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我国禁毒基金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共10篇)
1.简论我国禁毒基金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篇一
我国精准扶贫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建议书
[摘 要]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精准扶贫作为改善农村经济面貌的重要途径,在城乡统筹建设过程中受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地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进一步提出要理清思路、强化责任,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本文对当前我国精准扶贫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旨在推动扶贫工作的顺利实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精准扶贫;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十分明显,贫困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做好扶贫工作。当前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冲刺期,在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扶贫目标不明确、群众的社会参与度不足、扶贫工作的考核机制不健全等,这些都是影响扶贫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要加强对传统的扶贫开发工作的创新,精准扶贫就是对传统扶贫工作进行创新的重要途径,是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的测量。能够真正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在扶贫工作中各地政府要理清思路,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的扶贫举措,在精准扶贫上下功夫,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提前完成扶贫任务,实现全面小康。
1 精准扶贫面临的困境
1.1 农村情况复杂
在农村扶贫开发过程中,由于经济社会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很容易出现一些特殊的复杂的情况,导致农村扶贫开发工作难度增大。例如部分农村在制定与执行贫困户认定标准过程中,很难做到公平、公正,从而引发家庭之间的纠纷与摩擦。再比如当前很多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到城市务工,大量年轻人口流入城市,留在农村的多为老人、妇女、儿童,在农村长期居住的家庭成员不足三分之一,因此在扶贫工作中很多细节工作的开展不够全面,不能得到落实。另外,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一些扶贫工作人员的思想比较传统,其工作方式也比较老旧,不适应于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精准扶贫是对传统的扶贫工作进行创新的重要途径,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必须要做到精准识别,帮扶到户,但是在设计工作中由于一些工作项目缺乏明确的标准,很难让所有群众都信服,因而导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受到阻碍。
1.2 农民素质较低
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广大农民的支持与配合,但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当地百姓的素质水平有很大关系,农民的素质水平越低,其经济发展越慢。当前很多贫困地区的农民素质水平较低,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都不够高,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发过程中,太过注重一己私利,没有顾全大局的意识,面对利益之争往往互不相让,给精准扶贫中的识别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同时,由于农民的文化层次不同,其经济基础也不同,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要做到精准帮扶的难度较大,每个人的素质之差影响了扶贫的进度。
1.3 农民收入测算难度大
精准扶贫工作中首先要做好对贫困户的识别,只有做好精准识别,才能根据当地的贫困状况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扶贫帮扶。在对贫困农户进行识别的时候识别难度较大,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的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城镇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就业渠道越来越广泛,就业形式和利益分配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农民的收入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收入水平有所增加,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要对用户的实际收入水平进行充分、准确的调查之后才能确定扶贫方案,而当前调查核实农户收入的难度不断增加,加上我国城乡统筹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劳务收入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渠道,一些隐性收入很难进行准确的核查,为精准识别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2 精准扶贫对策建议
2.1 完善政策制度,加强对贫困农户的识别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精准识别,对真正的贫困农户进行识别和定位,并且根据贫困农户的数量、规模、贫困状况制定相应的扶贫政策。在精准识别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1 加强对识别政策的完善。在贫困户的识别过程中,由于缺乏刚性的、明确的标准,因此导致贫困户识别工作的开展受到影响,尤其是对第二类和第三类贫困户进行识别的时候难度最大。在识别过程中可以加强对识别政策的完善,制定明确的区分标准,对农户的贫困程度进行界定。例如将上一年的收入作为评定一个人是否为贫困户以及为哪一类贫困户的标准,将已经拥有各种显性财产,例如房子、车子等财产的人都可以被定义为脱贫户。在识别的过程中应该要对各种识别政策进行明确,使得群众能够知晓各种评定标准,从而做到公平、公正。另外,在对贫困户进行界定的时候,要执行优先原则,家庭收入少的优先、年老体弱的优先、党员贫困户优先。
2.1.2 群众要积极、准确地申报。在精准识别过程中,应该要组织群众积极进行申报,对自己的收入状况、拥有的财产进行准确申报,针对当前有的农户不愿意如实申报的问题,要积极做好农户的思想引导和教育,引导其进行主动申报,将自己的所有财产项目都统一申报出来,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提供相应支持。
2.1.3 及时对贫困户信息进行公示。为了确保精准识别工作的公平公正性,在精准识别过程中要及时对申报通过的贫困户信息进行公示,一般以村委名义进行张榜公示,并且要征求群众的意见。群众可以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公示的结果提出异议,政府根据群众提出的异议再次进行调查,并且要将第二次申报审核结果进行公示,确保群众有参与权、知情权。公示结束之后还应该要建档立卡,将贫困户的信息建档保存,确保精准识别任务可以及时完成。
2.2 制定详细的评议标准
在精准识别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户的申报情况进行评议与审核,一般可以将农户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低保特困户,指的是具有身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年老体弱丧失劳动力的、大病大灾造成生活困难的人群,符合该范围的人群,民政部门要按照农村低保的标准对其进行复核,并且建立档案,将其列为帮扶对象,进行专项帮扶。第二类是除特困户外上年收入在全区确定的贫困标准以下的农户,该类贫困户具有很强的脱贫意愿和能力,政府要给予及时的帮扶,帮助其找到脱贫致富的项目,促进脱贫工作的顺利实施。第三类是上年收入超过全区确定的贫困标准的农户,对于这类农户在上年经营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要进行巩固,政府要从扶持政策、金融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调动农户提高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从而使得更多农户可以尽早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2.简论我国禁毒基金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篇二
(一) 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达到4700多万家, 在中国企业比重中占到了97%以上。2010年全国中等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数量达到44.9万家, 实现总产值49.8万亿元, 创造了全国62%的生产总值。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中, 中小企业占到78%的比重以上, 像联想、华为、海尔等大企业都是由原先的中小企业发展而成。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岗位, 保证了经济的平稳发展和中国社会的稳定。此外中小企业也已经成为中国技术创新的主力。截至2011年, 中小企业已完成我国83%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和70%的发明专利。
(二) 经济全球化为中小企业带来发展机遇
在我国成为全球市场的一部分后, 原先被大企业控制的领域、行业会逐步放开, 中小企业在国内会有无限商机, 一方面通过分工协作制造出过去只有大企业才有能力制造的产品;另一方面, 大型跨国企业的进入, 为多家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系列的配套加工商机, 创造出新的市场。
二、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
(一) 外部困境
1. 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缺乏系统和长期的战略。
多年来我国的各级政府一直强调发展大型企业, 使得广大的中小企业在资金筹集、税收、土地使用权等方面存在劣势, 因此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远高于大企业, 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由于人事、产权、利益分配等方面在企业内部处于不明确和变化状态, 导致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 加上经营者对企业发展缺乏关心, 使得国有、集体中小企业发展缓慢、内部管理松散、缺乏竞争力, 这些状况都严重制约了公有体制下中小企业的发展。尽管政府已经加大力度进行国有企业体制改革, 但在大多数地区, 公有制企业仍占据较大比例。
2. 狭窄的融资渠道。
很多的中小企业信用观念薄弱, 逃避银行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 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同时, 一般中小企业资产较少, 经营管理不合理不规范, 银行对其融资面临“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这些都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局面。
3. 技术支持不够。
中小企业因其规模相对较小, 因此在获取各类信息和培养人才、进行产品开发、开展进出口业务等方面存在不少困难, 想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完善的建立一套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支持, 一方面可以由政府出资来建立指导中小企业的服务中心或者帮助提供相应人才进行技术指导, 为中小企业提供公益性服务;另一方面来自社会, 通过企业与科研所、高等院校或相关基地开展合作协作等方式。
(二) 内部缺陷
1. 经营规模存在差距。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越来越大, 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或多样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中小企业相对规模小, 工艺和技术设备相对落后, 管理方式追求粗放型的传统增长, 缺乏技术人才, 产品开发和开拓市场的意识不强等问题进一步显现出来, 尤其一些中小型资源型企业被勒令停工之后, 如何帮助他们进行结构调整和升级产业, 这些都是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绊脚石。
2. 技术创新存在差距。
中小企业作为技术创新和开发的主体, 市场目标不明确, 没有把开拓创新和利用新技术新产品作为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因为承包条件下的短期行为模式和企业留利相对不足, 使得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余力去安排新产品研发与技术维护改造的经费。同时国内还存在不公平竞争的行业和领域, 有的地区还存在地方保护, 有的地区腐败、“寻租”现象时有发生, 在缺少竞争压力和技术创新动力的环境下, 这些地区中的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都难以取得提高。
3. 市场营销方式存在差距。
中国的多数中小企业经营方式单一、落后, 市场拓展和新产品开发利用能力很低。虽然WTO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但我国中小企业能否在国际贸易与分工中争夺一席之地的关键还是靠中小企业产品的差异程度、产品质量的提升与服务组成、有竞争力的营销方式和高技术的营销人才等有效竞争力。
三、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 外部 (宏观) 对策
1. 提升市场竞争的法制化进程。
我国推动国际贸易法律法规政策的透明化进程和逐步放松相关的行政审批管制, 这些都会会使更多的中小企业及时有效的获取到第一手市场信息和符合国际规则的准入资格。实施法律法规政策的透明度原则后, 我国中小企业可以和其他企业或他国企业在同一时间获得国家公布的所有经济法律法规, 从而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2. 提供多方位融资渠道。
在发展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市场的同时, 还要积极发展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市场, 两个市场都要抓都要硬, 以此来形成有效的偿债机制, 建议考虑由各级地方政府成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或地方担保基金, 专门从事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 其中提供担保的资金可以从地方政府和贷款企业两个渠道分别和共同建立。
3. 调整中小企业产业结构。
通过国家的产业政策引导中小企业尽量与大型或国有企业的经营生产进行专业化协作和配套。重点鼓励中小企业按照国内外市场的要求开发新产品, 运用先进的技术、生产工艺和设备, 提高产品质量, 实现技术进步。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开发与交流, 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积极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动员社会广大力量为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鼓励采取民间形式建立各类行业联合会或协会在国内外事务中代表中小企业的利益。
(二) 内部 (微观) 对策
1. 转变经营理念。
首先从提高管理者素质入手, 促进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其次大力创建卓有成效的人才文化, 实现人尽其才;最后积极打造优秀团队, 凝聚大多数员工力量。培育诚实守信的企业道德体系, 树立优秀的企业形象。
2. 不断创新管理方式。
我国中小企业要想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快产品的更新和升级换代, 就要利用合资生产、合作生产、国际外包、特许经营等方式引进和有效学习国外先进技术装备。随着全球经济化进程的加快, 更多外国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的进入, 高级管理人才的引进也会使中小企业学到更实用和更先进的管理经验, 有利于整体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3. 发挥竞争优势。
中国的人口多, 劳动成本比较低, 使得我国中小企业的优势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加之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 这些都使得我国产品成本低、配件和原材料价格低。同时在机制和规模方面, 中小企业因其规模小所以机制灵活多变且能够根据市场需求易于调整产品层次和经营方向, 更符合国际市场上对于小额、快捷、及时化的要求;最后在生存的空间方面, 我国市场生存空间很大, 还兼具层次性, 因此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在产品多样化和区域性拓展方面的选择空间很大。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其固有的弱点与面临的种种新问题也日渐凸显。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 我国中小企业的市场会更加开放, 竞争更加激烈, 中小企业如何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战略, 充分把握发展机遇, 驶上快车道, 就必须查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4.
[2]张秋生.企业兼并与收购[M].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3]王稳.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D].上海:上海财经大学, 2005 (12) .
[4]洪美玲.中小企业的“缝隙战略”[J].企业管理, 2006 (3) .
[5]朱启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7 (2) .
[6]孟艳.我国企业内外源融资结构的差异与影响[J].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7 (6) .
[7]张玮.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J].新经济导刊, 2007 (1) .
3.简论我国禁毒基金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篇三
【关键词】小型微型企业;困境;对策
一、我国小型微型企业面临的困境
(1)经营要素的过度依赖性。我国的小型微型企业长期以来仰仗低廉的生产要素以低价格赢得出口或内销利润。但近年来随着原材料、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涨,人工成本也水涨船高,导致企业利润空间变窄,陷入经营困境。(2)缺少核心竞争力。小型微型企业主以赚钱作为企业的唯一目的,没有长久的战略规划,不致力于打造企业品牌和发展主营业务,哪行赚钱就做哪行,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跨领域盲目扩张,缺少核心竞争力。(3)缺乏诚信,融资渠道狭窄。小型微型企业不仅在日常经营方面缺乏诚信,而且在贷款、纳税时体现得更为明显。在发生资金周转困难时把银行作为首选,其它的融资渠道缺少,从银行告贷无门后陷入被动局面。(4)税费负担重。作为最主要融资渠道的银行在给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时除了收取手续费、利息等费用,还要企业交纳承诺费、资金管理费、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再者,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多是面向大中型企业,对小型微型企业却有诸多限制条件,实际惠及很少。(5)融资困难。其一,银行贷款利率过高。其二,贷款供应不足,我国尚无专门为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其三,银行重视程度不够。银行是一个趋利性的单位,利润最大化是其目标,资本的趋利性决定了它热衷于追逐大客户大项目,没有把小型微型企业放到合理的位置,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四,信用担保的机制不健全,担保机构少,覆盖面窄。其五,贷款发放的覆盖面小。其六,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发达,直接融资难。小企业主要地依靠间接融资,依靠银行的贷款。
二、破解我国小型微型企业困境的对策
(1)突出主业,打造核心竞争力。面对复杂的形势,小型微型企业应该稳住心态,做自己最擅长的产品,不做跨领域扩张,不搞多元化经营,尽最大努力,集中一切资源把主业做好、做深、做精,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从追求产品数量到追求产品质量和品牌,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2)坚持自主创新,培育自己的品牌。政府要给予资金扶持,增强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关于加快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意见》,从政策、服务和资金上对创新性企业给予支持。企业要争取更多的政府创新基金,加大创新资金的投入,制定丰厚的薪酬政策吸纳科技人才,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通过技术引进、合作创新等方式,开发新产品,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增强自身竞争力。(3)推进小型微型企业自身的信用体系建设。小型微型企业要提高信息透明度,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提供真实可信的财务报表,积累企业的信用,提高信誉。使得商业银行能够有效地判断小型微型企业风险主动增加对小型微型企业的贷款。(4)降低小型微型企业的税费负担。小型微型企业利润微薄,对税费负担极为敏感,负担过重不但抑制小型微型企业生存空间而且容易诱发社会矛盾。国家已出台政策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切实降低企业融资的实际成本。(5)保持政策上的连续性。信贷政策朝令夕改,无视产业发展规律,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致命的,所以政府在进行宏观政策调控应尽量保持政策上的连续性,避免出现短期信贷政策和实业投资的长期性错位的现象。(6)多措并举,拓宽融资渠道。包括多建立专门针对小型微型企业的地方小额贷款公司,推动社区银行、村镇银行的设立,以提高小金融机构覆盖率;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设立专门针对小型微型企业的贷款专营机构,银监会和财政部要对其年度投放信贷的指标予以规定,加强监督和检查,对落实结果进行奖惩;地方财政要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投入,通过各种渠道建立地方的小型微型企业的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扩大覆盖面,鼓励贷款担保公司为小型微型企业担保,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或者直接由政府财政担保;发挥银行融资主渠道的作用,为小型微型企业度身定制贷款产品,满足其多元化的资金需求;间接融资发挥企业的主动性,了解银行的放贷政策及放贷倾向,主动跟各类金融机构接触,为放贷机构介绍自己真实的生产经营情况,并提供合格的财务报表,争取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为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型企业上市融资创造条件等。
参 考 文 献
[1]唐婧妮.“十二五”时期发展小型微型企业的意义、困境及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1(53)
4.简论我国禁毒基金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篇四
“参与被视为一个国家民主的标尺, 民主决定于参与”。目前, 就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整体而言, 尚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上, 政治参与的形式也不够成熟。
1. 公民政治参与发展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 首先体现为广大农民与城市市民政治参与发展的不平衡。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失衡, 使广大农民和城市市民在政治资源的占有上不平衡。农民政治参与的渠道过于单一, 甚至有些农民根本无法真正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而城市市民政治参与的渠道更多, 无论是政治参与的广度还是深度, 都要优于农民。其次, 不平衡体现在不同地域和社会阶层之间政治参与水平的失衡。由于各种原因, 我国的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差距都还很大。尽管我国政府有意识地给予政策的倾斜, 这种差距也可能会越来越小,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差距在短期内改变不了。最后, 不平衡还体现在不同行业和领域政治参与发展的不平衡。从事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人, 往往具有不同的政治素质和政治参与意识。一般而言, 经济状况较好的行业和社会地位较高的领域, 公民参与政治的热情和机会要明显高于经济状况较差的行业和社会地位较低的领域。
2. 公民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
我国建立了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信访制度等在内的比较完善的政治参与机制。但是, 这些机制还存在一些不足, 在实际运行中并不能切实保障每个参与渠道都畅通, 甚至还会阻碍参与渠道的进一步拓展。比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尽管建立起比较完整的体系机制, 但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却相当突出, 特别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 使广大民众的想法和意见不能有效通过人民代表反馈出来。而过窄的参与渠道和参与渠道的不畅通,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公民政治参与范围的扩大。
3. 政治参与规则的失衡性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存在, 导致农民所拥有的可利用资源与城市市民相比, 极其匮乏, 城乡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无法避免。尽管我宪法规定, 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也是平等的, 凡符合法定条件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但是城市市民和农村农民的选举比例和名额设定是有很大差别的, 城市的选举比例要明显高于农村。
4. 政治参与组织载体不理想
理想化的公民政治参与组织载体应该具有非行政性、非营利性和非竞争性。而我国当前公民政治参与的组织载体还没有达到理想化的状态。以农村的村委会为例, 村委会在法律意义上是群众性自治组织。但是, 事实上的多数村委会成为行政机关的一个分支, 缺乏自主性, 只是代表不同政府部门来对村民进行职能管理, 从而完全丧失了村民自治的根本属性, 严重影响了村委会的自主性和合法性, 也极大降低了村民对村委会的认同感, 降低了村民政治参与的热情。
5. 存在非法政治参与
非法政治参与, 包括对现存政治体系有影响的非法集会、结社、言论、出版及游行示威活动。由于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不够完善, 渠道不够畅通, 法律体系不够健全, 使一些非法政治参与得以存在。尽管从事非法政治参与的群体中有一些反社会主义的极端分子和组织, 但大多数却是社会的弱势群体。由于不能通过正常合法的途径去表达利益诉求或合法参与路径被阻断, 他们才以一种非正常化的方式来博取社会大众的同情或政府部门的关注。“在我国13亿人口中, 暴力性或抗争性的参与是农民非制度化参与中的主要方式。”当然, 除了农民, 很多公民也都存在这种非法政治参与, 他们的出发点并非政治责任感和政治义务, 而是利益倾向。这种非理性的政治参与很容易被误导而走向非法的政治参与。
二、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困境的应对策略
1. 完善公民政治参与机制
邓小平曾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 必须加强法制,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尽管我国已建立了一套比较规范而完整的公民政治参与制度, 体现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和听证制度等, 为公民广泛参与政治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但是, 由于这些公民政治参与制度的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漏洞, 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渠道还比较较窄, 原有的政治体制无法真正满足政治发展的迫切要求, 公民民主权利意识的增强和政治参与意识的不断觉醒急需进行政治体制的相应改革, 这样才能适应公民不断增长的政治参与需求。
2. 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
政务公开是社会进步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大势所趋, 也是公民政治参与实践的客观要求。然而, 现在很多的政务公开还流于形式, 根本无法满足公民正常的政治参与诉求, 使公民无法真正充分地行使选举权、监督权和投票权, 公民政治参与活动也就流于形式。而缺乏有效的公民政治参与, 政府行为就会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束缚, 容易带来行政职权的滥用和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当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为公民参与政治提供了一个新契机, 各级政府通过积极建设网络信息公开平台和网络交流互动平台, 充分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 也为公民政治参与的切实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3. 不断推进立法建设和完善立法体系
为保障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推进, 必须加快立法建构和完善立法体系。此外, 公民在参与政治活动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现有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 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价值观念等, 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公民参与政治的深度和广度。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不断进步, 公民的民主权利意识不断增强, 越来越自觉地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因此, 国家也应该不断完善相应的软环境和基础条件, 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更加自由、开放的环境, 从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化的进程。
4. 建立完善的舆论监督制度
舆论监督是对公共权力进行监督的重要方式之一, 而要建立完善的舆论监督制度, 就要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 来积极引导公民政治参与有序地进行。大众传播媒体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一个重要载体, 具有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直接参与、开放性程度高等优势, 能够迅速地传播信息、反映事实、引导大众舆论, 从而为公民实际的政治参与提供了一条更加快捷、方便、公平、开放的渠道。当然, 在当前的环境下, 大众传播媒体功能的发挥还受到一定的限制, 大众传播媒体对于公民政治参与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因此, 需要不断强化大众传播媒体的监督作用, 深化大众传播媒体的引导教育作用, 完善网络参与政治的体系和机制, 从而为公民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大众传播媒体进行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一个比较稳定、公平的环境。
5. 充分激发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
政府对于公共权力的行使, 一定要以民情、民意、民心为根本原则, 切实关注广大民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认真倾听人们的意见和利益诉求。以此为原则, 就要通过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拓展公民参与政治的渠道, 切实保障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生活, 才能充分激发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 使广大公民真正感受到自己的社会主体地位。从现实层面来看, 仍然需要不断开展各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活动, 使法治观念真正深入人心, 尤其要不断加大对公民政治参与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 增强公民的民主权利意识, 提升公民的民主素质, 激发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 主动参与到国家的实际政治生活当中, 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摘要:目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发展的困境, 主要是公民政治参与发展的不平衡;公民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政治参与规则的失衡性;政治参与组织载体不理想和存在非法政治参与。针对面临困境的对策, 要完善公民政治参与机制;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不断推进立法建设和完善立法体系;建立完善的舆论监督制度和充分激发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 才能推动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健康、高效地向前发展。
关键词:公民政治参与,困境,对策
参考文献
[1]科恩.论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8.
[2]程同顺.当前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一个政治学的分析[J].江海学刊, 1995 (15)
5.简论我国禁毒基金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篇五
关键词:公共政策评估;困境;对策
一、前言
公共政策评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在我国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它的发展历程相对来说比较短暂,经常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随着公共政策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科学政策对经济发展和行政效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党和政府也开始越来越重视政策评估对推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作用,并且鼓励在政策实践中积极开展政策评估工作。公共政策评估作为政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政府利用政策来调整和组织社会生产生活已经成为了国家管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政策过程中,特别是政策执行之后,只有通过政策评估才能知道这个政策的价值,执行力和效果程度如何。实践证明,只有将传统的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及时准确的应对政策过程中日益复杂的决策问题。
二、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意义
(一)政策评估能够准确的检验政策效果、效益和效率
公共政策投入运行以后,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它的执行动向,才知道它究竟有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离预期目标偏离了多少,产生哪些预期效果和非预期的效果,非预期的效果又对政策产生了哪些影响,这都需要我们在努力收集相关信息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
(二)政策评估能够决定公共政策的去向
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总会呈现出一定的走向,随着政策目标不断的推进,这项政策是要继续,还是调整,还是终结,或者是需要重新制定,这些都需要建立在科学、合理、有效、全面的公共政策评估基础上才能做出决策。
(三)政策评估能够对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
在进行政策实践的过程中,政策资源是有限的,但政府部门却经常要同时执行很多项政策,比如经济政策、政治政策、教育政策等等。那么,哪项政策该投入多少政策资源才能使得政策资源被最科学合理的分配呢?这就需要通过政策评估来进行合理分配,以求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我国公共政策评估面临的困境
(一)缺乏独立性的政策评估组织,评估主体太过单一
政策评估组织一般分为官方政策评估组织和非官方政策评估组织,而现阶段在我国,公共政策评估以官方政策评估组织为主,外部非官方政策评估组织很少,主要包括民间政策研究组织和社会中介评估组织,民众空有一腔参与政策评估的热情,去苦于无法找到有效的评估途径,而且这些官方政策评估组织往往依附于政府,特别是大多数的地方政策都任凭领导者由着个人的价值偏好选择政策方案,无法进行独立自主、客观公正的政策评估工作。这就使得在公共政策评估过程中,只能看到行政机关对自己本身的评估,却无法让民众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自己的意愿表达和利益诉求,导致公共政策评估主体单一化。
(二)缺乏充足的评估信息和评估经费
评估信息是进行政策评估的基础,评估经费是进行政策评估的支撑,评估工作本就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它的顺利开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撑。政策评估的顺利进行需要投入相当大的经费以获取各种资源,这些经费能否顺利获得是评估工作顺利展开的关键。而现阶段在我国,评估经费的唯一来源就是上级部门拨款,但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拨款不到位、不充足,甚至人为减少政策评估款项等现象,除非有专用的资金来源,否则想要从决策机关或者执行机关获取评估经费是一件相当困境的事情。所以在种种情况下,评估信息和评估经费至今仍是困扰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两大难题。
(三)缺乏正确的评估标准、评估方法和评估技术
政策有好坏之分,评估自然也有,政策评估的本质就是对政策所作出的价值判断,即该项政策的实现价值怎么样,值不值得继续执行。然而价值判断往往是跟公平、正义、平等、效率、效益等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很难有一个明晰而准备的标准,也很难构建出一个比较深入的理论结构或者是量化的数学模型,而且在政策实践中,公共政策评估往往以经验总结、工作汇报和座谈研讨等形式表现出来,根本谈不上真正的科学意义上的政策评估。
四、发展和完善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相应对策
(一)建立独立的政策评估组织,提倡政策评估主体多元化
建立独立的公共政策评估组织是保证政策评估的科学性和客观性的重要因素,想要达到公共政策的目标和效果,就必须保持公共政策评估组织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我看来,保持政策评估组织的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甚至比建立发展独立的公共政策评估组织更加重要。想要保持政策评估组织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就必须减少行政部门对政策评估组织的干预,避免这些政策评估组织成为上级政策的傀儡以及人情评估、形式评估这些评估现象的出现。我们必须特别重视社会组织和公众代表在政策评估中的作用,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往往都不受政府利益的影响,不仅能够提高公共政策评估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更能够保证政策评估结论的真实性,能够有效提高政府公共政策评估结论的公信力。
(二)健全和完善公共政策评估信息系统,加大对公共政策評估的投入
信息是进行政策评估的依据,没有真实,准确的信息和资料,也就意味着没有了公共政策评估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为了能够搜集到更加真实、详尽的信息和资料,应该健全和完善相应的公共政策评估信息系统,同时应该制定相应的条例法规来规范和政策评估系统的有效运行。我们可以建立相应的评估信息披露公开机制和问询制度,保证公共政策过程的公开和透明,社会组织和公众代表有权问询和了解除了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的必须保密的信息以外的所有信息,被问询机构和成员也必须对所回应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最大程度避免信息的失真和截留。其次要加大对公共政策评估的投入。公共政策评估是一项很繁重的工作,不仅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撑,还需要巨大的财力支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足够的资金才是对公共政策评估工作顺利进行的最大保障。
五、结语
在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发展的历程还很短暂,由于政治行政体制、学科发展水平、学科整合程度以及人力财力等方面因素的限制,都导致了我国目前的公共政策评估发展比较落后,需要加以建设、健全和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不仅缺乏系统、成熟的政策评估实践,在政策评估方法论体系上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很多评估没有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或者说指导的方法论太过片面,存在瑕疵,这些都大大的阻碍了公共政策评估这一学科的发展和理论的更新,文章只是针对几个就目前来看我觉得比较紧要的问题来分析和讨论相应的对策。我们在意识到公共政策评估在整个公共政策过程中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必须要看到公共政策评估发展所面临的重重困境,努力借鉴先进国家科学的理论成果和成功的实践经验,只有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努力,我们国家公共政策评估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陈振明.政策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申喜连.试论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存在的困境及制度创新[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31-35.
[3] 罗敏,周超.地方政府执行力问题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4-18.
6.简论我国禁毒基金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篇六
关键词:中小企业 困境 对策
0 引言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政府称中小企业是“美国经济的脊梁”,日本则认为“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日本经济的繁荣”。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中小企业通常占全部企业数的90%以上,50-80%的就业人口是由中小企业吸纳的。在我国,中小企业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工业产值的60%、利税的40%、就业人口的75%、销售收入的60%。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我国体制转型尚未彻底完成,加之近年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现实环境的变化,使得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新旧矛盾集中爆发,大批中小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纷纷破产倒闭或主动转产,据相关机构统计,这一比例已经达到30%或更高,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研究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探索其对策,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
1.1 严峻的外部环境制约 从国际环境看,美国次贷危机将使出口面临困难。最新实证研究表明,如果美国进口下降10%,中国出口将下降3.5%,如果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10%,我国出口将下降7%,若汇率升值幅度为20%,则我国出口将下降10.5%。由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放缓将导致我国外部需求明显下降,而这无疑将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构成挑战;国内的诸多因素也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制约。这些因素可以概括为“四升、一降、一紧、一严”四个方面。“四升”是指人民币升值,劳动力、原材料和燃料成本上升、银行贷款利率上升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上升。
1.2 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及其面临的瓶颈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总体问题是:①规模普遍较小,产业层次普遍偏低,品牌意识淡薄,大都是“小而全”的低水平重复建设。②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弱,产品升级换代慢,产品技术结构落后,技术含量低。③经营管理水平低下,企业间协作网络薄弱。④面临的瓶颈是:丰裕、优质的要素供给短缺。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重要生产要素的紧约束,特别是资金链威胁着中小企业的生存。
2 我国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对策
为了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既要抓好大型骨干企业,也要促成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因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一方面需要自身从自身做起,寻求发展策略,另一方面需要政府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扶持以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生存、发展壮大的外部环境。
2.1 中小企业内部(微观)策略
2.1.1 中小企业经营者要转换思想,把企业的发展方向从“做大”转向“做优”、“做专”、“做特”、“做强”的方向上来,即生产优势产品,掌握独具特色的技术和方法,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特”的局面,开辟唯我独有的市场。
2.1.2 加强市场调查,预测顾客需求。要想根据顾客的需求状况来开发新产品及新市场,中小企业就必须加强市场调查,只有根据市场调查结果,预测将来的顾客需求趋势,才能做出经营决策,决定经营方针,制定好经营计划。
2.1.3 改善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的抵抗力。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中小企业不仅要在高速增长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而且要在经济萧条期采取切实措施,以保证企业的安全。因此,对萧条抵抗力较脆弱的中小企业来说,必须改善企业的脆弱行为,增强企业的抵抗力。中小企业防止倒闭的最好办法是“不要盲目发展”、“不要到处借债”。
2.1.4 力求经营合理化,杜绝浪费。面对当前的困境,中小企业必须杜绝浪费,开源节流,力求经营合理化。在财务管理中,应遵守在财务制度范围开销的应该开销,不必要的浪费应该避免,力求投资效益的最优化。应该发动群众献计献策,实行经营决策的民主化,请广大职工来监督企业的财务状况,把资金用在点子上。
2.1.5 树立企业价值观。改善劳动组织,加强劳动管理,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使全体职工甘愿各尽所能,是中小企业的成败关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没有人,那什么也得不到。因为“做事在人”、“经营也在人”。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凝聚,没有企业精神,毫无奋斗目标,就无从提高职工的士气,也就根本谈不上改善工作效率。因此中小企业一定要团结员工,帮助职工解决后顾之忧,理顺企业、领导、职工三者的相互关系,真正调动广大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2.2 外部(宏观)对策
2.2.1 各级政府及社会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用系统的观念、网络的观念而不是板块的观念来看待中小企业发展。把中小企业看作是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及市场竞争与活力的创造者。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也应采用市场机制,系统地引导中小企业发展。
2.2.2 改进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方式,建立层次比较高的专门管理机构,明确中小企业管理机构的职能和权限。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机构有乡镇企业局、工商管理局、中小企业局等,这些机构职能重复、政出多门,各部门只管本系统内的中小企业,缺乏政策的统一性。虽然原国家经贸委早已成立中小企业司,但管理还没有完全到位,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迫在眉睫。
2.2.3 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法律基础。通过法律为中小企业定位,维护其合法权益,是世界各国支持和保护中小企业的通行做法。目前,我国已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这些法规的实施为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创业、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信用担保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法律支持和保障。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法规执行力度仍需加大,相关法律如《反垄断法》等也应尽快出台,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公平的法制环境。
2.2.4 改善融资环境,疏通直接和间接两个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必须在发展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市场的同时,积极发展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市场。目前对中小企业贷款尚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抵押和担保。要形成有效的偿债机制,可以考虑由地方成立地方担保基金或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专司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担保基金可以采取地方政府和贷款企业共同出资的办法建立。
2.2.5 要积极调整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完善社会分工体系,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走横向联合和专业化协作的道路。通过产业政策引导中小企业尽可能地与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专业化配套和协作,朝着“专、精、优、特”方向发展。
2.2.6 动员社会力量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综合服务,鼓励以民间形式建立各类行业协会或联合会,以代表中小企业的利益。协会可以具体帮助企业进行法律咨询、市场调研、统计分析等工作,以减轻企业经营中的成本费用;代表中小企业的利益与政府对话,取得政府帮助;协调确定各种工业标准,组织中小企业职工技术培训,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等。
综上所述,笔者深信经过中小企业自身的努力和政府的大力扶持,我国的中小企业必将为我国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鹏程,于明硅.关于中小企业财政支持体系研究.会计之友.2007年.第1期.
[2]毛敏.加快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考.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10期
7.简论我国禁毒基金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篇七
通识教育是指一种广泛的、非功利性的、非专业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而通识教育课程则是指根据通识教育的目标和所要达到的目标而涉及的课业及进程的总称。在高校课程中,它与专业课程相对应,是学校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泛指专业课程以外的课程。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通识性。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针对某一专业领域专业知识的教育。二是综合性。它的目标是培养人具有尽可能多的知识,这些知识是一个综合体系,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综合思考问题。 三是多样性。这主要指通识教育课程的多样和领域的宽泛,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程选择。
2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面临的困境
2.1通识教育课程目标难以实现
首先,通识教育课程的地位较低。根本原因在于学校没有给予通识教育课程足够的重视和地位,不仅没有相关的专门管理机构,也没有相关的制度做保障,这样,学校的通识教育很难摆脱边缘化、次等化的地位; 其次,学生投入通识教育课程的精力较少。总体而言,通识教育课程的质量偏低,有些课程内容十分不受学生喜欢,一学期下来也没能让学生学到什么,很多学生对此表示失望; 最后,通识教育课程内容繁杂。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杂乱无章在各高校普遍存在,高校对于每类课程开多少门、开什么课,并没有进行精心构建。
2.2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首先,通识教育课程存在着明显的知识化倾向。以知识化的态度来考虑通识教育课程的价值,缺乏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 造成知识量太大而课时有限的困境; 其次,通识教育课程管理不善,注重表面的课程种类丰富,缺乏对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整体规划。有些课程甚至导致师生之间交流严重不足,更谈不上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最后,课程设置的科学化程度不高。虽然各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呈现出增多的趋势,但是不够精,背离了通识教育课程的真谛。
2.3通识教育课程定位不明确
目前就我国高校而言,通识教育并没有成为当前高校的办学理念,仅仅是作为专业教育的一个基础,并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教育模式。在这种办学理念下,许多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目的是为专业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科专业不需要学习自然科学知识而开设了大学语文,而理科专业因为需要扎实的数理化基础,相应地开设了很多自然科学课程。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教育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因此,通识教育强调的 “学习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统整知识” 目前还只是一个美好的理想。
2.4非正式通识教育课程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现在的大学教育比较注重正式课程及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在近年来有了很大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而学校对于其他影响通识教育课程的因素,如社团活动关注的则不够。非正式的通识教育课程对于大学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比如,大学宿舍文化在通识教育中作用很大。
3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对策
3.1重视通识教育理念
通识教育的开展必须以先进的理念作为先导,对于一个人来说,通识教育可以存在于任何形式的教育之中,这是通识教育和其他教育相区别的一个显著特点。我们需要不间断的探索通识教育的理念,合理设置通识教育课程目标,适时对通识教育课程建设进行审查和纠正。如果对通识教育课程目标偏离、扭曲,对通识教育内容的空洞化或者课程的过度专业化等现象时有发生,所以用通识教育的理念对教育课程建设进行审查和修正是十分必要的。
3.2优化通识教育课程设置
首先,可以采取主题课程。以往的通识教育课程多以概论形式开出,简单的介绍某学科领域的内容。采用主题课程,可以对某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达到掌握课程精髓的目的,容易让学生接受。其次,设置核心课程。核心课程目前被看作是实行通识教育最好的课程模式。只有加大核心课程建设,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多领域,才能更好地健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再次,设置综合课程。 目前社会很多行业要求的人才都从单一专一性向综合性转变,反映到高校教育中就是要求课程的综合化,即进一步打破课程壁垒,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技能。最后,采用一二年级不分专业的模式。一二年级可以采取全部上基础课的形式,而到三四年级再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专业教育。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增加通识教育的分量,使学生全身心的接受通识教育。
3.3完善通识教育课程内容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主要是根据各自专业发展的需求进行设置和管理。我国通识教育课程中,通识教育所占的课时并不低,但是课程内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规划,分布杂乱无章。我们应该根据通识教育的目标, 体现通识教育多样化等特点,内容涉及多领域,满足学生的个人兴趣,拓宽他们的视野,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因此,应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从而完善通识教育课程内容,结合高校实际情况,通过开设高品质通识课程,提升通识课程的教学效果,让有限的通识课程充分发挥作用。从这种意义上讲,完善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对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十分重要。
3.4注重非正式课程的建设
无论是核心课程还是专业课程,都属于正式课程。 非正式课程主要包括学校的设施、建筑物等,学校制度文化和规范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对非正式课程要给予高度重视,通过有目的地设计和组织来发挥其教育目的和功能。例如,可以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大学宿舍的育人功能,一方面可以加强不同专业同学间的交流,另一方面则可以淡化学生的专业隶属身份, 发挥宿舍文化对学生通识教育的作用。此外,通识教育的一部分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在课堂外直接经验积累的结果。可以说,通识教育在深层含义上是一种精神, 是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完美和丰富。因此,对非正式课程要给予高度重视,通过有目的地设计和组织来发挥其通识教育作用。
摘要:与专业教育的对比分析,有助于全面具体地把握通识教育的特征。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着通识教育目标难以实现、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通识教育课程定位不明确、非通识教育课程不能很好发挥作用等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从通识教育的理念、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通识教育的课程内容和非正式课程的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
8.简论我国禁毒基金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篇八
一、中职德育面临的主要困境
中职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 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做好德育工作, 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目前中职德育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不利于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具体分析起来, 当前中职德育面临的主要困境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社会价值观与学校价值观存在差距
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发展, 而学校的价值观比较单一, 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价值观念不仅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 还受到家庭教育或者多元化的社会活动的影响。因此, 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 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致力于中职学生的德育事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 社会价值观趋向多元化, 个体应该具备较强的独立生存能力, 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但是学校却始终教导学生社会竞争公平, 强调效率优先的原则。因此, 学校和社会应该减少二者在价值观上的差距, 为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
(二) 部分中职学校忽视德育的重要性
部分中职学校教师的指导思想缺乏科学性, 不能正确把握德育的内涵。不同中职学校之间的竞争逐渐转移到升学率和就业率方面的竞争, 因此, 很多学校过度强调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却忽视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部分教师认为德育主要是纪律教育或者思想教育, 但是却忽视了对学生道德行为的指导和心理状态的调适。因此, 我们在德育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中职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
(三) 部分中职学校放松德育要求
由于中职学校的生源日益紧张, 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也日益松懈。随着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广泛传播, 很多学生和家长对中职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 再加上民办职校数量的不断增多, 院校的招生日益困难。学校为了增加在校学生数量, 采取学生至上的原则, 因此对学生的纪律要求逐渐放松, 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 不能为学校学生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
(四) 重理论轻实践, 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内容理论化太强, 教学方法比较落后, 严重脱离社会实际。很多学校的德育过多地停留在表面, 没有切入学生的生活实际。中职学校的德育失去了吸引力, 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能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不利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二、中职德育出现困境的原因
目前中职德育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 我们必须要深入分析其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中职德育出现困境的原因:
(一)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长期性影响
家庭是学生受教育的最早区域, 父母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由于现在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 家长对孩子过度宠爱, 袒护学生的不良行为, 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有些家长的不良习惯或者生活方式, 以及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忽视, 直接导致了孩子不良行为的出现, 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后续的发展。
(二) 缺乏支撑德育有效实施的良好社会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 社会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 一些黄色产品在市场上猖獗流行, 不利于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随着网络的普及, 一些中职学生开始沉溺网络游戏, 进出网吧的频率增多, 导致学生违反校纪的现象经常出现;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想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给中职学校的德育增加了难度。
(三) 中职学校的德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缺乏科学性
中职学校更加侧重对学生的就业教育, 导致教师忽视了对学生思想的教育, 没有实现教育和管理的结合, 大大降低了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中职学校必须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 改变德育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德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实现教育和管理的有机结合, 减少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
(四) 中职学生自身素质亟待提高
中职学生自身的道德观念不强, 意志力薄弱, 这些都不利于加强中职学生的德育。大部分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对某些行为缺乏道德判断标准, 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再加上学生还处于青少年时期, 容易一时冲动, 做事缺乏理性, 容易诱使学生产生一系列的不良行为, 这也会直接影响中职学校向社会输送的人才质量。
三、改善中职德育现状的对策
在新时代的发展形势下, 只有改善中职德育现状, 帮助中职德育走出困境, 提高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 才能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增强中职学生自身的竞争优势, 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加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积极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一) 从思想上重视德育工作
加强中职学生的德育,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价值多元化和学校价值单一化的矛盾。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 充分体现职业学校的教学特色, 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转变学生就业观念,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思想道德的教育过程中, 学校应该建立以爱国主义、纪律教育、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体系, 对学生开展有效地德育, 及时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 转变教师德育指导思想, 正确把握德育内涵
教师是影响中职学校德育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因此, 教师指导思想是否正确, 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实施。这要求教师必须要及时转变观念, 担负起德育工作的重任, 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 丰富德育教学内容, 改善教学模式
由于德育的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 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接影响了德育的教学效果。因此, 我们应该不断完善教学内容,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丰富教学内容, 改善教学模式, 实现教学内容趣味化, 调动学生德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帮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四)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创设德育良好氛围
中职学校应该注重校园的文化建设, 为学生的德育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在中职学校内部,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校报期刊等资源大力宣传德育的重要性, 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激发学生敢于拼搏奋斗的潜力, 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 中职学校是我国教育事 (下转第95页) (上接第92页) 业的重要支撑力量, 也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几年高校盲目扩招现象严重, 社会用人单位过分追求高学历, 对中职学校的生源造成严重影响, 再加上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相对低下, 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好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 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全面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目前我国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 我们只有深入分析德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 才能找出正确的解决措施, 促进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珏.高职学生德育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4) .
[2]方美君.高职院校德育现状分析与对策[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3) .
9.陕西茶产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篇九
关键词:茶产业;机械采摘;土地流转;茶叶品牌
中图分类号:F3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6)05-0150-05
一、产业概况
陕西省的茶叶产区集中在陕南的汉中、安康和商洛3个市的21个县区。陕南地处秦岭和大巴山之间,产茶历史悠久,属我国古代8大茶区的山南茶区。陕南也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涵养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陕南的气候、土壤、水文、地质等生态环境良好,适宜茶树生长,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无污染茶区。
2014年陕西省茶园面积12.14万公顷,茶叶产量4.9万吨。2015年陕西茶叶产量5.8万吨[1],比上年增长18.0%,茶叶总产值113.7亿元,茶产业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茶业是陕西继粮、果、畜、菜后农业的第五大支柱产业。陕南3市的市政府均把茶产业确定为当地发展的支柱产业,茶农种茶收入占当地农民人均收入的45%以上,有的县区达到60%,茶叶是陕南农民脱贫致富和当地生态保护的主要产业[2]。
二、面临的困境
(一)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茶叶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目前,陕南汉中、安康、商洛3市外出从业的农村劳动力分别为90.7万人、70.59万人和60.4万人,外出从业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资源的60%以上,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的人口基本上都是妇女、儿童和50岁以上的劳动人口,留守的妇女大多年龄偏大,她们既要照顾子女、老人,又要忙于农活,不少村庄有1/4以上的土地处于闲置撂荒状态,有的偏远山村闲置撂荒土地甚至达到50%以上[3]。传统的茶叶生产,尤其是鲜叶采摘,需要大量劳动力进行手工采摘,茶叶生产季节采工严重不足,尤其夏秋茶整体利润较低,雇佣采工就更加困难。据安康平利县估计,由于缺少采工,仅平利县每年至少有5 000万元的夏秋茶鲜叶未采摘,致使茶叶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4]。
(二)茶农分散经营,收益低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的经济制度背景下,目前陕西茶园仍然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普遍规模小,劳动生产率较低。由于大量农户分散生产经营,致使茶园基础管理水平差别大,生产加工技术高低不一,茶叶品质有优有次,茶农收入悬殊[5]。带来的具体问题:一是茶树病虫害的防治,难以做到统防统治,给茶叶质量安全带来隐患。二是茶农对茶园管理投入少、对低产茶园改造积极性不高,对茶叶标准化生产、先进技术引进,尤其是确保茶叶卫生质量达标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也影响着茶产业的发展。三是农户自己生产的茶叶,由于茶农本身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外出销售成本高,收益低。
(三)龙头企业带动不够
2015年我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茶业企业有38家,陕西省仅有陕西苍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1家企业上榜。在385家陕西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中茶业企业仅有16家,递补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83家企业也只有4家茶业企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即使是省级龙头企业,规模产值也偏小,带动作用不够明显,上连市场、下连基地的能力不强。
(四)产品结构单一
目前,与陕西毗邻的河南信阳市制定了红茶、乌龙茶等深加工茶的发展规划,且发展势头良好。陕西茶叶生产目前还是主攻绿茶,茶叶产品主要是春季生产的绿茶[6]。陕西茶叶产品相对单一、精深加工少、夏秋茶资源利用率极低、产业链条延伸不够,普遍情况是重视高档春茶生产,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的中低档茶叶数量偏少。
(五)区域品牌覆盖度低,企业品牌知名度不高
茶叶品牌有区域品牌和企业商标品牌。2010年至2015年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排行榜[7]中,陕西的紫阳富硒茶、汉中仙毫一直名列榜单。这也反映了陕西当地政府在资源整合、统一品牌方面所做出的重要成绩。就区域品牌而言,2007年12月,汉中市政府以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为契机,将茶叶品牌整合为汉中仙毫一个品牌。汉中市茶业协会对汉中仙毫实行定点产销企业资格认定,采取“企业自愿申报,专家评估,颁证挂牌”的办法,加大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统一定点经营企业、经营门店门头标志,加强市场监管,初步规范了经营秩序。与此同时汉中仙毫品牌也得到了明显提升,在2010年中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排行榜中汉中仙毫排名第22位[8],品牌价值为9.29亿元,2015年排名上升到第19位,品牌价值提升到17.35亿元。但汉中仙毫是名茶品牌,但质量很好的汉中炒青等接地气的“民茶”未包括在这个区域品牌之内,这或多或少会影响汉中茶产业的发展。2004年,紫阳富硒茶通过了国家原产地保护认证,原产地域范围包括紫阳县城关镇、焕古镇等20个乡镇。2010年中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排行榜中其排名是第20位,品牌价值为9.6亿元,2015年排名是第26位,品牌价值为15.03亿元。紫阳富硒茶这个区域品牌一是原产地域范围局限在紫阳县的范围,二是虽然品牌价值在提升,但排名在下滑,品牌定位、推广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康市除了紫阳富硒茶这个区域品牌,同属中国名茶之乡的平利县及安康市的汉阴县、汉滨区、岚皋县等未搭上区域品牌整合的快车。同样,商洛市也未整合形成有影响的区域品牌。
就企业商标品牌而言,2015年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排行榜中陕西茶企品牌只有两家上榜。紫阳县盘龙天然富硒绿茶有限公司的盘龙品牌排名80位,品牌价值1.53亿元。紫阳富硒茶业有限公司的春独早品牌排名98位,品牌价值0.96亿元。陕西茶企品牌存在的问题是知名度不高,且变化较大。如2014年陕西名牌产品紫阳富硒茶上榜的是紫阳富硒茶业有限公司的“春独早”品牌,2015年陕西名牌产品紫阳富硒茶上榜的是紫阳县天赐茶业有限公司的“真人宫”品牌。2014年陕西名牌产品汉中仙毫上榜的是陕西东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東牌”品牌,2015年陕西名牌产品汉中仙毫上榜的是西乡县南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南山村”品牌。
三、发展的对策
(一)鼓励成立专业机采服务队,加大夏秋茶的采制
机械采摘的劣势是购买采茶机和修剪机费用高,农户茶园面积小机械不能充分利用则效益差。春季高档茶、没有良好修机的茶园、幼龄茶园、陡坡和地面不平整的茶园不宜机采。机械采摘对茶树品种、配套的茶园管理及机采技术要求高。机械采摘的优势是机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效率高、效益好、使用劳动力少。陕西目前茶农的茶园规模普遍较小,分散经营的茶农或茶叶大户购买采茶机、修剪机进行机械采摘劣势比较明显,这也是为什么机械采摘在陕西得不到茶农青睐和推广的主要原因。机械采摘面临的机会是陕南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手工采摘劳动力缺乏,茶园规模在不断扩大,需要采摘的茶园多。同时,夏秋绿茶、黑茶、红茶、乌龙茶的生产通过配套管理和采摘技术的培训,在选择好合适的采茶机型情况下可以使用机械采摘。
成立专业机采服务队面临的挑战相当于创业,需要投资、掌握机采配套技术、还要有能和茶农沟通推广的创业带头人。从发展的角度看,其符合陕西茶产业发展的需要,对新建茶园要做好宣传按照机械采摘茶园的标准建设,对现有平地、坡度在15度以下的缓坡地、山区等高梯地茶园,鼓励组建专业机采服务队对夏秋茶进行机采,从而提高陕西茶叶资源的利用率。
(二)积极宣传推动,鼓励土地流转
2007年全国土地流转为424.8万公顷,仅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5.2%。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之后土地流转明显加快。截至2014年底,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了2686.7万公顷,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0.4%,流转出承包耕地的农户达5 833万户,占家庭承包农户数的25.3%,有8个省市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比重超过35%,分别是:上海71.5%、江苏58.4%、北京52.0%、黑龙江50.3%、浙江48.0%、安徽41.0%、重庆39.7%、河南37.1%[9]。
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前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土地流转率高于欠发达地区,通过土地流转,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规律。茶农自发性的流转,一般规模小、时限短,不利于现代农业生产发展[10]。龙头企业主导的流转一般投入大、风险高。在保障好茶农土地流转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情况下,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要充分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服务水平,消除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后顾之忧,从而提高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在土地流转的服务方面,政府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中介服务组织,包括资产评估机构、委托代理机构、法律咨询机构、土地定级及价格评估机构、土地投资机构、土地融资机构和土地保险机构等中介组织,建立以市场为导向,自负盈亏、自主服务的运行模式,使中介服务社会化、专业化,使生产茶园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健康有序地运行,为加快实现茶园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创造有利条件,从而规范茶园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降低流转成本。
当前茶农土地流转的主要类型为土地转包、出租、入股、互换、合作等,产业组织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如企业建设自有基地和联控基地;二是专业合作社模式;三是专业大户模式。生产经营主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各自适合的土地流转类型和产业组织模式,从而促进土地流转。
(三)优化企业结构,扶持龙头企业
结合陕西茶产业转型发展的机遇,优化企业结构,扶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11]。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一是要做好招商引资,最好引进有实力、有经验的外地茶业龙头企业进入陕西,从外部力量推动陕西茶产业的大发展。二是按照项目绑定、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陕西现有茶业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股份合作,促进已具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扩张升级,形成较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的龙头企业。三是条件成熟的企业可以组建茶叶产业集团,通过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股份制企业,搭建产业发展新平台,促进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管理,从根本上提高质量和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大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四是支持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协会+农户” “公司+加工厂+基地+农户”“公司+科研+基地”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方式,利用土地流转的机遇,不断提高茶叶生产经营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
(四)调整产品结构,延长茶业产业链
2012年以来高价礼品茶遭到市场冷遇,茶叶价格回归理性,相反面向普通消费者的茶叶需求旺盛。陕西茶叶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一是在绿茶方面大力推广专业机采服务队进行机采,降低采摘成本,加大夏秋茶的生产。二是开发生产红茶、乌龙茶,优化茶类产品结构。三是抓好茶叶精深加工与综合开发,支持茶叶企业、研究所、食品饮料企业等联合开发茶多酚、茶饮料、茶食品等茶叶深加工产品,延长茶业产业链,提高茶叶资源的综合利用率[12]。
(五)优化区域品牌,做强企业品牌
1.优化区域品牌。建议汉中市的区域品牌直接推广汉中茶,汉中市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在全国知名度较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推广区域品牌汉中茶有较好的基础,如果想强化某一方面的品牌定位,也可以考虑推广汉中某某茶,某某就是强化的这方面的品牌定位。通过推广汉中茶,可以克服目前汉中仙毫仅名茶的不足。同样,商洛市的区域品牌也可以考虑整合推广一个有影响的区域品牌。安康市的区域品牌紫阳富硒茶,目前原产地域范围包括紫阳县城关镇、焕古镇等20个乡镇。笔者在2006年就撰文阐述紫阳茶或紫阳茶区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是只有紫阳县产的茶才可以叫紫阳茶,属于紫阳茶区与紫阳县毗邻的几个县产的茶都可以叫紫阳茶[13]。再看安康市硒资源分布图,与紫阳毗邻的产茶县也属于富硒区,因此建议通过鉴定认证的办法扩大目前紫阳茶的原产地范围,使与紫阳毗邻的几个县搭上紫阳富硒茶发展的快车。对安康市平利县,目前女娲茶品牌已有一定影响,需要继续加大推广,提高知名度。因此,笔者建议陕西茶区区域品牌推广紫阳富硒茶、汉中茶、“女娲茶”和商洛的一个区域品牌共4个茶叶区域品牌。政府在区域品牌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倡导者、规划者、扶持者、服务者和管理者的功能。
2.做强企业品牌。茶叶品牌如果只有区域品牌就会出现“公地悲剧”问题和“柠檬市场”问题,同时由于区域品牌的共享性,这种市场分割也会导致龙头企业发展缓慢。从政府角度看,对待企业品牌,要扶优扶强,支持龙头企业申请绿色及有机食品认证、GAP认证、HACCP认证[14]。从龙头企业角度看,要细化生产规范和质量标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商业运行模式,实施质量电子监管,实行“一件一码”的管理,确保茶叶产品的质量。在企业品牌建设上要发掘品牌文化,丰富内涵,为品牌的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在互联网飞速发展并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现状下,要花大力气研究电子商务,积极开展网上营销。在管理体制、质量标准统一的情况下龙头企业可以开展品牌授权或建立加工中心和包装中心,发挥企业品牌的带动作用,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六)推广适生优良品种,抓好清洁生产
根据陕西茶叶种植面积还在大发展的现实,需要优先安排良种繁育工作,茶树良种是茶叶品质和产量的关键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陕西先后引进推广了福鼎大白、乌牛早、龙井43号、龙井长叶、中茶108等十余种茶树良种,这些品种的引进推广对安康市无性系高产早采茶园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茶树品种具有适应性和适制性,引进的品种在春季气温较低的年份容易遇“倒春寒”,所制茶叶香气、滋味偏淡。因此,在陕西新一轮茶叶大发展之际,要抓住陕西紫阳群体种等优势,重视当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安康市汉水韵茶业有限公司培育的陕西省第一个无性系茶树良种“陕茶一号”已获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应大力推广以“陕茶一号”等为代表的适生优良品种,推进品种更新换代。同时对新引进外省茶树品种,一定要对比试验、示范,防止盲目引进推广造成陕西茶叶的质量下降。
随着人们对健康安全食品的重视,茶叶清洁生产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清洁生产一是要抓好茶园环境清洁化建设,推广农业、物理、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和有机肥施用,支持和鼓励茶业企业进行无公害茶、有机茶基地和产品认证。二是要抓好茶叶清洁化加工,加大茶叶初制厂的技术改造力度,搞好名优茶机械的选型配套,完善机制工艺技术规程和标准。
(七)推进茶文化体验旅游,提升的知名度
生态旅游是陕南汉中、安康、商洛3市重点发展的环境友好型产业。来陕南旅游的省内游客大部分是来自关中、陕北非产茶区的游客,采茶、制茶、茶艺表演等茶文化体验旅游对他们具有特殊的吸引力。陕南3市可以充分依托资源优势,精心规划,合理开发,大力发展茶区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茶叶附加值。一方面可以通过举办茶叶节吸引游客;另一方面茶叶企业可以利用茶叶观光园,吸引游客参加采茶制茶活动,观摩茶艺表演,听茶歌,品新茶,感受陕西茶文化。通过茶区休闲观光旅游,进一步提升陕西茶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陕西省统计局.陕西统计年鉴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2] 段建真.关于陕南茶业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J].茶业通报,2015(1):3-6.
[3] 郭亚锋.陕南茶叶产业化发展的战略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4):123-124.
[4] 李华海,洪善存,王军,等.机采茶园益研究与分析[J].中国茶叶,2009,31(4):26-27.
[5] 许婉珍.安溪县茶园流转的实践与探讨[J].福建农业科技,2014(6):69-70.
[6] 李华海,洪善存.陕西平利县现代茶业发展主要对策[J].中国茶叶,2011(4):36-37.
[7] 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2015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J].中国茶叶,2015(6):4-11.
[8] 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2015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报告[J].中国茶叶,2015(6):12-18.
[9] 农业部经营总站.2014年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情况[J].农村经营管理,2015(6):40.
[10] 黄河,朱红梅,袁露影,等.茶庵铺镇农户土地流转问题的调查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2(6):37-40.
[11] 杨秀芳,杨贤强.长三角区域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与实践[J].中国茶叶加工,2010(3):10-12.
[12] 鲁成银.中国茶产业升级发展路径探讨[J].中国茶叶,2013 (11):4-6.
[13] 方琼,李勇.谈陕西省安康名茶的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6(18):48-49.
[14] 林伟平.茶叶品牌产业化发展模式探索——以浙江宁海望海茶品牌为例[J].中国茶叶,2010(2):4-7.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n overview of Shaanxis tea industry, problems existing in this industry are analyzed, such as insufficient utilization of tea resources, decentralized operation of tea growers, inadequate driving force of leading enterprises, single product structure, and weak tea brands in Shaanxi. Meanwhile, countermeasures for boos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haanxis tea industry are proposed, such as establishing professional mechanical plucking service teams, promoting land circulation, developing and strengthening leading enterprises, adjusting product structure, optimizing regional bands and strengthening enterprise brands, popularizing good varieties suitable for growth, and giving impetus to tea culture experience and tourism.
10.高中生物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篇十
1.当前我国高中生物教学中面临的困境分析
1.1高中生物教学设施不足
在一些所高中学校尤其是农村高中学校, 受经济条件、地理环境因素及校领导的不够重视等因素影响, 学校配置的生物相关仪器和设备并不充足。 事实上, 生物教学中需要学校配置大量相关设备和仪器, 如生物显微镜、数码显微镜、生物纤维演示装置、计算机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等。 这些仪器对于辅助生物教学, 增强教学的直观感等均有重要作用。 许多学校仅仅配置了其中几件相关仪器, 导致教师教学显得枯燥无味, 学生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生物课本中的许多知识。
1.2教学方式枯燥
对于许多高中生物教师来说, 虽然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 但是为了提高学生升学率, 教师依然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所谓传统教学模式是指生物教师在讲台上节课, 学生在讲台下埋头做笔记。 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在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内容不断丰富再丰富, 但是缺点在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偏低。 虽然学生在课堂中做了许多生物笔记, 但是在课堂中学生并不能消化和记忆这些内容, 为了对这些知识更加系统地进行理解, 学生不得不利用不多的课余和周末放假时间进行家教学习。 长时间、强力度的学习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力疲乏, 对生物学习失去原有兴趣, 学习效率低下。
2.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对策
2.1加强对生物设备的资金投入
与初中生物教学不同, 高中生物学科内容更加复杂和抽象化, 其主要内容如人体细胞、骨骼、生物、植物等知识的学习均需要利用不同的生物仪器和设备。 在这其中, 许多知识需要利用到多媒体技术进行直观播放, 而更多知识需要教师在课堂和实验室中当堂进行实验, 以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 对还原糖的检测需要教师利用试管、斐林试剂等材料进行当堂实验, 以让学生明白其中作用原理。 因此, 学校必须加大对生物教学设备和仪器的投入, 尽可能多地为生物教师的教学提供更多辅助材料, 完善教学效果。 对于较为贫困的高中学校, 当地政府应该采取有效的政策给予财政和设施补助, 完善学校的基础教学设备。
利用生物设备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方便教师对教学只是进行阐述, 为教学提供有效的实验依据, 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对学生而言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且这种吸引力比单纯的多媒体教学更加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 同时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的原理和结果进行思考,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因此, 教师在时间和材料充足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操作。 当学生自己动手做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之后, 学生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会产生新理解, 且能够更好地记住所学内容, 而不需要像以前那样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内容。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也能够加深对实验科学性的理解, 增强学生对教师教学的信服感,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
2.2转变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方式。 生物学科的学习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更加强调其科学性和抽象性, 应该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是当前众多高中生物教师思考的问题。
生物教学内容根据操作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块: 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 对于基础理论教学而言, 这部分教学仅仅依靠实验是没有办法完成的, 必须依靠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辩证思维。 这部分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善于采用辩证思维的教学方式, 教导学生运用辩证思想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理解。 如对于生物进化中遗传和变异同自然选择的内外因, 学生应该知道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对于实践教学, 教师应该要采用开放式、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这部分的教学主要目的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 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并且通过学生自主实验的操作, 让学生加强与他人之间的交流, 并养成自主学习、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同时, 在学生进行合作谈及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及对生物学科的认识能力均能得到提高。 因此, 对于实践教学, 教师需要将课本知识融于实验教学中, 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中, 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准备相应实验物品, 而且可以让学生自己自备材料, 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验热情。 如, 在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中, 教师可以在上课的前一天让学生准备新鲜的树叶如菠菜叶、 黑藻叶等, 让学生在课程中对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显微镜观察。
新课程标准要求, 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处于主导地位。 即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机会。 尤其在实践教学中, 教师只能从旁进行指导, 而不能过多干预学生的实验、讨论及学习。 只有当学生会运用自己的能力获取对知识的了解, 才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当然, 实验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是说教师要放任学生学习。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之后也需要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总结, 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3.结语
当前我国高中生物教学面临的困境有:高中生物教学设施不足及教学方式枯燥。 为改变这种教学困境, 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 各高中学校必须增加对生物设备的资金投入,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当前我国高中生物教学面临不少教学困境, 如何解决这些教学困境成为我国搞中生物教师的关注重点。本文就高中生物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进行相关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困境,对策
参考文献
[1]陈禹.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应用及效果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上旬) , 2012, 03:11-13.
[2]杨岗楼.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J].科教导刊 (中旬刊) , 2013, 03:100, 156.
【简论我国禁毒基金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推荐阅读:
简论当前我国乡镇财政危机的成因与对策分析11-11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0-07
当前我国餐饮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08-25
《柳永简论》阅读练习及答案11-05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战略探讨(科技管理研究)06-18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8-06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08-27
当前我国青年信教的社会根源及对策08-28
我国民用航空运输的现状及对策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