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活动:森林舞

2024-09-19

大班音乐活动:森林舞(共12篇)

1.大班音乐活动:森林舞 篇一

活动目标:

1.能合作游戏,有节奏地进行律动。

2.感受节奏活动的乐趣,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学会手指游戏《火鸡》

物质准备——ppt;手鼓、铃圈、沙锤;乐谱;游戏音乐;三色垫子若干(多准备1-2份垫子和乐器,以防幼儿选择冲突)。

活动过程:

一、童谣游戏

1.图片导入,复习童谣

师:看,这是谁呀?(火鸡)火鸡喜欢不受约束地自由散步,你能用动作模仿一下火鸡怎么散步吗?

师:关于火鸡的童谣你们还记得吗?

2.围圈游戏,感受节奏

(1)围圈游戏,感受节奏

师:火鸡喜欢集体活动,瞧它们排列出了什么队形?(圆形)火鸡们,让我们也来围个圆形玩游戏吧。

(2)更改童谣,有节奏念白

师:为了让游戏更好玩,我对童谣做了一些改变。听完告诉我哪里做了改变。

a.教师一边打节奏,一边念童谣——

“火鸡长得真好笑,晃晃悠悠把头摇,可它只说一个字,喔喔喔喔 喔喔~”

b.带入音乐游戏

师:听出来哪里做了改变吗?(打节奏、最后一句话)让我们一起玩一玩吧。

二、三声部节奏游戏

1. 认识三声部,用身体乐器演奏

第一声部——爱吃的吃货火鸡

师:火鸡还有几个朋友,带来了一些节奏。第一个兄弟爱吃好吃的,他喜欢这样的节奏。你们能把它打出来吗?你喜欢用什么身体乐器呢?

第二声部——爱睡觉的火鸡

师:第二个朋友爱睡觉,走路都不紧不慢,喜欢这样的节奏。你能打出来吗?你喜欢用什么身体乐器?

第三声部——爱运动的火鸡

师:第三个火鸡爱运动,喜欢跑,他喜欢这样的节奏。

2.三声部节奏游戏

(1)分声部

师:现在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火鸡,找到对应的垫子坐下。

(2)1+2声部

师:当这两只火鸡一起玩的时候,它们的节奏组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呢?

(3)1+2+3声部,教师代入童谣。

师:说啊,今天爱吃的和爱睡觉的先在一起玩,然后爱运动的才加入进来。

三、分声部乐器演奏

1.找乐器游戏——认识乐器

师:三个火鸡都有乐器宝贝,它们把它藏了起来,你们能找到吗?

师:瞧,乐器都找到了,你们也来选择属于自己的乐器吧。

2.逐一加入乐器,学习新的手势:强弱演奏

师:我们来试一试你会用乐器演奏吗?(教师念白童谣)三个火鸡朋友,你们要看清楚自己什么时候出来玩哦。

3.带入音乐游戏

师:让我们站起来,节奏玩起来吧。

三、引入新游戏,结束活动

师:老师还有新游戏,给童谣编一套动作,我们一边跳舞,一边给他们跳舞的小朋友伴奏,好吗?

附乐器声部:

手鼓:ta 0 ︱ titi 0

铃圈:0 ta ︱ 0 ta

沙锤:titi titi ︱titi titi

2.大班音乐活动:森林舞 篇二

管弦乐《森吉德玛》是典型的蒙古舞音乐,前一部分音乐悠扬连绵,后一部分音乐热情欢快,分别展现了草原的辽阔、宁静和蒙古人民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幸福美好的生活,非常适合大班幼儿欣赏和表演。

活动目标

1.感知两段音乐的不同特点 , 根据音乐性质主动探索不同的动作。

2.在掌握蒙古舞基本动作的基础上 , 能创造性地进行动作组合。

3.注意动作与音乐的协调一致 , 体验跳民族舞蹈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背景图两幅 , 一幅是蓝色和绿色为主 , 表示宁静;一幅是红色为主,表示欢快奔放。

2.六张大图片 ,内容分别为 :白云、羊群、吹笛的牧民、奔跑的骏马、挤奶的人民、跳舞的人群。

3.六张小图片 ,分别画着六个蒙古舞动作 : 骑马、吹笛、跳舞、扬鞭、鸿雁飞、挤奶。

4.活动前学会诗歌《草原牧歌》。

活动过程

1.感受音乐的性质,体会两段音乐不同的意境

师: 今天老师带来了两段音乐,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两段音乐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哪段音乐快,哪段音乐慢?

2.观察背景图,将图片和音乐相匹配

出示两张不同的背景图,师:刚才我们听到的好听的音乐就藏在这两幅图片里, 请你们找一找第一段音乐讲的是哪张图。

师:你们看到这张图,能不能想起老师上次教你们的诗歌啊? 我们一起轻声念一念。 (幼儿一起回忆学过的诗歌: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绿绿的草原上是安睡的羊群,牧民的笛声是多么悠扬)

师:剩下的这张图肯定藏了第二段音乐,这段音乐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

幼:很欢快、很热烈、很奔放……

师:那你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 看到这些,你能想起哪些诗句呢? (幼儿轻声念:辽阔的草原上是奔跑的马群,欢乐的草原到处是挤奶的人民,人们的歌舞是多么欢畅)

3. 根据六个元素,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乐段

师:这段音乐非常美,你们知道它是哪个民族的吗?师:这是蒙古族的音乐,蒙古的小朋友喜欢在大草原上放羊、骑马、跳舞,他们是蒙古的小牧民,你们会跳蒙古舞吗?

师:老师这里有六张彩色的图画,每张画上都有一个漂亮的蒙古舞动作,你们想先看哪张?

师:这个动作是在表演什么? 是表演哪张图片的内容?请小朋友来学一学。(幼儿分别观察六张图片,并学会相应的动作)

4. 幼儿先完整学习,后创编舞蹈

师: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学会了六个蒙古舞动作,现在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儿。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如果把这六个动作连起来,就是一个好看的蒙古舞,信不信? 看老师来试试。 (幼儿完整欣赏舞蹈)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学一学蒙古的小牧民? 做动作的时候一定要听好音乐,跟着节奏哦!

幼儿进行完整的舞蹈表演,提醒幼儿注意动作的美感。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跳蒙古舞,现在我们要来玩一个游戏,把这六张图片交换一下顺序,就会变成一个新的舞蹈,你们想试试吗?

幼儿创编舞蹈,然后做骑马动作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本次舞蹈活动中, 我注重渗透自主探究式学习理念,有效挖掘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1. 盘活相关经验,在联想中探究。活动中,我努力赋予舞蹈教学活动多元化的特点, 运用色彩鲜明的画面、节奏分明的音乐、琅琅上口的诗歌,牢牢为舞蹈活动做好一个个铺垫,使整个活动更有趣味性。比如两幅背景图的出现,使音乐一下子有了很强的画面感,色彩上的对比和音乐节奏的对比有机结合, 使幼儿在想象中有了探究的愿望。

2.创设游戏情境,在活动中探究。我通过抓住舞蹈中的六个主要元素,用翻彩色卡片的游戏形式吸引孩子投入到活动中,化静态画面为动感画面,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为幼儿的探究学习创设了一个游戏化的情境。

3.大班音乐活动:卷炮仗 篇三

1.结合图示,复习走步、跳步、踮步、小跑步4种基本步伐。

2.知道螺旋形的运行轨迹,尝试合拍地边听音乐边呈螺旋形走。

3.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会唱歌曲《卷炮仗》,玩过“卷炮仗”游戏,4种基本步伐、螺旋形图示(见附件一),歌曲步伐说明(见附件二),歌曲步伐图示(见附件三),教师自制的火柴道具。

活动过程

1.感知图示,回忆4种基本步伐的动作要领。

(1)出示图示,提问:4个小娃娃在做什么动作?

结合幼儿回答,教师依次重申各动作要领,并带领幼儿随口令练习。

走步:双脚自然交替向前走,手臂随着步伐前后自然摆动。跳步:双脚同时向前跳,脚尖先着地,注意控制与前面小朋友的距离,步伐轻盈,不发出响声。踮步:双脚脚尖交替向前走,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小跑步:双脚脚尖着地交替跑动,注意步伐轻盈,不发出响声。

(2)总结图示与步伐的对应关系。

2.复习歌曲,学习用步伐表现歌曲。

(1)师生共同演唱歌曲《卷炮仗》。

(2)教师演唱,并出示歌曲步伐图示。

提问:什么地方看不懂?(发现最后一张图片中除有踮步的图示外还多了一个黑点,教师重点解答:黑点表示做蹲下的动作)

教师总结:每一张图示代表一个乐句,告诉我们在歌曲的什么地方会用到什么步伐。

(3)再次感知图示,学习用步伐表现歌曲。

A.教师边范唱边手指图示,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歌曲与步伐的对应关系。B.幼儿根据图示练习。C.撤除部分图示练习。D.完全撤除图示表演。

3.感知螺旋形,学习合拍地呈螺旋形走。

(1)出示螺旋形图示,介绍螺旋形运动的轨迹。

(2)幼儿练习。(注意提醒幼儿合拍地走)

4.结合歌曲,边表演边变化队形。

(1)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发现歌曲中的队形变化。

提问: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开始走螺旋形?“一条线”时用到了哪两种步伐?“螺旋形”时又用到了哪两种步伐?

(2) 集体练习。师生一同边演唱歌曲(速度可由慢至快)边练习,反复2次~3次。每次结束时教师点评,特别指出存在的问题,帮助幼儿进行调整。

(3) 分组练习。分成男生、女生组或2组~3组练习。

(4) 教师出示自制的火柴道具,现场点燃“炮仗”(幼儿扮)。一个个“小炮仗”自创各种动作,表现燃烧、爆炸。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创编配合相应步伐的手部动作。

2.提供头饰、火柴道具,供幼儿游戏。■

附件一:步伐图示

走步 跳步 踮步

小跑步 螺旋形

附件二:歌曲步伐说明

4.大班音乐活动:森林舞 篇四

(握手舞)》 活动时间:2014年10月24日 班

级:大一班 执 教 人:毛玉梅 涉及领域:数学、社会 活动设计背景:

《纲要》中提出对幼儿“要培养对美的事物有兴趣,有接触各种艺术形式、艺术作品的愿望。并能大胆用多种表现方法表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有表现、创造美的初步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经常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幼儿的感受和体验。”使幼儿在适度愉快、主动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发展。依据《纲要》和《指南》的精神结合我园的园本艺术课程方案,我设计了本节音乐活动,活动的特点是:寓教于乐,将音乐知识、音乐素养的培养潜移默化的渗透到音乐活动中,使幼儿获得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并能积极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感知音的长短不同。本活动重点突出了音乐活动的趣味性,还培养了幼儿认真倾听音乐,并能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能力。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音的长短不同。

2、幼儿能认真地倾听音乐,并能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快速的反应。

3、能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幼儿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活动准备:音乐、口哨、报纸、圆舞板、蛙鸣筒 活动重点:感知音的长短不同。

活动难点:根据音乐中长短音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口哨吹出长短音,让幼儿感知音的长、短,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师: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一个好玩的口哨,它今天想来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个声音的游戏,我会吹两声,请你们认真听,看它会发出的声音长短有什么不同?

2、听完后问:谁来告诉大家口哨发出的声音长短有什么不同?

1、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长短音。(有长音、短音)

师:口哨发出的长音、短音,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引导幼儿想象)

2、教师再吹一遍口哨,你们的动作要随着口哨发出的音的长、短、快慢来做动作,好!准备!

师:小朋友刚才都用哪些动作来表现长音?用什么动作表现短音?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能听出音的长短不同,还能用动作表现出来?现在请小朋友听一首好听的音乐,这首音乐的名字就是“快乐的长短音”请你们听到一次长音,举手一次。

三、欣赏音乐,引导幼儿听辩音乐中长短音的变化,用肢体感应音乐。

1、幼儿第一遍完整倾听音乐,听到长音就举手。

师:谁来说一说这首乐曲里面都有什么音?(长音、短音)听完幼儿完整说出乐曲里面有长音、短音。

2、幼儿第二遍听音乐,幼儿坐在座位上用拍腿拍手表现短音,用依次伸手、抬腿等变现长音。

3、播放音乐第三遍,找朋友感应音乐

师:现在我们要听着音乐,玩“找朋友”的游戏,当短音出现的时候要快速找到你的好朋友,与好朋友一起舞蹈,当长音出现时,与好友一起一次长音做一个动作造型。当长音短音结束后,我们继续寻找新的好朋友,看看谁找的朋友最多。

三、欣赏分析音乐,感应长短音的变化,用道具报纸感应音乐。

1、播放第四遍音乐,给每个幼儿一张报纸,幼儿听记长短音。用点表示短音,长竖线表示长音。听完问一共出现几次长音,各出现几声。

2、播放第五遍音乐,双手拿报纸抖动表现短音,撕报纸表现长音。

四、欣赏音乐,用乐器感应音乐。

1、出示乐器,与幼儿与其探讨怎么表现长短音,从而为乐曲伴奏。

2、播放第六遍音乐,圆舞板拍拍子表现短音,蛙鸣筒刮变现长音,一起为音乐伴奏。

五、结束延伸部分:

1、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及音乐的节奏感

师: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我想她们肯定也非常想和我们一起玩游戏,让我们热情地去邀她们吧!幼儿:客人老师请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吧!(放音乐)

2、播放音乐,幼儿和客人老师一起玩游戏。长音自由舞蹈,长音和老师小朋友握手,摆造型。游戏结束了引导幼儿向客人老师怎样表示谢意。

5.大班音乐活动:森林舞 篇五

1.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游戏,体验随音乐游戏带来的活动目标:

快乐。

2.了解乐曲轻快、活泼的性质特点,能找出乐曲中的重音部分;结合宝物了解简单的日常保健知识。

3.能根据音乐特点自主探索游戏规则,在游戏中发展幼儿随音乐反应的灵敏性。活动准备:

老狼头饰一个,山洞模型一个。地图式图形谱,皮球、水杯、蔬菜玩具各一个。录音机、磁带。活动过程:

一、创设森林寻宝的情境,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游戏音乐 听说森林深处的山洞里有个神秘宝物,大家想不想去寻宝?寻宝的时候我们要听着一首好听曲子,里面藏着寻宝的秘密,请小朋友认真听这首曲子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二、结合图谱,分析理解乐曲的节奏和情绪特点

1.教师指图引导幼儿完整欣赏,初步感知乐曲中的重音部分 热心的小动物送来一副寻宝图,它特别关照我说,要小心路上有障碍物,障碍物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呢?我们仔细听音乐找一找。

2.分析理解乐曲轻快、活泼的性质特点,找出乐曲中的重音部分

障碍物是什么?障碍物出现时音乐感觉怎样?穿越森林的音乐听起来有什么不一样?

3.通过拍击身体不同部位,熟悉节奏,感受乐曲的性质特点和重

音处

我们可以拍打身体一个部位,表示障碍物出现的音乐,你想怎样拍?

穿越森林的音乐又可以拍哪里呢?(引导幼儿完整听音乐尝试。)4.结合身体动作表演,感知乐句的速度变化

快到宝物时音乐变得怎么样了?还有哪里是变快的?其它的音乐速度有什么变化?

三、引导幼儿探讨游戏规则,体验随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1.引出游戏情境,引导幼儿探索、讨论归纳游戏规则

老狼也要去寻宝,它已经赶在我们前面,它耳朵很尖,每遇到障碍物就会回头仔细听,怎样才能不被发现呢?老狼走得快我们要怎么办?老狼走得慢呢?为什么?

2.师幼分角色,初步听音乐按规则进行游戏

老师来扮演老狼,幼儿听音乐走走看。游戏后提问:你认为怎样才能不被老狼发现?

3.加入道具调动幼儿情绪,能听音乐迅速作出反应

这一次老狼真的来了,你还敢吗?看看谁会听音乐迅速反应,跟好老狼出发!

4.引导幼儿通过创编重音部分吓老狼的声音与动作,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老狼回头的时候我们想个办法吓走它好不好?老狼害怕什么?来试试,能不能吓走?

(引导幼儿在创编的基础上游戏)

五、出示宝物,引导幼儿懂得健康是身体的最好宝物,了解乐曲名称

1.发现宝物揭示谜底,使幼儿知道多喝水、运动、多吃水果蔬

菜是对身体很有益的。

小朋友猜一猜,宝盒里面会有什么宝物呢?(幼儿想象)出示宝物,请幼儿讨论并介绍喝水、运动、多吃水果蔬菜对身体健康的作用。

小结:我们今天找到的是有益于我们身体健康的宝物,健康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就是最最好的宝贝。所以每个小朋友一定要多运动、多喝水、多吃有营养的东西,才会让我们的身体长得棒棒的!

2.了解乐曲原名——《拨弦》

6.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火车舞》 篇六

活动目标:

1、学跳《火车舞》,能较合拍地随乐做小跑步和找“车厢”等动作。

2、理解舞蹈跳法,能在规定时间内做“邀请”和“感谢”动作。

3、体验“火车头”与“车厢”协调合作的重要,以及朋友越来越多的快乐。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认识过火车,知道火车头与车厢的形状及关系

活动过程:

一、熟悉《火车舞》乐曲旋律。

全体幼儿在乐曲伴奏下,小跑步进教室。

合着音乐,一拍一下地拍手。

随乐做其他身体动作,如拍腿、拍肩等。

二、练习舞蹈中的基本动作。

讨论怎样表示火车进行;怎样邀请“车厢”;怎样表示感谢等动作。

完整随乐练习舞蹈中的基本动作。

三、学跳集体舞

全体幼儿坐成一圆圈。①—⑧小节 教师做火车头,用小跑步去找“车厢”。⑨—⑩小节 火车头对找到的“车厢”坐两次邀请动作。11-12小节 被邀请的“车厢”向火车头行礼表示感谢。

音乐重新开始,被请的“车厢”挂在火车头后面继续行进去找新的“车厢”。

幼儿学做火车头,去找“车厢”

请2-3名幼儿做火车头,去找“车厢”,火车越来越长,直至圈上的人都被请完

四、复习歌曲《表情歌》

1、“火车到站了,大家快乐地唱起了歌。”齐唱一遍。

2、边唱边离开教室。

7.大班音乐活动:森林舞 篇七

设计意图: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种深受孩子们喜爱的音乐教育。也有人称为是“从钢琴凳上(老师)、座位上(孩子们)解放出来的音乐教育”,是世界着名、影响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我班曾组织过奥尔夫音乐活动,孩子们对奥尔夫音乐活动有一些经验,而且非常喜欢这样的活动,本次活动选自《奥尔夫音乐“跟我摇摆”》教材,我将多个素材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改变与组合:借助“围着一棵大树”,让孩子巩固节奏(X X | X X X 0 |),掌握集体舞中“拍手游戏”的部分;运用“宝宝的礼物”,使活动张弛有度,动静交替。力图通过这样的组织形式激活幼儿参与的热情,为孩子带来了一个崭新的体验。

活动目标:

1.能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型X X | X X X 0 |。

2.学习《问候舞》,掌握新的集体舞中“互换朋友的方法”。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有集体舞的经验;玩过节奏游戏《围着一棵大树》。

物质准备:奥尔夫音乐《围着一棵大树》、《问候舞》、《给宝宝的礼物》音乐。

活动过程:

一、节奏游戏,激发参与热情。

(一)出示节奏图谱,巩固节奏型。

1.出示节奏。

“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个节奏吗?”

2.说出节奏。

“谁用把这个节奏读出来?”

(二)创编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型。

1.个别示范。

“谁能用身体动作,把这个节奏表现出来?”

2.完整表现。

“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玩一玩节奏游戏吧!请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X X | X X X 0 |”

二、分步学习,掌握舞蹈要领。

(一)学习动作:拍手游戏。

1.独自拍手,练习节奏。

“我在花园散步,看见一棵大树,你看我是怎样做?”(教师带领做拍腿、拍手的动作)

2.互动拍手,掌握韵律。

“我还可以这样拍。”(教师示范)“我们听着音乐来玩一玩!”(幼儿练习)

(二)学习动作:交换朋友。

1.迁移经验,创编交换方法。

“你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换一位朋友吗?”

2.介绍方案,新授互换方法。

“我们还可以这样换!”(教师示范新的互换方式)

(三)学习动作:搭建小桥。

1.教师示范。

“刚才我们围圈走的时候,发现老师干什么了?”

2.要领讲解。

“我是怎样走进队伍的呢?”

三、完整表演,解决舞蹈难点。

(一)提出难点。

“小朋友你们在玩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二)商讨策略。

“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吗?”

(三)验证方案。

“让我们用想到的办法来试试!”

四、手指游戏,放松幼儿心情。

(一)总结评价“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支问候舞,小朋友们都跳的非常出色!”

(二)鼓励表扬“老师今天带来了8样礼物,来奖励大家!,!来源:屈,老,师教.案网”请小朋友把小手拿出来接受我的礼物吧!"

教学反思:

《问候舞》来源于奥尔夫音乐,是一首曲式结构循环往复,尾音部分音长变化明显的曲子,每一段旋律中尾音出现的次数各不相同,而且尾音的节奏都有变化,有长有短,完全没有重复,这对于幼儿理解记忆乐曲有一定难度。

在幼儿园进行研究音乐开始,图谱昂视是非常受用的,因为图谱方法是用符号把听到的音乐元素符号化,通过视觉艺术的载体形式将听觉艺术展现出来,帮助幼儿从听觉到感受,从感受到思考和体验,再将这种体验转化为表达。符合孩子的学习过程,也符合孩子的接受能力。

8.大班音乐活动:森林舞 篇八

设计意图:

音乐游戏是向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其最大特点是音乐性,儿童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并随着音乐作出反应,在游戏中学会听辨不同旋律、节奏、等音乐的基本要素。春天即将来临,帽子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孩子的头上。“会跳舞的帽子”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又超越幼儿已有经验,将游戏与表演融为一体,在音乐游戏中鼓励幼儿大胆、自信的展示自己。

活动目标:

1.在学会传乐器的基础上能根据音乐有节奏的传递帽子。

2.感受乐曲的曲式结构,在B部分能自由创编合拍动作。

3.欣赏同伴的舞蹈,感受音乐、舞蹈、表演融为一体的美。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已有传乐器的经验、对《墨西哥帽子舞》的曲式结构有所了解。

2.物质材料准备:音乐《墨西哥帽子舞》、《摇篮曲》、图谱;

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激发兴趣。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请你仔细看,然后告诉我他们在干什么?。”“是的,他们在传帽子。他们是怎么传的?有谁看清楚了?”“我请2个小朋友来前面和我配合一下,我站在他的后面,帽子戴他头上,我先去拿帽子,然后带我头上,我后面的人拿我头上的帽子,然后放在自己的头上,这样帽子就一个一个人传下去了,是吧!”二、感知音乐,尝试传帽。

1.回忆乐曲,巩固曲式结构。

(1)完整倾听。

“听,这首音乐你还熟悉吗?”“对,这首音乐的名字叫《墨西哥帽子舞》,帽子舞是墨西哥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是有男和女一起跳的舞蹈,在舞蹈中,男舞者的帽子会甩来甩去,有时戴在女伴头上,有时丢在地上,两人围着它舞蹈。舞者们不时发出喊叫助兴,增加舞蹈的热烈气氛。”

(2)出示图谱,巩固曲式结构。

“我也带来了这首曲子的图谱,从图谱中你能知道这是属于什么曲?你为什么知道它是回旋曲?”“一首曲子中出现多次相同乐段,而每个相同乐段后跟的又是不一样的乐段,像今天这样ABACADA结构的曲子就叫做回旋曲。”

2.熟悉乐曲,尝试传帽。

(1)听音乐,尝试A段空手传帽。

“刚刚我们看了传帽子的视频,现在既然有帽子舞这音乐,我们不妨也来试试,首先我来问问哪段这首音乐中哪段适合传帽子。”“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刚刚我们也了解了怎么传帽子,先从别人头上拿帽子,再带上自己的头。”“像这样:拿-戴;拿-戴;拿-戴;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先请小朋友从左手边的小朋友头上拿帽子啊!”小结:

“我们跟着音乐来玩一玩。”小结:

(2)跟随音乐有节奏的传递帽子。

“瞧,我今天带来了一顶漂亮的帽子,让我们拿起它来试一试吧!”小结:

三、创编动作,合作表演。

1.寻找节拍。

“A段我们用来传帽子了,那B段可以干什么呢?”“请大家听一听B段有几个八拍?”“我们可以看一下我们的图谱,从图谱中可以看出什么?不止B段是4个八拍,C段、D段都是4个八拍”

2.尝试创编动作,互相模仿。

“4个八拍我们做一个动作,可以2个八拍一个动作,4个八拍就是2个动作,有谁愿意来创编一些动作?”“XXX真棒,请你站在中间做,我们其他人跟着做。”(请3-4个小朋友)

3.尝试表演。

“A段的时候我们传帽子,传到B段时哪个小朋友的头上有帽子就来表演,他表演的时候,下一位小朋友要时刻听好音乐,听到A段音乐就要继续传帽子了,是吧!让我们来试一试”

4.完整表演“通过我们的努力,终于把这个游戏玩起来,现在让我们完整的来一遍。”

四、放松音乐,结束活动。

“玩游戏累了让我们听段轻轻柔柔的摇篮曲放松一下,休息一会。”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9.大班音乐活动:森林舞 篇九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让幼儿熟练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混合节奏型。

2、培养幼儿反应敏捷及注意力集中。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十六宫格、小落叶的图片若干,呼啦圈六个。

活动过程:

一、幼儿进场,要求幼儿的脚步随音乐的变化而迅速改变师:秋天到了,小树叶们从树上落了下来,跟着秋风姐姐跳起了舞。

l、听,风越吹越慢了,我们该怎么飞呢?

2、哟,风又大了,我们该怎么飞呢?

3、真累,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二、理解并学拍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1、小树叶长得真漂亮,有几片小树叶也想飞上来玩一玩,你看,这片大树叶“*”的一声,就飞到天上去了。这片小树叶也想上来,可它有点害怕,于是又找了一片小树叶,两个人“**”两声也飞到了天上。

提问:

a、大树叶是怎么飞上来的?(*)我们把大树叶飞上来的节奏叫一拍。

b、小树叶是怎么飞上来的?(**)小树叶很灵活,所以一下子就飞上来了。

c、一共有几片小树叶飞上来呢?(2片)我们把一片小树叶飞上去的节奏叫半拍,用手来拍拍看。

2、大树叶和小树叶飞上去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我们用手拍一拍。原来,树叶们呆在一起,就是一句好听的节奏了。(幼儿练习用手拍节奏)

3、落叶的节奏还会变呢!看,把他们的位置换一下,就变成什么样的节奏了?

4、谁能上来让落叶变成不一样的节奏呢?(请个别幼儿变换节奏,其余幼儿练习)

三、游戏:小落叶回家

l、师:秋风姐姐带来了六间小房子(呼啦圈),你们想不想进来作客?不过一间房里最多只能站两片小树叶。现在我们一起唱歌(歌曲附后),被秋风姐姐点到的小树叶就可以飘到小房子里了。(游戏第一遍)提问:这间小房子里有几片小树叶?应该怎么拍?那间小房子里有几片小树叶?应该怎么拍?

2、原来:小树叶站在房子里,也是一句好听的节奏。除了拍手,还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3、你们想不想也变成节奏?谁来当秋风姐姐?(游戏第二次)

四、认识十六宫格,学拍并创编十六宫格中的节奏

l、师:小树叶们快回来,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森林里要举行舞蹈比赛,请小树叶们编一个好看的舞蹈。怎么编呢?秋风接姐姐编了一个,你看:(出示十六宫格如图一)

a、一片大树叶表示什么?

b、一片小树叶表示什么?

c、空白的地方表示什么?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2、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练习节奏

a、这么多的格子连起来,就是小落叶的舞蹈了,我们从红色格子开始来拍拍看

b、加点音乐好不好?跳舞没有音乐可不行。

c、参加比赛光用手可不行,我们让脚也动起来!

d、跳得真棒,要是再整齐一点就好了。

e、你们这么有本事,我也有本事。你看,让我的小格子翻个身,从绿色格子开始,就变成不一样的舞蹈了,我们再来跳跳看。师:原来,从不同颜色的格子起拍,节奏会变得不一样。

3、师:风姐姐的舞蹈编好了,你们的任务还没完成呢!看,那边地上有许多小树叶,你们六人一组,商量一下,编一个好看的舞蹈来跳跳看。(请幼儿合作,将树叶贴到十六宫格纸上,并商量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出不同的节奏。)

4、师:小落叶们,把你们的舞蹈带过来!

a、这是哪组编的?谁来跳给大家看一下?(请一位幼儿跳)

b、这是谁编的舞蹈?(请几位幼儿同时跳)

c、这又是谁编的?(请这组幼儿一起跳)

5、师:每一组小落叶都编得这么好看,到底谁去参加比赛呢?这样吧,我们把这三个舞蹈连起来一起去参加比赛。第一段用什么动作表示?第二段?第三段?(全体幼儿把三段舞蹈连起来跳)五、师:森林里的舞蹈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小落叶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听音乐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本节音乐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在歌唱时能控制声音的轻重和节奏的快慢,能够表现出小树叶的不同情感。为达成此目标,我在图谱的设计上做了一些改进,比如我用灰亮不同的背景色来表明小树叶的不同心情:灰色表示伤心、亮色表示开心;背景色块形状上高矮、长短的不同代表声音高低和节奏快慢的不同:高短的表示节奏快声音高、矮长的表示节奏慢声音低。在实践操作中,我发现这个方法作用真的很大,通过简单的图谱一方面帮助幼儿理解了歌词含义、另一方面又让幼儿掌握了歌曲节奏,真是一举多得。

歌唱活动主要就是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幼儿学会唱这首歌,让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这首歌。为此,我在设计活动过程时,也是一步步深化,让幼儿先从感受歌曲开始,接着再了解歌曲,然后才是学唱歌曲,最后能够扮演角色表现歌曲。

在感受歌曲环节中,幼儿通过听老师有情感的演唱,发现两段歌词所表现的情绪是不同的,了解小树叶为什么要这样歌唱。在小朋友的叙述中,他们基本都能够清晰感受到小树叶离开妈妈后的伤感,还有回到妈妈身边的高兴,还有个别幼儿感同身受,想起了自己的妈妈,伤心的哭了起来。在了解歌曲环节,幼儿再次欣赏歌曲,说说听到了什么,老师出示图片,肯定小朋友的表诉,通过引导让幼儿发现图片传达的含义,理解歌词内容以及图谱含义。然后在学唱部分,我用对比分明的两种状态演唱歌曲,巩固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最后的角色扮演本来在设计时是分组演唱,可在教学中发现小朋友的情绪很高,于是临时添加修改了这个环节,分别邀请两个小朋友来扮演黄树叶和绿树叶,我来扮演大树妈妈,请大家给他们伴奏演唱,他们来表现不同的两段内容,小朋友的表现力真不错,表演黄树叶的幼儿很伤心的离开了,飘落到了别处,绿树叶高兴的回到了妈妈身边。活动本该到此就结束了,可是小朋友依然兴趣很浓,于是我在延伸活动中,让小朋友继续表演,自己分配角色,选好搭档边唱边演。

通过这次音乐活动,我感受到要想让幼儿学会一首歌,首先得让他了解歌曲的背景、里面包含的不同情感;接着再通过图谱辅助手段帮助他们记忆歌词,当然图谱不是简单的歌词的呈现,也可以包括节奏和情感;最后对歌词内容的动作神态表现,让他们更进一步理解歌曲的涵义。我相信只要我们平时教学时多用心,肯定还能发现更多更加恰当的方法,让幼儿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会唱歌。

10.大班音乐《森林狂想曲》 篇十

大班音乐《森林狂想曲》

活动目标:

1.发散幼儿的思维,感受、想象音乐的美好意境。

2.能根据自己的想象用乐器或肢体动作创造性的表现音乐。

3、体验和同伴合作表演、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昆虫和动物图卡、森林画面、图谱、空白卡片

活动过程:

一、感受音乐

教师:今天我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分享一首我觉得非常好听的音乐,请小朋友来欣赏一遍吧。

1、观看画面,倾听音乐,说说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听第一遍)

教师:你觉得这段音乐怎么样?听完有什么感受?

2、强调幼儿再仔细的听一遍,辨别出音乐中有哪些动物的叫声。(听第二遍)

教师:那我们再听一遍音乐,请你听听音乐中有什么动物发出叫声。

3、先请幼儿说说听到的动物叫声,再请幼儿猜测想象这些动物随音乐在干什么?

教师:你觉得这些动物随着音乐会做什么呢?(唱歌、跳舞、游戏等)

二、分段理解表现音乐

1、出示昆虫和动物的图卡,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并模仿动物的叫声。(ABAB)

教师:请你模仿一种动物的叫声来随音乐唱一唱。

2、出示节奏卡(1),请幼儿挑选几种动物来有节奏模仿叫声。

教师:小动物们唱得都不错,不过呢要是有节奏些就更好听了。

3、将图片贴在节奏卡下,提示幼儿随音乐有节奏的模仿动物叫声。

4、请幼儿想出简单的标志来表示动物唱歌。

教师:你们觉得用什么样的标志来表示动物唱歌呢?

5、请幼儿创编动物跳舞的动作,教师加以整理。

教师:小动物唱完歌,还要做什么呢?

6、出示节奏卡(2),请幼儿想出表示动作的标志来对应节奏。

教师:小朋友创编的动作都很好,不过要是有节奏些跳起来会更加的美。

7、看节奏卡,练习两遍。(C)

8、和幼儿讨论制定小动物唱歌跳舞的图谱。

9、完整的随音乐表演一两遍。(ABABC)

10、分角色表演。

三、感受理解延伸

教师:小动物们又唱又跳,好高兴。你们还想用什么方式来表现音乐呢?(打击乐)

1、出示几种乐器,请幼儿选择和动物相匹配的乐器。

教师:你觉得用什么乐器来表示青蛙呢?

2、教师和幼儿商量打击乐图谱。

3、看图谱,用乐器练习演奏。

四、结束游戏

幼儿围成圆圈,在老师的语言提示下,静静的欣赏音乐一遍。

11.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问候舞 篇十一

1、学习集体舞,初步掌握固定的动作模式,初步学习跳集体舞。

2、能根据尾音的变化,及时准确交换舞伴,享受交换舞伴并与同伴共舞的快乐。

3、努力尝试在交换舞伴处独立做出即兴动作,体验集体舞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了解幼儿对集体舞的经验。

关键概念:单圈、双圈、面向圈上、面向圆心。

2、初步听音乐,了解音乐的结构。

3、了解幼儿的游戏经验:组织幼儿玩“听铃鼓摇奏声音的长短变化及时交换同伴”的游戏

4、乐曲——《问候舞》。

5、手腕花若干,分两种颜色(红色与蓝色)

6、红苹果贴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歌曲《幸福拍手歌》:唱出欢乐的情绪,并在空拍处按节拍做出合拍的动作(如拍手、跺脚、拍肩等)。

二、学跳集体舞《问候舞》

1、单圈玩“照镜子”游戏,了解固定的动作模式。

(1)教师提议玩“照镜子”游戏。

教师:小朋友,你们照过镜子吗?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照镜子的游戏。

教师与一个幼儿玩游戏,提醒两个人的动作是一样的。

(2)教师先引导幼儿提议用一个动作替换的前一个动作,再带领全体幼儿练习。

教师:谁来想一个好看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邀请几名幼儿轮流做领头人,和全体幼儿玩“照镜子”游戏。(跟钢琴)

教师:现在请几个小朋友轮流来做好看的动作,我们一起学。

3、双圈玩“照镜子”游戏,尝试两人的配合。

(1)提取幼儿最喜欢的两个动作,集体操练。

教师:请手戴蓝色花的男小朋友举手,向前一步走,(放下)

请手戴红色花的女小朋友找到好朋友,男小朋友向后转。

找到好朋友了吗?

(2)站双圈,面对面随乐玩照镜子的游戏。(跟钢琴)

4、学习交换舞伴。

(1)以游戏形式,听语言指令,外圈移动交换舞伴。

教师:你见到了好朋友是怎样和他打招呼的呀

请个别幼儿说说并做动作。(握手、挥手、拥抱等)

(2)听音乐换舞伴。(跟钢琴)

5、完整随音乐跳双圈集体舞。

(1)师生共同迁移已有经验梳理舞蹈结构。

教师:刚才我们玩了几个游戏?我们把这几个游戏连在一起就是一个好看的舞蹈。

(2)教师邀请舞伴演示。

教师:我请一个好朋友和我一起跳。(跟着钢琴声跳一遍)

(3)幼儿站双圈尝试,了解舞蹈结构。

师:听着音乐,我们照镜子时做什么动作?

(4)幼儿随乐完整舞蹈。(一遍)

(5)再次随乐完整舞蹈。(跟着磁带音乐)(一到两遍)

教师:小朋友跳得真好看,这一次我们要加大难度了,跟着录音机里面的音乐来跳一跳。

6、结束活动

幼儿从双圈回到单圈,坐下。

12.大班音乐活动:森林舞 篇十二

设计意图: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种深受孩子们喜爱的音乐教育。也有人称为是“从钢琴凳上(老师)、座位上(孩子们)解放出来的音乐教育”,是世界着名、影响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我班曾组织过奥尔夫音乐活动,孩子们对奥尔夫音乐活动有一些经验,而且非常喜欢这样的活动,本次活动选自《奥尔夫音乐“跟我摇摆”》教材,我将多个素材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改变与组合:借助“围着一棵大树”,让孩子巩固节奏(X X | X X X 0 |),掌握集体舞中“拍手游戏”的部分;运用“宝宝的礼物”,使活动张弛有度,动静交替。力图通过这样的组织形式激活幼儿参与的热情,为孩子带来了一个崭新的体验。

活动目标:

1.能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型X X | X X X 0 |。

2.学习《问候舞》,掌握新的集体舞中“互换朋友的方法”。

3.体验集体舞互动的乐趣,增进伙伴间的情感。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有集体舞的经验;玩过节奏游戏《围着一棵大树》。

物质准备:奥尔夫音乐《围着一棵大树》、《问候舞》、《给宝宝的礼物》音乐。

活动过程:

一、节奏游戏,激发参与热情。

(一)出示节奏图谱,巩固节奏型。

1.出示节奏。

“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个节奏吗?”

2.说出节奏。

“谁用把这个节奏读出来?”

(二)创编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型。

1.个别示范。

“谁能用身体动作,把这个节奏表现出来?”

2.完整表现。

“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玩一玩节奏游戏吧!请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X X | X X X 0 |”

二、分步学习,掌握舞蹈要领。

(一)学习动作:拍手游戏。

1.独自拍手,练习节奏。

“我在花园散步,看见一棵大树,你看我是怎样做?”(教师带领做拍腿、拍手的动作)

2.互动拍手,掌握韵律。

“我还可以这样拍。”(教师示范)“我们听着音乐来玩一玩!”(幼儿练习)

(二)学习动作:交换朋友。

1.迁移经验,创编交换方法。

“你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换一位朋友吗?”

2.介绍方案,新授互换方法。

“我们还可以这样换!”(教师示范新的互换方式)

(三)学习动作:搭建小桥。

1.教师示范。

“刚才我们围圈走的时候,发现老师干什么了?”

2.要领讲解。

“我是怎样走进队伍的呢?”

三、完整表演,解决舞蹈难点。

(一)提出难点。

“小朋友你们在玩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二)商讨策略。

“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吗?”

(三)验证方案。

“让我们用想到的办法来试试!”

四、手指游戏,放松幼儿心情。

(一)总结评价“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支问候舞,小朋友们都跳的非常出色!”

(二)鼓励表扬“老师今天带来了8样礼物,来奖励大家!请小朋友把小手拿出来接受我的礼物吧!”

教学反思:

一、本次活动呈现的是一节原生态的集体舞教学。

没有过多的教具、太多的修饰,目的是希望幼儿在较少干扰的状态下初次体验与感受集体舞带来的快乐。由于本班孩子是第一次接触与尝试集体舞;加上之前的经验积累不多;改变了活动环境;听课人员太多而干扰了孩子的专注性学习,从而影响了最后听音乐连续舞蹈的流畅性。

二、之前的活动设计,一直考虑的是每个环节的教学重点,力求逐一攻破,达到教学目标。

构成集体舞是三个基本要素:音乐、动作、队形,要想把集体舞有序有有效的进行就必须把握好每个环节的关键点。

1、在熟悉音乐的环节中我把律动植入乐曲之中,轻松引导幼儿感受乐曲风格与节奏变化。

2、本次双圈行进式的集体舞中的男女生前进后退比较难,我就结合口令提示:123456拉手、2234伸手拉手、开花后退回到原位,明确清楚,便于记忆操作;B段的无旋律三拍子,我就结合简单的儿歌——握握手、敬个礼、换朋友、敬个礼;口令合拍紧凑,衔接自然。

3、在交换舞伴的环节是容易出现混乱的时候,所以,活动一开始我把椅子摆成两个同心圆,幼儿分男女生坐在椅子上,活动时再把椅子叠放在傍边。这样幼儿就非常清楚的知道里圈与外圈,避免重新因整理队形带来的混乱。

上一篇:风力发电基础理论题库下一篇:企业招标诚信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