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集团化办学(精选8篇)
1.教育集团化办学 篇一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综述
作者:市职教中心 发表时间:2009-3-30 14:57:4
5访问次数:3698
摘要:史章厘清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一些基本目题,分析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现存的主垂问题,并提出一般性的时策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一个新生事物,近年来不少地方依托较为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以专业为纽带与行业企业共同组建职教集团,加强校企台作、城乡合作、区域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台。截至2007年9月底,全国有25个省(市、区)成立职业教育集团184个,共有成员单位6410家,另有具有集团特征的紧密型合作组织l21个。
在国家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明确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性质了解如何有效开展集团化办学及怎样有效开腱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等,有利于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思路,为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并不能解决上述所有的问题,只在试图厘清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找出集团化办学现存的主要问题,井提出一般性的对策建议。
一,教育集团产生的背景与内涵
1.背景
教育集团的产生大约在1992年之后。为教育集团产生提供理论支持的是教育产业论,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979年“教育本质”的讨论,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引进和80年代中后期“教育商品化”的争议,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各种社会力量办学的出现和逐步发展,突破了国家一统天下的办学体制为教育集团的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加快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笫三产业的决定》,第一次明确将教育归入第三产业并作为发展的重点。将教育纳入第三产业的序列,直接催生了教育产业论。
既然教育是产业,教育服务向社会及家庭、个人提供用于提高或改善人的素质和思想观念的非实物社会成果,它与演员、医生、导游,售货员一样,提供一种服务消费品。教育是产业就可以作为产业来开发经营,对教育产业经营管理也可以产生利润。教育产业有利可图就可以吸引投资,既可以大量吸引个人和家庭园教育选择注入的教育消费资金,又可以吸收社会团体和个人创办教育的利益获得性投资。必须强调的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化发展,我国教育需求急剧膨胀和教育投人不足之间的矛盾为民办教育及其教育集团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市场空间。此外,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中先富起来的阶层,不甘心自己的子女仅接受低标准、普及型的教育,他们愿意接受教育的“高消费”,这也是推动教育进入产业化经营的催化剂。可以说职业教育集团的产生也是教育发展过程中优胜劣汰的结果,是生存的需要,是发展的必然。
2内涵
“集团化”最初源自经济学领域。其内涵是将经济领域中分散的、生产规模比校小的实体以集团的形式有机地结台起来形成规模较大的经济远行实体并以规模优势实现企业经营中的规模效益。当这一概念从经济领域延伸到教育领域,其外延得到了拓展从“集团”延伸为“集团化”它不仅包括紧密型组织结构,还包括松散型的组织结构。但这些组织具有共同的实质、即通过规模效应、资源优化、品牌效应和对口效应带来的高质量和集约化发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以集团化的形式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结构优化和功能扩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形成统一的职业教育服务市场的一种机制和组织形式。从理论和实践看,职业教育集团及其办学过程具有多重属性经济属性、社会詹性和教育属性是其基本属性,综上所述职业教育集团化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通过各种形式、多元主体的联盟,借助规模效应,资源优化、品牌效应和对口效应,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和集约化、集团实力的提升,同时使得联盟各方利益共赢,共同发展。
二、集团化发展模式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主要模式
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包括集团化发展模式和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因此,要了解和认识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有必要首先了解集团化发展的基本模式。
(一)集目化发展模式
高耀明和魏志春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认为教育集团是企业集团组织形式移植而来的教育经营开发组织形式。他们概括出三种教育集团的发展模式。1,积累拓展型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创立教育集团的历程通常是从开办短期职业培训班或接管不太景气的成人学校或职业学校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资金和经验积累后。拓展投资面,创办或接管不同类型或层次的学校,形成滚雪球效应。成为由多家类型和层次不同的学校所组成的教育集团。广东信孚教育集团和浙江万里教育集团是这种发展模式的代表。
有的教育研究者认为,这种发展模式的教育集团办学是既遵循教育的规律,又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其实质是以教养教,以教促教,按教育成本收费。自收自支,是在国家没有投资的情况下,实现滚动发展的。表面情形看来似乎是这样的,但稍加分析我们便可发现,没有国家投入这一说法不完全符合事实。
2.连锁投资型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由企业集团或财团进行先期规模投资,再滚动运行,扩大投资范围,连锁发展,建成学校系列。由于这类学校的硬件设施起点标准高,用高薪招聘水平较高的教师,因而,学费较高。学校采用统一校名、统一模式、统一管理等发展手段,以产业发展观点从产业组织、区域布局、资源配置、运行优化等方面进行产业化管理运作,因而集团的滚动发展较快。
连锁投资型发展模式,因投资地域广泛,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组织管理的成本,但其优势在于:地域广泛,可以确保生源,降低投资风险;统一校名,可以因多点连锁产生广泛的宣传效应,降低了交易成本;随着规模的扩大,其教育边缘产业,如教材、教学用书、音像制品,以及各种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培训等,开发的潜力巨大。由于效益不错,这种发展模式的教育集团估计今后若干年会有增加的趋势。
3,名牌复制型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指原有的名牌学校依靠其教育品牌,兼并同类薄弱学校或与企业合作创办新学校,通过人才和管理经验的输出,实现名牌复制。优质教育资源扩张,形成具有名牌学校特色的系列学校。
前面两种教育集团发展模式都是企业界人士通过接管原有学校或投资创办新的学校直接参与教育发展。而名牌复制发展模式是教育界与经济界利用各自优势合作参与教育发展。这一发展模式的突出例子是上海建平教育集团。
三种教育集团发展模式,虽然发展方式各异,但其共同的特征是,它们都是企业界对教育发展领域介入的产物。这种介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国家教育投入不足而造成的教育供需关系日益紧张的状况,促进了教育的加快发展。
(二)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主要模式
匡瑛在通过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荷兰、印度及中国台湾地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梳理比较分析后,按照主导实体不同。从两个维度(主导实体与联盟的实体构成)把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模式做了如下分类。
1,政府主导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政府主导型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数量上是最多的,在模式上也是最丰富的,它涉及到校际问的联盟,如美国的技术准备计划;校企间的联盟,如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培训制度:多种综合联盟的形式,典型的如德国的双元制,2,院校主导
这类模式在世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占有一定比例。该模式中的院校具有相当的实力,其选择的联盟对象包括不同类型的院校、不同层次的院校以及企业和行业,3,企业/行业主导
该类模式是以企业或行业的需求为核心的集团化办学,其目的是培养企业或行业所需要的相关职业人才或技术人才。该模式兼具教育和培训的双重功能,同时面向职前和职后人员。
4,自愿联盟
这类模式一般来说合作差异性较大。其合作方式包括院校之间的合作、校企之间的合作,其中典型的案例是英国的继续教育机构(主要是第三级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与高等教育机构(大学、原多科技术学院以及高等教育学院等)之间的合作,在机构数量上有着多种组合,以一所大学和多所继续教育学院构成一个职业教育集团居多,这种合作完全出于“自愿”,政策扶植仅表现为用教育基金的方式投入,而对于具体操作层面没有规定,给予双方足够的“自由度”。
5,中介主导
这类模式在世界职教集团化办学中并不多见,但确实是具有特殊性和代表性的一类模式。其中典型的是美国的高级技术教育计划(ATE),ATE是一项由联邦政府倡导,1993年由美国国家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简称NSF)发起的一项旨在满足技师人才需求、有效整合产业与教育的高级技术教育计划,计划投入3800万美元,到目前为止,这一计划已经经历了10余年,参与项目的伙伴遍布美国。ATE主要通过大专和高中程度的课程改革,系统地促进美国的高级技术教育水平。除此之外,在德国的网络化的技术转移中心,也介入了中介组织的力量,即斯坦波茨(STEINBEIS)经济促进基金会,它承担了高专和企业之间的桥梁角色,积极促进高专教授帮助企业研发产品。
具体而言,各国集团化办学的主要模式见表1:
由于集团化办学的组织方式和联盟方式多种多样,连接的层次、行业内的跨度等方面都有各自特点。按照目前存在的主要集团化办学方式,根据五个维度可以建立一个分析框架。这五个维度是:
(1)主导类型,即由哪个实体主导,如政府主导、院校主导。
(2)联盟方式,即以什么方式联盟,如校际联盟,校企联盟,(3)联结关系,即实体间如何联结,包括契约型、资产型和资产一契约混合型。
(4)联合跨度,即联盟的宽度,如跨教育类型、跨行业。表1 世界各国及地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要模式汇总表
政府主导
院校
企业/行
自
中主导
业主导
愿联盟
介主导
综合学科(日本)
普+职
社区学院(美 国)技术教育一体化(日本)
校中职 +中高职社区化(台湾)
农业职业教育集团
(荷兰)
高职
中学+技术准备计划
校中学 Tech+prep(美国l
后 继续教育+高等教育
通过SATs的校校合作(英国)
青年学徒制城市技术学
高级技术教育计划ATE(美国)youthApprenticeship(美院(英国)国)
职业学院(德国)
双元制(德国)学徒本位的新学徒制
校
SBNAs(澳大利亚)
学徒培训(印度)
中职学校的鹿特丹航运校办企业(印中心度)
STC—Group集团(荷兰)
企 新学徒培训(澳大利亚)建网络化的技
阿波罗集
教合作(台湾)术转移体系团(美(德国)
国)NIIT(印度)
职业生涯教育公司(美 国)
表2世界各国及地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要模式
主要模式
主
联盟
表现形式 导类型
联盟
联合合作结关系
跨度
合点 形式
不同类型
不同层次
混合跨类
全型
型
面素养
契约
跨层型
校际
组合联盟
次
契约
跨类
证型
型、层次
书培养
政府主
校企 导
契约
行业
专型
内
业对口
区域
区域产学结
契约跨类型、层次、地
合
型
行业
理位置
衔接式联盟
契约
跨层
专
型 次 业对口
院
校企
研发式联盟
资产
跨行
专校主导
型 业 业对口
以服务地方经济
契约
跨行
地为核心目的
型
业
理位置
企业
以提供行业人力资
资产
行业
专源为核心日的的联型 盟
内
业对口
行
校企 以提升集团综合实
资产
行业内、跨
专业对业
力为核心目的的联型 盟
主导
层次 口
以拓展品牌影响为
混合跨行
集团品主要目的的联盟
校际
型 业、层次、牌
契约
跨类
全型
型、层次、面素养
自愿联
校企
企业——政
资产盟
中
校企 介主导
府
专业对口
型
契约型
专业对口
(5)、合作结合点,即各实体在哪个方面的合作,如专业对口、地理位置。根据这一分析框架,我们可以把世界各国及地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模式总结见表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第一,世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头戏是政府主导型。其比例占到一半左右。
第二,世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要联盟方式是校际和校企联盟。
第三,各国及地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主要是通过契约来联结的。
第四,世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跨度较大,包括跨教育类型、跨教育层次、跨行业、跨区城等。
第五,世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合作结合点主要是以专业为纽带。
三、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既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也符合国家提出的“要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推动公办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新路子”的发展战略。必须解决当前职业教育的一些主要难题。
根据对目前职业教育集团运作的情况分析,可以把它面临的主要问题概括为:(1)政策对教育集团的认同与保障问题;(2)集团内部关系的厘清;(3)目标的定位问题。
1,政策对教育集团的认同与保障问题
郭苏华认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过程中,其集团身份的认同、政策的支持与保障在我国依旧是个难题。
首先是集团身份的认同缺乏政策的支持。职业教育集团是跨行业、跨社会组织的一种新型的组织,根据我国对企事业单位的分类,企业和作为事业单位的学校分属不同的组织类型,政府采取不同的公共政策给予管理。目前集团的松散性组织没有资产的基础,在申请法人资格方面有许多障碍,由于集团法人身份的缺失,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中就难于界定其承担的相应责任。
其次是集团的企业鼓励政策不到位。重建校企合作是集团的一项基本目标。鼓励企业加入职业教育集团有两个出发点:一是职业教育与企业具有天然的联系,没有企业依托的职业教育形同无本之木,在教学目标和培养模式上盲目性和低消耗不可避免。二是企业应该承担职业教育的部分责任。职业教育既有国民教育的功能,又有为企业输送人力资源的功能,企业作为资源的使用者,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集团的企业政策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利益杠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利益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正视这一事实是制定政策的前提。
2,集团内部关系的厘清
米靖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关系问题》一文中提出了集团化办学中存在的四大关系问题。他认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必须处理好以下四大关系。
首先是学校与企业的关系问题。在这两者关系中,一般而言,学校与企业有各自的经营理念与目标,双方对校企合作的认知与理解会有本质差异。如何使两者有效结合以推动彼此的发展成为校企集团化发展的关键。
其次是工学关系的矛盾问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现了我国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模式、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从根本上将工作与学习密切地结合起来,米靖认为为了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的关系,必须持续推动职业教育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学习。
再次是城乡合作办学、资源优化共享的问题。他认为城乡结合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必须进一步贯彻城乡统筹、资源共享、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策略。需要打破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地方政府特别是中心城市的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应制订相应的政策、规章,积极支持、协调,使城乡结合职业教育集团有较完善的组织体系和质量保证措施:要引进市场机制。依靠市场进行合理的招生和专业设置。
最后是中高职结合的关系处理问题。可以说,中、高职相结合是职教集团化办学中关于学制改革的有益尝试。在职教集团内部,如何将中职和高职两个不同学历阶段、不同教学层次的教育衔接贯通起来,形成一个有梯次、有延续性的学制系统成为集团化发展壮大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3,目标的定位问题
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由于受区域、经济和劳动力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各地的办学发展目标不可能一致。因此,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的前景和定位问题上出现了很多问题,有的学校看见别人的学校怎样定位自己也设置同样的一个目标,结果使办学的目标更加不清晰。
如何清晰自己发展的目标,各学校必须深入一线调研,对当地的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等情况有清楚了解,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行业特点来定位本学校的方向。
四、对策与思考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要实现持续、优质、快速、和谐发展,仅靠牵头院校自身的努力仍不够,还需要政府部门制订相关政策制度,加强调控,建立由行业、企业多方参与的动力机制与协调机制,实现校企政互动、资源优化整合,使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得以在各个层面上展开。
首先,政府支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地市级以上政府要建立有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实质性地协调各个相关部门,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规范政府、学校、企业等在集团化办学中的权利与义务,整体化推进职业教育。政府部门通过创设环境、搭建平台、制定政策、提供信息服务等,引导职业教育机构面向市场,搞活机制,自主办学。教育部门的学历证书与劳动部门的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融通转换,教育体系和培训体系相互衔接沟通,学校教育资源和企业、社会培训机构资源相互整合,打破隶属关系的限制进行资源重组。政府利用政策杠杆和市场机制,鼓励企业、职业院校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合作。
其次,行业主导。依托行业、校企合作、社会联动,实现集团化办学。世界范围内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表明,行业和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应当而且能够发挥主导作用,否则,无法办出优质的职业教育。
再次,创新机制。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首先要深化行业办学体制改革。其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投资多元化:再次充分发挥行业所属国有职业院校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走集团化和连锁化办学的路子,在体制和管理机制上进行创新。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专业、师资、设施设备、招生和就业市场资源等要素的优化配置,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行业优势的效应,把职业教育做强。
最后,要深化改革。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促使学校与企业、工作与学习、中职与高职、城市与乡村以及区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和重构。要深刻认识并处理好这些关系,需要在管理、教学、机制和制度设计上等方面深化内部关系的改革,才能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又好又快地发展。
2.教育集团化办学 篇二
关键词:资源共享,校企深度融合,办学模式,集团化
高职集团化主要是依托产业, 联合企业, 加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地方政府的联系, 整合教育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 推进高职教育做大、做强、做优。推进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适应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这种办学模式可有效促进学生的“零距离”就业, 实现学校与企业、行业的无缝连接, 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 是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需要;可实现我院提出的“立足省会、面向河北、辐射全国, 以服务为宗旨, 就业为导向, 产学研结合,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思想。紧紧围绕石家庄“药都”建设对高素质、高技能性制药人才的需求, 将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建设成准技师, 准工艺师的培养基地, 成为石家庄地区中小化工企业应用技术服务中心和职教资源共享中心。
一、校际教育资源共享
高职教育校际资源共享平台, 是指把有限的高职教育资源集合起来, 以营运集团化为基本模式, 以课程精品化为基本支点、以实训、网络化为基本途径, 以教师兼职化为基本动力, 在不改变各高等职业院校隶属关系、专业类别、基本职能、服务对象的前提下, 进行资源重组, 并做好潜能挖掘, 下功夫使其在培养和输送高技能应用型一线人才方面发挥作用。实现资源共享, 节约社会办学成本是高职集团化办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政府的投入和政策上的支持是学校资源共享取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一) 优质师资共享
优质师资共享是实现高职院校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集聚效应, 提高办学社会效益的有益尝试, 师资共享不仅可以缓解高职院校师资结构性短缺的矛盾, 还能促进高职院校在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交流。在高职院校实行名师名家、骨干教师共享, 教师互聘, 实验实践教学师资共享, 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共享。
(二)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在教师队伍上是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 按一定比例配备有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在网上并免费开放, 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科学性, 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三) 实验资源共享
依据每个院校现有的试验仪器和设备, 结合石家庄制药行业生产特点和生产品种。本着合作共赢的目的, 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
二、校企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 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都成为这一模式的受益者。学校和企业在人才的成长、培训、塑造、开发等方面有分工, 但根本任务是一致的。学校将一个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塑造成有专业技能、有一技之长、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 而企业为学校培养的人才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 搭建一个迅速成长的平台。校企合作也会给企业带来用人成本降低。在校期间, 学校会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企业忠诚度的教育, 使这些毕业生工作踏实, 很快就能够成为企业“用得上, 留得住, 干得好”的技术骨干。各高职院校应严格按照市场和企业需要设置专业。通过社会各行各业专家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 进行专业设置的论证分析, 企业的意志在专业设置和开发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课程设置上, 要与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相结合, 把企业的管理模式、生产、服务、管理流程, 企业文化等到内容引入学校的课堂, 实现学校人才培养标准和企业用人标准的统一;实现学校培养目标和企业用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实现学校课程的市场化、岗位化、技能化。
“前校后厂”, 由企业提供仪器设备、专业技术骨干, 学校提供教学场地和部分管理人员、教师,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 实施人才培养;可采用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 学校负责按照企业的需求设置专业的课程体系, 安排教育教学活动, 企业负责学生的实践教学场地和指导教师, 学生毕业时优先录用;高职院校要在本地区及周边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学生从认识实习、课程实习到毕业顶岗实习都能深入生产、管理第一线, 进行真刀真枪的锻炼。学生一毕业就能达到上岗的要求, 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拓展了新的途径。此外, 还根据企业需求, 学校还要参与到制订企业员工培训的规划, 通过派遣教师授课、提供教学场所等形式, 积极参与企业员工的全员培训和全过程培训。对各类技术人员和一线职工强化以岗位技能和实用操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技能性培训, 帮助企业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技艺精湛、作风过硬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三、“十个合一”的办学新理念
结合行业背景, 专业特色, 走全新的“产学研”之路, 逐渐积淀形成颇具高职特色的集团办学新模式, 逐步实现人才培养上的“十个合一”:一是校内、校外合一, 形成学校教师和车间技术人员共同指导下的学生培养模式;二是教室、车间合一, 老师把理论讲授、演练、学生动手的操作搬到车间;三是学生、技术工人合一, 顶岗实习时, 学生既是一个生产操作学习者, 又是一个生产者;四是教师、师傅合一, 老师在讲台上是教师, 在车间则是师傅;五是理论、实践合一, 在校企双方共同指导下, 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六是作品、产品合一, 学生在工厂生产实习时的“作品”, 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 直接推向市场, 变成商品, 接受市场的检验;七是仿真、实操合一, 模拟专业岗位进行技术培训和实际生产操作结合;八是小试、放大合一, 在实验室完成小试, 直接放大到车间进行中试;九是教学、科研合一, 企业可充分应用学校的智力资源和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的各种仪器设备, 成为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基地和科技信息集散地。与企业紧密结合, 联合承接工程或生产中的应用课题, 以及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项目, 并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十是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合一, 把企业文化引进校园, 利用企业的严格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和职业道德, 培养爱岗敬业精神,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十个合一”, 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以及学生与用人单位间的“无缝对接”。
四、结束语
3.广西茶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 篇三
【关键词】职教集团 茶业职业教育集团化 办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79-04
一、集团建设背景及概况
茶叶是广西九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据《广西茶产业提升行动方案(2015-2020年)》,2014年广西茶叶种植区域也已经扩大到60多个县,茶园面积100.7万亩。“十三五”时期,广西将茶产业发展纳入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10+3”提升行动,制定广西茶产业提升行动方案(2015-2020年),以“改进品种、提升质量、创建品牌”为核心,促进广西茶产业大发展大繁荣。随着经济新常态、新业态、茶产业调整升级,广西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茶专业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继承发扬茶叶技艺和传统文化,然而广西本土茶农科技素质较低,茶业科技转化能力薄弱,茶叶专业职业教育资源分散,广西仅有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一所高职院校和少数区内产茶大县的中职学校开设茶叶生产加工专业,且中职学校专业质量不高、招生规模不大,办学吸引力不足,办学效益不好,导致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人才培养严重滞后。
基于此,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与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于2014年携手组织牵头,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宗旨,联合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等8所县级中职学校,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职院校,广西茶叶协会等4个行业协会,广西金花茶业有限公司等26家企业,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等3个科研机构共46个单位组建广西茶业职业教育集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理事长单位和秘书处单位,2015年集团日常运行经费达200万元。广西茶业职教集团制订章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设立茶叶专业建设委员会、技术研发与科技服务委员会、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委员会、师资队伍建设委员会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委员会等5个专门委员会,实现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中高职院校共建、共育、共管、共享、共赢的长效机制。
二、成效及措施
广西茶业职教集团是行业指导型多方合作职教集团,集团对接广西茶业产业链,以产学研为切入点,推进中高职衔接,构建涵盖茶叶种植、加工、流通营销、包装设计、茶文化等全产业链的中高职院校茶业专业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系统化培养广西茶产业技术技能人才,以茶专业为纽带,帮扶产茶大县县级中职学校综合改革,集成技术服务茶产业升级改造和转型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传承发扬中华茶文化,服务扶贫富民,加快广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一)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具体如下:
1.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多方参与协作机制。广西茶业职教集团紧密对接茶产业转型升级,实时跟踪茶业企业岗位和技术更新,以集团理事会和“校企对接会”、“茶业展销”、“技能大赛”等活动,搭建校企沟通平台,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优化中高职院校专业布局结构,调整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年,集团组织理事成员单位对广西区内50余家茶叶产业企业、中高职业院校、协会等单位进行了多次大规模调研活动,撰写了广西茶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为集团成员单位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培训等提供参考借鉴。同年,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牵头,邀请广西教育厅职成处、高教处教育主管部门,联合集团理事成员单位与横县职业教育中心、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广西工商学校、广西正久职业学校等中职学校组织开展了10多次五年制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及课程体系构建研讨会,共同完成了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五年制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工作,并共同组织实施。
2.“双项目双向”介入,促进产学研合作。依托茶业职教集团,以企业技术研发项目和职业院校教学改革项目为载体,通过教师开发企业项目和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并以企业技术服务项目为载体进行教改研究;吸引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团队建设、教材编写、教学质量监控等教改研究,实现企业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双方双向参与“双项目”,促进产学研合作,构建长效、稳固、双赢的校企合作新机制。2014年,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跨专业整合资源,为广西农垦行业茶叶集团公司和横县、乐业县、凌云县等产茶大县的地方茶叶企业提供茶叶新品种繁育推广、茶叶加工工艺改造、茶叶包装、有机茶园规划、职工培训等全产业链等多项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服务。近两年,集团内开展科技项目20多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为企业增效5000多万。2015年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组织茶业职教集团学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术技能创新成果交流赛、中国—东盟职教联展,荣获一等奖2项、三等项2项,学院喜获“优秀组织奖”。
(二)系统化培养人才,提升县级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具体如下:
1.以专业为纽带,推进中高职衔接,提升县级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水平。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主导,企业参与,中高职合作,以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为纽带,以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为核心,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制订“2+3”中高职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构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自2013年起,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横县职教中心、昭平职教中心等10所县级中职学校签订“2+3”、“3+2”五年制中高职合作办学协议,联合开展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畜牧兽医、计算机应用技术等6个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指导昭平职教中心、横县职教中心对接茶业产业链,打造服务于茶叶加工、游游、电商等环节的涉农专业群;联合集团单位建设中国茶艺等11门核心课程以及“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横县职教中心、昭平职教中心和苍梧职教中心的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先后获广西教育厅“特色专业+实训基地”项目支持。2014年,横县职教中心、昭平职教中心、广西正久职业学校三所县级中职学校的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招生人数达200多人,比2013年增加80多人。2015年通过对口招生升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中职学生达565人,占当年报到人数的12%。
2.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培养师资,改善县级中职学校基础办学条件。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通过送教下乡、教师专业能力培训、技能大赛等形式,校企合作培训横县职教中心、昭平县职教中心、广西正久职业学校等学校高职五年制茶叶专业骨干教师50人次,合作培养学生70多人次;组织专业团队先后为横县职教中心等4所县级中职学校完成实训基地规划、设备招标采购方案、实训基地职业氛围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开发实训教学资源,向昭平县职中捐赠制茶设备,支持该校名优茶手工制作实训室建设;多方筹资在横县职教中心、昭平职教中心建立远程双向教学视频系统,实现远程教学、培训、专业团队交流等,帮助县级中专改善实训和网络教学条件。2014年,学院联合横县知名茶企业广西金花茶业有限公司、横县南方茶厂等组建横县职教中心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委员会指导下帮扶县级中专共建“金花”订单班、“厂中校”实训基地、“双师”教学团队;帮扶苍梧县职教中心聘请自治区级六堡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技能大师,成立大师工作室,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传授传统六堡茶制作技艺。
(三)集成技术优势服务,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体如下:
1.跨界合作,为广西茶产业链提供集成式技术服务。广西茶业职教集团主动对接茶产业链,跨专业整合广西茶叶学会、广西茶文化研究会、32家茶企业、2个科研机构的优势资源,集成生物技术、自动化技术、管理技术、信息技术,集团内职业院校集成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包装设计等专业技术为广西农垦行业茶叶集团公司和横县、乐业县、凌云县等产茶大县的地方茶叶企业的生产、加工、物流、营销等全产业链提供集成式服务。近年来,集团理事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提供茶叶新品种繁育推广、有机茶园规划、茶叶栽培、茶叶加工工艺改造、茶叶包装、职工培训等集成式服务。自职教集团运行以来,累计为企业增效5000多万元,其中“广西凌云白毫茶花蜜香红茶的研制与开发”等4个项目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为广西区内7个产茶大县培养了800多名高素质技能人才。
2.加强国际交流,积极拓展国际合作项目。以广西茶业职教集团为载体,借助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联盟,举办“面向东盟的现代农业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发展论坛”,持续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为越南、泰国等国家短期游学学开展500多人次的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茶艺、茶文化培训,为推进职教集团创新发展与国际交流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集团运行机制问题。广西茶业职教集团按照集团章程等基本规章制度运行,各成员单位的地位及权利义务划分尚不分明,相互协作较松散,与市场经济体制相接轨的激励机制、政策机制、保障机制与退出机制还不完善,缺乏利益约束。“政府主导、政策引领、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统一规划、市场运作”的集团化办学基本思路有待进一步落实。集团社会影响力不大,吸引力不强,感召力不够。
(二)集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问题。目前集团内校企合作在招生就业、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初见成效,然而各企业单位在职教集团运行中的办学主体地位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行业企业深入参与、全程参与、全程监控、多方评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技术研发与推广等机制还不健全。虽然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的力度较过去有了很大提高,但如何进一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建立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激励机制,促进校企深入合作、产教深度融合,使行业企业在职教集团化办学中得到更多实惠,最大限度地发挥行业企业协同育人功能,从而促进校企合作向更深更广的程度发展。
(三)集团中高职衔接问题。集团内中高职院校专业衔接的招生专业类别范围有限,虽然有增长趋势,但招生规模仍然较小。且只限于部分中职学校的茶业专业,专业覆盖面较窄,没有完全建立以茶业专业衔接为核心,辐射带动涉农专业群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体系,没有惠及所有中高职学生,从而导致中高职升学规模不大。中高职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招生考试制度、评价模式、师资队伍、校企深度合作等衔接深度不够,中职与高职两个学习阶段内容,尤其是课程衔接不畅导致中高职课程标准对接不清楚、教材混乱、教学内容重复等现象比较普遍。
(四)集团利益共享问题。互动不足、权责不清是茶业职教集团利益共享的主要问题。茶业职教集团的建设与发展整体上尚处于自发阶段,集团成员类型多样,参与集团的动机各不相同,集团内的人、财、物等资源所有权属于不同成员单位,无法融合为一个整体,难以统一进行协调与分配,不能很好地发挥资源的整体合力。集团的社会培训、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为企业、地方解决技术、生产、经营等资源共享不足,能真正用科研转化成果为企业生产一线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成果还未形成群集效应。
(五)集团信息平台建设问题。目前,茶业职教集团信息共享途径比较单一,信息时效性还难以做到快速准确,如何最大化发挥集团桥梁作用,整合优化现有资源,开发利用潜在资源,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新技术为集团内成员单位提供多种服务,建立健全集团人力资源信息、就业创业信息、课程资源信息、师资员工培训信息、科技信息的及时发布、更新和监控机制,推进集团内部信息化建设,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是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四、对策建议
在广西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背景下,广西茶业职教集团整合优化中职、高职、行业企业协会、科研院所等资源,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示范带动广西区内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探索与实践。下一阶段,广西茶业职教集团将继续以推进中高衔接、产教融合为重点,深化中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提升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县域扶贫富民,为广西“两个建成”伟大目标的实现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
(一)完善保障体系,建立互惠互利动力机制。充分发挥集团理事长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健全茶业职教集团化办学协调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监控机制等运行机制,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集团化办学利益分配形式。积极争取财政、发改、人社等部门支持,为集团内中高职衔接、校企合作、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等提供政策保障和资金投入。紧密对接市场,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推进集团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围绕集团体制机制创新、经费投入、办学保障、社会服务及发展水平与特色等方面开展集团化办学自我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发挥集团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
(二)加强集团的运行管理,提升集团现代治理水平。紧密对接市场,不断完善集团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健全集团内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完善理事会制度,推进集团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围绕集团体制机制创新、经费投入、办学保障、社会服务及发展水平与特色等方面开展集团化办学自我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发挥集团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推动集团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充分发挥企业管理主体作用,推动企业作为职业教育利益相关方参与共同治理,提高集团治理科学化水平。
(三)探索一体化协调育人机制,推进中高职合作办学。进一步深化集团内中高职、企业互动机制,建立企业与学校定期沟通机制,通过“引企入校、引校入企”等模式,拓展校企合作育人途径与方式,促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中高职院校与企业的“点、线、面”对接,特别是在联合招生、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技术开发服务平台和师资队伍培训等方面深入对接,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产业岗位人才需求标准相衔接,提高广西茶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进广西县级中职学校综合改革。逐步扩大中职与高职、高职与本科阶段的招生人数及招生专业,逐步探索多专业、多层次系统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质量新模式,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办学水平。
(四)推进集团平台建设,加大成果推广宣传。推进广西茶业职教集团网站建立,搭建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信息交流平台,技术分享交流新技术新成果,加强集团信息化管治理,提升职教集团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加大对集团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宣传,采取报纸、网络、微博微信等手段广泛宣传职教集团典型案例及经验做法加强集团国际交流和集团内成员交流活动。
(五)推进茶业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以茶业职教集团为载体,充分利用茶业职教集团内中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的教学设备、实训基地、教师资源、市场信息等,吸引行业企业共建共享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平台,建成新产品、新技术的培育孵化基地,推进广西茶业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提升茶业科技研发水平,促进集团成果孵化与推广,推进研发成果在生产服务和教学、实训领域的应用,推进培训体制改革,将培训走向市场,全力提升集团服务能力,打造集团办学品牌。同时利用地缘优势加强集团与东盟国家教育机构合作交流。
(六)推进八桂茶博园建设,提升集团辐射效应。依托广西茶业职教集团,以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为切入点,利用集团理事会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南宁空港经济区核心区域的地缘优势,探索高职教育与旅游发展融合办学之路,以学院正在筹建八桂茶博园、茶文化广场、书香文化大讲堂等校园茶文化工程为基础,加快建设集茶业教学科研实训、茶文化推广体验和观光于一体,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国家4A级校园景区,创建以茶文化养人育人的书香校园文化,树立职业教育品牌。
【参考文献】
[1]梁裕.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与实践——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1(9)
[2]古能平.基于区域需求的五年制高职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高教论坛,2015(11)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职教集团运行机制研究——以广西茶业职教集团为例”(KY2016YB608)
【作者简介】刘雪梅(1983— ),女,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管理。
4.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性思考1 篇四
职业教育集团是新形势下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谋求合作共赢的新举措.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取得了比较明显的实践成效,在理论创新上也取得了新的突破。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呈现了勃勃生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教育部明确要求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安康职业教育集团在省、市政府的正确决策下应运而生。组建安康职教集团是我市职业教育顺应时代潮流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新路的可行途径,是新形势下实现职业教育为经济服务、实现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连锁化方向发展的有效模式。安康职教集团化办学按照“政府主导,骨干带动,校校联合,校企合作,互惠共赢”的基本要求,经过一年多的运行,稳步推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推动安康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也有很多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政府的主导和决策是集团化办学的前题。
安康市地处秦巴山区,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长期形成的地域人文思想制约着安康经济的发展,全民人文素质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先导。构建适应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综合素质,是政府部门必须实施的决策。安康职教集团的成立是政府的英明举措。集团化办学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全面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安康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1、构建全民职业思想,政府的主导是关键。
发展安康经济,就要抓职业教育,就是抓就业创业,抓扶贫开发,抓经济发展,抓民生改善,就是抓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建设。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重视职教、支持职教、追求职教的氛围需要政府的大力宣传,使职业思想深入人心,明白职业是人生幸福的源泉,构建人人需要职业教育的思想。
2、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前题。
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决策。各部门务必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认清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增强责任感和紧张感,全面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成立安康职教集团。让每个接受职业教育的人都能受到高质量、高水平、适合自身需求和发展的职业教育和职业训练,使他们很好地成才、就业、致富,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政府要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职业教育的政策。采取切实措施,建立并逐步完善在市人民政府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新体制。努力适应现代社会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类实用人才的需求。
二、政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是集团化办学的保证。
安康经济一直是政府主导的经济。安康投资、技术合作、经贸往来等等,都靠政府参入。安康职教集团化办学主体是政府。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政府在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职业教育集团建设需要政府从区域经济长远发展考虑统筹规划。推动我市职业教育走规模化、集团化的办学道路,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促成校企一体、产学一体、学做一体,都需要政府的统筹管理。我市集团化办学实施职业教育“137”发展规划,构建以安康职教集团为龙头、3所区域性综合性县级职教中心为骨干、7所标准化特色化县级职教中心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规模适宜、管理规范、质量优良、灵活开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集团化办学的发展确立了正确目标和方向。围绕目标,各级政府必须落实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高度重视职教集团的发展,加强对职业教育组织领导。健全由政府主要领导包抓,各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职业教育领导小组,强化规划、协调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联系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职业教育发展重大事项。把职业教育发展作为政府“一把手工程”,政府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各负其责,真正形成政府统筹、教育主管、部门参与、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局面,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
三、职教集团宏观微观管理是职业教育良性发展的条件。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要特征是主体多元和利益多元,集团的集聚效应也使集团产生一定的自主发展能力。发挥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职能。首先,通过建立共同的愿景,包括集团发展的理想、理念、目标等,形成独特的集团文化,构建引导集团发展的核心价值系统。概念系统在思想和行动上将成员统一起来,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其次,通过建立职业教育集团章程,或以缔结契约的方式,明确集团内各成员间的具体合作内容、职能分工以及利益分配。通过对集团成员权利和义务的规制,以及集团成员之间矛盾和分歧的解决程序与途径的设计,增加集团成员对合作结果的可预知性,减少合作的不确定性,有利于增强集团成员的合作动机,协调集团成员的合作关系。再次,建立职业教育集团董(理)事会,形成整个集团的领导和决策机构,建立保证集团质量标准统一实施的执行机构,建立面向市场的教育产品研发机构等。组织系统承载着整个集团的领导、决策和运营等功能。最后,建立设备系统。包括保证职业教育集团运行必备的物质手段,以及象征职业教育集团品牌的证书和专用标识等。通过整合集团内资源,以整体的形象包装设计,采用专门的符号和标识表征集团的形象,增强集团内成员的归属感和外界对集团的辨识与认可。
概念系统、规则系统、组织系统和设备系统四者构成制度体系,前两者是职业教育集团制度的“灵魂”,后两者是职业教育集团制度的“驱体”。
职业教育集团采用“一会(董事会或理事会)和三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反馈系统)”的治理结构。但因集团内成员单位结合程度的不同,集团的治理机构还是有变化的。而松散型的集团则因集团本身一般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而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各成员单位法人代表负责制。在这样的组织架构中,董(理)事会是集团的最高权力机构和集体决策机构,通过制定相关的章程和制度,对集团化办学起决策、统筹、协调和融资等作用。
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组织管理上应遵循扁平化和信息化的管理原则。职业教育集团由若干个职业学校、企业和其他组织组成,管理层次的增多将带来管理关系的复杂化和管理协调难度增加,造成组织监控成本上升,激励力度下降,信息传递缓慢,应变迟缓,组织效率降低,不利于职业教育集团的运作。扁平化和信息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这些问题。另一方面,职业教育集团内成员单位多,地域分布广,管理跨度大,为确保人、财、物的合理配置与流动,集团应建立一个高于各成员单位的管理机构,作为董(理)事会与各成员单位之间的中介,以提高集团管理的有效性。
(三)规制权利与义务
成员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作为《集团章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都在《集团章程》中作出明确的规定。成员享有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构成成员加入集团的理由,对于成员有特定吸引力,同时也具有排他性,即非集团成员不能享有此权利。权利和义务具有对等性,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成员履行相应的义务是为了维护集团的共同利益,进而保障权利的顺利实现和如愿享有。这种基于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集团内成员关系,会促使集团成员之间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这种成员之间在共生和发展目标上所形成的独特的联结关系,使成员的行为更为理性,能够接受集团内部合理的引导和约束,有利于促使各成员为达到集团的共同目标而努力。
因此,合理规制成员的权利和义务是实现集团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成员权利和义务的规制上,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权利和义务的范围和内容要具体;二是享有的权利应抓住各成员的利益关注点,义务应切实可行;三是对于不能履行义务的行为给予相应的惩罚。(一)促进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职业学校根据集团内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养方案, 进行订单式培养, 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使毕业生能够迅速服务岗位、服务社会。订单培养作为校企联合办学的具体形式, 弥补了课本知识落后于社会发展的不足, 使所教内容与企业需求同步, 培养学生较早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 强化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订单培养也使企业参与了学院的人才培养过程, 调动了企业办学的积极性, 发挥企业资源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 企业能从职业学校优先引进优质毕业生。这种为企业量身定做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形成了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有利格局。
(二)促进职业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
重组课程结构, 更新教学内容, 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 专业课程教学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突出教学组织形式灵活性, 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手段现代化, 课程考核多元化。仿真实验实训。把课堂搬进企业, 让学生进行实地操作训练, 使学生在
校期间就能熟悉和掌握生产技术, 走出校门, 具备熟练 的操作技能, 实现校园与企业的“ 无缝对接”, 实现学生毕业与上岗“ 零过渡”。把学生培养成为会创业、能创造、敢创新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互动教学。继续教育, 职业技术能力鉴定
(三)促进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四)促进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 双师型” 教师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和重要途径之一。集团内企业积极参与学校课程的设计、教学、实习指导等。职业学校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去集团企业挂职锻炼, 促进了“ 双师型”教师水平的提高。(五)促进中、高职教育的衔接
各职业学校在职教集团的统筹规划下, 逐步形成从招生、专业培养方案设计、教学实施到就业一体化的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职教体系, 中、高等职业学校相同专业在专业培养目标、教学管理、学籍管理、招生、就业等方面实现有效衔接, 最终形成增加各职业学校招生数量、提高办学效益、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局面, 建立起招生、培养、就业、升学一条龙的“ 绿色通道”。
坚持以市场为主,统筹行业企业、部门、学校职业教育资源,统筹规划职业院校、专业、师资等基础能力建设和布局,统筹协调高等、中等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重点加强示范学校和示范专业建设,重点支持校企合作和集团化办学。努力形成政府主导、行业参与,校企合作的集团化职业教育发展格局,为建设美好安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落实政府发展职业教育职责和统筹管理职能,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支持,实施项目带动,支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建立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1.落实政府责任,强化统筹管理。进一步落实政府发展职业教育责任,加大政府统筹力度。以职业教育集团为抓手,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统筹管理部门、行业、企业职业教育资源,统筹规划高等、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统筹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动行业企业、部门、学校职教资源统筹,发挥职教资源配置最大效益。以县级职教中心为抓手,理顺县级职教中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加强镇、村农技校建设,推动县域职业教育资源、政策、资金、培训统筹,不断提升并充分发挥职教中心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2.加大财政支持和资金投入。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其他投入为辅的原则,进一步健全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公共财政职业教育投入,按标准落实职业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落实“市县职教专款”、“城市教育附加费30%用于职教”等政策规定。将职业教育建设项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建设工程,积极争取中省项目资金,落实配套资金。加快推进中职免费,全面率先实现中职免费教育。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积极性,拓宽筹资融资渠道,加快职业学校建设步伐。3.鼓励支持体制机制创新。鼓励和支持职业学校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加强与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各个方面、多个层面、多种形式的合作,全面推广“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模式,广泛深入参与市场竞争,促进职业教育更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合作共赢。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支持鼓励职业学校加快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际合作、城乡合作、校企合作、区域合作,积极推行与工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建立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鼓励支持职业学校推进内部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合理核定职业学校教师编制,灵活管理办法,确保教师数量和质量满足教学需要。创新办学机制,依法促进民办职业教育发展,鼓励支持民办职业学校提升水平、办出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4.切实加强对职业教育组织领导。健全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职业教育领导小组,强化规划、协调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联系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职业教育发展重大事项。把职业教育发展作为县区政府“一把手工程”,列入目标考核内容,纳入政府教育督导工作内容,每年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组织一次专项检查,专题研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事项和实际困难。教育、劳动、农业、扶贫、发改、财政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各负其责,真正形成政府统筹、教育主管、部门参与、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局面,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协调好参与各方的利益,用利益杠杆激发成员单位、特别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办学的积极性,实现利益共赢。
集团化发展重视依然不够,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政策支持缺乏力度;
三、校校合作
职业教育集团办学进一步整合优化职教资源,能有效阻止相互间的恶性竞争,从而较大幅度地减少办学成本。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通过学校之间自愿互助的联合,利用各校资源要素存量的优化组合来获取规模效益。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对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有利于促进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促进中高职衔接与沟通;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水平的提升。
同时,高等职业教育集团扩增了资源量,增强了核心竞争力。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运作要点:(一)专业建设(二)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校企合作开发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符合行业、企业和岗位需求的课程.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使学生所学知识与岗位需求紧密联系(三)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集团化办学模式的载体是“校中厂”和“厂中校”.给予学生一个工厂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在校内外模拟企业与真实企业环境中学习实践.打造成为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 通过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校企合作载体.将企业的理念与环境融于学校教育教学当中.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素养与行业、企业以及岗位要求的衔接
(四)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配备企业导师、校企双班主任.指导学生的学业、实训和顶岗实习,校企共同实施教学,共同参与管理.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同步养成.深入推进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要求为基础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与岗位适应性:通过推行专业教师参与校企合作工作考核激励制度.建立适合高职教育理念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打造高水平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完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七)中高职贯通体系建设
集团内中高职院校间、企业与院校间开展合作,共同研究与探索中、高职招生方式、学制沟通与衔接问题,探索构建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与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实现中、高职教育与培训的联动发展.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有条件的情况下.依托职教集团.探索高职本科教育和应用性硕士培养的可能性能促进中职与高职的协调发展,进而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和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开展了中高职衔接的探索。中职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升入对应的职业学校学习,这样一贯制的举措,不但使学生有良好的对应专业学习背景,一定程度上,还能促进中职的发展和职业教育体系的平衡。中高职衔接的探索,不但能提高集团的凝聚力,还能增强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为良好结构的职教体系建设做出贡献。实行集团化办学,可以使校企之间、校校之间达到纵向沟通、横向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境界,令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变得紧密而牢固(如图1所示),使过去学校与企业之间零星的联系变得规模化和常态化;对于打破原有职业学校单一的办学模式所表现出来的惰性和封闭性弊端有重要作用,使职业学校师生在企业中进行实践锻炼和实习的问题迎刃而解,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四、校企合作
(六)政校联盟建设
与地方各级政府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和具体项目合作协议,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社会培训、“四技”服务等,依托政校合作平台,促进校企合作工作,使校企合作从“点对点”走向“点对面”和“面对面”.学院与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联系更加紧密集闭化办学教育模式的精髓在于校企共育.能够让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在企业的氛『书1和环境中成长,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和职场素养.使其成为真正适合企业与岗位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在不同的模式巾.学校与企业的联结度是有层次差别的.但落脚点都是让学生在尽量浓厚的企业氛罔巾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动手能力.更好地适应企业的要求.从而使集闭化教育旱现出多层次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 校企紧密合作主要模式有三种:1.“订单”培养2.共建实训基地3.共建实习就业基地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积极性不足,缺乏令企业参与的约束和激励机制;职教集团内部办学体制和机制欠完善,面向市场的能力和经验不足,内部管理尚未完全规范等。
(五)就业共担机制建设
举办由集团内各企业和院校参与的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建立集团内毕业生就业信息交流平台,鼓励和激励集团内企业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集团内职业院校毕业生实训、实习与就业,充分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推动校企就业共担机制 的建立。二、二、行业指导
行业是连接教育与产业的纽带.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是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的重要保证.在职教发展中起指导作用 行业组织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制定.能够使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真正做到无缝对接譬如.无锡商贸物流职教集团在组建时就吸纳了I“贸促会和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担任理事长单位.市商业联合会、商业经济学会等行业协会担仟副理事K和常务理事单位.充分发挥行业的指导作用
职业教育集团化使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的联系更为紧密,实现了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显示出了自身独特的价值。
全市招商企业已俱规模,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集团依托政府,吸纳企业,共同办学,订单培养。为企业及时提供成批量的合格人才,校企合作共建职教集团的办学模式是企业、学校、学生乃至整个社会共赢的重要举措,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校企合作不仅能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实现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企业获得长远发展的人才支撑,更重要的是企业参与学校办 学,有利于实现职业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用工要求的零距离对接、教育与生产的零距离对接、专业技能与设施设备的零距离对接,对于发挥校企双方积极性,加快培养应用型人才、促进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有机结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发展契合地方经济需要的职业教育是地方社会的迫切需求
政府要利用政策杠杆和市场机制, 鼓励企业、职业学校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合作。通过校企集团化办学形式, 实现教育资源与经济资源的整合,获得教育规模效益的最优化, 完成校企资源存量的优化组合, 实现高职规模的发展, 寻求实质意义上办学与经营理念的一致, 以求得机制上的依存、资源上的互补、利益上的双赢。
职业教育集团要实现可持续优质的发展, 仅靠学校自身的努力仍不够, 还需要政府部门制订相关法律和政策制度, 加强宏观调控, 建立由行业、企业多方参与的专门管理机构, 使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得以在各个层面上展开。
政府部门应通过创设环境、搭建平台、制定政策、提供信息服务等, 引导职业教育机构面向市场, 搞活机制, 自主办学。政府要利用政策杠杆和市场机制, 鼓励企业、职业学校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合作。通过校企集团化办学形式, 实现教育资源与经济资源的整合,获得教育规模效益的最优化, 完成校企资源存量的优化组合, 实现高职规模的发展, 寻求实质意义上办学与经营理念的一致, 以求得机制上的依存、资源上的互补、利益上的双赢。政府应在制度层面上规范集团化办学模式。首先, 要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 对企业有约束力;其次, 政策导向要明确, 对企业有驱动力;再次, 运行机制要可行, 对企业有驾驭力;最后, 企业行为要到位, 提高企业责任意识和人才竞争力。统筹规划教育资源,使企业培训机构与职业学校之间在师资和培训设备等方面互通有无。
职、l 教育的发展.政府的主导作用是任何组织、行业都不可替代的,政府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强大动力,政府根据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出台义件与相关政策.组建以专业为纽带的职教集【才1.整合区域内的职教资源 政府还要为职教集冈提供号项经费支持.用于职教集团建设与发展 通过组建职教集团,积极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和双证互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各职业院校或行业企业在牵头筹建职教集团之初.就应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加入集团.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或常务理事单位等职务.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
1.政府应制定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对职教集团进行宏观调控 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给予税收优惠政策,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让企业得到更多切实的好处,这样才能调动它们参与的积极性。,在加强宏观管理的同时,应当在职业学校内部搞活机制,为其更好地适应市场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在重点建设实训基地和引进与培养专业师资等具体方面应进行重点研究和投入;在办学水平的评价、督导评估等方面给予龙头学校和参与学校特别的支持和倾斜,调动多方参与的积极性;对集团的后续运作加强指导等等。职业教育集团化的相关政策是国家意志在此领域的体现,是政府对职业教育进行宏观调控及合理统筹的有效工具。政府应通过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等来实施对于职教集团化办学的宏观指导。根据国内职教集团化发展的现状,可以说职教集团办学的尝试依然处于摸索和上升阶段,集团的组建和运行都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一般而言,一个项目的成功举办,需要政府既有推动性的法案,支持性的拨款政策,也有保障性的平台建设政策和特惠倾斜政策,以及激励性的税收减免和奖金鼓励政策。总而言之,职教集团化办学需要坚持走特色和规范的路子。为了更好地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促进职教集团的发展,政府在宏观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以及对职教发展进行合理的布局和科学的指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积极性 对于各职教集团而言,最需要的是政府在政策制定方面如何调动企业参与职教集团化办学积极性。以政策为推动力,增强企业主人翁意识,促使企业积极参与到职教集团化办学中来。政府激发企业参与性的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税收上,比如,集团内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基本工资由政府划拨,参与职教集团的企业成员每年适当减免税收,集团合办教学实体中的生产利润分配和税收上缴要有优惠措施等。增强职业院校的办学自主权,优化职教集团内部管理体制
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应该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要模式 通过组建职教集团.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强校企之间的全方位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使学院办学和企业经营获得双赢.以此提升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带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使职业教育与行业、产业发展之问的联系更为紧密.以优势产业为依托、以提升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职业院校为主体.以合作项目和专业群建设为“纽带”.以互利共赢为原则.构建产学研协作机制、学校培养人才.企业需要人才.学校与企业问的利益共同点就是人才.校企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就是利益的结合点 应该说.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之路,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而集化办学义是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有力保障.通过组建职教集刚,形成政、行、企、校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局面
1.有利于推进产学研结合,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的能力.推动了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紧密结合.加强了职业院校之间的深度交流合作.整体推进了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水平培养出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
2.有利于实现集团内各单位资源的共享和合理配置:
(1)有利于实现集团内各职业技术教育机构资源共享。总体呈现“大而全、小而全” 的状况,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对外竞争力不强。优秀资源的稀缺、资源配置的不平衡、资源利用效益低下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资源方面存在的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易于形成统一的职业教育服务市场,能有效阻止相互间的恶性竞争,增强核心竞争力,有利于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的做大做强。(3)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具有人才流通的优势。
集团化的大空间办学形式为汇集名师、优化教师结构、精选骨干教师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机会,达到职业学校与企业“互培互管共用教师”的局面。为此,应鼓励教师走出去学习技能,请进来传授技能,除人文素质教师外,所有教师都应该享有“互培互管共用”待遇,并通过一定时期的努力,锻炼成理论功底深厚、技能基础扎实,既可以上讲台授课,又可以下车间指导的“双师型”骨干力量。(4)职业教育集团化具有管理体制优势。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及经验引入职业教育集团的管理,为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与改革注入活力,有利于对职业教育集团自身的管理、运行、发展提供制度借鉴。
通过筑牢“职教梦”,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同时,政府出台一系列围绕职业教育的惠民政策,在学习中得到实惠,就业创业,不断提高文化生活水平。
5.教育集团化办学 篇五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集团化办学在我国应运而生。遵循规律、大胆探索、协同改革,对于集团化办学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集团化办学助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进入21世纪,我国教育普及化程度不断提高,改革成效显著。同时,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凸显,辅导热、办班热、择校风等违背教育规律和教育公平的现象屡禁不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每一所学校,使孩子们全面发展、健康快乐地成长,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任务。
集团化办学最初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是一种以契约为纽带构建的大规模多层次组织形态,是通过优势互补或以强带弱,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的办学模式。它使传统学校由单一封闭走向联合开放,推动着学校组织变革。在很多地方,实施集团化办学已经成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重要举措,并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模式和学校品牌。第二,集团化办学要鼓励多样化探索。
集团化办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三类:名校加薄弱学校、名校加新建学校、名校加民办学校。其共同特点是通过组织重构和资源重组,输出名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方式、优秀文化和优良师资,带动薄弱学校、新建学校或民办学校共同发展,在较短时期内提高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集团化办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可以归纳为三种:一是紧密型关系,实行集团总校校长负责制,集团内各成员校不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人财物由总校统一调配;二是松散型关系,实行名校校长领衔制,集团内各成员校依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支配人财物;三是复合型关系,兼具紧密型教育集团和松散型教育集团的特点。要根据办学需求和区域教育资源现状,探索灵活多样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可以是上述办学模式的一种,也可以尝试新的办学模式和内部治理结构。还应指出,集团化办学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种模式,但不是唯一有效的模式。我国教育人口众多,区域、城乡、学校间差异较大,要坚持因地制宜,倡导首创精神,探索多样化的办学新模式,避免一刀切、走形式、一哄而上。改革成功的标准是,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学生真正受益,家长和社会认可。
第三,集团化办学要尊重规律长期积累。
我国教育集团发展的时间较短,集团化办学的理论建构比较薄弱,实践经验积累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一是提倡优势互补,促进合作共赢。今后,教育集团成员校之间的关系将由创建初期的抱团发展,转变为多元主体参与下的共享、联动和创生,即基于个性的资源共享、基于共赢的成员联动和基于自主的协同创生。这种发展方式必须是系统的集成和优化,需要以教育集团成员校之间的互利合作为前提,做好集团文化认同和整合工作,从而实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合作共赢。
二是坚持和而不同,注重特色发展。集团化办学以一所名校为龙头,带动区域内若干所学校共同发展,“龙头”学校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足够的支撑实力;“拉郎配”会导致“削峰填谷”,甚至会“稀释”优质教育资源。要避免“同质化”现象,尊重集团内各成员校的历史,挖掘每个成员校在独特的发展环境中形成的特色,在相对独立发展的基础上实现集团整体的优质化。
6.教育集团化办学 篇六
【摘 要】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基于共享发展理念开展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创新,江苏省在多年集团化办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树立了开放共享的办学思想,健全了集团化办学平台,深化了集团化办学行为,??新了集团化办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但也存在着集而不团等问题,今后,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应加强多元治理能力建设,完善治理体制;加强基础条件建设,奠定集团化办学优质发展的坚实基础;依托项目密切成员合作,提升集团化办学成效;专题开展集团化办学研究,科学引领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回顾;展望
Review and Prospect of Collectiviz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under the Concept of Sharing
CHENG Jing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Cooperation Department,Wuxi Commercial College,Wuxi 214153,China)
【Abstract】The collectiviz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hared development to carry out the innovation of running mod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Jiangsu Province,in many years of collectivized education,constantly sum up experience,establish an open and shared idea of running a school,and improve the collectivized school-running platform,Deepened the group-run behavior,and innovated the group-run management system and operation mechanism.However,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non-grouping of groups.In the future,the collectiviz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a multi-governance capacity and improve the governance system.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basic conditions will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school-based education.,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Group’s schooling;special group to carry out school-based research,science lead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school.【Key words】Group of school; Review; Outlook
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基于共享发展理念开展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创新,组建职教集团是实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有效载体和形式。依托职教集团平台高职教育可以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搭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多方主体合作共赢的有效平台。近年来,江苏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战略部署,基于共建共享理念积极探索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初步形成了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有效对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良好发展态势。江苏省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回顾
1.1 江苏省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基本情况
江苏省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起步较早,2003年成立了第一个高职院校牵头的职业教育集团――江苏商贸职教集团。经过14年发展,目前江苏省由高等职业院校牵头的职教集团达27家(省级职教集团17家,国家级职教集团10家),参与的职业院校达881校次,行业、企业达1565家,成员单位从省内扩展到全国乃至境外[1]实现了校企融合、资源整合、互利共赢。
1.2 江苏省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成效
省内很多优质高职院校在多年的集团化办学实践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树立了开放共享的办学思想,健全了集团化办学平台,深化了集团化办学行为,创新了集团化办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树立了共享办学理念。集团化办学思想是“大职业教育”思想的时代体现,集团化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共建共享的思想理念,促进了职业教育开放办学,走向市场,立足产业发展,密切企业深度合作,拓展职业教育国际化视野。
(2)健全了集团化办学平台建设。一是集聚多方资源,促进了高职教育规模发展,通过联合办学、协同发展、机制创新、资源整合,强化政校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有效整合政、行、企、校多方资源,充分发挥优质资源集聚效应、整合效应和规模效应,[2]有力地推动了职教的规模发展,这是职教集团化办学最直接、最明显的成效。二是打破沟通壁垒,建立了信息共享平台。职教集团能够收集、汇总、共享集团成员有关信息,建立健全的集团化办学信息交流共享机制,搭建了集团成员沟通交流平台。江苏各职教集团每年召开成员例会,交流各学校与企业的信息,探索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潜在的机会。[3]同时,江苏省大多数职教集团建立了集团网站,介绍集团概况,共享教学实训资源,关注产业发展动态,搭建人才供求平台,发布集团成员校企、校际合作信息。
(3)深化了集团化办学行为。首先,促进了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提升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依托职教集团,开展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校企共同推进专业建设,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其次,促进校际合作,中高?与本科贯通培养,推动了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第三,适应企业“走出去”战略,借船出海,推动了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提升了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满足企业所需、服务社会、服务发展的能力。
(4)创新了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开放办学的体制和机制。通过集团化办学,实现了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向多元灵活性发展,管理体制向协议组建、相互链接拓展,投资体制向多元投入迈进,开辟了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的路径。依托职教集团平台,与成员企业共同开展国际办学与培训。如江苏省商贸职教集团由牵头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集团成员红豆集团在柬埔寨共建西港特区培训中心,开展市场营销等专业技能培训,在此基础上探索海外股份制办学形式,校企合作举办海外大学。[4]这一“借船出海”模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基本模式之一。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积累了分级分类管理和重大项目引导的初步经验。江苏省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问题
集团化办学由于合作各方价值取向差异、集团内有效合作机制尚待优化、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等内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存在着科学规划缺乏,发展方向模糊,“路桥”设计不到位;组织结构松散,成员参与积极性不均衡,缺乏凝聚力,动力不足,集而不团;体制机制不够完善,集团运行效能亟待提升;政策、资金等外部支持环境不佳等问题。上述问题中最为人诟病的是职教集团“集而不团”以及由此带来的集团化办学“虚而不实”问题。职教集团的建设与发展仍然是一个短板,有些职教集团甚至是个空壳,并没有真正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江苏省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展望
3.1 推进多元治理能力建设,完善集团化办学治理体制
集团化办学体制逐渐从管理向多元治理转变,提升企业、行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理顺内部治理结构,完善集团理事会决策机制,提升内部聚集能力,探索建立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共通共融的职教集团决策、管理和运行机制。优化集团运行机构。实行重要活动轮值主持制度,每次由理事会确定集团重大活动的轮值单位,轮值单位负责集团该重大活动的各项事宜,该制度的实施能够提高集团运行的活力和凝聚力。加强二级理事会建设,将集团重心下移至专业群,以专业群为集团组织单位使集团运行分散化、扁平化运行。
3.2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奠定集团化办学优质发展的坚实基础
优化集团化办学成员结构,控制职教集团成员规模,注重成员合作质量。吸纳大型龙头骨干企业、区域内示范院校加入,完善发挥集团中行业、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组织各自的作用,提升集团整体实力。探索具有现代学徒制特征的混合所有制办学,[5]鼓励企业以技术、管理、软件等要素参与共建虚拟股份制二级学院。吸收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技术技能骨干,与学校共建股份合作制工作室、实训室。建设集团化办学管理与服务系统,促进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推动集团化办学的信息化建设,并积极发挥网站、微信、QQ群新媒体在集团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服务功能。依托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建立江苏省集团化办学数据库,定期发布集团化办学工作报告。
3.3 依托项目密切成员合作,提升集团化办学成效
依托具体合作项目开展基于集团化办学平台的校企、校校、校地及校行合作。校企合作方面,以现代学徒制育人项目为抓手,开展集团内企业合办现代学徒制班,共同培养企业所需的高素质岗位技能人才。实施校企师资互派互挂项目,建立企业教师工作站,学校聘请企业技能大师为学校兼职教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校校合作方面,依托集团平台,与中职院校合作开展中高职衔接项目,与本科院校合作高职与本科提升项目,共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质高职院校之间共同开展学生、教师交流学习,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校地合作方面,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学校专业设置,开展社会培训和“四技”服务,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校行合作方面,积极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共同开发行业技能大赛,开展专业建设,共同探索相关专业培养目标、学生职业能力评估、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制定行业职业培训相关标准,开展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等。
3.4 扩大国际交流,推进集团化办学国际化发展
服务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共建倡议,在现有海外办学成功经验基础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开展职业教育合作,研究中外合作交流的新模式,共同开展专业建设,互派学生和教师,共享优质教育成果,共建职业教育共同体,提升职业教育海外办学水平和影响力。依托“中德高等职业教育合作联盟”等国际交流对话平台推动国际合作项目。与国际应用技术大学开展专业、课程及师资队伍建设合作,积极推动全国商科类职业院校广泛开展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专业、课程、教材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合作,实现课程体系与合作国家共同开发,实训基地与合作国家共同建设、学分与合作国家互通互认,培养具有国际通用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人才。与海外高校共建海外师资培训基地,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参加海外研修和境外学术交流等,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水平。
3.5 专题开展集团化办学研究,科学引领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
“十三五”期间,江苏省遴选了20项创新发展研究课题,集团化办学研究是其中一个重要课题。在前期调研基础上,集团化办学研究应关注如何推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激发多元合作办学活力,抓住共商共建共享的体制机制建设、以重点项目为依托的多元治理能力建设、牵头单位领航能力建设等关键环节研究。如何建立协同跨界整合的合作机制,推动以专业群为基本单位的校企合作、以行业引领作用发挥为目标的校行合作、以服务能力提升为重点的校地合作、以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为抓手的校校合作以及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着力点的国际化办学是集团化运行机制研究的重点;此外,还应加强集团化办学的制度设计及政府政策支持研究,完善鼓励集团化办学健康务实发展的政策环境,提高企业、行业组织及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7.教育集团化办学 篇七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依据国内外职教集团的发展经验, 政府在职业教育集团发展中应起主导性作用。华东师范大学匡英等人在全球范围内选取7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1个地区, 对其职教集团的办学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研究发现, 全球发展良好的职教集团中大多数属于政府主导型职教集团。
甘肃省的职教集团发展现状如何呢?经调查, 目前甘肃省成立的职教集团, 如“旅游”、“商贸”、“理工”和“现代服务”等,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组织松散、工作开展困难。究其原因, 主要是集团发展大多缺乏政府引导和深度参与。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及内容
调查甘肃省职教集团的发展现状, 考察政府部门在职教集团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所处的位置, 所制定的法规制度及所采取的措施、策略等, 重点分析政府部门在其职能作用发挥方面存在的缺失、不力及错位等问题。
在调查了解职教集团的基础上, 调研、学习国内外优秀职教集团的办学模式, 考察相关国家、地区政府部门在促进职教集团的发展方面所制定的政策、制度及采取的策略、措施等。
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 提出符合我省实际的政府主导型职教集团发展模式, 并向相关部门提出科学的、有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研究机构、人员及立项情况
课题组于2012年3月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会议决定, 课题研究牵头单位为兰州理工中专。合作单位有省政府政策研究室、省教育厅职成处、省财政厅教科文处、省扶贫办培训处、兰州市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兰州旅游职教集团、兰州商贸职教集团、兰州新通力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宝鸡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江苏林洋新能源公司、宁波奇美电子有限公司等部门、集团和企业。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
1. 召开了开题会议。
课题组于2012年4月召开了开题会议。课题指导专家就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等为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培训。兰州商贸职教集团、兰州新通力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等单位负责人出席会议。课题组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 进一步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明确了研究思路, 课题研究工作就此全面铺开。
2. 实施职教集团调研工作。
课题组先后前往兰州理工职教集团、兰州商贸职教集团、兰州旅游职教集团、上海中锐教育集团、上海电子职教集团、北京旅游外事职教集团等8个职教集团进行调研。调研的重点是, 在职教集团发展中政府职能作用的发挥情况;政府为促进集团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及落实效果等。
3. 前往政府部门实施调研工作。
课题研究的重点是调查政府部门在职教集团发展中的职能作用发挥情况, 所以前往政府部门进行调研是本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提高调研质量, 课题组精心编制了“访谈提纲”及“问卷调查表”, 并认真实施了系列调研工作。
(1) 2012年7月13日, 课题组在甘肃省政府政策研究室进行调研。研究室负责人就近年来省政府为促进职教集团发展所出台的政策、制定的制度、实施的举措等给课题组成员做了详细的介绍。
(2) 2012年7月17日, 课题组在甘肃省财政厅组织了研讨活动。部门负责人就省、市财政部门为促进职教集团发展所提供的财政支持等情况为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介绍, 并就课题研究重点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3) 2012年7月24日至25日, 课题组负责人前往甘肃省教育厅职成处、政策法规处, 了解我省职教集团发展状况及教育行政部门为促进职教集团发展所制定的政策、法规等情况。
(4) 2012年7月31日, 课题组负责人在省扶贫办就我省扶贫部门为促进我省职教集团发展所采取的策略、措施等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4. 前往国内职教发达地区实施调研工作。
(1) 上海调研情况。2012年8月4日, 课题组一行6人前往上海, 调研职教集团发展情况。课题组走访了上海市教委职成处、政策法规处, 相关负责人为我们介绍了上海市职教集团的建设情况及发展经验, 提供了《关于上海市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工作的意见》、《关于本市推进组建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工作的指导意见》等重要资料。
2012年8月5日, 课题组成员对上海中锐教育集团进行调研。中锐集团2010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汽车行业示范职教集团”, 2011年被商务部授予“校企合作贡献奖”。中锐集团职业教育部负责人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中锐职教集团的办学规模、校企合作、课程改革、人才培养、师资培训等情况。
2012年8月6日, 课题组成员走访了上海电子职教集团的牵头学校上海电子学校, 了解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的落实情况。
(2) 北京调研情况。2012年8月8日, 课题组一行6人前往北京, 走访了北京市教委职成处。北京市教委为我们提供了《北京市职业教育创新行动计划》等重要资料。
2012年8月10日, 课题组一行6人前往教育部职成司。职业教育处负责人接受了我们的访谈, 为我们介绍了教育部近年来出台的关于促进职教集团发展的法规、制度等, 介绍了国内职教集团组建及发展情况, 介绍了赤峰、青岛职教集团研讨会的有关情况及《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的最新修订情况。
课题组成员还前往北京实验职业学校、北京海淀区职业学校、北京外事学校, 了解集团化办学的有关情况, 重点考察了政府部门制定的政策、法规的落实情况。
5. 开展文献学习、研究。
为提高成员的理论水平, 课题组负责人组织成员学习研究了国内外职教集团发展的部分重要文献。一是学习研究了《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二是学习研究了中国职业教育学会组织的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全国职教集团化办学研讨会资料。三是学习研究了教育部在赤峰、青岛组织的集团化办学研讨会的部分资料。
6. 加快兰州理工职教集团的建设。
通过课题引领, 加速兰州理工职教集团建设也是本次研究的目标之一。在课题引领下, 兰州理工职教集团建设明显加速。一是以集团组织为依托, 坚持走校企联办、校校联办、城乡联办的路子。积极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的试点工作, 为企业量身打造对口人才。二是实训基地和设备资源共享。立足现有实训资源, 以避免重复投资、设备资源效能利用最大化为目标, 自建和校企联建共享型实训基地为依托。三是积极探索集团合作招生模式。四是积极探索并实践校企管理模式和文化的融合方式。
五、阶段性成果及体会
在前期的研究工作中, 课题组完成调研报告15份, 课题组成员提交论文22篇, 查阅、学习文献90多篇, 组织学习、讨论5次。走访职教集团8个, 开展人员访谈18次。
1. 体会及建议。
集团化办学是我国职业教育内涵式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是落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办学模式改革的关键。大力发展集团化办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是深化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为切实促进职教集团发展,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政策、制度等。但要真正使这些制度、政策、法规能为职教集团发展服务, 还需要各地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一系列微观的、操作性强的法规、细则等。
在调研中, 我们觉得上海市政府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上海市政府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 结合本地实际, 及时出台了《关于本市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工作的意见》、《关于本市推进组建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 有力地促进了本市职教集团发展。
在我省, 天水市政府通过政策调整等手段, 建立了集团发展的“八个”统筹机制, 有力地促进了职教集团发展。除此之外, 其他地方政府针对本地职教集团发展出台的法规及实施性条例较少, 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更少。政府在职教集团发展中的指导、协调、监督等职能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建设经费缺乏、企业参与热情低等问题严重困扰集团的进一步发展, 迫切需要有关部门能够及时出台系列促进职教集团发展的制度、政策等。
2. 对策及措施。
(1) 成立职教集团专项委员会。由政府出面成立职教集团发展委员会, 委员会公平、公正地处理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的利益分配等, 明确彼此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确保实现集团利益的最大化。
(2) 切实落实减免企业税收政策。除了通过立法的渠道规定企业、行业参与职教发展的权利、义务外, 还要采取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对于参与职业教育发展效果良好的企业、行业给予奖励、补助, 减免其一定比例的税收。
(3) 充分发挥投资杠杆引领作用。政府通过投资渠道, 引领企业积极从事紧缺型人才培养, 发展新兴产业, 实施产教研一体发展模式, 优先发展重点行业、产业等。通过优先贷款、降低利息等方式对从事职业教育发展的企业、行业予以重点支持。
摘要:政府职能作用的缺失已成为阻碍职教集团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本文作者从理论及实践两个方面出发, 采取调研、文献分析等方法, 就政府在职教集团发展中应处的地位、应发挥的职能作用及应采取的策略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 提出了成立职教集团专项委员会、切实落实减免企业税收政策等策略及措施。
关键词:职教集团,政府引导,策略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永, 盖奇庆.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思考[J].山东劳动保障, 2006 (6) .
[2]郭苏华.论职教集团发展的核心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 2005 (22) .
8.教育集团化办学 篇八
关键词:教育集团化 校企合作 资源整合 实训基地 产学研究院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校企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是实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积极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对提高职业学校学生质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的参与兴趣不高、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不够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积极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笔者根据所在学校近几年的实践,浅析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几种方式。
一、整合地区职业学校教学资源,集中技术力量为企业提供服务
笔者学校所在地区的具体做法是由市政府牵头,将全市8所公办学校组合为一所大校,以专业方向为依据,实行系部管理。以前,8所学校有各自的强项专业,经过整合,每个专业都聚集了地区职业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和实习资源,不管从软件上还是硬件上都成为当地的强项专业。
目前笔者学校共有畜牧兽医、信息技术、数控、学前教育等11个专业,均是全省或全市的重点专业,其中4个专业被列为全国示范专业,3个专业成为国家实习基地。学校成为所在市的技能鉴定中心和培训中心,先后为多家企业提供岗前培训、新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畜牧兽医、电子电工等专业经常组织科技服务小组下到企业车间、农村集市或田间地头,为合作企业开展实实在在的服务,赢得了企业的信赖和支持。
二、规范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共建示范性实训教学基地
学校要本着“学生好不好,企业说了算”的原则,紧跟时代变化,了解行业发展,做好学生的“学”与社会的“需”的对接工作。一方面,学校要对校外众多合作企业进行考评筛选,确定一批相对固定、具有一定示范效应的实训教学基地;另一方面,企业通过相对稳定的实习生源,满足生产经营对用工的连续需求,校、企、生三方受益。
目前,笔者学校多个专业都与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如中铁建控股有限公司、华瑞集团、宝力集团是机床切削加工、数控技术两个专业的基地,宁强集团为焊接加工专业基地,英利为电子技术应用实习基地,大亮汽修厂为汽修专业基地,迅捷电梯公司为电梯运行与维修专业基地。笔者学校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以“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与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创建“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校企教育资源共享
笔者学校与多家合作企业组成专家小组,以实际工作需求为核心进行合作研讨,以岗位操作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进行论证,确立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课堂教学与实训场所、实训场所与生产车间“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依据这一教学模式,校企双方共同研讨、制定招生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企业生产设备与学校实训设备共享;教师送教入企,企业技师送教入校,企业文化进校,学生考核进厂,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笔者学校把教师每学期下企业的时间和工作体会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教师的考核机制;企业作为学校的实训基地,定期派出技术人员进入学校课堂,同时要合理有序地安排学生进入企业的技术岗位进行实习实训。这样既稳固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又使学生的职业意识、团队意识、职业道德得到提升,从而培养出合作企业需要的人才。
四、搭建产学研发展平台,促进校企合作与企企合作
笔者学校所处地区以轻工业为主,很多企业起步于家庭作坊,技术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企业组织形式、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方面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且企企之间资源与信息难以共享。
天津科技大学和笔者学校进行合作,由天津科技大学牵头领办、以笔者学校为依托,联合建立一所立足本地、具有较高研发能力、服务河北全省轻工行业的轻工科技研发中心——经济发展研究院。并以此研究院为平台,为企业提供发展引导、科技推广等服务,支持并帮助企业开展企企合作,为企业排忧解难,有效促进企业发展。研究院的建立,从根本上推动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以上几种做法是笔者学校依据自身与当地经济特点做出的尝试。要促进校企深度合作,除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外,各级政府部门也要参与进来,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开展与企业和其他院校的多元化合作;同时,职业院校也要坚持以优质服务为宗旨,引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推动职教集团的发展。
【教育集团化办学】推荐阅读:
教育局集团化办学总结10-30
集团化办学的经验与不足08-10
基于集团化办学的“名校 新校”新模式探索10-29
杭州求是教育集团08-27
新希望教育集团08-29
西湖小学教育集团培训心得体会07-20
美迪教育集团致广大妇女员工的一封信10-07
腾飞中的东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10-25
职业教育办学模式07-20
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