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新课改心得体会(精选20篇)
1.高中英语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一
2011年高中信息技术
新课改培训
杨苏霞
2011年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培训
8月19日我赴平凉市参加了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培训,这次培训活动共安排两天,其内容为:
1.《课标内容,教学大纲研读讲解》黄国洪 信息技术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2.《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讲解》徐树中 深圳中学高级教师
3.《信息技术三个选修模块教材讲解》徐树中
4.《课堂教学方法讲解及研讨》徐树中
短短的几天学习虽已结束,但其中的点点滴滴让我收获很多。通过讲座讨论、研讨互动、观摩研讨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不仅让我对新教材的各个模块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而且也让我对新教材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有了重新的认识,可以说这次培训不但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更让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礼。下面就是我这次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对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下课堂的初步认识
1、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
2、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
3、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4、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没有人会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
5、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
括,那么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也就是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
二、对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一点感悟
通过学习,我认为我们应有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从本质意义上说,就是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也就是自然即课程,意味着课程应向自然界开放,与自然界融为一体,使学生有机会走向自然。生活即课程,意味着课程直接面向社会,与生活融为一体,使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实际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自我即课程,意味着课程应向自我开放,尊重个人的感受、体验和价值观念。
三、对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总体思路的认识
1.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信息素养的提升,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培养信息素养。
2.内容选择注重技术与人文、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体验信息技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
3.学生活动主题的设计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与弹性,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找到合适的主题,都有所发展。
4.重视学生活动的指引,通过“活动目的”、“活动任务”、“活动过程”、“活动结果”、“活动评价” 等栏目,引导活动的流程,提高活动效率与效果。
5.注意内容间的联系与衔接
必修模块内容与初中内容的衔接;必修模块内容之间的衔接;必修模块与各
选修模块内容的联系与衔接;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由四个主题构成:
四、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认识
信息技术学科本身有自己的优势,信息技术现象的千变万化、信息技术世界的丰富多彩,实验手段的多样性,新的信息技术科技不断出现。这一切都是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材料和内容,很容易激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也是开展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素材。在具体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必修模块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注意信息文化内涵的提升!注意内容组织方式的提升!
注意信息处理方法的提升!注意生活和实际需求!
2、选修模块中应注意的问题
选修部分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构建,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
模块内容设计既注重技术深度和广度的把握,适度反映前沿进展,又关注技术与信息文化理念的表达。在选修部分的五个模块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是作为计算机应用的技术基础设置的。根据课标要求,本模块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
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是作为一般信息技术应用设置的。“人工智能初步”是作为智能处理技术专题设置的。对学生选课要作充分的指导,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开课,让学生了解各选修课的主要内容,并选择恰当的课堂形式,如:演示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协作学习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竞赛教学法等。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灌输和传授。信息技术课最终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教会了学生们操作步骤与要领,还应当能够使学生学会用这种工具进行学习、体会应用信息工具对学习与生活改善的策略与方法。通过这次培训活动,我收获很多,不仅使我更系统的把握新课程,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也有了一些突破和认识,当然对我思想上的冲击更是不可估量。我要以新课的实施为时机,不断地学习,不断完善。
2.高中英语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二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探究教学提出了具体目标: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探究式教学的几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教师作为探究教学的引导者,其任务是设置探究的情境,创建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公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成果。探究式教学倡导:学生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建构知识体系、选择学习方式,教师只是学生探究的指引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
例如“加速度”的教学中对照下表给出问题:“火车、卡车的运动情况有何特点?”
学生不难看出,他们都做变速运动,且速度变化均匀,故为匀变速运动。同时很容易看出它们的速度变化快慢也是不相同的,于是自然提出“如何来描述物体速度的变化的快慢?”这样的思考。学生既感到自然,又在情理之中,而且很快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二、结合高中物理新教材思考探究教学
1. 新教材重视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学会利用工具去解决问题
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是高中物理新教材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必修1第一章的第四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课本以正文的形式专门介绍打点计时器的原理、使用方法以及纸带问题分析,这在老教材中是没有的。可见,新教材对打点计时器这一工具和纸带分析方法的重视,这是编者有意识地为学生下一步探究问题作出的铺垫。
接下来,用它来研究和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就很方便了。打点计时器和纸带分析的应用在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中更是比比皆是。
教师要善于利用新教材给出的工具,教会学生利用工具去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课内外,大胆利用身边的资源,结合所学知识去探究新知识、新问题。
另外,新教材还大量引入了传感器和计算机软件辅助工具来实现教学资源的多元化,这些工具都为探究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和途径。
2. 新教材注重学习的层层推进,知识的前后呼应
在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一速度”后面,用纸带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除了专门安排第四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还在第四节的问题与练习第二题中巧妙地呼应了这一问题的进一步理解,原题希望学生体会用极限的思想理解瞬时速度。
这样的例子很多,对比老教材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这一章中,新教材更是细化了知识点,搭设阶梯使学生能很好地从初中向高中过渡,体现了探究学习的层层推进,步步为营。
3. 新教材讲求知识的科学性,突出了探究学习的精髓
老教材往往关注某个知识点的完整性,新教材则更关注知识体系以及学习知识过程中,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也就是说,新教材更关注学生的学法以及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新教材除了编排和内容上可读性增强、便于学生理解,在章节的编排上也有匠心之作,值得教学中认真挖掘。
例如:在必修1第四章第七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中,囊括了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超重和失重、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运动三个内容,其中,前两个内容老教材中分别在不同的两章,而且都是重难点内容,它们的新课和巩固教学都是重头戏。为什么会把这样重要的两节内容缩减后放在一节内容中呢?第三个内容“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运动”更是物理知识学习后,升华到物理思维和物理方法的高度,要求学生灵活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物理情景,找出情景中包含的物理本质。那么,又为什么在前两个内容后面,还要再加上一个具有较高思维层次的第三个内容呢?
第四章的第七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是必修1这本教材的最后一节,可以说,它是开启高中动力学问题的钥匙,对动力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本节第一个内容“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其实是牛顿运动定律在合力为0时的特例;第二个内容“超重和失重”是牛顿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综合应用到分析竖直方向的运动,解决接触力的大小的问题。第三个内容“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运动”显然是要培养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弄清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这样梳理了第四章第七节的知识内容后,以上提到的两个疑问得到回答,新教材编者的意图也跃然纸上。将这三个内容放在本节,凸显了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整合呼应了已学知识,联系实际回答了科技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编者这样的安排无疑是要彰显新教材重视物理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表明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以及科学精神。
3.初中英语新课改教学心得谈 篇三
一、创造良好氛围,抓住学生心态
初中学生稚气未脱,对英语有种好奇心理,对新知识感到有很大的兴趣。在课堂上他们往往具有双重心态:一方面他们羡慕教师,渴望自己也能讲几句;另一方面却又羞于开口。于是,就根据每课的具体内容设计了一些饶有兴趣的游戏活动,其素材来源于现实生活,内容新颖、形式多变。如:“询问时间”、“请求帮助”等等。这些游戏,将教学内容在轻松的气氛中自然地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情景理解语义,然后模仿、跟读。这样,既可消除紧张心理,又可满足学生好奇、好动、好乐、好玩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需要,从而促进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方面的转化。
二、广泛运用情景教学,努力增强教学立体效果
中学生爱幻想,兴趣广泛,对新事物最敏感,也易接受,并且模仿力极强。教师应当根据教材,并将内容结合实际,创造更真实的交际环境。这一点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时,把学生既感兴趣、又是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英语词汇、句型带入课堂语言训练当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又增强了教学的情景性、直观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加强学法指导,力促习惯养成
学生要学习一种新的语言是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氛围的,尤其是身处浓厚的母语环境中学习外语,更需要培养环境,营造氛围。如何才能创造和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和氛围呢?方法不是唯一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很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把课前的5-10分钟时间交还给学生,让他们的自由话题或指定话题作为开场白,这样既营造出了生动和谐的英语气氛,又达到了锻炼写作和口语交流的目的。作为一个初学者,如何运用英语进行思考和交流是学生的一大障碍。因此要加强学法的指导:1.要求学生大量地背诵。“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首先必须先有源源不断的语言知识的输入,在语言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经过加工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才可能有大量信息的输出,最终运用于交际活动。有了语言信息的积累,学生就会有强烈的运用语言和表达语言的欲望。因此开展自由话题活动正迎合了他们的心理;2.让学生自由对话交际,不局限他们交际的话题,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激发他们讲英语的积极性。为了使开场白发挥出最佳的效果,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①要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注意男女搭配,学习程度搭配,以好带差,养成互帮互助的习惯。②参考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模仿,让他们有话可说且并不难说,克服不敢开口的毛病,激发其学习热情和信心。③要求学生积累话题。学生普遍对贴近自己生活的话题感兴趣,如教师节、圣诞节等方面内容。我要求他们在任何时候,只要听到、看到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名言警句等都收集在笔记本上,充实自己的素材储备,在小组准备口语交际或对话活动时,展示出来讨论。每个话题和活动,每个同学都为本小组的活动出谋献策,贡献自己的得意句子、短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3.课堂中学生要有专心上课的习惯,主动、积极参与课堂上的活动,全面提高课堂效率。要培养学生坚持记笔记的好习惯。4.当学生词汇、句型、语法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学生就可以接受从写句到写段、写篇的系统化训练。可以要求学生每周坚持写一篇英语周记。内容根据课文内容或本周校园生活等。当批改到一篇话题新、有创意、语句运用准确的好文章时,让学生贴在“英语学习园地”里,让他们互相交流、学习。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应让学生明白:它需要长期的一点一滴地积累与训练,必须坚持师生共同努力,遵循规律,持之以恒,才能有收获。学习英语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使学生全面提高
课堂上的45分钟是有限的,为了使学生充分进行语言实践活动,避免课堂内外脱节,老师应按学生学习情况分成若干小组,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得到老师的帮助, 课外还可得到程度好的学生的帮助。这样就使得有限的课堂学习在课外得以延续,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全面提高。老师应很好地利用早晚自习对学生进行辅导,尤其对后进生,更应付出更多的精力,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4.英语新课改的心得体会 篇四
2012年下学期我很荣幸地来到担任高一两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新课改。以下是我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在传统教学中总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一节课45分钟下来,老师是擦了一黑板又一黑板,学生也都成了“小秘书”。在新课改中老师充分地把时间还给了学生,上课由学生占主导地位。一开始我也是对新课改持怀疑的态度,总是想着学生没有老师能学得好吗?特别是英语!还记得第一天上课我报着试试看得态度给学生讲了,让他们好好预习,第一天的上课用的是多媒体教学,虽然教学容量有点大,但是同学们的表现让我坚定了进行新课改教的信心。
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进行三个转变(1)教师角色的转变;(2)学生地位的转变;(3)教学手段的转变;还要采取四种方法(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5.高中政治新课改心得 篇五
孝义三中高一政治组 辛秀娟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不仅为我们的政治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我们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经过将近一学期的具体实践,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一些粗浅的看法和体会,也给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一、要从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
高中政治新课改给人最直观、最强烈的冲击就是教材的全面一新。高中的政治教材从过去的五本必修,转变为四本必修和六本选修,表面上看必修的教材数量上减少了,但是内容上却增加了一个过去所没有的文化生活的模块,而且增加的选修内容也都是全新的领域。
过去用旧教材的时候,在教师备课阶段我们也在反复强调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由于受教材内容的制约,我们只能是在教教材。现在进行新课改,首先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内容变少了,深度增加了;学生能够自读了,深入理解却困难了;形式更新了,内容更是与时俱进。因此,这也就让我们政治教师需要真正的转变教学观念,先要转变对教材的认识,把它真正的看作一种帮助学生学习,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其次在备教材、备教法和备学案上就要花好几倍的时间,而且在教材的把握上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在课改中,教材是根本,学案又是学生学习的指引,所以,一份好的学案对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运用“学案导学”开展教学工作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上课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主要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主人。究竟应该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教学,不是“新”就好用,关键是要满足学生的需要,能够结合现有的条件。长期的“灌输式”到突然的“探究式”学生往往很难一下接受,所以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方式就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摸索,我们政治组在学案的设计上有了一定的进步,在制作过程中,对课本重难点的设计上花费很大功夫,在练习的筛选上也是精挑细选,尽量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并且在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对课本的熟悉方面也想尽办法,总之在这个过程中我从中获益匪浅。
三、重新认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分配课堂时间 新课改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存在价值,因此必须确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在这次课改过程中,最初我们的课堂模式是讨论+学生展示+学生点拨,其中老师讲得很少,基本都是学生在探讨。实践了一段时间,证明效果不佳,学生重难点知识吃不透,讨论后还是很茫然。而且政治的重难点学生没有时间巩固,学生对课本一无所知,之后在课堂时间的安排上作了一个调整,上课10分钟复习旧知识、研究新知识,学生展示成果,中间穿插重难点的点拨,最后总结。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讲什么、讲多少非常重要。关键要讲规律方法、讲重难点、讲易混易错点,学生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在“讲什么”上老师首先要把握准确,这需要我们下大功夫,也给我们提出了挑战。
在这次课改中,我也有很多困惑:
6.高中政治教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六
———会同一中吴伦秀 这个学期,学校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在高一和初一两个年级进行新课程的改革,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不仅为我们的各科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我们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经过这学期的具体实践。我粗浅的谈谈对本人所教的政治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新课改倡导合作精神,开展自主探究。
新课改理念认为:教师是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课堂上应尊重学习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整节课,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加以引导,有时鼓励学生提问。为此,我们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放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看、多问、多想、多讲、多行。重视每一位同学的见解,赏识他们每一点进步的思想火花。
二、新课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长期以来我们政治课被学生认为是说大话说空话的课,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课程内容离现实社会离现实生活太遥远了,让广大的学生感到象天上的星星一样遥不可及,而《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如我们的政治课现在分为“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于哲学”等模块。使的我们的课程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的气息。
如在讲到《政治生活》的民族问题时,结合时政热点问题“3•14西藏事件”,布置学生搜集与西藏史实有关的资料,还有农奴主压迫农奴的各种证据——图片、视频、文献等,在课堂上进行展览和交流。有能力的学生还自己制作和讲解PPT课件。这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和真实性,不仅对课本知识有了形象记忆,对有关历史知识、人文知识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三、新课改提倡创设课堂情境,进行情境教学。
新课改精神强调合作探究,强调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亲临“现场”,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要,成为学生自觉阅读和钻研教材的动力,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角色模拟法,创设课
堂“小社会”,可以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课堂模拟教学,这种方法能让学生根据角色要求,积极开动脑筋,踊跃发言。学生参与意识、创造热情空前高涨。
如在讲授《政治生活》的《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一课中,讲到“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合法渠道”时,可以设计“模拟听证会”形式进行情境教学:设计一个主题如“禁止电摩行经五一、五四路段”召开听证会,给学生分组,有进行主题陈述的“组织方”——“XX市公安局教学警支队”,有各界人士组成的“赞同方”“反对方”(包括专家、学者、各利益阶层),还有普通市民代表组成的“旁听席”,另选择一名学生主持,整个环节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也体现了课改所提倡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精神。
同时在这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教学也有许多困惑和不足之处。
一、考试模式与课改有脱节的地方
新课改下,“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这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课堂教学不能再遏制学生的思维拓展空间。因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许多提问,其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即使教材上有一些相关的阐述,学生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提出更多的见解。但一般现行考试的答案具有唯一性,这就是教师和学生往往遇到考试时无所适从,理不出头绪。
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课堂气氛难相统一
新课程教学提倡能够快乐学习。于是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引入各种活动,使那些比较单调的认知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变厌学为乐学。但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因为在调动课堂气氛的同时,我们往往很容易离主题却越来越偏,比如一堂课,一开始情景模拟,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但活动的主题却越来越偏,以至于在知识的生成层面上效果不大。那么这时候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课堂气氛就很难相统一。
7.高中英语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七
一、注重学生情感因素, 关注学生“成人”的培养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提高人文素养, 增强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
在英语课堂上,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引起教师的关注、尊重和赏识。如果教师能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及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 对他们形成恰如其分的期望, 对学生保持积极的态度, 就可能产生良好的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因此在我的英语教学中, 我特别注重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
每次上课前, 我首先酝酿情绪, 以最佳的状态走进教室。或者给学生一个亲切的微笑, 或者给学生一个鼓励的眼神, 这些很简单但很必要的举动让学生首先从心理上拉近与老师的距离。教学过程中, 我的眼神要看到每一个学生, 对于学习成绩不是太理想的学生, 尤其要给予适当的关注。比如, 为他们设计一些相对容易的简单会话、问题及练习, 让他们体会到“跳一跳, 摘得到”的成功感, 并经常鼓励他们。这样在课堂上这些学生和成绩相对来说比较优秀的学生一样, 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新的课程改革, 增加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学习语言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与之有关的文化。中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 使文化规范的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那么, 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初中英语新大纲明确规定:“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师可采用英语同母语对比的方法。”初学英语的学生总喜欢把英语和母语同等起来, 这种学习方法往往成为以后运用英语的潜在障碍。英语学习如在比较中进行, 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运用
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各项活动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语言教学活动。教师根据真实的英语教育因素, 在设计任务时给学生提供明确的、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要符合语言交际功能和语言规律, 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言。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 任务的设计是以学生的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 把真实的材料引入学习环境, 把学生个人生活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资源, 将课堂内的语言学习与课堂外的语言活动结合起来, 让学生置身于贴近自己生活的语境中, 产生亲切感, 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运用语言完成任务, 深深感受到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自己的生活实践相联系, 既能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好英语的信心, 又能培养他们自主和主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 在课堂上我就给学生创设如打电话、过生日、购物、旅游、问路、看病等栩栩如生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型活动, 开展交互式、合作式学习。例如, 在教授将来时这一语法点时, 给学生创设一个记者采访的任务, 调查周围同学的理想, 十年后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过什么样的生活, 住在什么城市, 遇到什么样的朋友等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展开采访, 让学生不仅理解, 还带着任务去完成, 注重了对知识的运用。
总之, 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 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在新课改的要求下, 教师要转角色,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摘要:新课程改革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 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8.浅谈对高中数学新课改体会 篇八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改
在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下,要求从理念、内容、实施等都有较大的变化,往往向广大中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消除多年来数学教育的消极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将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数学教师的教学也要有所改變。
为了达到适用新课改的需要,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究、自己推导公式、自己归纳结论、自己探索创造。当然,这里的放手决不是放任自流,否则,学生得到的将是一些肤浅的、支离破碎的知识,在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放手的同时,多在“导”字上下功夫,讲究“导”的艺术,教师“导”得好,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真正地驾驭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为自主学习添活力。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有关数学问题设置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教学中贯彻数学思想. 数学教育提倡情境中能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先自己去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其次,准确定位新增加的内容高中数学课程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这样对于这些新增内容,不少教师普遍感到难教。一方面是新增内容不像老教材内容那样轻车熟路;另一方面是对新增内容的标准把握不透。新增内容是课程改革的亮点,它具有时代感,贴近社会生活,所以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把握标准进行教学。
最后,展开争论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课要上的有趣”,这样才能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区”;还要求学生学习知识要有所发现,在发现和顿悟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这一观点对新课程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学生的求知情趣是新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情绪氛围,推行新课程教学是不断拓宽学生的思想领域,必须以更为宽松的情感区间为心理条件。我们在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情绪方面,不能墨守某种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塑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抓住学生喜欢争论的心理特点,通过争论有效地刺激兴奋点,一步步地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进入角色,这无疑能收到较佳效果。
《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往往需要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并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该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还应当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对于现行的新教材很好地执行了这一理念,因为每册书都设立了研究性学习材料,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应重视对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往往只利用好这几个研究性学习材料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应从教材的例习题和平时的练习题中,合理选材、组材,编制研究性学习素材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能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去发现、探索、提炼、研究与解决问题的品质。
在新课程标准下关于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已经成为一个长期艰难的探索过程,需要广大教师积极地不断参与,在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中,已经成为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过程,俗话说的好“名师出高徒”,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应当紧跟社会发展的趋势,为了能够新课程想要达到理想的状态,实现新课改的目标,我认为我们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的修养是极为重要:①要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坚持自学不懈的精神,不断提高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和操作技能,学会上网学习,学会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等教学工具来体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②认真学习、研究教学大纲和新教材,领会大纲,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材内容、编写特点,要求及教学方向,有效、合理、创造性的指导新教材的教学,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积极的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对“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③在教学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a.教师“学生观”的转变。做到用学生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视学生,多赏识学生,达到班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b.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而不是统治者、长官。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c.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的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才能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d.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9.小学英语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九
一、更新教学观念。
通过学习,我逐渐认识到教学的本质不再是教师的单向灌输,而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师生交流的过程,是共同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关注的是以学生的终生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课堂也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教师更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指导。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懂得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承认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并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要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角。
二、大胆放手、耐心指导。
在课改中,我们教师要一改过去每节课都是优等生发言的状况,规定每个小组的每位成员必须轮流上台展示,主讲或当小老师。教师要放手让他们用各自喜爱的方式来尝试,来体会,然后耐心地指导他们用更全面的方法来改进,来创造。在展示过程中,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去尝试,去探索,去总结,只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功便指日可待。
三、反馈检测,落实成效。
课改过程中,反馈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主要以口头检测和笔试相结合。时间充足的话,可以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也可在课余时间,让每组的小组长对本组的学生进行简单的测试。每天的导学案检查也是一种检测的方式。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知识掌握或口语表达方面的不足,就要及时进行补充、引导,不让一个学生在学习上掉队。
四,多元评价,激励学生。
展示环节中,学校和班级制定的评分机制要刺激小组之间的竞争,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展示中应该避免出现优等生主宰发言台,中等生和学困生成听众的状况,应规定每个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必须轮流上台展示。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长久。
10.高中地理新课改学习心得 篇十
平凉七中
靳文妍
作为刚执教两年的新教师,很荣幸参与到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学习,在专家们的引领下回顾了自己一年来的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时刻铭记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不断总结和反思。
反思中有如下心得:
一.教育职能的转变,丰富与延伸了地理教学目标与功能。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正随着教育职能的转变而不断发展,帮助学生获得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再学习的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方向。而且教育职能也不仅体现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等方面,地理学科的目标在于教育学生关心并参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以人为中心的人地关系观念等科学的地理思想,使学生能够从经济、社会、生态和人文精神等方面理解、认识和评价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形成对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和行为方式,从而具有21世纪对人力资源要求的基本素质。
二.课程教材的变革与地理科学的发展,带来地理教学内容的更新。中学地理课程是基础教育中唯一传播可持续发展知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课程,也是将自然科学知识与人文科学知识综合、阐明人与环境关系的课程。要培养“活跃而负责任的公民”首先要对社会、对人类未来的生存环境负责。因此在地理课程与教材内容方面早已打破传统的“地理八股”体系,重视地理知识的基础性、综合性、广泛性、区域性、动态性及实用性等特点,从素质教育高度选择地理教学内容,突出特征、抓住要点,通过案例说明观点。并使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知识结构和研究方法,重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显然这与人们习惯中的地理知识内容是迥然不同的。
三.教学手段的发展与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拓宽,促使教学过程的优化与教学方法的改进。地理教学的改革不仅体现在课程结构与教材内容,它更要求深入到教学活动之中,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拓宽,优化教学过程,更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已提到日程上,触及到每位教 师习以为常或行之有效的教学行为中,打破“教师为中心”、“知识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念,在“满足学习需要的有意识的交流活动”中下功夫,使学习过程成为启发积极思维、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愉快的活动,改变那种满堂灌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扭转“重结论 轻过程、重记忆轻思考、重文字轻图像、重积累轻运用”的地理教学活动,以改革与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11.高中物理新课改的几点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物理 体会 探究性思考 物理情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007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我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也有几点深刻的感受,首先思考的就是如何让学生喜欢上高中物理,可是恰恰在我们的教学理念中感觉教书并不是先考虑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这门学科,而是一进校就开始再一次狂轰乱炸的填塞式学习,教学生做题讲题,本身高中物理就很难,对物理感兴趣的学生可能坚持得久一点,慢慢的枯燥乏味的讲题做题的模式只会慢慢让不喜欢物理的学生更加讨厌物理。
同时,能力强些的学生自然能解决许多题目,所以还算可以把对物理的兴趣继续延伸下去,但是对于物理本身基础差的学生或者平时很难及格的学生那又怎么办呢?他们只会在一次次失败中慢慢放弃高中物理。所以我们需要改革的是方向,是探索如何引领学生去主动挖掘自己的潜力,而不是被动的接收枯燥的学业,我们要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救出来引导他们多联系高中物理与生活,因此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我们高中物理的改革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进一步研究新教材的不同。比如新教材中就有探索性研究问题,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不同的引领,以前填鸭式的教学改成了活生生的探索性的研究生活问题,这些思路都是尝试着告别以前单一的教学模式,而且是具有发散性教学理念,没有了过去单一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发挥自己联系生活的经验和常识来解决问题,方法是多样性的,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所以如今教师将面临很多改革,对生活素材的整理,对现代科技与生活的关注,对教材设计的问题进行数据和实践的研究,并紧扣题目进行拓展和延伸等,因此对学生的培养就深入更高层次了,如综合能力、知识阅历、精神修为等各方面的培养。因此,只有对新教材更深入的研究才能完成新课改的内涵。
其次,要营造良好的物理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挖掘自己的创造力。许多学生还没有真正体会到物理对他生活带来的乐趣和影响,所以老师必须营造一个好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很好奇并且很愿意深入到情境中去解决物理问题,比如这堂课需要演示实验,那么老师应该充分准备好器材、道具、课件甚至网络视频等,为新教材探索性研究创造必备的条件,让学生从单一的处理习题中解救出来,这为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从而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慢慢的感受到了高中物理其实并不是那么枯燥乏味,而且非常感兴趣。甚至可以准备物理游戏环节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者,应该对学生各层次进行准确定位和评估考查。因材施教是高中物理新课改的又一灵魂。根据刚深入高一的许多学生还存在很多参差不齐的现象,要求教师结合课程的难易程度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抽查。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参与探究比较复杂的物理现象和问题,基础薄弱的同学可以探索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两者的结合,可以起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作用。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一是学生具有把新学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起联系的倾向;二是学习的材料对学生具有潜在的意义,即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能够跟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只要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无论是优、中还是差的学生都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最后,应该对学生的探究性思考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他们敢于创造敢于思索,培养他们自信的能力。老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授课,而是教会学生主动去学习,主动去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如果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的话,那么教师才真正体现了灵魂的工程师的作用。新教材谈到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要求才能真正的实现。另一个方面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不在成为学习的机器,而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的自信从中不断的建立起来,才能不断的克服高中物理未来将会遇到的更多抽象的难解决的问题。不仅要让学生心甘情愿地爱上物理,想学习物理,还要让学生能够自主的独立的能胜任高中物理。由此可见,物理新课改给我们高中物理老师带来的挑战是巨大的。
新课改的教学虽然重视对学生的探索思维的培养和塑造,但是并不是说把我们以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一笔勾销,而是把引导探索和教师讲授适当结合。尤其是对高中物理那些重要的物理模型、公式定律、推理理论和定理更应该以讲授教学为重。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思考,其实并不是老师们喜欢学生枯燥单一的题海战术,而问题在于高考制度是由我们每年的高考难度和高考方向来决定,如果高考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改革,那么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想改变就很困难。那么新课程改革的结果会不会是学生的能力不但没有得到培养,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呢?
12.高中英语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十二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教学改革,体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 高中政治教育工作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此, 高中政治课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地进行改革和探索。下面, 我就结合平时教学实际谈谈高中政治教学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教师要不断地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
高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 对什么问题总喜欢刨根问底, 因而高中教学需要巧妙“设惑”, 设置障碍,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 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 点燃思维的火花, 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 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完成创新过程。同时, 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变的阶段, 因而政治教学如果过于理论化容易导致学生的在认知上产生障碍, 需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才能实现认知水平上的更大跨越。所以, 政治教学要求教师采用创设情景的方法来阐释相关的政治理论, 让他们身临其境, 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思想政治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的原则
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 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过分强调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性和结论的唯一性, 忽视学生学习知识的应用价值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知识内容比较陈旧, 脱离学生与社会现实需要, 重记忆而不重理解, 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 严重影响了我国全民素质的提高。思想政治课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 即理论性强, 政策性强, 时效性强, 针对性强。著名的教育家斯卡特金说:“理想的教学主要是讲授基本的、少量的知识, 而在这些知识中, 支架着科学的联系。”我们认为, 他说的“联系”既是知识的内在联系, 也是作为知识形态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 而且, 后一种联系显得更为重要, 因为, 这等于给学生一把开启生活之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钥匙。因此, 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去的那种做法, 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从而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进一步说, 就是让学生运用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在求知、探知和用知中都充满学习的乐趣, 达到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增长才干的目的。
三、教师要不断地收集资料为教材补充新鲜血液, 开拓学生视野
教师如果在讲课过程中只照本宣科, 必然陷入政治课缺乏活力、难以吸引学生的困境之中。为了不使自己陷入教学困境, 自己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能做一位有心人, 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 例如, 剪报纸、看电视、上网查找资料等, 将有关资料与课本知识相对应,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补充进去, 为教材补充新鲜血液, 开拓学生的视野。例如,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爱国主义”的概念, 除了要理解爱国主义是本国人民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情感以外, 尤其是要理解“爱国主义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即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对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
四、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活动, 需要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 而作为主体参与意识的产生及培养, 要创设情境和氛围。情境是指活动所需要的氛围, 是由一定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构成的外部环境, 学生的活动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情境, 都是在一定情境中进行的。情境对学生的活动具有积极的暗示作用, 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创造意识, 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感受性, 使学生逐步达到活动的最佳状态。政治课和其他学科都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教学的突出地位。教师应在问题上下功夫, 培养学生“摘桃子”的勇气和毅力,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激活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并适时创设问题情境, 做到精心设计, 巧于提问, 尽量让学生多思, 使之入境。教改中, 教师应采取“读、想、议、讲”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先练后讲, 让学生在尝试中、在自学中思考,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 教师应鼓励学生尽量把问题提出, 把疑点摊开, 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再经过适当的综合归类, 作为讨论的内容, 启发引导, 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参与和创新要求, 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3.高中美术新课改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十三
清镇一中杨德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们大家好, 很荣幸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讨论美术新课改,其实新课改的理念已经提出来很久,但是大家还是有一种感觉:课改不课改还不是穿新靴走老路子!以前我也有同样的认识,但是,通过假期学校组织听(罗建均马永键)二位艺术课改专家的新课改培训,以及各位教学老师的精彩讨论后,让我受益非浅,学到了一点东西,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有很大的提高,也有一些感受,现总结如下:
正如江苏周金虎老师写的《活出教育生命的意义》一文中,他提出教师的教学生涯中,初入师门,善学乐教,而三年五载后,停滞不前,认为付出与回报之间的不对称,所导致的厌倦不满和心理疲劳,有理想与目标之间的错位带来的挫折无奈和消极悲观,自叹没有活出教育的生命真义。
我也从教十载,发现身上也出现了上述同样的情况,后面的路还很长,应该怎样面对教学生涯呢?我首先想的是作为教师应该真正去做些事,怎样适应时代发展,怎样生成更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怎样为了学生的发展做点什么?
学生的成长表现,就是教师教育的一面镜子,新课改下的学生善思好问,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十分重视教育这一块,平时时不时在同等年龄段也增加知识技能教育,更重要是让学生有可持续发展意识与可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具体说,应该把重知识技能教育转变为重素质(人文素养)、重审美、文化教育,为学生奠定终生发展的扎实基础,而不是热行于新课程下导致课堂是一味盲目求创新,贪多求全,盲目合作,主次混淆,迷失个性,或有的学生过与关注自我,过多的需要教师的评价与表扬而忽视别的学生的评价,少了一些欣赏关心他人,例新课程下,合作学习的优劣评价上,优是增进学生的思考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但小学生由于受到心理和生理发展的水平限制,合作交流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往往流于形式,缺乏真合作,首先新课改的实施学校领导必须重视。新课改很多模块都需各种条件,虽然老师可以想办法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条件怎么开设相应的课呢?再有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难提高,特别是在长期的“习惯"面前更是这样。所以学校的态度是新课改实施的前提条件。
其次,把心态摆正,多一些研究少一些抱怨,结合学校现有的设备、学生实际情况以教材为线索,根据教师自身的专业爱好与特长情况合理安排课程。以前高中美术教材以欣赏课为主,学生实践课较少,这在基础教育较好的城市学校实施起来要顺利一些,但在一些基础教育较弱的地区实施起来要困难一些,因为有些农村小学、初中没有开设美术课或没有开足美术课,开了美术课的学校课也上得很敷衍,这使得很多学生没有美术基础。没有作画体验,进行欣赏就有一定难度。所以我认为有必要从实际出发,安排一些实践课,如静物写生、风景写生、人物头像写生、人物速写、简笔画及创意课等,以学生熟悉的环境如校园风光清镇市大家喜欢的风景照片,让学生体会空间、平面、用笔、用色、观察、通过变形夸张创
意练习等,这样有了体验再来进行高层次的欣赏,学生感受要深刻一些,也轻松一些,也感兴趣一些,教学效果也好一些。
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新课改实施好坏的关键。任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美术课尤为重要。在我国现阶段,高考压力是每一位高中生都不可避免的,繁重的学习任务、严格的学校管理,使得大部分学生把美术课作为放松课、休闲课。我们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如果教师不注重学生的实际愿望,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美术知识,那么对学生再有用的东西学生未必会接受,那么美术课将会在枯燥的说教中失去意义。所以,我认为上好美术课,兴趣是关键。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正如专家所说的,去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能力,其次贴近学生的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最佳动力,兴趣激发为美术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但如果只强调兴趣,会使学习停留在浅层次上,就不能把兴趣上升为爱好和习惯,不会形成他对事物正确的价值判断,更不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从而影响他将来的发展。所以兴趣需要加以正确引导和提升。
最后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有正确的学习动机。明白为什么要上美术课,增强理性认识、学习的过程,第一层是学习动机,第二层是学习兴趣,再向上依次是爱好、习惯、对事物价值的判断,最后一层是世界观。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就不会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更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高中生比初中和小学生更具有理性思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因势利导,把美术与世界发展、与个体发展、与历史发展、与科学发展等的关系进行分析,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要告诉学生,学习美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要虚心和耐心;美无处不在,要随时随地注意感受和分析,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14.关于新课改下英语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十四
随着中学英语新课标的推广和实施,要求广大中学英语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材要求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提倡创新,给学生提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为目标的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新的教材和课标不仅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的英语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英语技能。为此,教师有必要对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及时进行全面系统的反思和重新认识,这有助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成绩和不足,发扬成绩,改进不足,总结规律,提高课堂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探索出一条新的教学模式。
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取而代之新的教学理念
新教材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这个过程要经过“要我学---我要学---我能学”的阶段。由学生对教师的依赖逐渐变成独立学习。同时比以往的教学我们还更应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与新课程同步发展,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水平。
二、创造以学生为主的融洽的学习氛围
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教学的重点要由注重传授知识向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转变。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要研究学生们的差异,以便能找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告诉学生知识形成的规律上,以便使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进程中得到训练,既长了知识,又增了才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要“以学生为中心”就要尽可能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大胆尝试,各抒己见。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活动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三、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
新课程强调要注重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语言技能,语言基础知识哈情感态度等。
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目的,又是学习的手段。所以,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的听、说、读、写实践,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语言基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方面。问题是要不要把学习语言基础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不能把英语课上成语言知识课。新教材的词汇量很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重点放在词汇上,因为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词汇时可利用多媒体,联想法,串联法,典型句等手段,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他们对单词的记忆。
学生的情感态度是这次课程改革的关注点之一。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是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让他们获得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在实际的教学中应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引导他们逐步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四、英语教学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信息资源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合理适时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创设学习英语的情景,解决英语教学的视听等有关教学问题,使学生通过视听在感知英语语言素材,发展视听能力;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而引导学生进行量多而质优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获得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语言基本技能得到训练,直接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得到培养,并为实现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达到了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来的真正目的。
15.高中英语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十五
7月20日, 郴州市教育局根据湖南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 启动了全市高中教师新课程第三轮全员培训, 新学期在高一、高二任教的4000余名教师将分批、分学科参与此次培训。这是郴州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高中教师全员培训。
第一期英语、音乐学科培训班在郴州市委党校隆重举行。本次高一培训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共14个学科;高二培训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 共9个学科。每期培训时间为4天, 与往年培训不同的是本次学科培训全部采取一级培训模式, 即由教材编写专家、先期课改省份的骨干教师、市教科院教研员和特级教师为一线教师上课, 避免了二级培训中因为传播对象的偏差, 导致一些教学理念在传播中有所削减等问题。一线教师通过与课程专家、同行进行面对面地交流, 提交作业和教案, 交流各种心得等方式, 获取大量的专业知识, 提高了专业化素质, 确保所有教学理念都能及时准确地传达给一线教师, 帮助他们全面理解新课改要求, 引导他们熟悉新课改、掌握新课改、驾驭新课改。
这次培训, 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各高中学校全面动员, 精心组织, 不少学校领导与一线教师一起学习, 共同提高;许多一线教师热情饱满, 主动参与, 使得本次培训活动在举办之初就面貌一新, 盛况空前。整个培训将于8月20日结束。 (张贵付)
16.高中英语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十六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创设情境 优化结构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055-001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我根据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经验以及新课改的一些实践体会认为:必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和提高数学思维。
一、创设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作为数学教学的资源,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且没多大用处的,而是与生活的联系紧密。为此,可以与学生多交流,了解他们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循环结构时引进电脑病毒事件“熊猫病毒”,一开始就“引人入胜”,产生好奇心,并由此产生求知欲望与热情,对理解内容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及时地进行表扬与鼓励,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课堂教学中,要对同学们的热情态度和取得的成绩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鼓励。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并回答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讲完一个例题后,让学生归纳其解法,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一些基础问题,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耐心细致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提问的勇气和信心。
当学生的作业做得很好时,当学生的解题方法新颖时,当学生的成绩有进步时,当学生表现出刻苦钻研精神时,都要给予适度的表扬,以增强学习信心,达到表扬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的目的。
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的因素。
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要回归认识的最初,也就是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协调和谐。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当同学初步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后,应安排动脑动手独立思考与练习,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并有意识地让它们产生“撞击”与“交流”,这样,同学们对某一概念的理解,对某一例题的推演,就会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而对知识的领会加深,能力也得到发展。
设计课堂教学层次还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的来组织课堂教学。严格控制教学内容,不增加难度,不降低要求,力求把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当课堂容量较大时,要保证讲清重点,解决难点,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找出关键,有的甚至可以点而不讲,但要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可以安排学生分析评论,并进一些深化练习,进行比较、提高。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吸收。具体一堂课,到底选用哪种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考虑。一般而言,每节数学课都要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因此,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讲授与练习相配合的方法。例如,讲函数概念时,第一节课主要是讲清概念,运算较简单可用问答式,采取归纳讲授法为主;讲利用不等式求函数最值时,这节课主要是提高学生运用技能,运算上技巧性强,采用练习法为主较为合适,练习可层层深入。又如求函数y=x+1/x的值域,对于这种常规题型,可采用发散讲授法,即变换角度,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考虑,学生通过对几种方法的讲授比较,对这一问题以及牵涉到的几个方面的知识了解透彻,课堂吸收好。
有些课题要数形结合求解,此时可联系图形,用谈话式“依形探数”或“用数定形”,以使问题直观易懂,学生吸收自然好。对于一些综合题,可结合分析,采用点拨讲授法,要挖尽条件,点其窍门,减缓坡度,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也便于学生吸收。
17.高中生物新课改的几点体会 篇十七
从2008年开始我们新疆全面实行了高中新课程的改革,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学习以及一年多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初步由刚开始的排斥、迷茫到现在的接受和赞同。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并初步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尝试着各种改革,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渗透着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效率,避免填鸭式教学,避免题海战术。下面把自己一年多教改经历的几点肤浅的认识总结如下,供同仁们参考。
一、对教学理念的理解
18.2022高中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八
1、重视课改
新课程改革是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的需要。现在的学生个性都比较强,墨守陈规,拿来主义,在他们身上已过时。他们需要张扬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思想,过去那种传授式教学已不适合他们,他们需要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师应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和教育科学素养。
2、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学中,教师的讲授虽然仍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更要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课改中的教师应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与学生共同学习。
3、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高中数学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对于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以及今后自己的发展方向,选择选修课程。体现了“人人都能学数学,人人都能学到对自己有用的数学”,这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这一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教学活动,所有改革,我觉得都应以“学生是否真正受益“为准则!
4、要让学生重视数学
经常有学生问到:学习数学有什么作用,我又不当数学家,花这么多时间去学数学值吗?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的把握、逐渐抽象概括、形成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它在人类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它并不是孤立于书本之上的,因此,在新教材的编写中更多的采用了生活化与情景化的场景,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并能投入其中。
学数学的重要性之一不在于是为了解几个数学题,或是应付考试,而在于它不但是其他各门学科的工具和助手,更重要的是,数学在训练人的思维、思想方法以及熏陶人的精神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个大学数学系教授曾说过:“在美国的西点军校,所有的指挥管都要学数学课,在实践战争中,他们不可能用数学去计算炮弹落在哪里,但是,正是这种平时学习数学的思考方法,让他们具备了优秀指挥官的素质,能很好的应急各种问题。
5、激励为主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要能发挥学生积极性,,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和老师发上共鸣,
6、数学教学活动更加丰富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7、科学设计教学过程
新《课标》的精髓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参与模式。
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把学生领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新教材,而且要尽量收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资料。精心选择出教材中的典型题目,并努力创设出问题解决的各种意境,设计新颖、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发现、猜想、探索等思维活动过程中受到不同层次的思维训练,真正体验到成功者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数学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数学问题。对于课堂教学,不光是知识的传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最重要的是授之渔。
8、教学要有针对性
教材的设计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每一个学生因为生活环境,智力发展,性格特点等多种原因会造成,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有差异,表现出学习的效果不尽相同。这种现象是切实存在的,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对每个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9、注重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过程"
计算机在科学研究,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等方面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离不开算法的设计,算法原为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组成部分,现在把它放到高中数学课本的必修部分,充分体现了新课标重应用、重能力的思想。算法严格地说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然而算法的相关概念比较枯燥,理论过于抽象,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把握,也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经过操作,验证,在计算机上实现,却是受学生欢迎的。于是我通过上网自学一个多月,学会用VB语言真正实现了一些常用算法程序,利用教室投影机演示给同学们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参与过程,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0、好的教学传统不能丢
数学课程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显然不是只凭热情和勇气就能一蹴而就的冒险之旅。”从而,在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的同时,我们也就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中国的传统一定不要轻易否定与抛弃。比如说,“双基”教学是中国的特色与传统。近几年来,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出现了一股“向中国学习”的热潮。因此,总结好的传统,认清存在的问题,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
19.新课改历史教学心得 篇十九
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如何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为新课改下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改变以往“填鸭式”教学模式, 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在教学中我寻求提高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手段或教育模式, 以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在教育实践中我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兴趣, 提高记忆能力
兴趣是增强记忆力的催化剂。学生对他所感兴趣的信息, 会产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与观察力。高度的精神集中对提高记忆水平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信息才会在大脑皮层中烙上深深的印迹。
1. 在导入新课上下工夫。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 导入新课一环非常重要。采用与课文有关的传闻、秘史, 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 再现一些资料
信息, 给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视频等, 对整体课文的讲述可以起到铺垫作用烘托气氛, 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3. 从基础知识的实用方面入手。
在历史教学中遇到一些重点课, 在导入新课时, 就强调这一章节的重要性, 教师可设计在考试中常出现的一些题。这种方法开宗明义, 使学生一开始就了解到学习这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 同哪些章节有联系。学生认为所学的知识重要, 注意力也会高度高中, 记忆力水平也能相继提高。
二、帮助学生理解, 加强记忆过程
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过程中, 先把握知识的总轮廓, 然后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 在记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这不仅有利于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
在教学中, 要想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必须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难点。
当然对刚学过的知识, 要趁热打铁, 及时温习巩固, 这是强化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还有科学用脑, 防止过度疲劳, 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这也是提高记忆力的关键。
三、历史知识的个性化
历史知识个性化的特点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通过讨论会、演讲会、写历史论文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历史, 独立地作出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 它强调学生的活动。
1. 专题讨论会
为开拓学生视野, 培养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由教师给学生介绍一些报刊上有争论的, 又有教育意义的材料或直接就书上的人物、现象, 发表自己的意见, 并展开讨论。专题讨论可开阔学生的眼界、形成历史思维, 从而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和从现象中看本质的能力。
2. 历史演讲会
在学生讲故事的基础上, 选择内容较好、思想性强的材料, 由表达技能较高的同学, 举行历史故事演讲会, 并进行评比。这对普及历史知识, 培养学生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都将起一定的作用。
四、历史评价的多样化
20.高中英语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二十
【关键词】高中历史 问题情境 小组研究 教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068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观念,并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以便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以及组织者,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为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顺利完成课堂角色转换,教师应重视探究式教学的应用,使学生通过进行探究活动来提升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对探究式学习的认识
何为探究式学习呢?探究式就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式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探究式学习有时也被人们称为“问题导向式”的学习。因此问题往往被视为核心,问题在探究式学习中的重要性主题体现在它对学生合适否?而不在于它是否一定是由学生探究得来的,实际上考察教学的现实。我们看到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对证据的收集,解释形成和求证的处理方式上。探究式学习是新教材编写的一大亮点,是造就创新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高中历史新教材在编写上,无论是单元(专题)还是模块的编排上,都明显地突现了这一特点。
二、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实践
(一)将探究式教学理念贯穿到历史课堂教学当中
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重视运用探究式教学理念,以便能够让学生养成探究学习习惯。例如在设计教学思路时,应遵循自主、有序、高效及惊喜的原则,构建有序、纷而不乱的高效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并在历史课堂上收获成功与喜悦。另外,在教学中还要对学生的合作能力、资料查阅能力以及论文写作能力等进行培养,以保证探究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除了完善课堂教学方式之外,还应注重研究高中历史教材中的探究活动,以便能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提供素材以及创设情境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例如在《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教学中,教师可启发学生对前言中的问题进行思考,随后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并在阅读后找出答案;同时也可以告知学生开拓自己的思维,从执政官的角度出发,对古代民主方案进行设计,并同时总结出希腊民主政治具有的局限性以及进步性,从而使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以及思辨能力得到培养。
(二)优化对探究活动课的教学设计
为有效地搞好探究式教学,教师可结合教材课后的探究活动的主题,不断地优化探究活动课的编排。一般而言,高中历史探究活动课占全部课的8%,若将搜集资料、整合资料、撰写探究报告或课堂编排等时间均算上,那么所占比例将达到30%。所以说,探究活动课的地位至关重要。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密切注重对学生探究式学习意识的培养和提高,为学生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并提供素材以便于引领学生探究,在日常训练中,要注重相关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例如,学习“政治成长历程”时,当讲到“古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的内容时,教师可将教材引言中的问题作为探究目标,经由学生自行阅读,独立思考得到结论,也可让若干学生扮演古雅典城邦执政官的角色,并制定相应的民主方案,以身临其境的情景使学生加深对古雅典民主政治的进步意义及局限性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和思维能力。
(三)以小组探究学习为主要手段,及时解决疑问,深化探究效果
探究式教学最为直接而有效的手段便是分小组探究,教师可将全体学生按每6至8人为一组的形式,分成若干探究学习小组,由每个小组内部自行推举出一名组长,并根据探究活动的范围选取一个主题,接着每一小组均确定一个截然不同的题目,根据题目的具体要点,调查编制行动方案。明确小组内每位成员的探究学习任务,各司其职,分工协作,提高探究效率。利用各类有益的教学资源,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文献,将所有文献归类整理,初步形成完整的书面提纲。在组长的主持下,对本组讨论中的分歧进行专门探讨,通过某位小组成员对问题的补充,使学生更好地表达,以便在交流中学会竞争,在竞争中学会协作,在相互协作中共同分享探究成果,最后完成探究学习报告。教师要对每一组探究学习的效果开展科学评估。
三、探究式教学中的体会
第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教师要切实以关注自己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教师的角色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把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教学终极目标,积极开展有效教学,追求教学的效率、效益与效果。
第二,要给探究问题创设情境、提供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抓住学生学习中已识与未知的矛盾,激起认知冲突;抓住学生之间不同理解的矛盾,引起相互的争论;在理解知识点的关键处,在难点或思维受阻处,选择恰当时机,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要安排指导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做好合作准备,即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要使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必须对需要研究的问题又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第四,历史教师应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并与其他历史教师以及班上的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发现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探究式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保证。
四、结语
总而言之,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改中的重要内容,在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进行研究,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探究活动,以便能够使历史教育所具有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王高永.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7):255.
[2]裘红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方法的优化[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4):152.
【高中英语新课改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也说高中英语新课改学习方法07-30
高中教师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08-20
浅谈对高中数学新课改的心得体会08-03
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心得10-14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体会10-05
高中数学新课改论文11-17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12-06
高中化学新课改培训总结07-14
高中新课改政治教学论文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