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共14篇)(共14篇)
1.浅谈怎样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一
农村教师在现有的条件下,应深度挖掘农村特有资源。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拥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力,参与到写作生活中来,写作时才能有话可说,有话能说。
一、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美,激发写作的愿望
大多数学生一提到写作,往往是无话可说,无法下笔,甚至是有话说不出。
写作成了一件很头痛、很无奈的事情。
讲授课文时,把学生带入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环境中,或美妙的故事中,或古老的传说中等等。让学生在秀丽的自然景色中徜徉,或在美妙的故事中陶醉,或穿越时空与哲人交谈。比如,教师在讲授《长城在我心中》这篇课文,把学生带入那浓浓的长城之情、爱国之情中,再引导学生,课文是怎么一步步表达出这浓浓的长城之情、爱国之情的呢?让学生找出表达强烈感情的排比句,指名读、分角色读、全班齐读等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去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爱国之情。从中体会语言力量的强大,激发学生写作的愿望。
另外,教导学生语言是表达的需要,是传递的需要,让学生明确语言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动笔的愿望,提高写作兴趣,由“惧怕”写作变成“我要”写作。
二、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句,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光有写作的愿望是不够的。大家知道,万丈高楼都离不开一块块的砖头,同样,文章也是由一个个词句有机组成的――字词句是文章的“建筑材料”.帮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是语文教师首要的任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
农村小学生由于条件限制,课外读物少。好词好句应从课文中来积累,教师要指导学生作好摘抄,并指导用适当的方法熟记,教会学生理解词句,活用词句,日积月累,词句的“仓库”就会满起来,为写作积累语言材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就是练习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习作课上,教师应重点讲述写作方面的知识。如要确立中心思想、文章写作的顺序、文章的结构、开头和结局的写法等,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
三、充分利用农村的有利条件,挖掘农村特有的资源
1.教师要善于就近选材
新课标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课内外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特有的课程资源,弥补农村资源的不足。农村有着广阔的天地,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一个有山有水,有花草树木,有小桥流水的好去处。春天,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夏天,荷花满塘,绿树成荫;秋天,一片金黄,硕果累累;冬天,白雪茫茫,银装素裹。春天,可以放风筝;夏天,可以捉知了;秋天,可以摘果子;冬天,可以打雪杖。这些都是农村宝贵的资源。教会学生时时刻刻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五官,去发现生活的美。并加以思考,形成自己的感悟。写作时,就不愁没有话说,没有素材可写。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就近选材,让它成为学生写作素材的活源头。
2.鼓励学生多体验劳动和生活,增加写作机会
农村学生有着很多体验劳动、体验生活的机会,应充分利用好它。鼓励学生多参加劳动,多体验生活,再把所经历所体验的记录下来,文章就有血有肉了。
比如说,可以鼓励学生,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鼓励学生把劳动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成文字。有了亲身经历和体会,也就有了真情实感。
也可在校园里选一小块田,教师和学生一起种上青菜之类的蔬菜。指导学生观察它们的成长过程,亲自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体验果实的来之不易,()体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喜悦。这时,教师可布置一篇与此相关的`作文。另外,鼓励学生平时要多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有可能成为写作素材,任何所见所闻都可记录成为文字。开始时,能写一段就写一段,不可勉强规定字数,主要是养成练笔的好习惯,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动笔记录生活点滴的习惯。
3.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活动中。这不仅可以愉悦身心,还可以增进交往,增进友谊,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让学生拥有一双慧眼的同时,不断开启思维,开启智力,学会思考,学会感悟,让农村生活为写作源源不断地输送鲜活的素材。
四、深度挖掘课本资源,培养想象能力
课本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范本,是学生学习的首要渠道。农村小学生课外读物接触少,几乎是完全依赖课本。所以,在讲授课文时,不仅教学生认识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更要结合课文重点讲述写作方法和技巧、表达方式等,在循序渐进中教学生写作文。
另外,结合课文进行仿写,续写,改写,延伸学生思维,提供一定的联想和想象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而合理地想象,激活学生的想象细胞。
五、千方百计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另一个重要渠道。它不仅能增长知识,更能扩大视野。农村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大多学校没有图书室。教师可在班上自创图书角,家里有课外书的主动带到班上,轮流着看。另外,教师也可找些范文来朗读,或借报刊给学生看,或带领学生去图书馆阅读。总之,农村教师可以千方百计地自创条件,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提高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教导写作方法,让学生接触农村广阔的天地,从中摄取写作素材,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耐心。经过共同的努力,相信学生的写作能力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韦志成。作文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04.
2.浅谈怎样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二
关键词: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目前, 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家庭条件、生活条件、教育条件的限制, 再加上自身不注意平时语言的积累, 导致了小学生写作语言的匮乏, 表达的欠缺, 以致出现了“无话可说, 无事可写”和“有话说不出”的现象。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学生怕写作文, 学生对写作文的普遍厌烦。这使我们在实施作文教学之前, 学生便已有了对作文畏难和排斥。下面我就如何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谈几点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消除恐惧心理, 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根本上是让他们对写作感兴趣, 以写作为快乐。一旦他们对写作有兴趣, 他们就会“想写, 爱写, 愿意写”而不是将写作作为一种负担。首先, 让学生知道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儿童时期就是一个玩的阶段, 我们必须引导他们从游戏中激发灵感, 从生活中开启思维。比如让他们写《最开心的一件事》或《最难忘的一件事》就可以告诉他们可以写自己曾经做游戏的经历或者是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在写作文《第一次劳动》时, 先让学生试着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也可以找家人来帮忙, 然后把劳动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感受等写下来, 结果全班同学眉开眼笑以有史以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习作。另外, 老师也可以与他们一起做一些游戏, 让他们在游戏的同时记录游戏的过程和感受。其次,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 鼓励他们写作。要想让学生乐于作文, 首先必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小学生的特点是敢于幻想, 我们应该鼓励支持他们大胆的去想象, 去比喻, 而不是对他们的“异想天开”一概否定, 我们要肯定他们的想法与进步, 及时的表扬他们让他们对写作充满信心, 这样他们才会对写作感兴趣。比如;在本学期我们学习有关以“桥”为主题的课文后, 在口语交际课上说说自己心目中的桥, 其中一个孩子就说他希望自己能建造一座五彩的“和平之桥”, 可以化解婆媳之间, 父母之间的争吵。多么大胆而又朴实的想象呀!另外, 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可以引导学生多参加当地的一些名俗活动。比如, 我们这一代就有逛庙会的习俗, 可以抓住时机鼓励孩子在周末休息时, 跟随父母去逛庙会, 让他们仔细观察会场中的所有事物, 准备写作的素材, 使孩子们在玩中收集集料, 充分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二、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俗话说的好“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当然写作的素材也源于此。因此我们要抓住时机,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引导学生观察。比如说, 科学实验第一课要求学生观察一朵油菜花, 为了让学生有花可观察, 我要求他们在自家的花盆中亲手种上油菜、豌豆、番茄、草莓等各种植物, 并把它带到教室。每天自己负责浇水施肥, 观察记录变化, 和同学交流观察记录。冬天, 当天气骤变, 快要下雪时, 我就及时带领学生到校园中去观察下雪前云彩的变化, 下雪时雪花的形状, 下雪后的美景, 积累写作的素材。另外农村的孩子, 有的是时机亲自亲近大自然, 因此可以鼓励孩子们在课余时间跟随父母田地观察庄稼的生长或者去小河边倾听溪水的声音, 鼓励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每一个事物, 去发现他们的不同变化, 进而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 把自己所观察的事物写的形象生动, 而又具体。
三、多读书, 读好书,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多读书, 读好书, 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种, 课内阅读一般指我们的课本, 而课本也正是我们学写习作最好的范文。因此, 我要求学生大声的朗读课文, 通过用普通话朗读来纠正方言中一些不规则的发音, 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另外, 向学生介绍有可读性的课外书籍引导他们阅读, 不仅能巩固课内知识, 还能开拓视野, 陶冶情操, 增长知识,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也是学生搜集习作材料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鼓励发挥想象力, 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及其重要。
四、引导学生善于积累
俗语说的好“眼过千遍, 不如手过一遍”“好记心不如烂笔头”。积累词汇, 在喜欢朗读的同时还要学会摘抄, 做到把读和写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积累丰富的词汇。因此我要求学生要养成摘抄的习惯。每人准备一个小型摘抄本, 教给学生摘录的方法, 让学生分类把写人、记事、写景、读后感中自己喜欢的﹑贴近自己生活的、感觉新颖的词句都摘录出来;同时也要摘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另外, 要做到随时随地的摘录, 如广告用语、电影台词、对联、歇后语、谚语等, 这样作文时这些词语就可以信手拈来, 得心应手, 使习作即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又可以锦上添花。只有不断的积累, 才不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能到达金字塔的动物只有鹰和蜗牛, 蜗牛不仅仅靠的是意志, 还有就是它的日积月累。所以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的积累, 使他们的作文水平可以稳步提高。
3.浅谈怎样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三
关键词 农村 小学生 写作
笔者在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们害怕作文,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第一,农村孩子缺少课外读物,写作受到局限性,觉得无内容可写,胡乱编的多。第二,平时语言词汇积累的少,写作时难以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第三,对身边事物没有养成自觉观察学习的习惯,写作时对其要写的内容比较陌生。第四,对事物缺乏想象力,写作内容枯燥乏味。第五,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该如何来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能力?下面将简要地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1 首先要培养学生们的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而我们这里主要指的是要善于培养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学生们一旦对写作产生兴趣,那么写作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如何激发学生们写作兴趣呢?
这里我们就要让学生们写他们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作文描写紧紧围绕学生们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们的习作兴趣,使学生们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根据学生们假期的所见所闻,可命题为《记我假期内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如根据学生们对某人或某物的看法,可命题为《€讇字壹贰H缧⊙嵌枷不抖郑叶帜芰芮俊N颐蔷陀Ω门嘌⒆拥亩帜芰Γ盟亲鲆恍┳约毫λ芗暗氖拢匀粘I畹牡愕涡∈掠兴私狻@纾喊锔改父膳┗睢⒆黾椅瘢约憾肿鐾婢摺⑿蘩硇∑骶撸缴缴贤嫠!⒓褚安说龋盟墙约阂惶熘凶钣腥さ氖虑橛帽收媸导锹枷吕础K羌嗍豆懔耍匀挥刑嘞胍档幕埃刑嘞胍泶锏母星椋庋坏闯隽怂堑恼媲槭蹈校佣嘌搜堑男醋餍巳ぁ?
2 其次要养成学生们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城市相比,农村信息闭塞,经济水平发展缓慢,农村学生们见闻就受到极大限制,接受外来新鲜事物就比较缓慢,并且还长期缺少课外读物。当学生们在写作时,脑子里所能想到的往往只局限于他周围所接触的事物或者道途听说的观点,所以学生们会觉得可写的东西不多,对待不同的作文类型,都会用自己心里所固有的模版去套,所以写出来的东西千篇一律,枯燥乏味,毫无新鲜感可言。但俗话说的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和城市相比,农村有着广阔的天地,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内容。我们教师这时就要引导学生们发挥农村的优势,挖掘作文源泉。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就要积极引导学生们捕捉所看、所见、所做、所感,如四季的景色、饲养的家禽、田间的庄稼、使用的家具、参与的农活、山中的花草树木、自然中的鸟兽鱼虫、往来的农夫等等身边的人、事、景、物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分析,做生活的有心之人,练说练写这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对我们的语言积累有很大的帮助。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在这里他告诉我们生活是写作的主要素材,而这里的生活就要靠我们那一双明亮的眼睛去观察,而这里的观察决不仅仅局限于“用眼看”。 观察生活要全神贯注,全身心地投入。要做到用眼细致地看,用耳认真地听,用脑深入地思考,用手及时地记,要把社会的生活当作自己的生活,把人民群众当作和自己相关的人物,设身处地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进退荣辱。一句话:要亲身去“参加”生活,而不是客观地去“参观”生活。没有全身心地观察生活,即使记下许多材料,写出来的东西也还是不动人的;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对事物作深层的观察,揭示出生活的真谛,写出别人想写而没写出来的动人、深刻的文章。全面地、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是认识、了解生活的基础,文章的素材才会丰富而不竭。
3 最后要加强学生们的写作训练—以说助写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们从阅读中吸取营养,利于学生们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大多数学生们阅读一篇文章,只是粗略地浏览下文章的故事情节就算完事,其实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古人说,不动笔墨不看书。这告诉我们在阅读中,我们要准备一个阅读的本子,在阅读的时候看到比较好的句子、段落以及你对这篇文章的见解与感想等,你都要把它记下来,在课余时间你可以时不时地拿出来翻翻,晨读的时候拿来读读,渐渐地,这些东西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自己的东西。下面笔者再简要地分析下学生们在阅读中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指导学生们学会分析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在学习一篇课文时,首先要让学生们明白这篇课文采取了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如学生们在学习《忆爸爸》这篇课文时,就要让学生们理解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总的写爸爸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有什么好品质,然后再举例说明爸爸的这些好品质有哪些事例,最后再呼应第一段进行总结。其中第二部分举例说明在整篇文章中所占用的字符最多,写得最为详细。让同学们从中学会这种写作的方式与技巧,如果以后碰到类似作文,学生们也可以联系课文,并且进行适当摹仿,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打好框架,然后再往里面添加属于自己的语言。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们会很快掌握这类方法,为本次作文开了个好头,当然,除了指导学生们模仿,还应该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习作。
第二,要求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先生也提倡多读书,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我们强调既要多读,又要选择地读,更要读进去,理解所读文章的结构技艺和语言特点,在语文阅读中,让学生们接触文中那些生疏而精炼的语言,并摘录出文中精美的句子或者段落,这样就会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地吸纳与发展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加宽加厚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为自己提供一片寻找自我、发展自我的广阔天地。
第三,加强学生们写作训练。有了读的借鉴,说的铺垫,犹如水到渠成,写相对就要容易多了,写作练习,同样也要让学生们遵循三个原则:(1)“我手写我口”。要求学生们尽量先说后写,说写结合。(2)写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这点尤为重要,大千世界,琳琅满目,但他们亲身所接触的事物却是少之又少,在这里就要教导他们摈弃华而不实的虚假文风,将踏实地做人与朴实地写作统一起来。(3)在写作中学会成长。通过写作,使他们对自己笔写的人或物有了更深的了解与体会,如通过命题为《妈妈,我想对你说》这篇文章的练习,可以将小作者内心对母亲感情抒发出来,这更有利于以后母子之间的友好交流:如通过命题为《记我家前的大桃树》可以培养学生们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其意义决不只停留在为今后写作提供大量原始资料的层面,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让学生们的童年富有诗意,让他们的人生充满情趣,让学生们的生命更加丰满。
4.浅谈怎样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四
古敢小学:卯智英
【摘要】: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倍感头痛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了提高农村小学作文的一些方法:即: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2、培养多读多写的习惯,3、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4、感悟自然,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激活思维,标新立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6、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7、培养学生从生活中积极发掘写作题材的能力,8、加强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关键词】:培养 写作能力 八种方法
引言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记来积累
坚持写**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鬃”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
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广大语文教师倍感头疼的问题。近年来,尽管许多专家和学者对小学作文教学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作文教学也产生了许多模式,但就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整体情况看,仍呈现不景气的局面,学生怕写作文,不爱写作文,甚至抄袭范文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针对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状况,我认为应该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着手。
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是最善于培养学生兴趣的人。普遍学生感到写作困难,谈“文” 色变,产生厌学情绪。如果老师能及时医好这块心病,那么写作教学将事半功倍。学生厌恶写作,最根本的原因是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从他们感兴趣的事做起。比如写《一次活动》,写作之前,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如:参观工厂、游览名胜古迹、举行跳绳和拔河比赛等。写作时,先在班上进行口头训练,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把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讲出来,把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讲出来,让他们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消除对写作的神秘感和畏惧心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书面训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作文,写作兴趣随之而来。
五、培养多读多写的习惯。
多读多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学生有了写作兴趣以后,教师应不否则将前功尽弃。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多读多写,要达到多读的目的,除了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外,还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从中吸取写作“营养”。为了让学
生能读到更多的课外读物,首先、要鼓励学生定期到学校的图书室借书;其次、为学生订《小学生作文选刊》《小学生优秀作文》《小学生创新作文》等,并号召学生踊跃捐书。除此之外,还与其他班级友好合作,定期交换课外读物。
平时用一定的时间给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享受进步、收获的喜悦。读是积累,写是提高,只有读写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要达到多写的目的,首先培养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具体做法是:优等生可以写出读过的文章的主要内容,自己的感受等;中等生可以抄录文章中的精彩片断、优美词句等;后进生则不同,他们只要能抄录几个好词佳句就应该给予肯定表扬。其次培养学生写好日记。写日记可以积累写作素材,作文时就不必为无“米” 下“锅” 而发愁。日记的内容千变化,长短不限,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都可以写。写日记要防止千篇一律,应该突出新颖。我鼓励学生每天写一篇读书笔记或日记,不定期检查,对于做得较好的学生给予夸奖,树立榜样,做得不够好的学生则耐心指导鼓励。
六、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
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教师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 而苦恼。
七、感悟自然,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悟性。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社会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都可引发我们的思考。可是,面对美丽的大自然孩子们却无动于衷,或虽感到美,却又写不出来。生活中每天发生的事情非常多,孩子们往往求大,忽略了身边值得关注的小事,所以,也造成了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情况。对农村学生来说,农村的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大自然又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教师利用这种优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使他们“见景生情”。把这种情景教育引进小学作文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写一写家中养的鸡,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鸡吃食、鸡打架、鸡下蛋等等,帮他们列出观察项目,学生就会有目的的观察,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让学生每天回忆发生的事,说一说、议一议,久而久之,学生就知道了什么事是有价值的了。事不在大小,而在事情的内容。指导学生写自己熟悉而又真实的生活,而不是写那些“虚构生活” 真情就是作文。让学生知道,说真话、写事实、叙真情就是作文。
八、激活思维,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想象力。用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根据儿童少年的生理心理的特点,他们想象逐步从无意想象发展到有意想象,想象的兴趣浓厚。现在的世界是多彩的世界,小学生在做作文时应该多发挥想象力,来描绘未来的世界和多彩的生活。
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任思维驰骋,想象力应该贯穿整个作文教学之中,没有想象力,学生作文思路就会闭塞,内容空洞,立意不新。所以学生的写作欲望靠想象来燃烧,观察力靠想象来培养,立意新颖靠想象去创造,思路靠想象去拓展,人物形象靠想象去塑造,语言的色调靠想象去渲染。
九、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写作文,就是把自己心里所想、口中要说的话,有中心、有条理地写下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能有针对性地训练小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即“说” 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1、诵读佳作,培养语感。我经常让学生熟读那些写得较好的文章,背诵文中的精彩片段,要求他们把规范的语言植入记忆仓库,并融会贯通,优化组合,形成新的信息链,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但是,熟读成诵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指导学生讲究方法,提高诵读的效果。
2、复述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课文,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将所感知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练习对话。经常进行对话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写人物语言的能力,还能训练他们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如两人对话,讲什么内容,另一方必须仔细思量如何回答,做到对答如流,词能达意。训练形式可采用教师和学生对话,也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
4、即兴演讲。平时,我特别注意结合作文教学创设情境,提出命题让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上台即兴演讲,讲述自己在生活中的见闻,抒发自己的情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同一个题材,可以让多名同学轮流上台演讲,在交流中取长在交流中取长补短,然后再给予点拨、评议、总结。这样不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而且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十、培养学生从生活积极发掘写作题材的能力。
1、从丰富的农村生活中寻找题材。农村的孩子在课余常常开展一些具有乡村特点的游戏活动。如捉迷藏、捉知了、捉鱼等。也常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农务劳动,比如放牛、种菜、砍柴等,这些就是作文的好题材。
2、从自然现象中发现题材。农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大自然密
切相关。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家畜、日出日落、山川河流等,会因时因地发生变化,如果小学生都做生活的有心人,能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善于积累,这些也是作文的好题材。
3、从典型事件中抓住题材。学生可以从学校、社会上每天都发生着许多有典型、有教育意义的事件。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挖掘主题。
十一、加强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做好批改、讲评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决定性的作用。每次进行作文练习,我注重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具体步骤是:
1、是指导审题,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明白写什么,怎么写。
2、是指导立意,让学生明确文章的中心,明白为什么写,是说明一个问题,表达一种感情,还是赞美一种精神等。
3、是指导选材,让学生明白选择什么材料才能更好地为中心服务。此时,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读书笔记和日记拿出来,从中选择好材料,为写作服务。审题、立意、选材是作文指导的方向,除此之外,还应该引导学生谴词造句,用上各种写作手法、技巧,谋篇布局等。教师指导方法得当,学生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讲评,我不是采取传统式的教师承包批改、讲评的做法,而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作文的批改、讲评。学生自己批改、讲评作文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师生共议共改、小组合作评改、同桌互评互改、个人自改自评等。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作文中的缺点,学习他人作文中的优点,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的目的。学生改好作文后,学生改好作文后,再抄进作文本。作文交上来后,我对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进行认我对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进行认真地批改。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我尽可能用上一些激励性的评语,把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挖掘出来。如别致的题目,好的开头和结尾,一个精彩的词句等,都给予肯定赞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对写作的信心。对于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如错别字、用词不当、句子不完整等等,用上固定的修改符号给学生标出来,让学生自己修改,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批改过程中,认真推荐出本班的“代表作”。批改结束,及时讲评。讲评分为简评和详评两种。简评部分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表扬鼓励,委婉地指出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方案,防止今后重蹈覆辙。详评班里的“代表作”,我引导学生讨论,说说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修改?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启发,达到取长补短,以优带差的目的。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作文教学要努力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现实生活,以人为本,趣字当头,重视写作灵感的启发和培植,在实践中求发展求提高。学习语文,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要想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就要把作文教学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中,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云鹰:《开放式习作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2] 郭元祥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3]梁增红 :《关于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2004年8月。[4] 方成.在游戏中架起写作桥梁[J].创新教育,1999(5)。[5]蒋亚芬:《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2004年10月.。
[6]余耀,《最是书香能致远》,《小学语文教师》,2005年第12期。
5.浅谈怎样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五
黄金镇中 周民兴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要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实质就是不断地用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武装教育信息的传播媒体,以实现教育手段的最优化。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方式滞后,阻碍发展,改革势在必行。由于受硬件设施和地域因素的影响,课改的春风并没有完全吹醒沉睡于应试教育的农村学校。纵观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枯燥、乏味,照本宣科现象比比皆是。重讲轻学是其课堂教学最明显的特征。课堂上,教师一本书、一支笔,不断地向学生发问、讲解,学生没有学习的自由,没有潜心领会课文的时间,一节课就在学生等待提问,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一问一答中艰难度过。阅读面窄,能力训练面小,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发展,作为语文学科着重培养的听说读写能力自然得不到提高。作为一门影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学科,对其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进行变革,提高教学实效就显得尤为重要。
探索以班班通为技术媒介,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和自主阅读的习惯,掌握一定的自主阅读的方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写作量,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和语文素养。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思想的更新,提高教师个人素质与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从而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效益与办学水平开辟新的途径,寻求农村学校发展的新路子。
一、利用班班通,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能发生,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对于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农村初中学生对外界好奇心很强,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外面的城市变化,新闻事件。比如《一周立波秀》,激发学生对语言表达的欲望,想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引导他们写出优秀的文章来。新课程标准对各个年级的作文教学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在课内落实。课内作文,要求具体,学生各方面都受到约束,往往显得比较被动,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上一直是采取 “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课内作文,另一方面安排一定数量的课外练笔。比如,我利用多媒体视频、图片、加音乐展示长城的巍峨形象,激发学生想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表现欲望。
展示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写随笔习惯的视频,培养学生写随笔的习惯,让学 1 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这样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
二、利用班班通,激发写作兴趣
课堂上利用“仿写训练”让同学们爱上写作。我在上九年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课时,结合当今社会风气,让学生写《中学生失掉自信力了吗》以文中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仿写鲁迅先生的语气。然后利用班班通播放日本对中国东三省的蹂躏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结合当今中国人,中学生民族情感。当今的钓鱼岛事件,通过多媒体网上搜索新闻,特别是日本警察在我钓鱼岛上所谓巡查图片,日本飞机在钓鱼岛海域所谓的巡逻图片;以及日本首相大放厥词的所谓购岛活动。然后在网上搜索中国各族人民抗议日本购岛活动的图片,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人民的登岛行动的图片、视频。然后对同学们说:我们作为一名中国人,保护自己祖国的领土,义不容辞。作为一名中学生请你写一句爱国口号,表达你的爱国热情。并注意前后押韵,字数相当,最好有一种修辞手法,还要能体现你对保钓的所做的实际行动。有的写出了:努力学习,驱除倭寇,还我中华。努力学习,誓死保卫钓鱼岛!头可断,血可流,钓鱼岛不能丢!让小组的同学起立大声高呼!既激发了同学们的写作激情,又呼出了中学生的爱国热情。
每周一下午第四节课,用来写作文。养成上课开始作文,下课交作文,专时专练。写作内容一般根据所学的课文仿写,也可以题目自拟。我在上《故乡》一文是就对同学们作了要求,少年润土,中年闰土。要求学习鲁迅先生是如何通过外貌、神态、动作、语言来展示人物形象的。学完之后要求写一篇生活中的人物,也要通过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来展示。后来班上的谢超写了《我的老师们》,并用一个字形容他的科任老师。数学老师像“雨”,语文老师像“雾”,外语老师像“风”。写出来他们的形象,写出了他们的性格。
三、利用班班通,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活泼、使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相互讨论问题,允许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民主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创设良好的班级气氛和师生关系,注意发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潜能。分小组学习,让小组的同学 2 自住、合作、探究学习。每次作文后都请小组的同学,互相读作文。然后互相评作文。要求评的作文要有眉批,还要找出文中的错别字,不通顺的语句。最后用三句话来做点评,表扬批评都可以。还有不要忘了写上批改人的名字。我收上来看了以后,把好的作文,好的评语,用投影展示给大家。谢超写得《我们失去自信力了吗》,李海玲的评语是这样:举例论证很多,也有自己的观点,人没有十全十美,也没有人是一无是处;首先。。其次。。文章很有层次感,分析了我们失掉自信力的原因,最后总结拥有自信,走向成功。
初中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还很有限,所以挑选一部分优秀作品,推荐给学生,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研读。举行班级内小型读书报告会,以说促思,以说促读。针对有些单元的课文,可先让学生全部阅读,阅读后会有一种要发表意见、相互交流的欲望,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先安排一定的时间举行读书报告会,让学生交流各自读书的体会。这样既消化了内容,又促进了思维,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通过交流获得别人的体会,得到启发,加深理解。
总之,作文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
6.浅谈怎样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六
渗透人文主义,培养学生的的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大困惑。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从事语文教学活动的教师经常探讨的一个问题;也是我苦苦思索的一个问题。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很少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文学精神的熏陶与滋养,致使学生人文知识匮乏,学生的文学阅读能力低、认识肤浅。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提高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能力呢?我想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学素养不仅仅指“文学素养”水平的高雅和低俗;也不是可以强求的文化气质,更不是刻意伪装华而不实,而是一个语文教学中的潜移默化的语文学习过程。以下是我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我就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形成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积累写作素材
在信息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很多学生对文学阅读已经失去了兴趣,不能静下心来完整的阅读一篇文学作品,不能感悟我国语言文字的精髓,从而影响了自身文学素养的提高。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凡是要做成某件事就必须对这件事要由浓厚的兴趣、对其充满好奇心,只要这样从能激发对这件事的探索。阅读与写作也这样,要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就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欲望,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兴趣。如我们常说的“三教九流”“三皇五帝”“五湖四海”“四书五经”等有趣的知识点,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此,我们教师应从此入手,顺水推舟,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探索他们的由来。在强烈的求知欲望的刺激下,他们会自觉的去思考这些词语的来源。通过对知识的探求,不仅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而且也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同时为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
二、培养阅读习惯,开阔视野
在语文学习中,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很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做起,培养学生乐读、好读、研读。做到不懂笔墨不读书,每次阅读要做到勤于思考和勤于动手,读完作品写下自己的感受,记下值得回味的东西。同时,对学生所读作品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内,而且要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自要是内容健康的都应该在阅读范围之内。教师可以每周给学生推荐一篇文章阅读,并写出读书笔记或心得,并模仿这些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想法,流露自己的情感。通过大量的阅读,既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学常识的积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也可以开阔视野,积累写作素材。
三、学会观察,学会思考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是对社会生活的高度浓缩。所以要提高阅读能力就要在生活中学会积累,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不仅仅要看其现象,更要反思其背后的本质;并把自己的所思记下来,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也会形成对事物的独特看法。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能为学生的写作增加更多的思想性。
四、让学生能说话、会说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
学生的内心世界是非常丰富的,但是很多同学很难把自己的内心展示给外界。每当遇到写作时刚开始想的很多,但当提起笔时往往头脑一片空白。这就是由于平时不能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露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要认真聆听学生的表达,对学生的思想要多肯定少打击,多鼓励少打击。这样可以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7.浅谈怎样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七
一、利用课本资源注重词汇与句型训练, 夯实写作基础
1. 利用课本资源, 加强词汇训练
学生对于写英语作文的畏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词汇的贫乏。而词汇是写作、交流的必需材料, 为此, 在教授核心词汇时, 凡是课文中出现一层新的意思或者是新的用法, 都要有一定衍生 (如:动词时态及人称的相关变化) , 并通过反复的记忆和强化理解等方法进行巩固。在教材中出现的图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单词、词组的记忆。如PEP五年级下册第7页中的相关动词短语, 书本里的图片就可以帮助学生记忆climb mountains, go shopping, play the piano, visit grand parents, go hiking等单词短语。可以利用这些图片坚持每天让学生默写, 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利用课本资源, 巩固句式
大多数学生在平时的写作过程中习惯用中文的思考方式去表达, 对句型的运用不准确是学生写作失分较为严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做了如下尝试:首先, 对于课文中的句型, 进行简单、直观的教授, 学生易于接受、掌握, 也能减轻学生学习句型的焦虑心理。其次, 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英语和汉语句子结构的异同。再次, 利用句子翻译、句型作为一个基点, 可以把语法规则、词语搭配、课文重点融入其中, 反复操练后, 使原来各系统的语法、词汇、课文真正达到相互结合使用。
二、利用多媒体资源培养写作兴趣, 提高写作水平
1. 利用多媒体, 创设写作背景
新课标指出:英语教学的特点是要学生尽可能从不同的渠道, 以不同的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 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和运用语言。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为农村学生的英语作文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通过多重感官刺激, 真切有序地展示实物与语言的有机联系, 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都处于敏感状态, 从而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 激发写作欲望, 在兴趣盎然中积极、主动地完成写作任务。如教师在课前导入相关的音乐, 先声夺人, 可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设置相关的动画, 可以高度吸引学生注意力, 引发学生积极观察、思考, 形成相关写作内容的语言链, 融入他们的写作语素。所有这些都汇成有声有色的语言材料, 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实践。
2. 利用多媒体, 渲染写作情景
多媒体作为写作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生动的、适合语言学习的环境, 并创造一种写作情景。它通过文字、图像、声音信号等将语言真实自然地呈现出来, 并被赋予极其丰富的内涵, 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由此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学生身临其境, 积极感悟语言、摄入语言, 然后触景生情, 充实写作底蕴, 并且能锻炼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能有效地提高其语用能力。多媒体还具有可移动性、可变化性和可保持性特点, 使学生始终处于饱满的精神状态, 触景生情, 有感而发,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课堂写作活动中, 并且团结协作、互学互进, 达到“学中乐, 乐中学”的忘我境界。
3. 利用多媒体, 提高写作水平
多媒体所创设的逼真的语言环境, 全方位展现语言学习资源, 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准确的语料输入, 使之化为学生习作时连绵不断的源泉, 而且教师运用多媒体更容易突破写作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农村学生写作重在理顺思路。教师利用多媒体所设置的事件有过程, 有音、像实体, 学生极易悟到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很容易抓住课件里所反映的主题线索、发展过程, 从而化为自己清晰的写作思路。写作难点在于建构语言, 多媒体所展现的图、文、声、像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有感染力的语言元素, 极易让学生捕捉其所体现的语言意义。
8.浅谈怎样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八
在教研过程中,就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下面我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打好字词句的基础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在中国文学史上,固本强基都是学习汉语文的不二法宝。字组成词,词组成句,句组成篇,要写好作文,就首先要掌握字、词、句。小学是绝对的基础阶段,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怎样把字、词、句融入课堂和书本就比较考究教师的个人水平,传统意义上,都是多听、多写、多背、多记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在要求素质教育和给孩子减负、减重的今天,这种教学方式就不应该在过于推崇。中国有句俗话:道理千篇,不如故事一个,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对世界的好奇,对未知的好奇都是我们教学中可以利用的,中国五千年的文明赋予了每个汉字独特的涵义。词,由字组成,两字组成的叫词语、四个字组成的叫成语。四个字里蕴含了做人、处事的哲学。句,多个词组成,当远古时期,人们第一次用句子表达自己意思的时候,就有了社会,可以说句子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当我们的学生可以用句子完整地表达自己意思的时候,就表示他在融入这个社会,这个集体,如果他们能把句子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感情,那就是教师的成功。不局限于字、词、句的本身,而是延伸出去,明了每个字、词的真意,通过形象的比喻,有意思的故事告诉学生字的真意,词的故事,句的魅力。
二、培养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写作感兴趣了,作文对于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经过调查很多学生害怕写命题作文,究其原因是很多内容没有亲身体会,觉得无话可写。因此,我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题目,从身边熟悉的人或事写起,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例如:在教学写人时,我就引导学生可以写自己身边最想写,最可写的人,比如:父母.老师.同学等熟悉之人。在教写事时,我就提前在班上搞一次活动,为学生提供材料,有了快乐的体验,学生也乐意把这件事表达出来。在教写景时,学生们大都没出去旅游過,我就引导学生可以写我们自己的家乡。让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着手,由感而发。学生有了亲身体验,有了真情实感,就有了写作的兴趣。
三、多读,多练
多读,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见多读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爱读书,读书多的学生,写起作文来得心应手,语句流畅。在读书的过程中,积累好词佳句,学习别人的表达方法。特别是我们山区的孩子,更要靠读书来开阔视野。因此我在班上设立了读书角,每天半小时读书时间,里面不仅有作文书,还有故事书,童话书,科幻书,漫画书等。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书,孩子们也乐意读。多练,写作也离不开练习,每半月写一篇不局限课本要求,也不限题材的文章,随心随意。不得不说,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这里我也见识了孩子新颖的立意,对世界的好奇。
四、总结提高
培养是手段,不断总结才会有所提高,不管是写作还是做题,这些都是手段,都是一种教学方法,产出的只是一些粗坯,想要得到真正的百炼精钢就得总结。怎样总结,在实际教学中,征得学生同意后,对部分学生的文章进行公开剖析,从文章的结构、立意、遣词、语句多方面分析,看看文章的框架是否完整、合理,看看他的立意是否有新意,看看学生在用词上是否存在缺陷,看看在语句的把握上还存在哪些缺点。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老师只负责引导和最后的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不止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总结中,他们的基础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锻造,在面对命题作文时也显得游刃有余。
9.浅谈怎样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九
一、论文提纲:
1、观察是写作的原始材料
(1)、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多种感官器官并用的进行有序的观察。
(2)、观察的内容要广且要细。
2、阅读课外刊物,学习写作技巧、积累词汇是写作中语言表达的关键。
3、学生写作程序的训练。(1)、编写提纲。(2)、多写多练。(3)、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二、论文参考文献:
1、孙培青:〈〈教育名言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2、孟国泰,〈〈学会学习〉〉(小学版),云南,云南科技出版社,1998
浅谈如何提高山区小学 高年级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学生最怕写作,教师也感觉到作文课不好教学。特别是在山区小学,由于学生见识少,加之多种不利因素的制约。比如父母的文化水平低,只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对子女的说话、字、词、句、段、篇训练则置之度外。一提到上作文课,学生就会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叫苦不迭。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分析,作者深深体会到。山区高年级的学生之所以产生畏难的情绪,其原因主要于:其
一、语文基础不扎实,对学过的字记得不牢,写起作文来,错别字多,词语掌握较少,对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差,病句连篇,文章条理不清;其二,小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面不宽,导致写作时材料不丰富,无话可说,有时即使有了材料,也写得不具体;其三,学生课外对人和事缺乏观察,每遇到要写作文时,才临时东编西凑,加之写作能力有限,不能很好的驾驭文章,从而导致文章的内容杂乱无章,中心不明确,;其
四、学生不会自己修改作文,通常是应付式的写完即可,根本不考虑文章如何修改的问题。
山区小学教师要解决高年级学生畏惧写作问题,作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考虑 :
一、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习作的条件,让学生处处留心观察,使学生的作文有话可说。
第一、要抓好基础教学,紧扣教材。教师要以提高高年级的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的理解为主要途径,教给学生一般的、基础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材,涉及各种题材、体裁的文章,教师在备课及教学过程中,通过钻研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可以供我们所进行作文训练的内容,加以训练。训练的方法可采取仿写,扩写,缩写,改写等不同形式。如在教学九义教材第十一册第10课《凡卡》时,可抓住教材的原有材料,加以激发。在完成教学任务后,让学生以《我和凡卡比童年》为题写一篇文章。这样不仅取得了解文章的效果,深化了主题,而且也使学生在作文能力上得到了提高。第二、教师要根据山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生活习性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巧妙设计一些针对性强又独具地方特色的活动情景,指导学生进行训练,从而达到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达到占有材料提高写作能力的效果。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要使学生不把作文看成“苦差事”当作“乐事”,教师一定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指导学生作文。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心理不成熟,处于幼稚状态。他们所感兴趣的是小圈子里生活中的琐事,要通过这些琐事。如:抓住学生喜好拿鱼摸虾、掏鸟蛋、捏泥人、上山砍柴、帮助父母分担体力和家务劳动等生活中趣事,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要形象、直观,教师引导学生写作中要有序而行,有章可寻。再如:教学六年级的第11册基础训练5的那篇写景作文时,就可组织学生观察学校的景物。其方法:先把学生带出校园,然后带着学生从大门进入校园。这时教师就指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眼看、手摸、鼻闻、耳听、脑想等多种感官结合,把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表达出来。结果这次作文学生感觉有内容可写,而且有条理的把校园的每一角落写具体,印象深刻处写详细,重点也突出了。
二、那么学生写的作文如何让读者对写作的内容一目了然,徐徐如生,身临其境,富有真情实感呢?教师要注意学生把文章内容写具体。第一、教师要抓好扩句训练。
小学生的作文必须经过字、词、句、段,最后上升到篇的飞跃的过程。而在小学生作文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了内容但是写不具体,原因何在呢?其根源主要是学生不会扩句。教师每批阅一次作文后,可选择写得不具体的学生作文,进行扩句训练。教学方法:先把学生的作文抄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句子,在原意的基础上扩句,如何扩句呢?要求学生选择最佳的词和句,尽量做到把句子写长,写具体,表达明白,让读者闻其声、见其人、触其情。第二、教师要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周围事物的人和事
1、观察要广泛
我国唐代诗人贾岛每天清早起来,就骑上毛驴去寻诗;法国著名的小说家莫泊桑,在成名之前按照老师的指点每天到街上、市场上去闲逛观察各种人和事,范围狭小视野不开阔,于是又骑上马去各地旅行。为的是广泛搜集写作素材。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有目的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并结合语文单元教学目的安排的观察对象,根据布置的作文内容把生活中的人、事、物、景作为观察对象,广泛作为积累写作素材。
2、观察要细致
文学前辈桂珍曾经说过:“只有当你的眼睛十分准确地把握生活中的人和物的基本特征的时候,你只能用笔把他们准确无误的描写出来;只有你的眼睛在短时间内看穿事物本质的时候,你才能够在你的笔下揭示出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含义”。观察是小学作文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例如:指导学生写一篇植物的文章之前,首先用激活式方法提问:你最喜欢的植物是什么?你为什么喜欢这种的植物呢?然后安排学生去观察自己所喜欢的植物,观察后让学生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真实的有条理的记下来,这样就是一篇成功的文章。事实胜于雄辩,认真细致的观察事物是事物写具体的前提。平时要求学生对人和事及花、鸟、虫、鱼、四季风光等周围的自己喜好的事物留心观察,并且要以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同一角度不同方法的去思考,了解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具体,读者才能读懂你的文章。第三,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山区儿童因掌握的写作素材太少,不会把每件经历过的、实践操作过的事写清楚,写作中几句话就写完,觉得字数太少、篇节太短,就开始无事实根据的编造,写出空洞、虚假、不真实的文章,让人乏味。
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必须鼓励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生动的语句,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这样读者才能了解到你的心声,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染着、渗透着读者的心灵,读者陶醉在你所创设的情景中,给予一种美的享受。
如写母亲的勤劳,孝敬老人的文章的时候,最好让学生通过一两件事例来加以说明,这样别人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同学就写了这样的一个片段:“我的妈妈非常勤劳,爸爸在外地工作,家中一切全靠妈妈一个人承担。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把猪食煮熟,家务事做好才到田间劳动。特别是2001年8月奶奶瘫痪在床,妈妈更加劳累了。她不仅要干体力劳动,还要服伺奶奶,抬水送饭,抬尿抬屎。奶奶经常把大小便拉在床上,妈妈为她换洗垫盖和衣服,为她洗澡,劳累得要酸背痛,但他从来没有任何的怨言。奶奶经常流着泪拉着妈妈的手说:“你真是我的好儿媳,比亲生女儿还亲啊!”妈妈的勤劳、孝敬老人的品质,深深的撼动着我。她默默的为我作了榜样,等我长大了也要好好的孝敬她。如此感人肺腑的文章。成功之处在于写出了真情实感。第四、让学生有自由想象的空间。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时,也应提供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让它们展开自由想象的“翅膀”,同时必须注意引导学生的想象更具有科学合理性、逻辑性,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如以《雪景》为题习作训练中,学生必定会有雪花飘落的句子,这时,教师就应加以指导,让学生比较并体会以下的句子: <1>雪花飘落下来。(不具体)<2>雪花从天空中纷纷飘落下来。(稍具体些)<3>洁白无暇的雪花纷纷扬扬从天空飘落下来。(具体)
<4>、洁白无暇的雪花,大块的象撕碎的朵朵棉桃;薄片的象被风吹落的片片梨花:颗粒的象玉屑似的,在半空中盘旋,最后悄无声息地落到地面上。(具体、生动、现象)
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便知道了如何在抽象的事物中加入合理的想象,使文章写得具体、形象、生动。当然,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细致、有序的观察,使文章作到观察仔细,想象合理。如果只观察不想象,文章显得空洞乏味;只想象不观察文章就变成无米之炊。想象应为文章内容服务,为文章的中心服务,不可空穴来风,必须从实际出发,又合情合理。
三、多读课外书,借鉴优秀的写作方法,积累好的词句。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生作文材料的积累,最重要的是要博览全书。课文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是我们写好作文的典范,同时要广读优秀的思想健康的刊物。不同的作品写作方法是有差异的,在差异中结合自己的写作实际,寻求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写作技巧;再者不同作者的知识层次不一致,针对读者的理解而言存在难易之别,尽量选择自己能够接受、理解的读物促进自身文化素质的发展,阅读中认为优秀的词藻、华丽的语句,应摘录下来,作好读书笔记,收集写作素材,丰富自己的作文宝库。以后写起作文来,思维清晰,视野开阔,胸有成竹,一气呵成。
四、指导学生学会编列提纲。
提纲是围绕中心,紧扣主题,展开论述、说服,组词成句,组句成段,组段成篇,构成整体格局的主要依据。是作文条理清楚的关键。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作者发现,不善于口头表达的学生,表达时不知何从谈起,甚至无话可谈,更谈不上写作了。相反,如果学生能把一件事情完整的用口头叙述清楚,那么他写起作文来就流畅多了。经过作者跟善于表达、爱好写作的学生知心座谈,他们的答复是每次向老师汇报一件事情或老师提出的每个问题,或是每写一次日记或作文。首先考虑的是主要说或写什么,主要说的或写的应从哪几方面入手,脑海中早有了准备。其实这就是提纲。九义教材中每个基础训练几乎安排“听话写话”的训练,其目的就是要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的训练。教学中在学生表达之前,应让学生考虑好主题是什么,这一主题应从几个方面说明叙述,这就是提纲,让学生围绕提纲表达完整,这就是材料的组织。组织的材料围绕着中心,将它的前后内容紧密衔接,形成条理清楚,层层深入,揭示中心,这就是文章。
五、重视学生的日记,做到多写多练。俗话说:“三天不读口生,三天不写手生。”小学生观察后的见闻感受,读书后的心得体会,都是学生创造性的思想的萌芽,更是作文的基础。这些见闻和感受,如不及时的记录下来,将会很快的遗忘丢失。因此让学生每天写日记,记录下来每天发生的有意义的事。这样既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又积累了学生的作文材料。写的内容广泛,不仅包括记人叙事、写景壮物,还包括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哪怕只是一句话)。这样长年累月、持之以恒,写作素材积少成多,谈起话来出口成章,写起作文随心所欲、内容丰富、栩栩如生。
六、指导学生会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
写一篇好的文章并不是一蹴而就,必须通过认真仔细的推敲琢磨屡次的修改。我国宋朝的大文豪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泊船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句里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一个“绿”字,经作者的十几次的修改,如:“春风又到江南岸” “春风又过江南岸” “春风又入江南岸” “春风又满江南岸”等,作者认为“到”、“过”、“入”、“满”等动词都没有急切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而“绿”字在这首诗里理解为“吹绿”的意思,既能表现动作又能表现颜色,而且有一下子变绿的意思更能表达对家乡热爱美景的思念。“春风又绿江南岸”最佳,也被后人传为佳话,誉为千古绝唱。由此可见修改作文不只是随便浏览一遍,而是要从字到词、词到句、句到段、段到篇,从内容到所要表达的情感都要字斟句酌。做到弃粗取精,弃伪存真,达到自我乐意的心愿。
10.浅谈怎样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十
内容提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
学生的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该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本文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加强口算训练;注重培养估算能力;鼓励简算;重视笔算练习的设计”六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探索。
关键词:农村计算教学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
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以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该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在多年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农村学生整体计算能力较差,计算错误较多,针对这种情况,我谈谈提高农村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如在教学三年级《笔算乘法》时,课前设计口算铺垫练习: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同学特别聪明,今天我就来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老师的考验吗?(敢)好,请看题:(出示课件:50×80)谁知道,是多少?(4000)还有其他的答案吗?他的答案对吗?真棒!我们看看下一道(45×20)谁知道?对吗?你的反应速度真快!大家的口算能力真棒!(45×213×4060×7018×5090×12„„)
开课利用口算的设计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教师设计有层次的口算题,用不同的语言,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
我在教学二年级《万以内的加减法
(一)》时,创设:如果今天让你来当家,和家人一起去买一些家用电器,你能解决其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吗?我们先一起来了解商场里电器的价格。(教师逐一在黑板上贴出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电扇的图片。)让学生猜价钱:你能根据老师给的提示猜出这几种电器的价格吗?(指名学生猜)
1、洗衣机的价钱是一个整百数,它比700大,比900小。(800元)
2、电冰箱的价钱是由9个百和8个十组成。(980元)
3、电视机的价钱相当于9张100元人民币的钱数。(900元)
4、电风扇的价钱是一个三位数,它的最高位上的数是2,其它数位上的数都是0。(200元)(学生猜出价钱后,老师把价钱也贴在相应的图片下面。)
猜价钱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后面的计算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让学生拿出不同大小的圆柱性罐头盒,指出外面贴的商标纸剪开,展开后是什么形状,有的学生沿着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有的学生按斜线剪开,展开后是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把高瘦的圆体罐头沿高剪开,展开后是正方形,通过大家动手认识到: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可以是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是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长(或底)与圆柱底面周长相等,宽(或高)与圆柱的高相等,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在此基础上,导出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积的周长乘高。这样学生学得主动、活泼,不仅理解了圆柱体侧面积的概念,掌握了计算侧面积的公式,而且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在搬弄具体事物时,思维易于发散,印象及其深刻,学习兴趣越学越浓。
二、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事实说明,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做题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做题前,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一看:就是认真对数。题目都抄错了,结果又怎么能正确呢?所以,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应当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要做到三核对——抄好题后与原题核对;竖式上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
二想:就是认真审题。引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不应拿起笔来就下手算,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才能动笔算。另外,计算必须先求准,再求快。
三算:就是认真书写、计算。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一定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符合规范,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草稿上的竖式也要数位对齐、条理清楚,计算时精力集中,不急不抢。
四查:就是认真演算。计算完,首先要检查计算方法是不是合理;其次,检查数字、符号会不会抄错,小数点会不会错写或漏写;再次,对计算中途得到的每一个得数和最后的结果都要进行检查和演算。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加强口算训练,提高计算能力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口算是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它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
首先要掌握方法。如运用数的组成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减法,想加法;转化为整十数加减一位数;转化成20 以内的加减法;把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转化成一位数减一位数;先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然后再转化成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用乘法口诀直接求积、求商;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口算;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教给学生一些运算技能,不断提高口算能力。
其次,有些知识要通过课堂教学的训练,使学生能脱口而出,并做到准确无误。只有这样,计算起来才能正确迅速。如20以内的加减法;乘法口诀;假分数、带分数的互化;求较小的两个数的(或三个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一些计量单位的进率;1—9各数乘以π(3.14)的值。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长此以往枯燥的练习也不是办法,适当地开展一些趣味性的、竞争性的、有奖励措施的训练形式也非常必要。针对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持久性差的特点,有意设计安排一些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口算练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如开展灵活多样的竞赛活动,像心算、速算、开火车、夺红旗、爬阶梯、集体赛、个别赛等比赛形式,在提高计算能力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进取心和集体荣誉感,陶冶了情操。
四、在教学中注重估算能力的培养
在估算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估算。其次尝试创设情景让学生体会什么时
候需要估算,什么时候需要精确计算。比如要很快看出所购物品的总价格,来确定我们购物所带的钱是不是够时,我们必须运用估算;又如,要知道一个瓶子装了多少粒豆子,一粒一粒数不现实,我们也必须用到估算。再次,我们在教学估算时不能让学生只是模糊地估计,还必须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估算方法和估算策略。
如估计图中有多少粒豆子,学生的估计方法有以下几种,生1:我数了一横行有43粒豆子,一竖行有21粒,可以把21看成20,这样43×20大约有860粒豆子;生2:我量了这个长方形长14厘米也就是140毫米,宽是71毫米,而每个豆子宽3毫米,用(140÷3)一行大约是47粒豆子,71÷3大约是24粒豆子,47×24把47看成50,一共大约是1200粒豆子;生3:我把整个长方形平均分成8份,数出1份上有豆子大约110粒,110×8=880(粒);生4:我是平均分成14份,每份大约是60粒,60×14=840,所以应该在840粒左右„„我们要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当所估计事物的数量较大时,可将其分割成若干个小块,数出一块的数量再乘块数得出总数量,这是一种化繁为简的策略。有了这个活动经验,学生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估计一个体育场的观众总人数就会容易许多。
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估算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例如,在计算49×487时,可让学生大致说说积大概是多少,从而知道积的位数,不至于出现较大的错误;在简算4.74×9.8时,学生经常出现4.74×
9.8=4.74×(9.8+0.2)的错误,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先估算4.74×9.8两个因数分别是两位、一位小数,则积一定是3位小数,末位4×8=32,则积的末尾一定是2,可见,结果肯定是错的。再分析原因,问题就解决了。
五、鼓励简算,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数学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应该让学生懂得怎样来提高学生的效率,而简便运算的教学恰恰能在这方面体现它的优势。如在三年级的乘法教学中学生在笔算完32×25后,我特意提了一句,有同学可以口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吗?学生这时至少说出了三种以上的口算方法。如:有先算30×25再加上2×25等于800的;也有先算8×25再乘4等于800;还有的先算2×25再乘16等于800的。三年级不要求学生说出他们在计算中用到了什么运算定律,但他们通过算理朦胧的知道了可以这样算,这样算出来的结果是正确的就
行了,我认为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学生有了“数感”。对有这样想法的学生老师在课堂上要大力进行表扬。因为在这里我们不仅仅是看到学生算对了一题,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学生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了计算的技能,更有了计算的技巧,而且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六、重视笔算练习的设计
在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了计算方法之后,教师要在练习的形式上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趣味性。设计计算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题型出发,避免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也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要有针对性。平常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3.注重实践性。提倡练习设计的实践性,目的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从而使计算练习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计算的实际价值。
11.农村中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十一
关键词:作文;阅读;实践;过程
培养写作能力是语文的主要任务,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效果较差。其中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学生读的书少得可怜,作文时无话可说,胡乱应付;学生接触社会太少,没有生活经验,作文无病呻吟,没有深度;教师不注重过程指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对接不上。针对这些情况,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必须在阅读量、实践性和过程三方面下工夫。下面是我的做法。
一、加大阅读量,让学生作文有思想内容、有深度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能弥补生活体验,提高思想认识,丰富写作材料。只有读的书多才能有文化底蕴,作文时才有话说,才能厚积薄发。培养写作能力,我是从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读书品质开始的。我的做法是:(1)定期开设精品赏析课、自由读书课,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2)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学生的喜好筛选出适合他们阅读的美文佳作,并且经常开展好书评介讲座,保证他们有较高的阅读质量。(3)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如,故事大会、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4)教给读书的技巧,培养他们的专注精神,启发独立思考,保证读有所获。(5)引导写作读书笔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指导专人建立班级博客,交流阅读感受。
二、注重实践性,让学生作文有生活基础、接地气
作文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要提高写作能力就必须创设体验生活的环境,让学生的作文内容贴近生活,真实地表达情感。我们的作文教学不应该局限在课堂上,而应该在课外的广阔天地,鸟语花香、水村山郭、渔歌牧笛、民情世俗等都应该是作文的源泉。教学中我喜欢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民俗体验等,让学生记录活动过程、总结经验教训、消化课内知识。实践证明,这些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启发了想象力,促进了沟通力,丰富了趣味性,保证了作文的生活基础。
三、把好过程关,让学生作文有落实步骤、有章法
许多学生作文都在应付。我的做法是关注细节强化过程落实。(1)先说后改,写作前先口述内容。这一步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及时矫正构思上的误区。这个过程非常灵活,方法内容不求统一,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合作,可以就选材立意发表看法,也可以从布局谋篇提出见解,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特别是对作文功底差的学生帮助会更大。(2)改好再写,针对口述时的利弊提出改进建议,包括立意、选材、结构等,再照此列出提纲。这一步看是常见,但往往最见效果。我一定要亲自见到学生改好的提纲,然后再让他们开始写作。(3)写后再改,改错字标点,改语法修辞等细节。这一步也要跟踪落实。
12.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篇十二
一、农村中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 学生受汉语影响较深, 使用中文句式、中文翻译。由于长期受汉语结构和思维习惯的影响, 不少学生在写作时常常写出些“汉不汉英不英”的句子来, 如:“I’m very very like read book.”“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甚至有些学生用汉语拼音或汉字来帮助完成句子。学生完全没有正确使用英语的习惯表达方式。
(2) 时态混乱, 语法不清。学生在拿到一篇作文题目时总是不假思索地就乱写, 如笔者要学生写一篇英语习作, 要求他们写自己的周末生活, 这很明显要运用一般过去时态来写, 但许多学生却用了一般现在时态来写。由此可见, 虽然有少部分学生知道要用什么时态, 但对时态的结构掌握并不清楚, 同样还是影响了写作的质量。
(3) 审题马虎, 文体不清, 格式不对。有一部分学生不认真审题, 没有认真分析所给的材料的重点和主干, 忽略了重点情节的表述, 而细枝末节的东西却大加渲染,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走了题”, 还有一些学生不能根据命题要求, 用相应的文体来完成写作, 如英语的书信、日记、招领启事、便条、电子邮件、书写信封都是有一定格式和文体要求的, 若在考试中格式不对、文体不恰当, 内容再好也是要扣分的。
(4) 逻辑不清, 衔接不当。许多学生在下笔之前没有构思好文章的结构内容就匆匆忙忙地动笔, 没有特别注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哪些内容应该详写, 哪些内容应该略写, 而是一边写一边构思,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往往会让人觉得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不自然, 段落内容的布置欠妥当。逻辑不清, 层次感不强的文章一样难取得好的分数。
二、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1.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积累习惯
写作是一种语言输出形式, 现代语言学习的理论告诉我们大量语言输入为语言的输出创造了可能性, 这是告诉我们积累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 我们要要求学生熟练记忆单词, 掌握并巩固词汇, 还要求学生给出与单词有关的同义、反义和词形相似的词, 使词汇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复现。另外, 学生要通过多阅读, 丰富知识, 为写作提供必要的语言材料。在阅读的过程中, 多积累重点词汇、习惯表达、典型句子和精彩段落, 日积月累, 积少成多, 从而扩大词汇量, 增加知识储备, 有效地减少写作中的病句, 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重视写作技能, 培养良好写作习惯
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中, 如果多给学生一点时间, 大多数学生还是能写出点东西, 但一旦到了考试的时候, 有许多学生就因为各种原因写不出作文来,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一是细致审题, 确定写作体裁。在下笔之前要仔细通读基本的写作提示和要求, 对所提供的信息内容作具体分析, 确定写作的方向和采用的作文体裁。审题决定着整篇书面表达的成败。二是结合写作要求, 构思作文轮廓。三是全力拟写, 一气呵成, 然后斟酌词句, 认真核对修改。
3. 加强学生写作能力培养
训练农村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急于求成, 如果安排不合理, 很可能让很多学生丧失写作的信心。如七年级的学生好动, 表现欲很强, 应以培养口语和听力为主, 此阶段应以模仿培养为主。如:让学生从My name is…, I am in class…开始写起, 再让学生写自己的朋友、爸爸、妈妈……到了八年级可以把课文进行改写, 如把短文改写为对话, 把对话改写为文章, 把关键词连成短文, 做看图作文练习等。
4. 及时批改, 讲评习作, 正确评价
学生的每一次作文, 我们都要花费精力用心去批改, 进而归纳出每次错误的地方。教师要针对普遍性的错误进行作文讲评, 强调正确的表达方式, 要求学生掌握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讲评课上, 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及表扬鼓励, 还可以将优秀作文在全班中朗读、传阅、交流。批改作文, 我们可以进行小组批阅, 学生之间找出作文的不足, 再由教师逐个批阅, 同时还要及时奖励批改认真、纠错率高的同学。教师批而不改, 只在学生的习作中划出错误, 由学生独立思考后重新修改, 再将修改后的作文上交老师批改。我们还可以把学生习作中出现的常见错误摘录出来, 让学生课堂上小组讨论, 进行纠正修改。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 能够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错误中成长。
13.浅谈怎样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十三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镇中心完小-----黄 勇 内容提要:
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从硬件、资源、经费乃至教学管理及教学评价等方面为农村学校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点”,为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搭建起一个广阔的实践平台。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相对低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力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使他们成为一支掌握先进教育思想和理论,掌握信息化教学基本技能,并能在教育教学中自如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在工作中通过强化观念、环境刺激、专题培训、课堂应用、学习研讨、竞赛激励等途径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能力
农远工程
专题培训
课堂应用
农远项目的实施,为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硬件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农村教师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接触到了现代教学媒体和优秀的教育资源,并促进了他们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正在逐步转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既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需要,又是适应信息化社会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需要。我校教师通过一年的实践,从观念转变入手到技术培训,强化研讨并且结合课堂进行应用教学,基本形成了一套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模式,发挥了农远工程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转变教师观念是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前提
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一场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大力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变革,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在这个变革中,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师不仅要具有作为一个社会人应有的“信息素养”,同时还必须成为一个推动教育信息化的人,一个合格的信息工作者。想要提高教师的教学信息化能力,就得使他们的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相应的提高,使他们成为一支掌握先进教育思想和理论,掌握信息化教学基本技能,并能在教育教学中自如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一定的教育行为取决于一定的教育观念。实施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基础上的。教师学习了相关资料后,展开对信息素养认识的讨论,谈学习心得,既认识到了信息化教学的意义,又对自己在信息化教学中的角色有了一个正确的定位,认识到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教师和学生是互动关系,教师给学生以引导和帮助。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营造信息化氛围是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催化剂 农远项目的实施,为农村教师打开了走向信息社会的大门,农村教师的教学实践从传统的两支粉笔、一本教案、一堂课演变为教师、学生和媒体互动中的共同成长,农村教师捕捉着现代教学媒体为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机遇,其信息化教学能力正在农远项目提供的平台之上逐渐提高。
利用校园文化宣传强化,即利用校园环境对师生的潜移默化影响的特性,进行不间断的知觉上的刺激,形成信息化教学的自主意识。通过校园文化这一平台,教师可以彼此交流信息化知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校园内,定期刊出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窗,让师生毫无保留地展现各自的信息才能。组织相关的教师论坛,让教师们各抒己见,充分体现各自的信息素养。从几次教师论坛上可知,教师们的信息素养在不断提高。如在“信息素养与课堂教学”这次论坛中,教师们谈到,面对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挑战,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中的一个共同趋势。特别是对于我们农村小学来说,更需要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
三、开展专题培训是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主渠道
农远项目的实施为我们农村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自工程实施开始,我们就开展教师计算机等多媒体的操作及教学课件的制作等方面的培训,这也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几年来,我们进行两个方面的培训。
培训第一方面,通过培训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提高信息意识,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会熟练使用WORD进行文字处理,使用EXCEL进行公式运算,PPT课件修改和制作,能够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学科的资源并下载和进行整合,收发电子邮件,建立、修改教育博客,掌握电脑绘画、网页制作、简单的FLASH动画制作、视频下载、转化、截取等。
培训第二方面,要求教师在提高信息素养及信息操作技能水平的基础上,学会信息化教学设计。重视学习资源的利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进行教学。通过培训,让教师逐渐学会信息化教学设计。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不能只满足于教材,而是要通过大量的信息资源,设计创设学习环境,并通过媒体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学习。让学生通过媒体自己去发现、分析和处理教学信息,学生通过媒体查询资料、收集信息、与同伴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在学习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与智能发展。让他们通过教师创设的学习环境,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探索知识的奥秘,使学生得以持续发展。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成功已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成功能促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
在第二阶段培训过程中,教师必须写出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其信息化教学能力,不仅要听课,了解其信息意识与信息技能有否增强,而且要看其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开学初,让教师们针对一学期的教材,制定出实施信息应用课的计划,然后认真设计好信息化教学的方案。最后,通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表,来评价每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四、强化课堂应用是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助推器 教学相长,强化信息化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能检验和强化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能激发教师自觉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意识,使其成为教师的一种需要,从而推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组织了使教育信息化进入课堂教学的活动,通过展示性的应用课逐步过渡到日常性的应用课。如语文科《飞夺泸定桥》一课 “抢时间” 一段的教学中,教师运用了多媒体模拟敌我双方抢时间的经过,使学生很快就能了解重点,进入课文的情境中。又如数学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课本只提供了三幅例图:枫叶、蜻蜓和天平。如果只依靠课本,感性材料的数量是绝对不够的,容易引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片面理解。且课本中的“天平”并不是学生生活中所常见的天平,缺乏时代感,难以与学生已有经验产生联系。为此,教师在互联网上下载了近百张图片,其中有非对称图形、对称图形;在对称图形中有轴对称图形,也有中心对称图形。图片范围有航空、航海、植物、人体、动物、装饰材料、建筑物等,都是学生日常生活或电视节目中常见的。教师把下载的图片按范围制成若干网页,每页出示15幅图,学生可自由浏览、搜索、比较、分析。他们根据学习目标先观察杂乱无章的图片,再使用软件中的仿真搜索引擎输入关键字“对称图形”,观察电脑从诸多图形中搜出来的对称图形。他们原本已有的“对称图形”的模糊认识与图片中的对称图形产生联系,发现自己原以为对称图形都是上下相等或左右相等,原来还有一些是旋转后相等的。在了解“对称图形”后,同样用输入关键字的方法,集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通过大量轴对称图形的观察和分析,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的关系,从而准确地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五、组织学习研讨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过程中包含着很大的技术含量。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出现许多难解的问题,组织教师学习研讨是解决诸多问题,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
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可以组织各种专题的研讨活动,如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课堂应用方面的、教学组织与设计方面的等等。这些专题的产生来自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实际,研讨更要有实效性,要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例如,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研讨中,许多教师深深地感到,在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应当让学生同时能了解知识的发展及其知识的社会价值,认识探索知识的科学方法与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在社会活动中进行决策和参与改造的基本能力。于是,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就常常会自觉地从教材所确认的内容出发,将那些需要学生认知的、孤立性的事实,通过教师的合理组织,转变为一个个需要学生设法解决的社会性的问题。
六、引进竞赛评比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的有力机制 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教师课件大赛,每学期进行一次信息化教学观摩课、远教资源应用优质课,并积极参加上级的各种信息化教学课的比赛。通过这些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我们把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了教师考核方案中,建立起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长效机制。这项工作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可和大力支持。
14.浅谈怎样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十四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甚至往往代表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可见,写作能力是多么的重要。然而,有很多学生一提起作文就头痛,苦于没内容可写,不知道该怎么写。现在小学作文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学生怕写作文,学生在作文中经常说空话、假话、大话,而不说实话、真话、心里话,以致学生作文内容虚假,言之无物,言之无情。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小学作文过程中重视模仿范文,甚至抄袭同步作文,不重视体验创作,学生经常虚构事实;只重视作文数量,而不重视文章质量。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根据自己二十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觉得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培养自信写作
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写作初始阶段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们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而要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信,首先要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知道,写作就是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下来,人人都能做到,人人都能写好。不断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使这种浓浓的兴趣得以天长日久地保持。从小学生学会写字那天起,就鼓励他们写话。对一个好的词语、一句通顺的话都给予表扬、夸奖。这样必定会使他们越写越爱写,越写越想写,越写越丰富。如果他们不断得到肯定,就会不断增强自信,不断地期待下一次的成功。这样,学生当然会乐于去写。当学生把作文看作一种需要,他们就不会觉得作文是难事了。自然而然,就会对写作产生兴趣,充满自信。
其次,要少写命题作文。对八九岁的孩子来说,刚刚学习写作文,就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怎样好,怎样不好……无异于给学生戴上了沉重的枷锁,使学生感到可怕,困难重重,并渐渐丧失对写作的信心和兴趣。相反,如果减少了对作文的要求,让他们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一定会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注重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要写出好作文,必须注重日常生活和语言的积累。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是说,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程度,就会产生写作的冲动。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写作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家庭中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小河田野、瓜果蔬菜……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著名作家孙梨说过:“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有意识地组织各类活动,使学生能积累较典型的材料。比如庆“六一”游艺会,迎“元旦”亲子登山,庆“国庆”知识竞赛等。利用中队活动召开“谈天说地”、“畅想未来”、“中国伟人介绍”、“著名风景区导游”等。平时组织学生春游、秋游、参观、采访等。只要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充实的内心感受,怎愁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言?此外,广泛阅读也是积累的重要途径。老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在读的过程中收集妙词佳句。有了丰富的感知和积累,在写作中就不愁无话可写了。
三、追求个性,轻松愉快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老师可让学生放开思路,自由行文。想说什么就写 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大胆放手,不要怕不上规矩。只要是学生自己的话,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让学生真切地反映自己的见闻,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来。
同时,要追求个性化,还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比如一、二年级的看图写话,就要多鼓励学生通过图画内容展开想象。这种想象也能展示学生的个性和才华。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既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又让他们写起来感到轻松愉快,写作也就成了一件乐事。
四、创设情景,注重写作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特别强调写作教学要重实践,重过程,要把注意力放在写作的实践上,主张多写,多改,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在写作前,教师要意识地给学生创设写作情景,让学生参与活动。
五、分享习作,体验成功乐趣
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而这一点往往被忽略。《语文课程标准》在不同的学段都分别提出这样的要求:“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等等。因此,对于学生的习作,教师应及时组织交流,在同学们的互动中感受和分享习作成功的乐趣。教师就应多创造一些学生作品展示的机会,比如周记交流、学习园地展示、黑板报刊登、班级小报发表、向各级刊物推荐等。对于优秀的习作,教师要及时在班上讲评、表扬,给以充分肯定,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出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浅谈怎样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推荐阅读:
浅谈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11-14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10-19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08-17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任忠燕09-23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08-19
论文 怎样在群文阅读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08-20
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07-29
怎样才能提高小孩的理解能力10-26
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