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的缺失与建设论文

2024-07-31

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的缺失与建设论文(精选12篇)

1.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的缺失与建设论文 篇一

2.1制度基础

高校教学管理项目繁多、细节琐碎、覆盖范围大等特点,高校首先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规范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具体要求制度的完整性、严谨性、科学性和人性化并存,每项规章制度都逻辑严谨,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具体项目包括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强化教学评估与检测系统、进一步完善激励制度、改进教学管理方式,引进新的管理理念等。对于这一基础条件,虽然国内大部分高校都有自己的教学管理制度,但很多教学管理制度仍有很大改进空间[2]。

2.2员工综合素质基础

2.2.1管理层综合素质基础

高校教学管理的主要工作包括高校资源的集中以及合理分配。其最主要的优势是能够达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同时统筹高校各个部门,实现良好运作。因此,高校教学管理层人员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在整个管理工作过程中,管理层人员既要担当将各个环节联系起来的纽带这一角色,又要合理分配各项教学资源,保证高校教学水平稳步提升,整体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这也就要求管理层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优秀的管理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战略性的发展眼光、公正无私的工作态度等等。

2.2.2教职工综合素质基础

良好的教学管理执行力体系需要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共同执行。教职工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学管理制度的实施人。高校教学管理中执行力体系的建设有助于提升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力,提升高校教学管理的整体素质。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求教职工拥有较高的执行力[3],具体要求为:培养教职工团体的整体意识,做到劲往一处使;同时应当明确教职工的分工和职责,员工们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提高教职工工作效率,保障教学管理任务迅速实施。

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缺失与对策 篇二

第一,片面强调物质文化建设。这导致对精神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可以说,目前忽视精神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的现象,在许多高校普遍存在,已经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一般学校都在物质文化设施上加大投入,比如新建或扩建图书馆、宿舍、多功能娱乐厅等教学、生活和文化设施。很多学校为了美化校园环境,植树栽花,甚至不惜斥巨资建起了各种雕塑。但在进行这类建设的同时,却没有展现出这些物质文化设施的精神文化内涵,使之停留于一种低水平的“摆设”状态。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主要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尚处于初步建设阶段有关。比如很多高校对校园文化中精神因素的作用认识得不够全面、深入,使得物质文化建设缺乏明晰的目标。此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所产生的影响也是这种缺失的主要原因,具体包括:首先,高校合并、重组及高校圈地运动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合并、重组的实际好处毋庸置疑,但一窝蜂的合并重组、盲目的圈地占地,却让许多高校主校区与分校区、新校区与老校区之间产生了很大的矛盾与反差,且在短时间内难以弥补。其次,高校扩招后的经费短缺是制约校园文化建设的瓶颈。三是大学的评价指标中缺少量化校园文化指标,直接导致高校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比例失调而畸形发展。

第二,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层次普遍较低。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高校普遍存在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现象,有些高校甚至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一味强调发展娱乐文化,甚至很少有高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长远规划。产生此类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首先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办学者存在着相对重视“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习俗文化等“软件”建设的倾向。其次,工作机制不够健全。目前高校普遍缺乏软环境建设的调控组织机构,或者调控失灵。虽然学校许多部门在精神文化建设中都承担一定职能,但由于机制不健全,沟通不到位,决策不统一,很难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再次,建设的方法、手段相对滞后,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不知所措,方法落后。有的过分功利,误导和降低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第三,不能有效地整合现有资源和发掘传统资源。很多高校是通过合并提升办学层次和规模的,形成了一校多区的办学格局。这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影响是:本校原有的传统资源部分遭到浪费,高校间的文化沟通、融合缺少有效途径。一是本校原有各校区的传统资源不能得到同等重视,校区与校区之间不能有效地实现校园之间的文化融合,给整所高校形成统一的文化精神带来困难。二是学校的传统优良校风不能普及、推广到大学城(或称高校园)内的新校区。入住大学城的高校有多所,大学城内的校园文化良莠并存,相互影响,甚至相互侵蚀。现有的文化资源不能合理地被新校区师生们所享用。尤其是,学生公寓一般不在学校围墙内,学生在公寓内感受不到学校校园文化的氛围,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也相对减弱。

第四,采取了短期突击式的功利主义行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而很多高校随着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为了跟上发展的形势,往往采取急功近利的措施搞形式主义。有些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很多活动是应付一时需要,走过场、一阵风现象普遍存在。上级来人检查、调研,或者看到兄弟高校开展某类活动,就在本校也一阵风地突击开展一系列活动,领导一走或者兄弟学校结束了活动,也随之偃旗息鼓。功利主义、形式主义的做法之所以能够出现,原因复杂,既有客观上学校外延式扩展、应付上级各类检查等因素所导致,也有部分领导主观上好大喜功、追求立竿见影效果所激发,还有部分学校由于校园文化建设人才、资金储备不足或重视不够等等因素的影响。

但是,我们切不可因为存在上述问题,而对校园文化建设失去信心。相反,要树立和增强信心,积极地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时和一役,而需要历代校园人、全体校园人不断接力、共同努力。当前,这项系统工程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绝不是学校内部哪一个或几个部门所能建设得好的。那种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学生管理部门或思想教育部门的责任的观念是狭隘而有害的。所以,务必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使高校领导者、管理者、老师、服务人员、学生都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负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必须建立长久机制,从体制上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持久性,杜绝一阵风式的形式主义和各种形式的“走过场”。

第二,加强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正确处理校园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大学校园周边社区是社会环境的自然组成部分,也是师生们必然的活动空间。周边社区的文化环境与社会风气好的方面可以推动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而不良风气则会对校园文化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应首先与周边社区的管理者进行合作,共同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止不良风气进入校园,尽量减少周边环境对大学校园文化的负面影响。积极协调好大学校园文化与周边文化之间的关系,努力形成共建合力和正向效应,使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充分发挥纯净、美好的校园物质环境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作用。要做到让校园内的每一个角落都能“说话”,以营造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育人氛围。比如学校的花草树木、建筑布局、人物雕塑等都是陶冶情操的要素,能使学生对集体、对学校产生归属感、认同感,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的情感。要使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传递信息、传递情感,帮助学校塑造校园人的人格。

第三,大力开展校风建设。校风是一个学校的风貌和整体形象,树立优良校风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手段,务必高度重视、全力做好。在校风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校从创始人到历届校长的重要作用。包括用校长的价值观、治学态度、办学思想影响学校的微观文化,以至将他的人格魅力、治校理念反映到校园文化中,使之对校园文化建设发挥作用。同时,用教授和老师们优良的学风、教风、道德情操等影响学校的校风。为此,应加强对本校校领导及有名望、有成就的教授、老师的宣

传,使之在校风、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好的引导作用。

第四,充分认识网络文化的特性,努力加强、正确发挥网络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要充分认识到,网络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借助网络可以丰富拓宽大学生的求知途径。充分利用网络,拓展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利用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起来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师之教和学生之学;利用网络的超时空性,扩大学生的交往面;利用网络的平等性,为学生创造出自我实现的新空间。与此同时,抑制网络的负面作用,防止和克服很多学生上网成瘾、受网困扰、受网上不法分子侵害等现象。面对网络文化飞速发展的新形势,正视网络的双刃剑作用,既不因噎废食,又以开放的姿态迎接信息社会的到来,科学开发、正确利用网络资源,为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服务,将网络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第五,在提炼学校办学特色过程中,既体现高校文化的共性,又张扬校园文化的个性,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种特色文化,特色是它的生命力。要彰显个性特色,充分发掘本校在办学历史中的积淀,继承和发扬本校前人留下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正确处理好历史传承与时代发展的关系,通过发掘学校的办学历史素材,整理名人名事,找准和集聚学校办学过程中形成的闪光点,在提炼学校办学特色中放大、提升优秀文化要素,把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做大做强。

第六,加大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整合力度。目前高校一校多区的校园文化格局,或是由于历史原因、或是由于新时期发展需要而形成。这种一校多区的格局,使不同的校区校园文化各具特色,建设项目及进度各不相同。学校应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加强校区之间的文化沟通与融合,真正实现多校区间校园文化的同步发展、共同繁荣。至于那些入住大学城的校园,由于不同类型的高校聚集在一起,高校间校园文化的特色差距比较大,应加强各高校间多方面的合作,包括学术上的交流合作、管理上的相互配合,以实现资源共享、文明共建、合作共赢的最佳目标。

3.执行力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篇三

其实,执行力的好坏是多方面的,它既是下属执行中的问题,同时,更是领导的问题。我记得有一次到一家企业里去培训,到了该公司,发现没有讲课用的黑板,因为讲课需要,我叫营销老总当天去买一块能移动、带轮子的黑板回来,我还用手势做了比划黑板的大小和形状。下午,黑板买回来了,可这块黑板却是一块只有长一米、宽40厘米的小黑板,而且又不能挂,更没有轮子移动。我见了黑板,哭笑不得,我问营销老总,这是怎么回事?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也像我一样,口头交代一名业代去执行这件事,业代也口头交代采购去购买。采购为了省钱,反正是一块黑板,他就按照自己的意思把这块黑板买回来了。这件事的整个过程就是这样,你说能埋怨和怪责采购或者业代吗?你说该批评谁呢,该处罚谁?一般情况下,我们肯定是觉得采购和业代没有按我的意图去执行,原因在于他们俩执行不力,这里的“我”是没有责任的,因为“我”是最高领导,怎么会犯错误?中国文化里,领导是不会有错的,要说有错也是书本有错。其实,我想最值得批评的就应该是我,然后才是营销老总,再到业代,最后才是采购员。

为什么是我错的多?第一、我没有把买黑板的具体要求清楚明白地告诉他们,第二、我没有用文字形式明确交代好,第三、我没有弄清楚下面执行层面人员的执行能力,第四、我没有做好具体工作的监控,

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当领导的人就是这样,总是按照自己一厢情愿的一些想法去要求下属执行,实际上是要求下属创造性地执行。但事情执行后才知道原来他们并没有按照领导的“意图”去执行,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于是,就说下属没有执行力,下属缺乏执行力。依我看,下属有没有执行效果首先还要看领导布置任务时是否做好以下沟通。

一、做事的目的是否明确

对下属和同事交代任务时,一定要先把做这件事的意图目的跟执行人说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做这件事对公司有什么好处,对业绩的增长有那些帮助。以上面这个例子为例,我就是因为没有把购买黑板的作用说清楚,目的并不明确,下面的人不一定知道购买黑板是用来干什么的?可能营销老总知道目的和作用,但没有书面明确,结果还是让业代和采购胡思乱想购买黑板的目的。其实,做什么事都应该有其作用和目的,通常这种作用和目的是为了业绩的增长或者达成企业的某个方面目标而设立的,因此,沟通好做事的目的就是第一要务。

二、谁来执行

4.我国高校隐性课程的缺失与构建 篇四

我国高校隐性课程的缺失与构建

课程由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所组成,其中,隐性课程具有德育导向、启智冶美、行为规范等功能.我国高校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隐性课程呈现出一种缺失的.态势.高等学校构建隐性课程要从思想认识、物质环境、规章制度、精神文化等方面入手,努力形成一个文化深厚、环境优美、关系融洽、管理优质、服务周到的育人场所.

作 者:叶通贤 周俊 YE Tong-xian ZHOU Jun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重庆,北碚,400715 刊 名:铜仁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ONGREN UNIVERSITY 年,卷(期): “”(1) 分类号:G642.3 关键词:隐性课程   缺失   构建  

5.浅谈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执行力论文 篇五

摘要:为了适应新时期的改革形势,高校必须重视合理利用管理组织、运行模式、机制保障、效果评价、信息技术、文化建设六大要素,提升执行力,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学管理;六大要素;高校执行力;对策

一、前言

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均存在组织散漫、监控不足、激励无力等问题[1]。这些问题严重影响高校执行力,使得教学改革、政策落实面临很大困难,对高校的发展极为不利。有关领导和学校必须重视这一点,并积极采取改进措施。

二、高校教学管理中利用六大要素架构高校执行力的对策分析

1.管理组织方面

高校执行力的提高需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以高素质的团队为保证[2]。管理组织应包括四个模块:①核心层,主要成员为校级领导,任务是执行整体目标。②基层组织,成员以业务骨干、院系负责人为主,任务是落实具体目标。③督导员,应以优秀教师为主,任务是对日常情况进行监控和检查。④专家团队,成员应以名师和老领导为主,任务包括为决策提供参考意见、作出评价等。尽管各团队的任务不同,但却同属于一个整体。此种“分工+合作”的模式,保证了管理的全面性。为了发挥此种模式的优势,应定期举行研讨分析会议;各级部门应明确自身职责;各类学术机构应积极发挥作用;工作开展中应不断学习,加强学习型管理队伍建设;应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科学确定学校的改革策略及人才培养方针;工作方案应经过科学分析后联合制定。上述措施可以促进工作合力的形成,并以此带动执行力的提高。

2.运行模式方面

通常来讲,运行模式中应包括下述层级:①决策层。该层级应以主管教学工作的部门及校领导(一般是相应的副校长)为主。②执行层。该层级为基层组织,一般应是教学院系。③操作层。这个层级应以普通教职工和基层管理人员为主要成员。要想利用运行模式提高执行力,就必须要重视完善“规划→监控→考核→改进”的管控机制。各个层级应做好范围内的工作,明确分工:决策层应保证规划和设计合理;执行层应保证实现有效协调与管理;操作层则要重点做好评价。决策过程中,应以教育方针为指导,保证顶层设计的系统化和合理性;工作计划的确定应立足系院具体情况,既要保证任务明确,又要确保要求完善;对于需要进行的教学改革,应重视进行整体规划,确定合理的落实方案和具体方法。执行过程中,应首先明确执行方法,并完善相应衡量指标。其次,应做好执行人员安排,提高执行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对于执行过程要严格要求,以实现有效的执行把控。执行方式方面,应积极借鉴成功案例的经验。具体执行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关键节点的管理,做好相关的协调工作,为实现目标创造条件。操作过程中,可以定性考核搭配定量考核的方式,对执行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同时,也要做好相应的反馈工作,重视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寻问题原因,制定应对措施。另外,对预期目标也要根据任务情况进行及时调整。

3.机制保障方面

高校执行力需要以健全的制度为基础[3]。无论是管理机制,还是执行机制,均要能够兼顾约束效应和激励作用,确保执行者能够在规范执行的.基础上发挥创造性。上述目标可通过下述措施实现:①完善考核机制。具体工作中,应以岗位职责为依据,确定年度目标以及相应的考核方式。②修正激励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执行者的创造力。高校应重视实行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以实现有效激励,改善执行效果。

4.效果评价方面

这一部分应考虑三个维度的内容,分别是能力、力度、效果。这部分的工作中,应明确评价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改善教学成效。相应的,评价结果也只是作为后续工作改进的参照。所以,评价中应坚持以指导为主,将解决问题作为关注重点。

5.信息技术方面

信息技术是影响高校执行力的重要因素。学校在这方面应重视信息化建设,以完善的管理系统为依托,实现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提升人才培养效率。同时,高校还要重视对教学网站进行完善,为信息发布提供渠道,为交流创造可能。

6.文化建设方面

高校应立足自身环境以及文化积淀,结合办学特点,推进执行力文化建设。具体来讲,就是要以手段革新为切入点,通过组织培训以及专家报告等活动,改观执行者对自身工作的认识,保证各项方针和政策能够顺利落实。

三、结语

教学管理在高校管理中占据核心地位,是高校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解决教学管理执行不力的问题,高校应重视从学校实际出发,合理利用六大要素的积极作用,提高各个层级执行者的素质和能力,切实保证教育政策和管理要求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崔宝华.新信息环境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09):100-101.

[2]陈英.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二级教学管理模式探析――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5(04):84-87.

6.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的缺失与建设论文 篇六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教学交往;缺失;建构

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的同时,除了要进行基础理论的教育之外,体育实践教学也十分重要,为了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体育教学加强交往,与学生多多进行交流是其中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而教学交往这一教学现状也逐渐成为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教学方式。在体育教学中,为了对教学质量与效率进行保证,教学交往十分必要,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内心在学习方面的疑惑,帮助学生解决疑惑,同时也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度,使教师能够真正理解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需求。但是,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没有认识到教学交往的重要性,因为教学制度的缺失,导致了教学交往存在缺失,以此对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与效率造成了影响。为此,文章中针对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对其建构措施进行了分析。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

(一)高校体育教学交往概述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是了解学生内心想法的主要途径,为此在教学中也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教师通过教学交往,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的疑惑,为此,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教学手段。教学交往在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与信任度,使师生能够互相了解,进而推动师生素质与体育学习水平的全面发展。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进行教学交往,主要是为了突破师生对于传统体育教学的认知,提升师生的平等性,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研究体育问题,在此基础上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体现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此学习氛围下获取体育知识,提升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并通过教学交往加强师生之间的交往的亲密性,互相合作,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二)体育教学交往影响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传统教学观念仍然存在,无论是中小学教育还是高校教育,教师在课堂中处于主要地位,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性缺失。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解、学生学习为主,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动性要高于学生,这种被动的“灌输式”教育对于学生学习而言存在一定的限制。学生被动的接受体育知识,学习过程过于机械化,并且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想法,导致教学效率下降,这对于学生的创新性、主动性也具有一定的限制。为了避免这一现象,进行教学交往十分必要。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融入教学交往,主要可以体现出以下几点影响:

1.有利于优化高校体育教学制度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学生的创新性、主动性被压抑,学生过于机械化,在体育知识的创新性方面得不到体现,与此同时,传统模式的体育教学,在教学制度方面也缺乏完善。这时,在体育教学中结合教学交往,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得到了提升,学生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身的创新性,在交往的同时,高校体育教学体制也得到了完善,将原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补充,真正实现教与学的结合。

2.有利于师生之间关系的建立

教师在教学交往的背景下,可以与学生进行很好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掌握学生的特点,为体育教学提供了便捷。学生在教学交往的基础上,可以更加的尊重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有利于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高校体育教学中进行教学交往,最为主要的效果便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以此可以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交往的背景下,也可以将自身的才华展示到最大化,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学生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体育技能与知识,激发自身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三)教学体育教学特征

1.学生身心结合性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教学交往,除了基础的体育知识交往之外,还包括一些师生心理以及思维上的交往。体育教学的学科特点较为特殊,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与学生不断的练习,为此,师生进行教学交往时,肢体动作便成为主要的交往形式,为此便可以体现出教学交往的身心结合性。

2.体育教学交往形式的多样性

高校体育教学师生进行教学交往的同时,因为体育课程教学的形式较为多样化,师生进行肢体接触的发展空间也比较大,以此也奠定了体育教学交往形式的多样化。体育的教学交往一般是以肢体接触为主,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育动作指导时,一定会涉及到肢体动作,为此,从中也体现了体育教学交往形式的多样化。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缺失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现状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高校中教师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一直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一直被动式的接受教育,学习的主动性会造成影响,学生长时间接受传统教育,便会形成被动式的学习习惯。而一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也认为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只是一味传授体育知识,在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上不甚关心,以此便造成了学生对于体育基础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掌握存在缺失。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教学交往,学生没有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不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以及在体育学习方面的问题,那么便对体育教学质量与效率造成了影响。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存在问题

1.体育教学内容简单

师生教学交往的过程需要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同时,需要把自己所掌握的体育技能与知识对学生进行传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但是在高校实际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的内容过于简单,在教学交往中得知学生无法真正提起对于体育的学习兴趣。

2.教师教学观念传统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一些体育教师仍然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在体育课堂教学时,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教学时,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无法真正激发对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便对体育教学质量存在根本的影响。

3.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教学模式是受时代改变而不断进行创新的,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灌输性的教育,学生学习更显被动性,教师在教学时也难免会忽视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长时间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兴趣均具有一定的影响。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建构

(一)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因为大学体育课程内容的原因,体育教学课程对于学生群体的吸引度已经存在下降趋势,主要的原因现阶段一些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无法真正提起学习的兴趣,以此也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造成了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中的体育教学工作者需要从根本上认识到体育对于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性,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并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以此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其一,针对学生喜好,设置体育课程。教师在进行体育课程设置时,可以先对学生的喜好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设置针对性的体育课程。例如教师进行体育课程设置之前,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比如羽毛球、游泳、拳击等,教师结合学校的办学基本条件,与学校进行探讨,决定体育课程。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学习自己所感兴趣的课程,可以真正提高学习的兴趣,以此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效率与质量。

其二,教师设置体育课程选课制,在学生接受体育教学时,教师首先对课程内容进行丰富,例如教师在原来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添适合学生学习的体育项目,包括乒乓球、网球、武术等课程,考虑到学生之间不同的兴趣爱好,教师为了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可以实行选课制度,也就是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将选择相同项目的学生分为一组,教师以此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样一来,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得到了丰富,同时也真正提高了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了体育教学中的教学交往提升了体育教育效率与质量。

(二)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高校体育教学之所以存在教学交往缺失的现象,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教师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忽视了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进而忽视了学生体育学习主动性的提升,为此,为了解决这一现象,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积极进行师生间的交流,以此提升高校体育教育质量与效率。为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身体上的训练,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练习,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使心理层面的教学与体育技能教学相对应,将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下的教学弊端剔除,改变传统模式下单一形式的体能训练,运用新的体育教学观念,全面凸显体育教学的新鲜性,优化并完善单一的体育教学,将教师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例如,教师对学生进行羽毛球发球技巧练习时,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观念,体育课堂中教师一直占据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在传统教育观念的教学环境下,一直接受被动式的教育,对于羽毛球的发球教学也是以教师进行技巧动作教学,学生模仿学习为主,长此以往,学生很难真正体会到体育教学的乐趣,无法在体育练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对于羽毛球技巧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羽毛球的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更加主动的学习、掌握羽毛球的发球技巧。另外,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也实现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学生在探讨羽毛球技巧时,可以与教师进行沟通,向教师询问内心的不解之处,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也能够更加深层次的了解学生的想法,真正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与效率。

(三)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无论是对体育课程还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掌握,都具有一定的影响,高校如果长时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学交往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无法与其进行交流与沟通,除此之外,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对于教学交往的重视程度也存在缺失,以此便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需要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学交往,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一方面,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教学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在学习体育技巧的同时,与小组内的学生进行沟通,教师也可以在小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设小组之间的评比,让学生形成竞争意识,实现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对于学生进行乒乓球教学,在课程开始之前,将学生分组,并安排学生对当堂所学乒乓球技巧进行研究、探讨,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乒乓球技巧的交流,并且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让教师指出小组内研究乒乓球动作的不足之处,并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改正,以此提高学生对于乒乓球技巧的掌握,通过小组学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因为学生中对于体育的兴趣度存在差距,所以学生之间的体育水平也难免会存在差距,如果教师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那么体育水平低的学生会形成厌学的心理。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时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通过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将学生分层,在此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体育水平高的学生与水平低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例如,教师对学生进行篮球的投篮教学,女学生对于篮球的兴趣难免存在缺失,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运用与男学生相同的教学模式,那么女学生因为兴趣缺失,会形成厌学的心理,如果这时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不及时,那么将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造成影响。若教师这时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对女学生教学时,可以进行比较简单的篮球基础教学,而在男学生的教学中,可以进行难度比较高的技巧性教学,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真正提高对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在分层教学的同时,与教师进行积极的沟通,实现教学交往,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感情。

(四)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高校中进行体育教学,学习氛围十分重要,为此,教师务必要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果教学环境过于单调、死板,那么在教学交往方面也会存在影响,学生缺乏与教师交流的激情,会导致体育教学质量下降。为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学习范围的营造,在此基础上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与沟通,极大程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教书可以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受高校教育改革的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也十分重要,为此,高校体育教学变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开展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交往的重要性却没有被重视,由此也对高校体育教学效率与质量造成了影响。为此,文章中针对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对其构建措施进行了阐述,通过文章中的分析,能够使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教学交往的重要性,并以此促进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并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晨光.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设[J].才智,2014,35:129.

[2]王卿.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J].品牌(下半月),2015,02:227.

[3]赵明昱.浅析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J].科技展望,2015,16:184.

[4]纪岩.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0:128-129.

[5]王明博.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8:117-118.

[6]黄艳群.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J].知识经济,2015,20:179-180.

[7]陈永兵,王萍,祝建甫,高志才.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J].运动,2014,09:81-82.

7.银行团队建设与执行力训练 篇七

《银行团队建设与执行力训练》

-----银行服务营销专家 主讲

【课程对象】:

银行各网点负责人(行长及副职)等„„

【课程时间】:2天

【课程大纲】:

(领导开训:强调学习的意义和纪律)

头脑风暴:您碰到哪些关于团队建设、执行力的问题? 每人提出工作中的难题,老师将这些难题作为案例在整个课程中巧妙地穿插,分析。

第一章、银行团队建设管理(案例分析、短片观看、示范指导、模拟演练、头脑风暴)

一、寻找人才,不拘一格

(一)、实习生

(二)、校园招聘

(三)、鼓励员工推荐

(四)、人才市场招聘

(五)、广告媒体招聘

(六)、猎头搜索专业人才

二、面试人才,全方考核

(一)、面试考核法

(二)、笔试考核法

(三)、远程操作法

(四)、实操考核法

(五)、细节观察法

三、留住人才,知人善任

(一)、如何留住人才?

(二)、如何知人善任?

四、充实人才,备用人才

(一)、人才职业生涯规划

(二)、人才学习成长规划

(三)、人才能力成长与成就感规划

五、员工心态培养

(一)、内部集中培训法

(二)、激励晨会

(三)、表彰会

(四)、员工展示天地、知识竞赛、文体活动等

(五)、执行文化

(六)、培养共同团队目标

(七)、经常给员工看励志类电影、视频

(八)、经常给员工听励志类歌曲、看相关书籍

(九)、组织拓展运动、军训

(十)、请专业咨询公司给予心态培训

(十一)、对员工的业绩给予肯定、表扬

六、领导风格分析

(一)、支持型

(二)、教练型

(三)、授权型

(四)、指挥型

七、团队沟通策略与技巧

(一)、影响沟通效果的因素分析

(二)、营造沟通氛围

(三)、沟通六件宝

(四)、深入对方情境

(五)、高效引导技巧

(六)、三明治法则

(七)、高效沟通四要诀

(八)、高效沟通六步曲

(九)、银行管理人员上下级沟通礼仪与技巧

八、团队成员心理研究及领导技巧

(一)、工作压力分析

(二)、不同职位心理分析

(三)、不同心理动机分析

(四)、核心深层需求分析

(五)、不同决策身份识别

九、团队压力化解与情绪管理策略

(一)、赢者心态

(二)、共赢沟通

(三)、自我激励八大技巧

(四)、团队激励六大技巧

十、团队冲突管理

(一)、团队冲突处理策略

(二)、三明治沟通技巧

(三)、团队成员处罚技巧

十一、团队凝聚力建设

(一)、提高团队凝聚力技巧

(二)、团队配合的ABC法则

(三)、团队共同目标建立技巧

十二、银行培训管理

(一)、培训理念

(二)、培训方案的策划与制作

(三)、员工培训策略与方法

(四)、客户引导培训策略与方法

短片观看及案例分析:移动公司团队建设正面案例

工商银行团队建设反面案例

中国银行团队建设正反案例分析

华夏银行团队建设正反案例分析

示范指导、模拟练习

就学员提出的难题进行分析、讨论、模拟演练、点评

第二章、打造高效团队执行力训练(案例分析、短片观看、示范指导、模拟演练、头脑风暴)

一、执行力概述

(一)、什么是执行力

(二)、执行力的重要性

二、执行力不佳的原因分析

(一)、管理者没有长抓不懈、虎头蛇尾。

(二)、管理者出台的管理制度不严谨,朝令夕改。

(三)、制度本身不合理,缺乏针对性、可行性。

(四)、执行的过程过于烦琐,拘泥于条款,不知变通;

(五)、缺少良好的方法,不会将工作分解汇总。

(六)、缺少科学的监督考核机制,没有人监督,也没有监督方法。

(七)、只有形式上的培训,忘了改造人的思想与心态。

(八)、缺少大家认同的企业文化,没有形成凝聚力。

三、执行的核心流程

(一)、战略流程

(二)、运营流程

(三)、人员流程

四、执行力文化建设

(一)、为什么需要执行文化

(二)、执行文化的内容和特点

(三)、执行文化的误区与提炼

五、执行力来自于有效的授权与监督

(一)、授权形式

(二)、授权内容

(三)、授权的话术“三明治”法则

(四)、工作进度监督技巧

(五)、工作最终结果监督技巧

(六)、工作监督的总结技巧

六、执行力来自高效的目标与绩效管理

(一)、如何制定工作总目标

(二)、如何与下属设定并达成目标

(三)、目标分解的总原则

(四)、目标管理分解三大方法

(五)、目标管理的追踪

(六)、目标管理的效果评估

(七)、KPI指标考核技巧

(八)、绩效考核技巧

七、执行力来自良好的时间管理

(一)、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则

(二)、时间管理的80、20原则

(三)、时间管理的统筹方法

(四)、活用现代办公工具

八、执行力来自于有效的激励与奖惩

(一)、员工最需要什么

(二)、精神激励VS物质激励

(三)、奖励VS惩罚

(四)、精神激励技巧

(五)、物质激励技巧

九、执行自于有效的工作总结及汇报

(一)、工作总结及汇报的方式

(二)、工作总结及汇报的要求

(三)、工作总结及汇报的策略与方法

(四)、高绩效的团队会议召开技巧

短片观看/案例分析:某集团公司执行力不佳的后果案例分析;海尔执行力案例分析

建设银行执行力案例分析

工商银行执行力案例分析

农业银行执行力案例分析

模拟演练、点评分析

就学员提出的难题进行分析、讨论、模拟演练、点评

课程结束:

一、重点知识回顾

二、互动:问与答

三、学员:学习总结与行动计划

四、企业领导:颁奖

五、企业领导:总结发言

8.团队建设与执行力心得体会 篇八

两天的培训虽然短暂,但我们这些学员却收获颇丰,所感所学受用终生。陈校长出席开幕式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法学院团队提出了要求和殷切期望。随后,北京锡恩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裁姜汝洪率其公司的杨鹏博、吴政铎、邢涛等培训师们以他们宽厚广博的学识、丰富的培训经验,围绕如何打造强大的执行团队、客户价值、商业价值等中心,结合我院改革实际,非常精彩的讲授了:执行的两种错误心态、执行的大敌、责任的量化、商业人格的树立、执行48字真经、执行人才三大标准、结果和任务、制度执行力、企业中、高层执行力等方面的重要内容,采用互动为主,讲课为辅的灵活的授课方式,培训师三个忘记“忘记年龄,忘记身份,忘记性别”的理念把我们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了,现场气氛热烈,学员热情高涨,我也不例外地融入了这愉快的学习氛围中。

说实话,在日常的工作中,大家都不是很放的开,比较矜持,工作上的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使大家不能表露真实的自我,也没有机会欢聚一堂,培养团队感情!两天的课程中培训师巧妙的设计了很多游戏环节,寓教于乐地让我深深的感觉到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助和默契,体会到团队的温暖和力量,明白了作为团队成员的“一”和作为整个团队的“一”是辩证统一的,团队没有了成员则如空中楼阁,个人离开了团队便是一只孤雁,其力量是渺小的,只有成员热爱自己的团队,专心致志的建设团队,一心一意的为团队谋发展,大家一条心,整个团队才能显现出他的作用和力量,才能创造出更好的业绩,打造出一流的团队!就我个人来说,团队执行力培训不仅让我学到了作为一个优秀执行人才的关键,也让我更加热爱我的团队,为身为法学院团队的一员而自豪。现在每每想到我们的团队,想到团队的每个成员,心底总是会荡漾起温暖和力量。培训结束后,在大受启发之余,我深刻的领悟到了亮剑精神、狼性团队的精神,并决心在以后的工作和教学中高举马列主义的大旗,以亮剑精神和阿甘精神为动力,校正价值取向和态度,坚持执行48字真经、执行人才的三大标准,全身心的投入法学院这个英勇、热情的团队中,以学生为本,认真执行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认真、专注地为打造一个强有力地执行团队而努力奋斗!

9.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的缺失与建设论文 篇九

首先感谢医院给我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通过参加吴保光老师讲的《团队建设、管理沟通以及执行力提升》的课程,让我受益匪浅,感触许多。特别是让我明白团队对单位的重要性。企业的发展需要建设良好的团队,团队建设的好坏 ,象征着一个企业后继发展是否有实力 ,也是这个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充分体现。通过培训让我知道了怎么建设团队,怎么增进内部沟通以及如何提高团队执行力。

一、团队建设,首先要确定好团队的共同目标,明确整个团队目标,抓好目标管理,没有目标,团队就失去了方向 ;对团队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同时通过组织讨论、学习,使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都知道环节或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努力的方向,这是团队形成凝聚力的前提;制定一套团队的守则,事实证明,没有一套科学完整、切合实际的制度体系,管理工作和员工的行为就不能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就会出现无序和混乱,就不会产生井然有序、纪律严明的团队;在平时工作中互相帮助互相勉励,共同进步;在出现矛盾或意见不和的时候,沟通是维护团队建设整体性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沟通可以使团队建设中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促进彼此间了解;可以消除员工内心的紧张和隔阂,使大家心情舒畅,从而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沟通的力量,是不容置疑的。有意见、有矛盾,不说出来会积怨;出现问题相互推诿,可能出现更大的问题,这些都是沟通不够的表现。只要我们加强沟通,出现问题总会有解决的办法。对于对团队的贡献或有创新的队友进行适当鼓励,可以让步整个团队发挥最大的潜能。

二、团队的管理沟通,在团队管理中,沟通是一项目非常重要的工作。团队工作中每个人对事情看法,处理方案也会不统一,或在工作中出现意见不和和闹矛盾。这时沟通是一项目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团队建设的“润滑剂”。从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出发,加强与同事的交流沟通。做到关心同事,热情待人,要时刻注意提高个人的基本素养。沟通无处不在,它不是简简单单的说话而已,深入了解才发现它是一门艺术。有了良好的沟通,会让我们消减彼此的分岐,促进彼此的尊重、信任和理解,同时提高人的士气,点燃人的激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沟通不足、无效的沟通,都会严重影响人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也不利于一个团队的协作。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稳定,我们身处在一个团队里,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拿出真诚的心来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才能为整个集体做出更大的贡献,当然我们这个团队才能更和谐。其次,沟通的基本原理是关心,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关心队友的成长,鼓励队友把实现自身价值与为企业创造价值相结合,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实现个人发展与企业壮大的双赢。

三、管理执行力提升 团队的行为即是执行力的体现,而执行力就是把目标变成结果的行动。执行力是实现团队机构的策略,完成机构目标的实践能力,是机构竟争力的核心,是把把机构策略、规划转化为效益、成果的关键因素。我们要在以下几方面来提升团队的执行力:首先让员工认同执行力的重要性,并明确这种文化对员工,工作部门和机构效益的正面价值。建立一套薪酬、奖金、表扬等激励机制,通过这些方式表达对员工平时工作的认同,激发员工的工作执诚,使用他们全心全意投入工作,把工作绩效与激励机制挂钩,使用员工所得奖励与其贡献成正比。平时工作中,上下级展开有效的沟通,真诚、开放、坦白、互动的沟通可以加深领导对员工的了解,有利于双方工作上取得共识,协助领导者作出正确的决策,从而提升团队的执行力

通过这次学习,学到了如何进行团队建,并在团队管理中如何进行沟通,掌握了如何提升团队执行力的方法,我希望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我们医院团队中,来提升我们医院的竟争力,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赢得胜利。

10.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的缺失与建设论文 篇十

白鹰

内容提要:当前,各地高校正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大学生的学生思政教育;广大高校学生思政工作者在班级建设和管理实践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素质教育”的管理理念,悉心探索班级的发展规律,努力取得了十分喜人的育人成效;本文试就如何进一步深化高校班级的建设理念、管理体制、工作机制,以及班团活动等方面的创新与实践,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班级建设 管理理念 机制方法 形式内容 创新实践

班级是高校的基本教学组织和基本育人单位;是大学生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集体和基础平台;班级的日常管理者是班主任。班主任的基本职责是:坚持科学的育人观,面向全体学生,服务全体学生;加强班委会、团支部等学生组织的全面建设,加强学生骨干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集体的团队组织作用;对班级工作实施全面管理、指导和服务。

目前,如何进一步深化高校的班级建设和管理问题,已受到广大学生思政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笔者结合高校学生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的具体实践,对这一课题作以思考与探讨。

一.坚持育人为本,创新班级建设管理的理念与体制 1.确立整合班级全体骨干力量的队伍建设新理念 以班级为基础,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整合凝聚全班学生干部队伍,努力发挥学生骨干在班级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坚持育人为本,培养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与素质等,既是高校班级管理的重要理念,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原则。

高校班级中的学生干部具有多元性的特点:其中既有班委会、团支部的组成人员;也有班、团小组组长和学生宿舍的寝室长;还包括有班内一部分在学校或院(系)等学生组织(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学生楼寓管理组织等)任职的干部。这些学生干部虽然职务不同,但都属该班学生干部中的一员,都是学生群体里的骨干力量。班主任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将他们纳入该班的全体学生干部序列实行统一管理和原则指导。

譬如可以实施学生干部任职情况通报制:即班主任对各类学生干部的任职岗位和职务变动情况在班内作适时的通报。建立班级全体学生干部例会制:由班主任定期召集全体学生干部会议,通报班级重大事项,部署班级重点工作;举办学生干部学习会,加强对全体骨干的教育和培训。建立学生干部交叉任职制:即根据实际需要,对部分干部实行不同层次之间的职务交叉兼任。目的是既让校、系学生干部及时了解、支持和参与班级的工作,促使其更好地联系群众,在班级中更好地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又使全班学生及时了解校、系干部的任职情况,便于大家配合支持他们的工作;同时让参加例会的班团小组组长、寝室长,及时得到班主任、班委会、团支部的工作指导与支持,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心,促进组、室工作的开展。其结果是有利于班主任加强对全体学生干部的考察培养,以便 做到统筹管理、分类指导,全面、客观、公正地做好学生党建和各类评优、推优等工作。实践中,这些班级管理理念与方法均颇具实效,对于充分提升高校班级全体学生干部的能力与素质,促进他们更好地团结、带领全班学生加强班集体的建设,不断增强班级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2.建立健全班团小组基础组织的班级管理新体制

高校班级不仅建有班委会和团支部,而且应健全其基础组织——班小组和团小组,这既是进一步完善班团组织建设的基本管理体制,也是夯实班团工作基础的重要措施。

班、团小组是班团组织系统中最小的基础单位。一个班级的班团小组是否健全,是否团结和谐,是否运行正常,是否具有生机和活力,反映了班级的整体建设成效和管理水平。实践证明:班级建立班、团小组,有利于划小班级的基本管理单位,健全组织系统,夯实育人基础;有利于增强小组成员的团组归属感与团队荣誉感;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开展各类竞赛型系列的班团活动,促进班级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全面加强高校班集体的建设和管理。

组建班、团小组应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在班主任指导下,由班委会、团支部集体决定。班、团的组别名称可分设,而组成人员及主要负责人可以合二为一。班级一般可设4-6个小组;每组以8-10人为宜。分组时,一般应兼顾男女生比例、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住宿生与走读生等诸多因素的相对平衡;同寝室的成员一般适宜划在同一小组,其他方面的因素可作为调节考虑。科学、合理、公平分组的积极意义是:班、团小组在组建 时就让各组的人员素质相对平衡,即有目的的使各小组一开始就尽量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为今后班级工作和活动的全面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坚持德育为先,创新班级学生思政工作的机制与方法

传统的学生思政工作偏重于教育灌输、纪律约束的方式,而面对当代的大学生,传统工作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怎样才能‚坚持德育为先,创新学生思政工作的机制‛;如何‚引导大学生在班集体中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摆正民主与集中,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的相互关系‛;怎样促使大学生努力实现‘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基本育人目标‛等等,已成了当前高校班级建设和管理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要进一步提高高校班级管理的能效和水平,就应在启迪、引导学生的民主意识,维护学生的民主权利方面;在建立、拓展学生的民主管理渠道,使‚民主集中制‛原则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得到正确的运用方面;在创新、激活班级思政工作机制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

创新高校班级思政工作机制,应该找准符合高校班级实际的切入点。比如针对现在大学生竞争、参与意识强的特点,就可选择‚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个体民主参与班集体建设和管理‛作为思政工作的切入点。

激活高校班级思政工作机制,需要确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原则,并作为班级各项工作的突破口,以充分调动广大学生民主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公平‛即要求机会均等,班主任对全体学生应做到一视同仁、平等相待,给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成长发展以公平、均等的机会;‚公正‛即要求教育者做到时时、事事出于公心,办事公道、说话公正、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公开‛即要求班级实行班务公开和团务公开,使得全体学生在公开的班务、团务中,及时地最大限度地获得知情权,行使参与权,以全面履行一个大学生和青年团员的基本民主权利。

完善高校班级思政工作机制,要求广大的高校思政工作者,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在班级的建设中充分发扬民主,积极推行班务、团务公开,建立健全班团工作定期研究、通报、公示、公告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

如可实行‚班级工作周点评‛制,即由班主任或班级主要负责人,每周以召开全班短会的形式,及时通报与点评班级一周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有关事项;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倾向;明确下阶段工作任务等。这种点评式的班级短会,往往以其‚重点突出、鲜活生动、及时公开、扬优抑劣‛的特色而受到大学生的欢迎。

建立‚班级工作月公告‛制。即由班委会、团支部将每个月的班级主要工作(活动)的安排在月初用书面形式进行公布。‚月公告‛制度既可强化班级工作的计划性,并起到告示全班、动员全体的作用;还具有强化民主监督,促进班级工作目标的实现与完成;以及提升学生干部工作能力,提高班、团组织威信等诸多效能。

开设‚班级工作公告栏‛。‚公告栏‛是班级建设的重要园地,是班团工作的信息窗口,是班务、团务公开的公示载体。‚公告栏‛可将班级需要公示、公告的重要事项予以及时的公布,诸如学期考试成绩优秀榜、课堂考勤纪律汇总表、班级月工作(活动)安排表、班级(小组)各项竞赛活动评比榜、寝室卫生评比榜、各类评优公示榜、班费使用情况通报等等。在深化高校班级建设、管理的科学实践中,坚持探索和运用‚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原则,必将有效地拓宽学生的民主管理渠道,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群体关心班级建设,参与班级管理,维护班级形象与荣誉,促进大家团结协力地创建文明、和谐的高校班集体。

三.坚持素质教育,创新班级班团活动的形式与内容

新时期高校班级建设和管理必须拓展思路、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通过开展各类班团活动,坚持和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千方百计做好‚育人‛这篇大文章。

班主任在指导班级开展班团活动时,要根据学校、院(系)的学生思政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及阶段性工作部署,结合班级实际,提出班级学期(月度)班团活动的指导性意见;悉心提炼班团活动主题和意义;丰富创新班团活动的形式与内容。班团活动应该集思想性、新颖性、品位性、实效性为一体;吸引大学生的广泛参与;努力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于主题鲜明,形式丰富,有特色与新意的系列主题活动之中。

班级开展班团活动需具有整体性、阶段性、系列性和多样性的特性。整体性即指班级班团活动的计划制定及方案设计,既要按照学校、院(系)的总体规划(计划)的意见要求,又要符合班级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整体布局要科学、合理。

阶段性是指班团活动主题内容的确定应符合各个时间段的客观要求,即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按照各个班级所处的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作出相宜的安排。系列性是指班团活动主题内容的确定,须突出系统性和主题性。要根据素质教育的原则,充分挖掘活动内涵、提炼主题意义,创新设计系统的、特色鲜明的班团活动主题系列,注重活动的品位和实效,努力打造班级主题活动的品牌体系。

多样性包含了班团活动应在形式、内容、方法、时空、举办组织等方面体现多样化和创新性。比如在形式上,既有思政教育型的系列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又有知识技能型的各种知识、技能系列竞赛活动;还可举办文体活动型的各类文娱、体育系列比赛活动等。在内容上,可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遵纪守法、道德修养等思想性教育主题予以系统安排;也可将文明礼仪、爱心奉献、形象塑造、人际交往等素养性美育内容作为必要补充等。同时,班团活动的设计还应符合新颖性、实用性、趣味性、激励性等方面的要求,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贴近学生、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班团活动通常以班级内部举办为主;有些活动也可跨班、跨系的联合举办;或者可邀请部分班外的师生共同参与,以进一步加强班际联谊、交流互补、开阔视野、扩大影响。通过丰富多彩的班团活动,能够引导和营造学生主动学习、勤奋学习、创新学习的良好氛围,有效优化高校的育人环境。

学生是班团活动的主体,通过经常性的班团活动,能使他们得到多方面的实践体验和锻炼,从而培养提升学生的各种素质和技能;班团小组是班团活动的基础组织和中坚力量,要注重发挥班团小组承上启下的团队核心作用和竞赛激励作用;班团负责人既是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应而要努力发挥自身的带头示范作用。

班主任应高度重视班级的班团活动工作,在活动计划制定、方案确定、过程参与、成效点评等方面予以精心指导,并且通过悉心探索班团活动的内在规律,总结提炼班团活动的实践经验,培育创建有特色、有影响、有活力、广受大学生喜爱与欢迎的校园班级文化。

当前,各地高校正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以班主任(辅导员)为主体的学生思政工作者的队伍建设。我们要在深化班级建设和管理的实践中,进一步‚坚持育人为本,坚持德育为先,坚持素质教育‛,探索高校班级的发展规律,创新高校班级的管理理念;以丰硕的理论成果和显著的育人成效,努力开创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 浩.德育为先: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C].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 2.喻芒清.大学生成才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 , 2005

3.华长慧.宁波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集[C].宁波出版社,2001.8

11.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的缺失与建设论文 篇十一

随着企业转型步伐的加快,公司各项配套规章制度推陈出新,管理成效显著提升,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种尴尬的局面,即一方面新的企业制度与工作措施不断出台,另一方面好的企业传统与工作方法却频频失传,这固然与企业转型后人员流动的加快有一定的关联,但更与近年企业扩张后执行力的弱化脱不开干系,尤其是部分人员在岗位、职务变动后,未按照公司规范认真履行交接义务,使后续者很长时间只能“摸石头过河”,疲于应付,企业长期积累下的宝贵传统、经验与资源得不到很好传承,导致工作的衔接与持续性大打折扣。也正是基于此,公司于近期下发了《关于工作变动人员办理交接的管理规定》(中城人[2012]100号),文件首次以规章制度形式进一步明确了工作变动过程中相关人员的相应职责,尤其是明确了监交人的职责与义务,并通过相关部门联合会签形式对工作交接相关环节予以明确制约,旨在确保人员调动、岗位变动以及部门职能调整后工作的衔接连贯性,从而避免可能造成的文件资料、资产、资源等的遗失以及工作无法衔接等现象。同时,文件将配合年初职代会上通过的《公司违纪违规员工处罚规定》(中城人[2012]54号),进一步强化工作规范操作,严格违纪违规惩罚力度,夯实日常业务基础,确保执行力提升落于实处。

集团公司将2012年确定为执行力建设年,作为提升执行

12.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的缺失与建设论文 篇十二

摘要:诚信是市场经济的润滑剂,但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活动中,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中小企业诚信缺失的现象日趋严重,直接干扰了公平的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了和谐社会环境。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将阐述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分析,并给出合理可行的建设企业诚信文化的建议。

关键字:企业诚信缺失诚信文化建设

一、引言

企业诚信就是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依照国家法律规定、市场规则和商业道德规范,规范自己的生产经营行为,在谋求自身利益时,不损害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不损害与其相关经济组织的利益,确实维护国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企业诚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二、当前中小企业诚信缺失的表现

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市场化改革把企业诚信建设和法律体系建设作为重要任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公司法》、《商业银行法》、《担保法》、《仲裁法》、《合同法》、《物权法》等,以规范企业信用行为。当前我国企业诚信建设已初见成效,企业更加重视企业诚信建设。

中小企业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机制灵活、适应性强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与国有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的弱点和局限性导致诚信缺失问题也渐趋严重,并已成为限制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主要表现在:

(一)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当前,我国企业诚信缺失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假冒伪劣商品泛滥。一些中小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站住脚,获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制售假冒伪劣,严重危害社会健康发展。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在食品行业尤为明显,直接侵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危害极为严重。曾几何时,温州冒牌劣质鞋充斥全国市场,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三鹿企业的三聚氰胺奶粉,不仅危害人体健康,也损害一个行业甚至地方经济发展。企业诚信度不高,市场监管不到位,假冒伪劣商品一直都充斥着市场。将视线拉近,最近食品行业明胶果冻、药品行业“皮鞋”胶囊······有网友无奈地编打油诗,称中国人都已是百毒不侵了,以此形容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极大不满。

(二)拖欠货款、贷款、税款。一些中小民营企业恶意拖欠货款、贷款,资金拖欠导致企业资金紧张、三角债问题严重。企业间的三角债问题,增加了企业的债务链,影响到银行贷款的按时偿还,降低了企业在银行信用等级。同时,一些企业故意逃避银行债务,造成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较高,这又成为中小企业由于信用缺失而出现担保、融资方面的困难,企业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制约企业的未来发展,致使市场秩序进一步恶化。

(三)合同违约、合同欺诈。按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订立后,“当事人

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然而许多企业不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合约,从而产生大量的经济纠纷和各种合同欺诈案件。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订立的经济合同约有40亿份,但合同履约率只有60%左右。在当前经济活动中,各种企合同欺诈行为层出不穷。违法犯罪分子通过伪造证件、坑蒙拐骗、宣传虚假信息等手段签订合同,误导消费者、投资者和经营者,损害企业及公民的合法权益,危及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四)发布虚假财务信息、产品信息。一些企业唯利是图,为了谋求短期效益,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虚开发票、印制假发票等违背法律的行为,在税款方面是能逃就逃。在近年中小企业普遍融资难、税负高、生产成本不断增加情况下,偷逃税款有增无减。这种行为降低了企业的信誉度,必然最终影响企业发展前景。很多中小企业对客户提供虚假信息、虚假证明和黑幕交易,这些现象在服务领域、商品交易领域以及投资领域都频频发生。例如人们出门旅游经常上当挨宰,购买的商品质量或效果与商家的宣传大相径庭,炒股时碰上银广厦、通海高科、麦科特这类企业。

除了上述所谈之外,在当前的经济生活中,企业诚信缺失还表现在价格欺诈、虚报注册资本、盗版侵权、金融诈骗、出口骗税等不讲信用行为,干扰和破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三、中小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

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穆尔指出: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从长远看,最缺乏的不是资金、技术和人才,而是信用,以及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的机制。正如穆尔所言,诚信是我国市场经济中最稀缺的资源,中小企业诚信缺失导致交易成本增加,社会效率大大下降,更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此外,诚信缺失极大干扰市场经济秩序,一个国家的市场化程度往往与其诚信度直接相关,诚信缺失减缓了我国市场化进程。分析中小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有助于更好的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中小企业诚信观念淡薄。多数中小企业把自己仅看作是一个经济实体,忽视了他们同时也是一个伦理实体。当企业仅仅把“看不见的手”当作自己经营的理念时,则必然导致企业经济本能的放纵,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放弃了道德对经济活动的引导和制约,没有认识到无形资产“信用”是社会稀缺资源,或者即使认识到市场行为也多存在短期化倾向。由博弈论相关理论可知,一次性博弈会导致失信,只有重复博弈才能守信用。中小企业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就会导致信用缺失。另外,社会舆论导向对诚实守信行为的宣传不力,为了制造争议、关注度,过分渲染了经营中的投机钻营。更注重对快速致富的报道,而对那些重合同、守信誉的单位和个人宣传不够,在社会上蔓延着一种浮躁的风气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影响着中小企业对信用价值的认识和评估,表现为诚信观念淡薄。

(二)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企业失信的主观原因之一。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于市场经济中。当不熟悉的人之间发生交易时,由于“经济人”自利的本性,每一个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总是试图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市场主体之间普遍的信息不对称,代理人就有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削弱履行合同的意愿,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目前主要表现出的与市场利益相关的信息不对称表现有三种: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不对称;劳动力效率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主观上信用缺失将市场经济运行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可能成为制约整个经

济稳定增长的最大隐忧。

(三)信用机制不健全。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信用基础十分薄弱,信用机制不健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是由政府直接配置的,信用只是一种微不足道的辅助手段,因而人们的商业信用意识基础薄弱。但是,在经济体制和经济秩序转轨期间,原有的计划经济秩序被打破,而各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制还不健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与法制是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健全的法制既是诚信规范的前提和基础,又为诚信规范的确立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我国现行的法制体系不健全,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和法规。在执法上也不够严厉,对于企业生产销售假劣、拖欠账款、税款等失信行为,打击力度还不够大,失信成本太低,企业的违法行为不能有效监督和约束,助长了不守诚信的经济主体的失信行为。

四、加强诚信文化建设, 提升企业竞争力

解决中小企业诚信缺失的问题,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加以努力。在宏观方面,政府部门应转换职能,完善保障诚信的法律体系,建立完善的诚信管理制度,创造企业诚信经营的制度环境。在微观上,必须看到全社会经营的实现,是通过一个个企业来完成的,企业必须建立诚信经营的自律机制。以诚信为核心的价值观不仅能为企业赢得信誉,这种无形资产还可使企业在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必须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才能真正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积极树立企业家诚信价值观。中小企业家往往是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者,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他们的言行直接影响员工的价值取向,直接关系企业对外精神形象,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必须以中小企业家为重点。一要加强“道德诚信观”建设。企业家应加强道德诚信观念建设,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杜绝欺诈行为、遵守企业诚信的诺言、严守企业道德底线,以高尚道德情操为顾客和社会服务。二要加强“经济诚信观”建设。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就没有市场,不讲诚信者终将会被市场淘汰,不可贪图一时私利,目光放长远的人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三要加强“法律诚信观”建设。中小企业家应该加强关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了解诚信的义务和可能承担的责任,在享有诚信权利同时,主动承担诚信义务。此外,光有诚信意识还不够,还必须在实践中予以执行,诚信不能只是空中楼阁。

(二)对员工开展企业诚信文化教育。中小企业诚信文化建设落实到实处必须依靠企业员工的力量,加强员工的诚信行为规范建设。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一是以道德诚信观、经济诚信观、法律诚信观的标准要求员工,使得每一个员工都能形成良好的诚信观念,对内互助诚实,对外言行一致,诚实守信;二是树立典型和榜样人物,带动广大员工加强规范员工自身的诚信行为,有效地促使员工提高诚信的行为品德;企业家应该成为最有力的榜样,必须首先做到对员工诚信,关爱员工,使员工有归属感,才能充分调动员工能动性、创造性。三是从激励方面开展诚信文化建设。企业可以建立符合自身情况诚信考核与激励制度,赏罚分明,使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能感受到企业对诚信的重视,进而在员工心目中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考核与激励意识。

(三)从社会责任感方面开展诚信文化建设。是否有社会责任感也是考验中小企业诚信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诸多产品安全问题都体现出中小企业家甚至大型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视产品质量如儿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仅要重

视经济效益而更要看重企业的社会效益,社会责任感对于企业来说具有正外部性,加强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感,能得到更多消费者的关注与信任。重视社会责任感的中小企业要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安全、资源环境保护、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等。

参考文献:

上一篇:送给爸爸妈妈的平安夜祝福语下一篇:滨海新区电白四中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