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解析

2024-10-17

2010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解析(8篇)

1.2010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解析 篇一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2010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最新热点解析:血铅中毒

一、背景资料

湖南郴州桂阳县儿童血铅中毒事件发生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据悉,目前郴州市委、市政府正组织卫生部门引导村民检验血铅含量,对超标者进行营养干预或治疗。

每一起血铅事件的背后,都会涉及当地炼铅冶炼企业。2009年,陕西凤翔县“血铅事件”,造成615名儿童血铅超标。调查认定东岭冶炼公司是造成这次儿童血铅超标的主要成因。今年2月24日,湖南嘉禾县250名儿童血铅超标。引发中毒事件的炼铅企业腾达公司,曾被县市两级环保局几度叫停,但仍继续生产。据该县环保局长介绍,作为贫困县,嘉禾急于发展经济,一批从周边省市淘汰的企业来到嘉禾,不作环评就开始上马生产。

血铅事件将工业污染再次推入人们的视野。

二、工业污染及其危害

工业污染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自然环境的侵害。污染主要是由生产中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及各种噪音造成的,可分为废水污染、废气污染、废渣

污染、噪音污染。这些污染如不预防和治理,人民正常生活条件将遭受到严重破坏,后患无穷。

工业污染的危害。工业污染对工农业建设和人民健康危害极大,主要表现在:

一是工业生产中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水、气、渣等有害废物,会严重地破坏农业的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

二是工业“三废”对工业生产本身的危害也很严重,有毒的污染物质会腐蚀管道,损坏设备,影响厂房等的使用寿命;

三是环境污染,公害泛滥,直接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四是有些工业污染后果严重,难以清除,有些污染不容易发现,发现以后造成的危害已经很严重。

三、治理不力的原因:

(一)地方政府错误的政绩观引导,主抓经济发展而忽略环境保护,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线,导致工业污染积重难返。

(二)法律法规存在漏洞或执法不严,以罚代管,失之于软,因犯罪成本低故多数企业报侥幸心理。

(三)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将生产成本转嫁给环境。

(四)工业环保技术成本相对较高,大型企业不愿提高自己生产成本,而中小企业利润微薄无力承担环保成本,这也是导致工业污染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传统产业结构和生产模式需要升级,工业升级缺乏有力高新科技做支撑。四、一揽子治理措施

(一)制定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环境保护纳入法制轨道,做到有法可依。

(二)严格执法,对于企业排污进行监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未及时发现并处理重点工业污染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监管不力,造成环境污染的,应进行行政处理。

(三)加大惩治力度,对于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不可以罚代管,强力整改整顿,加大惩治力度,治标治本。

(四)对于企业环保政府应给予指导和支持,包括技术、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

(五)全社会树立较强环境保护意识,对违反环境法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外在约束机制要成熟。

(六)各级政府应树立科学发展观,不可片面追求经济而忽视环境保护,应对企业或项目的进驻严格把关,不达标的严重污染项目必须杜绝。

(七)政府应改革考核政绩的传统模式,将环境保护列入考核内容,强化发展速度与环境保护同等重要的意识。总之,社会若想长久发展,就应践行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保护自然环境,防止其受到破坏和污染,使之更好地适合于人类劳动、生活和自然界生物的生存。环境保护工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合理利用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在产生环境污染后,做好综合治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有利于保护人民健康,发展生产

2.2010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解析 篇二

关键词: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

1.引言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于2015年11月29日拉开帷幕。 与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相比,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的字面没有区别:命题原则仍然坚持分级分类, 以能力考查为导向对题目进行合理的设置, 作答时间仍然为180分钟。 但是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体现出了“命题更为科学、更加创新”的特点, 本文就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进行解析。

2.分级分类, 科学设置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过程中, 申论科目一直以来都发挥着分级分类考试的先锋作用。 自从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的考试时间由150分钟延长至180分钟后, 申论试卷作答能够更好地体现出考生的个人能力与备考水平, 明显地提高了考生的区分度和申论考试的科学性。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仍然沿用这一观点, 希望能够将考生的作答水平和个人能力最大限度地在试卷中加以体现, 以便能够选拔出政府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仍然分为两类试卷, 分别是市 (地) 级试卷和省级以上 (含副省级) 试卷。 纵观历年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的主题, 市 (地) 级试卷和省级以上 (含副省级) 试卷的主题在2011年、2012年是截然不同的, 但是从2013年开始渐趋相近, 只是关注同一类问题的层次不同, 以便能够将不同类别职位的能力区分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仍然会延续这一传统, 所以, 广大考试应该结合自身所报考的岗位进行有效复习。

3.能力导向, 要求更高

在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中, 仍然强调其主要目的在于考查广大考生是否已经具备了未来从事机关工作的基本能力, 而其考查形式和主要载体则是文案工作能力。

3.1阅读理解能力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申论科目的作答依据是给定材料, 要求广大考生对给定材料予以读懂、熟读。 因此, 考生务必具备较强的“准确理解、二次概括”的阅读理解能力。

3.2文字表达能力

考生的文案工作能力可以通过其文字表达能力予以淋漓尽致的体现, 因此, 广大考生切不可大意, 务必要高度重视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 第一, 联系实际, 在作答过程中务必要注意避免出现“千文一面”的问题, 尤其是不能对资料原文进行大幅度的照抄。 考生要注意准确运用日常备考中的储备知识点对所希望表达的个人观点予以论证。 第二, 语言流畅。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对于“语言流畅”尤为重视, 为了能够更好地向阅卷者展现自身的语言把控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务必要确保“用语简洁”、“思路清晰”。

3.3综合分析能力

在省级以上 (含副省级) 试卷中, 往往都较为重视测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因此, 广大考生应该做到如下两点:第一, 理据结合, “理”是指广大考生在判断、推理、分析给定资料的过程中, 要合理充分地利用国家及党中央出台的重大理论和政策;“据”是指要“言之有据”。 第二, 观点鲜明。 考生要准确提炼出给定材料的观点, 然后在表达过程中务必做到表达鲜明,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4解决问题能力

基于我国政府对于公务员的要求标准来看, 国家公务员应该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这就需要广大考生在申论考试中学会从纷繁复杂的资料中准确地发现问题, 并且提出妥善解决问题的方法。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多会选用当前的社会热点作为命题方向, 因此, 广大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务必了解近期出现的社会热点问题。

3.5贯彻执行能力

历年来,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对于考生的贯彻执行能力都极为重视, 考查载体则常采用应用文写作题的方式,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体现出应用文写作题所占的分值将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增加。

参考文献

[1]梁爱清.国家公务员“申论”学习和应考答题的技巧[J].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22 (02) :111-114.

[2]陈祎.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浅析———谈申论科目的考试内容和测评技术[J].山东行政学院, 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34 (03) :100-103.

[3]李仪英.谈申论的写作[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 21 (02) :178-180.

[4]郭五林.如何应对《申论》考试———从虚拟行政行为角度[J].写作, 2004, 30 (17) :135-138.

3.2010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解析 篇三

------------------山东公务员考试】

一、突发与群体性事件

提纲:

1.金融危机,2.面对甲型H1N1流感,3.群体性事件(如:翁安事件。重庆出租罢运。云南丽江湖水利事件等),4.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及其对策,5.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事件

例题:群体性事件突发,为基层执政敲响警钟

镜头一:6月28日至29日凌晨,贵州省瓮安县部分群众因对一名女学生死因鉴定结果不满,引发大规模人群聚集围堵政府部门和少数不法分子打砸抢烧突发事件。

镜头二:7月3日,陕西省府谷县一村民驾驶农用货车为逃避检查跳入黄河并死亡。一些民众包围住警察,并把警车掀翻、砸烂。

镜头三:7月19日,云南省孟连县发生胶农聚集和冲突事件,40余名公安民警和10余名胶农在冲突中受伤,2名胶农死亡。

针对接连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一些受访的专家称,虽然导火索不同,但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大体相同。几起事件无不是由群众的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一些领导干部对群众的感情冷淡麻木、滥用警力激化矛盾等造成的。激烈的冲突对抗、严重的破坏性后果、恶劣的社会影响,几起群体性事件以极端表现形式给基层党委、政府敲响了警钟。

群众利益漠视不得,积怨过深当心积重难返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实上,一些群体性事件突然爆发出来,实乃多年矛盾蓄积而致。

瓮安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近年来,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但在移民搬迁后期扶持、违章建筑拆除、矿权纠纷处理、国企改制中,出现了各种矛盾,沉积的有影响的重点信访案件就有20多起,各种矛盾纠纷没有得到及时化解。瓮安县玉山镇大坪村村民因土地占用费等问题,多次与矿山发生纠纷,2005年、2006年分别与当地矿山发生冲突。其中一次冲突中,矿山叫来20多个社会上的人殴打村民。村民堵矿以示抗议,村、乡、县均协调未果,最后竟是矿山方面叫来社会上的中间人调停,才算了结。村民罗国华说:“县里派来调解的都是公安部门的人,威胁我们不要再闹事。说再闹就把我们抓起来。我们是在闹事吗?对矿山找黑社会的人来打我们为什么不闻不问?我们是在为自己讨一点公道啊!”而这只是积怨的冰山一角。

大量积案和积怨的存在,民声早已鼎沸,党群干群关系开始紧张。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于建嵘研究员表示,事实上,民众对当地政府已经表现出不信、不满、不服,而这种对政府的“三不”正是瓮安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原因。在民众与政府关系高度紧张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偶然事件,都有可能导致民众和社会情绪的“井喷”,酿成不应有的过激行动。

云南孟连事件同样如此。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指出,胶农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增收致富的美好愿望被一些坏人利用,导致胶农长期以来对橡胶公司的积怨逐步转化为对基层政府和干部的积怨,最终集中爆发引起冲突。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对记者说,这几起事件给我们的一个深刻警示是,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政府绝不能麻木不仁,无所作为,而必须有作为、早作为,畅通各种利益诉求渠道,及时解决群众的各种诉求,不能让百姓言论成为“堰塞湖”。在矛盾凸显期,各级领导干部不应回避矛盾,而要敢于直面矛盾,善于化解矛盾。回避矛盾,只能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最后积重难返。

“对党充满感恩之情、待人善良温和的傣族群众,拿起了刀斧棍棒,与与警察对抗,用暴力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件事情必须引起我们当政者的深刻反思。”李纪恒在处理孟连事件时对云南官员提出严厉警告。

对此,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说,群众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集中反映出一些领导干部漠视群众利益、听不进群众意见、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的工作作风。而这种越来越与群众疏远冷漠的工作作风,与现行干部考核任用、政绩评价体制有关。因此,现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到了必须修改的地步,干部的升迁考核一定要反映当地百姓的民意。惟此,才能改变一些官员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现状。

作粗暴易激化矛盾,动用警力须慎之又慎

“违反规定使用警力处置群体性事件,或者滥用警械、强制措施,或者违反规定携带、使用武器的,对负有直接责任者,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处分。”国家有关部门前不久颁布实施的《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对处置群体性事件时使用警力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这一规定直指当前群体性事件中警民冲突的要害。

综观近期发生的一系列群体性事件以及一些个人“极端暴力事件”,我们不难发现,人民警察都处在了冲突的第一线。反思贵州瓮安事件,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十分痛心地说,一定要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武器、慎用强制措施,决不能动不动就把公安政法机关推到第一线,更不能用专政的手段来对待人民群众。记者发现,当前在处理一些社会矛盾和纠纷时,一些基层政府过度依赖于采取强制手段,这不仅不利于缓解和消除矛盾,反而不断制造矛盾,加剧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紧张关系。夏学銮说,一味地看重秩序的维护,随意动用警察,采用暴力手段平息人民内部矛盾和纠纷,虽然表面上平安了,但怨气却不断积累,矛盾不断加深,从而为引发更大的冲突埋下了隐患。

因瓮安事件被撤职的前瓮安县公安局长申贵荣说:“遇到群体性事件就出动警察,这种‘得罪’老百姓的事,都得我们去做„„我们几乎把人都‘得罪’完了。”

于建嵘说,在一些基层政府的各种预警制度设计上,要么是无视民情民意,要么是把民众的一举一动都当成“敌情”。从危机处置技术上说,这些地方政府的做法,出发点不是化解矛盾,而是暴力压服,这必然致使冲突一再升级。目前,在现有的行政体制下,为了完成上级分派的各项任务及众多的一票否决指标,一些基层政府及干部的行为越来越出现强制的暴力趋向,这亟待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捂盖子反致疑窦丛生,信息公开才能赢得信任

在瓮安事件中,关于一个女学生死因及死亡事件处理的各种半真半假的信息,凭借现代传播手段四处流传。由此,不明真相的群众聚集起来,最后酿成群体性事件。

于建嵘说,群众“不明真相”是实,但他们不明真相事出有因。当当地政府失去公信力,新闻媒体声音单一乃至失声,社会又缺乏具备公信力的非政府权威信用机构时,民众必然“不明真相”。不明真相而又义愤填膺的民众,最容易被高度情绪化的传言动员起来。他们采取的行动势必过激,势必导致严重后果。所以,在指出群众不明真相的同时,必须指出导致群众不明真相的责任方是掌握“知情权”和“信息发布权”的当地政府。

“任何不利于自己的信息首先封锁,成就逐级放大、问题逐级缩小,只报喜不报忧,一些基层政府的惯常做法,在信息社会里已经完全失

灵了。但是这些陈旧的观念,某些干部仍然固守不放。“于建嵘说,出现了问题就”怕“、”包“、”捂“,小事不报告,大事先摆平再报告,可等摆不平被迫报告时,局面往往已经难以收拾,丧失了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的最佳时机。2010年山东省乡镇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2)------------------2011年1月20日 来源:人事考试教育网 保过培训

------------------山东公务员考试】

二、房价、物价、分配、就业等问题

提纲:

1、房价下跌:(物价与此类似)。

2、分配公平(主要是解决的法)。

3、就业问题

例题:

材料一: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就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

材料二: 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材料三:专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平稳,国内市场容量大,就业潜力巨大,关键看我们如何做好工作。专家建议,针对当前经济增长并未带动就业同步增长的现实,要实行就业增长优先的发展战略。另外,我们在看到“许多人无事干”的同时,“许多事无人干”也是现实,一些人“高不成,低不就”给再就业工作增加了难度。

2010年山东省乡镇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3)------------------2011年1月20日 来源:人事考试教育网 保过培训

------------------山东公务员考试】

三、能源问题

提纲:

1.为什么。2.如何做。

例题:

“到2010年,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与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要分别达到35%和4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其中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75%,煤矸石达到70%.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提高到65%,木材综合利用率由目前60%左右提高到70%左右”。

(1)上述要求体现了经济常识的什么道理?

(2)简要说明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

2010年山东省乡镇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4)------------------2011年1月20日 来源:人事考试教育网 保过培训------------------山东公务员考试】 四、民生问题

重要背景:财产性收入,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

提纲:

1、财产性收入问题。

2、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可以套用)。

3、劳动合同

例题:

上学贵、看病贵、住房贵、就业难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四大民生问题。围绕“如何解决好民生问题”的主题,某媒体开设“民生论坛”栏目进行了讨论,下面是三位市民就此发表的各自观点和看法:

甲:子女升学是涉及每个家庭的民生大事,政府应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乙:就业是民生之本,如果教育的发展不能解决就业问题,那么在教育上的投入也无多大意义。

丙:解决民生问题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应该把一切民生问题统统管起来。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甲、乙的观点,谈谈你对发展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丙的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3)如果你也参与上述讨论,请从唯物史观角度,就解决民生问题提两条合理化建议。2010年山东省乡镇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5)------------------2011年1月20日 来源:人事考试教育网 保过培训

------------------山东公务员考试】

五、农业问题

重要背景: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十七届三中全会

提纲:

1、基础设施建设。

2、农业的综合生产力。

3、城乡差距

例题:以下是记者对两个村书记的采访记录:

甲村

问:咱们村去年的人均纯收入是多少?

答:18000元左右,比前年增加了10%

问:村民收入来源是什么?

答:那可多了,原来的荒地已经被改造成草莓生产基地和绿色蔬菜园区,都是现代化的大棚生产。我们的村办企业可以进行深加工,生产果汁和蔬菜干,产品还被村销售公司卖到了国外。村民改造了住房,搞民俗旅游,接待游客,农家菜,大炕头可受城里人欢迎了,总体上讲,村里的收入30%来自种植业,70%来自加工,接送和旅游餐饮业。

乙村

问:咱们村去年的人均纯收入是多少?

答:大概1000元。

问:村民收入来源是什么?

答:卖老三样呗,核桃,梅子和大枣。去年下了场雹子,有些家庭颗粒无收,外地收货的商人还总是压价。

问:有村办企业吗?

答:还没有。

2010年山东省乡镇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6)------------------2011年1月20日 来源:人事考试教育网 保过培训

------------------山东公务员考试】

六、抗击地震和北方旱灾

提纲:

1、重点:抗灾能力,灾后重建,自然灾害的认识。

2、如何搞好重建工作。

3、如何面对自然灾害。

例题:

材料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多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抗震救灾工作。就在全世界还在惊诧错愕的时候,中国总理在三小时后直达灾区最前沿;胡锦涛总书记亲临灾区,慰问抢险救灾人员和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雷霆万钧奔赴现场,各军种十万大军迅速集结灾区。抗震救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国务院决定对因灾死亡人员的家属每人发放5000元抚慰金。

材料二: 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再次召开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会议认为,面对这场特大地震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紧急行动,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冲锋在前,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社会各界无私援助,目前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进行,灾区社会秩序总体稳定。会议指出,这次地震灾害影响范围广,人员伤亡多,抢救难度大,抗震救灾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和困难。中央要求,各地各有关方面务必把抗震救灾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不畏艰难,连续作战,团结协作,全力以赴,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

2010年山东省乡镇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7)------------------2011年1月20日 来源:人事考试教育网 保过培训

------------------山东公务员考试】

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涉及到的内容:十七大,2010年两会,选举,公民的权利,既有国家的内容也有党的内容

提纲:

1、为什么:国家的性质,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属性,民主的现状,意义,和谐社会。

2、怎样构建:A最根本的共产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B加强制度建设(四个基本政治制度)。C在党的领导下又步骤有秩序的进行。D从国情出发借鉴人类文明的成果。E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奠定物质基础 例题:

4.2010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解析 篇四

一、申论主题分析

2010年广西神论考试尘埃落定,几年的申论主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我国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004年我国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开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正如申论材料中所说的,“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益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益于弘扬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有益于增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

客观地说,与近期的其它热点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非很热的话题,广西将这一主题纳入申论的考核主体,体现了近些年申论考试对最热热点的回避,对考生的备考有着积极的参考意义。

二、给定材料

本次考试共分为11则材料,具体内容如下:

资料

1、从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讲述道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通过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和专家观点,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资料

2、简单介绍了何谓非物质文化遗产。

资料

3、通过广西白裤瑶文化的保护工作的阐述,论证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挖掘、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资料

4、中国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资料

5、广西《印象.刘三姐》项目的介绍,以及这一项目的经验与不足。

资料

6、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传承人的保护问题。资料

7、部分地区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短缺。

资料

8、通过广西“歌*”和“歌王”两个事例,突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群众参与的不足。

资料

9、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恢复非物质文化的原生态与文化与时俱进的矛盾。

资料

10、阐述了保护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与经济利益的矛盾。

资料

11、通过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普及工作的重要。

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可知本次考试的申论给定材料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一)理论与事实结合紧密

与其它省市申论考试的给定材料不同,广西的申论材料大多理论和事实结合极为紧密,其最常见的形式是第一自然段用来阐述相关政策或理论,之后用具体事例证明前面的观点。

如材料3种第一自然段,引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主席潘琦的话,建议正确处理好挖掘、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之后饮用了广西白裤瑶文化保护工作的事例,证明了保护与利用关系的重要性。

(二)问题性

近些年政府和社会各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广西申论在选取材料的过程中并没有主要选取成功的一面,而是重点就现阶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这也符合申论开始的一贯特点——突出问题并予以解决。

(三)地方性

广西申论考试突出了地方性这一特点,在选取材料的过程中,重点针对本自治区的突出问题,材料也主要涉及本自治区的情况。

三、作答要求分析

今年的作答要求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几年前的作答要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体体现为如下几个特点:

(一)沿用三题模式

与2009相同,2010年广西申论依旧采用了三题模式,作答字数控制在1800字左右,可以说形式上还是沿用了一贯的风格。

(二)变更试题类型

与以往“概括——对策——论证”的试题形式不同,今年的广西申论考试采取了新的试题类型,即“概括——分析——论证”,同时试题的定位更加模糊,重在考查考生的各项能力。这也意味着考试难度的大大提升了。

四、作答思路及答案要点

第一题:请根据给定资料概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20分)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250字。解析:

第一题:立足材料 概括简明

答题思路:

该题主要考查归纳概括能力,属于概括类试题,要求考生概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处理的关系。

材料中除了材料3中提出的“正确处理好挖掘、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以外,并未明确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总应该处理的其他关系,这就需要考生立足材料,从给定资料中提炼归纳,通过阅读给定资料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需要处理的关系很多,如政府和社会群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状与创新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艺术价值和经济利益等,这些要点主要分布在资料、资料

8、资料

9、资料10中,考生在阅读和作答时应注意分析提炼。答题要点:

一是资料3中“正确处理好挖掘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二是从资料8中可以分析提炼出处理好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的关系;

三是阅读资料9中可以分析出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与文化与时具进的关系;

四是从资料10中可以整理出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与经济利益的关系。

第二题:请根据资料5,就《印象?刘三姐》项目的开发,列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功经验与不足。(50分)

要求:

1、紧扣资料,针对性强、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2、不超过360字。解析:

第二题 读透资料 分析综合

答题思路:

本题属于综合分析类试题,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考生分析社会现象成功与不足。

本体考察仅限于给定资料5中《印象?刘三姐》项目的开发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取得的很大成就,主要体现在资料5的第一、二、三段中,主要包括表现形式的突破和探索出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两个方面;同时,该项目也存在不足和缺陷,主要体现在资料5的第四段中。考生在作答时 应要紧围绕材料展开,注意提炼加工,综合分析。答案要全面、精炼、针对性强。答案要点:

《印象?刘三姐》项目的开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一是项目突破了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将刘三姐文化全新演绎;二是该项目成功探索了文化产业于旅游相结合的新路。

该项目也存在不足和缺点:一是缺乏内涵;二是主题有待提高。

第三题:假如你是一名公务员,应邀参加“文化遗产日”的宣传活动,请结合给定资料,以“保护非物质遗产,我们共同的使命”为主题,自拟题目,拟写一篇演讲稿。(50分)要求:

1、紧扣主题,格式规范;

2、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3、总字数1200字左右。

解析:

第三题 确认格式 展开内容

作答思路:

从作答形式上看,特别要注意演讲稿的格式要求。一般的演讲稿的结构由标题、称呼和正文三部分构成,标题无固定格式,最好简明易懂、直击文章论点;称呼要另起一行顶头写,加冒号,根据受听对象和讲演内容需要决定称呼;正文部分又分为开头语、主体和结语三部分,必须将其一一写到,才算是一份完整的演讲稿。

5.2010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解析 篇五

郭明义资料信息

一、郭明义简介

郭明义,男,1958年12月生,成人本科学历。1977年1月参军,并于1980年6月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部队评为“学雷锋标兵”。1982年1月,复员到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工作。

先后在矿用大型生产汽车驾驶员、车间团支部书记、矿党委宣传部干事、车间统计员兼人事员、矿扩建工程办公室英文翻译等岗位工作。1996年至今,任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

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们称他是“郭菩萨”、“活雷锋”,矿业公司领导则称因郭明义使整个“矿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20年献血6万毫升,是他自身血液的10倍多。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二、郭明义个人经历

参军入伍

1977年1月11日,时任鞍山军分区副政委的老红军余新元,亲手把郭明义送上了运兵的专列;1960年1月,同样是在鞍山火车站,余新元还曾把另一个鞍钢矿山的小伙送上军列,他的名字叫雷锋。当年尚显青涩的雷锋、郭明义,都曾代表各自的新兵群体发言,宣誓在部队做个好兵。这铮铮誓言,成为伴随他们一生的追求。送雷锋、郭明义踏上军列时余新元肯定不曾想到,这俩小伙竟然一前一后都成长为感动中国的人物。从雷锋、郭明义作为普通战士的成长历程,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正是人民军队这座大熔炉,锻造出了郭明义这样一位新时期的雷锋传人。

鞍钢齐大山选矿厂经警王尔忠,和郭明义是初中同班同学,当兵后两人又同在一个营。他回忆说,从鞍山登上军列后,郭明义就开始帮助列车员打扫卫生送开水。火车走一路,他就忙一路。当兵那5年,郭明义做过的好事谁也数不清。

郭明义参军入伍所在的老部队23军67师201团“钢铁英雄连”,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县的山沟里。冬天,当地天气异常寒冷。每天早上,郭明义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冒着严寒外出挑水。由于地面上结冰导致脚下打滑,水桶不时溅出水来,一洒在衣服上就结成了冰。王尔忠说,这种时候郭明义从来不叫一声苦。挑满水缸后,他又忙着砍柴、生炉子、烧水,就为了能让战友们起床后用上热水。自己班里忙完了,他又到别的班接着干,常常是全排的活儿让他一个人包了。1979年云南发生大地震,听到这一消息后,郭明义专门请假,步行20多里路,赶到县城邮局,将积攒的100多元津贴费寄往灾区。当时,郭明义每个月的津贴只有六七元钱。当年与郭明义同在汽车连的战友赵逢连,还记得这样一件事:一次执行任务时,一名战友开的车出现故障,在冰天雪地里折腾了半天也没修好。郭明义看到这一情况后主动停下自己的车帮忙。“你累了半天了,去车里歇口气,暖和暖和,修车的事让我来。”说罢,郭明义冒着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钻到车底。由于穿着大衣,干活不方便,郭明义干脆脱下大衣,躺在厚厚的冰雪上一修就是40多分钟。等到故障排除时,满脸满身都是冰碴子的郭明义,已经被冻得站不起身来。

郭明义所在的部队,前身是粟裕将军的警卫营。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67师一直英模辈出,仅荣立过二等功以上奖励的就达200多人,还涌现出了“爱民模范”金遗华、“人民的好儿子”刘英俊等一批闻名全国的先进典型。当年带郭明义的老连长蔺传芳,12次荣立三等功,被誉为‘老矿工’。郭明义当兵那5年,天天接受这些身边典型的熏陶,肯定错不了!

当兵5年,郭明义从一个青涩小伙成长为一个好兵:种过菜、喂过猪、做过饭,干的全是脏活苦活。然而,在每一个岗位上,郭明义都干得非常出色,综合素质提高很快。入伍第二年就被评为师学雷锋标兵。1980年,郭明义在30多个同兵里,第一个入党。他还先后5次获得嘉奖,被师里评为“优秀团员”。老指导员康玉久回忆说,郭明义在师汽训队当炊事员时,每次做完饭,一有时间就看书学习。一天晚上熄灯后,他去查铺,发现郭明义居然打着手电,躺在被窝里兴致勃勃地看驾驶书籍。正是靠着这股子钻劲儿,当炊事员一年下来,郭明义将驾驶理论背得滚瓜烂熟,凭着记忆就能把汽车电路图画下来。第二年参加驾驶培训后,他又一举夺得理论和实际操作两项第一。由于专业技能突出,汽训结束后,郭明义被分到师汽车连。郭明义一下连,连队就放他“单飞”独立驾车出任务。谈起老连队,郭明义特别自豪:全汽车连104台车,无论啥时候,停放都是横竖一条线,车体表面擦得干干净净。老指导员康玉久说,那时候,部队条件特别艰苦。1979年,部队拉到边防常年执行紧急战备任务,半个月吃不上米饭、一个月吃不到菜是常有的事。在这样的环境中,郭明义一呆就是两年多,从来没有叫过苦。“不是我一个人不叫苦,而是所有的战友都没叫苦。”郭明义说。几年下来,郭明义执行各类运输任务数百次,每一次都圆满完成。

郭明义离开部队那么多年了,郭明义干工作依然是这股子劲头。郭明义总是说:部队是个大熔炉,进去是铁,出来是钢;只要不怕苦,总能炼成钢。退伍时,郭明义带了一件纪念品——一本1973年版的《雷锋的故事》。这本书,他珍藏至今,时不时还拿出来翻阅。

1981年,郭明义退伍离开部队之际,时任连长蔺传芳对他说,“你要记住,你是在部队入的党,是师里培养的学雷锋标兵,回到地方要保持部队的优良作风,可不要给部队丢脸呐!”郭明义说,“请连长放心,我到地方工作后,一定像在部队一样,高标准、严要求,做就做到最好。”

郭明义在部队时的老连长蔺传芳2010年9月初来到鞍山,在采场,两位战友相拥而泣。“郭明义,你做得很好,没给部队丢脸。”

三、郭明义光荣事迹

爱岗敬业

1981年,郭明义从部队退伍回到鞍钢,回到鞍钢齐大山铁矿后,郭明义先后从事过6个不同的工作,从大型生产汽车司机到车间团支部书记,从矿党委宣传部干事到车间做统计员兼人事员,从英文翻译再到现在的采场公路管理员,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以做到“最好”履行着自己的承诺。

————在做大型生产汽车司机时,他创造了单车年产的新记录;

————任车间团支部书记期间,他所在的支部成为全矿的标杆;

————在宣传部任理论教育干事时,他撰写的党课教案在矿业公司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在车间做统计员兼人事员期间,他参加了统计员资格全国统考,是当时矿业公司惟一获得资质证书的人;

————在齐大山铁矿扩建办任英文翻译。1992年,国家“七五”重点建设项目齐大山铁矿扩建工程进入准备阶段,急需英语人才。不识“ABC”的他,硬是通过自学考入英语强化班进修一年。1993年工程开工后,他担任了电动轮大型矿石转运车的现场组装英文翻译兼驾驶员,24小时为外方工程技术人员服务。一起工作3年,外方人员为感谢老郭对他们的照顾,多次要给他钱物作为酬劳。对于当时月工资200多元的郭明义来说,每一笔都是巨款,但他一笔都没收。“这是我的工作职责,做好了是应该的。”他对外方人员说。外方人员因此更加敬重他。合作归合作,感情归感情,在原则问题上老郭一点都不让步。虽然电动轮的进口备件质量检验不归他负责,但每次对着备件做翻译时,他都要认真检查一遍。他前后共发现了5台电动轮质量问题,最终让外方赔偿了10万美元。一件件小事让外方人员看到了老郭的能力与品格,对他更加敬佩。1995年的一天,郭明义要去鞍山市希望工程办捐款,来自澳大利亚的艾伦知道后被郭明义的行为所感动,当即和他一同到希望工程办,为两名岫岩的孩子捐了款。一家外国公司的中国区总管通过在现场的长期观察了解,对郭明义的敬业精神、技术能力和高尚品格非常赞赏,两次力邀他到他们公司的中国区公司任职,并承诺可以给他当时工资6倍至7倍的报酬,然而,郭明义不为所动。他说,“国家培养了我,企业出钱让我去学习英语,学完后我去外企工作,这合适吗”

————采场公路管理员,负责全矿采场公路的规划设计、检查验收和管理考核,准确地说是个技术干部岗位,很多事情坐在办公室里打个电话就可以完成,隔些天去趟现场考察督察一番就算勤劳、负责的了。但老郭不给自己找轻松。司机胡松说,“人家本来是派来监督俺们的,可人家硬这么和咱一起干,真干,干得比咱还多,咱们有啥说的”“有必要这么做吗”记者问郭明义,他淡定地说,“要不这么做,心里就不踏实。”采场公路是是一条条几乎每天都随矿石剥离开挖在变化、都得修整的外运路。从高处远远看去,这些公路行云流水般刻画在逐级下沉的矿坑采面上。但当走近了,路面就没有那么美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公路是由碎矿石铺成的,人走在上面一脚深一脚浅,雨雪天是泥浆绊脚,刮风的日子则飞沙走石。这里没有任何遮挡。由于矿山的作业面都是边形成、边生产、边消失,不能建固定的休息室,因此,无论是突降暴雨、暴雪,还是大风刮得人睁不开眼睛,对公路管理员而言,想找个遮风避雨的地方是没有可能的,而且越是恶劣天气,采场公路就越需要维护以保畅通。采场里的气温,冬天时要比外面低5摄氏度左右,夏天则要高出10摄氏度左右。郭明义在这或寒风刺骨或热如蒸桑拿的环境中,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夏天,黑红的脸膛会多次晒曝皮;冬天,耳朵经常被冻伤。除了辛苦,郭明义这样扎根采场、坚持每天和一线职工奋战在一起,还意味着他将自己放在了高危岗位。因为要直接参与修路作业,指挥平路机、推土机等修路机具和大型矿用电动轮载重车通行,这些车辆每天都在他身边往来穿行。露天采矿的电动轮载重车是庞然大物,最大的每台自重100多吨,载重190吨,车轮直径达4米,整车高度有6米,有15米左右的视野死角,一些矿山企业曾因此而发生过电动轮碾压面包车、小货车的事故。而郭明义每天都工作在这种庞大电动轮的“身边”。扎根采场15年,抢着最累最脏最危险的活儿干,制定出的养路技术标准、考核办法等均在国内领先,采场的主次干道路面维护质量逐年上升,星级公路达10公里,公路达标合格率98%。齐大山铁矿连年名列全国冶金矿山企业电铲、生产汽车效率第一名。

离开部队近30年,郭明义用一个个荣誉书写着他在一个个平凡岗位上创造的辉煌:鞍钢先进生产者、精神文明建设标兵、优秀共产党员、鞍钢劳动模范,鞍山市道德模范、特等劳动模范,辽宁省道德模范提名奖、希望工程突出贡献奖、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红十字志愿者之星、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所获的荣誉称号数不胜数。

献血模范

19年献血6万毫升,是他身体血液的10倍多

1990年,齐大山铁矿号召职工义务献血,郭明义立刻报了名。郭明义说,看到对社会、对企业、对他人有意义的事情时,总会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这是郭明义第一次献血。也就是因为这次献血,他了解到他们献的血能挽救他人的生命,可血库却经常血源不足。

从此,他年年坚持无偿献血,有时一年两次,20年了,从未间断。

2005年,郭明义又开始捐献血小板,开始时从800毫升血浆中提取一个单位的血小板,后逐渐增加到从1600毫升中提取两个单位的血小板,每月捐献一次,已捐献40多次。

据介绍,一个体重75公斤的成年人,全身血液大约是6200毫升,截止到2010年上半年,郭明义已累计献血6万毫升,(平均每次献血1.1升,每年献血2.7次).相当于他身体全部血液量的10倍多。2008年12月,郭明义获得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郭明义还经常向工友们宣传无偿献血的意义和相关知识,带动更多人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2007年2月,鞍山市中心血站血源告急,向郭明义求援。征得领导的同意后,郭明义写了一份无偿献血倡议书,一个班组一个班组地进行宣传。

3月2日这天,“齐矿”100多名职工参加了无偿献血,总献血量达到2万多毫升。一次来这么多人献血,完全超出鞍山市中心血站的预想,血站职工非常感动。像这样较大规模献血,郭明义组织了10余次,累计献血达到10万多毫升。

2008年,鞍山市第一支“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成立,郭明义被推选为队长。

资助贫困儿童

1994年,郭明义看了鞍山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号召向濒临失学儿童捐资助学的电视短片,孩子们渴望的目光,深深刺痛了他。第二天,他向岫岩山区一名失学儿童捐献200元,10几天后,又给这孩子寄去200元。

此时的郭明义月收入不足600元,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正在上学的女儿,一家三口,挤在市郊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足40平方米的单室里。到现在,郭明义依然住在这里,月收入也就2000多元,但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进课堂,他15年来,已累计捐款7万多元,帮助了100多名贫困儿童。

为了挤出钱资助贫困儿童,在很长一段时间,郭明义不吃午饭;上个世纪90年代,献血给点营养补助,这个钱他也捐了;连组织上给的各种奖励钱,他也捐了出来。

后来,单位怕给他钱就捐,干脆给办成购物卡,然而,他找同事、磨妻子,还是将购物卡换成现金捐出去;他很少买新衣服,一年四季都穿工作服。

在他家采访时,看着还是水泥地面、没有任何装修的“陋室”,记者劝他也要善待自己和家庭。

郭明义略加沉思地说:“接触不同的社会群体,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思考。我经常接触孤儿院的孤儿、上不起学的孩子、生活困难的职工,和他们相比,我就感觉自己非常富足,我就非常想去帮助他们。”

收入微薄的郭明义资助了100多个孩子,然而,他知道还有很多孩子需要帮助。

2008年3月4日,他发起成立了以捐资助学为主要活动的“郭明义爱心联队”,仅一年半时间,“爱心联队”的成员已经从开始的12人发展到30人,已资助了120多名贫困学生。

工友的贴心人

说起郭明义,齐大山铁矿汽运作业区大型车司机张国斌说,那是我亲哥。电铲司机刘孝强说,我们全家一辈子都忘不了郭哥。

2006年夏,郭明义听说工友张国斌的女儿张赫得了白血病,立刻到医院去探望,还给孩子留下200元钱。

郭明义知道,如果有能配上型的造血干细胞,孩子就可能得救。在矿工会的支持下,郭明义写了一份充满感情的倡议书,走进全矿机关科室和70多个班组,声情并茂地朗读倡议书,又动情地唱起《爱的奉献》。

过了不久,郭明义又得知工友刘孝强儿子刘壮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也同样需要合适的造血干细胞。

于是,他找到鞍山市广播电台交通台,带着张国斌,还有刘孝强的妻子邹玉红到交通台搞直播,向全市征寻造血干细胞。

郭明义的精神和两个孩子的命运,不知牵动了多少人的心,相继有1300多人,签字并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样本。

记者在采访时得知,张国斌的女儿已经有了合适的造血干细胞,小张赫有希望了。

郭明义两次组织工友为刘孝强捐款近3万元,然而,钱很快就用完了,正当刘孝强一筹莫展时,郭明义想出了办法:用自己的医保本开药。郭明义也知道,这是违反规定的,然而,为了孩子,他顾不得了。

按照规定,用医保本开药必须本人来,郭明义无论多忙也天天跑医院,后来,医生被郭明义的精神所感动,也同情小刘壮的命运,破了例。医保本上有3000多元钱,全都用在了刘壮身上。

2007年,小刘壮走了,带着希望、带着对郭伯伯的感激走了。刘孝强说,在最困难的时候,郭明义给了他们全家战胜困难的勇气、希望和精神安慰。

对郭明义的行为,开始好多人不理解,甚至有人送他一个绰号:“郭傻子”。可是,随着人们对郭明义的了解,知道他不仅不傻,而且非常聪明。

他凭着自学和进修学习,获得了大学本科文凭、4个专业证书,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1993年齐大山矿投资4亿元从国外购进电动轮汽车,他担任翻译。

20多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了“郭傻子”并和他站到了一起:鞍山市成立了第一支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第一支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第一支红十字志愿者急救队、“郭明义爱心联队”。齐大山铁矿有职工2000多人,参加郭明义各种爱心组织的超过1000人,几乎占到全部职工总量的50%,参加这些组织活动的还有个体户、与齐矿有业务联系的私企老板

„„

郭明义和他的希望工程

今年50岁的郭明义是鞍钢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的一名工程师。走在通往齐大山铁矿采场的路上,郭明义的工作照挂在路边灯箱上,照片一旁还配有一句评价———“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近距离接触这位爱心大使,记者深切地体会到他的爱心来自心灵深处,他在这种奉献中体味着幸福。

追溯郭明义的奉献善举,要从1994年说起。在电视里看到偏远山区的孩子辍学的新闻,看到希望工程的“大眼睛”公益广告时,他被孩子们企盼念书的眼神牢牢抓住了,内心受到强烈冲击,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告诉自己“一定要为他们做点什么”。几天后,郭明义怀揣200元钱走进鞍山市“希望工程”办公室,开始了他的“资助之旅”。

第一次资助,郭明义将200元钱捐给了岫岩满族自治县的一名男孩。几天后,一封感谢信放在郭明义办公桌上,歪歪扭扭的铅笔字诉说着受助者的家庭困境及感激之情。看着信件,郭明义和妻子被这个家境贫寒却十分渴望读书的孩子深深打动了。他们又给孩子寄去了200元钱。一个月的时间内,郭明义捐助了400元,而那时他的工资还不到600元。

在资助贫困学生的过程中,郭明义不仅捐助资金,还尽一切形式为学生提供其他帮助。休息时间,他参加了市里组织的圆梦行动,为孩子送去300余本图书及学习工具;得知汤岗子小学一名贫困学生需要一辆自行车上学的情况后,立刻把自己价值300多元的凤凰牌自行车擦得锃亮捐给了他;快过年了,郭明义把崭新的衬衣连同200元钱送到千山区的一名贫困学生手中。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从踏上“资助”之路起,郭明义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最多时一年资助过6名学生。13年来,郭明义的爱心撒播在海城、岫岩及鞍山市区等地。他先后资助了40多名贫困的小学生、中学生以及大学生,捐助资金达5万余元。

四、郭明义精神与荣誉

精神内涵

胡锦涛总书记指示,郭明义同志是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这说明了,郭明义的精神实质就是雷锋精神在新时期的写照。

雷锋身上有爱心,也有奉献的精神,因而,社会学家艾君认为,爱心”就是郭明义思想情操的写照;“奉献”就是郭明义行为上折射出的一种精神。

社会学家艾君在文章里分析道,郭明义身上似乎有双无形的翅膀,那就是“爱心”的翅膀,只要心中有梦就会飞翔;郭明义行为中有种“奉献精神”,他以自己的行动为我们这个发展的社会多做点事情,为我们这个追求文明的社会奉献着道德。郭明义正因为有了这种“爱心”和“奉献精神”,郭明义才显得如此的高大,显得如此的受人尊重,引人瞩目。艾君的文章里,首次将“爱心”和“奉献精神”概定为我们这个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提出了爱心”和“奉献精神”也就是我们最基本的民族精神。艾君的文章里表述说,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人类的文明之所以获得不断进步,社会财富之所以获得不断发展,就是在无数人显出“爱心”,默默无闻地“奉献”智慧和力量中收获而来。艾君强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爱心”和“奉献精神”,永远是一种文明社会发展中高尚的精神境界,是鼓舞和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巨大力量。有了这种精神,才能够坚定民族前进的信念,才能够振奋其民族不惜追求的精神,才能够凝聚民族的力量,不断构筑起我们和谐社会的大业。心中有爱,天地才宽。让我们向郭明义学习,以“爱心”和“奉献精神”,呼唤着人类朴实情愫的回归,呼唤着民族道德观念的进步,呼唤着人类的新文明的发展,呼唤着我们民族的振兴和祖国的腾飞。个人荣誉

他先后荣获了齐矿先进生产者标兵、模范共产党员,矿业公司先进生产者、模范共产党员,鞍钢先进生产者、精神文明建设标兵、优秀共产党员、鞍钢劳动模范,鞍山市优秀义工、道德模范、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特等劳动模范、辽宁省道德模范提名奖、希望工程突出贡献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红十字志愿者之星、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2008年7月1日,齐大山铁矿党政工做出了《关于开展向郭明义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2009年7月29日,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党政工做出了《关于开展向郭明义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2010年4月26日,鞍钢集团公司党委、鞍钢集团公司做出了《关于开展向郭明义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在2010年6月9日鞍钢集团公司召开的郭明义事迹报告会上,鞍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晓刚在讲话中称赞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鞍钢优秀的企业文化、钢铁产业工人的可贵品质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定实践者,是雷锋、孟泰精神的传承者,是新时代的道德楷模。

2010年8月4日,中共鞍山市委做出了《关于开展向郭明义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2010年9月21日,中共辽宁省委授予郭明义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决定,授予郭明义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人物语录

“30年来,我经历了很多,但我的信念一直很明确:一个共产党员,要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这是天经地义的,不需要任何理由!”“接触不同的社会群体,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思考。我经常接触孤儿院的孤儿、上不起学的孩子、生活困难的职工,和他们相比,我就感觉自己非常富足,我就非常想去帮助他们。”“雷锋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选择,雷锋的境界就是我的人生追求”。———郭明义

人物评价

“在鞍钢工作的28年里,郭明义先后做过大型矿用汽车司机、团支部书记、矿党委宣传干事、统计员、英语翻译和公路管理员。无论做什么,他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

郭明义单位领导,鞍钢集团党委副书记闻宝满说。

“郭明义真是个好兵。”

——— 这是郭明义当年所在部队的老战友们对他的共同感受。

“他永远想着,能给别人什么。他永远问自己:我还能献出什么!”

——— 一位采访过他的宣传干部说。

“爸爸是我人生的教科书,我会永远珍藏着,一直读下去。”

——— 郭明义的女儿说出她对父亲的感悟与理解。

五、郭名义“雷锋精神”思考

对于郭明义这位很普通的职工为何会引起社会如此高的评价会吸引着世人众多的眼球呢社会学家艾君在《郭明义的“爱心”和“奉献”比什么都重要》一文中作了分析:艾君认为,这来源于他的“爱心”和“奉献精神”。艾君认为,“爱心”就是郭明义思想情操的写照;“奉献”就是郭明义行为上折射出的一种精神。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艾君指出,郭明义的事迹给我们做出了完美的回答,那就是多献出一点“爱心”,多奉献一些“公德”。只有献出“爱心”,为社会做些事情,才能修成崇高的情感,换来人生的愉悦,获得生活的幸福,得到社会的尊重。只有尊敬与爱戴别人,才能换来别人的尊重,这就是“我为人人”,“人人”才能“为我”的道理。在追求文明的世界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社会的财富才能不断增加,人类社会的文明才会得到发展,我们这个世界才会变成文明的天空,和谐美好的人间。

社会学家艾君的文章里进一步分析道,如果说郭明义是“英雄”,但他平凡的人生经历中没有惊心动魄的壮举;如果说郭明义是“小人物”,但他却像一支蜡烛,永远在照耀着别人,燃烧着自己。从他的身上,从他的行为中,让我们无处不感悟到“爱心”和“奉献精神”的存在,让我们无处不感受到一种无私奉献的文明力量的存在,也让我们能够更加懂得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内涵。他认为,郭明义心中有颗“爱心”,他要在平凡的生活里、工作中、家庭里,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对社会的爱、对人民的爱,在人生的历程中尽情地表达和抒发出来;那就是郭明义的言行中有种“奉献精神”,他要在道德与正义、公德与私欲、社会与文明中找到支点,以自己炽热的爱心、在平凡的工作里、在时代的发展中,奉献出自己能够想到以及能够做到的爱心,为社会做点事情,为这个社会的文明与发展留下一条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轨迹。

在谈到“爱”和“奉献”的时代含义时,社会学家艾君认为,爱是人的感情的喷发,爱是人的追寻梦想的翅膀,爱是社会文明与道德的根基;“奉献”是人的行为美德,奉献是一种爱心的体现,奉献是一种为公而忘私、舍己而取义的品格,奉献是一种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付出的文明行为。

他表述说,郭明义身上以及他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对持之以恒地对爱心的坚持和追求,以及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始终如一地对“奉献”的践行和执著。这种坚持和执著,表现在郭明义近20年中,累计为身边工友、特困学生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多元,资助了180多名特困儿童。他无偿献血20年,累计献血6万毫升„„等等事迹上。

六、郭明义事迹启示

社会学家艾君指出,心中装有“爱”,行中有“奉献”,这是人类的新文明的发展的要求:郭明义的“爱心”和“奉献”比什么都重要。他在文章里指出,郭明义的事迹给我们启示,在追求文明、发展、进步的社会,一个人可以暂时没有汽车,但不能失去“爱”的追求;一个人可以暂时没有职业,但不能失去道德、理想的信念;一个人可以没有了躯体,但不能失去人格、文明的灵魂。人在社会就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需要像郭明义那样,多献出一点“爱心”,多奉献一些“公德”,只有这样才会成为一名正直的人,高尚的人,有益于时代的人。

在文章里,艾君还进一步指出,郭明义的事迹还给我们启示,无论在什么岗位,也无论我们都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都需要具备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具有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而应该承担的人生责任。那就是社会责任,道德责任,进步责任。要实现这些责任,就需要“爱心”和“奉献精神”。“爱心”和“奉献精神”也就是我们最基本的民族精神。

申论试题:

一、归纳分析郭明义事迹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

解析:

1、爱岗敬业、以身作则。

2、积极捐款捐物。

3、积极献血,捐献血液肝细胞,甚至准备捐献器官。

4、助人为乐,却淡泊名利。

5、生活节俭,但是仍然慷慨解囊。

6、以身作则,积极宣传助人为乐的风尚。

7、率先垂范,教育身边有恶习的人,改正自己的作风,主动助人为乐。

二、郭明义说:“有同志说我傻„„但我认为,我离不开党的信任,群众的信赖和社会的认可,做到了这些我就是幸福的”,你怎么理解他的幸福观,请阐述。

解析:

1、先谈谈郭明义幸福观的本质:是一种高尚的积极向上的幸福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价值观、人生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这种幸福观反映了郭明义不求名利,一心奉献,助人为乐的新的幸福观,它不同于一般人所认识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提高的幸福观。

2、接着分别阐述他说的那几句话:(1)离不开党的信任,身为一名党员应时刻牢记党的教诲,体现作为一名党员的先进性;(2)离不开群众的信赖,应牢记毛泽东的群众路线和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能脱离群众;(3)离不开社会的认可,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就应当懂得回报社会,不能一味向社会索取。

3、再谈谈郭明义幸福观的重要性(积极意义):(1)从精神层面讲,它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国人的道德水平,(2)从经济层面讲,它有利于更好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3)从政治层面讲,它有利于政府提升公信力和打造服务型政府,(4)从社会

层面讲,它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4、最后谈谈实现郭明义幸福观的做法,那就是要向他学习,爱岗敬业,热爱社会事业,积极捐款捐物,生活节俭,助人为乐,并且还要大力倡导助人为乐的良好风尚。

三、材料

(八)提到“郭明义精神正以裂变的速度传播着”,“这种精神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对此你有什么领悟,受到什么启示,请以“——也谈裂变的力量”为副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解析:

此文为典型的观点型文章,可以从积极意义的角度去谈。文章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段,简要谈谈目前社会上的一些消极落后的思想;

第二段,阐述郭明义的做法和精神实质;

第三段——第六段可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方面谈谈郭明义奉献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最后一段以胡锦涛同志对他的评价作结,并简单谈谈学习郭明义精神的具体做法。

解读2010年11月6日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一、话题分析与启示

今年的申论话题是关于郭明义的先进事迹,其主要内容是其助人为乐和奉献精神的裂变。正如很多考生所言,这个话题不是特别热门,有点出乎意料。但这话题却仍然符合申论话题的几个特点:一是社会问题或社会事件。郭明义的先进事迹本身就是一个社会事件,是发生在我们老百姓身边,而且对我们的生活都能产生一定影响的(注:这里所说的影响并不一定是直接的影响,也包括间接或精神层面的触摸不到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实际存在的)。二是热点事件。关注时事的考生对郭明义这个人物肯定不陌生,前段时间各大主流媒体对郭明义的先进事迹重点报道,中央也指导全国掀起了学习郭明义先进事迹的热潮,中宣部的相关领导也对此发表讲话,可知该事件仍然属于热点话题之一。申论话题的其他特点是:非敏感、非难解、非巨大争议、内地。很明显郭明义的先进事迹符合上述所有特点,因此它本身也是备选项之一。但为什么我们都没有将其列为备考话题中,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9月政法干警考试考的话题就是雷锋精神,所以类似的话题自动被屏蔽,但实际上这次的题目与雷锋精神那套题是完全不一样的。二是根据以往的经验,申论话题通常都是社会问题,例如大学生就业难、醉酒驾车、民工荒等,而郭明义事迹类的材料四川省只考过三次,一次是07年公务员考试关于背着父母上学的三个事例,一次是07年下半年招警考试关于汤敏事迹的介绍,最后一次是便是此次郭明义的事迹。所以说,这类的话题考查的不是特别多。虽然我们的理由都很充分,但这次申论的话题却排除众议,仍然选择郭明义的事件,这给了我们如下的启示:首先,申论的话题以后不存在热与冷的区别。只要符合申论要求的话题都可能出现在申论的考卷中,也许这个话题本身并不是特别热门,甚至呈现远离那些“热得烫手”的话题的趋势。其实,2010年的国考已经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只是我们都忽视了,或者以为这仅仅是一种巧合,但此次四川的考题告诉我们,这不是一种巧合而是一种必然。其次,考过的话题仍然可能出现在考卷中。这其实也是2010年国考给我们的启示,也是被我们自己忽视了。不同的事件有不同的切入点,不同的切入点就有不同的答案和分析思路,因此即使是同一话题也能起到不同的考查作用。再次,申论话题不单纯是社会问题,也包括社会事件,这是考试大纲告诉我们的,也是被我们自己忽视了。而且近几年社会事件进入申论考卷的次数越来越多,只是更多的事件是以其“负面问题”的形象出现,而这个话题是以其“积极影响”的形式出现。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不要再将主要精力放在押题上。这几次考试的话题表明现在公务员命题专家组与考生或培训机构正在进行博弈,考生或培训机构是通过命题来找寻破解方法,并预测考试趋势,同时命题专家组也在研究培训内容和考生复习内容,规避这些看上去“投机取巧”的方法,由此可以大胆预测,以后申论再想押中话题会越来越难。此外,申论作为能力测试来选拔公务员,如果单凭热点就能得高分,那将不能帮助其挑选出真正的“人才”,故,考生应该将精力放在平时的积累以及思维的训练上。

二、材料的分析和启示

这套试卷的材料很简单,全文只介绍了郭明义的先进事迹以及网上的各方评论,此外材料仍然以事件为主,因此阅读难度相对较小,不会出现读不懂材料的情况。但阅读难度如此之小的材料却是本次申论难度大的“罪魁祸首”。由于材料简单,蕴含的信息较少,可利用的信息少,而需要考生分析的内容多,由此,对考生平时的积累要求高,从而增加了试题难度。可以说,本次考试的材料仅仅是一个点,主要考查的是考生通过这个点引申内容的多少以及其高度和深度,这样就将那些凭借着抄材料得分的考生拒之门外。此其一。其二是材料的结构出现质的变化。以前,申论的材料基本上属于并列式的材料,即所有的材料基本处于同一层面,因此在概括材料的问题或内容时,答案只需要条理清晰即可,不需要有层次。然而,本次材料表面看上去也是并列的,实际上却蕴含着四个层次。关于郭明义的“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的阐述,材料分为四个层次:材料2-4,主要是谈郭明义具体的助人为乐的精神;材料5-6谈的是他的家庭情况以及他的助人为乐对家庭的影响;材料7是郭明义号召大家献血的经历;材料8-9是关于郭明义精神的社会感召力。因此根据这样的材料关系,我们可以发现第一题的答案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郭明义助人为乐的具体行为:捐款、捐物、捐血、救灾等;

(2)郭明义助人为乐的家庭作用:家人的理解、带动家人等;

(3)郭明义助人为乐带动身边人:具体在齐大山矿区的宣传行为;

(4)郭明义助人为乐精神对社会:影响自己、影响别人、观念传达等。

因此,而很多考生可能会忽视其家庭的作用以及社会感召力,会导致要点的遗漏,其主要原因就是对材料的关系没有把握准,没有理清材料之间的递进层次。故,考生在阅读材料时,尤其是简单的材料,不仅需关注材料的内容,还要注意分析材料的结构,通过结构找答案。

三、题目的分析与启示

此次四川省考题目首次引入了综合分析题,这既是考试发展的需要,也是对考生分析能力测查目的的体现。第二题的综合分析题,大部分考生都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实际上,综合分析题很简单,基本上只需要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办来回答即可。针对这道题,考生只需要回答:郭明义的幸福观是什么,什么需要以这种观念作为幸福观,以及如何学习和弘扬这种幸福观。另外,这次考试的问法都比较隐晦,不再像以前那么直白。例如第一题,这次的问法是“请依据材料简要分析归纳,郭明义的先进事迹从哪些方面体现出“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如果是以前,一般会这样提问“请根据给定资料概括郭明义助人为乐的先进事迹”。换成后者,可能考生会更清楚应该回答什么,但前者就比较隐晦,需要考生分析,且答案要点就需要植入分析的部分。最后,这次考试的题目设计存在诸多陷阱。这也是目前申论考试的主要特点之一。例如第二题,很多考生没有回答措施部分的主要原因在于题目要求的是“你怎么理解郭明义的幸福观?请加以阐述”。题目并没有要求措施,因此考生就会忽视措施,而将主要的笔墨放在郭明义的幸福观是什么。再如最后一道题,副标题是“也谈裂变的力量”,很多考生就会忘记公务员的本职工作,忽视公务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而大谈特谈裂变有何意义,缺少如何做到裂变以及如何“被裂变”。由此,其实第三题可以有很多种选择:首先,论点至少有三个选择,一是助人为乐的精神,二是以助人为乐为主,可以添加部分爱岗敬业的内容;三是将助人为乐的精神拔高到一个点,以这个点为中心论点。其次,叙述的角度至少有三个选择,一是从公务员本身来讲,也就是政府的角度;二是对整个社会大众的角度;三是从社会大众所包含的一类主体来讲,例如青少年群体。如果选择从社会大众中所包含的一类主体来讲,在结尾的时候最好将内容上升到社会大众。最后,这篇文章一定要谈郭明义精神的影响,即“裂变”的作用,同时主体内容一定要是措施,即如何学习郭明义的精神,以及如果弘扬郭明义的精神,使其发挥“裂变”的作用。

四、整体启示以及复习方向

分析考题的最终目的仍然在于为以后的复习寻找方向,同时规避不利的因素,避免在同一处跌倒两次。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一)申论的话题不怕重复,只要有内容;不怕冷门,只要有价值;不怕是先进事迹,只要有意义。结论:复习焦点不是押题,而是知识的充实和思维的连贯。考生和培训机构永远斗不过命题组,只要命题组乐于、敢于也善于参与博弈。

(二)申论材料不是越简单越好,简单的材料,价值低;不是所有的材料都是一个平面的,材料的层次感需要我们懂结构。结论:复习焦点是往脑海里填充内容,料越多,内涵越深刻。撰写文章时,可以利用的除了材料的内容,还有材料的结构。

(三)申论题目不再一目了然,而是障碍重重,迷雾层层;不再客观概括,而是主观分析。结论:分析题目是关键,在分析题目的过程中要学会利用要求,从要求来判断出答案的一些思路,例如第一题可以从要求中的“逻辑严谨”来判断出答案包含的内容会比较有逻辑性,即层次感;第二题可以从要求中的“阐述具体”来判断出此题需要提对策,且措施一定要具体。

(1)郭明义助人为乐的具体行为:捐款、捐物、捐血、救灾等;

(2)郭明义助人为乐的家庭作用:家人的理解、带动家人等;

(3)郭明义助人为乐带动身边人:具体在齐大山矿区的宣传行为;

(4)郭明义助人为乐精神对社会:影响自己、影响别人、观念传达等。

因此,而很多考生可能会忽视其家庭的作用以及社会感召力,会导致要点的遗漏,其主要原因就是对材料的关系没有把握准,没有理清材料之间的递进层次。故,考生在阅读材料时,尤其是简单的材料,不仅需关注材料的内容,还要注意分析材料的结构,通过结构找答案。

三、题目的分析与启示

此次四川省考题目首次引入了综合分析题,这既是考试发展的需要,也是对考生分析能力测查目的的体现。第二题的综合分析题,大部分考生都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实际上,综合分析题很简单,基本上只需要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办来回答即可。针对这道题,考生只需要回答:郭明义的幸福观是什么,什么需要以这种观念作为幸福观,以及如何学习和弘扬这种幸福观。另外,这次考试的问法都比较隐晦,不再像以前那么直白。例如第一题,这次的问法是“请依据材料简要分析归纳,郭明义的先进事迹从哪些方面体现出“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如果是以前,一般会这样提问“请根据给定资料概括郭明义助人为乐的先进事迹”。换成后者,可能考生会更清楚应该回答什么,但前者就比较隐晦,需要考生分析,且答案要点就需要植入分析的部分。最后,这次考试的题目设计存在诸多陷阱。这也是目前申论考试的主要特点之一。例如第二题,很多考生没有回答措施部分的主要原因在于题目要求的是“你怎么理解郭明义的幸福观?请加以阐述”。题目并没有要求措施,因此考生就会忽视措施,而将主要的笔墨放在郭明义的幸福观是什么。再如最后一道题,副标题是“也谈裂变的力量”,很多考生就会忘记公务员的本职工作,忽视公务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而大谈特谈裂变有何意义,缺少如何做到裂变以及如何“被裂变”。由此,其实第三题可以有很多种选择:首先,论点至少有三个选择,一是助人为乐的精神,二是以助人为乐为主,可以添加部分爱岗敬业的内容;三是将助人为乐的精神拔高到一个点,以这个点为中心论点。其次,叙述的角度至少有三个选择,一是从公务员本身来讲,也就是政府的角度;二是对整个社会大众的角度;三是从社会大众所包含的一类主体来讲,例如青少年群体。如果选择从社会大众中所包含的一类主体来讲,在结尾的时候最好将内容上升到社会大众。最后,这篇文章一定要谈郭明义精神的影响,即“裂变”的作用,同时主体内容一定要是措施,即如何学习郭明义的精神,以及如果弘扬郭明义的精神,使其发挥“裂变”的作用。

四、整体启示以及复习方向

分析考题的最终目的仍然在于为以后的复习寻找方向,同时规避不利的因素,避免在同一处跌倒两次。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一)申论的话题不怕重复,只要有内容;不怕冷门,只要有价值;不怕是先进事迹,只要有意义。结论:复习焦点不是押题,而是知识的充实和思维的连贯。考生和培训机构永远斗不过命题组,只要命题组乐于、敢于也善于参与博弈。

(二)申论材料不是越简单越好,简单的材料,价值低;不是所有的材料都是一个平面的,材料的层次感需要我们懂结构。结论:复习焦点是往脑海里填充内容,料越多,内涵越深刻。撰写文章时,可以利用的除了材料的内容,还有材料的结构。

6.2010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解析 篇六

《申论》甲级试卷

满分100分 时限120分钟

二、给定资料

1.2009年4月23日,温家宝总理在“世界读书日”参观国家图书馆时发表讲话,突出强调读书学习对个人和民族的重要性,指出“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5月13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讲话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现代领导活动与读书学习的密切关系,深刻认识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要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积极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

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意见》指出:全党的学习状况和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素养同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更加自觉和勤奋地学习,切实提高思想理论水平,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切实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使我们党在理论上实践上永葆先进性。

2.当前干部学习的现状呈现出不平衡性,有人真学真用,能够做到通过理论水平的提高解决实际问题,有人不学不用,假学滥用,对理论学习浅尝辄止,甚至将干部学习培训当成了拉关系、搞交易的机会。在社会节奏普遍加快的今日,如何有效利用时间学习,提高干部学习的内在动力已经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干部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动力情况、制约因素及政策建议和解决措施,从而更加有效地构建学习型政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人民论坛》杂志社特组织领导干部学习动力调查,本次调查对象均为担任了一定领导职务的党政干部,共发放调查问卷138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350份,调查结果如下:

/ 10

图1:你认为干部学习动力为何?

图2:你认为干部理论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10

图3 在本单位的干部选拔任用、职务/职称晋升中,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最大?

3.“百名党政干部阅读习惯”调查。调查活动在黑龙江、江苏、重庆、广东、陕西5省市进行,选取了100名党政干部作为样本,其中大多数为厅局级干部和县处级干部,含少量科级干部,调查结果如下:

图4:干部在什么情况下阅读?

/ 10

图5:干部们经常阅读哪些方面的书?

与干部对理论学习的看法和态度相比,参加经验交流会或实地调查领导干部更感兴趣。调查结果显示,75.8%的受调查者表示最近一年中参加经验交流会或调研活动的次数达到10次以上,65%的受调查者认为很受启发,对工作有促进作用。但也有相当部分干部认为,效果不明显,“流于走形式或走马观花,获得不了多少有价值的信息”或者“单位安排,例行公事,谈不上什么收获”。

4.某省的一位省委告诉《瞭望》周刊前副总编辑陈四益:“你知道我每天案头的文件有多少吗?光看完的就有十几万字。”陈四益认为中国的文牍主意太厉害,文件大堆地送来,而且是经过精心加工的,官员一天读这些都根本没有时间。另外,市面上的书五花八门,很多书名字好听,看介绍像是非读不可,但读过之后就知道这是没必要花时间去读的书。陈四益说:“现在关键是没有一个好的推荐书的机制。”

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李小山认为关键是要进行时间管理,“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也不能管理”。那么如何做到积极有效的时间管理呢?首先应当注重解决优先权问题,合理设置目标并定期对目标进行重新评估;与此同时,要善于发现时间管理上的弱点,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学会委任,把一些工作交给别人去做,为自己腾出更多的学习和工作时间;此外,还要了解自己的黄金时间,把某些重要的工作放在黄金时间去做。现代人才学中有一个理论叫“蓄电池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

5.张辉是江西省某县一名普通公务员,多年的机关工作使他对干部学习状况深有体会,他告诉《人民论坛》记者,机关学习状况有喜有忧——喜的一面在于干部学习受到了较高重视,忧的一面则是有效的学习较少,甚至学习本身让人反感,“比如,报纸上的文章就成了学习的重要方式。学习会上,人们也要各思其事了。”

/ 10

山东省直机关的陈姓公务员说:“我买了满满两橱书,但没有时间看,有时间看的书也是为工作需要。纯粹为心灵需要读书,对我来说是件奢侈的事。”

党政干部忙,这在情理之中。党政干部应酬多,有时也身不由己。然而仔细想想,除了繁杂的日常公务外,还有多少是忙在了“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还有多少是忙在了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中?还有多少是可以免掉的“请吃”“吃请”……

6.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在调研中发现干部现代经济管理知识的匮乏,向重庆官员推荐学习《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贸易》等五本经济简明读本,期望干部的执政视野能够更加开阔,执行能力能够有所增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则把图书《世界是平的》从中共中央党校带到重庆,然后再带到现在主政的广东,并积极倡导领导干部应带头读书。少一些浮躁喧嚣,多一些笔墨书香,要让城市充满思想的活力,充满知识的动力,充满文化的魅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强烈建议干部要“少一点烟酒味,多一些书卷气”,并倡导和推广国家读书节。

“孟连事件”后,云南省540多名党政“一把手”,分批聚集在滇池岸边的省委党校,反思孟连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研讨班的组织者向官员们提供的学习资料是:一本《苏共亡党十年祭》、一册《党的领导人论群众路线》和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司马迁的《陈涉世家》、贾谊的《过秦论》,此举旨在以历史悲剧阐释“失人心者失天下”的规律。巧合的是,朱永新推荐的《大国悲剧》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一部由原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写的反映苏联解体前因后果的巨著。

7.自2007年开始,中央党校给每位上课老师增加了一个新的任务——荐书。蔡霞推荐《政党论》和《政党原理》,蔡霞在做党建工作时接触了大量的官员,她认为从读书看官员有三类,“确实有很多比较认真读书的官员,他们不是一般地吸收知识,而是带着思考去读书。还有一些官员至少比较认真地学习,但问题是有多少时问来读。当然,还有的官员认为自己并不能改变多少现状,所以对读书不感兴趣。”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描绘官员读书的另一幅场景:“官员与权力是不可分的,与权力斗争有关的书是我接触到的官员最感兴趣的。”周孝正上课时经常和官员交流,他说除了官场小说,官员们感兴趣的还有揭示官场潜规则类的书籍:“官场需要了解潜规则和明规则,他们不喜欢极左或极右的书,他们需要圆滑。”原在江西担任文联官员的徐源透露,很多官员都喜欢看《资治通鉴》《厚黑学》这类书,他就曾买过几本《资治通鉴》送给一些要好的地方官员:

此外,一些老领导干部关于建国后及“文革”历史的回忆录也在官员身边流传。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马广海教授认为,在功利主义驱使下,人们的阅读也急功近利,急于求成,阅读的目的性太强。

文学评论家雷达说:“我的读书姿态常常是:一卷在握,正襟危坐,每个细胞都很紧张,为的是在最短的时间抓出一些要领,形成一个评论的框架。所谓艺术的直觉,沉醉自失,含

/ 10

英咀华,都谈不上了。我读得专注,读得累,可就是没有发自深心的感动。恐怕这种阅读就是„实用阅读‟或„功利阅读‟。”

8.早在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形式主义害死人,形式主义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特征,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姚桓教授告诉《人民论坛》记者,目前干部学习中的形式主义有新的表现:

娱乐化——培训不讲成本、效益,而一味追求高消费,吃住标准越来越高,甚至以学习为名互相宴请、游山玩水,学习期问每天唱歌跳舞,很多班在风景名胜地举办。

贵族化——有的领导干部根本没心思学习,不受培训单位有关制度约束,不读书、不看报,必要的总结、体会让秘书代劳。

庸俗化——到外边脱产学习成为交朋友、搞关系的好机会,结交官场上有用的人,动用本单位资源送礼。

程式化——考核不重视学习内容、效果而只看形式,数不清的表格、统计数字、知识竞赛等很浪费时间,很多单位的知识竞赛是按照“标准答案”由一个人代填的,每次必须填,因为要颁奖。

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景田在全国党校系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作了一个不足10分钟的闭幕讲话。在这个讲话中,他倡议改进文风,从各级党校做起,提倡讲短话,讲明白话,讲管用的话。

李景田指出,一个时期以来,我们有些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的报告、讲话、学术会议上的发言、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太长,动辄几万字,一讲几小时,不少讲话、文章故弄玄虚、晦涩难懂.有的讲话和文章倒是好懂,但大都是现成套话、空话,没有多少实用内容。一些人为什么爱讲长话、套话、空话?李景田一针见血地指出:有的是学问不够,他自己还没吃透,让他用几句浅显的话,把道理说明白,他做不到。学问没做到那份上,又要讲话,又要写文章,只会用套话、空话充数,或者用人家看不懂的东西吓人。

专家呼吁,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应尽量减少“文山会海”和不必要的应酬,让阅读成为党政干部的良好习惯。

9.中国出版社科学研究所2006年完成的第四次国民阅读调查显示,6年来,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已从1999年的60.4%下降到2005年的48.7%,有1/4的读书人阅读时间在减少,其中城市居民阅读率的下降更甚于农村居民。据统计,在我国识字者图书阅读总体中,每人每年平均阅读图书仅为4.5本,而全世界平均每人每年阅读最多的民族是犹太民族,为64本,平均每人每年阅读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为55本。美国现正开展平均每人每年读书50本的计划。

近日,云南某高校对校内图书馆2009年外借热门图书进行统计并公布结果,在前100名外借热门图书排行榜上,竟无一名著上榜。与其相似,某社会调查中心前不久开展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60.2%的人通常购买专业学习用书,47.7%的人通常购买科普、生活类书

/ 10

籍,购买文学名著的人只占33.8%,调查结果显示年轻人“功利化阅读”最明显。不少人对此表示忧心,担心由此可能带来中国文化断层。

10.近年来,各地加强干部学习动力的创新举措:上海干部在线学习城,为全市干部教育培训搭建了一个虚拟平台,平台主要由教育超市、学习银行、教管中心、在线考场、互动天地等组成,在网上实现教、学、管、考等各种功能。目前有5万多名干部参加在线学习,已开各类课程近600门。

黄山市干部教育在线学习城,全市各级干部在完成组织规定各项脱产学习任务的同时,都要参加在线学习城学习,完成规定的在线学习任务。干部在线学习情况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内容记入个人培训档案,学习城实行学时学分制管理。

11.2010年3月15日《国际先驱早报》:官员们在阅读《货币战争》《美国怎么了》这些宏大题材书籍的同时,也开始将目光放低,关注如《蚁族》等民生话题类书籍。又是一年“两会”时,“读书”也再度成为一些代表委员倡导的热门话题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在提案中提出,设立全国读书节,全国人大代表、盐城鲁迅艺术学校副校长蒋婉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拿出相同提案。去年年初,温家宝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时,有网民问,“能不能设立全国读书节,提倡全民读书”,温总理表示:“我赞成他的意见。”

附加材料: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总结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经验,进一步明确学习教育的时间、内容、目标、责任以及保证集体学习每个季度不少于一次,提高学习质量,建立健全制度。县处级以上党领导参加脱产培训每年一般不少于110学时,健全调查研究制度.省部级领导干部到基层学习制度,把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形成注重学习的用人导向。

三、申论要求

1.根据给定资料,概括领导干部读书学习的基本情况。

要求:内容全面、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语言准确,不超过300字。(20分)2.给定资料多次提到了“功利阅读”,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要求:分析合理,观点明确,200字左右。(20分)

3.为了贯彻落实《关于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意见》,某机关党委决定对所属基层党组织学习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请你草拟一份检查提纲。

/ 10

要求:观点明确,有可操作性,不比写成文章。500字左右。(25分)

4.假如你是一名刚刚进入党政机关的公务员,面对生疏的工作环境,繁重的工作任务,以及急需更新的知识结构,结合材料,联系实际,以《读书 为人 做官》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正确、鲜明、思路开阔,见解深刻,结构清晰、严谨,语言流畅,有表现力。(35分)

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甲级)解析

2010年3月27日上午10点至12点的申论(甲级)考试以“加强阅读学习,构建学习型党组织”为主题,全面测查了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具体而言,本次申论考试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申论题目解析

第一题是:“根据给定资料,概括领导干部读书学习的基本情况。要求:内容全面、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语言准确,不超过300字。(20分)”

从题目可以看出这是一道常规的概括题,考生通过三遍四步法或其他归纳概括方法,可找出相关采分点。在这里考生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概括的主体是“领导干部”。

第二题是:“给定资料多次提到了„功利阅读‟,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要求:分析合理,观点明确,200字左右。(20分)”。

这是一道分析题。在回答该题的时候考生首先应指明什么是功利阅读,即功利阅读的特点是什么。其次应用辩证的思维,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功利阅读”的影响,尤其在分析功利阅读的负面影响时要指出,功利阅读可能造成文化断层。第三,考生要给出如何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第三题是“为了贯彻落实《关于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意见》,某机关党委决定对所属基层党组织学习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请你草拟一份检查提纲。要求:观点明确,有可操作性,不比写成文章。500字左右。(25分)

2010年国考申论考试(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的第三题的要求是:A市市政府准备大力宣传推进对近海水域的污染整治工作,请你结合给定资料,以市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草拟一份宣传提纲。”从而考察了考生对相关公文的掌握情况。同样在刚刚结束的浙江省、北京市申论考试中,也相继要求考生能够掌握特定的公文特征。由此,可以看出公文写作讲成为以后申论考试的一个重点。同样也表明,各位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刚刚结束的国考真题进行深度解析和揣摩。

第四题是“假如你是一名刚刚进入党政机关的公务员,面对生疏的工作环境,繁重的工作任务,以及急需更新的知识结构,结合材料,联系实际,以《读书 为人 做官》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正确、鲜明、思路开阔,见解深刻,结构清晰、严谨,语言流畅,有表现力。(35分)”

解析:该题已为考生确定主题,考生既可写成政论文,即分段论证清楚读书、为人、做官的关系;也可写成策论文,即如何在今后的公务员工作中通过读书,实现为人和做官之道。

/ 10

在答该题的时候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题目已经为考生假设好了身份——刚刚进入党政机关的公务员,因此应联系特定身份及工作环境进行分析论证。其次,考生除了观点明确,思维开阔外,还应注意语言的表现力。

1.答案提示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读书学习受到了党政干部的高度重视,但当前干部学习现状呈现出不平衡性。一方面,部分领导干部真学真用,能够做到通过理论水平的提高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部分领导干部还存在内在学习动力不足、对读书学习重视不够的问题,或过于强调利益需求,轻视理论素养与心灵需要,功利阅读严重;学习时间不足且有效利用率较低,学习方式单一呆板,学习效果不明显,在学习中庸俗化、贵族化、娱乐化、程式化等形式主义凸显,对领导干部读书学习的考核措施不到位、机制不健全。当前,如何利用有效时间学习,提高干部学习的内在动力已经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2.答案提示

“功利阅读”表现为在功利主义驱使下,人们阅读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现实利益需要,追求短时间内把握要领,急功近利,忽视对思想认识水平的改进和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这种阅读方式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现实的需要,但另一方面缩小了知识广度,忽视了精神需求,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甚至造成我国文化的断层。我们必须养成正确的阅读方式,既满足现实需要又关注心灵需要,扩大阅读面,多阅读文学名著等,全面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文化素养。

3.答案提示

关于基层党组织学习情况的检查提纲

一、检查对象

所有基层党组织及干部。

二、检查内容

对《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具体检查内容包括:

第一,干部学习组织情况。检查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干部学习的组织情况,是否达到每个季度至少一次;县处级以上党组织每年对干部的脱产培训时间是否达到至少11O学时;是否定期组织干部进行经验交流活动。

第二,配套制度建设情况。检查基层党组织是否建立了干部学习制度;干部学习状况调查研究制度是否健全;选人用人是否以干部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为依据;是否建立了促进干部学习的长效机制。

第三,干部学习落实情况。通过询问检查党员干部的学习时间占业余时间的比例;应酬、会议举行频率和时长占用工作时间的比例;学习内容是否涉及文学、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

/ 10

学习目标是否以全面发展为基础;学习责任是否明确,以及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和功利化学习现象。

第四,干部学习质量情况。通过考核检查干部学习工作水平是否有所提高,思想认识是否深刻;组织干部发言,检查其政治视野是否更加开阔,是否能通过理论水平的提高解决实际问题。

4.答案提示

读书·为人·做官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读书,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温家宝总理更是深刻地指出:“读书关系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作为一名公务员,更要以身作则,把善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态度,把廉为人作为一种信仰,把做好官作为一生的追求。

读书使人明智、知耻、通理,晓为人之礼仪,察执政之得失。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大量的社会矛盾逐渐凸显,机关的工作事务日益复杂,对公务员的知识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读书学习,成为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的迫切需要。读书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务员的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决定着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作为刚入职的公务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以对党、对人民、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更加自觉地读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以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

作为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牢固树立公仆观念,先为人,后做官。公务员行使着国家赋予的权力,其行为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但公务员并不是凌驾于人民之上的,它只是众多岗位的一种,是人民的公仆,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良好的品行是做好公务员的基础,那些无视人民利益、假公济私、中饱私囊的公务员只能成为社会的蛀虫。

此外,作为一名公务员,还要时刻以“做好官”来严格要求自己。心中时刻记着自己是人民利益的守护者,时刻为人民利益着想,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最困难、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忧,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得到社会的认可。

读书学习,是社会持久前进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各级党政干部的共同努力,与时俱进,共克时艰,完成祖国繁荣富强的大业!

7.2010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解析 篇七

背景链接

2015年6月30日,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我国居民慢性病状况令人忧虑,18岁及以上成人中约每 4人中就有一个患高血压,每10人中有一人患糖尿病,超重肥胖问题凸显,高血压、癌症发病率10年来呈上升趋势,慢性病正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杀手。同时,《2015中国企业员工健康状况及医疗福利报告》显示,近60%的被调查人员患有各类慢性疾病,而工作压力是员工健康风险的首要因素。深度解析 [综合分析]

慢性病危害性绝不亚于急性病。慢性病起病隐匿,病程长,病情迁延不愈,有的长达十数年甚至几十年,防治不及同样会造严重后果。比如心脑血管疾病一旦发病,轻则致残,重则危及生命。因此,慢性病绝不能以为不危及性命而被轻视。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慢性病正呈现年轻化趋势。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长期疲劳都是慢性病的诱因。同时,生活水平提高后不加节制的饮食,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等,也都不知不觉给民众健康带来威胁。

慢性病虽是“时代病”,很大程度上更是“生活方式病”,与个人日常饮食起居等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吸烟、过量饮酒、活动不足以及高盐、高脂等不健康饮食,都是健康的威胁因素。要遏制慢性病,保持身体健康,需要我们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起。[存在问题]

健康资源是中国经济起飞的主要动力。没有健康的进步,“人口红利”缺乏基础。中共中央“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预防为主”。这为健康管理的发展提供了政策铺垫和支持。从现实情况看,我国正处于健康管理发展初期,缺乏适合国人的健康管理技术模式和服务体系,导致当前健康管理市场的乱象,国家无法就健康管理制订配套政策,健康管理产业步履艰难。一是对健康管理对象的认识存在误区。健康管理服务对象不仅仅是亚健康、慢性病及需要进行疾病康复的人群,而是全民,是对从出生到死亡的全生命过程的管理。

二是对健康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区。由于没有主流舆论的正确引导,把体检等同于健康管理,对造成疾病的各种风险因素干预和健康指导关注不够。

三是人们日常体育锻炼与健身保健缺乏健康管理专家的专业指导,技术资源匮乏。当前大多健康管理组织缺乏应有的专业技术人员,而大型国有医疗机构拥有大量优质资源,在长期的干部保健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它们的技术资源全部都用于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无人问津健康管理技术。

四是健康管理体制不健全。在健康管理产业成熟之前,国家、健康管理公司、医院、消费者、保险公司等相关方利益关系不明确,各方缺乏动力。

健康管理不仅仅是一个产业,更是一项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国家战略。从当前国内的实践看,健康管理产业鱼龙混杂,有明显的短期趋利性,不利于中国人健康状况的持续改善。[对策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国民全面健康应要从观念上由“治疗为主”切实转向“预防为主”,并在体制与政策上为健康管理工程的推进提供基础支持和培育。

一是要重视健康文化传播。加强全民健康管理教育,普及健康知识,修正健康理念,这是健康管理能够顺利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

二是改革医疗卫生体制。包括建立相应的机构和制度、改革医疗保健体制的补偿模式、实现健康管理与保险对接等。

三是实施“全民健康工程”。尽快出台和完善相关法律,如出台《健康管理实施指导意见》,将以健康管理纳入法律体系,明确政府、医疗机构、保险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在健康管理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利,为推进健康管理产业、实现全民健康工程提供抓手、支持和动力。同时,也应尽快制定完成中长期全面健康发展战略,从而为健康管理产业化提供依据。四是成立专门的行业组织。如中国健康管理协会或者中国健康管理研究会,制定和推行健康管理技术规范化标准,严格行业准入,规范健康管理产业的发展。

五是建议国家将健康管理产业纳入扶持产业范围。按照战略新兴产业予以支持,并在财税、金融、土地、环保、食品、卫生、质检等方面出台配套政策。

8.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诚信社会 篇八

一、时政背景

一个名叫郭美美的20岁女孩微博炫富,将中国最重要公益机构之一的中国红十字会推向舆论漩涡的中心,使其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近年来,“毒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学历“造假门”各个领域诚信危机现象愈演愈烈,已演化为当前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由此引出的社会诚信缺失问题,引发了高层强烈关注。在“染色馒头”事件发生两天后,温家宝总理即对此发表看法,称这些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有效、可靠的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制度之一。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二、当今社会诚信建设存在的差距及其原因

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信用缺失依然比较普遍。“以诚实守信为荣”的风气还没有蔚然成风;合同违约、偷税漏税、债务拖欠、商业欺诈、假冒伪劣等失信行为时有发生;“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激励约束机制还没有充分建立,失信的社会成本依然很低。由于信用体系建设滞后,这些消极现象,增加了市场经济的交易成本,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企业甚至国家的形象,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目前,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滞后,严重制约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程。一是征信体系建设法律制度不成体系,层次不高,以规章为主,各地区信用规章的内容差异较大,全国缺乏统一性。二是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等一些与信用建设密切相关的重要法律缺失。三是中国人民银行履行“管理征信业”的职能缺乏法律支撑。

3.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缺乏统筹规划。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整体规划尚未出台。由于缺乏统筹规划,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原则、目标、任务和要求尚未明确;各部门、各地方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缺乏有力的指导;行业信用建设和地方信用体系建设的关系、政府和市场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和分工、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总体投入不足与地方重复建设、信息封锁与信息滥用等问题同时并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缺乏标准规范。

4.行业内与行业间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形成。一些行业缺乏集中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分散,没有形成行业内的信息共享机制,对行业内的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也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绝,严重影响了行业信用建设。跨行业的信用共享和信息交换更是缺乏,行业间难以形成齐抓共管的信用体系建设机制,在某一行业有违法违规记录的企业和个人在另一行业享受优惠待遇甚至被“评优”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也有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以本部门、本地区掌握的信息为基础,自建地方的信息系统,形成地区间的信息孤岛,不利于数据集中统一和信息共享,也造成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关于诚信建设的几个认识问题

1.有一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只讲赚钱,不问手段,“赚钱是好汉,没钱玩不转”,讲不讲诚信无关紧要。你怎么看?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认为这是对市场经济的一种误解。诚然,有市场就会发生欺诈现象,这是古今中外任何市场都无法避免的。但从本质上看,欺诈现象并不是市场本身的必然属性。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人们在市场上进行的交易也是信用的交易,信用是维系交换行为的无形纽带,失去这根纽带,交换就无法正常健康地进行。我们要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这里的“有序”,核心内容就是讲诚信。诚信是市场秩序的支柱,是市场繁荣的基石;失信必然损害市场,丧失市场。无论哪一种市场经济,实际上都离不开诚信,都应大力倡导诚信。市场经济当然要讲利益,但这不能成为不讲诚信的理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里所讲的“道”,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诚信。

2.有人认为,诚信是一种理想化的美德,现实生活中做不到,讲诚信者往往吃亏。怎么看这种说法?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认为这种认识带有很大的片面性。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不诚信者占便宜、老实人吃亏的现象,但这毕竟不是我们社会生活的普遍现象。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诚实劳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千百万群众扎实苦干,合法经营,照章纳税,奔向小康。这是基本方面,是社会主流。“言而无信,行之不远。”大量事实证明,制假售假、坑蒙拐骗,可逞一时之快,得一时之利,但必以东窗事发、身败名裂而告终。假的终究是假的,谎言就是谎言,没有拆不穿的假象,没有识不破的骗局。从古至今,没有一项事业能够建立在无诚不信的沙滩之上。诚实劳动尽管艰辛,却坦坦荡荡,踏踏实实。只有诚实劳动才能最终通向成功。而“吃亏论”本身,在某种意义上是在为老实人鸣不平,也是对诚信的呼唤。还有一些人,即使因诚信而一时吃了亏,仍不改初衷,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这是对推进全社会诚信建设的宝贵贡献,正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赞赏和人们的尊敬。随着社会的发展,制度的完善,依靠诚信而获得成功的现象会越来越普遍,不讲诚信而付出的代价会越来越沉重,这是总的趋势,不可阻挡。

3.有人说,我是想讲诚信的,但别人不讲,我也只好不讲了。怎么看?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认为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诚信是全体公民都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诚信可以是对社会、对他人的期望,但首先应该是对自己的要求。自己的诚信不能以他人的诚信为前提。对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来说,正确的做法应当是身体力行,影响周围,而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有一位北京市民说:“树立诚信意识要从每个人做起,只有自己做到了诚信,才能要求别人也这样做。社会由个体组成,每个人都以诚信要求自己,社会就会成为一个诚信社会。”这句话很朴实,但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自己的诚信与赢得他人的诚信成正比,自己越诚信,就越会赢得他人的诚信回报。人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诚信无欺的环境中,诚信环境的形成取决于每个人对诚信所持的态度。诚信建设是每个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这就需要大家积极参与,添砖加瓦,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水平,人人有责,人人有利,个个出力,个个受惠。如果你骗我一下,我骗你一下,骗来骗去,只能落个“两败俱伤”。如果等全社会所有的人都讲诚信之后自己再讲诚信,那是等不到的,那等于为自己的不讲诚信寻找借口,无异于推卸自己作为社会的主人在诚信建设中应当承担的责任。

四、如何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认为社会诚信的重建必须依靠全社会共同努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胡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加强诚信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我们应通过长期不懈地努力,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求、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社会诚信观。

上一篇:浙江省暑期春泥计划下一篇:江苏高考英语作文题目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