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德育课的有效性教学(共16篇)(共16篇)
1.浅谈中职德育课的有效性教学 篇一
提升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探索
【摘要】《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可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德育课教学实效,真正实现其育人教化功能。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提升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有效性教学方法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认真总结2001年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简称《意见》)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意见》要求德育课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可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然而,据调查,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许多德育课存在课堂沉闷,学生缺少主动性、积极性的现象。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德育课教学实效,真正实现其育人教化功能。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一点体会。
一、贴近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强调教学的生活化,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正如陶行知所说:“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德育课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它的内容只有回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被理解和接受,只有和生活结合、用于指导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发挥思想政治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做生活中真正的有心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尽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生活,引发学习兴趣。例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中,在讲授《项目三人生重知己万里同一乡》这一课的介绍礼仪时,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他的做法,然后我再对学生的做法进行点评。几乎每个学生都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激发了他们对德育课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还能更好地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中去,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全面的发展。比如,我在讲授《会面礼仪》时,每组选两位同学扮演我指定的角色表演握手礼,其他同学仔细观看并发表意见。整堂课师生始终置身在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而要考虑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创设的情境已游离于教学之外,只追求表面形式,那么就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施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一大重要举措就是强调探究性学习,并在教材中设计了大量探究活动。“所谓探究性学习,广义的理解是泛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在目前的实践中,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从学科或生活的问题或学习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经历探索过程,获得理智的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方法的学习方式。所谓合作学习,是指依学生的能力、性别等因素,通过同学间和师生间的互动、互助、讨论交流、沟通等,以提高个人学习效果、并达到团体学习目标的教学过程。因此,我都会用好每一课的“事实聚焦”实施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仅培养学生了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还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请一位学生给其他同学讲述这个案例,其次,我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再次,选一位代表发言,最后,我总结学生的合作探究结果。通过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获得学科知识,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塑造完善健全人格,提升人文素养,达到教学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有效结合。
四、引导课堂自学,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教学中更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必须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活力的民主氛围,使学生人人有独创性的主体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情况,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对于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性、恒心、一丝不苟等闪光点要给予必要的尊重,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有创新能力,才能成为二十一世纪所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教学中,我注重把学习过程作为创新学习的重要环节,并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课堂自学课本、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中获得创新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例如,在讲授《项目三珍惜在校生活,奠定终身学习基础》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如何进行校园生活规划,然后我再对学生的规划进行点评。同时,我还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多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利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课堂与课外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新的教育观来培养和指导学生,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觉地去做学习的主人,以积极的情绪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中职学校的办学目标,就是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健全的人格,具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与职业相匹配的良好职业道德习惯和科学文化技能,有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强烈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等。
参考文献:
《探究性学习》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 陆璟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今日中国教研(2008-5)
《教育部新一轮中职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方案出台》教育部网站
《引生活之源活课堂之水—— 中职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初探》云和职技校风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8年12月10日颁布执行
张清
2.浅谈中职德育课的有效性教学 篇二
一、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现状
1. 中职生存在较多心理问题
(1) 厌学心理。大部分中职生由于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 学习成绩相对较差, 因此丧失学习信心, 出现厌恶、自卑以及恐惧等不良心理, 自暴自弃形成恶性循环。 (2) 焦虑情绪。首先是学习因素, 不少中职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将学习视为一种压力、痛苦, 而频繁逃课。其次是就业问题, 毕业后的中职生步入社会, 直面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 产生恐惧与不安心理, 内心矛盾冲突不断, 引发心理焦虑状况。
2.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未得到有效落实
这主要表现在学校不够重视以及学生认同度较低两个方面。学生学习成绩历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不少中职学校过于强调专业课技能学习,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仍然有所欠缺。此外中职学生对于心理健康问题认识不足, 不敢大胆咨询, 害怕遭受他人嘲笑和歧视, 导致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1. 摆正观念, 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 中职健康教育要想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首先应转变人的思想观念, 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中职学校管理层均应认识到心理健康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应结合学生实际需求来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课时, 为其提供器材与场地支持。同时还应引导广大教师积极革新教学理念, 定期组织心理知识讲座, 邀请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培训, 强化其心理教育知识掌握情况, 对教育教学行为加以规范, 从而能够就中职生个性化心理问题做出正确的区分和处理, 从而促进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 革新教学手段, 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多元化、多渠道建设
教师应摆脱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通过教材、语言、多媒体网络技术以及电子视听设备辅助教学。应在保障现场心理咨询以及常规心理健康课程指导的基础上建设多渠道、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平台, 在平台上公布心理辅导老师的热线号码、电邮或者QQ号码等等, 为学生提供与辅导老师单向隐秘交流的渠道, 以便于学生敞开心扉, 陈述内心苦闷以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同时还可借助校宣传栏、网络以及广播站等资源平台推广普及学生所需的心理健康基础知识, 介绍调节心理压力的途径和技巧、自我心理压力测试等等。心理健康讲师也可在网络技术支持下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 了解学生基础心理状况, 以更好地指导后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 灵活操作, 突出“活动”和“体验”
从根本上来看, 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心理学课程, 教师应明确这一点, 不可将难懂的术语、概念以及深奥晦涩的心理学理论强行灌输给学生, 而应通过引导——发现、示范——模仿、参与——活动、情境——陶冶、寻思——点拨等方式灵活演绎不同课堂主题, 通过课堂活动固有的启发意义来激发学生内心认知冲突, 使之获取潜意识、深层次中的心理体验, 使之产生强烈的心理感受,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从个体心理角度分析来看, 个人直接体验或亲身感悟永远胜过单纯的讲授, 即便是微小的启发, 也能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印象和记忆。所以教师应积极运用情景模拟、游戏、案例分析、心理测试、辩论赛、角色扮演以及行为训练等形式组织开展心理健康课, 培养并强化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结语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其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 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心理抗打击能力。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讲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分析学生心理特点, 着眼于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发展现状, 采取有效教学策略, 以便于更深入、更全面地塑造学生心理, 将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关晶.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调查——以大连市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例[J].职教论坛, 2014, (17) :25-29.
[2]孙卫苹.做好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科技信息, 2011, (25) :620.
[3]程卫平.心理区角在中职学校班本化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4, (6) :11-12.
3.浅谈中职德育课的有效性教学 篇三
【关键词】“20+20”教学模式 德育课 实效性
“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对于促进职业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提高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这是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动员会议上的讲话。德育课作为中职学校加强和改进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当前中职节课时间为40分钟,德育课周课时为两课时,德育课教学任务就显得较重。为实现有效时间内的教学目标达成,就值得德育课教师认真总结。
“20+20”教学模式,即:教师用于讲课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学生活动不少于20分钟,整个课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这是一次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同时也是师生课堂意识的一种重大转变。实施“20+20”教学模式,德育课的实效性更能最大功效的发挥。
一、德育课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缺乏。在中职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专业技能课不感兴趣,文化课对中职生的吸引力更差。
(二)学生学习、道德等基础不平衡。
(三)教材脱离专业。德育教材虽然经过了多次的改版,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
因此,要实现中职德育课的实效性,实施德育课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就显得更加重要。
二、如何让“20+20”教学模式使德育课实效性彰显
良好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德育课课堂更加鲜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德育课程的渗透性更强。
我校自2010年9月以来,实施实施“20+20”教学模式。对于这一重大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德育课教师出现了不同的反应。有些教师呲之以鼻,认为那样对不起教书育人的教师责任;有些表示怀疑,课堂任务是否能完成。笔者则抱着尝试的态度,以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职业生涯规划》为突破口,将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效果良好。
(一)提前规划各“20”,彰显德育课程实效性。
“20+20”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具有瞻前性,即教师要认真规划教学内容和时间,有目的实施教学计划,使其教学相长,提倡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兴趣,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掌握感兴趣的知识。如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通过网络来获得知识,已经是一种趋势。如何将网络与所学内容有机结合,作为德育课教师,就需要整合资源,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愿意用网络知识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在《发展事业生涯要从所学专业起步》这一课中,我首先要求学生10人为一学习小组,结合专业,与自己的的既定“未来”相结合,拟定一个公司或者企业的招聘广告。其次制定相应的规则,如:公司招聘广告要有机结合专业,公司名称要有创意,招聘岗位要实际(以上均要求学生从网络获得相关信息),另外还需要有其他小组成员应聘且公司招聘到其他小组成员等作为小组成员加分条件。再次在课堂上检验学生课后准备情况。从课堂反映来看,小组成员积极踊跃,许多小组为单位设计了个性十足的公司名称且做了招聘海报,公司“法人”主动上台吆喝招人,公司既可以向应聘者提问,应聘者也向公司提出要求。(该阶段课堂过程,基本上是学生的活动)最后,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再回顾我们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总结在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发展事业生涯要从所学专业起步》这一课的知识点:专业、与专业相对应的职业群,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以及职业资格证书这些枯燥的知识,立即生动,现实!
实施“20+20”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课堂中,只是起到一个启发、组织、总结的作用。学生积极参与,出现出德育课堂应有的生动,有趣。课堂上高潮迭起,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鼓励,掌声、加油声不断,整个课堂的时效性表现得非常好。
教师实际上讲授知识的时间绝不会超过“20”分钟,而成效显著。
(二)教师的“20”要使学生“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中职德育课课程目标清晰,任务明确,教师在执教过程中,有较为清楚的教学任务(认知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因此在实施“20+20”教学模式过程中,更加容易注重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达成,而忽略学生认知目标的达成,而认知目标,笔者认为才是德育目标的最重要内容。因此教师“20”分钟的引导和组织,就显得十分重要。只有教师头脑中形成认知目标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角色转变,特别是对于大部分职高学生头脑中既定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同样以《发展事业生涯要从所学专业起步》这一课为例,要使学生通过一场招聘会,深刻理解要学好专业、职业人的素质要求以及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这就是本节课达成的认知目标!就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不仅是课堂时间、过程的参与,更是心灵的一次旅行。这种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化,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达到共赢的目的。最主要将学生“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要我学”是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一种普遍心理特征,带有一定的不接受可能,要使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方式,首先是教学方式变化要有接受性,可操作性。其次是教学方式要有持续性,不能这节课教学方式有好的变化,下一节课又恢复到以前的老状态。三是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的思想意识要有“我教学生”逐步演变成为“我导学生”。
通过教师的努力,“20+20”教学模式过程中,学生会逐步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三)“以写代听”“以(学生)讲代(教师)讲”,德育课堂实效性彰显。
“写”可以让学生铭记于心。课堂学生的“20”分钟的过程,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教材上每一课堂均可以采用“写”“讲”的方式。如要求学生写出“我的未来不是梦,是——”,“我的理想的第一份工作是——”“我的优势是--”“我的性格是——”“我的阶段目标是——”“我下一步改进的措施是——”“我的周工作安排是——”,每隔一段时间,将学生的记录本收上来作为平时成绩,学生通过认真地“写”,潜意识上要认真对待教师布置的任务,更主要的是通过写,记录的方式,学生更认真地对待自己,同时达到鞭策自己前进!
“讲”可以让学生激情燃烧,如学生上台讲:“我制定如下措施——”“学校人和职业人有以下不同”“我创业的项目是——”“我的创业规划如下——”,学生通过上台讲,实际上是“宣誓”的过程,起到一个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作用。
期末结束时,学生写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整学期德育课的一份总结。
通过“以写代听”“以(学生)讲代(教师)讲”,使其德育课堂更加彰显其实效性。
当然,中职德育课教学方式还有很多好的方式,德育课实效性的彰显也还多种途径,“20+20”教学模式在德育课程中的运用也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但是,如果我们每一个德育课教师真正实施“20+20”教学模式,那么德育课实效性就能得到更大的彰显。
4.浅谈中职生德育教学 篇四
——乐山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刘人境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有一个误区:中职生只需要在学校中学好专业技能,其它公共基础课程对于他们来说无关紧要。我们无可厚非的是中职生学好专业技能的重要性,而对必要的文明礼仪、道德法律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则可以让学生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走的更高、更远。所以,德育教学则成为各中职院校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本文则围绕: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效果的考核,这三个方面来浅谈中职德语教学:
第一,德育教学内容的整合我们如何调动中职学生学习德育的积极性,增强德育教学的实效性,是摆在德育教师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人认为,德育教学内容应与学生所学的专业、职业、社会贴近,注重实践教育,做到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这就需要德育教师关注学生,结合学生实际需要进行教学。针对以上问题,本人对德育教学内容的整合有如下思考:
(一)、针对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受社会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中职学生的思想状况令人担忧,主要是纪律观念淡薄:旷课、逃学、早恋、打架斗殴、敲诈勒索、乱扔垃圾、破坏公物,对教师的批评教育不以为然等。而且他们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遇到困难,不思进取,不
谋求解决,只有退缩或放弃。所以,有的中职学生就业后由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嫌工作吃力、工作时间长而放弃就业机会,游荡于社会。因此,我们对中职学生不仅要加强思想道德理论的学习,更要注重思想道德的实践,让学生在实践屮接受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的良好氛围。
(二)针对中职学生法律观念淡薄的状况,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法制教育
许多中职生缺乏一定的法律意识,当他们身处犯罪的边缘还浑然不知,反而觉得自己讲义气、够朋友。因此,对中职生灌输必要的法律知识是不可或缺的。在讲解法律知识点的过程中,德育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如果教师抱着书本不放,始终局限在打点点、画框框上,那么课堂肯定缺乏生机,教师讲得难受,学生学得枯燥,最后效果不佳。因此,在教学中耍多列举贴近学生实际的典型案例,例如青少年中的偷盗、抢劫、吸毒、性犯罪乃至杀人案件,还有打架斗殴、抢劫、敲诈勒索、拉帮结派等都可作用,引导学生认真讨论分析,从中获取法律知识,接受法制教育。真正地做到让学生学法、懂法、知法、用法。
(三)针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学生正处于一个生理、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由于各种因素,他们往往会出现厌学、逆反、嫉妒、自卑、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德育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授相关的心理知识,并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与
自我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为他们今后踏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接下来,本人将浅谈第二个问题:
第二,德育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德育课堂上,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讲的大汗淋漓,学生却在下面睡觉、讲话、玩手机等等。作为德育教师,我们不得不反思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本人对德育教学方法的改进有以下思考: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一个引导、归纳、总结的作用。我们传统的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授、灌输知识为主的教育,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和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是在肯定教师的地位的同时,要求:
1、教学要以学生为出发点。
2、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二)教师给予学生“民主权”
大多数课堂都是在教师绝对的“权威性”打压下,学生的选择只能是“听话”,按照教师的吩咐去做。学生完全被束缚。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应该摈弃“教师拥有绝对权威”的观点。教师也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权威,而是课堂讨论的平等参与者。教师应对学生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的勇气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宽容、尊重与鼓励,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过来”,让课堂氛围“热起来”
(三)教师让教学方法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基本上只用 “满堂灌”的讲授方法。这种单一性的教学就只能是“教教案”、“教教材”,而不是“教学生”,课堂就摆脱不了沉闷氛围; 而现在,则强调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来指导课堂教学。它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要 “各抒己见”,激发课堂教学思维。采用先进的教具给学生从视觉到听觉的新体验。学生的任务不再是单纯地接受和掌握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通过探索发现知识。
最后,本人将会浅谈一下第三方面的问题:
第三,德育教学效果的考核
传统的教学效果考核主要是用学生考试的分数说话,考核方式单
一、片面,死板。德育教学效果考核要改变,就要强调德育教学考核的多样性。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譬如:动手能力与组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给他们一些关于知识点的题目,并提出一些要求,让他们自由发挥,最终的评价方式是看他们是否体现知识点的精髓与要领;文笔比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针对书上的某个知识点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等等,除此之外,将学生平时的表现也纳入考核当中。总之,通过对教学主体多层次、多侧面地效果考核,对教学现状作出合理的判断,寻求今后的教改方向和改进途径。我们应该把教学效果考核作为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一环,而不是单一的结论。
5.浅谈中职德育课的有效性教学 篇五
计算机教研组 刘方平
【内容摘要】在21世纪的今天,加强对技校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所有技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首要任务。要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首先从提高领导意识着手,将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的首要地位;同时,要以教学为中心,以实践为核心,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知识;再次,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真正使德育课起到“以德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首要地位 渗透教育 家庭教育
技校学习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人的成长过程主占有重要地位,其效果直接影响之后的就业,工作甚至整个人生。作为技术学校的一名教师,在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技术”之外,德育工作更应该作为学校的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渗透和延伸到各个学科和课堂,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德才兼备”的技校生。
一、奠定德育教育的地位,将德育工作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
学校固然是传道授业的地方,“把技术学到手”一直是所有学生和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这也使得教师在教学时偏向技能教育而忽视了德育教育。若要使德育工作有所进展,全体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先做人后做事”的意识。主动捡起校园的碎纸和考试满分一样,同样受到老师的表扬;见到老师主动礼貌问好同样会得到老师肯定的笑脸;每个班级助人为乐的“小红帽”同样会在学期末的时候得到一张金灿灿的奖状。同时,在全校营造德育氛围,对于校园中常见的乱丢垃圾纸屑、出口脏话连篇、课堂上与老师
顶撞、在班级中搞小团体的部分学生,学校要将其作为典型批评教育,严重者给予一定的处分甚至停课,或者缓发毕业证等。这些学生在改变行为习惯的同时也影响其他学生,其他学生会从对这些同学的处理态度上意识到德育教育在学校的地位及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学校的德育教育就不难展开。
二、身教胜于言教,德育教育不仅仅来自德育课堂
每个学校都安排有德育课。据调查显示,每个学期,德育课仅占日常教学的12.78%。那么,在剩下的87.22%时间里,学生的德育工作又有谁来指导? 在每次九十分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专业课内容占用大部分时间。其实,在授课的同时穿插德育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一名机械制图老师去上课,踏进教室看见教室卫生很差:满满的一黑板字没有人擦,讲台边缘的碎纸到处都是。见此情景,老师没有过分批评学生,而是弯腰捡起地上的碎纸,轻轻丢进垃圾桶说:“这才是他的家呀”。学生们默默地看着老师,又很快地看了看自己的周围,把自己身边的小纸片、瓜子壳悄悄地捡了起来,同时,有学生主动走上讲台擦拭了黑板。老师小小的举止,就是在提醒学生“注意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养成良好习惯”。一个小小的动作胜过德育课上千言万语的说教,甚至胜过板着面孔的严格要求。作为一名教师,在每一节属于你的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德育缺陷,并予以引导和纠正;在校园中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在餐厅用餐主动排队,见到同事主动问好,主动搀扶身体残疾的同学等等,这些小动作都是在向学生灌输德育理念。如此一来,每一节课堂,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会充斥着德育教育的影子,我们的德育教育也不再仅仅来自于那12.78%的德育课堂。
三、家庭教育,德育教育的摇篮和强心针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周末,四岁的童童和爸爸妈妈一起步行到公园去玩,路径一个天桥的时候,一名衣衫褴褛的乞丐走到了他们跟前。在这个天桥上,每天都会有很多很多的所谓的“乞丐”,大家都知道他们的目的只是要钱,所以路人都不予理会。这时,家境并不富裕的爸爸从口袋里掏出5块钱递给童童,说:“童童,你看这个爷爷穿的这么破,我们是不是要帮帮他呢?”稚气的孩子把五块钱递给乞丐,说:“爷爷,我不吃肯德基了,天气这么冷,你去买棉袄吧”。身边的路人纷纷侧目,带着讥讽的笑意。爸爸对身边的妈妈说:“让孩子知道帮助别人,比白扔五块钱更重要”。
我们常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犯了一次傻,却让孩子明白“爱心”的重要,对孩子一生来说,都是一笔财富。孩子的健康成长,要依靠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形成合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德育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它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又可培养孩子的一些学习生活习惯和其他兴趣,它的特殊的优势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所不可替代的。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家庭教育和学校德育完美结合的成果。在2010年的感恩节到来之际,我校09电子商务班的学生将一封封手写的感恩信件邮寄到家中;在刚刚过去的母亲节上,江西百余名小学生集体为妈妈洗脚;柳州十七中的学生为妈妈送上康乃馨,大声说出对妈妈的爱„„
作为校方,我们可以开通校信通,或者定期召开家长会,互相了解学生在学校和在家里的德育表现;可以采用讲座、咨询、问卷调查等形式将一些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灌输给家长,帮助家长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掌
握孩子的成长发展的规律,不断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使学校与家庭之间能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向沟通中完美体现。
德育教育是一向塑造人灵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学校必须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始终把思想工作放在首位,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点,同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是他们成为合格的、高素质的、国家和企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①柳州晚报 2011.05.07第七版
6.浅谈中职德育课的有效性教学 篇六
关键词:机械基础;教学方法;中职
《机械基础》是机械专业中重要的基础课程,在中职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由于此课程知识点繁杂,覆盖面广泛,因此,许多中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倍感吃力。随着中职院校的不断扩招,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习根基薄弱,学习这门课程就更加吃力,收效甚微。如今,中职教育提倡“有效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面对中职教育尴尬的现状,实现有效教学迫在眉睫。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如何实现中职机械基础课堂有效教学。
一、设置问题,巧留悬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学生产生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要认真思索如何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设置问题,留下悬念,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持续保持主动的探索状态。问题要精心设计,贴近实际,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讲到机械传动装置时,学生要熟悉常用机械传动工作原理等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和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实际,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因此就会集中注意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比如,分析液压系统的基本回路时,可以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大家各抒己见,根据工作循环的要求和步骤,认真思考:工作循环的完成需要哪些必要的因素?液压元件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如果只是一味地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很难使他们真正了解。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灵活开展教学
《机械基础》这门基础课程,主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如果没有实践进行验证,则显得十分晦涩难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离不开实践操作。教师可在课堂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创设灵活的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之间的默契,增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热情。
1.自制教具
《机械基础》教学强调了学生动手能力,因此,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制作一套教具。每个小组通过合作沟通的.方式完成,使学生提前感知团队协作的重要意义和力量。学生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也可以对所学知识重新进行梳理,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直观教学
百闻不如一见。此话用在《机械基础》上再合适不过。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他们学习功底薄弱,面对技术类课程,很难具备充分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如果教师只是照搬课本,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直观教学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许多抽象的问题,通过直观教学可以使知识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所谓意领神会,并不难达到。
在直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遇到问题教师可以及时解答。在课堂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参与者,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努力钻研,从而真正掌握知识。
3.现场参观
机械类专业学生最终要走向工作岗位,因此,动手和实践是培养的重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生产车间参观和实习,在观察和实践中亲自体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观察车床中齿轮的传动过程,这样就可以加深对机械传动的了解。许多复杂的工作过程,如果仅仅靠书本是远远不够的,通过现场参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4.进行讨论
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了问题和悬念,就要有讨论。教师要给予学生讨论的时间,使答案在热烈的讨论中产生。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他们才会深刻体会到答案来之不易,并具备一定的成就感,教师要鼓励学生有不同的声音,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也可以提出质疑,在辩论中激发学习的热情和潜能。公布答案的时候,教师要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鼓励。
5.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常常应用于许多教学当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面临很大的冲击,而多媒体教学就是对传统教学方式最大的挑战。多媒体教学一改传统教学方式的枯燥,通过声音、影像、动画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颇受各位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对于机械基础课程而言,其教学内容多而杂、抽象,而中职学生对于机械的了解甚少,因此纵使教师有三寸不烂之舌,亦不如一个形象生动的动画来得更为直观。涉及机械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时候,动画是最直观、简单的教学方式。动画可以使枯燥的内容不再枯燥,使晦涩的知识变得直观简单,声情并茂,充分吸引学生目光,解决学习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活跃课堂气氛。
三、明确教学主线
《机械基础》课程虽然涉及面十分广泛,内容繁杂,但还是有一定的系统性,教师应遵循课程的章节和脉络,明确教学主线,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如果教师的教学思路混乱,主线不明确,学生就会十分迷茫,无从下手,从而产生抵触心理。课程有课程的主线,每一章有每一章的主线,围绕主线开展教学,实现前一章和下一章的完美过渡,不会使学生有突兀的感觉。每节课开始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温习前一节课的知识,巩固知识的掌握程度。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不能忽视。在明确教学主线的基础上,教师要注重学科与学科的联系,将知识串成一条条完整的脉络,使知识不再单独存在,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知识是有生命的,围绕一条主线,使知识互为联系和补充,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育人为本,是教育的核心。中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摇篮,因此,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则是中职教育的重中之重。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改善不足,不断进步,成为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评价要基于学生的差异性和综合表现,不仅包括学习成绩,还有其他方面的表现,对学生做出综合的评价,这亦是素质教育的前提。
传统的评价往往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这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也会使学生对学习丧失信心。机械基础课程更强调学习过程,最后的考试成绩只是过程阶段性反馈的结果,并不能代表全部。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的过程,应作为评价的参考依据之一。例如,每节课开始之前,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温习和巩固,不过,这种提问方式却往往收效甚微,课前提问一般是一对一的方式,被提问的学生并不能代表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集体书写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知识检查。根据每次回答情况,教师进行评价和打分。总之,评价就是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这样才会更加公正公平地反映学生的水平。
综上所述,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离不开各位教师的努力,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广大教师必须仔细研究和钻研教学方法,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陈峰。对中职《机械基础》课教学的几点看法.神州,2011(17)。
王广权。浅论《机械制图》的教学方法.青春岁月,2011(08)。
李冠文。浅析高职院校机械专业课课堂教学评价.群文天地,2011(14)。
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中国教育技术教育,2006(22):45-46.
7.谈谈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的定位 篇七
综观国内外学者的观点, 对于有效教学的界定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从教学投入 ( 或教学所耗) 与教学产出 ( 或教学所得) 的关系来考察有效教学。另一类是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来界定有效教学。综合这两类定义, 有效教学即是指以最少的教学投入, 成功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进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满足教学需求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提高教师教学效益和学生学习效益的现代教学理念。
一、有效教学应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促进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核心之所在, 也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之一。有效教学的“有效”, 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 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 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因此, 实施有效教学, 要求教师坚持以人为本,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的思想。学生是学习、认识、发展的主体, 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要善于在教学中创造一种良好的激励性的学习环境, 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发展。
德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德育教育应该融化在教学与生活之中。“入格———合格———品格”的三格递进教育理念, 为德育提供了详细具体的可操作的步骤。“入格”教育指一年级侧重习惯养成教育,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就业指导及法制教育;“合格”教育指二年级侧重能力培养, 使学生活用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会审视美、欣赏美和培养美, 具有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 “品格”教育指三年级侧重个性张扬, 使学生生成和张扬个性特长, 具有实现目标和理想的恒心, 增强自己追求卓越的信心。同时德育课应该顾及到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 制定不一样的德育教育内容和要求, 使德育教育事半功倍。
二、有效教学应关注教学效益
一方面,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有时间观念,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关注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 有效教学还要求教师有效益观念, 不能把教学效益简单地理解为花费最少的时间教授尽可能多的学科内容, 要认识到教学效益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中职的德育课课时较少, 课堂讲授知识有限, 所以应该更多地关注课堂效果。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青少年对金钱义利等重大问题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 成就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将逐步形成。同时, 在青年学生中“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金钱至上”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思想也开始蔓延, 这是极其有害的。因此, 在德育课教学中, 发挥德育课德育功能, 加强理想信念、集体主义教育, 才能克服腐朽思想,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作为职校承担着思想教育功能的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就是要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教育, 帮助他们“学会求知, 学会做人, 学会做事”, 发挥德育课的德育功能, 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 德育课的有效教学应该做到: 一是精心预设、促进生成。构建德育课有效教学要转变课程观, 不能“先教后学”, 也不能“我”讲你“听”, 而应该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相互促进、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 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二是多元评价、激励成长。为构建德育课有效课堂, 实现激励学生学习和推进教师教学的教学, 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 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师生共评等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客观评价, 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接纳、尊重、理解、赏识的人际关系,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三是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构建德育课有效课堂要把实践性教学看作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精心设计, 认真准备, 围绕教学内容和目的, 选择恰当的形式来组织实践性教学, 务必使之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有效教学应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者量化
在课堂教学中, 为了把教学目的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 必须把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具体化、可操作化, 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进行排列, 使之形成一套具体可测的、量化明确的、行为可操作化的教学体系。
在德育课的有效教学中, 要明确制定教学评价策略, 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评价行为要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在教学评价中, 涉及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是主要内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 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即测定或诊断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及其达到目标的程度。因此, 它是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也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假如评价的结果是学生取得了进步, 说明该教师的教学是有效的;反之, 假如评价的结果是学生没有什么进步, 说明该教师的教学就没有多少效果。
诚如以上所述,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教学科学化运动。因此, 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复杂的教学活动被分解成很多具体的教学行为, 以便于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但是, 有效教学同时也强调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 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教师的工作表现。
四、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
教学反思, 是指教师回顾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思想观念的思维活动, 是对自己行为和思想进行批判和提高的过程。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 有效教学十分注重实施反思性教学, 并且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反思。换句话说就是, 在这一反思过程中, 教师监督学生反思, 同样, 学生也在监督教师反思, 并且, 在有效教学过程中, 如何反思既有原则, 又有措施, 还有检验方法与手段。这与以往传统教学方式对反思的要求相比较, 对教师来讲无疑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8.浅谈中职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篇八
【关键词】中职生; 德育教育;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83-02
加强中职教育,使德育教育更具有吸引力,让中职生感到亲切、可信,愉快、有用,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是中职学校追求的目标,也能更好更快地提升中职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改变教育环境,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体现在学生身上,短期表现是行为规范的改变,长期表现是身心愉悦,健康向上个性的形成,对于生活和学习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和追求。
一、当前中职生的德育现状
由于中职学校当前普遍出现招生困难、生源不足的问题,而中职学校为了留住学生,维持学校生存,中职学校本着学生是“上帝”的观念,对学生过分溺爱、迁就,学校在主观上放松了对中职生在德育方面的教育和约束。现代中职生因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又受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影响,还有生源的特殊性,导致大部分中职生日常行为不规范,人生观、价值观不清晰,心理素质脆弱、意志力较差等等。如旷课、迟到、早退、破坏公物、打架斗殴、、乱扔垃圾、辱骂教师等不断地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且屡教难改。甚至有部分中职生自私自利,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缺乏责任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学校和学生本人都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二、更新中职生德育教育理念
目前中职生德育教育现在比较滞后,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模式仍然停留在主观说教上,即教师以谈心教育为主,校纪校规处罚为辅。对于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德育教育不能再停留在原来的形式上,而要与时偕进,更新德育教育理念,要利用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方式,扩展中职德育教育外延,改变中职德育教育環境,形成某些点的突破,才能提升中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以人为本” 中职德育教育是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之一。德育专家蒋乃平教授以自身经历向全体教师展示了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强大功能和魅力,德育教育要对学生有吸引力,应该让学生感到亲切、可信、愉快、有用。德育教育要坚持从中职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不能超越其接受能力,不要感空洞的口号,不要说办不到的要求,要把思想道德教育和知识性、科学性、娱乐性、趣味性统一起来,把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实践活动的多样性统一起来,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寓教于知,要坚持以人为本,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既教育学生又服务于学生。
三、各学科教学中渗透中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能单独的教学,在中职教育中我们不但要求学生学好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因此中职德育教育要渗透到各学科的教育中去,这样才中职生感受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无形中感受到、体会到。德育教育在各科教学都能渗透在其中,如我们在畜牧兽医专业《动物检疫检验》课程中,教师在教学要渗透教育学生操作中要有责任心,不能马虎了事,要有最起码的职业道德素养。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不把德育教育孤立出来,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部分,同时会增加教学的乐趣,也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当然教师要学会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准确把握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目标,注重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内容的渗透与点拨,同时活注重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的适用、实用性、多变性和巧妙性,是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中职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途径
1.中职生德育教育要家、校、社会合力做到全员教育。中职德育教育不是学校或家庭能够独立完成的教育过程,必须家庭、学校、社会全员参与,形成合力。家庭、学校、社会都需要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从不同角度进行教育和感化,才会更全面,效果才会更明显。如父母的言传身教为孩子提供了一种无意识的教育,这种无意识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比有意识的教育更容易接受。原因就是父母比老师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亲和力。“德育立校”在学校贯彻得很认真,课堂教学中,教师都能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就会更深刻地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反复强调学生德育素质才会螺旋式上升。受社会多元化的影响,给分辨是非意识薄弱的中职生提供了一种无意识的负面的教育,社会所展现的形形色色,虚虚实实,汹涌澎湃的无意识的负面的教育严重冲击着学校教育。因而社会德育教育是不容忽视的,社会要给中职学生带来正面的影响。
2.建设校园文化,营造中职生德育“软环境”。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精神文明的一种体现,是学校教师、学生的精神粮食,对师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着潜在的影响。教育部职成教司王继平副司长强调: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把握几个原则,即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以活动为中心,以和谐校园建设为基础,以务实向上为特色,着力抓校风校貌建设,抓校园文化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和谐校园建设。我校围绕“德育为首,技能为主”的办学理念,创建了富有中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对校园文化我校领导进行了精心设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的爱护和维护,贯穿和体现“环境育人”的教育思想,把师生个体和校园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了全校师生的使命感和归属感。如“服务三农,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我们的学校师生感受到了我们学校农校办学目标。还有我们学校校训:明理求真,精技立业;办学愿景:让学生有好发展,让员工有好生活。这些校园文化建设充分让学校员工、学生感受到以人为本,振奋人心的德育教育氛围。
3.中职生德育教育回归生活。中职德育教育不能凌驾生活之上,回归生活是21世纪学校道德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其实中职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校园、社会的和谐,因此它不能脱离生活实践的领域。中职德育教育只有回归生活世界,组织和促成中职生投身于现实、生动的社会实践活动和道德情境之中,才能使我们的中职生产生丰富的道德情感、坚定的道德信念、正确的道德判断,在实践中促使中职生和谐德性的形成。
4. 快乐中职德育教育。看了德育专家蒋乃平教授的《提升德育吸引力》视频,在内心有了很大的触动,对于中职生不能再用传统的方式去对待,不能赋予中职生太大的压力,不能把期望指数和普通高中相提并论,中职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有一个特殊的德育教育环境。蒋乃平教授讲“德育应该是快乐的”,他说:这个对中职教师来讲是不可能的,在众多老师眼里德育是痛苦的,老师痛苦,学生也痛苦,所以我在题目里加了“应该”两字。但是,德育就是快乐的。因此我觉得中职教师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人人成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这样才能对中职学生才会体验到“天生我才比有用”,要让中职学生在学会“做事”中学会“做人”。 蒋乃平教授的讲座给我们中职教师提示,快乐中职德育教育让学生更乐意接受,效果更为显著。
5.中职德育教育在志愿者服务中升华。中职道德教育理论传授是没有体验的空洞说教,而且让中职生感受不到自己德育学习的成就感,这样也调动不起中职生德育学习的积极性。美好道德教育不是在主席台上的激昂呐喊,而是走进生活的体验感悟,我们学校利用各种形式给中职生体现的机会——志愿者服务。如志愿者学习雷锋日组织去养老院照顾老人,去街道上打扫等等这些活动让中职生感受到了学有所用,亲身体会到德育教育现身说法,中职德育教育在志愿者服务中得到升华。
9.浅谈中职德育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篇九
一、教师从单一的思想品德知识向复合型知识的转变
一般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知识的传授和讲解,然而随着国家教育的改革推进,这种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这势必要求教师要从过去单一的思想品德知识到道德、法律、心理健康等复合型知识的转变,从过去掌握单一知识到全面了解相关知识的转变。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全面掌握所有知识,但教师务必要把相关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和意义,从而使学生能比较好地掌握和了解与德育知识相关的有用信息。
二、教师从过去单一的课堂讲授者向课堂组织者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肯定是不能产生应有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再加之德育知识略显枯燥乏味,更使学生对教师有抗拒心理,不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所以,教师必须改变和转变。教师应实现从过去简单的讲授者向课堂组织者的转变。也就是说,教师应在课前做足功课,设计好课堂教学环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课堂上学生能参与其中,这就类似于企业的管理者,教师只要把流程、规范做好,剩下的课堂交给学生来进行,教师对其中出现的偏差和不稳定情况予以调整,使得整个课堂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下去。比如,在教学道德内容课程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先观看后思考,把自己的所想、所感表达出来,必要时可以开展思想大讨论,让学生把思想充分表达出来,从而实现德育知识的传授。下面引用一则案例,我拿来与大家共享,内容可能与所教学不匹配,但是可以使同行深受启发:
河南张敏老师《世界文化之旅》开始了……
“现在,请大家跟随我一起进入今天旅行的第一站――‘环游世界猜猜看’。”她通过多媒体给大家展示了一系列不同国家的建筑、文字、美食等,由于选图都是大家熟知的一些建筑、美食,学生的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简单环游世界之后,()便进入了当天旅行的第二站“穿越时间悟不同”,多媒体上的两个人物刚刚弹出来,学生就齐齐喊出了他们的名字:“是科比”“是甄帧.张敏紧接着向大家提问道:“如果科比遇到甄钟Ω眯惺裁囱的礼节呢?”教室内再次沸腾起来,有人说拥抱,有人说吻手,还有人说鞠躬。
……
“如果把这节课当作一场旅行的话,张老师就是一个专家型的导游,在导游的引领下,同学们不仅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旅程,而且收获满满。对于听课的.人来说,也是一种享受。”
三、教师从传统的课堂“老大”向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转变
过去的课堂大多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不想也不敢参与进来。究其原因,就是师生地位不平等,教师只能“说”,学生只能“听”,这样的关系显然不利于德育知识的课堂讲授。那么,如何转变?教师要把过去的大架子放下来,平等地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也踊跃地参与其中。而不是学生一有错误教师就大发雷霆,而是要平和地、平等地给学生开导讲解。这样学生才能从过去的那种课堂环境阴影中走出来,敢说话,乐于参与进来,这样的课堂才利于知识的传授与讲解。比如,教师可以设计课堂德育知识演讲比赛,教师也是其中一员,教师与学生同台竞技,一较高下,当然这样的比赛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是让大家把掌握和了解了的德育知识通过这种形式展现出来,敢说、敢讲就是胜利者。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能真正了解到学生的思想活动状态和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程度,真正实现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平等。
实现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变有利于营造和谐、温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德育知识,有利于德育知识的传授和讲解。在转变过程中可能有阵痛,但那只是暂时的,如何能有效地实现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教师有大智慧,也需要教师有大勇气,也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摆在师生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上看法只是笔者的粗浅看法,望对同行教学者有用。
10.浅谈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精选) 篇十
职业学校不同于高中,它是以就业为目标来进行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技能,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也是在让学生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正所谓“家有千金万金,不如一技在身”。虽然班主任不一定就是相关的专业任课教师,但是班主任在班级学风建设和德育教育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直接影响到班级生活的质量和学生成人成材的关键。因此,做好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是每个老师在做班主任工作中重点抓住并完成的核心任务。这么多年班主任做下来,我对德育教育的工作总结了如下几个方面:
一、以德服人,用美德填满学生的心灵。
与理论知识相比而言,美德能够让学生受益终身,班主任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来塑造他们的人格与品格,让学生明白“做人”是“做事”的前提条件,考虑到这一因素,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必须要以德服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此外,在班级工作中还要做到任务到人、责任明确,同时,还要建立好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出学生的责任意识,对于90后技工学生,这种充满情感和温情的教育更加容易赢得学生的接纳。
二、加强沟通,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
班主任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前提因素就是要了解学生,把握好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此,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应该将课余时间利用起来,与学生进行谈心,经过长时间的沟通就能够发现,班级中学生会存在“自由群体”的情况,这些群体大多是根据学习成绩、家庭习惯、兴趣爱好、社会关系、性格脾气等因素形成,如果班主任可以对此进行正确的引导,将“自由群体”的桥梁作用发挥出来,就能够达到优化德育管理工作的成效。此外,还要加强与学生的“谈心”,“谈心”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谈心”可以通过面对面交流、QQ聊天、微博、微信、短信、电话交谈等形式,对于一些敏感的问题,如心理障碍、早恋等问题就可以采取间接谈心的方式进行,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可以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
多使用一些肯定与鼓励的语言,这样不仅可以营造出融洽的教学氛围,也能够为学生指明日后的前进道路。
三、人性关爱,用爱心浇灌学生的心田。
对于刚刚离开家庭的技工学校学生而言,他们需要面对集体卫生、生活自理、个人内务整理、与同学和教师相处等多方面的考验,他们需要班主任更多的关爱。在他们刚刚入学后,班主任要宽容大度,允许学生在适应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反思,选择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稳定学生的情绪,给学生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尽快的融入集体生活中。此外,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固有的文化,不轻易改变学生的文化,在给学生关爱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让学生都能够与不同思想的人进行相处,这样不仅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可以解决学生集体生活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四、完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
除了软性管理以外,职业院校德育管理工作还要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还要制定好相关的请假制度、早退制度、住宿规章制度、校园文明制度,对于严重违纪的学生要严肃处理,只有将软性管理与硬性管理相结合,才能够提升德育管理工作的成效。
五、班主任应该在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德育工作目标。
“问题生”是开学初期就要引起关注的,并贯穿整个德育工作的始终。“问题生”处理得好,能让他们发生转变,这就是班主任最大的成就。挽救了一个学生也就挽救了一个家庭,相反,处理得不好,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建设。班主任一定要善于发现各种苗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之消灭在萌芽阶段。否则,等其发展成气候将难以收拾残局。开学第一学期,一般是学生的适应过程,对学校的适应,对班级的适应,对同学的适应,也是对专业课程的适应。所以第一学期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点既是帮学生度过适应期,也是大力整顿班级,进行班级建设的重要阶段。第二学期以后的几个学期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掌握技能的关键时期。班主任在第一学期的基础上应重点抓班级班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个别生”要进行教育,想方设法让其对专业产生兴趣,“兴趣是最
好的老师”,只有掌握了专业技能,才能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最后的学期,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上相对轻松一些,因为学生几乎已经“定型”。这时班主任需要做的就是毕业前的引导,调整好学生的就业心态,引导其如何为人处事等等。
11.浅谈中职德育课的有效性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学;有效性
一、中职德育课教学的现状
德育课教学对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现阶段的中职德育教学大都存在有效性不足的问题,没有实现中职德育教学的教学目标。首先,从教师的角度分析,大部分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时,仅仅将教学重点放在课本知识的教学上,而不是将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方面。其次,从中职学生的角度分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环节,教师没有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德育教学,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无味,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讲述,教学方法单一,这就使得学生的德育课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进而影响了中职德育课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培养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比其他专业课教学来说,德育课教学仅仅依靠课本内容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素养。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从而潜移默化地获得所学知识。此外,德育教师还可以借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展开德育教学,如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在课件中适当地穿插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整个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同时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德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2.转变传统的德育教学理念
中职德育教学的教学目标在于帮助每个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德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要仅仅将德育课程教学作为教学任务展开,而应该注重德育教学的实际效能,结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创业意识、竞争意识与法制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经受住失败和挫折的考验,成为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中职德育课教学只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文化层次等,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将教学内容局限在课本的理论知识层面,而应该通过各类社会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和理解德育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并且在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社会,升华自己的道德境界,最终达到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3.创新中职德育教学方法
中职生正处于心理、生理的发展阶段,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必须不断提高中职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学生使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德育教学的内容相对较为抽象,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进而起到提高德育教学成效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灵活掌握教材中的内容,适当增加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帮助其逐渐学会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各类社会问题。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有效结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教师提供的教学情境中体验德育知识,反省自己的言行。
4.加强中职德育课堂上的师生、生生互动
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德育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教师产生好感,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教师来说,以平等的身份和真实的感情投身于德育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获得学生更多的信任和尊重,还可以使其讲授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并被其转变为积极的实际行动。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可以让课堂教学由传统的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形成一个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每个中职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敢于提问,敢于独立思考。
此外,中职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德育课堂教学中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德育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形成健全的性格,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新时期,传统的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德育教学现状,中职德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德育教学中的不足,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培养中职生的德育学习兴趣,不断提高中职生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吴轶诚.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与发展性初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2).
[2]李金德.中等职业教育中有效德育教学的实现途径[J].文教资料,2009(31).
12.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索 篇十二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性
职业教育不仅要求教师掌握“一技之长”,还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职业情操。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增强德育课吸引力和实效性的有效方法,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要切实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的教学实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探索。
一、中职德育课教学现状分析
1.德育课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德育课程不受重视。
教师在德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他的素质直接影响德育课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与推进。因此,进行德育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还要具有厚实的德育理论知识。而在中职学校中,德育课程不受重视,教师缺乏专业化知识,安于现状,难以适应新时期德育课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2.德育课堂缺乏有效互动,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
德育教学要求师生在德育课堂上进行有效互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就目前而言,中职德育课教学由于长期得不到重视,教师缺乏教学探究意识,课堂教学模式仍以知识传授为主,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德育课堂缺乏实效性。
3.德育课教学偏离实际生活,课堂枯燥无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中职德育课普遍存在偏离实际现象,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忽略学生的内在道德与情感需求。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书本为主,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形式、教学方法单一,德育课枯燥无味。
二、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一)提升教师素质,加强德育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储备、能力与方法、人格魅力等都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德育课教学中要提高教学实效性就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提升德育教师地位,加强德育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
1.教师要勇于吸收和贯彻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思想,教师要转变为学生学习、发展的促进者和引领者。为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性,就要鼓励教师吸收和贯彻先进的教学理念,如教师要形成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发展理念,做到教学做的统一及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2.教师要善于整合德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德育课程教学只有不断加强开发与整合,才能使中职德育教学更具实效性。教师只有富有智慧地运用教材,善于挖掘和开发教材,才能最大化地发挥教材资源的作用,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把握时代脉搏,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3.教师要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运用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现代教师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如果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必将会大大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教师要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运用能力,多角度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改善学生的行为观念与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学生是德育课程教学中的主角,学生行为观念和学习习惯影响学习效果,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因此,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在于改善学生的行为观念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1.学生要规范自己的课堂行为,专心学习。
有的中职学生自律自控能力弱,课堂上容易出现说话、睡觉、玩手机、发呆等现象,这些行为都会大大降低德育课教学效果。因此,学生要在教师的监督下规范自己的课堂行为,专心学习。
2.学生要自主探索学习方法,做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实效性取决于学生学习是否有成效。学生应该主动探索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不能仅满足于教师讲解的书本知识,在德育课程学习中要善于领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主动与教师谈心,积极主动地投身学习。
三、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法———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中职教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它与时代相匹配,推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激励学生学习爱好和兴趣,培育其创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德育课堂中,教师实行案例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导读案例,自主质疑。
教师讲授案例前让学生阅读相关材料,给学生学习中所需信息,再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很快掌握德育课程的相关内容。
(二)分组进行讨论,进行相关研究。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将他们进行分组,通过小组探讨加强记忆。这一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进行集中讨论,以此达成共识。
各小组选出一人作为小组代表,代表小组发言,教师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使学生达成共识,知识得以升华。
(四)认真进行点评,进行合理地总结。
在最后的点评环节,教师要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并合理总结。
参考文献
[1]王崭.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聊城大学,2014.
[2]马力.吉林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D].吉林农业大学,2014.
[3]黄鑫.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D].鲁东大学,2014.
[4]徐改聪.中等职业学校隐性德育课程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14.
13.浅谈中职德育课的有效性教学 篇十三
摘 要中职学校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整个社会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创新型社会中,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进行德育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包括:重视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能力;紧跟形势,用好教材和超越教材及编写校本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创新考试考核方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教师;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22-0128-02
任何科学理论只有在不断地探索和前进中发展和完善自己,才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德育科学理论也不例外,只有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中,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逐步深化,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条件下,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冲击和挑战。中职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在思想、行为习惯、修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缺陷,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在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不断进行德育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才能肩负起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和创新能力培育的重任,以适应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需要。本文讨论的是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方法的创新的问题。
1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
1)中职学校传统的德育课教学往往是老师教政治知识,学生学政治知识,然而,由于思想政治课本身抽象性的特点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之间存在的差距,思想政治课往往很难上,更不要说上好了,也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没有兴趣。
2)中职学校的德育课在学生的眼里是可有可无。他们认为,他们是来学技能的,学不学政治知识,知不知政治理论都无所谓。这样的态度就造成了老师在讲台上讲,台下学生爱听不听,固然,这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但这也和长期以来中职学校的德育课形成的“说教堂”“一言堂”等形式有密切的关系。在这种情形下,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学提供学生的是一种知识的框架,对学生需要什么没有关注,因而不可能触动到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没有触动的教学,学生是难以参与其中的。
3)中职学校学生中存在对德育课厌烦现象,究其原因,不仅在于学生对学习重要性认识不够,还在于教师所组织的教学过程单纯以教师教为主,忽视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2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德育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中职学校必须紧扣时代脉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德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2.1重视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能力
用新理念武装思想,用新方法迎接挑战。一直以来教学研究是职业学校比较薄弱的工作,也没有得到教师们应有的重视,在德育课教学的创新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学研究的作用。首先,德育课教师应树立和强化科研先导意识,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课题研究理念,走“研究课题从教学中来,研究成果回到教学中去”的道路,进行教情、学情研究,探索出适合校情、学情的有效教学模式。其次,德育课教师要发扬教学研究的优良传统,根据教学的需要确定具体的研究方向,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进行教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发挥集体研究力量的作用,共同提高教师能力和提高教学效果。德育课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才能不断创新和创造。
2.2紧跟形势,用好教材和超越教材及编写校本教材
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各级政府开始重视职业教育,中职教育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时机。作为中职教育 “出口” 的企业需要大批懂技术、操作能力强、肯吃苦、讲诚信、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劳动者。据调查各类企业对中职培养的毕业生,技能方面比较满意,而对不少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操守、职业态度等内在品德比较失望。现在企业明确提出:招聘员工时,首先考察的是人品、团队协作能力,然后才了解他的技能状态。作为德育课教师对于社会发展、企业用人的新标准这些特征要有敏感度,要及时领会新的政策实质,把握住时代脉搏,心里明白要教什么给学生,要把学生培养成怎样的人,教学就不会迷失方向,视野开阔,不会仅仅盯着教材,能跳出教材。德育课教材因受各种条件限制,教材内容的时空局限性和滞后性是存在的,这也需要教师去处理。这时德育教材不应是“授业解惑”的唯一课程资源,而是为教学服务的一个载体。因此,德育课教师备课、组织教学时切忌不能只考虑教材是什么就教什么,可对教材重新组合,超越教材。联系学生自身的经验、身边发生的事、社会热点,审慎选取材料,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接通”,选取典型的校友创业就业成功的案例,编印相关资料作为教学内容,使书本知识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做到即不冲淡教学主题,又能强化育人意识和创新意识,这样才能保持教学的活力。
2.3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中职学生在行为养成习惯上最难的地方就是能不能把一个的习惯长期的坚持下去,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所以德育的老师要在教学环节上找到一些好的方法去帮助学生。在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下,学生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不想标新立异,即使偶有另辟蹊径的“非分”举动往往也会在初尝失败的苦涩后就心灰意冷,这就反映了学生在创新能力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要弥补学生这方面的缺陷,首先要打破学生对老师的迷信,不要把老师的话当“圣旨”,要让他们用质疑的态度去听取老师的讲解,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因为没有怀疑就没有科学的发明,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比如,我会在课堂上故意作错误的讲解和示范,可以打破学生对老师“盲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现在我们习惯于把学生当作一群羊,驱赶着他们在一条狭长的巷道里“一直向前走,不要朝两边看”,这样的学生怎么可能有创新的精神呢?如果我们的德育教师能作一些尝试,我想一定受益匪浅,学生的学习态度定会由“被动接受”型转变为“主动探究”型。长此以往,学生的求异思维将会逐渐养成,创新的意识亦将由此而生。
有了创新的意识不等于就能进行创新。我们的学生普遍地还缺乏创新的胆识。其实这胆识孩子们本来是有的,只不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胆识就在家长和老师的“紧箍咒”中逐渐消失了,我们的学生中经常会一些“不轨”行为,这种“不轨”之举一旦被老师发现,照例会遭到一通臭骂,可想而知,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创造冲动也就随着老师的臭骂声飞到了九霄云外。现在我们应该明白,学生的“胆”其实是教师给的。当你要求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而学生依然正襟危坐,默不作声时,不要埋怨学生;当学生在探索与创造的过程中因碰到困难而退缩时,不要埋怨学生。教师有责任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敢说、敢干”的氛围。当学生碰到困难时,教师应该积极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应该鼓励他们不要惧怕挫折和失败。有意识地去培养他们坚毅的创新意志品质。
1)重视课堂导入艺术。人际交往中存在“首因效应”,强调第一印象在人们交往中的作用与意义。在德育教学中科学地运用这一理论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德育课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导入,以饱满的激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方式,导入新课,达到酝酿情绪,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目的。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诚恳、友好,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感受到德育课有趣、有意义,从而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多用活动化教学模式和讨论式教学法。教师要根据课程的内容,科学设计,合理安排一些课堂活动,如:辩论会、演讲会、课本剧表演等,善于挖掘教育主题中的情感因素,创设活动情境,形成激活学生热情,诱发辨析思考,开展行为实践的活动化教学。要努力营造课堂的民主氛围,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大胆推理设想,把问题拓展延伸开,把思想和情绪激活,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结论。
3)多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可以把教学所涉及的重要问题抽出来,鼓励学生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设计、研究,拟定计划、方法以及最终研究成果的展示形式,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教师作为研究学习的指导者与参与者,应予以适时的“扶”与“放”。
4)加强实践教学。要真正使实践教学更富有实效性,就必须把实践教育纳入教学环节。教师要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把握,或是从现实社会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道德实际水平出发,加强实践教学,尤其是法制问题、经济问题、心理问题等应充分运用学生看得见、听得到的鲜活事例作为教学内容,努力让学生增强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运用知识的能力。
5)要建立德育实践基地。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地区校外德育资源,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原理和规范、价值标准分辨社会中的各种真伪、善恶、美丑等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激发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情感,在活动中升华学生的理想信念。
2.4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德育课教师要恰当地使用电影、录像、幻灯、照片、录音及计算机等现代科技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通过事先制作好的视听材料取代教师的口讲手写进行教学,它比传统的教师口讲手写教学具有更多的优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利用电教设备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从而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或其他数字化载体构建一个全新的网络化教学模式,通过建立资源库、教学网页展示教学资源,建立德育课在线网站,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营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个性化和开放的立体化教学模式,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
2.5创新考试考核方法,引导学生学以至用
德育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及其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等形成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因而与其它学科相比,在考试考核方式上应有所不同。长期以来,德育课教学中存在一个显著弊端就是课堂上讲知识点,书本上划知识点,头脑中记知识点,试卷上考知识点,阅卷中评知识点,然后由此评定学生成绩,这是一种片面的考试评分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时期,德育学科的考试将逐步走向科学化,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试评价。学生的成绩评定应实现三方面的结合:一是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克服片面强调记资料,观点的倾向,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二是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引导学生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让学生走出课堂,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印证教材内容,加深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卷面成绩与平时表现相结合。淡化分数,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参评三结合的方式,最终给予综合评定。既考查了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学以致用、落实到行动中的实际效果;既培养了学生自我约束、自我评价的能力,又发挥了同学相互之间互帮互学的积极性;既考查了学生的主观认识,又考查了学生的一惯表现。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学科的育人功能。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前进,教育对象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中职学校德育课还会不断地遇到新的问题,不断地涌现出新的思想、新的内容、新的方法。同时,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和日积月累的过程,德育教育的作用更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让中职学校德育课教育在创新意识的推动下发展壮大,为青少年素质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4.中职德育课教学方法 篇十四
德育课相对于专业课来说,对学生的吸引力小,而且德育课理论性强,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这些因素叠家加在一起,造成学生不爱学习德育课。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是德育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以下是我本学期所尝试的调动学生喜爱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方法,效果较好。
一、案例分析法(马加爵临刑前声泪俱下读遗书)
1.在教学中,筛选案例时尽量选用学生身边和周围所发生的人和事来进行设计,但必须要以课本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为依据,不能离题太远,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广泛收集素材,把学生要学的东西和学生的实际联系在一起,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以学生身边事例为内容,力求教育无痕。德育课最忌讳说教。要使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学生身边的事例来展开讨论,隐化教育痕迹。
2.在课堂教学中,设法用生动深刻的案例使学生入情以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尽管使学生入情的方式因人而异,因内容的不同而不同,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教师要动情。教师强烈的感情,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开启学生感情的心扉。
二、情境教学法(导游现身说法)
个人礼仪是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彼此友好的表示,其核心是尊重他人,与人友善,表里如一。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专家孔子就认为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礼仪是普通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的基础,是一个领导者治理好国家、管理好公司或企业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礼仪比智慧和学识都重要。模拟情境
场景一:当你想向同学借东西时,你该怎么说,怎样做呢? 场景二:如果课间你不小心碰掉了同学的铅笔盒,你该怎么办? 场景三:当家里来了客人,你怎样招待他?
许多人在生活中时往往因为没有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就与人产生矛盾;面试的时候仅仅因为挠头抓耳、抖腿,着装不当,进退场没有注意打招呼,就失去了很多就业机会。可见,讲礼仪必须从日常行为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今天做起,才能形成文明礼貌的习惯。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是让学生在认识和实践的循环往复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只要持之以恒,一抓到底,一定会养成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的好习惯。
三、学生现身说法
15.浅谈中职德育课的有效性教学 篇十五
1.中职德育课的教学概述
1.1中等职业教育中德育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中职院校当中的德育课程主要开展的是必修和选修课两种类型, 必修课程主要包括:一是职业发展规划, 其中涉及学生对未来从事职业的认识和了解,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对自己未来职业做出管理和规划, 包括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 二是职业道德与法律, 给学生讲解为人处世最基本的道德礼仪, 职业当中涉及的道德问题, 以及相关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等内容。 三是经济政治与社会, 这个部分主要是引导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 学会应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建设这五位一体的有关知识内容。 四是哲学与人生, 这部分主要是了解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中的基本知识, 用它们解决学习生活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五是心理健康教育, 主要包含对一些常见心理行为做出正确判断,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此外, 中职德育课程当中, 还包括一些选修课程, 例如:安全卫生教育、生态环境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及一些其他思想道德教育类型的课程。
1.2中等职业教育中德育课的主要教学方法
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践行是中等职业教育中德育课的两种主要教学形式。 理论知识学习主要就是教学当中采取的教学模式, 由教师依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集体上课形式为全体学生开展德育课程的教学活动。 在这一过程当中, 教师主要采用讲授法和案例法等教学方法给学生传授一些基础性理论知识, 让学生知道、了解并掌握一些重要知识点。 其次是实践活动教学, 通过案例教学法和社会调查法等教学方法开展的教学活动, 这在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当中有所应用, 但是一般用得比较少, 实践课的开展需要的人力物力比较多, 因此组织开展这样的德育课程活动一般一学期也就一两次。 通过德育实践活动, 主要是让学生在实践当中真正理解德育相关理论知识及使自身得到教育和感悟。
1.3中等职业教育中德育课的考核形式
目前中职院校当中的德育课程考核形式主要是以期末试卷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 通过期末德育知识考查, 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德育水平。 一些教师依据自己的独特经验也有所改动, 比如, 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只占该生德育课程总成绩的60%, 在这一学期的课堂教学当中, 学生的课堂表现占到30%,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回答问题, 课堂上的讨论发言, 以及课堂笔记和课时作业, 等等。 学校力求从多个方面出发综合考察和测评学生的德育素质。
2.中职德育课的教学现状
2.1中职德育课程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改革综述指出, 德育教师必须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活动。 但是实际教学当中, 德育教师的教学方法还较为单一, 大多采取理论课的上课形式, 对德育知识进行讲解和灌输, 依据提供的德育教材, 对教材进行分析, 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 比如, 一位中职德育教师讲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部分内容的时候, 只是按部就班地对教材上给出的三部分内容 (国家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原因、 劳动者权利包括哪些内容、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及维权的基本途径) 进行分析和讲解, 书上内容讲完了, 一堂课就算结束了。 整节课中, 该教师从始至终基本就采用了讲授法这一种类型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使整堂德育课的教学氛围沉闷, 学生听得也是索然无味。
2.2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不高
中等职业院校招收的学生大多是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 认知能力和学习水平稍微落后的一些学生。 这些学生无论在思想道德素质还是心理素质上都相对较低一些, 对于同一个知识点的讲解, 老师往往需要对他们进行多一些的讲解。 如讲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时, 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点的储备不足, 上课时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另外, 开展一些德育课程实践活动时, 学生往往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对于德育课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或者有的同学即使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 只顾着活动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而忽视通过德育活动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 另外, 一些学生的心理素质较为脆弱, 经不起老师的批评和指正, 给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造成阻碍。
2.3中职院校的教师及学生对德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中职院校当中, 教师和学生对德育课程的教学开展没有深刻认识, 没有看到德育课的实际意义, 觉得德育课就是一门说教课, 大家看看书就会懂的内容, 没必要精心为学生准备多样的案例和活动, 只要把书上的一些内容记住就可以了。 而学生对德育课业则更加忽视, 有的学生在德育课上不听讲, 做其他科目的作业, 或者睡觉、聊天等, 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而德育老师也是置之不理, 任其自由散漫地上德育课。 德育教师首先对德育课程表现出的不重视给学生制造了一种轻视德育课的心理, 这样的德育课上下来, 最终没有取得好的效果, 完全失去德育课原本的意义, 背离德育课程的宗旨。
2.4生源的特殊性给德育教学带来的影响
中职德育学校当中的学生生源主要有这几个来源:第一, 中考学生;在中职院校当中, 大多数学生都是初中毕业的学生或者未能完成初中学业的学生。 这些学生大多数又是学习成绩较为落后, 跟不上班级其他学生, 考高中无望的学生。 在一些初中里, 甚至还有一个不成文规定, 就是对初三模拟考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 学校会组织开展一个会议, 主要就是说服这些学生不参加中考, 直接进入中等职业院校当中学习, 这种不合理的做法, 看似是为学生未来早做打算, 实则侵犯学生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 第二, 高考生;高考生在中职院校当中所占比例较少, 他们大多是高考落榜后, 想要进入中职院校, 学习一技之长, 为将来就业做打算的学生。 第三, 还有一些通过高考获得大专院校的报考资格进入中职院校学习的学生, 这些学生通过中职院校的学习, 可以获得大专文凭。 综合中职院校学生生源看, 基础稍微落后一些, 不论是文化课的成绩还是综合素质水平相比其他人都不足且大多数学生也不爱学习, 对学习不感兴趣。 由于生源的特殊性, 因此中职院校的德育课程开展和进行都存在一定困难和阻碍。
3.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方法的应用
3.1德育课教学增加多种教学方法
传统中职德育课程偏重于教师的讲授法, 然而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能一直有效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 也不能使中职院校的德育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 针对当前的中职院校德育课教学, 从教师教学方法入手, 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改善中职院校德育课的教学, 提高中职德育课的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中, 可以采取案例教学、程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
举例来说, 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 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 选取一些与课程内容有关的事例, 通过案例讲解让大家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 讲到珍爱生命一课时, 可以先给大家观看新生儿刚来到世界时的形象, 让大家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享受生命带给我们的价值和欢乐。 接着, 教师可以给大家播放一些战争和灾难时的场景, 让大家看到失去生命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等。 从这些事例中让同学们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生命的美好, 我们要热爱自己及他人的生命。
3.2丰富德育课的教学实践活动
德育课是一个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心理素质等多方面进行培养和教育的课程, 这些培养方面不能直接看到或者说触摸到。 不像化学课, 通过实验现象可以立即观察到实验结果, 德育课的教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 我们不能立即学到职业规划, 为自己制订职业计划后就立即投入真实工作当中。 但是, 针对德育课程设置的一些内容, 可以通过丰富德育课的教学实践活动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 比如, 可以开展关于雷锋精神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 带领学生到敬老院、福利院等一些机构开展爱心义务劳动活动, 活动过程中, 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提升他们的责任心意识。 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开展志愿者活动, 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募捐书籍、衣物等生活用品, 通过这些活动, 使孩子切实感受到自己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提升自己的公民意识, 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乐观向上的认识信念。
3.3德育教师应该不断学习
不断提高中职德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让教师自身得到提升从而更好地开展德育教学活动。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 中职德育教师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 例如阅读一些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 丰富自己的方法论体系,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时可以做到优化。 其次, 教师应该注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幽默有趣的教学语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愿意积极跟随老师的教学步骤, 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 教师应该多关注一些现实生活当中的例子,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时能够结合实例, 营造德育课堂学习氛围。 这些都需要中职德育老师不断学习, 不断补充知识量。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德育教师想要把德育教学开展得顺利有效, 必须不断进行反思和变革, 结合自身教学展开思考, 如何才能把一堂德育课上得生动有趣, 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当前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当中, 想要实现德育课的有效教学, 必须结合当前中职德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困境, 分析学生情况、教师情况及中职院校的实际情况, 从多方面入手, 改革教学方法, 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不断促进中职德育课的创新和变革, 然让德育课教学受到高效率、高质量的评价。 通过有效的德育课教学, 使中职院校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确认识我们的世界发展和变化趋势, 全面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身心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朱贵宾.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应用[J].求知导刊, 2015:17.
[2]罗琳琳.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方法浅析[J].现代德育, 2015 (01) :124.
[3]刘铁英.试论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现代国企研究, 2015, 7 (下) .
[4]李卓.关于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J].青年作家, 2014, 16:235-236.
[5]团周琴.中职特教听障生德育课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5.
16.浅谈中职德育课的有效性教学 篇十六
关键词:中职生 德育教育 途径
一、构建丰富、生动的校园文化,是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德育教育的有效渠道
中职生有强烈的心理需求,他们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他们在能力、技能、个性上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青睐,喜欢表现自己,希望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这是一种难得的积极性,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契机。另外,中职学生的学习时间比较宽松,他们有更多的课外时间和精力希望能得到释放,并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这也是教師寓教于乐,塑造学生良好品格的最佳契机,所以,中职创设丰富活跃的校园文化很有必要。
学校要加大投入,努力挖掘学校文化资源,开展学生乐于接受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广播、刊物、兴趣小组、学生会、文化长廊、学生作品展示等;可以开展报告会、交流会、运动会、文艺会;还可以举办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竞赛活动。丰富活跃的校园文化启迪了学生的智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平台,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又充分释放了他们的个性,并发挥了他们的潜力,使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体验到了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进取精神。另外,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有利条件,把社会和学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因为,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这就需要学生步入社会,接触社会,了解市场,实现教育的开放性,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去参观实习,到社会去做志愿者,让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
二、重视家庭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作用
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他们的品德教育;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生活,对他们进行实惠教育;有的家长对孩子、学校的评价漠不关心,甚至一些离异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表现冷淡。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孩子和家长接触的时间最长,因此,家长会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家长,要和孩子多沟通交流,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以身作则来影响和教育他们,就要注意培养他们热爱学习、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的高尚品质。教育孩子要尊老爱幼,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培养孩子热爱教师,关心集体。培养孩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攀比、不搞特殊的好习惯。教师要和家长经常联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学习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融合,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帮助学生树立理想,突出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
学校要加强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就业观,要经常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甘于奉献、崇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对中职学生的德育不能只靠说教,教师应该用对他们就业和创业有帮助的一些事例感化和影响学生,进而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就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中职学生来说,就业就越来越困难,要想让中职生对未来充满信心,首先,在学生刚入学时教师就要组织学生参观教学设备,给学生介绍毕业生成功的就业事例,增强他们对未来就业和创业的信心。其次,组织历届优秀毕业生回到学校做典型报告,让学生认识到职业学校也可以培养优秀人才,从而激发他们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总之,教师要千方百计帮助学生增强就业信心,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使他们明白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靠的是能力,而不单单是学历。
四、开展道德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学生的道德观念是其行为的基础和内在动力,有些学生出现了不良行为,就是因为自身的道德无知所造成的,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得到法制教育,培养他们的良好的道德观念,使他们能够明辨是非,认清真善美和假恶丑,具有正确的行为准则。根据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勤俭节约、不怕困难、诚实守信的高尚品德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中职学生处在青春期,其心理和生理还没有成熟,还有很大的可塑性,良好的品质不容易稳定下来,所以,教师需要严要求,促养成。
首先,要用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准则。学校应建立一套规章制度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管理,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完善,通过经常宣传、教育使学生有深刻的认识,并落实到行动上。另外,教师要在每一个学期利用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校纪、校规的系统教育。
其次,要坚持不懈,促养成。在宣传教育方面不能怕麻烦、怕重复,只要方法新颖、得当、活泼,同样能起到教育的效果。促养成,重点要真正落实,督促检查。通过长期培养训练,定时开展表彰大会,促进学生自我约束,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定势,形成严格有序的品行秩序。
总而言之,开展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作。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能够与时俱进,不断用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影响他们,努力把中职生的德育工作做好,从而为社会和家庭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耘.浅谈如何加强和改进中职德育课堂教学[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02).
[2]张良才.礼教传统与当代青少年的礼仪教育[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
[3]苗丽.中职学校如何加强德育教育[J].考试周刊,2011(64)
[4]陈彝峰.中职学生德育教育方法探析[J].快乐阅读,2013(22).
【浅谈中职德育课的有效性教学】推荐阅读:
中职学生德育管理09-20
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07-08
中职德育第三册教案09-13
中职生德育活动课教案12-15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之我见09-25
如何提高中职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1-28
中职有效教学论文06-22
浅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祝义敏08-22
浅谈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