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案例分析

2024-08-12

风景名胜区案例分析(精选8篇)

1.风景名胜区案例分析 篇一

灵山风景资源特色及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价值分析

课题组组长:蒋加龙

课题组成员:程慧玲 徐红

执 笔 人:蒋加龙

一、灵山风景名胜区资源特色

灵山风景名胜区地处上饶市上饶县北部,东邻玉山县,西界横峰县,北接德兴市。2006年10月,灵山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面积为160平

方公里。2008年5月,上饶县启动了灵山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工作,景区规划总面积为101.5平方公里。

灵山位于上饶市中心旅游区域,其自然环境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是道、佛二教圣地,道家书列天下第三十三福地,是一个集度假休闲、观光体验、宗教朝觐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灵山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独特,集自然景源与人文景源于一体,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这里山明水秀,地灵人杰,自然风光奇特,文化底蕴深厚。有世界罕见的环状花岗岩峰林地貌奇观,江南罕见的造型石(倒石)地貌景观,江南最高的水晶瀑布,中国最具特色的高山灵石梯田之一,还有江南颇具影响的民俗文化。其资源特色总体上可以概括为“雄”“奇”“幽”“幻”“秀”“灵”六个字。

灵山的“雄”,在于其雄浑险峻,天生奇绝的峰林景观。灵山山峰众多,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上饶县志》记载了石屏、石人、东台、天梯、水晶、华表、百谷、道士仙、葛仙、白云、草堂、岩前、燃烛、南塘、三十六尖等72座山峰。灵山72峰,峰峰簇拥,山势陡峻,从山脚至山顶,水平距离约5km,海拔由 110米陡增至1496米,地势高差很大,形成了极其雄浑壮观的环形山岳景观。灵山花岗岩呈岩基状产出,主要为复式花岗岩基。岩体中心地势平缓,边缘为陡峻山峰,平面上近圆形,形如环状,俗称“环状花岗杂岩”。

灵山素有三清山的“姐妹山”之称。在地质构造上,灵山和三清山同处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结合带之怀玉山构造小区,二者具有很多共同点,也有各自独特的方面,主要表现在:在总体地形地势上,灵山中部低,四周高(盆形),三清山中部高,四周低;在地质构造上灵山是环形山,三清山为三角形断块山;在微地貌景观上,灵山有峰峦、峰墙、峰丛、峰柱、峰峦、石芽、石蛋—造型石及倒石堆等景观,三清山有峰墙、峰丛、峰柱、峰峦、石芽景观,少有石蛋及倒石堆景观;在地貌宏观状态上,灵山环形山(尤其是南环)雄浑壮观,三清山以险为主,多以单个峰柱景观为主。从两者比较可以看出,灵山发育类型齐全,景观的形成演化特征清楚。

由于灵山环状山系发育不均衡,且环体各段保存程度不一,因而在东南部形成了一条长达20多公里的向南凸出的弧形山体,宛如一条巨龙盘踞在赣东北大地,又似一个“沉睡的少妇”横卧在灵山大地山。灵山这一雄壮奇绝的花岗岩地质地貌景观,具有重要的地学科普科研意义和极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在江西是绝无仅有的,在全国仍至全世界也是极为罕见的。

灵山的“奇”,在于其奇岩怪石,神形兼备的岩石景观。在微地貌景观上,灵山有着与三清山所不具备的丰富的造型石景观。灵山花岗岩在节理裂隙和风化剥蚀作用下形成了峰峦、峰丛、峰墙、峰柱后,在近水平节理和裂隙的切割下形成“岩块”,起初棱角明显,在风化过程中,棱角处首先风化、剥蚀,形成了玲珑奇巧秀美的造型石景观。这些岩石或屹立于绝顶之巅,或孤悬于绝壁之缘,或堆积于山谷深处,或相融于田野之中。历经亿万年风雕雨琢,其形千姿百态,犹如鬼斧神工,个个栩栩如生,使人叫绝,典型的造型石有“华表峰”、“乾坤柱”、“灵山妈妈”、“观音送字”、“情侣峰”、“老道献丹”等,如果细心的话,还随处可见形象逼真的“十二生肖”石。灵山的造型石(包括倒石堆和独立滚石)数量之多、品质之高,在江南实属罕见。

灵山还有奇特的冰凌壁和回音壁。冰凌壁在夹层灵山腹地,四九寒天,在垂直300米的峭壁上,倒挂着状如世间万物的冰舌、冰凌、冰柱、冰花。回音壁在石城、甑峰与天女散花峰间构成的千米长、数百米深的断裂谷中,山谷形成巨大的回音空间,回音可延时三秒,音量大,音律奇妙,音色悠扬,是名山大川中罕见的奇观。

灵山的“幽”,在于其幽深俊美,气势磅礴的谷瀑景观。灵山是由燕山期岩浆上升侵入冷凝而成的花岗岩山体,岩石坚硬。由于地质构造运动,断块突起,山体急剧上升,普遍发育两组倾角近于直立节理裂隙。同时流水侵蚀产生强烈下切,使岩石产生重力失稳,沿陡倾的断裂节理面产生崩落垮塌,历尽沧桑,形成了今日之劈地摩天,深沟幽谷的峡谷绝景奇观。最主要的峡谷有23条,如九牛峡谷、平溪峡谷、茗关峡谷等。

灵山是水的世界,有水便有灵气。茗湖荡漾、溪水潺潺、飞瀑重帘、潭水碧幽、泉水清冽。由于灵山区内多悬崖峭壁遍布,水量充足,形成了一些壮观的花岗岩瀑布群,灵山较大规模的瀑布达36余处,有蜿蜒的溪涧、形状各异的天然深潭水洞,常年水流不断,水质达到国家一级

2.风景名胜区案例分析 篇二

1.1 景区概况

陕西洽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的重点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处于黄河河谷阶地上,也是我国内陆重要的湿地之一,与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重叠,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从龙门到潼关长132.5 km,陕西洽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处在60 km~90 km间,景区为南北走向,东至黄河河心陕西山西省界,南达黄河青年防护林,西抵黄土峰林西麓山脚,北达东雷一级站,南北长约31 km,东西宽约7.5 km,风景区面积为17 646 hm2,这里栖息着丹顶鹤、大鸨、黑鹳、黑脸琵鹭、天鹅、灰鹤、苍鹭、鸳鸯等国家和地方保护鸟类,同时也是鸟类南北迁移中重要的停靠站。

1.2 景区规划

该景区是黄河湿地湖泊型风景名胜区,根据景区总体规划,风景区划分为黄河魂景区、瀵泉景区和生态田园景区三个景区,三个景区各有特色,相对独立。黄河魂景区位于景区最北部,以抽黄工程的展示教育为主,辅以部分休闲游憩项目。瀵泉景区位于景区中部,是洽川风景名胜区主要的游览区域,集中了瀵泉、古有莘国历史文化、福山古建筑、湿地等风景区内主要的特色风景资源。生态田园景区位于景区南部,是以自然风光、乡村情调以及大片的生态湿地为其主要资源。

2 工程概况

新建大同—西安铁路工程采用桥梁和隧道方式穿越风景名胜区生态田园景区,总长6.41 km。在景区桥梁长度约6.31 km,隧道0.1 km。工程穿越特级景区0.92 km,一级景区3.66 km,二级景区1.83 km。晋陕黄河特大桥桥梁主跨为28 m~108 m刚构拱桥,边跨为48 m简支箱梁和32 m简支箱梁;圆端形空心桥墩,钻孔桩基础。施工在风景名胜区用地范围为中心线两侧各9 m,总宽18 m,用地11.54 hm2,桥墩132个,桥墩占地0.67 hm2。

3 工程影响分析

工程主要是对景区景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景观影响主要为桥梁等地上建筑物对风景风貌及视觉的干扰;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施工期和运营期,施工期主要为桥梁施工影响湿地动植物资源和湿地生态环境,运营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噪声、振动以及灯光对风景区内鸟类的影响。

3.1 景观影响评价

3.1.1 景观环境质量评价

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工程从规划的生态田园景区穿过,并穿越核心景区,对景区内部分景观产生影响,景观质量评价要从多方面考虑,因此是多因子评价,本次采用景观综合评价指数,即:

B=∑XiFi

其中,B为某区域铁路景观环境综合评价指数;Xi为评价因子i的权值;Fi为景观i在某评价因子下的得分值。

景观环境质量用景观质量分数M表示:

Μ=BB*×100%

理想景观评价指数B*为理想状态下的得分值,由计算得出B*=5.06,则铁路沿线景观质量分数M=69.2%。根据表1可以看出,铁路景观环境质量等级为Ⅱ级,铁路沿线区域景观环境质量现状较好,铁路与沿线景观较协调,铁路建设对沿线景观有轻度不良影响。

3.1.2 景区影响分析与减缓措施

1)影响分析。

洽川风景名胜区核心资源是湿地,以对珍贵的湿地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其主要景观为黄河、湿地、鸟类。铁路绕避了黄河魂和瀵泉景区重点自然景观,穿越景区主要为规划的人工生态田园景区。由于景区中核心景区为南北分布,线路不可绕避,本次工程选线为保护核心景区,线位从核心景区最窄处通过,采用大跨等孔布置,占用核心景区面积和破坏、干扰最小,且工程以特大桥方式通过,对景区的切割的影响也降至最低。

2)缓解措施。

a.桥梁设置充分考虑了景区道路和布局,距离线路最近规划的生态农庄主要为农家乐建筑群,桥梁高度较高,距离大于200 m,噪声与振动对其影响较小。b.桥型选用与景区相协调的桥式孔跨方案,选用视觉良好的墩型,等跨布置,设计采用37 m净空,减小桥梁的视觉切割影响;美化桥梁的外观和声屏障的色彩外形和色彩,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力求桥梁建成后成为景区的新景观。c.施工结束后对桥墩永久用地以外的区域全部进行植被恢复,恢复一定数量的芦苇,与景区规划相协调。

3.2 对景区生态环境影响与保护措施

3.2.1 工程对植被的影响与保护措施

1)植被影响分析。

通过采用卫星遥感影像解析、现场踏勘调查,陕西洽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桥位处主要植被类型为草丛中的芦苇群落和农田植被,在两侧0 m~300 m区域内以旱地、河流水面(含池塘水面)、林地、草地为主。农田主要为小麦、玉米和棉花等;灌木主要有酸枣、荆条等;乔木多为人工种植,主要树种有杨树、柳树、刺槐等。由于现状主要以人工农田和林地为主,且铁路为线性工程,破坏范围较小,工程结束后占用的土地全部进行植被恢复,因此不会对景区植被造成大的影响。

2)防护及缓解措施。

a.制定湿地恢复方案并报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审查,在施工结束后进行植被恢复,按照区段植被分布分别进行恢复的原则,恢复相当质量与数量的芦苇植被,并与景区规划相协调。b.在景区内禁止布设取弃土场,施工营地等临时工程尽量利用景区内既有闲置建筑物及场地,避免占用和破坏植被。c.采取洒水等降尘措施控制扬尘的产生,从而降低对周边植物生长的影响。

3.2.2 对鸟类的影响与环保措施

1) 影响分析。

根据铁路建设运营的特点,其主要影响是噪声与振动,其次为光线对鸟类活动的影响。线路绕避了保护区内重点保护鸟类的栖息和繁殖地,桥位所在区域距鸟类繁殖栖息地北约1 km,工程噪声影响范围为线路两侧各200 m,因此对鸟类栖息繁殖地影响甚微。

2) 缓解措施。

a.从优化选线方面,线路避绕了鸟类栖息地,避免了对鸟类栖息地的影响,对区域内鸟类影响较小。 b.洽川湿地主要栖息的野生动物主要以湿地鸟类为主,且多为涉禽类,主要在水边涉水行走,多以滑翔为主,桥梁下方留足空间,鸟在两侧的活动不会遇到明显阻隔,设计采用37 m净空。c.梁体推荐采用噪声及振动较小的混凝土圬工梁。在桥梁上设置隔声、降噪、减振防护措施。声屏障外型及色彩与景区、桥梁相协调,尽量避免鸟类与桥、车等发生碰撞事故,最大程度地降低运营对环境影响。d.施工期间,鸟类活动可能会受到一些扰动,属于正常情况,只要控制作业范围和管理好施工人员的行为,采用噪声及振动较小的旋挖钻施工方法;坚决禁止偷猎、伤害、恐吓、袭击鸟类,施工结束后做好恢复工作,对区域鸟类的影响可以接受。

3.2.3 对水文及水体的影响与环保措施

1)影响分析。

桥梁跨越风景名胜区处的区域主要由河道、沼泽和人工鱼池等部分构成,施工期对湿地水体、水文影响较小;由于桩基施工采取噪声较小的旋挖钻,桥梁跨度大,开挖面积较小,施工造成的水体中悬浮物经沉淀后对景区的水质影响不大。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乱倾乱倒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2)防护和缓解措施。

严格控制景区施工的“三废”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废水全部收集处理,尽可能综合利用,严禁散排;各种施工废渣全部运至景区综合处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外运。涉水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恢复河道天然状态。

4 结语

线路不可绕避的穿越了陕西洽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对景区有一定的影响,根据评价铁路沿线区域景观环境质量现状较好,铁路与沿线景观协调程度较协调,铁路建设对沿线景观环境影响程度为轻度不良影响,通过美化桥梁、隧道口的设计和施工防护措施,工程的建设对景区的影响可以接受。

参考文献

[1]何天宝.公路建设环境保护问题探讨[J].山西建筑,2009,35(21):349-351.

[2]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新建大同至西安铁路运城至西安段环境影响评价[Z].2009.

3.论风景名胜区收入模式 篇三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影响因素收入构成收入模式

1 风景名胜区收入模式的影响因素

风景名胜区的收入模式作为描述风景名胜区收入来源及构成的总体框架。涵盖收入种类和各类收入的重要性两个重要方面。影响这两个方面的因素直接影响到了风景名胜区收入模式的形成。影响风景名胜区的收入模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1.1 影响风景名胜区收入结构的因素 ①政府管制 政府管制是政府为了改变或控制经济组织的经营活动而颁布的一系列法律及规章制度,并直接对违背这些法律、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惩处。政府管制是影响企业收入构成的首要因素。②景区类型 风景名胜区按主导景观的性质可分为自然景观风景名胜区、人文景观风景名胜区、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风景名胜区三种类型。

1.2 影响风景名胜区收入数量的因素 ①产品吸引力及丰度 购买消费旅游产品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主要目的。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大小直接关系到来景区的游客数量,而旅游产品的丰富程度关系到每个旅游者在景区的消费金额。这两者都直接关系到景区收入的数量。②游客停留时间 游客停留的时间越长,游客的消费可能越多。目前不少景区开发都在极力延长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比如在适当的时间安排免费表演,使游客为了表演而在目的地停留更长的时间,从而增加景区的旅游收入。③游客体验 游客在景区体验的好坏关系到游客中回头客的数量,也关系到游客的口碑宣传。关注游客体验、提高其满意度能增加潜在游客数量,间接影响景区收入。

1.3 影响风景名胜区收入质量的因素 此处所说的收入质量主要体现在获得收入的代价、成本上,要以尽可能少的代价获得尽可能多的收入。要提高收入的质量就要做到获得的收入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以牺牲游客的满意度为代价。

2 风景名胜区收入模式的构成分析

风景名胜区收入大的方面包括产品销售收入、服务性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附属生产性收入、其他类收入五个方面,具体到旅游收入又涵盖“一票二道三餐四购五娱”五大项。

2.1 风景名胜区收入的五大方面 按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企业的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股利收入等。风景名胜区的收入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①产品销售收入 风景名胜区的产品销售收入主要有包括三个方面:景点游览产品的销售收入——门票收入;娱乐性产品的销售收入——游艺机、电动玩具、游览船等;一般商品类销售收入——食品、工艺品、土特产品等。②服务性收入 这包括导游服务收入、宾馆住宿服务收入、饮食服务收入、交通客运服务收入、其他服务收入——照相、电话、加油站等。服务性收入涵盖了旅游收入和非旅游收入两种。③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这包括景区联合经营收入,如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合资经营、股份经营等;场租收入,即出租景区某些场所所得收入;风景名胜资源、土地等资源使用类收入等。此类收入依托旅游资源取得。④附属生产性收入 风景名胜区常常物产丰富,动植物资源富积,可利用进行相应的生产,为景区创收。⑤其他类收入 例如排污费等环保类收费,赔款、罚款等执法类收费。

2.2 风景名胜区旅游收入的五大项 此类收入是风景名胜区特有的收入。从具体的方面看,旅游收入主要可以用“一票二道三餐四购五娱”来概括:①票 这里指景区门票收入。②道 这里指景区内交通收入。③餐 这是游客在景区内餐饮消费对景区形成的收入,包括团体餐和特色餐饮等。④购 指景区内销售商品形成的收入。⑤娱 娱乐形式主要可以分为设施型娱乐、歌舞表演互动型娱乐、竞赛对抗型娱乐、制作采摘型娱乐和康体型娱乐等。

3 风景名胜区收入模式的确定

确定风景名胜区收入模式的过程,就是结合风景名胜区实际,分析景区收入的影响因素从而确定景区收入的构成部分及各部分比重的过程,是综合考虑景区收入影响因素与收入成分的过程。

3.1 风景名胜区收入模式确定的原则 ①不违规 本风景名胜区可以开发经营哪些产品,取得哪些收入,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政策法规,做到三个层面的不违反:第一,不违反一般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第二,不违反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第三,不违反本风景名胜区的规划。②结合景区实际情况 确定景区的收入构成要结合本景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如景区类型、景区区位、景区面积、经营管理者和服务人员素质等等。以此确定景区适合取得的收入。③收入组成多样化、优化原则 在考虑景区的收入构成时,应注意尽可能使收入构成多样化,各部分收入之间的关系要优化、合理化。这样不但能使景区取得较多的收入,更能较好地规避风险,使景区收入可持续。

3.2 确定景区收入结构 在分析完景区的类型、所受的管制因素,并确定本景区的产品体系之后,景区的收入结构应该说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我们需进一步明确以下方面:①风景名胜区收入模式大方面的确定 由上文分析可知,风景名胜区的收入从大的方面看主要有5个:产品销售收入、服务性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附属生产性收入、其他类收入。确定一个景区的收入结构首先要明确本景区主要涉及这5大方面中的哪些方面,以哪些方面为主。②具体旅游收入项目的确定 风景名胜区旅游收入的具体项目,有“一票二道三餐四购五娱”5項。一个合理的旅游收入体系是收入来源多样化,重点突出一两个收入来源的体系。景区应着力打造几项主要的大数目的收入来源。在维持或适当降低门票收入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娱乐项目收入和特色购物项目的收入,同时兼顾景区内交通和特色餐饮收入。③优化景区收入链,合理设置收入点 风景名胜区收入的5大方面中,每一个方面都可以构成一条链,每条链又可以设置若干收入节点;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收入同样由若干收入链和收入点构成。因此,在确定旅游收入模式的时候,应该明确本景区有多少条收入链,需要增减哪些收入链。同时,应该具体分析景区的旅游线路,在线路上合理地设置收入点。

3.3 从提高景区收入质量角度优化收入结构 收入结构的确定及收入数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收入质量的提高。收入质量主要受收入结构和获得收入的成本决定。作为景区的经营者在基本确定景区收入结构之后应该利用景区收入质量来检测并优化收入结构。特别是利用增加游客体验、提升游客满意度和降低景区环境成本等方面来检测目前景区收入结构,并优化之。

4 确定风景名胜区收入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4.1 收入流失——门票流失问题 风景名胜区门票收入流失现象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顽疾。据调查,在新开发的旅游景区、经济滞后地区的景区,不购门票或少购门票者达20%-30%已属常见,个别景区门票收入流失率甚至超过50%。要求免减门票者主要是景区所在地各相关政府主管部门人员,尤其是那些对景区发展掌握有某种权力的人员,如工商、税务等部门人员;景区所在地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所的上级对口主管部门人员以及景区工作人员的个人社会关系及其延伸等。应通过完善管理制度,灵活多样的门票经营方式等避免这种问题,保证获得合理的旅游收入。

4.2 模式的演变 风景名胜区收入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风景名胜区自身资源的变化(文化旅游资源体现得更加明显)、市场环境的变化、竞争环境的变化以及政府管制的变化。原来的收入模式可能不适应实际情况。因此需要随时关注风景名胜区周围环境的变化,依据变化相应地调整既成的收入模式。

参考文献:

[1]金戈,丁登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经营管理调控指标体系初探.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2]李莹,杨程波,林峰.旅游产业“收入模式”简析,旅游经理人期刊.http://www.cntmu.com/maga/pages/qikan04_sec.asp.

4.风景名胜区推介资料 篇四

资 料 汇 编

沩山风景名胜区开发管理委员会

2010年4月

宁乡县情简介

宁乡治邑于三国,建县于北宋,取‚安宁之乡‛而得名。宁乡地处湖南中部,隶属长沙市。总面积2906平方公里,人口130万,辖33个乡镇。

宁乡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宁乡历为湘中古邑大县,夏、商、周属荆楚地,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深厚的湖湘文化底蕴,孕育了一批批名人志士。从三国蜀相蒋琬、宋代状元易祓、大理学家张栻,到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中共创始人之一何叔衡、人民司法奠基人谢觉哉,到科坛泰斗原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旷代才俊的相继出现,赢得了‚宁乡人会读书‛的美誉。

宁乡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达40多种150多处,其中煤、锰、石灰石、矽砂、花岗岩、耐火材料等储量极为丰富;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闻名的农业大县,有‚鱼米之乡、‛‚生猪之乡‛、‚茶叶之乡‛的美誉,其中粮食和生猪产量长期位居全国十强县之列,生猪年产量超过225万头,家禽年产量超过4000万羽,沩山毛尖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富含微量元素硒,为历代皇家贡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密印禅寺、千佛溶洞、四羊方尊、灰汤温泉、少奇故居等景点享誉三湘,散发迷人的魅力。

宁乡是个跨越崛起的地方。2004-2008年,宁乡县域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成为了全省乃至全国科学发展、科学跨越的典型。

基本竞争力排名由全国177位前进93位,居全国第84位,中部第7位;2009年,宁乡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10亿元,工业总产值550亿元,财政总收入18.38亿元,工业经济成为这个曾经的农业大县的发展主要支撑,工业规模居全省第二,国家级品牌数量居中部县第一,引进了三一重工、中财化建、青岛啤酒等知名企业;现代商贸快速发展,豪德贸易广场、快乐购等新型业态相继引进;城市不断扩容提质,一个山水洲城、生态新城初具雏形。全县上下满怀豪情朝着‚抢擂先导区,决胜大河西,崛起中西部,挺进五十强‛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宁乡是个创业兴业的地方。随着金洲大道的全线贯通,长花灰韶高速公路的整体推进,金玉组团成功纳入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大河西先导区范围,宁乡多通道、多领域、全方面对接省会长沙,接受城市辐射的大开放格局业已形成。这里投资环境优良,宁乡始终坚持‚三抓两促‛(抓调查研究、抓协调服务、抓工作落实,促项目工程建设、促经济超跨发展)经济服务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一办四中心‛服务品牌全国闻名;大手笔实施‚5127‛高素质人才引进工程,两年时间引进26名博士、51名硕士和119名‚211‛高校本科生,为县域发展增添活力和动力。

沩山风景名胜区简介

沩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宁乡西部,地处宁乡、桃江、安化三县交界处,包括沩山、黄材、巷子口、沙田、黄材水库等乡镇和单位,景区规划面积190平方公里,区内有人口15.8万人。景区距宁乡县城40公里,距长沙市68公里,是一个集礼佛、度假、休闲、探险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分密印寺景区、炭河里〃青羊湖景区、三关门景区、千佛洞景区等四大景区和沙田独立景群、巷子口独立景群、扶王山独立景群等三个景群。目前,景区内有三A级景区3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2007年2月,沩山风景名胜区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沩山风景名胜区资源非常丰富。

1、文化底蕴厚重

⑴有独特的青铜文化。宁乡被考古界誉为‚南中国青铜文化中心‛,黄材镇炭河里是2900年前独立于西周王朝之外的地方方国‚大禾方国‛的古都城所在地,和信奉‚青羊‛图腾的远古民族羌族人的所在区域,更是青铜器出土最多、最为集中的地区。自1938年以来,已经出土了近2000件青铜器,其中珍贵文物达800多件,典型代表有象纹大铜铙、人面纹鼎、青铜罍王等青铜重器。其紧邻的转耳仑,出土了震惊世界的国宝四羊方尊。炭河里西周古城遗址的发现,具有本地铸造特色的青铜器的出土,有力的打破了‚青铜文明不过长江‛之说,并已形成了考古学上新的考古学文化——炭河里文化,‚大禾‛方国古城遗址,被评为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

发现之一。

⑵有悠久的佛教文化。沩山自古有‚大沩凌云‛之壮观。沩山毗卢峰下的密印寺,始建于公元807年,距今已有1200年历史。密印寺规模宏大,气度不凡,正殿四壁所嵌12988尊鎏金佛像,为世界佛寺之奇观,故称‚万佛殿‛。密印寺周边山环水绕,景致不凡,聚集了回心桥、来木井、龙王井、白果含檀等‚沩山三十六景‛。密印寺是中国禅宗五派之一沩仰宗的祖庭,不仅在中国佛教界有较大影响,而且在日本、东南亚地区享有盛誉。密印寺后山毗庐峰,新塑了一尊千手千眼观音圣像,并在密印禅寺大雄宝殿中轴线和千手观音圣像中轴线上实施了密印禅寺改扩建工程,建好了主拜道、主拜场及吉祥、如意、莲升、平安四个佛文化广场。其中拜道融合自然山势呈菩提树状,为国内外独创。吉祥广场为菩提树之根,设计了大型浮雕,主拜道为菩提树主干,有619级台阶,由主拜道向上分为五条大道,寓意为菩提树‚一花开五叶‛、即五个分支,以此为主体构建成气势恢宏的万佛灵山主题公园令人神往。

与佛教文化有关的人文景观有:同庆寺和密印寺开山鼻祖灵祐肉身塔、唐相国裴休墓、唐诗僧齐己墓。

⑶还有众多其他文化。以宋状元易祓墓、抗金名将张浚和湖湘文化、朱张理学创始人张栻父子之墓等代表的名人文化,以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故居、共和国司法制度奠基人谢觉哉故居、开国将星中惟一一对‚双子将星‛,惟一的一对将军伉俪甘泗淇和李贞夫妇故居等代表的红色文化。

2、自然风光秀丽

全国三大土坝工程之一黄材水库(青羊湖),水域面积10000余亩,库容1.5亿立方米,拥有1.2万亩保护完整的原生态次森林,‚高峡平湖‛的壮观景象宛如美丽画卷。千佛洞是国内最年轻的溶洞,相传由十三个溶洞构成,又名‚十三洞‛。洞中洞,洞内河,幽深曲折,神秘莫测,钟乳石、石花、石幔等洞穴奇观遍布其中,有‚天下第一洞穴峡谷‛、‚天下第一无极天顶‛等美誉。三关门是省会长沙较大的自然岩石群,自然风光秀丽,山水相间,峡谷中有三处较狭窄且连续排列的关隘,每处关隘均高达20余米,均有两座花岗岩石壁对峙耸立,中有羊肠小道,犹如天然成就的关隘,溶洞的山头林立怪石近千亩,景象独特。城大林场地处沩山背面,范围包括月山、板路在内,总面积l0万余亩,和安化、桃江两县交界,主要为原始次生林。原始森林覆盖率90%以上,森林中野生动物近100种,野生植物300多种,可谓古木苍松,鸟语花香,生态环境十分优美。还有与佛教名山沩山遥遥相望的扶王山,此山海拔969.8米,是宁乡最高的一座山,它雄踞一方,高耸入云,吞云吐雾,气象万千,有‚王者‛之风。沩山漂流、黄材峡溪漂流、龙泉漂流等处山势陡峭,植被茂盛、怪石嶙峋,景色美丽异常。此外,沩山夏季气温比长沙低8-10℃,是良好的休闲疗养避暑胜地。

沩山风景名胜区招商项目

一、基础设施类

1、风景区环线建设

龙枚公路为项目内部连接各景点的主要通道(黄材镇龙泉至枚溪口公路)为四级公路。龙枚公路起于枚溪口,止于龙泉,全长约20.996km,路线走向从南到北分别经过枚溪口、大坪、毛蜡、龙泉等主要地点,沿线多为山区,沿线地形起伏较大。其中大坪至毛蜡段10.196km为拓改工程,其余为新建设工程。预计建设时间为2年。

2、风景区游道建设

包括峡溪游道、沩山峡谷游道、小龙潭—八角溪游道等子项目,建设景区(景点)内游客步行游览的游道,能让游客充分的体验、欣赏到景区优美的风景资源。

3、景区门楼及其配套设施建设

项目选址横市镇泉柳村,作为景区实行大门票制的配套,拟修建一个景区的门楼做为景区的总入口,同时在总入口建设相应的游客中心、售票中心等配套设施。

二、景区(景点)建设类

1、炭河里西周古城项目

炭河里西周古城遗址位于长沙宁乡黄材镇,是2006年6月10日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荣获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遗址于1963年面世,发现了西周时期的城墙、壕沟、大型建筑基址和

墓葬及大量的西周陶器、玉器、青铜器,经中外专家确认,该遗址是一个区域文化的中心聚落,是独立于西周王朝的地方国的都城,并将该遗址所代表的考古遗存命名为‚炭河里文化‛。炭河里文化的确立,填补了湘江流域乃至南方地区西周考古文化研究内容,丰富了湖南古代史文化内涵,找到了破译宁乡青铜器群(举世闻名的四羊方尊,象纹大铜铙、人面纹方鼎、编钟等皆从炭河里附近出土,现馆藏于宁乡县文管所的青铜器就有160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2件,二级文物27件)之谜的密码,再现了湖南商周时期古代文明和初期国家社会的原像,为中国古代文明进程、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素材。

炭河里遗址正是镶嵌在湖南省著名精品旅游线路‚黄祖沩‛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它依傍在全国著名土坝景区青洋湖下,东邻人间胜境千佛洞,西望千年佛教沩仰宗祖庭密印禅寺,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项目拟修复炭河里大禾方国古城,建设影视拍摄基地、美食购物街等子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目前项目已经申报发改委立项,立项有望在近期批复。

2、佛文化主题开发项目

唐代是我国佛教盛行的朝代。佛教沩仰禅宗发源地密印寺落在宁乡沩山的毗卢峰下。笃信佛教的唐宰相裴休贬职潭州,奏建密印寺,请灵佑禅师复出,裴休捐田千余亩,召集各寺名僧汇聚沩山,盛极一时。同庆寺是与密印寺同一时期的寺庙,系灵佑禅师(771~853)在密印寺建立之前的弘法之处。宪宗元和末年灵佑即住于此,后因李景让之奏请,赐额同

庆寺。灵佑之弟子仰山慧寂出后,弘扬宗风,与师齐名,故后世以‘沩仰宗’称之。山内留有许多与灵佑有关之遗迹,如其所葬之灵佑塔,及仰山净室遗迹、宰相裴休所居住之庵、香严击竹之岩等。1928年,太虚大师曾驻锡于此。

项目拟复原同庆寺、回心桥等景点,并建设裴休公园并及相关配套设施,成为沩山风景名胜区‚盛世禅都‛品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南轩湖湘文化公园

湖湘文化是一种地域性的文化。两宋之时,中国文化发生了三项重大演进,这三重演进对湖湘文化的兴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两宋时儒学演变为一个个具有地方特色、历史传承的地域学派,这便是所谓的‚儒学地域化‛。宋代复兴儒学的思潮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学术文化思潮,主要是通过地方的书院来开展学术研究与传播。于是,一个个具有各自学术传统、思想特色的地域学派就形成了;到了南宋,便有了朱熹的闽学、胡氏父子及张栻的湘学即为代表。研究张南轩的学术思想,对于研究湖湘文化有很大的价值。

项目选址巷子口镇官山村,拟对张浚、张栻父子墓和南轩书院的维修、复原,结合张浚、张栻父子墓和南轩书院开发、建设南轩湖湘文化公园及相关配套设施。

3、天子坑青少年活动基地

项目选址横市镇铁冲村天子坑,天子坑四面绝壁,中间一块平原,只有一个约几米的出口,便于管理,拟利用天子坑独特的地形条件,以及铁

冲水库之地形地貌设臵低空热气球飞行历险、山地攀岩、旱地雪橇、悬崖蹦极、高架跳伞、山地自行车竞技比赛、山地滑草、水上飞渡、水上单车等具有挑战意义和趣味的项目。设臵露营基地,以方便开展篝火晚会,供青少年团队组织活动之需。使之成为青少年进行团队教育,夏(冬)令营基地、精神拓展、挑战自我的教育训练基地。

4、密印峡溯溪运动项目

密印峡原名密印坑,地处黄材镇龙泉村,位于密印寺以东约10公里,城大林场的旁边,是一个风光秀丽,山势险峻的峡谷地带,峡长4~5公里,这里泉水常流,山高谷深,怪石嶙峋,云雾缭绕,其中还包括豹子潭瀑布以及其他的小瀑布多处,并有自然景点百叶坡、空中银链瀑布等,是长期在都市生活的人们所向往的‚天然氧吧‛,也是溯溪运动的理想去处,并且景区内还没有溯溪运动类的项目,具有比较高的开发价值,发展前景良好。

5、城大林场森林康体健身园

城大林场地处沩山背面,总面积l0万余亩,和安化、桃江两县交界,主要为原始次生林。原始森林覆盖率90%以上,森林中野生动物近100种,野生植物300多种,可谓古木苍松,鸟语花香,生态环境十分优美,森林中的负氧离子浓度非常高,非常适合康体健身基地的开发。拟在林场建设森林康体健身园,配备适当的休闲设施及康体健身设施,成为拥有森林资源特色的康体健身基地。并于林场适当位臵设臵森林小木屋开展森林浴等休闲活动,以及相关配套设施。

6、长滩洞旅游开发

长滩洞是进入有‚中华第一漂‛的沩山漂流的必经之地,沩山漂流在省内乃至周边省份都有相当的影响力,火爆的人气能强力的辐射此项目,拟对长滩洞进行整体开发经营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

7、扶王山旅游开发

扶王山在本县巷子口之南,龙田之北,海拔969.8米,是宁乡县境内第一二高峰。拟以古驿道和古军事设施为景观特色,开发历史文化古迹等游赏内容,景群面积为1.2平方公里,重点恢复原有的景观,并于适当位臵建设观景平台以及周边配套设施建设。

三、旅游集镇建设

拟在沩山风景名胜区入口处,在黄材镇镇区新修两条公路两厢进行开发建设,借助炭河里西周古城文化底蕴和沩山风景名胜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建设文物古玩市场(街)、旅游纪念品市场(街)、土特产市场(街)建设等项目。

四、旅游地产类

5.凌霄岩风景名胜区 篇五

目录简介龙宫岩凌霄岩玉溪仙景收缩展开简介

凌霄岩风景名胜区位于阳春县城西北66公里的罗阳峰林之中,面积36.7平方公里,是以喀斯特岩溶地貌为特征,自然山水溶洞为主的.风景名胜区,是广东省颁布的第一批风景名胜区之一。风光秀丽,奇峰幽洞星罗棋布,温泉瀑布景色独特,形成凌霄、春湾、春城、八甲四大景区,其中凌霄岩、龙宫岩、崆峒岩、玉溪三洞、白水瀑布等景点,每年吸引几十万外地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龙宫岩

龙宫岩位于春湾镇东郊。龙宫岩洞长1000米,洞内景点精致瑰丽,犹如海底龙宫之物。岩洞分四段:首段迎宾廊,彩旗招展,“石鼓”咚咚响,“龙王水族”栩栩如生;二段龙王殿,“钟乳宝塔”、“龙宫浮雕”、“宫碧秀绵”,惟妙惟肖;三段聚宝库,内有“镇宫宝塔”、“定海神针”、“金玉龙床”等宝物;四段龙母阁,“龙宫罗帐”、“龙母宝镜”、“龙女浴池”等形象逼真。洞内长年伴有清溪碧水,景物隐影生辉。

凌霄岩

凌霄岩位于阳春市河朗镇。以雄伟壮观著称,被誉为“南国第一洞府”。洞内高度120米,宽20~60米,上下分三层,有凌霄大厅,凌霄宝殿和观景台,可游览面积3万多平方米。凌霄大厅高大宽敞,岩底小溪清澈透亮,潺潺流水穿岩而过;健步踏上百步云梯便进上2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凌霄宝殿,有“寿星迎宾、灵芝巨柱”等景观。其中九条擎天巨柱惟妙惟肖。再上观景台俯瞰洞内景物、“仙女思凡”、“八仙过海”、“群狮起舞”等,更为气象万千。尤其是“吉星高照”、“一线天”、“水中印月”、“滴水明珠”等四大天然奇景,实为世间罕见。400多米长的岩底河,可供游人坐船游览,“倒挂莲花”、“天马行空”等景物让人流连忘返。 凌霄岩分为正岩、东岩、西岩三大洞,今开放正岩。正岩高约100米,长、宽近200米,游览面积3万多平方米,分五层游览。洞内19条如楼宇般高大的钟乳石柱直撑岩顶,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天然形成的一线天、一颗星、水底月为三大奇景,神奇奥妙。 凌霄岩风景名胜区 距凌霄岩两公里的玉溪三洞,由漠江上游穿过三个大石溶洞而成,总长3公里,今开放一、二洞。洞内清泉叮咚,溪水清莹,景色别致,洞内层林叠翠,景物万千。且凌霄岩和玉溪三洞内均可泛舟。 凌霄岩被誉为南国第一名胜。岩高100米,分三层游览,游览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其中底层凌霄厅高60米,宽34米,长105米,有一岩底河长320米,可泛舟。 岩内有罕见的自然奇景一颗星、一线天、水底月、水成珠。该局区旅游配套设施完备,有餐厅、旅馆、商场、舞厅、跑马场。岩洞距三茂铁路春湾站28公里,柏油汕公路直达。

玉溪仙景

6.南五台风景名胜区介绍 篇六

南五台位于西安南约30公里,海拔1688米,为终南山支脉,南五台古称太乙山,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现为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部分。因山上有大台,文殊,清凉,灵应,舍身五个小台,也是五个小山峰,称为南五台,南五台山形峻峭,峰峦重叠,森林茂密,风景极为秀丽,《关中通志》;载,“今南山神秀之区,惟长安南五台为最”,原山上寺庙数百座,历经战乱,大都荒废,有观音寺、五佛殿、圆光寺、西林寺、圣寿寺塔等。圣寿寺塔建于隋代,方形七层,高23米。

据传,大雁塔曾仿此塔而建,为西安现存最早的佛塔。长安县南五台风景名胜区,位于陕西西安长安区五台街道,距西安约30公里,这里盛产药材,山形拔峭,风景极其秀美。南五台古称太乙山,为“终南神秀之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山上有清凉、文珠、现身、灵应、观音五峰,因其位于陕西耀县五台山(药王山)以南,故名南五台。

南五台自然风景颇佳,从山下看5座山峰如笔架排列,一览无余,似乎近在咫尺,从竹谷进山至大台竟有12。5公里之遥,山重水复,峰回路转,险峰秀岩,目不暇接。涓流如帛的流水石瀑布,孤峰独秀的送灯台,屈腿静卧的犀牛石,峻拔凌霄的观音台,势若天柱的灵应台,如虎长啸的老虎岩等等,景色如画,美不胜收,真可谓“构造地貌博物馆”。山中有植物近千种,有“特殊活化石”孓遗植物、观赏珍品七叶树、望春花等,堪称为博大的植物园,活的根雕博物馆。

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1993年5月正式开放,总投资规模为 6000万元,年限按5~8年,分期实施,逐步开发。到,年接待游客为80万人次。“长安三千金世界,终南百万五楼阁”,全国设计景点景物208个,主要景点58个。从观音台经舍身台到翠华山天池,将设计建设一个长5000米的架空索道,将南五台景区和翠华山景区连通。

二、独特自然景观

1、地貌构造

由于发生于一亿年前的燕山构造运动及以后的新构造运动,形成了标奇耸峻、千姿百态的南五台主体地貌景观。峻拔凌霄的观音台、势若天柱的灵应台、壁立如削的舍身台、孤峰独秀的送灯台、错落有致的枯树梁、如虎长啸的老虎嘴、屈腿静卧的犀牛石、神密莫测的湘子洞、涓流如帛的流水石瀑布、长流不息的清泉涧溪……景色如画,美不胜收。真可谓:“构造地貌博物馆”。

2、景点植物

山中有植物近千种,有“特殊活化石”孓遗植物、观赏珍品七叶树、望春花等,堪称为博大的植物园,活的根雕博物馆。由山下乘车至山顶仅需二三十分钟。若沿山区小路步行,越溪河、过小桥、穿竹林、过庙宇、山花夹道、野鸟高飞、景色十分宜人。

3、流水石

民国傅增湘《秦游日录》曰:“出村南,上里许,人谷口。过土地祠,流水石、兴宝泉、滴水堂,至竹林寺”。这儿说的`“出村南”,为留村。入谷口,为竹谷口。俗称台沟口。流水石在何处,就清楚不过了。 流水石,原有一寺称为流水寺,因寺后有一流水石瀑布而得名。该瀑布落差12米,远远望去,形如玉雪素绢从崖上抛下。游人行至跌落的潭边,但见银珠飞溅,雪莲盛开。入山一里多,正热汗淋漓,遇此流水石瀑布。飞泉爽气,流瀑消暑,顿觉清凉而舒适无比,掬甘泉来解渴,淋琼液以洗尘。坐吃小憩,流览山景。议古人于石上飧刻的“中流砥柱”四个苍劲挺峭的大字,话书圣,说怀素,在闲话中磋商书法,于无意中探研历史。此处树木婆娑,鸟语花香。身置此境,疲乏顿消,展望旅途,游兴倍增。

4、连理枝

紫竹林路旁,有两株紧紧连接一起的锐龄栎,其形酷似一对情人,似在拥抱,又好像在接吻,如亲妮偎依,又宛若窃窃私语。观者无不惊叹,大自然怎么如此多情,竟造就出这么一个活根雕杰作--一株情人树,一棵连理枝。 连理枝下,如今已成为恋人,情侣必去的地方。他(她)们站立树下,或摄景留念,珍藏人生最美好最甜蜜的一瞬,让南五台连理枝作证,借以表示爱情的纯洁和坚贞。或对天盟誓,以连理枝比喻其情,白头偕老,共享人生。 一张张倩影飞向有情人,遥寄南五台诚挚的祝福:“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犀牛石

犀牛石,位于独松阁上,原紫竹林东侧。其石犀牛卧置崖边,位置醒目,四周均可观赏。其奇特之处是:以观赏者角度不同,其形象变化各异。从山下看,犀牛屈腿伏卧,酣睡未醒,其态平和;从山上看,犀牛头向崖下远望,其神悠然;从东面远看,犀牛屁股蹶起,臀肌高隆,头抵前,其势凶猛异常。如看时恰是深秋,雪白的霸王霸花抽放,宛若犀牛用力后鼻孔喷嘘出的朵朵气团;从西看,简直令你惊恐不已,那个庞然大物,似乎正冲着你,从稍林钻来,即刻就至…… 有人用清代场州八怪之一金农叹赏,长安大画家韩淙所画《五牛图》的汉词赞犀牛石:“愈见愈妙,真神物也!”

三、人文景观

1、概貌

作为佛教圣地之一,南五台上寺院众多,到明清时期已有大小寺院40多座。这些大小不一的寺院,分布在各个台上,布局有序,建造精巧,引人入胜。在众多的寺院之中,历史最久、面积最大的就是圣寿寺了。 圣寿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南五台西北半山坡上,距五台乡台沟口村西南一公里,因坐落于塔寺沟内,又叫塔尔寺。 从南五台下往上走,可以看到许多名胜佳处:送灯台、应身大士圆寂塔、朝天门、一天门、胜宝泉寺。胜宝泉水甘味美,是天然优质矿泉水。依次而上还有二天门、千佛寺、紫竹林、三天门、四天门等,一直到大台(南五台最高峰)。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名胜,如弥陀寺、白衣堂、灵应台、西林寺、五佛殿、五观寺等。

2、独松阁

山腰有一座仿古建筑的避暑山庄,名“独松阁”,供游人休息用餐。山中古建筑分布各处,著名的游览景点有圣寿寺、胜宝泉、紫竹寺、观音台、五佛殿等。

3、弥陀寺

弥陀寺,位于南五台北坡台沟口土地祠南,是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南五台景区山下一较大寺院。距大顶圆光寺曲径约25华里。两侧青山环抱,山坡柏树青翠。寺西一条清清的小溪流过。当春深花落,一溪胭脂水流香溢彩飘香山外,其美不可言状。寺内有一搂多粗,树龄最古,植株最大的两株古红白玉兰,堪称一景。另外还有梧桐、棱椤、垂柳及各种鲜花,环境异常优美。

当天气晴和,你站立寺门外远眺,河边村姑浣衣,田野农夫耕耘,一派田园风光,另是一番情趣。 据传,该寺创建于隋,寺内原有一方记事石碑,因碑失其创建的具体时间无法考证,以后曾有南汤房之称。此寺地处山口,交通方便,解放前屡为国民党军队占用。1943年蒋介石在皇甫召开军事会议时,曾到过此寺。1944年春,国民党派张治中、邵力子与中共代表林伯渠、吴玉章等,在此寺举行秘密会谈,商计抗日事宜。为“双十协定”作了筹备。 1984年,长安县政协委员释德成发心重修弥陀寺大殿,海内外宗教界人士及善男信女尽力赞助,1985年五间大雄宝殿翻修落成,立“南五台弥陀寺重修大殿赞助碑记”,1992年农历七月又修建成僧舍禅房楼二层14间,并建成弥陀寺山门。

重修后的弥陀寺辚得肃穆壮丽,五间大殿供奉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势至菩萨。中殿三间,殿正中供奉毗卢佛,两边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后面是脚踏摩谛大鱼的观世音菩萨。寺院深处新建罗汉堂三间,其佛塔佛像布局巧妙,巧夺天工,基座为一米五过心,高达五米,六角五层的木雕佛塔(亦称天兰宝塔)置于罗汉堂中心,上四层塔上每层填置石雕佛像和菩萨像六尊,其塔共嵌置佛像24尊。四周堂壁上嵌着五百罗汉雕像。其形象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堪称艺术珍品。曾有人说,不管任何人看完五百罗汉,其中必有同自己容貌相似的。此言道出了石雕艺术的功力。

现今的弥陀寺,殿堂、禅房、僧舍齐全、佛像彩绘、幡幢幔垂、木鱼、铜罄陈列井然有序,是现今南五台较完整的佛寺之一。这儿不只是佛教徒及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而且是旅游不可多得之佳境。

4、白衣堂

过流水石,沿石栈道上,经依傍竹林,架屋山涧的过江楼――兴宝泉,就看见绿树丛中有一秀丽小巧的寺院,朱栋画廊,花格屏风,雕门刻窗,青砖粉墙,明朗雅静,此即古白衣堂。据传,白衣堂创建于隋唐时期。历经沧桑,至清咸丰年间,已年久失修,破垣残壁。当时长安县知县之母,重病垂危,请西大街名医医好其母之病,知县甚为感激,要以重金酬谢,名医谢绝,提出重修南五台白衣堂之事,北关林家太爷等善男信女,闻知此事,发心赞助,于是同心合力,重修白衣堂,使白衣堂面貌翻新。

当时的白衣堂,有三大间带楼,中间左右厢房六间,大殿前左方开有后门,其建筑形成四合院格局,与这儿的秀山小溪融为一体,显得紧凑合理,自然天成。 大殿内供奉的白衣菩萨,肤色润洁,凤目微张,垂鬟髻后,长发垂肩,斜披天衣,戴项饰、璎珞、臂钏、腰束贴体罗裙,手持风雨瓶和柳枝,显得端庄、肃穆、秀雅、脱尘超凡。大殿粉墙上,有西游记唐僧取经壁画,其画工精湛,堪称艺术品。

1959年修盘山公路炸石古白衣堂殿。 1992年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成立,决定恢复重建各旅游点。1993年由西安北关龙首村动工重建,仿其旧例,于同年九月,三间大殿落成。

5、圣寿寺塔

圣寿寺建造于隋代仁寿年间(601~604),据说隋炀帝的母亲曾在圣寿寺修行。唐朝大历六年(771)称南五台圣寿寺,岱顶观音寺改寺为圣寿寺上院。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由于兵乱,圣寿寺遭毁。至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岱顶六现圆光,敕额为“五台山圆光之寺”,自此圣寿寺又改为观音台圆光寺下院。

这样一座1400多年的古老佛刹,历尽沧桑,但经多次重修,至今仍有一定规模,被列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的圣寿寺,占地约9000多平方米,寺院坐西向东,走势狭长,为清代修葺的建筑。有山门三间,前殿三间,形成一个完整的院落。大雄宝殿一座,砖木结构,彩檐斗拱。殿内供有弥勒佛、韦陀护法、伽蓝菩萨等。另外还有法堂、僧房、客房等建筑。 寺内大雄宝殿北侧矗立着隋代建造的圣寿寺塔,又称应身大士舍利塔,为中国年代较为久远的寺塔之一。

对寺塔的来历还有一说:据说隋文帝杨坚和他的母亲出游印度,带回佛牙一枚。来到南五台,见这里山清水秀,便于参禅诵经,就在此建塔。这里终年香火旺盛,随文帝也常来此消夏避暑,参禅礼佛。初唐时,太宗李世民的母亲每年也要来此朝拜几次。这样,南五台声名大振,成为佛教圣地之一。遥想当年之圣寿寺,规模宏大,“飞甍映日,杰阁联云”,至今诸多建筑早已颓毁,仅余大殿一座。该塔为七级正方形阁楼式砖塔,高29.5米,底座周长7.5米,塔身的一、三、五、七层南=1匕两面和二、四、六层东西两面辟有券门,层与层之间砖叠突出为檐,并用砖雕砌成两排菱角牙子。二层以上的壁面为枋木制结构,每面又分为三间,用砖砌出倚柱、阑额及斗拱。塔尖也用平砖攒成,上面放置七圈铁质相轮,上面又覆有八角攒尖式铁刹。整个寺塔全用砖砌,构形精巧,风格古朴。该塔与兴教寺内建于唐代总章二年(669)的兴教寺塔造型相近,因其坐落于狭谷之中,其塔壁面仍保持光洁,几乎看不到风化侵蚀的痕迹。据说在塔的下面,埋藏有佛祖的牙骨舍利。

6、影堂石塔

在圣寿寺塔北约50米处,矗立着近代高僧印光法师的影堂石塔。印光法师,清咸丰十一年(1861)出生于陕西省合阳县,俗姓赵,名叫绍伊,法名圣量,别号常惭僧,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佛学大师。印光法师小时候非常聪慧,跟随哥哥学习儒家经典,后来由于某种机缘,信奉佛教。

光绪七年(1881),在终南山南五台莲花洞寺落发,拜道纯和尚为师。后来在修行过程中因偶然在湖北莲花寺读到了《龙舒净土文》,领悟到佛教净土宗的念佛法门的深奥方便与圆融,从此身系净土一宗,专修念佛法门。此后在兴安双溪寺受具足戒。光绪十二年(1886),印光法师到北京怀柔红螺山资福寺专修净土,同年8月人堂念佛,取号为继庐行者,以继承东晋庐山东林寺慧远法师创导的净土遗风而发愿。之后,印光法师又分别移居北京的龙泉寺、圆广寺等名刹居住。应浙江普陀山法雨寺住持化闻法师的邀请,在光绪十九年(1893)来到法雨寺安居,并在寺内阅读《大藏经》,学业大长。从此,印光法师往来于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讲经说法,弘扬净土法门。l9以后,印光法师致力于在上海、南京等地推行念佛法门,与各地的居士一道,成立莲社,推广佛教慈善事业,兴办印经活动,在《佛学丛报》上刊发数篇文章阐述佛学理论,使净土一宗播扬江苏、浙江、上海一带,皈依弟子很多,因印光法师不收出家剃度弟子,所以有海内外在家弟子十万余人,其中包括近代著名高僧弘一法师。

在1926年间,直系军阀刘镇华围攻西安时,长安城经战火摧残,民生艰苦,印光法师以印其文钞之款赈灾济民,在社会上享有盛誉。1930年,印光法师居苏州报国寺。九一八事变后,法师护国心殷,利生愿切,以70高龄至沪说法,开示众生,号召全国佛教徒为抗日救国作出贡献。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避居苏州灵岩山寺,专事念佛,不再参与任何应酬活动。l940年印光法师圆寂于灵岩山,住世79年,被尊为净土宗第十三祖(莲宗十三祖)。他的主要著作有《净土决疑录》、《宗教不宜混滥论》、《印光法师文钞》等,均为修习净土的重要资料。法师一生弘扬净土,在他简陋的房间正中挂一“死”字,时时用来警策自己。他强调实践,不贪图名利,虔心念佛,严持戒律。圣寿寺内现存有印光法师的石像。 印光法师影堂石塔,方形石砌三层结构,通高8.41米,底边周长3.55米,中间有两层腰檐,塔身收分较急,顶端为石雕宝瓶式。塔的底层东面辟有方形的石门,修筑有方形的塔室,里面嵌有两方石碣。其门额为国民堂元老、爱国志士、近代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题写的“印光大师影堂”石铭。

7.风景名胜区规划重点内容探析 篇七

国内关于风景名胜区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 同济大学丁文魁教授主编的《风景名胜研究》, 涉及风景名胜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建设、旅游开发、保护管理等问题。随后, 田贵君对张家界名牌游览线开发必要性、原则、策略进行了讨论。万绪才等运用定量方法对安徽山地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分析, 并将其山地风景名胜区划为三个等级, 提出该省山地旅游资源的开发设想。王德利等以黄山为例, 研究了风景名胜区旅游圈的模式和建设措施。汪诚从规划的选址、建筑方案的审查、临时设施管理及健全管理法规、依法治山等方面介绍了黄山风景名胜区在规划管 理工作上的做法。胡善风就黄山风景区如何科学、合理、适度的开发, 以及对黄山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一些观点和措施。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各风景名胜区的发展规划, 总结归纳风景名胜区在规划中应思考的核心内容, 以期为日后风景名胜区规划提供借鉴作用。

1 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生态学理论及天人合一 观念

1.1 生态学理论

风景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需要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利用。风景区是一个风景名胜资源集中、环境优美, 有各种景观要素组成的复杂的生态群落。以生态学理论作为风景区规划的基础, 才可以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2 “天人合一”观念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核心命题。天人合一观念源远流长, 历史上中国的儒家、道家、墨家、杂家等都有类似的思想。天人合一即指人的行为应该象天、则天、顺天、应天、遵循自然法则, 按自然规律办事, 其实质上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统一。

风景名胜区本身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在风景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要竭力维护其自然风貌, 合理开发和使用各种自然资源, 景点以及服务设施等都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深刻理解和弘扬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古为今用。

2 风景名胜区规划需要对可开发景点进行重 组与串联

当一些相互毗邻的景区具有相似的历史渊源, 或者其规划布局上一脉相承, 抑或其景观的形成具有相互影响则可成为系统规划的起始点。其可开发性则体现在其本身的生态与文化价值等方面。

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占地564万平方米, 在总体规划布局和园林建筑设计上都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的景观特点和有利条件, 吸取唐、宋、明历代造园的优秀传统和江南园林的创作经验, 并加以综合、提高。在避暑山庄东部和北部丘陵起伏的地段, 如众星捧月之势环列着十二座色彩绚丽、金碧辉煌的大型寺庙。二者的结合正是由于清王朝“合内外之心, 成巩固之业”的政治目的, 结合地形进行合理布局进行的。这些具有相互联系的可开发景点的结合成为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基础, 同时紧凑的关联也使其关系更加完整, 文化价值更加突出。

鄱阳湖汇集了赣、抚、铙、信、修五河之水, 再外泄入长江干流。随水量变化, 鄱阳湖升降幅度较大, 具有天然调节水量、蓄洪的功能。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具有一定的发展潜质, 但由于其存在洪灾、血吸虫、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导致进行深入开发规划的潜力下降, 使其价值萎缩, 从而成为规划的阻碍。因此, 应该将鄱阳湖及其周边区域作为统一的整体, 在解决了生态问题的基础上, 规划突出其自然景观价值。

3 风景名胜区规划是具有当地特色和文化传 承意义的区域选择

风景名胜区的形成大都与当地地形、地貌特色或文化传统有着重要的关联, 且二者往往相互结合, 可以并重。

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是由黄土高原秦晋狭谷, 黄河、瀑布等点、线、面组成的立体空间景观;而壶口瀑布因不同季节, 不同时间, 不同水流变幻万千。在壶口这一独特地形地貌面前就形成了这种其它任何瀑布都无可比拟的动态奇观。该区域的选择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基础, 也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中华民族黄河文化的传承。

峨眉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乐山地区, 包括峨眉山和乐山大佛两部分。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有报国寺、伏虎寺、万年寺、清音阁、洗象池等名胜古迹多处。乐山大佛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处, 开凿于唐, 高71米, 为全国之冠。从古至今, 前来朝拜与游览的人均能体会到其佛教文化传承的内在精神价值。宗教的文化传承依托了自然风景, 同时成为自然风景的点缀, 二者相得益彰。

4 在规划过程中保护有形的物质资产和无形 的精神价值

规划的实质在于保护, 也就是在资源可持续的保护前提下进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和历史的积淀, 其自身的存在就是一种价值, 物质上与精神上的资产都是无价的。

青海湖风景名胜区, 在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 以高原湖泊为主体 , 兼有草原、雪山、沙漠等景观, 湖中有海心山、三块石、鸟岛、海西山、沙岛五个形态各异的岛屿, 山峦叠翠, 景观独特, 其中以鸟岛闻名遐迩。青海湖还是鸟禽等野生动物成长的天堂, 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湿地水禽保护区, 分布有鸟类12万余只。其本身的地形, 地貌具有十分宝贵的物质价值, 而景观保护及生态保护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主要是以佛教圣地而名扬天下的, 在四大佛教名山中是寺庙最为集中, 香火最为旺盛的。五台山的佛寺, 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以及民国均有遗存, 建筑宏伟, 式样繁多, 精细严整, 手法典型, 连续性强, 本身就是一部唐代以来中国建筑史, 是研究和欣赏中国古建筑的难得场所。山林寺庙的本质, 营造了佛教圣地的氛围, 也恰恰体现了其宝贵的精神价值所在。

5 调节地域内相矛盾的现状因素

确定风景名胜区内的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经济发展引导规划作为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内容之一, 造成了其规划的复杂性。包括与风景名胜无关的机关企事业及文教卫生单位, 居住人口及用地等。规划的常住人口是有许多因素决定的, 如电力规划等, 从而决定外迁人数。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 位于福建省枕山面海的泉州市北郊, 包括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和西北洋西大景区, 面积50多平方公里, 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其规划过程则体现了应居民的使用要求而及时开发新区域的规划措施。

泸沽湖古称鲁窟海子, 又名左所海, 俗称亮海, 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之间。湖面海拔约2690.75m, 面积约48.45km2。湖边的居民主要为摩梭人, 也有部分纳西族和普米族同胞居住。摩梭人至今仍然保留着母系氏族婚姻制度。为解决位于泸沽湖国家风景名胜区中摩梭村落生活与游人游赏之间的矛盾, 在规划中对游线的引导则有意避开重点民俗村落保护区, 体现了能不经过就不宣传不引导的原则。

6结合游览功能进行的合理组织与布局

游览线路的确定和景区景点的组织是使其具有进一步使用价值的开发方式, 也能成为开发整个地块乃至城市的动力。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446平方公里, 由巨峰、流清、上清、太清、棋盘石、仰口、北九水、华楼、登瀛9个风景游览区和沙子口、王哥庄、北宅、夏庄、惜福镇5个风景恢复区及外缘陆海景点3部分组成。近年来, 崂山规划开辟了南线、东线、中线三条游览, 修建了太清、仰口、华楼三条索道, 并开辟了海上游览航线。不同游线的设置更为合理地组织了人流, 使得功能更优化地进行了布局。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成为带动整个城市发展的中心, 其规划是以环湖景区为核心的九大景区, 包括环湖景区, 北山景区, 吴山景区, 植物园景区, 灵竺景区, 凤凰山景区, 钱江景区, 五云景区, 虎跑龙井景区等。每个景区都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的挖掘与开发, 并形成体系, 掌控城市命脉。具体到环湖景区, 仍为景点的组织, 恢复西湖周边生态湿地, 整治湖西地区, 建成环湖复线, 疏解景区交通压力, 也为临湖景区提供进一步发展提供契机。

7 资源阶段性的可持续性开发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是体现在其生态价值的保护上, 优化景区内经济生产结构, 使旅游发展与景区保护相得益彰。这就要求规划囊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 对其容量进行评估从而得出相应的各项实施方案。而其阶段性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则体现在近期和远期规划, 从而使得规划体系更为可行。

平潭岛距福州128公里, 为福建第一大岛。1992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全岛海岸蜿蜒曲折, 岸线长达408公里, 其中100多公里为优质海沙滩。平潭北、东、南面的长江澳、海坛湾、坛南湾三大海滨沙滩, 面积大, 相互连接, 背后有葱郁的防护林带。海上有岛屿岩礁, 组合条件好, 湾向性好。在规划中, 注重了平潭岛风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从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完善了其规划的内容。

8 小结

风景名胜区规划就是对具有当地特色和文化传承意义的景点进行挖掘, 在规划过程中保护并调节地域内因素, 组织游览, 从而使资源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因此, 在规划中, 不仅需要考虑相互联系或作用的不同将可开发景点进行重组与串联, 形成具有当地特色和文化传承意义的区域, 同时还应在规划过程中保护有形的物质资产和无形的精神价值的基础上, 调节地域内相矛盾的现状因素, 结合游览功能进行的合理组织与布局, 使资源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其规划是阶段性的且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摘要:本文从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原则与内容出发, 通过对不同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实例的分析对其规划过程进行了思考并得出了风景名胜区规划的要点及策略, 即将相互联系或作用的不同可开发景点进行重组与串联, 形成具有当地特色和文化传承意义的区域, 并在规划过程中保护有形的物质资产和无形的精神价值, 调节地域内相矛盾的现状因素, 结合游览功能进行的合理组织与布局, 使资源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其规划是阶段性的且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8.小议风景名胜区中的人文景象 篇八

关键词 风景名胜 人文景观 旅游规划

中国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文化,我国传统的风景名胜区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因此许多甲盖天下的风景名胜区,并不仅仅胜在湖光山色,更胜在源远流长的人文景象,它们往往由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积淀而成。所以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人文景象在风景名胜区的作用。

所谓人文景象,是指可以作为景观的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与成就,是以人为事件和人为因素为主的景象。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而又独特的文明成果。在内容非常丰富、门类异常复杂的成就中,可以成为人文景象的大约可分为四类。

(一)文物古迹

包括古文化遗址、历史遗址和古墓、古建筑、古园林、摩岩石刻、古代文化设施和其它古代经济、文化、科学、军事活动遗物、遗址和纪念物。例如,北京的故宫、北海,西安的兵马俑,甘肃莫高窟石刻以及象征我们民族精神的古长城等等这些闻名于世的游览胜地,都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人文景象。

(二)革命活动地

现代革命家和人民群众从事革命活动的纪念地、战场遗址、遗物、纪念物等。例如,新兴的旅游地井岗山除也具有如画的风景外,“中国革命的发源地、老一辈革命家曾战斗过的地方”这些人文因素,无疑使其成为特殊的人文景象。而大打“鲁迅牌”的旅游城市绍兴,起主导作用的鲁迅故居、三味书屋、鲁迅纪念堂等旅游点也都是这类人文景象。

(三)现代经济、技术、文化、艺术、科学活动场所形成的景象

高水准的音乐厅、剧院及各种展览馆、博物馆。像农业示范园、农业观光园这样把科研、科普、观赏、参与结合为一体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观光地也是此类人文景象的一种。

(四)地区和民族的特殊人文景象

包括地区特殊风俗习惯、民族风俗,特殊的生产、贸易、文化、艺术、体育和节目活动,民居、村寨、音乐、舞蹈、壁画、雕塑艺术及手工艺成就等丰富多彩的风土民情和地方风情。例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服饰上的“风花雪月”、石林和蝴蝶泉壮丽的爱情故事,这些都为如画的风景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正因为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象,才使得云南更具魅力。

中国悠久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无比丰富的人文景象资源,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好这些资源,才能使我们在风景规划中取得成功,发挥人文景象资源在旅游业上的作用。

每一个风景名胜区规划时都应把保持和发扬原有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象作为规划的指导思想。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造就的人文景象和潜在景象,适当地应用到规划设计中,使其具有自己独到的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是一个风景名胜区经久不衰的秘密所在。

扬州瘦西湖二十四桥景区一问世,就引起了海内外游客的浓厚兴趣,大大超出了建设者的预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它的人文价值。古人谓“文章藉山水而发,山水得文章而传,交相须也。”我国传统园林从构思、布局、兴造、题名,直至游赏的全过程,都与历代文人和传统文化密不可分,这就给予了人文景象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风景名胜区规划中保持和发扬原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象,会使园林景观更具特色,更富有文化内涵。由于人文景象本身往往就很具知名度,所以,选取恰当的人文景观,对于提高风景名胜区的知名度,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自然的重要。人们追求自然、回归自然,是为了使身体和精神更多地与自然交融,从而使个人和社会获得更加健康而愉快的生存和发展。在此目的之上的风景旅游日益被人们所接受,并逐渐成为人的一种需要。这就要求园林景观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审美功能和社会效用,要能最大限度地吸引游客,使人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愉悦,这应成为我们进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另一个指导思想。正因如此,在规划中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好人文景象,对于风景区的成功与否起到了很大作用。

杭州西湖风景甲天下,除却丽质天成的自然景象之外,还在于它对人文景象的充分挖掘,合理利用。二者有机地结合,造就出“山色湖光步步随,古今难画亦难诗”的西湖盛景。赏游于西湖的山水之间,仿佛是循着历史的踪迹,寻找历史英雄人物的伟烈丰功,名人志士的萍踪轶事,帝王将相的来去沉浮,优美的神话,动人的传说,构成了西湖独特的人文美。在规划中选取适当的人文景象,便能激起游人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自然景象带给人们心旷神怡的轻松感受,而优秀的人文景象则使人体味到一种深刻的文化内涵,使人产生健康有益的心灵感受。在风景名胜区规划中适当地选用人文景象,使其与自然景观和谐地融汇,不但使园林景观更具特色,更富有文化内涵,还使其更具吸引力。

上一篇:关于仰望星空的话题作文下一篇:企业工会职责