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主题总结

2024-06-15

激发学习兴趣主题总结(精选17篇)

1.激发学习兴趣主题总结 篇一

《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学习总结

满天繁星

近些天,参加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倾听并观看了范存丽和周卫红老师的专题讲座《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又有了一些新的收获。

对“兴趣”这个词有了更深入近来的理解。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它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是指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过程的兴趣。间接兴趣主要是指对活动过程所产生结果的兴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只有把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持之以恒,目标明确,取得成功。

影响学生兴趣的三个因素是老师、数学和教学方式。

讲座中讲了通过调查了解到的学生喜欢什么样和不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老师。这对我们平常教学中的行为,能够起到一些指导作用。

在学校生活和教学中要尽力怎样做,争取得到学生的喜爱,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呢? 讲座中这样讲:从情感交流层面看,学生喜欢真心待自己、有爱心、很宽容的老师;喜欢公平的老师;喜欢经常鼓励同学的老师。从行为层面看,教师喜欢学生,要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学生能感受到的爱心,才能发挥作用,教师不能总寄希望于“日久见人心”。从教师的个性特征层面讲,学生喜欢温柔的,善良的,大方的幽默的教师;喜欢能和同学一起做游戏的教师;喜欢每天都高高兴兴地上课,高高兴兴地下课的教师。喜欢知识丰富的教师。从教师的责任感层面讲,学生喜欢负责任的,认真讲课的教师。从教学习惯层面,学生喜欢留作业少而精,下课很准时的老师;学生喜欢上课多提问,多给同学想问题时间的教师;学生喜欢让同学发表自己意见的教师。

小学中喜欢怎样的教学方式呢?这对我们改进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有帮助,教学中可以作为借鉴。

小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教师多讲些著名数学家的故事,多讲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经常做一些数学小游戏,或安排抢答题;多动手;运用动画课件学习数学;不能拖沓,要有效率;讲课最好要画一些图,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最好让教室敞开着,到外面去上数学课,开阔视野,心情舒畅的学习知识。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一些可行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好玩”,学生就一定能形成喜欢数学的倾向,进而产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增强愉悦的情感体验,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促发孩子的创造思维,形成爱学、会学的良好状态。然而在现行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侧重于技术性训练,只关注数学学习有天分的孩子,对学习一般的孩子关注太少。使原来对数学很有兴趣的学生,变为了做题的机器,对数学的兴趣逐渐被抹杀了。当然也不能走另一种极端,教学中过分关注学生的兴趣,有趣的故事情节、大量的动手操作占用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数学课结束了还没有揭示数学的本来面貌,学生还没有体会到数学的真谛。

范存丽周卫红老师的讲座,向我们介绍了怎样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别有生趣。

低年级的小学生对动画片非常感兴趣,我们可以把数学知识用动画片中的角色呈现出来。让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

二、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我们的课堂要选取同学生密切相关的题材。

三、提供争辩的空间,使学生乐享学习过程。

传统的数学是老师为主体,老师答疑、解惑,老师喋喋不休的讲解。吴宗宪老师改变了这种方法采用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争辩。针对一个问题,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情感的互动,思维的碰撞来解决问题。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四、挖掘潜能学生在自我建构中感受进步。

新课标中提倡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让孩子“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摸爬滚打的真实经历中学习知识,领悟方法,在探索中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

杨存丽、周卫红老师的专题讲座,向我们提出了几点让数学学习变得有趣的几点建议:

一、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

我们要熟悉儿童的心理,了解儿童需求,把握儿童的认知规律,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

二、挖掘教材趣味因素

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数学内容变得生动、具体、有趣。

三、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手段。

四、永葆童心换位思考

教师要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课堂上孩子的“奇思妙想”“异想天开”教师要在意,不要将成人化的数学学习方式呈现在孩子面前。

五、“营养、好吃”二者兼得

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的本质要二者兼顾。

五、循序渐进,由表及里

以上方法是有递进关系的,是由表及里的,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内容循序渐进。通过这次培训,我觉得在职教师了解一些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对我们的数学教学是很有好处的,是有帮助的。

2.激发学习兴趣主题总结 篇二

一、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时, 老师出了这样一个题目:甲有12本书, 乙有8本书, 甲比乙多几本书?乙比甲少几本书?由于此时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不太完善, 理解此题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可以指导学生分为甲乙两组, 把各自所有的书的本数在桌上摆一摆。甲有12本书, 放在第一行;乙有8本书, 与甲一一对齐, 放在第二行。通过实物, 学生很容易得出问题的结论。这样, 教学过程由直观到抽象, 由感官感知到形象思维的升华, 帮助学生明确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就是另一个数比一个数少几, 学会了比较的方法, 同时也初步培养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并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既学会了知识, 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学生兴趣盎然。

二、运用实物、模型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使抽象的概念公式感性化

为减少学生认识事物的困难, 充分调动少年儿童的好奇心理, 让他们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等, 利用多种感官多方位进行感知, 获得丰富直观的表象。例如:教学圆的周长和面积概念时, 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圆周和圆面”的表象, 教师可找一个圆的实物模型, 周围镶上蓝线作为教具, 让学生仿此法做一实物圆。教学时, 学生观察到明显暴露的圆周长, 然后再沿实物圆周边摸一圈, 在触觉中突出“周界”的感觉。然后让学生伸开手摸一摸圆面, 获得平面的感觉。最后指导学生在自己的实物圆上用彩笔描绘圆的周长, 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圆的面积, 以加深印象。这样“圆周”和“圆面”相应的表象深深印在脑海里, 不至于二者混淆。

三、发挥学生的特点, 让他们在动口中培养兴趣

说的内容和形式要求多样化, 避免单调、无趣。例如:指定单人说, 也可以分组说、前后位讨论说, 全班一齐说;还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说 (开火车、接力赛、对口令、抢答等) 。这样越说越明理, 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起来, 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也解决了教学难点, 并且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

四、创设情境, 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探讨情趣和解决问题的合理意向

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需要教师采取不同的方法和形式去完成教学任务, 但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和方法都是教与学的密切结合。因此, 数学情境的创设则是激发、启迪学生心智的良好方式, 可以使师生融为一体, 在良好的氛围中顺利地达到教学目的, 而情境创设的先决条件必须是教师善于运用教育机制, 为学生提供有利的信息刺激, 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做法: (1) 联系身边熟知的事物进行情境创设, 如教学长方体, 可让学生观察文具盒;教学周长, 可让学生触摸黑板一周、课桌面一周等。 (2) 用数学实验进行情境创设。比如讲重量单位千克时, 可以用天平称1千克沙子, 然后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2分硬币, 也称出正好1千克的重量, 放在天平的两端, 正好平衡, 使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得出1千克=1000克, 由于好奇心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 师生一起实验得出结果, 记忆也牢固。在创设的情境中, 由于情感贯穿教学过程, 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努力学习, 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创设学习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篇三

一、创设一个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

首先在教室内设置英语墙报、英文标语、英语画刊等,对各物品贴上英语名称的识记,设置合作学习的宽松环境,营造轻松民主、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课堂上运用歌曲、挂图、投影仪等多媒体等创设情景,用英语扮演角色,用英语回答问题,用英语进行思维和想象。在教室外开办“英语角”,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校内外常用英语进行会话。为了开拓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因特网、社区等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与经验,增加新鲜的智力刺激。如一次下午上英语课之前,面对已学习累又有点困的学生,我就引导学生说chant:“Hi, Hi, Hi!Listen carefully:study hard, you will be good, good, good.”使学生的精神和学习注意力即刻提高起来,以饱满的姿态开始这节课的学习。在给学生讲授完八年级上册第7单元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之后,有的学生回家时与同学就How to make dumplings? 在电话里用英文交谈了起来。这些表现正是学生学习英语后一种自我追求、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表现。

二、优化教学内容,使语言实践内化

新目标英语不只是看一节课教的内容多少,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能用多少,这种“学会”、“能用”就是“内化”。为此,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就要以此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优化“识记——操练——运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功感。

优化教学内容,就必须吃透教材,活化教材,使教材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感到书本语言和我们生活实践贴得很近,对教学内容具有亲切感,进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强烈的进取欲,变被动吸取为主动探索。因此,创造性地钻研教学内容,在利教、便学、易记上下工夫,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工夫,是切实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优化教学手段,必须充分利用和创设情景,无论是语言情景、实物情景、声像情景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听录音、看投影、角色对话等,让学生入情入景,努力使书本语言和实际运用统一起来,使课堂教学在全方位、多层次的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进行。

优化教学过程,必須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上。必须纠正从书本回到书本的一读二背的简单识记、而要从识记、操练向运用飞跃,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使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得到全面发展,并能综合运用。必须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坚持每天值日汇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如阅读、讲故事、唱歌、书法、简笔画等,这些都是提高学生学生语素质,实践英语“内化”的重要举措。

4.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篇四

一、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取之不尽.若能把它运用恰到好处,就会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的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愉悦的情境中去,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巧妙设疑,让数学课贴近生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例如,基本不等式这一节,教学中可设计如下实际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发现均值不等式这个定理.

某商店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活动,拟分两次降价,有三种方案:

甲:第一次打折后销售,第二次打折销售.

乙:第一次打折后销售,第二次打折销售.

丙:两次都打折销售.

请问那一种方案降价较多?

学生通过审题分析讨论这个问题,归结于比较于大小的问题,进而用特值猜出即.这是个经济生活问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在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学生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想学,乐于去学.在教学中于生活比较贴切的例子还有拉闸门的产生及设计运用了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原理,足球射门的最佳位置及角度运用了二次函数的知识等等.只要教师善于去发现和创造性的运用.

二、创设跨学科问题情境,拓展学生知识范围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独立性设置显而易见,但是如果我们利用其他学科的素材,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与体育相关的国际奥委会20xx年6月29日决定,20xx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日期将比原来日期推迟两周,改在8月8日至8月24日举行,原因是7月末8月初北京地区的气温高于8月中下旬.这一结论是如何得到的呢?进而提出如何科学、合理收集数据?又怎样分析和研究数据?把学生引入到学习统计章节中去.

又如通过天文学中行星彗星的轨道引入圆锥曲线;物理学中的瞬时速度引入导数;生物学中的细胞分裂引入指数函数等等.只要其他学科素材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用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比较容易.此外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与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创设新异悬念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教师对某些内容有意制造疑团而成为悬念,或者提出一些必须学习新知识才能解决的问题,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追求真理的意向,从而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并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在主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双曲线标准方程》这一节,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我们知道与两个定点距离之和为非零常数(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的点的轨道是椭圆.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与两个定点距离之差为非零常数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呢?通过设疑,让学生思考、猜想,然后探究结果,进而得到新的知识.这样学生的探究是自主的,是带着浓厚的兴趣的,这对学生掌握新的知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都将事半功倍.

四、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知识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友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数学教学,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教师的主导.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式的讲授法,学生的学时方式基本上是听讲、模仿.记忆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强化存储的过程,它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枯燥无味,并对数学学习畏惧,没有兴趣.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同时体验数学知识的奥秘.这样通过活动得来的数学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掌握,学生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5.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篇五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研讨活动方案

从新课程改革实验进行到今天,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受到广大研究者和教者的关注。我们教研组也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研究课题,开展了研究活动,以提高了师生素质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参加学习人员:全体综合组教师

一、学习内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探讨

二、时间安排

5月18日:下发学习材料,集中讨论学习。

5月19日——5月24日:自主学习

5月25日:上交感悟或反思,组长做活动总结。

6.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六

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发展还不完善,具有很大的向师性。教师的情感的投入可以使学生产生间接的学习兴趣。“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因此,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1、教师本身要对数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兴趣有一定的感染力,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只要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那么教师的正确引导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教师应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感染学生兴趣

作为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语言,精心设计的板书,博学的知识,更要有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有机的联系来挖掘和揭示数学的“阳刚”之美, 数学公式、几何图形的对称、和谐的形象之美,直线给人的豪放爽直之美,勾股数给人的奇妙数据之美,几何证明的简洁明快,数学题的一题多解,无处不体现数学的美。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数学美的特点,让学生从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和发现数学美,体验数学美,领略数学的无穷魅力,并通过自己的解题来表现和创造数学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从枯燥无味中解放出来,进入其乐无穷的境地。

3、教师能利用多种手段教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于学生的思维从直观思维过渡到形象思维阶段,单靠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想象,很难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更别说理解与掌握数学规律。动手操作、直观感知是学生形成数学概念、掌握数学规律的有效途径。

二、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积极的思维往往从“疑”开始,而好奇、质疑正好是学生的天性。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与习惯并非是轻而易举就能形成的。是教师按“引疑-质疑-解疑”精心设计问题的程序,逐步地引导。

1、以导引趣

导入新课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头,可以给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情境,把学生带进学习的氛围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每节课的“开场白”(导入新课)说得好,对整堂课的教学有一定的影响。

2、以疑引趣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智慧的窗口,善于提问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金钥匙。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疑则诱发探索,探索则发现真理。

在教学中,我们要适当设置疑问,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以动引趣

数学本身是枯燥乏味的,但它也存在至高的美。只要我们精心设置,用心安排,我们可通过不同的教具、多媒体以及不同的教学场地使教学动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为充满乐趣,充满活力的乐园。

三、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的教学也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拉近学生和数学知识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近感,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1、从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

学生每天生活在现实中,我们可以让他从身边找出数学问题。家里一年的水电费,温度与负数,一个月的开支等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帮助他们学习数学,我们一定要注意引导。这样一来,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感,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

2、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

7.如何激发学习兴趣 篇七

一、重视兴趣的作用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 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能持之以恒学习的催化剂, 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二、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融洽师生关系, 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 关心爱护学生, 在教学中与学生多进行贴心的交流, 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 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在课堂中, 教师态度要和蔼亲切,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与学生打成一片, 平等相处。这样才能换取学生的愉悦心态, 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使学生的尊师情感迁移到学习上来,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应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 让学生以正常的健康心理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 尊重学生, 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热情帮助, 做学生的贴心人。教师在课堂上的举手投足、微笑、眼神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课堂上, 教师用生动准确的语言, 抑扬顿挫的语调, 亲切自信的目光, 期待专注的眼神, 惟妙惟肖的表情, 把学生凝聚到自己的周围, 让学生产生安全感, 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距离, 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

三、利用直观教学,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直观演示教学, 给学生一些正确的感性材料积累,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课堂上, 让学生充当角色, 上台表演, 进行精彩的对话表演。配以适当的表演, 加倍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身临其境, 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既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又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

四、寓教于乐, 激发求知欲望

教师要把书本上面的内容搬到生活中来, 以学生为中心, 采取动作表演等手段进行情境教学, 既能活跃课堂, 又能培养学生的交际应付能力, 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 提出有趣的问题, 让学生去发现知识的联系, 分析提出的问题, 创造解决问题的情境,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 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 恰当地把游戏引入课堂, 让学生在游戏中参与语言交际, 在游戏中学会使用语言, 让学生有兴趣学、积极去学, 寓教于乐。通过全体学生参与游戏, 不仅陶冶情操, 而且能激发表达的欲望,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五、变换教学形式, 提高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利用各种方法变换教学形式, 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在宽松活跃的课堂中, 让学生多一点自我表现的机会, 让学生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要使学生在课上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练习设计要新颖, 有效地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把学生吸引到学习上来。教师在课堂提问和练习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 要及时鼓励、多表扬, 充分肯定他们的回答, 从乐中引趣,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8.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篇八

【关键词】历史课程;创设情境;历史演绎;媒体

很多学生表示对历史知识很感兴趣,但对历史课程却往往是提不起兴趣,觉得其枯燥,且概念性多。学生不喜欢历史课程的原因,有着其历史课程教材内容的因素,也有着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因素。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是以教师讲授课程为中心,以致教学成为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们在其中的参与性并不高,这自然就难以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现今的历史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摒弃低效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主动自觉的去探究历史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一种爱好,将学习历史知识作为自己的一种需求。那么,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该如何上好历史课,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呢?接下来,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历史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往往是一个十分重要且有效的教学方法,即是情境教学法。所谓的情境教学法,即是教师通过有意的设置一些场景,以引起学生们的思考以及态度的体验,进而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到教材上的知识点。情境的创设,往往能够起到激发学生们兴趣点的作用。有些学生认为历史距离自己过于遥远,所以觉得难以去想象当时的事件,而情境的创设,则可以帮助学生们去更好的体会历史,感受历史,减少了距离的陌生感。而创设情境能否激发起学生们的兴趣点,往往则取决于教师如何去设置场景,激发学生们的情感。在创设情境时,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们的具体情况结合教材内容,精心的设计情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感悟历史知识。

例如,笔者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一课时的讲授中,笔者就会向学生们详细的说明在那个年代里大的社会背景。当时,中国正受着“左倾”错误的影响,不能实事求是分清政治问题与学术问题,为了促进文艺与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将这“双百方针”提出的历史原因,时代背景,作为一个情境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通过这样情境的展示,让学生们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去思考问题,则能够更加的理解到了“双百方针”提出的必要性。

二、历史的重新演绎,让学生们感悟历史

有些学生觉得历史课程枯燥乏味,往往是由于他没有真正的参与到历史课程的学习。历史课程也可以是丰富多彩的,让历史再次在学生中演绎,这不仅能够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们对该知识点的印象更加的深刻。如何让历史在学生们中重新演绎呢?这就是让学生们进行历史事件的重新表演,在演绎过程中,感悟历史。

历史课程上枯燥沉闷往往是由于学生们没有积极地参与到其中,那么,要活跃历史课堂上的教学气氛,教师们就应该积极地想方设法让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历史课程上的学习,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而学生的表演,则是一种活跃课堂上教学气氛的有效方式,同时,还能让学生们在对历史事件的演绎过程中,更好的去体会处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事件发生的必然性,意义,影响等等。在历史教材中,往往有存在着故事性的历史事件,这时,我们可以抓住这个事件的故事性,来让学生们以自己的体会来表演事件中的人物。

例如,在学习《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这一课时,笔者就让学生们自由组合,根据自己对汉朝以及元朝政治制度的理解,来编写小剧本反映当时的政治制度,并通过学生自导自演的形式演绎出来。这样的形式,往往都能够激发起学生们的积极性,而且由于要自导自演,学生们则得要更加的理解该知识点的内涵,这样就有助于促使学生们主动积极地去探索知识。

三、善用多媒体,生动展示历史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多媒体则早已成为了我们教学舞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手段。多媒体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它集聚音频、视频于一体,在教学中很容易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而在历史教学中,很多的知识点是抽象性的,仅仅通过教师们的言语描述,学生们的想象往往是不够的,因此,引入多媒体的辅助,则能够帮助学生们将很多抽象性的知识点转化为生动直观的知识,易于学生们的接受。

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一课中,历史距离我们已经算是遥远的了,现在生活在幸福安宁的社会主义的学生们是很难想象到的,在当时抗日战争下,我国人民生活的艰辛困苦。因此,在此时,我们则可以寻找到一些关于抗日战争的短片播放给学生们观赏,通过短片生动形象的形式,让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在那个时代背景中,百姓们生活的艰辛,更加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摒弃陈旧低效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不断的努力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们自主的探索历史知识,并将被动的学习历史知识看做自我的需求,让学生们兴趣中快乐的高效的学习历史知识。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应该结合历史教材,为学生们量身制定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优化历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晓风.李晓风历史教学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2.

[2]张向阳.历史教学论[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1.

[3]齐健.走进高中历史教学现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9.激发学习兴趣主题总结 篇九

xxxx年8月26日上午,聆听了临高中学王晓玲老师的精彩讲座后,受益匪浅,下面我来谈谈多途径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几点体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基础的学习动力和源泉。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古人强调:“教必有趣,以趣促学”。而新《英语课程标准》又强调小学英语教学最主要的是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

一、“以情煽情”激趣法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众多因素中最突出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对人由衷的关怀,就是教育的血与肉。”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后,他就会从内心得到鼓舞、激励,并愉快地接受教诲。

因此,不管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我都无微不至地关怀每一位学生,经常积极地与他们做情感上的交流。笑容与幽默是我每天都送给学生的礼物。上课时,我以饱满的精神,活力四射的身姿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学过程,我注意观察没一位学生的表情与作;我经常在学生之间来回走动;我给每一位学生积极发言,热情参与各项教学活动的机会;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与成功,我都不吝惜我的奖励;“GooD”与翘起大拇指是我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师亲切的教态、热情的鼓励、积极的引导,让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是快乐、有趣的游戏,而不是令人恐惧的艰难任务。小学生好活动,好表现,希望得到教师的注意与表扬的心理需要,在英语课上得到了满足。他们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露一手”激趣法

“露一手”,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适当时机展示个人的特长。目前我校的`英语教学资料配备尚不齐全。当我要教一个新单词或操练某个句型时,我就露一手,一边画简笔画一边讲。

简笔画简洁明了,形象生动,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启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强化了对英语单词、句型的感知印象。

又如,教师在课堂上尽量使用比较地道的英语组织课堂,使用英语绘声绘色地讲述简短的故事。小学生们会被教师深深折服,并产生学习的欲望。

10.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篇十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浅谈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这就是说,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要让学生学好数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学生的主要思维形式是直观形象思维,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对学生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这样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像是被捆住了手脚,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会逐渐产生怨学情绪。如果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将使学生受益非浅。既然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如此关键的作用,那么怎样做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呢?

一、用形象生动的数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尽量用形象生动的数学语言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让学生背诵顺口溜:“1象粉笔,2象鸭子,3象耳朵,4象小旗,5象钩子,6象口哨,7象银锄,8象葫芦,9象蝌蚪。”以此来帮助学生形象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童话的故事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采用直观教学,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观教学”看得见,摸得着,能直接说明问题,能帮助理解问题,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小学生的思维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形象思维占主体的思维,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为了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教师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三、让学生亲自操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让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感受自己的智力,体会到创造的愉快,才能激发学生高昂持久的兴趣。常言说实践出真知。学生通过演示学具,可以理解一些难以讲解的概念。在课堂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了活动,经历了建构知识的过程,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获得的知识较深刻;同时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兴趣浓厚。要尽可能多的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设计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给每组学生提供6个长方形硬纸板,让每一组学生糊一个长方体纸盒。学生在挑选纸板糊纸盒的时候,就会体验到只有相对的两个长方体硬纸板大小相等、形状相同,才能糊成长方体纸盒,从而对长方体面的特征产生感性认识。第二次,让学生利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让学生在插框架的过程中,体验到只有把12根木条分成3组,在相同方向上有4根长短相等的木条才能插成长方体框架。从而对长方体棱的特征产生了感性认识。再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教师的提炼,学生对长方体的特征就有了深刻的认识。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手脑达到有机的结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增强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数支配,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学生才愿意学,主动学。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不会产生厌烦感,给学生以新异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保证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㈠、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都很喜欢听成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每次上新课,可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以此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0的加减法”时,我编了一段这样的故事:一天,小猫和妈妈一起去河边钓鱼。过了一会儿,小猫发现了一只美丽的花蝴蝶,小猫跑去捉蝴蝶,追了一会儿,没有捉到,小猫又跑回来,接着钓鱼。刚坐下来,它又发现了一只蜻蜓,于是,它又去捉蜻蜓,结果蜻蜓又飞走了,小猫只好又跑回来钓鱼。这时妈妈已经钓了3条鱼,可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小猫非常伤心,妈妈告诉小猫以后做事要一心一意,不然什么事也做不好。小猫不再伤心了,又继续钓起鱼来。可是天色已晚,妈妈只好领着小猫回家了。小朋友们,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用什么数表示呢?谁能算一算,小猫和妈妈一共钓到了几条鱼?老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学会了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

㈡、采用表扬、激励的机制。

教学中,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信任,理解和认可,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鼓励、肯定,这种欲望正是他们参与学习的内驱力,这时老师积极的评价表扬对调动学生的情感有着重要作用。老师要抓住时机多表扬学生,给学生一个佩服、满意的微笑,一个会意的点头,一句由衷的赞美“你观察得真仔细”,一声真诚的劝告:“做题可要细心,不要被它糊弄哟!”都会使学生久久不忘,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积极投入学习中。出了语言表扬,采用奖小红花,奖五角星等形式,可以极大鼓舞学生,使他们有信心,有意志去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从而增强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开展竞赛,激发学习热情。

小学生的好胜心强,在竞赛的条件下比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夺红旗比赛”,“开火车比赛”,“开谁算得又对又快”,“谁最细心”等,形式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分小组比赛,男生与女生比赛,后进生与优生比赛等等,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热情就会更高。

六、利用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如复习“小数的减法”时,可让学生做“争当模范营业员”的游戏,教师一手拿着人民币,一手举着所购买的物品的价格卡,让学生算出要找回的钱,并写在练习本上,五次后评出模范营业员,这样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学到的知识。采用启发式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七、精心设计练习,促进学生巩固知识。

当一节课的最佳时间过去,学生感受到疲劳、注意力比较分散时,要善于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练习形式要多样,如:小竞赛、游戏等。在活泼有趣的活动中,孩子们不但实现了对知识的内化,还通过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如在做表内除法练习时,根据孩子们纯真、善良、乐于助人的特点,创设情景说:“邮电局的叔叔阿姨为了能够帮助人们互通信息、沟通感情,每人要按地址分很多的信,小朋友谁愿意来帮助他们呢?”教师说明游戏规则:桌上放了1~9号9个邮箱,每封信商是几就放在几号邮箱里35、7、82、405、366、427、568、287、306、279、459、205、246、729、255、217、728、124、648。这时同学们都积极地来参与,这样的练习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孩子们助人为乐的精神。当然在做练习时还要注意分层训练,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11.激发兴趣,学习语文 篇十一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学生的学习中,兴趣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激发起了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想方设法诱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指导预习,诱发兴趣

预习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结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前应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如在指导预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可以先到野外捕捉一些小蝌蚪,养在玻璃缸内,然后进行了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平时看见过青蛙吗?谁知道它小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呢?(出示玻璃缸内的小蝌蚪)这是小蝌蚪,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小蝌蚪不知道它们的妈妈是谁,它们要去找妈妈。小蝌蚪为什么要去找妈妈?它们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呢?回去后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找一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和求知的兴趣,并且在课堂上学得生动、活泼,理解透彻。

二、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导入布疑则能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学习新课时,就应在导人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中进入新课教学

1、巧设悬念,课前激趣。

在导人时,教师用巧妙的语言巧设“悬念”,能把学生的好奇心诱导出来,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兴趣。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巧设“悬念”:“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学生精神大振,跃跃欲试。我接着说:“带你们去哪里呢?”然后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哦!”学生恍然大悟,但随之产生疑问,小兴安岭在哪里呀?那里是怎样的景象呢?这时,我顺势引语:“同学们,小兴安岭,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有香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许多人参和珍贵的药材、美丽的小鹿……要想领略小兴安岭的秀丽风光,就让我们随作者去小兴安岭旅游观光吧!”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更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感,从而在愉快而热烈的情绪中投入学习活动。

2、借助现代教学手段。直观激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课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听听美妙的音乐,看看生动逼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可以使学生的精神处于轻松的状态,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走上一条充满轻松、愉快的学习道路。如教学苏轼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时。我先让学生边听古筝乐曲,边观赏西湖的美丽风光(视频),激发学生兴奋愉快的学习情绪,进入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享受作者所描写的自然界的美。这样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好古诗打下基础。

3、猜谜语,激起兴趣。

一则小小的谜语,往往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如教学《蜜蜂》这一课时,我用猜谜语的形式导人新课:“嘴像小铲子,脚像小扇子,走路晃膀子,水上划船子。”生动形象的谜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很快就猜出谜底。这时我趁机将学生的兴趣引入课文:蜜蜂有什么本领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大家打开《蜜蜂》这一课。于是马上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书本上来了。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孜孜探求,创设了好多导人方法:插图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人、影视导入、音乐歌曲导人、创设情境导入、设置悬念导入等等,举不胜举。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只要能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兴趣就行。

三、做游戏,讲故事,调动学习兴趣

低年级儿童好动好玩,持久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容易疲劳,而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是要在不断的练习中,才能巩固和熟练。因此,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努力创设语文知识的故事性和游戏性情境,使他们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我在识字教学中经常用“一字开花”、“开火车”、“找朋友”等游戏进行扩词比赛,从而丰富学生词汇,巩固字词。“一字开花”就是老师在黑板上先画一朵花,再在花心里写上某一个生字,而后让小朋友口头扩词或板演。如果这个字的朋友多,就在花瓣外再画上一层花瓣,花儿越开越大,学生就越有兴趣,注意力非常集中。如我教“花”这一字时。用“花”字就扩词20多个,为了进一步巩固,“一字开花”后就进行“开火车游戏”。这样学生在欢乐的游戏中掌握了知识,特别对那些后进生帮助很大,教师就能达到较好地传授知识的目的。

语文知识的故事性,我在看图说话教学中常以故事进行教学,如教学第二册《迷路和小白兔》,我先让学生看三幅图,看后让学生说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一、二幅图画的是:早晨。小白兔走出家门,提着篮子去森林采蘑菇,找不到家了。第三幅图画是:乌鸦与小白兔说话,乌鸦给小白兔指路。为了使学生能围绕故事中心有目的地进行说话训练,我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主要内容起个名字,有的学生起出了如《勤劳的小白兔》、《采蘑菇的小白兔》、《找不到家的小白兔》等题目,最后我板书“迷路的小白兔”。当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后,我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在音乐声中进行完整的表演。有的学生扮演小白兔,有的扮演乌鸦,学生们声情并茂,兴趣盎然,这样教可使学生学习与表演相结合,以趣引思,知趣结合,掌握了辨别方向的知识,学生愉快地接受了观察、思维和语言训练。

12.如何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篇十二

一用真挚的情感, 架起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

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曾说:“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是成功的教育, 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以自然亲切的教态, 平易近人的口吻, 和蔼可亲的笑容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哪怕是一个鼓励的微笑, 一个赞赏的眼神, 一句关爱的话语, 一次真诚的喝彩都如同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 触动他们心灵深处的求知渴望, 进而取得润物无声的效果。这样的课堂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吸引力, 调动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追求、探索的兴趣, 实现“亲其师、重其教、信其道”的目标。

二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 给学生搭建一个求知的平台

课堂是地理学习的主阵地,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主动表现自我、主动学习、主动创新的平台。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良好温馨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的身心愉悦, 让他们在平等、民主、自由、和谐、乐学、好学的环境中树立信心, 释放个性, 有效调动他们求知的热情和积极性。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 现在的学生大都活泼好动、奇思妙想, 他们对未知的地理世界充满好奇, 他们渴望探求未知的奥秘, 所以只有把课堂变成师生平等交往、友好互动、和谐自由的场所, 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空间, 让他们处于自主激活的状态, 保持高亢的情绪, 他们才会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心里的求索种子才会生根、发芽, 并努力成长。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才会变被动为主动, 变“苦学”为“乐学”。

三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 增强感知能力

地理是一门阐述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分布及规律的学科, 它里面有很多重要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 如大气环流的形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等, 它们抽象, 摸不到, 看不见, 甚至难以想象。所以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极具感染力, 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具体生动、深入浅出, 才能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地理教学的直观手段很多, 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幻灯、挂图、音频、视频资料等, 这些手段直观性很强, 可以化抽象为具体, 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再如, 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教学用具, 模拟演示一些运动现象和规律, 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 印象就会深刻。同时, 还可以领学生走进自然, 实地考察, 理论与实践结合, 让学生在形形色色的地理环境中感悟、探知、思考。另外, 也可以给学生讲一些生动具体的地理故事, 寓教学枯燥于生活趣味中, 唤起他们的求知欲, 提升学习品质。

这些手段都能直接或间接地刺激学生的感官, 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样的课堂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需求, 可以帮助学生开动脑筋, 建立思维空间站, 形成更持久的记忆, 增强感知地理广度和深度的能力。

四赏析诗文教学, 增强课堂生动性和美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 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 课堂教学的效果好坏与教师语言修养的高低息息相关。地理科学是自然科学的载体, 其内容具有科学性、抽象性等特点, 如果不用优美的语言表述, 不仅不能活跃课堂气氛, 还会加大学生理解问题的难度, 而巧妙引用诗文, 就会起到妙趣横生的效果。

如理解地球自转运动可引用毛泽东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讲环境保护可借用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完美地展现地形对自然植被的影响;学习南北区域差异时, 把“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与“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进行对比, 增强学生对降水和气温共同作用下区域差异的认识。

恰当引用诗文佳句往往最能抓住学生的听觉神经, 创设听课最佳境界, 让学生深刻体会科学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 感受生活产生文化, 文化折射科学的无穷魅力。

13.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篇十三

近年来,培智学校招收的新生都是中重度弱智生,其中多数学生没有进入幼儿园接受过教育。学期初的几个星期,孩子们有的哭、有的跑、有的课上睡大觉、有的不停地喊吃的,教学工作很难开展。面对这种局面,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使他们尽快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安心下来学习?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

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能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望,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激发和培养弱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首先应该做的。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赢得信任。

初入学的弱智儿童对老师感到陌生与恐惧,对老师布置的任务往往采取拒绝的态度。老师只有像母亲那样关爱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信任,才能与学生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

我们十分注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面向全体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建立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接受知识。上课时,我们微笑着,侧着身子讲课,走到孩子身边,看看这个孩子在干什么,弯下腰来听听那个孩子的发言,轻轻摸一摸这个孩子的头,再微微拍一拍那个孩子的肩。把温情传给他们,熏染他们。学习的情感得到优化,慢慢地,学生们有点接受我们了,有时能按我们的愿望和要求学习新知识。

二、设良好的环境,刺激感官

法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所以为弱智儿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自然而然地对知识产生兴趣,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在布置教室的时候,我们特地把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有机地张贴与摆放。如:图文配套的汉语拼音表,可以让孩子认物、识拼音;数学挂图形象地描绘了数字的字形,通过各种数量不等的动物表示数的意义;摆放的写字板可以让孩子们涂鸦;小算盘让孩子有空的时候去拨拨数数;连环画可以翻翻看看;孩子们一走进教室,首先刺激感官的就是拼音、数学。在这样的环境中,弱智儿童会有意无意地去看、去认、去读、去数,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

三、代化教学手段,引起注意

弱智儿童,尤其是初入学的弱智儿童学习时注意力不易集中,稳定性差。教学时注意力不易集中,稳定性差。教学时,即使采用色彩鲜明的挂图也不能维持太久,我们就经常使用电脑辅助教学,把课文上静态图象动态化、趣味化、再通过插入字幕、着色、闪烁、音乐伴奏等手段呼起和控制弱智儿童的注意,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例如:教学“5的组成”时,为了进一步认识“十”的计算单位,我们这样设计课件,让屏幕游出一只只小鸭子,同时配以“嘎”的声音来不断的刺激弱智儿童的听觉器官,使学生们随着每一个“嘎”声,把注意力集中于屏幕上的每只小鸭子,当游到5只小鸭时,运行振幅更大的“嘎”声。这样学生在不同音调的刺激声中,数数,兴奋积极,比单纯瓣指的传统教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学习劲头更足。

四、展形式多样的游戏、激发兴致

孩子的玩和学是分不开的,对初入学弱智儿童的教育应该是学与玩的结合,有益的玩就是学,有趣的学就是玩。我们这儿所说的玩就是辅助教学的游戏,如:有把一个个拼音写在信封上的“送信游戏”,有把一个个数字写在苹果上的“摘苹果游戏”;有把拼音的声调做成头饰的“戴帽子游戏”;有把加法的得数对上门牌号的“小动物找家游戏”等等。孩子们在玩这些游戏时,情绪高涨的朗读了拼音、练习了数数,进行了一位数家一位数的训练等。

五、走进大自然课堂,增强热情

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一些经常活跃在自然环境中的学生比较少接触或不接触自然环境的学生生活更充满信心,学习更为努力。多接触自然风光,多领略一些自然美,有助于生活闭锁的儿童开阔视野,积累生活经验,提高学习热情、增长知识。这远比从课本上的插图上来感知直观形象得多。为此我们常将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去,如学习拼音tǔ,我们把孩子带到田野里,让他们看一看泥土的颜色,踩一踩泥土地,挖一挖泥土,搓一搓泥团,再拼一拼音节。学生的学习精神振奋、学习热情浓厚,有的边踩边读,有的边搓边拼,tǔ的朗读声彼起彼伏,很快,大家学会了这个音节。

14.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十四

乐学好学才能有好成绩,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在教学中逐渐获得了一些感触:

1.“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所以教师要成为学生喜欢的人,你所担任的课才能被他们所喜欢。

2.主动接受才是有效的接受式学习。

在设计以掌握知识和搜集信息为主要目标的设计时,首先应明确的问题是主动发现与间接接受知识的问题。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间接知识,但是间接知识也需要主动地学习接受,只有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知识接受知识,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学习活动才是最有效的,这样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教学。

3.激发学生兴趣是主动学习的钥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也就有了积极主动性。学生爱学乐学,效果当然会很好。记得有一次公开课,给六年级的学生上四年级的课程,因为是旧知识,料想学生会索然无味。做课老师是这样处理的:教师目光扫过每一个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从你们的眼睛里看到了不一样的神情,是不是对你们手里那本新书感到奇怪呢?”学生回答说是,老师说:“不要奇怪,因为在你们拿到这本书的瞬间,你们已经和老师一起完成了时空穿越,来到了2011年的3月19号!那时的你们在上——”“四年级——”孩子们面呈豁然惊喜之色。“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来学习全新的知识——分数的意义?”洪亮的声音整齐的响起:“愿意——”整节课学生们兴趣盎然。

4.设疑(提出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问题的创设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或由课外归结到课内,也就是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培养的是学生的一种问题意识探究意识。而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基础,这就促使学生主动地搜集获取知识,获取的知识越多,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对自己的信心越足,学习的兴趣也就越浓。

15.激发学习兴趣四法 篇十五

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 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要使学生学好语文, 首先就要使学生喜欢语文。学生如果对语文产生了兴趣, 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进而自觉、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 教师一定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 并根据学生好奇、好问、好胜等特点,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下面, 笔者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指导预习, 激发兴趣

预习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 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 教师在课前应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如, 在指导预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 可以先到野外捕捉一些小蝌蚪, 养在玻璃缸内, 然后进行启发:同学们, 你们平时看见过青蛙吗?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什么样子呢? (出示玻璃缸内的小蝌蚪) 这是小蝌蚪, 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小蝌蚪不知道它们妈妈的样子, 而且小蝌蚪和它们的妈妈长得一点也不像, 那么它们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呢?让学生认真读书, 找一找问题的答案。这样, 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 他们就会产生学习的兴趣, 进而提高预习的效率。

二、创设悬念, 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 教师若巧妙地创设悬念, 学生便会因好奇心而产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内驱力, 进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如, 教《美丽的彩虹》一课, 第一课时将要结束时, 我是这样总结的: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 还认识了雨后挂在天空中的彩虹, 它是那样美丽, 像一座神奇的桥, 又像一条七彩的项链, 它引发了我们无穷的想象。在大家的眼里, 它又像什么呢?下节课, 我们再来好好交流。在第二课时结束时, 我又小结:同学们, 神奇的大自然是一位高明的大画家, 它用巨大的画笔在雨后的天空中画上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它还为大地画上了红的花、绿的树、高高的山峰、清清的河流, 这些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

三、做游戏, 讲故事, 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 容易疲劳, 而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是要在不断的练习中才能实现的。因此, 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努力创设适宜的故事情境和游戏情境, 让他们在听故事、玩游戏的过程中掌握语文知识, 提高语文能力。我在识字教学中经常用“一字开花”、“开火车”、“找朋友”等游戏进行扩词比赛, 丰富学生的词汇。比如, “一字开花”游戏, 就是教师在黑板上先画一朵花, 再在花心里写上某一个生字, 而后让学生口头扩词或板演。如果组的词多, 就在花瓣外再画上一层花瓣, 花儿越开越大, 学生觉得好玩, 越来越喜欢。

如, 教“花”字时, 用“花”字就扩词二十多个, 为了进一步巩固词汇, 做完“一字开花”游戏后让学生进行“开火车”游戏。

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激发兴趣

中国历来就有“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说法, 可见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 同时它还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促使师生互动。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 同时还伴随着心灵的接触, 情感的交流。《教师能力学》中说:“教育过程, 实际上是师生之间在理性和情感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关系过程。只有当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一致、亲密无间时,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得到保证, 教育教学才能收到应有的成效。”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 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应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围聚在自己周围, 这样学生自然会因喜欢自己而对语文产生学习兴趣。

16.激发兴趣,愉快学习 篇十六

制造悬念,创设情景

制造悬念,创设情景,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中根据教材内容,制定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投入课堂的一种教学手段。其能够促使学生怀揣着积极的学习态度,将自己的思维融入知识的认知过程中,在课堂最后,它学生获得了知识,悬念得到了解答。学得乐,记得牢。

例如笔者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数学游戏”,学生们一听做“游戏”,精神大振。我又说,“只要你们能够说出来三角形中的任意两个内角的度数(而直角三角形中只说一个锐角),我就可以立刻说出另一个内角的度数。若不信,请各位同学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量出其中两个内角的度数,告诉我,我便说出第三个角的读书,你量一量我说的对不对。”学生觉得是个谜,于是画呀、量呀,争先恐后地要试一试我说的是对还是错。而且有的学生还想难住我,结果我不仅说得快,而且说得对。学生通过度量验证每个问都答对,感到十分惊奇,都急于想知道我“快速答对的绝招”。于是,学生带着炽热的追求进入学习过程。

变静为动,解难激趣

课本书上的图文(知识)总是相对的,一般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积极动脑、动手,对课本进行科学的再创作,变静为动,变“死”课本为活知识,不仅能解决教师不易表述,学生不好理解之难点,而且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

如最大公约数概念的教学,课本中的韦恩图,编写意图是:既要提示最大公约数的概念,又要有机地渗透集合思想。但是,教师难表述,学生难理解。教学时,我自制了幻灯片,把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起到解难激趣的效果。

三、表扬鼓励,促进创新

创新是人类智慧和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自我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学生聪明,爱动脑筋,加之“好胜、好强”等特征,所以学生需要创新,也能创新。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那么会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浪花一溅千丈。如教学面积中计算时我出了一道选择题:形状如下图的一块菜地,面积是( )平方米。

我问学生们还有别的解法吗?一位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几十双眼睛都紧紧地盯着他。他说:“以上四种解法都是正确的,但计算起来比较麻烦。我用估算方法进行选择简便;这块菜地的面积一定小于边长为6米的正方形的面积36平方米,大于长6米宽3米的长方形的面积18平方米,则被选答案中小于36,而大于18的数只有21,所以,正确的答案是21平方米。”这一创新的思想和解法使全班同学恍然大悟,我当场对这位学生进行了及时的表扬。

多样练习,逾浓兴趣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往往呆板的练习形式、乏味的练习内容,把在学习新知识中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无情地淹没,使学生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扼杀和抑制。从而降低练习效益,陷入苦学的困境中。因此,采用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也就成了逾浓兴趣,提高练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所以在教学时,我不惜下大功夫,花大力气,精心设计练习内容,练习形式。如常用:组织师生间、同学间讨论、争论;开展学习质量自我评估(自编复习题纲);加强直观演示及学具的使用;一题多变、多问、多解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7.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十七

一、用爱心做学生的知心人,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前提就是需要有爱心,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才能接纳孩子,包容孩子的一切。特别是在我们的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学生占一半多,这些留守儿童在家庭中缺乏关爱,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导致大部分学生来到学校后根本不把学习放在心上。我们的农村教师好多人都说 :“现在的学生难以管理,教学成绩难以提高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认为要用我们无私的爱去关心他们、尊重他们,做学生的知心人,让这颗爱心永驻学生的心间,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奠定基础。

(一 )有一颗淡泊名利的心。

不能否认现在是一个浮躁的社会,每一个人都在对名利的追求中奋勇拼搏,甚至不惜牺牲人格尊严。而教育在这个物质追求的大潮中也变得越来越势利,唯利是图,恰恰违背了一个教育者的本质。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从第一次走进讲台起,除了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探索创新外,最重要的是还要有一颗淡泊名利的心,踏踏实实的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才会有一颗真正的爱心,无私的爱着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搞好师生关系,巩固学习兴趣。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喜欢的老师,除了知识渊博、讲课生动等等之外,还要对人和蔼,充满爱心,是学生的良师,更是学生的益友。作为一个教师要懂得与学生进行心理换位,在处理完一件具体事情之后,要自问:“假如我是学生,我会怎么想,我会怎么做。”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不要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假如伤害到到学生的自尊,要及时找机会向学生道歉,与学生平等相处。教师要放下架子,走进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他们对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就更浓一些,自然效果也好些,反之则然。所以,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开展好本学科的教学工作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与后进生的情感交流。

作为一位教师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发展优等生,更要重视提高中、下水平的学生。下水平的学生,也就是后进生,要做后进生的父母、兄长、知心人。学习上的后进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在家里本来就得不到真正的关爱,来到学校后再得不到老师的关爱,可能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一蹶不振,进而可能会变成“双差生”。实践证明,当一个学生喜欢某一位老师时,往往也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并会尽力克服一切困难把这一学科学好。反之,如果他(她)对老师存在对立心理,便会对这门学科产生厌烦心理甚至与教师进行对着干,拒不学习这门学科,而且干扰其他同学学习。久而久之,就成为某些教师心目中无可救药的学生。所以教师经常性的与学生接触交流情感的同时,多欣赏一下后进生的闪光点,给后进生多一点点的关爱,给他们多一点点温暖,多一点点的自信,引导他们正确评价自我,心理学告诉我们,自信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心理基础,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的安全需求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被尊重,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得到社会肯定性的评价,找到自我的价值,促进他们积极主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二、营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保障。

众所周知,学习兴趣是学生认知某种知识或事物的心理倾向,是小学儿童维持注意力的有效手段,也是维系良好注意能力的关键要素。良好和谐生动的课堂气氛,能为教师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创造积极的条件,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旦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探究知识,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思维等不断增益,教学活动就会事半功倍,但是兴趣的激发和作用的发挥依赖于课堂氛围的营造。

(一) 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面对农村教育现状,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去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有效的教学情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由此,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教学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启发下,踊跃地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为此,备课时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发,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 ”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表达问题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二)激趣导入课堂,激发学习动力。

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教师一上课就能用短小精悍而有趣的导语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必将对整节课产生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千方百计设计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以这个兴趣点导入课堂,向他们展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求知世界,鼓励学生质疑求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学生自己需要的的效果。比如:在执教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匆匆》这篇课文时可以这样导入: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有一个朋友与我们形影不离、息息相关,是我们一生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叫“匆匆”,你们想不想认识他?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这样的激趣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 让生活走进课堂,提高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当学习的材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感兴趣。但是教材仅是起一个导向的作用,至于怎样组织教学,怎样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则需要我们做教师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挖掘教学资源和生活实践的统一。为此,教师尽可能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富有信息的情景,使学生在熟悉的现实生活中探索知识,领悟知识,掌握知识,逐步养成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的习惯,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中离不开本学科,本学科存在于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本学科,从而对本学科学习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兴趣。生活知识的导入,使所讲课内容变得浅显易懂,还能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四)设置悬念式情境,激活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道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不可收,采用灌输式或串讲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这样的教学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特别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参与学习意识能力和自控能力差,学习兴趣不高其学习动机需要教师激发和调动。所以课上教师尽可能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挖掘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形成自学、自主、自能学习的最佳状态。

(五)运用优美语言,调动学生情绪。

人们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离不开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说:“较深的言语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作为传道载体之一的教学语言,应有一系列的品质特点,使语言富于教育的性质,成为对渗透思想教育有积极教育的作用。教师讲课,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听起来有兴趣,有情趣,有新意,想听、爱听、乐听,吸引人。不需要辞藻的华丽,关键是有一种号召的力量,有激励的作用,激发探索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的劲头,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

(六)保持良好的心态,创造愉快和谐气氛。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不管今天的心情如何,都要带着微笑走进教室,用微笑的表情和温和的语言给学生们讲课,学生会从老师的微笑里感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在学习过程中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对他们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耐心和信心,使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 ”。即使是对待差生,老师的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期盼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话,一个暗示的动作,有时比严厉的批评更能让学生接受,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爱护和关怀,从而使学生能自觉改正缺点,避免产生师生间的对立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师生在认识与情感两方面的沟通,变一切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师生共同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气氛。同时学生也会从教师的愉快感中受到鼓励,激发起爱老师,爱这门课的相应情感。

上一篇:六盘水市明确2010年煤炭工作重点下一篇:小学五年级成长的烦恼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