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继承新高考

2024-11-29

传统文化的继承新高考(精选10篇)

1.传统文化的继承新高考 篇一

新高考改革方案的见解

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是继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我国教育事业的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它将从根本上改变以分取人、只重分数、忽视能力、忽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的顽疾的现状,把我国千千万万学子从一心只为考分的枷锁下解放出来,充分地发挥广大青少年学习探索科学的积极性,极大提高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总之,新的改革方案既是和世界招生制度的接轨,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次大的飞跃,必将促进我国社会科学事业的极大进步。

要更好地了解这一次高考改革,还需要放在更大的视野中去看。

一方面,教育改革是一项“软改革”,但意义之重要却不言而喻,所以讨论者众、发言者多。对这一改革的呼唤与讨论,这么多年来可说从未停止。作为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棋子,高考改革虽然在不断地进行“修补”——3+X的考试改革、自主招生的“北约”“华约”,但却因被视为“没有突破”“没有实效”而备受诟病。

另一方面,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弊端也在不断显现。梳理近几年来的新闻可以发现,社会讨论基本涵盖了高考招录制度的所有环节。比如,北大清华农村学生的比重不断下降;比如,安徽毛坦厂中学的送考盛况;比如,辽宁揭开高考体育加分重重黑幕,等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改革,固然能缓解一时之忧,但长远看来却难免“蚍蜉撼大树”之感。

但也要看到,对于高考改革,一个共识是:在目前看来,高考制度仍然是保证公平“最不坏”的制度,高考改革只能在现有的制度基础上改。而此次改革让人期待,一个重要的原因正在于,它是一个系统性的方案,是“全过程的改革”。

有论者言,高考制度包括两部分:考试制度和录取制度。其实,这个“流程图”还可以划得更细一些。首先,有招生计划;然后,是考试形式;接下来,是招生录取;贯穿的,是监督管理。

对于学生、教师和家长,能看到的部分是考试和招录;但对于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另两个环节同样重要。当前的改革方案,在这四个方面都有涉及,形成了一种配套感——虽然在某些环节仍显得有些疲弱,如对突破集中录取制的探索。

2.传统文化的继承新高考 篇二

一、平衡学生

作为学生, 他也知道这种高考模式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但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心里没底, 所以只能跟着任课老师的指挥棒走, 老师叫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 但这种情形下根本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更加剧了学科的不平衡。那怎样让学生有限的精力发挥最大的潜力呢?作为班主任, 我平时注重观察学生的行为以及心理, 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个性, 对其加以控制。例如物化班的学生重理轻文, 一方面怕死记硬背的东西, 思想上存在懒惰, 另一方面, 有虚荣心, 喜欢做题的成就感。那作为我来说关键性的问题就是怎样把“无味”的东西变得有“味道”, “无意义”的东西变得有意义。根据这几年高考的语文作文题都是与社会焦点有关, 我就叫他们看《扬子晚报》, 一来关注社会焦点, 不要死读书, 另外利用空闲时间读报也是对高考有帮助的, 他们心理还是觉得能接受的。哪怕是娱乐报道也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了, 所以也变得“有味道了”。虚荣心每个人都有, 关键是引导他们往好的方向发展。我每次都把英语的错题收集好, 一段时间后来个“纠错高手”的比赛, 让他们的“虚荣心”得到大大的满足, 也能使无味的东西变得有味。

关于选修的匹配, 我采取了分组的方式, 物理组、化学组、语数外组。学生他不知道最需要什么, 或是对目标的意识不是那么强烈。班主任首先要给他一个“信号”, 就是让他们知道首要任务是弥补自己薄弱的科目。当然也是给任课教师一个“信号”, 那些学生是我要首要关注的, 增强了导师制的实用性, 和导师制的价值。

平衡学生更在于平衡学生的心理和情绪。现在的学生个性化比较强, 对喜欢的科目会认真地学, 对不喜欢的科目就放任不管, 这和新高考的要求全面发展是一组矛盾。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经常与学生交流, 俗话说“沟通从心开始”。学生对学习上存在的压力往往没有正确的认识, 而是转化为负面的情绪, 这使得我们的学生无形中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如果这时候作为班主任不去引导, 那学生就会走向一个极端, 所以我经常看见学生在语文作文上抒发的情感很有当代“愤青”的“味道”。其实, 我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 也收获颇丰, 既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 又为班主任的工作赢得了挑战。在这样一次次的挑战中, 本人赢得了学生的信任, 更使我由一个年轻的班主任走向了会思考的成熟班主任。

二、平衡教师

任何老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成绩是最好的, 但五个任课老师同时找一个学生的话, 那个学生就会崩溃, 还容易导致矛盾。这时的我则需要做好“协调员”的工作, 平衡教师来解决矛盾。每次考完试, 我的任务是召集五个任课教师, 分析每个学生的考试成绩,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与任课老师协商, 达成共识。每个任课老师都有任务, 各尽其所能, 既减轻了负担, 也明确了目标。当我有什么想法时, 我也会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 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学生看到了有这么和谐的团队, 也看到了自己的希望, 看到了和谐的“魅力”, 学习上的目的也更加明确。

团队的合作意识是解决目前学生薄弱问题的“良药”, 我也相信团队力量也是解决所有问题的“良药”, 因为它是无穷的。

3.传统文化的继承新高考 篇三

2021新高考改革某些省份的变化

甘肃:自2024年起,合并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录取批次,按照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别编制招生计划,分别划定录取分数线,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

黑龙江:自2024年起,考生志愿由“学校+专业(组)”组成,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次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适当增加平行志愿填报院校数量,增加考生志愿选择和录取机会。

吉林:自2024年起,统一高考招生录取按照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列招生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录取。考生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填报志愿,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具体志愿填报和录取办法高考当年向社会公布。

安徽:从2024年起,考生志愿按“院校+专业组(专业)”,以平行志愿方式投档。适当增加志愿填报数量,满足考生志愿填报需求。志愿填报及投档录取均不分批次,按照考生总成绩分时分段进行。

江西:自2024年起,按照“院校专业组”方式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按照历史、物理科目,分别编制专业招生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分开录取。进一步减少录取批次,优化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办法。

贵州:自2024年起,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按物理科目组合和历史科目组合分列招生计划、分别划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合并一本二本批次。考生志愿由“专业(类)+院校”组成,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实现“多元录取”。

广西:2024年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按照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列招生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录取。

3+1+2高考选科注意事项

一、学科基础

基础好,也就成绩,相当于一个好的起点。选择优势学科,其意义不言而喻。

二、提升空间

学科基础代表的是现实状况,提升空间则代表未来可能,它是学科后到高考前,影响学科成绩变量的关键因素。有些同学在某些学科上或许基础较差,但仍有可能在一年或两年后超过其他人。

三、兴趣倾向

做感兴趣的事会让人心情愉悦,选择有兴趣的学科进行学习,不仅可以增强学习动力,极大程度地减少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厌学、怠惰等负面因素,有时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出奇效果。

黑龙江新高考具体安排

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两类。合格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认定的主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作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合格性考试覆盖高中14门课程

覆盖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除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外的所有科目,共14门(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考试内容为必修内容,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普通高中在校生均须参加合格性考试,考试科目成绩全部合格者,颁发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选择性考试1门首选2门再选每门满分100分

考试内容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考试科目包括:物理、历史、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6门,考生以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自身特长等为主要依据,选择其中3门参加考试,包括1门首选科目(在物理或历史中选择1门)和2门再选科目(在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4门中任选2门),就是大家熟悉的“3+1+2”中的1+2模式。选择性考试每门科目满分均为100分,成绩当年有效。同时,建立再选科目托底保障机制。

据了解,从2024年起,全国统一高考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使用全国卷,不分文理。外语科目考试由听力(30分)和笔试(120分)两部分组成。考生高考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和全省统一组织的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一门首选、两门再选)成绩构成,总分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门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满分均为150分。

同时,深化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主要是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将其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重点考查、如实记录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表现,形成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在我省招生的高校还将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4.新高考学习 篇四

8.16心得

上午八点整,化学学科教师济济一堂,聆听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闵行外国语中学吴金瑜老师关于《新高考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策略》的专题讲座。吴老师从2018上海高校的招生方式来看基础教育方式的改变,并以结合其身边的实案例,详细讲述了综合素养的重要意义以及综合素养的主要考察点。随后深入地阐述了新高考考试内容与方式的改变,由统一性变为选择性,文理不分科,学生可凭兴趣自由选择课程;由原来的一考变多考。吴老师也重点强调了在新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师角色的变化,由传统的教师变为导师,为每位学生的个性成长服务。最终得出新的教育的组织形式为:走班制与固定制相结合;班主任制与导师制相结合;个性化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间接知识学习与直接的真实体验相结合。吴老师通过一系列实际案例,让在座的诸位教师深刻认识到新高考的精髓。

下午三点整,我们迎来了来自湖北大学教育学院的叶显发教授关于《“课程履历”视野下重新发现课堂》的讲座。叶教授开篇以北京十一中学的成功案例为引,以一种跨界的思维谈教育,对新课堂下“两梁四柱”详细阐述,所谓“两梁”为从学科素养到核心素养,从课程履历到课程目标。“四柱”为人际传播,经验改造,有效信息,学科故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给学生提供有效信息,即新颖、有趣、强刺激的学科故事,激励学生主动有目的得学习。叶教授深入探讨教学过程中认知系统与人格系统的相互融通的重要意义。让我们更加明白要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保留孩子的自尊心,提升自信,进而完善人格。也更加意识到教师对学生的重要影响,让学生喜欢老师,进而喜欢上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叶教授平实饱满的讲座让在座的教师受益匪浅,在提高在扎实基础的同时,稳中求变。

5.新高考思考与准备 篇五

面对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每位教师、每所高中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思变。《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规定,2017年全面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2017已经来临,学校的组织管理、师资力量的配置等,教师的教学模式、班级管理理念等都需要改变,以应对高考改革的巨大挑战。

一、高考改革使教学发生新变化

在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下中,“走班制”与分层教学已成为学校发展的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在规定课时内既要完成高考学业要求,还要把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方法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解差异、针对差异、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因“层”而教、逐步提高,改变原有的、统一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分层教学,以保障课程实施的质量。“走班制”的实施在空间和时间上造成了班主任教师与班级学生的“分离”,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做好教学追踪,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不同于当前的行政班,“走班制”要求教师进一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好自身教学个性与学生个性的结合点,充分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真正做到弥补学生知识缺陷、延伸学生知识、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能力。

二、高考改革对教师提出新挑战

高考制度的改变,对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班级管理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的高考制度,教师现有素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丰富、加强、改进:

1、教学理念要改变。新的高考制度打破了唯分数论高下的高考、录取机制,取消文理分科,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应试教育模式走出来,要从单一的关注分数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加强教师的学习与实践磨练,突破旧教学理念的局限性,以不同视角广泛地解读课程,将原有从既定知识的展开到既定知识的总结的教学思路,变为知识的各种生成、联系及拓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切实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教学方式要改变。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理论,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内容,建构学习共同体。要形成以教师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充当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与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充分挖掘整合网络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服务新课程。在可能的条件下,教师要多组织协作学习并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视教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展现学科的价值,强化应用意识,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走进课堂。

3、班级管理要改变。“走班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与“育”的分离,班级管理难以再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教育环境下,班主任教师需通过引领学生参与班规修订,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从实际出发,积极探求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空间,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关注班级网络平台建设,可结合网络平台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完备的考核、评价制度,实现教师实时追踪,通过线上与线下互动增加与学生的相处时间。

4、除此之外,新高考方案赋予了学生前所未有的选择权,要求学生必须学会选择、规划人生。教师的角色担当不再是简单的胜任学科教学工作,还要胜任学生成长导师工作。教师应该丰富职业生涯教育知识与实践经验,提升学生选择考试科目和报考专业的生涯规划指导能力,助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兴趣、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并结合自身所长尽早学会自我选择、自我规划,安排好高中阶段所有学业进程,做学生高考这个关键渡口的“摆渡人”。

三、高考改革对学校管理提出新要求

在新的高考制度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关键因素之一,为适应新高考制度的要求,打造优秀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养是学校在新制度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学校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1、强化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通过强化教师培训尽快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使教师具备新的教学技能,学习新课程理念,与时俱进,追求教学观的动态提升。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通过在教学教研中实践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学校应加强教学科研观念,让教师在教学反思、教学模式、校本课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搭建平台,重视教师发展。在新的高考制度改革下,教师面临着角色挑战,充当着学生人生选择的关键角色,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学校应为教师搭建广阔的成长平台,加强教师心理学、管理学、职业生涯教育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此外,通过平台的建设,使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研讨、交流,促进教师教研的网络化发展。

3、利用网络,整合教学资源。高考制度的改变,使得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考试科目,以往由学校统筹计划变为学生的自主选择,这一变化必然会造成教学资源投入的不平衡。为缓解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学校可以借助“互联网+”契机,在学校与学校之间整合教学资源,创设“精品课堂”,实现教师资源共享。

6.新高考改革方案价值几何? 篇六

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 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于2014年9月4日正式发布, 这被官方和舆论都称为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由于高考改革, 牵涉千家万户的利益, 深刻影响着我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 因此, 客观分析这一轮高考改革究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改革极为重要。

在笔者看来, 这一轮高考改革, 主要还是聚焦科目改革, 在录取制度改革方面, 并不明朗, 因此要说这一轮高考改革有多大价值, 还为时尚早。如果只进行科目改革, 而在录取制度改革方面裹足不前, 科目改革价值有限。

根据方案, 所有考生今后都考统一的语数外科目, 另外科目则在学完之后考试, 在高考录取时由学生选择三门参加高考录取。如果不改革录取制度, 高校在录取时, 无非有三种选择:一是不分文理科科目组, 按学生6门科目的总分排序录取;二是对不同专业提出不同的科目组要求 (如物化生、史地政) , 考生则根据学校科目组要求选择科目;三是语数外三门计总分, 其他科目计等级, 由招生学校自主提出等级要求。而不管哪一种选择, 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 即还是教招考一体化。这会带来两方面的问题。

其一, 基础教育还会是应试教育, 目的是提高学科的考试成绩, 因为高校还是按学生的学科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录取, 这样一来, 文理不分科难以起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道理很简单, 以前学文科的学生人文素养不高, 学理科的学生缺乏科学精神, 难道增加学科科目, 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了?

其二, 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按照目前的方案, 学生必须认真对待每一门学业水平考试。另外, 如果所选科目在高一、高二就进行测试, 那么, 这就把高考的压力提前到高一、高二, 虽然方案制定者认为这可分散高考压力, 但问题是, 如果高一某一科目考得不理想, 学生还有再次考试的机会吗 (方案提到有条件的省市可尝试举行两次考试, 但具体到落实, 学业水平测试在大多省市只有一次) ?而为了弥补这一门成绩, 学生之后的学习压力会更大。

问题还是出在录取制度上, 这次颁布的高考改革方案, 虽然也提到了录取制度, 但亮点并不多。很多舆论认为文理不分科是亮点, 但真正的亮点不在于此, 而在于两方面, 一是“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二是“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 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 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这是涉及录取制度的改革。

这两方面的亮点, 能否真成为“亮点”, 还取决于具体的操作。将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这是笔者多年来一直建议的方式。如果高考后的自主招生, 能借鉴香港地区高校在内地的自主招生方式, 由学校自主提出申请的成绩要求, 达到成绩要求的学生自主申请若干所学校, 学校独立进行录取, 学生可以获得多张录取通知书, 这就实现了考试招生分离, 既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 又扩大了学校的招生自主权。

而如果高考之后的自主招生, 只是推广已经在南方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已经实施的方式, 即考生参加学校面试之后, 要填报志愿, 把该校填报在提前批的第一志愿, 学校再结合学生的高考分数、大学面试测试成绩和中学学业测试成绩进行录取, 其价值和意义则十分有限。

我国已经试点的自主招生, 问题就出在和集中录取制度相嫁接上, 参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试, 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 还要求参加统一高考、填报志愿, 导致自主招生并没有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 也没有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只有建立在基于统一测试基础上的高校完全自主招生, 才能充分扩大学生的选择权, 也落实学校的自主招生权。

而取消高校录取批次, 则更具有深远的价值和意义。我国高校按批次录取, 导致学校被分为三六九等, 学校追逐一本率、二本率, 学生则追逐上一本的名校, 这是严重的教育不公平, 影响各类教育、学校的平等竞争和发展。但在集中录取制度之下, 录取批次将很难被取消, 最可能是取消二本和三本批次, 合为一个批次, 原因在于, 在集中录取中, 存在着批次控制线, 以此来保障高校的录取秩序。

要消除高校的录取批次, 只有实行高校完全自主招生, 即由学生和学校双向选择。值得注意的是, 这次的方案也提到了“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 但这是在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框架下, 其操作可能是“一档多投”, 并非学生自由申请大学, 大学独立进行录取。

根据国家的部署, 上海市和浙江省将于今年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 笔者期待这两地的改革试点方案, 能在录取制度改革上有所突破。尤其是上海, 该市是全国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 目前有8所高校实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 且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从2006年实行自主招生选拔试验, 上海交大从2014年在一些省市试点高考之后的自主招生, 完全有条件在突破集中录取制度, 实行学生双向多选上做出有意义的探索。浙江在三位一体的高考改革上也有30多所学校试点, 如果这些学校能把三位一体的高考录取, 与集中录取制度脱钩, 将是高考改革的重要进步。

值得注意的是, 此轮高考改革在高考科目、特长生加分、地方高考指标计划等方面都做出了较大的调整, 可以说, 这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但综观整个高考方案, 还缺失最重要的博弈, 即学校、受教育者和政府行政权力的博弈。高考改革有学科博弈、地方博弈、学校博弈、考生博弈, 但在权利和权力的博弈方面却不足, 这导致政府放权的改革极少, 或者十分模糊, 因此录取制度改革很不明朗。

学科博弈体现为文理不分科, 以及高考成绩分为两部分。如果高校在录取时, 可由学校自选3门科目, 那意味着高中将消除之前的副科, 学生可自由组合自己的高考科目。

这是学科博弈获得的学科平等地位。当然能否真正落实, 还要看学校的办学理念及办学的现实条件———学校能否开设几门主要科目让学生选择;所有高中是否有条件开设出那么多的课程, 会组合成不同的小班。

地区博弈体现在调整各地的高考录取计划上, 方案要求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的高考录取率, 东部地区高校要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 同时部属高校要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力争到2017年, 录取率最低的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这是调整各地的录取计划, 以使全国录取率趋于均衡, 也是各地尤其是高考资源相对匮乏地区争取高考利益的结果。虽然这还受制于分省按计划录取体系, 只能在原有框架上调整, 但至少让贫困地区看到了缩小与发达地区高考录取机会的希望。

学校博弈体现在取消录取批次上, 取消录取批次, 将让所有学校在同一层次竞争, 而不再受批次限制, 这也是高校 (二本、三本) 努力争取的结果———在存在录取批次的情况下, 二本院校只能招收一本院校未录取的学生。这一措施究竟能得到多大程度上的落实, 还要看各地的具体实施, 也需要二本院校、三本院校持续争取自身的权利。

考生博弈则主要表现在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上, 从2015年起, 将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另外, 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 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 (区、市) 所属高校在本省 (区、市) 招生。高考加分腐败, 已经严重伤害高考公平, 一名学生加分造假, 就会改变整个高考录取格局, 因此, 在当前取消腐败丛生的高考加分, 可让考生更加公平地参加高考。

大家不难发现, 以上这些博弈, 都存在一个问题, 就是有“零和博弈”的色彩, 一方利益增加, 另一方利益减少。因此, 有人戏称, 高考改革不管怎么改, 反对和赞成的总是一半对一半。

比如, 文理不分科, 各科均衡发展的学生觉得有利, 而偏科的学生却暗暗叫苦;调整地区招生计划, 不发达地区欢迎, 发达地区不高兴, 认为补偿农村地区、贫困地区不合理;取消录取批次, 二本、三本院校增加了竞争的信心, 一本院校尤其是以往在一本录取批次垫底的院校却为生源犯愁;取消特长加分, 确有特长的学生认为一刀切忽视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 而本没有特长的学生自然欢迎这一新政。

何以至此?高考改革难道就是“零和博弈”吗?非也!这主要是因为改革缺乏最重要的博弈, 即学校、受教育者和政府行政权力的博弈, 更进一步说, 目前这些“博弈”, 都是由行政主导进行的, 但真正应该推进的政府放权———把自主权给学校, 把选择权给学生, 却鲜见。只有推进政府放权, 让学校获得更多自主权、学生获得更充分的选择权, 改革才能避免“零和博弈”, 而对所有地区、学科、学校、学生都有利。

推进政府放权, 主要在于打破目前的集中录取制度, 实现考试社会化、学校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如果高校能实行基于统一测试的自主招生, 那么, 分省按计划录取制度, 将不复存在, 各地考生可在任何地区自由报考, 以高考成绩申请大学, 大学独立录取, 在录取时, 采用多元评价, 这不就解决了录取批次问题 (学校独立自主招生, 不存在批次一说) 、高考按户籍报名问题 (考生自由报考) 、学生的自由选择问题 (学校实行多元评价, 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 以统一成绩和中学学业成绩去申请大学) 及个性、特长发展问题 (将特长纳入多元评价体系中) 。而解决这些问题, 是不是在更大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 保障每个受教育者的权利, 让学校获得充分自主、平等的办学空间?

7.新高考英语作文预测 篇七

范文:

Dear Tom,

How time flies! You have been studying in Beijing for nearly a month, during which you must achieved a lot .Well , how is everything going ? It is reported that the weather there is very hot and dry these days,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your country . Have you adapted to it ? In addition, you once complained that the food served there is not to your taste. I hope that should have been improved.

I am glad to tell you that I am going to Beijing to take part in an English speech contest in July ,which is not only an honor ,but also an opportunity for me to improve myself. And now I try my best to make preparations for it .However , I have some trouble in collecting the materials relevant and using the language. I would appreciate it if you give me a hand to solve the problems

After the contest , I am to drop in at your school to visit you. Please wait for my phone.

Yours ,

8.2022北京新高考制度 篇八

实行“3+3”模式,不再区分文理科,选考科目实行等级赋分制。考生的总成绩将改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学生等级性考试成绩纳入高考成绩采用等级赋分。

新高考规定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同时设等级性考试,成绩按等级赋分,6个科目卷面分满分都为100分,它是按照分数排名的百分比而非卷面分数来计算成绩的一种方法,只用于选考科目的成绩统计。

北京赋分制是5等21级。把学生每门科目的原始成绩按照分数高低进行排名,再按照排名将1%-15%,16%-50%、51%-84%、85%-99%、99%以下划分成A、B、C、D、E五个等级。A、B、C、D四个等级内又按照不同的比例分成5个小的等级。根据学生卷面分数的排名和报考科目的总人数,确定学生属于哪个等级内,再根据每个等级对应的分数给予赋分。

新高考模式的选拔标准

高考总分是划定分数线的依据

我省高中新课改实验其实早在就已进行,目前高等教育也正走向普及化。基于这样的背景,需要配套进行高考制度的改革和深化。被誉为“试水个性化高考”的浙江选择确定了多元化评价、多样化选拔的新高考模式,“不再用一杆尺子去测量所有的人”。也即在全科会考基础上,实行“分类测试,分批划线、填报志愿,综合考核,分段录取。基于高校培养目标的差异,与考试类型相对应,我省确定的普通高考录取批次,文理科第一批为重点高校、“211”等本科高校专业,对应一类考试科目;第二批:其他一般本科高校本科专业,对应二类考试科目;第三批:高职(专科)高校专业,对应三类考试科目。今年我省高职综合改革又成为新亮点,统招高职、单考单招、“校考单录”和“校考加高考”自主招生等模式并存,给高考改革开辟了新的空间,也增加了高校发展空间,拓展了考生升学渠道。与原先有所不同,新高考通过多元化评价和多样化选拔模式,让不同个体差异的合适的学生,选择培养目标各异的适合的高校,接受适合的高等教育。

(一)

新课改高考“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中,高考总分是划定各批次分数线和各校投档线的依据,高中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不折合成分数、不在高考总分中占权重。

但是,分数线的高低却取决于三因素,高考试卷的难易度、考生水平和招生计划。试卷难度低、考生水平高,分数线就高,反之则低;而在前两因素不变情况下,招生计划的多少与分数线高低成反比。

由于新高考类别总分满分值各异,因此在技术上要逐类逐批划定分数线。只有在上一批录取结束后,才能划定下一批分数线。以为例,第一批文理科总分满分值均为810 分,按当年招生计划约1:1.2的比例和考生成绩分布,划定文科分数线为606分、理科605分。与第一批不同,第二、三批满分值分别为750分和550 分,所以在高考成绩公布时,只能先确定划线比例分别为1.1和1:1.05左右。在第一批录取即将结束时,按第二批分值计算的考生总分重新排队,按照对应批次招生计划取最接近此比例的分值,划定第二批文科线为478分、理科线为429分。第三批依此类推。

除全省高考批次线,高校投档线是高考录取第二道“关口”。在全省批次线的基础上,按各校报考生源、成绩分布和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由计算机自动划定。

高校考生多,高分者密集,招生计划少,分数线相应就会抬高。20第一批招生中,理科前三名为北大727分、清华726分、复旦714分。反之,个别也有院校生源不足,此时需进行征求平行志愿,重新划线并投档。

近年在浙招生的文理科高校投档比例

各录取批次 投档比例限制

省内高校 首轮1:1 至1:1.02

第二、三轮 1:1.05内

省外高校 1:1.1内

备 注 招生计划为4人及以下时,

按实际计划数投档。

投档的硬道理:分数优先、遵循志愿

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平行志愿投档规则,由省统一向各高校投放电子档案。各批单轮投档比例一般控制在1:1至1:1.1之间;各轮累计投档数原则上不超过高校招生计划的120%。而每个批次的录取,一般要先后经过三个“轮次”的平行志愿组投档。

◆首轮平行志愿投档

以高校最终核定的招生计划及投档比例为基本依据,根据报考科类和考试类别,对考生按总分(含政策加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分数优先),再按排序对考生所填平行志愿从A院校到E院校的顺序逐个检索(遵循志愿),被检索的志愿中一旦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

考生总分相同时,则按文化总分排序,文化总分仍相同时再按单科顺序及分数高低排序;同一高校并列名次的考生全部投档;单科顺序排列,如一类考试科目理科类为:“数学-理综-语文-外语-自选模块”。

注意:在首轮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后,对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专业,会在浙江教育考试网(www.zjzs.net)上公开进行征求志愿,其投档原则及方法与首轮平行志愿相同。

◆征求志愿(第二轮投档)

首轮平行志愿录取后,对考生录取状态进行确认,并向考生提供录取情况查询。同时公布未完成招生的高校、专业等,有关考生可在网上填报征求志愿。

◆降分征求志愿(第三轮投档)

征求志愿投档录取后,仍未完成计划的高校可提出降分申请,经批准,在批次线下10分以内,个别专业最多20分以内进行降分征求志愿,有关考生可在网上填报。

需要注意的是:

每轮投档中每考生只有一次机会。在每批录取有不同的轮次,也即首轮平行志愿、征求志愿(第二轮)以及降分征求志愿(第三轮);而每个轮次中考生所填A至E五个高校均为平行志愿,最多只有一次投档机会,即只投一次,不补充投档。考生被投到某院校后,不论被录取或因某种原因被退档,在本轮中其他志愿就自动“作废”,也就不可能再有“补投”到其它4个高校志愿;如果考生五个高校均未上投档线,则本轮无法被投档,只能参加后面征求志愿。

投档后录取与否由高校决定,包括具体专业的录取。多数高校实行“专业志愿优先”原则,专业的顺序很重要;有的实行“分数优先”原则,分数及相关科目成绩会起更大作用。建议考生直接向有关高校了解后慎重选报。

高校首轮投档线高也可能要征求志愿。以高校为单位投档,会出现专业间生源结构不够均衡的状况。虽然某些高校投档线高,但因部分考生专业不服从等等原因会造成退档,而导致个别专业生源不足,此时需进行下一轮的征求志愿。

艺体兼报文理科的生源转移投档。艺术、体育类每批录取结束后要进行生源检索,将未被录取又无下批次志愿的考生,会及时转入文、理科。

平行志愿增加考生录取机会

高考(论坛)志愿该“大平行”还是“小平行”?

文科生小丽(化名)今年高考考了570多分,在第一批本科第一志愿报了一所在汉高校,无奈以几分之差掉档。11日,小丽的老师李先生致电本报呼吁,希望我省明年第一志愿实行平行志愿。

9.传统文化的继承新高考 篇九

一、一个定则

这一个定则就是平行四边形定则 (有时简化为三角形定则) , 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都是矢量, 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都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矢量合成时, 以表示这两个矢量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矢量的大小和方向。矢量的分解过程与矢量的合成过程相反, 也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两个模型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中, 有两个典型模型, 即小船过河问题和绳联问题。

(一) 小船过河问题

已知两岸平行的河宽为d, 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船, 水流速度为v水, 船头方向与河岸成θ角 (如图1所示) , 则使船能够渡河的原因是:垂直河岸方向有分速度vy=v船sinθ;使船沿岸方向运动的分速度是vx=v水-v船cosθ。

1.最小渡河时间

渡河时间由垂直河岸方向分速度vy=v船sinθ和河宽d所决定, 有:t=dvsinθ, 最小渡河时间tmin=dv, 即船头垂直河岸方向渡河 (θ=90°) 。

2.渡河最小位移 (最短航程)

当v船>v水时, 如图1所示, 最小位移x合等于河宽d, v船cosθ=v水, 即cosθ=vv时, θ=arccosvv。当v船<v水时, 如图2所示, 当v船⊥v水时, 有最小位移x=dcosθ

(二) 绳联问题

由于绳的弹力总是沿着绳的方向, 所以当绳不可伸长时, 绳联物体的速度在绳的方向上的投影相等, 即绳上各点沿绳方向的速度相等。

如图3所示, 在不计滑轮摩擦和绳子质量的条件下, 当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时, 物体A的速度为v, 此时小车水平向右运动的速度为v车, 由于绳上各点沿绳方向的速度相等, 则两个速度之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 得v=vcosθ

三、三个物理量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就是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和分解。

这两个分运动必须是同一质点在同一时间内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运动, 我们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将描述合运动规律的各物理量 (位移、速度、加速度) 按平行四边形定则分别进行分解, 或进行正交分解。

当两个分运动在同一直线上时, 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先选定一正方向, 凡与正方向相同的取正, 相反取负, 合运动为各分运动的代数和。例如, 竖直上抛运动可以看成是竖直方向匀速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即取竖直向上为正, 有:vt=v0-gt, s=v0t-gt2/2。

当两个分运动不在同一直线上, 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合成, 如图5所示。

两分运动垂直或正交分解后的合成:s=sx2+sy2, v=vx2+vy2, a=ax2+ay2

四、四个方面综合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除了平抛、类平抛外, 还经常与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综合。

1.与相对运动的综合

【例1】 如图6所示, 某人与一平直公路的垂直距离h=50 m, 有一辆汽车以速度v0=10 m/s沿此公路驶来, 当人与汽车相距L=200 m时, 人开始匀速跑动。若人想以最小速度赶上汽车, 人应沿与水平方向成多大的角度, 以多大的速度奔跑?

解:将车作为参照物, 人与车相遇, 分析人相对于车的运动, 合速度为沿着斜边L指向车, 人相对于车, 参与两个分运动:一个相对车水平相左的速度v0;一个是人自身的速度v, 作三角形定则如图7, 当速度v垂直L, v有最小值v1, 则:

{v1=v0sinθsinθ=hL

, 解得:v1=2.5 m/s, 方向与公路 (水平方向) 成arccos14度角向前 (右) 。

2.与圆周运动的综合

【例3】 如图8所示, 轻且不可伸长的细绳悬挂质量为m1=0.5 kg的小圆球, 小圆球又套在可沿水平方向移动的

框架槽内, 框架槽竖直方向, 质量为m2=0.2 kg。自细绳静止于竖直位置开始, 框架在水平恒力F=20 N的作用下移至图中所示位置, 此时细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0°。绳长l=0.2 m, 不计一切摩擦, 取g=10 m/s2。求:

(1) 此过程中重力对小球所做的功;

(2) 外力F所做的功;

(3) 小球在此位置瞬时速度的大小。

解: (1) 此过程中重力对小球所做的功为:

WG=-m1gl (1-cos30°) =- (1-32) =-0.134 (J)

(2) 外力F所做的功为:

WF=Flsin30°=2 (J) 。

(3) 由于绳的约束, 小球的运动轨迹为圆, 其速度为v, 小球速度与框架速度的关系如图9所示, 则:

WF+WG=12m1v2+12m2 (vcos30°) 2,

解得:v=2.4 m/s

3.与碰撞的综合

【例4】 倾斜雪道长为50 m, 顶端高为30 m, 下端经过一小段圆弧过渡后与很长的水平雪道相接, 如图10所示。一滑雪运动员在倾斜雪道的顶端以水平速度v0=10 m/s飞出, 在落到倾斜雪道上时, 运动员靠改变姿势进行缓冲使自己只保留沿斜面的分速度而不弹起。除缓冲外运动员可视为质点, 过渡轨道光滑, 其长度可忽略。设滑雪板与雪道的动摩擦因数μ=0.2, 求:

(1) 运动员落在倾斜雪道上时与飞出点之间的距离;

(2) 运动员落到倾斜雪道瞬间沿斜面的速度大小;

(3) 运动员在水平雪道上滑行的距离 (取g=10 m/s2) 。

解: (1) 如图11所示, 运动员飞出后做平抛运动, 则:

x=v0ty=12gt2

由y=xtanθ得飞行时间t=1.5 s,

落点的x坐标:x=v0t=15 m,

落点离斜面顶端的距离:s1=xcosθ=18.75m

(2) 落点距地面的高度:h= (L-s1) sinθ=18.75 m,

接触斜面前的x分速度:vx=10 m/s,

y分速度:vy=gt=15 m/s,

沿斜面的速度大小为:vB=vxcosθ+vysinθ=17 m/s。

(3) 设运动员在水平雪道上运动的距离为s2, 由功能关系得:

mgh+12mvB2=μmgcosθ (L-s1) +μmgs2,

解得:s2=141 m。

不可伸长的绳绷直的瞬间, 也会使原沿绳方向的速度减为零。

4.与复合场的综合

【例5】 如图12所示, 一带电为+q, 质量为m的小球, 从距地面高h处以一定的初速水平抛出, 在距抛出点水平距离为L处有一根管口比小球略大的竖直细管, 管的上口距地面h/2。为了使小球能无碰撞地通过管子, 可在管子上方整个区域内加一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试求:

(1) 小球的初速度应为多大;

(2) 应加电场的场强大小;

(3) 小球从抛出经多长时间落到地面上。

解: (1) 水平方向匀减速运动到管口时速度恰为零, 则:L=v02t

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到管口, 则:

h2=12gt2

由①②得:v0=2Lgh

(2) 水平方向由运动学公式及牛顿第二定律:

v02=2qEmL

由③④得:E=2mgLqh

10.超2012新高考作文素材 篇十

【点评者说】伊尔库茨克州州长,差不多也是个省部级了。看样子,特权在哪都招人厌。不过,俄罗斯 的州长还知道要向乘客、机长公开道歉,这让我们不得不提一下宁波那位先飞的“大官”,任凭民意汹汹,至 今八风不动。顺便说一句,机长居然敢让记者、电视台来曝光,看样子俄罗斯媒体早已不是纸老虎了。(辛 省志)

谁说陈光标高调慈善就不可以

陈光标的毕节慈善演唱会又一次引起公众争议,这很正常;不过,争议愈来愈有向两个方向发展的 趋势——以网民为主的草根群体,大都赞同陈的高调行为,至少是不反对;而一些慈善人士、学者以及 部分媒体人士,则基本持否定态度,将陈的高调行为冠以“暴力慈善”的标签。批评陈“高调慈善”者,理由无非是:

一、陈的“高调慈善”为的是吸引人们注意,慈善不过是陈 表演的“道具” ;

二、陈的高调慈善不重结果,被捐赠者并没有享受到相应好处;

三、陈的“高调慈善” 不顾及受捐者的个人感受,对他们的尊严是一种压迫。结论是,陈的“高调慈善”有害于慈善的发展。虽然前一阶段有媒体指称,陈光标很多慈善捐赠没有到位,或夸大其事(对此陈光标进行了反驳),但至少在他几次被一些人诟病的“高调慈善”里,人们在现场看到的是真金白银。从媒体披露的现有情 况来看,多数人还无法得出陈光标光说不练“假慈善”的印象。至于说陈的慈善行为的实际效果很差,这不能由陈本人完全负责。陈的主业是办企业,尽管现在慈 善家的光芒已经盖过了他企业家的身份。他和他的团队当然有义务监督其慈善的落实,倘若有受捐者没 有享受到其许诺的捐赠,陈是要负部分责任的。但如果认为这是其高调行为引起的,则把两个不同行为 混淆在一起了,除非陈是诈捐,否则,最多只能批评他办事不严谨,后续事宜没做好。无论从外国还是国内经验来看,良性的慈善运作需要一套严格的程序和制度,需要一支专业的慈善 团队去打理,一般企业和企业家也就是把钱物捐给官方或民间慈善团体。我国这些年来也开始有官方和 民间人士专门做这项工作,然而由于制度不完善,很多慈善最后到受赠者那里,也被大打折扣或干脆没 有。这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陈光标身上。在对陈光标的批评中,一个貌似更有力的理由是其不顾受捐赠者的尊严,这也是为何陈的慈善被冠 以 “暴力” 之名。但如果当事人在大庭广众下接受陈光标的捐赠没感到受了污辱,旁人又何必操这个心? 当然,知识分子比起农民或其他贫穷者来,似乎更在乎面子之类。慈善的确不能像陈光标似的一味“高调”,一味“暴力”,作为一项善举,需要扎扎实实推进,需要照顾受捐者的感受和尊严,需要很多人无私奉献,但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陈氏“高调”似乎也并非一 无是处,起码他的做法唤醒了公众对慈善的关注,也使得一些企业家和慈善人士感受到压力。更进一步说,高调与否是个人的行善风格问题。只要是真行善,即使在行善方式上如陈光标一样出 一点格,也应该得到宽容。何况,我们都批评中国人缺少个性,循规蹈矩,不敢表现,现在有一个人挺 身而出,以自己的风格,高调行善,这又有什么不好?不管这个人叫陈光标,还是李光标;也不管这个 人是企业家,还是慈善家或别的什么家,慈善本来就该多种形式,社会本来就该丰富多彩。

陈光标: 暴力慈善” 陈光标:“暴力慈善”到底纠结何处

近日,“中国首善”陈光标在云南盈江地震灾区向两个寨子的群众发放救灾款,每人 200 元。不过,他在派钱后与村民举钱合影的照片在网上引发争议。对于自己的慈善行为被定义为“暴力慈善”,陈光 标 3 月 20 日回应: “我觉得 „暴力慈善‟ 这个定位非常好,因为当前中国慈善事业的大发展必须要用 „大 暴力‟去推动。” “我们看不惯陈光标凌驾于别人尊严之上的行善,我们也不能忽视穷人拿到 200 元之后感动的泪 水。”这话说得好,也道出了陈光标式慈善最令人纠结之处。就如此前陈光标“零设备”赴日救灾的举动也曾引来一片质疑,面对“作秀”,陈光标慨然一笑: “有朋友认为我太高调了。但比起那些到世界抢购奢侈品、炫富的有钱人,慈善的高调不仅是社会良知 的唤醒,更是一种财富管理的训导。”毕竟,陈光标历来的捐款均系借助环保行业所赚,高调慈善,首 善问心无愧!

【素材点拨】陈光标高调慈善所以令人纠结,源于中国慈善事业的贫弱,因其贫弱,“暴力慈善” 才有了大施拳脚之地。其实,高调也好,炒作也罢,陈光标都在拿自己的真金白银做事。投身慈善,只 有我们的慈善事业足够繁荣,慈善的人性化关怀才能进一步凸显,行善者和受助者才会更加注重人格尊 严。

沦陷的医德:从哪来的扔哪去 月 27 日晚,河北安国市中医院按 110 指挥中心的通报,将被撞伤的一流浪女拉到 医院门口,由一名值班医生上救护车进行了简单包扎,然后,该院副院长张运兴电话指示: “从哪来的 扔哪去!”工作人员遂将流浪女“送”到博野县一片小树林里抛弃。翌日早晨,人们发现了流浪女尸体。在安国市中医院,“革命的人道主义”不讲了,传统“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悲悯情怀没有 了。“从哪来的扔哪去!”态度何其决绝,做法何其冷血,对待一个同类就像对待一块无用的石头!现在 博野警方已将张运兴等一干“医务工作者”正式逮捕,看样子是要绳之以法,但如果以为这样做能够解 决什么问题,那就大错特错了。安国市中医院将亟待救治的病人抛弃野外,这是一个具体案件,警方依法办事,是整个事件合情合 理的进展。但安国市中医院的冷血到底是某几个当事人的恶,还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需要我们认真 反思。如果有着个人之外或者某个单位之外的原因,就必须在处理当事责任人之外,进行另外有针对性 的纠错。把支付能力可疑的病人当废物扔掉,这种事在网上百度一下,不胜枚举。扔病人的医院负责人受到 了法律制裁,但十年前有医院扔,现在照样有医院扔,没有停止的迹象。个人和医院的责任受到了追究,但扔病人成为医务工作的一道”风景“,并且这边那边“风景”都 好,决非个人和单位责任可以了断,其深层次实际上是制度安排和价值导向上的缺陷。医院救治了“无主”病人,除了医院自己,没谁埋单,这是一种制度缺陷。但一家医院并非经常碰 到这样的难题,偶尔碰到,完成一两次义务救治,想必也不至于超出其承受能力。把病人当废物扔掉,实际上体现的是医务工作者的心狠手辣,这是另一种“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不讲人情,不讲道 德,心无“挂碍”,冷如铁石。而且不是一两个业内人士“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而是大家相互理解,相互激励,相互心照不宣。否则,一名副院长打电话说“从哪来的扔哪去”,有谁愿意、敢于照着做?

“从哪来的扔哪去”,一句简单的话,却反映出当代医务工作者一般的道德现状,反映了中国医学 伦理的真实现状。医学伦理不是合乎人类理想的抽象观念,而是制度安排的观念对应物。现在医疗体制 的主要制度特征,就是创收,而且是一种扭曲的“多劳多得”。创收表现为利益计算,则医学伦理、道 德就成了障碍和累赘; 病人不再是医生的同类,而是应当有毛可剪的羊。如果无毛可剪,则连羊都不是,必须被抛弃。有人会以为,既然医生缺德,那就搞一下道德、伦理教育与灌输。道德伦理源于人的不忍之心、恻 隐之心,却跟社会生活及其制度有着更密切的联系。创收是人之所欲,医院以创收为目的,人们自然更 要创收,钱成了这个行业的主流价值。在这种价值导向下,病人失去的已经不是钱,而是作为人的尊严。

“有钱没钱,救命第一”

——山西中医学院附院挂牌承诺六年

“有钱没钱,救命第一”,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楼急诊室的门前,一块白底绿字的牌子首先 映入记者的眼帘。急诊室主任乔之龙说: “2005 年 3 月挂牌以来,我们共抢救危重急症患者 6000 余人,其中许多患者是在未缴费的情况下施救的。” “不缴费就施救,会不会形成恶意欠费?”院长魏中海回答: “我们抢救的 6000 多人中,有 385 人未缴费或欠费,累计金额 59.43 万元。这些人中,有生命垂危的农民工,有身患绝症的孤寡老人,有 孤儿和无主患者。他们不是恶意欠费。”他告诉记者,挂牌承诺提升了医护人员的职业责任感自豪感,提高了医院的美誉度,医院不仅成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业务收入也比 6 年前增长了 4、5 倍。日前,山西省委发通报赞扬该院是“公立医院改革发展创先争优的旗帜”。

彰显公益,从挂牌承诺开始

2001 年时,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仅有 150 张病床,使用率不足 30%,医疗差错频发,医患纠纷 不断,医院濒临倒闭。这一年年底,魏中海教授被任命为院长。此时,一些医院因费用问题拒收患者被媒体曝光。魏中海 想,救死扶伤是医院的责任,哪能因费用问题拒收患者?魏中海决定从挂牌承诺开始。刚挂出“有钱没钱,救命第一”的牌子时,许多人担心患者欠下医药费,魏中海问大家: “假如我 们的亲人得了危重急症来医院,我们是希望缴了费再施救还是马上就施救?” 他希望医护人员像对待亲 人一样对待患者,把抢救患者生命放在第一位。挂牌承诺圆了许多患者的看病梦。2008 年 8 月,56 岁的单身汉马洪带着一个在路边捡来的小女孩 来医院治疗畸胎瘤,他哭着向医务人员说: “我现在没钱,但只要能治好孩子的病,就是卖光血也要还 医院的钱!”医生边安慰老马“不急”,边为女孩办了住院手续。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小女孩的病 很快好转。为使小女孩得到更好的治疗,医院在发动医务人员捐款的同时,又通过媒体为小女孩募款 3 万多元。医院真心为患者服务,患者将医院的美名传向四方。一时,医院的门诊量、住院病人大增,到去年 时,分别比挂牌前增长了 3.6 倍和 4.6 倍。

锤炼队伍,用优秀文化引领

“践行承诺,还得把患者的病治好,这就得建立一支思想好、技术硬的医护队伍。”魏中海说,医 院从挂牌之日起就认识到提高医护人员素质的重要性,决定用优秀文化引领队伍建设。

严格制度,靠科学管理增效

魏中海认为,医疗工作需要一系列规章制度去规范去保证,因此制度建设又成为医院挂牌承诺后的 重要工作。

法律要扶起“摔倒的道德”

据媒体报道,9 月 3 日上午,武汉市一位 88 岁的老人在菜场口摔倒后,围观者不少却无一人敢上前扶他一把。一小时后,老人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这是一场完全可以避免的悲剧,只要有人上前扶一把,就有可能挽救老人的生命;但这似乎也是一场 无法避免的悲剧,因为“彭宇案”的蝴蝶效应已经显现,围观者怕被污蔑为肇事者,不敢上前扶起老人。对冷漠“看客”的批判,从鲁迅先生那时起就一直没有停止过。然而,时过境迁,现在的这层冷漠,有了 值得深思的新内容。前不久,司机殷红彬热心帮扶摔倒老太,却被污蔑撞人肇事者,幸好车载摄像头记录了当时发生的一 切,才避免了又一起“彭宇案”的发生。但是,这些事件给公众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却像瘟疫一样蔓延开 来。类似“彭宇案”有一个共同点:法院在最后的判决中,没有给出一个守护底线的答案,而是通过调和让 被告承担一些赔偿,最终让原告撤诉息事宁人。这种中庸的做法以及模棱两可的判决,难免带给公众道德 上的焦虑:扶一把老人,一旦成了被告,可能得承担责任;一把不扶,又在道义上过不去。老人摔倒在地,众人 围观却无人敢上前搭救,这是“彭宇案”效应发酵到极端的表现。司法的主要功能既不是创制新规,也不是规范道德,而是在时代不断变换前进中,界定公民权利保障 的界限。尽管法院判决没有鼓励人做好事的义务,但也不能做一个削弱是非观的 “和事佬” 不惜违背。“谁 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原则,在事实和法律面前将对错“和稀泥”,如此司法判决本身就是对法律公正 性的巨大伤害。虽然社会在不断发展,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仍然是我们这个社会推崇的美德。“彭宇案”并不能改 变我们整个社会的道德观,但如此任由低级的司法判决蔓延下去,必然会助长更多的人“见死不救”。扶不起的老太,俨然已是今天我们社会的一道伤疤。消除这道伤疤,需要司法积极地向社会输送“道 德的血液”,用法律公正的力量扶起“摔倒的道德”。通过严格司法判定,保障做好事者不需自证清白,让 “碰瓷”者受到应有惩罚。如此,冷漠才能不再有借口,热心相助者才会获得更多支持的力量,互帮互助的 良好社会风尚才能得以不断发扬。

带父上学的张蕾

父亲失明、母亲离去,身后还有 7 岁的弟弟张着稚嫩的双 臂……这对一个 8 岁女孩而言意味着怎样的人生?但这个女孩用自己羸弱的双肩担起孝老爱亲的重任。她就是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贵州省铜仁学院中文系学生张蕾。张蕾 8 岁那年,父亲张正学失明,母亲不堪重负离家出走。面对双目失明的父亲、年幼的弟弟,张 蕾扛着锄头下了地。那一刻,她的童年结束了。每天天刚亮,小张蕾就下地犁田、栽秧;中午回家给父亲、弟弟做饭。吃饭时,张蕾总是自己吃小 碗,给父亲和弟弟吃大碗。虽然日子过得艰难,但张蕾内心仍十分渴望读书。失明的父亲知道女儿的心,他决定沿街卖唱乞讨,送自己的儿女读书。辍学一年半后,在父亲的坚持和青岛市妇联的资助下,张蕾又回到了学校。2004 年,张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印江民族中学。为了不再让父亲出去卖艺乞讨,她在学校食堂 里做临时工,还利用晚自习之后的时间到夜市去帮人洗碗。2007 年,张蕾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考入铜仁学院中文系。在她的辅导和鼓励下,弟弟也于 2008 年考上了贵州职业警官学院。此时,家中只剩下双目失明、疾病缠身的父亲。为了照顾父亲,年仅 21 岁的张蕾做出一个决定— —带着父亲上大学。2008 年,张蕾在铜仁学院老校区后面租了一间面积不足 8平方米的简陋民房,月租 60 元。为了照顾父亲,每天放学后,她徒步往返于新老校区之间,去给父亲做饭。她还要利用晚上和周末 的课余时间打工挣钱,给父亲买药治病。但她的学习成绩不仅没有落后,还担任了学生会干部。

留美学生紧急飞回“割肝救母”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母亲有难我一定要为她做点什么。”22 岁的广州赴美留学生彭斯,听闻母亲 慢性重型肝炎晚期需进行肝移植手术,马上放下学业,从美国回到广州,毅然割下自己 60%的肝脏移植 给母亲,挽回了母亲的生命。

近日,这位 80 后小伙“割肝救母”的反哺孝心行为在网络上感动了很多网友。不少网友感叹,原以 为在年轻人身上很难看到这种子女无私反哺父母的孝行,但是,彭斯的行为让人们看到中华民族自古流 传的感恩行孝的美德依旧在 80 后、90 后中绵亘不息。

60%的肝脏移植给母亲

岁的彭斯高中时曾就读广州执信中学,因为成绩优秀,高三时到美国学校交流一年,2008 年考入 美国北科罗拉多大学,修读会计专业。

今年,彭斯 54 岁的母亲陈雪梅因慢性重型肝炎晚期需进行肝移植手术,等待了两个月,却因器官供 源紧缺,命悬一线。刚刚在美国大学毕业的彭斯闻讯后,立即从美国返回广州。因母亲坚决不要自己儿 子的肝源,他瞒着母亲签字成为肝源供体,并在活体移植手术中切除自己 60%的肝脏,移植入母亲的体 内,挽回了母亲的生命。

根据主管医师郭志勇介绍,对于提供肝源的供体,从统计上具有 4%。至 7%。的风险,活体移植手 术向来把供体安全摆在首位。而这种风险主要是术后近期的并发症,远期来看影响不大。这次手术切除 了供体约 60%的肝脏,因为肝脏再生能力强,只需要 3 个月就可以长回原样。

彭斯签字捐肝签得很快月 10 日,记者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善衡楼器官移植一区见到了 22 岁的彭斯。手术后休息了一个月,身材高大的他气色挺不错。在母亲的病床前,他脸上总是露出温暖的笑容,偶 尔帮母亲梳理头发,陪母亲说说话,不停地安慰母亲,给母亲信心。要不是他掀开衣服露出肚子上像反 写的“L”形的刀口,很难想象,从容又乐观的他,做完手术后自己只剩下一半不到的肝脏。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抉择: 敢不敢从自己健康的身体上割下 60%的肝脏?医生 说了,多割一分,则很容易导致自己的肝脏衰竭;少割一分,这肝源对母亲又没有作用。但是,一切对于彭斯来说,都是那么单纯的一件事情。彭斯回忆起在美国接到父亲告知母亲病情电话 的那个晚上,他说: “我根本没有想太多,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生我养我的母亲生命有危险,我心里唯 一的念头就是,我一定要为她做点什么,危不危险的我考虑不了那么多。” 在病床边站着的陈雪梅的丈夫彭慧更是感慨万千。22 年前,妻子陈雪梅生下了一对龙凤胎,却因为 产后大出血切除子宫并紧急输血才挽回性命。初为人父的彭慧在喜得子女的同时又陷入了地狱: 可能正 是那一次救命的产后输血,让妻子染上了丙肝,从此埋下病根。

回忆签字那一天,彭斯的父亲彭慧眼泪就止不住了。他说: “彭斯签字签得很快,而我的手当时在发 抖,签了 1 分多钟才签上去。当时我心里非常非常痛,手心手背都是肉,我不忍心让儿子去冒这个险,毕竟他才 22 岁啊,人生的路还很长。我还要做好太太的工作,去接受亲生骨肉的肝脏。我一开始根本 不敢告诉她,但是等了两个多月,匹配的肝源非常紧缺,而太太离死亡越来越近,我的心里很痛。我就 劝她:我真的不想失去你,我还想和你一起看着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出生。妻子最终同意了。”

后、90 后孝心的光辉

针对很多网友的疑问“为什么捐肝的不是彭斯的双胞胎妹妹?”彭斯解释说,妹妹那么瘦弱,整个肝 给妈妈都不够。有网友问,如果你的身体不如以前了,你会怪父母吗?彭斯说,不会,我只希望能尽量 延长母亲的生命。“在我们病区,活体移植的直到目前为止仅有 8 例,大多数是长辈爱惜自己的孩子,把脏器供给孩子。这是第一次看到,孩子愿意把自己的脏器取出来,移植给长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善衡楼器 官移植一区,彭斯的主管医师郭志勇说,“这片孝心连医护人员都受感动。” “以前有偏见认为,新一代年轻人普遍比较自私。但是在彭斯身上,我们看到了 80 后、90 后的孝心 的光辉。希望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能在更多的年轻人身上得到体现。”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 的姚家成说。“彭斯比我小两岁,他的事迹很感染人。这个捐肝救母的故事,无疑对促进 80 后、90 后反思自己与 长辈的关系,是一个很好的动力。”80 后的护士陈璐说。

从保安到北大学子,甘相伟一直在努力

追梦,在未名湖畔(身边的感动)2007 年他首次走进北京大学,2008 年通过成人高考考入北大中文系,几年里看了 400 多本书,写下近10 万字的文集。出身农村的他曾在高考中失利,却一直向往最高的学术殿堂。他打心眼儿里觉得,“世 界上还有这么好的一个地方,她的名字就叫大学。”他是北大保安甘相伟。常人很难将保安与哲学联系起来,在北大,却有这样一个故事广为流传:“我今天忘了带学生证,保 安一开口便是三个哲学命题,„你是谁?你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答对才能进入。”故事虽有调侃的味 道,却能看出北大保安的不凡。17 年来,从北京大学保安大队走出了 300 多名大学生,28 岁的甘相伟(上图,本报记者 魏薇摄)是 其中一个。他腼腆害羞,甚至有些拘谨。但略微熟识后,就从口袋中掏出了名片。名片抬头上“学而不 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一排红字非常醒目,名字后面“教育顾问”的标注耐人寻味,背面更是写满了 他可以提供的法律援助、人生设计、心理咨询等服务。“之所以自称为教育顾问是因为我懂得教育的重 要性,并且愿意与别人分享我在北大学习到的很多东西。”慢条斯理的语调,却带出了自信与骄傲。

【镜头一】 他瘦瘦小小,看起来十八九岁,朴素的衣裳和求知若渴的目光与周围的北大学子无异,但脸上似乎缺 少了些自信与微笑,身边也没有兴奋的父母帮着提行囊。那一年,他初到北大当保安。4 年前的 9 月,初秋的燕园还留有盛夏时节生机勃勃的样子,甘相伟和 3000 多名学子一起走进了北 大,却没有他们脸上的意气风发。“心中一直有着自卑感,学生们能够在明亮的教室读书,享受着最优 质的教育资源,而我却只能当保安。”说到这儿,他眼中闪过一丝失落。同样生活在燕园,同样行走在未名湖畔,同样呼吸着自由的学术空气,这些与学子同龄的年轻人同样 想读书想学习。2006 年开办的北京大学平民学校应运而生,这是个由北大工会组织、北大教师授课、北大学子担任志愿者的特殊学校,沿袭了蔡元培时期大力倡导的 “校役夜班”,旨在“增进平民知识、唤 起平民之自觉心”,为校工提供进修机会。课程设置充分考虑了年轻人的需求,有英语、计算机、人际 交往、理财等各方面的培训。每个学期都有近百名年轻人走进课堂,甘相伟是其中之一,并且还成为了 2008 年的优秀学员。像甘相伟一样爱学习的保安有很多,这源于北大保安大队一以贯之的管理理念,“在高校,不爱学习的保安队伍是一支愚蠢的队伍”。刚刚拿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队长王桂明对甘相伟影响很大,“队长特 别提倡在实践中学习,经常鼓励我要多写文章。”副队长张国强在取得两个本科学位后还拿下了司法考 试,成为保安们心中的榜样。站过北大的各个门岗后,甘相伟现在的岗位在未名湖畔的北大档案馆。清闲之时,甘相伟在看史铁生 的《病隙碎笔》。“这种能在工作中学习的生活很幸福。”身边 18 岁的小伙子王深刚当保安一周,在甘相 伟影响下,手中也拿着一本厚厚的《运动训练学》苦读。

【镜头二】 八九岁的年纪,泥猴般的样子,甘相伟和一群小伙伴打闹着冲上山顶,喘着气眯着眼享受着大风吹过 面颊的畅快,看着铁路延伸向远方,想象着山那边的世界…… 在湖北广水农村,甘相伟度过了顽皮、快乐的童年。他家里不富裕,却重视读书,“我小姨尤其支持,她虽然只是小学毕业,但在广东打过工,见多识广。”在村里读完小学之后甘相伟又到镇里读了初中,经常拿第一,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但因高考成绩不佳只读了大专。“高中阶段我读了很多关于北大 的书,里面对未名湖的描写和学者的描述,让我埋下了一个北大梦。”大专毕业后的甘相伟在广州工作一年后,毅然辞职来到北大,即使只能做一名普普通通的保安。这份最基层的工作得到了朴实的父母的支持。他们没有过多的要求,只希望儿子不用再承受种地的劳 累。“农村孩子很多是靠读书或者当兵出人头地,我总感觉辜负了父母的期望。”为了能让父母过得轻松 些,今年甘相伟给家里汇去了积攒下来的两万块钱。他的月薪将近2000 块,除了生活费,最大的花销 就是买书。“平时吃穿花不了多少钱,最多六七百,但每个星期我都会去书店花几十块钱买书。”他笑笑,“每月花两三百块钱买书不多吧?这样我还能省下 1000 块呢。” 甘相伟坚定地认为小人物也应有精英意识。凭着勤奋与坚持,在北大他圆了很多梦,考上中文系、担 任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结识了众多有学识的教授和优秀学子。他觉得自己很幸运,为了回报社会,他还 曾到打工子弟小学支教。这几年的经历和感悟还促使他开始写一本关于自己、关于励志的书,书名就叫 《行走在未名湖畔》。【镜头三】 忙了一天,夕阳西下,一个孤单的身影定格在空无一人的阅览室里。手握一本心爱的书,金色的阳光 斜照在他专注的面庞上,外面的喧嚣与他无关。波光粼粼的未名湖,书香满满的图书馆,静谧幽长的林荫小路,都曾留下甘相伟流连的身影。“我享 受一种孤独的状态,有时下了班后档案馆的阅览室里空无一人,我会静静在里面读几个小时书。”说到 这儿的时候,甘相伟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回味那种安静的美好。谈及喜欢的书籍,甘相伟变得兴奋,“我最喜欢中国现当代文学和诗词,但也会读其他领域的书籍,尝试新事物,避免思维固化。”在他口中,时常跳出“人学”、“脑图像”等新鲜名词。对于很多领域著名 教授的资料他也顺手拈来,“我认识的很多教授都在国外读过书,他们都推荐我多读一些有思想深度的 书,鼓励我去探索思维盲区。”教育学院的鲍威教授还让甘相伟参与了研究生课程的课堂讨论,并且叮 嘱助教要多复印一份讲义给他。一直在鼓励他的还有很多人。经常来北大档案馆查阅资料的很多老教授、老校友,很多院系的学生都 曾和他探讨过他感兴趣的话题,“我们在一起研究燕京大学时期出大师,但现在的大学却无法做到的原 因,聊过五四时期北大的风云人物,我还准备和同学一起去看《辛亥革命》这部电影,顺便写个影评。” 在甘相伟心中,尊敬的师长和可爱的同学是他快乐的源泉。和他们在一起,他能找到归属感。记者采 访临走时他谈到自己的梦想,“想就这样一直平淡地过下去,不考虑名利,专注于现当代文学研究。” 话语恳切而又坚定,“你来监督,我一定能够在 10 年后写出更好的文章。”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坚持之美(快评)

卫矛 《 人民日报 》 2011 年 10 月 11 日 06 版)

三次访谈,慷慨的甘相伟,每一次都愿意让我从他的生活中分得快乐。

未名湖畔,一张安静的书桌,一段美好的阅读时光,一个梦想落地的地方。

现实中,草根和精英的界限很清晰,向上流动的空间很拥挤,成功的标准也颇为单一。在社会的标签 下,甘相伟无疑是个小人物。但他从心底想要读书、想要学习,所做的一切都有着明确的意义。在这个 急功近利的时代,他的坚持让人感动。有那么多人的鼓励,他是幸运的,尽管无车无房,却有一份为之快乐的工作和一个为之坚持的梦想。很多人都做不到,限于条件,限于自身。从他身上,我们看到小人物需要社会给予上升空间,也需要在 被目的充斥的生活中,种上纯粹的梦想。时间在坚持面前,会为梦想让路。我们有一个 10 年后的约定,他坚信,我能够看到他在自己热爱的 现当代文学领域写出有价值的文章。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女童被碾的道德批判不能大而化之

2011 年 10 月 19 日 特约评论员 韩浩月

没有行为能力的两岁女童,是如何脱离其安全监管人视线走到街巷中来的?司机在碾过女童之后为何会丧心病狂地逃逸?这两个导致悲剧发生的最重要的疑问,在一片哗然的声音中反而被淹没了 两岁女童小悦悦在巷子里连遭两车碾过,路过的十余名路人没有出手相救,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 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这几天发生在佛山的这起事件,引起全国媒体的关注,公众也对此投入了 高度的注意力。稚嫩的生命被无情的车轮碾压,小悦悦的不幸遭遇令人心痛、愤怒,无所释放的公众情绪,把目标指 向了十余名路人身上,这些路人均不同程度地被人肉,最后,舆论风向被锁定到人性冷漠、道德沦丧上 来,很多人发出了社会何以冷血至此的诘问。的确,没能第一时间把小悦悦救离现场的路人,要承受舆论之压,由此推论人们内心麻木、社会氛围 恶劣,也有足够的成立理由。但这种大而化之的道德批判,其实是没有具体指向的,路人的模糊面孔,以及他们复杂的心境,仅凭揣测是无从定义的。之所以舆论把矛头对准“道德”这个靶子,是因为如此不 会带来任何风险,人人皆可为,是发挥正义感的最佳渠道。大而化之的道德批判,很容易让人忽略具体责任人的过错,而把单一事故的责任推卸到业已形成的社 会弊病中来。按压社会肌体的脓疮的确会带来痛感与反思,但类似事件我们经历了多少年、多少次,只 见“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在加剧,何时看到过善良人性的复苏与改观?具体到小悦悦身上来,追究肇事 司机和其安全监管人的责任,用法律追责比用道德追责更有实际的警示价值。没有行为能力的两岁女童,是如何脱离其安全监管人视线走到街巷中来的?司机在碾过女童之后为何 会丧心病狂地逃逸?这两个导致悲剧发生的最重要的疑问,在一片哗然的声音中反而被淹没了。路人没 施救虽然要谴责,但首先要谴责和问责的,却是应对女童尽安全照管义务的家长以及肇事司机。在一家媒体所做的网络调查中,近万名投票网友竟有将近3%的人选择了“假若在现场,会和路人一样 选择漠然走开”,这样的数字,显然和小悦悦被碾后 7 分钟经过的路人都无动于衷形成很大反差,难道 网络上的“道德浓度”会比现实中高如此之多?97%的网络投票者选择不会漠然对待小悦悦被碾,只能说 明一个问题,他们没有真正出现在事发现场。道德批判无须付出成本,是安全的,但却是最不可靠的,小悦悦的事情发生后,最应该做的是强化家 长对儿童的监管责任,严惩交通事故肇事逃逸者,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道德批判的存在要适度,因为 这种行为只有形而上的指导意义,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会大打折扣,我们每个人更多要做的,是通过这 些事件反观自己的内心,拷问自己远比拷问别人有助于改变社会大环境。

一起告别冷漠

2011 年 10 月 18 日南方日报

一起告别冷漠,这不仅仅是一种呼唤,更是需要千万人拿出属于自己的行动,在别人遭难的时候伸 把手,在老人跌倒的时候帮忙扶起等等。至少我们应当建立一个道德底线共识:或许你无法去和行凶的 歹徒搏斗,但你可以打电话协助报警。这便是举手之劳的热心。

我们这个社会究竟怎么了?

一段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里的视频震慑了世人。两岁小女孩悦悦(化名)在路上被一辆面 包车撞倒和碾轧。而之后将近7 分钟时间,还有呼吸的悦悦一直孤零零地躺在路边,18 个路人先后经 过,但都当没看见,而其间悦悦又被一辆货车碾轧过去。最终悦悦被第 19 名路人抱到路边,随后被送 往医院急救。这名路人是一名捡破烂的阿姨。到现在为止,悦悦尚未脱离危险期。18 个路人冷漠地走 过……文明在此刻陨落在漠然的步伐中,精神世界仿佛已经花果飘零。怒骂过后,斥责过后,心凉过后,生活依然要继续,我们不得不反思:冷漠是如何造成的?我们该如何改变? 位冷漠的路人或许只是个案,在微博上诸位网友共同呼喊“一起告别冷漠”。告别冷漠,是为了 让这个社会多一点亮色,多一点热血,多一点希望。一点、一点、又一点,中国才能靠着累积起来的希 望,让道德的篱笆经得起狂风的席卷,让时光的长河能够充满着欢快。

但如何才能告别冷漠呢?如果满天下尽是南京彭宇案的不公,见义勇为的英雄们常常流血又流泪,冷漠将只能像传染菌一样,越传越大,越传越危险。因此,我们不得不既叩问内心,也叩问制度。河北 聂树斌冤死 16 年了,真凶早已招认,可冤魂迄今得不到正式的平反,这是司法的冷漠;大街小巷里串行的小贩们被某些暴力城管极尽殴打之能事,这是公权力的冷漠……用放大镜去观察冷漠,去监督冷漠,让冷漠越来越少,这个社会才能从整体环境上越来越温暖。而当公共服务型政府建成的时候,当人们日 益增多的公共服务品需求被满足的时候,当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的时候,人间不仅有自发的 真情,亦有制度的补助,冷漠又岂会横行?

叩问制度是为了让制度消弭冷漠,生长真善美,叩问内心则又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能够反躬自省:在 我们批评别人的时候,设身处地,自己真的会热心吗?恐怕许多时候我们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 子。对别人给予高道德标准要求,对自己给予低道德标准要求,此类事情并不鲜见。我们这个社会需要 批评,但更需要动力。一起告别冷漠,这不仅仅是一种呼唤,更是需要千万人拿出属于自己的行动,在 别人遭难的时候伸把手,在老人跌倒的时候帮忙扶起等等。至少我们应当建立一个道德底线共识:或许 你无法去和行凶的歹徒搏斗,但你可以打电话协助报警。这便是举手之劳的热心。

多一点举手之劳,便会多一些温暖,也因此会多一些更高道德标准的勇敢。我们这个社会需要道德 底线,逾越道德底线,便是如同 18 位路人一样,碾过世人的心。冷冰冰的社会,绝对不是我们想要的 幸福。

和谐诚为先(人民论坛)

时下,“不信”,似乎成了生活的主语:做好事,不信,认为是作秀;帮助人,不信,认为有企图; 甚至有人遇险去解难也不信。媒体报道,广东肇庆一 70 多岁阿婆跌倒后被人扶起,闻讯赶来的阿婆女 婿却对其恶语相加:“周围的人都不扶,就你来扶?不是你撞的你会扶她?”多亏有监控录像证明。这个 故事真让人感慨。

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和谐社会。要和谐,诚为先。诚,不仅是和谐的润滑剂,而且是和谐的奠基石。可以说,离开诚,谈和谐,无异于缘木求鱼。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人与人如果互不信:“话到嘴边留半 句”;或者是互猜疑:“未肯全抛一片心”;或者是互防范:“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能和谐得了吗?

上一篇:二年级一班中队计划下一篇:大象 晨诵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