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总结小学语文

2024-08-10

教学工作总结小学语文(精选8篇)

1.教学工作总结小学语文 篇一

参加语文教学工作六年了,依然清晰地记得以往的教师向我提出的忠告:“做教师的仅有上好课,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于是我认真阅读众多的语文专业报刊杂志,吮吸知识的营养;一起来看看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五篇,欢迎查阅!

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反思。有不少教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异常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所以,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本事的培养,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梦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立刻理解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我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教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我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景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我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很多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教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到达什么目标。

教师引导孩子进取发表自我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职责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所以,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必须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本事。

三、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教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必须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景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供给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动辄就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不管资料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在合作学习中,还经常看到如下场面:1、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2、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我想自我的。3、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讨论时气氛热烈,却没解决实际问题。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本事,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

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经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本事。仅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所以,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教给合作的方法,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2

一、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

经过学习交流讨论后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找到语文跟生活的连接点,注入生活和时代的活水,让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进取性和主动性。并充分发挥班级“林语堂图书角”的作用,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尤其是高考必考的名著部分,让学生慢慢地消化。另外,让他们多看《读者》《智言》《青年博览》这一些适合中学生看的杂志,再把他们自我认为比较好的文章在“课前演讲”这个环节里与同学们分享,我点评时尽量的联系生活实际,让他们学以致用,每一天懂一点,起到爱的教育的作用,并学会思考,学会感悟生活。同时,在课文讲读时应对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课文资料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走进学生生活,又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体会作者的喜怒哀乐,比如在讲《秋词》这一课时,我先让喜欢秋季的学生来谈谈自我心目中秋的特点,从而引入“秋词”的特点的讲解,学生感觉自然而又熟悉。讲授《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问学生如果平时自我心境不好时是怎样解闷的,学生的方法各异,我很自然的引入朱自清心里不宁静时独自享受一片“荷塘月色”,那这片“荷塘月色”到底有怎样的魔力能够给作者带去这么好的慰藉。讲授《陈涉世家》时我让学生结合时事议论“陈胜、吴广起义

”到底是逆历史潮流还是顺历史潮流,学生能很自然地联想到此刻的台湾问题,以及__集团的分裂行径进行分析,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很客观地评价“陈胜、吴广起义”这一历史事件……经过这样的联系,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二、让学生经过话剧的形式串联课文,整体上掌握课文的资料。

语言天然是与生活相联系的,人类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认知,模仿的过程,一篇比较长的记叙文,情节经过语言再组织一下,构成话剧的形式,让学生来表演,有时让学生来组织语言,有时经过自我查阅资料,让他们熟记,不用花很多时间,即使拿着稿子念也别有一番风趣,学生都有很强的表演欲望,经过话剧表演,一方面激发他们的兴趣,一方面加强对课文资料,人物形象的把握,再者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达本事。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大课容量,丰富活跃了语文课堂。

我校给初二年每个班级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经过上网查找和自我制作语文教学课件,以及利用一些音像材料,使无声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梦想的效果。另外,许多课文的学习,我都播放配乐朗诵,给学生必须的熏陶和感染,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技巧。

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3

语文学科既应当是培养语言本事的学科,又应当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相信学生的潜能,要努力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为他们创设趣味的学习情境,创造广阔的学习体验空间,从中进取挖掘、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发展思维,启发想象,发表个性化看法。

一、点拨教学,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点拨是一把火,促使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因为这些词句“不仅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并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说《孔乙己》,我就从课文中找出能够把学生引到深处的东西,选择“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进行点拨,立片言以居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孔乙己是一个可怜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旧时代的小知识分子。另外,我会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这样做意义很多,抓住了重点段落,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

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资料,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艺术化点拨,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而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充分调动学生装的主体情感受,让他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性的表达本事和思维本事都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并到达发展。从而到达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主体情感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的心理处于兴奋状态时,工作效率异常高。而兴趣是学习的先导,仅有有兴趣,课堂上学生才会兴奋起来,才会乐学,学习才会有成效。创设情境地便是创设氛围,调动兴奋点。在教学中,我常有联想、比较法来创设问题情境。当学生在刚一接触课文时,他们应对的信息是陌生的,我们仅有将那些陌生的信息与一些学生熟悉的形象可感的东西加以联想、比较,他们的心理才会相容而欣然理解。

如我在讲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为了让学生领会诗中豪迈壮阔的意境和苏轼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我先引入了学生们熟悉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片头画面:滚滚长江向东流去,激起千万朵浪花.这一雄浑形象可感的画面,一下子就抓住了他们的魂魄。然后再引入《三国演义》中片头的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将它与课文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相比较,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和相同之处?因受《三国演义》片头画面的感染,学生们感受到了长江的壮阔博大,心中自然也腾起了一股豪迈之情,而思绪也翩飞起来。凭着自我对人生、社会知识积淀和理解,他们也能体味到这些语句都塑造了长江东流的开阔境界,从中也能体味到自然的永恒、人生的短暂,无论是怎样叱咤风云、建功立业的英雄代码物都有同常人一样无法抗拒生命的自然法则,必然被历史的浪涛卷走。但仔细品味,他们也发现了那些语句所蕴含的感情色彩略有不一样。在这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了豪迈的场景,豪迈的感情这些要素,然后经过联想比较,让他们进取参与,并让他们有自由表达的机会而这跳一跳才能抓到的苹果则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和鼓舞。而创设情境则便是为了激励,为了到达“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教育为学生供给了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但仅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远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梦想在于将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化为智慧,推动他们去体验人生去关注了解社会,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情感。教师仅有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握他们的主体情绪和心进脉搏,经过点拨和引导,创设情境,才能让他们的心动起来,让他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性的表达本事和思维本事都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并到达发展。在对真善美的领悟中化解思维疙瘩,解除心理障碍,从而到达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安全教育教学反思爱的教育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反思。

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4

上学期我担任了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刚结束的九年级教学相比,七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一样之处,值得我好好反思。我们都明白七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七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当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初一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我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十分头疼,教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应对这些问题,应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本事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经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本事,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一样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明白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经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仅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景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本事的构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经过教师的组织、引导进行。所以教师要对自我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我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我的教学行为,使自我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异常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直到此刻,我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齐成长,有得有失。最近,我发现,自我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景。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立刻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令感到“束手无策”,只是经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这些障碍,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我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以往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我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教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我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我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本事。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我意识到:要处理好培养求异思维与培养求同思维的关系。不是想法、说法越新越好,越与众不一样越好。关键是要说真话,说自我的话,表达自我的真情实感。仅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和谐发展。

反思语文课堂中的几种现象: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资料、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必须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明白自我应当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一样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可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异常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盲目综合,把语文上成科普课、生物课、思品课不可取。不管在课上扩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动,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为积累语言,沉淀语感服务。

5、课本不能丢。不能拿着新课标中提倡“否定‘课本中心’”的说法当尚方宝剑,完全忽视文字本身所承载的价值观念,文化背景,去追求所谓的“新意”“创新”还有什么意义?纯粹的“大胆的说”进而“编造的说”而完全忽略文字本身,忽略文字的背后,语感和语言的挖掘从何谈起?

没有反思,就没有提高,没有课前、课中、课后的一系列反思,就没有精彩的课堂教学,就没有不断成长的生命活力。仅有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改善,不断的完善,教学质量才会不断的上升,幼小的学生才会茁壮成长。

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5

参加语文教学工作六年了,依然清晰地记得以往的教师向我提出的忠告:“做教师的仅有上好课,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于是我认真阅读众多的语文专业报刊杂志,吮吸知识的营养;努力回忆从小学到大学期间给自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师长们的教学方法,寻求可资借鉴的教法;不厌其烦地翻阅大学中学过的《教材教法》课本,获得指导实践的理论基础。经过努力,渐渐地构成了自我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要明确,讲授资料要准确,教学组织要严密,教学方法应灵活。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努力以此来衡量、规范自我的教学行为。

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吸收了语文教学领域中不少新的理论、观念。

主要有:1、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教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2、教学中不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不能把学生视为灌输知识的容器。

3、教学不仅仅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语文本事,发展智力,并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4、教学不但要研究教法,还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本事,等等。

随着教学理论认识水平的提高和素质教育思想的确立,我重新审视自我的教学行为,就愈来愈感到自我所谓的好课标准还有好多不足,明显地感到自我的观念总是难跟上时代社会发展的步伐。我不得不努力地去反思自我的语文教学,归纳起来,我的语文教学存在着以下弊端:

一、不敢超越课堂。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受到启发后对某一资料构成了兴趣,课后能够继续进行主动地有目的地学习,那么,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从“学会”上升到“会学”、“善学”。我心里明白,超越课堂对学生是多么重要,但我没有这样做,也不敢这样做。我只明白利用好课堂40分钟,让学生学好课本上的知识。期望学生对中国古代、现代文学名着充满了好奇和渴望,但如果能趁热打铁,鼓励学生的文学修养,那该多好。可是我不敢这样做,在很多人的眼中,这些名着是“难书”,他们会不答应,学生哪有功夫看这种“难书”!所以,学了课文之后,我几乎就停滞不前了。我此刻的语文课,除了带领学生在课本中“游泳”之外,课外最多布置一点读读、背背、抄抄的作业,不能也不敢让学生去广阔的课外海洋中遨游、驰骋。所以,学生们刚升入初一的时候,看看他们写的记叙文,眼睛一亮,小学生的作文水平相当不错嘛!可是,一年过去了,他们记人叙事的水平和刚入初一时的水平相比,似乎高不出多少。

二、不敢超越课本。教师在教好课文诉基础上,超越课本,收集课本以外的材料,补充、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本事,这对语文教师来说也是多么重要。可是,我也不敢只是活脱脱的运用“嫁接术”移花接木的手法,可还得挖空心思说好话,违心地说它中心突出,构思独特,因为我不敢超越课本。

三、不敢超越“教参”。《教学参考书》本来是只供教师参考用的,可是此刻众多试卷的命题者供给的答案都是一字不差地照搬“教参”,阅卷人也是依教参画葫芦,离开了教参的说法就不给或扣分,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我也只是照“教参”宣科。我刚毕业经验不足所以许多东西我自认为我是无论如何也理解不透,不会有更好的回答的。我想我的答案最多也只能算个“擦边球”,可我也不敢把自我的理解告诉学生,也不敢引导学生去细加品味,只能把“参考书”上的答案抄在黑板上供学生“参考”了。不少课文,在分析段落层次时,时时感到自身的理解和“教参”的说法存在着差异,但自我最终不敢否定“教参”、超越“教参”,要么原原本本地把“教参”的答案抄在黑板上,要么只能签名稀里糊涂,蒙混过关,让学生去自由理解。

总之,我在语文教学中,不敢超越课堂,不敢超越课本,不敢超越“教参”。

我期望我的同行们不要存在类似我这样的困惑,一个真正合格的教师必须要学会超越。仅有学会超越,才能发展自我;仅有学会超越,才能使学生发展;仅有学会超越,教育事业才能大踏步前进。

我的语文教学往往只重视文章资料的分析,对学生训练的各类语文练习题也偏重资料的把握。这种呆板的教学与让学生主动学习相违背的。

语文,承载着人类礼貌的精华,课文中美妙的故事、精湛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广阔的视野,构成了该学科独特的人文气息与强烈的吸引力。但正在理解教育的孩子是否也这么想,语文在他们的眼睛里究竟是什么样的被世人称为“误尽天下苍生”的语文教学也随着历史的车轮,一次又一次地不断进行改革。可是以前改革的目的更多的是对学科体系自我的完善,而不是为了满足学习者本身的需求。正如一些语文教学专家所言的一样,以往的语文教学对人的关注是比较疏忽的,缺乏对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学习感受、学习过程、理解知识的年龄心理特征、学习情感的关注。是学体本位的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大多是按照语文学科本身的知识体系,而不是根据理解者的心理发展需求。我们的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也大多是从成人的角度、从教学的角度来研究问题、制定方案,而忘记了我们所从事的对象——学生的需求。换一种思路:在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是否能够听听主角——孩子的声音,我们是否能够从孩子的视角来反观我们的语文教学。

对于我来说,永远是不断向同行学习,学习,再学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教学工作总结小学语文 篇二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汉语是我们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通过语文教学, 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可以教给学生正确把握、理解和运用祖国的汉语言, 促进学生的个性、智力发展以及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说小学语文在基础教育阶段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教师要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高度重视, 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语文课程, 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这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不少教师语文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只是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 而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 对所学知识缺乏更深层次的理解。另外, 由于教师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 这样就对教学效率的提升产生影响, 不利于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 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进行课堂教学, 还要备课、批改作业, 同时要应付学校的其他工作, 因此很多语文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不能全面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学生缺乏足够关心和了解, 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进而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及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非常不利。

3. 教学设施落后。

在农村的小学, 由于地方经济条件差、财力不足, 很多学校不能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配备教学设施, 致使教学配套设施不完善。有的教师想创新教学方法却没有先进的教学设施辅助, 导致他们只能选择传统的教学手段, 使学生失去很多认识和接受新鲜事物的机会, 影响学生学习的学习效率。

4. 部分教师教学水平不高。

有些教师教学能力不足、方法落后, 在教学过程中, 不能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不能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进行教学活动, 这样就不会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也不会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5.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困扰着每一位教师, 也是教师们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在教学过程中, 尽管教师通过多种手段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但是仍然有学生认为语文学习比较枯燥, 不能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缺乏学习热情。

二、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建议

1.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灌输式教学, 教师一味地讲解知识,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 师生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而学生对教学的感受和对教师的感受决定着教学目标的实现, 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成为教学的关键。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关爱和关注, 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多鼓励和帮助基础较差、成绩不好的学生,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此外, 教师要优化和创新教育形式,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同时要尊重学生的观点, 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 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丰富教学内容。教材所提供的内容是针对某一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 如果教师单纯地讲解课本内容, 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照搬课本内容, 应在课下搜集更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 创设丰富多彩的情景, 使学生在情境中展开学习。此外, 教师还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课外知识的搜集, 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这样, 不仅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教学形式更加生动, 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因此教师一定要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提高业务水平, 加强师德修养, 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 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制定适合小学生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教学方法, 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和技能, 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 使他们在相互交流和自我展示的过程中轻松掌握知识。

4.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积极探索教学思路和方法。小学生好奇心重、想象力非常丰富,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接受能力, 研究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 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如针对小学生对色彩和声音感兴趣的特点,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丰富多彩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很快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加强小组合作学习。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开展教学, 如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回答问题、讲故事、读课文、做文字游戏等, 这样就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进而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因为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解答问题, 小组合作有助于他们打开思路, 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能力。这也符合以学生为主体,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改革理念。

摘要: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 小学语文关系到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 甚至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和发展都会有很大影响, 因此做好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至关重要。良好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对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加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建议

参考文献

[1]姬群.浅谈高效课堂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13) .

[2]许永传.改变语文课堂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J].新课程:教研版, 2012 (7) .

3.关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经验总结 篇三

关键词 读 品 领悟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0087-01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我国悠久绵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之中,古诗就是其间较为丰厚的光辉灿烂的文化资源,诗词名人们犹如繁星般闪烁在波光荡漾的河上。这些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千古绝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愈久弥香的文化底蕴,非但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沦,反倒历久弥新,在新时代新思潮中更加源远流长、回味无穷。

一、古诗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古诗的特点是短小精悍,锤炼的语句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曲美妙的乐章,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叙述。古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从而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学习古诗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常识和历史,而且也丰富了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不断塑造其人格魅力。

二、古诗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1.诵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反复吟诵古诗,口齿噙香,直意抒情。读的形式具体可分为:

(1)带有情感的朗读。在全面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融入自身情感进行朗读,尽量做到正确、流畅,读出重音、节奏感以及诗词的韵律美。

(2)教师范读。老师给学生作示范性的朗读,或聆听多媒体教学的朗读课件。以传达教师本人的情感,从而影响学生产生共鸣。

(3)学生齐读。譬如对于那些抒发豪情壮志的边塞诗,不齐读就不足以体现出其雄浑豪迈的气势。

(4)配乐朗读。结合诗歌内容,配上合适的乐曲伴奏,在这种音乐背景中赏读诗歌的形式,别有一番情趣使人陶醉其中。

(5)学生自读。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行随意地读,可高声朗读、可低声吟读,或是默读、唱读、速读、表演读……

2.品读

诗歌教学中,教师不光是需要指导学生读诗句本身,还应把诗人人物背景、诗题含义、诗的注解、课后习题、以及同主题(或同内容)的诗和赏析文章,都尽可能地读到,使学生学得全面、深刻些。教学中就抓住“诗眼”和关键词句,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投入感情朗读,细细品味文本,深切体会诗的意境,进而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体验。

3.画中领悟

直观性和形象性是图画的固有属性。借助图画将古诗变抽象为具象,变虚幻为真实,使学生更加容易的正确理解诗词的意思,明白诗中到底在描绘怎样的一番图景。具体而言,关于古诗教学图画的运用分为两种:

(1)教学观赏画。一般来说,小学语文课本内每篇古诗课文中都有一幅插图,借助插图可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大意。例如:《静夜思》的插图,通过插图学生就能一目了然;诗人在寂静漆黑的夜晚望向天空,一轮皎洁的圆月勾起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这幅插图对于学生的视觉感官就是一种刺激,增强了形象性的感知,易突破教学重点,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2)学生创作画。这是让学生开拓创新、开发想象力创造能力的过程,让学生在对古诗已有的理解基础之上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画笔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同时学生自己融入诗意中去。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自己描绘出古诗的内容和涵义,并从中去享受那份成就感,不仅增强了学习的兴趣,还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无穷魅力。例如:《早发白帝城》一课,“朝辞白帝彩云间”的彩云是什么样子?“两岸猿声啼不住”的“猿声”在画中如何体现?“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快又该怎样描绘出来?这画的过程中不仅检查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是否正确,还对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想象力等多方面进行了考验与锻炼。

4.古诗鉴赏能力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有句话:“教是为了不教,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古诗学习中不难发现,很多知识是零碎的、分散的,很容易忘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比较、归纳的工作。首先让学生把应该掌握的知识整理归类,温故而知新,这就能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学会应用已学知识去理解掌握新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诗歌教学在我国古代是教育教学内容的最主要形式,特别是针对儿童来说,学习诗歌,掌握理解诗歌对于以后的学习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诗歌的语言凝练、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和音乐美,又适合儿童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要求。因此,学习好古诗对于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有着独特的意义。掌握古诗后的实践运用,不是超过古诗教学的范畴,而是古诗教学的延续,鉴赏能力的提高。

4.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四

黄麓镇张疃小学

管建海

今学期我担任语文教学。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一方面,农村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普通话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而用广州话教学,又削弱语文语感教学的功能。另一方面,七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安塞腰鼓』 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认识和理解安塞腰鼓”,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到一半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录象带,让学生观摩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5.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五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在这学期里,认真工作,努力学习,敬业乐群,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一定的成绩。课前,能认真学习课标,用心钻研教材,根据班级学生特点,备好每一节课。课后布置作业力求少而精,努力践行书包减负行动。课堂教学,尽量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读课文、划出生字词、理思路、找问题、思考课后题等),坚持课前预习,并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大胆质疑,我充分鼓励,并根据问题的难易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前后桌讨论、小组讨论或全班争论,老师引导,学生小结。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降低学生消极听课的现象,使他们成为积极的求知者和参与者。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既符合课改要求,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在教学中尽量进行直观教学,使用挂图、课件等进行教学,并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例如除了使用PPT和SMRAT外,还进行网络搜索,让学生亲眼看到网络的便利和使用方法,并让他们进行网络查阅资料等操作训练。这样孩子们会利用网络设备进行学习,提升学习效率,实现学科间的综合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时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和鼓励,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表达自

己的情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例如赞美张恩典同学长得很帅,字写得很好,同时告知如果学习能不断进步就更好了。这样使学生明白自己不是一无所事的,是有优点的,但也是有地方需要改进的。于是孩子就会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进行学习,不会自卑,只会自责,不断进步,但是压力不会太大。再如李浩楠同学虽然朗读不是很好,但是很勇敢自信,总是积极举手,大胆发言。我对此在全班给予了肯定,我相信他不断进步的,请大家拭目以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位同学的朗读水平明显上升,读得比以前通顺了,口齿也清晰了许多,思维更加的敏捷。所以不能总对学生进行批评,要积极鼓励和赞美,当然时不时的打击是需要的。

四、在教学中,关注思想,渗透德育。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思想,启发孩子尊长爱幼,注重礼仪,改变自己从当下做起,从小事做起。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育学生要有一颗大爱之心,要有远大抱负,关注国家,关爱人民。并给孩子讲了关于周总理的一些故事,引导孩子向总理学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五、加强阅读训练。从开学起,就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并推荐了《爱的教育》和《格林童话》。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对文字的感悟能力。课堂延伸课外,课外促进课堂。并产生了张欣可、高雨桐、王荣浩、李少杰的读书小明星。

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字课上除练习字帖以外还挑选作业中的易错字进行书写指导。强调间架结构和书写节奏,关注书写姿势和书写心态。教育孩子要用一颗平和的心和有节奏的手去书写,写出的字才会很美。字帖临摹固然重要,但是不降字帖所学应用在平日作业练习上,那进步会很慢,甚至没有进步。每天要求学生认真书写作业,字迹要工整,排列需美观,字不能太大或过小。

6.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六

一、教法回顾

这一学期,尝试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高效学完课本。

1、课文填空题:

这是韩老师的教学法,她一直使用,也是我一直使用的教学方法,精心选择课文填空题,体现课文的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渗透一定的浅显的写作知识。并上网查阅、看参考、查字典,编写每一课的“根据词意说词语”、“根据段意分段”“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多音字”“标点符号”等课堂练习题,抓住重难点,力求高效。

2、引读教学法:

开学初,我在网上了解到了安徽省怀宁县石牌镇中心学校语文名师李竹平的听读教学,并研读了不少课例,觉得李老师的这种方法也正是我理想中的一种教学方法,不要求学生预习,反而还强调读过这篇课文的同学不要“剧透”。李老师像给孩子们讲故事一样,期间穿插着引导学生揣测人物心理,推测事情发展,讨论故事结尾,十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我想学习这种方法,在班级读书会上给学生读故事书的时候应用。

11月18日,我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示范引领精彩展示”送教活动,执教了第六单元的《古诗二首》,从中感受到了韩兴娥老师学习古诗词的引读教学法的高效,结合李竹平老师的听读教学法,我就把这一方法迁移到学习课本中的记叙文中,在学习第七八单元时,主要用了“引读法”,校长和课题组的庞淑丽老师分别听了一节课,都感觉到这种方法的高效,后来在网上查找“引读教学法”竟然找到了王雷英老师的“揉读”教学法,原来我试行的“引读法”,只是“揉读”教学法中的一种。我如获至宝,打印了有关的教学案例,潜心研究,并在自己的教学中实践。如今,这种教学方法已经是我提高课堂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拿到一篇课文,我细读几遍,就可以设计出引读教学的教案。但应用这种方法,如何处理好字词,还要继续探索

不管是哪种教学方法,选择什么样的填空题,设置什么样的“引语”,我的宗旨是:要能高效地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学到一些阅读和写作方法。比如第一单元和第六单元是写景的课文,我把这两个单元和后面自读教材中的两篇课文整合到一起,课堂主要是教给学生阅读写景课文的方法:抓课文题目猜课文内容,抓课文开头猜下文,抓过渡句概括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还有就是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易操作的写景作文的一些方法,如移步换景,写过渡句、中心句等。

在实践这两种方法中,我也有不少困惑,如:用课文填空题理解课文内容,有时控制不住就走到“细讲”的路上去了,韩老师一节课上四篇课文,我一节课最多两篇课文,很多时候是一篇课文,看来还是没有学会取舍,或者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还不够简洁有效,这还要多磨练。用引读法呢,免不了有“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嫌疑,学生似乎缺乏主动性,这些真是很需要名师指点迷津呢!

二、保证考试成绩

自从实践海量阅读实验以来,我们班没有考过一个像样的成绩,这一直是压在我心上的一块石头。这学期,迫于压力,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应试策略上。开学初拜读了李祖文老师“阅读教室”中的一些策略,还有山东名师赵红的自主过关、主题拓展式语文教学策略,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单元盘点的词语和日积月累的过关的具体操作,在生字词语的教学上,没太占用课堂时间,就是让学生自己过关自己的盘点词语、日积月累,筛出已经会的,重点对付不会的。这一点有些成效,只是要想个办法对每个学生的过关情况要了如指掌。

保证考试成绩的第二个做法就是专题海量练习,这学期重点海量练习了“反问句和陈述句互变”、“修改病句”“缩句”。特别是最近的期末复习,我从网上找了许多典型的“反问句和陈述句互变”、“修改病句”练习题,每次打印一二十个,一张纸打印两份,发给学生,让他们做好后粘贴在正式作业本上,省去了抄写的时间,特别是修改病句,直接让学生用修改符号修改,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了方法。个别差生还要继续加大练习。

保证考试成绩的第三个做法是反复做模拟考试卷,学校下发的《学案》有一套各单元、期中、期末的检测题,我把每套题都事先复印一份,复习一个单元就考一次,然后讲解,改正、再复印一份,再考一次,学生就基本掌握了试卷中的知识和答题技巧,更重要的是给了他们一份自信。最近复习,针对班上差生多的问题,我尝试进行“分组复习”:对于差生,复习期间重点复习课本,如课文朗读、词语听写过关,基本题型过关、考试答题技巧的训练。对于中优生,重点是阅读和作文训练。同一节课,各干各的的事情,教师巡回指导。并引导学生组成“同伴学习”小组,同层次、或同村组的学生,自愿组成组,一块比赛背课文、背经典、做试卷,以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

每次考试作文都特拉分,所以我这一学期的作文教学,重点放在了指导学生写具体和修改上。从学生的作文中我发现,他们作文写不好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跑题”,作文中一部分甚至大部分内容偏离作文要求,二是该写的重点部分一笔带过,导致作文篇幅短,不生动,不具体。三是语句不够连贯,甚至不明白,叙述中有很多必须的交代省略了,他们以为自己知道,读者也就知道了,有些句子的表达只有他们知道是什么意思,读者却是“一头雾水”。针对每次作文中出现一两个重点问题,我都选一些代表作文,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给他们分析问题所在,提出修改方向。用一两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修改,并誊写出修改稿。

为了避免批阅修改稿耽误下一次作文的誊写,这学期,我让学生准备了两个作文本,交替使用,写了八次作文,八次原稿,八次修改稿,工作量是别人的两倍,我咬着牙坚持下来,我不知道其他学校平行班级的作文水平,但我能感觉到学生作文有进步,语句顺了,篇幅较长了,但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需要学生的努力,家长的配合。

也许在别人的眼里,我这些方法不是什么好方法,因为这学期我很少和网友交流,也很少有人关注、评价、指点我所做的一切,我只顾自己低头摸索。“当局者迷”吧!但我尽力了。

这学期期中考试成绩上到了七十四分,有我的教学重心偏向考试的因素。但愿这个趋势能继续保持。很想知道全乡考试的平均成绩,如果我班的平均分处于中游,那我就算“赚”了。

三、课内阅读:

这学期重点一直在课本上,在摸索教法上,在应付考试上,对于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一直是让学生自主进行,没举行过读书活动。学生的读书量不少,我没统计过,只记得换了一次图书登记表格,第二次登记表也记了差不多一半。学生的阅读现状良莠不齐,多得多,少的少,走马观花的有,认真研读的“小书迷”也有。因为考试成绩让我犹豫,在压力下,我选择了先保考试成绩。

说起这一点,我很惭愧、内疚、甚至恨自己的教学能力,空有一番宏伟壮志。只是在看到网友们辉煌的“经典阅读战果”时,我狠下心来,牺牲了一些语文课,占用了一些音乐课,引导学生背了《中华颂》中的一些诗歌,大概有二十首左右。花精力诵读的是《木兰辞》《陋室铭》《爱莲说》,复习了《小学生必背古诗七十五首》。《多音字儿歌200首》没有学完,《弟子规》《千字文》《增广贤文》《小学对课》没有复习,心里挺难受。

7.教学工作总结小学语文 篇七

关键词:小学语文,脚踏实地,改革创新

小学语文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石, 对我国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起着奠基的作用。如何做好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 不但影响到本校学生的基本素质, 也会影响到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仍有部分老师存在唯分数论成败的错误理念, 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式, 不但挫伤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更对其以后的人格成长起到了负面效果。笔者清晰地记得前一段时间央视的一段教育节目, 一位学生在做一道“弯弯的月亮像什么?”的语文试题, 这位学生填了香蕉, 这无可厚非。但是老师却在她的答卷上打了错号。经过询问后, 老师表示正确答案是像船儿。这种情况的发生, 不但显示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 更向我们呈现了应试教育的悲哀之处。因此, 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脚踏实地, 大胆改革创新, 探索出一条适合现代小学生的教学模式。笔者在从业多年的基础上, 尝试性提出一些对教学工作的看法, 以期能抛砖引玉, 为我国教育改革事业出一份力。

一、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 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目前, 很多教师满足工作的稳定性与生活的安逸性, 对教学活动的研讨及自身素养的提高不够重视, 这样很容易被逐步深入的教育改革浪潮所淘汰。在面对一群求知欲极强的小学生时, 我们应该保持着极大的责任感及危机意识, 为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倾尽所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记住, 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生的教育者, 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这句话深刻的展示了教师的职责范围。而如上文中出现的“标准答案”事例, 是对教师责任的一种推卸, 也是教师整体基本功薄弱的表现。

要想真正的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我们应该打下扎实的教学基础, 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不但要学习语文相关知识, 还要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甚至史学类的知识。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浅出, 得心应手。对于教学基本功的打造, 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我们应该持续不断地积累。比如对于教学方法的使用, 我们可以利用到教育学方面的知识,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我们都很清楚, 但是如何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接受能力, 发挥其优势、弥补其缺点, 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需要不断去尝试、创新。心理学中也有很多可以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经典理论, 比如“从众效应”可以发挥学生发言、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期望效应”可以用在学困生的管理工作中等。另外我们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对历史的学习, 都可以作为对课本知识的补充, 信手拈来。这种强大的知识体系的建立需要我们耐心、热情、持续的积累, 学无止境。

对于教学功底的锤炼, 不能只凭借书本知识, 还需要与广大同行的交流、研讨。这种教学研讨应该纵横结合。纵向交流中, 不同年级的老师们可以根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展开开放式的讨论, 除了要探讨如何深化语文教育改革、更有效地开展课堂活动等, 还要交流在教学方式、课堂活动方式、作业模式等内容。

二、加强课堂活动的创新性, 使学生能在快乐中学习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无限的求知欲, 才能使其更容易接受教学内容。课堂活动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 应该紧扣教学主题, 起到活跃课堂气氛, 巩固书本知识, 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发散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创新的作用。笔者从多年的经历中, 发现了目前小学课堂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活动内容与课本脱离, 这种情况显示了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理解还不透彻;课堂活动过多, 这会影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 从而打乱教学计划;参与者总是一部分学生, 而另一部分总是游离在课堂活动之外, 这表明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牢固, 不能有效地参与进来, 或者是课堂活动的模式不能为这部分学生所接受。针对以上情况, 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对于课堂活动的开展, 要大胆创新、推陈出新。结合教师自身素养, 开展方式多样的活动。比如, 有音乐素养的教师, 可以在课堂中添加音乐因素, 能与课堂教学内容完美契合, 达到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深刻理解;有美术功底的教师, 可以发挥自身的特长, 将美术元素应用到课堂中, 开展相应的活动,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能身临其境等。总之, 在搞好基础教学工作的同时, 我们要发挥自身优势, 大力创设更加适合教学目标、适应本班学生特点的课堂活动。

三、创新作业模式,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良好补充, 也是锻炼学生独自处理问题能力的途径。现阶段, 由于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很多教师仍然采用“题海战术”, 以达到提高学生考试分数的目的。这种理念虽然在短期内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但是却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宗旨, 也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 忽视了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因此, 对作业模式的改革, 已经刻不容缓。如何提出一种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业模式, 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笔者现尝试提出一些作业理念, 希望能起到借鉴作用。比如在对生词的理解中, 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出现这个词的情景, 以加深学生对这个词的体会。

扎实的基础知识, 是我们教学工作的前提, 改革创新的理念, 是我们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我们应该始终以满腔热情, 倾尽所有, 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罗玉兰.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宜宾学院学报, 2004, (01) .

[2]费丽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体现[J].教育科研论坛, 2006, (S1) .

8.教学工作总结小学语文 篇八

【关键词】新课改 主体性 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262-02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指导、如何把新课改贯穿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成为了新课改下每一位教师所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教师,要真正做出传统课堂教学的误区,切实落实新课标,推动新课改的进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笔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改实施之初,对于如何进行语文教学工作也曾经感到过迷茫,也曾经走进过误区。经过自己不断地学习和反复的实践,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逐步摸索出了适合新课改需求,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认识。

一、新课改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说了算,围绕教师的思想展开。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这样的课堂教学只能挫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改中提出了和传统课堂教学完全不同的理念。新课改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出发,一切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展开,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只有通过师生、生生的交流,让学生自觉进行知识的探索,才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让学生把所获得的知识更快地进行内化。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语文教师,要做好角色的转变,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挥者,从学生的角度去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知识的自由探究。只有在教师的尊重、宽容和理解中,学生才会身心放松,才会把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过程当中,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一课时,我们会遇到“鸟”、“乌”和“渴”、“喝”着两组形近字。以往都是教师给学生做出解释,让学生区分这两组形近字。虽然教师反复强调,但是,学生们在平时还是会出错。如果教师在学习时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会取得不一样的效果。在教学时,教师先用大字体把这两组形近字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观察、思考,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孩子们充满了智慧,在思考之后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乌鸦是黑色的,很难看到它的眼睛,所以“乌”比“鸟”少一点;我们渴了需要水,所以“渴”是三点水旁;我们喝水要用口,所以“喝”是口字旁。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和总结,他们很快对这两组形近字做出了区分,在平时出错也较少。

二、新课改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让每个学生经过学习都取得进步,获得发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必然性,要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之上组织课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智力因素、性格特征、生活环境、认知水平、知识接受能力等方面的不同,每个学生都不可能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上,如果教師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势必不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求,不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然后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他们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课堂教学,每个学生进过课堂学习之后都能够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从而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之间虽然存在着差异,但是,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优点。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于学生的优点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哪怕是一个微笑,一句简单的赞扬,都会给学生莫大的鼓励,让学生感到振奋,促使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当中。尤其是一些学困生、调皮的学生,教师更不要吝啬表扬,他们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关心。

三、新课改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在课堂教学时,采用哪一种方法进行教学是不能确定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选择科学有效的方法。只有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一堂课上,教师要注意不能采用单一的方法进行教学,如果教师采用单一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就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能在整堂课上都集中精力。为了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在教学上就要做到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采用。不仅在不同的课堂教学上,在同一堂课上也要做到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只有做到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才能够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整堂课上都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和探究。

上一篇:外语歌唱大赛观后感下一篇:良心的优秀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