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精神

2024-06-21

四中全会精神(精选13篇)

1.四中全会精神 篇一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最新解读

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法治中国的建设绘就了新的蓝图。这是中国法治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必将推动中国法治跨越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从全会发布的公报来看,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着眼于“全面”二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涵盖了党、国家、社会生活以及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实现了法治的“全覆盖”。

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和全面安排,至少体现出了四个方面的新意。

阐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根本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我们党确立的伟大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根本意义。总书记多次提到,“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唯有依靠法治,才能凝聚中国共识和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共建法治之中国,复兴中华之文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根本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证明,唯有依靠法治,才能突破利益固化之藩篱,攻克深层复杂之难题,确保改革有序进行,通过良法善政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全体人民最大福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党自身建设的目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长期执政具有根本意义。唯有依靠法治,以法治作为执政之根本遵循,树立法治思维,掌握法治方式,才能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

提出了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一总目标包含了多重意思。首先是道路、制度、理论的融合性: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三者的融合贯通对应着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道路、理论、制度”三个自信;其二是体系的完备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了两个方面五个部分的体系:一是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二是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意味着国家法律体系与党内法规体系共同构成了法治体系,党内法规体系要与国家法律体系协调发展;三是推进的一体性: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就意味着法治建设必须要实现各个领域的协调、结构层次的均衡;四是努力方向的现代性: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还要落脚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表明依法治国要朝着现代法治的方向努力,进而通过法治化来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强调指出了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一致性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一致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另一方面,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首先,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推进法治建设的结果。邓小平说,要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革而改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基本做到了这一点。而十八届四中全会正是体现了这一认识。其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宪法所确定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贯彻实施宪法,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其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执政是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关键,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一致关系的集中体现。依法执政表现在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这是依法执政的核心内涵,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严格守法,按照法治的要求处理好党与国家法的关系;二是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这是依法执政的第二个层面。通过党内法规来治党管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特色和经验。党自身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对于依法执政、依法治国而言具有基础性意义。

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

这些重大任务主要涵盖了六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立法工作和宪法的实施与监督。突出强调了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以及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求完善和健全宪法监督制度和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宪法实施;完善党的立法决策程序,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依法赋予设区的市以地方立法权;等等。

第二,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建设。明确了法治政府的六点特征: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要求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权力清单制;健全行政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合法性审查机制、责任追究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等等。

第三,公正司法与提高司法公信力。在三中全会决定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确保司法权独立行使和科学配置的制度机制,例如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还有司法责任制、司法公开、人民参与等改革举措。

第四,培育法治文化与建设法治社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等具体措施。在法治社会建设层面,强调社会治理法治化,要求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司法救助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等等。

第五,法治职业和人才队伍的保障。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始终还是要靠具体的人来加以实施。全会指出了法治专门队伍的建设方向: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明确了“四个忠于”的目标,并提出了一系列机制保障。

第六,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全会指出要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可以预料,很快会有具体的举措出台。同时,还提出了党委依法决策、党组织监督、党内法规建设、将法治建设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等具体要求。而且,更有新意的是,将依法治军、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和依法保障“一国两制” 和推进国家统一明确提了出来。

这些创新性制度机制和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法治规律和执政规律的深入认识和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点难点的针对性部署和安排,需要我们深入领会和贯彻落实。

开启法治中国新征程

廖永安:从总体上看,四中全会公报就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容体现了“新”、“实”、“全”三个特点。

首先,公报内容表述“新颖”。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等富含法哲学思想的表述,让人感觉这不仅仅是一份极富思辨的会议公报,更是一幅全新展开的法治蓝图。

其次,全会所明确的依法治国内容“实在”。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几项重大任务,不仅是纲领性的,而且都明确提出具体措施。比如,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具体措施包括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等,都把法治任务落在了实处。

最后,全会明确的依法治国六项重大任务内容“全面”。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包括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推进依法行政;保证公正司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等法治建设的各个方面,内容非常丰富,体现了党对实现依法治国目标的整体把握。

薛刚凌:十八届四中全会尤其强调法治建设的系统性,标志着我国的依法治国进入到全面推进的新阶段。过去的法治建设主要是各部分孤立地推进,把重视系统性提上日程是第一次。这样的推进具有一定必要性,因为无论是改革还是反腐,都需要法律的支持和保障,尤其是我们处在转型期,只有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人治走向法治,从伦理走向理性,顺应时代需求,才能加速转型,缩短发展的瓶颈期。

杨伟东:公报全面深刻总结了我国法治建设的经验和规律,同时提出了我国法治未来的发展路径,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决定。任何形式的腐败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权力逾越了它的界限,背离了它的目的。法治是从根本上约束住权力的一剂良药,是防止腐败、反腐败的一种重要机制。约束住权力,腐败出现的几率就会降低,查处的腐败案件就会越来越少。

2.四中全会精神 篇二

《通知》指出, 学习贯彻好四中全会精神, 对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纪委要在党委的领导下, 周密部署, 精心组织, 采取有力措施, 运用多种形式, 把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 切实抓紧抓好。

《通知》强调,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全面学习、准确把握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 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 要重点学习全会《决定》和胡锦涛同志所作的重要讲话。既要从总体上全面把握全会的主要精神, 又要系统钻研和理解贯穿其中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 特别是要学深学透关于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部署。要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学习贯彻四中全会和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会精神, 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细化工作方案、制定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 把四中全会精神贯穿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 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

3.四中全会精神 篇三

依法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完善高校依法治理体制机制,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是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客观要求。中原工学院不断增强法治思维,着力加强依法治校的体制机制建设,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研究制定大学章程。大学章程是高校深化改革发展、实现依法治校的基本依据。目前,中原工学院正依据《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遵循法制统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本原则,研究制定大学章程,着力依法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进一步凝聚形成广大师生共同的目标追求和价值认同。二是健全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制度。当前,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完善我国高校治理、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也是保证依法治校正确政治方向的制度保障。中原工学院切实维护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党委会、院长办公会等会议制度,保障院长依法行政、教授依法治学的权力;始终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严格执行校领导接待日制度,依法落实师生主体地位,保障全体师生参与学校决策、管理和监督的参与权和知情权;严格落实校务公开制度,接受社会有效监督,进一步完善社会参与、社会监督、公开透明的治理模式,基本建成了依法治理体系,实现了学校各项工作的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推进。

依法提高学校党建科学化水平

四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对于高校,坚持党委领导是依法治校的根本保证。坚持依法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学校党建科学化水平,是依法治校的根本要求。中原工学院把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同加强学校党的建设紧密结合,同巩固和深化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紧密结合,认真贯彻中央、省委、高校工委等上级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各项规章要求,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持续提升学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一是把作风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出实招、抓常态,严格贯彻“三严三实”,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促进广大教职员工特别是党员干部真正爱岗敬业、勤政为民。二是切实提高党务干部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中层干部培训、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辅导员素质提升计划、党团活动等,分层分类抓好全校党员干部、教职员工、学生党团员等的业务培训和思想提升,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新要求,创新开展党建工作。三是始终把制度建设融入思想、组织、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八点要求,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不断增强党员干部依法办事和开拓创新破解难题的能力与水平,形成了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长效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保障和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较快发展。

加强法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是全会对高校法学科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提出的任务和目标。中原工学院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化法学科教育改革,凝练学科方向,形成了以知识产权为特色的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为河南立法、司法、执法和法律体系建设服务,特别是知识产权法方向,为河南省知识产权立法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学校率先成立了省内首家知识产权学院,设立了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建成了以知识产权为特色的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和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经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凸显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方面的知识产权优势和特色。进一步完善了学科结构,增强了为国家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航空港综合实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保驾护航的能力。同时,学校依托“知识产权周”“人民法庭进校园”等多种活动形式,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普及法治精神,积极培养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学校还积极参与国家、省、市的法治建设活动,参与完成了国家《关于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制定;主持完成了《河南省知识产权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强全省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制定,大量研究成果被各级政府部门采纳;受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委托正在研究制定《河南省知识产权发展十三五规划》;学校教师直接参加各类社会法治宣讲、企业法治教育等活动,依托学校设立的郑州市法律援助工作站开展了大量法律援助工作,为河南省的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营造崇尚法治的校园环境

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地,中原工学院大力弘扬法治精神,营造浓厚法治文化氛围,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校园环境,不仅是贯彻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依法治校的前提和保障,更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前瞻之举。全会召开后,学校围绕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这一主题,通过专题学习、报告讲座、党团活动、课堂教学等形式,对全体师生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宣传教育,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党员领导干部,以党委中心组学习、中层干部培训班为主要形式,进行了专题学习研讨;教职员工,通过直属党总支政治理论学习、辅导员素质提升计划等开展了深入地学习教育;对广大青年学生,则以党团组织生活、“十二五”普法教育活动等方式进行了宣传教育。以庆祝第一个国家宪法日为契机,学校举行了专题讲座、宣传教育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系列活动,对广大师生进一步进行了宣传教育,在全校营造了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法治文化氛围,形成了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校园法治环境。通过深入宣传教育,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教职员工和青年大学生深刻领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总体目标、根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牢固树立了法治意识,增强了遵守宪法和法律、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者系中原工学院党委书记)

4.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 篇四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做出战略部署。这个《决定》,体现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集中体现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地方党委政府,如何切实地把四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如何实现认识和行动的统一,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结合我们成教的实际,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应从以下五大方面着手。

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一种新理念,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后,日益深入人心,此次十七届四中全《决定》的精神,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因此,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必须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与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党的建设整体成效的外在表现,直接体现着党的先进性。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各个环节之中,同时体现着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成就。就其主体而言,既涉及各级党组织,也涉及党员干部,更主要的是涉及党的整体。就它的内容来说,既指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和处理执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也指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通过执政完成所担负的历史使命的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既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实践过程,也是不断把执政实践经验上升为执政理论、深入把握执政规律的过程,是执政理论与执政实践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

以成教的工作为例,一直重视执政能力尤其是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认真总结执政经验,把抓好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认真实施《2008-2012年来宾市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实施意见》)、做好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等内容贯穿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始终,力求在提高整个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上有所突破。

二、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增强党内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障,是在我国实现和推进人民民主的前提。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我党面临的新形势,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由此而来的严峻考验都有着充分的认识。在新的形势下,要想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赢得人民的真心拥护,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是一项根本性措施。

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是党自我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改革和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长期而且复杂的。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基层党组织来说,首先必须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党内民主最基本的体现,就是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这是党内一切行为科学和民主的基本前提。扩大党内基层民主,要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这也是民主本身对任何一个组织的基本要求,是党内民主应有的基本特征。其次,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还必须建立健全和落实党内民主各项制度。在民主集中制这个大的原则下,至少要落实三项基本制度:

党代表大会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党内民主决策制度。各项制度又包括若干具体规定,比如2009年全面推行市、县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和党代表任期制,配套完善党代表视察、质询、评议和联系群众制度;全面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票决制,建立健全常委定期向常委会、常委会定期向全委会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等等。

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的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意义十分重大。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在新形势下的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占据了突出位置。

三、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

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执政时期,善于学习始终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当前,我国的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执政所面临的形势复杂多变,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是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决定性因素。

对于年轻的来宾市来说,加快科学发展的压力很大,也因此广大党员干部需要学习的内容更多,学习任务更加迫切。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只要我们更多地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更多地懂得自然科学,一句话,更多地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少犯主观主义错误,我们的革命工作和建设工作,是一定能够达到目的的。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意义重大。

针对新的形势,当前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应当明确三个方面问题:一是准确把握学习的内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主要目的是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和理论水平,因此必须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基本指导原则,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同时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知识;二是明确学习的对象。学习不仅仅是向书本,同时也要向实践、向群众学习,要避免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三是要完善学习的形式。党组织要加强对学习的指导、服务和监督,既要加强个体学习,也要注重集体学习,不断加强理论宣传队伍的建设,完善和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

四、加强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党的建设,归根结底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二是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2009年以来,来宾市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进行这一工作: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全面推行市直、县、乡、村四个考核办法和实绩公示制度;扩大民主,规范干部工作的程序,规范初始提名制度,探索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和差额表决方式,推行重要干部任免全委会票决制;加强干部选拔任用中的监督,加强检查的同时实施干部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多种措施加大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把干部选拔任用,尤其是年轻干部的培养,提升到人才战略的高度。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的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基本组成部分。能否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发挥基层党员的示范作用,直接关系到我党的执政基础。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至关重要。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要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平台,继续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健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这一点上,计划用两年左右时间,逐步解决部分乡镇、村委的办公场所和乡镇干部周转住房问题,同时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大培训活动;二要突出抓好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党组织带头人,建立健全村党支部书记选拔任用、教育培训、激励保障和管理监督机制,公开选拔一批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乡镇担任领导职务,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招录一批乡镇机关公务员;三要统筹推进企业、城市社区、机关、“两新组织”、科研院所等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和战斗力;四要努力建设基层高素质党员队伍,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户、党员承诺、设岗定责及支部联建活动,积极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有效增强基层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从中国共产党88年的历史看,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是我们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当前,一些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党风廉政中存在的问题则是其中最直接的因素。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着党和政权的生死存亡,体现着党的生命力。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的向背。在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培养优良作风的重要基础,教育和引导全体党员加强学习、加强实践、加强锻炼,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系统的要求,是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指针。

进一步推进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与党的作风建设密切相关,而又更为直观地影响着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面对新的形势好挑战,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廉洁自律,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等,提高教育实效。完善各项廉洁自律的规定,对干部自身、子女、配偶等严格要求,继续推进公务消费和公务接待制度改革;另一方面,通过制度创新,进一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和对违法案件的查办力度。坚持用制度说话,最大限度地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不断完善反腐败制度体系,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同时以加强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为重点,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不断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5.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篇五

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黄金九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并闭幕了,全体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党成立88周年,执政60周年,领导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几代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

这次中央全会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必将促进我们党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路前行。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根本转变。

通过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的精神,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强我党的建设和执政能力,是关系到我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的学习放在首位,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党性观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求真务实,艰苦奋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斗,改革创新,不断的完善自我,以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要求自己,踏实工作.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反腐败问题提出更新要求,腐败直接影响社会公平与正义,已经成为人们最深恶痛绝的政治弊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这次四中全会决定中更新的提出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的要求,自此使我看到了我们的党大有希望,国家大有希望,人民更加有希望,生活会更加美好。

当然,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的精神,更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党的要求与精神实质用以指导自己的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注重在平时学习,在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时在工作中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注意自身的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建设,提高防腐拒变的抵抗力。善于从苗条上打消有悖于科学发展和促进和谐的不良因素。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为家乡建设多做贡献。

通过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我深切体会到,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是严峻的。

“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防治腐败,必须从源头抓起。深化治本抓源头工作,必须进一步发挥制度在防治腐败方面的保证作用。制度不完善、管理有漏洞是腐败滋生的重要原因。要解决导致腐败滋生的深层次问题,必须抓住权力运行中容易产生问题的薄弱环节,做到改革发展延伸到哪里,源头防腐延伸到哪里,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机制。

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改善和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处于基层的广大农村、城市社区,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最直接、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群众基础。

就当代大学生而言我们需要做的便是以实际行动坚决拥护党中央的领导,学生的主要任务那就是学习,大学校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我们的实际行动便是在大学里面学到书本上的真知识,将来为社会所用,体现自身的自我价值。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任务。而我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无疑为我们的前进道路指明了方向,添足了力量。

6.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篇六

十八届四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一系列的重大任务,对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作了全面部署,对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提出了新的改革举措和明确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通过原原本本、逐句逐条地学习四中全会文件,学习总书记近期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学习总公司赵双连董事长在福建分公司和东北片区秋粮收购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我与班子成员交流了学习心得,我们感觉很及时、很有必要,受益匪浅,触动很大。

国有国法,企有企规。俗话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依法治国涉及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各种主体都要按照法律来规范运作。企业作为重要的社会细胞,也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依法治国无疑会对中国经济产生良好的正面影响,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自去年以来,总公司党组高瞻远瞩,完善体制设计、强化集团管控,健全各项制度、明确各级责任,争取各项政策、奠定发展基础,大力推进六项改革,顶层设计了事关中储粮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从严治企,转型升级,顺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符合中储粮工作实际,得到中央领导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突出主业发展,解决了干部员工思想认识上的“往哪走、怎么走”的问题,上上下下逐渐形成共识、目标明确、行动一致。我们认为总公司提出的从严治企的顶层设计与党中央依法治国的方略是高度契合的,中储粮作为政策性企业,牢固树立依法治企、从严治企的理念更是尤为必要;赵双连董事长提出的“三条垂直

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

二要建章立制,做到有规可依。要推进依法治企,首先按照须有法可依。要按照总公司、分公司顶层设计,做好“废改立”工作,定期修订完善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基本做到有规可依。在修订完善过程中,广泛征求民意、突出针对性,充分体现出中储粮的经营理念和实际管理要求,将“两个确保”、“五个做实”贯穿落实到制度当中,努力解决自身面临的实际问题,绝不可做表面文章。公之于众的制度条款要切合实际,界面清晰、职责明确、奖惩具体。有益于形成决策科学、管理高效、执行有力、运转协调的工作秩序,不可大而化之,含糊其辞。

三要严格执行,始终言出必行。没有制度,工作搞不起来;有了制度不执行,工作同样也搞不起来。“法律(制度)的效力在于言出必行”,制度只有在被执行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形成威慑,否则就是废话几句、废纸一张。在从严治企中,要真正体现“严”与“公”。要自身做起,率先垂范,坚决克服“老好人”思想,严格遵章守纪,树立担当意识,做到“摆正心态、放平位臵、敢抓敢管、勤于行动”。严格按照制度执行,赏罚分明,明确导向,树立正气,建立良好的秩序,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地运作。坚决贯彻“从严治企”的要求,对各类违规行为和现象,敢于碰硬、敢于追责,不搞“模棱两可”,不搞变通处理,努力形成严格管理、风险防控“人人有责、齐抓共管”的氛围。

7.四中全会精神 篇七

一、充分认识团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 切实增强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 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方面, 共青团是党开展青年群众工作的重要力量。面对新的形势, 共青团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责任更为重大、任务更为艰巨、要求更为迫切。当前团的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挑战。主要来自于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青年政治意识表达方式的变化和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对青年的生活交流影响等三个方面。这些新挑战也给共青团的建设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1.在基层有组织无活力、有青年无组织的情况比较普遍。大部分农村青年纷纷流向企业、自谋职业或外出经商打工、求学, 使对团员管理的难度加大, 一些外出打工的农村团员, 流出地团组织管不到, 流入地团组织管不了, 成为流失团员;部分学校团员毕业后不转组织关系, 成为“隐形团员”、“口袋团员”;另一方面由于就业观念取向的变化, 很多人的团员意识淡薄, 疏远了团的组织, 脱离了团组织的管理。

2.基层组织不活跃。农村团员外出多, 人员难集中, 活动难开展, 经费无保障;城市社区建团率不高, 活动覆盖面较小;“两新”组织面广量大、成立速度快, 而团建跟进慢。基层组织薄弱, 上面红火、下面熄火。

3.活动阵地建设相对滞后。农村团建工作普遍存在活动阵地少、经费缺乏的问题。阵地和经费的缺乏, 致使团工作难以开展。团员失去了荣誉感, 团组织失去了应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4.团干队伍建设问题突出。团干编制少, 兼职多, 工作量大。据调查, 基层团干绝大多数为兼职, 甚至是身兼数职, 而且团内职务也多是挂个名而已。团干待遇未被重视, 较大地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

5.团组织的服务能力与青年的服务需求不匹配。当代青年在学习、就业、维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多样化, 对团组织的服务要求也不断提高。但部分基层团干未能及时适应新时期青年思想观念的变化, 导致基层团的工作陷入停滞半停滞状态。特别是村级团组织工作水平亟需提高。许多村级团组织的工作方式单一、工作内容陈旧, 无法很好地激发青年参与的热情, 导致团组织团结青年、教育青年、服务青年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5.团的基层工作缺乏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团工作存在“三不够”:重视不够、指导不够、帮带不够。村级党组织对团建工作关心和指导力度不够, 团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得不到落实, 致使团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 动力不足、信心不足, 少有成果。

这些问题既有经济社会变革带来的影响和挑战的原因, 又有自身工作主动性、创造性不够, 上级团组织对下级特别是基层团组织的支持、指导不够等原因。因此, 我们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 “勇于变革、勇于创新, 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要紧紧围绕团的建设的根本性问题, 狠抓不放、常抓不懈。

二、以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开创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我们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对于加强团的建设和工作的重要意义, 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对共青团提出的“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 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等重要要求结合起来, 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 与大力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结合起来, 与切实加强青年思想引导工作结合起来, 以全会精神为指导, 努力推动团的自身建设实现新发展, 开创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一) 加强团的思想建设, 努力把团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

我们要深刻理解全会提出的“要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作为党的根本建设放在首位”的重要内涵, 充分认识到保持共青团的吸引力、影响力、生命力, 首先要靠广大团员和团干部的共同信念;充分认识到要完成好引导青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任务, 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必须带头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

加强团的思想建设, 归根结底要靠学习和实践, 要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努力把共青团建设成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的学习型组织。要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努力提高理论素养。要有针对性地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要深化主题教育实践等活动, 切实做到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与党的领导的有机统一。

(二) 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 着力增强对青年的吸引和凝聚。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 团的基层组织处在共青团与广大青年的边界上, 切实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是关系共青团履行根本职责、实现各项职能、保持自身活力的“生命力工程”。我们必须从做好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战略高度、从巩固基层人民政权所需要的群众工作的战略高度, 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

我们要勇于探索创新, 努力探索组织建设的新载体、形成团建新格局。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 牢牢把握农村、企业、学校、社区等各类组织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功能, 找准基层共青团工作的切入点, 切实增强对广大普通青年的吸引和凝聚;要善于用青年喜欢的沟通、交流、聚集和联络方式, 探索新的组织载体。社区、“两新”组织团建要努力跟上党建步伐。积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 探索联系和动员团员、团干部的新方式, 推进团建和团内动员方式的创新。坚持重心下移, 继续集中力量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

(三) 加强作风建设, 使团干部队伍健康成长。

团干部的作风, 直接影响到共青团能否成为党的合格助手和后备军、能否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直接影响到团组织与广大普通青年的关系, 直接影响到共青团的生存基础。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要始终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政治上要过硬、作风上要扎实、自律上要严格”, “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的要求, 大力加强自身的作风建设, 做广大团员青年的表率。

8.四中全会精神 篇八

一、以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努力开创审计工作新局面

(一)认真学习,领会精神,筑牢思想基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是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和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入分析了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科学总结了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大举措,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件。省委的十一届四次会议精神、省纪委第十一届四次会议,对学习贯彻作了安排部署。

当前,审计机关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就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紧密联系实际,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届四中全会的精神上来,为我们搞好审计工作奠定思想基础。我们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一是要深刻理解 “三个历史性转变”、“两个没有变”和“四个不等于”等精辟论述,始终牢记“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复杂性和严峻性;二是要深刻理解“六个坚持”和“四个着眼于”的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三是要深刻理解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主要任务,努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培养学习型党员干部;四是要深刻理解积极发展党内民主的基本要求,自觉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五是要深刻理解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具体要求,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六是要深刻理解大兴“四风”的基本内容,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七是要深刻理解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各项任务,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活学活用,坚持用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导审计工作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理解,真正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以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努力改进和加强审计系统、我厅审计人员的六项建设,即思想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为开创审计工作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

二、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明确目标,牢固树立审计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

审计机关作为综合经济监督部门,其基本职责是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达到的目标和根本目的,就是为经济建设服务。所以,我们必须统一认识,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要求,为经济建设服务。具体说来是五个服务:

一是为经济发展服务——就是要牢固树立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胡锦涛总书记讲,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省经济发展很快,我们就是要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审计法的规定,通过对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审计,揭露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经济的健康发展服务。

二是为政策落实服务——就是要牢固树立通过审计为促使陕西经济发展有关改革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服务的思想。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深入进行,国家和省上已经出台一些关于经济发展和深化的改革政策措施。我们自觉把思想统一到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的十一届四次会议精神上来。我们要通过审计,督促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认真贯彻出台的政策措施,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保障各项改革政策措施的落实。

三是为资金安全运营服务——就是要牢固树立保证国家重点建设资金安全运营的思想。我省财政收入增长很快,国家向我省的投入和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多,投资量大,建设工期长。部门、单位、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的是否安全运营,是领导非常关心的问题、群众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审计机关为之服务的问题。因此,我们要通过审计监督,保证重点建设资金安全运营,促进建设项目顺利进行。

四是为生产能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服务——就是要牢固树立为先进生产力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的思想。我们审计机关作为经济卫士,民众的眼睛,要继续坚持以真实性为基础,在财经领域打假治乱,促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惩治腐败,促进廉政建设,积极开展绩效审计,促使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五是为规范财政财务收支管理服务——就是要牢固树立为促进财政财务收支的规范管理服务的思想。从1983年审计机关成立到现在的审计实践看,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搞的预算执行审计的实践看,部门、单位在财政财务收支方面,总的看是很好的。要说出问题,许多问题还是出在管理方面。有的是管理有漏洞,有的是管理不严格,有的是管理的相互制约机制形同虚设。因此,我们要以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查处财政财务收支管理方面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加强财政财务收支管理的办法和建议。

三、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搞好审计工作,要继续做到“六个坚持”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把审计事业推向前进。我们走过的25年,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正确把握和顺应形势,围绕经济工作中心,认识审计工作规律,努力改进审计方法,大胆进行创新的过程。由于坚持这条路线,我们的审计队伍才从小到大,审计工作从初创时不被人们认识,到现在受到社会各方面的认可和好评。由于坚持这条路线,使我们在审计工作发展的各个时期,用创新与发展的眼光开创审计事业,审计工作由开始主要搞企业审计,发展到财政、行政事业、金融、外资、固定资产投资等各个领域,近几年又普遍开展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各项审计也都在实践中不断规范、深化和发展。审计方法从最初的单纯查账,发展到运用经济活动分析、内部控制的测评、审计抽样等多种方法,从手工审计发展到计算机辅助审计,审计人员的视野不断拓展,创新意识不断增强,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按照胡总书记关于解放思想的要求,坚持用解放思想,事实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指导审计工作。

(二)坚持紧紧围绕经济工作中心开展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审计工作在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中的重要作用。25年来,我们先后围绕深化改革和加强政风建设,围绕建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围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围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对有资金分配权、有预算外收入、有罚没收入且违纪问题较多的单位的审计,着力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和重点国有大中型企业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查出严重违法违纪问题,促进加强了廉政建设;开展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发挥了审计监督在促进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反腐倡廉中的积极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就是要围绕建设西部强省这个目标,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审计监督。

(三)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确保审计资源合理配置,圆满完成各项审计工作任务。“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既是指导审计机关全面搞好审计工作的重要方针,也是确保审计资源合理配置,适应形势发展要求,不断创新,保质保量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举措。多年来,各级审计机关面对十分繁重的审计任务,坚持把全面审计与突出重点有机结合,在全面监督的基础上抓重点审计,在重点审计的前提下提高全面监督的水平,取得了良好效果。从工作总体安排上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注重对重大违纪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的揭露和查处;突出对掌握大量资金分配权和专项资金、掌握大宗收费与罚没收入单位的审计监督,加强对灾后重建、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还要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以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审计工作任务。

(四)坚持审计监督的基本职能不动摇,使审计工作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宪法》明确规定,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审计监督的重要性。多年来,我们坚持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不断加大审计监督力度。通过强有力的审计监督,发现了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真正达到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的目的。实践证明,只要审计监督职能履行的好,审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就会突出,审计工作就会有旺盛的生命力。这一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还要坚持。

(五)坚持依法审计,严格执法,改进方法,确保不断提升审计质量,促进审计工作上新台阶。近年来,按照《宪法》和审计法律、法规的要求,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实行经费自理,报送审计,加大严格执法力度,使执法水平不断提高。针对一些单位和个人不断变换违纪手法,有的甚至搞两套帐、出具假账的情况,及时研究对策,改进审计方法;对一般项目实行同级审,对部分重点资金和重点项目,实行上审下或交叉审;内审自查与审计抽查,对一些行业和专项资金,采取同级审与上审下相结合的办法。取得了重大成果。这一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还要坚持。

9.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点滴体会 篇九

点滴体会

我校领导干部认真学习、讨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大家认为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抓住了党的建设的关键,表明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中国共产党人以清醒、深厚、高度的历史自觉,通过丰富执政能力的内涵,在执政理念、政治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等方面都实现了重大突破,为我们党紧紧抓住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切实肩负起执政兴国这一伟大使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里强调的要通过坚持五个“以”来实现三个“性”,就是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我理解,其重要精神就是要在不断推进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中,切实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首先,要坚持不懈地以实践为基础,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这是因为,面对着当前的世情、国情和党情,能否坚持与时俱进是能否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关键,而能否保持党的先进性又是能否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因此,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执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思想源泉。

党要推进理论创新,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个政党,如果思想僵化、故步自封、因循守旧、停滞不前,就会落后于时代、实践的发展,因此而制定的政策就会脱离群众,甚至丧失领导群众的资格。现在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上,一个根本问题,就是要研究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么执政。也就是深入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问题上达到新的水平。这次全会把“科学”、“民主”、“依法”同“执政”联系起来,作为一个统一的要求提出来,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无数事实说明,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根据实践的要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党的全部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能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巩固和增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

党要推进理论创新,具体地讲,就是要深入实践、深入群众,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把人民群众创造的实践经验升华为方针政策直至科学理论,并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为此,就要着眼于转变党的作风,尤其是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着眼于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和能力,大规模地培训干部。坚持在实践中总结,在学习中提高,使各级领导干部能够进一步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创造执政业绩。

同时,要坚持不懈地以加强党内民主、增强党的活力为目标,推进党的制度创新。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低,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党是否具有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正如党的十六大所强调的,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我们党是由一批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先进分子,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的。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尽管我们在党内民主问题上有过失误,至今仍有许多未令人满意之处,但是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我们一定能够在发扬党内民主的道路上取得更大更明显的进展。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并不需要从外界引进多少新思路,我们的党章就是一个具有民主精神的好章法。开掘党章内含的现代民主制度存量,对于我们加强党内民主具有现实的可操作的意义。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已经明确指出,可以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基础上,重点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来改革和健全党内民主制度。这次四中全会又有具体的部署,如在保障党员权利方面,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等等。这是我们推进制度创新的重要指南。

再有必须在加强自身修养和党性锻炼的自觉性方面加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全体党员和干部素质的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随着时代和党的任务的不同,也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党从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变为带领人民实现现代化的执政党,这对党员干部的素质要求是不同的。党员干部不仅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还要善于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仅要以改革的思维推进理论和各项实际工作创新,还要善于协调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复杂矛盾;不仅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还必须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等等。否则,不仅党的先进性难以体现,而且党的执政能力也难以从整体上提高。

10.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篇十

通过学习全会精神,充分见识到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的优越性,那13个方面“显著优势”更是全面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在人民群众中的无穷力量充分激发出来,才能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中国制度才能保持与时俱进的活力。人民群众是推动新中国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这无穷的力量把新中国从一穷二白推向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的宝座,推动了中国从落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历史性跨越,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把人民力量高度地凝聚起来,可见,中国制度是人民力量的风向标,推动人民实干、巧干,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汲取人民智慧,增幸福,提高人民的满意度

“民之所向,许之将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指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我们的许多制度创新,都是来自人民群众的首创,“枫桥经验”成为了矛盾调解机制的“独门秘方”,安微凤阳小岗村的“一纸红手印”却按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门密码”。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从脱贫攻坚战到“两不愁三保障”,我们坚持集思广益,汲取人民智慧,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11.学习全会精神争做时代先锋 篇十一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党对文化战略的制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推进科学发展,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我们的人民有—个美好的精神家园。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会议精神、领会会议要求。更要明确进取方向、设定进取目标,在今后一个时期付诸行动、有所作为。

一、在学习中砥砺品质

不学习,当然要落后。学习是青年人的一种天然追求。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學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时事政治。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有了灵魂、方有品质,勤于学习、就有提升。温良恭俭,可以格物致知;德才兼备,方能修齐治平。因此,我们要善于向经验丰富的同志学习。学习他们看待事物的立场、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困难的手段;学习他们驾驭复杂局面、应对突发事件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

二、在工作中锤炼作风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国共产党历来提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党的组织工作战线的一员,尤其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滴水离开了大海,很快就会蒸发掉;一旦脱离了人民群众,事业就不会有成就、个人就不会有发展。所以,在工作中始终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在勇挑重担中增长才千

雷锋甘做“革命的傻子”。“雷锋传人”郭明义同样被人们亲切地称作“郭大傻”,他“傻”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傻”得只做好事、不干坏事,他们的“傻”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经受得住群众的检验,他们“傻”得可爱,“傻”得可敬。在工作面前,挑肥拣瘦、避重就轻,扪心白同、岂能无愧?当然,也可能有各式各样的理由,但是,如果都让小算盘管住大道理,国家何能繁荣昌盛?事业何能兴旺发达?我们自己又何能有点滴的进步?敢挑担子、勇挑重担,有干事的雄心,也只有在攻坚克难中,才能历练非常之才、成就非常之举,也只有经过艰苦环境磨炼、重大任务考验,才能在政治上更加坚定。在工作中取得实绩,在成长中突飞猛进。

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工作人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同时,作为年轻工作人员,我们要承担起事业重任,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学习、丰富实践、勇挑重担,用自己的最大力量为党的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12.四中全会精神 篇十二

一、遵守宪法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的根本途径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着重强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权威,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依宪执政。宪法的权威性也从自身的规定中明确体现, 宪法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我国宪法是世界上唯一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规定了精神文明方面内容的法律, 对道德建设也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要求。宪法序言中规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国家的根本任务, 因而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内容的道德建设也包含在内。所以,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 是以宪法为依据的。目前, 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 必须对党、国家、社会事务及军队管理等各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社会主体必须在宪法内作为, 不存在有任何特权的个人和组织。

二、与时俱进, 科学立法, 公正执法, 是促使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的关键

四中全会提出,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必须坚持立法先行, 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通过立法, 直接把社会主义道德中最低限度的义务法律化, 使之取得全社会遵行的法律强制力。2013年7月1日, “常回家看看”已正式被写入《老年人权益保护法》, 说明了有些原属于用道德自律来调节的社会关系, 也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达到他律, 用法律的形式有效地保护人民应有的权利。这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顺应时代潮流, 反映人民呼声的法律与道德的实践典范。另外, 通过公正执法, 惩恶扬善, 摒弃一切不道德行为, 增强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和家庭美德意识。

三、加强普法教育, 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 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前提

我们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微博、微信等传统和新兴媒体, 多方位多角度地宣传法律法规, 只有让人们知法、懂法, 才能守法。四中会全重点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依宪执政。但是, 目前究竟有多少人知道宪法长什么样, 估计只有在这方面做研究的专家、学者, 以及行业内的人知晓吧。所以, 我们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全面的普法教育, 普及法律知识, 使人人敬畏法律, 逐渐养成维护法律, 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可喜的是, 2014年11月1日,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设立国家宪法日, 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 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四、坚定信心和决心, 从严治党, 从严管理干部, 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重要抓手

为了发挥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遵守社会主义法律和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表率作用, 成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力推动者。十八届四中全会特别提出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这是我们党对当前形势的清醒认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等各种严峻的考验, 同时道德滑坡、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党的面前。党的先进性关乎党、国家、人民和民族的命运。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党的建设, 使党员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做官先做人, 做人重品德, 自觉依法办事, 身先士卒, 才能使党永葆青春, 成为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党。

五、发挥文化引领和德育育人的作用, 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重要保障

2014年10月15日, 习近平主持召开了文艺座谈会, 他指出,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 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 向往和追求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所以, 我们当务之急要净化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的文艺作品,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积极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弘扬知难而进、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报道舍己为人、勇于献身的英雄事迹。重点体现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增加全国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 要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式对人们进行道德教化。以中小学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 改变目前普遍过于重文化课程的学习, 而忽视对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的现状。中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所以,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 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 防止学生违法乱纪和道德败坏, 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结合起来, 既要加强法制教育, 又要不断地陶冶道德情操, 并自觉开展道德实践, 做到知行合一, 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的顺利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总之, 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的治国方略不动摇。坚持这一方略, 关键在党, 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党要在宪法与法律范围内作为, 督促党员领导干部依法办事。同时, 党要成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党, 党员领导干部要成为崇尚道德的楷模。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 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中, 激励全体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摘要:本文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会议精神, 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采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的治国方略, 并详细论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实践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2, 第2卷

13.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篇十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在京召开。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共中央全会。全会将传递出怎样的改革信号,备受关注。以下是我个人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些心得:

“依法治国”一词的核心在于一个“法”字,而“依宪治国”最突出的中心词是“宪”。“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化成“法”与“宪” 的关系。广义上的“法”包含了“宪法”,狭义上的“法”只是指根据宪法制定和产生的由国家专门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从广义上的“法”来看,由于宪法是一国的根本法,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因此,“依法治国”中的“法”最重要的应当是“宪法”,“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如果“宪法”不能成为治国的“依据”,那么,依据广义上的“法”来实行“依法治国”就可能出现“法出多门”、“政出多门”的弊端,继而妨碍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落实。从狭义上的“法”来看,如果“依法治国”中的“法”只是指国家专门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很显然是存在缺陷的,必须要将 “依宪治国”作为“依法治国”的基础和前提。如果只讲“依法治国”,不讲“依宪治国”,那么,就无法保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系统的贯彻和落实,法制的统一性就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所以,从理论上看,不论是从广义上、还是从狭义上来理解“依法治国”中的“法”的含义,都不可能脱离“依宪治国”。

上一篇:食品应急处置方案下一篇:高中读小石潭记心得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