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的特点及锻炼价值

2024-06-27

武术的特点及锻炼价值(共10篇)(共10篇)

1.武术的特点及锻炼价值 篇一

轮滑运动的特点及其锻炼价值

说起轮滑运动来,真是再熟悉不过了,没周一节的轮滑课不仅让我们有了一种娱乐的锻炼方式,更重要的是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可以让我们抽出一定的时间放松身心。要说它的锻炼价值

基本上分为以下几种:

1.轮滑运动是一项时尚的运动。现在很多城市中的年轻人在熟练掌握轮滑技术后喜欢在自己心情低落或感觉生活乏味时,穿上轮滑鞋,戴上耳机,在音乐声中体验如风般的感觉,他们那活力的身影也为我们的城市增添了不少活力和时尚的感觉;

2.轮滑运动提供多重健身功效。作为一项运动,轮滑可以强身健体这是不用怀疑的,经常参加轮滑运动,除了可以增强你的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各部分协调性平衡性外,轮滑运动还可以增强你的心理素质,尤其是对少儿,可以有效解决孩子性格上的很多问题;

3.轮滑活动是一种社交活动。轮滑活动通常是一群喜爱轮滑爱好者聚集在一起开展的,在这样一个有着共同爱好的集体中,可能大家来自各行各业,年龄也各不相同,但是因为轮滑我们走到了一起,在活动中我们共同交流轮滑技术,分享快乐,从此成为了生活中的好朋友,你的交际圈也因此得到扩大; 4.轮滑运动随时随地可以开展。轮滑运动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它不需要特定的场地,不需要什么费用,一家人或几个朋友,穿上轮滑鞋就可以一起去任何他们想去的地方(例如,风景区,其他城市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锻炼了身体,也体验了轮滑的乐趣。

5.轮滑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有了轮滑鞋你可以大大提高生活的节奏,从此你可以穿着轮滑鞋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而且它是如此小巧的交通工具,以致于你到达目的地后都不用为其支付任何停车费,只需拎起鞋子或将其装入包中,如此方便小巧的交通工具更可以带你去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

6.轮滑是一种环保的生活方式。如今由于公共汽车,私家车,摩托车尾气给城市造成的空气污染,环境的恶化,早已让我们头疼不已,然而,轮滑这种新型便捷的交通工具,却是绝对绿色环保的,而且是低投入,同时,可以让使用者得到有效的运动。

7.轮滑运动让你的生理和心理同时得到放松。轮滑运动作为一种有氧运动,在过程中不仅有释放你身体上的压力和酸痛感,同时也有效释放你心中的紧张和压力,从而放松你的身心。

8.轮滑让你获得多重的体验。轮滑运动既可以作为一种竞技体育项目来开展活动,也可以作为一种休闲娱乐活动来开展,你所要做的仅仅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去选择参与就可以了,无论你技术如何,你都可以在轮滑活动中玩的很开心很尽兴。

轮滑运动的特点及锻炼价

国际学院09-6

闫旭

0976103608

2.武术的特点及锻炼价值 篇二

1 传统武术的概念

传统武术又叫国术或武艺, 是中国独有的体育项目。其内容是将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遵循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2]。传统武术具有强身健体、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作用, 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累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是中国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2 传统武术发展进程

传统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当时人们已经懂得使用棍棒等原始工具充当武器与野兽进行抗争, 不仅能够有效的保护自己, 也能猎取食物。后来人们为了相互夺取财富, 不断制造出更具杀伤力的武器。例如《山海经大荒北经》就有“蚩尤作兵伐黄帝”的记载[3]。人们为了战斗胜利, 不仅制造了大量的兵器, 而且发明了具有一定防御和攻击格斗的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 传统武术也逐渐传承演变, 最终形成了如今包括剑舞、刀舞在内的兵器运用和包括散打、咏春等在内的格斗功夫。

传统武术的发展源远流长, 武术的价值也在不断改变。如今, 传统武术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功能已经减弱, 但是社会赋予了传统武术锻炼新的价值。传统武术在如今社会能够取得这么迅速的发展, 与国家的支持、武术爱好者的倡导以及人们欣然接受的态度密切有关;更重要的是, 传统武术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健身价值、教育价值及经济价值, 这些价值是传统武术能够快速发展的重大动力。

传统武术锻炼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更是对外宣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关键途径。传统的武德精微而博大, 源远而流长, 处于现代体育领域的武术运动必须遵守奥林匹克精神和现代社会文明, 从而彰显出现代体育文明和体育道德。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 要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组织灵活多变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积极加入世界文明对话, 推动文化相互借鉴, 提高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这些举措都为传统武术的国际化传播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3 加强传统武术必要性

当前我们处于新世纪, 由于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 提高了生产力, 所以极大促进了现代文明发展进程。但是, 现代文明在带来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累的同时, 也引发了现代“文明症候”。现代“文明症候”主要是指心、脑系统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现代“文明症候”的出现主要是由三个因素引起的:首先是物质因素, 在物质欲望得以满足的情况下, 人们却发现:自己的身体已过于肥胖, 四肢逐渐萎缩。仰望天空、环顾四周才恍然大悟, 蓝天白云、火红的斜阳、清新的空气消失了, 清澈的河水变浑浊了, 更加严重的是, “温室效应”、能源危机、耕牧地退化等形势越来越严重, 这些都是现代物质文明带来的始料未及的“负产品”, 让人们不知所措、惶恐不安。其次是精神因素, 现代生产的高科技化, 给人们施加了更多的来自工作、生活、社会各方面的精神压力, 导致人们身心疲惫不堪, 难以摆脱来自心、脑系统和非传染性疾病的侵蚀, 这是形成“文明症侯”的内因, 是决定“症侯”的必要因素。最后是现代竞技体育的商业化、政治化、非大众化, 无疑成为了社会激烈竞争的助推力, 加快了人们的身心异化。

4 传统武术锻炼的价值

从健身的目标分析, 武术是一种运动形式, 具有很多其他运动无法替代的优点。首先, 它自由、灵活, 运动量和运动方式能够自己调节。身体素质较好的人可以选取运动量大、运动持续时间长的武术活动;身体素质较差的人可以选取运动量小、持续时间短的武术活动。其次, 与其他很多运动形式比较, 武术对物质和外部环境的要求较低。同样是锻炼身体的运动, 踢足球运动需要足球和足球场, 打羽毛球需要球拍、羽毛球和球场, 但是传统武术不需要任何设备, 同样能够实现锻炼的效果。另外, 很多运动还规定了年龄要求, 但武术适合任何年龄段的人。

武术对人体各方面的素质要求较高, 武术套路中的动作包含屈伸、跳跃、平衡、跌扑、翻腾等等, 人体各个部位几乎都要参与到运动之中。人们通过进行系统武术学习和训练, 在力量、柔韧、灵敏、速度、耐力等多方面身体素质上可以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充分的提高。武术是锻炼身体柔韧性很好的项目, 可以达到提高身体柔韧素质的良好效果, 同时为练习其他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 抓住速度素质快速增长时期加大传统武术的锻炼, 能够促进人们身体动作的频率, 增强人们对事物的反应速度。武术的动作丰富, 技术复杂, 练习中动作变换频繁, 快慢相间, 刚柔并济, 跌宕起伏, 动静结合, 每个动作具体要求不一, 经常性地练习, 大脑思维活跃, 神经中枢随着武术动作中的快、慢、动、静时而兴奋时而抑制, 久而久之, 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均衡性大大提升, 具有较好的强身健体的作用。

另外传统武术不仅能够发挥较好的强身健体作用, 更能在预防与治疗有些慢性疾病上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 是一种隐秘发展的骨病, 它对人们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大。根据有关专家预测, 到2013 年我国骨质疏松患者将会突破12 万[4]。运动能够有效预防和治愈骨质疏松症状, 然而不同的运动方式对骨质的影响程度不同。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对增强人们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经常参加传统武术锻炼, 不仅能够提高锻炼者的身体素质, 还能增强锻炼者的骨密度和骨硬度, 对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具有积极作用。另外, 传统武术锻炼也能增强人们心脑血管的运行能力。研究发现, 传统武术锻炼能够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 增强血管的活力, 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此外, 武术健身对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 练习武术也能提高我们心脑血管的工作能力。身体超重、高脂肪、高血糖等都是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原因, 而武术运动作为一种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 可以使人体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消耗脂肪, 并增大肺活量, 降低血粘稠, 防止动脉硬化, 从而达到降血压的目的, 为人体健康提供有力保证。

因此传统武术具有较好的健身养生的价值, 当前人们加强传统武术锻炼, 不再是为了技击, 健身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标。传统武术是一种身体运动的活动, 是人体研究的一部分, 人们将人体探究建立在传统医学上。我国医学界一直推崇“精盈则气盛, 气盛则神全, 神全则身健”, 传统武术锻炼能够取得内外兼修、强身健体的健身作用。例如太极拳的实质是采用阴阳法则在多个角度和方法上的使用, 从而实现人体脏腑经络功能的协调、有序、平衡, 达到固本培元、延年益寿的效果。再比如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站桩锻炼, 也属于传统武术范畴, 它具有较好的健身养生的功能, 这也体现了人们健身意识不断提高。

总之, 武术具有“内外合一, 形神兼备”的优势, 能够从内而外地锻炼我们的身体, 又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武术不仅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更应该把它当成一项有益身心的运动来广泛推广, 使武术在丰富人们文化生活和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岗, 郭海洲.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现代化中的价值取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6, (3) .

[2]茹凯, 刘振娟, 汤铁军.发挥传统武术的文化教育潜力, 促进传统武术全面发展[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 (4)

[3]王俊奇, 孔祥华, 张华飞.现代大众武术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武术科学.博击 (学术版) , 2004, (03) :35-38.

3.乒乓球的运动特点及健身价值 篇三

摘要:现如今,人类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加,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还是应不忘追求自身健康。在不断增加的健身运动中,乒乓球运动逐渐被更多的人接受并喜爱。本文中主要阐述了乒乓球运动的特点与健身价值。

关键词:乒乓球;运动;健身;价值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集健身性、竞技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运动,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高的锻炼价值,很容易开展和普及。

(一)乒乓球运动的特点

乒乓球运动的特点是球小、速度快、变化多、趣味性强,要求练习者在短时间内对瞬息万变的击球有较强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器材设备简单,室内室外都可以进行,运动量可大可小,投资少,又不受年龄、性别和身体条件的限制,很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乒乓球运动是上下肢配合的一项全身运动,经常参加这项运动可发展人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增强体质,并能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其负荷量可自我高速控制,对练双方球台相隔又恰好避免了身体接触;只要按照自身素质训练强度适量,运动外伤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且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高的锻炼价值,容易被人接受.乒乓球项目有单项、双打、团体项目。团体项目通过个体来实现,所以乒乓球项目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单独作战及集体主义的精神。

乒乓球运动技术种类多,动作结构作用差异大,而且旋转变化的种类也比较多,因此常常使运动员感到棘手。在击球时要求全身各关节、肌肉高度协调,手腕、手指动作技巧细腻、准确。在思想方面既要求技术全面,没有明显漏洞,又要求特长突出;在技术上有速度与旋转的结合,攻与防的转换,这就需要运动员掌握多种扎实的基本技术和多种战术,并能随机运用。要成为一名优秀运动员必须具备强烈的上进心和表现欲,优异的技战术,冷静、灵活、积极的思维,顽强的意志和稳定健康的心理素质,缺一不可。

(二)乒乓球的健身价值

1.可以有效地提高人的身体素质。

长期参加乒乓球运动,随着水平的不断提高,活动范围的加大,运动量的加大,不仅相应地提高了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和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而且使肌肉发达、结实、健壮,关节更加灵活稳固。

2.乒乓球运动对人体骨骼的作用

体育运动负荷会直接或间接作用于骨,使骨产生适应性改变。生理学研究证明,如有效利用乒乓球运动中负荷量较大但可以承受的技术练习,可使某些与骨代谢有关的激素或物质发生变化,影响某些局部调节因子,使骨质得以增加,骨骼更为坚固、健康。

3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经常参加乒乓球运动,可以使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得到改善,心肌变得发达有力,心容量加大,每搏输出量增多。同时,乒乓球运动能增强呼吸肌的力量和耐久力,进而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

4可以调节和改善神经系统灵活性

由于乒乓球在空中飞行速度比较快,在这短暂的时间内,要求运动员对高速运动的来球进行全面观察并进行判断,及时采取对策。经常从事乒乓球运动,可大大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

5可以提高心理素质

乒乓球运动是竞技项目,对抗激烈,比分更改速度快,所以运动员情绪状态非常复杂。经常经受这些变幻莫测、胜负难料的激烈竞争的锻炼,同时在比赛中要对对方战术意图进行揣摩,因此使练习者的心理素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结论:

4.羽毛球技术特点及健身价值分析 篇四

目前,羽毛球运动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的一种良好手段,同时也能培养顽强的拼搏精神和优良的意志品质。当今社会步入科学化、信息化时代,人们繁重的劳动将减少,工作时间减少,休闲时间增多,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必将成为人们青睬的对象。正是这样的情景下,羽毛球运动以其独特的特点及运动价值,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在羽毛球运动中人们找到了乐趣,体验到了体育运动的无限魅力及其强身健体的价值。

建国数十年来,我国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从35岁增加到71岁。总体健康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超过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但若以国际上通用的讲课评价指标衡量,我国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居民平均健康寿命是多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前几年公布的191个国家的排行榜,我国居民平均健康寿命是62.3岁,其中男性61.2岁,女性63.3岁,在世界排名第8l位。而我们的邻日本排名第一,平均健康寿命是74.5岁,其中男性71.9岁,女性77.2岁。上面两组数据显示,我国人群的健康水平较低。国际卫生组织衡量一个国家人口的生命质量最主要的评判标准是健康年龄。而不是单纯的生理寿命的长短。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却有30年重病缠身或者处于植物人状态,这样的长寿对于他来说简直就是灾难,不仅于自己于家人无益,还会给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我国卫生经济专家的研究表明,目前全国劳动力人口人均年患病天数为28天,每年累计病休47亿天,人均年休6.5天。全国居民因疾病、伤残和早死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6%左右,而且均有增高的趋势。人们一方面越来越关注健康、追求健康,一方面又表现出健康知识的匮乏和健康观念的落后。如:疾病的预防保键健重视不足、生活习惯不科学、生活方式不健康、膳食不合理、缺乏锻炼等。从以上的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国民健康不良多数都因为身体素质差所导致。因为缺乏锻炼,缺乏体育运动,因此才会导致身体素质下降,疾病缠身,从而影响生活质量。这样不仅给自身带来了不便,同时对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大力提倡全民健身,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加强锻炼势在必行。

增强身体素质羽毛球运动可以全面增强人的身体素质。人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素质、耐力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等。力量素质:力量主要包括腿部力量、上肢力量、手腕力量,力量一般表现在人的爆发力方面。羽毛球运动中的起跳扣杀,就是要求腿部要有良好的爆发力。而羽毛球上肢的挥臂杀球及后场球的击球瞬间,与排球的扣球瞬间及投掷标枪的出手瞬间发力相似,都属于瞬间爆发力。区别在于,由于不同运动项目的比赛方式不同,羽毛球这种瞬间爆发类型的击球更加的频繁,比如,杀球后要连续打下一个高远球或挑后场底线球,对练习者力量素质的提高效果明显。耐力素质:耐力素质包括心肺功能的耐力和肌群在一定运动强度下的持久性。羽毛球的耐力素质在群众性的业余锻炼中有重要的作用。以21分制比赛为例,由于分数多,比赛时间长,大众健身性质的比赛也需要参与者有较好的耐力素质。单打比赛对一个运动员要求更全面,其中耐力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基础。速度素质:

羽毛球项目要求的速度包括脚步、挥臂、反应速度。但是羽毛球运动的脚下步法和其他项目相比是变幻最多,最快的一个。由此可见步法,也即是脚步速度是多么的重要;在所有室内运动项目中,羽毛球运动的挥臂速度也是最快的,我国羽毛球运动员傅海峰曾经在2005年苏迪曼杯上打出了322kHl/}I的最快速度,因此,羽毛球的挥臂速度也是其速度素质中重要的一点:反应速度是羽毛球速度素质中较特殊的素质,锻炼的过程几乎都是被动的,需要和别人比赛、练习来判断球路,锻炼对球飞行路线的判断能力以及提高动作反应时间的能力,羽毛球的路线变化多,要求脚步,手型的配合不单要速度快,同时还要能预先判断出球的落点,这样才能逐渐提高锻炼者的反应速度。灵敏素质和柔韧素质:羽毛球作为所有球类运动中,技术最多样化的项目之一,动作最多,变化多样,杀球、拉后场、吊网前、勾对 角、搓球,劈杀、劈吊、平抽、轻挡等技术,对身体灵敏,柔韧要求均较高。对全身肌肉群的协调性,灵活性有相当高的要求。羽毛球场上的各项技术的应用,也需要身体各肌肉群良好的柔韧性,才能完成幅度较大的技术动作。羽毛球运动对参与者的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有 很好的改善作用。羽毛球运动者的心率可达到每分钟160一170次,中强度心率可达到每分钟140—150次,低强度运动心率也可达到每分钟l00—130次。因此,经常从事该项体育活动可以发展人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可以提高人们上下肢及躯干的活动能力,改善呼吸系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有氧供能和无氧供能的能力,调节神经系统并提高其抗乳酸的能力,能起到增进健康、抗病防衰、调节精神的作用。综上分析,此项运动在运动学价值特点方面有利于人们健身的全面性,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有很好的健身价值。

羽毛球运动对参与者心理素质的影响羽毛球运动因其竞性、对抗性、大强度等诸多因素的要求,使心理素质在该项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这里,主要表现出的就是心理素质的坚忍性。所谓坚忍性是指在执行决定阶段能矢志不渝,坚持到底,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顽强乐观地面对和克服。羽毛球比赛是比人们的顽强拼搏的能力。只有具备了坚强的意志品质,克服身体上的疲惫,以及心理上的恐惧,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即使不在比赛中,这项活动也需要较强的意志,否则你无法很好地完成该项练习,练习中原本应该产生的愉悦的心情、羽毛球运动的趣味性及锻炼价值也会荡然无存。羽毛球运动还包括对对方战术意图的揣摩,对各种战机的把握,对自己运用什么战术的选择等智力因素,因此经常从事该项运动可以使人思维敏捷。同时,由于比赛的紧张、竞争的激烈,使练习者的心理素质得到很好的的锻炼,在竞争中,强化进取精神,使人的智、勇、技在竞争与对抗中得到升华。使人临危不乱,泰然处之,以良好的心态、正确的人生观面对荣辱、得失,促进入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羽毛球运动对智力的影响参与羽毛球运动要求练习者有较高和较全面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练习者在羽毛球运动中具备的智力素质。智力是观察力、记忆力、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体现。在进行羽毛球比赛的过程中,每一个瞬间的击球动作,都会受到对手的高度重视,即便是细微变化,也不能逃脱对手的眼晴。譬如在接发球时,必须精细观察对手的挥拍方向,击球的部位、角度、力度、速度等,将所有信息快速传递给大脑皮质,经过迅速加工处理,判断和预测来球的速度、力量、弧线与落点,这一系列 的观察和形象思维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然后采取接球的对策,做出适应性反应。因此,要求参与者具有细微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敏捷的行动能力。如果在每一次练习中,都能注意观察,用脑打球,久而久之,无疑对开发智力非常有益。

羽毛球运动对于实现体育健康目标的影响能够达到体育健康目标和树立终身体育思想的主要项目之一就是羽毛球运动。因为羽毛球运动有一定的规律性、锻炼价值以及技能性,因此,众多的人们参与到羽毛球运动中来。不管哪一项运动项目,只有练习者基于自发和主动的条件下,才可以坚持锻炼,持之以恒。羽毛球运动具有上述之特点,有不少的人已经把它作为生活学习中的一部分,这对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实现体育健康的目标十分重要。

羽毛球运动的社会性价值无论是练习还是比赛,人们都需要与同伴(双打)或与对手进行交流和沟通,它既要发挥个人的技术和积极性,更要发挥同伴协作的力量,默契配合,取长补短。这是一种锻炼手段,对青少年来说,有助于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而对中老年人来说,则是社会交往的有益之举。在羽毛球比赛中,若能取胜,则让欣赏者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感受到羽毛球运动的无限魅力:假如失败,则会让欣赏者分析、总结,给人生以启迪。正确享受比赛结果,尽情地用自己的方式去享受羽毛球比赛的奥妙与乐趣。

中国羽毛球的优势与“快、狠、准、活”的技术风格密切相关,它自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一直指导着中国羽毛球的训练与竞赛实践,并作为“制胜法宝”和“准则”经常出现在各类相关文章和著作之中。然而,这样一条法宝级的“准则”并未保证中国羽毛球运动并长盛不衰,尽管在80年代,它把中国羽毛球推到了一个辉煌的“境界”——囊括世界锦标赛所有单项金牌;但在90年代的广岛亚运会仅得7枚铜牌。当前中国羽毛球正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5个单项仅剩女单尚存优势。起伏不定的现实,不得不引发对“制胜法宝”的反思,为什么同样一个法宝,却使中国羽毛球大幅度波动?为什么同样一个法宝,却使男双项目长期落后?为什么同样一个法宝,却使中国羽毛球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

20世纪60年代,“快”的技术风格形成,中国羽毛球运动崛起。1954年以后,印尼华侨带回了国外先进技术及打法,并借鉴我国乒乓球项目的成功经验,把“快”作为训练突破口,创新技术、加强进攻,狠抓身体素质,成绩突飞猛进。1964年召开第一次全国羽毛球训练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快、狠、准、活”的技术风格,确定了“以我为主、以快为主、以攻为主”的发展方向。1965年大胜欧洲冠军丹麦队,表明我国羽毛球运动已经跃升到世界先进水平。70年代,因为对技术风格的片面认识,成绩滑坡。文化大革命期间球队被解散,19r71年恢复成立羽毛球队,这一时期突出“快、狠”,且片面认为:快攻就是杀上网,特别注重扣杀,强调“一拍解决问题”l2|。由于技术不全面,1976年第一届亚洲羽毛球邀请赛和19r78年第八届亚运会上连遭败绩。1sr78年召开第二次全国羽毛球训练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当前在技术风格上存在重“快、狠、”,轻“准、活”的片面认识,并对技术风格提出了修改意见:要求快字当头,技术全面,达到快、狠、准、活全面结合,正确运用。同时强调,要注意发展多种流派,做到百花齐放。80年代,丰富的技术风格,使中国羽毛球运动步入辉煌。第二次训练工作会议丰富了技术风格,对“快攻”的认识从形式上升到意识,认为进攻不仅仅体现在杀球形式上,更主要体现在进攻的“意识”上,是争取主动的意识bJ。这一认识上的质变,完善了中国特色的“快攻”,带来了中国羽毛球的人才辈出,使中国羽毛球步入了最辉煌的殿堂:1985年囊括世锦赛全部金牌。1986年召开第三次全国羽毛球训练工作会议,中心议题是备战1992年奥运会的队伍建设,没有把技术风格的研讨、提炼、上升作为一项重要议题。90年代初,对技术风格的认识分歧,导致成绩再次滑坡。尽管第二次训练工作会议丰富了技术风格,但随着技战术打法的发展,对中国传统快攻何处去的问题引发了争论。有人建议突出“准”;有人建议在技术风格中增加“全”宇151;有的建议要重视“稳”。这些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澄清和统一,对技术风格的认识也没有取得进一步的深化。与此同时,印尼队和欧洲各队吸取了中国快攻特点,并在某些进攻技术方面有了进一步发展。所以,1992年奥运会,中国羽毛球队一金未得,1994年亚运会仅得7枚铜牌,中国羽毛球运动彻底跌入低谷。1995年以来,坚持“快”字当头的理念,成绩有所回升。这一时期尽管没有展开对技术风格的全国性大讨论,但是新组建的国家队教练班子在起伏波动中认识到,四字风格无论如何变化,“快”始终是羽毛球竞技的核心,因此紧紧围绕“快”字做文章,在短杀技术、专项体能训练手段上进行了创新,特别重视力量训练。2000年奥运会获得4枚金牌,标志着中国羽毛球竞技水平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通过以上回顾可知,技术风格对中国羽毛球的影响是极其显著的,每一次正确的认识或认识上的飞跃,都带动了竞技水平的迅速提升;而每一次片面的理解或模糊不清的认识,都导致了竞技水平的下降。现在,我们尽管已经认识到“快”是传统风格的核心,但并未真正揭示出核心的内涵,对“快、狠、准、活”关系的认识仍然没有达到彻底清晰明了。而从历史发展过程看,对羽毛球技术风格的认识任何一个年代都没有深入到本质性层次。

中国羽毛球技术风格的发展史,体现了这种“统一又分层次”的关系。20世纪60年代的快攻是从“体能”起家,强调“狠”;70年代风靡快攻,在耗能过分的情况下,自然提出了节省要求,即要“准”;80年代攻防能力普遍提高,不仅能量储备要足,要节省,还要综合利用,所以提出来一个“全”字,实际上就是“活”的另一种说法;90年代,在确认了“快”字的核心地位以后,在杀球技术、专项体能、力量训练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质上是循环到了螺旋上升的起点位置。实践证明,如果对“快”的本质内涵没有清晰的认识,那么对技术风格诸要素关系的理解,随时可能出现偏差。“快、狠、准、活”的技术风格与中国羽毛球运动的起伏密切相关。每~次正确的认识或认识上的飞跃,都带动了竞技水平的迅速提升;而每一次片面的理解或模糊不清的认识,都导致了竞技水平的下降。起伏的根本原因在于没能从本质上把握技术风格的精髓,没能从理论的高度概括制胜规律,因而无法自觉、主动地运用制胜规律指导羽毛球运动的发展。羽毛球项目制胜的核心因素是“快”,其内涵是:争抢最高的击球点,使对手圆击的难度最大。“狠、准、活”是“快”的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快字中心论”与“能量统一论”等价。“快”等价于“能量”,狠、准、活分别等价于体能、技能和战术能力,练体能是储备能量,练技术是节省能量,练战术是调控能量,三者是统一的。“狠、准、活”以“快”为统一点,“狠、准”是基础层次的“快”的表达,“活”是高级层次的“快”的表达,对“狠”和“准”其支配作用。三者在综合形成“快”的过程中,表现出总和律、突前律和更迭律。

羽毛球运动的可观赏性和娱乐性观众在欣赏羽毛球比赛的时候,总会获得心旷神怡的感觉,不仅在视觉上得到满足,而且在精神上也得到了升华。观众之所以能够赏心悦目的去看比赛,就是因为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高超技术以及他们之间的那种默契的战术配合,还有超水平的发挥等。例如,某些运动员在持续的进攻却无功的状况下,猛然一个轻吊网前对角,待球过网之后应声落下,给对方一个措手不及的状态,从而以最轻松的方式取得胜利,然而,网前的某些假动作,更是奇招叠出,防不胜防,让观众拍案叫绝。这些一方面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另一方面,也给我们很多的思考。羽毛球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参与者在对击球的过程中,通过不停的奔跑和身体的变化,努力地去把球击到对方的场地。每当击球者在击出一个好球或赢得一个球时都能使自己兴奋并达到一种成功的喜悦。同时球的飞翔又有快慢、轻重、高低、远近、狠巧、飘转等变化,使运动者自身体会到了运动的快乐。

5.武术的特点及锻炼价值 篇五

一、物质和精神生活丰富,诱惑因素增多

“90后”大学生目前已经是高校大学生的主体,他们成长的家庭环境、学习环境、社会环境和“70后”、“80后”相比有明显的差别。他们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整体上更加优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学校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更加良好,社会环境也更加丰富和复杂。九十年代中后期以后,我国的互联网逐渐开始普及,网络文化开始盛行,“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在受家庭、学校影响的同时,也深深的.受到网络上传播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二、思想活跃,价值多元化

“90后”大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产生、信息传递、信息接收都高度发达的年代,他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在爆炸式增长的信息里,就包括大量西方的思想和价值观。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下,“90后”大学生受各种社会思潮影响,价值呈现多元化。具体原因包括这几点:首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西方的主流文化、思想、思潮、价值观不断涌进中国,对“90后”处于价值观探索和确立期的大学生造成了重大冲击;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利益多元化、复杂化,物欲膨胀,享乐主义盛行,新的经济制度和社会现象出现会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尤其是“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再次,我们正处于新媒体时代和自媒体时代,各种信息、思潮、技术得以快速传递,抢占各种阵地,而“90后”大学生是网上活动的主力军,但辨别能力差,有些西方势力打着公益旗号,打着资助旗号,打着学术讲座旗号宣传自己的价值、信念、思想,影响“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最后,作为独生子女的“90后”大学生,从小娇生惯养,意志力弱,缺乏吃苦精神,容易产生挫败感,同时缺乏社会经历和经验,涉世较浅,对外面世界真实情况了解较少。

三、头脑聪明,接受新鲜事物快

“90后”大学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的浪潮中出生,是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成长起来,是在我国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历程中走向成熟。因此,其思想、行为深受各种新事物的影响,尤其是网络影响。首先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新事物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年轻的大学生求知欲高,好奇心强,很容易接触各种新事物。其次,“90后”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成长起来,网络对他们的影响根深蒂固,他们对网络的熟悉程度以及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前所未有。他们通过网络接受新鲜事物很快,学习能力很强,比如通过微博、微信、QQ以及众多的其他社交媒体。最后,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负面信息和新闻,负面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尤其是网络上的各种负面信息,对其思想、认识产生了不良影响。在以微博、微信等为主的自媒体时代和以手机为主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在思想、行为、生活、人际交往、心理等方面都高度依赖互联网,网络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四、政治论文敏感性差,辨别能力

弱“90后”大学生成长环境单一,比较注重满足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他们对很多历史问题的认识不是很清楚,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政治敏感性差,辨别能力弱。对网络上或者通过其他途径了解的各种社会思想无法进行正确分辨,容易产生负面影响。“90后”部分大学生对政治有一种排斥感,觉得政治和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很遥远,他们很少关注政治、学习政治、了解政治,而是回避政治,他们对国家重大政策、重要会议、重要事件漠不关心。他们立场不坚定,思想不稳定,不能正确分辨是非曲直,对西方的各种价值思潮和观念,也是半信半疑。五、意志力弱,容易产生挫败感“90后”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是在祖父母、父母以及众多亲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下长大的,从小娇生惯养,生活上衣食无忧,教育经历也比较顺利,缺乏社会经历,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事情,挫折教育严重缺失。这种成长经历,使他们对吃苦耐劳、艰苦朴素、迎难而上缺乏基本概念。进入大学后,他们才开始相对独立的生活,规划自己的一些事情,参加了一些学生社团和组织,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有一些社会实践经历,社会接触面也明显扩大。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难免会遇到挫折,这时候稍有不如意,就会产生挫败感,意志力消沉,有绝望的情绪,不能正确对待失败和冷静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消极被动,自暴自弃。

6.武术的特点及锻炼价值 篇六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兰州市5个县、市、区的大、中、小学生共1 800人。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实地调查法。问卷表的问句分为客观情况问句与主观态度问句两大类。问卷的效度和信度分别为89.30%与86.60%, 符合相关要求。采用分层抽样法, 分别抽取大、中、小学生各600人, 共发出调查问卷1 800份, 收回有效问卷1 597份, 有效回收率达88.72%。

全部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统计与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兰州市学生体育锻炼活动的现状

2.1.1 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频率及时间

在被调查的兰州市学生中,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为610人, 占被调查人数的38.20%。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中, 每周锻炼1~2次者占39.07%, 每周锻炼3~4次者占18.47%, 每周锻炼5次以上者占42.45%;每次锻炼不足30 min者占22.86%, 每次锻炼30~60 min者占44.15%, 每次锻炼60 min以上者占32.99% (见表1) 。调查中还发现, 大部分学生仅能掌握1~2种锻炼方法, 体育能力差, 这与几十年一贯的以运动技术为重点的教学形成反差, 同时说明, 体育教育应该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

2.1.2 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

对学生体育意识、健身意识及体育能力的分析调查结果表明19.20%的学生对《纲要》根本不了解, 27.70%的学生知道一点, 这说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学校中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学生对“体育锻炼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赞同率达到了98.50%。84.00%的中学生对体育有较正确的认识, 他们认为参加体育活动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这说明, 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正确的, 其动机主流是好的,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表2显示, 兰州市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 选择这一目的的人数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总人数的86.50%, 这说明兰州市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匮乏, 对体育的功能与作用认识不够深入, 仅仅停留在最基本的层面上。其中, 女生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保持体型苗条, 这说明女中学生更有追求美的心理倾向。调查还显示, 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 其中由于学习任务重而导致无法参加体育锻炼排在首位。

2.1.3 体育锻炼的地点与项目

调查显示, 兰州市学生选择锻炼的地点主要是学校体育场 (馆) , 选择这一项的人数占总人数的93.30%。在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上, 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跑步、健美操舞蹈、球类和武术, 长走和登山排在第5、6位, 最后依次是其他项目、游泳和气功 (见表3) 。

2.2 兰州市学生体育锻炼活动特点分析

2.2.1 学生体育锻炼项目的新潮化

学生是社会最活跃的群体之一, 也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受众, 在体育锻炼热潮之中, 他们的这一特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虽然兰州市经济相对于东南沿海城市而言较落后, 但学生在各种体育锻炼中对新兴项目的喜欢程度并不低, 一些海外或东南沿海地区青少年开展的体育健身活动形式很快传入兰州并流行起来, 如街舞、轮 (板) 滑、攀岩、跆拳道、3人篮球、5人足球等, 这些项目基本上在所有的大、中、小学校学生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青睐。

2.2.2 学生的体育需求呈现多元化

调查显示, 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已经不再是单一形式, 而是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体育锻炼项目的需求多元化, 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体育项目, 而是追求新潮化;体育锻炼组织形式的多元化, 不再局限于体育课, 而是有多种自发形式, 如三五好友自己找地方练习、参加俱乐部等;体育锻炼场所的多元化, 不再局限于学校, 而是从学校走向健身俱乐部、家庭和社区。新时期的这些新趋势和新特点, 对学校体育的规划和发展提出了挑战, 也为全民健身的推广找到了新的出路和方式。

2.2.3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不平衡性

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不平衡性在兰州市的学生中异常显著, 主要体现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存在着性别上的不平衡, 男生参加锻炼的人数远远多于女生;大学和小学生参加锻炼的次数远远多于中学生;文化课学习与体育锻炼发展严重不平衡, 成绩好的学生几乎不运动,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参与体育锻炼行为非常好。

2.3 制约兰州市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2.3.1 兰州市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较强, 但运动能力及参与意识较差

根据《纲要》要求, 学校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技能, 使他们逐步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无论从体能还是心理上讲, 都将体育锻炼达到“不是别人要我练, 而是为了健康我要练”的境界, 从中使其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把体育锻炼放在人生发展的重要位置上。事实上, 兰州市的中小学体育课并没有给学生教会一项适合终身锻炼的运动技能, 大多数学生到了大学才能学到一门专项运动技能, 这造成了学生有体育意识而无体育参与能力的怪现象。中小学学校应充分利用有限的体育课堂时间, 并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 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育需求, 使每位学生掌握一项体育锻炼技能。

2.3.2 学习压力大, 没有时间, 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

学校体育工作要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展开, 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锻炼时间。目前中、小学生锻炼时间的不足, 严重地制约着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大多数中小学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违背国家教委开课规定, 私自增加课时, 使得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不得不放弃自己的锻炼机会。大学生在这方面则相对好于中小学学生, 虽然大学生的就业和学业压力较大, 但每天进行锻炼的时间还是很充足的。作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随时随地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的检查, 发现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不相符合的学校, 教育行政部门要勒令他们限期改进, 对于屡教不改的学校领导和他人要给予行政处分, 对导致学生身心健康受到损害的要降职或追究刑事责任。

2.3.3 学校环境差削弱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兰州市学生虽然体育意识较强, 但运动参与能力较低, 这客观上与学校的体育环境有很大关系。调查显示, 兰州市学生拥有的体育场地偏少, 各校体育教师的配备、体育场地的拥有量及体育经费的投入均不平衡, 在外部环境上导致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所减弱。为了让学生拥有锻炼的场所与器材, 学校各级领导要重视体育场 (馆) 的建设, 教育行政部门应把体育场 (馆) 建设列为学校是否符合办学条件的大事来抓。学校要在现有的条件下, 以改造旧设施为重点, 在长效果、少投入的原则上进行扩建和改造, 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3 结论和建议

(1) 兰州市现行学校体育课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广泛需求, 学生的体育需求呈现出多元化、新潮化和自主化的新特点。只有及时把握这一新趋势和新特点, 支持和引导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互联和互补, 才能促使学校的体育锻炼活动在更大的范围内健康、有序地发展并取得更大的成效。

(2) 提高教师素质, 充分发挥其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 体育教师急需更新观念, 以迎接时代的考验。从一定程度上讲, 学习与研究健身教育方面的系统知识, 是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师应该在体育教学改革中, 树立科学的健身意识, 传授健身原理、健身方法以及健身效果评价的基本知识, 推广人们认同的健身行为。

(3) 体育锻炼是学生增强体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建议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指导和培训工作, 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能力。

(4) 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 他们的体质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因此, 建议社会各界关注学生的体质, 加大对学校体育教育建设的投资, 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

摘要:在对兰州市5个县、市、区的大、中、小学生共1 800人进行调查的基础上, 全面分析了兰州市大、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活动的现状、特点, 在肯定学生体育锻炼活动已取得的成绩的同时, 提出了促进学生体育锻炼活动进一步开展的对策。

关键词:兰州市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S].1995.

[2]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S].1995.

[3]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S].1999.

7.试论武术传统伦理的当代社会价值 篇七

武术传统伦理具有重视个人道德修养、人伦关系之和谐、整体观念和民族大义的特征.在当今社会,武术传统伦理仍然有它独特的魅力.我们应充分挖掘并发挥它的社会功能价值,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作 者:冉斯铭 刘同为 梁作甲  作者单位:冉斯铭,梁作甲(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刘同为(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

刊 名:社会科学论坛 英文刊名: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10) 分类号:B82 关键词:武术传统伦理   和谐   精神文明建设  

8.武术的特点及锻炼价值 篇八

【关键词】老年人;体育锻炼;健康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指随着出生率快速增长而死亡率的降低,老年人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人口老龄化同中老年人口密切相关,老年人口的实现就伴随着老龄化的进程,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加快老龄化进程的,它是以3.2%这个速度快速递增的,如何使人口老龄化能够健康的老龄化就显得十分重要。健康老龄化的概念:大多数的老年人处于心理、生理的健康状态,且人口老龄化这个问题不影响社会的发展这就称之为“健康老龄化”。为了实现健康老龄化这一目标,需要老年人自身的努力以及国家的积极参与。

一、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现状

今天我们仍处于经济全球化这一行列当中,我们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危机感和压迫感,人们对“运动不足”也有越来越强的危机感,越来越多的人也都开始从事体育活动,在当今的社会老年人对自己的健康非常重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开始进行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一般健身中以老年人居多,而在这些老年人当中又都是女性占绝大多数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比较高,参与者大多都是在66-75岁左右,他们的积极性比年轻人的积极性还要高这也充分证明了我国对这种健身意识还不足,意识还不够强烈的表现。

二、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1.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运动系统机能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快速增长,运动系统变化也比较明显,肌肉在发生衰退变化的时候是在人进入老年以后,这时肌肉也会随年龄的增长逐年的减少,快速减少的时期是人处于50岁的时候,肌肉弹性变差、肌纤维变细、力量以及耐力的衰退这些都是机退的主要表现,这个时期的人们容易出现身体和心理上的疲劳,还会出现骨质疏松的状况,长此一来会给老年人带来诸多不便,而且还会容易受伤给老年人带来许多的疾病,每个人的老化过程不一样,大多是以自然老化为主,其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运动所造成的,所以说;健康的体育锻炼可以缓解人体机能衰老,促进抗老化,改善机体退化现象。

2.体育锻炼对心血管功能具有重要影响适当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减慢心率,使血液迅速流通,血液流通畅可以使心肌更好的吸收养分[2],营养补给充分老年人心脏发病率的发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心肌纤维变粗心室容量增大,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身体里的弹性势能就会降低,会引发高血压发生,参加体育锻炼就可以改善这一状况,增加弹性势能。此外,参加体育锻炼还能加快新陈代谢的速度,使身体里的有机成分都能正常且健康的工作,加快代谢物质的排出速度,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对老年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所以,老年人参加体育运动是走上健康的必由之路。

3.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人体老化是一个心理功能衰退的一个过程。“首先是智力减退,其次是情绪改变,此外还有可能有性格改变”。[3]心理健康包括精神、身心、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运动可以扩大老年人的交友范围有利于缓解压力和保持心情舒畅。”[1]人体老化也是一个心血管功能下降的过程,心血管下降会引起缺氧,“有氧运动可以减缓和阻止心血功能下降的发生”,实践表明:“秧歌舞锻炼对妇女身心健康水平有良好影响”,[3]“太极拳锻炼能够缓解左脑疲劳,还能开发右脑发展形象思维的功效”。

三、健康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促进老年人健康老龄化

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必须以正确健康的方式才能有效,有氧运动可以增加关节肌肉的灵活性、柔韧性以及平衡性,使老年人的肌肉处于健康年轻的状态,例如:慢跑、散步、太极拳都是一些有氧的运动,这些运动的强度不大,符合老年人的身心发展需求,可以增加关节肌肉的灵活性、柔韧性以及平衡性,使老年人的肌肉处于健康年轻的状态。体育锻炼的时间可以在早晨,也可以在晚上,时间可以定为30分钟也可适当延长至60分钟。场所可以在社区广场公园、江边或空地、以及体育馆等。运动中的注意事项:第一,早晨运动是尽量不要空腹,空腹运动会引起低血糖,强度过大还会给心脏带来负担,引起心律不齐,可以在运动前喝点水或者吃点饭,饭后15分钟在进行锻炼。第二,运动前应该进行热身,热身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微喘即可,在进行身体各个部位的准备活动,以免直接运动给身体带来伤害,避免受伤。第三,老年人在进行运动不要强度过大,因为老年人身体素质相对比较差,身体状况也比较虚弱。第四,调整好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在运动的同时也一定要补充好营养,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四、结论

老龄化产生有多种因素。主要原因有老年人口比重大、老龄化增长速度快以及地区城乡的差异等因素,当人进入老龄阶段运动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都会发生明显变化,老年人身体存在运动能力、人体感觉能力、心理机能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实现老年人健康老龄化至关重要,实现老龄化的方法有很多,而体育锻炼是实现老年人健康老龄化最科学有效的方法之一,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身体成分,加强人体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保护老年人的心血管机能,调节脂体代谢,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延缓老年人的衰老速度,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9.武术的特点及锻炼价值 篇九

关键词:体育锻炼,价值认知,现状调查

前言

中学生由于理论知识水平相对较低, 加之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以实践活动为主, 体育理论的传授相对较少, 从而使得中学生对体育缺乏足够的认识。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水平可以从他们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方面进行判断。对于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进行深入研究,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 中学生体育锻炼认知水平, 直接影响到其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 中学生体育锻炼认知水平直接影响着其锻炼方式的正确性。因此, 根据中学生体育认知不足的问题, 本文模拟通过对中学生体育认知的实际调查, 分析存在的具体问题, 从而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提高中学生体育认知的教学策略。

一、中学生体育锻炼认知现状调查与分析

设计中学生体育认知情况调查问卷, 对中学生关于体育健身价值、体育娱乐价值、体育文化价值、体育修心价值等方面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750份, 全部收回, 有效问卷736份 (其中男生382份, 女生354份) , 有效率为98.13%。在此基础上, 通过座谈方式, 与部分体育教师和中学生就体育锻炼相关问题进行交流, 进一步了解中学生体育对体育的认识, 在访谈过程中对访谈内容进行记录。其中, 关于中学生体育认知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关于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更有利于增长身高, 76%选择同意, 15%不知道, 9%不同意;经常性地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 73%同意, 16%不知道, 11%不同意;恰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 64%同意, 19%不知道, 17%不同意;体育锻炼可以释放心理压力, 增进心理健康, 62%同意, 22%不知道, 16%不同意;常与同学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增进友谊, 77%同意, 9%不知道, 14%不同意;体育活动能愉悦身心, 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60%同意, 28%不知道, 12%不同意;提高参加集体活动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75%同意, 16%不知道, 9%不同意;在群体性体育活动中可以结交一些新朋友, 65%同意, 17%不知道, 18%不同意;体育参与可以感受体育文化丰富的精神食粮, 46%同意, 30%不知道, 24%不同意;在克服体育困难中可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53%同意, 39%不知道, 8%不同意。

综合关于中学生体育认知问卷调查和座谈结果, 我们发现: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价值认知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尽管不同学生存在的对体育锻炼价值认知不够的问题在程度上有所不同, 但是, 这些问题一方面反映出学生认知不够, 亟待提高, 以避免学生体育锻炼方式出现偏差, 即使参加体育锻炼, 也不能达到很好的体育锻炼效果;另一方面, 这也反映出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理论教学不够, 至少是学生没有很好地认识体育知识和体育锻炼价值。这个调查结果让我们进一步意识到丰富中学生相关运动知识、提高中学生对锻炼价值认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对中学体育锻炼价值的再认识

体育锻炼对于青少年身体、心理、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充分的证实, 不仅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而且有大量的事实案例。新时期的中学生群体中, 独身子女比例的增加突出表现为自我为中心、社会适应能力不强, 而参加一些集体性体育项目, 通过在体育活动中与他人的相互配合, 不但可以改变自我中心的习惯, 增强合作意识, 而且还可以培养竞争与社会适应能力。

传统的分类方式认为体育具有身体教育价值、德育价值、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心理品质教育价值、智能教育价值, 本文根据国际上对健康概念的定义, 从身体层面的价值、心理层面的价值、社会适应层面的价值, 对中学体育的价值进行重新认识, 认为:中学体育的价值在于可以在身体层面促进身体形态、强壮学生体魄、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活动能力;在心理层面培养顽强意志、改变骄躁心理、培养果敢自信、培养进取意识;在社会适应层面增强人际能力、增强合作能力、增强集体意识、团队相互鼓励。

三、改善中学生体育锻炼认知的提升策略

中学生体育锻炼认知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既有来自外界的影响, 也有自身兴趣爱好和接收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从教学的角度上来说, 我们的责任重点是通过创造条件, 营造体育文化氛围, 对中学生加以“感染”, 让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从被动“输入”转为主动“吸入”的过程。首先, 在体育教学中, 我们要加强体育理论知识教育, 让学生对体育、体育锻炼有一个宏观的、较为全面的认识。其次, 在教学实践中, 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努力调整和改善学生体育心理倾向。目前, 在很多中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体育课程被边缘化的情况。使得学生认为, 既然“体育不重要”, 那么“体育锻炼也不重要”, 进而不重视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要改变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 既需要体育教师对体育课、体育教学活动的认真组织, 又需要其他学科老师和学校领导的积极支持。再次, 要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对学校体育工作和教学工作具有系统、坚实的体育理论和专业知识, 熟练掌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各种要求, 科学地制订各种活动方案和计划, 对学校体育工作和教学工作应该具有很强的指导和研究能力。

四、结束语

中学体育教学中, 要重视不断提高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在中学体育教学中, 我们只是一味地强调中学生体育参与而不重视提高中学生体育认知是不够的, 如果体育认知存在偏差, 体育参与只是空壳。提高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有必要增加理论知识的内容, 加强体育思想教育, 让中学生正确认识体育价值, 为学习体育和体育锻炼提供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曾永忠.中学生体育学习中的归因前因研究[J].体育科学, 2004, (2) .

[2]闫金兰.体育与健康教育标准认知现状和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6, (5) .

[3]傅健.体育认知形式与体育学习方式转变[J].体育与科学, 2007, (4) .

10.浅谈体育课的锻炼价值论文 篇十

经过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得出一个结论:体育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1 体育课最基本的作用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教会学生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通过体育课堂,根据学生身体情况,安排适当的运动与运动量,可以改善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体育课上教师教一些基本知识,如队列队形、篮球战术、健康知识等等。体育课堂教学把运动技能学习作为基础,把掌握运动技能作为体育教学的本质功能。学习运动技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运动技能,在运用运动技能的过程中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形成运动爱好、专长和习惯,在不断的运动实践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通过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学习,提高运动意识,逐步养成运动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寓德育与体育之中

体育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如教育学生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等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在体育教学中通过生动的动作形象,寓德育与体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在队列、队形教学中,通过统一指挥,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对在队列、队形中表现不好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指出他们的这种表现会造成整个队形不整齐,而影响全局,教育他们在练习中刻苦认真,遵守纪律,使他们养成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作风,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在竞争中品尝胜利的欢乐,失败的痛苦,进步的喜悦,拼搏的乐趣,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3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活动对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成为社会的主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是由体育活动的社会特征所决定的。在体育活动或竞赛当中,既有互相协作配合,又存在相互竞争,又必须遵守一定规则进行比赛活动,这种在体育活动中形成的交往合作、竞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社会生活、学习、工作中去,有利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在体育运动中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主要表现为提高学生遵守游戏规则的能力、尊重并关心他人的意识、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

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生“吃苦耐劳”的能力将是适应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合理安排运动量,并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活动有一定的强度,能够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让学生在教师、同学的鼓励下、集体荣誉的影响下,克服惰性,提高“吃苦耐劳”的能力,发扬艰苦拼搏的精神,为今后的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通信施工员岗位职责下一篇:废旧物资回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