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器的发展趋势

2024-08-17

定位器的发展趋势(共11篇)

1.定位器的发展趋势 篇一

新环境,企业组织体系发生变化,

新规则,营销总监重新定位自己,

营销总监(又称营销副总、营销总经理、首席营销官CMO等,以下通称营销总监),这个5年前还在企业里风光八面的职务,在今天的企业里这个职位似乎正在变成一个尴尬的位置。

营销总监在传统企业组织中的职责定位

中国过去15年里营销总监是被一层“专业性+人格魅力”双重光圈聚焦的职业,过去15年中国消费品市场(从耐销品到快销品以及药品、保健品、汽车、房地产、旅游、保险等领域)的快速成长,制造了很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暴富企业”,从而将企业营销推到了商业的焦点位置,营销总监也变成缔造“企业传奇”的英雄式人物,如吴世宏在IBM、微软、董明珠在格力、路长全在伊利、李洪锋在荣事达、俞尧昌在格兰仕、刘诗伟在丝宝等等。在营销英雄主义盛行的时代里,营销总监在企业组织中的核心职责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专业上的超前性与卓越判断力。营销总监既中国企业营销普及运动最早的领悟者,同时又是营销普及运动的最核心推动力量。大致从15年前开始,现在成名成家的中国营销高手们,几乎都是从科特勒的以4P(最后延伸到12P)为核心的营销管理理论、舒尔茨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奥美的360度品牌管理、宝洁(及其他4A广告公司)品牌观点、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深度分销与渠道管理等营销思想里起步、领悟、运用、成长。这个阶段里的营销总监通常是企业里的营销专家,不仅在重大专业性营销决策,而且在营销过程中都扮演关键性角色,如宗庆后、路长全津津乐道自己通过市场观察与访谈寻找市场灵感的故事。

二、 销售额成长的推动者甚至直接操作者。应该讲,能在上个阶段走到营销总监的位置并且任职时间超过2年以上的人,都是创造过销售传奇的人,即营销总监大都是立过“战功”的人,否则必然“下课”。营销总监们绝不是做规划、做决策、做培训就结束了,而是经常带领销售人员冲到最前台,如董明珠与大经销商进行斗智斗勇的故事。

三、 营销团队的领导者。由于营销总监通常是营销(市场部)与销售的通才型人物,其对两大系统内部各岗位的具体职能、人型类别、日常管理、专业细节等均比较精通,也就决定了营销总监会以自己的意志、思想、风格影响营销系统的人员,所谓江山要靠自己打、队伍要靠自己带。营销总监对团队成员的思想影响力是以“领导+老师+兄长”的三维层面建立起来,这种团队凝聚力甚至可以产生奇迹,如史玉柱与其核心团队再造脑白金、牛根生锻造蒙牛、段永平锻造步步高等。

四、 管理性、象征性角色:包括公司对媒体的发言人、内部流程审批的裁定者、跨部门协调的执行人等,营销总监在过去的企业组织中几乎在扮演“全才”的功能。其实这一方面反映市场经济催生的第一代营销总监们具有旺盛的学习欲、成就欲,另一方面也是当时营销包括销售系统相对比较简单所致:中国营销史上第一个“万人销售队伍”――――三株口服液,其销售组织也只是“办事处经理+直销人员+临时促销人员”这样简单的结构,渠道细分、专业人员操作在三株模式里都体现为高频度宣传轰炸+关键部门(工商、医生)公关,这种通才性行为模式造就了一大批营销高手,很多人正在追求自成体系,甚至成为开宗立派的探索者,

通过上面对传统(过去15年营销实践)企业里营销总监的职责定位可以看到,营销总监这个职位,绝不是一份标准的“职务说明书”所能涵盖的,尤其是在这个职位上,应该说是“我行故我在”,即是由群体的行为在决定这个职位的真实内容。但进入21世纪,尤其是近几年,无论在大型企业、民营企业都在发生新的变化。

营销总监在新型企业组织中的位置

越来越多的营销总监是出于企业老板的“信任”而不是“专业”掌管企业营销系统,而在营销总监之下的专业性高级岗位却不断增加,由过去的只有销售总监、市场总监,正裂变出新的职位――品牌总监、渠道总监、全国KA总监、培训/督导总监、运营总监等。也就是说,传统的“1+2”式企业营销系统组织架构,正在被“1+N”式架构所取代,这一营销组织系统的新变化正成为年销售额在5亿元以上全国销售企业的普遍现象。

从图2的组织架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现代营销组织的专业化分工正在越来越细化,而且由于新兴专业内容的特殊重要性,细分的职位的重要性有时甚至超过传统职位:如渠道总监、全国KA卖场总监通常是从销售系统下分化出来的,但现在这两个职位尤其是全国KA总监在很多企业的地位已经超过销售总监;而品牌总监是从市场总监下分化出来的,也正在企业中取得超过市场总监的“话语权”;至于运营总监是由过去的物流、客户服务、生产调度等职能综合而成的一个新营销角色,主要负责解决营销系统与生产、供应、物流、行政等平行部门的协同问题;而培训/督导总监更是将人力资源的职能内化到营销系统,其原因在于能够与营销具体活动保持平行的专业营销培训必须由资深企业营销人才,方可胜任。

由此,作为现代营销理念及运作推动者的营销总监,在很多企业里正变得越来越“非专业化”,甚至有“政治化”的趋势。企业选择营销总监更多的是考察其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性、在职时间(资历)、相关工作经验,而不是专业性的高低。营销总监的核心工作正变成营销系统与公司内部系统(包括老板或CEO)的关键衔接人,他的工作更多的是进行内部资源的整合、保证机构间协同性的组织沟通,而对于市场、渠道、品牌等外向性的工作则更多的依赖营销系统内部各相关部门总监的作业与判断。

实际上,现代营销型企业的组织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专业性越来越高,分工越来越细,个人英雄的色彩越来越淡,专业化营销团队的作用越来越强。这些变化导致的尴尬局面是作为营销系统的“核心”――营销总监这个职务却在越来越“空心化”!换句话讲,在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里,没有营销总监而保持正常运转已经变得可能!

那么,营销总监在这样的环境变化及复杂组织中的角色定位发生漂移:中国市场化的过去15年(1990―2005年)里,营销总监通常以两大途径产生:企业内部提拔(如小天鹅的徐源、格力的董明珠等),更多的是“空降”(即外部引进)。而中国特殊的资本环境及商业文化下的不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市场,确实出现空降兵水土不服、成功率低的现象,尤其是在民营企业里大量出现。由此,近几年企业对营销总监的人选要么是内部提拔,要么作为一个正常的高级职位进行招聘,而不再祈望营销总监成为过去“力挽狂澜”的企业英雄。

2.定位器的发展趋势 篇二

一、新形势下档案学的功能定位

(一) 促进档案信息的开发开放。根据《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的规定, 依法开发并开放更多的档案信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将成为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档案学作为一门普及档案教育并对档案进行深入研究的学科, 理应在推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开放方面提供理论支持, 档案学界正加大对档案信息开发开放的研究力度, 并加强与相关学科及档案馆的配合交流。

(二) 为档案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提供合理依据。加强档案学本科专业教育, 培养合格的档案管理人才, 是促进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国档案学专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已经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学体系, 对于教育部制定档案专业教学标准提供了巨大的理论支撑。档案学专业标准将涉及到档案学专业培养学生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规范、师资队伍等一系列内容, 档案学专业在长时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在这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而且对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是比较熟悉, 因此, 教育部在制定档案学专业教学标准时, 国内档案学教学机构可以为标准提供海量的经验以供档案学专业教学制定者参考, 为我国档案学专业教学标准的合理制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档案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与其他文化门类相比, 档案同时又具有社会文化的共性, 具有档案本身独特的功能与作用。这种特殊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档案文化是一种基础性的文化, 相比其他文化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 档案文化与各个不同的文化类别有着紧密的联系, 例如文学、艺术、影视作品的创作, 教育、图书、文博、旅游等各类文化的发展都必须借鉴于档案, 档案的类别的广泛存在, 也使得它的发展状况影响的不只是档案文化本身, 而是各行各业、各门各户, 因而档案文化在内容上广泛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各个方面。

二、档案学专业发展的趋势

(一) 档案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学科交叉融合是当代科学发展的重大特征。自然和社会现象是一个复杂系统, 仅从一个视角或层面很难揭示其规律本质, 更不可能深刻地认识其全部规律。只有从多视角、多层面, 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 才有可能形成正确的、完整的、系统的认识。因此, 学科交叉融合是学术思想的交融、交叉思维方式的综合、系统辩证思维的体现。任何学科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 需要与其他学科之间互相借鉴实现双赢, 档案学也不例外。随着社会对知识量、信息量需求越来越大, 学科之间进行合作进而开发出更多的信息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 档案学在这种形势下也在同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 例如, 档案学和情报学之间的交叉体现在档案信息的开发开放;和法学之间的交叉又体现在档案法规一些方面的交流合作。在这种交叉融合中, 档案学研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开发出了更为多样的信息。

(二) 档案学专业需要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是指导社会应用实践的基础, 指导社会应用实践是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 因此档案相关理论必要与档案具体实践相呼应, 我们努力加强档案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与互通, 档案学作为注重实践性的应用性学科更应如此, 档案理论本身就来源于档案实践, 同时又反过来应用于档案实践并接受档案实践的检验, 档案实践是档案理论的唯一来源, 在档案学研究领域, 学者们在进行研究时需要注意所研究对象是否与社会实践相吻合, 切勿只是一味地进行理论研究从而忽略了和实践的相结合, 要做到与实际的结合就需要研究学者到档案馆或者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亲身实践, 只有把档案理论与我国档案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我国的档案事业才会得到更好地发展。

三、档案学研究合理化的趋向

(一) 更加注重对档案学术主体方面的研究。黑龙江大学任越副教授在其《基于主体认识视角的中国当代档案学术研究》一书中重点提到我国的档案学术研究应该加强对档案学术主体的研究, 现今档案学术多注重对档案学术客体的研究, 对档案学术主体研究较少, 而档案学术主体才是档案学术研究的实践者和主导者, 作者也认为我国档案学研究应该更加注重对档案学术主体的研究, 对档案学术主体的研究涉及到档案学术主体的价值判断、思维方式、学术伦理等一系列影响学术主体研究的因素, 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将会推动档案学术主体更加理性进行档案学术研究, 规范档案学术主体的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判断进而使我国档案学学术研究更具理性化和规范化。

(二) 档案学研究趋向理性化。随着档案学对档案研究评价标准的变化以及人们对档案学研究的重新思索, 对自身研究的思维方式、价值判断等方面的变化, 学者们对档案学的研究不再只是为了评职称、争项目, 不是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 也不再是一味地追求对数字档案、电子文件等方面的成果研究, 经过时间的累积, 如今的档案学研究更多地是为了结合实践, 与档案馆进行互动以及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同步, 档案学研究的回归理性使我国的档案学研究走向了正轨。

参考文献

[1].闵胜刚.档案学学科性质刍议[J].四川档案, 1988.6

3.分析内部审计定位及其发展趋势 篇三

关键词:内部审计;定位;发展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的各个领域也不断与国际接轨,更加趋于规范。但是,相较于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的定义而言,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水平仍是落后许多。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水平和标准,有必要更深入的去了解分析内部审计的定义标准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此,才能更好地提升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管理工作水平。

一、内部审计的定位分析

(一)初期定位

内部审计的初期定位主要是辅助国家进行审计的监督工作。早期关于内部审计并没有完整的法律配套文件,只出台了简单的标志性文件,但我国中央政府也先后采取了行政手段在国企和事业行政单位中实施内部审计。《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是我国内部审计的法律依据,其本质定位仍是以辅助国家审计监督工作,进行行政管理及其监督职能为主。

(二)定位发展

1、内部审计新定义。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转折点在于《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的颁布。该规定的内容包括:职责范围划分更加明确,具体到监督和评价本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目标更加明确,“促进和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可见,内部审计在职能和目标方面均发生质的改变。从职能来看,其内部审计不再局限传统的监督而是转变为监督评价并行的职能,而在目标的定位上更是以企业的自身发展为主。由此可知,彼时的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是服务企业。

2、内部审计协会组织地位的界定。原先的审计工作以上级或国家审计部门为主导,内部审计行业只起到辅助作用。然而,在新的文献颁布之后,内部审计由学会转变为协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由民政部批准成立,此后,内部审计协会成为行业内特有的自律组织,负责对企业进行内部审计,而国家审计部门负责对企业内部审计协会的工作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可见,我国的内部审计有了较大的独立性,且不断朝着法制规范化发展,这也不断推进着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国际化发展。

(三)未来定位

1、增加企业价值。从其定义上可明确地看出企业的内部审计主要是以服务企业为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偏差,因此,距离这个目标的实现仍有差距。如今,企业把实现价值最大化作为其发展目标,基于此,企业的内部审计不应仅仅局限于单一检查和监督,而应该积极汲取国外先进的经验,将监督和评估相结合,从真正意义上为企业的发展服务。所以,企业内部审计应该不断改善监督问题,及时纠正内审人员的不良作风和现象。同时,要能够及时的找出企业内部审计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案。如此,才能够使国内的企业内部审计目标定位更好更快实现。

2、引入咨询管理服务。虽然我国内部审计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其职能定位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引入咨询管理服务和监督评价服务十分必要。所以,为了更好的实现服务企业发展这一目标,我过企业的内部审计在适时引入咨询管理服务的同时,还应该借助审计来查找出问题所在,并针对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而不是单纯的对其错误进行惩罚。同时,在积极借鉴国外经验时,逐步实现内部审计的制度规范化,提升内部审查的相关立法工作。

二、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发展历程

1、内部审计面临的职业批评。首先,内部审计的重心在于防弊而不是兴利,不是把实现企业利润作为总目标;其次,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时带有敷衍性,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并没有真正的去审核企业的账是否具有真实性,又或者是审查仅仅关注企业的财务系统,却忽略企业的业务系统。并且,审计人员大多为掌握信息知识的“机盲”,只懂得利用企业信息中心,却不懂得合理运用信息工具,这也间接使得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含有可预测的批评指责,导致了各个部门的员工对于审计人员带有异样的眼光。最后,由于内部审计的程序本身就复杂,在审查时会经常出现审查过细或审查时间过长等问题,这样一来也导致了企业相关部门的正常运营,同时,内部审计的底稿较多,审计主管在进行复核时也会有所倦怠。所以,基于种种情形,作为内部审计人员,更应该多汲取外部的批评,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内部审计管理,从而提升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2、内部审计的发展阶段。在内部审计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包括控制导向的内部审计和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两种类型,它们存在已久,并且各有特点。首先,控制导向的内部审计和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侧重点不同,前者以内部控制为主,其需求方主要是董事会下的审计委员会,后者则是将风险与控制相结合,其需求方包含了董事会、外部审计师等。其次,控制导向的内部审计和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在细节上也有所区别,比如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角色,控制导向审计主要是以独立的评估功能为主,而风险导向设计则是以整合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为主;又或者是在风险评估上,控制导向审计主要是风险因素,而风险导向审计则是利用情景规划。所以,风险导向审计的出现是控制导向审计的新的提升与发展,应该更好地去结合两者的审计功能,在不同的阶段选择适当的审计,不要去超越。

3、内部审计的服务内容。内部审计的服务内容主要有:协调服务、评估服务及其补救服务。协调服务主要是指引相关管理人员发现组织具有的优势和改进机会,比如企业的流程再造和战略规划、控制的自我评估及其标杆管理等。评估服务主要是指通过对企业过去、现在及未来业务的某些方面进行相应检查和评价,以此为企业管理者做出决策规划提供参考,比如在对外包流程的节约程度评估、企业系统设计对于控制的评估及其对特定的组织进行再造的评估等。而补救服务则是用于防止或者是防止可疑的组织问题出现。这项服务与确认的服务是不相兼容的,主要是以履行管理职能为主。

4、内部审计的变化。目前,内部审计主要发生了以下2个方面的变化:首先,传统的控制导向审计已经被风险导向审计所取代;其次,内部设计所扮演的角色已经由事后确认及评估延伸到及时的咨询和顾问。由此可见,传统的内部审计仅仅局限于事后的确定报告及研究,而如今的内部审计能够及时发挥其审计顾问的作用。因此,现阶段的“实时”、“跟踪”所体现的就是内部审计的及时发挥顾问作用,这也是内部设计发展趋势的一个新变化。

(二)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呈以下趋势发展:一方面,内部审计的重心由财务审计转变为绩效审计,内部审计的方法越来越趋于标准化;另一方面,风险审计也将更多关注经营环境,审计职能组织也有分散化朝着集中化转变。最后,着眼未来,内部审计人员也应该具有足够的适应变化的能力,能够及时预测到环境风险,并及时的采取适当的应变措施,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内部审计要着眼于未来,关注可能发生的审计风险。将战略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关注点,让经营者能够主动地去接受审计。

三、结束语

为了能够使内部审计更好的与国际接轨,应该逐步完善监督评价并行的工作模式,不断实现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将内部审计水平提高更新层次,使其迸发出更为蓬勃的生命力。(作者单位: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崔振龙,内部审计的价值定位与发展趋势[J].中国内部审计,2014(05)

[2] 田蔚蔚,现代内部审计的定位以及发展趋势[J].江苏商论,2011(15)

[3] 于天龙,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定位”思考[J].中国商界,2010(3)

4.设计部的发展方向定位 篇四

部门宗旨:务实创新 精益求精 以人为本 立足之本:“胜者引之,陋者蔽之,平者造之”

一、总则

按照公司的发展与需求,以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和自身服务意识为工作的大背景,同步寻求专业设计人员加盟设计部,形成一支强有力的设计团队;为保证服务的质量和专业化,加强员工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素质的提升,完成公司所接业务的设计工作。

二、发展定位

根据公司的发展,配合业务开展进度,打造一支强有力的设计团队。

三、技术创新:对于设计行业而言,创意体现了公司的品牌。而由于设计部将对外接单,我们应该根据客户主观方面的个人喜好,“因人而异”。

为了在技术上不断出新、创新,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1.每周组织部门会议,主要总结该周设计后经验,并留档,为以后设计人员储存设计经验;

2.借鉴其他优秀的设计理念,吸取精华;

3.鼓励设计师日常生活采景,留意街头设计文化,提升自身艺术修养; 4.鼓励设计师在设计手法上创新,注重新材料的应用; 5.通过外出学习,提高专业技能。

目前存在的问题: 1.分工过于个人化,团队意识不够强.2.设计业务相对不够稳定,也不够多样化,达不到锻炼队伍的目的.3.人员专业素质与心理素质满足不了设计部正常运作的需要,缺乏创新意识, 4.方案设计与图纸绘制水平与公司整体发展还有一定差距 5.出图无统一标准,投标图纸装订不够规范 6.工作积极性不够高,缺乏自我管理与完善能力.7.设计部资料没有统一管理 8.设计参考资料极度缺乏.9.系统学习和培训机会较少,对外交流和相互交流机也不多.四、部门具体发展规划:

1.加强部门的规范化管理:根据业务接单,紧贴实际,制定项目进度表,跟进了解每个设计师的签单进度,严格控制时间。

2.根据公司实际,适时调整、完善本部门的组织机构及各项规章制度以适应工作需要。

3.带领设计部严格执行公司及设计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部门间工作关系。

5.企业行政管理的定位和发展论文 篇五

2企业行政管理要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当企业其它工作都取得明显成效时,这就需要对企业的行政管理进行必要的改善。企业应当结合自己的情况,采取各种措施,以便能够推动企业行政管理不断向前发展,进而整体提升企业行政管理的水平。2.1完善相关行政管理制度。企业的管理层可以将IS09000管理体系的理念用在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上,不断建立健全企业的行政管理制度,重点控制和检查行政管理工作的特殊环节,进而使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这样做可以有效地减少人为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并且能够大幅度地提升企业行政管理水平。企业的行政管理对象是整个企业,是为企业的发展和运营服务的,无论是企业的管理层还是企业的协调层、服务层,它们的行政管理工作都是为了服务企业而开展的。2.2转变行政管理部门的观念。企业的销售、生产等部门由于所负责的工作不同,因而很少承担行政管理工作,这些部门的主管普遍认为,行政管理工作应当由行政部门去做,无须他们出而对其进行协调,这种想法是一种狭隘性的认识,它强制性的将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进行了划分。作为企业各部门的主管要及时改变这种观念,要认识到行政管理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的参与,需要所有管理者一起努力完成,进而不断将行政管理的主体范围扩大,以便能够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行政管理水平。

3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在对自身进行定位的时候,需要确保定位的科学性,精准实施定位,确定企业发展的方向,针对企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使得企业可以实现长远可持续的发展,这样才可以保障相关管理人员能够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使得企业的整体行政管理水平可以得到提升。相信在未来的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其定位和发展的效果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春霞.试论现代企业行政管理[J].内蒙古煤炭经济,(1):9.

[2]杨海荣.现代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素养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36):68.

6.定位器的发展趋势 篇六

余瑶

票,通过实时销售和全城陪送,实现网上定购各类旅游套票及 各类票务预订等。

(重庆教育学院,400067)

摘 要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是整合旅游资源,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的一种新的旅游基础设施和经营模式。目前我国城市 旅游集散中心的具体运作模式与经营效果各不相同。城市旅游 集散中心面临着新的定位和进一步发展布局的问题。关键词 散客旅游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 定位 发展 我国首个旅游集散中心于1998年由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 委员会设立,标志着一种新型旅游业业态应运而生。在成立当 年,集散游客近54万人次,到2001年,集散游客数量达819万人 次,增长约15倍,成功地解决了散客短线出游的组织问题,并 实现了旅游创收的增加。在这一成功运作的示范效应下,受到全国范围各级城市 的竞相效仿。北京、华东各省的旅游强市,以及深圳、成都等 市纷纷成立了旅游集散中心。目前,全国已有近60个城市先后 建立或正在建设集散中心。这些旅游集散中心虽然名称相同,但在体制、结构、产品及运营效果上却有着显著的差异。除上 海、杭州的城市旅游中心运行效果较成功外,成都、苏州的旅 游集散中心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果。而北京旅游集散 中心由于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等多种原因,目前仍处于艰难发展 阶段,尚未取得理想效果。因此,在总结各地旅游集散中心运 营经验的基础上,有必要对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的定位和发展思 路做出新的探讨,以供相关城市在发展散客旅游服务体系时参 考借鉴。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的发展思路

2.1 规模化经营与专业化发展 在散客市场广泛扩张、需求巨额增长的情况下,旅游集 散中心的规模化发展具备了必要条件的同时,也存在一种必 然的需要。区别不同的客源,选择不同的销售渠道,合理安 排服务网点。针对本地居民,在超市、银行、报刊亭设点宣 传售票;针对外地游客在宾馆饭店设点;还可以在机场、车 展、广场、景点等人流密集的地方,设立旅游信息咨询服务 网点,完善四国语言标志,使国内外游客能够直观便捷地得 到全方位的旅游信息。散客市场的扩大,还为旅游集散中心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 必要条件。在市场范围不断扩大的前提下,旅游集散中心散客 接待的专业化程度将不断提高。散客旅游规模的不断增长对旅 游集散中心散客接待业务提出了更加专业化的要求,专业化程 度越高,代表一个城市的分工越细密,城市发展水平越高。因 此,旅游集散中心最终必定要走向专业化,这样才能提高城市 旅游发展水平,优化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2.2 突出重点,分阶段建设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主推产品以自助游为主,优惠供应包含 交通费、景点门票、食宿费、导服费等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各种 旅游套票。经营范围在旅游淡旺季应有所侧重:旺季要全方位 启动,业务经营以线路、旅游商品销售为主,同时辅之以业务 咨询和投诉处理;淡季业务上以调整为主,如进行线路调整、洽谈新合同和对外促销,同时可进行导游培训和团体旅游的经 营代理。上述功能的实施不必一步到位,可分阶段建设。2.3 注重品牌建设,提高知名度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应坚持规范经营,以品牌、信誉和优 质的服务去赢得公众的认知和信赖,让游客用其亲身经历做 口碑宣传,扩大集散中心知名度,逐步占领散客旅游市场,创造品牌影响,这样才会更具有生命力和发展潜力。旅游集 散中心的成功运作,离不开宣传: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 多种媒体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传媒的优势,与旅游企业合 作,加强品牌推介;与知名网站以及通讯商短信平台协作,发布广告及宣传提示类信息,提高旅游集散中心在公众中的 知名度;在地图和交通要道建立旅游集散中心的标识标示,在高速公路服务站、火车站、机场、酒店及旅游景区景点提 供旅游集散中心宣传册。2.4 丰富产品类型,提供个性化产品开发 不同层次的散客对旅游产品的需求

档次不同,期望也各 异。开设富有特色的旅游线路是旅游集散中心吸引游客、增加 游客回头率必须考虑的问题。随着人们出游经历的丰富,对线 路的个性化要求也不断提高,不同于团体游客购买组合完整的 产品,散客主要分散购买产品的个别项目,再根据自身需要随 意组合。在产品的市场开发方面,应在现有旅游产品基础上,2010.No19 2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的发展定位

7.定位器的发展趋势 篇七

城市交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是指导城市交通发展的综合性文件,它是政府的施政纲领、城市交通发展纲要、交通的重大行动、各职能部门的约定、政府对市民的承诺、交通的价值取向、交通文明的宣传书。

从城市规划体系来看,交通白皮书作为阐述城市政府交通战略和交通政策的文体,一般介于上位法规、规范与中位综合规划、技术性专业规划之间。白皮书代表政府的立场和权利,应该与各层面法律、法规或上位政策在思路和内容上保持一致,具有权威性;其他规划,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等,是城市交通白皮书的技术支撑。白皮书编制与决策过程是重要的政府会商与协调平台,由交通相关的所有部门,针对设施方案、政策措施等进行充分的统筹协调,并促成达成共识。

2交通白皮书的作用

(1)《白皮书》具有宏观上调控城市交通系统健康运行,微观上指导近期城市交通建设的双重功能。作为全面涵盖交通发展各领域的政策文件和行动纲领,《白皮书》应提出城市下阶段交通发展的目标、战略和行动措施,是全面涵盖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等各领域的综合性政策文件。

(2)《白皮书》的核心任务是形成适应新时期需求的城市与交通发展模式。面向转型发展要求,《白皮书》的逻辑起点应向经济社会和城市空间结构追本溯源。国内大城市普遍进入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阶段,城市空间结构面临重大调整,交通需求和分布将发生巨大变化,关键地区、走廊和节点的交通压力增大。面对人口密集、用地稀缺的条件,构建集约、高效的交通方式结构是唯一的出路。因此,白皮书编制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形成优化和调整交通方式结构的整体方案。

(3)《白皮书》的实质是政府公共政策导向下的资源再分配。在城市交通需求的总体规模持续扩张的同时,在持续推进道路、轨道等重大交通设施基建的同时,必须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公共交通服务,缓和小汽车交通的增长,同时。要让稀缺的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必须抓住市场经济规律,合理利用价格机制,如通过经济杠杆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4)《白皮书》在对综合交通规划、专项规划具有指导与支持作用。一方面,编制《白皮书》对城市交通长远发展战略方向、政策措施、行动规划的调整,将对综合交通规划、专项规划等其近期规划内容的相应调整提供关键的指导和依据。另一方面,通过《白皮书》制定城市交通战略目标、重大政策与行动纲领,有利于进一步保障综合交通规划与专项规划的实施。

3白皮书编制的趋势

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城市高度重视战略政策对交通发展的指导作用,较早地建立了交通战略政策研究的工作机制,滚动定期研究城市交通问题,形成重大交通政策与近期行动计划,并以《白皮书》的形式在政府部门、社会公众之间发布。应对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复杂化,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国内城市也逐渐开展交通《白皮书》研究并以政府名义发布,逐渐成为大城市交通建设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总结下来,国内外代表城市编制交通白皮书,在思路和方法上具有以下趋势:(1)视野转变:由城市内部到区域范围,谋划都市圈背景下交通战略。随着中心城地位和向心力的不断提升,以大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圈或城市群体逐渐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交通白皮书的研究范围也由城市内部,逐渐突破行政疆域,向区域、都市圈等范围向外拓展,谋求更大范围内交通发展的竞合与衔接。在都市圈背景下,交通出行方式、交通需求的时空分布特征、交通需求总量和强度都将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产生变化,形成具有都市圈城市结构特征的交通需求特征。相应地,交通规划上需要做出重大调整,包括其交通设施功能层次、空间布局,交通服务的运营模式等,最终构筑形成都市圈交通体系。(2)思路转变:由条块分割到一体整合,统筹城市交通体系功能组织。编制整体交通规划、交通白皮书的传统做法是将专项规划进行简单的“拼凑”,在发展思路、政策导向上缺少一致协调,在专项方案、行动措施上缺少可行性、必要性的协同考虑,在实施主体、执行时序、资金安排上缺少统筹,难以适应交通政策的日益复杂化的要求。“一体化”整合成为交通政策研究的核心思路,其内涵包括城市与交通一体化、交通子系统一体化、“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设施-运行-管理”一体化等。如上海白皮书提出了国际大都市一体化交通战略。(3)内容转变:由空间布局到公共政策,软硬兼施配置交通发展资源。随着国内外大城市交通发展逐渐由建设为主向建管并重转变,交通白皮书也从传统的物质型规划转变为软硬件结合的综合型规划。研究内容从空间布局转向公共政策,全方位通过法规、条例、规划、计划、方案、措施等政策工具和政策手段,解决交通发展中公共问题,以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发达国家或城市强调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如价格、收费政策,交通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等。近年来,上海、深圳等城市越来越重视市场化的交通公共政策,采取了地铁上盖物业TOD开发、停车收费等交通经济措施。(4)重点转变:由交通设施到交通服务,以提升公交服务为核心任务。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尤其是以轨道为代表的大中运量公交,被认为是经济高效、适应集中紧凑用地模式的交通发展模式,也是客运体系中作为主体的交通服务方式。城市交通发展的关注点由面向小汽车的道路设施建设,逐渐转变为围绕轨道、公交的交通服务整合。交通发展的任务目标,逐渐由路网密度、站点数量等设施规模指标,转变为公交可达性、出行时间等描述交通便利程度的服务型指标。如新加坡2013年陆路交通总体规划,其3项目标全部是围绕公交服务的服务指标。深圳在2012年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建设“国际水准公交都市”的发展目标。(5)约束转变:由建设用地到资源环境,构建环境约束下的绿色交通。在随着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的不断完善,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于交通安全、生态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不断增加,交通出行需求逐渐呈现多样化、高标准的特点。交通发展的条件由过去面向设施建设的土地条件,日益体现为面向城市、交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白皮书的关注重点也逐渐向营造良好的交通“软环境”转变。推动城市交通低碳绿色发展,提升城市交通系统服务能力和水平,营造宜居宜业出行环境,成为各城市交通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国内外大城市都将低碳交通、绿色交通作为一项重点工作。(6)程序转变:由精英规划到公众参与,决策过程引入多方沟通互动。交通政策涉及多方利益,关乎民生幸福。交通决策过程公开、透明,对于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实施性,降低政策风险,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西方国家《白皮书》编制高度重视程序正义、合法,按照规划管理要求,积极建立公众参与交通政策制定与讨论的体制机制,如召开公众论坛、咨询会,公示并广泛征求意见,文件的公示报告中专门制作简明形象的“公众版”。国内城市也越来越重视这项工作,一方面在行政体制内充分与多部门协调沟通、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加强公众参与,如部分专项政策(如停车收费、公交票价等)召开专门听证会。

摘要:城市交通白皮书是指导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等各项工作的综合性、纲领性文件。对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优化交通发展模式、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指导专项规划编制的作用。结合国内外编制经验,提出在视野思路、内容重点、方法程序等方面的编制趋势。

关键词:城市交通政策,白皮书,定位,作用,编制趋势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R].2013.

[2]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交通发展纲要[R].2005.

8.国际手机游戏市场定位和趋势解析 篇八

事实上我们在诸如苹果App Store的榜单上一如既往地看到简单闲趣的游戏一直是用户加载手机游戏的首选,因此本文将着力分析在国际市场上简单闲趣的游戏因为哪些机制因素契合了用户市场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手机游戏市场和前景分析

我们曾看到Jon Hare和Ian Masters的市场见解,他们认为手机游戏市场因为应用总数的爆满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每一款游戏的成功可能都充满着偶然和运气的成分。因为曝光度的问题,不管游戏质量本身好不好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挤入应用平台的下载排行榜前列,尽管只有依靠下载基数才有可能进入排行榜的前列让想通过下载排行榜来促进下载的开发者想法充满了悖论。

换句话说,手机游戏市场在现阶段基本上属于小概率的成功市场,尽管我们可以看到下载3亿次的Rovio、将近1亿次的Droidhen、下载超过1亿次的Triniti、下载超过1亿次的Backflip Studios、下载超过2亿次的Storm8、下载超过1亿次的Outfit7以及一些在应用市场上表现强势的个案,但终究来讲,这依然是一个吻合二八法则的定位市场。

苹果App Store应用超过40万,得到展示机会的应用低于5000款。而在Android Market ,其中4%顶尖的的应用拥有80%的下载量,Top10占比12.4%,Top100占比41.7%。而这些超级应用对用户时间的占有也是相当惊人的,根据尼尔森对Android Market的市场调研显示前10款最热门的Android应用占用户投入时间的43%,前50款热门Android应用占用户投入时间的61%,也就是说其他数十万款的应用在玩家那里所获得的时间比例仅为39%。

当然,这种规律和趋势在任何市场基本上是相似的,二八法则虽然残酷但适应规律的开发者终究能够脱颖而出,开发出Angry Birds系列的Rovio从默默无闻的小企业一跃成为估值高达12亿美元的超级大亨而在免费手机游戏领域如鱼得水的Storm8也有高达10亿美元的惊人估值。在手机游戏领域呼风唤雨的EA Mobile在单个季度就能斩获5700万美元的营收而其强势竞争对手Gameloft同样不俗在单个季度也有3270万美元的收益。

排行榜和游戏理念的比照

游戏邦长期追踪全球近100个手机游戏平台,以苹果的App Store为例可以很显然地发现在排行榜榜单上长期垄断的一般都不是超级大制作的游戏而是基于平台特性和用户喜好倾向(下文分析)的简单闲趣游戏。我们曾经开玩笑说在排行榜上Angry Birds、Tiny Wings、Fruit Ninja、Words With Friends、Cut the Rope、Doodle Jump和Plants vs. Zombies,这些游戏将大道至简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甚至在有一天韩国Gamevil的Air Penguin、来自芬兰Rovio的Angry Birds Rio、Angry Birds和来自德国Andreas Illiger的Tiny Wings这四款笨鸟游戏同时出现在了榜单的前四强。

这层架势的产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用户的心态。每个人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都是压力泰山压顶,每个人都需要抽出短暂的时间来找回一点简单的童趣,所以诸如Angry Birds这种基于弹弓的童年影像回忆能够引起各种年龄层玩家的追捧,他们需要一种当刻环境下的暂时情感释放。事实上不需要阐述得太复杂,那种随时可以释放生活重压的闲趣娱乐满足了玩家在零碎时间忙里偷闲的需求,并且契合了玩家的精神愉悦需求。

可以套用Steve Swink的说法,他认为游戏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让多少人为之动容(也即是我们上文所分析的精神释放),而核心的环节在于一个让玩家着迷的故事以及一个由玩家亲手营造充满情感因素的小世界以及一些没有歌词但同样惟妙惟肖,引人入胜的游戏音乐让玩家有一层和游戏相互交融的错觉;除此之外,由画面的感触所激发起玩家心扉涟漪也是相当重要的层面。这种情感的共鸣性将玩家在一定的时间段内紧紧交织捆绑在一起。

既然我们认为这些短暂闲趣游戏能够释放玩家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因为事态因素而得到压抑的一些情绪,就像看一部感人的电影可以肆无忌惮地哭,同样一部揉合玩家情绪的游戏也可以让玩家在游戏中得到情绪的舒缓。我们就可以把分析的角度置放在游戏机制的设置本身来考量。

这些简单的游戏如何能够吸引到玩家的情感全身心投入?游戏邦早先解析过大量的手机游戏和他们之所以成功的一些要素,这里做一些可能性的归纳:

1)图标,是不是能够在第一眼抓住用户的眼球或者说能否在图标群中给用户产生鹤立鸡群的感觉。

2)加载效能,需要权衡游戏的加载大小和时间是不是超过了玩家的承受极限。Robert Levitan在对2700万次的加载监测中发现80%的取消加载玩家是在下载不到10%之前决定取消的。此外这种加载还关系到游戏的具体运行是否需要长期等待或者需要多次执行加载,这些都会影响到用户对该游戏的评判。

3)游戏本身的附加价值。这部分可能涉及的层面会更多,包括:

A.游戏是不是有很清晰的玩家目标

B.游戏是否有很简洁有力的新手导航

C.是不是能和玩家的反馈时刻保持互动

D.是不是能够做到UI简洁不提供多余的不相关选项

E.使用内置广告但以不干扰用户基本体验为大前提

F.满足用户的期望值,并不对用户进行苛刻惩罚

G.能够让用户轻松进行暂停、保存和继续操作

H.构筑虚拟情感,维持玩家的留存度

I.有能够打动用户心扉的声效体验(下文独立分析)

J.有不错的玩家成就展示和对比功能

K.持续更新能够维持玩家的游戏新鲜度

L.有足够好的画面效果保持用户的审美愉悦(下文独立分析)

M.玩法上往往看似简单但是游戏乐趣没有止尽

N.不断地自我测试,杜绝潜在漏洞带来的伤害

O.提供挑战元素满足玩家在处理游戏任务时的享受程度

P.提供自由元素让玩家在有趣游戏结果方面有选择机会

Q.幻想元素满足玩家在整个游戏中的沉浸性。

关于游戏附属的视听体验解析

上文我们在分析游戏机制的时候提到了声效和画面体验的问题。之所以独立解析就在于不管玩家是否完整体验了游戏,但是游戏的声效和画面风格是玩家能够在第一时间感受到了,他只需要打开游戏就能够辨析到声效是不是足够动人而画面风格是不是能够吸引人。

在声效方面,不能想象玩家是否能够忍受没有声音效果的游戏。在我们通常的意义上辅助音效能够让没有歌词的游戏音乐更加传神和引人入胜。尽管谈不上高山流水或者阳春白雪的境界,但至少能够契合游戏的进程和场景需求,使游戏外在的声音更具立体感(糟糕的声效也同样能够让本来不错的游戏变得惨不忍睹)。我们常常能够感受到的是如何在游戏的声效中模仿玩家日常环境让玩家通过听觉意识来模拟游戏的临场感(有些游戏虚拟性太强可能不在此列,但是社交游戏范畴更接近于此)。而所想表达的无非是声效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成分,声效所营造的是深入心扉的体验氛围,没有声效的张力,游戏进程可能将枯燥无味。在这一点上游戏元老Brian Schmidt更有说服力,他认为真实感可以让半现实的游戏场景更有深度,但现在的问题是许多游戏的声效表现都很简单而且不真实。

事实上这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其中就涉及到了能够理解游戏的声效师问题。尽管工具和技术手段可以带来不错的声效体验,但专业的音效师比工具和技术手段更理解音乐,进一步来讲渗透开发者十足情感的音效将在捕捉用户灵魂和沉浸度方面更具魔力(声音具有容量)。因此再小的团队没有属于自己的声效制作人总是不完整,外包服务也许能差强人意,但再好也没办法如自己一般理解到位。

至于画面风格的问题,看过阿凡达电影的用户也许被震撼了,这种视觉和画面的冲击甚至都可以忽略掉其中的故事情节而专注于这些唯美的画面风格。和声效一样,视觉体验是游戏愉悦性中有玩家影响力的重要环节,除了影响玩家的首次印象和游戏意愿以外,即使玩家能够因为其他的元素而投入游戏,糟糕的画面表现和构图艺术也将使玩家的进程体验大打折扣。

事实上,并不能奢望所有的游戏画面达到美轮美奂的艺术高度,但画面的效果需要一个用户起码的接受度,甚至能够让玩家有赏心悦目的氛围,对整个画面有一个识记印象,使画面能够成为玩家体验和回忆游戏时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

游戏和电影影像艺术一样,大部分的元素已经从原本的文本构思和描述角度直接呈现为可观的视觉体验,玩家在这个进程当中,除了和情节进行互动之外,时刻交流的就是游戏提供给玩家的所有画面拼接图,而美术的价值就将在这个视觉互动中得到最大挖掘。

因为这个时候,画面艺术性将以更鲜活的姿态和玩家进行视觉对话,甚至可以弥补故事性缺失,或者打造一个足够让玩家动心的画面形象,从一个形象的价值延伸为对整体游戏的热爱。这层共鸣性或许也可以成为艺术,并不需要在博物馆隔着窗玻璃的远观,好的艺术呈现甚至就直接在画面中以形象的角度和玩家产生情感交流(以视觉产生审美冲动)。

发行商和游戏平台与游戏定价事宜

如果我们上文解析的是游戏的内容本身,而接下来就是游戏面向公众的另外一个核心要素,如何将游戏推介给用户。

在分析平台和发行商以前,先权衡下游戏的定价趋势。

根据Flurry和Distimo的相关监测,有两个趋势,一个是免费模式正在逐步取代付费下载游戏的市场份额,在Flurry的最新统计中免费模式在前100强的应用中已经达到65%;另外一个趋势是付费下载游戏的定价越来越低,按照Distimo的监测数据显示,前300名游戏的平均售价从 2010年6月的2.01美元下滑到2011年6月的1.44美元,也就是说即使是付费游戏也绝大部分是1.99美元以下的低价游戏。

和选择发行时机一样,如何权衡好游戏的定价对于游戏能否一炮打响也至为关键。因为用户始终都有一个心态,高价的游戏在不能预览的情况下害怕上当受骗不愿意下载,而太低价的游戏又因为担心质量问题迟迟不愿下手,反倒让免费游戏因为免费的概念钻了用户心态的空档。这很好理解,免费模式可以免费下载,免费体验其中的部分游戏功能,尽管背后潜藏着另外一种利益诉求,比如广告展示,比如虚拟付费。事实上免费模式的游戏并不是慈善游戏,其IAP模式的营收效能相当理想,据Flurry的数据显示尽管愿意参与IAP的用户很少,但是只要参与了其平均消费达到了14美元(Snappy Touch的Noel Llopis称手机游戏免费模式的IAP营收80%到90%来自0.5%的用户)。

当然也有在付费下载和IAP上游刃有余的游戏开发者,较为典型的是两大游戏Angry Birds和Infinity Blade,尽管都是付费下载游戏,但是其IAP的营收比例事实上高达40%以上。

说了这么多事实上想说的是定价需要更多的市场博弈权衡,而不仅仅只是开发者的想当然。有一个苹果App Stoe的定价和下载数据比照分析:

1)0.99美元,2.3万款,下载2.2亿次,营收2.2亿美元,单款均收益9600美元

2)1.99美元,6800款,下载1.3亿次,营收2.5亿美元,单款均收益3.7万美元

3)2.99美元,2500款,下载7300万,营收2.2亿美元,单款均收益8.7万美元

4)最高均价收益出现在8.99美元为128万美元(2011年5月份数据)。

至于在发行方面,很多开发者有实际上的双重困扰:其一为平台太分散,研发和移植成本太高;其二是没有好的发行渠道。这两者的问题直接造成了很多开发者有自己的产品梦想但是却处处受限渠道的障碍。

众所周知,目前不仅存在手机操作系统方的应用商店同时也存在诸多第三方应用商店,对于开发者来讲并不是每一个平台都是有价值的,需要权衡目标受众群体和潜在的市场情况。尽管有新技术指向了HTML5试图改观目前手机应用市场的分裂局面,但暂时来讲还算是有心无力,所有的问题仍然集中在开发者如何选定心仪的应用商店和如何做好渠道分销。

接下来我们将就这个问题解析两个层面,一个是发行商的价值,另外一个是用户获得成本释疑。

在发行商层面,发行商在用户资源、媒介资源、平台资源、运营成熟度和规则适应度方面具有优势。事实上这是一个双向选择,并不是指没有自我发行能力的开发者都能搭借发行商的快车进入游戏市场,为了最佳的实现效果,很可以说发行商对游戏的选择近乎苛刻,不仅要适用绝大多数玩家,还需要提供简单闲趣的服务以及能够制造效能不错的病毒和口碑化传播。

对于开发者来讲,如何在没有足够资源的情况下顺利打动发行商至关重要,包括摸索发行商之前对游戏的发行品味和他们凭借渠道的关联性,从而辨析自己的产品在哪些气质上和这些相靠近从而找到更好的借力点敲开发行商的大门。事实上道理很浅显,和面向用户一样,面向发行商的产品陈述同样需要开门见山,需要在第一时间展现游戏的整体价值和他们对用户未来的影响点。

并不是说独立开发者没有自己的门道甚至有可能被发行商拒绝而充满了对前景的怀疑,而只是认为发行商和开发者在完整的游戏产业链中正在扮演各自擅长的角色,分工明确对产业链有更好的正面价值。但与此同时,还需要权衡一个最终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一款游戏的好坏暂且不论,知识产权归属的明显能够有效避免往后难缠的利益纠纷。

但可以肯定发行商既有的用户资源、媒介资源、平台资源和运营成熟度是小型团队和新晋团队所缺少的,同时发行商的渠道和行业经验,以及适应规则方面可以更有效抵御行业风险,让开发者游戏更有出头机会。

这个时候就不可避免地会到一个问题。既然发行商和开发者两者对于游戏而言都是将它推向市场获取用户实现经济效益,那么他们之间我们上文所提到的发行商优势真的具有效能吗?这就是我们现在将提到的用户成本问题。

有两个层面:用户从哪里来,这个代价会不会很高(假定售价0.99美元,如果单个用户获取成本是1美元,那这份营销是否合理)。

我们上文提到了定价问题和致命的用户心理,我们看看Fiksu的分析,该机构称应用开发商获取一名忠实(三次以上访问该应用)iOS用户成本已经从三月份的0.94美元上升到6月份的1.27美元。这个获得成本不可谓不高。

事实上开发者面对这样的状况并没有办法,因为一旦不能挤入排行榜的前列,开发者只能耗巨资去获取原始的下载数据,去面对可怕的营销市场。当然还有一个对于有营销意愿的开发者更可怕的消息苹果将在iOS 5逐步取消Unique device IDs(UDIDs),要知道UDIDS通常是应用开发者或者第三方广告机构追踪目标用户的方式(用户的喜好和他们对App倾向问题,并进行广告推介)而他们之前也已经限制了Tapkoy之类所提供的有偿安装服务功能(这种影响是明显的。自从4月份苹果限制非自然下载后,美国地区前200名应用日下载已经从4月份的461万下滑到5月份的378万)。

9.发展思路、目标定位 篇九

来源:党政办 时间:2009-7-16 8:34:36 作者: 阅读 1717 次

未来五年是我镇深入推进开发建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全面开发开放,统筹城乡一体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也是我镇奋起直追、赶超西部的“黄金发展期”。随着宁波城市近期建设目标的确立,北仑区作为宁波市东片新区,白峰作为北仑东片新区滨海工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迸发出更强的发展活力,为我们更好地承接周边都市圈的辐射和产业转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下面,将我镇未来五年目标定位和总体发展思路汇报如下。

一、总体定位:紧紧围绕建设北仑东翼副中心城区目标,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开发开放,深入推进东部开发建设,全面发展城乡经济,成片连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早日把白峰建设成为宁波港重要组成部分、东部滨海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重要物流中心和居住、生活、休闲、商贸服务的副中心城区。

二、主要预期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4亿元,年增20%;农民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年增8%以上;第三产业总产值达到8亿元,年增15%;财政收入达到1亿元,年增15%。

——社会发展目标。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力打造小门区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加强培训和转移农民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

——城镇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打造宜工、宜商、宜人、宜居的活力城镇。到2010年,全镇城市化水平为40%,建成中心城区面积为5平方公里。

——生态建设目标。提高环境治理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逐年加大环保投入,建设天蓝、水清、地绿的优美人居环境。

——党的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充分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牢记执政宗旨,改进领导方式,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抓好“五五”普法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和平安白峰。

三、发展思路:

(一)加快临港产业建设,积极培育优势产业,努力提升城镇综合经济实力。——依托港口开发建设,构建区域性物流中心。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势,以物流中心建设为载体,积极谋合,主动介入,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争取到2010年,建成初具规模的以集装箱为主流的货运、仓储型物流园区。同时构建以交通设施、信息平台为重点的现代物流支撑体系。采取多种方式,努力培育现代物流产业经营主体。力争把白峰建设成为宁波港主物流园区,努力使物流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产业。

——依托区域经济优势与特色,完善工业园区建设。以小门工业区现有规模为基础,向东、南扩展,力争到2010年工业园区面积达到45万平方米,延伸现有工业产业链,为工业经济拓宽发展空间,加快中小企业和个私经济向园区集聚,推进相关产业集聚,构筑区域规模优势,加快块状经济发展。同时,加大现有镇区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整改或向外搬迁力度,尽可能减少工业项目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利用现有修造船、保险箱、线机设备制造和冷冻仓储等产业优势,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重点企业,构筑优势产业群,用新型工业化的思路,提升产业层次,增强竞争实力。实施港区联动招商,整合优势,创建品牌,提高技术含量,扩大生产规模,主动承接相关临港产业转移,增强行业关联度和辐射能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围绕副中心城区建设,稳步推进商贸流通业。重点加快中心生活区商贸配套网点建设,完善扩大专业批发市场,加速发展房地产业发展,合理布局,优化环境,增强对周边区域的吸纳能力。突出山水滨海特色,适时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营造特色,提高档次,推动餐饮业的快速增长。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努力培育运输市场,发展港口型配套服务业。着力打造商业一条街,进一步扩大消费,引导劳

动就业等中介服务业进入市场,全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向城区型转变。

——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城郊型特色效益农业。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加强生态和农业资源保护,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支持和鼓励民营经济投资农业领域。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努力培育特色产业,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切实加强农业基地建设、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和生态农业建设。充分开发利用浅海、滩涂资源,大力发展名特优品种养殖,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二、加快推进城镇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打造北仑东翼副中心城区。——按照城区发展要求,进一步优化城镇功能布局。围绕白峰综合组团(中心区)、上阳人居组团和郭巨工业组团,建设功能明确、设施完善的东部新城区,构建以镇区为中心、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镇结构体系。突出发展中心城区,拉开框架,明确功能,优化环境,提升形象。依托老城区,向南、向东扩建,以现政府办公大楼为中心,集中布置办公、商业、文化等各种功能设施,在镇北部区域积极打造最佳人居环境的生活区,南侧以官庄、门浦地段建设郭巨拆迁移民安置区。积极完善村镇布局,按照社区布局规划,加快推进撤村建居工作,全面推进农村管理向城区管理的转变。建成面积超过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5万人左右的城镇中心。——切实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城镇道路、公共交通、水电供应、邮政电讯等基础设施,实施城区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完善城镇功能,提高承载能力。完善道路交通网络,重点建设城区主干道、次干道和城区出口道路,实施城区道路配套工程,道路铺装率城区达到100%。完善城镇供水设施建设,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规划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城区排水系统。加快城镇功能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完善行政、商贸、文化、教育、医疗五个中心。

行政中心:投资1000万元,装修行政大楼,逐步完善行政中心的周边环境,形成副中心城区的政治中心。

商贸中心:一是投资4000万元,新建白峰综合市场,目前已进场施工;二是

投资4500万,新建三星级酒店一个,一期投资2000万,目前土地正在报批中。三是投资700万元,改造峰城路商业一条街。

文化中心:投资1500万,新建青少年活动中心,目前已完成设计,等待用地报批。

教育中心:一是投资600万元,设24班,新建白峰中心幼儿园;二是投资800万元,扩建白峰小学,到人口达到5万时,再新建标准小学1所(24班),需投资5000万;三是投资3000万扩建白峰中学。

医疗中心:投资3000万元,新建一级甲等白峰卫生院,建成后可供4万常住人口就医、保健。

三、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投入,全面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推动科教文卫事业全面发展。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继续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完善社区教育,普及幼儿教育,构建终身教育网络。深入实施东海明珠工程,加快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实施镇村有线电视网络改造升级,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快镇卫生院新建改造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使镇卫生院达到城市区属医院的设施标准和医疗水平,加快疾病防控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四位一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低保申请、评议、审批、发放工作,规范困难家庭大病医疗救助和残联工作,关爱残疾人生活,认真落实就业安置和帮扶工作。完善社会救助工作体系,切实保障老、弱、病、残群体的基本生活,做到应保尽保。加大失土农民养老保险力度,全面落实失土农民生活保障,积极做好农村大病合作医疗保险,力争投保率达到95%以上。大力推进再就业工程,探索农村劳动力培训新路子,重点解决被征地人员再就业问题,拓宽培训阵地和内容,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提高岗位适用性和针对性,为农村劳动力转岗就业创造条件。

——加强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社会问题,继续保持安全生产高压态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

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依法有序的信访工作,建立健全基层矛盾化解工作机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完善利益协调和纠纷调处机制,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四、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拓宽增收渠道,大力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通过政策扶持、盘活土地资源、异地引办项目等措施,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加大对中心村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挥中心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对集体经济欠发达村安排和引办的二、三产业项目,给予扶持和奖励。争取在五年内,使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人均190元以上,90%以上的村达到人均240元以上。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农村新社区。强化城乡一体化理念,按照“规划先行,财政引导,突出中心村,服务全覆盖”的思路,优化村庄布局,做好建制村的布局规划调整,增强中心村功能,按照形成15分钟生活服务圈的要求,增强其对基层村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在巩固农村供电、供水、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扩大农村信息化覆盖面。加快农村公路联网工程和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完善村庄排水排污体系,逐步实现雨污合理排放。大力推进农村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逐步实现镇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积极实施样板村工程,以点带面促新农村工作。全面实施小门区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小门村建设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工程。同时,加快建设镇级示范村和一般合格村,争取到2010年,全镇10%的村达到示范村标准,80%的村达到合格村标准。

10.汽车礼品的发展趋势 篇十

其实任何行业任何产品的发展都有个固定的规律,最初在人们购车或保养过程中,4S店没有考虑过将多么好的东西作为礼品送给客户,因为当时整个市场都不是以服务为导向的,即使店里会送一些东西给客户,也是随便在市场购买的那种低劣的,不能称之为礼品的礼品送给客户,客户再碰到店里赠送的东西是也不会在意是什么东西,免费不花钱的东西照单全收。

随着国外各大汽车品牌的蜂拥涌入中国和国内自主车企的技术实力的不断增强,慢慢有了与合资品牌一较高下的基本实力,这之中各个4S店为了争取和赢得客户心理,就想办法从汽车后市场下手,赠送各种各样的上档次的东西作为活动礼品给客户,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客户在自己购买爱车时对汽车礼品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对赠送购车、保养、售后服务送的礼品也会有了一定选择,所以4S店不能再对汽车礼品忽视,相应在这之中随之提升自己的价值和档次,向高端化迈进,也只有这样4S店才能取悦客户。4S店为了礼品也会大费心思,4S店搞的活动很多,那就不能每次活动送相同的礼品,慢慢汽车礼品就演化出了几大类:活动促销礼品、销售馈赠礼品、售后服务馈赠礼品、公关宣传礼品、新车上市礼品、开业庆典礼品等等,许多高档的汽车品牌专为了定制客户礼品甚至成立了精品部,可见汽车在汽车中的作用目前被放在了何种位置。

目前市场有很多礼品公司,仅仅提供一些低端和杂七杂八的产品已经不能打动4S店和客户了,佐孜礼品(义乌·汽车礼品商城)在经过几年的市场洗礼后,已经形成了一个专业的做汽车礼品的团队,向市场提供高端化、专业化的汽车精品,相信佐孜也将以孜孜不倦的态度为我们的汽车后市场做出自己的贡献。

11.独立学院科学发展定位的探索 篇十一

关键词:独立学院;依托传承;创新自强;科学发展

作者简介:何啸峰(1971-),男,湖南祁东人,南华大学船山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陈熙(1964-),男,湖南邵阳人,南华大学船山学院院长,教授。(湖南衡阳4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编号:2010-497)、南华大学船山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课题编号:2011CZ006)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0-0007-02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产物,它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及高等教育产业化提供了新思路,是一种新型的民办高等教育模式和运行机制。至今,独立学院走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曾经作为高等教育多元化的办学形式之一展现了充分的活力;但毕竟是新事物,在教育部五年过渡期的压力下,独立学院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如何抓住独立学院赖以生存的根本,不断促其阶段推进、层级攀升,仍需我们努力进行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一、增强自信,明确发展目标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一种特定办学模式的特定称谓。独立学院的前身是国有民办二级学院,是指依托公立高校,采取民营机制办学,实施本科教育的学院。教育部2008年第26号令对此作了明确的界定:“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它有三个要素:依托母体学校;民办属性;本科层级。并且该文件详细具体地规定了独立学院的性质、定位、举办条件、申办程序、组织管理等等,文件的主体精神是引导和规范独立学院的举办和发展,而对已经设立的独立学院,则在本办法实施之日起5年内,按本办法的要求进行合格验收,重新核发办学许可证。

2012年以后,无论是继续保持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还是完全转为民办,都必须进一步增强勇气和信心,确立新的、正确的发展目标。停滞就是倒退,倒退必然消亡。在确立新的、正确的发展目标时,首先要对三对矛盾,即公益性与营利性的矛盾、名与实的矛盾、本科定位与生源质量的矛盾,对照自身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准制约独立学院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这里提出“正确的发展目标”是有特定指向的。针对这三对矛盾,必须以公益性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责任意识,作为制订发展目标的首要指导思想,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只会停滞不前;发展目标不正确,就会走到邪路上去,动力越足,后果越难预料。另外,对完全转为民办的院校,“独立”意义上的名与实的矛盾已经解决。对继续保持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独立学院,名与实的矛盾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在设定发展目标时,应依据26号令的要求作出最终完全“独立”的安排,以达到名与实的真正统一。

总之,在26号令最终落实确定了去向之后,全国300多所独立学院又开始在新的起跑线上给力竞发。若干年后,谁能跑在前头,勇气与信心,规划与目标,实属至关重要。

二、依托传承,夯实办学基础

独立学院最显著的特点也是相对一般民办高校的优势所在,它是依托办学历史较长、办学水平较高的本科院校创办的,客观上具有较好的基础、较高的起点。这一优势条件分为物质的(硬件)和精神的(软件)两个方面。开办之初,首先依托的是母体校较好的设施设备、师资队伍等物质资源和成熟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这种依托是自然的、比较容易办到的。而要依托母体校较丰厚的精神文化资源,夯实办学的精神文化基础,则既有自然转化的过程,更需积极主动的传承举措。一所学校的精神文化内涵既显现于校园的各种人文设施,给人以文化环境的熏陶;更隐含在学校的各种制度和师生的言行之中,在管理和教学的互动过程中相互影响和传递。如果独立学院的校园与母体校在一处或者很靠近,独立学院的学生同样学习生活在母体校的文化氛围之中,便于两者师生的接触交流,这种情况提供了自然传承转化的有利条件。多数独立学院的校园与母体校不在一处,则需要增强依托与传承意识,在把握母体校精神文化特色及其内涵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多样的引导传承的活动。概括起来,依托、传承母体校的精神文化优势重在3个方面:一是在校园人文设施、景观建设中,体现母体校的精神文化特色,有体现与母体校亲缘关系的文化标识。例如,南开大学的滨海学院,独立校园中的重要建筑都展现了与母体校的一脉相承——“百辰路”庆贺南开学校百年诞辰;“伯苓广场”纪念张伯苓校长;“南星湖”昭示滨海学院是南开系列学校中的一颗新星。

二是制度文化的依托与传承。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是学校健康、高效运转的基本保证,好的制度是长期办学经验的积累,深含着精神文化的积淀。独立学院在创办之初,大多都是参照执行母体校的制度,经过前段办学实践,有必要在汲取母体校制度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自己的制度体系,这是保证学院健康发展的重要基本建设。

三是办学思想、治校理念等的依托与传承。办学思想、治校理念等属于办学的顶层设计,关乎学校的办学目标和价值取向。具体来讲,校训、校风的凝练,教风、学风的规范,学校标识的设计等,都需学校领导高瞻远瞩、广集智慧、精心策划、反复锤炼,一经形成或提出,当成为师生共同的追求,成为潜在的精神力量。船山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母体校南华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精神,“明德、博学、求是、致远”校训的深厚文化底蕴等等,我院院名“船山学院”蕴涵的王船山博大精深的人文思想和以“经世致用”为核心的湖湘文化背景,都为我院的精神文化奠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

依托母体校创办的独立学院,今后无论是继续保持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还是完全轉为民办,都将带着母体校的印记,传承母体校的优势,夯实基础再继续前进。

三、依托优势,创特色求发展

一所高校,要保持其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重要的是办出自己的特色。通常对“特色”的解释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超。”这一解释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这种普遍意义仅仅是逻辑意义上的。在实践操作上,仅靠这一逻辑判断是不够的。因为不同事物的“特色”又各具“特色”,不同种属的“个性”又各具“个性”。

从定义的界定来看,大学的办学特色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传承并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和富有开创性的办学特征和个性风貌。这种办学特征和个性风貌在一定的时期或范围内形成了别的学校难以企及的比较优势,确定了学校的地位和影响。它至少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独特性或创新性,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或“人有我特”的特征;公认性,即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而不是孤芳自赏、自我评价;稳定性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和积淀的、持续而稳定的办学特征,决不是偶然现象或短期效应;发展性,即办学特色不仅是对过去历史的总结,同时更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外部办学环境的改变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一句话,办学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沉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得到公认。”[1]

大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机构,其“特色”的内涵要素有其特殊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大学“特色”的形成过程到最终凸显出来也有其特殊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一所真正有特色优势的高水平大学的创建虽不是遥不可及,也非一蹴而就,没有若干年乃至数十年的艰辛努力和精心打造是凸显不出来的。

对办学历史不长的独立学院而言,如何尽快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我们从以下几点进行了初步探讨。

第一,明确树立以优势创特色、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南华大学为依托的船山学院,以下的优势较为明显:母体校南华大学已有“核特色,医品牌,环保优势”的良好基础,自创办以来,学院在此三类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上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和情况比较,为今后选定优势学科专业提供了基础;学院以船山命名,博大精深的船山思想和船山文化,为学院提供了鲜明的文化特色;学院在近几年的全国和省市三级各种竞赛活动中获奖的级别较高,项数也较多,在同类院校中显示出竞技能力的比较优势,说明我院在因材施教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已初见成效。今后,学院将进一步挖掘、梳理和分析自身的优势,针对服务行业和主要地域的需求,明确特色定位,深化特色内涵,围绕特色改革,以特色创建促学院发展。

第二,进一步明确自身发展的定位,即定准自己的类别、层级和服务面向。首先明确独立学院是本科类别、“三本”层级,主要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其服务面向主要是生产一线的企事业单位。根据这一定位,我们已经全面修订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在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修订中,贯穿“基本理论少而精、强化实践技能训练、突出思想道德素质和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2011年已按新修订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实施。

第三,从不同的视角和侧面不断深化和彰显特色。如前所述,高校的特色有其丰富的内涵。一所高校综合特色的形成和发展需由多方面的具体特色来促成和支撑。特色可以具体表现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教学与管理模式、学科专业、教师队伍、课程设置、科学研究以及校园文化等方面。每所大学都有不同于其他学校的方面,但并不一定都能算得上是特色,只有那些经过长期办学实践积累和检验,对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具有显著作用,同时又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方面才可以称其为办学特色。我们将在今后的办学实践中努力改革创新,力争在若干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项目,促进综合特色的彰显。

四、立德为本,文化强校为基

审视当今的大学教育,人们普遍感觉到:由于受工具理性、实用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重“术”轻“道”的现象严重存在,大学事实上正逐步变成职业养成所;人文和科学的基础教育正沦为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的装饰;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强的功利主义,过弱的人文精神使得“有知识没文化”、“有知识无审美”的现象正在高等教育领域蔓延。以上种种现象不能不让人们忧虑和担心:“大学的师生如果不再仰望星空,不再对先贤往圣的思想和经典著作感兴趣,不再关注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未来,不再以追求真理、追求科学、追求进步为己任,那么大学何谈传承文化,更谈不上创新文化。”[2]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以立德为强校之本,以文化为立德之基”作为独立学院办学的重要指导思想。

“以立德为强校之本”就是始终把教师立德与学生育德置于办学治校的首位;“以文化为立德之基”就是把人文教化作为师生立德的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如何实施以立德为本的强校战略,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和举措就是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人类自脱离动物界以来,不再像一般动物那样仅依自然规律进化,人类的进化主要是文化的进步,体现为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教育正是人类世代间文化的传递,高等教育尤其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易经》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说的是以文化人,方成天下,可见文化的本意就包含着教育。从高等教育发展历史来看,早期的大学几乎全是偏重人文教育,后来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才逐步强化了科学教育,人文教育被逐渐削弱,以至于形成了目前人们所看到的令人担忧的状况。早在上世纪80、90年代,国内外就开始呼吁要加强人文教育,我国从90年代中期开始,还在高校實施人文素质教育工程,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至今,收效并不理想。

近年来,关于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加强人文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直在不断深化,理论成果颇丰,也有一些实践成果。独立学院能在归属选择之后,在新的起点上规划发展路径时,在这一事关教育本质和教育规律的关键环节上有所作为,有所突破,必将是高瞻远瞩的举措。作为地处文化名城、以中华传统文化集大成者王船山先生之名为院名的南华大学船山学院,理当不负院名,将船山先生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爱国厚民的崇高思想,不辞艰辛、潜心为学的学人品格,深谙传承,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厅[2004]21号)[Z].

[2]纪宝成.深刻认识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职能[J].中国高等教育,2011,(10):9.

(责任编辑:麻剑飞)

上一篇:研究性学习选题策略下一篇:新年祝福送给你,愿你新春快乐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