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记忆优秀作文(精选7篇)
1.年的记忆优秀作文 篇一
我七岁时有一天在看电视,这个节目主要讲一些名人一生的经历,其中有一个人是个画画高手,他说:“我画的抽像画非常有意思”,听到‘抽像’这个词后,我感到很好奇,所以就看了下去,他拿出画后说:“这就是抽像画。”我仔细看着这幅画,发现非常奇异,画里的兔子会游泳、小马会在天上飞、小树能在林间自由的跳,而且小牛只有一只眼和两条腿,虽然看上去怪怪的,可是画的色彩鲜艳,让我越看越喜欢,仿佛感觉画中的东西全活了。
从这些画中我受到了一些启发,明白了只有丰富的想像力,才可以发明更多的东西,才会让我们的科技更发达,更领先。
2.年的记忆优秀作文 篇二
传统的东西经过科技创新, 又被转换成了传统与时尚结合的新产品。资料显示, 美国的“贾湖城”新款啤酒, 已堂而皇之地成为美国酒商的“摇钱树”。
对于美国人在9000年前的碎瓦残渍中研制出中国老祖宗的酒文化, 有人以为是一种侵权, 一种掠夺, 并且还夹杂着一种民族的屈辱与无奈, 但事实就是这样无可挽回。
9000年前的“古酒”之说, 使我想起了, 享有150年历史的上海老城隍庙梨膏糖。据传, 上海老城隍庙的梨膏糖是唐贞观年间流传至今, 前后也有1 3 0 0多年, 2005年上海豫园商城为老城隍庙梨膏糖150周年店庆而举行过隆重的纪念活动, 其作为上海的名片, 着名品牌有着相当深厚的历史文化, 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但在本世纪初, 日本国的“朝日新闻”在当时有关部门的同意之下, 上海梨膏糖食品厂曾为其认真地做了几天的准备工作之后, 让日方进行了大量的实景拍摄。当时, 日方人员拍了整整一天, 厂方在友好配合的情况下, 将传统生产梨膏糖的全过程与历史文化一览无遗毫无保留地被聚焦在日方的摄影灯下, 这种直接或间接的, 自愿或不自愿的将企业几代人留传下来的的传统工艺, 被“朝日新闻”制成了一部纪录片, 幸运的是企业的经营者没把“秘方”贡献出来。因此, 至今没有发生类似“贾湖城事件”。我想若干年之后, 上海老城隍庙的梨膏糖是否会变成第二个9000年前的“古酒”, 是否会成为“日本制造”, 也未必不可。巧合的是1300多年前的梨膏糖原始出生地据说与9000年前的“古酒”一样, 都出自河南的洛阳, 因战争等原因, 最后迁徒至江南一带, 在上海生根开花结果。作为一种传统的老字号品牌, 又具有上海的着名商标, 如得不到方方面面的有效保护, 梨膏糖成为当今的“古酒”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从“古酒”的复活中, 看老字号品牌保护的必要性
从“古酒”的发生、发展到结果来看, 的确让人感到非常的沉闷, 一个中华民族的文物研究, 最后被山姆大叔改造成为一种优秀的品牌产品。他们运用对品牌文化的认识, 利用国际上的市场信息与销售经营的网络, 使一个被研究的对象, 成了世界的品牌, 而这品牌又是国人的地域名, 想来也正感无奈。由此看来对老字号品牌是到了必须保护的时候了。
目前我国企业老字号品牌的保护究竟做的如何呢?可以说近几年, 在各地政府与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 相当多的企业在对老字号品牌的保护上应该说是化了很大的精力, 各级政府为此还颁布了一系列的保护老字号品牌的文件, 以致用转制、拍卖、合并等多种方式来保护各地老字号品牌的发展, 使一部分老字号越做越大。如北京的同仁堂、全聚德, 上海的杏花楼、老凤祥等, 都以优质的资产注入, 扶持老字号品牌做大做强。天津市一亿元卖掉“狗不理包子”, 使地方政府受到鼓舞, 将老字号品牌保护了下来, 尽管社会上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但至少可以这幺说“狗不理包子”还存在于老字号品牌中, 况且, 在转让的招标书中明确写着“受让方不能改变‘狗不理’的发展方向”。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的集团企业对自持的老字号品牌, 拥有生杀大权, 却不积极不善于保护与发展, 只顾及目前企业的根本利益, 宁可让老字号品牌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老字号品牌在历史上都有过自己的辉煌, 也曾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过贡献。然而, 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 与社会硬环境的改变, 许多老字号品牌已风光不再, 有的甚至已销声匿迹永远地成为历史, 在人们的视线中渐渐消失了。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飞速发展的今天, 老字号已无优势可言, 出路何在?如何发展创新, 重振雄风?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老字号企业协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有些看来一时不景气的老字号品牌, 也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如果只是存放在仓库里, 老字号品牌的文化与产品文化会被人们渐渐地遗忘。若干年后, 我们的后代无法知晓她的历史、她的文化, 实际上这与9000年“古酒”的失落有何区别呢?9000年“古酒”给了大洋彼岸的美国商人创造了财富, 但作为一种文化她毕竟还存在, 还在持续的发展。因此, 相对来说, 这种对9000年“古酒”的无奈, 远比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亲手扼杀我们手中的老字号品牌来的更加文明些。我们企业的领导人面对自己手中握有的众多老字号, 该“放生”的也该“放生”了, 企业已经自主了, 不是所有事情都要等上级发红头文件才可执行的, 反之, 为什幺要转变观念, 与时俱进呢?当然不是所有的老字号一“放生”, 就会活的很好, 每个老字号的存活与发展, 与这个时代的文化、环境、人文都是有着密切的关联, 但如果我们都用心的去做了, 我想我们的后人也不会怪罪我们的, 就是一个小改小革, 或许能解决一些目前还不能解决的老字号品牌问题, 能解决多少, 我们可以做多少, 因为还有好多历史原由可为我们“遮风避雨”, 做了总比把其放在仓库里不做的强, 只有这样, 我们才无愧于这个改革的时代。
从梨膏糖的演变中, 看老字号品牌发展的重要性
上海老城隍庙梨膏糖有史料记载源于咸丰五年 (公元1855年) , 从豫园商城对其近几年的考证看, 自唐贞观八年始, 已有1300多年历史, 在北宋年间, 梨膏糖的制作销售已相当之泛, 已形成了一个相当大的行业。在当初京城洛阳, 已有不计其数的摊位与店家, 在当时历经100多年的打磨与行业的竞争中, 梨膏糖的生产技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直到北宋靖康年间, 因军事、政治上的变化与发展, 相当部分的糖业手工制作者, 随政府南下, 经扬州落户至杭州, 在当时的苏州、无锡、常州等地都有梨膏糖的踪影, 一直南下传到上海的平民百姓中间。当时在上海的曹家渡、杨浦、老城厢等劳动人民聚集的地方落户, 现在只剩下老城隍庙内的梨膏糖, 为什幺还能存活呢?实际上在公元2000年之前上海梨膏糖食品厂也是处于亏本倒闭, 因地方政府的支持, 豫园商城的努力, 以60万固定资产的条件, 置换了进来, 现在已是年利润几百万的老字号企业, 人还是这些人, 企业还是原有的企业, 为什么呢?是因为主管的领导观念变了, 使原来即将倒闭的企业重新活了过来, 认真地挖掘企业文化, 他们搞庆典弘扬老字号品牌, 请专家学者专题研讨, 还着书立说, 将企业的文化与产品文化结合起来, 前面说到的“朝日新闻”的拍摄, 幸亏没把“秘方”献出来。反之也可能成为9000年“古酒”的命运, 如今企业的秘方有了专人管理, 有了自己企业文化的陈列室, 有了企业未来的远大规划。
上海梨膏糖食品厂在保持品牌内核的稳定与持续不变的同时, 因对品牌识别部分内容进行适度的创新性调整, 是品牌摆脱时间摧毁力, 成就百年金字招牌的根本, 老字号品牌既要因循守旧, 又要与时俱进。
对一个企业而言, 其价值并不取决于它本身, 而是取决于它存在的时间, 生命力越久越有价值, 老字号品牌的金字招牌是无价的, 它的无形资产是中华老字号最大的资产, 如果能够实现以品牌的无形资产撬动有形市场, 中华老字号重出江湖, 将指日可待。
3.光辉90年的记忆(二) 篇三
刘胡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现已更名为刘胡兰村)。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946年秋,国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刘胡兰配合武工队队员将石佩怀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3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道:“一个样。”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随后,刘胡兰被中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毛泽东当年为其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董存瑞,满族,中共党员。1929年10月15日出生于察哈尔省南山堡伶河北省怀来县),7岁时读过几天书,后因家贫而辍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的家乡成了抗日游击区,他13岁时就当上了儿童团团长。
1945年春,董存瑞参加了当地抗日自卫队,同年7月参加了八路军。1946年4月初,在察北重镇独石口遭遇战中,他因机智地夺下敌人的一挺机枪而被记大功一次,被部队授予勇敢奖章。1947年初的长安岭狙击战,他在班长牺牲、副班长重伤的情况下,挺身而出自任班长,如期完成了狙击任务,又立大功一次。至牺牲前,他共立大功3次、小功4次,荣获3枚勇敢奖章和1枚毛泽东勋章。同年3月,在平北整训期间,董存瑞入了党。
4.60年的记忆作文 篇四
我是一棵树,一棵老柳树。现在我生活在中国的一处景点里。看着不远处飞驰的汽车,听着身边人们的欢声笑语,我忍不住微笑。也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过去。
我出生在几十年前的一个小村子,那时的天都是雾蒙蒙的,因为被战争的硝烟笼罩着。我的兄弟姐妹被战争夺取了生命或是在贫瘠中死去,只有我幸存了下来。孤零零的我立在田野的小径旁,面黄肌瘦的我只有几片稀零叶子,但我想我一定要坚强。
八年过去了,伴随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声惊天动地的宣告,中国的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不过,前进的道路总是漫长而曲折的。
在那条土路旁,我尽享阳光雨露。可“雨露”对村子里的人们来说是有喜有忧,因为一下雨土路就成了烂泥塘。人们在这样的路上行走,每一步都要费好大的劲。而且,下雨的时候人们的茅草屋总是渗水。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又过了几年,村子里的人们过上了基本解决温饱的日子,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挖草根、吃树皮了。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改革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村子里的人们浑身充满了干劲。我的心里也充满了阳光和活力。我迅速地生长起来,长得盘虬卧龙似的。在我身边来来往往的`人也多起来。人们骑上了自行车、摩托车,还慢慢用上了手机。那条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的小路早已修成了宽阔的柏油路。路旁一栋栋小楼像雨后春笋一样钻了出来。
再后来,一些专家无意中来到这个古老的村子。看见我奇特的枝干就把我移植到了一处景点里。在这里,我长得枝繁叶茂,叶子像瀑布一样垂了下来。人们来到我面前都要仔细欣赏一番。看着金发碧眼的姑娘、皮肤黝黑的小伙子,我会心地笑了。我努力摇动枝条,欢迎这些远方来的客人。
5.那些年的记忆作文 篇五
那次整理房间,我忽然看见一个精致的盒子,我便走了过去,把盒子打开,里面是我和小雪的美好回忆。有许许多多的照片,我翻着一张又一张,想起了我们的往事。
几年前的一个冬天,下了好大的雪,你来找我出去玩,那时,我刚刚写完作业,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和你都非常高兴。我们一起去花园的草坪上玩耍,那草坪变得雪白雪白的,好漂亮啊!我们在雪地上写字,还留下了许许多多、纵横交错的脚印。我们还趴在雪地里摆出各种的姿势照相,躺在雪地里打闹,做在雪地里看书。我们还在那打雪仗,弄得我们浑身都是雪。还堆了个雪人,用胡萝卜当作它的鼻子,我们还怕它冷,我自己的围巾它围了上去,又找了两根木棍当作它的手。那天,我们玩到了天黑,夜晚好美啊!当时,每家每户都红彤彤的,天上也有许多美丽的烟花。那天,是我最高兴的一天。
还有一次小雪和我去野炊,选了个有水的地方,那个地方很漂亮。我们在那里生火,可我们都不会,好不容易火着起来了,结果来了一阵风就灭了。我们没有放弃继续生火,最后终于把火生起来了,在那里烤红薯,结果红薯烤焦了,一股苦味,即使这样我们彼此还是很快乐。
可好景不长,小雪因为要搬家了,就给我留下了些照片和美好的回忆。
在那个盒子里,藏着我与小雪的美好回忆,一张张照片,一幕幕的回忆。多亏了这些照片让我记起了我与小雪之间的回忆。如果没有这些照片,我可能就把我与小雪的美好回忆给忽略掉了。
6.年的记忆优美散文 篇六
(一)供灶神
“腊月二十三,灶王上西天。”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每年这天,农村百姓都摆上供品,恭恭敬敬地送灶王上天。
我老家在农村,对这一风俗十分熟悉。记得小时候,过了腊八,父母就开始愁年货。那时年景不好,年货也不过二三斤肉和几十斤白菜。尽管简单,父母也会愁不少天,然而母亲总忘不了请一张灶神。
灶神请回来,母亲郑重地放进橱柜里,不许我们看,更不许动。我不解,惊奇地看母亲。母亲说:“新年人们穿新衣服,灶王也得穿新衣服。小孩手不干净,会弄脏的。新衣服弄脏了,灶王会不高兴的。”
腊月二十三到了。母亲把新灶神端端正正地贴在锅灶上方,又在灶神下方的木板上放一只盛满沙土的小碗,再插上几柱香,把香点燃。我抬头望着这位方面大耳、慈眉善目、两撇胡须一直垂到脖颈的灶神,在青烟缭绕中忽隐忽现,真不知他有何神通,竟让人们对他这般尊重!
灶神贴好了,母亲又忙着包饺子。饺子煮好了,母亲盛上满满的一碗,再倒上一杯酒,放在灶神面前,烧纸,磕头。母亲也让我磕,我就糊里糊涂地跟着磕。灶神在人们的祈祷中,乘着馨香的烟火,起驾回天了。供完灶神,一家人才能吃饺子。
七岁正是讨人嫌的年龄,那年腊月二十三,我和伙伴们野了一晌,肚子饿得咕咕叫。一进家门就闻到饺子的香味,便三步并作两步,冲进屋里。一看桌上的饺子,哪还管灶神锅神,手不洗就抓饺子。还没有沾着饺子边,“嗖”的一声,饺子不翼而飞。我扭头一看,饺子被母亲抢在手里。母亲沉着脸呵斥道:“还没供灶神呢!”我身子一倒,躺在地上大哭起来。母亲急忙放下碗,一把把我拦在怀中,也哭了。母亲边哭边说:“灶王要去天庭奏事了,人们对他恭敬,他就让老天爷降福;人们不恭,他就让老天爷降祸。有一家人,把烟囱开在灶王牌位上,不长时间,他家的房子就着火了。因为灶王无处安身,就给他家降了祸。”母亲还说:“腊月二十三这天,全家人不能外出,如果有人外出,灶王少报了人口,这人一年就没饭吃了。”听了母亲的话,我不敢再造次,对灶王也格外恭敬起来,每年腊月二十三,我都给灶王磕头,因为他主宰着人间的祸福。
后来,我上学了,读了很多书,当然也就知道没有灶王。我曾多次劝说母亲,但她一如既往。改革开放后,农民日子富裕了,母亲给灶王的供品也丰盛起来。看着母亲那副虔诚的样子,我心里不禁一颤:母亲哪里是在拜灶神,而是在用一颗诚心在为一家人祈求幸福!
大学毕业后,我参加了工作。每年都要忙到腊月二十五,才能回家和母亲团聚。母亲就改在大年三十供灶神,她说怕把儿子辞在外边而没有饭吃;我结婚后,有了妻儿,母亲也在大年三十供灶神,她又怕把儿子、儿媳、孙子辞在外边而没有。
(二)祭祖先
年的记忆,是欢乐的,又有一点拘谨。
大年三十那天,要请祖先,俗称“请爷爷奶奶”。请祖先之前,先要放家炮,最佳时刻是清晨六点。六点一到,村庄里便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这是给沉睡在野外的祖先释放信号,爷爷奶奶醒醒,该回家过年了!据说,时间早了也不行,会惊扰祖先休息,那是对祖先的不敬。
放完家炮,就去族长家集合。家族老少聚齐了,再放族炮。这样的仪式一年一次,非常隆重,炮放的越多越好,人去的越多越好。以此来宣告家族人丁兴旺和对祖先的尊重。
男孩子对鞭炮有特别喜爱,抢落地炮就成了孩子最快乐的事。族炮放完了,孩子们围上来争着抢。手快的孩子会装满口袋,然后向别的孩子炫耀。请祖先活动结束,孩子们便开始扒炮筒,倒火药,用纸包好,点燃,“轰”的一响,放一阵亮光,冒一股青烟。那种快乐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放完炮,族长一声吆喝,请祖先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墓地出发了。去墓地的路上,人们说笑不停。到了墓地,所有人就严肃起来,恭恭敬敬地磕头,小心翼翼地焚纸,直到供纸变成灰烬,飘飘悠悠飞到空中,人们才立起身,手捧着烟雾缭绕的香回家。
偶尔有的孩子不懂规矩,吵闹不止,便会受到大人的呵斥,并会被强制跪在地上。记得那年,我大约有七八岁。我抢的落地炮最多,两只口袋装得满满的,两只手里也满满的。同族的孩子不乐意了,非要我分给他们。为了保住“劳动果实”,我加足了马力奔跑。他们紧追不舍,我就奔跑不已。跑着跑着,墓地就到了,我只好停住脚步。他们一齐围上来,我尽管拼命守护,也无济于事。口袋被撕扯了,手被抓破了,鞭炮抢光了。我急得要和他们拼命。这时,大人们赶到了,父亲喝斥我,一把把我按跪在地上,默默地等待族长烧完纸,才令我起身。
回来的路上,人们一路沉默,以示对祖先的虔诚。我怒气未消,要和那几个孩子厮杀,父亲扯着我的手就是不放。回到家,我委屈的想哭。我刚一出声,父亲就喝令我住嘴。
据说,大年三十不能哭,新年是一年的开始,欢欢喜喜会带来好运,哭闹会不吉利;再说祖先在家,不能惹祖先生气,否则就是对祖先的不孝敬。
一进家门,父亲在门里横了一根棍子,俗称拦门棍。这是敬祖先的一个环节,表示对祖先的挽留。我气没处撒,一脚踢了拦门棍。父亲大怒,抬起手就要打我,被母亲拦住了。
进了屋门,母亲已摆好供品。父亲磕头,插香,把祖先的族谱挂起来。至此请祖先的仪式便告结束。
少不更事,小孩嘴馋。满桌的供品,五颜六色,煞是诱人。黄黄的花生散着香味,红红的醉枣发着甜味,白胖的馒头飘着麦香,洁净的猪肉闪着白光,麻黄的`藕合漾着油香……我的口里早已灌满了涎水,守在供桌边,挪不动腿。馒头、猪肉、藕合不是我觊觎的对象,吃饭时能吃到,那醉枣可是一年到头才能吃到的东西。父母忙着招呼串门的乡邻,我趁机抓了一个醉枣,丢在嘴里。母亲发现了,用眼翻我,我一溜烟跑了。等我回到家,母亲已把供品补齐了,可是那个醉枣很小,那是母亲为初一来拜年的孩子留的。
那样的年月,让孩子开心地吃一顿,简直是异想天开。初二送走了祖先,供品就成了我们的美食。我要父母吃,父母说,我们这么大年纪了,什么都吃过了。
现在每年回家过年,母亲总是给我留着醉枣,她说,那是我最爱吃的。
(三)熬三十
祖先请回来,要在家里呆两天,三十和初一,初二就被送走。因此人们对祖先就格外尊重。不断的添香,不断的换水,还要倒一盅酒。因此新年屋里就始终飘荡着浓郁的香气。初一拜年的人,先要拜祖先,其次才拜健在的长辈。不尊重祖先会受到人们的谴责的。
有一年,一位老头照看孙子,去邻居家串门。坐在了供桌边,孙子看见了供品,伸手去抓。老头慌忙起身,孙子扭着身子,嘴里不住喊:“要!”老头情急之下,指着供品喊道:“巴巴!”又指着祖先牌位喊道:“猴猴!”邻居一家马上变了脸色,纷纷斥责他。老头慌忙辩解,这家人不依不饶。老头在人们的怒喝声中灰溜溜地离开了。
祭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熬三十。大年三十夜晚,一家人要轮流守在供桌边,直到初一早晨来了拜年的人。据说,有一些孤魂野鬼,因为没有后人上供,会趁大年夜来偷供品,那样祖先就得不到后人的供奉,会挨饿。为了能保障祖先丰衣足食,必须有人看护供品。看护供品的必须是家里的男性,女性是不能参与的。大概人们认为男性是力量的象征,刚强威猛,那气势就会使鬼魂退避三舍;女性是柔弱的象征,孱弱无力,鬼魂也不会惧怕。可见祭祖的仪式里也渗透着中国的传统观念。
据说,有一户人家,一家五口,只有三个女儿,没有男孩,守夜的任务就落在了男主人肩上。恰好那年大女儿出嫁了,而且就在大年二十八。因忙于女儿的婚事,非常疲劳。三十守夜,不知不觉就睡着了。醒来后,他懊悔不迭。后来就做梦,梦见祖先向他讨要食物。于是他烧了很多供纸,才算弥补了此事。
我十岁那年,母亲说守夜应该把我排上。父亲不同意,说我年龄小,正是睡觉的年龄,不一定啥时候就睡着了。我出于好奇,拍着胸脯说道:“爹,你放心,我不会误事的!”父亲说:“那你守前半夜,我守后半夜吧!”我高高兴兴地答应了。
晚饭后,我召集了几个女孩,聚集到我家,准备以打扑克打发时间。男孩子是招不来的,因为都要在家守夜。父亲一见,疑惑地问道:“你这是搞啥名堂?”我说:“让他们和我一块守夜!”父亲说道:“不行!守夜不能吵吵嚷嚷!”据说,祖先白天接受后人的供奉,夜晚十点后要休息,吵嚷会让祖先睡不着觉。没办法!我只好让他们回家。听大人说,守夜叫积阴德,守夜守得好,祖先会保佑一家平安,人丁兴旺。其实前半夜不用守,一家人都不睡,我只要坐在供桌边就可以了。只是太寂寞,容易困倦。我只好吩咐二姐隔二十分钟就喊我一声,这样一直坚持到十二点。我感到从来没有这样难熬过,一个小时就像一天那么漫长。我心里开始埋怨祖先,有吃有喝就行了,干嘛要折磨后人呢?
父亲起来了,我的守夜任务宣告结束。我打着呵欠,去睡觉了。
父亲守夜守得好是全村闻名的。莫非我能跳出农门,成为一位教师,是对父亲积善行德的报答?
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父母亲身影---满头白发,满脸皱纹,两眼昏花,他们在祈祷,祈盼儿子、儿媳、孙子回家团聚,祈盼儿子一家永远幸福!
7.迟到19年的工资 篇七
近日, 媒体报道此事后, 李学民的情况引起了有关领导的重视。经调查, 李学民19年没有工资事出有因, 他当年并未被分到公安局, 所以到公安局报到后一直没有编制。如今, 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层层批示下, 他终于可以像其他同事一样月月领工资了, 只是这工资迟到了19年。
李学民是如何到了如此尴尬的境地?究竟谁该为此事担责?
19年工资今解决
河南省李学民早在1990年即被分配到淮阳县公安局, 1993年通过考试转为国家干部, 1997年被河南省公安厅授衔一级警司, 1999年被县公安局评为先进个人。
19年来, 只上班, 没处领工资的李学民, 只有靠妻子做小生意维持生计, 有时他也会外出打工挣钱。因为经济拮据, 他的大女儿如今辍学在家;因为没钱, 他有近10年没添置过一件新衣服……
19年间, 李学民从没放弃过向上级各部门反映, 甚至上访, 但收效甚微。
经媒体报道后, 河南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秦玉海作了批示, “要研究解决”。李学民的生活轨迹, 开始发生转变。
2009年12月1日, 周口市公安局成立调查组, 局长姚天民亲赴淮阳了解情况。12月4日, 一份盖有周口市公安局公章的函被送到淮阳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手中, 这份《关于解决淮阳县公安局李学民同志工资编制的函》, 证实了李学民1990年退伍, 同年8月20日被淮阳县双退安置办分配到淮阳县公安局工作, 1993年12月通过周口地区招干考试, 被录用为人民警察, 1997年6月被省公安厅授予一级警司警衔。
12月11日上午, 淮阳县一位常务副县长召集县公安局、县人事局、县编办、县财政局等单位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 形成3点意见:1、李学民同志2009年以前 (含2009年) 的工资由县公安局解决。2、从2010年起, 县人事局核准李学民同志的工资标准, 报县长签字同意后, 县财政局向县公安局按月拨专款, 用于发放其工资。3、由县编办向上级编制部门逐级反映, 解决李学民同志的公安编制问题, 等编制问题解决后, 其工资正式纳入工资基金管理, 发放工资存折。
12月24日, 有关领导已签字同意从2010年起, 按月拨专款给李学民同志发工资。这意味着, 李学民的工资自此有了着落。周口市人事局党组成员、军转办主任梁新民详细地给记者讲述了给李学民核算工资的过程:首先是根据他1990年进入公安局起到现在计算工龄, 按他现在的科员身份, 输入电脑, 根据上级部门在电脑中配置的程序, 核算出他从2010年元月5日左右即可领到每月1426元工资。至于编制问题, 县编委已将报告递交到了市编办, 市编办同意等淮阳县公安局有退休人员或调出人员后空出编制, 即可将李学民顶上, “因为要想从省编办专门给李学民批一个编制显然不太现实”, 梁新民说。
调查结果当事人不认同
周口市公安局给淮阳县委、县政府出具的这份函上称, 李学民同志工资未发, 事出有因。根据“淮退字1990 (1) 号文件”, 李学民应分配到淮阳县财委, 而淮阳县双退安置办公室却将李学民的安置介绍信开至淮阳县公安局, 导致该同志岗位和工资编制不一致。鉴于李学民长期在公安基层一线的工作表现, 以及近20年未发工资的特殊情况, 特建议淮阳县委、县政府及时妥善解决好李学民的工资编制问题。
而另一位参与调查的市公安局工作人员称, 据了解, 当时按有关政策, 李学民根本不可能被分配到公安局工作, 而当时李学民的父亲在县公安局上班, 不知通过何种途径, 把他的复员退伍军人安置介绍信开到公安局去了。“当年被分到公安局的退伍军人只有一人, 但不是李学民。”这名工作人员说。
但对于这份调查报告的结论, 李学民却不完全认同:“前半部分啥时退伍, 啥时到公安局上班, 这些都没问题。后面说我被分到财委, 这我的确不知道。我要是知道, 肯定会去那儿上班, 财委也不错啊!可为啥当时没人通知我去财委上班呢?既然把我分到财委了, 为啥给我开的介绍信却是公安局?公安局既然已经接收了, 为啥会没我的编制?而把我分到财委的编制又弄到哪儿去了呢?”
而李学民的父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 他此前因为多年当派出所所长, 得罪过不少人, 也曾遭受过人威胁报复, 所以特别想让李学民子承父业到公安局上班, 当时确实是找县领导活动过, 县领导也同意让李学民进公安局上班。“本来啥手续都办好了, 但后来不知道啥原因编制没了, 我也是好多年后才知道学民被分到别的单位了。但公安局也接收了, 档案也过来了, 没法去别的单位上班了。本想着等等再说, 没想到这一等就是19年。”李学民的父亲说到此处止不住老泪纵横。
种种疑团困扰着李学民, 同时也困扰着调查人员:“因为年代太久远了, 当时的工作人员早已换过, 找谁调查求证去?”一名调查人员说。
李学民从警19年没发工资的问题, 其实暴露出的是我国由来已久的编制管理滞后的问题。从长远发展来讲, 同等类型、同等岗位、同等绩效的编内与编外人员, 应当享受同等水平的绩效工资。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德贵说:“目前, 中央编办正会同国家多个部门调查研究, 以期尽快出台有关法律、法规, 改变我国编制管理相对落后的弊病。”
19年工资是否补发还没答案
听闻李学民工资问题解决了, 淮阳县公安局纪委书记刘从杰感到很高兴, 但对于李学民已过去的1 9年工资, 刘称暂时还没来得及商量咋解决。此前, 刘曾多次与李学民沟通, 但由于没有先例, 所以, 李学民过去1 9年的工资究竟该如何发放, 仍是个难题。
淮阳县公安局一些领导同样满腹委屈, 称首先是李学民的父亲应该承担责任, 当初就是他活动让不该进公安局的李学民进了公安局, 这是起因。而如今公安局只管用人, 管不了编制, 更不管工资, 再加上近些年司法系统逢进必考, 公安局哪有能力解决李学民的编制问题?没有编制, 谁会给他发工资?
但淮阳县公安局一位熟知内情的民警曾私下向记者透露, 其实全局民警都知道李学民亏, 辛辛苦苦干了这么多年, 不仅拿不到一分工资, 还处处低人一等。其实早在前些年, 进公安局的编制, 就掌握在公安局部分领导手中, 他们想给谁就给谁, 但就是没给李学民, 有多少不该给编制的都给了, “有一个领导的子女, 12岁就入公安局编制了, 你难道说他就该入编李学民就不该入编吗?”
因为李学民的事, 淮阳县人事局局长邓秋丽压力很大。针对李学民从警19年从没发过工资的现状, 邓秋丽称, 自她任人事局长以来, 确实接到过李学民的情况反映, 但不是李本人过来给的, 是别人转交的, 所以也没太重视。“假若他当时能亲自过来当面反映, 也许我们会了解到更多细节, 也会一级级向上反映, 但实事求是的讲,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真的很难, 这不是一两个人说了算的事儿。”
虽然李学民的工资有了着落, 但邓秋丽曾与一些领导私下里沟通, 称其为:“非常事件得非常规解决, 假若不是媒体报道, 假若不是省领导的批示, 这事的确很难办成。”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德贵认为, 这首先是用人单位的责任, “长期用工, 不给报酬, 这本身就是用人单位的责任, 甚至是违法行为。不管编制问题再难解决, 用人单位都应该积极向有关部门申报、争取, 绝不能长期只用工不给工资!而人事等相关部门假若接到用工单位的合理申报而故意拖延不给解决, 同样也难辞其责!”
与吴德贵持同样观点的, 还有法学硕士王璞。她称, 从李学民实际多年在公安局工作的事实看, 应当与淮阳县公安局存在事实上聘用合同关系。李学民与淮阳县公安局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适用我国《劳动合同法》调整。
据了解, 我国公安机关其实几类人员同时并存的现状早已不是什么秘密。除了按照公务员录用程序录用的公务员外, 还有聘用的特殊警察 (合同警) 和工勤人员。如果公务员与单位发生工资争议了, 可适用《公务员法》通过行政申诉程序解决;而聘用警察和工勤人员与单位发生工资争议的, 可适用《劳动合同法》调整。“李学民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仲裁的方式讨要19年的劳动报酬, 还可以依照《人民警察法》第四十条、《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三十五五条的规定进行行政申诉。”王璞说。
【年的记忆优秀作文】推荐阅读:
优秀散文《小桥记忆》06-16
走进记忆深处优秀作文06-28
优秀散文:记忆北戴河09-12
舌尖上的记忆优秀作文06-11
《记忆传授人》优秀读后感08-26
关于记忆的作文:记忆09-13
回家记忆作文07-22
【实用】记忆作文10-25
记忆的延续作文06-20
高一作文 《记忆深处》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