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主题学习)(精选8篇)
1.演讲稿(主题学习) 篇一
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是《端正的态度是学习的法宝》。
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学习上也是如此,那些学习上的佼佼者,都付出了比别人多的努力,今天就来谈谈学习的态度,因为态度决定一切。我觉得要做到三个“超越”。
1. 超越自己,这个世界上最难战胜和超越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当你发现自己在一点一点改变时,你就超越自己了,只有超越自己,才可能超越别人。
2.超越书本,读书要活学用,要超越书本,经常对书上写的知识的问几个“为什么”也要经常问“这样说对吗”“这样说好吗”,还要学会联想和比较。正如培根所说:“疑而能问,已得知识这半”。
3.超越老师,我们要尊敬老师,虚心向老师学习。尤其是在思维中超越老师,在老师讲一个问题之前就要猜一猜他会怎么讲,讲些什么。
要下决心改变自己,每天改变一点点。努力就是就好学生,进步就是100分,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成为优胜者,但我希望,大家做一名追求进步、超越自我的勇敢者!
2.演讲稿(主题学习) 篇二
一、小视野与大视野———把舞台做大
“本真教育”实践让我们形成一些特定的思想方法。比如,定位人的发展的特定节点,然后向前看、向后看,思考教育给人施加了什么影响。我们的孩子,在习得知识很少的时候,视野是很开阔的,他们整天缠着大人问出包罗万象的问题;当他们的知识越来越多的时候,却慢慢地关闭了视野的广角,学会了聚焦,盯着课本、作业和试卷不放。是什么让孩子们失去了视野?恐怕我们只能无奈地承认,是教育———教育的视野制约着孩子的视野。“语文主题学习”是一个有着巨大张力的课题,它立足于教师既有经验中的教学焦点之一———主题,有效地重建了与主题相关的内容与方法。如果说,我们以前的语文视野是借助有限的内容印证一个个概念化的主题,视线是向内的;那么,我们现在的语文视野是透过主题进行充分的语文实践,视线是向外的。
1. 培训之中的价值思考
凡事预则立。理念先行,培训是首要任务。由于小学语文教师人数众多,客观上使这个项目拉动了课改以来涉及面较大的一轮培训,又由于课题将理念具象为涉及方法与内容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革措施,所以这注定是既入眼又走心的培训。
回望心路,余波仍在。一是语文教学的性价比到底如何,我们真的做了很多无用功吗?二是语文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样一个高贡献率学科,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无所谓?三是常有人诟病语文教学出现了偏差,文科理科化,那么语文的大量训练是否跑偏了呢?四是有数据说当代中国人均读书量远少于发达国家,是什么挫伤了民族的阅读积极性?
这些思考引发的价值判断尖锐地触动着我们的神经:也许正是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越来越“精深”,反而使学生看不到文学和文化的庐山真面目;而课改以来众多关于语文教学要正本清源的呼声,很难转化为系统且可持续的行为。恰逢其时,“语文主题学习”落地大东,与老师们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2. 渐变之中的价值追求
在行政推动、教研趟路和专家引领、同行示范等内脑、外脑共同作用下,我们的实验在渐变中坚实前行。我们大致经过了几个重要的关口。
一是增量。这是课题的行为起点,将阅读材料引入课堂,让学生有足够的阅读量,把语文的窗户打开。二是提速。借助我区参与的《学习力培养研究》课题所形成的科学阅读方法,让学生不仅有得读,而且读得完。三是建模。就是形成较为稳定的教学模型和读书方略,以自主学习为前提,以合作探究为路径,以学会学习为目标。四是校本化。就是教师对阅读材料进行校本化处理,这是课题进入较高阶段的标志。五是整合。就是从内容、方法、目标等多个维度对课程进行领域内和跨领域整合,这说明课题已经向学校总体工作输出能量。
这个渐变过程有效吸收了十余年来课改多个课题研究的精华,凸显了语文学科课改的开放性特征,实质上是师生的观念与能力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3. 取舍之中的价值重建
语文历来是最有“讲头儿”的学科,语文教师当然也最能讲,一代代语文教师经验相传,形成了“善讲为王”的语文教学文化。现在,要向语文的“讲”开刀,需有宽广的真底蕴和取舍的大气魄。一是舍弃跌宕起伏的精彩演讲,取而代之为自主阅读下的个性体验;二是舍弃丝丝入扣的引领分析,取而代之为各抒己见的讨论和碰撞;三是舍弃统一高效的预设结果,取而代之为在过程中生成问题与共识;四是舍弃标准清晰的过关训练,取而代之为在实践中的试错与领悟;五是舍弃经典教材的清晰边界,取而代之为浩瀚开放的阅读材料……
总之,取舍之间,重构了我们的教学观,催生了“语文三变”:变“被动听”为“主动读”,变“碎片化”为“完整性”,变“深挖洞”为“广积粮”。从根本上讲,是教师舍弃了对学习的把控,还主动权于学生,教师从具体篇章的小天地中走出来,为学生打造更大的学习平台。
二、小主题与大主题———把基础夯实
“语文主题学习”中的主题有其特定的含义。应该说,无论课改处在什么程度,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是围绕着一个个单元的主题展开的,并且,我们把主题抠得很深。那时,主题更像是一个个知识点,是和字、词、句并列的知识。“语文主题学习”来了以后,在充分的阅读材料支撑下,学生看到了立体和丰满的主题;主题不再只是学生了解和感悟的对象,而是逐渐转化为学习的工具,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对主题持续增长的需求,并能主动运用主题自主学习。这样,主题就成了学习的引领要素。我们发现,原来语文给学生打下的基础,其实是一个个的点,底座很窄,势必摇摇晃晃。现在,同样的主题,境界已大不相同。
1. 正确认识学习主题
因为基础教育的语文课毕竟不同于文学爱好者的消遣性阅读,语文作为重要的工具性学科,要让学生长本事。如何让主题学习催生本事呢?这需要我们完整而准确地认识学习主题。第一,主题是学习语文的纲要,所处的层级恰到好处———既不笼统,也不琐碎;既有利于学生借题深入、边学边悟,也有利于教师深谙要领、把握全貌。第二,主题是学习语文的工具,掌握了主题,就掌握了持续学习的门道,可以层层递进,避免偏差。每个单元之后,语文的工具箱里就多了一件上手的家什。第三,主题是连接课程内容的“网线”,一个个单位资源通过主题组合成庞大的信息平台,使师生眼中既见树木,也见森林。第四,主题是通往核心素养的桥梁;主题引导下的自主实践,是一种综合学力的表达,是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
2. 悉心经营学习主题
既然主题如此重要,我们自然会紧扣题眼,悉心经营主题。在实践中,我们得出以下基本方略。一是要从学生的视角清晰而准确地诠释主题。有些主题的表达在学生看来可能比较难以理解,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材料的特点给予充分印证。二是对主题所对应的学习材料在落实、诠释主题的作用方面有一个通盘考虑,做到轻重有序、详略得当。三是要让主题横看成岭侧成峰,在不同阶段出现的类似主题、在同一阶段出现的相互支撑的主题,要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内容及程度的拿捏,在这样的关口前,教师的作用不可替代。四是主题要与学校文化建设相辅相成。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亮点,一定会有一些主题与此相辉映,这是让学习产生倍增效益的良好契机。五是积极输出和输入主题。无论从工具性还是人文性的角度来看,语文都可以更好辅助其他学科的教学,与学生成长建立密切联系,同时语文也要吸收其他学科和社会生活的营养。
3. 自主运用学习主题
语文主题学习改变了以往单篇教学的授课方式,在深度研读课标、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们提倡语文主题学习三侧重原则:一是侧重主题提炼,二是侧重文本整合,三是侧重思维拓展。
面对丛书大量的课外阅读篇章,教师必须要在教学中提炼一个清晰的主题。我们打破原有单元主题的禁锢,将课内课外阅读重新编排,每组文章“主题”的提炼更加大胆、多元。例如,把说明文放在一起,是以“文章体裁”为主题;把“借景抒情”的文章放在一起,是以“表达形式”为主题;把对同一件事观点相近或相反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研读,是以“思维训练”为主题;把“描写人或事物变化”的文章放在一起,让学生透过变化领悟主旨,是以“读书策略”为主题……我们发现文章的“主题”可以如此的丰富,编选者的眼界和教育者的智慧尽在其中。
由一个好的主题领衔,学生灵活运用学习力训练、科学阅读、思维导图等多种方法和策略,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互助、展示汇报的学习模式,感受到文本的内涵和语言的魅力,语文变得有味道了。
三、小语文与大语文———把课堂打开
大语文的概念由来已久,似乎只是对学科固有特征的描述,而不是对教学状态的追求。“语文主题学习”强调让阅读材料大踏步地进入课堂,而不是置于课外让学生自由选择,正是突出了语文素养的基础性地位。就是说,我们以前的语文课上小了,要打造配得上大语文的课堂。
1. 驾驭基本课型
我们以“单元导读课→集中识字课→精读引路课→略读分享课→表达实践课”为基本教学流程展开研究。
实验初期,在课题专家组的指导下,我们尝试“1+X”课型,阅读量是增加了,然而老师疲惫不堪,学生不求甚解,形式热闹的背后是能力缺失。特别欣赏这样一句话:语文学的是“带得走的能力”,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将“1”中学到的能力带到“X”中。只有对“1”的要求落在实处,“+”的时机才能恰如其分,“X”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备课时要“三问”,一问聚焦“主题运用”了吗?二问通过运用获取了“一得”吗?三问“一得”是得在学生未知处吗?递进式的层层叩问,深化了“1”的内涵,明确了“X”的作用,让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反三归一,自然也就处理好了“一”与“三”、“质”与“量”的辩证关系。
2. 提高课堂效率
主题学习实验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创设了一个“生态场”,师生置身于这个“场”中,自由自主地阅读丰富多彩的内容,真正打造一种自然、和谐、开放、创新的语文生态课堂。
面对主题学习倡导的海量阅读,我们借力于学习力课题的研究成果,采取了一系列科学、系统的量化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取得了显著成效。以辽二小学为例,孩子们的变化极为明显。一年级学生识字量达2500字左右,课外阅读量达15-60万字左右,背诵成语1000条;二三年级学生每学期的阅读量达80万字左右,背诵成语1000条并且能恰当运用;四、五、六年级的学生阅读速度每分钟达600-1000字左右,远远超过新课标规定的每分钟300字,每学期的阅读量达100万字左右。辽二小学学生数从500多人到1200多人,从家长想方设法逃离到千方百计择校,印证了语文主题学习的一个关键目标:一般学校、一般教师、一般学生,这三个一般条件下的成功,对当下敏感的教育公平和长期的教育均衡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3. 灵活科学变式
真正的大语文应该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就需要我们要有整合的视野:一是“平面整合”,即教材、丛书、语文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模式等语文元素本身的统整;二是“立体整合”,即不同学科间、时间与空间、社会与生活等多种学习元素的统整。
“平面整合”我们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正在探索“立体整合”,结合不同内容,先确立主题,再找准整合点,然后围绕中心选取适切的整合方式。如白塔小学采用20分钟+60分钟的长短课的方式整合不同学科,四年级的语文课《四季的童话》与美术课《四季的色彩》,两位老师同堂授课,分别从语文和美术两个学科特点入手,进行学科间整体设计,诗中有画,画中配诗,诗与画相得益彰,美轮美奂,学生多种感官被同时调动,兴趣盎然。作为百年老校,他们开展的"寻找白塔"语文主题实践活动,将学校的历史文化与沈阳的城市发展史联系起来,把博物馆、图书馆、网络当作课程资源,把家长、校友和社会人士吸引进来,采取查阅资料、访谈、调研等多种学习方式,涉猎历史、文物、建筑学等多个学科,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
四、小课程与大课程———把资源激活
在参与此课题之前,我们的语文课程中也有数量不少的校本教材,基本上是指向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现在看来,当时的校本教材有诸多“别扭”的地方:其一,刻意追求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区别,以致缺少一根主线把语文能力的培养串起来;其二,尽管在很多情况下,校本课程被作为学校课改的标志,做得很热闹,但始终难改其边缘化的地位;其三,校际之间,甚至班级之间在校本教材的开发和使用上也存在很大差异,教学相对随意;其四,除了把制式的教材教完,课标中规定的阅读量等指标,实际上成了不可控的“虚数”。现在,我们真正重新定义了课程,也许师生们对编写学习材料的参与度并不高,但对课程进行再开发、再处理的程度是空前的,语文真正进入大课程时代。
1. 学生与课程
实践让我们认识到:如果学生的眼里只有课本,那么他们只能知道和记住知识;如果学生的眼里有丰富的课程,那么他们就能理解和运用主题。无论冠以什么名目,静态的印刷品都只是课本,只有让它们活起来,才是课程。我们主要是把握好以下“四读”:一是足够的读,确保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时间,建立“阅读大于讲授”的价值观;二是完整地读,不用各种分析方法和零碎的问题去割裂学生的阅读,建立“全貌大于细节”的价值观;三是个性地读,允许学生对材料甚至主题有自己的理解,建立“个性大于共性”的价值观;四是变化地读,如把某一主题下的材料置于另外的主题下,变换角度阅读,把不同作家表现同一对象的文章组合阅读等,建立“生成大于预设”的价值观。有此“四读”,学生与课程之间的连接纽带就由“教”变成了“学”。
2. 教师与课程
教师眼中的课程,应该是基于对学习目标和学情充分了解基础之上的“师+生”视角的课程。这样的课程至少经过以下程序才能炼成:两次备课———两次开发——两次阅读———两次实践。为了准确把握课程的内涵,树立备课的整体意识,我们提出了“备课全局化”“课型多元化”理念,教师要围绕主题进行一单元的整体备课,年组老师进行分工合作,尝试从不同课型切入单元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形成个性化教学方案,这就是两次备课。所谓两次开发分别指阅读材料的校本化替换、充实以及优化阅读材料与课文的配伍方式。两次阅读指教师自读和师生共读,往往只有在师生共读后教师才能找准合适的站位。两次实践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与反思,我们认为反思就是下一环节实践的开始,我们的教学就在螺旋式上升中进步。
3. 生活与课程
“生活即课程”是一个广义的描述,要在具体的学科上落实这个理念,就必须找准抓手,科学操作。我们开辟了以下通道,实现生活和语文课程的互嵌、互融。一是让课程中有生活。对课程进行空间整合,即让“学生自己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元素进入课程。如春天这一单元,学生们运用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能力记录春天、刻画春天、表达春天,把从大自然中捕捉到的“春天”做成标本、编成课件、写成文章。学生既是课程的客体,也是课程的主体。二是生活中用语文。如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开展“为社区写春联”、牌匾纠错等实践活动。三是亲子共阅读。建设“书香家庭”,营造亲子共读的氛围,坚持每天读书不少于30分钟,双休日每天不少于1小时。低年级学生读后把页码或标题记录下来;中年级摘抄精美词句、名人名言;高年级做好读书笔记等。活动带动一大批书香家庭,让家长们和孩子们共同浸润在书香中。
五、小工程与大工程———把课题做深
到目前为止,“语文主题学习”只在我区的小学进行了实验,由于小学语文教学要承担大量基础知识教学的任务,低年级孩子的阅读能力也比较弱,所以主题学习的展开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限的。但这也促使我们摸索了很多适合小学特点的方法,比如低年级如何灵活定义和把握主题等。
“语文主题学习”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课程处理范式,其操作逻辑对我们全方位的课程改革都有启发作用,我们借此来优化我们的课改,培育更多的区域课改特色。
1. 课题的初步成果
三年的实践与积累,成果初显,主要在以下方面:一是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教学模式。在教研意义上,已经形成了具有普适意义、适应各种需求的课型图谱,不同课型,有分有合,系统推进,每个学校和老师又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在阅读教学中,老师们提炼了增量式阅读、常态化阅读、品质性阅读、思考中阅读等读书策略,学生触手可及的图书和学校营造的雅致环境,让读书变得不突兀、不矫情,轻轻松松、自然而然。由此我们欣喜地看到,传统的语文教学悄然变身,课堂在转型,学习在增值。二是教师的课程意识有了显著提高。几年的主题学习实践,教师们已经形成基本共识:在学校里,一切有目的、有计划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活动和环境都是课程。在课程体系的规划与构建上,我区的校本课程正从简单走向丰富,从粗放走向精细,从单一走向多元;在课程价值的发掘与引导上,老师们更加注重课程的唤醒心灵、丰富知识、激活能力、塑造品性的功能;在课程实施的广度和深度上,老师们更加注重课程的转化与生成,开放与联系。三是学生的素养有了质的飞跃。语文主题学习提倡课堂、资源、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的全方位开放,强调学习与生活、社会、世界和未来的广泛联系,注重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把习惯生成为素养,把过程评价转化为努力目标,把成长体验升华为人格品质。参与实验的学校普遍感觉学生更爱学习、更会表达了,思维更加活跃,人也更加自信了,孩子们的外在气质和精神底色都在一天天发生着变化。四是为深化课改积累了智慧和勇气。语文主题学习是课程改革在一个学科上的聚焦,在一个点上的深入。我们的体会是主题学习的顺利推进,赢在规划,胜在价值。任何改革都要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先行。好的规划让我们看得见未来。关注学习规律,关注学生发展,关注未来趋势,我们就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面。
2. 课题的思想启示
“语文主题学习”虽然没有动国家课程的内容,但动了国家课程的空间。虽然我们平时都说学科无大小、主次之分,但语文学科客观上就是一个课时多、内容多的大学科。改变这样一个学科的教学套路,如果不是李希贵先生领军,恐怕我们不敢上马。一路做下来,也是一路的思考和感悟———
一是课程结构才能真正规划学科的基本面貌。在此之前,我们的课堂改革已有诸多变化,基本上是“师退生进”,学生自主权得到了尊重。但由于课程内容没变,改革自然“被封顶”。本课题告诉我们,课程结构才是课改的关键环节。二是人工雕琢的华彩教学不是学科的本质特征。在传统的“优秀课”思维指导下出现的华彩教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学习,不挤干低效的水分,就看不到课程的应有之貌。三是核心素养只能从“宽基”中成长起来。教育即生活。教育只有走出狭隘、封闭和功利,核心素养才能精彩诞生。主题学习的大阅读量、大信息量、大思考量会让视野发生改变,让人生发生改变,进而让学习更彰显力量。四是规律一定会奖赏遵循规律的人。不再仅仅抠那些琐碎的训练,语文找回了自己;学生的学习状态告诉我们,他们学得很快乐、很成功;语文老师至少不再迷茫、无奈,不再纠结、委屈,这都是规律的奖赏。
3. 课题的延伸设想
3.演讲稿(主题学习)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主题学习 指导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147-01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学,倡导阅读教育,让名著走进学生的生活,让经典伴随学生成长。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参与“语文主题学习”,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语文教学注入生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经验:
一、给学生一份快乐,引导学生成长
“语文主题学习”就是在语文课程学习中,让学生把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学习,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要以阅读文章为主,尽可能地增加读书的机会,创设各种读书的情境,保证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自由争论中学好语文。做好“语文主题学习”要努力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阅读指导
对学生進行切实可行的阅读指导,既完成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小学阶段最基本的阅读数量,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习惯,把学生引入到阅读的自由王国之中。因此,“语文主题学习”深受学生的喜欢,用阅读的方式,给学生一份快乐,给学生一条自我成长的路径。“语文主题学习”所选书目都是适合学生阅读的中外古今的精美篇章,能使学生从小就接受到高雅文化的熏陶。
(二)“语文主题学习”
开展班级“语文主题学习”读书会、校园读书会、亲子读书活动、师生读书会等多种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亲近文字、亲近文学、亲近文化,营造了一个自由阅读的空间,使学生在快乐、自由阅读的同时提高了文学素养。
(三)以阅读为主要方式
以阅读为主要方式,打造书香校园,倡导书香家庭,建设书香社会。学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积极策划和举办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这样一个黄金时期学到最优秀的人类文化精品,让学生与最杰出的人物对话,使学生通过“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二、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在“语文主题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阅读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地提高阅读的效率。“语文主题学习”具有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和前瞻性,有力地推动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使学生得到了知识的拓展与延伸。“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每篇文章都具有汉语言文学的典型性,富有民族特点和时代气息,有利于学生在朗读、诵读和默读中学会学习。选取的文章彰显了经典文化和人类精神的魅力,蕴涵着生命与心灵的智慧。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后,引导学生去阅读《经典故事屋》丛书,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逐步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文主题学习”承载着重要的教育责任,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学生可以在“语文主题学习”中深深地感知世界、认识人生、感悟生活和提高审美情趣。如在五年级下学期,可结合课本内容,教学生学习《真爱无声》一书中的文章,这些文章彰显的是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诚实守信的中华传统美德。通过学习指导,教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孝心,使学生从文中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从而也为学生成长为一名品德高尚、道德优秀的好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师生共同参与学习,重建语文课堂文化
常言道:“处处留心皆学问,悟性就在你脚下。”“语文主题学习”就是让师生共同参与语文课堂教学,重建语文课堂文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师生在平等对话中学习语文,师生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中自主参与、共同学习、相互创新。我们在“语文主题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在阅读中注重搞好多重对话关系;强调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为学生的个性阅读提供良好的条件,让学生直接地去接触文本;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特性,充分阅读、潜心阅读、体验感悟,通过阅读汲取智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的成功之处。
“语文主题学习”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是智慧人生的引路人。我们语文教师要想提高文化素养,首先要勤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学习毛泽东的读书方法,博览群书,笔不离手,圈划批注。如学了《三顾茅庐》这个历史故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我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充分利用“语文主题学习”时间,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三国演义》。在课内与课外的阅读中,我设计了部分有趣的思考题,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答案,以此把学生带进《三国演义》之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这些题比较简单,只要学生能细心一些,就很容易找到答案,通过简单的回答,给学生带来了兴趣。其次是教师让学生在“语文主题学习”中自读自悟,把不理解的字词通过查阅字典、资料解决,把读懂的文章、段落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和收获,读不懂的句子标上问号,进行集体讨论。再次是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进一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4.学习努力的主题演讲稿 篇四
为了心中的梦想,我们六班一起努力!
快乐是学习生活之本。心理学上,快乐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心态,我们现在努力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我们的将来的生活更快乐一些,但往往我们很难平衡这两者的关系,那么,我们就不去调节平衡吗?不,我们还是要不断去调节平衡。为了调节我们的学习生活,我们班共同研究决定:开展一些活动,丰富一下我们的学习生活,让我们去寻找一下快乐的感觉。如,周日下午返校进行活动,进行过小组往返跑比赛、跳大绳练习与比赛、寝室运球往返跑比赛、小组踢毽子比赛、三人组篮球赛、羽毛球比赛等等活动,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我给班级定了《青年文摘》《读者》两本杂志,从仓库借来杂志书柜,真正完全开放书架,让大家自由阅读,提高自己的品位;班级购买了两幅跳棋,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两人或多人进行pk,还有学生带来了象棋,我才知道还有不少象棋爱好者,还有同学们用一张纸进行的五子棋游戏,锻炼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在进行经典诵读后,我们还进行了课前一支歌活动,让欢乐的歌声在班级荡漾,陶冶同学们的情操……让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调节我们的学习生活,去体会生活的快乐!
纪律、卫生是快乐学习之基础。大家都知道,纪律是我们的学习环境,卫生是我们的学习、生活环境。良好的纪律、整洁的教室和校园环境是我们在校学习、生活的基础,只有有了良好的纪律、整洁的环境,我们才能在这里快心、快乐的学习。我们班的纪律、卫生,是由我们班的全体同学共同努力去做的。纪律委员负责全班的纪律,主要负责学习小组的组长;学习小组的组长主要负责本组各成员的纪律;各学习小组成员主要负责自己的纪律,同时,负责提醒同桌。我们班的卫生,平时的值日采取组长负责制,卫生委员负责监督;大扫除时,全班人人有责任区,人人有事做,全员行动,最后由两位劳动委员分别负责教室和清洁区的检查。就是有了我们全班同学的共同行动和努力,我们有了快乐学习的基础。
学习是快乐之基础。不断地学习是为了我们能持久的快乐,因此,为了我们能持久的快乐,我们六班所有人员一起努力、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我们班共同研究决定,采取小组合作竞争机制,把班级六十二名同学分为九组,每组6――7名同学,每组选出一个总组长,负责本组的全部事情,而且每位成员都是某个学科的学科组长,负责本组该学科的各项事务。在日常学习中,组内主要是进行小组的合作,当小组成员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时,组内的成员会利用课间或中午饭后的时间积极帮助他,充分发挥组内的每个成员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且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快乐自己。我们在快乐的学习着,同时,我们也在学习着如何继续快乐下去。
当然我们六班的进步,离不开我们班每一位同学努力付出;更离不开语文梁老师、英语老师、物理韩老师、政治魏老师、历史蒋老师、地理王老师、生物范老师、体育李老师、音乐白老师、美术付老师、电脑桂老师,还有两位生活老师的辛勤付出,还有学校领导对六班的关怀,还有所有关心帮助六班的同学和老师们。谢谢你们!
我们班取得了一点点进步,这点进步仅仅代表我们的过去的努力和收获,等待我们的是更大的挑战,因为我们六班每位成员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我们要让心中的梦实现。
最后,借此机会,祝同学们在20xx年里,芝麻开花节节高!祝全校教职员工身体健康、合家欢乐、工作顺利!祝龙城双中明天更美好!
5.演讲稿(主题学习) 篇五
演讲稿:主动学习被动学习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已经不需要像小学时让老师逼着我们去学习,我们有我们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念,因势利导的把自己的兴趣加入到自己求学的意志中去。现在的我们有太多的自由时间,大多数同学不知道该怎么样有效的利用好这段时间,自己本身的惰性,还有环境的因素也会影响到我们自身。使我们白白的浪费这么多宝贵的时间。在这里我谈谈我自己的看法,我们要学会自主学习,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上首先由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目标的带着问题去看书学习,查找自己所要问题的答案,再在“当堂训练”中去证明和巩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这就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发展全体学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求我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状况是,学习自觉的学生,实际上就是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学习成绩上去了,而那些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学习不主动的学生,也就成了后进生。我们现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且要让原来的后进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从而让他们看到希望和学习的信心;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自身的巨大潜能。科学家发现,人类贮存在脑内的能力大得惊人,人平常只发挥了极小部分的大脑功能。要是人类能够发挥一大半的大脑功能,那么可以轻易地学会40种语言,背诵整本百科全书,拿12个博士学位。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够忽视学生自身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而是要充分相信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作用。学习分几种,有主动学习的,有被动学习的。象自主型学习的孩子他在学习时都处于主动探索状态。主动探索的孩子他的成绩就提高的快,如果被动学习,孩子也能提高成绩,但是成绩幅度很小,特别是在被逼迫下学习的孩子,他们的成绩就非常差了。而在现实中有相当多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参与到自主学习之中。这就要就教师学会去如何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了。首先,要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其实自主学习并不难,它并不仅仅是优秀学生的专利。通常我们所学的知识是是一环套一环的,是循序渐进,逐渐加深的,也就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逻辑加深。遇到很多难以理解的地方属于正常现象。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中在不懂的地方标注记号或通过学习小组交流获得收获。当老师在课堂讲解这方面的内容时,就会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印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有许多的薄弱环节。要更好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教师也要及时指点迷津。要加强自主学习的指导。如应基于哪一方面思考,这个问题应从哪个角度考虑,或是从哪个方面提出问题。而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探究。教师应当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速度。最后,充分利用课本的小练习如做一做,练一练,议一议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运用好书本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同时要保证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充分地思考、感悟、体验、探究,讲求自主学习的效果,千万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走过场。那种担心学生的自主学习占用了过多的时间,会影响教学进度,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而不是让学生为教师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这是我自己关于学习方面的感想,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6.小学生学习雷锋主题演讲稿 篇六
雷锋,一个伟大的战士,一个万众敬仰的楷模。雷锋的精神过时了吗?没有,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给予,永远比索取快乐。当我们真诚地伸出双手帮助别人的时候,当我们用善良的心包容别人的时候,我们是快乐的,是幸福的。雷锋精神是一种人间大爱。爱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取向,如今,我们正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需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我们的祖国会因为注入了雷锋精神而更加年轻,高举为社会服务的火炬,必将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团结,人与人之间更加融洽和谐。我坚信,雷锋精神会在新一代中发扬光大,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红心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九十一年来党带领中国各族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获得了伟大成就。看如今,城市中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经济迅速发展,祖国繁荣昌盛。中国共产党——我们的母亲,是她带领我们一路走来,她带着新中国走向世界的舞台。她的身上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展现着信念与理想。她用一切行动告诉了我们:一切为人民服务。作为21世纪年青一代的我们未来任重道远,我们将会跟随您的步伐,向着正确的方向一路前进,为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是初开的鲜花,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们是中国强盛的主力军。我们今天的努力,就是明天的希望。让我们用百倍的努力,学得知识,学得能力,用自己强健的双手再创祖国的辉煌。
7.演讲稿(主题学习) 篇七
主题是现代语言学者们热衷于研究的一个话题, 无论是生成语言学派还是功能语言学派, 都有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主题是指“句子关于什么” ( Reinhart 1981: 54) 。它的主要特性是所指的事物必须是有定的, 且与同句中的任何动词无需有选择关系。英语中的主题结构可以通过移动形成, 即主题化。除此之外, 主题还可以通过基础生成方式, 形成悬挂主题左偏置。在生成语法理论中, 主题经过移动, 占据句子的一个左边沿位置。本文旨在探究中国学习者是否能够成功习得英语主题化和悬挂主题左偏置这两种结构, 试图揭示出其习得规律, 了解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这两种结构的掌握程度, 对理解英语教学活动有启发和借鉴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了150 名受试的习得情况, 从中筛选出90 份问卷进行分析。通过SPSS 22. 0 得出结果, 进行讨论分析。
二、主题结构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 主题结构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关于主题结构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多, 研究也更深入。Gundel ( 1999) 考察了句子主题这一结构, 他觉得主题并不是像Reinhart和其他人认为的主要是一种语用或语篇现象。它是自然语句的语义/概念呈现的整合部分。最重要的问题不在于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是否有语义效应, 而是它的特性由语法决定, 且是从一些更为普遍的认知和交际原则转化而来。Slabakova & Kempchinsky ( 2014) 从句法- 语篇接口层面测试了界面假说, 并把句法, 语义和语篇知识的习得区分开来。他们研究了英语为本族语者习得西班牙语时关于粘着左偏置结构和焦点前置结构的理解。除此之外, 他们也考察了一种额外的语义特性知识: 在粘着左偏置结构中语篇指代和先行词的关系。他们认为这种关系是自由的: 可以是下义, 上义, 整体/部分关系。他们还认为所有的学习者都对语义限制有所敏感。尽管接近本族语者展示出了本族语式的语篇知识, 高级语言者展示了一些语篇知识, 中级水平的学习者语言中却没有显示出任何语篇知识。研究结果支持也挑战了界面假说。
( 二) 主题结构国内相关研究
关于英语主题结构的研究我国国内相对较少。金积令 ( 1991) 则从英汉语对比的角度研究了主题结构, 通过分析对比英汉语主题结构的相关语料, 得出英语主题结构属于非正常语序, 而汉语主题结构是正常语序的结论。他认为英语主题结构中的主题均是有标记主题, 而汉语相当一部分主题结构的主题成分是无标记主题如 ( 汉语风格主题句) 。陆锦林 ( 1997) 调查了不同句子类型的汉语主题结构对中国英语学生中间语言词序的影响, 他认为不能不加区别地一概而论, 必须分别对待。有的类型对中间语言词序影响很小, 而有的类型则影响较大。对于有的类型, 绝大多数学生把其中的主题看成与首置状语类似。他们自然而然地把汉语中这类主题与英语中的首置状语等同起来, 造成了在他们的中间语言中过多地或不适当地使用首置状语和定语的现象。方立和纪凌云 ( 1999) 主要研究了主题化结构, 没有涉及悬挂主题左偏置结构。他从生成语法的角度追踪了发生移动的成分的踪迹。这种广义踪迹描写所讨论的语言事实比空位词条更简洁, 也更自然些。虽然可由“转换”作出描写的语言事实未必一定由“转换”作出描写, 有些语言事实应用非转换手段描写确实要复杂些。高见和戴曼纯 ( 2009) 考察研究了我国三个不同水平组130 名学生习得英语主题结构的情况, 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理解和使用主题结构的能力不高, 更倾向于使用非主题化结构; 左偏置结构的掌握更好于主题化的掌握。他们还发现这些学生大体上更偏爱使用非主题化结构来翻译汉语式主题句, 水平最好的高级组学生使用较多的介词短语引出主题结构, 而不是as for,
三、研究设计
本次研究向河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发出150份问卷, 收回116 份问卷, 从中筛选中有效问卷共90 份参与以下各项研究。根据牛津快速语法水平测试, 将其分成高级水平组、中级水平组、低级水平组, 每组30 人。本研究采用封闭式问卷的方法调查中国英语学习者主题化和悬挂主题左偏置结构的习得情况。问卷共包含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牛津快速语法水平测试, 共60 题, 每题1 分, 正确记1 分, 错误记0 分, 测试受试的英语语法水平究竟如何; 第二部分为语法判断题, 共15 题, 其中5 题为考察主题化结构, 5 题为考察悬挂主题左偏置结构, 另外5 题为干扰项, 判断正确记2 分, 错误记0 分; 第三部分为汉译英翻译题, 5 题测试主题化结构, 5 题测试悬挂主题左偏置结构, 5 题为干扰题, 翻译正确且运用了所考察结构的记2 分, 其它情况记0 分。通过SPSS22. 0 分析, 统计出各项结果。以问卷调查的数据为载体, 汇报本项研究的研究结果。
四、研究结果
本文将从两个角度展现研究结果: 组别作为自变量和考察项目作为自变量。通过比较各组在这两个考察项目上的得分, 我们可以看到受试的英语语法水平是否与英语信息结构的二语习得呈现相关关系; 通过比较所有受试在不同考察项目上的得分, 我们可以了解不同英语信息结构的习得难度是否有差别。
( 一) 各组组间差异
1. 主题化
表1 是高、中、低级组受试在语法判断题 ( GJT) 和汉译英翻译题 ( CETT) 中英语主题化掌握情况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从表中可知, 三组受试在GJT部分的得分相对较低, 均未超过7 分 ( 满分10 分) , 说明受试对主题化的掌握情况一般。在CETT部分, 中级组得分最高 ( 6. 17) , 而高级组和低级组得分相对较低。从语法判断部分可以看出, 受试的英语语法水平与主题化的习得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然而汉译英翻译部分却不是如此。三组受试的方差齐性检验p值分别为0. 892 ( GJT) 和0. 675 ( CETT) , 均大于0. 05, 可以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表1所示。
*p<05。
2. 悬挂主题左偏置
表2 是对高、中、低级组受试在GJT和CETT中英语悬挂主题左偏置掌握情况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从表2 中可以看中, 三组受试在两项测试中得分较高, 均超过5 分, 且均高于主题化部分的得分, 说明他们对悬挂主题左偏置的掌握情况较主题化相比更好, 其中高级组在GJT部分的得分达到了9. 00. 。三组受试的方差齐性检验p值分别为0. 007 ( GJT) 和0. 123 ( CETT) , 后者大于0. 05, 可以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p<05。
( 二) 主题化和悬挂主题左偏置这两种结构的习得差异
1. 语法判断题
在语法判断测试中, 所有受试对主题化的掌握情况相对较好, 其主题化平均得分5. 22 ( 满分10 分) 。所有受试对悬挂主题左偏置的掌握情况较主题化更好, 其悬挂主题左偏置平均得分7. 11 ( 满分10 分) , 说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能够识别出悬挂主题左偏置这一考察将结构。
2. 汉译英翻译题
在汉译英翻译测试中, 主题化这一考察结构的平均得分为5. 84 ( 满分10 分) , 悬挂主题左偏置这一考察结构的平均得分为7. 69 ( 满分10分) 。两者相比较, 可以看出, 同样是悬挂主题左偏置结构的习得更好一些。因此, 可以得出, 主题化结构的习得难度要高于悬挂主题左偏置结构。
五、结束语
本实证研究调查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主题化和悬挂主题左偏置的习得情况。受试为河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中的150名之中筛选出的90 名。通过科学的统计软件SPSS22. 0 进行分析, 将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实验结果显示, 主题化结构的习得难度高于悬挂主题左偏置结构, 受试对于这两种结构都较好地习得了, 但掌握程度不尽相同。在语法判断题和汉译英翻译题中测试结果有所差异, 但大体相同, 不影响整体分析结果。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相应地加强引导学生理解与分析英语主题化结构, 最大限度的掌握该结构, 不可忽视英语语法的学习。本研究也存在不少局限之处: 该研究在测试中采用了汉译英翻译任务, 受试在测试过程中可能受到母语迁移的影响, 采用汉语式翻译句子, 对调查结果可能也会有所影响。此外, 本次研究只选取了河南省的部分学生, 地域比较集中, 不能很好地反映国内普遍水平, 对研究数据的信度带来影响。在以后的研究中, 应扩大研究范围, 使研究更具代表意义。
摘要:主题结构一直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热门话题, 与主题相关的二语习得研究著述较多。本研究旨在调查中国英语学习者是否能够成功习得英语中的主题化结构和悬挂主题左偏置结构, 力图揭示其二语习得规律, 进一步了解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这两种结构的掌握情况, 希望对以后的英语教学有启发和借鉴之处。150名河南师范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了牛津快速语法水平测试和正式的测试。正式测试题包含两部分:语法判断题和汉译英翻译题, 从中筛选出90名受试进入正式的分析研究阶段, 他们分别属于高级水平组, 中级水平组和低级水平组。运用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主题化结构的掌握情况比较好, 半数的受试能识别出这种结构并很好地掌握;对悬挂主题左偏置结构的掌握情况相对更好, 绝大多数的受试都较好的掌握了这一结构, 且与受试的英语语法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主题化,悬挂主题左偏置,二语习得
参考文献
[2]Reinhart, T. (1981) .Pragmatics and linguistics:An analysis of sentence topics in pragmatics.Philosophica, 27:53-93.
[4]方立, 纪凌云.主题化结构[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9 (4) .
[5]高见, 戴曼.纯英语学习者主题结构的习得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 32 (1) .
[6]金积令.英汉语主题结构的对比研究[J].外国语, 1991, 2:1-7.
8.用好“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篇八
圈点批注促深思,交流分享长智慧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宋朝著名学者朱熹读书时就十分喜欢在书上做上各种记号,他认为这样才能“渐渐向里寻到那精英处”。毛泽东就十分赞成这种读书法,他每读一本书,也都要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
批注其实就是思考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感悟,如对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理解,或是疑惑、补充等,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是精读的必要方法。从三年级接班起,我就培养学生养成阅读时做批注的好习惯,不光课本上要做批注,课外书上也要做批注。刚开始,学生对着书一筹莫展,既不知道在哪里批注,也不知道要批注什么。我就把自己读书时做的批注给学生看,教给他们方法。渐渐地,学生学会在有所感悟时就记录下来,从最初的无话可说到能一挥而就、洋洋洒洒,写作能力也得到提高。我大致为学生归纳了4种批注方法。
1.注释: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及时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明白词语的意思,写在空白处。有心的同学还可以注明词语的出处。
2.提要:边看边思考,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脉络。
3.批语:把自己读书时产生的各种想法、见解、疑问,随手写在空白处。
4.警语:在读书时,发现优美语句、重要段落及特别值得思考的地方,可批注上“重要”“背诵记忆”“抄写积累”等字样,以提醒自己,有助于阶段性复习。
批注的位置可以是“眉批”“首批”(批在书头上),也可以是“旁批”“侧批”(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还可以是“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不管批注的位置在何处,都要尽可能简短,三言两语,能表达心中所感即可。当然,那些语文程度较好的同学,难免会洋洋洒洒写很多。这些可以集中在一个笔记本上,以便翻阅。
以“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里叙事类文章为例,那些篇幅较短,但内涵丰富、意味深长的文章,我就注重引导学生在感受最深处圈点勾画,留下读书的痕迹。之后,先小范围地在组内交流读书收获,互相评议,然后找小组代表发言,若其他组成员想深入地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可以进行补充说明。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在批注时可以先写下疑问,通过精读能解决的解决,解决不了的在小组内讨论解疑,仍然悬而未解的问题可以师生共同交流。如《母亲的作业》《生命不仅属于自己》《九步之暖》等感情真挚的文章,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精批、细品。交流分享时,我发现每一个孩子对文章都有独特体验,他们通过互相补充和辩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在文章中做批注,可以避免学生阅读流于形式,有效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促进思维发展。但是平时书写速度慢、概括能力弱、不善于动脑的同学做起批注来,总是很费劲。我就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提前进行圈画,只要用关键词概括自己的想法即可,在交流时再尝试通过关键词表达完整的话。
比较阅读学写法,潜移默化得真知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和学生手中的课本配套使用,很好地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在阅读中,我常常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比较那些观点相近或相反的文章,大家一起交流,从文章的作者、内容、文体、写法、语言等多个角度去谈。如把几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评价,谈谈哪篇文章的细节描写更生动、哪篇文章的写作结构更精巧、哪篇文章的语言更值得品味等。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和思考,一定会有自己的见解,哪怕表达尚不尽如人意,或是见解失之偏颇,我都先给予肯定,再引导。老师的鼓励使得学生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写作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
以两篇文章为例,通过阅读,学生发现“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鞋》和课文《桥》两篇文章的写法如出一辙,都采用了设置悬念的写法。《鞋》的开头这样写道:“一天,两天,一个多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小鞋匠都忍不住要向路口张望,希望能从落日余晖中看到那个高大的身影出现。但是,他没有看到。”为什么小鞋匠一直等不到鞋子的主人?他去了哪儿?这就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设置悬念,吸引我们往下阅读。直到文章末尾,大个子军人的战友告诉小鞋匠,用不着拿鞋子了,因为大个子的双腿在前线医院里……才解答了读者的疑问。文章至此戛然而止,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言而有信的军人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而《桥》也是如此,末尾处写“她来祭奠两个人——丈夫和她儿子”。读到此处,读者才明白了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一个大公无私、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老党支部书记的形象跃然纸上,更增加了悲壮的气息,让我们对文中人物肃然起敬。
这样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文章所表达的主题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在不断的比较阅读中,他们的读书感受更深入了,视野更开阔了,语文素养自然也提高了。
适度积累打根基,厚积薄发显实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语文尤其需要日积月累,不仅要积累教材中的美文佳段,课外资料中经典的古诗词及优美句段也要收集整理,如丛书中的《凉州词》《蜀道难》《关山月》《毛泽东诗词》《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等,我都引导学生一遍遍地读,直至熟读成诵。
当然,如果只一味要求学生去单纯背诵的话,学生的兴致肯定会大打折扣。尤其是中高年级的男孩子,读书时常常是“金口难开”,怎么办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成长规律,我采用了组织一些文学性强的综合活动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积累文字的热情,如举行以“颂中华美景”为主题的朗诵会,开展“古诗连背”“名句大比拼”等竞赛,还根据时节让学生收集有关节日的由来、风俗等资料。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学生真正是“学中乐,乐中学”,不知不觉中积累了大量词汇。积累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很多学生再写起作文时明显不同,言之有物,能写得充实、生动。
语文活动趣味多,寓教于乐收获丰
丛书包含的文章非常丰富,要有效使用,需要教师合理安排和引导,不能布置完任务就放任学生自由阅读。如读《美丽的地球村》时,有同学提议,想看看各国人的生活方式有怎样的区别。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于是便举办了“中国人眼中的老外”“外国人放大镜下的中国人”等多主题读书分享会。学生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在分享会上畅谈了自己的读书收获,热烈地讨论了我们与其他国家人民在信仰、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另外,我们还开展了绕口令大赛、插画比赛、读片断猜人物、排演课本剧、手抄报展评等活动,甚至把乐器、演唱等艺术形式也引入了语文课堂。在活动中,学生以各种方式展现了自己对语文学习的认识。这不仅给有特长的学生搭建了展示的舞台,还激发了更多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演讲稿(主题学习)】推荐阅读:
主题学习优秀演讲稿07-12
学习主题的演讲稿09-25
2021年学习宪法主题演讲稿07-09
班会主题爱学习演讲稿学生09-30
感恩主题和生命主题演讲稿09-02
开学主题演讲稿08-01
心态主题演讲稿09-04
成功主题演讲稿09-25
高中主题演讲稿09-29
诚信主题演讲稿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