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认证工作总结

2024-09-30

计量认证工作总结(共11篇)

1.计量认证工作总结 篇一

技术机构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工作流程

一、区县质监局(分局)适用范围

受理、初审、日常监督环节

二、工作流程

(一)申请

1.首次申请的,申请人应持以下材料向所在地区县质监局(分局)或市质监局提出申请:

(1)《实验室资质认定申请书》(1份,原件,同时提供电子版本);

(2)现行有效版本的质量手册一套和程序文件目录(1份,原件);

(3)典型检测报告(1-3份,复印件);

(4)机构法律地位证明文件(工商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法人授权的证明材料,1份,复印件);

(5)机构相应的资质证明(1份,复印件);

(6)管理体系内审、管理评审记录(1份,复印件)。

2.申请复查换证的,申请人应持以下材料向所在地区县质监局(分局)或市质监局提出申请:

(1)《实验室资质认定申请书》(1份,原件);

(2)现行有效版本的质量手册一套和程序文件目录(1份,复印件);

(3)典型检测报告(1-3份,复印件);

(4)机构法律地位证明文件(工商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或法人授权的证明材料,1份,复印件);

(5)机构相应的资质证明(1份,复印件);

(6)认证三年的工作总结(1份);

(7)管理体系内审、管理评审记录(1份,复印件)。

3.申请单项(扩项)认证的,申请人持以下材料向所在地区县质监局(分局)或市质监局提出申请:

(1)《实验室资质认定申请书》(1份,原件);

(2)全部单项典型检测报告(3份,复印件)。

(二)受理

区县质监局(分局)应在收到申请村料当日内完成对材料完整性的初审工作。材料齐全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送达《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决定书》。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告知并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经补正仍不符合规定的,应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送达《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

受理当日,区县质监局(分局)应将《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申请书》及

相关资料通过内网邮件报送市质监局审查(huangjie@oa.gov),并将书面申请资料以快件方式邮寄或直接报送至市质监局。

申请人向市质监局提出申请的,市质监局接办件大厅应在收到申请材料当日内完成对材料完整性的初审工作。材料齐全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送达《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决定书》。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告知并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经补正仍不符合规定的,应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送达《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

(三)评审

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市质监局组织评审组对申请人进行评审,并告知其评审所需时间。

评审组按照《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要求,在1至3个工作日内完成现场考核评审,确认其检测能力及检验范围,并形成评审意见及结论。申请人应按要求对现场评审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整改结果经评审组组长确认后,报送市质监局。评审组现场评审所需时间和申请方整改所需时间不计入办理期限内。

(四)决定及发证

自收到评审报告和申请方整改资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市质监局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符合要求的,作出准予许可决定,并在10个工作日内制作《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合格证书》送达申请人;不符合要求的,作出不予许可的决定,制作《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送达申请人。

(五)公告

凡通过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的技术机构,由市质监局定期公布结果。

(六)日常监督

1.下达监督计划

每年初,市质监局向区县质监局(分局)下达监督检查计划。在本内,接受市质监局组织的监督检查以及认证评审的技术机构,当地区县质监局(分局)不再对其重复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2.监督检查准备工作

区县质监局(分局)应按照市质监局下达的监督检查计划,对相关技术机构实施监督检查,并做好以下前期准备工作:

(1)组建监督检查组。在实施检查前,区县质监局(分局)应确定监督检查组的人员和分工。监督检查组由1名组长和1-2名组员组成(检查组的总人数不得超过3人),监督检查人员应通过市质监局组织的认证认可监管人员培训考核并持有行政执法证件。必要时,市质监局将派出监督员或技术专家参与监督检查工作,并对区县质监局(分局)的监督检查工作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

(2)通知受查技术机构。进驻机构前,监督检查组应填写《重庆市计量认证获证技术机构日常监督检查通知书》(见附件7),并提前通知受查技术机构。

(3)检查文件准备。监督检查组应备齐以下相关文件:

市质监局关于开展计量认证获证技术机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的有关文件; 《重庆市计量认证获证技术机构日常监督检查通知书》;

《首次会议、末次会议讲话范稿》(见附件8);

《计量认证获证技术机构监督检查报告》(见附件9);

其它与检查工作相关的资料和文件。

3.现场检查

(1)时间安排

现场检查时间一般为半天,如需要延长或缩短可由检查组长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把握。每个技术机构原则上不再分组实施检查。

(2)检查程序

检查程序主要为:首次会议、文件检查和现场检查、末次会议(监督检查工作日程安排参见附件10)。

①首次会议:检查组长主持召开首次会议,会议时间应控制在20分之内。参加人员:检查组全体成员和受查技术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工作人员(人数较多时,限中层以上干部参加)。检查组长应向受查技术机构说明以下问题: A监督检查的目的、范围和依据;

B检查日程安排;

C确定陪同人员及陪同人员的作用;

D检查方法及工作方式;

E检查人员纪律要求;

F关于后勤安排(如复印、通讯等);

G确定末次会议的时间。

②文件检查和现场检查

在开始检查之前先参观一下技术机构,有一个总体的印象。检查组成员应按照公正客观、分工协作的原则,确保现场检查工作的顺利完成。

工作要求和注意事项:认真查阅受查技术机构的人员证书、内审和管理评审记录、仪器设备计量检定证书、检测报告等资料,公正、客观地按照《计量认证获证技术机构监督检查报告》所列内容进行检查;检查组抽样量应合理,具有代表性;检查组成员应亲自到受查技术机构资料档案室进行随机抽样;至少抽取20份以上检验报告和主要仪器设备的近二年计量检定证书;应收集必要的信息,以确定检查目的是否能达到,收集的信息应能验证,可作为检查的证据;检查记录应客观、准确、完整、清晰;检查结果须如实填写在《计量认证获证技术机构监督检查报告》中,当需填写的内容较多时,则填写在现场检查记录表中;现场检查过程中,对涉及违法违规的问题应按照相关执法程序的规定进行取证;检查组长应合理控制现场检查的时间安排;现场检查过程中,检查组长注意控制检查的气氛,在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态度应和气,语气应平缓,尽量避免与技术机构的人员

产生抵触情绪或发生争吵。

③末次会议

召开末次会议前,检查组应进行短简的内部沟通、总结,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或事实进行汇总,并编制监督检查报告。检查组应对报告的正确性、完整性负责。对受查技术机构工作情况的评价,应能够体现其正面和负面的内容。

检查组长主持末次会议,应向受查技术机构说明以下问题:重申监督检查的目的、范围和依据;检查情况综述;宣布需改进的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和时限;做出保密承诺;请受查技术机构的领导讲话;对受查技术机构的配合表示感谢。

(3)后续处理工作

现场检查结束后,检查组长应负责对检查资料进行整理,请受查技术机构负责人对《计量认证获证技术机构监督检查报告》和重要证据材料进行确认并签字、盖章。

若技术机构违反了《计量认证监督检查表》中第1.1、1.2和第2款,区县质监局(分局)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并及时报市质监局备案;若技术机构不能满足检查表中其它条款的规定,区县质监局(分局)应督促受查技术机构限期(一般为1个月内)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区县局验证。

(4)检查条款判定原则

每项检查条款的判定分为四种情况:

①符合:受查技术机构完全满足检查条款所列要求。

②基本符合:受查技术机构部分满足检查条款所列要求。

③不符合:受查技术机构的实际情况不满足检查条款所列要求。

④不适用:指该条款对受查技术机构的实际运作不适用。

4、报送总结

区县质监局(分局)应于每年的12月1日前完成日常监督检查(具体检查时间自行安排),并于12月20日前将本日常监督检查工作总结报市质监局。

2.计量认证工作总结 篇二

1 策划阶段

1.1 确定扩项参数

申报检测参数是实验室计量认证工作的关键步骤, 也是扩项评审申报的先决条件。在申报扩项参数时应由中心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管理层对所申报的检测领域与检测参数进行仔细研究, 适当考虑未来3年的发展方向。进行必要的市场预测, 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 如果没有市场, 也就失去了申报扩项的价值。计量认证复查评审的周期是3年, 3年后可以调整申报的检测参数, 这样既可节约成本, 又可减轻实验室的压力。

1.2 制定总体计划

1.2.1 可行性分析

由中心各专业技术人员对已经提出的扩项参数, 特别是涉及到各科室交叉的项目, 进一步根据本中心现有的和可提供的资源, 筛选出适合开发的检验项日, 出具开发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对开发检验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经济性提供有力证据。

1.2.2 标准选择

扩项参数标准的有效性、完整性对扩项成败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只有先确定了检验标准方法, 才能对其相应的人员、仪器设备、标准物质和消耗材料配备等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同时也对所扩项目做进一步的筛选。

1.2.3 制订计划

对经筛选确定的扩项参数, 根据其检验标准中的方法确定检验人员配置及要求、检验用仪器设备、消耗材料采购目录 (给出需要采购仪器设备和消耗材料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和质量要求) 和人员培训计划, 并对完成时间和责任科室作出明确规定。

2 实施阶段

2.1 验收仪器设备和消耗材料

对新购置的仪器设备, 根据中心的程序性文件要求对仪器设备的购置、标识、使用和维护等进行控制。建立仪器设备技术档案、操作规程, 在投入使用前进行计量检定/校准, 人员上岗培训。对于使用频率较高、漂移较大和经常流动使用的仪器要制定期间核查操作规程。对新购置消耗材料同样按程序性文件要求进行管理验收。

2.2 测量方法确认验收

确认验收是扩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必须对启用的测量方法 (包括标准方法) 进行方法确认验证, 以确认该方法在本实验室适用与否, 是否需要进行细化、扩充、限制使用等。

2.2.1 方法的选择性

优化最佳测试条件, 包括样品处理、测试反应和仪器参数条件等, 同时选择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进行试验, 说明干扰因素对检测量值的影响, 并提出排除干扰因素的方法。

2.2.2 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标准曲线一般至少作5个点 (不包括空白) , 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一般应大于0.998。

2.2.3 测量结果的重复性

在测定范围内, 对高、中、低3个浓度各进行大于6批重复测定, 其相对标准差应小于10%, 低浓度范围的相对标准差可适当放宽。

2.2.4 检测限的确定

根据空白值和低浓度被测物测量的标准差计算检测限, 并用仪器检测限、最小检测限、方法检测限和定量检测限等方式表示。

2.2.5 加标回收试验

对不同基体的样品加高、中、低3个添加量测定回收率, 一般要求回收率在80%~110%之间;用标准物质进行测定, 其测定值应在证书中标示的总不确定度范围内;新研制的方法还应与公认的标准方法或现有方法比较, 两者测定结果差异应无显著性。

2.2.6 实际样品的测定

用已验证的方法测定不同类型、不同基体的实际样品, 说明方法的适应性。

2.2.7 实验室间比对

使用参考标准或标准物质 (参考物质) 进行比较, 与其他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 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或是其中几种方法的组合以通过验证并提供客观证据, 以证实某一特定预期用途的要求可得到满足。

2.3 编制作业指导书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按检测标准和评审要求, 编制既能满足有关要求、又适合实验室实际的检验细则和原始纪录格式, 必要时, 组织中心技术管理层审核通过后, 按规定的程序批准, 并按受控文件进行编号、登记和标识。

2.4 试运行检测

利用经验收合格的检测场地、环境条件、检验用仪器设备和消耗材料, 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各类实际样品的试运行检测, 对检测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 直至检测全面顺利地完成, 并达到预期的要求, 出具完整的试运行报告, 供评审。

2.5 内部评审新项目

中心组织技术管理层人员对已完成的扩项参数进行内部评审, 包括对有关的人员资质、检验细则、原始纪录等质量文件、程序运作质量纪录、试运行检验报告等进行评审, 出具新项目评审结论, 批准新项目评审报告, 归档保存评审报告和相关资料。

3 评审阶段

3.1 材料准备

扩项评审不仅要检查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与认证条件的符合性, 更重要的是围绕申报扩项项目对实验室技术能力进行考核确认。所以在评审前应认真准备各项现场评审文件资料, 尽可能地通过资料展现、交谈沟通或现场评审提供的信息, 让评审专家较详细地了解各扩项项目的基本情况, 方便其按照评审准则的要求逐一核查落实。本次资料按照扩项评审申请表中扩项参数序号运行《检测方法及方法的确认程序》, 填写《新开展的检测标准确认表》, 并将人员技术状况、检测标准、仪器设备、环境条件以及方法验证结果、试运行报告编号和审核批准等信息填写完整。

3.2 盲样考核和现场试验

盲样考核和现场试验是评审组较关注的一项考核内容, 也是被评审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态的综合反映和扩项参数的一次真正验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反映实验室检测技术能力的好坏。考虑到计量认证评审的要求, 对于扩项的参数要求现场考核全部覆盖, 已经通过的项目按类 (如大型仪器、检验方法等) 覆盖全部项目。本次中心申报了350项, 其中新增项目103项, 扩标准141项。现场共抽查的17类39项产品50个项目 (其中12个盲样测试) 。要求在2天内完成并出具检测数据, 不仅要事先备齐所有试剂, 同时要对常规项目和扩项参数尽可能备有质控样品, 同时要合理安排检测人员, 做到从容应对, 既紧张又有条不紊。同时接收样品时要注意:若时间不足导致偏离标准方法, 应注意执行偏离程序, 并及时征得评审专家同意后办理审批手续。

3.机动车检测计量认证工作汇报 篇三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我代表公司全体员工对评审组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公司在省技术监督局的大力支持下,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将计量认证工作列入检测站总体规划的工作重点。并纳入工作日程,围绕计量认证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现将公司计量认证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简单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XX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有限公司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前身是XX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站,于20XX年建成并投入运行。公司占地面积XX平方米,总投资XX多万元,公司业务大厅受理用户委托检测业务;公司待检区为送检车辆和车辆检测后停放服务;车辆检测区由检测车间和路试场地组成,路试区承担重型车辆和多轴车辆检测。检测车间承担大、中、小型车辆的检测,本公司采用中国车检中心研发的自动联网研发系统所用的软件,能自动在主控室打印检测报告。公司主要承担车辆安全技术检测任务。为使用单位及时提供科学、公正的检验数据。从而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使用资源

本站现有办公场所21000m2;员工XX人;工程师 XX名,拥有仪器设备

XX台(套)、检测系统一套,设备固定资产原值XX万元,能够独立开展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工作的能力。

三、加强领导,提高计量认证意识

今年计量认证进行复评,计量认证是一项严肃、认真、科学的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公司的统一组织,统筹安排。公司经理将计量

认证工作列为今年工作的重点之重。首先召开全体员工大会,动员和部署计量认证工作,要求全公司上下一盘棋,一切工作服务于计量认证大局,大大提高了员工们的重视程度,营造了积极开展计量认证工作的浓厚气氛。二是成立了以经理为组长的计量认证小组,坚持统一领导和分工管理的原则,对各项工作的实施,落实到人。公司经理亲自参与指导计量认证工作的开展,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齐心协力保证计量认证工作按计划、目标要求进行。

四、认真学习《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对质量体系进行改版

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公司组织重新编写了质量

手册、程序文件,建立、健全了质量保证体系,并付诸实施,在实施中得到进一步完善。初步建立了持续改进的机制。通过质量体系的运行,公司在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及人员素质和能力等方面都有进一步的提高,质量体系的符合性得到了有效评价。

五、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检测水平和管理水平

为保证检测工作质量,公司根据检测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要求,配备了

相应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人员上岗培训是保证检测工作和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目前公司检测人员全部经过省质量监督局的培训,持证上岗。根据公司的工作发展需要,我们制定了相应人员的培训计划。公司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考核和管理知识的考核,以便提高员工的整体水平。

六、计量仪器设备的管理

计量仪器设备是实验室正常开展检测工作并获得准确可靠数据的重要

资源之一,为保证计量仪器设备的准确可靠,计量仪器设备按时进行周期检定,仪器设备配备达到开展检测项目的百分之百。

七、实验室间比对

为了使检验工作规范有序的进行,保证数据的准确可靠,我公司与滨州安保机动车安全检测有限公司按计划进行实验室间比对,比对双方对机动车各项检验结果都能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通过比对证实我公司的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八、新项目开展的情况

为了满足检测市场的要求,公司新开展了路试检测、方向盘最大自由移动量等六项机动车安全性能的检测项目。通过公司对新项目开展的评审,认为目前仪器设备的配备率能够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使用的技术标准均为现行有效,人员、环境条件能够满足新项目的要求,为今后行政许可打下良好的基础。

九、存在的不足

由于计量认证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科学规范性高、技术要求严的工

作,由于我们水平有限,准备工作与计量认证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和不足,恳请评审组的领导、专家多提出宝贵的意见和指导性的建议,帮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做好各项工作,促进我公司检测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最后,祝各位专家在XX评审期间心情愉快、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4.计量认证工作总结 篇四

尊敬的评审组领导和各位专家:上午好!

很高兴在春暖花开的季节迎来了六盘水安泰医院有限公司计量认证评审工作。在此,我代表公司全体员工向评审组领导和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现将安泰医院检测中心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检测中心于2013年初开始筹建,2013年8月正式成立。中心拥有办公场所约900平方米。一年以来,公司严格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以标准化实验室建设为目标,紧紧围绕和满足职业病危害检测的需要,完善实验条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检测中心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

一、人员方面

检测中心现有人员16人。其中中级职称6人,技师2人,检验师3人,公卫医师1人。从事公卫、化学、环境检测专业人员共11人,充分满足了与中心检测业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保障了检测能力的专业化和技术资源。同时我们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和考核,保证专业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设备方面

为做好检测工作的质量保证,仪器设备的购进严格按照“择优”原则,严格按照《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管理程序》,选择优质、稳定、重信誉的供货商,我们还通过“货比三家”,以服务、性能、和其他用户的反馈信息作为参考进行购买。经购进后的仪器设备(原子吸收仪、气象色谱仪、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粉尘采样仪、大气采样仪、声级计等)经省计量测试 1

院检定、校准后效果确认均在合格以上。从而使检测工作的质量保证具有较好的溯源性。

三、设施和环境条件方面

实验室按照标准化实验室的要求进行设计、建设。从充分满足检测条件和安全、卫生、环保的角度进行考虑。室内安有空调、除湿机、温控设备、避光窗帘、通风橱和消防设施等,环境舒适宜人,充分满足分析项目的条件和要求,消除由于环境条件造成的影响因素。

四、管理方面

(一)检测中心严格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编制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作为中心运行的工作指南,我们严格按照中心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实现标准化作业。以质量方针为纲领,达到质量目标的实现。充分发挥检测人员的专业知识,对各检测项目、分析因子进行熟练化、精细化操作,做到有理论推断,有标准可查。

(二)中心成立了完整的组织机构。主要部门有综合室、技术室、质量室、现场检测室和室内分析室。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心有机体,使得中心检测工作得到全面的技术支撑和后勤保障。

(三)中心建立了完整的质量保证机制,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中心的技术工作;质量负责人负责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质量监督员负责日常的督促检查工作。

我们采取完善有力的质量保证措施,从现场工程勘查、布点、采样、测量、样品运输、样品储存、室内分析到结果报告,实行全过程、全方位质量控制。通过实验室人员比对、检验方法比对、能力验证、质控样考核,平行样测试、有证标准物质的测定、保留样品的再测试、仪器设备的定期检定及期间核查等,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检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提高检测工作质量和技术水平。

五、通过预防措施、纠正措施,达到检测工作的持续改进。

我们采取的措施主要是:自查自纠,加强预防、纠正、和改进工作。对不符合要求和规定的工作予以纠正;对可能造成不符合的原因加以预防;持续改进。一是通过岗位人员自查;二是质量监督员的日常监督检查,三是通过内部质量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加以纠正和改进。

为迎接评审,我们于3月20日进行了一次全面内部质量审核,共查出3个不符合项,其中有不符合《准则》4.9要求的,也有不符合《准则》5.2要求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我们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我们通过逐项落实逐项整改,并发动岗位人员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保持持续改进。

今天,评审组领导和各位专家来我单位检查和指导工作,是对我们工作的一个推动和很大促进,我们还存在很多不足,希望各位专家给我们多多指导,传授宝贵经验和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不胜感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将不断努力不断完善,不辜负各位专家和领导对我们的希望。谢谢!

六盘水安泰医院有限公司

李贺平

5.计量认证考核理论试卷 篇五

单位名称:

姓名:

分数:

一、判断题(每题1分 共15分)

1、实验室所有质量体系文件都应受控,受控的文件都应有控制编号。

(√)

2、为对出具的数据和报告负责,应由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对检验检测报告签字批准,以示负责。

(×)

3、预防措施是指为了防止不符合工作的再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4、技术记录是进行检测或校准活动的记录,包括抽样记录、检测 或校准的原始记录、观测记录、人员培训记录、环境条件控制记录等。

(√)

6、作业指导书是用以指导某个具体过程、技术性细节描述的可操作性文件。

(√)

7、参考标准是一种供参照的检测方法标准。

(×)

8、实验室在接收检测或校准的样品时,应记录样品的状态,包括与正常(或规定)条件的偏离。(×)

9、不能按照产品标准对产品的全部指标检验的,有时可对该产品出具不合格报告,但不能出具判定产品合格的报告。(√)

10、实验室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的对象是人、机、样、法、环、溯等因素。

(√)

11、水泥安定性检验,沸煮的恒沸时间为210 min±5min。(×)

12、水泥抗压强度计算结果应精确至0.01MPa。(×)

13、水泥细度检验时,当试验筛的修正系数为1.25时,试验筛可继续使用。(×)

14、热轧带肋钢筋的现行有效标准是GB1499.1-2008。(×)

15、水泥细度达不到要求按不合格品处理。(×)

二、选择题:(下面每题的选项中,有一个或几个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编号填入括号中,每题1分共20分)

1.计量认证的法律依据是(A)。

A:计量法 B:质量法 C:标准化法 2.授权签字人是(B C D)的人员。

A实验室的最高管理者;B 由实验室任命;C 评审组考核合格; D 经认证机构认可,可在被认证实验室出具的报告/证书上签字

3、选择提供校准服务机构应是(D)

A 有资格的单位;B 有能力的单位; C国家计量院; D 有资格、有测量能力、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单位。

4、实验室的内部审核活动是由(C)负责策划和组织。

A 最高管理者; B技术负责人; C 质量负责人; D 实验室管理层的任何人

5、实验室所购买的、影响检测和/或校准质量的供应品、试剂和消耗性材料,(D)投入使用。

A 可以立即; B 有合格证就可; C 有CMC标志就可; D 经检查或证实后方可。

6、当使用租借的仪器设备时,实验室没有校准该仪器设备的能力,实验室应(D)方可使用。

A 在看到租借单位提供的校准证书; B 必须在校准后; C 通过适当的核查后;

D 在看到租借单位提供的校准证书或获得客观证据后

7.实验室的环境要(C)

A:控制温度和湿度 B:不允许外人进入 C:使检测和校准有效 8.为社会提供具有证明作用数据的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A)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测试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A:省级 B:地(市)级 C:县级

9.阐明一个组织的质量方针并描述其质量体系的文件是(C)A:程序文件

B:质量计划 C:质量手册

10.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叫(B)A:程序

B:过程

C:组织 11.面积单位km2的含义是(A)

A:平方千米 B:千平方米 C:万平方米 12.对实验室质量体系的评审应(B)

A:根据体系运行的具体情况进行; B: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C:每年进行2次; D:在总经理要求时进行 E:在最高管理者要求时进行

13.应定期进行(B)以证实运行能持续地符合质量体系的要求 A:管理评审

B:审核

C:监督

15.实验室管理体系应覆盖其(C)进行的工作。A、所有人员 B、所有办公地点 C、所有场所

16.实验室(A B)的变更需报发证机关或其授权的部门确认。

A、最高管理者 B、技术负责人 C、质量主管 D、内审员 17.实验室管理体系应形成文件,阐明与质量有关的政策,包括(ACD),使所有相关人员理解并有效实施。A、质量方针 B、作业文件 C、目标 D、承诺

19.所有质量记录和原始观测记录、计算和导出数据、记录、以及证书 /证书副本等技术记录均应归档并按(C)保存。

A、3年 B、5年 C、适当的期限 D、质监局规定的期限 20.实验室应优先选择(B C D);如果缺少指导书可能影响检测和/或校准结果,实验室应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

A、国际标准 B、国家标准 C、行业标准 D、地方标准

21.水泥终凝试验中,临近终凝时每隔(D)分钟测定一次。

A.2

B.3

C.4

D.15

12.GB5101-2003强度等级规定,当变异系数δ>0.21时,采用(AB)评定试样的强度等级。A.抗压强度平均值

B.单块最小值 C.强度标准值

D.方差 14.蒸加压气块的主要技术指标有(BC)。A.坍落度

B.强度等级

C.密度等级

D.含水率

三、问答题:

1、实验室如何才能做到对检测工作实施有效监督? 参考答案:

1、对监督人员应有资质要求,由熟悉各项检测/校准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担任;

2、开展监督工作要有监督计划,过程和方法正确,突出监督重点,做好监督的记录和评价;

3、在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领域均有监督员;

4、监督人员的比例恰当,满足监督工作需要;

5、在一定时期就形成监督报告,将监督工作情况纳入管理评审的输入。

2、在有效数字运算中,数字修约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数字修约规定:末位为4的和4以下的数字舍去。末位为6和6以上的数字进位,遇到末位为5的数字,则需要看前面的一个数,如果前的数是单数则进一位,如果是双数(包括零)则舍去,但不可连续修约,即不能从最后一位数字开始连续进行取舍。

3、何为标准物质?并描述其主要用途。

参考答案:标准物质定义: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的确定了的特性,用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式或给材料赋值的一种材料或物质。

标准样品(参考物质):是具有足够均匀的一种或多种化学的、物理的、生物学的、工程技术的或感官的等性能特征,经过技术鉴定,并附有说明的有关性能数据证书的一批样品。

标准物质主要用途为:(1)校准测量装置或测量设备;(2)设备验证或评价测量方法;(3)用于室内比对或能力验证;(4)用于定性或定量分析的参照物;

(5)用于实验室的人员考核评价,设备期间核查或测量结果质量保证监控。

4、何为有证标准物质?有证标准物质的作用有哪些?

参考答案:附有证书的、经过溯源的标准物质称为有证标准物质,有以下作用:(1)作为校准物质用于仪器的定度(标准曲线);(2)作为已知物质用以评价测量方法(方法可信);(3)作为控制物质,评价待测物质(结果可信)。

5.某一烧结砖的抗压强度为15MPa左右,用60吨的压力试验机,有0~120KN,0~300KN,0~600KN三个量程范围,简要说明试验时应选哪个量程?

答:烧结砖的受压面积大概是(115×115)mm2,15MPa×(115×115)mm2≈200kN,使用范围应为总量程的20%~80%,所以应该 选用0~300kN的量程。

6、砂石质量应主要控制哪些指标? 四.计算题

1、φ20热轧光圆钢筋进行拉力试验,测得其直径为20.18mm,屈服点力值90.5 kN,抗拉破坏力130.6 kN,请分别计算其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公称横截面面积314.2 mm2)答:屈服强度90.5 kN÷314.2 mm2=288 MPa

修约为290 MPa 抗拉强度130.6 kN÷314.2 mm2=416 MPa

6.计量认证工作总结 篇六

1 质量体系的建立

为了使检测结果始终保持可靠, 就必须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进行全面控制、管理, 使这些影响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 因此, 就要建立一个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就是通过质量体系来运作的, 因此建立质量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是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要建立一个有效质量体系, 须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1.1 思想准备阶段

环境监测站站长对质量体系的建立、改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县级监测站大多数还是隶属于环保局, 没有人、材、物的权限。这就要依靠环保局领导的大力支持, 把计量认证的工作列入工作计划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同时站长还要进行全员培训动员, 通过学习, 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和对建立质量体系重要意义的认识。领导重视, 全员参与, 为建立质量体系充分作好思想上的准备。

1.2 质量体系总体设计阶段

质量体系总体设计的目的是根据《评审准则》要求, 结合环境监测站的具体情况, 内容一般包括体系的组织结构、体系19要素、质量活动、质量职责和权限、质量体系文件层次和纲目、应该配备的人员和资源等。

1.2.1 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由站长组织制订本站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这是体系的决策环节。质量方针对站内可以明确质量方向, 激励监测人员的质量责任感;对外表示站领导的决心和承诺。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具体化, 站长应将与关键质量要素有关的目标及对所做的承诺写成文件。

1.2.2 现状调查、对比、分析

环境监测站结合自身特点, 根据《评审准则》的相应条款对本站的现状进行调查、对比、分析, 一般从人、机、料、环、法五个方面来确定质量体系的过程和要素。即人员是否具有资格, 仪器设备、药品试剂、场所环境否符合要求、检测方法、标准是否现行有效。找出主要差距, 做出分析结论, 选择性地保留过去质量体系中的精华部分, 提出改进措施或处理意见。

1.2.3 确定机构, 分配质量职责

县级环境监测站一般为四级站, 人员较少, 部门设置不宜多。但要明确落实其部门职责, 解决职责不清、职责重复、职责不全等问题, 同时配备开展监测业务所需的有关资源, 如人员培训和管理、仪器设备购置、仪器设备校准、物质采购供应以及资金管理等。

1.3 质量体系文件化阶段

质量体系通过文件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计划、质量记录四方面内容, 质量手册是环境监测站的内部“法规”, 也是应长期遵循的文件, 位于体系文件的第一层次。程序文件规定了本站质量活动的方法和要求, 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 位于体系文件的第二层次, 内容与质量手册的规定相一致。质量计划和质量记录是体系文件的第三层次, 包括标准、操作规程、记录等。质量体系文件具符合性、可操作性和协调性, 应符合并覆盖《评审准则》条款的要求和本站的实际情况, 文件之间应相互协调, 避免产生不一致的地方。通过编制质量体系文件, 使环境监测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记录可查, 具有溯源性体系文件经批准和向本站全体人员进行宣传贯彻后, 质量体系就可以试运行。

2 质量体系的运行和改进

质量体系的运行就是执行质量体系文件、贯彻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保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通过依靠组织协调、质量监督、信息反馈以及体系审核与评审等几个环节来实现。环境监测站可以通过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来发现体系运行中的问题, 通过管理评审由站长来确认问题, 作出决策, 再通过纠正和预防措施来解决问题, 从而形成不断实施环境监测站质量体系改进的自我完善机制。

2.1 领导组织协调, 全员参与

环境监测站长要以身作则, 充分认识到管理评审是完善实验室质量体系的重要手段, 做好管理评审。要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 单靠领导是不行的, 要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站每个成员在质量体系中的作用, 制订激励措施, 使员工在质量体系运行中, 始终有参与质量体系改进的积极性和能力, 主动分析自身体系的差距, 以求不断进取。

2.2 建立监督机制, 保证工作质量

根据实际情况, 环境监测站可根据检测项目考虑设立质量监督员, 记录并保存质量体系运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使用有效的校核方法对质量结果进行控制, 如监测过程中使用的现场空白、密码平行样、质控样、加标回收、工作曲线等方法都是有效的校核方法, 对这些质控数据的数量和合格率进行定期评审, 以便改进和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2.3 开展审核和评审活动, 完善和改进质量体系

环境监测站可根据部门和检测工作量设置内审员, 按要求编制质量体系审核计划, 在监测站质量负责人组织下, 统筹安排质量体系各个要素的审核内容、顺序、要求、进度和频次。对不合格的部门、人员, 发出不合格通知书, 在规定的时间内采取纠正措施, 并实施跟踪检查, 内审结果及时报告站长。站长应及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 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纠正措施, 直至有明显改进, 达到改善和提高质量体系运行水平的目的。

小结

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站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 实施新的《评审准则》是将质量管理放在首位。这就要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同时要形成新的质量观念, 对检测的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 以预防为主, 对检测报告质量有影响的多种因素都要形成文件化的质量体系进行控制。通过内部审核, 发现质量体系实施中的问题;通过管理评审, 由站长确认问题, 做出决策;再通过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来解决问题, 从而形成一个不断实施质量改进的环境监测站自我完善机制。

参考文献

[1]产品质量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 (验收) 评审准则[Z].

7.计量认证评审地下管线探测 篇七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紫昕工业园

委托单位:湖北省计量认证资质评审组

检测日期:2016-10-16

报告总页数:9页(含此页)

报告编号:YL-201610018

武汉岩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10月16日

地下管线探测报告

紫昕工业园部分区域 地下管线探测报告

检测人员:

报告编写:

审核人:

批准人:

声明:

1.本报告涂改、错页、换页、漏页无效;

2.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者无效; 3.本报告无我单位相关技术资格证书章无效; 4.本报告无检测、审核、授权签字人签字无效; 5.未经书面同意不得部分复制或作为他用;

6.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15 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出,本单位将于5日内给予答复。

检测单位:武汉岩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武汉市江夏区经济开发区阳光大道紫昕科技园1号楼 邮编:430023 电话:027-87951677 传真:027-87956577 联系人:代卫兵

地下管线探测报告

目 录

地下管线探测报告...................................1

一、工程概况.......................................4

二、探测方法技术...................................4

三、地下管线图的编绘及成果表的编制.................7

四、雷达检测结果图.................................7

五、检测结论.......................................8

六、需说明的几个问题...............................9

地下管线探测报告

一、工程概况

1、任务的由来

本次试验工程探测范围为:紫昕工业园大门前深度5米以内地下管线探测工作。工作任务为:对施工范围内埋设于地下管线进行实地探测,查明施工范围内管线位置及深度。

2、测区概况

该测区位于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紫昕工业园内,拟建工程场地地形平坦,地面高程19~24m,场地原为农田、菜地,经修建后形成现状道路。地势平坦开阔。相对高差一般小于2m。地貌单元属长江一级阶地。

3、仪器配备

YL-GPR400型探地雷达一台,天线频率400MHz,设备编号:YL-DJ015;

4、开、竣工时间

经前期现场踏勘,工程自2016年10月16日9:00开始,于2016年10月16日12:00结束外业探测工作,之后进行技术工作报告的编写和综合管线图示意图的编绘。

二、探测方法技术

(一)本测区作业技术依据为:

1)《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 61-2003 2)《湖北省城镇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DB/T 875-2013

(二)探查内容

1)马路地下管线分布、埋深走向。

2)采用扫描、线路追踪法,探测穿越施工区域的地下管线分布情况。

地下管线探测报告

(三)探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根据踏勘情况,结合地下管线的特性,本区探测工作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1)隐蔽管线点探查

对需定位的各类管道采用物探方法进行定深、定位工作,定位方法按《规程》要求,使用地下管线探测雷达和管线探测仪进行。

a)工作频率选择:根据埋深和分辨率的要求,主要选用雷达天线频率为400MHz的管线探测雷达。b)定位方法:

地质雷达探测地下空洞是利用空洞与土层的电性差异来实现的。由于路面、土层、空洞、管线是不同的材料构成,不同材质间的接触面及同一种材质内部不连续面都是良好的雷达波反射界面(即管线、空洞与土层接触面、路面与土层的分界面等)。当雷达波向下传播经过这些界面时,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反射、折射和散射,产生不同程度的波能吸收和衰减,集中反映在波形和波阻特征变化上。分析研究接收回波的特征差异,就可以揭示路面地下管线特征。

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如下图1:

图1 地质雷达工作原理图

实测时将雷达天线紧贴于路面,沿测线连续滑动,采用自动方式进行定位,根据系统配置和天线滑行速度设定空间采样率,雷达主机实时记录每个测点反射波的时间和振幅值,构成连续雷达剖面。当地下介质的波速已知时,根据所探测到的双程旅行时,就可以求得目标体的位置和埋深。

地下管线探测报告

(四)、地下管线测量

按业主要求及场地实际情况,本次勘察共布置测线2条,对被测区域进行网格划分,测区内管线测线布置图如下。

图2 测区及测线分布示意图

地下管线探测报告

三、地下管线图的编绘及成果表的编制

(一)数据检查及预处理

地下管线图的所有空间数据均采用电子记录手薄进行野外自动记录。确认数据文件无误后,确定管线分布情况信息及管线点位置,并现场标注管线位置及深度。(二)综合地下管线图的编绘

将测定的各类地下管线点依平面坐标按图例展绘在带状地形图上,形成综合地下管线图。

综合地下管线图的编绘要求按规定执行,为便于表示管线的分布情况和施工使用。再将各种管线及管线注记完成后,绘制草图交由外业进行管线检查及实地巡视、修改,完成综合地下管线图的编绘。(三)断面图的编绘

断面测量布置在设计线穿越道路的地段,断面图包括管线点、管类、距地面埋深、高程及各管类之间的平面间距等,断面图根据外业实测的断面点三维坐标数据文件及输入计算机的物探管线点资料,将穿越中线的各类管线,依管线在中线上穿越的位置、分布,依里程进行表示,单独绘制。

四、雷达检测结果图

测线H1-H1’测试结果如下图

地下管线探测报告

图3 H1-H1’测线雷达影像图

图4 H2-H2’测线雷达影像图

五、检测结论

地下管线探测报告

根据现场勘测以及雷达图像的波形分析,结合现场的标识,推测探测路段下的异常点为各管线所在位置,详细结果如图5所示(在现场均有标示)。

图5 探测成果图

六、需说明的几个问题

1、由于探测到施工将会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探测成果为现有管线的现实情况,若时间间隔较长部分地段的地下管线可能因施工、改建等原因产生变化,应予以注意。

2、在局部管线密集地段如需进行地面施工需留有较为充足的安全距离。

8.计量认证整改报告原因分析 篇八

计量认证整改报告

编写人:审核人:签发人: 技术有限公司

二o一四年八月二十七日

根据我单位的申请,质量技术评价认证中心组成的专家评审组对我单位进行了计量认证现场评审。评审组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对我单位实验室环境进行现场查看、对检测人员进行提问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了考核,并对技术文件、原始记录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对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评审组认为我单位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编制了相应的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各种记录表格等,覆盖了计量认证所规定的条款。组织管理、仪器设备、人员素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符合认证评审准则的规定。对照“评审准则”,评审组认为我单位还存在不足的有2项(基本符合项)。

(一)问题表述 1.未提供合格供应/服务商名录及评价材料。2.检测报告的原始记录未与报告一起归档。(二)整改措施

针对评审组在本次评审中发现的问题,我单位从领导到检验人员都非常重视,针对问题的整改召开了专题会议,成立了整改小组,制定了整改计划,经整改小组讨论同意,由问题所在室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并由相关室责任人负责整改措施的实施,具体整改措施如下: 1.业务室负责编制《供应商名录调查、评价表》,把供应/服务商相关具体内容信息整理成表格,以及编制、审核、批准等标识的相关内容增加到表格内。2.综合业务室负责重新整理检测报告资料。

(三)整改完成情况

我单位由相关室负责人按照制定的整改措施对本室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质量负责人负责验证确认。按照评审组的要求,对评审中发现的2个基本符合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整改。1.综合业务室统计了供应商的相关信息,收集了其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书,将其具体内容信息整理成表格,表格内含盖了具体的评价内容。2.根据《程序性文件》,综合业务室将资料重新整理归档,并将xxxxxx检测报告的原始记录与报告一起归档。

评审组提出的2个基本符合项、与评审准则对照情况、整改措施及完成情况见附表和附件。

(一)附表:现场评审提出的问题、整改措施及完成情况表。

(二)附件:共1个

(一)附表:现场评审提出的问题、整改措施及完成情况表。

(二)附件:共16个

附件1: 供应商名录调查、评价表 附件2: bsjc20140101检测报告的原始记录与报告的整改情况 附件3: 天平使用记录 附件4: 采样任务单 附件5: 六六

六、滴滴涕分析原始记录表 附件6: 实验室用水制备记录表 附件7: 2014年3月5日内审检查表 附件8: 2014年培训计划

附件9: 微生物检验人员培训合格证明、学习照片及培训评价表 附件10: 应急药箱、紧急喷淋装置照片附件11: 微生物培养箱整改的前、后照片 附件12: 总α放射性试验室警示标识照片 附件13: 2014年仪器期间核查计划 附件14: 培养箱使用记录 附件15: 电子天平检定结果确认表 附件16: 2014年质量控制计划 篇二:计量认证整改报告

实验室资质认定复查评审

整改材料

娄底市 年月 日

资质认定复查评审整改报告 湖南省计量认证娄底评审组:

年月日贵评审组对我实验室进行了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现场复查评审,评审中评审组共提出需整改项项。为此我实验室按照《评审准则》和本实验室《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要求,由实验室主任组织牵头,全体试验人员参与,对评审组提出的需整改项逐项落实到人进行了整改。现在,所有需整改项均已整改到位且运行有效,请评审组予以验证。整改内容详见整改表和附件。

娄底市??(章)年月日

娄底市???计量认证现场评审整改表 篇三:实验室资质认定整改报告

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复查评审整改报告

编写人: xxx 审核人: xxx 签发人: xxx 抚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〇一三年x月xx日

抚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量认证复查评审整改报告 省计量认证评审组: 根据我中心的申请,依据[2012]辽质监认函549-1号文件规定,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处派出了3名评审员组成的评审组于2012年12月27日至12月28日对我中心进行计量认证复查的现场评审。

评审组认为我中心的管理体系文件完整,能够服务于质量方针。有完整的过程控制文件,在用的技术文件为现行有效的版本。管理体系运行基本有效,具备了申请的4 类 62 个参数的检测能力,同意推荐通过计量认证复查的现场评审。现场考核了 2 名授权签字人,1名技术负责人,考核合格,同意推荐。评审组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认为我中心管理体系及检测管理存在6个整改项。

评审结束后,对评审中发现的不足,我中心领导非常重视,组织各责任部门和人员对不符合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整改措施,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整改工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针对“实验室不能提供按gb/t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进行二级水验收的证明(基本符合4.5)”的整改。(1)原因分析

实验室基础管理薄弱,检验人员没有掌握实验用水、关键试剂等验收的理念。(2)纠正/纠正措施

①组织有关人员对方法标准进行学习;

②建立实验用水验收相关文件,并进行验收。(3)整改证明材料 ①实验用水验收记录表格。附件1-1; ②实验用水验收记录复印件。附件1-2; ③实验用水检测记录(二级水)。附件1-3。

2.针对“2012的管理评审报告输出的决议缺少实施的责任主体和约定完成的时限。(基本符合4.11)”的整改。(1)原因分析

①对管理体系文件的学习、认识和理解不够;

②在管理评审过程中不能能够掌握管理评审的实质内涵。(2)纠正/纠正措施

①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等管理岗位人员加强对《评审准则》的学习,掌握要领;

②补充管理评审报告输出的决议实施的责任主体和约定完成的时限内容。(3)整改证明材料

①管理评审输出改进措施复印件。附件2-1;

②改进措施证明材料。微生物科质量控制计划等复印件。附件2-2a~2d。

3.xxcdc/jcz-wj-005-2009《高压蒸汽灭菌器操作规程》缺少灭菌效果监控相关要求;流行病科缺少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的采样细则。(1)原因分析①微生物检验科对灭菌效果监控理解的不透彻,未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灭菌效果监控;

②流行病科未按新标准及时更新作业指导书。(2)纠正/纠正措施

①更新《高压蒸汽灭菌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将灭菌效果监控的相关要求加入xxcdc/jcz-wj-005-2013《高压蒸汽灭菌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中;组织微生物检验科学习《高压蒸汽灭菌器操作规程》。②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更新作业指导书《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细则》相关采样部分。(3)整改证明材料

①xxcdc/jcz-wj-005-2013《高压蒸汽灭菌器操作规程》复印件。附件3-1;

②xxcdc/jjx-lb-012-2013《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细则》作业指导书复印件。附件3-2。4.实验室不能提供开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 gb 4789.5-2012、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12-2010方法确认证据。(1)原因分析

①中心质量管理者未能及时对《方法确认的程序》进行补充、修改; ②实验室没有进行过食品中志贺氏菌检验和食品中铅的测定。

(2)纠正/纠正措施①补充修改了《方法确认的程序》;

②检验科按照标准进行食品中志贺氏菌检验和食品中铅的测定的实际检验操作并提供方法确认证据。

(3)整改证明材料

①修改后的方法确认程序复印件,附件 4-1;

②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 gb 4789.5-2012方法确认材料,复印件,附件4-2;

③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12-2010方法确认材料,复印件,附件 4-3。5.实验室没有制定仪器设备的校准和/或检定(验证)、确认的总体要求。(1)原因分析

对评审准则学习、掌握的不够,遗漏了有关内容。(2)纠正/纠正措施

9.计量认证工作总结 篇九

1 样品受理和委托检测协议书填写

1.1 样品受理

在质管办统一管理下, 由检测科室样品受理员进行接收, 办理受理手续。样品受理员对样品进行符合性检查, 如样品是否完整适用, 有无异常或偏离检验方法的要求。若样品有异常无法接收的, 样品受理员应立即将样品退还给客户, 向其说明原因;如样品适用, 样品受理员与客户协商填写“委托检测协议书”。

1.2 委托检测协议填写

规范了委托检测协议中有关内容, 主要包括:检测样品名称、类别、型号规格、数量、性状、生产批号或日期、保存条件、保存日期、生产国别和单位、提供资料、检验项目、检验要求、检验依据、委托单位名称和地址、申请时间、检测报告约定交付时间、检验费用、双方履行承诺等。使用非标方法或检测工作需要分包时, 按照委托方需求或征得委托方同意, 在备注栏中说明, 由委托方签字确认, 以保证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样品受理人员需要核实以上内容描述是否准确规范, 样品相关信息是否与送检样品的实际情况一致, 并由委托方和样品受理人员分别签字确认。质管办对样品进行分类编号登记, 按样品标识系统要求贴上唯一性标志, 和检验状态标志, 在标签上注明“待检”、“在检”、“检毕”和“留样”加以识别。委托检测协议经质管办盖章生效后, 双方开始承担履行的责任。而之后检测流程中生成的该样品的原始记录与检测报告中的相关信息都要与委托检测协议相一致。

2 检测原始记录的管理

2.1 检测记录格式的编制

检测原始记录是检测流程的见证文件, 是保证出具检测报告质量的根本, 其应全面完整、准确真实, 便于溯源和复现。空白检测记录格式由质管办组织各检测项目组专家按项目类别分别进行编制, 科室主任审核, 技术负责人审批。确保在格式上规范统一, 信息完整。主要内容:样品名称、检测编号、样品型号 (规格) 、数量、性状、生产日期 (批号) 、检测日期、检测项目、作业指导书编号, 主要使用仪器设备及标号、测量记录、页码、总页数及检测人、校核人的识别等。2.2检测原始记录的填写、修改与审核检测人员按标准格式填写检测原始记录, 应包含足够的信息, 如检测环境条件 (温、湿度和气压) 、检测地点、仪器设备及其状态描述、检测试剂配制情况及标准物质来源、检测过程中所出现的状况观察记录、检测方法步骤描述、检测原始数据记录、计算公式及数据处理结果等。应严格按照检验标准进行计算, 计算中的每个数据要有来源, 以确保检测过程、方法的溯源性、复现性, 以便复核、审核人员检查核对。结果中的单位表达, 采用国际通用计量单位。并做到书写规范、字迹清楚、便于辨认。对记录有误的采用规范改错方法, 在需更改处划两条横线, 在其右上方填写正确内容, 并加盖检测人员名章确认。强调保持原始记录的原始性。为确保相关信息和数据准确无误, 检测原始记录须由检测人员、校核人员二级审核, 签字确认。发现检测数据异常或对该类样品的结果产生疑问时, 应对检测过程产生的数据进行核查或再测试。

3 检测报告的编制、审核、签发、发放和归档

3.1 检测报告的编制

检测原始记录复核完成后检测报告编制人将原始记录有关检测结果填写在检测报告中, 检测报告内容应包含完整的信息, 既要符合ISO/IEC 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中对结果报告的技术要求, 还应根据检测项目类别对检测过程原始记录进行整理, 充分说明检测方法和结果。

3.2 检测报告的审核、签发

检测报告的签发实行严格的四级审核制度, 层层把关, 各负其责, 确保出具的检测报告准确规范。一级审核由同一检测科室的校核人员完成, 主要审核原始记录的准确性和检测报告的规范性、一致性, 如核实检测过程是否符合标准、作业指导书进行、原始数据的来源、计算过程是否准确无误以及检测报告与原始记录、委托检测协议书的相关信息内容完全一致。审核完毕, 要在检测报告 (存档) 相关栏目签字确认。二级审核由科室负责人完成, 主要审核原始记录与检测报告内容的完整性、规范性、合理性, 检查数字修约和数值单位是否规范、有无缺漏项, 有无操作错误及逻辑错误及依据标准、方法是否现行有效等并签字确认。三级审核由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完成, 主要审核检测报告、原始记录、委托检测协议书的一致性、规范性和完整性, 如检测是否按照委托检测协议书中检测项目和样品有效期内进行, 检测、校核、审核人员是否签名、检测结果的计量单位是否与相应的评价依据一致、检测使用仪器设备是否在检定有效期内等内容进行审核。四级审核由授权签字人对报告书进行全面审核后签发, 主要审查检测报告有无逻辑错误、使用方法和仪器设备是否合适、结果表述是否规范严谨、检测或评价引用的标准是否准确充分、评价结论是否科学合理、现场检测测量点分布是否满足检测需求等。

3.3 检测报告的修改

在审核检测报告过程中, 如发现错误或有疑问应退还给原检测人员修改或进行复检。对已签发的检测报告需作重大或实质性修改时, 将原检测报告收回, 重新发布全新的检测报告, 注以唯一性标识, 并在检测报告适当位置做出声明和注明所代替的原检测报告。

3.4 检测报告的发放

检测报告由授权签字人签发完成后, 由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打印报告封面, 加盖检测专用章和骑缝章, 对计量认证证书附表中的检测项目, 出具检测报告的封面加盖CMA章。检测报告发出时, 检测科室检测人员须持检测报告收费证明到质量管理办公室领取并登记签字确认。如客户要求用传真、电子邮件、电话或其他方式发送时, 须核对对方的身份和单位后发送。并确保检测报告传送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和保密性。

3.5 检测报告的归档

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以每份检测报告为一个单元, 将委托检测协议书、检测报告复印件、检测报告 (存档) 件和检测过程的原始记录等资料汇总整理成册后归档并编制检索目录标签。并对归档报告安全存储, 妥善保管, 建立借阅归还审批登记管理制度, 对委托方的信息和检测结果予以保密。

参考文献

[1]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Z].国家认监委 (国认实函[2006]141号) .

10.计量认证工作总结 篇十

1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评审依据是什么?

《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2、你中心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什么?

科学管理、工作有序、质量第一、优质服务

3、检测结果保留的有效数字位数依据是什么?

与检测记录的有效数字位数相一致。

4、你中心的质量体系文件分几个层次?怎样实现有效控制?

四个层次: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格式文件。加盖“受控”章,编写受控编号,填写发放回收记录。

5、食品检验微生物要求?如何记录?

6、你中心常用的质量控制方式?

人员比对、盲样考核、加标回收

7、怎样进行质量监督?

1)人员及操作:监督员要对检验环节中的检测人员进行监督,特别是对新项目开展过程人员的监督,对在培人员的操作和原始记录的监查。质量监督员监督内容为人员培训情况,有无上岗证;是否按检验标准操作规范和检验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有无及时、准确、完整地做好各类记录;应加强对新进人员的监督。2)

二、设施及环境条件:监督内容为实验室配备的相应设施和环境条件是否满足检验检测工作的技术要求及安全环保要求;实验室对环境有无有效监控记录、废弃物处理记录。3)检测方法:监督内容为检测流程及过程的控制与监控;是否选择满足客户要求并适用于进行检测的方法,标准应为现行有效版本并受控;4)仪器设备:监督内容为仪器设备(计量器具)管理台帐是否及时更新;有无仪器设备购置、验收资料;仪器设备标识是否准确;是否按时开展期间核查;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保养记录是否规范;新购置仪器设备是否及时编写作业指导书。5)测量溯源性:监督内容为有无仪器设备检定证书;有无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资料;有无标准物质的使用及验收记录。6)样品管理:监督内容为样品状态标识是否正确;样品的交接、保管是否符合要求,剩余样品处置有无按规定处理;样品的储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7)结果报告:随机抽查检测报告,监督内容为是否按规定记录;是否按格式要求书写;原始记录中所用仪器设备信息与使用记录是否相符;8)对影响检测结果的其他因素进行监督,内容包括:比对、能力验证和内部质量控制活动、新方法(新测量设备)首次正式使用、重要的检测任务、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等。

8、什么是内审和管理评审?两者的区别有哪些?

内审是实验室按照管理体系文件规定,对其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组织开展的有计划的、系统的、独立的检查活动。

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对管理体系的整体有效性以及对本实验室的适用性,活动。

1)评审的目的不同:内审确定质量活动及其结果的符合性及有效性,管理评审是就质量方针和目标评价质量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

2)依据不同:内审是审核准则、法律法规、体系文件,管理评审是根据内审结果及受益者的期望,该进的需求;

3)审核人不同:内审是质量主管组织内审员审核;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组织关键岗位人员审核。

4)审核方式:内审是现场评审,管理评审是会议评审;

5)结果:内审是对不合格项采取纠正及预防措施,完善体系,管理评审是为了从总体来促进体系的持续改进。

9、你中心的样品是怎样管理的?

10、记录的作用?如何记录?

11.实验室计量认证前要做哪些准备 篇十一

1.1 人员应足够,每个项目应两人参与,一人检验一人校核。1.2 应对各类人员的教育和技能素质提出明确要求,如教育程度、理论基础、实际工作能力、工作经验、知识更新等。1.3 应根据实验室需要和发展目标,编制人员培训计划,并认真实施。

1.4 各级各类人员都应有任命文件。

1.5 培训内容应包括专业知识、标准知识、质量控制与监督管理知识、计量理论知识、误差理论、数据处理、抽样方法与理论、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外语等。

1.6 每人进行计量基本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进行考核,合格后发给上岗证。

1.7 建立人员技术业绩档案,内容应包括有关资格证书、培训、技能和经历等。2 环境条件的准备

2.1 面积不够应增加。实验用房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为市级不少于40%、县级不少于35%。2.2 布局不合理的应调整。

2.3 温度、湿度、灰尘、电磁干扰、电源电压、振动、有害气体……等应有明确规定,并很好控制。2.4 应有停电停水的应急、安全措施。

2.5 房屋陈旧的应粉刷,水、电线路老化的应改装。2.6 应对有环境条件要求的场所进行环境条件的监控、记录。2.7 办公室、样品室等与外界接触的场所应与实验室分隔开,并有明显警示标志。样品室应设专用于保存样品的样品库。2.8 应有合格的消防设施,加强毒品及菌毒种的管理。2.9 应设置专用的热工间、天平室、小型仪器室、大型精密仪器室,微生物实验室应有万级及局部百级洁净室,细菌和霉菌检验的无菌室及培养室应分开,应设专用的试剂间,应有HIV实验室及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宜设专用洗刷间。

2.10 搞好实验室内务管理。仪器设备、标准物质及消耗材料的准备

3.1 备齐全部所需的仪器设备、标准物质及消耗材料,不足的应购买。

3.2 强制检定的仪器应按周期检定,应粘贴三色标志,所有仪器均应受控。

3.3 建立健全仪器设备档案。

3.4 仪器设备的放置环境应符合要求,要有合格的地线。3.5 缺仪器的项目可以分包,要签分报合同。

3.6仪器旁应放操作规程、使用记录,记录应认证填写。3.7 仪器应进行期间核查。4 软件资料的准备

4.1 要建好文件化的质量体系。

4.1.1 量体系文件一般分四个层次,即: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各种记录表格。

4.1.2 质量体系的八项原则:①以顾客为主体;②领导者是最高管理者;③全员参与;④过程方法(将过程和活动作为资源管理);⑤管理的系统方法;⑥ 持续改进;⑦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⑧与供方的互利关系。其中①、⑦为重点,②为关键。4.1.3 质量体系文件编写原则:系统协调、科学合理、可操作实施。

4.1.4 质量体系文件的特点:法规性、唯一性、适用性。4.2 质量手册的编写

4.2.1 质量手册编写步骤:(1)成立领导小组;(2)制定编制计划;(3)确定质量方针、目标;(4)确定质量体系的活动和要素;(5)调整组织结构;(6)列出岗位职责及程序文件清单;(7)订出文件标准格式;(8)起草文件;(9)会审文件草稿;(10)修改文件;(11)批准发放;(12)资源调剂;(13)手册完成;(14)试行修订;(15)宣贯;(16)内审和管理评审(运行半年后)。

4.2.2 手册应按《评审准则》的顺序编写,应全部符合(覆盖)《评审准则》的要求。

4.2.3 质量手册的格式应按规定的格式。4.2.3 质量手册的结构和内容应包括:(1)封面;(2)批准页;(3)修订页;(4)目录;(5)前言(实验室名称、地址、通讯方式、经历和背景、规模、性质等,对社会的各项承诺(如公正性声明等)也可单独列章。);(6)主体内容及适用范围(适用于哪些检测领域(包括种类、范围)、服务类型、采用的质量体系标准(如评审准则等)以及规定所使用的质量体系要素。);(7)定义及缩略语(必要时);(8)质量手册的管理(编制、审批、发放、保存、修订、是否保密等规定);(9)质量方针和目标、质量承诺;(10)组织机构(高层管理人员(包括技术、质量主管)和任职条件、职责、权力相互关系及权力委派等;与检验质量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11)组织机构图(内外部关系);(12)监督网框图及监督人员的任职条件、职责、权力及人员比例)(13)防止不恰当干扰,保证公正性、独立性的措施;(14)参加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组织措施;(15)质量体系要素描述(质量手册一般只作原则性描述,内容包括:目的范围;负责和参与部门;达到要素要求所规定的程序;开展活动的时机、地点及资源保证;支持文件;用表格的形式表述实验室开展产品检验所具备的能力。);(16)支持性文件目录。

4.3 程序文件的编写:

4.3.1 程序文件应包括:目的、范围、职责、工作顺序、引用文件、使用的质量记录表格。

4.3.2 工作程序应强调5W1H(做何事(What)?为何做(Why)?何人做(Who)?何时做When)?何地做(Where)?如何做(How)及如何对5M1E(人(M)、机(器)(M)、(材)料(M)、(方)法(M)、测(量)(M)、环(境)(E)进行控制和记录。

4.3.3 程序文件的基本格式和内容:封面(实验室名称和标志、文件名称、文件编号、编制和批准人及日期、生效日期、版次号、受控状态、密级及发放登记号);刊头(实验室名称和标志、文件名称、文件编号、生效日期、版次号、页码等);正文(目的、适用范围、职责、工作程序、相关文件);刊尾(必要时对有关情况的说明)。

应编制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与《评审准则》条款要求对照表。4.4 作业指导书的编写 4.4.1 作业指导书的分类及要求

作业指导书主要指标准操作规程(SOP),通常分为样品处理类、检测方法类(检测细则)、仪器设备类、数据处理类、其它类等。

作业指导书的基本要求是要给出所需的所有信息,能按照所写规程完成全部工作,所以要写得尽量详细。4.4.2 方法类作业指导书的编写方法

方法类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应包括:编写说明、方法名称、适用范围(包括方法的检出限等)、规范性引用文件、原理、试剂、仪器、分析步骤(样品处理、标准系列制备、仪器参考操作条件、测定方法)、结果计算、精密度、准确度等。4.4.3 仪器设备类作业指导书的编写方法

仪器设备类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应包括:操作规程名称、适用范围、技术特性(使用环境、主要技术参数)、操作方法(操作前的准备、开机程序、测定方法、关机程序)、点检程序(概述、检验项目、技术要求、点检内容及方法、结果处理)、点检周期、使用注意事项、维护内容及方法等。4.4.4 作业指导书的批准发放

作业指导书应由起草人、审核人(专业技术负责人)、批准人(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名及日期后,编号发放,纳入受控文件管理。质量体系的内审(评价符合性和有效性)质量体系试运行半年后进行内部质量体系审核。

内审的总的原则是:正规性、独立性、公正性、改进性。5.1 内审的分类:滚动式(部门滚动式,要素滚动式)、集中式内审、临时内审(有投诉时,外审之前,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时)。覆盖所有要素的审核每年至少一次。5.2 内审的目的

5.2.1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5.2.2 促进内部交流和合作;5.2.3 提供培养和发现人才的机会;5.2.4 展示质量保证能力;5.2.5 促使质量管理体系持续保持其有效性。5.3 内审的内容 5.3.1 符合性审核 5.3.2 有效性审核 5.4 内审的形式 5.4.1 文件审核 5.4.2 现场审核 5.4.3 结果审核

5.5 内审的准备及实施过程

确定审核目的、范围、深度、时间、方式等――确定审核组成员及分工――发布审核通知――收集并分工审阅必要的信息――编制现场审核用核查表――审核组成员汇总讨论――编制、分发审核日程表――现场评审(首次会议、搜集客观证据(听、看、问、查、考)――编制、整理不符合项报告――审核组讨论审核不符合项报告――确认不符合项――形成审核结论――召开末次会议――编写审核报告――纠正措施跟踪――编全面审核报告和纠正情况汇总分析。

5.6 内审的实施方法

5.6.1 开见面会(首次会议)介绍审核组成员及担负的职责;介绍内审的重要性;宣布内审的目的、范围和依据;介绍内审的程序和方法;介绍内审中不符合项的处理方法;明确被审核部门的陪同人员;介绍审核的日程安排;确定总结会的时间和参加人员;征求被审方的意见等。

5.6.2 搜集客观证据 通过提问和谈话,查阅文件资料,观察现场,试验考核等方式。

5.6.3 整理不符合项报告 按照不符合项的性质可分为体系不符合、实施不符合、效果不符合。按照严重程度可分为严重不符合和一般不符合。

5.6.4 开总结会(末次会议)宣布评审结果及结论。5.7 内审报告的编写:应由内审组长亲自编写,或在组长指导下编写。应如实反映审核时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应有日期和组长签名。内容应包括:(1)报告编号;(1)审核的目的、范围;(2)审核组成员和受审部门名称及负责人;(3)审核日期和方法;(4)审核依据,如GB/T15481-1995;(5)审核结果(不符合项数量、分布及评价,全部不符合报告以附件附于审核报告后);(6)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的结论性意见(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性、有效性及质量保证能力);(7)前次审核后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8)今后意见。

审核报告中不应包括不符合项涉及的员工姓名、机密资料、主管意见、情绪性表达。

附件:首末次会议记录及签到表、内审组成员分工及内审日程表、核查表、不符合报告及分布表、审核报告发放清单等。内审报告应经质量负责人或指定负责人批准后发至有关领导和部门。

6.管理评审(评价质量体系的持续适应性)6.1 管理评审的目的:评价现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内外变化的持续适应性;实验室质量方针目标对实验室各项质量活动的指导性作用情况;及时改变观念、调整思路、制订相应的策略,以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并不断改进。

6.2 管理评审的作用:(1)检查质量方针目标实现情况;(2)发现体系薄弱环节,找出改进途径;(3)评估体系需改进的部分;(4)评价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6.3 管理评审回答的问题:(1)方针目标是否适宜;(2)组织机构、管理职能是否合适协调;(3)各项程序是否合理有效;(4)各过程是否受控;(5)资源配置是否得当,能否满足要求。6.4 管理评审的典型周期为12个月。6.5 管理评审的输入

(1)近期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结果及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执行情况;(2)质量方针、目标的实现情况;(3)所有质量体系文件的分析;(4)检验报告的质量分析;(5)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结果分析;(6)业务范围和工作量的变化;(7)内外部环境和客户要求的变化;(8)标准、规范有无更新,技术有无改进;(9)服务质量分析;(10)人员素质及培训情况;(11)供应商的控制情况;(12)实验室发展战略和规划;(13)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管理和监督的信息反馈;(14)客户投诉及客户反馈意见处理结果和汇总分析;6.6 管理评审的内容 内容主要为质量方针和目标、组织机构、程序、过程、资源这五个方面,围绕“现状”和“适应性”两个重点来确定。

具体内容应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政策和程序的适宜性;《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符合性和适宜性;组织机构的设置是否合理?职责是否理顺?接口是否清楚?内审的结果;纠正和预防措施;日常质量管理和监督报告;外部机构的评审;实验室之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客户的反馈;投诉和其它相关信息等。6.7 管理评审的方式

常用集体会议讨论的方式或专题讨论的方式。6.8 管理评审的实施步骤 6.8.1 制订管理评审计划

应包括评审目的、评审范围、评审依据、评审方法、评审组成员、评审时间、评审内容等。6.8.2 管理评审的准备

6.8.2.1 由行政办公室制订管理评审计划,发出管理评审通知。各责任部门准备评审的有关文件和资料,如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的报告,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报告、检验质量综合分析报告、客户投诉及质量信息反馈处理意见报告等。6.8.2.2 由管理者代表责成行政办公室准备有关资料和文件,通知参加评审人员准备有关资料在评审会上发表意见。6.8.2.3 确定一名记录员在评审会上详细记录每人的发言。6.8.3 管理评审的实施 6.8.3.1 管理评审的参加人员

最高管理者主持管理评审,行政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管理评审会议。6.8.3.2 管理评审的会议议程

1)最高管理者宣布管理评审会议开始,宣读管理评审计划;2)管理者代表报告认证工作准备情况以及《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的编写及质量体系试运行情况和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情况,并宣读内审报告。若已通过认证,则报告质量方针、目标的实现情况及上次管理评审以来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等。

3)管理者代表报告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暴露出的主要问题及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4)实验室负责人报告质量体系运行以来的检验质量情况;5)质量负责人报告质量信息反馈的问题分析和处理意见;6)参加评审人员就评审内容展开讨论和评价,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7)最高管理者对评审所涉及的内容并参考与会者的发言对评审会议做出结论,并对评审后的改进措施提出明确要求。6.8.4 管理评审报告

6.8.4.1 管理评审报告由办公室负责编写,由最高管理者批准。

6.8.4.2 管理评审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评审概况(管理评审的目的、范围、依据、参加人员、内容、实际做法、评审日期);发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综合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及效果);评审结论(对管理体系各要素的评审结果、达到质量方针、目标的整体效果、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及需改进的问题),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决定及要求等。

管理评审报告经过批准后分发给参加评审的有关人员。6.9 管理者代表负责根据管理评审报告的要求组织有关部门制定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并组织人员对以上措施进行跟踪验证。内审与管理评审的差异

7.1 目的不同 内审为证实质量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评审为确保质量体系的持续适应性。

7.2 对象不同 内审的对象是质量体系的各要素;评审的对象是质量体系以及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等。

7.3 行为主体不同 内审的执行人员是质量负责人负责,由内审员组成的内审小组;评审的执行人员是最高管理者。7.4 时机不同 内审时间取决于每年的内审计划,每年一次或几次;评审按质量体系文件中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通常每12个月1次。

7.5 方式不同 内审通常是组成审核小组,按计划实施,最后向最高管理者提出审核报告;评审的方式由管理者确定,通常以召开评审会议的形式进行。

上一篇:爱国感慨下一篇:影评初恋这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