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中心总结

2024-06-19

政府采购中心总结(精选9篇)

1.政府采购中心总结 篇一

今年上半年,市政府采购中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德阳实施“一三五八”重大发展战略的中心,以“规范、高效、廉洁”为目标,在精细化管理、规范化运行上花大力气,在重点项目采购组织上下狠功夫,政府采购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1-6月,市级组织政府集

中采购150余次,采购预算6828万元,采购总额6331万元。同时,采购中心党支部“七.一”还荣获市政府办机关党委授予的“先进党支部”称号。现将上半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继续全力服务灾后重建

我中心高度重视灾后重建相关项目采购,一方面做到主动服务、精心组织。在接收到财政下达的采购计划的第一时间,主动同采购人衔接联系采购需求,认真做好意见征求、标书制作、信息发布、开评标组织等一系列工作。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规模效应,采购方案既利于有效降低价格又保证产品质量,确保灾后重建资金用得其所。上半年,共接收灾后重建计划8个,涉及预算金额568万元,其中包括预算规模140万元的市环卫处垃圾车,预算规模75万元的市口腔医院电梯,预算规模185万元的市交警支队信号灯等交通设施,预算规模147万元的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系统前端检测站系统等项目。特别是加班加点组织了地质灾害防治系统前端监测站项目的竞争性谈判,确保了在主汛期前省、市高度关注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相关软硬件设备的及时配套到位。

二、切实抓好重点项目采购

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组织进行市政工程、民生、安全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相关项目采购。一是市政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完成了预算规模162万元的灯杆灯具,预算规模80万元的橡胶减速梗等交通设施,预算规模184万元的小旅馆管理系统,预算规模168万元的绿化植物,预算规模50万元的灭鼠灭虫服务,预算规模85万元的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等项目的采购。二是民生、安全方面:完成了预算规模300万元的市委组织部第三批远程交易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预算规模1534万元的公安局业务装备,预算规模426万元的公安局标准化信息采集室等项目的采购。三是防灾减灾应急方面:完成了预算规模123万元的综合应急指挥系统,预算规模90万元的防灾减灾应急救援中心电梯等项目的采购。同时,还组织了预算规模92万元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设施设备,预算规模230万元的交警场地考试系统,预算规模177万元的公路微机收费管理系统,预算规模84万元的市级数据平台建设等项目的采购。在采购执行中,采购中心认真进行市场调查,及时发布技术参数征求意见公告、转达意见,衔接制作标书,项目组织有序,评审工作严谨,做到了既讲效率又体现效益。

三、加强定点协议供货日常规范管理

经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同意,采购中心发文分别从采购人、供应商两个方面对定点协议供货予以规范管理。一是明确采购人确定供货商程序。采购人在向市财政局申报通用办公设备定点协议供货《政府采购计划表》之前,应就拟采购的项目进行市场调查,并在同类同档次产品各品牌之间以及同品牌各协议供货供应商之间,向三家及以上供应商同时进行询价比较,以有效最低报价者成交,避免协议供货价偏高的情况。二是要求品牌商按季度报送《定点协议供货清单、报价表》。所报送的协议采购价不得高于川内其他市州政府采购网上发布的同期同类产品价格和市场平均价。三是公布协议供货产品清单及最高限价。为提高协议供货的透明度,在德阳市公众信息网上及时发布由生产厂家或总代提供的通用办公设备定点协议供货产品清单及其最高限价等信息,方便采购人选择并接受其实时监督。四是加强对协议供货执行的跟踪管理。对发现或经采购人等反映的供应商不规范行为将协同监管部门严肃处理,如暂停或取消定点资格、作不良行为记录等。

四、夯实业务工作基础

(一)狠抓制度落实。严格按照中心编印的《德阳市政府采购工作手册》进行日常业务工作管理,细化工作人员职责,规范业务操作流程。特别注重创新工作方式,堵塞在实践中发现的法律法规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漏洞,收到明显效果,比如对竞争性谈判方式,实行信息公告与需求预公告同时进行、资格预审后接着向合格投标人发出正式谈判文件立即组织谈判,避免了因供应商、专家隔段时间后的两次到场可能引起的泄密、串标。再如对单一来源采购方式,规范了采购单位应提供的申请资料及格式,使实施单一产品或单一供应商采购的理由充分而且必要。

(二)规范保证金的管理。一是开通了保证金专用账户网上银行,保证金退还更方便快捷。二是开发了保证金信息管理

系统,每笔保证金均有投标项目、投标时间、应退还时间等详细记录,并且系统具有到期定时提醒功能,确保保证金的如期退还。三是实行定期核查对账制度,将保证金电子账目与手工帐有效结合,每月与会计总账核对相符,对当月收取和应退保证金及时进行清理。

五、扎实推进机关建设

(一)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一是全面配合市政务中心进行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有关政府采购的资料编写。梳理了对外办理事项的服务依据、受理条件、应交资料、服务流程、办结时限等信息,初步编写了《政府采购投标人资格预审服务提供规范》《政府采购供应商质疑办理服务提供规范》,更规范的为广大群众服好务。二是加强政务信息公开。规范公布流程,扩大公布范围,及时更新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平台内容,做到“阳光采购”。

(二)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认真开展“改进作风,争创一流”活动,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机关建设与管理。坚持对干部职工高标准、严要求,努力锻造一支政治思想强、综合素质高、专业技术精,工作热情饱满、充满朝气,“实干型”与“学习型”相结合的政府采购干部队伍,提高执行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树立和维护政府采购良好形象。

(三)认真开展“挂、包、帮”活动。开展春节前夕慰问活动。随同市政协吴忠金副主席到中江联合镇中合村进行慰问帮扶,为该村的十户困难户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物质和5000元的慰问金;按照德委办[2011]70号文件和市政府办机关党委要求,到2011帮扶点——中江广福镇马鞍村开展调查研究,并根据该村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和措施;还发动企业献爱心,向政府办对口帮扶点——中江辑庆镇书房村提供农业专合组织建设帮扶资金2万元,千方百计为基层和困难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六、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七一”讲话精神。通过开展专题学习等活动,深刻理解讲话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把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切实把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推动政府采购科学发展、实现德阳发展新跨越的各项工作中去。

(二)进一步抓好财政下达项目的采购组织。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优质高效的服务,精心组织好通用办公设备等项目定点的招标和财政下达的各个项目的采购,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三)深入开展“改进作风,争创一流”活动。按照制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认真查找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达到整改效果。

2.政府采购中心总结 篇二

一、学院采购工作的基本状况

1. 采购工作特点

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和学校体制的特殊性使得我学院采购工作除了具有采购的一般性外, 还有自身的特殊性。

(1) 资金来源相对较广

重视教育、发展教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随着国家逐年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加大, 以及高等学校在科学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高校获得多种渠道的经费投入。我院经费来源包括国家财政拨款、经营收入等。具体来说又分教学经费、科研经费、行政经费和项目经费等, 各类经费均会实施物资采购。

(2) 采购规模近年来涨幅较大, 但品种相对集中

近几年来, 随着财政拨款, 特别是财政专项资金的大幅上涨, 学院采购规模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如2006年仪器设备类购置金额约为480万元, 而2007年的购置金额达到了547万元;2006年基建项目采购金额约为457万元, 2007年约为368万元;再加上学院自身的图书、家具等采购, 对于我院这样办学规模来讲, 采购规模是相对较大的。

我院在成功转型后, 主要专业属于经济管理类学科, 就使得采购品种相对集中, 主要为计算机、多媒体类设备、图书资料、家具、办公用品、基建修缮等。

(3) 采购管理权限相对集中, 管理程序较为规范

学院采购资金主要分为教学、科研、信息管理、图书、办公用品等几个大的方面, 资金的使用权限分别属于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信息网络、图书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这样, 就是得采购管理权限较为集中, 能够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益, 防止无谓、重复的购买, 避免资金的浪费。

采购的程序为使用部门提出购置申请, 经国资处、教务处、科研处、图书馆等职能部门审核, 并根据购置资金额度, 按照学院《关于财务开支审批权限及程序的暂行规定》要求, 报经主管副院长、院长审批后, 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采购。

2. 采购模式 (1) 政府采购

有阳光法案之誉的《政府采购法》已经实施三年有余, 政府采购有了很大的发展, 是事业单位主要的采购模式。学院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相关政策和制度, 凡属于或达到《北京市政府采购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的商品类及会议、印刷等服务类的采购, 均根据不同情况实行协议采购或项目采购。协议采购按照网上录入、合同确定、供货验收、结算等几个环节进行;项目采购通过网上立项申报, 按照上级批复后的采购方式, 通常是公开招标方式, 委托社会代理机构进行采购招标等工作, 学院项目负责人、招投标办公室人员配合完成招标等工作, 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 双方按照合同规定履行相应职责, 完成采购工作。

(2) 自行采购

对于不属于政府采购之列, 但采购资金额度达到学院《招投标管理办法》中招标采购限额标准的, 由学院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采购工作, 选择相应供应商或施工单位;对于特殊情况, 按规定经报批后可以采取竞争性谈判或询价采购等方式进行采购。采购资金额度较小, 不属学院招投标范围的, 经审批后由部门自行采购。

二、采购工作几点经验

1. 建立合理的采购体制、健全采购制度是做好采购工作的基础

采购工作是一项政策性、程序化非常强的工作, 在国家、上级相关政策之外, 学院自身的体制、制度建设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是采购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近年来, 学院十分重视采购制度、体制建设, 相继出台了《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关于财务开支审批权限及程序的暂行规定》、《招投标管理办法 (暂行) 》、《招投标工作实施细则》、《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章程》等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 并成立了负有采购管理职能的国有资产管理处, 以及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图书采购工作领导小组等, 这使得我院的大宗大额采购工作从程序上脱离了单纯的采买状态, 逐步走向公开竞争、集体决策, 增加了透明度。政府采购、学院招标采购等的范围、标准、工作流程、审批权限的要求进一步明确, 可操作性进一步得以提高, 为提高采购工作的实施效果和质量提供了体制、制度平台。

2. 采购队伍素质是采购质量的保证

采购是一项面向市场、政策性强、涉及范围广、专业化水平要求高的工作, 对采购管理人员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总体来讲, 学院采购队伍由专项负责人、教学及科研管理、资产管理、后勤管理等职能部门职员等组成, 这支队伍的人员素质是采购质量的保证。各采购项目负责人、执行人对采购内容要了然于心, 十分明确, 对市场动态要有熟悉、把握, 同时, 要了解采购政策、程序, 掌握必要的招投标知识, 具备商务谈判能力和技巧。

几年来, 随着采购工作的不断规范化, 学院采购队伍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成长迅速, 较为良好地完成了各项采购任务。

三、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采购工作思想认识方面存在误区

当前, 大多数高校采购工作尚处于摸索和规范阶段, 社会和高校本身教职员工对它缺乏统一而明确的认识, 存在一些误区。主要是认为采购工作只是由分散采购变为集中采购, 使各部门无法自主随意购买, 使一些人对采购制度产生抵触情绪。

2. 采购工作计划性不强

除各种专项在申报时明确了采购意向外, 学院各部门在年度工作计划中均有不同程度对采购这一方面的忽视, 致使学院年度采购缺乏计划性, 采购预算编制缺乏可靠的依据, 有欠完整和详细, 造成采购执行的随意性较大, 今天甲部门申请买这一件, 明天乙部门申购另一种, 而且大都是急用, 采购管理部门也随之失去工作的计划性。特别是需要政府采购的内容, 既要满足使用部门的需要, 又要按照《政府采购法》及北京市政府采购规章制度来实施, 但由于学院院内不能组织网上协议、项目采购操作, 采购人员奔波于校、院之间, 人力、时间浪费较大, 影响采购效率度。

3. 采购的相关制度不尽完善

虽然目前学院制定了一系列操作性和指导性较强的采购工作相关制度, 使采购工作有了制度依据, 但其涵盖面仍然比较窄, 没有比较详细的对于各采购环节进行约束的规章制度, 如采购计划申请制度、评标方法规定、供应商资料库、专家评审制度、保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等, 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采购执行的顺畅性和采购最终的质量。

4. 采购及相关人员知识结构尚待提高

由于学院缺乏对采购人员采购方面知识的系统培训, 一般呈现项目负责人、采购人员对项目内采购内容的技术把握比较强, 但是对采购内容的市场把握较弱, 特别是对招投标等采购工作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化, 造成采购工作中出现采购方案不合理, 出具的标书不规范, 具体的评标标准不切实际等现象, 影响了采购质量。特别突出的是基建修缮类工程项目, 由于缺乏具备基建专业知识的人员, 使我们在项目内容确定、资金预算、评标、施工、验收等环节都不够完善、科学、严谨, 致使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现场协商的问题较多, 从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进度和质量。

5. 政府采购程序相对繁琐、采购工作流程较长

由于政府采购内容需要经过网上申报、审批等一系列流程, 致使采购周期相对较长, 有时延误用户的使用。特别是项目采购, 一般立项批复均要求实行公开招标, 由于公开招标本身时间较长, 而对于一些由于市场供应不多, 或本身内容繁杂、吸引力不足的项目, 会出现废标等现象, 然后或再经招标, 或改为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 时间耗费问题就更为突出。如2007年学院商务综合实践教学中心项目, 采购内容较为分散, 只能拆包进行招标, 而其中的“实验室家具、配套设施”子项就出现了废标再招标的现象, 延误了项目进度。

四、提高采购工作质量的对策思考

1. 加强采购政策、制度、知识的学习和宣传

学院领导要充分重视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的重要性, 要组织各机关、院系及研究所的领导及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以及相关的政策、法律、制度以及管理办法等, 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使大家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提升采购业务素养。同时, 要特别加强廉政教育, 建立一支政治觉悟高、思想道德素质好、专业化水平强的高效廉洁的采购队伍, 以适应高校采购工作的要求。

对于专业性要求较高的项目, 必要时要借助社会力量, 如工程项目邀请监理协助施工过程的监控等, 以保证采购实施过程的严谨性, 达到采购预期目的。

2. 适应新形势, 进一步建立健全采购相关制度

高校采购是一项十分具体而又繁琐的系统工程, 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技术性, 需要一系列科学、规范的采购管理制度和严格的采购程序来保证采购工作的有序性, 加强对采购的统一管理, 完善各种采购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 是做好采购工作、提高采购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学院应逐步建立系列采购制度:如:采购预算制度、采购操作规程、采购评标委员会及评委人员管理办法、供应商评审制度、专家评审制度、采购队伍培训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 形成由采购源头—采购计划至采购终端—验收考评的闭环管理, 以进一步规范采购行为, 适应集中采购新模式的需要, 进一步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

3. 实施计划管理, 做好采购年度预算编制工作

部门预算制定的科学、准确与否是高校政府采购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 应适当地改变以往的预算编制模式, 结合学院、部门下一年的总体发展规划, 从预算的预见性、计划性及细化性入手, 充分调查研究, 科学、合理地编制采购预算, 使其尽可能准确;同时, 以预算的刚性规范采购执行, 减少采购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随意性和变动性。

4. 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高校采购市场应该是高度透明、杜绝腐败的市场。因此, 其监管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建立和维护采购信誉, 这就需要建立多元化监督制约机制:

(1) 内部监督, 即各参与主体间的相互监督。采购主管部门、采购部门以及使用部门是整个采购过程中的关键性主体, 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实施监督。

(2) 法律监督。这是一种全面、广泛、外在和刚性的监督机制。学院采购必须遵从国家的法律法规, 违法必究, 包括《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等等。法律监督机制可以有效遏制和预防潜在的违规行为。

(3) 财务、纪检、监察、审计等外部监督。要充分发挥财务、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的职能, 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对采购的监督管理。通过几方监督的合力运行, 确保采购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和高效。

学院采购工作是一项具体、繁琐却又关系到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性工作, 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在遵守各项法规、政策、制度的前提下, 顺应形势变化的要求, 不断探索采购体制和模式改革, 提高采购效率、质量和效益, 更好地服务教学、科研等学院中心工作。

摘要:本文从该院实际出发, 结合近年来的采购经验, 提出采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采购,政府采购,质量,对策

参考文献

[1]李俊哲.加强高校采购管理强化采购队伍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6, 8

3.发展中的山西省省级政府采购中心 篇三

中心宗旨:以人为本,奉献社会。

中心原则:公开、公平、公正、诚信。

中心目标:优质服务,高效廉洁。

中心方向:科学规范,严谨文明。

基于上述指导思想,中心从组建至今,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履行职责,精心组织,采购工作顺利展开

组织实施集中采购事宜是中心的主要职责。中心自6月23日组建至12月底,共接受采购人计划委托117次,自行委托6次,与采购人签订委托协议115份,组织各种采购活动79次,其中,公开招标29次,竞争性谈判采购6次,询价采购34次,单一来源采购10次,累计完成采购合同金额1.39亿元,其中公开招标金额9464.92万元,竞争性谈判采购金额1103.15万元,询价采购金额2552.70万元,单一来源采购金额726.25万元,公开招标金额占全部采购合同金额的70.2%。采购项目主要有汽车车辆、办公自动化设备、医疗器械、教学仪器设备、工程机械设备、空调设备、电视机、摄照相设备及办公楼装修等,累计采购各种公务用车350辆、办公自动化设备1659台(件),医疗器械8台(件)、教学仪器设备93台(件)、锅炉2台、空调设备256台(件)、电梯1部。采购项目中货物采购8567.51万元,占全部采购额的61.9%,工程采购5279.51万元,占全部采购额的38.1%。累计节约财政资金1410万元,节资率达10.2%。

2005年省级政府集中采购规模累计2.18亿元,为财政节约资金2250万余元,综合节支率10.3%。

二、创新机制,规范行为,依法行政水平大大提高

为了贯彻好《政府采购法》,中心大胆创新,科学设置内部机构,规范内部采购业务流程,基本形成了符合《政府采购法》要求的,既相对独立又相互链接的政府采购运行机制。并依法将签订委托代理协议、制定评标办法和评标结果报告等环节纳入政府采购工作流程,中心依法行政水平大大提高,进一步彰显了政府采购工作的风采。

三、整章建制,加强管理,工作基础不断夯实

整章建制是加强内部管理的基础,中心组建后结合实际不断加强内部制度建设,根据《政府采购法》和财政部18、19、20号部长令,在业务上制定了《内部业务工作管理办法》、《政府采购现场管理办法》、《评审专家抽取办法》、《邀请招标管理办法》、《竞争性谈判采购管理办法》、《询价采购管理办法》和《单一来源采购管理办法》等。

在党务工作和行政管理等方面,制定了《党组会议及议事工作制度》《会议制度》、《公文审批和签发制度》、《财务制度》、《安全保卫制度》等内部规章制度三十余项,为加强和完善中心内部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四、加强学习,注重培训,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中心发展壮大的原动力。中心注重树立以人为本、依法办事的工作理念,先后举办了两期培训班, 就《政府采购法》及操作实务和公文处理办法进行了培训;组织部分人员外出学习10次,开展政府采购实务演讲活动1次。同时注重政治理论和党纪政纪的学习,组织观看《党员纪律处分条例》教育片。经过学习教育,工作人员知识面得到进一步拓宽,服务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有了进一步提高,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了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依法采购的环境已初步形成。

五、加强宣传,增进交流,政府采购影响逐步扩大

为了及时反映中心业务工作开展和内部管理情况,加强对外宣传和交流,中心陆续在《中国财经报》、《中国政府采购》杂志、经济日报《政府采购》周刊,《政府采购信息报》、《山西日报》及电视台报道有关情况多次。内部按月编发《工作动态》发往管委会各成员单位,编辑《山西政府采购》月刊,发往省直单位、各市采购中心及有关供应商。并组织了各市采购中心主任座谈会,就当前政府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及改革方向进行了交流,进一步扩大了省级政府采购工作的影响。

4.市政府采购中心工作总结 篇四

政府采购中心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精神,按照“马上就办、办就办好”要求,进一步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府采购平台,切实提高政府采购服务水平。一年来,团结协作,锐意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全年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强化队伍,提升素质,努力提高政府采购能力

二、转变作风,优化服务,促进政府采购服务水平

三、勤奋工作,开拓创新,产生较好的职能效应

四、落实制度,筑牢防线,确保采购流程公开透明

五、下工作思路

5.财政局政府采购中心年终工作总结 篇五

**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的工作中经过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采购中心全体职工的不断努力,采购工作取得了较大提高,采购中心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努力做好各项采购工作,以节减政府财政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在全区范围内大力推行政府采购制度。

为了加强政府采购工作的管理,规范各项采购活动的操作程序,进一部推进和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并按照政府采购办年初制定的《**年政府采购目录》要求的各单位在5日内完成自查自纠工作。这项工作大大的增加了各单位对政府采购的认识。

截止到**年9月17日,采购中心先后为教育局、民政局、区委、区政府等单位采购了电脑耗材、办公家具等办公设备。广阳区采购中心为各单位采购了143次,其预算资金:645.994万元,实际支付资金:573.947万元,节约资金:71.997万元,节约率达到11.58。今年1月12日采购中心为广阳区委、区政府等单位进行了一次有规模的汽车保险招标会,此次中标单位是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廊坊中心支公司,预算资金为50万元,实际采购金额为25.19万元,这次58辆机动车保险优惠幅度为49.62%。广阳区万庄中学、九州中学、白务中学、等各农村中小学采购了大批冬季用煤,预算资金180万元,实际支付资金174万元,节约资金6万元。解决了学生们的取暖问题,大大节省了财政资金。

政府采购对加强财政体制改革,规范财政支出,节约财政资金,遏制腐败,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主要的做法是:

1、建立供应商档案

为了能够提高采购效率,我们建立了供应商档案。采购任务下来后便于及时的与供应商联系询价,大大缩短了采购时间。同时,这样做也有利于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

2、建立回访制度,增强服务意识

一项采购工作结束后,我们会定期与采购单位联系,询问商品使用情况,及时处理供需双方矛盾,增强服务意识,取得了采购单位的信任与支持,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为了能继续巩固政府采购在我区的重要作用,我们准备在2010年的工作中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着手制定广阳区2010年的政府采购目录,使各单位对采购项目及其标准能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

2、进一步的强化采购约束。我们将结合预算部门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摸清全区全年的大致采购量,这样才能使政府采购事先预知全年采购规模,拟定采购计划,提前了解市场采购信息,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政府采购的优势。

3、继续加大对《政府采购法》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载体,采取各种形式,全面宣传《政府采购法》的意义、主要内容以及政府采购工作运转以来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把实行规范的政府采购变成社会各界的自觉行动。

4、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在区直各单位推行政府采购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把采购的触角延伸到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将能实行政府采购的项目都要实行政府采购,不让政府采购工作留有死角。

5、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监督体系,保证政府采购工作依法进行。明年我们将继续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进一步规范采购行为,积极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把政府采购办成真正的“阳光采购”成为社会上一个反腐倡廉的窗口。

6、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政府采购法》的实行给政府采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以《政府采购法》为指导,积极参与政府采购各种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政府采购人员政治思想水平和专家技能,增强依法行政观念以适应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和发展需要。

6.采购中心2009工作总结 篇六

工作总结

2009年已匆匆走过,回首2009年齐齐哈尔采购物流管理中心的工作,现做总结如下:

一、部门组建:

齐齐哈尔电信公司按照省公司文件精神于2009年7月末成立,8月初正式开始工作,我们按照总部及省公司的相关文件资料制定了相应的《齐齐哈尔采购管理办法》及职责,成立了采购管理委员会。截止2009年底,采购中心由成立之初的4人已发展到6人,这体现了公司领导对采购管理工作的重视。

二、采购中心的具体工作:

按照公司的总体部署,除了人工成本等所有的采购事项均由采购中心负责。根据齐齐哈尔电信公司实际情况,采购中心于2009年8月6日起相继对公司办公用品、广告宣传、工程运维等相关采购工作进行归口管理:首先根据人员少的情况主要对综合类的办公用品及市场类的广告宣传费用进行归口管理,对产品及服务的供应商重新界定,召开供应商入围会议,每个环节严格按采购相关流程进行;之后由于人员的增加又相继对市场类的客户服务费;渠道补贴费;工程运维类的物资及服务采购工作进行了归口管理。

采购中心自成立开始到2009年12月底,共接到办公用品、广告

宣传、礼品类等采购需求单356笔,预算额427万元,实际发生合同额366万元,为公司节约了近41万元采购资金。同时一个采购流程下来的时间平均缩短了4.5天。每接到一个部门需求单,采购中心都要进行多家询价,从中选择质量优价格合理到货及时售后服务好的供应商,严格按照采购流程办理,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及公司开支,较好的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采购周期。

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采购中心成立时间较短,人员少任务急,大家对采购工作不是很专业,有时环节衔接断档,和各需求部门沟通欠缺,对流程讲解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些是今后我们采购工作着重要克服和完善的方面。

四、二0一0年工作:

1、北三区、市公司机关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采购由预算管理部门:综合部、市场部统一对采购物流管理中心,按季度在每季第一个月的10日前(一季度为2月10日前)将采购需求报至采购中心,进行批量采购。外县区办公用品可在当地自行组织采购及报销,采购供应商在公司采购物流中心报备。

2、外县区发生广告宣传费用5000元以下,由各县区自行选择当地广告公司制做,采购物流管理中心将县区选定的广告公司视同市公司入围广告公司,由采购中心提供合同模板,县区签署合同并自行报销;当宣传费用超过5000元,由采购物流管理中心集中采购。

3、运维工程类抢修应急物资价值1000元以下时,由运维工程相

关队伍自行采购,超过1000元,由采购中心统一组织采购。

4、机具类、收纳类用品,办公家俱需重新采购时,需上交原不能使用或已报废物资,由采购物流管理中心统一回收处理。

5、严格执行出入库管理流程和库存管理制度,出库时间原则上为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1:10,外区、县及应急物资可灵活领用。领用部门填写物料申请单,经过归口部门审核,库管员根据审核通过的物料申请单进行实物发放,使用部门在出库单上签字。

相信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及全体员工的理解和密切配合下,我们采购中心2010年的工作一定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采购物流管理中心

7.政府采购中心总结 篇七

关键词:饮食中心,材料采购,饮食安全

饮食中心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大,其销售的食品品种多样,使用的制作器具也不一样。而所要加工的原材料品种也很多,对同一种原材料,也可能有不同的进货渠道和贮藏方法。这些问题在加工食物的过程也可能会产生一些安全问题。如何保障饮食中心销售的食品做到安全,让饮食者放心、开心地食用,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原材料进货的安全性问题。

一、采购和验收

饮食原材料的采购和验收是整个餐饮业经营活动的起点,也是加强餐饮成本控制的第一个环节,采购水平和采购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饮食中心生产过程和经营的顺利开展。所以加强对原材料采购渠道的管理不容忽视。各类学校饮食中心实行单独的经济核算,加之饮食品种繁多,加工生产过程复杂,且手工操作环节多,若执行定量管理有相当大的难度,而食品材料受季节、市场、气候等条件影响较大,食品原材料绝大多数来自农村或集贸市场,其采购和储藏工作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认真做好对原材料进货渠道的管理工作,确保饮食中心做到有符合要求的原材料但也不能断缺原材料。否则,将产生严重的后果。

1、采购;

按质、按量、按要求采购所需原材料,并组织好供应工作,是餐饮生产与销售服务得以正常进行的物质前提。加强对采购工作的管理,在适时、适量、适质、适价、经济合理上多下功夫,以降低成本费用,加速资金周转,提高饮食中心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2、验收;

验收在食品成本控制过程中处于要害地位,验收完善与否跟餐饮经营效果是互相联系的,凡有经验的管理者,都把验收视为搞好餐饮经营,进行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否则就会出现行业上所讲的“锅漏”,餐饮成本就无法控制,还会为不良分子作弊提供可乘之机。

二、原材料的分类

各类学校饮食中心在生产过程中除了销售烹制好的食品需要原材料外,在加工过程中还有生产工具,在贮藏过程还要有贮藏所用的设备,其在分类上不同地区不同饮食中心情况不一。本文大致划分为:食品原材料或半成品材料;盛装食物的容器或包装材料;生产工具、贮藏设备和贮藏用包装材料等。

三、食品类原材料的采购渠道策略

食品原材料的规格质量直接关系到菜肴食品质量。如果食品原材料品质低劣或霉变腐败,轻则无法保证饮食质量,严重的甚至会引起食物中毒,给饮食中心工作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食品原材料采购工作的好坏,对饮食服务质量的优劣,餐饮中心经营的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食品原材料的分类;

对食品原材料需要按照其理化特点、使用特点、保管特点和消费特点等不同加以分类。通常饮食中心将食品原材料分为:食油、米面及各种杂粮;蔬菜和豆制品;肉类(猪、牛、羊、鸡);蛋类:调味品类等。

2、食品原材料的采购程序;

各饮食中心管理机制不同,其采购程序也各不相同,但大致包括以下环节:由厨房提出要采购的原材料报向管理人员,管理人员询问库房还有多少存货并共同确定采购品种及数量。对鲜活类原材料其数量采购要少,要勤采购。当原材料送到后,按规定程序验查质量、数量后进入库房,再付款等步骤。

3、食品原材料的采购渠道;

(1)、对食油、米面、各种杂粮、豆类因需求量大,易贮存,宜采用“短渠道”的营销策略。即可直接向生产厂家或一级中间商进货以降低进货价格,因而降低饮食中心生产成本,当原材料运到后检查质量、数量、入库、记帐并保存好相关手续。

(2)、对蔬菜、豆制品、鲜蛋类这类原材料,它们的特点是品种多、批量适中,不耐贮存,要每天进货或根据当地天气预报的预报情况决定是否要多采购一些,以备因天气变坏、市场无货或专门供货的供货人因故不能供货而导致食品原材料不够使用的情况。在验货时,要特别注意农药残留的检查,以防止消费者食用后中毒。

(3)、因肉类原材料一次性使用不完时, 可以入冰柜冷藏或冷冻,所以好保存。采购时宜采用“短渠道营销”策略。可和屠宰厂签订直接供货协议,需要时即时送来。各饮食中心对肉类原材料的卫生要求很高,所以购进的家畜原材料应当有卫生防疫印章。对未达到宰杀标准的肉类原材料一律拒收。当肉类原材料送到后, 按质量标准检查, 当没有问题时洗净、分割, 按卫生条件要求包好, 将暂时不用的入冰箱冷冻。

(4)、对调味品原材料类, 因其用量相对其它食品原材料的用量要小的多.但是调味品在饮食安全中的地位也是很高的.在比较大的食物中毒事件中, 绝大多数又是因调味品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而引发的, 所以对调味品的进货应严格把关。

对醋、酱油、香料类应从正规酿造厂直接进货并要求出具完税发票。对不具有这个条件的饮食中心可直接向具有加工生产酱醋的有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的个体工商户进货,采取严格质量检查和卫生安全检查措施,也要求出具完税发票。

对食盐,直接向本地区盐业公司采购加碘盐或加其它微量元素的盐,绝不能在自由市场上采购,以免购进不合格产品引发事端。

四、其它原材料的采购渠道策略

对其它原材料的采购应围绕着饮食中心的饮食安全进行。据报道,还有因“食物相克”而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食物相克是指食物之间 (包括各种营养素、化学成分) 存在着相互拮抗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搭配不当,会引起中毒反应。另外,食物在烹制时,有些金属炊具在加热烹饪或在酸碱环境中则易受到氧化或腐蚀,其中某些成分也可能混入或溶解到食物中,造成化学污染,也会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所以各饮食中心也需要从这些方面加强管理,在采购时,除从正规渠道进货外,还要充分了解炊具的产品说明书等。

以上从若干方面就饮食中心原材料采购渠道及饮食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认为食品原材料采购必须从正规渠道进行;其它类原材料按科学的发展观进行采购。对容易引发饮食安全的原材料,尽可能不采购或要做到科学的烹制,合理的搭配,使饮食中心的饮食工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董三白, 周琳坤《食物相克与饮食宜忌》1991年11月, 中轻工业出版社;

[2]、家旅游局《餐饮服务与管理》1996年9月, 旅游教育出版社;

[3]、39健康网《www.39.net》, 2005年11月2日;

8.政府采购中心总结 篇八

据了解,中心一年来,采购中心通过召开工作会议、举办业务培训班、参与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政策法规的宣传和研究力度,不仅增强了采购单位依法采购的意识,而且锻炼了队伍,有效地提高了采购中心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其次,采购中心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加强内部制度建设,不断规范采购行为,逐步建立起运行高效、程序严谨、相互制衡的工作机制,使采购决策、具体执行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既协调有序又相互制约。

同时,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采购中心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探索电子化采购模式,研发试行综合办公业务系统,推行电子辅助评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进一步提高了集中采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另外,采购中心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政府采购政策法规,强化廉洁自律教育,提升内部科学管理水平,努力创建和谐采购中心,进一步提高了中心组织实施政府集中采购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对政策法规的宣传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对政府采购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采购项目的后续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肯定成绩的时候,不能忽视这些问题和不足。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2008年中直机关采购中心将又好又快地推进采购业务向前发展,切实有效地提高采购工作运行效率,积极稳妥地拓展采购业务发展空间,持续不断地提升中心整体执行能力,进一步提高集中采购的质量和水平,为推进中直机关的和谐采购作出新的贡献。

首先,积极推进业务发展,要全力以赴完成各项采购任务。紧密围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央预算单位2007~2008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重点做好目录内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同时,认真完成工程采购、涉密采购等目录外项目的采购工作。进一步完善协议供货和定点采购方式。继续做好2008年IT类产品、公务车辆、办公家具和汽车维修等协议供货定点采购项目组织实施工作,进一步发挥集中采购规模和效益优势。坚持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导向。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在项目采购的组织实施过程中,通过加大分值权重、给予价格扣除或实行优先、强制采购等方式,逐步向采购环保、节能、自主创新、中小企业产品倾斜,努力实现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不断加强采购项目的后续管理工作。通过实行采购项目跟踪回访制度,授标前中标供应商谈话制度,聘请社会专业市场调查机构对协议供货中标产品的价格和定点服务供应商进行监测和调查等方式,进一步倡导诚实信用,强化履约管理,确保政府集中采购的质量和效益。

第二,提高工作运行效率。大力推广网上竞价系统。通过完善、宣传、推广网上竞价系统,逐步扩大适用范围,引导更多的采购单位广泛应用该系统,以弥补协议供货和定点采购产品更新和价格变动相对滞后的问题。依托中国政府采购网,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建设。为采购单位提供定点采购信息的网上查询、数据统计和相关数据互通等功能,实现定点采购流程规范化、过程可控化、信息畅通化,并对定点采购的交易和完成情况进行及时监控。加强供应商资质、信用、社保、纳税和产品质量、服务等信息资料的管理,简化投标相关程序和审核步骤,建立优质和诚信供应商的信息档案,进一步提高中直机关政府集中采购活动的实施效率。全面运用中心综合办公业务系统。初步实现集中采购工作各环节的电子化,整体提高工作时效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推动集中采购工作的规范化、流程化和高效化。制定采购中心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具体计划,稳步推进中直机关政府集中采购信息化步伐。

第三,拓展业务发展空间。召开政府集中采购工作座谈会。宣传交流中直各单位政府采购工作经验和做法,听取采购单位和供应商对做好政府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调研走访、交流座谈等形式,深入了解机关单位实行政府采购相关情况,协助采购单位开展集中采购工作。组织政府集中采购业务培训。围绕贯彻法律法规、执行目录、提高业务技能技巧等开展培训,不断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结合中心具体情况和业务特点,定期开展内部培训,不断提高中心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进一步加大信息交流力度。通过编印《集中采购工作信息交流》、《简报》,修订《政府集中采购工作手册》,制作宣传片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宣传交流政府采购政策法规、最新工作动态及前沿理论成果。邀请有关媒体采访和监督政府采购的组织实施工作,不断扩大影响力。加强业务研究和调研工作。围绕集中采购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业务研究,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邀请中直机关政府集中采购工作监督员,对重大项目中标供应商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采购结果的质量和效益。组织相关人员对目录内项目的行业和市场现状进行考察,进一步了解相关厂家和供应商的实际生产营销状况。赴有关省市进行调研,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努力探索适合中直机关特点的政府集中采购工作模式。

9.政府 发展研究中心 工作总结 篇九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09年1月29日

**自治县发展研究中心在市发展研究中心和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分管领导的具体指导下,围绕中心谋大事,紧扣主题抓调研,齐心协力创佳绩,在课题调研、招商引资,协调服务等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单位内部也呈现出“人心齐、风气正、思想稳、干劲足、团结向上、人人争先”的良好局面。

一、发展研究工作

中心领导班子和全体工作人员立足“参谋服务”这一基本职能,把“紧贴中心谋大事”作为核心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服务领导决策,服务县委、县人民政府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服务基层和人民群众。

(一)围绕中心谋大事,积极主动提供参谋服务。

中心紧紧抓住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从宏观战略层面上思考问题、谋划工作,选择一些能够把握未来发展方向、洞察事物发展规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前瞻性的重大课题开展调研,为县委、政府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和决策建议。一年来,中心先后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工作等前瞻性问题研究,为县委、县人民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印发了《**自治县招商引资管理办法》讨论稿,并根据反馈意见反复修改提交政府研究。

(二)紧扣主题抓调研,求真务实搞好对策研究

今年紧扣我县县域发展主题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做好我县招商引资工作》、《浅议茶叶品牌的建设》、《以思想解放推动县域经济工业化跨越式发展的思考》、《用“双赢”的理念做招商引资工作》、《对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的思考》等情况清楚、问题准确、分析透彻、针对性强、措施具体的调研报告。

(三)自我加压求发展,精心打造和拓展工作平台

编辑出版了四期《发展研究》内部刊物,对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进行正面宣传,认真学习和借鉴优秀刊物的办刊经验与有益做法,不断完善《发展研究》刊物内涵和深度。其次,做好调研成果推荐及评选工作,进一步加强了调研成果及调研信息上报工作。

二、招商引资工作

(一)基本情况

2008年,我县有在建项目18个,其中新签项目1个,协议总投资124973万元。年内市外到位资金29555万元,完成市人民政府下达任务28600万元的103.33%,比去年同期23715万元增长24.62%。年内县外到位资金34055万元(包括市内城镇开发投资4500万元),完成县人民政府下达任务31990万元的106.45%,比去年同期26664万元增长27.71%。

(二)主要措施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一年来,县委、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切实加强对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以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协调处理招商引资的各项工作,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能,积极做好服务工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创新招商理念,加强项目合作。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价值观和利益观,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思路,以产业化开发洽谈和系统地评估论证合作项目,以丰富的资源禀赋为基础,以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的方式,引进了一批实力较强的合作伙伴,加快了经济发展步伐,促进了招商引资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强调查研究,强化项目储备。立足资源优势,认真组织开展调研工作,精心策划,认真筛选,储备一批以优势产业开发为主,新颖独特、有特色、有市场潜力的招商引资项目,充实了招商引资项目库,经过论证,将较为成熟的23个项目包装印刷成册,积极在昆交会、珠洽会、茶博会等各类商贸活动中向外推介,真正形成储备一批、洽谈一批。

四是完善招商机制,优化招商环境。优良的招商引资环境是吸引投资的关键。县委、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解除一切束缚招商引资的做法和规定,鼓励想干事、会创业的能人和客商来我县兴办实业。进一步清理和修订各种限制性规定,放宽市场准入,切实改进服务,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认真兑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尽可能地减少行政干预,强化服务措施,并经常深入企业了解情况,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真正为外来投资者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五是加强跟踪问效,提高招商质量。强化招商引资主动性,切实改进重招轻选、重招轻管现象,不断加大对招商引资项目的督查力度,定期不定期对招商引资企业进行督查和跟踪服务,对存在问题限期整改;对已签约没有报批的项目搞好跟踪落实,督促项目资金尽快到位,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项目的履约率。

六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强化产业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等与招商引资有关的政策知识、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宣传,不断提高招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优化招商队伍结构,一批熟悉投资政策、掌握招商技巧、能谈判、会沟通的专业人员队伍走上了招商引资工作岗位,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县的招商引资、政策研究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新进展,但是通过认真分析,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项目审批难度大。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土地、环保、安全生产等审批难度不断加大,招商引资优惠政考试,大收集整理策难以真正兑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招商引资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招商引资工作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干部群众对招商引资的重要性还认识不够,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服务意识淡薄,工作作风还有待进一步转变。三是招商引资履约度不高,企业融资困难。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中的产业政策、信贷政策的影响,使企业贷款难,融资渠道少,导致资金到位、项目引进的难度增大。四是招商引资项目策划滞后。由于经费、人才、技术等因素,新项目的编制工作缺乏力度,项目库更新进展缓慢,且项目内容涉及的产业结构较单一,对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支撑力度明显不足,缺乏应有的吸引力。五是招商引资方式单一。我县多为资源型项目招商,虽然引进了商贸、房地产开发等项目,但招商引资方式单一的状况仍得不到有效缓解。六是调研工作力量单薄,缺乏专业人才,调研工作经费十分困难。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切实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按照“只要来投资,什么都好办”,“只要来开发,什么都办好”的招商理念,牢固树立“大招商、大发展,小招商、小发展,不招商、难发展”的意识,切实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把招商引资当作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合力招商。具体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招商方式,扩大招商领域。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产业政策为依据、投资者为中心,真正开发出一批质量高、竞争力强的好项目、大项目。把招商引资与发展优势产业、地方特色结合起来,更多地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把招商引资项目从资源型向民族文化开发、市场建设、旅游开发等第三产业项目引导,从而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2、提高招商质量,确保严格履约。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合同约束机制,要求和约束业主按照开发进度到位资金,按合同办事,强化履约管理。加大对招商引资项目的监管,避免只招商不引资和圈占资源的现象发生。继续加强项目管理和跟踪问效,加大招商引资项目督查和宏观指导服务力度,确保招进来的企业有良性的发展。

3、完善招商政策,确保政策到位。进一步审时度势,深化县情认识,修订和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做到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又符合当前实际。同时,在具体工作中,做到切实兑现政策,确保服务到位、措施到位,4、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切实减少行政干预和遏制“吃、拿、卡、要”现象,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强跟踪服务,主动为招商企业排忧解难,真正为外商营造好的投资环境,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和更加有力的举措,进一步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工作效率,扎实做好落户企业的联系、协调和服务工作,主动帮助外来投资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做到招得进、留得住、能发展。

5、抓好项目储备,形成合力招商。积极储备招商引资项目,进一步加大项目的推介宣传力度,增强项目吸引力。在项目的合作方式、投资规模、建设条件、市场潜力和投资回报论证方面做深做细,规范标准,让投资者感到真实可信,并对其产生吸引力。建立招商引资责任制,明确招商项目责任和引资项目服务内容,分解细化工作职责和任务到相关部门单位,承担招商引资具体任务,建立起招商引资项目库和实施方案,把项目前期、咨询、洽谈和协调落实等工作真正落在实处,形成合力招商的局面,使招商引资工作有大的突破。

(二)加强调查研究工作。2009年,我们将继续按照县委、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思路及奋斗目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充分发挥参谋智囊作用。2009年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州政府研究室(州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州志办公室)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政府研究室(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地方志办公室和州政府分管领导的具体指导下,在州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2009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室在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人少事多的状况下,全体干部职工发扬“不计得失、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齐心协力、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吃苦耐劳、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干实事、谋发展的精神状态有了较大改观,大家紧紧抓住“谋发展”这个根本着力点,围绕发展找出了差距,进一步理清了研究室当好“文秘114”、“大参谋”、“大服务员”方面的思路和重点,树立起了“爱岗敬业,勤于文秘114,建言献策,善于大参谋,团结协作,乐于大服务,廉洁自律、淡泊名利”的思想,全力以赴地为州委、政府做好服务工作。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

一年来,坚持干部职工个人自学与党支部学习制度和周五集体学习日制度相结合,坚持廉政建设理论学习同政治理论学习相结合,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始终自觉加强学习,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提高班子和队伍整体素质。一是自觉加强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学习。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省委八届六次、七次全会和州委六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深入开展牢记“两个务必”和“科学发展观活动”。二是自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法律法规的学习。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实施办法》、《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三是在干部职工中开展了警示教育。领导干部学习了警示教育读本,观看了警示教育宣传片,做到时刻“自律、自警、自醒”。通过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政治敏锐力、政治鉴别力和政策水平,增强了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夯实了自身的思想政治基础,筑 本文来自文秘114 http://,转载请保留此标记。牢了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增强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免疫力。四是切实把科学发展观活动与部门工作相结合。我室自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根据州委的安排部署,单位领导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健全组织,认真部署,严格按照中共××州委《关于在全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开展了此项活动。通过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使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提高认识,明确了方向,增强了参与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尤其是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推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我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体现。

注重对干部职工的学习培训工作。今年7—8月份按照州委组织部的安排,周国星同志参加为期两个月的上海挂职锻炼;8月份,单位选派鲁晓军、李世忠、叶志新三位同志参加“全省行政机关公文写作培训班”学习;11月份选派李世忠同志参加“全省地方志培训”;12月份按照州委组织部的安排,李涛同志参加“××州第三期新任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通过学习教育,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要理论问题有了深刻理解。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二)认真负责,全力做好重要文稿起草工作

一切从大局出发,从党委、政府需要出发,认真完成了《政府工作报告》等各种重要文稿的起草任务。

一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深入调研,精心构思,认真起草,反复征求意见,多次修改,高质量地完成了《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说明》。

二是完成齐扎拉书记到欧洲《真假香格里拉》和在西藏讲课的部分课件;完成州政府领导向孔垂柱副省长、和段琪副省长的汇报材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卢中原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院中心环境与资源研究所所长曹小奇等汇报材料;向省政府研究室、省志办和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公室领导到我州调研等重要领导讲话文稿20余篇,为我州争取中央、省委、省政府支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是完成陈州长在十一届政府第五次全会,全球旅游度假论坛,全州林业、环保、矿产工作会议,全州基础设施建设大会,全州产业建设工作会议,全州教育、卫生、计生工作会议,滇沪合作现场办公会等重要领导讲话稿30余篇。还完成了州情简介等一些文稿。

(三)开拓创新,决策咨询研 究取得新成绩

做好决策咨询研究是州政府研究室发挥“大参谋”作用的重要途径。按照观点新、内容实、操作性强的要求,对每一项专题调研和综合研究任务,从分析思路到拟定提纲,从起草到成稿都认真论证、反复推敲、精心修改,努力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取得了实际效果。一年来,研究室充分重视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工作和课题调研工作,充分发挥-

了“大参谋”的作用。

一是发挥研究室全体人员的智慧,认真开展了州政府开发区专题会议、香格里拉县现场办公会的前期调研,完成了相关调研报告,提出了州政府在决策前调研材料,为州政府进一步帮助开发区、香格里拉县理清发展思路提出了建议,为会议的成功召开作了充分的准备。还先后多次配合省政府研究室、tnc开展国家公园立法工作情况调研,为省政府研究室、tnc顺利推进国家公园的立法工作作出了贡献。

二是认真做好州委安排的“××州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青海等藏区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的相关工作,参与省政府制定贯彻《国务院支持青海等藏区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咨询意见被州委采纳,我室草拟的实施意见已上报相关部门,为我州争取中央支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是积极开展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工作。完成了2009年每个季度、《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及下半年工作要点》、《全州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及后三个月工作要点》和全年的经济运行分析工作,通过分析我州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州政府提出工作建议,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四是组织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制的考评工作。考核了2009年的责任目标,兑现了奖惩。确定了2010年的目标任务,完成了目标责任书的签订工作。

(四)及时主动,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围绕为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的思路,一年来,我室的各项服务工作不断拓展领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参与州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州政府全会等各类会议的会务服务工作。积极为其他部门起草文稿提供各类州情资料,还协助有关单位做好文稿审核把关工作。

(五)积极推进,志书年鉴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一年来,志鉴室完成了《中华民族年鉴》(2009年版)××部分、《云南年鉴》、《云南小康年鉴》、《云南经济年鉴》(2009年版)××概况、《云南省情——××基本情况》等文稿的撰写工作;《××年鉴》(2009年版)现已完成了组稿、编辑和出版任务;全州第二轮地方志工作进入攻坚克难阶段,成效明显,《××藏族自治州志》已完成初稿;组织完成了全州州级100多家部门志、专业志的编修工作,年内先后有《××民专志》、《××州军事志》、《××州政协志》、《××州建设志》、《××州工会志》、《××州扶贫开发志》等10多个部门志出版发行;三县一区二轮修志工作进展顺利,《维西县志》已完成终审,《德钦县志》已完成县级专家评审,《香格里拉县志》、《××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志》已进入送审稿阶段。

(六)务实奋进,单位内部建设进一步加强

一年来,单位领导把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形成了团结奋进、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良好工作作风,单位内部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领导班子坚持民主集中制,作风民主,亲合力强。对涉及我室工作和重要问题的决定、干部人事任免等方面都能严格按规定、按程序办理,班子成员始终自觉维护团结,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了良好的正气。二是认真贯彻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关规定,严格遵守《云南省公务员八条禁令》,做到了严格自律,廉洁勤政。三是加强制度建设,结合民主生活会,我单位进一步完善了研究室党组(党支部)《学习制度》、《民主科学决策制度》、《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公开承诺制度》、《首问责任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票据管理制度》和《文印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四是严格执行财务支出和经费管理规定。在接待陪同、办公支出等方面坚持能省则省原则,认真执行财经纪律,管好用好每一分钱,做到每张发票都有正当支出理由,有经手承办人、审核把关人签字后方可报销。五是积极为挂钩扶贫点群众办实事。单位领导多次率队深入挂钩扶贫点调研,并多方筹措资金和物资为贫困群众提供帮助,力所能及地为贫困群众办了一些实事。六是单位班子建设得到加强。在州委、州政府的关心下,在去年配备了研究室主任、副主任的基础上,今年又配备了一名副主任。单位领导班子的不断加强,为年内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单位今后更好地为州委、州政府搞好发展 本文来自文秘114 http://,转载请保留此标记。研究工作,推动全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七)全面推进“四项制度”的贯彻落实

“四项制度”贯彻落实重在落实,贵在坚持。为促使贯彻落实工作取得实效、不走过场,我室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构建长效工作机制,推动“四项制度”的贯彻实施工作取得健康发展。一是建立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室主要领导任组长,支部书记任副组长的室贯彻实施“四项制度”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四项制度”的贯彻落实工作。二是健全规章制度。在征求各科室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州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关于贯彻落实××州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的实施方案》、《××州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关于贯彻落实××州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的实施细则》等文件,为“四项制度”的深入实施提供制度保证。三是加强督促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四项制度”的贯彻落实作为转变工作作风、规范行政行为的重点工作来落实,将“四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成绩与当年的公务员考核进行挂钩,办公室具体负责,主要领导亲自参与“四项制度”管理和实施工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中心工作任务繁重,很难抽出一定的时间到三县一区和基层实地开展,实地调研工作,离州政府领导的要求和工作需要相比仍然存在差距。二是相对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中心工作的超前性和前瞻性还不够,在实践中创新思想、创新精神和创新工作方面仍有差距,能够给政府领导决策提供的依据和参考不多。三是由于文稿起草数量多、压力大、时间紧、人员少,缺乏深度思考的精力和空间,在文稿的起草、咨询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上尚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研究,提出可行的思路和措施,继续抓好本文来源:文秘114 http://经常性的工作,抽出一定的时间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认真开展专题研究,为州委、州政府领导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抓好重要文稿的起草工作,进一步提高文稿质量。继续与上级部门保持紧密的联系,寻求他们的指导和帮助。在单位内部继续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氛围,通过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主动把握,使我们的工作更加切合实际,更加富有成效,更好地为州委、州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服务。

二、2009年工作重点

(一)搞好重要文稿起草和服务工作

一是认真做好州人民政府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资料准备、报告起草、修改和完善工作。

二是认真做好州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要讲话稿和汇报材料的起草工作;

三是做好2010年人代会、政府全会和省政府研究室到××开展各种调研的服务工作。

(二)搞好支柱产业的调研工作

为推进支柱产业健康发展,做好我州四大支柱产业调研工作,为州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意见建议,促进××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三)搞好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工作

一是认真做好2010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和上报工作,为州委政府的决策参考提供依据;

二是认真做好州人民政府与三县一区及州级各部门签订的《××藏族自治州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书》的考核工作和《××藏族自治州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书》的签订工作;

三是围绕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各类课题研究工作。

(四)完成好志书年鉴工作

一是完成《××藏族自治州志》(1978—2007年)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指导完成三县县志、开发区区志工作。

二是做好《××年鉴》(2010年版)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

三是继续完成各类州情资料、全国、全省及周边藏区地情资料的收集工作。

(五)认真搞好单位内部的各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落实好党风廉政责任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进一步落实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继续强化制度建设,加强对资金使用和干部选拔任用等重点领域、重点工作、重点环节的监管,确保年内本单位职工不发生一起违法违纪的案件。

二是继续做好制度建设,加强单位内部管理,认真做好文电信息处理、秘书事务、机要保密、财务、人事、职称、档案、文印、车辆、后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

三是继续抓好扶贫挂钩点的工作,努力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

四是认真完成好州委、州政府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

五是努力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升队伍的工作效率,争取带出一支富有朝气、能战斗、讲团结、顾大局的决策咨询队伍。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要点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要点

根据省政府的部署,现将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2009年的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要点汇报如下。

一、2009年工作总结

(一)认真完成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

1.参与起草省政府领导同志讲话。全年共参与起草或牵头完成的省政府领导同志讲话材料共10多项。参与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在公共安全及量子通信及专题会议、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第三次领导小组会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等讲话的起草;承担了省政府其他领导同志在全省商务工作会议中部创新经济论坛上的讲话。

2.完省政府交办的各项研究任务。根据省领导要求,完成《关于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消费》的汇报材料。随同省政府领导赴重庆、湖南、天津、北京调研自主创新工作,并撰写《勇于先行先试 推进改革创新——赴重庆、湖南、天津、北京考察报告》。按照省政府领导指示,随同省创新办联合调研组赴天津股权交易所考察,形成自主创新与安徽区域资本市场建设专题系列研究成果,如《合芜蚌创新试验区创办区域性私募股票市场的建议方案》、《推动我省区域性私募股票市场的对策建议》、《境内外柜台交易市场的比较分析及启示》等系列研究报告。随同省政府领导开展加快我省城镇化进程的调研并提供相关研究材料。完成省领导交办的《深入推进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的启示与建议》研究报告。完成《政府工作报告素材稿》上报省政府办公厅。

3.成功承办了省委、政府部署的重大活动。4月份承办了徽商大会·徽商论坛,该会的成功举报,受到了国家商务部、省中部博览会组委会和省委办公厅的通令嘉奖。6月份筹办省创新办交办的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安徽分院及安徽股权交易中心揭牌仪式。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成思危出席仪式,省领导王金山、王三运、孙金龙、倪发科出席了仪式。10月份承办了“2009中国(中部)创新经济与企业融资论坛”,应邀参会的机构达到187家,企业270多家,分别来自台湾、香港、广东和中部等20多个省市地区,总计人数近1000名,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12月下旬,与芜湖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了主题为“后危机时代泛长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时期泛长三角地区的发展环境与总体思路”的“第三届泛长三角政策咨询研究机构交流会”,来自泛长三角地区省(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及省(市)所辖市(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约12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对加强泛长三角区域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信息交流平台。

(二)着力抓好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工作

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自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我单位。2009年6月,省创新办调整至省科技厅后,单位仍有7位同志参与日常工作。在省创新办设在我单位期间,中心党组明确要求要服从大局,倾力做好创新办的相关服务和研究工作。

1.认真办理重要文件。参与相关文件的草拟、讨论和修改,负责文件的汇总、整理、登记、送审、核校和分发等程序。上半年办理和印发了《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 年工作安排》、《关于建立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新兴产业培育领导联系制度和改革试点领导联系制度的通知》、《安徽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实施办法(试行)》等重要文件。

2.精心组织会议和调研活动。具体承担了试验区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第二次工作会议、量子通信和公共安全专题会议、省创新办第8次至第13次主任办公会议的会务筹备工作,并根据会议议定事项,分解工作任务,开展督促检查。协助省政府办公厅认真做好由倪发科副省长率队的赴其他省市考察调研工作。安排省创新办领导赴三市和相关企业开展调研工作。

3.加强试验区宣传报道。上半年共编发简报39余期,交换和邮寄简报4600余件次;在《安徽日报》开辟“来自合芜蚌试验区的系列报道”,连续刊载4期;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两会”期间省领导的专访准备工作,提供试验区建设的相关素材。

4.深入开展创新研究。安排专人负责跟踪其他综改区的政策措施动态,及时提供领导参阅。通过书面和网络等形式,在试验区发放“科研人员调查问卷”和“企业调查问卷”近3000份,了解省市关于试验区建设相关政策的社会知晓度和贯彻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分析报告。开展调查研究,参与撰写《我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报告》等。

5.积极推进中国(合肥)创新研究院筹建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施意见(试行)》(皖发〔2008〕17号)以及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第161号(2007年12月27日)精神,我单位具体负责筹建中国(合肥)创新发展研究院。在省领导的直接关心和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筹备,目前正式建院的条件已经成熟,09年上半年,创新大厦已经竣工验收,研究院筹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三)以“调研成果年”为主题,紧密结合省情抓好调研工作

1.开展调查研究。围绕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批有较高份量的研究成果。其中,比较突出的有: 8期系列金融危机报告,8期对江苏、河南、上海、广东、浙江、内蒙古、湖北、山东应对金融的做法及经济发展形势系列研究报告,《广东“双转移”对我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若干启示》、《广德县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加速县域经济发展》、《降价销售是促进当前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我省农业主产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关于金融危机对宿州市工农业影响的调查》、《应当把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看作是当前扩大内需的重头戏》、《健全服务网络 完善服务功能——关于我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调研报告》、《我省效能建设开展情况及深入推进的对策建议》等。

2.开展重点课题研究。去年,主要开展了以下重点课题研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研究。包括示范区建设的必要性、客观基础、目标定位、空间布局、重点产业、品牌建设、体制机制、环境保护、自主创新、宏观政策等,分十个专题,字数近30万,目前已完成初稿。2010年元月30日在北京召开专家评审论证会,与会专家对该报告作出较高评价。实施“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共14个子课题、20个专项研究,包括总体报告、发展趋势、总体战略、扩大内需长效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新型城镇化、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低碳经济、加强公共管理、发展社会事业、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扩大对外开放等。其中,总报告《我省“十二五”总体思路研究》受省发改委委托,已结题上报。另外,去年还开展了一些分项研究。如《安徽房地产问题研究》、《我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安徽职业大省建设研究》、《发展新能源产业研究》、《安徽省新一轮机构改革的重点难点研究》、《安徽省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状况分析》、《湖北外贸赶超我省的原因分析及我省对策研究》,参与《安徽省中长期(2009—2020)人才队伍发展目标及途径报告》调研与部分内容的撰写工作。

3.开展社会委托研究。世界银行技援项目。其中世界银行技援项目第四期《安徽东向发展研究》的15个子课题已经完工并通过专家评审,得到了世界银行北京办事处和财政部技援司的认可,完成了总报告撰写工作,相关成果已转化成政策、文件和领导讲话稿。世行技援第五期赠款项目《安徽省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维护体系建设研究》已经完成中期研究报告,通过了中期评审。承担了省软科学重点课题《安徽技术转移运行机制问题研究》、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提升安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完成了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重点招标课题《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并已顺利结题。

4.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全年开展的学术交流活动和合作主要有:与日本日中经济协会合作开展“我省城市周边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试点工作的前期论证研究。目前,日中经济协会向日本经济产业省新能源和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申报的“中国大城市周边地区节能和循环型水处理项目”已获得批准,并与合肥市环保局签订了开展试点的合作意向书。今年2月底,受日方邀请,我中心将组团赴日进行考察上,进一步商讨合作事宜。与香港理工大学、德国帝宾根大学在黄山市联合举办了“德国东亚学术论坛第三届跨学科圆桌会议”,11名德国专家、4名香港专家、10名我中心的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借鉴与创新——中国现代化进程评述”这一主题,在比较文化历史和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比较法律以及德国和东亚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目前研讨会成果正由德国帝宾根大学编辑,拟正式出版。

5.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全年共为省政府和相关部门20多项文件提供修改意见,内容涉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多项意见和建议被采纳。如我中心提出的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列入我省2010年民生工程的建议,被省政府采纳,成为40余项备选项目中遴选出的5项新增项目之一。完成卫生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省教育厅《关于建设职业教育大省规划纲要》、省医改办《安徽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省创新办《安徽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运作规程》等文件的征求意见和修改工作。去年一年,中心领导和处组研究人员积极开展政策宣讲和应邀参加形势报告会,全年作各类主题报告20多场次。还承担省委宣传部《安徽科学发展观热点问题解读》的两章内容和省世博办交办的《上海世博会安徽展馆主题解说词》撰写工作。

(四)突出抓好效能建设工作

1.加强效能建设组织领导。设立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效能建设的日常事务和督导检查工作。充分发挥群众监管作用,设立效能建设监督室举报电话和群众举报意见箱,增强效能建设的透明度。从日常的检查抽查情况看,机关大部分工作人员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不脱岗、不无事串岗,有事按规定请销假。没有发现工作时间上网聊天、炒股、玩电脑游戏或打牌等情况。

2.以效促管,提升机关管理整体水平。落实学习制度。坚持以“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建立学习激励约束机制、学习交流和考核机制,打造“书香型机关”建设。加强作风建设。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通知》,落实效能建设“八项制度”,深入开展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建党、国庆爱党爱国宣讲报告、党风廉政、学习沈浩、吴大观先进事迹以及“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等主题学习活动,大力倡导“甘当小学生、甘当无名英雄”优秀品质、“勤奋、务实、严谨、创新”的机关精神,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不断提高全体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弘扬正气,提升素质,提高单位工作质量和效率。

3.完善机关管理各项工作制度。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从单位实际出发,从有利于建立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入手,对近年来中心出台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梳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17项,其中新制定3项制度,修改完善14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内部运转机制,逐步实现管理重心下移。确立“处自为战”的管理体制,各处(组)长具体负责本处室的人、财、物以及研究工作。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完善课题组制度,制定了《关于落实调研成果年主题活动规范研究成果发表程序的实施办法》,明确课题指导人、执笔人、合作者等人的权利和责任。通过运行机制的完善,逐步形成了“学习型机关、网络化组织、开放式研究、信息化支持、市场化服务”的格局。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履职尽责的能力还没有完全得到充分认可。我们紧扣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与省领导和相关厅局的要求和期望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文稿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二是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力还不够广泛。尽管全室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家部级奖励,在省内社科界有一定影响,不少咨询建议也被市县采纳,但与我们现有人才规模和素质还不相称,研究成果分量还不够重,拳头产品还不够突出。三是内部体制机制建设还有待加强。尽管我们的管理机制在不断健全、不断完善,但由于全室人员变动相对较大,体制机制建设还有脱节,打硬仗的能力和作风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2010年工作打算

2010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复杂的一年,也是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省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以“成果精品年”为主题,集中精力、心无旁鹜地做好研究工作,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进一步提高决策咨询研究水平。为此,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10年重点工作及责任分解的通知》(皖政〔2010〕12号),结合今年全国政策咨询工作会议精神和单位实际,今年将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扎实做好重点课题研究

2010年,我们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重点,以“成果精品年”为主题,集中精力、心无旁鹜地做好研究工作,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进一步提高决策咨询研究水平,为我省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应有的贡献。为此,我们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1.关于我省“十二五”发展规划若干重大问题研究。认真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发展的影响,准确把握省情和发展阶段特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着重研究关系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十二五”时期的主要指标、重点任务和关键 举措,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关于加快我省经济发展方式实质性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重点研究如何优化我省传统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增强三次产业发展的协调性;研究和评价我省九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实施情况;分析我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工业化中期结构变动的关系;提出政府与企业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对策与措施建议。

3.关于我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的深入研究。全面分析2008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特别是合作机制取得的进展及面临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合作机制的政策建议。

4.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研究。进一步深化研究《规划》中提出的政策支持体系和政策措施,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支持政策提供依据,为省政府和示范区各市实施《规划》提供参考。对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的若干重大战略问题进行超前研究;对国家陆续批准的区域发展规划进行比较研究,为皖江示范区建设提供政策参考;对《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提供政策建议;对建设产业集中区专题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与借鉴国内外相关集中区建设经验,为制定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政策提供参考。

5.关于推进皖北地区加快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分析皖北地区发展的现状,面临的主要机遇、挑战和主要优势、存在问题;研究推进皖北地区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若干重大问题。梳理现有的政策措施,制定新的促进皖北地区发展的政策体系;重点提出完善合肥等市县与皖北三市六县结对合作机制建议。

6.关于宏观政策走势对我省影响及其对策研究。密切关注后危机时期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预测宏观经济政策走势,特别是宏观调控基调的调整变化;密切跟踪研究宏观经济政策对安徽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7.关于我省发展低碳经济研究。重点研究我省中长期减排目标、路线图和相关政策;国内外促进排放权交易的机制与政策对我省的启示及政策建议;我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与政策;绿色发展的国内外经验及其比较;水污染治理的专题研究。

8.关于加快我省新型城镇化研究。分析加快城镇化建设对促进我省奋力崛起的重要作用;深入分析我省城镇化发展的现状、突出问题及主要原因,提出加快我省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重点研究加快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皖北城市群和全省小城镇发展的思路与对策;通过定量方法,测算未来若干年城镇化率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9.关于新时期农村发展改革若干重要问题研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思路和对策;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民工市(镇)民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中健全土地管理制度与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研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措施研究;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提出加快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和建议。

10.关于进一步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研究。结合我省谋划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制定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等工作,在已经完成的“建设文化强省”、“提升我省文化发展软实力”等课题基础上,深入调研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主要优势和存在困难,研究影响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提出未来五年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战略,并就如何推进文化产业的体制机制创新提出对策。

11.关于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的若干重点问题研究。围绕建立我省科技银行,构建我省私募股票交易市场,打造合芜蚌创新型人才高地,建设合芜蚌创新型产业集群等重要问题开展可行性研究并提出政策措施;围绕合芜蚌优势产业建立创新型产业联盟开展专题研究。

12.关于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研究。围绕《安徽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分别就合芜蚌创新人才集聚工程、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才智工程、加快建立合肥经济圈区域人才服务体系、提升皖北地区人才智力帮扶计划开展专题研究,提出政策建议。

13.关于发展县域经济研究。深入分析我省县域经济发展主要成就,围绕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等开展研究并提出加快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14.关于扩大我省消费需求研究。深入分析我省消费需求的基本现状;研究中央扩大内需政策走势及其对我省的影响;研究我省消费需求潜力,尤其是农村消费市场潜力;研究我省投资需求潜力和重点发展方向;研究提出扩大我省城乡居民消费的主要思路、重点任务和政策建议。

(二)认真完成省委省政府交办的重点工作

一是做好创新发展研究院筹建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施意见(试行)》(皖发〔2008〕17号)以及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第161号(2007年12月27日)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创新发展研究院筹备工作。制订研究院联席会议制度、理事会章程,建立研究院决策和执行机制;组建学术委员会,制订学术委员会章程,建立研究院学术研究机制;组建创新发展研究院管理团队,制订内部运行、管理、考核等相关制度;完成研究院入驻创新大厦办公的相关工作,包括办公用房装修、办公设备购置等;启动创新研究院研究工作计划等。二是精心筹办徽商论坛。认真办好徽商论坛和风险投资论坛,确保论坛圆满成功。特别是要精心筹办好2010年徽商论坛,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展示历史徽商成就、彰显当代徽商丰采。

(三)切实提高保障能力

2010年,我们继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巩固和提高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着力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人才建设和后勤服务上提高保障能力,为完成成果精品年的各项任务提供各方面的支撑。

1.进一步完善符合决策咨询工作特点的运行机制。实现管理重心下移,赋予各处(组)负责人更多的管理权限,简化外出调研审批手续。继续加强效能建设,进一步提高研究工作效率、组织管理效率、服务办事效率,充分发挥效能办、学术办、人才办、信息办、新闻办等议事机构的协调作用,提高个人、处室之间协调合作以及整个单位的运转效率。完善课题组制度,明确课题指导人、执笔人、合作者的权利和责任,课题组组长对课题负总责。通过运行机制的完善,保证单位 “学习型机关、网络化组织、开放式研究、信息化支持、市场化服务”的高效有序运行。

2.改进研究成果的管理与发布。加强知识管理,拓宽研究成果发布渠道,充分发挥研究成果价值。改进编辑与发行《研究与咨询》的方式方法,逐步实行课题负责人或调研组长担任责任编辑制度,简化审批手续,提高编辑与发行效率,扩大发行范围。鼓励研究人员通过多种媒介发布研究成果、开展学术交流、扩大成果影响。改进“决策支持网”刊载研究成果的方式,在网站首页开设专栏,研究成果向社会免费提供。聘请外部专家担任评委,每半年对各处组提供的调研成果进行评比,对优秀成果予以奖励。

3.强化实践锻炼和业务培训。围绕“打造合格的决策咨询工作者”这一目标,采取切实措施,着力提高各位研究人员的实践研究能力。继续深入开展各类培训活动,特别是加大经济形势分析、公共政策分析、调查研究方法、实用公文写作、政府公文运转、公务员能力提升等方面的专业讲座和培训。有计划安排人员挂职锻炼,使研究人员更多地深入实际,在实践中了解真情,提高研究工作的针对性。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努力提高研究人员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

4.提高后勤保障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开源节流,进一步改善研究人员的学习、工作和办公条件。加强信息服务、档案管理、车辆调度,为研究工作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进一步加强公共财物的管理与使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将有限的财力用在调查研究上、用在学术交流上、用在成果推广上。

凤庆县发展研究中心2011年上半年

工作总结

2011年上半年,凤庆县发展研究中心(招商局)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发展研究中心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个一百”工作会议、县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县十三次党代会和县人大十五届四次会议精神,领导和团结全体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创新拼搏,锐意进取,招商引资和政策研究工作有序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供优质服务,招商引资工作稳步推进

(一)基本情况 2011年,市委、市政府下达我县招商引资目标任务为:引进到位内资11亿元(其中产业资金7亿元),到位外资100万美元。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县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任务、改进招商方式、注重跟踪服务、强化和完善工作措施、狠抓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在招商总量、项目规模、以商招商、产业招商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开放型的经济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1-5月份,全县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58个,协议资金70.5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13亿元,比去年同期5.81亿元增5.1%,完成市政府下达我县到位内资任务的55.71%,完成目标进度在全市排名第二位。

(二)主要工作

1、做好基础工作。全市“三个一百”工作会议召开后,及时对续建项目、预计年内开工项目和需新招商任务情况进行分析梳理,牵头起草了《2011年招商引资工作方案》和《招商引资考核奖惩办法》,明确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各部门工作任务和具体的奖惩措施;印制发放《凤庆县招商引资工作指南》,对招商引资重点、优惠政策、招商程序、相关部门服务职能和办理时限等作了说明,为各部门招商引资工作提供服务;坚持招商引资登记、备案制度,凡到凤庆投资的客商,先进行投资意向洽谈和进行登记、备案;坚持招商引资统计报表制度,按月搞好招商统计表册报送,及时掌握每一阶段项目进展情况。

2、完善项目储备。通过深入分析和把握我县的资源优势,提出了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林产品开发、能源开发和矿藏资源开发等劳动密集型项目为招商引资重点;在全县范围内征集招商引资项目,更新充实项目库,加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对项目环境、政策、资源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对项目投资回报率大小、回收期长短做出科学的预测,对项目的发展前景做出客观的评估,编制了《凤庆县2011年招商引资项目投资指南》,论证包装了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农业及农产品加工、旅游文化、药业、水电开发、矿藏开发、其它类等8类共100个项目,概算投资67.23亿元;通过网络招商、以商招商、开门迎商等多种方式强化项目推介,吸引了大批外商前来考察、投资,形成了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推介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

3、加大推介力度。积极利用各种招商引资项目推介平台,参加“第十九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凤庆县第二十一届茶文化艺术节”等会展活动,切实加大项目推介洽谈力度。在6月6日至10日的昆明第十九届昆交会上,精心布置展位,积极发放《招商引资项目投资指南》,认真进行招商项目的推介和洽谈。会上共接待投资咨询100人次,发放《招商引资项目投资指南》2000余册,与浙江西麦克阀门制造有限公司签定了投资开发凤庆县10万吨金属硅冶炼及2000吨多晶硅生产项目的意向性协议,协议资金11亿元。

4、提高服务水平。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对引进的项目从立项审批、注册登记到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生产经营等环节提供全程全方位保姆式的服务。一是服务好在建项目。积极协助企业办理立项、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证照;到云县协调吊车10台次,帮助企业吊装机器设备;积极帮助企业协调生产用煤100余吨,让企业尽快投产;从暂住证办理、子女入学、入托、入党政审、包裹、邮件收发等方面为外来投资者提供生活上的帮助。二是服务好新招商项目。抽派专人进入政务服务中心办公,并配齐了电脑、电话等办公设备,实行“一窗式受理、一次告知、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方式,为外来投资者提供方便、高效、快捷的服务;帮助投资商撰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起草投资申请、用地申请、投资协议等,促使项目早落地、早竣工、早投产。

二、围绕中心,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上半年,为履行好政策研究和发展课题研究的职能,为县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我们围绕县委、政府的工作重心,在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向县委政府进言献策。达到了增进了解、加强沟通、解决问题、促进科学发展的目的。

三、狠抓机关建设,内增合力,外树形象

(一)扎实开展深入学习杨善洲精神活动,促进部门工作

根据县委关于深入开展学习杨善洲精神活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政治热情,全面深入地开展学习杨善洲精神活动。整个学习活动开展得有热度、有深度、有创新、有成效,有力促进部门工作的开展。

活动中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次全会、市委二届十次全会和市人代会精神;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重要批示精神,学习省、市、县委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等,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组织领导干部紧扣学习主题,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对照检查,分析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并提出具体详细的整改措施,明确努力方向。

(二)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建工作

县发展研究中心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建工作,把它列入部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一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县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法规和各项方针政策,制订工作计划,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分解党风廉政责任制的任务目标,对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保证了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开展;二是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贯彻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为重点加强勤政廉洁建设,努力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有力地推动了部门工作全面开展。

(三)稳步推进“三个年”主题活动

为切实加强领导,确保“三个年”主题活动取得实效,成立了凤庆县发展研究中心“三个年”主题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中心“三个年”主题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及基本原则、工作措施和步骤等,为扎实有效开展主题活动提供了保障。

(四)抓干部队伍建设,确保工作任务完成

县发展研究中心始终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努力营造一支纪律严、有才气、能干事的干部队伍,保证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扎实推进,政策研究水平的有效提升。

四、存在的问题

上半年,中心虽然在各方面的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客观实际分析还存在着困难和问题:

一是课题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有待加强;

二是招商引资项目存在产业资金少、项目落地慢的现状;

三是招商方式方法还有待改进;

四是招商引资宣传力度还不够到位;

五是招商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五、下半年的工作思路

在下半年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克服不足,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团结和带领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努力使凤庆县发展研究中心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继续加强对落地项目的跟踪服务,全力协调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签约率、落地率、投产率”,促使项目按计划完成投资。

(二)继续协助各项目引进单位,紧紧抓住登记在谈的项目,持续攻关,力促签订合同。

(三)围绕“引进到位内资11亿元(其中产业资金7亿元),到位外资100万美元”的目标,继续加大招商力度,千方百计招商,确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

(四)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部门工作实际,超前谋划,深入调研,切实做好 2011年决策咨询工作。

(五)继续深入开展“学习杨善洲精神”活动,把学习杨善洲精神同部门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促进部门工作又好又快开展。

凤庆县发展研究中心

2011年6月14日

改善投资环境 加强政策研究

部门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

——凤庆县发展研究中心2008年工作总结

2008年,凤庆县发展研究中心(招商局)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发展研究中心的正确指导下,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工作重心,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扎实推进部门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一年来,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决策咨询与政策研究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招商方式进一步创新,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政策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优质服务理念进一步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提供优质服务,招商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

(一)基本情况

2008年,全县共实施招商项目19个,其中2007年结转项目10个,2008年新签项目9个,利用外资3.6448亿元,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2.8亿元的130.2%,完成县政府下达任务3.1亿元的117.6%。实施的19个招商项目,按行业类型划分,涉及市政建设8个、农产品加工4个、建筑建材2个、矿藏开发2个、水电开发2个、社会事业1个。

目前已签定了投资协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的项目有:小湾电站库区渔业开发项目、凤庆河电站建设项目、大勐统河流域水电站开发项目、迎春小区二期开发项目和恒丰茗苑建设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发展态势良好。

(二)主要措施

1、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做到第一把手抓“第一要务”

在县委十二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凤庆县第十五届人代会报告中,县委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凤庆发展的第一要务,列为重要工作安排部署,全县上下形成了重视招商、支持招商的舆论氛围。县委、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率先垂范、亲自招商,分管领导措施得力,赢得了国内外客商的欢迎和喜爱,树立了良好的招商引资形象。书记一直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务来抓,率先垂范,经常深入机关,深入企业研究招商工作;县长亲自主持召开重大项目联席会议,亲自招商,及时帮助解决招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职能部门解除后顾之忧;分管领导经常带领相关部门具体落实项目研究论证、立项、审批工作,直至项目工程开工。由于县委政府主要领导重视,分管领导工作落实到位,全县上下形成了“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的良好氛围,切实为凤庆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

2、健全工作机制,确保招商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为使招商引资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凤庆县发展研究中心(招商局)结合实际,建立了程序规范、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一是实行招商引资登记、备案制度,凡到凤庆投资的客商,首先到招商局进行投资意向洽谈和登记、备案。二是实行招商引资统计报表制度,每月编制《国内合作签约及实施项目增量情况跟踪表》和《临沧市招商引资完成情况统计表》,每个季度编制《云南省国内合作项目统计报表》,通过这些报表,将招商项目的进展情况和发展动态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来,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三是建立和完善了招商引资联系协调机制,定期不定期与全市其他县区和邻近外市、县协调联系,互通招商信息,交流引资经验。四是实行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和县级部门挂钩联系招商项目制度。全县比较大的招商项目都确定了联系领导和联系部门,将服务责任落实到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部门。五是实行项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县招商局未雨绸缪,超前准备,做好项目的论证和编制,为项目工作领导组召开项目工作联席会议献计出力。

3、强化服务,塑造良好的招商队伍形象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你投资、我服务”的观念,想为客商所想,急为客商所急,及时为客商排忧解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牢固树立“人人是投资环境,个个是引资形象”的思想,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狠抓招商引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招商人员的业务素质,造就了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的招商队伍。不论投资额大小,不分身份贵贱,一概笑脸相迎,热情接待每一位外来客商,认真倾听他们的请求,详细答复他们的询问。客商的困难和问题,能解决的及时帮助解决,部门无法解决的及时提交县委、政府研究,限期向客商反馈处理情况,使外来客商到我县投资感到放心、安心、舒心,增强了客商投资创业的信心。

4、抓好项目工作,为招商引资打好基础

县凤庆县发展研究中心(招商局)非常重视项目论证、储备和推介工作,把它作为一项基础性的重要工作来抓。组织干部职工,根据本地的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建设以茶文化为主的文化大县、茶叶、核桃大县、把县城建设成“山、水、茶、人”合一的国家级园林城市的目标,对资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少、投资见效快的项目进行研究和论证。在做好项目论证的同时,做好项目储备,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建立项目补充、筛选制度,及时补充新项目、好项目,保持着随时都有新项目、好项目推出的良好态势,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创新招商方式,实行靓女先嫁

在做好项目工作的基础上,创新招商方式,采取以商招商、亲缘招商、网上招商、参加重要节会等形式,广泛宣传推介我县的招商项目,吸引外来投资者到我县了解资源状况、考察招商项目、进行投资洽谈。积极参加2008年昆交会、茶博会,将5000多册招商引资宣传画册,散发给客商阅览,收到很好的效果,今年我县的签约项目达12个。

6、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投资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一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县上下形成了“爱商、亲商、扶商”意识,牢固树立起 “你发财、我发展”的双赢思想和“你投资、我服务”的公仆意识。二是为理顺工作关系,加强招商引资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中共凤庆县委办公室

凤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县招商引资工作的规定》,使全县的招商引资工作规范运转。三是切实规范各部门行政行为,为外商提供主动热情、周到细致、优质高效的服务,真正靠优质服务来招商、留商、富商,吸引更多外商来凤庆投资兴业。四是实行外资企业认证制度、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和外来投资者“绿卡”服务制度。先后给玉溪富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18户外来投资企业颁发《临沧市外资企业证书》,给投资规模大、效益好、诚信经营的云南省凤庆县糖业集团有限公司等5户企业授予重点企业称号,对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4户企业授予重点龙头企业匾牌,给云南六大茶山茶业有限公司等五户外资企业颁发重点保护企业匾牌,给赵小平等15名外来投资者颁发了外来投资者“绿卡”,让他们享受相应的服务,其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凤庆的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围绕中心,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

课题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是县委政府的参谋,一年来,我们始终围绕县委政府的工作重心,从大局出发,深入乡村,深入企业,加强调查研究,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勤于思考和论证,积极向县委政府进言献策,一年来,主要完成了以下课题研究工作。

(一)完成了全县矿产资源勘探及发展状况调研

为摸清我县矿产资源分布情况,进一步掌握矿产业发展状况,了解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不足,根据县政府领导安排,县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专题调研组,深入到15个乡镇、19个矿点查看,与有关部门和矿业公司座谈,进行深入细致调查研究,从2008年8月开始,通过两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全面地掌握了我县矿产资源分布、勘查和开发利用情况,并形成了《凤庆县矿产资源勘探及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和《凤庆县矿产资源开发整合规范实施方案》,得到县委、政府的好评。

(二)协助市中心完成了1618煮饭茶实施情况调查

根据市中心《关于做好1618煮饭茶实施情况调查的通知》,县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力量对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云南六大茶山有限公司1618煮饭茶实施情况进行调查,掌握了我县1618煮饭茶生产经营情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上报市中心,为市中心搞好课题研究工作出了一份力。

(三)参与了全县电矿产业发展调研

为掌握全县电矿资源及开发现状,合力开发县内水电、矿藏资源,加快全县电矿产业发展步伐,根据县委的安排,2008年7月份,中心主要领导参与了全县电矿产业发展调研,为形成《凤庆县电矿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献计出力。

(四)参与了全县工业企业运行情况调研

为了进一步把握我县工业企业发展状况,找出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理清发展思路,按照县政府的安排,5月9日至20日,县发展研究中心的一名副主任参与了全县工业企业运行情况调研,较好地完成了全县工业企业运行情况调研任务。

(五)完成招商引资环境、城乡一体化、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等调研工作。

一年来,中心还进行了招商引资环境、城乡一体化、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等研究工作,形成了《围绕三个核心指标,加强招商引资环境建设》、《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思考》和《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等研究报告。

(六)配合市中心完成了核桃产业和蚕桑产业调研

三、狠抓机关建设,内增合力,外树形象

(一)实施四项制度,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全县行政机关实施四项制度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县发展研究中心非常重视四项制度实施工作,把它作为提高部门执行力、公信力、转变工作作风的长效机制来抓,制定四项制度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修改完善部门原有的三个规章制度,印制综合服务指南,使部门四制工作按照相关要求稳步推进,扎实开展,取得了预期效果。

(二)抓党风廉政建设,以廉政促勤政

县发展研究中心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把它列入部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县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法规和各项方针政策,制订工作计划,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分解党风廉政责任制的任务目标,对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保证了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树立起廉洁自律、廉政勤政的良好形象,促进机关作风转变,保证了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开展信息网上公开工作,增强部门工作的透明度

根据县政办的安排,县发展研究中心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设置了信息公开栏目,并按照工作职能进行信息公开,以满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需求。目前,共发布信息103条,其中:公开目录6条、公开指南4条、公众监督7条、决策咨询与政策研究6条、帮助5条;子栏目中机构职能6条、相关法规和公文10条、发展规划及总结7条、投资服务17条、便民服务及涉及群众利益事项7条、工作动态12条。

(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做到与时惧进

根据县委《关于在全县组织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发、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的通知》(凤发〔2008〕12号)要求,县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了领导组,制订了活动方案,召开民主生活会,撰写学习心得,查摆存在的突出问题,制订整改措施,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各个阶段的工作,使干部职工自觉破除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不适合市场化取向的思想观念,促进部门工作。

(五)抓党建,促工作 在县委的领导下,县发展研究中心党支部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贯彻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为重点加强勤政廉洁建设,努力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有力地推动了部门工作全面开展。

四、取得的基本经验

回顾一年的工作,其基本经验是:

1、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统力协作,全县形成“上下一盘棋”的思想抓实招商引资工作是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前提。

2、善于超前谋划和思考才能把政策研究工作做出成效,只有站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勤于思考,才能真正为县委政府进言献策。

3、改善投资环境,是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根本。一年来,我县紧紧围绕“三个核心指标”优化招商环境,围绕提高人均富裕度,提升区域综合经济发展环境;围绕改善人的居住环境,增强城市服务功能,营造舒适的人居环境;围绕优化人的创业环境,为外来投资者提供诚信公平的投资环境、安全文明的法制环境。

4、用优势项目招商,是招商引资成功的关键。一年来,我县千方百计做大做强滇红这个品牌不放松,充分发挥茶文化大县的优势,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思路,营造富有特色的创业环境,为加快凤庆经济发展筑巢引凤。

5、抓好队伍素质,是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成效的保证。一年来,中心狠抓干部队伍素质,努力营造一支纪律严、有才气、能干事的招商引资和政策研究队伍,保证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扎实推进,政策研究水平的有效提升。

6、提供优质服务,是招商引资工作的基本方法。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课题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有待加强。

二是在招大商、招优商方面还做得不够。

三是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对招商引资是促进我县发展第一要务的认识,将口号变成行动,用全县人民的语言和行动营造亲商爱商的氛围,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部门利益自觉服从全局利益,个人利益主动服从集体利益,形成招商引资的整体合力。

四是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兑现方面有一定差距,不同程度影响了外来投资者投资创业的信心。五是招商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人员素质和工作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

六是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

六、2009年的工作思路

在2009年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克服不足,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团结和带领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努力使凤庆县发展研究中心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工作

重点完成以下研究课题:

1、泡核桃产业化发展研究课题;

2、蚕桑产业化发展研究课题;

3、提升畜牧产业研究课题;

4、城乡一体化建设等农业农村工作方面研究课题。

(二)进一步加强项目工作

强化项目意识,加强项目管理,结合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业区和“滇红小镇”规划建设,立足资源优势,论证、储备一批好项目、大项目。

(三)完成4.37亿元招商任务

2009年,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将招商引资领域拓展到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第三产业等领域,努力完成4.37亿元招商任务,在08年基础上增20%。

(四)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采取专业化、拉网式、全天侯的招商方式,实行主动招商、上门招商、驻点式招商。进一步加强软环境建设,注重细节,虚功做实,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积极做好在建招商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

凤庆县发展研究中心

2008年12月20日

发展研究中心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思路

发布处室:重项办

发布日期:2009-12-16

点击数:1784

【字体:大 中 小】 保护视力色:

一、2009年主要工作

今年以来,我们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决策咨询研究为主线,围绕“五大创新、五大提升”,服务大局、服务决策,1-9月份共组织完成各类课题、报告、调研材料、政策文件等110多项,成稿总字数约130多万字,领导批示12人次。完成三类课题委托研究93项,其中发展研究课题23项,决策咨询研究课题28项,人才研究课题42项。组织开展重大调研活动20多次,参与市委、市政府及市级部门组织举办的各类研讨活动40多项次。编辑出版《宁波经济》18期、《决策参考》31期、专著2部。同时,我们还取得了一批先进荣誉和优秀奖项,主要有《创新团队建设的战略意义与推进对策》获2009年全国人事科研成果三等奖;《从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的宁波个案分析》获国家商务部征文二等奖;《宁波与国际先进城市比较研究》获省委政研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

(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中心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学习实践活动与决策咨询研究工作相结合,在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领导带头,精心组织,创新实践,征求意见,认真整改,落实制度,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单位转型建设方向,提升了研究能力,推动了重大课题研究,改进了调研作风,解决了实际问题,单位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机关创建工作得到有效提升。

(二)组织开展更加贴近领导决策的重大课题研究

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我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服务领导决策的重大课题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很多观点和对策建议被领导决策所采纳。如为进一步提升宁波的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国际化城市建设步伐,完成了市重点课题《宁波与国际先进城市比较研究》,获得了巴音书记的重要批示。为进一步提升宁波对外开放水平,建设内外对接的开放体系,我们组织开展了《再创开放新优势,推动科学发展新跨越》课题研究。针对当前提升宁波企业人才竞争力和创新力的紧迫性,我们组织全体研究力量与外联所合作,开展《企业人才竞争力与创新力课题研究》,形成了1个总报告和7个子报告。针对当前宁波启动轨道交通工程,我们与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合作,组织完成了《宁波轨道交通建设带动产业发展研究》。

(三)扎实开展更加贴近现实问题的专题性研究

针对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以及重点区域的发展状况等发展环境,我们全力开展应对性、专题性研究工作,切实为地方政府和各级各部门决策提供超前性、建设性、实用性的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围绕“十二五”时期,宁波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重大问题,完成了一批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前期研究。如《海洋高科技产业基地建设规划研究》、《宁波加快构建国内外对接的贸易体系》、《宁波、杭州、苏州等城市有关重点区域发展比较》《宁波优势文化产业培育与基地建设》、《宁波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路径及对策》等,为“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做准备。同时,我们还完成了《围绕企业破难题,创新服务促发展》、《宁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若干思考》、《宁波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宁波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的对策建议》、《撤县建区体制机制效应:“鄞州模式”研究》、《慈城古县城开发保护对策研究》、《余姚市特色块状经济升级发展对策研究》、《破解“看病贵”的有益探索》、《国家高新区新明街道第一个五年规划》等课题,受到市主要领导的重要批示和高度肯定。

(四)有效开展更加贴近领导工作的政策性研究

一是开展政策制订的前期研究。我们组织开展了《宁波市有关行政区划调整与重点区域开发体制创新的建议》、《提高科学性,增强执行力,有效发挥保增促调的政策作用》、《关于扩消费拓市场保增长的政策建议》、《当前扩大消费需要破除体制性障碍》、《轨道交通建设与土地储备开发》等研究,为市委、市政府政策制订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提供参考。还积极参与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的形势分析、重大工作部署、重要文件出台、政府工作思路讨论、重大课题调研等方面的各类座谈会、研讨会,为各类政策的制订提供对策建议和研究资料。二是为主起草了一批政策文件。如《宁波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集中改建的意见》(甬党发〔2009〕7号)、《关于宁波市重大决策专家咨询、技术咨询、决策评估、社会公示听证制度的实施办法》等。三是参与政策文件的起草工作。我们参与了《中共宁波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决定》(甬党〔2009〕14号)、《中共宁波市委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再创科学发展新优势的若干意见》(甬党〔2009〕9号)、《关于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09〕2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拓市场促调整保增长工作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09〕42号)、《宁波市慈城古县城保护条例》(甬府法征〔2009〕5号)等一批文件的起草工作。

(五)切实开展更加贴近发展实际的形势分析研究

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形势严峻的宏观环境,我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当前经济社会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提出了破解矛盾、化解危机的对策思路,为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主要完成了《当前宁波经济走势分析及对策研究》、《当前宁波经济形势的几点看法》、《对当前扩大消费政策和发放消费券的几点看法》、《关于扩消费拓市场保增长的政策建议》、《当前宁波经济运行态势的总体判断及经济增长潜力分析》、《宁波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方向和能力分析》等经济社会形势分析报告。

(六)拓展创新平台载体建设

我们继续以研究基地、外联所和论坛研讨活动为纽带和载体,加强研究平台建设,健全决策咨询研究支撑体系,拓展决策服务职能。一是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建立了“城市国际化”研究基地。二是拓展提升外联所工作平台。在四所一基地的基础上,又组建了“公共服务与政策研究所”。在工作机制上,把委托研究与合作研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单位在外联所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和指导职能。三是组织论坛研讨活动。成功举办了2009中国宁波国际人才高层论坛。组织开展了“国务院长三角《指导意见》解读”、“经济复苏背景下扩大民营企业投资”、“公共服务市场化与公共政策”等时政季谈会。四是完善刊物和网站建设。1-9月份,完成《决策参考》31期。对宁波决策咨询网进行的改版。《宁波经济》办刊水平进一步提高,刊物的可读性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七)有序推进单位内部建设

一是推进思想政治建设。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全体干部提高了思想认识,全局观念加强,形成了服务大局、服务中心、服务发展的共识。二是推进组织建设。完成市委统一部署的领导班子跟踪考察和市管后备干部人选的推荐考察工作,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层干部任期工作和单位党总支、党支部和工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始终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把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干部及时提拔使用,今年以来,提拔任用处长1名,副处长1名,副调研员3名。三是推进制度建设。为规范课题管理,进一步修订规范单位外接课题和合作课题管理办法,修订了单位承接课题财务报销制度,规范课题管理流程。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经费使用程序,规范公务卡管理。同时,进一步完善党组会议、办公会议、主任周碰头例会和全体工作人员例会制度,进一步完善各处室(所)信息上报、决策参考和网站信息考核制度。四是推进文明建设。扎实开展新一轮文明机关创建工作、民主评议机关和文明处室评比活动。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党总支、工会和团支部开展工作,单位建立了“和谐基金”,领导带头捐款,帮助困难职工家庭,还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活动,有效提高了单位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按照领导工作和领导决策需要,我们的研究能力还有一定差距,缺少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研究工作方式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研究成果还缺乏能够引领决策、体现高水平、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精品力作;全市性决策咨询研究网络体系还没有系统性形成,单位的组织协调职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研究平台载体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等。

二、2010年工作思路和工作任务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决策咨询研究和服务领导工作为主线,着力单位转型建设,着力研究体系拓展,着力工作水平提升,把单位建设和事业发展全面推向新阶段。

根据这一工作思路,2010年的工作目标是:完成市委、市政府布置的重大课题研究10项;完成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要报告、重要文稿10项;完成“三类”课题委托立项60项;建立健全政府系统决策咨询研究工作网络体系;完成单位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组织承办论坛研讨会、座谈会等重大活动12项次,筹备举办第一届宁波发展论坛。编辑出版《宁波经济》24期、《决策参考》30期、专著3部。

(二)主要工作任务

1、开展重大课题研究,打造精品力作

一是组织搞好“从开放立市到开放强市——宁波探索”的课题研究,以此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研究宁波开放强市战略,为宁波实施开放强市战略,实现从开放立市到开放强市的转变,建设国际先进城市提供对策思路和政策建议。二是组织搞好“企业人才竞争力与创新力”的课题研究,力求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三是组织搞好“宁波争取列为国家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的课题研究,提出整体方案和工作建议。四是组织搞好“十二五”宁波发展战略研究。

2、突出决策咨询研究,服务领导工作

积极开展更加贴近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领导决策的课题研究,更加注重务实研究、应用研究和政策研究。认真完成领导布置的专题研究任务,做好引领决策的前瞻性研究工作,积极开展经济社会形势分析,大力开展政策性研究工作。切实做好领导重要报告、重要文稿、重要政策等的起草工作,为领导工作做好服务。

3、强化平台载体建设,提升组织协调功能

一是要加强决策咨询研究工作网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单位作为政府系统研究机构的组织协调机构的职能,整合有关市级部门、各县市区政府研究机构的资源和力量,探索建立体系完整、制度规范、机制灵活的决策咨询研究工作网络体系。二是要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外联所建设。以委托研究为基础,推动合作研究,探索建立课题对接机制,和课题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专家学者开展决策咨询研究的积极性。三是要充分发挥“城市国际化”研究基地的作用。借助中国社科院的研究力量和权威性,采取合作研究等形式,带动提高研究能力和成果水平。四是要创新提升论坛的档次和质量。通过主题内容、组织形式、举办方式等方面的创新,提升人才高层论坛的档次和质量。积极筹备和办好宁波发展论坛,使之成为研究交流、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重要平台。

4、创新研究组织体系,推动单位转型建设

通过资源配置、人才配置、工作方式的调整等途径,建立以处室牵头为主,其他处室成员参与,并充分发挥单位的组织协调职能,组织各市级有关部门、县市区研究机构共同参与的研究组织体系。这一研究组织体系的创新,要围绕决策咨询研究和服务领导工作为主线,体现“一个提升、四个加强”。

要提升人才研究工作,拓展人才研究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人才研究成果的转化、深化工作,提升人才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档次。

加强为领导服务的工作线,逐步形成一批既能搞决策咨询研究、又善于起草领导报告、政策法规等的研究人才;加强经济形势分析的工作线,每年要有一批主题鲜明、视角独特、亮点突出的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加强社会形势分析的工作线,针对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开展社情民意调研工作,搞好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现象、社会矛盾和社会反响等问题的跟踪和研究,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提出对策思路和政策建议;加强信息情报分析的工作线,抽调专门力量成立信息情报机构,收集、整理、分析、比较国内外及有关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举措、政策等信息情报,为市委、市政府领导提供决策参考。

5、加强单位内部建设,提升机关文明成果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工作,注重务实创新,注重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班子整体合力作用。全面培养单位干部的五种能力:政治能力、决策咨询研究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对中层后备干部和业务骨干的培训和培养,尤其要在起草有关政府重要报告、重要政策文件和领导重要讲话等方面加大业务培训力度,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业务能力强、发展有潜力,能够担当起决策咨询研究工作重任的研究队伍,提高决策服务质量和水平。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为主导的文明机关。继续弘扬决策咨询研究“五种精神”,突出以“两型机关”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学习培训工作,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机关文明成果。继续开展文明处室评比活动,提升处室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构建创建文明机关的有效载体,建立保持机关文明的长效机制。

加强单位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单位财务制度、课题管理制度、会议制度、考勤制度和后勤保障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形成规范化管理的长效机制,保障单位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宁波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2009年12月16日

大连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打算

------------------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开展“一个中心,四个基地”建设的关键性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带领全体研究人员及行管人员,积极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和大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服务,经济社会研究和咨询服务工作以及国际交往都有了新的拓展。全年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任务37项,形成报告、讲话、意见等文稿40篇,约39万字;完成市级软科学课题研究11项;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对策研究,拟定调研报告和论文87篇,约46万字;为市有关委办局和区市县及企业集团开展咨询论证服务12项;编发《调查研究报告》23期,其中市领导作过重要批示的有4期;《决策参考》9期;编发《大连发展研究》6期,刊登理论文章106篇;研究人员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言论、文章34篇,约7万字。

2006年主要工作

一、坚持为市委、市政府领导科学决策服好务,积极开展影响我市全局的重大问题的咨询研究

2006年,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个中心,四个基地”的发展思路,认真开展咨询研究,积极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主要有:与市发改委共同完成了市政府主要领导交办的《关于大连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报告》的课题调研任务,所形成的课题报告,业经市委、市政府讨论通过;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委托,对长兴岛开发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了《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政府关于加快长兴岛临港工业园区、花园口工业园区扩大对外开放的意见》的报告,市委、市政府讨论通过;完成了夏市长交办的《大连市重点工业园区招商引资问题的研究》,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完成了夏市长交办的《关于大连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对策研究》课题研究。该课题全面调查分析了大连城市生态的基本现状,在力求科学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大连建设生态城市的思考与建议;此外,我们还受市政协委托,完成了《大连市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报告,此报告已通过评审,市政府领导和市政协领导均作了批示,市政府有关部门采纳了部分意见。2006年,我们还完成了夏市长交办的《进一步发展大连软件产业的战略研究》、《大连城市竞争力变化趋势》课题研究;完成了国家商务部下达的,王承敏常务副市长交办的《大连市成品油仓储业发展规划》课题研究;完成了孙广田副市长交办的《老帽山旅游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课题研究任务;完成了市领导交办的《促进消化再创新,走大连开放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研究》;2006年,我们还完成了戴玉林副市长在全市科学技术大会上所作的《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报告材料;参与起草市委张成寅书记所作的《中共大连市委关于加快构建和谐大连若干重要工作的意见》的决议;参与完成市委十次党代会所作的《大连十五期间经济建设成就和经济总结》等材料。除此之外,我们还撰写了一些市政府领导同志的讲话文稿等。

二、围绕我市经济建设与建设和谐大连的新情况、新问题,广泛开展课题研究和咨询服务工作

2006年,我们在为领导决策服好务的前提下,进一步发挥智力资源优势,紧紧联系社会实际,主动拓宽研究视角和服务领域,先后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市科技局、市劳动局、市人口委、市政府接待办、中山区政协、辽宁老铁山自然保护区等部门紧密合作,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和咨询服务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主要有:完成了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委托的《大连建设创新型城市与打造西部新经济区的研究》和《高新园区民营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课题研究;完成了辽宁老铁山自然保护区委托的《辽宁老铁山保护区生态环境和建设的对策研究》的课题研究;完成了市科技局委托的《建立大连空港物流加工区研究》的课题研究;完成了市劳动局委托的《大连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的课题研究;完成了市人口委委托的《大连新农村的人口问题研究》的课题研究;还有市政府接待办委托的《大连市政务接待工作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的课题研究。此外,还完成了中山区政协委托的《中山区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研究报告》。

与此同时,我们还与市发改委市、市外经局、市经委、市房地产局、市旅游局、市规划局,满洲里市政府合作,受他们的委托,开展咨询服务活动。形成了《满洲里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步云山发展生态经济规划思路》、《发展村级经济路径与对策》等一些调研成果。

三、对外合作交流进一步拓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扩大

2006年,是我中心对外合作交流活动频繁的一年,在前几年对外交流与合作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巩固与韩国仁川发展研究院和日本立命馆大学的友好合作交流关系,积极开拓国际交往的新形式、新领域。4月份,应韩国仁川发展研究院和大邱庆北研究院的邀请,我中心组团赴韩国仁川市、大邱市访问考察,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5月份,我们接待了以金昌燮院长为首的仁川发展研究院考察访问团,双方进行了学术交流活动,并探索了合作的方式和内容。7月份,我们接待了韩国仁川发展研究院研究人员考察访问团,访问期间他们考察了重工·起重集团、新船重工、冰山集团、保税区填海工程等企业和重点项目,宣传了大连的开放形势,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日本立命馆大学和该大学的东北亚区域合作研究推进机构进行了頻繁的交往和合作交流。自3月份,东北亚区域合作研究推进机构主任松野周治教授先后五次到大连进行商谈合作交流等事宜,就如何开展合作研究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形成了共识。9月份,在大连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下,我们与日本立命馆大学、韩国仁川发展研究院、日本东北亚区域合作研究中心、大连软件园共同举办了“东北亚IT高级人才与国际产官学研专家会议”,与会的十二名中日韩专家学者就如何加强IT产业人才培养和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交流。

一年来,我们还注意加强同国内各兄弟城市同行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往来。5月份,我们配合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对我市的全日制教育情况调查研究,与辽宁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发展研究中心、云南省发展研究中心进行了交流活动,与福州、青岛、昆明、宁波等城市交流信息和资料100余份,接待了辽宁省、黑龙江省、福州市、延安市等地的同行10余批,30余人次。

四、抓好内部建设,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006年,中心主要领导狠抓内部建设,着力解决研究队伍、后勤保障、机关作风等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的调研工作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解决研究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在人事局的支持下,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公开招聘了两名硕士研究生充实到研究队伍。为做好行政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在市财政局和市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集中了部分资金实行政府统一采购招投标,购置了一些办公设备和网络系统设施,办公条件和环境进一步改善。在市纪委的统一布署下,进行了政府采购招标中反商业贿赂的自查活动,并提出了整改措施,制定了《廉政责任制实施纲要》,开展了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的自查教育活动。修订了中心《科研人员科研成果考核办法》、《优秀课题考核办法》,提高了研究水平和研究成果质量。加强了对财务的管理,严格经费支出。认真做好物产管理工作。积极开展文体活动,活跃职工文化生活。抓好职工福利,对全体职工和离退休人员进行了体检。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科研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一些问题研究深度尚须加强;深层次信息开发不够,网络建设尚跟不上研究工作需要;部分研究人员和行管人员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内部改革和人员分配机制还须进一步加强完善等。

2007年工作打算

2007年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年,也是深入贯彻省、市第十次党代会,市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率先全面振兴步伐,着力实现大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一年。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的重大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总体要求,继续紧贴决策搞好经济社会重大问题的研究,继续扩大国际交往搞好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继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经济社会研究及咨询论证的水平和质量,认真完成市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高水平的咨询参考建议和意见。

一、紧贴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入开展影响全局的重大课题的研究

新的一年,我们要紧紧围绕“优化结构、统筹城乡,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和谐大连”这两个重点工作任务开展课题研究,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咨询参考建议和意见。着重在以下七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切实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二是把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向新层次,全面提升辐射和服务功能;三是强化现代制造业基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四是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基地的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五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扎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六是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振兴发展活力;七是构建和谐大连,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进一步抓好面向社会的咨询服务

面向社会的咨询服务,是间接为决策服务的重要方面,是拓宽研究领域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我们咨询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智力优势和信息咨询的有利条件,不断拓宽服务领域,积极主动地与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协助各部门、各地区和各单位咨询研究一些重大的课题。新的一年,我们继续加强与市发改委、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局等部门合作,围绕对区域经济的学科建设及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开展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对东北亚、东北地区及大连地区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研究;围绕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展开研究,尤其要加强对未来建设发展中前瞻性问题做一些探索性研究。

要认真抓好中心内外网建设,完善信息网络系统。办好《大连发展研究》、《调研报告》和《决策参考》,进一步提高网站和内刊杂志及各种载体的质量和水平,维护好中心对外形象,充分发挥服务决策和宣传大连的作用。

三、进一步开展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继续扩大中心知名度和影响力

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措施的深入实施和我市进一步对外开放局面的进一步发展,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必将进一步活跃,为我们扩大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要在巩固前几年与韩国仁川发展研究院、韩国大邱庆北研究院、日本京都·舞鹤立命馆地域创造机构、日本关西地区产业研究所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和发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活动,把东北亚区域合作研究中心的工作抓紧抓好。要继续推进中日韩合作课题的研究工作,促进中日韩物流产业和经济合作。

在扩大同日本、韩国相关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的同时,放眼于东北经济区域,寻求与东北三省内陆东北经济区域内各兄弟省、市发展研究部门的交往与合作。要从加强信息交流和资源交换工作做起,逐步开展共同关心的课题的合作研究,促进与腹地城市的经济技术合作。

四、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经济社会咨询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中心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学习政治经济理论和科技知识,带头学习研究新概念、新知识、新理论,带头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和重大项目咨询服务。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发挥领导核心模范表率作用。要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严格党内生活制度,强化机关作风建设,使机关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良好风气。发挥中心学术评鉴委员会的作用,经常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拓宽研究人员的视野,开拓发展研究的新领域。采取各种形式对研究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咨询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发挥机关工会作用,关心职工的生活。要坚持财务公开,严格财务监督管理,勤俭办事,节约开支,开展节约型办公活动。要积极争取资金,进一步改进办公手段和条件,创造条件改善职工的生活福利待遇。

发布日期:2007-04-06 作者:办公室 来源:

玉林市人民政府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计划

一.2008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第九届六次全会精神以及中共玉林市三届五次全会的决策部署,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快速、及时、有效的咨询服务,较好地完成了2008年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全力做好课题调查研究和政策咨询服务工作

1、认真做好市政府重点课题研究工作。根据市领导的指示,我中心对玉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全年共开展了一系列政府重点课题研究有关工作,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中心领导多次陪同市委、市政府领导深入县(市、区)调研“三农”、龙潭产业园建设等问题,聆听领导指示,积极献计献策,对推动中心调研工作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平时,中心注意围绕政府重大决策深入县(市、区),深入厂房、田间,到北海、柳州、百色、钦州等地取经,超前调研,提供决策意见。根据调研结果先后撰写了《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聚集与配套发展的政策建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玉林龙潭组团加快发展研究报告》、《关于进一步理顺市与县(市、区)权责关系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等材料。

2、重视做好专题调研工作。重视做好专题调研工作。中心全年共完成了17个专题调研任务,并形成了一系列调研报告和对策建议。一是就全市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调研,完成了《北海市建设铁山港临海大工业基地的对策研究》、《积极推广良种发展木薯产业》、《关于设立新农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建议》、《玉林市农资价格上涨的影响及对策建议》、《促进玉林市现代水果业发展的初步思考》等调研报告。与水利局合作,进行了《玉林市水务一体化》课题的初步调研。二是抓好了《领导决策参考》的撰写、编辑工作。共出版《领导决策参考》13期,约8万字。主要有:《玉林北海两市必要在历史长河中再次携手共荣》、《关于建设“玉海走廊”的构想》、《玉州区参与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思考》、《台湾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民合作组织休闲农业发展情况及对玉林的借鉴》、《玉林走岭南水乡城市发展道路的初步构想》、《开展洛湛铁路沿线经济合作的建议》、《国内“飞地经济”的实践和启示》、《借鉴天津经验加快推进我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等等。

(二)积极完成各项目标责任工作

1、按时高质高效完成上级组织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做好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先后草拟了《中共玉林市委员会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强柴兴玉”战略的决定》、《中共玉林市委员会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玉林市委员会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理顺市与城区(市直园区)权责关系的意见》、《中共玉林市委员会办公室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继续深入推进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实施意见》、《玉林市关于应对金融危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关于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重要讲话精神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决定》等6个事关大局的文件。二是参与重要会议材料的撰写工作。先后参与了《政府工作报告》、《玉林市落实国务院支持广西加快发展政策措施综合报告》、《“十一五”后三年我市服务业发展规划草案》、玉林高中百年校庆领导讲话的写作工作,累计完成各种文稿12篇,约6万字。三是为自治区、玉林市相关部门的有关文稿草案提供修改意见,献计献策。

2、参与市委办、市政府办综合材料的撰写工作。一是在分管领导统一调配下,参与市委、市政府各种紧急材料的起草工作。如完成了市委文明书记布置的《应对金融危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建议》,市政府安排的《落实国务院支持广西加快发展政策措施》、市纪委根据区纪委开展《纪检监察机关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大发展》专题调研而撰写的《优化政务环境切实服务北部湾建设》的论文。二是参与市委、市政府领导讲话稿的撰写工作。2008年,研究中心加班加点,累计完成各种文稿15篇,约6万字。这些材料主要有:如自治区、玉林市领导在玉博会上的致辞、讲话稿、主持词;《改革开放30年玉林非公经济发展研讨会》金市长讲话;“2009第六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国际论坛·改革开放与城市发展论坛”玉林市领导的发言材料,等等。

3、参与全市继续深入推进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工作。按政府的要求,我中心派出两位同志到市效能办综合组工作,协助市作风效能办撰写通知、方案、总结、汇报以及草拟有关领导的讲话稿等等;协助完成《市效能工作简报》6期。

4、参加有关部门成果的总结并形成书稿材料。一是在金湘军市长、龙虎副市长的指导下,与信息办一起参与了《玉林市电子政务的实践与探索》一书的撰写、编辑工作,全书共计36万字,收录图片127张,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由红旗杂志社审核出版,全国公开发行。二是协助自治区社科院“两个示范”课题组做好调研工作,并提供相关文字材料。最终形成了《玉林市如何在加快非公经济发展方面起示范作用研究报告》和《玉林市如何在实现现代农业和加快农业产业化方面起示范作用研究报告》。

5、参与了玉博会的筹备工作。我中心派出两名同志到玉博会秘书处工作,参与了玉博会有关材料的撰写、活动的组织协调等工作,顺利完成了有关任务。

(三)开展合作与交流取得新突破

1、积极服务好区中心的工作部署。一是建立和完善了与区中心课题合作协调工作机制。中心的重大课题必要时可以请求区中心予以支援,依托区中心雄厚的科研力量进行协作研究。如《借鉴天津经验,加快推进我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一文,就是在区中心的帮助下完成的。二是切实服务好区中心的课题研究,为他们提供大量文字材料。凡是区中心涉及到玉林的调研,我们均全力配合搞好调查研究、数据统计及资料收集。全年共协助区中心完成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聚集与配套政策研究”、“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研究”、“广西农民增收新途径研究”、“推动广西全民创业与创新对策研究”、“广西企业直接融资问题研究”、“广西特色农林产品产业链综合效益调研”等6个自治区重点课题玉林部分的调研工作,为区中心高效高质完成调研任务做出了贡献。二是积极组织玉林市参与第二届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决策咨询成果奖评审工作。认真阅读各单位参评材料,并做好指导、筛选、修改、申报工作,并获区三等奖。三是积极参加区中心的重大课题研究评标工作、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从中把握信息,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中心主任参加了区中心承办的第三届西部省区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联席会议,并发表了意见。

2、加强与区、市相关部门单位以及兄弟市研究中心、政府办的合作与交流。一是做好自治区有关部门到玉林调研的服务工作。我中心先后为区城市建设研究院“铁山港(龙潭)组团规划”调研组、区财政厅“农业保护体系调研”组、区法制办“农业法制调研”组,区编办“关于机构编制问题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课题调研组、玉台农业合作与发展调研组提供文字资料和信息。二是加强与市内重点单位以及兄弟市研究中心、政府办的合作与交流。今年以来,中心加强与市委政研室、市发改委、经委、统计局、交通局、规划局、农业局、商务局、文化局、教育局、科技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30多个市内重点单位和玉林周边市以及广东省东莞、深圳、肇庆等地研究中心、政府办的交流合作,进行了协作互访、信息互换、资源共享、合作研究等活动,共同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咨询服务,收到了一定成效。

(四)强化内部管理,有条不紊开展各项工作

1、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挖掘破解玉林发展难题。乘着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春风,我中心深入学习文明书记《八问玉林》的讲话,切实反思中心前期工作,挖掘不足,努力探讨玉林发展新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结硕果。一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研究队伍的战斗力。继续深入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和每周业务知识学习,使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服务创新意识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形成了团结向上、奋发进取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业务培训,互帮互学出成果。中心领导平时注意做好干部队伍的培训工作,经常耐心指导同志们开展工作,并有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和培训。通过交流思想,部署工作,不断提高干部的业务水平。今年中心组织参加自治区《办公室文秘人员业务知识培训班》《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学习活动达4轮15人次。参加市委组织部组织的“每周一课”、“半月一活动”等干部培训8次。通过学习,大家的视野明显开阔,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在参加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部分省、市政府研究中心社会经济政策研究方法研讨班》和首届政府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国际)研修班培训学习后,他及时将有关资料转交给中心其他同志传阅,使每个人都间接地参与了培训。通过参加了“五五”普法考试,提高了干部学习的自觉性,拓宽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干部业务素质普遍提高。通过参加市政府办公室第一党支部组织的“三会一课”活动,党员干部思想境界不断提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真正起到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中心目前有在编人员七名,其中,有两位同志长期借调到政府办工作,两位抽调到效能办工作。在多名工作人员被抽调到政府办、效能办和玉博办的情况下,中心仍能较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认真落实规章制度,精细管理出成效。研究中心由于人员少,任务重,经费有限,许多工作需进行调研才能做出决策参考方案,如果不注意强化管理,不仅经费不足而且有可能完成不了工作任务。因此,中心运作时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事前有计划,事中有反馈,事后有小结,切实做到精细管理,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以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推进中心各项工作的高效优质完成。

3、切实做好“三服务”工作,全面构建防腐体系。一是认真做好上传下达和各项办文办会办事工作;二是配合市政府办公室(工会)落实职工的福利待遇工作,抓好工资、补贴的变动工作,积极参加市政府办公室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三是做好有关接待工作,如做好自治区、各市和县(市)区来宾的接待等;四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等“三项法规”的具体要求,全面构建惩防腐败体系。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决策咨询研究与决策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决策咨询研究的组织协调职能发挥不够,研究手段和方式尚需创新,研究工作的网络体系有待于进一步拓展;二是研究成果尚缺少在全区甚至全国有影响力、代表性的力作,研究的领域和视野还需进一步拓宽;三是思想政治建设和干部的选拔使用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2009年工作计划

2009年,我们将继续在已取得的成绩基础上,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任务,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更有效的咨询服务,把中心逐步建设成为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的咨询机构。

(一)主动超前思考,拓宽研究视野。坚持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结合,通过与国内高水平的各级政策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社科联、社科院等专业研究机构建立密切工作联系,拓宽研究思路,广泛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建立完善中心资料库,积极主动开展课题研究,力争出现一些前瞻性强、措施得力、影响较大的优秀调研报告。

(二)坚持课题研究,实践以文辅政。根据市政府确定的政府重点课题,迅速开展课题调查研究工作,高质量完成课题的调研任务,及时为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更深层次的参谋服务。同时,围绕中央扩大内需、广西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和玉林市创建“两个示范市”的实施以及全市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玉北福城区一体化建设、区域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城市经营建设管理、农村改革发展等领域开展专项课题调研,为推进相关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三)办好《领导决策参考》,多出点子。按照“精、特、新、深、实”的办刊总要求,参照外地先进经验做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深入调查分析研究,针对性提出加快玉林发展、解决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指导。

(四)主动融入政府办,优质高效服务。重点协助市政府办公室做好服务工作,在集中精力进行课题研究的同时,主动融入市政府办公室工作,参加市政府综合材料撰写工作,积极协助有关会议的讲话材料、文稿校对等工作;积极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五)强化交流合作,共促经济发展。利用各种便利条件,主动与发达地区、先进城市的相关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企业客商联系沟通,学习先进经验做法,扩展信息交流渠道,不断提高决策咨询研究服务质量;积极与市直和县(市)区的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建立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协作研究的工作关系,共同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出谋献策。

二OO八年十二月十八日

永德县发展研究中心

(政策研究室招商局)2008年工作总结

2008年,永德县发展研究中心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创新举措、扎实工作,服务全局,充分履行“三项”职能,在咨询服务、政策研究、招商安商、队伍建设及制度落实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1、加强理论学习,队伍的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坚持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章的学习教育,坚定队伍的理想信念;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深刻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含义,把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队伍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服务全局的能力得到提升,提高了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有效克服了思想上的主观主义和工作上的经验主义,能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政治上和战略上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掌握县情,保障发展。

2、加强作风建设,队伍的服务水平得到提升。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切实落实“三项制度”加强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着力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入开展执行力、创新力、凝聚力“三力”建设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全面落实乡科级领导班子承诺问效办法,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着力塑造一支业务精良、作风过硬、肯于吃苦的干部队伍,提高队伍服务全局的水平。一是队伍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提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确立了坚定的政治立场,始终坚定不移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县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二是提高了队伍的驾驭能力。能够正确运用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善于驾驭各种复杂局面,切实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3、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勤政为民的机制保障。加强队伍对党内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不断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提高队伍廉洁自律意识。完善学习、工作、考核、激励等各项规章制度,规范队伍行为,实施领导干部设岗定责制度,做到分工协作,有效激发了工作热情。深入落实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加强监督。围绕“抓教育,建防线,治理源头;抓党风,带行风,廉洁从政;抓班子,带队伍,改进作风;抓监督,促管理,树好形象”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行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严格要求,强化责任,以工作效率,工作成果取信于民,树好班子、带好队伍,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局面,为推进各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机制保障,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可喜的成绩。

(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搞调研,努力做好参谋助手

以为县委、政府领导提供决策服务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开展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前沿性研究,积极为全县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2008年,围绕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林权制度改革、水电产业深度开发、农产品深加工、房地产开发等重点项目进行调研,完成了《加强投资环境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山区新农村建设浅思》、《统筹发展突出重点创建和谐》、《对永德县泡核桃产业发展的思考》、《乌木龙乡林改工作调研报告》等调研材料,圆满完成了年初拟定的三个调研专题,同时参与协助县委政府完成了关于“永德县小水电开发”和“招商引资环境建设”两个专题的调研工作。经常性深入招商引资企业、深入农村认真了解情况,共同探讨研究问题,帮助基层出主意,想办法,并积极向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反映他们的困难和要求,切切实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三)坚持第一要务、创新方式,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坚持招商引资第一要务,树立引资活县意识,科学制定目标促进科学发展。一是结合全县现有和潜在的资源优势,加大项目论证,完善项目储备。二是通过节会、网络、报刊、电视等载体,大力宣传推介永德丰富的资源,拓展招商领域。三是强化跟踪,加强对引进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对已达成协议项目的建设落实力度。四是转变工作方式,营造亲商、安商、扶商、活商、富商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同时对在永德经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投资企业,给予大力宣传,使客商引得来、住得下、能发展。2008年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新增签约项目4个,协议资金12315万元,跟踪服务上年结转项目17项,协议资金211110万元。预计到位资金4.4亿元,完成县级计划4.08亿元的107.8%,完成市指导性计划4.23亿元的104%,比上年3.5亿元增长25%。

(四)强化痕迹管理,档案室、图片资料库建设初见成效

1、为实现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沿着“管理精细化、信息建设一体化、基层建设标准化”的方向,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更好地为领导决策和各项工作服务,按照国家档案局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规范要求,对历年的各种档案全部重新整理立卷。设立了专用档案室、配置档案柜。按永久、长期、短期编制案卷目录和案卷号,按柜号、箱号排列上架,做到了分类准确,排放有序,2000年以前所形成的文书档案永久卷和长期卷已移交县档案馆。编制完成了档案《全宗指南》和《四星级档案达标材料汇编》。共整理1979年至2007年止的文书档案共186卷(盒册)(移交县档案馆共计116卷)。现室藏文书档案24卷,其他会计档案48卷,图书资料66册,家庭档案44卷。并于2008年9月19日经永德县档案管理星级标准评审组进行综合审议,以136.5分得分顺利通过审议,达到了档案管理四星级标准,并获得了县档案局颁发的证书。

2、根据永办发[2007]115号文件的要求,本着及时、准确、客观、完整地记录县委、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目标以及永德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历史事件和重大经济活动的历史瞬间的原则。一是投资2万余元添置了电脑、扫描仪、储藏硬盘等硬件设备;二是加强对县委政府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活动、重大事项进行全面跟踪,对成果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使图片资料及时入库;三是加强与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多渠道全方位地收集各类图片资料,为建立完整的图片资料库提供保障。目前,以收集各类图片500余张,图片资料库建设已初具规模,并且按时、按质、按量上报了两期图片资料,为市委市政府建设图片资料库提供有效的资料。

(五)积极做好“创业奖”推荐、申报,强化激励

根据《中共临沧市委办公室临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第四届临沧市创业奖参评者推荐申报工作的通知》按照《临沧市创业奖实施办法》要求,以调动全县各条战线、各个经济领域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工作热情,鼓励社会各届人士创业、守业,为永德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多作贡献为目标,本着对那些大胆开拓,艰苦创业和在各条战线中成绩突出、群众认可的人士,都要积极推荐上报的思路。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向全县各部门、单位进行征求意见,先后深入大雪山、乌木龙、大山等乡镇进行调研,确保申报、推荐工作客观、实际。通过认真的调研核实,并报县委政府研究同意,推荐了集体单位一个,推荐个人四个,经过临沧市创业奖评审委员会核实评定,我县大山乡党委、乌木龙乡残疾人运动员鲁建民分别荣获集体和个人三等奖。通过开展“创业奖”评审活动,营造了一个人人艰苦创业,人人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

(六)多渠道挂钩、多形式帮扶,扶贫帮困工作有所突破

按照县委关于开展“一体两会”和“双联双推”工作的有关要求,多次深入挂勾村进行调查研究,帮助分析困难研究发展出路,完善党员干部帮扶制度,为群众排忧解难,出谋划策,帮助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在中心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先后投入15400多元并且多次派工作队员进驻挂钩村帮助挂钩村开展林权制度改革和发展产业。同时在六一节还专门组织职工对挂钩进行慰问。实行多渠道挂钩、多形式帮扶,达到锻炼队伍、密切干群关系的目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进程服务。

(七)围绕中心工作,努力完成县委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

按照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中心在做好部门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努力完成好县委政府交办的绿色通道建设、泡核桃种植等工作。目前,绿色通道建设已经完成,进入管护阶段;泡核桃种植挂钩计划种植1400亩已经种植820亩,预计可以按时完成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年来,通过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研究中心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对国情、县情了解不足,调研工作深度不够,前瞻性不足,常局限于事后调研,参谋、助手的作用有待加强。

(二)思想不够解放,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三)招商引资储备项目的深度不够,具有吸引力的项目不多,致使招商引资工作推进难度大。

(四)干部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下步工作重点

为完成各项工作,履行部门职责、体现部门职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新的形势要求,在以后的工作中主要从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创新思维,提高能力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提高战略思维和全局眼光,站在领导角度、整体角度去思考,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急,提出建议,当好智囊,提高服务县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能力。在调查研究上要结合永德县情,对发展县域经济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意见和报告,对全县的交通、城建、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巩固和提升全县支柱产业的项目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等项目和课题进行充分调研。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健全完善岗位责任制,激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二)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努力提高工作成效

密切联系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带领干部职工深入基层一线,深入村寨,深入招商引资企业,深入广大人民群众中,了解民情,关心群众的疾苦,关注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努力做到“四破四立”,即破除单纯办文办事的观念,树立办实事办好事的意识,主动想好事大事、抓好事大事。破除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的观念,树立自我加压、争先创优的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破除被动应付的观念,树立主动执行的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复合型、执行型的机关。破除重形式、轻效果的观念,树立求真务实的意识,讲效率、求实效。争取在发展研究和政策研究取得新突破。

(三)要立足县情,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从有发展潜力项目入手,在产业上求特色,在项目上求突破。立足于市场需求和自身的资源优势,注重调查研究。瞄准市场,服从市场,通过对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结构和需求规模的深入调研去选择项目,把握项目的发展定位,并结合县情作出科学决策,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尽快建立起永德县分层次、分类别、全方位的项目储备库,做到“储备一批、建设一批、开发一批”。增加项目的吸引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确保招商引资稳步增长,争取2009年在强化服务、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实现15%以上的增长。

(四)、加强团结,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牢记“两个务必”,认真执行廉洁自律的若干规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时常对照《党章》,对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时刻反省,勇于正视错误,真正做到“理想常在,信念常驻,宗旨不变,本色不褪”,树立廉政就是政绩的观念,严格规范行为。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模范遵守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清清白白为官,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干事。要把中心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班子,使全体干部职工成为“政治强、业务精、团结好、风气正、效率高”的战斗队伍,进一步树立“为民、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形象。

永德县发展研究中心

2008年12月15日

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政府研究室)2008年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展望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政府研究室)2008年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展望

刚刚过去的2008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室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各项政策措施和三运省长提出的“三结合、三为主;两个防止,两大贡献”要求,以紧扣服务为主线,突出工作研究、深化发展研究、拓宽委托研究、加强人才建设,推动科学发展,政策咨询事业全面进步。

一、紧扣服务上水平,深化研究出成绩-关于2008年的工作总结

1.紧扣服务开创文稿工作新阶段。在2002-2007“机构转换”、“人才引进”、“成果积累”、“品牌建设”、“实践提升”五个主题年活动的坚实基础上,结合省领导的要求,2008年确定主题为“紧扣服务年”。主旨是贯彻三运省长指示精神,把服务省政府领导作为工作重心,要求研究把脉实际问题,分析切中要害,措施有力适用,为安徽的加速崛起做大贡献。围绕这一主旨,紧扣服务,开创了文稿工作新阶段。全年全室为省领导直接提供服务的材料达70多项。一是独立或参与起草省政府领导的重要讲话和文稿。三位同志承担了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讨论稿和正式稿中自主创新、社会管理和建设、政府建设三部分内容的起草和定稿。为王三运省长提供的文稿有:在2008年第一次政府常务会、在2008年初赴合肥调研、在农村工作会议、在全省农业产业化会议、在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在非公经济工作会议、在全省推进自主创新暨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动员大会、在省委八届八次安排会议、在全省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会议暨省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在11月27日中心组理论学习会等活动上的讲话10篇。在十七届二中全会、在2008年全国“两会”、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在长三角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同志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4篇。接受中部新闻采访团联合采访、接受中央电视台访谈提纲2篇。在徽商论坛、在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上的致辞2篇。主持完成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形势报告会上的报告1篇。为赵树丛副省长准备的文稿有在2008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全国部分省市农业经济座谈会上的发言等。为文海英副省长提供的文稿有在WTO调研组讨论会上的发言稿、在全省外向经济调研总结会上的发言稿、在全省商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等。主持完成黄海嵩副省长使用的文稿有在全省交通工作会议、就业和社会工作会议、工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保障煤电保障春运安全、加强安全生产、保企业保增长等紧急电视电话会上的讲话、安徽船舶制造业产业对接会暨参与泛长三角产业合作与分工、煤炭工业改革创新与发展等研讨会上的讲话等10多篇。提供倪发科副省长的文稿有在全国生态论坛上的讲话、在中央党校学习班上的发言提纲、在中部创新经济论坛上的演讲稿等。为其他省领导提供服务的还有谢广祥副省长参加苏浙沪皖致公党联合论坛上的发言提纲、田唯谦副主席准备省政协常务会上关于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前景的讲话等。二是承担省委省政府领导直接交办的调研和以省委省政府领导名义发表的材料。完成王金山书记要求开展的安徽政治生态系列研究。按照王金山书记和王三运省长批示开展垄断资本全球化对我省影响的调研,撰写了《趋利避害 积极应对-关于垄断资本全球化对我省影响的调研报告》。为王三运省长提高的材料还有加快我省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建议调研报告,参加省部级领导专题研讨班关于区域合作、创新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等五份参阅材料,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推进自主创新是加速安徽崛起的战略支点》。参加全国第四届总部经济高峰会议总结报告,以及关于中科大产学研合作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参与完成王明方副书记《关于巢湖市参与省会经济圈建设的调研报告》的撰写。根据赵树丛副省长要求,重点参与省委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实施意见》及《部门分解意见》、2009年安徽省委一号文件的起草工作。以及文海英副省长在浦东干部管理学院省部级干部学习班上的学习论文,黄海嵩副省长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上的课题调研和系列讲座上的文字材料,倪发科副省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谢广祥副省长要求完成的《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调研报告》被批示为“调研报告有深度、有广度,有参考价值”。《关于建设以合肥为中心的区域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初步研究》供谢省长在全国政协上提案参考。完成花建慧省长助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在省科协举办的《中部崛起专家论坛》上的主旨报告。

2.成果丰硕提升三大研究新水平。围绕紧扣服务,结合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宏观调控变化和我省发展态势等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加大调研力度,成果更为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影响逐步提高。广泛调研力撑工作研究。全年全室共开展调研工作65项,调研足迹遍及欧美亚等多个境外国家地区和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省份,以及省内全部地市和相关县区。调研方式既有独立调研也有和办公厅、发改委和商务厅等联合调研;调研领域涵盖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我省经济态势等宏观经济问题;我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设想、承接产业转移和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中部城市群建设和省会经济圈等区域合作分工问题;自主创新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等创新和改革问题;我省重点产业集群特征和国企经营状况等中微观经济问题;外贸形势比较、自由贸易区政策和扩大对外开放等外向经济问题;物价上涨、资源型产品价格波动和扩大消费等市场和内需问题;房地产市场政策、农村金融改革、宏观货币政策变化、美国次债危机影响等金融和投资问题;职业教育大省建设、文化产业规划、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社会建设问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地方政府管理创新和应急管理等政府建设问题。农村土地改革、农业产业化、农资和农产品价格、城乡一体化等农村发展问题。每项调研都能够深入实际,深度破解,深刻分析,深化政策建议,提交143份调研报告。其中,《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大有作为》、《省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与财政供给》分别在《安徽日报》理论版整版发表。《强化服务职能,助推安徽崛起-进一步推进安徽省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在《咨政》发表,其他调研成果分别在《研究与咨询》(领导专报版)上共发表8期,供四大班子领导参考;在《研究与咨询》(普发版)上共发表11期,送国家部委、省市和兄弟省份政策研究部门参阅。为省委省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咨询。全年,共为省政府和相关部门20多项文件提供修改意见,内容涉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多项意见和建议被采纳。如受宣传部委托起草的《安徽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和参与信息产业厅起草的《数字安徽建设五年规划纲要(2008-2012年)》。对卫生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以及省发改委、经委、农委、教育厅等部门文件征求意见都提出建设性建议。室领导同志和相关人员应邀参加省政府和省直部门组织的专题论证会近20次,提出的论证意见和建议有的直接转换成决策。室领导和研究人员还应邀为省委党校、省人事厅、中国农业银行安徽分行、中国电力总公司安徽省分公司、民进安徽省委等部门做了约10次专场报告和14个项目评审;接受安徽电视台采访在安徽新闻联播中播出4次。发展研究继续良好势头。全年完成发展研究课题146项。《英德两国发展创新型区域的经验与启示》等报送国务院研究室。参与完成的《安徽省农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政策研究》获得全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优秀论文奖。《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实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机制体制》等三篇论文在我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中发表。《构建省会经济圈的系统协调机制研究》、《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合作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提升省域文化实力,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等论文收入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申报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农村金融问题研究》和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安徽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研究》。《安徽省城镇养老服务社会化现状与对策研究》被民政部结题评为良好。《我省建设文化强省若干问题解析》被收录在《文艺百家》中等。委托研究补充作用明显。积极为省直单位和地方政府提供智力支持,全年完成委托研究33项。世界银行技援项目第四期《安徽东向发展研究》进展顺利,完成全部15个子课题的发包,完成了7个课题的最终报告和4个中期报告,完成全部的境外考察和培训任务,撰写考察报告《俄罗斯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对安徽的启示》,相关成果转化成政策、文件和领导讲话稿。世行和财政部专家对项目中期检查的评价是“令人非常满意”。特别是省劳动保障厅承担的世行技援第五期赠款项目《安徽省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维护体系建设研究》委托研究部分也交由我室承担。品牌徽商报告、合淮同城化高峰论坛、安庆产业发展战略、庐阳区现代化发展研究、安徽省物流蓝皮书、国家公务员住房政策研究、安徽技术转移运行机制问题研究、安徽省交通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与交通事故灾害应急机制研究、安徽参与泛长三角旅游经济合作的路径分析与政策研究、国际金融组织机构和我国财政部门项目管理模式比较等课题成果,受到委托单位高度评价。学术交流与合作成果丰富。先后接待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福建、广西、云南、黑龙江、青海、陕西、山西等省研究室或发展研究中心调研活动近20次。调研内容涉及对外开放、金融危机影响、旅游经济、人才建设、社会建设、社会保障等多个研究方向。成功举办中日经济论坛,接待中外部长级以上领导7人和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会议有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出席和省直机关代表、省内企业家代表100多人参加,对安徽了解国际和向国际友人推介安徽发挥积极作用。中心领导和研究人员也“走出去”,先后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产业集群研讨会、上海举行的东部产业转移推介会、广东省委省政府领导听取国内专家意见的咨询会等活动。创新办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今年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省创新办设在我室,承担综合协调工作。省创新办成立以来,先后赴深圳、上海、杭州、西安等城市和省内进行调研,完成多篇调研报告,并起草和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发布了《关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施意见(试行)》和《若干政策措施(试行)》以及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发布的《自主创新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并正在着手起草《安徽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实施意见(试行)》稿。

3.品牌建设推动决策咨询新突破。多领域、多渠道拓展咨询产业发展空间,会展品牌、咨询品牌和决策杂志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圆满完成了省政府交办并参与主办的“2008徽商大会·徽商论坛”、“中国中部自主创新与风险投资论坛”等大型活动。决策杂志社和下属单位还积极面向市场,成功举办如广德发展高层论坛等其他论坛活动,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下属单位的多项工作取得突破。决策杂志积极转变经营模式,拓展经营领域,内容更加丰富新颖,发行量稳步上升,杂志品牌和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咨询中心顺利推进创新大厦的各项建设工作,目前主楼已经封顶。网络中心为全室提供网络服务及硬件维护、宣传等工作,还成功举办餐饮高峰论坛、策划决策大厦建设招商等多项活动;培训中心继续举办了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专题培训班和香港金融专题研讨班等多项培训活动,收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提升能力注入人才工程新涵义。通过前几年的创新举措,培育了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研究力量,初步形成了“来去自由,人尽其才”的用人格局。2008年,人才工作重点转为提升实践能力,打造中坚力量。多渠道开展培训。按照省委组织部和省直工委的调学任务,分期安排1名副主任赴美国学习三个月,3名处长赴德国、美国和香港学习三个月。5名研究人员赴港参加世行境外培训三个月,2名研究人员赴香港参加金融培训班2周,5名研究人员在主任的带领下赴英国和德国考察学习2周。3名干部到省委党校接受干部培训。多途径提升能力。尽心尽力做好人才工作,通过多种努力,想尽一切办法,妥善安排招录博士公务员的任用、培养、培训工作,经过压担子、加任务和多岗位锻炼,工作能力明显提高。采取干部交流、挂职锻炼等方式,努力提高干部实践能力,去年安排的到省直部门和市里挂职和选派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的10位同志通过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难题的能力普遍提高,他们兢兢业业、扎实苦干,得到挂职单位的充分认可,已经有 名干部被挂职单位留用,其它干部也在我室的重要岗位上发挥作用。多方面做好服务。组建多个业余运动队,保障经费开支,至少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健康情趣。继续为引进博士免费提供不低于90平方米的租住房,成功为招录博士获得“望湖城”小区住房办完各种手续。

5.科学发展开创组织管理新局面。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突出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形成上水平、促发展、构和谐的组织管理新局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序开展。室领导亲自挂帅,学习中央和省委重要文件,开展思想大讨论,吴克明主任和戴培昆副主任精心准备,进行2场辅导讲课,杨农副主任在美培训仍担任活动小组副组长,指导工作并身践力行。吴蕴玲同志具体安排活动的各项工作。各支部认真组织学习并广泛宣传,出版上报学习简报20多期。行政运转效率继续提高。坚持限期办理制度,加强督办落实。签批传送各类传阅文件1960件,草拟制作通知、请示等文件98件,呈报处(组)及下属机构及请示事项80余件,上传下达顺畅。加强财务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完成国有资产清查、政府采购、部门预算和人员变动报编和调资等工作。实现全年各项财政补助收入约2100万元。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加强档案管理,确保业务材料和相关文件及时归档。完善车辆管理制度,为大型活动和日常接待的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解决全室职工工作就餐问题。创造条件为老干部做好服务,认真开展安全保卫和计划生育工作,其中王会金同志还被评为省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工作者。

过去的一年,各项工作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组织结构和工作分工相对稳定。全年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和研究人员、领导分工、处组业务和研究聚焦相对稳定。队伍和分工的相对稳定保障了工作的有序高效,业务聚焦的相对稳定提高了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深度。二是队伍素质和团队精神明显提高。主要是中层干部带队伍的能力明显提高,各处组独自开展研究的能力明显提高,各处组协作出精品的意识增强,工作重心开始下移。三是厚积薄发和成果积累的效应显现。近年来全室围绕三大研究,打基础,练队伍,塑品牌,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进程加快。成果的数量年年攀升,影响力不断扩大,信誉度逐步提高。四是制度创新和管理水平再上台阶。在现有组织条件下,创新机构设置,创新用人机制,创新业务发展模式,提高组织协调能力,提高沟通拓展能力,建立与人才结构、研究需求相适应的组织体制和管理模式。

2008年的成绩令人振奋,但问题也还不少。一是履职尽责的能力还没有完全得到认可。尽管全室文稿服务的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但由于今年国际形势急转直下,中央宏观调控政策转向快,我省加速崛起各项事业新现象、新问题不断涌现。省领导和相关厅局对我室的要求和期望也极大提高,而我们的队伍还在成长中,机制还在转变中,对变化难以适应,离要求和期望还比较远,文稿服务能力还亟待提高。二是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力还不够广泛。尽管全室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家部级奖励,在省内社科界有一定影响,不少咨询建议也被市县采纳,但和我们现有人才规模和素质还不相称,主要是省内外知名专家还不够多,研究成果分量还不够重,拳头产品还不够突出等。三是内部体制机制建设还有待加强。尽管我们的制度创新和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由于全室人员变动相对较大,高素质人才相对集中,不良的工作作风和习惯还不少,体制机制还不太健全,制定的制度难以长期坚持等。

成绩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要不断巩固和扩大;问题不容忽视要防微杜渐,要及时发现和解决;力推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调查研究入实际,政策建议见真效-关于2009年的工作要求

预计今年将是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发展要在危机中寻找转机,变外部压力为发展动力,决策咨询工作责任重大,也大有可为。

要围绕“调查研究”主题年活动,做好“四个紧扣”,开展各项工作。就是要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服务、深化研究,突出导向、加强管理,提升效率、强化质量,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在重点和热点研究课题上求突破、求发展,为省委、省政府提供更多更精的决策支持。

1.围绕“调查研究年”,紧扣当前经济形势变化。虽然我省经济一直保持了逆势增长的速度和态势,但世界金融危机并未见底,未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这些都对我们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作为省政府决策咨询机构,我们要充分考虑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严峻形势,紧扣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求、紧扣扩大投资和内需的要求、紧扣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需求,知难而进,超前谋划,深入研究,积极作为,提出可行贴近的对策和措施。

2.围绕“调查研究年”,紧扣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徽发展的战略部署,认清安徽发展“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阶段性特征没有改变”的实际,坚定信心,把握大局,紧扣中心,围绕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想领导之所想、谋领导之所谋,提升政策分析和建议能力,为推进安徽加速崛起出思路、出实招、出成效。

3.围绕“调查研究年”,紧扣科学发展观活动实践。要巩固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的成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研究工作,落实统筹兼顾的根本要求。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省内,更要关注省外,不仅要纵向关注,还要横向关注。要始终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在深入把握事物内在规律上多做滴水石穿的研究工作,为安徽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探索有益的经验和规律,推动科学发展实践活动深化落实。

4.围绕“调查研究年”,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随着金融危机从金融领域到实体经济领域的扩散,大量企业倒闭、工人下岗,社会压力和民生问题凸显,影响社会稳定和安全的隐患增多,研究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难题。如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迫切要求我们要紧扣社会发展的难点、热点,迫切要求我们紧扣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迫切要求我们要紧扣构建和谐安徽、实现持续发展。只有如此,才能保证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预警能力,开创研究工作新局面。

三、全面推动促发展,打造精品树形象-关于2009年的工作部署

围绕工作要求,以推动工作的全面进步促进单位的整体发展,以重点精品工程的打造树立单位的全新形象。2009年重点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1.探索创新,认真抓好创新办统筹协调的“服务保障”作用。创新办组建以来,全室人员积极配合,特别是创新办工作人员在统筹协调、后勤服务上发挥重要作用。今年,各处室组要继续配合创新办开展工作,树立协作精神和服务理念,为上级当好参谋,为下级作好服务协调。创新办人员要进一步发挥作用,落实好创新办2009年的各项工作部署,促进试验区在今年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树立安徽“在自主创新上有更大作为”的良好形象。

2.紧贴现实,抓好重点和热点课题研究。要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重要目标、围绕中央经济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围绕世界金融危机动荡加剧的现状、围绕“调查研究年”贯穿主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关于金融工作。重点搞好融危机及应对措施问题跟踪研究,密切关注金融危机的进展情况及对安徽的影响,及时提出相关的具体应对措施;对安徽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加快安徽农村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安徽三农;对我省房地产问题的深度研究,理清全省房地产的阶段性特点,准确把握今后运行趋势,提出稳定发展全省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建议。关于“三农”问题。重点搞好省扩大农村消费与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问题的研究,深入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开展农民返乡就业问题研究,进一步减缓省劳动就业压力,稳定社会秩序;深化对安徽农村民生问题和农村基础建设研究,构建和谐农村;关于开放型经济。重点研究参与泛长江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合作、提升安徽外向型经济水平。关于文化建设。重点研究徽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我省农民文化生活问题研究。关于合芜蚌创新发展。重点研究工作机制、创新型产业培育问题、若干重点改革问题等。

3.统筹谋划,完成安徽东向发展世行课题。安徽东向发展世行课题的前一阶段工作得到世行、财政部专家高度认可,也在委托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后期工作任务紧、活动多,要严控项目时间节点,确保在上班年完成所有任务,力争出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并为省劳动保障厅的委托世行项目做好示范。

4.精心准备,认真筹备徽商论坛。徽商论坛是我省每年举行一次的经贸盛会,如何突出特点,办出特色,需要我们在借鉴的基础上提前准备、提早谋划,找准切入点,力争把徽商论坛打造成安徽发展过程的阶段性名片。

5.完善机制,加强内部管理。要进一步完善运转机制,继续开展效能建设,提高研究工作效率。严格“处自为战”的管理体制,确保要求到位,责任到人,提高处(组)、个人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要抓好后勤保障管理。在内部调度、车辆管理、经费保障以及个人生活方便提供坚实的保障。直属单位要以市场为导向,开拓创新,积极开展各类政策咨询服务,争取创造更多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6.做好全省政策咨询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加强对各级政策决策咨询机构的业务指导,定期组织业务技能培训,适时开展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座谈会,帮助全省政策咨询队伍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7.抓好作风建设,营造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室全体职工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多研究问题,多出主意,多想办法,树立勤奋、务实、严谨和创新的形象。要主动加强与其它处组的沟通,及时反映和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努力做到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工作上同步,营造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

宁波市人民政府

发展研究中心2008年工作总结

2008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决策咨询研究为主线,突出抓好重大课题研究,着力构建决策咨询研究体系,全面加强单位职能建设、能力建设、平台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明显成效。2009年,我们将继续紧扣中心、服务大局、把握主线、开拓创新,努力提升决策咨询研究水平,再创决策咨询研究工作新局面。

一、2008年工作总结

2008年我们共组织完成各类课题、报告、调研材料、政策文件等180多项,成稿总字数250多万字,其中课题65个,调研材料68个,报告21个,政策文件24个。各类课题、调研材料和信息共获得省领导批示4人次,市领导批示19人次。完成三类课题委托研究87项,其中发展研究课题20项,决策咨询研究课题37项,人才研究课题30项。组织开展重大调研活动 25次,参与市委、市政府及市级部门组织举办的各类研讨活动50多项次。为主编辑出版专著4部,参与编书4部,在各级刊物上发表文章55篇,评奖活动中获奖11项次。组织开展2008中国开放论坛、2008宁波人才高层论坛等重大活动5项。

特别是进入领导决策的研究成果大幅增加,重大论坛活动承办能力和组织水平明显提升,干部培训和研究工作能力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单位基础工作和制度体系进一步规范完善。单位还被评为市“干部进企业、服务促发展”活动先进单位、市级机关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

(一)以研究工作为重点,加强领导决策服务

决策咨询研究是我们单位所有工作的主线,为做好决策咨询研究工作,我们坚持以重大课题、专题研究、紧急调研任务为工作重点,组织研究力量保质保量地完成研究任务,切实地做到服务决策、参与决策、支撑决策、跟踪决策,体现了决策咨询研究的重要价值,在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各部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1、服务决策

为了更好地服务决策,我们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走势、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重点区域的发展状况等发展环境,全力开展前瞻性、应对性研究工作,切实为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各部门决策提供超前性、建设性、实用性的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一是为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服务。我们与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调研,完成了“关于争取宁波列为对台直航港的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在《浙江政研(专报)》上刊登,省委赵洪祝书记、省政府吕祖善省长、陈敏尔常务副省长、钟山副省长和市政府毛光烈市长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开展了《宁波推进国家战略先行先试的对策研究》课题研究,为宁波在国家战略中创造性、引领性开展各项工作提出了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开展了《宁波临空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的课题研究,成为推动市委、市政府决定加快推进空港建设的重要因素。针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导致经济形势严峻的宏观环境,我们完成了《当前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在复杂的经济背景下抢抓发展机遇——当前宁波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与对策建议》等课题研究,在分析形势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破解矛盾、化解危机的对策思路。二是为部门工作服务。根据国家开发银行宁波分行的发展需要,我们承接了《宁波经济重点领域发展与国家开发银行信贷策略研究》,为其在宁波的信贷投向提出了目标方向和策略重点。三是为解决民生问题服务。为了进一步缓解社会矛盾,减少上访现象,我们组织开展了《关于设立宁波市社会矛盾协商调处中心的构想》,被市领导决策所采纳;针对宁波日益复杂的交通问题,为进一步改善交通情况,我们完成了《宁波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和《宁波公交优先的现实问题与近期对策》等课题。

2、参与决策

在研究工作中,我们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思路和决策依据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决策过程。一是通过开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布置的专题调研任务和文稿起草工作参与决策过程。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布置的《从开放立市到开放强市》、《创新港口发展新模式,建设国际一流大港口》、《宁波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思考》、《加快小城镇建设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要高度重视解决小城镇规划问题》、《坚持改革创新,构建服务型政府——改革开放三十年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践与思考》、《廉洁、高效、务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宁波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三十年》等专题任务和文稿。二是通过参与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的形势分析、重大工作部署、重要文件出台、政府工作思路讨论、重大课题调研、工作协调等方面的各类座谈会、研讨会、协调会,积极主动地在会议上发表意见、提供对策建议和研究资料等方式参与决策。三是通过承担市委、市政府政策文件起草工作参与决策过程。为主或参与起草了《宁波市服务业发展绩效考核办法》、《关于全面开展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甬党办〔2008〕36号)、《关于实施工业创业创新倍增计划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08〕37号)、《关于工业“两创”评价考核办法》、《中共宁波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甬党〔2008〕7号)、《关于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21项市委、市政府重要文件,把研究工作和政策起草制订工作相结合,切实参与决策过程,推动工作进展。

3、支撑决策

对领导已经形成决策思路拟进行决策的命题,我们积极开展研究工作,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反复论证,全面阐述决策意图和决策思想,为决策的全面性、完整性、正确性和科学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推进决策实施提供保障。一是对已经形成决策思路的,组织专家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推动决策的成熟和完善。根据巴音朝鲁书记就建设宁波都市经济圈的重要批示,我们会同市发改委等单位,组织力量深入开展《打造宁波都市经济圈的战略构想》重点课题研究,为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并为做好规划、出台政策,推动宁波都市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承担完成了《宁波与国际先进城市的比较研究》,为宁波学习借鉴国际先进城市,全面建设开放强市提供决策参考,还完成了《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进一步提升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对策研究》等重点课题研究。二是对领导有决策意图的,分析论证决策利弊,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如针对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宁波国际贸易平台、设立常年展览展示交易市场的决策意图,我们组织力量开展《宁波常年展示交易市场功能定位研究》课题,为市场的功能定位、发展战略提供建设性建议;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加快宁波检验检测机构发展对策研究》和《关于加快发展宁波海铁联运的几个问题》等调研报告,得到了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三是积极开展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前期研究工作,保证政策的正确性和实效性。我们在起草制订每项政策前,都组织力量进行前期的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

4、跟踪决策

对已经确定的决策,我们加强跟踪研究,密切关注实施过程的发展趋势、出现的困难矛盾以及调整的对策思路,针对决策的实施和评价等问题开展研究工作,确保决策不偏离预定的目标,不偏离科学发展观。一是加强决策落实情况的跟踪研究。我们与市人大财经工委联合举办“十一五”中期评估座谈会,对“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和评估,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为解决当前政府投资项目效率问题和破解责任追究的难题,完成了《政府投资项目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研究》课题。二是加强决策绩效评价的研究。为了加强重点领域的绩效评价工作,我们开展有关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分析,为市委、市政府加强绩效评价提供量化依据,如研究制订了“宁波市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素质综合考评体系”、“宁波市服务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宁波创建和谐企业评价体系”、“宁波工业创业创新发展考核评价方法”等。三是加强决策实施及经验总结的研究。为总结宁波在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完善“宁波模式”,进一步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与管理,完成提交了《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的宁波模式》研究报告;我们和宁海县委合作,研究形成了《农地经营制度创新的科学探索—宁海县农地使用权流转情况调查报告》,引起了中央和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为总结宁波在改善民生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撰写了《宁波市关于全面改善民生的调研报告》和《纪检监察机关在社会民生建设中的作用研究—基于宁波市江东区“以纪促建、服务民生”的实践与思考》。四是加强完善决策的深度研究。针对当前中小企业受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信贷不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我们完成了《当前宁波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及投资建议》等课题,为市委、市政府优化调整扶持中小企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二)以转化深化为途径,提高研究成果质量

为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成果的质量,我们坚持把决策咨询研究转化为决策参考、政策文件、工作部署,深化学术成果、理论创新、思想理念作为基本标准,使研究工作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1、一批研究成果被转化为决策建议和工作部署

一是一般性研究成果转化为决策研究成果。我们收集和整理市内外专家的研究成果,对具有决策价值的思路和观点,发动各处室研究人员进行加工和深化,使之成为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决策研究成果,上报给市委、市政府,如《未来中国人才发展的几个新问题》、《当前我市民商事案件的新情况与特点分析》、《加快推进宁波保险业中介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等。二是对招标课题、委托课题等研究成果进行转化,为决策服务,如《宁波创新环境与创新能力比较分析》、《加快宁波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路》、《八大模式:宁波企业境外投资路径探索》等。三是决策研究成果转化为全市性重要工作部署,如通过和谐企业评价体系研究,形成了市委关于全面开展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并作出在全市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的工作部署。

2、一批研究成果深化为学术论著、理论见解和思想理念

一是深化为一批专著出版。我们通过对研究成果的深化工作,共出版了《宁波发展研究报告(2007)》、《2008年宁波人才发展研究报告》、《宁波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公平正义激发活力——宁波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三十年》等专著4部。同时,有4项研究成果被编入其他成果集或专著出版,如《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改革的变迁》等。二是把研究成果深化为在相应领域具有权威性的学术观点和理论思考。在城市发展、对外开放、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现代物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决策研究等领域的理论见解发表在各类各级权威学术刊物上,如《新农村建设:社会变迁中的农村治理范式转型》、《股权改制的适应性效率与结构性困境探析——宁波市江东区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经验研究》、《压力型动员:改革后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的供给之道》等。《从开放立市到开放强市——宁波对外开放的实践与思考》获市里二等奖、省里三等奖。

(三)以重大活动为载体,加强研究合作和职能建设

1、成功承办2008中国开放论坛

2008年6月,我们组织承办了2008中国开放论坛,这是宁波改革开放以来举办的首个“国字号”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作为主要执行承办单位,我们专门成立了重要项目办公室,主要负责论坛的筹备工作,同时,调动单位内部的所有力量,成立了综合协调组、会议材料组、会务接待组和新闻宣传组等四个小组,全力以赴做好论坛的材料起草、嘉宾邀请、资料汇编、会议会务等各项准备工作,共制订了30多个工作方案,起草了80多个会议材料,组织了10多个新闻稿,接待了30多批次的嘉宾,为论坛的顺利成功举办奠定了扎实基础。本次论坛以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为背景,以“沿海地区:解放思想与扩大开放”为主题,由开幕式暨主题报告会、沿海开放城市市长论坛和企业家论坛三部分组成。共邀请到会国家省、部委领导8人,各地市长26人,专家学者22人。中央、地方和港澳等地新闻媒体记者170多人次到会采访。与会听众共计达到850多人次。论坛以其规模大、层次高,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板块组成严谨,形式生动多样,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得到了广泛好评。

2、积极办好2008宁波国际人才高层论坛

2008年9月,我们组织承办了2008宁波国际人才高层论坛。为办好论坛,我们专门成立综合组、接待组、外联组等三个小组,相互之间齐心协力、积极配合,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本次论坛围绕 “企业人才创新力与竞争力”这一主题,举行了专家报告会、主题研讨会和“2007宁波人才发展报告”蓝皮书新闻发布会等多项活动。论坛不仅受到广大听众欢迎、媒体响应,也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开展各类研讨会、座谈会活动

我们充分发挥决策咨询研究机构的组织协调作用,以座谈、研讨、信息反馈、意见征询等多种方式为各类机构、专家与政府之间的研究交流构筑畅通的渠道和平台,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服务。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批示精神,为认真学习解读和研究把握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意见》,我们举办了长三角规划指导意见时政季谈会,邀请高校和部门的专家学者参加,并要求中心每位研究人员撰写一篇解读文章,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和见解。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组织开展了“加快推进宁波农村改革发展”专题研讨会,有10多个市级部门和高校参与,形成了一批前瞻性、实用性较强的研究成果。我们多次举办了青年专家沙龙,就宁波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性、政策性、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针对当前宏观政策走势,土地流转问题日益成为探讨的热点,组织人员赴慈溪市桥头镇调研,就当地土地流转方面好的经验和思路进行总结,形成调研报告向上级部门反映和建议。还就宁波常年展示交易市场、保税港区建设、国际先进城市比较、经济形势分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问题举办各类研讨会、座谈会25次,参与专家学者约280人次。同时,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如赴天津、成渝、两湖地区考察综合试验区,赴日本、香港、韩国考察国际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等。

上一篇:高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下一篇:读书收获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