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学的危机看教育学教师的使命论文(15篇)
1.从教育学的危机看教育学教师的使命论文 篇一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摘要
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作为汉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海外实习是其专业精神、教学技能、专业综合能力发展的起始阶段,也是他们专业认同和专业适应的关键时期。从国内学习和培训到海外实习,专业硕士必须适应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改变。而要帮助专业硕士在海外实习期间实现专业发展目标,应该进行专业化的实习设计、提供多方面的外部支持、建立跨区域的网络平台。
专业硕士
引言
一、教师的入职阶段
二、职业倦怠
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海外实习的问题
四、海外实习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海外实习专业发展 《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第二辑
2.从校园语言暴力看教师教育的缺失 篇二
语言暴力不仅折射出我国学校教育中方方面面的匮乏与缺失,同时也折射出我国教师教育存在某些匮乏和缺失。从校园语言暴力现象反思我国的教师教育,其主要存在以下缺失:
师德教育实效性的缺失
反观已有的师德教育,明显地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认为教师天生就应是道德的化身,应过着刻板化的生活,应成为道德的苦行僧。于是师德由教育工作的需要而演变为对教师的限制与压迫,教师对师德教育的态度也由兴奋而变得麻木。这种倾向导致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最直接的结果是教师对师德失去兴趣,疏远教育主体,逃避教育活动等。二是师德教育的表面化和师德教育关系双方心灵对话的实质性缺位倾向。师德教育主体把“理论”简化为道德规范而舍弃了伦理学思想,将师德降为技术操作层面的条文,把人训练成规范的受动者,缺乏精神依托和正义指引,造成无所适从的德性失向,使得受教育者的师德情感、师德体验、德性自觉严重缺失。这种倾向导致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出现语言暴力。
师德教育实效性的缺失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各个层级的师德教育大多满足于教师对外在职业规范与要求的认知,却很少追问教师内在的德性何以形成,因而导致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未完全内化为有教师的自我要求和自觉行动。强化师德教育要从提高师德认识开始,进而陶冶师德情操,锻炼师德意志,坚定师德信念,养成良好的师德习惯。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
语言的心理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心理因素对语言的制约。普遍存在的教师心理问题是造成“语言暴力”的重要内因。近年来,教育体制当中引进的激烈竞争,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等,使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同时由于“身为人师”,教师不得不满足于人们对于这个神圣职业的要求,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情绪波动,从而造成心理状况的失调。教师职业又是一种持续紧张的脑力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易形成孤独、乖僻和感情压抑。当教师无法应对外界超出自身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就会导致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在没有调节渠道和不顺利的情况下,就给学生造成师源性伤害。
教师心理问题的出现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是分不开的。我国传统的师范教育偏重课程的教学,而较少涉及心理呵护方面的内容,中师、师专心理学课是54个学时,这对于心理学的学习是很不够的。教育理论课程占总课程量的比例,我国只有5%—%,而发达国家最高达到了30%,美国是25%。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的课程中教育类的课仅占总量的9%左右,学生在校花费不足10%的时间去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课程。目前广大中小学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建立的心理咨询室也都是针对学生的,专门针对教师的心理教育几乎没有。因此,教师面对学生普遍缺乏心里呵护方面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技巧,不知道怎样处理自己的压力和情绪,也不知道如何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往往口不择言,好心做成坏事,不但伤害了学生,而且自己也觉得很委屈。
要化解教师承担的心理压力,首先应把教师的心理素质教育置于教师教育的重要位置,不论是师范类院校,还是进修、继续教育,在注重教师知识智力的同时,侧重培养他们的感情智力,使他们面向社会时拥有平和的心态,而面对学生时拥有真诚的爱心。其次,要建立教师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测查制度,让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调整自己的心态提供依据;要为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调适;设立心理咨询点为教师服务。
教师法律教育的缺失
现实生活中一些教师的法制观念之淡薄令人吃惊,一提到体罚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属违法行为,许多教师都嗤之以鼻。尽管《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颁布已久,其中也有禁止体罚、不得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明文规定,但许多教师置若罔闻,我行我素,致使体罚、变相体罚以及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屡屡发生。有的教师甚至认为这样的规定不利于管理学生,不利于教学。
教师只有在掌握了教育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知法、守法、用法。对教师进行法律教育就是让他们明白哪些行为是法律允许的,哪些行为是法律禁止的,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有效地预防教师故意和过失侵犯学生权益的行为,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在教师教育过程中加强法律教育,就是要加强教师培养、选拔和在职培训三个环节中的法律教育,使教师掌握比较完整的法律知识,具有比较健康的法律心理,具备比较成熟的法律思维能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提高对法律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措施,切实保证法律教育的质量。既要改进教师培养阶段的法律教育,又要把考核与教师职业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纳入教师选拔、培训制度,使他们对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有一个系统的掌握。
教师继续教育的缺失
有的教师会说出伤害孩子的话来。归根结底是他们的教育观念过于陈旧。目前,不少教师认为“文凭到手,学历达标,这一辈子接受教育的任务就算完成了。”把接受继续教育的任务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一些主管领导认为教师继续教育不是国家的义务,是教师自己的事情,所以对继续教育投入很少,在一些地方几乎没有,影响了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这使得教师对继续教育没有了内在的动机,满足于现状,满足于已有的知识,从而导致缺乏对发展中的社会深刻变化的认识。因此,沉浸在传统的感性价值观与传统的生活方式中。由于对社会发展理解的缺失,在社会、教育发生巨大变革的今天,没有足够的新知识来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理念以及在新的教育理念要求下的新教育手段、方法、技术来应对。所以有些教师处处被动,并逐步地边缘化。
在某些地区,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也比较陈旧,与受教育者职前培养时所学的内容变化不大,缺乏知识的前瞻性、实用性和适应性。
3.不忘教育初心 牢记教师使命 篇三
教师的初心,应该包含信仰之心、敬畏之心和仁爱之心。首先要有信仰之心,作为党的人民教师,对教育的信仰是根本,只有坚守信仰,方能固守精神家园,方能克服职业倦怠,方能抵御物欲横流,方能恪尽责任之心;其次,要有敬畏之心,西汉杨雄云:"师者,人之楷模也。”教师在各方面不仅是学生的楷模,更应是社会上人们效法的表率和榜样,要让社会敬畏教师这一职业,敬畏知识敬畏道德,作为教师,更应对“教师”这一称谓要有敬畏之心;最后,还要有仁爱之心,教育不止是知识的传承,更是心灵的碰撞、感情的共鸣、有爱的教育才有生命力。
教师的初心,不应只体现在那三尺讲台,还在于日常的一言一行。教师是学生的路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烙印,将知识和技能毫无保留地授予学生,将为人与处世润物无声地润泽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教师工作繁忙,除了讲课、备课,还要批改作业、照料学生,不少人还是家里的顶梁柱,回家带孩子做家务的压力也不轻。作为工作在教师岗位上的普通党员,如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
首先,必须坚守理想信念,提高道德修养,结合“两学一作”,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内化到思想中,为最终落实行动打下基础。
其次,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实践,努力追求一种高的教学境界.学习并掌握相关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体系、扎实的专业技能、有较强的专业评价和教育创新能力,同时要加紧自身业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不断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
最后,落实到具体上,就是要做好“四个一”。每一次备课,要深专细研,把准把细,明确重难点,突破有方法;每一次授课,要关注学生,讲究方法,思路要清晰,学习有所获;每一次批改,要面向全体,注重差异,有批有示范,了解学习情况;每一次辅导,要关注共性,面对个体,要耐心、细心。
4.从教育学的危机看教育学教师的使命论文 篇四
革命战争年代,在硝烟弥漫的蒙山沂水,党和人民为了人民利益出生入死、喋血苦战,用生命保卫群众利益;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拥护、支持党和人民,共同锻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沂蒙精神丰富、价值巨大。“爱党爱军”展示了沂蒙人民立场坚定、信念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开拓奋进”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敢为人先的改革意识;“艰苦创业”展现了沂蒙人民在艰难困苦条件下自强不息、隐忍负重的精神风貌;“无私奉献”表明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自我牺牲的价值取向。
沂蒙精神与其他红色精神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沂蒙精神的创生主体是沂蒙人民群众,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的创生主体是党中央和人民。由此可见,沂蒙精神最鲜明的特质就是“群众”二字。这是因为沂蒙精神有两个重要支点:一是信仰。正是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老百姓才真正信任党、坚定跟着党干革命、搞建设、谋发展;二是人民群众是胜利之本、力量之源。正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奋斗,党和国家事业才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沂蒙精神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集中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精神品格,形象反映了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生动诠释了党的群众路线是全部工作的根本方法和根本路线的宝贵经验。
沂蒙精神告诉我们:正是中国共产党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谋解放,才赢得了沂蒙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正是中国共产党践行群众路线,才激发了沂蒙人民改天换地的革命热情,从而取得了革命和社会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体现了红色文化的精神,不同的是沂蒙精神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突出歌颂了沂蒙人民为革命所作出的奉献和牺牲,这种精神的时代价值依然鲜明,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时刻保持这种忠诚与奉献,保持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的密切关系,对当今社会尤其重要。
5.从宪政的视角看教育权力 篇五
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权力的兴起
1949年时,中国有私立高校81所,占高校总数的39%.有私立中学2152所,占总数的42.4%.尽管现代国家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权力在清末以来有较大发展,但从中还是能看出古典中国以私学传统为主的残留格局。在西方,从中世纪产生的大学传统也是一种私学。这种私学传统慢慢形成了大学的自治和学术独立。尤其是大学授予学位的自主权,使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和精神领域内的.权威变得和世俗权力无关。这样才为现代宪政国家的“政教分离”模式提供了可能。因此尽管现代国家普遍都将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视为应该由国家财政扶持的公益事业,使公立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得到发展,甚至在很多国家公立学校都是比重最大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机构。但国家对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扶持,首先被视为国家的一种负担和责任,而不是一种可以因此干预和决定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内容的行政强权。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内容与形式,普遍被认为是属于个人、民间的尤其是属于学校的私权范围。
美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的宪法都没有授予政府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权力的条款。美国宪法对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未作任何特别规定。因为在当初的立宪者看来,所谓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不过是公民的思想与信仰自由、言论自由、人身自由以及结社自由的一种汇合形式而已。因此在美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问题在国家内部主要体现为一个宪法问题和财政问题,而不是行政问题。普遍认为,美国宪法中与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密切相关的,就是第一修正案(不得干预信仰和思想自由)和第十四修正案(非经正当程序不得剥夺人身、财产和平等的机会)。国会立法和司法判决对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适当干预(如招生中的歧视和公立学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内容中的政治中立),基本上都是从这两个地方来的。美国联邦政府也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但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的主要职能是帮助联邦政府实现“关于人人得到平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机会的承诺”。它的主要经费也是用于资助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和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换句话说,对国家而言所谓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就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资助,所谓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就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扶贫部。政府并没有可以干预教材制定、教员选聘、招生和颁发学位等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事务的国家权力。政府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门和公立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机构更不可能因此形成庞大的垄断利益和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腐败机会,并因此产生出抑制和夺取私立学校发展空间的利益驱动。
即使在和我们相近的大陆法系国家。德国宪法(基本法)中也仅仅规定了“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制度应受国家之监督”(第七条),并未将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本身视为一种国家权力。在法国宪法第五章“国会与政府之关系”中,也明确将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排除在政府立法权之外,规定只能
6.从教育学的危机看教育学教师的使命论文 篇六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师专业化 制度
[作者简介]徐涵(1964- ),女,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科研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博士。(辽宁沈阳110034)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1-0010-03
一、可替代性强——我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低的核心表现
一个职业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是该职业是否具有专业性的核心标志。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水平较低,这从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的来源与构成可见一斑。目前我国职教师资队伍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一小部分职教师资是来自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或综合大学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毕业生,这部分教师在职教师资队伍中所占比例较小,目前全国只有8所以培养职业教育教师为主要任务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综合大学中只有同济大学、山西大学等一些为数不多的学校设置了以培养职业教育师资为任务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远远不能满足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了解决职业教育师资的不足,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有:一是由文化课教师或其他学科教师转行而来,这部分教师在许多学校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在一些新兴的热门专业中表现得更为突出。笔者曾经为数控专业的百余名职业学校教师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专题培训,了解到在这些教师中数控专业出身的不足5%,相关专业如机械制造专业出身的也不足20%。这些教师不仅没有相应的职业经验,而且对专业理论的掌握也不精熟。二是综合大学的工科毕业生,他们是按照传统的工程师的模式培养出来的,不仅没有接受过职业教育的教师教育,在专业上也与职业教育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三是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或社会上的能工巧匠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这部分教师虽然具有较丰富的职业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但缺乏教育专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很难胜任教学工作。从我国目前职教师资的构成状况看,我国的职业教育教师职业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许多没有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师教育的人都在从事这一职业。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关键的是缺乏促进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制度保障。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不仅是一种观念,更应该是一种制度。而目前我国在促进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恰恰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具体表现为:
首先,没有国家公认的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标准。我国的教师法、职业教育法虽然对教师任职资格有要求,但仅限于学历,缺乏明确的专业标准和要求。一种职业的任职资格是培养该职业专业人员的基本依据。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缺失必然导致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随意性增大,从而使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社会对职业教育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的认可程度低,致使职业教育教师职业的可替代性增加。
其次,缺乏规范的职业教育教师的准入制度。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这对我国教师专业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我国教师资格的任职条件是针对全国中小学校和普通高校制定的,对职业教育教师的任职条件没有提出特殊要求。由于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准入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准入标准过低,也使得职业教育教师职业呈现出很强的可替代性。
再次,缺乏促进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机制。教师专业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包括专业适应期、稳定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需要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作保障,而目前我国缺乏促进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制度机制。一是缺乏规范的、长远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学校和教师个体对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措施,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然的发展状态,致使教师专业发展缓慢。二是没有形成教师的进修制度。职业学校往往把外出学习、进修作为一种奖赏的手段,而不是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措施,绝大多数职业学校的教师很难有继续进修学习的机会。由于制度机制的缺失,导致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许多职业学校的教师不思进取,专业发展缓慢。
二、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专业化的职教师资
1.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战略反映了一个国家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程度。从世界范围看,一个国家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水平。具有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国家,才有对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教师的需求。例如德国具有世界公认的以双元制为主要特征的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其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如精湛的职业技能、严格的职业规范等,而且具有较强的参与设计职业世界的能力,如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具体的职业情景中复杂问题的能力等。与德国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相适应,它的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极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具有严格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制度,确保了职业教育教师职业的入口水准,为其专业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师是一种独立的、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职业。要想成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取得职业学校的教师资格,而这一资格的取得需要严格的职业训练。首先,在进入大学时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要求文理中学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同时要求具有至少12个月的工作经历或职业培训经历。其次,必须在大学进行至少8个学期,通常10个学期的学习。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教育科学、一门职业技术专业(第一专业也称主修专业)及其专业教学法、一门普通教育科目(也称第二专业或辅修专业)及其专业教学法。完成上述学业任务后,必须参加并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取得职业学校的教师实习资格。再次,在取得教师实习资格后,进入为期两年的教育实习阶段,主要在职业学校和教师进修学院进行。在实习的第一年里,实习教师在富有经验的老教师的指导下上课,至少完成90学时的教学任务。第一年结束时,校长根据实习教师的教学效果,决定是否让其独立上课。在实习的第二年里,实习教师每周一般要上8~12节课。同时在整个实习期间,实习教师每周还要花1天时间去教师进修学院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把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职业技术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实施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教学能力,使其具备职业学校教师的基本素质。在教育实习结束之前,实习教师必须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取得职业学校的教师资格。考试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知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二是教育学、心理学、专业教学法、学校法以及公务员法等方面的内容。严格的职业培养制度使得德国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起点较高。
其次,具有促进职教师资在职发展的机制,为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保障。一个职业的专业化发展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该职业的职前培养的训练水平,这决定着该职业的专业化起点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该职业的职后发展机制,这决定着该职业的专业化发展的成熟程度。德国不仅具有严格的职教师资的培养制度,而且具有完善的促进职教师资在职发展的机制。在德国,各州均有自己的教师进修培训学校,根据各联邦州的法律规定,职教师资要不断接受新技术知识、新规范的继续教育,教师参加培训进修是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按规定,所有职业学校教师必须参加培训,并根据教师的不同类型制订培训计划和评估标准。同时根据不同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全州集中性的、地区性的和学校内部的三种不同形式的培训,形成全国性的师资培训网络。按照有关法规规定,职业学校教师每年有5个工作日的带薪脱产进修时间,每五年至少有两周时间到企业实习。教师进修课程由州继续教育和课程开发研究所提供,教师可以自行选择,培训经费通常由政府资助。此外,各州均有职教教师自己的组织,如职教教师联合会,这些组织也面向教师开展相关的继续教育与发展项目。同时,在德国同一专业领域的教师通常在一起相互学习和交流,通过课题共同研讨和实践。完善的在职发展机制,促进了德国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的发展。
2.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师资,这就需要促进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无论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还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其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均已占到半壁江山,成为与普通教育相对应、以职业为导向的一种教育类型。它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社会化、职业化及个性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已经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新世纪以来,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把职业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并投入大量资金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对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经济界认为传统的职业教育远离职业世界,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发展与创新的需要。这要求职业教育应根据经济的发展、企业的需求,从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到培养方式进行全面的改革,为企业培养具有较强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以高素质的职业教育师资为前提条件的,因此促进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成为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
三、从制度层面为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条件与可能
关于怎样才能实现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这是近年来学术界一直在热烈讨论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在社会宏观政策和制度的保障下,通过职业教育教师个体的专业化发展来实现职业教育教师职业的整体专业化。职业教育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整个社会分工发展和职业分化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这一目标的实现首先涉及国家、专业群体和有关组织等社会因素,当然也和教师个人方面的因素有密切关系。本文仅想从制度层面谈一谈如何促进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建立科学、具体的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标准。专业标准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出发点和归宿。要促进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必须首先建立国家公认的、科学的、具体的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标准。
科学是指专业标准能反映职业教育教师职业的本质属性。也就是说该标准既能将职业教育教师与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相区别,又能将职业教育教师与工程师、技术员相区别,体现出职业教育教师职业的职业技术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
具体是指为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教师制定具体、明晰的专业标准,如为专业理论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以及不同职业大类的职教教师制定具体、明晰的专业标准。
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标准是由职业教育教师的工作对象和工作任务决定的。职业教育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其工作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高素质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标准应包括职业技术专业标准和教育专业标准两个方面。
职业技术专业标准是指向于职业科学(非工程科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这与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标准有本质的区别。传统的职教师资的培养采取的是“工程师叠加教育科学知识”的模式,其职业技术专业标准是指向工程科学的,获得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是从事工程师工作所必备的。这就给职业教育教师传授职业知识和技能带来知识转换的困难。因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人才是面向生产一线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所从事的工作任务与工程师是完全不同的。工程师从事的是研究、设计和开发技术产品,要求在工作中依据一定的科学技术原理,运用一定的科学技术手段来完成某种技术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主要从事技术产品的生产与加工,要求他们按照规定的工艺路线,利用相应的工艺设备生产加工技术产品。他们的工作内容不是以某个学科划分界限,而是以劳动过程为载体,因此,在工作中他们较少地依靠系统的学科理论,而更多地依赖工作经验与技能。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这种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决定了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技术专业标准应是指向于职业科学,而非工程科学。所谓的职业科学是指面向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劳动过程的、反映职业劳动内容的专业技术体系,其基本特征是着眼于专业劳动的完整性、整体性,而不是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职业技术专业标准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某一职业科学、职业领域的发展历史、标准及资格;某一职业技术领域中与工作过程、技术和职业发展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知识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某一职业技术领域中的职业实践与职业技能;相应的职业伦理规范。
由于职业教育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其任务是如何将职业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并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职业技术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是职业教育教师必备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而教育科学和教育实践知识,即关于如何教授职业技术的知识和能力是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的标志性基点。职业教育教师的教育专业标准具体包括:(1)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2)职业教育的教学设计、实施、评价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这是开展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环节。职业教育教师应具有根据相应职业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程序、媒体等进行分析和选择确认的能力。(3)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与方法,这对职业教育教师非常重要。一方面,职业教育的区域性特点,要求职业教育教师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对职业教育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与变革,必然引起职业工作内容的变化,职业教育教师只有具备课程开发能力,才能不断地更新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保持同步。(4)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法。它在教育学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中间起着桥梁作用。主要是关于专业课程中教什么、如何教的知识和技能。(5)职业教育心理学。主要探讨职业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和规律,研究学习职业知识、形成职业能力的规律和特点。
2.建立完善的职教教师准入制度,提高职教教师的入职标准。教师专业化建设的根本措施之一在于通过资格认定,提高入行标准,体现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技术性和规范性。因此,要严格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强化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提高社会对教师职业的专业认可度。应根据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标准,制定体现职业教育教师劳动特点的任职资格,并建立相应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的认证机构,严把职教师资入口关。
3.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在职培训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种职业的在职培训制度是确保该职业专业化发展的根本性的制度保障。要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入行标准的同时,必须建立完善的在职培训制度,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倡导终身学习。学校要根据自身的长期发展规划,制定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并在时间、资金等方面给予保障。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和自身的专业特长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明确自身发展和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改变目前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自然放任状态,同时也可以避免功利性的短期行为。
其次,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在职进修制度,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教师的在职进修可以采取国家培训、省级培训和校本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充分发挥国家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和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优势,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合理整合、有效配置资金和教育资源,逐步建立区域化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机构,提升职业教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水平。同时要有相应的制度来保障,如:建立带薪进修制度,每年脱产一定时间参加专业进修(包括专业理论、教育理论)或到企业进行实习,使教师能跟上专业发展的步伐,了解企业的生产与经营过程,积累职业经验。
再次,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而言,所谓学习共同体是指由教师们共同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做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教师学习集体。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求教师的工作方式从个体走向合作,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共同体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学习共同体有助于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一方面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可以彼此交流经验,相互启发,共同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专业上实现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在学习共同体中,通过教师的集体反思,分析教学中存在的共性及个性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一过程中提高教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要建立各种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师学习共同体。除了一些传统的学习共同体,如专业教研组以外,可以把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与学校的教研和科研结合起来,围绕所要研究的问题建立多样化的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的群体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祝林,徐朔,王建初.职教师资培养的国际比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2]孙阳春.教师专业化:以何为基点[J].教育发展研究,2003(1).
[3]吴全全.关于职教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7.从教育学的危机看教育学教师的使命论文 篇七
智能本体是指以培养语文能力、开发大脑智力为根本进行的语文教育。近代中国,国门大开,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有感于西方的坚船利炮,认识到开启民智的重要性,纷纷写文章作演说出书报,呼吁开发民众智力,教育成了他们关注的焦点。于是,“语文”独立设科,开辟了我国语文教育的`新时代。独立设科后的语文教育,开初,虽然还在一定程度上将“诗书教化”作为追求的主要目标,但社会的发展对人的才智的要求愈益迫切,渐渐地,以“教化”为主旨的语文教育,让位于以智能为本体的语言文字教育。1912年,《教育部颁布中学校令施行规则》,对语文教育在智能上提出了要求:“国文要旨在通解普通语言文字,能自由发表思想,并使略解高深文字,涵养文学兴趣,兼以启发智德。”将“智”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且位居“德”之前。这是在教化本体上的一个革命性的飞跃,表明人们对语文教育的认识在不断加深,意味着语文教育以教化为本体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1923年,由叶圣陶起草的《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在突出智能这一点上旗帜更鲜明。规定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①使学生自由发表思想;②使学生能看平易的古书;③使学生能作文法通顺的文字;④使学生发生研究中国文学的兴趣。简单地说,就是会说,会读,会写,有兴趣。很明显,语文能力的培养已经占据了语文教育的主导地位。建国后,强调进行“双基”教学”。1952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中提出中学的教育目标之一是使学生获得“现代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双基”理论的提出,在语文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反响,广大语文教师以给学生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和熟练的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为主要目的,提高了教学的效率。随着时代的发展,“智力开发”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大课题。特别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类知识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学校掌握的知识,形成的技能,能够终身管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反映在语文教育上,就是教学改革风起云涌,有教材的改革,有教法的改革,在全国形成了许多流派。如魏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刘月出月出的作文三级训练体系,陆继木春的双分体系等。这些改革,都紧紧围绕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这一核心。改革者们以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一改传统的以“灌”为主的方式方法,代之以“导”,以“练”,以学生智能的开发与培养为宗旨,将语文教育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智能本体,还体现在建国后颁布的几个教学大纲中。1956年的《初级中学汉语文教学大纲》提出:“教给学生有关汉语的基本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理解汉语和运用汉语的能力。”还提出了一些思想教育的要求。1963年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提出:“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1978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明确指出:“中学语文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和必要的语文知识,进行严格的读写训练,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1980年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把教学目的规定为:“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1992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教学大纲(试用)》将教学目的表述为:“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五个大纲,都有一条“能力”红线贯穿其中。特别需要强调的是,1992年的大纲和1996年大纲,单独提出了智力开发问题。不仅如此,在语文教育的内容上、方法上,近代以来,都以突出智能培养为主要特征,限于篇幅,此不论及。
8.从教育学的危机看教育学教师的使命论文 篇八
近十余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急剧变革,教育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原先由政府包揽一切的办学格局被打破,各类民办学校得到迅猛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1993年底,全国已有民办幼儿园16990所,民办小学4030所,民办初中555所,民办普通高中296所。民办学校的勃兴,反映了市场经济要求实现多种渠道办教育的客观需要,标志着我国教育开始走向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民办学校的兴起,一方面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在许多领域引发了许多尚未为人们所熟谙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在“鼓励”、“支持”的同时,加强“引导”和“管理”,这方面,我们可从国外私立学校的发展轨迹中获得某些启发。国外私立学校由于办学历史长,且具延续性,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机制完备、内容齐全、行之有效的系统,因而借鉴国外私立教育的模式,对促进我国民办学校的健康发展不无裨益。一、完备的立法机制
西方发达国家关于私立学校的法令法规是成系统的、配套的、健全的。西方国家在宪法中就明确规定了家长有权为其子女选择学校,允许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办学,从而在国家根本大法中确立了私立学校的合法性。政策的一视同仁,使公、私立学校并存并荣,互相竞争,共同促进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国家根本大法相衔接的是具体的教育基本法和专项法。教育基本法明确国民教育体制及其运行方法,而私立学校专项法则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关于私立学校的各种各样的法令法规,归结起来,主要包括:(1)私立学校的地位、性质的认可和确立;(2)私立学校的设置程序及标准;(3)私立学校方管部门及其权利和义务;(4)私立学校的权利和义务;(5)对私人捐资兴学的奖励办法等。
二、适度的宏观调控
西方发达国家都采取了不尽相同的方法,或多或少地对私立学校进行着控制和管理。例如美国,政府对私立学校的监督检查是多方面的,包括:
(1)学位授予权的审批。私立高校要取得学位授予权,需经过州政府有关部门的审查和批准。尽管学校为了得到社会的承认,取得学位授予权都要通过地区或专业评估组织的检查、评估,但一般都要接受州政府的审批。有些州的法律规定必须经过州政府的审批。学位授予权的审批有效期一般为5年,到期需再申请报批。
(2)财务审计和税收检查。学校每年要向政府的税务部门和教育部门提交经费收支报告,政府部门定期检查。州政府立法审计员每一年或二年要对学校财务状况进行精确和细致的.最终审计。
(3)州政府有关部门对学校建筑设施安全状况、卫生状况、消防设施等方面定期检查。若发现有不符合政府有关规定标准的,或撤消有关授权,或勒令整顿、停办;发现有问题的,予以惩处。私立学校的办学条件、系科专业设置、教育质量是否被社会和政府认可,则要通过地区评估组织的合格鉴定。地区评估组织均为民间机构,成员实行会员制。各级各类学校可以申请加入本地区或者行业性的评估组织。学校只有通过地区评估组织的评估,其办学质量才会得到社会承认,学校才可以得到联邦和州政府的奖学金和贷款。只有通过评估的学校学生的学分才能得到其他学校的承认,学生才可以相互转学。这种评估得到联邦和州政府的承认,也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
德国对私立学校的管理督导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业务督导。即从教学和教育方面检查学校是否遵守一般标准和规定。对国家承认学历的私立学校,有关当局还要检查其考试规定和考试内容及学历证书颁发程序等;二是法律督导。主要监督学校是否遵守社会治安及包括青少年保护法在内的法律规定。在法国,政府规定私立学校自行颁发的证书和文凭,官方不予承认。为此,私立学校的学生,为取得官方证书,必须作种种准备,以参加国家考试。此举是法国政府管理私立学校的重要措施,它为促进私立学校课程与国家规定的课程之间取得密切联系方面,颇有成效。
三、有力的财政支持
政府的财政援助是私立学校赖以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例如美国,各州政府虽不直接资助私立学校,但采取了多种间接资助的措施:
(1)联邦和州政府对非营利私立学校实行免税制度。学校的房地产,捐赠给学校的财产、基金,以及收益用于学校发展的产业可以免税。
(2)政府向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供奖学金或贷款,使一部份低收入家庭学生有可能进入私立名牌学校学习。
(3)联邦和州政府向有科研能力的高校提供有关项目的研究经费。
(4)很多州都将一定数量的教育经费划拨到公立中小学,指定用于为某些私立中小学提供服务。
例如,公立学校为私立学校开设某些课程,允许某些私立学校使用公立学校的实验室、图书馆或其它教学设备等。还有公立学校的校车允许顺路的私立学校学生搭乘,公立学校的卫生保健机构定期为私立学校学生提供保健服务等。这就解决了一批私立学校规模孝设备和人员配备难以完善的困难。其它国家则直接为私立学校提供资金援助。
如在德国,各州法律均规定,非营利的并且能够承担与公立学校相同教学任务的私立学校可以向国家申请资助,资助的标准一般视相同规模的公立学校经费而定,但稍低于公立学校拨款数。国家资助和实际开支之间的差额通常由所收学费或社会组织及个人捐款来补足。各州对私立替补学校的资助数额十分可观,个别州的资助款可占这类学校经常性支出的99%以上。按柏林州《私立学校法》的规定,国家参照公立学校的标准100%地承担经国家承认其学历的私立学校的“人头费”,包括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工资。按修改过的《巴伐利亚州学校经费法》规定,该州每年对私立学校的资助额高达9亿8700万马克,这意味着,巴州文化教育部每年预算的七分之一直接或间接用于非公立学校。
在日本,国家负责对开办私立大学和私立局等专门学校的学校法人进行援助,学校法人设立的私立的小学、初中、高中、聋哑学校、盲童学校及幼儿园则由都道府县进行援助(学校法人以外的个人设置的幼儿园也属于援助对象)。国家再对都道府县所支出的援助经费加以补助。具体的援助项目为私立学校的教学研究所需的日常经费,主要有教职员的人头费及教学研究所需的设备、器材费等。援助费是通过日本私立学校振兴财团来发放的。除此之外,国家和地方政府还对借贷助学金事务也进行援助,并采取免除纳税义务等优惠措施。据统计,1985年,县、市的补贴占日本各私立学校的总收入的22.8%。政府通过资金的扶助,既收到投资少而成效大的效果,同时也以此为代价取得对私立学校的进一步控制。
国外私立教育的运行机制中还有不少值得我们参考。比如美国准予注册兴办与鉴定认可分开的制度,这与学校申办之初就按设置标准严格审批的制度相比,无疑要更有利于公民和社会团体兴办学校。再如重视教育中介组织的作用问题。美国六大地区的学校评估组织以及70多个全国性的学科专业评估组织,虽属民间机构,但也起到了政府机构的作用,它们对公、私立学校的评估,颁发鉴定合格证书,对保证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起到了监督检查的重要作用。
9.从教育学的危机看教育学教师的使命论文 篇九
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是体育教师的责任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奥林匹克教育这个崭新的名词从此跃入了我们的视野。从多种因素考虑,奥林匹克教育的大部分篇章被划归到德育教育和少先队,这使得很多的体育人特别是体育教师觉得奥林匹克教育更像是德育教育的责任范畴,似乎与体育没有什么太多的直接关系,更多的人处于等待和观望之中。不知道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做些什么?
过去的若干年,奥林匹克教育也仅限于在体育院校和大学的体育院系中作为选修课,在以往的体育教学生涯中,即使是申奥之前,对奥林匹克的认识也仅仅限于这四个字。
然而等待和观望是观众行为,参与、奉献才是主人意识。北京申奥成功的欢庆之夜,我的心也随着千千万万市民一样沸腾着。而当第二天一切归于平常的时候,作为体育教师的我看到几近平静的北京,开始了思考。奥林匹克留给我们这些平凡而普通市民的,难道只有欣赏满街的标语,跻身于拥挤狂热的人群,振臂高呼震耳欲聋的口号吗?不!既然有舞台就不能做观众。也就是从那时起,奥林匹克研究学者裴东光,第一次向我展开了奥林匹克的美好画卷,我深深地为奥林匹克的神圣、美丽、尊严所吸引并为之痴迷。终于发现自己奋斗了十三年的体育教育中的困扰,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奥林匹克提倡人人参与,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带着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球玩的想法,我发明了多功能环保纸球,纸球的出现使只要几分钱就能解决近百元而无法解决的问题,彻底消灭了中小学体育活动中由于硬质球而带来的伤害事故,更重要的是不过百元就能武装一所千人学校,做到人手一球,一球多用。在2004年底2005年初,我所在的学校成立了爱心彩球办公室,联合宣武区妇联和民政局,召集下岗及贫困母亲参与制作了1万只彩色环保纸球即爱心彩球免费赠送给北京的100所小学,供学生无偿使用。这样既传播了奥运会的人人参与理念,又帮助了贫困母亲的生活,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了免费获得参与运动的机会,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对世界而言北京奥运会留下的最大遗产是奥林匹克教育。在这个背景下要培养具有国际素质的一代青少年,而要培养这样的一代青少年首先要有一批具有国际素质的教师。对体育教师而言这是一个极大的舞台。也就是说体育,不仅仅是育体那样简单,还有育心、育人。“只体不育”的体育是苍白的,体育教师首先是教师然后才是体育教师。北京的奥林匹克体育盛会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就是最好的教育契机!中国的体育教育在过去的若干年中一直受前苏联劳卫制的影响,很多人还是被僵化的、功利的习惯所困扰。而奥林匹克给了我们一个舞台,把体育教师推到了世界的一座新的高峰,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帮助我们的思想更深、眼界更远、心胸更广,践行奥林匹克教育就是每个体育教师的责任。
奥林匹克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而这精神恰恰是当今社会缺少的。奥林匹克教育是一种创新教育模式,对于青少年儿童的教育就是要符合他们的特点,有了这种精神的指导就如同黑暗里的一道光线、让我们发现路原来就在脚下。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真正的奥林匹克教育要求发展、求进步、求创新。几年来利用业余时间我几乎参观了北京市所有的发明、玩具以及名目繁多的装饰展览会、博览会、科技周。努力用新的科学知识和资源丰富自己,为科研积累资源,寻求教育突破。枯燥的田径训练在我的课堂上都是快乐的,雪后我带运动员将冰冻的雪块作为铁饼练投掷,滚雪球练习推铅球,爬上大树挂铁丝套着竹竿做标枪训练,牵着小狗练长跑,几年的努力换来了很多的优异成绩,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孩子靠自己的体育特长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学校。
我从2001年开始在中小学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一般孩子们用来打闹的石子都可以被赋予艺术价值,可见奥林匹克教育不是在于空洞的思想,而是在于如何采取行动。但同时也应注意,奥林匹克教育并不是万能的,不能神化和生搬硬套,这样我们的奥林匹克教育才会脚踏实地地与北京奥运会相映成辉。
奥林匹克教育不是口号而是行动,我们充分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活动,发现一旦认识到体育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创造性是无穷的。9分钱做成的爱心彩球、5毛钱的奥运火炬、千元打造的圣火台、靠旧货市场买来的鼓风机吹起的圣火,用捡来的废石子做成的福娃工艺品、操场上的雪地奥运作品,展现了奥林匹克所具有的浪漫与纯真,说明奥林匹克为我们带来了如何让教育融入生活的智慧。帮助我们重新对体育教育定位,并且为我们打开了一条用纯真通向心灵的绿色通道。告诉人们体育是有教育功能的,而我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体育教师首先要参与校园奥林匹克环境建设。其中有很多方式和手段,比如:开发学校资源,选择环保材料、废旧物资结合实践课与各学科教师合作将奥林匹克雕塑和微缩景观等应用于学校的校园环境当中;将奥林匹克口号转化为图画、校园墙画、壁画等形式;班牌、班旗配合各班创新,设计成与奥林匹克主题有关的班级特色;各班设立奥运知识与奥运成果展示板,以同学们自己的视角看奥运;同时班级中评选出小讲解员,对本班壁报进行讲解;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各国的经典音乐艺术等引入校园,用音乐与艺术陶冶儿童的身心;学校开辟出专门的绿地,利用各种不同植物颜色种出小五环,并命名为“奥运花园”;利用废品回收款进行各种校园、社区绿化,学校中开展绿地认养、植物挂牌等活动;开展“我为奥运添点绿”活动,各班搜集废旧物品,换来花种和草籽,开展培育活动,记录成长日记,绿化班级、校园、社区及家庭;利用回收的废旧物品制作工艺品美化“奥运花园”。
虽然这一切看似和体育无关,但实际上这是体育与文化的结合,也是体育教育功能的拓展和延伸。在中国青少年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以新的形式开展德育和体育教育的大好尝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了他们的国际交往能力。
历史赋予体育教师的使命——传播奥林匹克
郭沫若曾说过“既要脚踏实地又要异想天开”。因此体育教师的本职工作是上好体育课,但是也要在育体的同时广泛吸收各个学科的知识,要调整思路立足体育本岗,将奥林匹克知识以及思想教育理念引入教育教学中。我们在学校推出了“首届模拟古代五项奥运会庆典”活动,一改以往只重竞技比赛且少数人参加的旧模式。形式的创新是基础,内容的新颖是吸引学生的法宝。比赛从上午8:00开始到12:00整完成包括开幕式点火仪式、圣火传递、共计2600人次的全部五项比赛、发奖仪式以及闭幕式等各项比赛。中国奥委会2008年奥组委宣传部特发来了贺信,奥林匹克文化研究中心以及国际奥委会执委何振梁来电祝贺。中国国家体操队全体奥运冠军为学生们的模拟奥运会证书签名留念,雕塑家王竼老师无偿为孩子们用玻璃钢制作了精美的雕有宙斯头像的金银铜牌,协助制作模拟圣火台的装修工人在了解了模拟奥运后坚决不要报酬。组织“模拟古代五项奥运会”并不是一件绝对重要的大事,开“模拟古代五项奥运会”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创新教育手段,一种教育过程。在广大师生中弘扬奥运文化和精神并使其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才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真正目的。开展模拟奥运会是一个在和平时期能显示我国综合实力和文化交流的最佳机会。通过举办模拟奥运会,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奥运精神和奥运文化,会让大多数没有机会与奥运直接接触的人们也能提高一下对奥运文化的认识。
模拟奥运会的出现有力地扭转了学校体育教育工作中几十年一直不变的旧有运动会模式,将运动会变成了人人都能参与的融艺术、舞蹈、音乐、诗歌、体育竞技比赛于一体的欢乐庆典模式,稚嫩的童音,诚挚的眼神,挥动的双臂———祖国的未来终于有机会近距离触摸和感受奥运会的美好,并跟随老师用自己的行动来阐释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与尊重。“模拟古代五项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探索中的学校体育找出了一条新路,并为之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学生的行为和表现也向家长传播了奥运理念,渗透了奥运文化,在不断的丰富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综合立体的新型现代体育教育体系和体育教育为家长和社会服务的意识。奥林匹克教育通过广大体育教师的共同努力在中国深入普及、广泛传播,成为广大体育教师最为自豪的壮举。
由于在2001-2003年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在中国尚属于空白时期,因此全国的广大地区绝大部分中小学校教师和学生还不知晓奥林匹克还有教育功能,因此传播这一神圣理念和思想成为了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我们于是在一个又一个周末,一次又一次的远行中把奥林匹克教育展板扛到了全国第二届学校体育科学大会上、扛到了浙江海宁会议上(全国中小学创新观摩展示),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广大教师有机会了解到北京正在开展的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从2001年至今,在学生中广泛全面地开展立足奥林匹克知识普及和学科知识渗透的奥林匹克教育,收到良好效果,被国内的奥运专家学者誉为一种体育文化的创新。通过儿童的参与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奥运的社会价值。
10.从教育学的危机看教育学教师的使命论文 篇十
美国版: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
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向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的谁?不喜欢谁?原因是什么?
学生:喜欢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因为灰姑娘善良、可爱、漂亮。而后妈和姐姐对灰姑娘不好。
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灰姑娘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灰姑娘会变成原来脏脏的样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哎,那样就惨了。
老师:是的,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而且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所以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你们的朋友会被吓到的。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长大和男孩子约会的时候,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难看的样子,他们会被吓昏的(老师做昏倒状)。
学生大笑。
老师:很好,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灰姑娘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灰姑娘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哦!学生:......(过了一会儿,有孩子举手)如果我是灰姑娘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
老师:是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好像都不是好人,但其实她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吗?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爱别人的孩子。
老师:孩子们,下一个问题,灰姑娘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她锁起来,但她最后为什么能去?而且还成为了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了呢?
学生:因为有仙女帮助她,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南瓜变成了马车,把狗和老鼠变成了仆人。
老师:对,你们说得很好。想一想,灰姑娘要是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她是不可能去参加舞会的,是不是? 学生:是的!
老师:如果狗、老鼠都不愿意帮助她,她可能在最后的关键时刻赶回家吗? 学生:不会,那样她就可以成功地吓到王子了。(全班再次大笑)
老师:虽然灰姑娘有了仙女的帮助,但是,光有仙女的帮助还不够。所以,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我们的朋友不一定都是仙女,但是我们需要他们,我也希望你们会有很多的朋友。下面,请你们想一想,如果灰姑娘因为后妈的阻挠就放弃参加舞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 学生:不会!那样的话,她就不会到舞会上,不会被王子遇到,认识和爱上她了。
老师:对极了!如果灰姑娘不想参加舞会,就是她后妈没有阻挠,甚至支持她,那也是没用的。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学生:她自己。
老师:所以,孩子们,就算灰姑娘没有妈妈爱她,她的后妈不爱她,这也不能成为她不爱自己的理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自己没人爱,或者像灰姑娘一样有一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要怎么做? 学生:要爱自己!
老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就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没有人可以阻止灰姑娘参加王子的舞会,没有人可以阻止灰姑娘当上王后,除了她自己,对不对? 学生:是的!
老师: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想了好一会儿)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灰姑娘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老师:天呐!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即使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失误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成为了作家的话,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 孩子们欢呼雀跃,,(这只是美国一所普通小学的一堂课,我看到了理解、重视朋友、坚持追求、自尊自爱、善于发现问题....而我们是几岁的时候才想到这些层面?)
中国版:
上课铃响,学生赶快做好,老师走进教室。
老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讲灰姑娘的故事。大家都预习了没有? 学生甲:预习了!
学生乙:.......老师:《灰姑娘》是格林童话还是安徒生童话?它的作者是谁?哪国人?作者的生平事迹是什么? 学生:...........老师:这个故事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得,这个肯定会考。
老师:好,我们现在开始讲课文。谁来给这篇课文分下段?并说明这样分段的理由。学生:**到**是第一段,**到**是第二段,**到**是第三段。总分总结构......老师:大家都看第一段....认真听讲。学生:(n人趴下睡觉.....)
老师:大家注意这句话,这是个比喻句。把**比喻成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学生:(因为作者......这样生动形象地表达了...)
老师:大家看第三段,如果我把这个词换成另外一个词,有没有作者原来的好?为什么? 学生:(.....又有n人开始睡觉....)
老师:怎么这么多人睡觉!考试的时候都会做了!?考不好你们就毕不了业!更别想考上什么大学…… ps:(中国的学生考上了大学又能怎样......)
11.从义务教育均衡问题看教育公平 篇十一
看教育公平
****
******大学****学院 *********专业 从义务教育均衡问题看教育公平
[摘要] 义务教育不均衡已经成为我国义务教育推进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了城乡、地区、阶层之间的义务教育差距。义务教育不均衡是教育公平的一大体现,教育不公平不仅影响公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还是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为此,国家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从改革教育监督制度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法。此外,政府还可以从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的教学条件、促进教师流动等方面入手,从而妥善解决义务教育不均衡的教育公平问题。关键词:义务教育 教育公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在此次的改革中,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被放在了首位,其中涉及了许多重大的、关系民生的问题,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等。义务教育作为中国人民的基础教育,其均衡发展引起我的关注和深思。
调查显示,2007年全国99%的人口所在地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中国全民教育发展指数居121个被监测国家中第38位,跻身于免费义务教育水平较高行列。虽说中国目前义务教育已普遍实行,新的问题随之而来——义务教育的质量存在着明显且巨大的城乡、地区、阶层、配置差距,义务教育不均衡已成为中国义务教育推进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首先,城乡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最为严重。2002年全中国5800多亿元的教育投资,占全国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了其中的23%,而占少数人口的城市却获得了绝大部分资金,这个数字可见一斑。目前,在中国很多农村山区,九年制义务教育根本得不到保障,很多适龄孩子没能入学,辍学率相当高;基础设施、师资得不到保证,学生们坐危房中学习,学校缺少正规的教师„„据调查,全国一半左右的县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特别是生均公用经费尚未达到国家标准;农村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仅为7.28年,比城镇低2.4年。虽然近年来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还是比全国平均水平落后10个百分点,再加上师资和基础设施等条件差距,城乡义务教育不均衡依然十分明显。反观城市中的学生,不断在校享受着升级换代的教育设施,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课程,还在上各种课外辅导班,接受素质教育。这种不均衡现象严重挫伤 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城市相比而言,农村的孩子一直接受着劣等的教育,并将农村居民的低素质将持续下去,造成长期性的城乡差异。
其次,地区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也不可忽视。长期以来,由于受“先重点,后一般”教育观的影响,致使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显。2003年北京市的毛入学率达49%,为平均数15%的3倍多,而云南省2002-2003学年初等教育事业统计公报显示,该省2002年的毛入学率仅8.64%,两个地区的入学率竟相差5倍之多。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义务教育的数目、质量远远大于一般的省市、自治区。在北京等大城市中,由于经济、政治、文化水平较高,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较好。相比之下,那些偏远地区、民族自治区由于学校管理水平低、教育教学质量低、教学设备差、师资力量差、学生生源和社会声誉差,而造成“薄弱校”问题一直存在。“薄弱校”的存在对整个义务教育的发展和革新也带了许多问题,如不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使九年义务在教育质量上无法保证,加剧了校际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等等。教育决定未来。如果一个地区的教育相对落后,那么其经济、政治、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将遭遇瓶颈,导致该地区的发展也相对迟缓,进一步导致义务教育的地区间不均衡,如此的恶性循环令人担忧。
最后,阶层义务教育不均衡也是客观存在的现象。目前中国基础教育有一个越演越烈的突出问题——择校热。改革开放后,中国面临的一个新的现实是劳动人民内部出现了分化。阶层除了工作性质的差异外,另一个重要的差异就是收入差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收入差异逐渐演变为身份差异。收入越高的人在社会中享受更高的身份;而收入越低的人在社会中的身份地位自然逐渐降低,失去了在文明进步中的话语权,沦为弱势群体。这些变化也衍生出新的问题,那就是阶层义务教育不均衡。关于这一点,人人都有切身感受,最明显地莫过于“择校”这一现象。这种不均衡必然导致了中上阶层将其自身的资本优势转化为子女教育获得上的优势,而后者教育获得的优势再进一步转化成为其社会地位获得的优势,如此周而复始,中上层群体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与此相反,下层群体虽然也同样具有改变现状和后代命运的强烈愿望,但在优质教育资源占有的竞争中,因受其自身资本条件的限制,只能处于劣势,下一代向上流动的过程与中上阶层子女相比将遭遇更大的阻碍。长此以往,终将造成阶层结构的再生产或社会地位的代际间传递,导致社会朝着两极分化的方向发展,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诸多类似“择校风”、“薄弱校”等不良现象的盛行不仅是义务教育不均衡催生的产物,它们更彰显了教育不公平这个大问题。教育公平的理念可谓源远流长,从两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信条,到18世纪末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通过法律确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机会,再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越来越重视教育公平的基本价值,教育史上一直都在追求这一美好 的教育理想。具体说来,教育公平包括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以及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三大方面。也就说,要让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然而,义务教育的城乡不均衡、地区差异大、阶层冲突大无一不与教育公平相悖。
目前,教育的公平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焦点问题,关系着全国绝大部分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更关系着人心向背。2005年,21世纪教育科学研究院和搜狐网站就公众对我国教育的满意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满意度最低的就是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如果教育不公平问题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和进程将受到极大的损害。而且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客观要求。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意味着社会弱势群体丧失了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由于起点的不公平,势必影响进一步参与经济、政治和、以及其他社会活动的机会,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念及策略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幸运的是,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教育不公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制定出一些解决之道。为了在未来十年内要真正做到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这次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强调了制度、体制、机制的创新,并且在纲要的很多部分都提到了要建立教育的监督、教育质量的评估、义务教育的监督、均衡状况的监督督导制度,这个制度概括起来应该有四个方面。一是要建立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监测和评估制度;二是要建立一个科学正确的绩效政绩的考核制度;三是建立一个对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做得怎么样的公示制度;四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我认为这些制度的配套执行是我们在未来十年内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非常重要的制度保障和措施。
此外,我认为解决城乡以及地区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国家需要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和落后地区的财政支持和财政倾斜,为义务教育提供资金保障,从而促进城乡、地区教育不均衡现象得到缓解。第二,国家应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为农村留住优秀教师。同时应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吸引优秀青年从事教育工作。我们还要促进教师在城乡之间、在地区之间的合理流动,激励广大教师投身教育和改善教学的积极性。第三,改善农村学校以及落后地区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为农村和当地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第四,增加农村基础投入,缩小城乡差距,同时给予薄弱校政策倾斜,进而为解决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创设前提条件。
意识到了危机就有希望带来转机,解决教育公平应从最核心的矛盾入手,首 先解决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并沿着正确的方向一步步前进,要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眼于国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坚定信念,不畏艰难,相信我国义务教育不均衡的教育公平问题一定会得到妥善解决的。
参考文献:
12.从教育学的危机看教育学教师的使命论文 篇十二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共产党人;历史使命
《共产党宣言》是一个伟大的宣言,虽然100多年过去了,但今天重新温习这部伟大的著作,我们仍可清晰地体味到其中无尽的精神力量,仍可清晰地感受其对共产党人的使命要求,这些都是我们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不竭的动力。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之一。恩格斯在1883年谈到《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时说:“贯穿《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特别是要认清国际国内形势。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要求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动摇,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
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着全球化思想。在阐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资产阶级的发展过程时,《共产党宣言》讲到:“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落后就要挨打”是我们惨痛的教训,而固步自封是落后的重要原因。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不能动摇,对于今天的共产党人来说,改革依然是社会主义存在和赓续的方式、更新与完善的方式、发展与壮大的方式。改革开放不光不能动摇,步子也不能放缓。我国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与改革开放释放的活力紧密联系。
三、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共产党宣言》在第一章在考察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过程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过程、特点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矛盾之后,在结尾中说:“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样,《共产党宣言》科学指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要坚信这种趋势,增强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对于普通的党员干部来说,通过加强学习,对国内外形势有了清晰的了解,对国家和自己有了清晰的定位,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些自信。
四、加强理论创新,推动执政党建设
《共产党宣言》认为:共产党的性质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共产党人与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主要有: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坚持目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由无产阶级中最先进的成员和最坚决的部分所组成;由科学的共产主义理论指导。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重大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最接中国地气的马克思主义。认真学习、深刻把握这些成果是普通党员干部必尽的义务。
五、强化宗旨意识,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发展过程除表现为社会基本结构和构成因素的发展,还表现为人自身的发展变化。而且这两种变化是相辅相成的。《共产党宣言》在第二章结尾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六、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
《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在谈到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发展特点时就讲到:“这种斗争由分散的个体的斗争发展到联合的组织起来的集体的斗争,在第四章最后一段阐发了共产党人公开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之后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也是积极营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完善和发展优良环境的必然举措。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和平发展时代主题、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设和谐世界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运筹增进战略稳定的对外关系,促进形成多极均衡的力量结构,推动构建和谐共生的国际秩序,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总之,《共产党宣言》释放出的强大力量在当代仍然有巨大的意义和价值,对这些意义和价值的把握需要我们结合自身工作,联系实际,反复体味,并将之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强大动力。
13.从教育学的危机看教育学教师的使命论文 篇十三
一、从校企联合办学的现状看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重庆小天鹅集团是全国有名的民营企业,它的产业有宾馆、房地产、火锅店等,其中以火锅店为主要产业,占整个集团所有产业的70%。全国主要大中型城市的商业中心、繁华地带具有较大规模的小天鹅火锅分店五十多家,拥有员工五千多人。员工中15%拥有大专以上学历,而60%以上是中专、职高生,还有少部分的初中毕业生。从用人的角度看,该集团认为,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文化层次高,有发展前途,但不稳定,吃苦精神普遍较差,不愿意从基层干起。中专生、职高生多数有吃苦精神,心甘情愿从基层干起,当好服务员,稳定性强,有一定的领悟能力,有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一般干得好的中专生、职高生在二三年内就有可能升为领班、大堂经理等,发展得更好的升为部门经理、副总经理。而初中毕业的员工文化层次低,悟性差,提高慢。基于多年的用人经验以及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提出的新要求,重庆小天鹅集团重视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要求员工学历达到中等专业层次以上。为此,重庆小天鹅集团和包括我校在内的5所中等专业学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我们根据小天鹅集团的用人要求,设置专业,确定教学内容、办学形式,注重教学质量和学生技能素质的提高,为小天鹅集团培养输送大量适用的具有中等专业技术的服务人员。从这一例子可以看出,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服务行业存在着巨大的需求。
二、从重庆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看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重庆市总工会对部分企业的调查表明,重庆企业职工的文化程度不高,技术素质较低。在生产操作人员中,初级技工占27.2%,中级技工占45.6%,高级技工占19.6%,技师和高级技师占7.6%。从这一比例可以看出,重庆市既缺乏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也缺少大量中等专业技术实用型人才。人才素质的提高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西部大开发,教育要先行,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各类不同层次的人才,使其人才结构合理,整体素质提高。从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上看,重庆的需求量也是巨大的。比如,庆铃国有企业所要的工人,就要求必须具备中等专业技术,有数控操作能力。为此该企业还与重庆大学签订协议,重庆大学每年专为该企业培养一批具有中等专业水平、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工人。有了先进技术,有了一批高级技术人才,同时具备大批能使用先进技术的工人,这样的企业才可能进一步发展,才不会在竞争中被淘汰。所以庆铃企业的经济效益在重庆是屈指可数的。总之,要使广大劳动者素质得以提高,把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是教育责无旁贷之事。
三、从我国的国情看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我国现在的状况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处在萌芽状态下的知识经济等多种经济形式并存,不同的行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产品技术含量,生产组织方式,自动化、机械化程度都大不相同,对人才层次、类型和规格的要求也是多样化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产业技术结构呈现出提高的态势,但从总体来说,实现自动化和运用高科技的企业为数不多。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初、中级技术人才在我国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需求。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能忽视对劳动者,也就是大量操作人员的培养,必须注重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劳动者是知识、技术的载体,他们所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越多,创新能力越强,其生产的能力也就越强。所以在现代社会,劳动者的素质,特别是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决定因素。比如美国、德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都对职业技术教育相当重视,劳动者的素质已达到了相当高的层次。我国与之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就目前我国农业来看,也需要科技的支撑,也就是说农民也要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而我国的大多数农民只是初中以下文化水平或者是文盲、半文盲,因此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这充分说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农村存在着巨大的需求。既使在高科技领域,高科技人才也是少量的,而绝大多数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是中专生,因此高科技领域也同样离不开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14.从“丈母娘”的视角看教育 篇十四
从“丈母娘”的视角看教育
日前,一则关于素质教育的争论,在网络上引来诸多围观。这次的新角度是“丈母娘”。武汉一位小学校长撰文称,一位女老师拒绝了当年的“得意门生”当女婿的提议,认为这个年轻人虽然不错,但各方面“太古板”,“很难给女儿带来幸福”。这位校长反思:如果老师们都把自己当成“丈母娘”,把学生看作是未来的女儿女婿,是否还会以现在的方式进行教育?
以“丈母娘”的视角去重新审视教育,虽是一句调侃的戏言,但仔细品味,不妨“严肃”视之。因为,很多时候老师并未真的把孩子当“人”来看孩子的身份只是“学生”,而忘记了他们都是完整的人和鲜活的生命个体,由此带来的机械应试操练、单一的.灌输等教育方式,让学生讨厌学习。而失去灵动和生机的教育,出现既古板而又优秀的学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丈母娘”视角看教育,或可提供一个还原教育“人性”的机会。不少老师认为,教育“以人为本”,是很难实现的高远口号。但如果真把学生还原成与己休戚相关的“人”、当成自己的女儿女婿,是否会更加全面关注孩子的品行涵养、兴趣特长,为其一生的幸福从长计议?以“丈母娘”的视角来教学,或许还能减少仅以成绩论英雄、把很多学生培养成为“失败者”的不良后果,或许也能走出苦心培养产生的应试“高徒”,在回归生活后却缺乏情趣、连自己都无法悦纳的悖论。
当然,“丈母娘”视角看教育的作用,也不能盲目夸大。试想,当下教育的功利化追求,使得一些爹娘在教育亲生子女时都异化为“狼爸”、“虎妈”、“怪兽”,用棍棒把孩子打进北大……如果教师无法避免同样的功利化追求,那么即便持“丈母娘”的视角,也只会让教育行为更焦虑。
(李爱铭)
15.从教育学的危机看教育学教师的使命论文 篇十五
【关键词】职业教育 能力中心 关键能力
职业教育的性质和功能,是通过课程来体现,它的质量特色也要通过课程来体现。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了十几年,尽管强调要培养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但实际的课程设置仍与普通高等教育大多雷同,教学内容、方法基本相似,培养目标在理论上是清楚的,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是模糊的,落不到真实的实践中去。培养出来的学生样样懂一点,样样都不通,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所学知识具体用在哪个岗位上,使高职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香港的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在课程设置上目标明确、职业针对性强,几乎所有专业都明确指出了本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领域或工作岗位,培养目标综合考虑了学生的自身学习能力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具有显著特点。学习、研究他们的做法,对我们采取正确方法、设置合适的课程具有促进作用。
首先,课程设置必须如实围绕培养目标和职业定位,按市场需求定制。职业教育课程目标明确了职业的定向性,必然使其课程内容适应教育对象就业所需的知识、能力与态度,课程的设计应主要考虑教育对象的就业需要。课程内容中对于各种类型知识的选择与组合,必然呈现出实用性特点。这种实用性特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另一方面是课程模式的实践性。如基建与房地产投资一直是推动香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技术人员需求大,其职业教育建造工程专业专门培训建筑及土木工程的一线技术人才,主要根据生产、管理和服务的需要,更多地倾向于成熟技术的应用,强调实践知识的体验和综合运用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善于运用语言记录他们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的观察结果,描述他们在所处的教学环境下的学习和研究课程,并以口头和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他们的结果。比如我们在参观该专业学生实践课时,就看到学生们在动手调拌混凝土,在吊锤的辅助下砌砖墙等;在参观游戏程序设计课时,看到每个学生都介绍并演示了他们自己设计的游戏程序。
其次,课程设置强调“以能力为中心”与人的全面发展。“能力中心”课程观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它主要以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是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的标准,即依据以后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对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要求来配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进行能力训练,以通过职业分析确定的综合能力作为学习的科目,以职业分析表列出专项能力,从易到难地安排教学计划,以便学生到单位后能迅速上岗,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香港职业技术学院在设置数控加工技术专业课程时,就明确将毕业生就业岗位定位为:适应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需要,使机械加工能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编程操作能力。高度强调学生的能力水平,学生所学的知识必须反映他们的技术、能力以及认知水平,从而使他们成为出色的技术人员,能直接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服务。
为了在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社会的环境和工作岗位,学生的交流能力也被列为学生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并在全面发展奖励计划中反映出来。即订下了心理健康、智慧、康乐体育、社会服务、事业发展、文化艺术六个项目,以准备自己面对将来人生和事业上的种种挑战。
反思我们的职业教育现状,我们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训练学生的技术专长都有待改善。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在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手段、方法上还没有完全摆脱学科教育的影子,在课程安排上基本还是按部就班地从基础开始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然后再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按照这样的思维模式设置课程,使高职教学处于几难局面:基础课不能不学、新知识新技术不能不跟、操作动手能力不能不练,于是,职业技术教育重点不突出,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因此必须变以学科体系设置课程为以岗位需求设置课程,形成基础知识模块、通用操作能力技术实训模块和用人单位要求的模块等。每一个模块都围绕一个核心技能来展开,理论上以“够用”为原则,既要体现出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理论层次差别,又不能搞成所谓普通高校的“压缩饼干”。实操能力方面要按照劳动部门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用人单位的相应岗位要求训练通用和专用两项能力,最后形成一个高职类的基本课程体系。按岗位需求制定人才,逐步改变高职生不好用、不知道具体用在哪个岗位上的状况。
此外,将国际认证融入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与先进技术接轨,使教学过程能动态地跟踪技术发展,从而保证教材、教学内容、实训、实验及时更新。同时国际著名大企业认证带有明显的职业教育特征,大都是针对某一行业、某一岗位、某一产品的技能性、操作性认证,培养的是某一岗位的高手或专才,毕业后就能上手工作,深受欢迎。
最后,我们在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要突出“三个加强”,即加强素质教育、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创新精神培养。尽管我们的高职教育与国际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提高认识、锐意改革、奋起直追,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足、取胜。
【参考文献】
[1]俞仲文,刘守义,朱方来等.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 清华大学出版社.
【从教育学的危机看教育学教师的使命论文】推荐阅读:
从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看当代的大学教育09-24
从加拿大民族构成,看多元文化的形成与多元文化教育的意义12-22
教师的期望教育论文06-15
从教育心得体会中发现孩子的压力10-30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我的读后感07-04
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效能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路径研究论文08-23
小学教师教育论文06-24
小学教育教师论文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