自我能力的实际估计程度制约着个人抱负水平。

二、全员育人理念研究

全员育人, 即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到统筹协调, 齐抓共管, 在发挥学生工作队伍核心与骨干作用的同时, 更要做到全体教职员工都来关心和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形成全员育人的工作体系与格局, 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

(一) 教书育人:全体教师的职责

教师应有德育的意识和主体性教育的观念, 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去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我们必须培养具有主体性教育理念的主体性教师, 特征如下:一是有主体意有主体性, 有一套自己用之有效的有个性特点的与众不同的教法。三是教学活动具有主体性, 他要对学生进行有创造性的主导活动是一种能体现教师个性创造的活动。

教风是校风的主导, 首先, 应建立民主型教学关系。在课堂上大学教师应尊重大学生, 重视集体作用, 用民主方式讨论和解决问题, 应该虚心听取大学生意见。其次, 必须强调树立大学教师的职业道德, 是培养教风的重要内容之一, 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 热爱大学生, 是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在抓教风建设时, 要十分注意掌握政策, 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 防止挫伤大学教师的积极性;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 提高教师对教书育人工作的认识和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要逐步健全和完善教师工作规章制度, 严格教学考核, 并把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任、提职、晋升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二) 管理育人

思想上,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 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是对大学生进行主题教育的基本内容。在教育的过程中, 既要坚持活动的规范性, 又要注重活动的层次性。文化上, 一是学术提升素质。开展大学生学术科研活动是高校思想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的一项重要工作。要通过鼓励学生进行科研立项、参与各类学术科技竞赛营造学术氛围, 使学术活动成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二是校园文体活动。文体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一所高校凝炼和展现自身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三是高水平社团建设。社团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重要场所。学校要支持学生通过各类社团活动展示才华、锻炼能力, 为学生提供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使学生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管理上, 教育者、管理者注重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往,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一方面在与学生的交往中, 以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影响学生, 使学生在与管理人员的联系与交往中, 感受到其良好的品德乃至其人格的魅力;另一方面, 从管理和管理制度的角度出发, 要注重强化制度管理, 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对学生进行考核, 逐步培养大学生集体生活的习惯和集体观念。

三、加强全员育人与推进校风建设对策研究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 加强全员育人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等各项活动始终, 真正实现他律到自律, 全面推进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

(一) 更新观念, 推进教师创新性转型

学者型教师是当今对教师职业提出的要求, 对教学进行反思的途径主要目前有:1.立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现象, 申报课题、撰写论文, 让科研与教学密切结合。2.对备课的过程和理由, 选材的原则等进行说明。3.将讲课者处理问题的方式与白己预想方式相对照, 发现其中的出入。4.向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 及时整理分析, 形成书面文字以供日后参考。5.教师在教学过学学习者角色, 可以将教学日记、评课记录、学生意见、听课记录和课题成果进行小组学习, 或者专门开设学习报栏呈现和宣传其中的优秀成果。

(二) 以人为本, 改变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强调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广大高校更应该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进行思考与创新。强化实践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方式方法, 不能泛化, 不能生硬灌输, 更不能空洞说教;强化连续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伟大事业、一门科学和一门艺术, 也是一个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强化可操作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 高校思想政治领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把握规律, 与时俱进, 积极创新, 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 构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坚持教育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相辅相成, 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 疏导与堵截相结合的原则,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主动引导与平等交流相结合的原则。将教育思想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各种教育因素及方式中, 以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的状态而进行的教育方式。

(三) 推动学生自身素质提高

重视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进而推进校风建设, 全员育人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大学生要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方法,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必须依靠他们自身的努力, 因为他们才是进步和成长的内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才能使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发挥好, 才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校有良好的学风不只是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事, 而是与学生自己密切相关的事, 是自己学习生活收益最大并受益终身的事。

大学校风的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基础性的、战略性的系统工程, 绝不是依靠一段时期的建设就能形成的大学校风建设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正确处理全员育人理念下各个层面的关系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保证大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优良的校风需要不断地向个校师生员宣传和灌输优良校风建设的思想, 需要长期的积淀和整合以及全校师生员工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大学的逻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7.全员育人工作计划 篇七

1、抓实际行为养成为核心的语文小组工作。学生常规的养成仅仅依靠课堂是被动的,如果能换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才是我们的追求。本学期,我们将分组合作《语文组。数学组。体育组》,致力于这样的一种努力,努力让文明礼仪之花在五年级绽放。

2、坚守“活动育人”。各项阳光 活动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活动中有价值的体验和收获更容易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痕迹,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本学期五年级的思路是“一月一主题”。体育健身、文化艺术等活动全部渗透其中,结合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班会课等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语文活动小组期望达到的效果:内容更整合,主题更鲜明,教育性更强,学生收获更丰盈。

3.管理科学规范,工作省时高效,组员齐头并进。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语文小组的综合能力、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4、老师与家长及时交流,以《牵手两代》为载体,创新形式,电话家访,网上家访,书信家访,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接轨,形成合力,向全方位育人迈出一步。

5、平安校园。无事故是最低要求,最高标准,结合班级实际工作,继续做好流感的防控、做好学生管理、做好疏散演练,做好各种隐患的排查,保障校园的平安稳定,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

总之,全员育人任重道远,愿通过我们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使班级形成“校园无小事,事事在育人”的良好氛围,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教育的滋润,成为品行文明,品性健康,品德高雅,品质高尚的合格的人。

8.学校工会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篇八

开县铁锁桥初级中学唐立新

学校工会工作的对象是教师,教师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学校工会与其他部门工会相比有其差异性。尤其在维权工作中,不仅要体现在物质层面,还要体现在文化层次和精神层面。本文仅就学校工会管理实践谈谈体会和感悟。

一、充分认识工会的重要性是搞好学校工会管理的思想基础。在学校客观存在三个组织:以校长为中心的行政组织;以党支部书记为中心的党组织;以工会主席为中心的工会组织。这三个组织统筹协调、通力合作,构成学校和谐的工作局面。尤其工会组织在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实施业务培训、提高教学技能、保持大局稳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学校,当教职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时,教职工积极性就高,学校就稳定;当教职工培训适应教学需要时,教师就教学得法,教学质量就高,学校就立足于不败之地;当教职工文化生活、精神生活得到合理调节时,教职工精神就会饱满、情绪就会高涨、工作时就会进入最佳状态。因此,学校工会应把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组织教职工业务培训、调节教职工文化生活作为主要职能。那种认为学校工作主要靠行政组织,工会只是一个空架子,甚至认为可有可无的思想,只能把工会工作引向误区,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有害无益。

二、建立健全基层组织是学校工会正常开展工作的组织保证。学校工会能否行施职能,在认识问题解决后,就取决于工会组织是否健全,工会职能是否落实,组织落实则是首要的一环。根据学校工作性质,在建立健全学校工会领导班子的基础上,适宜以学科为单位建立工会小组。学科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管理的基层组织,教研工作开展的怎样,直接决定着学科教学的整体效益;同时学科教研组作为教师在学校生存的小环境,对教师思想稳定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教研组的这些职能与学校工会职能完全吻合,因而在学科教研组设立工会小组,不仅有利于学校管理,也有利于工会职能的有效发挥。根据这一工会组织建设思路,笔者所在学校以学科教研组为基础建立了六个工会小组,分别由各学科教研组长兼任工会小组组长,为了便于统一管理,工会小组组长同时兼任学校工会委员。从宏观角度看,六个委员各负责组织、宣传、财审、妇女、劳动、生活等,有利于工会工作的全面开展;从微观角度看,六个工会小组分包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政史地、体音美等学科,实现学校工作与工会工作的有机统一。两者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相得益彰,增强了学校工作效果,保证了学校大局稳定。

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工会工作实现规范化的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地方工会制定的《五好基层工会标准》和教育系统工会制定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反映了国家、地区和系统对基层工会的共性要求,要使基层工会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制定具体的工作制度。为此,我校依据上级工会的有关法规政策,结合校情,制定了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如《学校工会管理条例》、《五好基层工会实施标准》、《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记录》等。在《学校工会管理条例》中,涉及工会会议、教职工学习、教学竞赛、民主管理、维护合法权益、教职工抚恤、教职工安全、工会档案、教职工文体活动等,为工会正常开展工作提供了操作依据。尤其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制度,实践证明是一项监督维权,保证维权的有效措施。

四、适时组织开展工会活动是发挥学校工会职能的有效载体。

针对学校工作特点,工会活动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会上要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公布学校财务收支、答复教职

工提案问题、听证通过学校重大决策。二是每期组织一次民主评议活动。由教职工代表议论评价学校领导班子、领导成员以及没有教学成绩的教辅人员的工作和业绩。三是每学年举行一次教学技能竞赛。在工会小组初赛的基础上,组织校级竞赛,同时为上级工会组织的劳动技能竞赛推荐人选。四是每期举行一次文体活动。坚持“全员参与、发挥特长、活跃生活、增强动力”的原则,适时开展乒乓球、篮球、田径、拔河、棋类、书画等文体活动。五是随机组织教职工怃恤救助活动。教职工有病住院、教师直系双亲逝世、教师病故等,工会要组织探视、吊唁和追悼,对有困难的教职工及时组织慰问救济等。六是适时开展教职工学习培训活动。根据教学工作需要,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教师专业化校本培训,逐步提高教职工劳动技能和整体素质。七是适时开展维权活动。除按法定程序和形式维权外,及时收集、受理教职工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提交学校行政领导班子,并协调敦促解决。

五、讲究工作策略和方法是改善学校工会管理的润滑剂。

学校工会属于教师群众性组织,开展工会工作的过程也是协调教职工与学校党政领导关系的过程,因此讲究工会工作的策略和方法尤为重要。为此要适时把握好如下几点:一是善于把教职工朴素的意见和建议上升到学校管理需要的层面。一般的学校行政领导难以接受来自教职工朴素的带有情绪化的甚至带有激烈言辞的意见和建议。工会在处理教职工意见和建议时,要从教职工的良好动机出发,滤去带有情绪化的甚至一些激烈的言辞,整理归纳概括出对学校管理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使学校领导从中看到教职工对学校的良好心愿。同时还要从教职工切身利益出发,向教职工转达学校领导采纳意见和建议的诚意。二是善于做教职工利益的代表,有效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尤其,当地方政策与教职工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工会要及时掌握教职工的需求,着眼于维护大局稳定,在为教职工提供宣

泄情绪渠道的同时,通过正当的组织渠道反映教职工的意愿,可以通过上级工会组织,依据有关的政策法规,为教职工维权或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使工会在维护学校稳定中发挥作用。

六、建立健全工会档案是工会管理上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9.xx中学全员育人制度 篇九

经过研究和局部实验后推出的“全员育人导师制”,让教师人人参与德育管理,在课堂教学之余合情合理的走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在课堂之外的生活空间,都能随时得到老师和同伴的关怀,将素质教育的时空,全面覆盖学生的生活,使素质教育生活化、人文化、亲情化。开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渠道,建立了学生、教师、家长互动的教育管理平台,为学生段推行素质教育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新模式。

确定职责范围和基本任务。学校首先组成以班主任为组长,全体任课教师都参与的班级导师组。导师在工作中要自觉承担起三种角色——像父母,在生活上体贴关怀;做良师,在学习、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方面鼓励指导;成益友,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

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以班为单位,依据学情,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对于学困生和问题生,学校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并实施小目标与大目标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心态转化和习惯养成上。对于弱科生,导师重点落实“五面”教育:即思想教育面谈、课堂练习面导、作业错题面改、自习辅导面查、阶段考试面评。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学校从初一开学初,就对他们进行跟综管理,并建立动态管理档案,同时加强了他们的道德品质教育。

建立相应的管理和评价机制。建立一系列与“全员育人导师制”管理相适应的考核评价制度。一是档案制度。学校按照新课程学分制管理的要求,为导师和学生分别建立了工作业绩档案和成长记录袋。二是师生谈心交流制度。导师每周至少与责任学生进行一次面谈让导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学校制定具体措施解决存在的共性问题。三是班级导师会商制度。班主任担任导师组组长,每月组织本班导师召开一次碰头会,一起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制定措施,从而形成高效的育人合力。四是导师活动日制度。把每周四确定为“导师活动日”,全体导师在这一天要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学生宿舍,对学生重点进行心理沟通和生活指导,并对宿舍的文化、卫生、安全等方面进行阶段总结和指导。五是考核评价制度。成立“全员育人导师制”领导小组,建立一系列检查、督促、评估制度,对导师实行教学与育人工作双线管理,对导师的工作业绩进行综合评价。并于期中、期末试后进行学生满意情况问卷调查,导师育人的考核结果将与教师本人的绩效工资和评优晋职挂钩。

10.提高学校教学效益的思考与实践 篇十

江苏盐城市第一中学 刘大华

效益是指效果和收益,教学效益就是指教学的效果和收益。衡量教学效果的好坏或收益的多少应当坚持以学论教即看学生的发展程度。追求教学的高效益是教学管理中的永恒话题。当前各学校把追求教学效益的目光盯在老师的课堂上,这固然很正确,也很有必要,但仅仅盯住课堂这一微观层面,而缺少学校层面的宏观要求与统筹安排,还是不行的,因为影响和决定学生发展的不只是某一节课或某一门课,而是学生参与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所有因素的综合作用。这些因素中,有课程设置的因素,有课时安排的因素,有各种时间分配的因素,有教学模式的因素,有教师教学技能的因素,也有教学观念的因素,还有校风、教风、学风的因素等等。

一、关于课程设置

这里课程是指狭义的课程即学科或科目,也包括综合实践课和活动课。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国家根据时代的需求,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是通过课程来体现的,有什么样的课程结构就会有什么样人的素质结构。育人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程是学校办学的核心,学校对课程进行实施的过程也就是进行育人的过程。当然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地方和学校的具体情况、传统特色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只是国家课程的延伸和补充,因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都是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结合本地、本校的具体情况而开发的,可见学校具体执行的课程是由多级课程和多种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结构决定功能,因此不同的课程结构决定了不同的育人

功能。

学校是使青少年社会化和个性化的主要场所,教育是使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主要途径。人们主要通过学校的培养,把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具有一定个性特质的社会人。一个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需要培养既和谐发展又有个性特长的人,而中小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着重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同时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这就需要有协调和谐的课程体系与之相配套。对于课程结构,从课程的门类(学习领域)看,既要有语言类、社会类课程,也要有科学类和艺术类、健体类课程;从课程的性质来看,既要有学科课程,也要有综合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培养既和谐发展又有个性特长的人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培养人的效益,说到底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益。因为不同的课程或学科之间能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知,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经验建构的过程,人的知识结构愈复杂,知识生长结构就愈丰富,人的学习速度就愈快,就如同滚雪球一样,雪球的半径愈大,雪的累积速度就愈快。我们常常感受到专家、学者的知识面很宽,知识很渊博,他们接受新知识很快,对很多问题的洞察与分析很深刻,这与他们有着丰富而复杂的知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人的知识经验对塑造人的人格和内心世界又有着很大的影响。

基于以上认识,近几年来,我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国家规定和地方指导下充分发挥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践的主体作用,先后制定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原则及实施步骤》、《学生社区服务实施条例及学分认定办法》、《学生社会实践实施条例及学分认定办法》等。各级、各类课程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实践机会,促进了学生自身的社会化发展和个性的张扬。由于课程设置的均衡化,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关于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因素,结构合理的课程设置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课时安排与之配套。反之,若课程结构不合理、不健全,课时的安排就难以科学、合理,难以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和身心成长的规律。

当前许多学校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了课时安排的严重失衡,譬如有的学校数学课一周安排10节-12节,一周中总有几次每天要上2节甚至2节以上的数学课,这还不包括练习课。由于课时安排过多,使得老师在教学内容上随意进行拓宽和加深,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由于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加深,致使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时间、课后复习和完成相应作业的时间大为增加。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同一学科的有意注意集中的时间过长,使得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感到疲劳、紧张,学习效益不高,长期以往,使得很多学生对这门科目感到恐惧和厌烦。教学效益的低下又使学科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多次反复的单一教学和机械训练,这使许多学生更加厌烦。对数学等学科时间的倾斜又导致了对其他学科时间的挤占,使得有些学科的课时安排偏少,在课堂上老师只能忙于赶进度,课堂教学不深不透,这些学科由于前后两次上课的时间间隔较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遗忘率较高,由此又导致了受挤压学科的教学效益的低下。另外,由于学科总课时的增加,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和其他活动,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个性特长得不到发展,身心得不到调节,学生整天穷于应付上课、作业和考试,心力交瘁。课时安排的不合理导致了所有学科教学效益难以提高的恶性循环。学生的生命时光就在这低效、重复的课堂中,就在这枯燥、毫无乐趣的煎熬中流淌。

为了克服上述种种弊端,我校在放眼高中三年整体优化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各学科课时,特别对艺术类、健体类、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课时安排,做到不挤、不占、不让,校园内学生的欢声笑语多了,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激情进发了,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喜悦和成长的快乐,老师也获得了工作的成就感。

三、关于作息时间

生命成长有它的内在规律性,睡觉、吃饭、活动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最基本的需求。为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国家教育部规定我国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中学生每天不少于9小时,中小学学生每天在校的体育活动时间不少

于1小时,这一规定有它的科学性。

根据调查,很多学校从早到晚就没有安排体育活动时间,即使安排,也常常被其他学科用于上课或考试。住校生早晨5:30起身,全体学生6:00到校,晚自修10:00甚至11:00才结束。由于作息时间安排不科学,学生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加之学业负担过重,脑力消耗过多,导致学生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记忆力下降,听课效率不高,学习效能低下,心理焦虑,精神萎靡不振,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近年来学生近视率升高,体质下降,心理疾患也日益严重,这些已是不争的事实。每天过长的工作时间和过重的工作压力使得老师身心疲惫,很多老师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当前中小学师生的身心健康已成为一个不

容忽视的问题。

“乐学”已成为许多学生的一种幻想。有的学生甚至发出了“逃学万岁”的呐喊,把自己称为学校生活的“叛逆者”,在他们的心目中校园已成为学生成长的“失乐园”。校外抵挡不住的诱惑又常常使他们成为武侠小说迷、电子游戏迷、网吧迷。对这种情况,老师的教育、家长的管束感到无力和无奈,让人痛心疾首。职业道德和工作良心要求老师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但在这种状况下要想提

高教学效益又谈何容易。

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我们思考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了制订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我们充分听取老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一方面保证学生休息时间,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在校时间。我校规定在学生活动时间开放学校的一切场馆,并安排老师与学生同场竞技,同台献艺,让老师走近学生,让学生亲近老师,促进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休息的保证,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得到提高,课堂上学生打瞌睡的现象不见了,萎靡不振的不见了,偷看武侠小说的不见了,而是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近几年因心理疾患而休学的很少了。作息时间的科学合理安排,使学生学习、活动张弛有度,身心得到了调节,为学

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保证。

四、关于教学技能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特别是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各学校高度重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研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引导教师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习观和教学观,这对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效益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仅仅停留在对教师进行观念层面的培训上还远远不够。我们发现,老师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很乐意的,有很多老师对日常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认识很深刻,但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们的行为和方法依旧,于是在评课时我们常常给老师们戴上观念落后的“帽子”,这往往是不符实际的。从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到导致教学行为的转变之间往往存在着许多困难,其中十分关键的是教师的教学技能比较薄弱。

教学技能是指掌握和运用教学技术的能力,这里包括各种教学策略、方法、技巧,还有物理技术。要践行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需要有相应的操作层面的技术支撑。譬如,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观点早已被老师接受,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选择什么教学策略,通过什么方法,采用何种手段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再如实施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法,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老师们感到难以操作,很容易把探究课上成“放羊课”,教学效益难以得到保证。教师教学技能与实施新课程、提高教学效益的要求不协调是教学效益难以提高的关键性因素。

教学技能的薄弱与提高教学效益之间的矛盾存在已不是个别现象,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这一矛盾的存在更具有普遍性。“教师所拥有的巨大财富中,有一个是对多样教学策略的了解,另一个是在课时之内和课时之间灵活地变换这些策略。如果不能用灵活多变的手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那么,其他任何关键行为,不管执行得多么好,都不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解决教师群体性的教学技能薄弱致使教学效益难以提高的问题已显得刻不容缓。近年来,我校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在抓好理论学习的同时,重在以活动为载体;从观念到行动,在活动中培养教师的践行能力。一是开展课堂教学设计活动,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由观念引领行动,在行动中体现观念。二是开展全校性教学观摩活动,以模范引路,从实践到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提高。三是开展教学大反思活动,反思教学行为,反思各种教学技术与教学过程结合的效果,反思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益。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使老师们聚焦课堂,着眼于通过提高教学

技能,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新课程,需要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联系的观点和科学发展观从学校宏观层面对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师生的作息等进行统筹安排,需要我们在操作层面和实践能力上强化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唯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提高教学效益的问题,才能使学生、教师、学校得到和谐发展,而不是牺牲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来换得学校的“非理性发展”和暂

11.全员育人导师制度实施方案 篇十一

为更加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在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建立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学校决定进一步健全教育措施,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度,要求全校教职工人人做学生的成长导师,充分尊重信任学生,发掘学生的特点、优点和闪光点,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一、指导思想

学校全体教职工要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学习需要,从导‚学‛走向既导‚学‛又导‚行‛,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成长导师,切实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构建起教职工人人成为导师、学生个个受到关爱的良好机制。

二、实施目标

1、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发挥教职工的亲和力,注重亲情化、个性化教育,让教职工的关爱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2、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关注家庭贫困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学生、残疾学生,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寻找发展其潜能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的人生成长。

三、实施原则

1、个性化原则。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发展个性。

2、亲情化原则。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和学生交朋友,给学生以父母般的关爱。导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鼓励学生的进步,发现学生的成功、成就。

3、渐进性原则。遵循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

4、实效性原则。建立工作机制,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工作实效。

四、导师职责

学生成长导师既是学生可信赖的良师,又是学生生活上的长辈,更是学生成长的益友,要对学生思想上进行引导、学业上进行辅导、心理上进行疏导、生活上进行指导。具体说导师应履行以下职责:

1、帮助、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防止和纠正不良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2、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合理指导学生的学习。

3、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

4、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参与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

5、善于与家长、其他任课教师联系和沟通,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的表现。

6、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及其他方面的问题。

五、工作措施

1、全员育人

全体教职工都要与一名以上的学生结对,人人都要做学生的成长导师。

2、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对每一名受导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

3、定期谈心辅导和汇报

导师每周至少与学生谈心辅导一次,并认真填写谈话记录;学生每两周要向导师汇报一次本人学习及生活情况学生成长记录表见附表2。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

导师每月要进行一次电话家访,每学期至少与家长面谈一次;导师要熟悉学生本人及家庭状况。

5、个案分析

学校每月集中一次导师论坛活动,结合个案分析提升导师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六、组织领导

为确保全面育人导师制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全面育人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全面育人导师制工作。

七、评价机制

学校建立督导评价机制,定期组织人员采取电话和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学生及查看学生成长档案和成长记录表等方式对全员育人导师制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导师制工作开展好的单位进行奖励表彰,对活动开展好的导师进行物质奖励;

全员育人导师制度实施细则

一、工作目标

1.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对学生实施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深入学生心灵深处,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

2.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关注家庭贫困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学生、残疾学生。

3.善于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人生成长。

4.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在帮助学生完善学习方式的同时,完善教师自身的育人方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工作原则

1.全员性原则。一是全员参与,人人做学生成长导师。学校所有管理者都是育人者,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二是指导对象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关注培养具有特殊才能的拔尖学生,使他们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关注待优生,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指导中档学生学有所长,长足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

2.全面性原则。每一位导师既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也是学生生活的引导者,思想心理的疏导者,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3.发展性原则。导师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在全面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长远目标、阶段目标。

4.重点关注原则。针对‚八类学生‛——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学生、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学生、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学生——重点做好导师与学生的对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科学发展。

5.个性化原则。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理解学生的个性,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发展个性。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通过个别化的教育,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牢固树立‚人人能成功‛的思想。

6.亲情化原则。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导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随意泄露学生的个人隐私,和学生交朋友,给学生以父母般的关爱,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发现学生优点、成绩,鼓励学生进步,进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导师职责

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采用‚五导‛策略,即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创新启智,并把‚五导‛策略作为导师的基本职责。

(1)思想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引导各类学生积极进取;经常检查和督促学生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特别是要促进责

任感、诚信与感恩等优秀品质的形成,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学业辅导。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业基础制订学习与发展计划,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定期向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了解该生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业上的困难;定期帮助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找出问题,提出对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生活指导。关心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习惯;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积极争取多方协助,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协调好家长、学生、学校和任课教师的关系

(4)心理疏导。定期与学生谈心,了解生理、心理上的困惑,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烦恼、挫折等问题。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要与各相关教师、家长联系,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

(5)创新启智

导师要把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根本任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的育人要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五、实施办法

1.确立导育关系。学校组成以班主任为组长,全体任课教师都参与的班级导师组。全体任课教师都是导师,每个学生都有导师。导师在工作中自觉承担起了三重角色——像父母,在生活上体贴关怀;做良师,在学业、品德、心理等方面鼓励指导;成益友,与学生进行民

主平等的思想交流。学校采用随时随地调查学生和定期向学生问卷调查,确定导育关系情况,每学期至少一次问卷调查。

2.建立导师工作手册制。为‚全员导师制‛的工作落到实处,做到脚踏实地,学校统一印制了‚导师工作手册‛和‚学生受导记录‛。‚导师工作手册‛主要有两大栏块:‚指导内容摘要‛和‚‘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记录‛,专供记录导师指导工作的开展和与家长的沟通情况,对学生的每次导育的情况都必须有记录可查,以利于导师积极反思总结,不断改进工作;‚学生受导记录‛是学生的受导情况反馈,每次受导的内容,学生都要有受导记录及受导后的感悟及收获,让学生在记录、感悟中,收获成长。

3.建立定期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导师要定期、不定期的与被指导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每次谈心和辅导必须认真备课,并将交流指导内容也要写入《导师工作记录》上的‚指导内容摘要‛栏。学生可随时把思想、生活、学习等情况向导师汇报,让导师帮助解决,每生每学期至少上交一份书面总结或心得体会。导师对学生进步的地方应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不足的地方要给予积极的引导。可以通过口头交流、电话联系、书面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沟通。每位导师每周与责任学生保证一次交流辅导。

4.建立定期家校联络制度。结合‚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建立家校联络制度,要求导师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情况有清晰的了解,导师可根据学生的在校情况采用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或通过电话、或是预约……每学期至少与家长沟通两次,还可根据情况尽可能进行家

访,与家长的沟通情况要填在《导师工作记录》上的‚‘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记录‛栏,同时,为使与家长的沟通更规范、更有效,学校制度了《家访守则》,使家校联系工作有章可循,此外,学校还坚持在节假日印发《导师与家长互动表》,把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及时汇报给家长,并广泛听取家长的意见和要求,使导师、家长互通信息,密切配合。目的就是加强受导学生的全程管理,有效的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让导师制的内在意义真正的显现出来。

6.建立班级导师调度制度。以年级组、教学班为单位,召开导师调度会。班主任担任导师组组长,随时随地向本班导师了解受导学生的情况,在必要的情况下可召开碰头会,一起分析学生在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对策,制定措施,共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形成高效的育人合力。年级组每学期组织召开2次(期中、期末各一次)调度会,导师要对受导的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班主任和级部主任都要做好记录,共同制定相应对策。

7.年级组定期开展导师系列专题教育活动。为了使导师在一段时间内工作目标更明确,工作重点更突出,给导师开展工作提供一个抓手,学校在主张导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外,还结合各个年级的实际情况,开展系列专题教育活动。例如结合一年级学生特点,学校在开学后的前三个月,相继开展以‚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感恩父母‛为主题的专题教育活动。

8.布置‚全面育人‛作业。导师在导育过程中要布置‚全面育人‛作业,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强化受育的效果,因此,导师的作业内

容一定要体现‚全面‛,即要有思想品德教育、知识练习、生活教育、心理意志锻炼、创新启智等几方面的内容,学校统一设计出作业内容模块,每模块的具体作业内容由导师自己编写布置,每月至少布置一次全面育人作业。

六、导师选聘办法

1.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导师分配。以年级为单位,以教学班为单元,围绕学生的学习指导、生活管理、心理辅导和品德教育,为每个学生分配导师。领导干部带头担任导师;全体任课教师全员参与;处室职员择优选聘。每人担任10名左右学生的导师。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全程管理、个性化教育的格局。

2.选聘程序。

(1)学校提供教师的基本信息,让学生了解导师的情况。(2)学生根据自己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需求选择对自己可能帮助最大的教师,填写《学生选择导师意向申请书》。

(3)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再选择受导学生。

(4)在充分尊重师生的前提下,级部和班主任作适当调整确定,以保证教师带徒计划的完成。

(5)导师对受导学生的数量及信息进行统计,填写《师生组合情况统计表》上报学校存档。

(6)导师与受导学生见面签定协议,明确双方所承担的义务和职责。

七、组织保障

1.学校领导小组。校长、副校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担任和班主任担任组员。负责导师制工作的规划、指导及各项工作的实施和落实,并带头接受受导学生。

2.年级指导小组。各科室主任分别担任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担任组员。

3.班级工作小组。班主任担任组长,各班选聘的学生成长导师担任组员。

八、评价与激励 1.过程评价

(1)‚全员导师制‛领导工作小组定期组织调研,通过对《导师工作手册》、《学生受导记录》、学生的阶段性汇报等材料的检查和采用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学生座谈会、电话随访家长等形式,对导师的日常工作情况进行‚两量‛(数量、质量)的统计评价。

(2)每学期两次对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学校定期对导师制工作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提高教师积极参与为人导师的积极性。

2.辅导效果反馈办法

(1)‚看‛。看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纪律表现、活动表现等等,将学生的各种表现情况与导师的工作挂钩,因为导师的职责就是培育‚全面‛的人,学生各方面的表现都离不开导师的教育,所以,学生在校的各种表现不仅与其班主任挂钩,还要与导师的工作挂钩。关于学生在校的各种表现与导师挂钩的量化办法可参阅政教处的有关记

录,到时由政教处将有违犯校规记录的学生与其导师对应起来,提供给量化组,量化组可按某导师名下有违犯校规记录的学生数量量化该导师。值得注意德是:第一.政教处要存有每位导师的‚师生组合情况统计表‛。第二.平日要对违犯校规的学生做好详细的记录。

(2)‚查‛。查看学生的期中、期末检测成绩与进步幅度。(3)‚听‛。听导师对受导个体情况的汇报;听受导学生的对其导师的反映;听家长反馈孩子的表现变化。根据他们的反馈情况分析,受导学生是不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是不是各方面有所进步。

3.评价结果的处理

每学期末,综合量化评价导师的工作成效,纳入绩效考核。并将导师个人成绩记入师德考核及考核成绩中,作为评优树先的重要依据。

中心小学

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

12.全员育人导师制 篇十二

全员育人导师制,就是在教导处、政教处和级部的统一组织下根据学生的学科学习实际、思想状况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在学生和教师间进行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经必要的调整后,使每个教师成为6名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导师。

学校通过导师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强化导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促使教师从办公室自觉主动地走到学生中间,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学习指导和生活引导,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全面地发展。“德育导师制”是学校班主任工作必要而有效的补充。具体说就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导师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练,以志砺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管理教师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针对以往教师育人目标难以落实以及学校实施“分层教学”后学生动态流动、班级管理难度增大的问题,学校提出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导师制,使所有教师都成为学生的导师,不仅有效地弥补了班主任难以深入到每一个学生中的缺陷,而且顺应了个性化教育的发展趋势,使教师的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同时也使教书育人有了制度上的保证。

导师育人制,即强化“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育人机制和重内容、重方法、重实效的原则,使全体教师认识到德育不是光靠专职教师上课或班主任管一管就能解决问题,而是必须依靠全体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齐抓共管,才能形成合力,抓出实效。具体办法: 第一、学校成立了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为成员的导师组,在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每学年由级部主任统一协调,征求班主任意见,各任课教师根据各班实际及本人任教班级,按照年级统一安排,分别选定2名边缘生,进行“学习帮教”、“思想引导”;选定2名中等生进行“学习排雷”“心理解惑”;选定2名优秀学生,进行“综合发展”、“能力提升”。

第三、每名导师带6名学生,两周至少与学生谈心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学习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第四、建立指导学生成长的档案,记录所带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点,对症下药,制订学生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并指导其完成。

第五、每月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次,建立家长联系本,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支持。

第六、导师与班主任要及时沟通、汇报,以便班主任全面了解情况。导师遇到特殊案例、问题可要求级部主任在本年级进行“会诊”,制定教育方案,建立特殊案例、问题“会诊”制度。

第七、各年级组建立导师工作记录,记录师生活动的全过程。第八、为确保该方案的落实,根据相应量化考核方案,通过导师过程材料、学生思想进步学业成绩、家长满意程度等项目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体现在每个教师手册上,教导处与政教处把该工作纳入评优工作中去。考核优秀者,学校给予一定的奖励,未做或未完成的评优一票否决。预期效果:

实施办法突出“有计划、有记录、有过程、有实效。”建立完整的导师制工作制度,包括档案制度、家长联络制度、谈心与汇报制度和特殊案例“会诊”制度等。

德育导师制工作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改变以往任课教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使任课教师的育人责任明确,真正落实 “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同时该项工作也是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的有力措施之一;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感情;增强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满意度。

学校的每一名教师都承担着育人的责任。每个导师都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实效。青年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与学生近距离的优势,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中老年教师要不断调整心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努力贴近学生,使学生在得到智慧启迪的同时得到更多的人生启迪,获得做人与做学问的双丰收。

上一篇:旅游文化品牌策划全案下一篇:建筑设计院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